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
梁文道
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 题,一笑置之。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 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 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
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 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消费型民族主义? 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 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 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 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 ?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 化转向。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 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 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 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他在血 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 ,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 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所以广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 得日益吃香,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牌贵得多。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
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自法国,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与某位明星标榜自己是 土产中国人,让人看了就证明自己很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
?消费型民族主义?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它总是呼唤大家 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 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仿佛电影、香烟与内裤和人一样都是有国籍的。但说到底,?消费型民族主 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分析,纯粹是种循环论证: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 资的电视剧,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为我是中国人。
(选自《噪音太多》 ,花城出版社 2009年版。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抵制日货的理路,从而成为实际操作中的抵制日货的指导精神。
B. “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民族主义的空洞和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用于所有商品无往不利。
C. 作者认为“消费型民族主义”只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D. 如今产品的体验与文化印象越来越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创意产业 的蓬勃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文章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是为了由此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随后进一步分析。
B. 文章第六段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收束全文,表达作者对“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否定批判。
C.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特点。
D.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两种逻辑,彰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如今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的背景形势下,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一定能在芸芸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B. 如果民族主义的内涵充实具体,它就不可能成为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强大意识形态。
C. 通过罢买日货来打击日本商界从而引起日本企业的不满,是“消费型民族主义”者的一厢情愿。
D. 按照“消费型民族主义”的要求,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就应该抵制其他国家的产品、消费本国产品。 【答案】 1. D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A 项,“从而”强加因果逻辑。 B 项,原文“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混淆 必然与或然。 C 项,“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无中生有。
2. 试题分析:B 项,“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错误。第四、五、六段为一个论述层次,第四段分析“消 费型民族主 义”基于的逻辑之一,即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第五段分析其基于的另一逻辑,即市场营销的
文化转向,第六段是对四、五两段内容的进一步分析。 CD 项,第二段将“消费型民族主义”与抵制日货作 比,指出它是一种感情直觉,要求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第三段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用韩国硬性规定电影院播放韩国影片的做法说明“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经 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韩国 的这种做法着眼于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与“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着眼点形成对比,指出“消费型民族 主义”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论述过程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3. 试题分析:C 项,原文“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只是抵制 日货的人搬出的推理, 抵制日货的人不等于“消费型民族主义者”, 据第二段可知。 A 项, 原文“如今的市 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 未必是物美”。 B 项,原文“它(民族主义)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 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它的内涵是空的”是民族主义“能够 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必要条件, B 项是其否命题,故成立。 D 项,原文“诉诸感情直觉,要大 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 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 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预计 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 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 20. 4%; 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 7. 2亿人,增长率为 4. 3%。
中国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规模预测
(摘编自《 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 2017年市场发展预测》 )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 合阅读率为 79. 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 8年上升,达 68. 2%;图书阅读率为 58. 8%。手机接触 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 26分钟。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成年国民 手机阅读接触率为 66. 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2016年,有 62. 4%的成 年国民进行过微倍阅读,较 2015年的 51. 9%上升了 10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每天微信阅读 26分钟每年读书 7. 86本》 , 2017年 4月 18日新华社) 材料三: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 79. 9%, 纸质读物阅读仍是 5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这是 18日中国新闻 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 8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
?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就会看网络小 说或电影。?在北京工作的范跃辉表示。
手机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习惯。此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 66. 1%的成年 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 2015年增长了 6. 1个百分点。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 续 8年增长。
?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 个好的起步。但也要防止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说。
专家认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让公众便于接触文字,已变成获取咨询和知 识的入口,成为数字化阅读新的增长点。
创新如何让传统阅读回归?
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 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在北京艺天桥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谈阅读、谈创作、谈生活;在青岛 BCMIX 美食书店,人们在享 受美食、 品味咖啡的同时, 领略阅读之美, 度过一段慢下来的愉悦时光; 在北京三里屯, 老书虫、 Page0nE . 言 又几等各色书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每逢周末还举办图书交流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让这里不仅是潮流 地标,也成为文化?宝地?。
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 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 扩展线下渠道。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全民阅读如何厚植土壤?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孙慧阳 认为,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 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摘编自《触屏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全民阅读新观察》 ) 4.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题干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
B. 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了 160亿元,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达到了 7. 2亿人。
C. 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高,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上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
D. 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是因为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呈逐渐拉开距离之势。
B. 逛街或吃饭时,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这都说明了手机已 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C. 无论是在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还是美食书店里人们边享受美食边领略阅读之美,这都是 实体书店为了吸引顾客的创新之举。
D. 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是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E. 孙慧阳认为,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才能 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6.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
【答案】 4. B 5. AC
6. ①传统书店要不断创新,找到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满足人们体验式阅读的需求。②开展 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厚植全民阅读的土壤,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题中, B 项说法错误,材料一种“预计 2017年,中国移动阅 读市场规模将达到 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 20. 4%; 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 7. 2亿人”应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八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 2017-2018高三年级八模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
梁文道
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 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 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 饭后的闲谈话题, 一笑置之。 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 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 就等于汉奸、 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 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 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 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 这股潮流就是 “消费型民 族主义” 。 。
