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Plateau,或TibetanPlateau),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此外还有由李娜演唱的同名歌曲《青藏高原》。该曲是李娜的演唱事业达到了顶峰,传唱一时。
地址位置
经纬度
74度E-104度E,25度N-40度N。
地质结构
西南部最高的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平均海拔4000~5000m,从高原往北和
鸟瞰青藏高原往东地势急剧下降,往北到国境,往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武陵山一线等广大地区。除少数山地外,地势降到3000m以下,一些盆地高度只有1000m左右,再往东地势更低,形成一些低山丘陵。除沿海山地与台湾山地一些高峰外,海拔多在1500m以下,东部的大平原高度不到200m,向海延伸到浅海大陆架。这种地貌分布特征除与青藏高原在新生代强烈隆升有关外,每个地貌台阶的边坡常是一些新构造断裂分布位置,许多延绵千里的高大山脉的走向受断裂构造线的控制。
青藏高原外围经常发生严重地震。这个高原在印度于五千万年前开始推挤欧亚大陆时隆起,喜玛拉雅山脉就是在这个强大的推力之下形成。这座山脉在不稳定的结构地形推挤下,到现在仍在往上升。每年大约上升一厘米左右
外文称呼Tsinghai-TibetPlateau,Ch'ing-TsangKao-Yuan或QingzangGaoyuan
外文表述多称西藏高原(TibetanPlateau,PlateauofTibet或TibetanHighlands
)
旧称青康藏高原
基本介绍青藏高原[1]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6,000米,喜马拉雅山等不少山峰超过8,000米。高原内部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湖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下游为湄公河)、怒江(下游称萨尔温江)、森格藏布河(又称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称布拉马普得拉河)以及塔里木河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
青藏高原照片(20张)"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错,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650米,是世
界上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
青藏高原照片2(11张)地方最热月平均温度不足10?(50?),无绝对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圆根、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雅鲁藏布江河谷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安全越冬。加以光照条件好,春夏温度偏低,延长了小麦生长期,拉萨冬小麦亩产有1,638斤的纪录。高原上近年新建有不少水电站、煤矿、钢铁厂、化工厂、毛纺厂、造纸厂。随着工业发展,新的工业城市如西宁、拉萨、格尔木、林芝、日喀则等不断形成。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条公路。青藏铁路也通车。民航班机通西宁、格尔木、拉萨、林芝地区、昌都地区。整个青藏高原(含中国以外部分)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青海省的中部和西部,甘肃省、四川省的西部,云南省的西北部,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形成原因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青藏高原卫星地图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
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编辑本段地质特点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年代最新、并仍在隆升的一个高原。它夹持于塔里木地台、中朝地台、扬子地台和印度地台之间,呈纺锤状。内部有一系列不同演化历史和不同源地的陆块、褶皱带相间排列,反映了特提斯(见特提斯地质)的复杂演化历史。统一高原的出现是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见大陆碰撞)的结果。
基本构造格架和演化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羌塘-昌都、冈底斯和喜马拉雅等6个构造带,各构造带之间为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缝合带隔开。大致以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为界,北面的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构造带等,属于欧亚古陆南缘的构造带,在早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上,发育了早古生代优地槽,加里东运动使地槽回返,形成褶皱基底,晚古生代转化为稳定的盖层。其中石炭-二叠纪出现含煤建造,暖水动物群和华夏植物群繁盛。南面的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在中晚元古代结晶基底上整合递变,从早古生代开始发育了地台盖层,海相沉积一直延续到始新世,其中晚石炭世-
早二叠世广泛发育了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和冷水型生物群,是冈瓦纳古陆北缘的微陆块。
由于这6个构造带最新海相地层层位和作为各构造带分界的缝合带,明显地从北向南依次变新,表明青藏高原是由欧亚大陆不断向南增生,冈瓦纳古陆北缘微陆块不断解体、北移、拼贴到欧亚大陆南缘而产生的。始新世青藏高原结束了洋壳演化和洋壳向欧亚大陆俯冲(见俯冲作用)的历史。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已拼合的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发生大陆岩石圈俯冲。在俯冲带地壳缩短,分层变形、分层加厚。经历了构造抬升和均衡隆升的阶段,在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出现。青藏高原的形成主要是中更新世以来近200万年地壳隆升的结果,并且这一隆升过程至今尚未结束。
