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 王晶晶
【内容摘要】河南民歌资源丰富、风格众多,但一直以来推广力不强,加上河南豫剧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河南民歌的
光芒。事实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新音响、新音乐的不断产生,各地民歌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民间艺人与民歌库存在
数量上逐渐衰减。因此,文章提出加强对河南民歌的传承,既是河南音乐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河南发展音乐事业、建设文
化强省的必然选择。作者对河南民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河南高校音乐师范类与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中融入河南传统民歌教学
这一思路,并研究出一套具体的教学方法,在继承和发展河南民歌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道路上进行科学创新和有益尝试。
【关键词】河南传统民歌 继承 发展
河南传统民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因
受到河南地域广阔因素的影响,南北方的音乐风格有一定差异,加
之河南豫剧的影响,使很多河南传统民歌的音乐具有很强的戏曲特
色。除此之外,演唱内容包罗万象,记录着百姓日常和情感生活、
社会现象、历史典故、重要事件、人物性格等,犹如河南大地一幅
鲜活的、通俗而生动的美妙画卷,在歌词结构、韵律上体现出极强
的口头程式;曲调上韵味奇特,既有乡土气息的质朴情感,又婉转
含蓄地体现出歌曲的艺术性。河南传统民歌是河南地区人们进行文
化交流,增进社会和谐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我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
中的一朵奇葩。
一、河南传统民歌存在的危机
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以来,文
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得到了重视,传统民歌的传
承与保护也随之被关注。在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田青评
委的发言让传统民歌重新得到公众的认识,随后的青歌赛专设了原
生态唱法的比赛,其参赛的歌曲均是各地的传统民歌。令人更为欣
喜的是,原生态唱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许多原生态歌手也陆
陆续续走到了现代音乐界的顶端,他们用最现代化的工具把最原始
的中国文化带进了时代的浪潮,让人震撼。在这一大好形势下,河
南省文化教育部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保护和抢救河南传
统民歌,如召开研讨会、编辑出版河南传统民歌资料和整理研究
专著。当然一些现实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1.与其他地方民歌相
比,河南传统民歌被认知的程度不深;2.“张口即来、闭口即无”
的口传心授形式落后;3.民歌手的年龄普遍老化,后继乏人,呈青
黄不接的发展状态;4.河南省专业的音乐学院没有专门设立的教学
课程以供发展传承。此外,从河南省举办的各种音乐类比赛中可以
发现,河南地方特色的音乐少之又少,更缺乏专业歌手去演唱河南
传统民歌。没有好的作品,没有歌手演唱,也是河南传统民歌陷入
危机的原因之一。
据调查,目前河南民歌的存在现状是,多数河南大众知道豫
剧但不是很了解河南传统民歌,会唱豫剧不会唱河南传统民歌的大
有人在。以河南省定期举办的声器乐大赛和“金钟奖”比赛为例,
参赛选手普遍是音乐专业的本、专科学生甚至更高层次的毕业生,
还有专业教师和演员,但演唱河南传统民歌的人数为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局面?首先,河南传统民歌的基础都分布在农村,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相对贫乏,豫剧的影响力又有很强的覆盖性;另外,随着农村劳务输出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生活习惯也逐步在年轻人中普及,流行的现代音乐、多元化的歌曲对人们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土生土长的民歌因此便失去其成长发育的环境。二、河南传统民歌创新的必要性今天,如果只认为可以顺其自然地传承,势必造成将来传统民歌演唱失传的悲哀。从当今大众的欣赏程度来看,新鲜、优美、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才更有流行传唱的动力,而歌词陈旧、缺乏新意、曲调单一、缺乏现代元素的传统民歌很难打动人心,这就需要音乐专业人才对其进行创新整改,不断提高其与时俱进的流行元素,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音乐艺术鉴赏力相适应,使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自愿接受和喜爱河南传统民歌。