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内容】(1)原理:?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都处于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 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从而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常述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微观主要考查:怎样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作答要根据材料从狭义或广义去作答。狭义一般涉及原理??,广义从考虑狭义的要点外,还要注意两点: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从整体着眼,重视局部。
【典型例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参考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从整体着眼,重视局部 P55-58
【原理内容】原理: ?整体处于的统率的决定地位;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
1
部分的功能。(3)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整体会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局部也制约着整体,在一定条件下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备注:本条原理非常重要,宏观考查常表现为一些热点如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部崛起等,涉及“当局部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或表述为: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从整体着眼、重视局部。微观考查常常按照“理一析”分两个层次作答“整体处于统一帅的决定地位要求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局部影响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决定作用,因此要重视局部”。
【典型例题】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以全国10.3,的土地,承载了全国28(1,的人口,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中部地区却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趋势,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这一地区正面临“凹陷之忧”(科技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在1980年时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到2003年时只有75,;在GDP总量上,中部与东部之间的差额在20多年间增加了6倍。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析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因此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中央适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着眼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保证我国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关键部分有时甚至还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中部塌陷"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正确的。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内容】原理:(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一种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2)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狭义)?如实地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广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含狭义三点。?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持事
2
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备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条原理宏观考查表现为一些热点如提高科技自主创新涉及方法论的第三点:要具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或常表述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微观常常考查方法论 “怎样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究竟从狭义还是广义作答主要依据材料;如问“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则一定从广义作答。另,注意宏观考查可能涉及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有统一。
【典型例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抓紧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且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它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当前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扎扎实实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
【参考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材料首先坚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历史过程。?认识并指明了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认识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还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坚持适度,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P127-132
【原理内容】原理: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其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形式:?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不同从而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新出现的事物会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 ?要坚持适度原则。(量变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保持其原有性质不变,因此,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坚持适度原则。? 事物的发展最终都要经过质变来实现,因此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常表现为:XX材料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微观考查:?原理内容,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
3
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向前展”三个层次按照“ 理一析”结构作答;?方法论第三点:要重视量的积累:分“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不同从而引起质变,因此还要学会优化结构”两个层次按照 “理一析”结构作答。
【典型例题】载人航天,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之后,我国圆满完成“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预计在2007年左右实现航天员出舱和在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2年,我们要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实施飞行器的空间轨道交会对接技术,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将探测月球,甚至火星等更遥远的星体。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参考答案】?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神
舟”五号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从“神舟”五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136
【原理内容】原理:(1)任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因为: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社会领域的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3)新事物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因为:第一,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第二,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第三,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方法论:既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备注:本条原理一般宏观考查。
【典型例题】2005年7月9日朝美两国代表在北京会晤,同意在7月25日开始的一周内重开六方会谈。至此,已经拖延一年多的六方会谈进程再次启动,而因朝鲜宣布拥有核武器、无限期退出六方会谈引起的半岛紧张局势也随之缓和。虽然就新一轮六方会谈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下断言为时尚早,但通过美国和朝鲜两个主要当事国在近期的一系列表态可以看出,双方对最终解决朝核问题都展现出了积极的姿态和一定的灵活性,新一轮六方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性
4
是存在的。
试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你对朝核问题前景的看法。
【参考答案】(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其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虽然六方在实质性问题上还有较大的分歧,但这是前进中的曲折,在六方的共同努力下,朝核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2)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不是无条件的,需要会谈各方发挥主观能动性,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共同利益的交汇点。
8矛盾的对立统一 ?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内容】原理:(1)矛盾是指事物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2)二者有斗争 性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分离。(3)二者具有同一 性 ,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狭义)即要求我们对立中把握,统一中把握。(广义)即坚持矛盾分析法。 ?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涉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理解转化或表述为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微观考查:?本条原理的总体内容,如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说明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等,分“二者具有对立性”和“二者具有统一性”两个层次2按“理一析”结构作答。?广义的坚持用矛盾观点看问题即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分三个层次按照“理一析”结构作答。