美丽的青藏高原的景观青藏高原中若干条反映不同时期洋壳的蛇绿岩带,揭示了冈瓦纳古陆不断解体,向北漂移,与欧亚古陆碰撞、拼合,欧亚古陆不断增生的历史。主要蛇绿岩带和混杂堆积带如下:
北祁连蛇绿岩带位于祁连中央隆起带北侧,沿玉门、肃南、祁连、门源一带出露了一套蛇绿岩,包括蛇纹石化橄榄岩、辉橄岩和纯橄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中基性海底喷发岩,主要为细碧岩、角斑岩,具枕状构造;放射虫硅质岩夹复理石砂板岩。呈北西-北西西向延伸600~700公里。带内发育有蓝闪石片岩,常出现在超镁铁岩上下盘,主要有绿帘石蓝闪片岩、石榴石蓝闪片岩和石英白云母蓝闪片岩3种组合类型,蓝闪石结晶粗大。大量生物化石证明,本带包括震旦纪晚期、寒武纪和奥陶纪早期3期古蛇绿岩,它们的岩石组合大体相似。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放射虫硅质岩的存在,说明古北祁连洋盆处于洋中脊环境。
昆仑蛇绿岩带沿西大滩-修沟-玛沁断裂带残留了华力西末期的洋壳残体。蛇绿岩已失序,西段未见重要露头,东段花石峡、玛沁、玛曲一带,发现了百余个超镁铁岩体,属蛇绿岩套。与蛇绿岩伴生的构造混杂岩和泥砾混杂岩的基质是早三叠世复理石,夹有大量二叠纪石灰岩和含煤碎屑岩等外来块体。
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东段向南偏转,近期主要表现为右行走滑断裂,有地震活动。在其西段锡金乌兰湖、大鹏湖、玛尔盖茶卡一带,发现了一套混杂堆积,在三叠纪砂板岩中,夹有大量二叠纪灰岩岩块和镁
铁、超镁铁岩块;在中段胜利湖、若拉岗、狮头山一带,构造混杂堆积和蛇绿混杂堆积十分发育;东段金沙江混杂堆积带宽40公里,南北向展布,分东西两个带。西带为蛇绿混杂岩,在蛇纹岩基质中包卷了大量二叠纪放射虫硅质岩、石灰岩、细碧角斑岩岩块。东带为野复理石,中三叠统砂板岩中含有大量泥盆纪、
石炭纪和二叠纪灰岩岩块。金沙江缝合带闭合于印支运动。
班公错-怒江蛇绿岩带曾为古特提斯南域的一个深海盆,保存了一套完整的洋岛环境的蛇绿岩组合,许多地方可以看到完整的洋壳序列。包括超镁铁岩、堆晶辉长岩、粒玄岩岩墙、枕状玄武岩、球颗玄武岩和放射虫硅质岩。放射虫为三叠纪-侏罗纪生物组合。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浅海相碎屑岩不整合覆盖其上,其间往往发育有超镁铁岩古风化壳。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沿印度河-雅鲁藏布江蛇绿岩断续出露,长达1700公里,南北宽10~50公里。多处可以看到完整的洋壳序列。包括地幔超镁铁岩、堆晶辉长岩、辉长岩、枕状拉斑玄武岩、辉绿岩席状岩墙(床)群,上覆灰绿色、紫红色放射虫硅质岩。由于板块俯冲,与蛇绿岩相伴,发育了泥砾混杂岩和蛇绿混杂岩。泥砾混杂岩常在蛇绿岩南侧,从三叠纪末到白垩纪,形成许多构造混杂岩块。晚白垩世泥砾混杂岩,其基质为杂色硅泥质类复理石,含二叠纪石灰岩、玄武岩,三叠纪砂板岩、侏罗纪砂岩、灰岩和早白垩世硅质岩岩块。蛇绿混杂岩往往在蛇绿岩带北侧,在蛇纹岩基质中混入了三叠纪砂岩、白垩纪放射虫硅质岩、辉长岩、火山岩岩块。日喀则蛇绿岩底盘发育了动力变质的角闪石石榴石片岩,其同位素年龄为0.81亿年,是蛇绿岩仰冲侵位形成的。
地层青藏高原被若干条板块缝合带分为7个地层区。
祁连地层区主体由中下元古界结晶片岩组成的结晶基底和由下古生界变质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夹变质碎屑岩组成的褶皱基底构成,上泥盆统红色磨拉石不整合其上。上古生界为浅海相地台型沉积盖层,二叠系为上叠内陆盆地碎屑堆积。
柴达木地层区柴达木盆地被厚达6000~7000米的新生代碎屑岩所覆盖,前第三纪地层仅在盆地边缘零星出露。基底岩系包括中下元古界结晶片岩和下古生界巨厚的中酸性火山-沉积变质绿片岩系。在盆地东北欧龙布鲁克山发现一套从震旦系到奥陶系的浅海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系,组成稳定的地台盖层,不整合
在下元古界混合片麻岩上。侏罗系、白垩系为陆相碎屑岩,被分割在盆地边缘的一些中生代盆地内。
昆仑地层区由下中元古界片岩、片麻岩、下古生界绿片岩和上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组成。沿布尔汉布达山出露的一套厚度巨大的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系,达绿片岩相,紧密褶皱,上泥盆统红色磨拉石不整合其上。石炭系-三叠系为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系,化石丰富。
巴颜喀拉地层区在东昆仑-西秦岭以南,龙门山以西与金沙江之间,以广泛出露三叠系复理石砂板岩为特征,岩性单调,厚度巨大,化石稀少,组成紧密的线型褶皱。古生界及前寒武系仅在其边缘和大断裂带内零星出露。本区可进一步分为3个地层分区:?阿尼马卿地层分区。以中、下三叠统复理石砂板岩为主,夹二叠系碳酸盐岩、中基性火山岩外来块体,组成混杂堆积带。?巴颜喀拉地层分区。巴颜喀拉地层区主体,广泛分布三叠系复理砂板岩,局部夹薄层泥灰岩。东部边缘出露有前震旦纪结晶岩,震旦系-古生代为浅海相沉积盖层。侏罗系、白垩系和老第三系为山间磨拉石。?义敦-中甸地层分区。位于巴颜喀拉地层区西南边缘的金沙江东侧,沿金沙江有古生界出露,呈外来岩块,夹持在蛇绿混杂堆积和中三叠统野复理式碎屑岩中,形成混杂堆积带。
羌塘-昌都地层区介于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之间的广大地区。前寒武系仅在喀喇昆仑和昌都地区零星出露,为结晶片岩。下古生界浅变质岩系,羌塘地区叫阿木刚群,昌都地区叫青泥洞组。上古生界在唐古拉地区为浅海-海陆交互相碳酸盐岩、含煤碎屑岩、含
Schwagerinasp.,Fusulinasp.,Brac-hiophods等暖水型动物群和以Gigantopteris为代表的华夏植物群,在青海省称为乌丽煤系和开心岭煤系。在羌塘以西日土地区,石炭-二叠系为冈瓦纳相冰水型杂砾岩,以Eurydesma为代表的冷水型动物群繁盛,称为霍尔巴错岩系。三叠系以上统为主,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诺利-里阿斯为含煤建造,唐古拉区叫土门坎拉群,昌都地区叫巴贡煤系。侏罗系为浅海-滨海-障壁海红色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含巨厚的膏盐建造。在唐古拉、昌都等几个陆缘盆地厚达5000米。白垩系、第三系为红色山间磨拉石。
