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VPxxxxxx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 录
1( 概述
2( 目的
3( 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3.1 验证小组成员
3.2 验证小组职责
4. 验证正文
4.1 验证前确认
4.2 验证方法描述
4.3 验证内容
4.3.1检测方法验证部分
4.3.2综合回收率验证 5. 偏差总结
6. 再验证情况
7. 补充与修定
8. 评价与结论
9. 附录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2/13
ATVPxxxxxx
1. 概述
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生产设备均可能有残留物遗留,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上一批
次生产产品的残留影响下一批次或其他品种,故必须对生产所用的设备进行清洁。
清洁后要对该清洗方法进行取样检测残留量。一般通常的取样方法为棉签擦拭法和
淋洗法。
2. 目的
本验证方案的目的是考察清洗验证涉及取样过程和所用检测方法的过程,是对人员
取样操作、残留物转移、测试过程的考察,考察项目最低定量限、线性、综合回收
率等。
3. 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3.1验证小组成员
组长:xxx
组员:xxx、xxx
3.2验证小组职责
组长:质量副总经理xxx,负责批准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组员:xxx,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对验证操作过程监督检查,收集验证资料和数据,
参与起草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组员:xxx,负责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对所取样品进行化验,收集数据并报告结果,
审核验证报告。
组员:xxx,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审核清洁验证方案和报告,协助验证方案的实施,
并审核验证报告。
4. 验证正文
4.1验证前确认
棉花/棉签 材质:棉签
紫外分光光度计 编号: 校验有效期 ?接受 ?不接受
天平 编号: 校验有效期 ?接受 ?不接受
批号:
4.2 检测方法描述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3/13
ATVPxxxxxx
4.2.1检测过程
结构中含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官能团,如双键的苯环等,故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1cm比色皿,在合适的最大的吸收波长处,以甲醇为空白,测定样品溶液的吸收度。
根据测得的吸收度来计算样品残留的量。
4.2.2贮备液的配制
取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于2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混匀,得贮备液(50μg/ml)。
4.2.3计算
测定时同时进行对照品的测定,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按下列公式计算:
A样
C样= × C对
A对
A:分别为样品和贮备液的吸收度
C:分别为样品和贮备液的溶液浓度
4.3 验证内容
4.3.1检测方法验证部分
为了保证清洗验证和日常清洗结果的可靠性,故对本方案采用的紫外分析方法考
察了最大吸收波长确定、最低检测限/定量限、线性和范围、精密度、回收率。 其
中线性和范围、精密度和回收率项目考察合并在综合回收率考察中,见4.3.2章节。 4.3.1.1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取贮备液,以甲醇为空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400nm到190nm范围内进行
扫描,找出最合适的最大吸收波长,并考察溶剂是否干扰。
结果:最合适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nm,吸收图谱见附录3 4.3.1.2最低检测限/定量限
采用50μg/ml的贮备液逐级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定吸收度,如25μg/ml、
10μg/ml、5.0μg/ml、2.5μg/ml等,直至最低定量限。
检测限以1/3的最低定量限计算。
浓度(μg/ml) 吸收度
50
25
10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4/13
ATVPxxxxxx
浓度(μg/ml) 吸收度
5.0
2.5
……
最低定量限LOQ
最低检测限LOD
4.3.1.3线性和范围
精密称取适量对照品,用甲醇制成5个不同浓度溶液,作为研究溶液。5个不同浓度
的溶液及其确定依据见附录1描述。
2并以浓度(μg/ml)为横坐标,吸收度为纵坐标的线性关系曲线,得到的R应?0.99,线
性曲线见附录4。
浓度(μg/ml) 吸收度
吸收曲线方程
2R
4.2.2.4 结论:
4.3.2综合回收率验证
4.3.2.1棉签擦拭法综合回收率验证
A. 试验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适量对照品,用甲醇制成5个不同浓度溶液,作为研究溶液。
5个不同浓度的溶液及其确定依据见附录2描述。
B. 验证过程
B1. 准备一块平整光滑的不锈钢板材,尺寸为30cm×30cm。在钢板上划出
20cm×20cm 的区域。将此区域分割成5cm×5cm的16个小块。分别将约10ml
试验溶液定量装入喷雾器,尽量均匀地喷在20cm×20cm的区域内,根据实际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5/13