【典型例题】目前,我国中医的从业人数只有27万人,中、西医的发展极不均衡。由于对中、西医相结合的片面理解,中医异化是中医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医已经陷入了传承危机,甚至有一部分人声称要废除中医。卫生部发言人明确指出,废除中医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抹杀。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我国中医的现状进分析。
【参考答案】答:(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要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看到中医治病养生方面的长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医存在的一些不足。(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用西医的标准看待中医必定不能正确认识中医。(3)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中医对中华民族作
5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流是好的,不能因为中医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对其全盘否定。
9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
【原理内容】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方法论: ?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反对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 ?善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即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备注:本条原理一般宏观考查表述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一分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即全面地看问题或涉及方法论(1),如:上游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水污染后,哈尔滨市政府当即决定向市民公布真相,并就保证居民用水具体措施发出公告。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让百姓在第一时间了解实情"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矛盾具有客观性.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回避和掩盖矛盾。微观考查,一般按“理一析一一结”结构作答,“理”表述为:唯物辩证法认为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即全面地看问题。
【典型例题】过去的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繁荣和发展的世纪.每一次科技创造和发明都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变化,都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科技的发展给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等等.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答:(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一观点要求我们看问题时,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材料中既指出了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也指出了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效应,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10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原理内容】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表现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双方具有不同的特点。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原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怎样:分别正确把握特殊性的表现???,?要善于抓住
6
重点,把握主流。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表述为:是正确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微观考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因,分“是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四个层次按“理— 析”结构作答。一定注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因此,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善于抓住重点,把握主流。
【典型例题】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异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分区推进政策思路是正确选择。
【参考答案】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由于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因此应选择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采用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带动我国整个经济长远发展。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原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认识事物)有利于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开展工作)有助于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如:先试点后推广、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表述为:XX材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微观考查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这要求我们从特殊性当中概括出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这要求我们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两个层次按“理一析”结构作答。
【典型例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要高举**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7
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简要说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从特殊性当中概括出普遍性。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属性和发展规律,即矛盾的普遍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思想原则。?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这要求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全国各地农村实际情况各异,是矛盾的特殊性。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我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特殊规律,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12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抓重点、中心、关键
【原理内容】 原理:?在事物发展过程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事物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次要矛盾会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中心、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 ,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表述为: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抓重点“中心、关键。微观考查一般按“理一析一一结”结构作答,“理”常表述为: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中心、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典型例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用主要矛盾原理简要说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其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事物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党和国家各项农村政策的实践者。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资源利用率低,根本原因是我国农民素质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
8
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保证。也是把我国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13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把握主流
【原理内容】 原理:?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表述为: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善于把握主流。微观考查一般按“理一析一一结”结构作答,“理”常表述为:唯物辨证法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典型例题】材料一: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的一次地下核试验,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一致谴责朝鲜的核试验,认为朝方的核试验对东亚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威胁。安理会敦促朝方立即重返六方会谈,希望找到应对朝鲜核试验的适当措施。
材料二:2006年10月中日韩三国掀起一阵外交旋风。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邀请,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于,,,,年,,月,日至,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双方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促进各层次交流与合作,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其后安倍晋三9日访问了韩国;韩国总统卢武铉13日应邀访问了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谈谈对世界和平问题问题的认识.【参考答案】(1)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但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2)当今世界,和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主流,是世界的主题 ;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但是支流 。(3)只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争取和平,避免大战是完全可能的。