首先, 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 不管你同意与否, 提倡抵制日货的人 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 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 推理。 “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 怀。当然,实际操作起来, “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 导精神。
其次, “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 国, 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 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 以阻挡外 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 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 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 各有各的 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 “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 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消费型民族主义” 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 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 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 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但它之所以强大, 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 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 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 举个例子, 由于没有人 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 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 一部汽 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他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 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 ,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 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 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 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所以广 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得日益吃香, 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牌 贵得多。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自法国,
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 与某位明星标榜自己是土产中国人, 让人看了就证明自己很 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
“消费型民族主义” 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 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 它 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 ,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 “是中国 人的就得抽中国烟” “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 , 仿佛电影、 香烟与内裤和人一样都是有 国籍的。但说到底, “消费型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分析, 纯粹是种循环论证: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 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 为我是中国人。
(选自《噪音太多》 ,花城出版社 2009年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抵制日货的理路,从而成为实际操作中的抵制日货的指 导精神。
B . “消费型民族主义” 基于民族主义的空洞和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 用于所有商品无往 不利。
C .作者认为“消费型民族主义”只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 护主义。
D .如今产品的体验与文化印象越来越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创意产业 的蓬 勃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3分)
A .文章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是为了由此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随后进一 步分析。
B .文章第六段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收束全文,表达作者对“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否 定批判。
C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消费型民族主义” 的特点。
D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两种逻辑,彰显了作者的理 性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如今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的背景形势下,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一定能在芸芸竞争者 中脱颖而出。
B .如果民族主义的内涵充实具体,它就不可能成为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强 大意识形态。
C .通过罢买日货来打击日本商界从而引起日本企业的不满,是“消费型民族主义”者 的一厢情愿。
D .按照“消费型民族主义”的要求,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就应该抵制其他国家的产品、 消费本国产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未来, 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 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 用户 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预计 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 160亿元, 增长率有望达 20. 4%; 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 7. 2亿人, 增长率为 4. 3%。
中国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规模预测
(摘编自《 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 2017年市场发展预测》 )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 2016年我国成 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 79. 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 8年上升,达 68. 2%; 图书阅读率为 58. 8%。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 26分钟。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 长。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 66. 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 距离。 2016年,有 62. 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倍阅读,较 2015年的 51. 9%上升了 105个 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每天微信阅读 26分钟每年读书 7. 86本》 , 2017年 4月 18日新华社) 材料三: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 79. 9%,纸质读物阅读仍是 5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这 是 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 8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
“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 就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 ”在北京工作的范跃辉表示。
手机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习惯。此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 国 66. 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 2015年增长了 6. 1个百分点。我国成年国民手 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 8年增长。
“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 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 这是对阅读的整 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但也要防止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 任张颐武说。
专家认为, 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 手机让公众便于接触文字, 已变成 获取咨询和知识的入口,成为数字化阅读新的增长点。
创新如何让传统阅读回归?
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签售、 专家 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在北京艺天桥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谈阅读、谈创作、谈生活;在青岛 BCMIX 美食 书店,人们在享受美食、品味咖啡的同时,领略阅读之美,度过一段慢下来的愉悦时光;在 北京三里屯,老书虫、 Page0nE .言又几等各色书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每逢周末还举办图 书交流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让这里不仅是潮流地标,也成为文化“宝地” 。
在徐升国看来, 传统阅读的回归, 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 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 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因此,亚马 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 走进书店。
全民阅读如何厚植土壤?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 ”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 推广人孙慧阳认为, 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 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 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摘编自《触屏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全民阅读新观察》 )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题干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 及化。
B . 2017年, 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了 160亿元, 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达到了 7. 2亿人。
C .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高,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上升,手机 接触时长增长显著。
D .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是因为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
度的提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呈 逐渐拉开距离之势。
B . 逛街或吃饭时, 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 看看新闻, 坐地铁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 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C .无论是在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还是美食书店里人们边享受美食边领 略阅读之美,这都是实体书店为了吸引顾客的创新之举。
D .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是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 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E .孙慧阳认为,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 价值的阅读活动才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6.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负重的河流
黄毅
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 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 从哪里经过, 又归 属于哪里, 决不是偶然的事。 塔里木河的出现, 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 性。
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 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 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 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 只能打湿他乡的梦。 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 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 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 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 巨大 的苍黄壅塞着胸间, 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 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 生命。
③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 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 候必定隐忍, 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 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 流就流出气魄, 纵横捭阖, 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④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 在枯水期, 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 河水浅 吟低唱,嘤嘤细语, 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期却是 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 浩浩荡荡, 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 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和霸气。