冈底斯地层区介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广大地区,中上元古界结晶岩系零星出露,叫念青唐古拉群和南迦巴瓦群。采自羊八井的眼球状片麻岩锆石铀铅等时线年龄为12.5亿年。奥陶系-白垩系为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奥陶-志留系为生物灰岩、白云岩、瘤状灰岩、笔石页岩,厚仅数百米,化石丰富,其沉积建造、生物组合与喜马拉雅地区所见十分相似。上石炭-下二叠统为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常见的冷水型生物有双壳类Eurydesma动物群和腕足类Ambi-kella-Anidanthusfusuformis动物群,以及冷水型珊瑚Amplexocarnia-Cyathaxonia组合。三叠系为浅变质复理石砂板岩,底部夹基性火山熔岩,出露在本区南、北边缘。侏罗-白垩系为浅海台地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化石丰富,以菊石和有孔虫为主。上白垩统-渐新统为红色山间磨拉石,沿冈底斯山间盆地堆积了巨厚的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凝灰岩。
喜马拉雅地层区中上元古界结晶片岩沿高喜马拉雅出露,称珠穆朗玛群和聂拉木群。采自亚里的黑云斜长片麻岩锆石铀铅等时线年龄为12.5亿年。寒武系-始新统为连续沉积的地台盖层。其中上泥盆统为陆相碎屑岩。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为冈瓦纳相冰水沉积杂砾岩,含冷水型动物群
(Eurydesma,Stenacisma,Neospirifer,Iylvolasma等)及舌羊齿(Glossopteris)
植物群。在本区北部,沿康马-拉轨岗日一线,分布着上古生界结晶片岩,围绕一系列花岗岩穹隆出露。三叠系为浅变质复理石砂板岩,厚度巨大,可能是印度板块北缘陆基部位的沉积。
岩浆活动青藏高原的地质历史中岩浆活动频繁,随着板块构造的演化,形成一系列构造岩浆带。
祁连构造岩浆带除早古生代有巨厚中基性火山喷溢外,沿中祁连隆起带还发育了两条花岗岩带,以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形成巨大岩基。根据侵位关系和同位素年龄,可分为4期。以加里东期(5.14~4.02亿年)为主,有元古宙中酸性小岩株零星出露,华力西期和燕山期中酸性岩主要在南祁连山。多为同熔性花岗岩,少数为改造型花岗岩。
柴达木构造岩浆带岩浆活动主要见于盆地边缘,下古生代堆积了巨厚的中酸性熔岩及其凝灰岩,成为褶皱基底的主体。侏罗纪在个别盆地内有陆相安山
岩喷溢。中酸性侵入岩零星分布,以华力西期(3.28~2.68亿年)为主,其次为燕山期。加里东期侵入岩仅有少量闪长岩类小岩株在盆地北缘出露。
布尔汉布达构造岩浆带除下古生代巨厚的中酸性熔岩及其凝灰岩组成浅变质的纳赤台群主体外,沿布尔汉布达山还有一条南北宽50~100公里,东西延长1300公里的花岗岩带,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可分为4期,以华力西期(2.73亿年)为主,形成大岩基。有少量印支期、燕山期和加里东期(3.94~3.98亿年)的小岩株。华力西期花岗岩是晚古生代中期柴达木板块向南俯冲,洋壳消减,在岛弧区形成的同熔性花岗岩,少量为改造型花岗岩。
巴颜喀拉构造岩浆带火山和中酸性深成活动都很微弱,仅有少量印支期和燕山期后造山期改造型小岩株沿断裂带出露。
金沙江构造岩浆带有两条花岗岩带与金沙江蛇绿混杂岩及三叠纪巴塘群中基性火山岩带相伴。西带从江达,过德钦向南,长数百公里,多侵入于古生界,被三叠系不整合覆盖。主要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同熔型特征。东带沿雀儿山向南到义敦,以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主,形成于印支期,具改造型特征。
唐古拉构造岩浆带与班公错-怒江蛇绿岩带相伴,在其南侧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形成岩基;在其北侧,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呈小岩株,侵入于侏罗系中。
冈底斯构造岩浆带由钙碱性中酸性-酸性侵入杂岩组成巨大岩基,南北宽50~100公里,沿冈底斯山东西绵延千余公里,向西与拉达克花岗岩相连。形成于距今1.1~0.4亿年,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早期有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与之相伴,早第三纪发育了一系列火山盆地,堆积了巨厚的中酸性-酸性-偏碱性火山熔岩及其凝灰岩,有几个喷发旋回。在一些火山盆地中保存了较完好的火山机构。
拉格岗日构造岩浆带沿喜马拉雅低分水岭,东起康马,向西经拉格岗日,至马拉山,展布着一个穹隆带。穹隆核部为花岗岩,翼部为上古生界、中生界变质地层。由片麻状二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石英二长岩组成,以康马岩体为典型。岩体为片麻状白云母花岗岩,顶部有侵蚀凹槽和花岗质砾岩,其上为石炭-
二叠纪黑云母石榴石片岩,片岩与花岗岩二者片麻理完全一致。康马岩体是西藏花岗岩唯一达到锶均一的岩体,初始值Sri=0.7140?0.001,全岩Rb-Sr法等时线年龄为4.84、4.86亿年,反映了岩浆形成的时代;黑云母K-Ar法和V-Pb法年龄为2.66亿年,可能代表岩体与围岩遭受区域变质作用的时期;黑云母K-Ar法年龄0.1~0.2亿年,记载了康马岩体同喜马拉雅其他地质体遭受的最后一次热事件。这与喜马拉雅南坡、距主边界断裂不远处尼泊尔的马拉斯鲁岩体十分相似。后者是一组堇青石花岗岩,Rb-Sr法等时线年龄为4.66~5.11亿年。古生代岩浆活动为冈瓦纳古陆内陆壳中发育的改造型花岗岩。
喜马拉雅构造岩浆带高喜马拉雅有许多浅色花岗岩,呈岩株、岩枝和岩脉沿构造软弱带侵入。以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为主,形成于距今0.2~0.1亿年,为典型的改造型花岗岩。
地球物理场与地壳结构在1?×1?布格重力异常图和卫星磁异常图上,青藏高原表现为一个外形呈纺锤状的封闭负异常区,夹持在塔里木地台、扬子地台和印度地台的正异常区之间,形成一个不对称的"重力盆地"。异常边缘陡峭,内部平坦,与地质构造格局和地形轮廓基本一致。航磁异常、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和均衡重力异常等值线,主要有两个延展方向:高原中西部近东西向,高原东部呈南北向。地壳厚度与地壳结构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大于东西方向。这些特征表明高原地壳深部构造与地壳表层构造一致。高原内部浅源地震断层面解和高原中源地震断层面解,揭示出高原的现今应力场,其主压应力轴多近南北向或北北东向,高原东部边缘近东西向。这说明高原岩石圈存在一个以近南北向水平压应力为主,及与之成正交的张应力为辅的近代构造应力场。高原中西部一系列近东走向的逆冲断裂带、推覆构造带等压性构造和走滑压剪性构造,都是在这种构造应力场的背景下形成的。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介质在纵向与横向上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岩石圈存在着清楚的块-层结构:纵向分层,横向分块。岩石圈厚度约140~170公里,地壳平均厚度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在东西方向上较均匀,变化不大,而南北方向上变化较大,在几个主要断裂带上,莫霍面均发生错断。例如,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北侧,莫霍面比南侧抬升了8公里。同周围的地块相比,青藏高原地壳厚度要大一倍。爆炸地震和磁大地电流测深,揭示了高原地壳内部存在两个低