14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原理内容】原理:(1)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其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
9
矛盾时着重把握其矛盾的主要方面。二者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离开重点的两点是均衡论;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的重点是一点论。
方法论: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又要善于把握重
点和主流。
备注:本条原理一般宏观考查,常表述为:XX材料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微观考查按“理一析一结”结构作答,“理”常表述为:唯物辩证法认为,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主次矛盾之分和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求我们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析”按“坚持两点论”和“ 坚持重点论”两个成层次分析。
【典型例题】中国国家主席**6月15日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共创上海合作组织更加美好明天》的讲话。他说,纵观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但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互相交织。同整个世界一样,本地区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同时毒品泛滥、跨国犯罪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贫困化问题还未根本解
决。
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形势,
【参考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求我们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把握主流。(2)坚持两点论即全面地看问题。当今世界,既存在和平、发展、合作等稳定因素,又存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坚持重点论即着重把握稳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看待世界形势要看到各种问题特别是贫困化问题是矛盾的次要方面。(3)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0
训练题:
一、选择题:(3分X20=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006年12月28日,中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对过去5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了介绍和展望。白皮书指出,中国将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推动国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要,体现国家意志。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C .整体通常居于主导地位,统率决定部分D. 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
2(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要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原则,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是因为:.......................( )
A.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B.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地支配地位
D .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规律办事
3(2006年我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解决了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经济.社会问题,也给每个中国人带来一定的好处和利益。这体现的哲理是......( )
A.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B(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量变是事物不显著的运动
和谐是当今中国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回答4—7题:
4(我国传统文化倡导人们追求“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这表明.............( ) A.任何人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 B.和睦相处是人生最高境界 C(社会和谐需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D(要达到社会和谐就要消除所有差异
5(2006年11月18日**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的构建和谐亚太的主张得到广泛赞同,并被作为亚太大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写入会议的主要文件——《河内宣言》。构建和谐亚太,这里的“和谐”,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主要是( )
11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认识具有反复性
C(物质具有客观性 D(发展具有规律性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好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就业难等新的民生问题。2007年在继续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中,民生问题被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卫生、房地产价格等重大问题都得到了高度关注。这体现
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D(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2006年12月5—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22至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会议在北京举行。回答7-9题:
7(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综观国际经济环境,我国发展既面临机遇又有挑战,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这说明:..................( )
?我们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看问题应该把握本质和主流 ?量变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引起质变 A. ?? B. ??? C. ??? D .???
8(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 )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 B(??? C(??? D(?? 9(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促进农村社会发展,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这体现的哲理有:..................( )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要坚持适度原则 A.??? B. ??? C. ?? D. ?? 10.《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已者也。”这段话是说:处处防备,就是处处兵力薄弱。敌人兵力所以少,是由于处处防备的结果;我方兵力所以多,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结果。这段
12
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全面看问题往往一事无成 ?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A.?? B(?? C(?? D(?? 11(以数字技术为新特征的动漫业,真正需要的是创意。发展动漫产业,不能简单地模仿国外产品,而要从类似的各种相关资源中汲取养料,对传统文化继承创新,在坚持民族性和原创性的基础上将我国的动漫产业做大做强。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 B(?? C(?? D(?? 12(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 )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不相同?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 B(?? C(?? D(??
13(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他的一幅画上题写了这样的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首诗的哲学寓意是:..........( )
A.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C(旧事物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新产生的事物都是新事物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回答14-15题
14(写景状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否则就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说明:.............................( )
A.矛盾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外在原因
B(正确地认识事物离不开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主观联系
D(成功地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风、月、鹊”都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作者把这些夜间景物巧妙结合起来,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从哲学上看,这告诉我们:(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
B(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C(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3
D (事物内部结构和顺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1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突出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未能看到静止
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17(黑格尔认为:“举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这句话的哲学意义是:.......( )
A.任何事物质的规定都具有不确定性B(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相统一的界限 C(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脱离一定的事物,质也就不存在了
D.度是判断事物是质变还是量变的根本标准
18(“东北二人转”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对“二人转”曲牌在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在形式上不断出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这说明发展:..( )