⑤就是这样一条河, 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 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 一路呐喊冲 向沙漠的时候, 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 集合了亿万的沙粒, 用最柔软的办法, 让河水就范。 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 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 可是到最后, 它却锈蚀在沙漠的 肌体里, 最终折断; 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 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 的点画,那个 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
⑥有河总是有树。 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 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 站立起来的 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 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 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 但还 以树的姿态直立着。 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 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 没有目的、 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 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 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 土地。
⑦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 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 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 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 有着直接的关系。据 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 ,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 60年代还有水, 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 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 常以中 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 在水面往来穿梭, 迅如利箭。 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 以土为生。 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 渔樵互答, 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 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 代人之久, 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 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 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 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
⑧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 我们愈是热爱, 我们愈是慌恐; 我们愈是 负疚, 我们愈是失魂落魄。 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 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 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
(有删改)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到的著名河流, 前后照应, 反复强调, 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
B .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 只能打湿他乡的梦” , 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 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
C .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 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D .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 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8.文章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9.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源子邕,字灵和。少好文雅,笃志于学,推诚待士,士多归之。累迁夏州刺史
.. 。时沃野 镇人破六韩拔陵首为反乱, 统万逆徒, 寇害应接。 子邕婴城自守, 城中粮尽, 煮马皮而食之。 子邕善绥抚,无有离贰。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僚属佥云,未若弃城俱 去,更展规略。子邕泣请于众曰:“吾世荷国恩,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 ”遂自率羸弱向东
夏运粮。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哭而拜辞,三军
.. 莫不呜咽。子邕为朔方胡帅曹阿各拔所邀,力 屈被执。乃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云:“大军在近,汝其奉忠,勿移其操。 ”子邕虽被囚束, 雅为胡人所敬,常以百姓礼事之。子邕为陈安危祸福之端,劝阿各拔令降。将从之,未果而 死。拔弟桑生代总部众,竟随子邕降。
时北海王颢为大行台, 子邕具陈诸贼可灭状。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 及萧宝夤等为贼所败, 关右骚扰, 时子邕新平黑城, 遂率士马并夏州募义人, 鼓行南出。 贼帅康维摩守锯谷, 断绝婴棠桥。 子邕与战, 大破之, 禽维摩。 又攻破贼帅契官斤于杨氏堡。
出自西夏,至于东夏,转战千里。至是,朝廷始得委问。除兼行台
.. 尚书。复破贼帅纥单步胡 提于曲沃, 明帝玺 . 书劳勉之。子邕在白水郡破贼率宿勤明达子阿非军, 多所斩获。 除给事黄 门侍郎,封乐平县公。
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子邕为北讨都督。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 敕子邕与都督李 神轨先讨平之。改封阳平县公。遂与裴衍发邺,讨葛荣。而信都城陷,除子邕冀州刺史,与 裴衍俱进。子邕战败而殁,赠司空,谥曰庄穆。
(选自《北史·源子邕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B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C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D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刺史,古代官职,汉武帝时始置,主要监察地方事务, “刺”为检核问事之意。
B .三军,这种说法起源于春秋时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后统称军队。
C .行台,魏晋至金代尚书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
D .玺,是用玉石雕刻的印章。玺书,是盖有玺印的书信,从秦朝起就开始流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源子邕待人坦诚,士人多归附他。后来劝阿各拔命令胡人归降,并最终成功让阿各 拔弟弟归降,应该说与他的坦诚也不无关系。
B . 源子邕善于安抚人心, 所以手下人没有离叛之心。 州城被包围, 军民愿意同他死守, 他要亲自出城去借粮,将士们哭着送他出城。
C .源子邕立有不少战功。他在九十天之内平定了东夏叛乱,平定了黑城后,又在锯谷 擒获了康维摩,还在白水郡打败了宿勤明达的军队。
D .源子邕为国竭尽忠诚。他认为自家世代蒙受国家恩典,不能忘恩,身陷敌营,仍写 信要求儿子源延伯坚持尽忠,最后自己也战死疆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僚属佥云,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5分)
②乃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云:“大军在近,汝其奉忠,勿移其操。 ”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渐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 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 桑榆晚景的感伤。
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 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
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 .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 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15.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 “悲中有乐,乐而更悲”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6分)
(三)名句默写
16.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5分)
①太白山是秦岭主峰, 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 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 瞬息万变的气 候神姿,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为文人学士所向往。李白在《蜀道难》 中,描述“ , ”就是因为这座山太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 有来往。
②《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层说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思无邪” 。 《赤 壁赋》中写苏轼与友人举杯畅饮,吟诵其中的《陈风月出》篇,期待看到美丽的月光的句子 是:, , 。
三、语言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他的这篇文章不落言筌
.... , 在不知不觉之中, 将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与表面意义组合起 来,极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②里约奥运会上, 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技压群雄, 力挽狂澜
.... , 为中国体育代表 团夺得首枚球类集体项目的金牌。
③正所谓小信诚则大信立,为人处世要讲诚信,买卖东西当然要讲诚信,一言九鼎 .... 。不
讲诚信,必然得不偿失。
④人们在追思启功先生的时候, 不仅感佩他卓越的书画功力, 更感佩他的高尚人品。 他
不但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
.... ,更是一位谦谦君子。
⑤因变法而步步高升的李定、 舒覃, 当然容不得异己之声, 一介文人苏东坡在御史的拷
问下,受尽凌辱,斯文扫地
.... 。
⑥近日, “为孙振老师投上宝贵的一票”的号召在朋友圈流传。孙老师朝歌夜弦
.... ,在教 育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A .①②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 这些从地方 “车改” 中冒出来的问题有的是技术性的, 有的则是体制性的。 随着 “车 改”的深入推进,更多的利益会被触动,困难也会更多。
B .当前,绝大多数数党员干部是清廉的,节俭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不 清廉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
C .在广大群众的支持、理解和配合下,已经结束了的四次国庆演练均收到了预期的效 果,及时发现和解决了筹备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D .矿难发生后,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 第一时间对获救矿工及遇难旷工家属进行心理治疗。
19.下列句子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陈教授刚才那翻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韵只能算是狗 尾续貂。 ”
B . 编辑部李老师郑重回一封信给该书作者, 其中写道:“现将先生的大作付梓, 以就正 于读者。 ”
C .这次校庆承蒙贵集团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取得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 桃报李,全力相助。
D .李先生,请告诉我您的电话号码,以便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向您见教。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 (6分)
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 交通事故是人类死亡十 大杀手中唯一的非疾病原因,而 98%的交通事故由人为错误造成:此外,预计到 2050年城 市内交通拥堵时间将翻一倍。由此, 人们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可行的理由是:② ,而且能 为人们节省时间。但是,让没有感情的机器开车,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机器, ③ 。最 近对德国民众的调查显示, 60%的人不愿意尝试自动驾驶。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 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 每个特点不超过 10个字。 (5分)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 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 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 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做好人生规划, 明确大学求学方向,某高中“追梦” 社团举行了一次以 “我心中的高校”为主题的畅想会。会上,下面几所高校的校训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
八模语文(2)
西工大附中高 2007届八模语文试题(31)
第一卷(选择题 共 30分)
一(12分 每小题 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对峙 . 伺 . 候 舐 . 犊情深 有恃 . 无恐
B. 缄 . 默 便笺 . 草菅 . 人命 熏陶渐 . 染
C. 星宿 . 良莠 . 秀 . 外慧中 乳臭 . 未干
D. 觊觎 . 舆 . 论 尔虞 . 我诈 鹬 . 蚌相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振动 举世震惊 行迹 形迹可疑
B .风声 谈笑风生 卓见 真知灼见
C .恣意 肆意妄为 直言 仗义执言
D .桃园 世外桃源 题名 金榜提名
3. 下列各句画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十五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下起了雨, 但雨水无法浇熄人们的热情,
之后,人们等待的亚运圣火终于点燃了。
B. 著名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臂山》获得 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 本三项大奖。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真是匪夷所思。
C.