速低阻层,它们是地壳内部物质对流、地壳加厚的滑移带和浅源地震的发震带。[2]
编辑本段地形特征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
,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
发源于这里。
山脉
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脉
冰川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喜马拉雅现代冰川、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昆仑山现代冰川、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横断山现代冰川、唐古山现代冰川、冈底斯山现代冰川、羌唐高原现代冰川、祁连山现代冰川。
河流
有黄河、长江(金沙江)、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印度河、塔里木河(车尔臣河)
湖泊
有班公错、郭扎错、鲁玛江冬错、拉昂错、玛旁雍错、昂拉仁错、扎布耶茶错、塔若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昂孜错、格仁错、错鄂、阿牙克库木湖、色林错、乌兰乌拉湖、纳木错、普莫雍错、羊卓雍错阿其克库勤湖、鲸鱼湖。
编辑本段气候特征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
上隆的青藏高原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编辑本段文化
藏族歌舞
传统民歌是藏族民间文学的结晶,运用比喻、联想、拟人等手法,描写藏民的生活、风俗、男女感情或历史故事。藏民性情豪迈,歌唱至高潮往往手舞足蹈,因此形成有歌必舞、舞中有歌的藏族歌舞。"跳果谐"是最常见的藏族群体舞,男女老少手拉手围成一圈,以顿地开始,踏足为节奏,边唱边跳,以往跳果谐有男女各聚一边的习俗,但现在则已混杂一块。"跳弦子"也是群体舞,年轻男
青藏高原上的野牦牛女在胡琴伴奏下共舞,内容多叙述男女的爱慕之情或农村的田间工作。"卓"和"热巴"是属于技巧性较高、动作奔放强烈的藏族歌舞,"卓"流行于藏南,舞者腰系大鼓,边击边舞;"热巴"流行与藏东和川、滇一带,由一男一女共舞,男手执铜铃,女一手抓圆鼓、一手拿槌,绕着圆圈婆娑起舞。
藏戏
藏语称藏戏为"阿吉拉姆",是结合歌舞、道白、剧情的综合艺术。藏戏相传起源于十五世纪,而发展成熟则在十七世纪以后。传统藏戏的演出并没有特定的舞台、布景,一般多在城市、村子的广场上便唱将起来,演员们在广场上
围成一个半圈,轮到自己出场时便出列表演,其余时间则在行列中担任和音帮腔。由于是户外表演,藏戏的唱腔多高亢嘹亮,且字音拉得很长,形成拖腔。一段唱腔之后表演一段舞蹈,是藏戏的基本结构。戴面具是传统藏戏的一大特
神、人等角色戴平面面色,藏戏的面具造型别致、栩栩如生,面具主要有两类:
具,牦牛、狗等动物戴立体面具。藏戏的演出一般分"温巴顿"、"雄"、"扎西"三个部分,"温巴顿"是序幕,"雄"是演出的主要内容,是正戏,"扎西"是正戏之后简短的募款仪式。传统藏戏的题材多具有宗教色彩,以佛经典故、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居多,"文成公主"、"卓瓦桑姆"、"诺桑王子"、"朗莎姑娘"、"苏吉尼玛"、"白马文巴"、"顿月顿珠"、"赤美滚登"为著名的八大藏戏。藏历六月底到七月初的雪顿节(藏戏节),是一年中藏戏演出的最高潮,藏民都聚在林卡,一边吃酸奶酪,一边观赏藏戏。
编辑本段民族传说
有个谣传,说藏族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的时候洗第一次,结婚的时候洗第二次,去世的时候洗第三次。如今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了,但由此可见,同内地的各族风俗一样,生育、婚嫁、丧礼也是藏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大事。
生育
以往藏族人认为妇女怀孕生子是一种污秽的事,所以孕妇经常被赶到牛棚、羊圈生产,这种风俗导致妇女分娩时卫生不佳,婴儿经常夭折。现在藏族妇女的地位已较从前显著提高,注意生产卫生的观念也逐渐普及,所以孕妇已可以在家中或医院生产。
婴儿一出世便得到相当的重视,特别是男婴孩,在藏族中也是值得庆贺的事,生下来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亲友便纷纷带着礼物前来祝贺。一进门,亲友先向产妇和婴儿献上哈达,接着敬酒、倒茶、说些吉祥话,然后捏一点糍粑点在婴儿的前额上,祝福小孩成长顺利。这种仪式称为"旁色",是"清除污浊"之意,也就是将生产时的污秽清除,使小孩能健康地成长。
孩子满月后要行出门仪式,到庙里进香,然后到亲友家中串门子。藏人迷信小孩夭折是被魔鬼抓去,所以婴儿第一次出门必须挑黄道吉日,而且为了避免被魔鬼发现,婴儿的鼻头需搽上一点锅灰,使魔鬼看不到他。
取名字在藏族是一件重要的事,必须请庙里的活佛或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一般在出门仪式之后进行。小孩如果是请活佛命名的话,多为"拉姆"(仙女)、"丹巴"(佛教)、"扎西"(吉祥)、"平措"(圆满)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名字;有的名字则表示父母的期望,如"普赤"(招弟)、"却巴"(到此为止),有时父母为了孩子不过早夭折,故意给孩子起个不吉利的名字,如"其加"(狗屎),以把魔鬼吓走。
婚嫁
藏族的婚姻制度从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行,现在则大多采用一夫一妻制,只有偏远的游牧地区由于生活艰辛,少一房妻子可以减少开支,而保留有几个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现象。
藏族年轻男女或自由恋爱,或相亲认识,决定结婚之前必须先合八字,八字相合的话,男方向女方赠送哈达求婚,然后择吉日正式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之后便开始准备结婚典礼。
结婚典礼的前一天,男方须将新娘礼服与珠宝首饰先送到女方家,以备第二天使用。结婚当天,男方以一匹有孕的雌马作为新娘坐骑,让迎娶的代表牵去女方家,这匹马的颜色须与新娘的八字相合。迎娶的代表还须带一把装饰明镜、碧玉、珠宝的彩箭,一进女方家,便将彩箭往新娘背后一插,表示她已是新郎家的人,接着把箭上的碧玉取下别在新娘头上,表示新郎的灵魂已附在新娘身上。