A.是物质运动的一种方式和属性 B(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C(是新出现的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D(是事物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19.近年来植物原料成为世界药材市场的新宠,中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地方大力发展名贵药材的栽培、种植,在资源的天然生长地,通过人工培育及科学管理,逐步形成半野生栽培状态的资源居群,以满足市场需要。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在资源的天然生长地种植药材是因为()
A.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也存在于事物内部
C.有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有些事物之间不存在联系
D.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其引起的联系的状态就不同
20.引进国外技术是我国企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实现“后发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如果处理不好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关系,就可能出现无休止地引进,或者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再落伍”的恶性循环,不能形成“后发优势”。这一事实表明...........( )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C事物的变化发展完全取决于内因 D外因只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推动作用
14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第21、24题各12分,第22、23题各8分) 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决定》指出,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全党同志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请用矛盾分析法解读上述材料。(12分)
22.2006年12月5日到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这次会议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又好又快,不仅是2007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也将是今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路。
请运用量变和质变原理分析经济增长"好" 与"快"的关系.(8分)
23(近几年,房价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从2004年起,国家为了平抑房价,采取了一系列宏观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在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价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当前形势来看,全国房地产市场总的来说是好的,并且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局部地区房价反而越调越高。
根据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谈谈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的认识。(8分)
24. 材料一: 注:在世界经济轮胎那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中,中国在全球 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位居132位。评价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
材料二:2006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特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
15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
(1)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分X20=60分)
C B C C A B A B D A D A A B D C D B D 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
2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前形势总的是好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影响和谐因素的存在,并应居安思危。(3分)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反对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我党敢于承认和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社会矛盾,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3分)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谐社会的提出基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分)
?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把握主流。我党对目前形势有着清醒的分析,既抓住了主流,又没有忽视支流。(3分) 22.答:(1)(理)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成分在结构与排列次序不同也会引起质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3分)(2)(析)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要相协调,又好又快地发展体现了事物的质和量、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将“好”放在“快”前,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注重质量和效益,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的轨道。(3分)(3)(结)强调“又好又快”,以“好”统领“快”,使“快”服从“好”。就是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2分)
23.答:?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认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地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制定了有关政策,取得了一些成果,还要继续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取得更大的成果。(3分)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前途是光明的。(3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目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取得了成绩,但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3分)
?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这要求我们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
16
流。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有问题,这就抓住了主流,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分)
24.答:(1)我国能源利用率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等客观情况,是党中央提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依据。(因果联系)(2分)
(2)?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也不能忽视外因。(2分)?从内因看:国家要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科技自主创新,合理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企业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公民要培养节约意识,要把节约意识和能源安全、国家安全联系起来认识,要从现在做起,自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从外因看: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能源资源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利作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另一方面,在对外关系中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捍卫国家能源安全。(2分)
17
唯物辩证法内容复习
《生活和哲学》----实例分析
唯物论部分
1、【诸暨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8分)
**总理2012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低于8%,这是八年来第一次。对此,总理认为,这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降速给了我们哪些唯物论启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是综合分析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或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或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我国经济增长主动降速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结果。(2分) ?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是尊重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的体现。(2分)
2、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政治试题卷】
近年来,身边一个个事件,成为激发大众价值观讨论的热门话题——
海岛医生36载无怨无悔的行医经历,引出了事业观的探讨:这样的人生值不值, 大学生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生选择,激发了人们对劳动观的重新衡量: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吗,连续9年义务献血捐髓的爱心故事,带出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追求:帮助他人不就是帮助自己吗,
早春二月,在“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人”的叩问中,“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拉开了序幕。全省1000万人次积极参与,提炼出厚重的8个字——“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浙江人共同的价值观。
结合材料,用“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作用”的知识,阐明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的必要性和践行浙江人共同的价值观的重要性。(10分)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1分)在当前,如何看待人生价值、如何选择职业、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违背他人和社会利益的问题必须得到正确回答,因此,开展我们的价值观的讨论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分)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1分)通过大讨论,揭示人生价值的真谛,揭开社会发展的奥秘,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判断。(1分)