ATVPxxxxxx
喷出的溶液量计算单位面积上产品的量。
B2. 自然晾干不锈钢板。
B3. 将棉签用无水甲醇润湿,除去棉签上多余的溶液,按照“擦拭法和淋洗法取样
程序”进行。擦拭区域选择整个喷涂面的中心区域单位面积(5cm×5cm),整个
擦拭采用同一根棉签。每个浓度平行试验3次。
B4. 取样结束后,将棉签分别放入25ml的试管中,用10ml无水甲醇稀释至刻度,
并标注相关取样信息。
B5. 将上述15份样品溶液和试验溶液依次按照本方案中描述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B6. 回收率计算公式
回收率(%) =实际测得值?理论测得值×100,
C. 接受标准
综合回收率:?70%
综合回收率RSD:?15%
D. 实验结果
棉签擦拭法综合回收率结果
检测溶液实对应试验浓度 理论加入浓系列 回收率% 际测得值 实际测得值 度μg/ml μg/ml μg/ml
1 试验浓度1 2
3
1 试验浓度2 2
3
1 试验浓度3 2
3
1 试验浓度4 2
3
1 试验浓度5 2
3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6/13
ATVPxxxxxx
平均回收率,?70%
回收率RSD%?15%
备注:1. 检测溶液实际测得值为经喷洒、稀释后得到的检测样品;
2. 对应试验浓度实际测得值为由检测得到的数值转换至喷洒至表面上未擦
拭前的浓度。
E. 结论
4.3.2.1淋洗法综合回收率验证
A. 试验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适量对照品,用甲醇制成5个不同浓度溶液,作为研究溶液。
5个不同浓度的溶液及其确定依据见附录2描述。
B. 验证过程
B1. 精密吸取1ml试验溶液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并旋转烧瓶使试验溶液均匀地
分布在烧瓶下部内表面上。自然干燥或在30?下温和干燥。
B2. 向烧瓶中加入50ml甲醇,使之延壁快速留下,同时不断转动烧瓶。轻微摇晃
烧瓶使溶液均匀。作为测试溶液。每个浓度平行试验3次。
B3. 将上述15份样品溶液和试验溶液依次按照4.2.1.1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B4. 回收率计算公式
回收率(%) =实际测得值?理论测得值×100,
C. 接受标准
综合回收率:?70%
综合回收率RSD:?15%
D. 实验结果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7/13
ATVPxxxxxx
淋洗法综合回收率结果
检测溶液实对应试验浓度 理论加入浓系列 回收率% 际测得值 实际测得值 度μg/ml μg/ml μg/ml
1 试验浓度1 2
3
1 试验浓度2 2
3
1 试验浓度3 2
3
1 试验浓度4 2
3
1 试验浓度5 2
3 平均回收率,?70%
回收率RSD%?15%
E. 结论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8/13 ATVPxxxxxx
6. 偏差总结
如果出现偏差请详细记录,若没有以N/A表示。 7 .再验证情况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须进行设备清洁程序的再验证。 , 清洗方法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时;
, 设备体积、材质等参数发生改变会影响清洁效果时; 8. 修改与补充
如果出现修订于补充,请详细记录,若没有以N/A表示。 9. 评价与结论
根据获得的验证数据情况进行评价。
10. 附录
附录1 线性范围测试溶液浓度的确定
附录2 回收率验证测试溶液浓度的确定
附录3 最大吸收波长扫描图
附录4 线性和范围关系曲线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9/13
ATVPxxxxxx
附录1 线性范围测试溶液浓度的确定
, 本次研究线性范围浓度点确定依据
以LOQ浓度点为最低浓度点,最大允许残留量(L)为最高浓度点来设定线性范d
围的浓度点。
, 最低浓度点确定
由于LOQ即为在检测时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浓度,故直接将LOQ浓度最为最低
浓度点。
, 最高浓度点确定
采用擦拭法和淋洗法两种方式下最大允许残留量相对应于可供检测时的最高浓度
点作为线性研究时的最高浓度。
1. 擦拭法方式下最高浓度点确定
根据“产品生产设备清洁程序验证方案”中计算得到的擦拭法下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2L为71.3μg /cm;在清洗后取样检测时溶液中浓度为178.25μg/ml。 d
2 说明:在按25cm擦拭后取样后,需要用10ml甲醇溶解后才能测定,
在假定DOND3回收率在100%的情况下(即被甲醇100%提取),
此时擦拭前的浓度至少达到178.25μg/ml时方能保证置于最大允
2许残留量的限度(L为71.3μg /cm); d
故在擦拭法方式下最大允许残留量对应的检测时浓度为178.25μg/ml。
2. 淋洗法方式下最高浓度点确定
根据“产品生产设备清洁程序验证方案”中计算得到的淋洗法下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最大L 为109.0μg /ml,最小L 为32.9μg /ml;该浓度即为在清洗后取样检测时的dd
浓度。
故在淋洗法方式下最大允许残留量对应的检测时浓度为109.0μg/ml。
, 本次研究线性范围浓度点
最高浓度点:178.25μg/ml
最低浓度点:LOQ (如LOQ小于32.9μg /ml时,以32.9μg /ml为最低浓度)
另外中间3个浓度点在范围内最高和最低浓度范围内合理均衡布置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10/13
ATVPxxxxxx
附录2回收率验证测试溶液浓度的确定
, 本次研究回收率浓度点确定依据
以LOQ浓度点为最低浓度点,最大允许残留量(L)为最高浓度点来设定回收率d
的浓度点。
, 擦拭法回收率测试溶液浓度的确定
1. 最高浓度点最大允许残留量(L)来设定 d