D. TCL 获得的仅仅是产能与用中国市场扭亏全 球市场的解决方案。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 定 “12·23” 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B .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 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C .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利润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是许多企 业的当务之急。
D . “9·11” 事件以后,如何防止国家重要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再次免遭国际恐怖分子破 坏,已成为美国领导人深感头疼的问题。
二、 (9分,每小题 3分)
地球越来越暗
正当我们在为地球的温室效应而苦恼的时候, 科学界却有一个全新的观念:抵达地球的 阳光在近几十年间变弱了,也就是说,地球渐渐变暗了。
早在上世纪 50年代就有科学家断言,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将会以每 10年减少 2%-4%的速度递减。 现在科学研究表明, 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 结果导致地球一天天 变暗。 在过去的 40多年里, 全球阳光量减少了 10%。 地球变暗的程度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 在以色列工作的英国科学家斯坦希尔翻查以色列过往的阳光记录, 发现半世纪以来该地区接 收的阳光量下降 22%,美国下跌 10%,英国部分地区下跌约 16%,在苏联地区更达 30%。 科学家现在认为, 之所以出现地球变得越来越暗这种现象, 也许是因为大气层中的浮质 和其他微粒增加所致,云中的小水滴在微粒周围凝结在一起,导致云中含有更多的小水滴。
反过来, 这些小水滴会有反射作用, 把更多的阳光反射回太空中。 云对热量具有双重拦截作 用, 一方面拦截了来自太阳的热量, 使其无法到达地球, 另一方面也拦截了从地球辐射出的 热量。在白天,对阳光的拦截会对地球产生 “ 冷却效应 ” ,让地球不至于过热.而在夜晚,对 来自地球的热量的反射、 吸收以及再度释出热量, 地球的温度就不会过低, 让我们在夜晚也 不会感觉太冷。所以,云层减少到达地球的阳光是可能的,它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为地 球形成一种网状保暖系统,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云层的高度和反射率也影响温度。
上世纪 80年代,以色列和荷兰分别对 “ 地球变暗 ” 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新 兴工业国家的崛起, 化石燃料例如煤炭、 石油、天然气的消费迅猛增长,燃烧时生成的各种 气体以及工业污染, 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粉尘和固体微粒, 此外随着全球变暖, 气温的上升 增加了云量, 光线被大气中的微粒和云层散射, 而另外一些烟尘和化学物, 例如硫酸盐的微 粒会反射太阳光, 从而减少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 随着云层和微粒的增多, 太阳辐射到达 地面的量越来越少,地球逐渐变暗。
现在有一些科学家担心, 全球变暗这一事实会掩饰全球变暖这一结果, 而解决全球变暗 的问题可能会对气温和海平面造成大的以及以前无法预料的影响。 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全球气 温进一步升高, 预计到 2030年气温会上升 2℃, 到 2100年会上升 10℃。 如果情况真是这样, 气温大幅度上升会让格陵兰岛的冰盖融化, 热带雨林将会大幅度减少, 而海平面也会有很大 的升高。 地球变暗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 但科学家也担心, 全球变暗会改变世界降雨的 模式,这种全球气候改变是造成上世纪 70年代至 80年代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出现大干早, 夺去数万人生命的元凶。 所以, 各国科学家在注意温室效应的同时, 也应该加大对地球变暗 的研究。
(摘自《百科知识》 2006/03上 秋凌)
5.下列有关 “ 地球变暗 ”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但地球变暗的程度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
B .上世纪 50年代就有科学家发现: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地球正在一 天天变暗。
C .全球变暗有利有弊,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
D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应该是解决全球变暗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第三段内容的一项是()
A .云对热量的双重拦截作用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B .云层对阳光的拦截会使地球的温度在白天不至于过热,在夜晚也不会过低。
C .云层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为地球形成一种网状保暖系统,从而使地球变暖,产生 温室效应。
D .科学家现在认为,地球之所以变得越来越暗,是因为大气层中的云层和微粒增加所 致。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国家的空气污染越严重,那么该国家接受的阳光量下降得就越快。
B .地球变暗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反之,地球变暖对地球变暗也有一定影响。
C .地球变暗对气温和海平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它可以通过改变世界降雨的模式而 使海平面大幅度升高。
D .如何平衡、协调地处理地球变暗与变暖这两个问题,成为各国科学家今后研究的重 中之重。
三、 (12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 . 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 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 . 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 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 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 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 . 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 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 曰:“ 太宗之 . 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 必来以冀免, 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 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 所以复来乎?夫意 其必来而纵之, 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 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 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 不能使小 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
“ 然则何为而可? ” 曰:“ 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 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 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 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 必本于人情; 不立异以 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 (《古文观止·唐宋文》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录 . 大辟囚三百余人 录:审查
B.及施恩德以临 . 之 临:对付
C.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 意:料想
D.不逆情以干 . 誉 干:冒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刑入于死者,乃 . 罪大恶极 此乃 . 危急存亡之秋也
B.太宗之 . 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百姓之 . 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不可为常者,其 . 圣人之法乎 如吾之衰者,其 . 能久存乎
D.若夫纵而 . 来归而赦之 举类迩而 . 见义远
1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 ,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 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B .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 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C .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 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D .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 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0分)
四、 (24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4分)
译文:
⑵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3分)
译文:
(3)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3分)
译文:
12.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6分 )
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 (《孟子·滕文公下》 )
⑵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 (屈原《离骚》 )
⑶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 《锦瑟》
⑷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
⑸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⑹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13.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 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⑴清陈廷焯《云韶集》说:“ ‘云深无雁影’ ,五字千古。 ”陈廷焯的评语是否得当?请作简 要分析。 (4分)
答
⑵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 (4分)
答
。 五、 (20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4-17题。
半 半 歌
张一平
有个叫李密庵的人写了一首《半半歌》 ,极富想象地表达了寻常人的理想生活。后几句 最为美妙,是这样写的:“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颠翻,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歌中句句有“半”字, 故为《半半歌》 。在低吟轻唱、细细品味中,无尽的意趣便油然而生。 “半半”是两个极端之 间的均衡之势, 是不左不右的适中境界, 是极具深刻意蕴的哲学之度, 是阴阳统一的博大宇 宙 !