1
(3)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分)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有利于指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关系。形成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1分)
3、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不断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表
年份 货币政策 调整原因
经济存在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2007年12月 由“稳健”转向“从紧” 差过大等
由“从紧”转向“适度宽2008年11月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放缓 松”
由 “适度宽松”转向 “稳2010年12月 基本走出金融危机冲击的阴影,保持物价的稳定 健”
坚持稳健政策,加大对中针对物价较快增长,既要稳定物价又要解决中小2011年11月 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运用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10分)
?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尊重客观规律。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正是根据各个时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不同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尊重了价值规律的要求。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时根据经济形势的的变化加以调整,做到了与时俱进。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的结合。国家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表现。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党和国家并没有消极回避,而是积极应对,同时也没有把货币政策绝对化,而是进行宏观指导。
认识论部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温州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我们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
2
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1)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6分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入,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说明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6分
(2)“调结构”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请运用“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说明其重要性。(12分)
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其中部分结构的有序、合理可以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经济建设中,在立足整体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各部分的关系,优化结构,可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最佳发展。6分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构成事物各要素排列结构的变化是引起质变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经济建设中,通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可以促进经济质量的提高,推动经济的发展。(6分)
2、【诸暨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2分)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中央在怎样认识和对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上, 其提法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新中国建立后,直至“**”,一般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原则。至于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等,长期没有强调过。党的十三大提出:“我们的分配政策,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党的十四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出:“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党的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认识的深化。
结合材料,说明从单纯强调社会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单纯强调社会公平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最后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党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
3
公平的关系” 是对单纯强调社会公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从单纯强调社会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3、【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政治试题卷】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思想是马列主义和 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 大战略思想。**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 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正确性。(6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辩证法部分
1、 【嘉兴一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一个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正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确定目标并为其制定正确的战略、 路径,从而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和成本。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下一步走向世界强国创造制度条件。能从战略高度把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目标明确、规划具体、战略得当的新的发展时代。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有关知识,分析“顶层设计”新理念依据,(12分)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看问题 中国改革必须从战略高度把握改革与发展全局,自上而下,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4分)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 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顶层设计”强调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
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4分)
4
?系统优化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要求我们用综合的
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顶层设计”强调自上而下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协调政治改革与
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 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下一步走
向世界强国创造制度条件。(4分)
2、【诸暨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9. 】(24分)
材料一:苹果于北京时间10月24日凌晨举行发布会,发布iPad mini、第四代iPad以及三款Mac电脑。iPad mini使用7.9英寸1024*768像素屏幕和500万像素摄像头,比第三代iPad薄23%,轻53%。苹果公司的一系列产品,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性能,完善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1)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为什么需要创新,(4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也不断前进。(2分)
材料二:上世纪90年代的苹果公司一度濒临破产,乔布斯回归公司后力排众议,毅然砍掉没有竞争力的产品,使公司从濒临死亡的灰烬中复活。随后借助其卓越的软件和设计优势,推出了ipod、iphone和ipad等创意非凡、受到人们喜闻乐见的创新产品,成功领导企业从一家传统的PC公司转型为一家电子消费品公司,并成为了美国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失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失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
(2)从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谈谈苹果公司是如和实现“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的。(12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苹果公司科学地预见到市场发展的趋势,
?事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成功实现了企业转型。(4分)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新事物的成长。苹果公司毅然改变产品结构,推出了创意非凡的新产品,实现公司的起死回生。(4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苹果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出创意新产品,成为最有价值企业。(4分)
材料三:很多人下意识的认为,乔布斯在,苹果兴;乔布斯逝,苹果衰。乔布斯的去世,短期内并不会影响到苹果产品的风格和退出频率。有人认为,乔布斯的几度病休反而锻炼了苹果团队,培养了接班人才,并将其个人风格变成了一种创新和经营模式,由他确定的产品哲学和团队已渗透苹果公司的机理。一项市场调查也显示,高达93%的受访者表示,苹果有没有乔布斯,都不会对自己购买苹果产品的意向产生实质性影响。
5
(3)你如何看待“乔布斯在,苹果兴;乔布斯逝,苹果衰”这一观点,试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加以分析说明。(8分)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乔布斯的去世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带来影响,如股价波动、对公司前景的担心等。(4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乔布斯的去世不会影响公司整体的经营产品的风格和推出频率,也不会影响到其产品在市场的销售情况。(4分)(若学生答“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亦可酌情给分)
3、【温州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26、】