根据“产品生产设备清洁程序验证方案”中计算得到的擦拭法下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2L为71.3μg /cm;在清洗后取样检测时溶液中浓度为178.25μg/ml。 d
2 说明:在按25cm擦拭后取样后,需要用10ml甲醇溶解后才能测定,
在假定3回收率在100%的情况下(即被甲醇100%提取),此时
擦拭前的浓度至少达到178.25μg/ml时方能保证置于最大允许残
2留量的限度(L为71.3μg /cm); d
由于在按本方案进行模拟擦拭法回收率研究时,需要将取研究溶液10ml喷在
20cm×20cm的区域内,然后在5cm×5cm区域内棉签擦拭取样,取样后需要用10ml
甲醇溶解后才能测定,考虑到棉签转移和检测方法的综合回收率最低限为70%,
故此时研究的溶液浓度须达到4074μg/ml时方能保证在检测时检测浓度达到最大
2允许残留量的限度(L为71.3μg /cm;擦拭后检测时浓度178.25μg/ml); d
计算如下:178.25μg/ml×(20cm×20cm)×10ml/((5cm×5cm)×10ml×70%)
=4074μg/ml
2. 最低浓度点以LOQ浓度来设定:
由于在检测时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浓度为LOQ,由于在按本方案进行模拟擦拭
法回收率研究时,需要将取研究溶液10ml喷在20cm×20cm的区域内,然后在
5cm×5cm区域内棉签擦拭取样,取样后需要用10ml甲醇溶解后才能测定,考虑到
棉签转移和检测方法的综合回收率最低限为70%,故此时研究的溶液浓度须达到
23LOQ时方能保证在检测时检测浓度达到最低浓度点以LOQ;
计算如下:LOQ×(20cm×20cm)×10ml/((5cm×5cm)×10ml×70%)
=23 LOQ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11/13
ATVPxxxxxx
3. 故设定的浓度点为(即需要配制的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回收率研究溶液浓度):
最高浓度点:4074μg/ml
最低浓度点:23 LOQ
另外中间3个浓度点在范围内最高和最低浓度范围内合理均衡布置
, 淋洗法回收率测试溶液浓度的确定
1. 最高浓度点最大允许残留量(L)来设定 d
根据“产品生产设备清洁程序验证方案”中计算得到的淋洗法下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L为最小32.9μg /ml;最大109.0μg /ml。该浓度即为在清洗后取样检测时的浓度。 d
由于在按本方案进行模拟擦拭法回收率研究时,需要将取研究溶液1ml置于50ml
圆底烧瓶中,待干后加入50ml甲醇溶解提取后得到的溶液才能测定,考虑到棉签
转移和检测方法的综合回收率最低限为70%,故此时研究的溶液浓度须分别达到
2350μg/ml和7786μg/ml时方能保证在检测时检测浓度达到最大允许残留量的限度
(L为最小32.9μg /ml;最大109.0μg /ml); d
计算如下:32.9μg/ml×50ml / 70%=2350μg/ml
109.0μg/ml×50ml / 70%=7786μg/ml
2. 最低浓度点以LOQ浓度来设定
由于在检测时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浓度为LOQ,由于在按本方案进行模拟擦拭
法回收率研究时,需要将取研究溶液1m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待干后加入50ml
甲醇溶解提取后得到的溶液才能测定,考虑到棉签转移和检测方法的综合回收率最
低限为70%,故此时研究的溶液浓度须达到23LOQ时方能保证在检测时检测浓度
达到最低浓度点以LOQ;
计算如下:LOQ×50ml / 70%=71 LOQ
3. 故设定的浓度点为(即需要配制的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回收率研究溶液浓度):
最高浓度点:7786μg/ml
最低浓度点:71 LOQ
另外中间3个浓度点在最高和最低浓度范围内合理均衡布置(其中须包含2350μg/ml)。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12/13
ATVPxxxxxx
附录3 最大吸收波长扫描图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13/13
ATVPxxxxxx
附录4 线性和范围关系曲线
清洁验证检验方法验证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1. 概述 2. 目的
3. 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3.1 验证小组成员 3.2 验证小组职责 4. 验证正文
4.1 验证前确认 4.2 验证方法描述 4.3 验证内容
4.3.1检测方法验证部分4.3.2综合回收率验证
5. 偏差总结 6. 再验证情况 7. 补充与修定 8. 评价与结论 9. 附录
录
目
1. 概述
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生产设备均可能有残留物遗留,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上一批次生产产品的残留影响下一批次或其他品种,故必须对生产所用的设备进行清洁。清洁后要对该清洗方法进行取样检测残留量。一般通常的取样方法为棉签擦拭法和淋洗法。 2. 目的
本验证方案的目的是考察清洗验证涉及取样过程和所用检测方法的过程,是对人员取样操作、残留物转移、测试过程的考察,考察项目最低定量限、线性、综合回收率等。
3. 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3.1验证小组成员
组长:xxx 组员:xxx、xxx 3.2验证小组职责
组长:质量副总经理xxx,负责批准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组员:xxx,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对验证操作过程监督检查,收集验证资料和数据,