俗话说:“ 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 ” 凡事过犹不及, 临及顶点, 怕也是只有下坡路可走了。 生活中那些一生都马不停蹄、 郑重前行的人固然可敬, 但能适时驻足歇息并懂得欣赏周遭景 色的人,不仅可敬, 而且越发可爱。 如今有许多人被时尚所役,为大红大紫为披金垂银而奔 走经营。可实际上,那金银红紫的生活又怎抵那半丰半俭的生活取之轻松、享之泰然呢 ? 正 所谓 “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人与世无争,消隐遁世。尘世永远 是惟一的天堂。提倡心想 “ 半半 ” ,是要人少一分盲从,多一分醒悟;少一分攀比,多一分努 力;少一分计较,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患得患失,多一分豁达坦然。如此便可以 “ 退出牛角 尖,抬头看天外 ” 了。你看,那是多么蓝的天啊 !
齐白石有 “ 不似为欺世,太似见媚俗 ” 之说,那是艺术中的 “ 半半 ” ;老子的所谓 “ 天之道, 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则是生活中的 “ 半半 ” 。 “ 半半 ” 是艺术, “ 半半 ” 是哲学, 它是艺术中的含蓄, 是哲学中的适度。 在这一半天一半地之间生活着的人类实在应该懂得这 “半半”中的哲理, 应该知道生活中不是什么事情都值得我们引颈前瞻,全力以赴,孜孜以 求的。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 道理也都不是非黑即白那样纯粹, 它们大都落在两极之间的灰蒙 地段。人本身其实也是半半的对立统一。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正因为不可能 通体发光, 完美到连一丝一毫的瑕疵都没有, 所以人才会是人。雨果说:“尽可能少犯错误, 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 ”正因为如此,人类永远不会尽真、尽善、尽 美。但人类注定是要进步的,然而人类的进步只有“半帆张扇” “马放半缰”才能脚踏实地, 稳步向前。 若急功近利, 临末了也只能是欲速不达,甚至还会向后跳跃,历史上这样的故事 还少吗 ? 所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 “ 半半 ” 的哲理,并能身体力行,那么人类是不是会减 少许多错误与损失以及感情与生命的浪费呢 ? 像那些诸如妒恨与倾轧、惟利是图与谋财害命 之举是不是也会离开我们越来越远了呢 ?
遗憾的是, 《半半歌》的最后一句 “ 会占便宜只半 ” 却俗腔唱走了调,这倒很讽刺地成了 《半半歌》的 “ 半半 ” 了。
14. 第一段中, 作者说 “ 半半 ” 是 “ 极具深刻意蕴的哲学之度 ” , 作者认为这 “ 度 ” 在艺术上的具体 表现是 ○ 1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 ○ 2________________。 (所填内容 均不超过 10字) (4分 )
15. 第二段中,作者写道:“ 能适时驻足歇息并懂得欣赏周遭景色的人,不仅可敬,而且越发 可爱。 ” 其 “ 可爱 ” 之处指什么 ? 用文中语句稍加组织作答 (不得超过 40字 ) 。 (6分 )
答:
16. 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是 “ 点题之笔 ” ,你同意吗 ? 为什么 ? 请简要说说自己的看法。 (6分 ) 答:
17. 文章结尾说“遗憾的是, 《半半歌》的最后一句‘会占便宜只半’却俗腔唱走了调,这倒 很讽刺地成了《半半歌》的‘半半’了。 ”谈谈你对本句中“半半”的理解。 (不超过 45字) (4分 )
答:
六、 (16分 )
18. 中央电视台“新闻 30分”节目中有一个“劳动者之歌”栏目,如果这个栏目要报道天 津慈善老人白芳礼,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一段材料设计两句推荐词。要求每句话不少于 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4分 )
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老人蹬车 56年,在生命的最后 19年中,省吃俭用、 顶风冒雨奔波在街 头, 74岁起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 35万元钱,资助了近 300名贫困学生,而他的私有财产账 单上是一个零。如果按每蹬 1公里三轮车收 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 18周的奔波劳累:,因而被人们誉为“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 。老人于 2005年 9月 23日在 天津去世,享年 93岁。
答: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6分 )
有这样一个心理测验题:你到一个你从来没去过的原始森林探险, 带着老虎、 猴子、孔 雀、大象和狗,四周环境危险重重,你不可能将它们都带到最后,你不得不一一放弃。你会 按什么顺序放弃他们呢 ?