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年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个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年份 主 题
2004年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7年 发展现代农业
2008年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09年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持续增收
2010年 统筹城乡发展
2011年 加快农村水利改革发展
2012年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注:这9个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加强“三农”工作的主线,每一次都切中要害,切中实际,针对性极强,基本形成了我国新世纪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框架。
(1)材料一是怎样体现矛盾分析方法的,(12分)
九个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主题每年各有侧重,正确把握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矛盾分析方法。(6分)
九个“一号文件”内容丰富,但是始终
6
围绕加强“三农”工作的主线,而且每一次都切中要害,善于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体现了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结合的矛盾分析方法。(6分)
4、【浙江嘉兴一中】结合浙江文化建设实际,省政府决定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摸透全省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解决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文化强省跨越式发展;着力提炼、打造“浙江精神”,推进文化民生工作,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擦亮、叫响浙江文化品牌等工作;提升文化制造业发展水平,推动具有传统优势的文化制造业,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培育自主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结合材料,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
关知识,分析浙江省推进文化强省进程的
举措。(8分)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
7
点看问题。经济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经济的发展能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相应的物
2 质基础(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浙江文化建设实际,加快推进文化
2 强省跨越式发展。(分)
?用矛盾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浙江省深入调研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解决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根据浙江省文化建设实际,重点实施一些文化工程,加
2 快推进文化强省进程。(分)
?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浙江省在推进文化强省进程中要在推动文化产业、文化体制等诸多方面改革和
2 创新。(分)
5、【嘉兴一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
试32】 辨析: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没
8
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有了矛盾就一
定有事物的发展。(8分)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
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所以一切事
物都存在矛盾。(2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
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没有 矛
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2分)?但是
认为“有
是错误的。因了矛盾就一定有事物的发展”
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
统一,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转化,
会引起事物的性质发生改变,即出现事物的
运动和变化,其中只有前进和上升的
运动和变化
才是发展。(3分)?题中观点认为,一切事
物都存在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
的发展是
正确的,但认为有了矛盾就一定有事物的发
展是不科学的。(1分)
9
唯物辩证法相关内容
起源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对反、重复、超越”原则支配,这是辩证法;费尔巴哈则提出“唯物质才是真实”的世界观,这是唯物主义。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学说而创造出“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两个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普遍联系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3.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4.联系的条件性:所谓的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周围的其他事物,都同其他事物有联系,这些事物就是这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条件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第一在条件问题上坚持有条件论和条件的客观性,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灭亡。第二,在条件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条件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唯物辩证法承认条件的可变性,首先,条件是复杂的。其次,条件是可变的。并不是说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和创造条件,改变和创造条件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并且也要依赖一定的条件。
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所谓矛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恩格斯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更强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换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从一定意义上说,事物就是矛盾,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的发展。
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
三个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
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但辩证法也强调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把握规律;其二,在改造世界时,也要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引导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关于这三条基本规律的内在关系,一般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为代表的很多人主张最基本规律只有一条,即对立统一规律;**曾指出:“应该是一元论,不应该是三元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也有的人不赞成这个观点,而主张把三大规律并列化和立体化——即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综合规律;量变、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例如, 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失,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等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统一思想来自黑格尔。
质量互变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属性具有质和量两个属性。量是指衡量事物处在的某种状态的数量或具体形式;质是指事物的性质或本质。量变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的变化,是一种飞跃,往往表现为突变。 质量互变规律,即从量变到质变,是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事物,在其每次由一种性质变化到另一种性质的过程中,总是由微小的变化(即量变)慢慢积累开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物由一个性质变化到另一个性质(即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经过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事物无限地发展下去。因此说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 例如,冰、水、水蒸气之间的随温度变化而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看成量变到质变的例子。 再例如,经螺旋形楼梯向上,在坐标不断转化后,平面坐标回到原点(0,0)而本身也就更上一层楼,在三维世界的坐标即变为(0,0,1),其中平面坐标的变化即伴随三位坐标整体改变,是量变过程,设坐标为(a,b,z),(a,b)为量变,z为质变,量变也伴随质变,是质变的积累,积累到z=1自然质变,二维即变为三维,若设(a,b,z,n)为四维,即空间abz和时间n,n随abz改变而改变,当n改变单位1时,假设这个单位是年,你在同一地点站一年,地球绕一周,空间abz(只考虑太阳系为不动体)回到原来位置,你却不是一年前n时的你了,n+1即为n的质变,一: 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现象和本质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
原因和结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
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有原因必会造成某种结果(或影响),有结果又必来源于某种原因。一般来讲,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同一个现象,依据不同的条件,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前一个原因的结果也可能是后一个结果的原因;同时,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个结果,一个结果也往往由几个原因所引起。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一对辩证统一: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因果倒置,在逻辑推理或实践试验中都会引起混乱或危害。 2. 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其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其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般有两种情形:第一,同一现象,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现象而言,是原因,相对于引起它的现象而言,则转化成了结果;第二,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作用,不仅原因可以作用于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作用于新的原因(例如电路设计中的反馈系统)。 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客观事物由可能向现实转化过程的一对范畴。可能性指事物包含的种种可能的发展趋势,现实性指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即实际存在的事物和过程。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复杂性,事物往往包含相互矛盾的几种可能性。但是只有一种可能性在内外条件齐备的情况下转化为现实,其他的可能性在矛盾的斗争中被克服而没有成为现实。 唯物辩证法认为可能性和现实性是一对辩证统一: 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的:可能性是尚未实现的现实,而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 2.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统一的:其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可能性的根据存在于现实性之中;现实性是由可能性发展而来的。其二,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现实,另一方面,转化为现实性也意味着出现了新的可能性。 唯物辩证法还指出: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尽管客观事物和客观条件是基础,但主观能动性往往起着起着重要的作用。