当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家人便爬上楼顶,一手抓着刚才插在新娘背上的那把彩箭,一手抓着一只羊腿,反复地喊着:"不要把我们家的好运带走啊!…",直喊到新娘走远。
青藏高原风光接新娘回到新郎家的途中,迎娶的队伍由全身穿白袍、骑白马、手举八卦图的人前导,若是路上遇到背水或挑柴的过路人,表示吉祥之兆,
须下马送哈达;若是撞见倒垃圾或是抬病人的,表示有灾,婚后必须请喇嘛念经解除灾厄。
男方在新娘尚未抵达之前,便已将装有青稞或小麦的袋子铺在门前布置妥当,新娘抵达后,踩着这些袋子进入新郎家,然后再献"切玛"、敬酒、挂哈达、长辈祝福等仪式之后,进入洞房。
丧礼
天葬
天葬又称"鸟葬",是藏族最普通的葬法。一般人死后,先将尸体用白布裹好,
放置在屋内一角的土坯上,然后请喇嘛来念经超度,使死者的灵魂能早日离开肉体,大致念个三、五天,便挑个吉日出殡。停尸至出殡的这段期间,死者的家人不得喧哗、谈笑和洗脸、梳头,并且必须在家门口挂一个围有白色哈达的红色陶罐,罐内放有食物供死者的灵魂食用。
出殡当天,家人将尸体的衣物脱掉,用白色氆氇裹起来,然后背起尸体沿地上画着的白线走到大门,交给天葬业者。家人为死者送行只能送到村口,不得跟到天葬台。在至天葬台的途中,背尸体的人不得回头看。到达天葬场后,天葬师将尸体放到葬台上,然后烧起火堆,冒起浓烟,远处的"神鹰"(鹫鹰)见到浓烟便立刻飞拢过来。黎明前进行肢解,天葬师以利刃将尸体切成一块块,接着将骨头砸烂,和上糍粑喂鹫鹰,喂完骨头喂肉块。若有吃剩的尸体,必须烧成灰撒在山坡上,方能使死者"升天"。天葬的过程虽然残酷,但藏人相信它合乎菩萨舍身布施苍生的意义,能使死者的灵魂升天。
水葬
水葬是身份低下或孤寡者所采用的葬法,即用白布将尸体一裹,丢入水中随波而去。藏南一带因无鹫鹰,无法行天葬,所以也多采用水葬。
土葬
土葬是对强盗、杀人犯或是患染传染病者(如天花、麻风)采用的葬法。在藏人的观念里,土葬会使灵魂被土地吸收,不得升天而无法投胎转世界,是一种对死者的惩罚,因而被视为最不名誉的葬法。
火葬
火葬是达官显要或得道高僧采用的葬法,将尸体洗净后焚烧,然后将骨灰抛洒在山顶或是江边。
灵塔葬
灵塔葬只有如达赖、班禅或活佛等身份特殊的人才能使用。尸体先用盐水洗净,风干后涂上名贵香料,放入装饰珠宝的灵塔内保存,塔内一并放入一些死者身前使用的东西和名贵的物品。此外,也有将尸体火化,再把骨灰存放于灵塔之中。
编辑本段青藏铁路概况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铁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万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万延长米;涵洞二千
零五十座、三万七千六百六十二横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长米。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与此同时,青藏铁路在冻土攻关、卫生保障、环境保护、质量保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屡创佳绩。
青藏铁路七月一日投入试运行,届时可望成为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经过青藏铁路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青藏铁路全线所有站线、辅助线轨道已铺设完毕。至此,青藏铁路全线所有轨道铺设全部完成。
编辑本段沿途景观带
青海湖景观带?列车穿过青海湖畔的金银滩草原。金银滩也许不是青海最好的草原,但却是青海最有名的,因为王洛宾那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原子城。青海湖面积4500平方公里,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有着"地球上的一滴眼泪"美誉,它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蔚蓝的湖水,海天一色,烟波万倾,在天水相接的远方,是白雪皑皑的群山,脚下是碧绿的草地、白山、蓝水、绿地,巧妙地构成绝色画卷。
列车穿过青藏高原不见人烟的戈壁荒漠,大部方地方都生有生命力顽强的骆驼草。列车在到达戈壁新城格尔木之前,竟然与汽车并排行驶在察尔汗盐湖上。面积5848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盐湖之一,湖中色彩斑斓的结晶盐似珊瑚、宝塔、花朵、象牙、宝石…放射出银色或湛蓝色的光芒,有时还会出现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
长江源景观带?穿过可可西里就是长江源景观带,列车渐渐驶入经常风雪弥漫的唐古拉山脉的峡谷中。
车经清流蜿蜒的长江源头沱沱河,映入眼帘的是建在宽阔的沱沱河滩上、长1389.6米的长江源特大桥,也是长江第一桥,岸边竖有长江源头纪念碑。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这里有冰笋、冰桥、冰斗、冰湖、冰舌、冰塔林等冰川地貌,银雕玉砌,犹如九重天外的水晶宫。高耸入云的冰雪山体和巨大晶莹的冰川。冰川融水成为万里长江正源沱沱河的源流。
长江源景观带最后一个车站,便是海拔5072米、世界铁路最高点唐古拉车站。昆仑山口雪峰林立,草甸广袤。尤其奇特的是,这里冰丘和冰锥变幻莫测。唐古拉山口是青海和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翻过唐古拉山口,便进入了西藏羌塘草原景观带。
羌塘草原景观带?进入了西藏的那曲地区,伴随你的将是"天堂的地毯"藏北羌塘草原。从荒凉转而到多彩,无论从视觉到精神上都会得到一种刺激和冲动。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羌塘"藏语意为北方的草原。整个羌塘草原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你会被那广阔无垠的高山草甸和多变的地形地貌所感染。蓝天、绿野,雪山、湖泊,游动的牛羊,好似散落在高原的珍珠。山高了云就低,绿草覆盖的高原牧场与蔚蓝的天空在远处相接。偶尔,天空飞过成队的斑头雁,草地上悠闲赶路的落伍的藏羚羊母子,散落在铁路两旁草地上的牦牛,犹如颗颗黑色或白色的珍珠,构成了一幅博大、自然、原始、和谐的高原雪域图。
安多县境内的错那湖车站是又一个非常难得的观景之地。海拔4650米的错那湖,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淡水湖。40余公里的铁路路线绕经湖边,最近处离湖仅20米。在蓝天、雪山和草原的映衬下,波光粼粼,一湾碧水就像镜子一样镶嵌在这片高原草场上。
昆仑山景观带?离开格尔木南山口,列车驶向了人类生命禁区的边沿、茫茫雪域高原的腹地,进入昆仑山景观带,山势变得高大雄峻。