参与起草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组员:xxx,负责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对所取样品进行化验,收集数据并报告结果,
审核验证报告。
组员:xxx,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审核清洁验证方案和报告,协助验证方案的实施,
并审核验证报告。
4. 验证正文 4.1验证前确认
棉花/棉签 材质:棉签
紫外分光光度计 编号: 校验有效期 □接受 □不接受 天平 编号: 校验有效期 □接受 □不接受 批号: 4.2 检测方法描述
4.2.1检测过程
结构中含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官能团,如双键的苯环等,故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1cm比色皿,在合适的最大的吸收波长处,以甲醇为空白,测定样品溶液的吸收度。根据测得的吸收度来计算样品残留的量。 4.2.2贮备液的配制
取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于2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得贮备液(50μg/ml)。 4.2.3计算
测定时同时进行对照品的测定,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按下列公式计算:
A样
C样= × C对
A对
A:分别为样品和贮备液的吸收度 C:分别为样品和贮备液的溶液浓度
4.3 验证内容
4.3.1检测方法验证部分
为了保证清洗验证和日常清洗结果的可靠性,故对本方案采用的紫外分析方法考察了最大吸收波长确定、最低检测限/定量限、线性和范围、精密度、回收率。 其中线性和范围、精密度和回收率项目考察合并在综合回收率考察中,见4.3.2章节。 4.3.1.1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取贮备液,以甲醇为空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400nm到190nm范围内进行扫描,找出最合适的最大吸收波长,并考察溶剂是否干扰。
结果:最合适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nm,吸收图谱见附录3 4.3.1.2最低检测限/定量限
采用50μg/ml的贮备液逐级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定吸收度,如25μg/ml、
10μg/ml、5.0μg/ml、2.5μg/ml等,直至最低定量限。 检测限以1/3的最低定量限计算。
4.3.1.3线性和范围
精密称取适量对照品,用甲醇制成5个不同浓度溶液,作为研究溶液。5个不同浓度的溶液及其确定依据见附录1描述。
并以浓度(μg/ml)为横坐标,吸收度为纵坐标的线性关系曲线,得到的R2应≥0.99,线性曲线见附录4。
4.2.2.4 结论:
4.3.2综合回收率验证
4.3.2.1棉签擦拭法综合回收率验证 A. 试验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适量对照品,用甲醇制成5个不同浓度溶液,作为研究溶液。 5个不同浓度的溶液及其确定依据见附录2描述。 B. 验证过程
B1. 准备一块平整光滑的不锈钢板材,尺寸为30cm×30cm。在钢板上划出
20cm×20cm 的区域。将此区域分割成5cm×5cm的16个小块。分别将约10ml试验溶液定量装入喷雾器,尽量均匀地喷在20cm×20cm的区域内,根据实际
喷出的溶液量计算单位面积上产品的量。
B2. 自然晾干不锈钢板。
B3. 将棉签用无水甲醇润湿,除去棉签上多余的溶液,按照“擦拭法和淋洗法取样
程序”进行。擦拭区域选择整个喷涂面的中心区域单位面积(5cm×5cm),整个擦拭采用同一根棉签。每个浓度平行试验3次。
B4. 取样结束后,将棉签分别放入25ml的试管中,用10ml无水甲醇稀释至刻度,
并标注相关取样信息。
B5. 将上述15份样品溶液和试验溶液依次按照本方案中描述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B6. 回收率计算公式
回收率(%) =实际测得值÷理论测得值×100%
C. 接受标准
综合回收率:≥70% 综合回收率RSD:≤15% D. 实验结果
2. 对应试验浓度实际测得值为由检测得到的数值转换至喷洒至表面上未擦拭前的浓度。
E. 结论
4.3.2.1淋洗法综合回收率验证 A. 试验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适量对照品,用甲醇制成5个不同浓度溶液,作为研究溶液。 5个不同浓度的溶液及其确定依据见附录2描述。 B. 验证过程
B1. 精密吸取1ml试验溶液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并旋转烧瓶使试验溶液均匀地
分布在烧瓶下部内表面上。自然干燥或在30℃下温和干燥。
B2. 向烧瓶中加入50ml甲醇,使之延壁快速留下,同时不断转动烧瓶。轻微摇晃
烧瓶使溶液均匀。作为测试溶液。每个浓度平行试验3次。
B3. 将上述15份样品溶液和试验溶液依次按照4.2.1.1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B4. 回收率计算公式
回收率(%) =实际测得值÷理论测得值×100%
C. 接受标准
综合回收率:≥70% 综合回收率RSD:≤15% D. 实验结果
E. 结论
6. 偏差总结
如果出现偏差请详细记录,若没有以N/A表示。 7 .再验证情况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须进行设备清洁程序的再验证。 清洗方法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时;
设备体积、材质等参数发生改变会影响清洁效果时; 8. 修改与补充
如果出现修订于补充,请详细记录,若没有以N/A表示。 9. 评价与结论
根据获得的验证数据情况进行评价。 10. 附录
附录1 线性范围测试溶液浓度的确定 附录2 回收率验证测试溶液浓度的确定 附录3 最大吸收波长扫描图 附录4 线性和范围关系曲线
附录1 线性范围测试溶液浓度的确定 ?