偶然性和必然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趋势是必然性;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或可能以多种多样的不同方式出现的趋势是偶然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一对辩证统一: 1.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对立的:其一,两者地位不同,必然性居于决定地位,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其二,两者的根源不同,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矛盾造成的。其三,两者作用不同,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偶然性则使事物发展过程变得丰富多样(或说不好预料)。 2.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统一的:其一,必然性不能离开偶然性,一切必然性终归要以某种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二,偶然性也不能离开必然性,一切偶然性都受必然性的制约,也总是以某种形式表现着相应的必然性。其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为必然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反之亦然。
其他辩证范畴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辩证体,而任何一对具有哲学意义的矛盾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辩证范畴。除了上述五个基本辩证范畴,比较重要的辩证范畴还有整体和部分,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等等。
整体和部分
整体和部分,或说全局和局部,是一对由来已久、使用广泛的辩证法范畴。由于整体在量上是一,部分在量上是多,因而某些哲学家也把整体和部分看成一和多。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一对辩证统一: 1.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的:整体不同部分,部分组成整体,整体包括部分,部分又从属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统一的:其一,整体和部分的互相包含,不仅整体包含部分、部分蕴涵整体,部分也常常是具体而微的整体。其二,整体
和部分的互相转化,各种分解、分化、分裂、解体中都有部分转化为整体的过程,而各种融合、兼并、整合、整体化中又都有整体转化为部分的过程。其三,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结合,不一定等于部分之和——例如,在不同条件下,整体的功能也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整体还可能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个性和共性
个性和共性,或说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往往被认为是整体和部分这对范畴的深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个性和共性是一对辩证统一: 1.个性和共性是对立的:个性即指个别的东西的属性(不仅有它所独具的属性,也有它与同类个体所共有的属性)。共性是一类事物共同的属性,是由部分个性组成的。 2.个性和共性是统一的:其一,个性和共性互相包含,个性包含共性(当然还包含其特性),共性也包含个性(更确切地说,是包含了部分个性),不能设想有任何两个事物是绝对不同的或者是绝对相同的。其二,个性和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个性相对于更低层次的个体来说可以成为共性,共性相对于更高层次的共性来说也可以成为个性;又如,在同一关系中个性的交集可以成为共性。 个性和共性的辩证范畴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有很大意义。人们通过对个别东西的认识,从而归纳概括出共性(普遍性)的认识,而只有共性认识才能大规模的指导实践。 相对和绝对
相对和绝对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辩证范畴,也可以看作是个性和共性这对范畴的延伸。相对就是有对、有条件、有限,绝对就是无对、无条件、无限。但相对与绝对的区别本身又是相对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是一对辩证统一: 1.相对和绝对是对立的:相对和绝对概念不同,在特定的条件下互相排斥。 2.相对和绝对是统一的:两者不可分割,相对依存于绝对,绝对依存相对;两者互相包容的,相对性蕴涵绝对性,绝对性蕴涵相对性,相对的东西包含绝对的东西,绝对的东西包含相对的东西;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相对在灰约疤跫 母丛有裕 艿慕饩鲆彩怯侄嘀侄嘌 男问剑 赡苊 芤环娇朔 硪环健? 芩 酵 橛诰 ?蛎 芩 饺诤铣梢桓鲂率挛铩, 蠖 舅担骸巴庖蚴潜浠 奶跫 谝蚴潜浠 母 荩 庖蛲ü 谝蚨 鹱饔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的关系与共性和个性(或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绝对和相对等范畴中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是相对应的。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两点论”就是在处理众多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处理某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两点兼顾,只注重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就是一点论。所谓“重点论”就是在处理矛盾时,要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在处理某一矛盾时,要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等量齐观,要“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全面分析,主次分明,否则就会胡子眉毛一把抓,无重点无主次,犯均衡论的错误。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是矛盾分析法的一个要主要内容。第一,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点,而不可能只有孤立而绝对的一点。第二,两点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两点中重点。第三,两点以及两点中的重点,都不是孤立的、僵化的、或固定不变的,都是会随着内部矛盾的变化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第四,两点、两点中的重点、以及其变化
唯物辩证法内容
唯物辩证法内容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一、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所以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3、〖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②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③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
(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注意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
②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条原理)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二)、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从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②抓住时机,趋利避害,优化结构,促成质变。③还要坚持适度原则、掌握火候。
3、〖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
四、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 矛盾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①事物自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叫做矛盾;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矛盾是客观的,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的形而上学片面观点。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不回避矛盾,逃避问题,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二)、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②二者又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主观联系客观、理论(政策)联系实际。(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①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②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③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④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①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工作的关键和中心。
②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恰当地转移工作重点。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①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③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 ④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3、〖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五、创新(2条原理)
(一)、辩证的否定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途径,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根本途径;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发扬旧事物的优点,克服旧事物的缺点。
2、〖方法论〗:①“一创三唯”——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理论和实践),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②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方法论〗:①“两敢”——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五新”——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创新观