昆仑山早在先秦时期就被中原人视为天下最高、最雄伟的万山之祖,过了南山口的下一站就是纳赤台,这儿有处被称为"昆仑泉"的冷泉,海拔3600多米,但四季不冻,喷涌不断,荡起一泓莲花状清泉汇入昆仑河,故又称为"不冻泉"。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是东昆仑主峰,周围有1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山上终年冰川积雪,远眺犹如玉龙腾飞。
列车一会行走在气势恢宏的高架桥,一会穿行绵长的隧洞,上升到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放眼望去,莽莽昆仑东西绵延,冰雪千里,仿佛玉龙横卧。在这里常能遇到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飞雪。昆仑山口往南,就进入昆仑山和唐
古拉山间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一片茫茫的高寒荒漠草原。这片世界第三大的无人区,荒凉、原始,生存环境严酷,却涌动着顽强的生命力,是高原精灵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230多种野生稀有动物的家园。
离开楚玛尔河站,列车来到海拔4800米、空气含氧量仅正常值一半的五道梁站。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全长1338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站在隧道北口的观景区,可见隧道和山浑然一体,山口时常寒风卷雪,云遮雾罩。
那曲到拉萨景观带?从那曲经当雄、堆龙德庆到拉萨,列车将翻越念青唐古拉山,沿途美丽的景色将一直陪伴你进入拉萨。
在青藏铁路西侧的当雄草原背后,是念青唐古拉山脉高峰集中区,4座七千米以上的山峰紧密相接,其中一座是主峰,周围还聚集着30多座六千米以上的雪峰。念青唐古拉主峰西北山麓是天湖纳木错,南麓是羊八井谷地。沿着湍急的羊八井河进入高山峡谷区,穿过青藏铁路上又一个有名羊八井隧道,一路前行。峡谷渐渐开阔,海拔迅速降低,甚至可以看到一路上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的柳树。最后,列车停靠在拉萨河畔的终点站"日光城"拉萨。巍峨的布达拉宫就耸立在对面的红山上,金顶在夕阳下闪耀着光芒。
编辑本段旅游景观
玉珠峰
列车沿格尔木河谷缓缓上行,一列拔地而起的雪山耸立前方,它就是被我们的祖先视为众神居所的昆仑山,6178米的主峰玉珠峰巍然矗立眼前。
不冻泉
这里已经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在这片人的生命禁区里,却生活着大量的高原野生动物,如野牦牛、藏羚羊、旱獭、鼠兔等,俨然是一座天然的野生动物王国。
楚玛尔河
车站被设计成高度抽象的藏羚羊造型,以此提醒人们这里就是藏羚羊迁徙的主要路线。运气好的话,可能欣赏到成百上千藏羚羊穿越通道的壮观景象。
沱沱河
设计简洁而醒目,以顺次设置的三组倾斜体寓意了雄伟的高山,以水平展开的弧形玻璃暖廊寓意了曲折的河流,巧妙地反映了沱沱河乃是长江之源的主题。
唐古拉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车站,修建在海拔5068米的地方,车站主体远看像一个纪念碑,造型酷似雄鹰,高耸的碑体强化了站房形象的标志性和纪念性。
措那湖
这里是怒江的上游源头,是热振活佛著名的神湖,也是刚刚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色林错黑颈鹤保护区的一部分。
那曲
藏北第一重镇,车站主入口的雨篷造型正是羌塘地区毡房和雪山的最形象的象征。每年8月,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赛马节。
羊八井
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羊八井热电站。列车驶出羊八井隧道,车窗外已是农田阡陌的西藏农区风光了。
拉萨
车站既渗透着藏族传统建筑的元素,又体现现代化建筑的风格,步出车站,就与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哲蚌寺隔河相望,向西远望,布达拉宫在落日的余晖中更显庄严。
编辑本段自然保护
青藏高原是我国开发成度较低的区域,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原始的天然状态。是一块唯一的净土和处女地。西藏拉萨市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洁净的城市。但是随着交通运输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不合理的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不合理的开荒种地和超值的放牧是高原资源和土地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50-60年代青海牧区盲目开荒600多万亩草场,毁草种粮,结果是草粮无收。使原来脆弱的生态环境失去了草被的保护,土壤被大风刮走,剩下沙硕一片。
高原草场过渡放牧,长期以来草场建设较差不恰当的追求牲畜存栏数,严重超载放牧草场明显的退化。草对森林,灌丛的乱砍滥伐造成环境的恶化。在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地区,近年来大批拓荒淘沙金者大量涌进太阳湖一带,淘金发财,把一块完整美丽的净土,破坏的千疮百孔,便地伤痕。疯狂的盗猎者于国家法律而不顾,多次偷进可可西里地区大量猎杀藏羚羊、藏野驴、藏牦牛。
在高原的东南部林区,采伐森林大量增长,加剧了现有森林资源的过分消耗。在峡谷森林区向高原面过渡的地段,处于临界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些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是难以恢复的。
全球瞩目的世界屋脊在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减缓和制止生态环境的恶化,需要下很大决心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对高原这样地块有250万平方公里的贵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加强草场管理,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抓紧农田的基本建设,注重森林的合理采伐和抚育更新。对独特的天然生态系统,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和神奇的自然风景合理安排,认真保护,这是我国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的紧急任务。
在高原范围内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濒危稀有的野生动植物。?