在第八届大红鹰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中,由河南代表队选送的参赛选手——河南省女高音歌唱家、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副教授黄慧慧演唱的新编版《编花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改编后,丰富了歌词内容、加宽了乐曲框架,既有强调河南地方语音语调的小段落,又有华彩的章节,整首作品深刻体现出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令听者耳目一新,加上演唱者淋漓尽致的精彩演唱,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个例子的成功,反映出了河南省在音乐创作和演唱上的能力,只要我们敢于积极尝试,加强改良,大力发展河南传统民歌,定能为其提供肥沃的土壤。在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一种普遍现象,由于河南省的音乐教育,特别是高校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以西洋音乐为主流的态势,就声乐专业来讲,美声唱法被提到科学先进的层次,连声乐演唱的基础教育也要以美声唱法为依据,如在音乐专业统考中,学生如果选唱意大利等外国歌曲,即使声音和语言较差,有些老师也会认为难度大而给出相对高的分数;而选唱民歌的学生发挥的很好,却容易被认为难度不高而得不到理想分数,这种倾向无形中就将学生引向了崇尚西洋歌曲而轻视民歌的心理。本土的民族民间唱法得不到重视,人们普遍认为民族民间唱法不够科学,事实上,很多老艺人唱了一辈子仍然嗓音纯美,再看中国的戏曲唱法和民族民间唱法,它们都有着唱腔圆润、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这些都说明,民族民30艺术教育ART EDUCATION 2012 · 08
赫哲族民歌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赫哲族民歌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作者:张楠 白雪杰
来源:《理论观察》2014年第06期
[摘 要]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需要根植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土壤中才能得以茁壮成长。民歌的根就是孕育在民间文化当中。赫哲族民歌从产生开始就在不间断地汲取本民族文化的精华,经过了世代人们的广泛传唱提炼与升华,充盈着无限的生命力,但由于赫哲族受到没有本民族语言的限制,其传承与发展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赫哲族;赫哲族民歌;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125 — 02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其中之一,全部人口仅有约4600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抚远县、饶河县、同江县以及佳木斯、依兰、桦川等地区。他们以渔猎为生,没有属于本民族的文字,流传下来的只有口头文化。赫哲族民间文学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含了神话、民间歌谣、传说、歌颂新生活等元素,这些民间文学都被世代赫哲族人民传承了下来。赫哲族人民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在其特有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创造并发展出了属于本民族优秀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其中赫哲族民歌就是勤劳乐观的赫哲族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并且自己演唱的歌曲。
一、赫哲族民歌 “嫁令阔”《乌苏里船歌》和 “伊玛堪”《木都力莫日根》本体特征分析
1.嫁令阔
“嫁令阔”有小调、小曲之意,嫁令阔涉及体裁相当广泛,包括号子、小调、儿歌等,在赫哲族民歌中嫁令阔的数量是最多的。嫁令阔曲调中虽然节奏与旋律的变化不是很多,但是可以让人感受到他们情感的质朴,旋律上轻柔婉约,作为抒情歌曲而流传甚广。赫哲族人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很自由,表演时更加随性,不会受其时间场合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但是也不排除个别歌曲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场合来进行演唱。赫哲族作为少数民族,由于人口较少,又没有文字,所以传承民间音乐的重任主要靠的就是一代代的民间艺人,靠他们的记忆和口头传授。因为早期赫哲族人民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以渔猎为主,所以音乐素材大多也是源自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祈渔、织网、捕鱼、食鱼等。简而言之就是和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娱乐、宗教祭祀及歌颂新生活密不可分。“嫁令阔”曲调是固定的,内容大多赞美大自然以及家乡的富饶,明朗动人,悦耳动听,既好听又上口还容易记忆与传唱。著名的有《乌苏里船歌》、《赫哲酒歌》、《河边情歌》、《渔歌》等。
2.伊玛堪调