这五种动物,它们自身都有不同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你也有不同的帮助和保护。其中, 孔雀的自我保护能力可以说最小, 也可以说基本没有。 参与测试的两个人, 一个最先放弃孔 雀,一个最后放弃孔雀。
请你针对最先放弃孔雀或者最后放弃孔雀的做法写一段话进行评价。字数不超过 50字。 答:
20.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在一次宴会上提议, 每人用最简捷的语言写出一篇 “自传” , 于是, 在场的人冥思苦想,提笔作文。不久,一位年轻人交给巴尔肯一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 的自传:一个破折号“——” ,一个感叹号“! ”和一个句号“。 ” 。 巴尔肯问他这三个标点 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年轻人回答道:“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 巴尔肯望着那位年轻人凄然的神色, 沉思了片刻, 提笔在这篇 “自传” 的下边有力地又写了 三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 ” ,一个省略号“??”和一个大问号“?” 。请你用简洁的语 言阐述巴尔肯所写的三个标点的含义。 (不超过 40字) (6分 )
答:
七、 (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诸多关于 “ 比 ” 的说法, “ 钱财不比,妻儿不比 ” , “ 比上不足,比下有 余 ” 等; 当下, 更是到处充斥着 “ 比 ” , 比谁更 “ 恶搞 ” , 比谁更 “ 超级 ” , 比谁更 “ 芙蓉 ”…… 不过, 也有一种人是比谁的好事做得多,比谁为国家做的贡献大。
请以 “ 比 ”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 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一、 (12分) 1. B
2.D (“金榜提名”中“提”应为“题” )
3.C(A项,歌舞升平:唱歌跳舞,一片太平景象。这里是望文生义。 B 项,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 不是一般人根据常理所能想象到的。 这里也是望文生义。 C 项, 厘定:整理规定,符合语意。 D 项 “ 尽管 …… 然而 ” 应为 “ 虽然 …… 但是 ”)
4. C (A 项无主语, B 项“受到”和“发展”动宾搭配不当; D 项语意矛盾, “防止?? 免遭”不对)
二(9分) 5. B (上世纪 50年代有科学家断言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越来越少)
6. A (B 项地球的温度在夜晚不会过低的原因是云层对来自地球的热量的反射、吸收 以及再度释出热量; C 项将地球变暖的原因归结为这种网状保暖系统太武断、片面; D 项科 学家现在认为地球变暖也许是因为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所致)
7. C (由最后一自然段第二、三句可知,海平面大幅度升高是全球变暖造成的) 三、 (9分,每小题 3分)
8、 D (求取。 )
9、 D (A . “乃” ,表判断“是” ;B. “之” ,助词,主谓间取独;C.副词,表反问“难 道” ;D.连词, “并且”/连词, “但是” 。 )
10、C(君子与小人在难易之间,而没有说小人不可能做到)
四、 (24分)
11、 (10分) (1)宁愿为坚持道义而死,不苟且侥幸活着,把死看得很平常,这种人又是 君子中最难得的。 (4分)
(2)怎知放他们回去,不是估计到他们一定会回牢来希望皇帝免他们的死罪。 (3分)
(3)如果经常这样做,那么杀人的都可以不死,这可以成为国家的常法吗?(3分) 参考译文 :
信义在君子间通行, 刑罚却是对付小人的。被判处死刑的人, 是罪大恶极, 这种人又是 小人中最坏的。 宁愿为坚持道义而死,不苟且侥幸活着, 把死看得很平常, 这种人又是君子 中最难得的。
在唐太宗贞观六年, 查取被判处死刑的犯人三百多人, 释放他们回家, 与他们约定按期 自动回牢受死。 这是拿君子都难得做到的事, 去期待小人中最坏的人一定做到。 那些犯人到 斯果然都自动回牢来,没有一个超过期限的。这真是君子难得做到的事,小人却容易做到。 这难道近人常情吗?