编辑本段相关新闻
青藏高原板块将进入活跃期
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33公里。青海玉树发生7级以上地震,是因为受到印度洋板块"推土机式"挤压影响,青藏高原板块成为我国强震多发带。这里连绵着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等一系列雄伟山峦,地质地壳"暗潮涌动"。2001年,就曾在昆仑山口附近发生了8.1级地震。同时,这里人居建筑多是土房简屋,地震来袭,受损面积较大。
2010以来,我国西部还未发生过7级以上的强震。此次,青海玉树地震可能拉开了年度青藏高原板块的地震"交响曲",也让蓄势已久的地下能量,得到一次释放。全球2010年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已达9次,接近常年平均水平。如果继续保持这种势头,今年地震发生的频次可能会比往年多。尹京苑说,接下来两个月的地震发生情况至关重要,将有助于判断地球是否进入强震活跃期。之后,各方面专家将密切关注地壳活动性,捕捉各种地震前兆。全球地震是否多发,各地地震间的关联性,甚至天气异常和地震之间的相关性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查找大量资料,进一步深入研究。
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启动
2010年05月07日,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工作正式启动。中国气象局将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集中和吸引全国科技资源和力量,全力开展这项工作。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的目的,旨在满足天气业务、气候业务的重大需求,力求解决中国观测网布局和数值预报模式的难点,推动气象业务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希望通过此次科学试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科学试验和科学研究,努力创造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努力培养和锻炼具有国际影响的高原气象科技领军人才。
此次科学试验科学利用先进技术和优势资源,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围绕探索和掌握高原天气气候、我国东部和全球天气气候演变规律,优化我国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全面开展高原气象观测、分析和研究,为提高我国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天气气候的预报预测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奠定重要基础,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大气科学界的影响力。
冻土区地下冰总储量9528立方公里
2010年5月5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大量观测试验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估算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下冰的总储量达9528立方公里。
青藏高原被科学家称为"中华水塔",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这座超级大"水塔"的内部结构独特,非常适合储水。"水塔"内部有冰川、山脉、湿地、草原、森林、湖泊等,但在以往对地下冰的调查研究中,忽视了多年冻土层地下冰储量及其对区域水资源的重要调节作用,以及对生态和水环境的影响。
分析表明,地下冰总储量达9528立方公里。其中,多年冻土上限下1米内地下冰总量为665立方公里,占总储量的7%;上限下1到10米深度段地下冰总量为2650立方公里,占27.8%;上限下10米以下深度段为6213立方公里,占65.2%。
冰川消融湖面扩大
近16万亩草场被淹没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发现,2002年前,地处藏北腹地的中型湖泊兹格塘错持续萎缩;而在2006年,科学家发现4年前扎过帐篷的湖岸阶地竟被完全淹没。测量结果表明,短短4年,兹格塘错水位竟然上升了1.8米。
无独有偶,自20世纪70年代起湖面就在扩张的纳木错湖,近几年水量增速也明显加快。"自2005年,湖面每年'长高'20~30厘米。"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站长康世昌告诉记者。
这些数字的变化并不仅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上,它已经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的生活。据《科学时报》此前的报道,仅那曲地区中西部的6个县(区),就有10余个湖泊湖面出现明显扩张,近16万亩草场被淹没。
冰川消融致湖面快速扩大
青藏高原湖水面积扩大成因十分复杂,科学家们从不同方面给予了解释。
在纳木错湖近年来"多出的水"中,冰川融水占有了较大比重。
"我们研究表明,纳木错湖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在扩张。近些年来,纳木错流域的冰川消融水量和降水量都在增加,远大于湖泊蒸发水量。这部分水量增量导致了目前湖面的迅速扩大。"朱立平表示,"虽然大气降水对纳木错湖泊总水量的补给占有绝对地位,但我们发现,冰川加速消融才是纳木错湖面快速扩大的主导作用。"
湖面扩张诱发地质灾害
康世昌说,青藏高原气温逐步升高。过去50年中,以每10年0.26?的速度上升,远远高于全球变暖的平均速度,冬季升温尤为强烈。另外,青藏高原极端低温升高显著,极端高温也在上升。
问题并不止于此。不断上涨的湖面业已淹没部分肥沃的草场,但更令人措手不及的,则是地质灾害的发生。据介绍,中印、中尼交界的藏东南地区,由地震、冰川、泥石流等因素形成了很多诸如易贡错、然乌错和古乡错的堰塞湖。目前这些湖泊水量增大,湖面扩张速度明显,一旦湖水越过湖盆,将会"杯满自溢",造成洪水、泥石流等重大灾害。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平均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
平均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
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有生物存在的行星是:地球
地球表面最长的纬线圈:赤道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南极洲
地球上跨经度最广(多)的大洲:南极洲 地球上唯一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南极洲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世界上惟一被称为高原大陆的洲:非洲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欧洲 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欧洲 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板块:亚洲板块 世界上惟一的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世界上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哂纳感最大的平原:压马孙平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中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 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一布三角洲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亚马孙河流域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非洲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欧洲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国的汉族 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 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英语
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
世界上煤 铁 石油都丰富的三个国家:中国 俄罗斯美国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1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俄罗斯 世界上惟一频临三大洋的国家:美国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 世界上惟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广的地区:东南亚