满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满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摘 要:本文通过对满族民歌的历史沿革的阐述,进一步了解满族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对满族民歌的音乐特征的分析,加深了对满族民歌影响周边少数民族的不可忽视的影响。满族民歌不仅曾经影响中原地区音乐、东北各地区民族音乐的发展,而且在与汉族音乐融合过程中也推动了其他曲种和汉族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满族民歌;音乐特征;融合传承
满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渔猎民族,其在历史上先后建立过三个政权。其曾几度统辖过整个东北,几经征战,最后终于建立了清帝国,统治全中国近300年。满族的民歌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满族民歌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民族化发展阶段,其音乐特征不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的音乐那样特色鲜明,但是它曾影响过中原地区音乐以及东北各地区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 满族民歌的分类
满族民歌形式多样,包括摇篮曲、儿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山歌、小调、喜歌、战歌、叙事歌等等,内容几乎包括其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常见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小调、儿歌和“萨满神歌”四大类。
1.1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自古以来就是满族先民们渔猎生产、骑射生活的真实写照。例如具有代表性的打渔号子《拉网调》是1945年以前流传在海浪河、牡丹江、镜泊湖、兴凯湖等地区的典型满族撒网捕鱼时唱
南宁国际民歌节的成功、遗憾与创新论中国传统民歌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发展、繁荣
Ocl20032003年lO月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Leaders 13 of VolNo5 JournalYouthGuang】【第13卷第5期 i College
主茔薹罩茎重垂莹誊垂宣生薹蚕《薹?三匡至兰莲莹至重垂三重要i苣垂虿重垂虿量至j垦垂 i至垂量至夏至三壁垂蚕薹至垂要jE垂雪垂垂耍i垂;女;;重
南宁国际民歌节的成功、遗憾与创新
eel-国传统民歌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发展、繁荣
莫幼政 广西师范大学 中文系,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非民歌、假民歌的副作用在于使民歌原奉样式悄然消失的可能性。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巨大成功在于:在中国传统民
歌处于生存困境的条件下(唤起了更多的人们对民歌的关注,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南宁国际民歌节留下的遗憾莫过于:相 当数量非民歌假民歌的涌入使歌节有名不付实之嫌。中国云南蚋西古乐名震海外,以度旅游业振井所带来的民歌文化成为必 不可少的旅游大餐的启示表明,南宁国际民歌节创新的可能随时可以转为现实,成为中国传统民歌文化在当代传承发展繁荣 的可能。 关键词:南宁国际民歌节;成功;遗憾;创新;中国传统民歌文化;传承;发展;繁 2 荣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254(2003)05—0055—02 International Folk Innovation Artand Festival:Success,Regret Nanning Song MO You—zheng of Chinese and Normal Literature,Gunagxi University,Guihn 541001,China (Department Language of Abstract:The SUCCESS the International Folk Art Festival lies in more concern about folk SOng awaking great Nanning people’s songs of and the of the local in the face all unfavourable situation for China’s traditional folk promoting devalopmem economy songs However( it is that the in of noln—folk and has made the Folk Art Festival regrettable songs songs sne“i”g pseudo—folk Song of of of the nB,ne The Success of Yun’ilall Muaie”has that the innovation the unworthysuspected Naxi’s“Dongba pmved Narming being International Folk Festival will he able to true at the of China’ib tradi— Artcomeaboutandtime,and bting continuation,development Songmayprosperity iIl tional folk the cuhureage songpresent K日words:the International Folk Art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NanningSongFestival;BUCCeSS,regret;innovation;China’ssong eonthm- ation;development;prosperity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经举办了四届。