以LOQ浓度点为最低浓度点,最大允许残留量(Ld)为最高浓度点来设定线性范围的浓度点。
?
由于LOQ即为在检测时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浓度,故直接将LOQ浓度最为最低浓度点。
?
采用擦拭法和淋洗法两种方式下最大允许残留量相对应于可供检测时的最高浓度点作为线性研究时的最高浓度。 1. 擦拭法方式下最高浓度点确定
根据“产品生产设备清洁程序验证方案”中计算得到的擦拭法下的最大允许残留量,Ld为71.3μg /cm2;在清洗后取样检测时溶液中浓度为178.25μg/ml。
说明:在按25cm2擦拭后取样后,需要用10ml甲醇溶解后才能测定,
在假定DOND3回收率在100%的情况下(即被甲醇100%提取),此时擦拭前的浓度至少达到178.25μg/ml时方能保证置于最大允许残留量的限度(Ld为71.3μg /cm2);
故在擦拭法方式下最大允许残留量对应的检测时浓度为178.25μg/ml。
2. 淋洗法方式下最高浓度点确定
根据“产品生产设备清洁程序验证方案”中计算得到的淋洗法下的最大允许残留量,最大Ld 为109.0μg /ml,最小Ld 为32.9μg /ml;该浓度即为在清洗后取样检测时的浓度。
故在淋洗法方式下最大允许残留量对应的检测时浓度为109.0μg/ml。
? 本次研究线性范围浓度点
最高浓度点:178.25μg/ml
最低浓度点:LOQ (如LOQ小于32.9μg /ml时,以32.9μg /ml为最低浓度) 另外中间3个浓度点在范围内最高和最低浓度范围内合理均衡布置
附录2回收率验证测试溶液浓度的确定 ? 以LOQ浓度点为最低浓度点,最大允许残留量(Ld)为最高浓度点来设定回收率的浓度点。
? 1. 最高浓度点最大允许残留量(Ld)来设定
根据“产品生产设备清洁程序验证方案”中计算得到的擦拭法下的最大允许残留量,Ld为71.3μg /cm2;在清洗后取样检测时溶液中浓度为178.25μg/ml。
说明:在按25cm2擦拭后取样后,需要用10ml甲醇溶解后才能测定,
在假定3回收率在100%的情况下(即被甲醇100%提取),此时擦拭前的浓度至少达到178.25μg/ml时方能保证置于最大允许残留量的限度(Ld为71.3μg /cm2);
由于在按本方案进行模拟擦拭法回收率研究时,需要将取研究溶液10ml喷在20cm×20cm的区域内,然后在5cm×5cm区域内棉签擦拭取样,取样后需要用10ml甲醇溶解后才能测定,考虑到棉签转移和检测方法的综合回收率最低限为70%,故此时研究的溶液浓度须达到4074μg/ml时方能保证在检测时检测浓度达到最大允许残留量的限度(Ld为71.3μg /cm2;擦拭后检测时浓度178.25μg/ml); 计算如下:178.25μg/ml×(20cm×20cm)×10ml/((5cm×5cm)×10ml×70%)
=4074μg/ml
2. 最低浓度点以LOQ浓度来设定:
由于在检测时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浓度为LOQ,由于在按本方案进行模拟擦拭法回收率研究时,需要将取研究溶液10ml喷在20cm×20cm的区域内,然后在5cm×5cm区域内棉签擦拭取样,取样后需要用10ml甲醇溶解后才能测定,考虑到棉签转移和检测方法的综合回收率最低限为70%,故此时研究的溶液浓度须达到23LOQ时方能保证在检测时检测浓度达到最低浓度点以LOQ;
计算如下:LOQ×(20cm×20cm)×10ml/((5cm×5cm)×10ml×70%)
=23 LOQ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11/13 ATVPxxxxxx
3. 故设定的浓度点为(即需要配制的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回收率研究溶液浓度): 最高浓度点:4074μg/ml
最低浓度点:23 LOQ
另外中间3个浓度点在范围内最高和最低浓度范围内合理均衡布置
淋洗法回收率测试溶液浓度的确定
1. 最高浓度点最大允许残留量(Ld)来设定
根据“产品生产设备清洁程序验证方案”中计算得到的淋洗法下的最大允许残留量,Ld为最小32.9μg /ml;最大109.0μg /ml。该浓度即为在清洗后取样检测时的浓度。
由于在按本方案进行模拟擦拭法回收率研究时,需要将取研究溶液1m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待干后加入50ml甲醇溶解提取后得到的溶液才能测定,考虑到棉签转移和检测方法的综合回收率最低限为70%,故此时研究的溶液浓度须分别达到2350μg/ml和7786μg/ml时方能保证在检测时检测浓度达到最大允许残留量的限度(Ld为最小32.9μg /ml;最大109.0μg /ml);
计算如下:32.9μg/ml×50ml / 70%=2350μg/ml
109.0μg/ml×50ml / 70%=7786μg/ml
2. 最低浓度点以LOQ浓度来设定
由于在检测时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浓度为LOQ,由于在按本方案进行模拟擦拭法回收率研究时,需要将取研究溶液1ml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待干后加入50ml甲醇溶解提取后得到的溶液才能测定,考虑到棉签转移和检测方法的综合回收率最低限为70%,故此时研究的溶液浓度须达到23LOQ时方能保证在检测时检测浓度达到最低浓度点以LOQ;
计算如下:LOQ×50ml / 70%=71 LOQ
3. 故设定的浓度点为(即需要配制的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回收率研究溶液浓度): 最高浓度点:7786μg/ml
最低浓度点:71 LOQ
另外中间3个浓度点在最高和最低浓度范围内合理均衡布置(其中须包含2350μg/ml)。
附录3 最大吸收波长扫描图
附录4 线性和范围关系曲线
药品检验方法的验证与再验证
XXXX有限公司
标题:检验方法的验证与再验证管编号:XXX-XXX-XX-01 页码:1/7 理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 颁发部门:质量部
日期: 日期: 日期: 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生产技术部、质量部、物料部、各生产车间
目的:确认所用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范围:所有用于与产品和验证有关的分析方法均应验证
责任:质量部、工程部负责实施。
内容:
1(定义: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2(验证对象:所有用于与产品和验证有关的分析方法
3(验证范围: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4(验证的分析项目: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的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 功能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试方法也应作必要验证。
5(验证的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6(验证组织和职责
质量保证室:确定分析方法的验证条件、标准、限度及检验方法,起草分析方法验证的验证方案,指导验证。
质量控制室:负责执行验证,检验仪器运行和保养,同时培训、考核人员,起草相关规程。
XXXX有限公司
标题:检验方法的验证与再验证管编号:XX-XX-XXX-XX 页码:2/7 理
设备部:负责检验仪器的安装调试和校正管理,检验仪器的维修保养。
质量部:负责验证结果评价和验证有关文件的归档管理 7(验证程序
分析方法的验证内容
程序 内容
1、确定标准及方法
2、确定试验及检查范围 建立验证方案 3、确定步骤
4、方案审批
1、安装:确认安装、检查、文件检查及保存
2、仪器校正
分析仪器的确认 3、适用性预试验
4、再确认:制订再确认的周期
5、制订使用、清洁、保养规程,建立记录
1、准确度试验:回收率测定
2、精密度试验:重现性,相对标准差常规<>
应<2.0,>2.0,>
3、专属性
适用性试验 4、检测限
5、定量限
6、线性
7、范围
8、耐用性
验证报告 评价及批准
验证证书 审核、签发