2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国家,当今全球最大的国中国
资深环球旅行者:雨槛
这个国家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内陆国家,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做莱索托。自1966年独立以来,莱索托的国土一直被南非所环绕,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中国。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为什么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国中国呢?因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国中国仅有三个,一个是圣马力诺,一个是梵蒂冈,还有就是莱索托了,而除了莱索托,其他国家的面积都小得可怜,梵蒂冈更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那么到底莱索托有多大呢?打个比方,比我国的海南岛要小一点,海南岛面积3.5万平方千米,莱索托3.03万平方千米。但是这个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平均海拔,因为整个国家75%的国土都是山地,故目前这里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国家。
马塞卢
莱索托最大的城市就是这里了,而来莱索托必来的城市也是这里,因为这里似乎如同一个中心点,来到这里旅游的人们都以这里为中心去寻找这个国家的美景,城东以南是莱比汉瀑布,而东南又是著名的罗马镇,总而言之,如果来到莱索托那么来这个城市准没错。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塞赫拉巴泰贝国家公园
作为莱索托最老的保护区,这里的平均海拔高达2400米以上,不仅拥有相当多的濒危物种,也有不少的古人类遗迹,对于莱索托一个经济较为不发达的国家能够如此意识到保护,也是实属不易,这里于2013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莫瑞佳
莱索托相对较为著名的一座小镇,小镇历史可以追溯到1833年,据说是这个国家最早接受教育的镇子,而也不能小看这座小镇,因为这个小镇就是这个国家的教育中心,国家博物馆,以及莱索托最古老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环球最旅行,带你走遍最真实的世界
作者:雨槛
我国进行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水准环线测量
央广网北京7月21日消息(记者张庶卓)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近日组织上百名测绘队员对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新疆、西藏、青海水准环线展开一等水准测量工作。据悉,这条水准环线是我国最长的水准环线,总长度达到5414.1千米,相当于中国领土北起漠河,南至曾母暗沙的南北跨度。同时,它也是我国覆盖国土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为恶劣,高低落差最大,施测难度最大的一条水准环线。
此次水准环线的测量工作是我国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于2012年5月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5.17亿元。工程完成后,我国将建成高精度、三维、动态、陆海统一以及几何基准与物理基准一体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测绘专家介绍,水准测量是计算高程的重要方式,尤其是要建立精度极高的我国最高等级高程基准,一等水准测量是唯一的方法。我国的高程基准以12.2万千米的一等水准观测路线为核心,尚属罕见。
新疆、西藏、青海水准环线作为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完整水准环线,其72,的水准路线都位于平均海拔3000至4000米以上的区域,而部分水准路线还穿越了海拔5231米、终年风雪交加的唐古拉山口;它的覆盖面积跨越新疆、西藏、青海三省交界,达到7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3个塔克拉玛干沙漠;水准环线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贯穿了藏北无人区、南疆沙漠戈壁、青海格尔木可可西里等人烟稀少的地方;同时,它也是一条高程落差最大的水准路线,路线最西侧南起青藏高原,北至塔里木盆地,路线高差达4300余米。
此次水准测量将采用“人走步量”的方式,完成整个水准路线的往、返观测,测绘队员必须前往实际地点进行准确量算。此外,由于一等水准观测对天气条件的要求较高,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不能超过0.45毫米。而环线所在测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测绘队员将面临严重缺水缺油、后勤补给缺乏等重重困难。其中,有3000多公里的观测任务将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开展,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高原缺氧、气候恶劣,对测绘队员的体能是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在观测工作中,测绘队员没有固定的住宿场所,生活极不规律,找不到住宿地时,只能住在帐篷,甚至牛棚里。因此,这也是我国测绘外业史上施测难度最大的一次测量工作。
面对高标准的工作要求和高难度的客观条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目前已从第一、二、三大地测量队中抽调了100余名具有丰富水准观测经验的测绘队员,并投入了20余套仪器设备和车辆(仅西藏就有20余台,现在同时投入四五十台,张鹏建议不说),计划在五个月内完成观测任务,作业期将跨越5月至9月。
另据介绍,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一等水准网应每隔15年复测一次。我国对新疆、西藏、青海水准环线的最近一次观测时间为1991年至1996年,完成观测长度为5200千米。当时的观测工作受人员、设备和车辆情况的限制,投入了7个作业组,每组配备9个作业人员,加上后勤保障人员共计80余人,主要车辆设备为东风卡车和吉普车辆。
此次水准测量工作相比过去,使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精度最高的数字水准仪进行观测,同时采用先进的记簿器和记簿程序,不仅能大幅提高观测速度、记簿速度和质量,还能克服光线、风等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此外,后勤保障能力有所提升,东风卡车已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外业作业队伍已配备了高性能的越野车辆和面包车;道路条件有所改善,上一期复测时的道路基本为砂石路,对观测进度影响较大,现在的环线除去小部分路段为砂石路外,基本已修通柏油道路,路基稳定,促使观测进度大大加快。
新疆、西藏、青海水准环线测量工作完成后,将极大地推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其所获取的成果将在国家工程建设、环境保护与监测、矿产资源开发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原标题:我国进行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水准环线测量)
来源: http://www.nxhyqvf.com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且拥有两个首都的国家!
玻利维亚位于南美洲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内陆国,全国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超过30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更为神奇的是,该国的法定首都是苏克雷,但是实际政府驻地在拉巴斯,仅有最高法院留在苏克雷,是一个拥有两个首都的国家。
玻利维亚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世人眼中的玻利维亚的美女怕是更加出名。
玻利维亚旅游资源丰富,但是该国交通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较差,因此旅游欠发达。主要旅游景点有的的喀喀湖 、印加帝国古城蒂亚瓦纳科、伊利马尼雪山、殖民遗迹、耶稣传教区和亚马孙河流域等。
但是在玻利维亚最出名的要属于乌尤尼盐湖“天空之镜”,不过这样的奇景只有在对的时间才能见到,在2~3月的雨季,遇上天气晴朗、没有大风的时候才能让这面平静的大镜子得以反射出最纯净的天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W07121605张文哲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