这充满争议的四 的启示 届民歌节为中国传统民歌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 放眼中国传统民歌,简直是浩如烟海。长篇民歌如藏族 发展提 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马纳 供了露耍的启示。总的来说,这过去的四届南宁国际民歌节 在弘扬中国传统民歌文化、促进南宁市经济发展等方面,起 斯》、壮族的《三斧雷王》、纳西族的(创世纪》、苗族的《古歌》、 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那坡“黑衣壮”的歌舞、侗族的大鼓 瑶族的《密洛陀》、彝族的《梅葛》等,短篇的更是数不胜数(如 表演、壮族的铜鼓表演等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给人们留下了深 壮族的山歌、汉族的民歌、回族的“花儿”、“少年”等等。中国 刻的印象、获得世人的好评,同时也为南宁市带来了一定的 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南宁民歌节挂名“国际 民歌艺术节”,别说国际民歌,就是中国56个民族,如果每经济效益;我们也看到,相当数量的非民歌、假民歌涌人南宁 民族推出一首民歌,就已经足够举办两届南宁民歌节了。与 个 国际民歌节的舞台,使这个歌节似乎名不副实,有的甚至亵 其花几十万人民币(港币、美元)去请来一个通俗歌手上台演 渎歪曲了民歌、误导了观众,给传统民歌文化带来了极大的 唱一首通俗歌曲,或者哼,曲假民歌(不如把这笔庞大的资 负面影响。因此,南宁国际民歌节应该尽可能地让前来“助 金投人到传统民歌的搜集、挑选、加工等工作上去。如果民歌 兴”的大牌明星以及他们所带来的非民歌、假民歌退出这个 汉化不影响它原有的基本韵味(则应该尽量使之汉化,以便 舞台,办成真正的民歌节。不管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 普及推广;有的民歌根本不宜汉化,那就让观众欣赏原汁原 角度看,独具特色、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歌文化完全有能 味的歌曲好了。纳西族的纳西古乐(东巴音乐),早已名震海 力撑起南宁民歌节的大旗。让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独立支撑南 外:1995年10月8日,纳西旗东巴古乐在伦敦伊丽莎白宁国际民歌节是传承、发展和繁荣中国传统民歌文化一条可 行的途径。 演奏中心——波塞尔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 女王 中国民歌文化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纳西古乐名震海外 功(之后又在中国住英大使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曼彻斯特 收稿日期:2003—06—10 作者简介:莫幼政(1973一),男,壮族,广西马山县人,现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l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硕士研究生,专攻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55
万方数据
WYYJ 文艺研究
品所获得的反响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节、赫尔大学音乐厅和伯明翰艺术中心分别举行了7场 音乐会,场场爆满;与此 这个现象如同让中国象棋爱好者去当国际象棋比赛的 同时,纳西古乐又被录音发行。1997 观众一样,后者的悲哀可想而知。当然了,主办者会美其名日 年、1998年,纳西古乐又分男0在香港、挪威的哈康大厅(挪威 “让中国象棋给国际象棋助兴”!南宁民歌节有向如此路子演 国王啥拉尔五世亲临观赏)、格里格音乐厅、奥斯陆、法国的 变的危险。南宁民歌节的出发点是弘扬中国传统民歌文化, 巴黎艺术中心音乐厅、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音乐厅、都灵音乐 不应有让观众当成是看明星听流行歌结果出现。当然,没有 厅、瑞士的日内瓦音乐厅、德国的法兰克福歌剧院等地演出, 众多大牌流行歌星到南宁民歌节捧场,没有明星大拼盘来支 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和高度的评价[1】。