8(《中国药典》检验项目及验证内容
8.1、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
(%)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8.1.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XXXX有限公司
标题:检验方法的验证与再验证编号:XX-XX-XX-XX 页码:3/7 管理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这一项可不必再做。
8.1.2(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响应因子或不能测得对原料药的相对响应因子情况下,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积比(%)。
8.1.3(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
8.2、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 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含量测定和杂质的定量测定应考虑方法的精密度。
8.2.1(重复性
XXXX有限公司
标题:检验方法的验证与再验证管编号:XXXX 页码:4/7 理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或将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溶液,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8.2.2(中间精密度
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
8.2.3(重现性
法定标准采用的分析方法,应进行重现性试验,例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协同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协同检验的目的、过程和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的样品本身的质量均匀性和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8.2.4(数据要求
均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可信限。
8.3、专属性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
8.3.1(鉴别反应
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 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负反应。
8.3.2(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
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应标明诸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定,试样中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定结果。对于杂质测定也可向试
XXXX有限公司
标题:检验方法的验证与再验证管编号:XXXX 页码:5/7 理
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杂质能否得到分离。
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进行测 定,与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可能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含量测定方法应比对二法的结果,杂质检查应比对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8.4、检测限
检测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药品的鉴别试验和杂质检查方法,均应通过测试确定方法的检测限。常用的方法如下。
8.4.1(非仪器分析目视法
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8.4.2(信噪比法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8.4.3(数据要求
应附测试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检测限结果。
8.5、定量限
定量限系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杂质和降解产物用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方法的定量限。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定量限。
8.6、线性
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XXXX有限公司
标题:检验方法的验证与再验证管编号:XXXX 页码:6/7 理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供试样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份供试样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数据要求: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 理, 8.7、范围
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120%;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70%,130%,根据剂型特点,如气雾剂、喷雾剂,范围可适当放宽;溶 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范围应为限度的?20%,如规定了限度范围,则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杂质测定,研究时,范围应根据初步实测,拟订为规定限度的?20%。如果含量测定与杂质检查同时进行,用百分归一化法,则线性范围应为杂质规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
8.8、耐用性
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把方法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品的提取次数、时间等。液相色谱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柱温,流速等。气相色谱法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类型的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
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通过设计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保方法有效。
XXXX有限公司 标题:检验方法的验证与再验证管编号:XXXX 页码:7/7
理
附表 检验项目和验证内容
杂质测定
项目内容 鉴别 含量测定及溶出量测定
定量 限度
准确度 , + , +
精密度 , , , +
重复性 , + , +
中间精密度 , +? , +?