有人说:“ 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了。等到施用恩德去对付他们,就可以使他们变为君 子。恩德深入人心,迅速改变人的品行,才有象这样的事出现。 ” 我说:“ 唐太宗之所以做这 事, 正是为了求得恩德深入人心的好名声。 怎知放他们回去, 不是估计到他们一定会回牢来 希望皇帝免他们的死罪, 所以才放他们的呢?又怎知他们被释放回家, 不是估计到他们自动 回牢来一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 所以再回来的呢?如果是估计到他们一定会回来才释放他们 回家, 那就是皇帝窥测到囚犯的心思。 如果是估计到皇帝一会免他们的死罪才自动回来, 那 就是囚犯窥测到皇帝的意图。 我从这件事中, 只看到皇帝和犯人互相揣测来成全各人的好名 声, 哪里有什么皇帝施给犯人恩德与犯人懂得信义的事情呢?如果不是这样, 太宗在天下施 行恩德, 到这次释放犯人的时候已经六年了, 不能使小人不去犯极大的罪恶; 而一天的恩德, 却能使犯人不怕死;懂信用,讲义气,这又是讲不通的道理。 ”
“ 那么,怎样做才可行呢? ” 我说:“ 放了又回来的,照样杀头不予免罪,再放他们回去, 他们又回来,这才可以知道是皇帝的恩德使得他们这样做的。但是,这是一定不会有的事。 放他们回去,又让他们回来,再免他们的死罪,只可偶尔做做,如果经常这样做,那么杀人
的都可以不死, 这可以成为国家的常法吗?不能成为常法的, 能称得上是圣人的法典吗?所 以尧、舜、夏禹、商汤、周文周武治理天下,一定以合乎人情为根本出发点,不标新立异来 自称高明,不违背人情去求得好听的名声。 ”
12. (6分 ) ⑴威武不能屈 ⑵吾将上下而求索 ⑶望帝春心托杜鹃
⑷王师北定中原日 ⑸气吞万里如虎 ⑹一片冰心在玉壶
13. (8分)⑴(4分)恰当。暮云沉沉,似乎听到却又看不到传信大雁的身影,留下的是更 深的寂寞。此句以简约的语言,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状、期待之情、失望之感,通过景物 传达出来。 ⑵(4分)相同:都是借酒写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 不同:周词实写 眼前愁情, 直接表达长夜难耐、 寂寞无限的心境; 柳词则是以设问虚拟未来愁状, 借想象勾 勒出一幅凄美图画,以景传情,表达离别的伤感。
五、 (20分)
14. (4分) ○ 1“不似为欺世,太似见媚俗” ○ 2“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15. (6分)少一分盲从、攀比、计较、患得患失,多一分醒悟、努力、包容、豁达坦然。 16. (6分) 不同意。 因为 “半半” 的某些不足, 不是文章论述的重点, 说最后一段是 “点 题之笔”也不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之所以文章要有这一 “补笔” , 是作者想使论述更完善、 更辩证。 (意思对即可)
17. (4分) 《半半歌》并非十分完美, “会占便宜只半”正是它的“瑕疵” ,因为这句使 整首歌境界减色不少。
六、 (16分)
18. (4分) 答案示例一:五十六年光阴与车轮形影相伴 三十五万义款让孩子梦想成真。 示例二:蹬三轮 56载以劳累点燃贫困生希望 绕地球 18周用奇迹铸成轱辘上丰碑
19. (6分 )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示例:最先放弃孔雀,舍弃前进道路上的包袱为了更好的前进,是成功的前提,是机智 的选择,表现的是一种果敢。
最后放弃孔雀, 在别人身处困境、 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勇于付出, 这是做人的根本, 表现的是一种爱心。
20. (6分)巴尔肯对鼓励的口吻对那位青年说:“青年时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长, 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七、 (60分)
【立意展示】
1、 比是人的一种本能,但要懂得哪些该比,哪些不该比。
2、 比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比,对比持一种从容的态度。
3、 全面辨证得看待 “ 比 ” ,不讲攀比,而比奉献,比良心,比责任感。
4、 比只是人们行事的一种手段,要达到 “ 身在比中,心在比外 ” 的境界。
【思路指导】
国家高考命题组语文组长张伟明说:“ 作文就是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活动。 ” 这句话切中了 优秀高考作文的肯綮:一要文采飞扬,二要思维创新,三要表达酣畅。一篇高考作文,想在 阅卷场上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睛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肯定得有自己的 “ 绝招 ”—— 出彩 点。没有 “ 太阳 ” ,得有 “ 月亮 ” ;没有 “ 月亮 ” ,得有 “ 星星 ” ;没有 “ 星星 ” ,得有 “ 萤火虫 ” 。 在高考作文中, 反向立意是作文的一大出彩点, 一篇求异思维的文章往往会得到阅卷老 师的青睐。 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反向立意呢?实际上, 要做到见解新颖并不难, 只要有新 观点, 新视角, 巧构思就行了。 当然反向立意一定要建立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下面给考生 提供几种反向立意的技法。
一是颠倒过来想。 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求异思维。 人们的思维习惯都是沿着一个方向 前进,如果你能倒过来想一想,就会出现新观点。
二是往前想。不要老在原点打转,要向纵深开掘,挖得逾深,观点逾新。
三是调整思维角度。就是我们常说要善于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本次话题 “ 比 ” ,按常规思维可抽象出事物与事物、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等之间的比较, 然后可谈个人、集体、民族、国家等在 “ 比 ” 中前进,在 “ 比 ” 中腾飞。按逆向思维可以提炼出 “ 比 ” 是为了不比,对 “ 比 ” 持一种从容的态度。
同时一篇成功的习作肯定要注意选材的新颖, 要把一些格调高的人和事恰当地运用到文 章里去。在本次为文过程中,当写到了某些人比官位,比钱财,比漂亮时,可以马上切入生 活, 把洪战辉、 白芳礼、 丛飞、 张先会等人的感人事迹引入文中, 也可以把当下社会中的 “ 恶 搞 ” 、 “ 超级 xx” 、黄健翔与《南方周末》记者吴虹飞 “ 口水战 ” 等事例引入作文,从反面来论 证 “ 比 ” ,让文章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也可以从文学名著、诗词歌赋中汲取营养,让作文具有 文化散文的特点。
语文作文准确立意
高考作文:如何准确审题立意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难度,给考生搭建一个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但是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千里游龙”或“南辕北辙”。严重偏离题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也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说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
回顾近些年的高考,应试作文一般有两种形式:1.命题作文;2.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又分三种类型:①给材料,给标题作文;②给材料,给话题作文;③给材料,根据题意作文。 根据这几种高考作文形式,下面分别作审题立意的技巧点拨。
1.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
审题时要注意:
(1)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
★实战演练例一: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审题层面来看,这个表面并列的词组之间暗含了一个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一步”是条件,而“一生”是结果;选择怎样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直接决定了你将收获不同的“一生”。 在立意上可以顺向立意,亦可反向立意。如:①迈出正确的人生起步,收获人生的成功。②迈出错误的人生起步,饱尝人生的酸楚。③迈出人生正确的一步,并不一定能创造人生的辉煌。④人生第一步迈错了,并不注定一辈子的天空都是阴霾,人生充满变数,还可以弥补。
2.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注意新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
所给材料有文字材料和漫画材料两种。
审题时要根据自己对材料和标题、材料与话题的理解分析,或者根据材料题意展开联想和想象,提炼论点,依据要求作文。
(2)根据文字材料审题立意
第一步要准确把握材料要点,认真分析材料重点,体会材料的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注意材料与标题、材料与话题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二步抓住材料中的一两句话或一个细节或一两个关键词语立意,引出论点,拟出题目(标题作文除外),选择作文素材。第三步结合自己脑子里的作文素材库存和生活积累,组织材料,进行写作。
温馨提示:审题立意的同时,要注意审清作文的“注意”或“要求”,不可忽视。 ★实战演练例二( ①给材料,给标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学习的革命》)