①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③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④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①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略)
(辩证的否定观原理)(略)
(辩证法的批判的革命的精神)(略)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①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我们坚持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要原理
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 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 【方法论】 :
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的力量, 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 的思想意识。
3【反对】 :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 客观条件而不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二、观念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 【原理内容】 :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关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用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 【方法论】 :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得人可以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 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 【反对】 :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 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 唯物主义的错误。
三、意思的能动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 【原理内容】 :
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 己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一、 正确的意思, 能够指导人们有效 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 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有催人向上, 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 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 【原理内容】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源的,意识是派生 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
2.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 相符合。
3. 【反对】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 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的前提和依据。
2)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 高度的革命精神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主义,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
1)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 才能更好地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 全面, 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 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 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因为客观规律是 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 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利用客观规律改 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铺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 规律, 按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的结 合起来, 并且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 误; 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 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 :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三方面)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引向歧途,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 :
①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人生 价值,造福人类。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时间的指导作用。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 :(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 成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当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时间的具 体 的历史的统一, (不顾历史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 【方法论要求】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人们探索真理 的过程中错误时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 :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实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 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的无限性 ; …… 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 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方法论要求】 :
与时俱进,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 的使命。
第三部分 辩证法联系观和发展观
一.联系的普通性原理【重点掌握】
1.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 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 和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 【方法论】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事物之间的联系, 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 【方法论】 :
①要从是无辜有的联系在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 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 【方法论】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总之, 要一切以时间、 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1. 【原理内容】 :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 联系度依赖于一定条件, 随着条件的改变, 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 方 式也要变化。
2. 【方法论】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 【原理内容】 :
唯物辩证法认为;
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②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
③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齐决定作用。
2. 【方法论】 :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 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间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 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注意整体性、有序性和乃不结构化; ②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重点掌握】
1.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滴变化发展中,都有其
生产、 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方法论】 :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 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要有创新精神, 促 进新事物的成长。
二 )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原因】
1.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第一原因, 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原因。 实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 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 【方法论】 :我们既要看到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的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 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三 )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重点掌握】
1.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 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 【方法论】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 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勇 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 【重点掌握】
1.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 条件,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 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 不断进步。
2. 【方法论】 :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②抓住时机,趋利避害,优化结构,促成质变。
③还要坚持适度原则、掌握火候。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内容及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