专属性? , , , ,
检测限 , ,? , ,
定量限 , , , ,
线性 , , , ,
范围 , , , ,
耐用性 , , , , ? 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 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 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9.再验证
下列情况,一般需要进行再验证:
——检验仪器发生改变时需要进行验证;
——检验方法发生改变需要进行再验证;
——定期再验证
定期再验证可采用回顾性验证的方式实现
检验方法的确认与验证
1.问:检验方法确认和检验方法验证的区别是什么?哪些检验方法或在何种情况下,要做“检验方法确认”?我公司常年生产成品的检验均采用药典方法,是需要做检验方法验证,还是需要做检验方法确认?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没有明确检验方法确认和检验方法验证的区别,但无论是方法确认还是验证,其目的都是为了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一般说来,检验方法的验证是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物料或产品检验要求。制定质量标准、采用新的检验方法、或已有检验方法进行方法学变更之时需要验证该检验方法对该物料或产品的适用性。
检验方法的确认是证明通过已验证的方法进行产品测试的实验室条件适合于该物料或产品检验的过程。经验证的检验方法或药典等法定标准收载的检验方法,在实验室批准使用该方法前或当实验人员或实验仪器发生变化后需要进行检验方法的确认,确保该测试条件下与原先的检验结果一致。
采取药典方法,企业在第一次使用时应当进行检验方法确认。但如果这个法定检验方法已经在实验室成功实施了较长时间,且实施过程中未发现该检验方法不适用,则企业不再需要进行方法的确
认。应当注意,并非所有检验都需要进行确认,一些通用的检验方法如:pH值测定、干燥失重、炽灼残渣等可根据情况无需确认。
检验方法的验证或确认培训
分析方法验证或确认培训
一、分析方法的法规要求
? 第十二条 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 (四)检验方法应当经过验证或确认;
? 第二百二十三条 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 1. 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 2. 检验方法需变更的;
? 3.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 4. 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
靠;
药典或官方标准收载的方法
-不需完整验证; -需验证方法的适用性(确认)
自研方法或对官方标准进行了大幅调整 -需完整验证
二、验证的目的: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三:验证项目
1. 准确度
1.1定义: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1.2方法
1.2.1取已知浓度的样品(浓度范围为含量测定浓度的80%、100%、120%)各三份,每份进样测定三次,计算该方法的百分回收率。
1.2.2用HPLC 法进行有关物质测定准确度试验,取杂质的LOQ 、50%、100%、120%浓度四个点(也可根据产品质量情况选择其他点),每个浓度点测定三次。计算百分回收率。
1.2.3 GC 法残留溶剂准确度试验,取残留溶剂限度的LOQ 、50%、100%、120%四个浓度点(也可根据产品质量情况选择其他点)溶液,若样品测定浓度值低于限度值的10%时,应增加测定限度的10%的浓度点溶液。加入样品中,每个浓度点测定三次,计算扣除样品浓度后的百分回收率。
2. 精密度
2.1定义: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2.2方法;
2.2.1系统精密度:通过对单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程度来衡量系统的误差。
对同一均匀的样品溶液或标准品溶液,连续重复进样六次,记录每次进样后各组分的响应,峰面积或峰高,计算各响应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相对标准偏差RSD 。
2.2.2方法精密度:通过测定样品含量与真值(平均值)的偏差程度来衡量样品制备过程(包括称量,稀释)中的误差。
分别对同一批号的样品称量六次,按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其含量,计算每一单一含量与平均含量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除另有规定外通常RSD 2.0%。
2.2.3中间精密度
2.2. 3.1按验证确定的方法,同一人用同一仪器检测三批样品,每间隔24小时以上,测定一次,共测定3次。
2.2.3.2由两人使用不同的仪器分别检测同三批样品。
? 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
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补充。
? 检测限--是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 定量限--是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量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 ? 线性--是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 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使方法可用于
提供常规检验依据。
五:分析方法的验证项目
典型分析方法验证的项目:
-专属性 specificity
-精密度 precision
-准确度 accuracy
-检测限 detection limit
-定量限 quantitation limit
-线性 linearity
-范围 range
-耐用性 robustness
-专属性 specificity
-定义:指一种方法在有可能的干扰物质(如杂质、降解产物和基质)存在时,能够准确无误地评估 被分析物的能力
? 鉴别:确保可以鉴别被分析物
? 纯度检查:确保所有的分析过程能够为杂质的含量提供准确的数据,如相关物质检查、重金
属限度检查、有机挥发性杂质检查等
? 含量测定: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以保证含量样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或效价值准确无误
-方法
? 定性分析(鉴别):样品阳性结果+空白阴性结果+结构相似物质的阴性结果;
? 杂质检查(对照品可得):将可能的杂质对照品加入样品中;
? 杂质检查(对照品不可得):
-用另外一种官方的标准或经验证的方法对样品和经降解的样品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杂质概况