请以“我生活在___之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则给材料,给标题(半命题)作文。对这则新材料作文,审题时我们首先考虑在“恐惧、讽刺、鼓励、真诚”这四个词语中选择哪个词填入横线组成文章标题为好。从立意原则来看,以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角度作为首选。那么选择“鼓励、真诚”中的一个词语组成作文题目,既符合作文立意原则,又极有可写性,便于抒发真情实感。
★实战演练例三( ②给材料,给话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当前,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作“90后”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人对他们赞扬嘉许,有人对他们表示担忧,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自己的青春??不管怎样,“90后”终将担当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请你联系个人或社会实际,以“我说90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本题采用引导语加话题的形式命题。引导语中既客观指出了社会对90后的不同态度和观点,又以无限深情的用语“终将担当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表达了对90后群体的殷切期望,隐含了审题立意的基点,引导考生认识、思考、反省自身并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应承担社会历史的重任。宜选取关于90后某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特定角度切入谈你的认识,而不宜面面俱到以致观点分散;如可谈你对90后责任感的认识,也可谈90后中的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并提出劝诫和指出相应对策,还可以谈90后不囿于常规的开放心胸和创新思维,等等。引导语末句暗示,立意宜高远,格调宜积极向上,张扬当代青年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的精神状态;不能无病呻吟,而应写出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
★实战演练例四( ③给材料,根据题意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景象:几乎所有的树根、花根都不美丽,但长出地面的枝、叶、花却大都是美丽的??这些景象给了你哪些联想和启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这一则新材料题意作文,审题时要把握好材料字面的关键语句:树根、花根、不美丽,枝、叶、花、美丽。由此去联想“根”与“枝、叶、花”的关系,并由这二者关系得出启示,立意拟题:美丽源于平凡(苦难)/ 别忘了自己的根。
(3)根据漫画材料审题立意
第一步要注意漫画的题目和有关文字,认真分析它的含义与作用,体会它的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第二步细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看画面其他事物,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步展开联想和想象,与社会上类似的人与事进行联想和想象,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再将漫画寓意与现实生活及自己的思想看法联系起来写作文。
★实战演练例五( ④根据漫画材料审题立意作文)
阅读这幅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漫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量比较大,对“出事了”(摔了一跤)的孩子(受教育者个体),家庭、学校、社会都非常关注。立意角度较多,可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立意:①从社会、学校、家庭(可全面写,也可任选一个方面)的角度立意,谈社会、学校、家庭如何看待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挫折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不能过分呵护,不能溺爱,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让他们经历风雨,经受挫折。②从孩子的角度立意,谈孩子们如何看待自己遇到挫折的问题,即自己也应该有独立意识,正确对待成长道路上的坎坷;或是谈孩子如何看待成人、社会对他们的挫折表现出的态度问题。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考生都应该结合时事与现实生活来写这篇作文。 总之,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要做到准确、新颖、高远、深刻。
准确,就是要正确理解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并在命题范围内构思立意;新颖,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另辟蹊径,选取新颖的切入点,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主题来;高远,就是指文章格调高尚,思想倾向积极健康,感情向善向上;深刻,就是指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要有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对材料深刻的开掘力,对人生内涵高度的概括力。
高一语文作文立意
作文立意 强化训练 答案1、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 “要善于听从劝告”“不能一意孤行”“学会放手、敢于放手”等立意。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就不大合适。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2、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3、故事型材料。“以质取胜”,侧重谈产品质量的优劣。“磨刀不误砍柴功”,侧重谈要练好基本功。“功到自然成”,侧重谈平时努力与最后成功的关系。4、(1)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呈半开放式,主题可以就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但不能脱离材料,并且只能写议论文。所以可以从猴子的角度展开,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见了桃子却三心二意,不能专注于棋盘,它的输是输在自己的意志上,输在自己的欲望里。由此联想如人生,生命中有许多诱惑,我们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必将得小失大,如文中之猴,徒留笑话,猴子失去的只是一盘棋,而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一生,围绕着“战胜欲望”“理智与情感”这几个话题联想,便能深入主题。也可以从大臣的角度考虑,大臣能针对猴子的性格弱点,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见做事要把握关键,也可见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如此构思,便能成一佳文。(2)立意:从猴子的角度: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自我。(3)从大臣的角度:做事要抓住关键;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5、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大树和甲虫。依据句③中“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和句⑤两个关键性语句,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历经400年,遭受14次闪电、无数次山崩和风雨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的甲虫面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6、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一) 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二) 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三) 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7、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8、审题提示:1、可以论证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气可鼓,不可泄。2、可以论证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的重要作用。3、可以论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9、10提示:可以论证有志青年应敢于独立奋斗,依赖前辈绝不可取。可以论证娇惯子女,有弊而无利。可以论证明智的家长注重引导子女自立自强。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17-2018高三年级八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