? 杂质检查(对照品不可得)
-使用其他技术对峰纯度进行检查,
如二极管阵列检测器、MS 等
? 含量测定:
被分析物与其他干扰峰完成分离。向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干扰物,含量测定的结果不受干扰;检查主峰的纯度
? 鉴别试验:
? 本品的红外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采用与被测物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以及被测物分别进行红外测试。
被测物为正反应。
被测物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为负反应。被测物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可选用中间体、副产物或降解产物等。
? 化学滴定的颜色反应;
采用与被测物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以及被测物分别进行鉴别试验。
被测物为正反应。
被测物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为负反应。
被测物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可选用中间体、副产物或降解产物等。
-精密度 precision
-定义:对均一样品重复取样检测每个检测结果间的接近程度,RSD%,CV%
-重复性repeatability :短时间内同一分析人员使用同一仪器
-中间精密度intermediate precision:在同一实验室内的变化,如不同分析时间、不同分析人员、不同分析仪器
-重现性reproducibility:在不同实验室内重复
-方法
-100%浓度≥6次
-3浓度×3次
-准确度 accuracy
-定义:方法的检测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方法:
-原料药:分析已知含量的对照品;第二种确定 的方法分析,结果比较
-制剂:加样回收;第二种确定的方法分析,结果比较
-应在方法的范围内
-计算回收率:3浓度×3次
分析方法的验证-检测限
检测限detection limit
-定义:在声明的实验条件下所能检测到的被分析物的最小量。限度检查的指标;表示为在样品中的浓度%, ppm
-方法:
-检测已知浓度的样品(对照品)
-杂质的DL<>
-信噪比2:1/3:1
分析方法的验证-定量限
定量限quantitation limit
-定义:在声明的实验条件下被分析物可被定量分析并能满足合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最小值。微量物质的定量分析:有关物质定量分析,有机挥发性物质的定量分析。%,ppm
-方法:
-已知浓度样品(对照品)
-相关物质<>
-证明精密度和准确度
-信噪比10:1
分析方法的验证-线性与范围
线性和范围 linearity and range
-定义:
-线性:在给定的范围内使检测结果直接或通过
数学转换后与被分析物在样品中的浓度成比例
的能力
-范围:在适当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基
础上检测到的被分析物的最低水平到最高水平
区间
-方法:一定范围内的不同浓度点进样,绘制响应值(y )与浓度(x)之间的回归线,计算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r2)
-主成分含量测定:80%-120%检测浓度
-杂质含量测定:定量限(50%)-120%标准
-装量差异:70%-130%检测值
-溶出实验:±20%规定范围
要提供如下数据:
回归方程y =
a + bx
回归曲线
相关系数
分析方法的验证-耐用性
耐用性robustness
-定义:分析方法的某些参数发生微小变化时方法抗干扰的能力,表示在正常使用时的可靠性 -方法:刻意改变参数,考察结果的变化
流动相的pH 值、流动相的组成(极性的变化)、
不同供应商柱子、柱温、流速等
? 液相:评估柱温、流速、色谱柱、缓冲盐pH 、有机相比例、流动相比例、溶液放置时间对检
测结果的影响
? 气相:评估柱温、流速、色谱柱、溶液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分析方法的验证-系统适用性
系统适用性system suitability
-耐用性验证的结果
-影响参数在方法中列出
-在日常样品分析前、过程中进行考察
-色谱方法中尤为重要
? 液相和气相可以不同;
? 液相:任何两个组分之间的分离度R 不小于1.5;重复进样(6次) 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不大于
2.0%
? 气相:任何两个组分之间的分离度R 不小于3;重复进样(6次) 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不大于
15%。
六、分析方法确认
? 适用于药典方法和其他已验证的法定标准。因为药典方法和其他法定标准被认为是验证过的
分析方法,不需要验证,但需要通过方法确认来证明方法在该实验室条件下的适应性。
? 对于方法确认,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 一、由两名检验人员分别独立对同一批产品进行检验(如可能使用不同的仪器)比较两人的
检测结果来证明方法在本实验室(人员,分析仪器,试剂)的适用性;
? 二、根据验证目的和评估结果选择相关项目进行确认:(具体见下表)
七、分析方法再验证
在某些情况下,如原料药合成工艺改变、制剂处方改变、分析方法发生部分改变等,均有必要对分析方法再次进行部分或完整的再验证,以保证分析方法可靠。
当原料药合成工艺发生改变时,可能引入新的杂质,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就需要再进行验证,以证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能够检测新引入的杂质,且新引入的杂质对主成份的含量测定应无干扰。
当制剂的处方组成改变、辅料变更时,可能会影响鉴别的专属性、溶出度和含量测定的准确度,因此需要对鉴别、含量测定方法再验证。当原料药产地来源发生变更时,可能会影响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专属性和准确度,因此需要对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再验证。
再验证原则:根据改变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再验证。 当这种改变到达一定程度时,则需要完整的验证。如分析方法完全改变时,则应视为新方法并需要完整的验证。方法再验证是对分析方法的完善过程,应根据实际改变情况进行再验证,从而保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够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分析方法的验证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清洁验证检验方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