撑,硗去肯定会失去一大批追星旗;但是,真正的民歌节也会 遗憾的是,魅力无穷的纳西古乐却无缘登上“南宁国际 吸引来一大批喜爱民歌的观众。失去的追星族观众,是对歌 民歌艺术节”的舞台。纳西古乐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表明中国 星的盲目崇拜者,而不是真正的传统民歌文化欣赏者。让民 传统民歌文化完全有能力独立支撑起如南宁国际民歌节这 歌节成为追星族追星的地方,让追星族成为观众的主流,必 样的大型现代歌会。 然会对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的发展不利:最大的害处是给年轻 必要 中外观众对四届民歌节的遗憾反应:南宁民歌节改革的 性 人对传统民歌产生了误解,使之以为郭富城、那英、田震等人 所唱的通俗歌曲就是民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民歌 许多外国友人对南宁国际民歌节所含的民歌不算太多文化就难以健康发展了。 而深感遗憾,而对具有特色的民歌文化备加赞赏;关心中国 传统民歌文化的国人对南宁国际 人们对民歌文化的需要:南宁国际民歌节创新的可能性 民歌节所存在的挂羊头卖 当今社会,感受异域文化已经成为旅游业里的一大热 狗肉的做法深恶痛绝,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广西那坡“黑衣壮”民歌在演播现场获得山呼海啸般的 点,而民歌文化是异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世界发展 到今天,许多人花大量的金钱到穷乡僻壤旅游,欣赏当地原 掌声,民歌节之后走到北京,走向世界并引起极大的轰动;大 生态的民风民俗,感受异域文化的风采。民歌文化是民族传 牌歌星们在四届歌节上演绎的所谓民歌早已如影随风,烟消 云散 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欣赏旅游目的地的民歌文化成为许
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应让主办者大胆拿出改革的勇气, 多游客到穷乡僻壤旅游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 与时俱进,勇
蒙古族的马头琴、朝鲜族的“伽耶琴”民歌、哈萨克族的 于创新,使南宁民歌节名正言顺,办出特色,真 “东不拉”弹唱、维吾尔族的“达甫”乐曲、回族的“花儿”与“少 正成为民歌文化大展示的舞台,如此,中华民族传统民歌文 年”、壮族的“歌圩”、苗族侗族纳西族等民族的芦笙、纳西族 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就有了一条展示自己魅力的途径。 非民歌、假民歌的剐作用:民歌原本样式悄然消失的可 的东巴古乐等等,吸引众多游客如云而去。 能性 南宁民歌节如果能在现代舞台上展示国内外独具特色 民歌是民众口头创作、反映民众生活、表达民众思想感 的民族音乐,相信会取得可观的票房收人。这样,既节省了投 资,增加了吸引力,又产生了另一个更具积极意义的作用:继 情和愿望的诗歌形式。民歌自有它的独特的韵律、节奏、曲调 承、发展和繁荣了中国传统民歌文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等,绝不能和那些由一个或几个音乐家独自创作的通俗歌曲 在世人的议论中举办了四届。虽然它不太适当地选择了相当 和“翻唱民歌”相混淆。应注意不能让通俗歌曲成为南宁民歌数量的通俗歌手来捧场而导致了追星观众成为歌节的主体, 节的主角,即使偶有成功的范例,如首届南宁市民歌节开幕使部分人对民歌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但客观地说,它还是功 式蒙古族女歌手充满原始野味、余韵无穷、引起强烈轰动的 不可没的。《唱山歌》,美其名日“助兴”,但从总体上说,其效果是也歪曲 了民歌,让世人误解了民歌,这对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是极为 在急剧变化、物故横流的现代社会里,快节奏的生活、各 不利的。 种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接踵而至等种种原因,丰富多彩的中 国传统民歌文化这些民族的瑰宝正在越来越被大部分人忽 也 流行音乐的主要听众群体是年轻人,而民歌将来的发展 视而处于生存困境之中,许多的还在苦苦挣扎之中,寻找不 必须依靠年轻人,但将流行音乐的手法和民歌结台起来却到生存的出路,有的甚至还濒临绝迹。在这种环境下,南宁民 不是弘扬民歌文化的捷径。文化的价值是无价的。南宁民歌 歌节仍有不算零星,不!应该说仍有不少的民歌登上现代歌 节为南宁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这并不能弥补假民歌 会的舞台,使这些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 给中国传统民歌文化带来的损失。如果莱一种民歌被“翻 唱”,并且在年轻人中间流行开来,人们就会淡忘这种民歌的 也唤起更多人对民歌的关注。 原本样式,其结果是优秀的传 虽然还给关心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的人们感到太多的遗 统民歌就会随着老一辈的离去 憾(但是,随着民歌节的举办和观众呼声的不断高涨,纯民歌 而消失,而传统文化可不是能用金钱买到的。 看看大牌歌星怎么给民歌节“助兴”吧:2001年南宁民歌 潜在价值的日益显现,主办单位也会不断地调整举办方 把那些假民歌、非民歌请出这个歌节的舞台(使民歌节不断 式( 节晚会上,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出来唱了一首《今夜地完善和发展。如此,南宁民歌节的初衷——繁荣中国传统 你会不会来》,整个演唱过程(下面的观众像疯了一样高声叫好;周华健的《花心》一出来(下面的观众就大声尖叫,大声一 民歌文化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起跟唱;但是到了民族歌益 注释: 民歌唱完了,观众的掌声稀稀落落(少得可怜,与流行演员出场时,场下嘘声一片,一首 『?景宜节日与生存[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歌曲演
万方数据
浅谈中国传统民歌的概念、起源与传承
浅谈中国传统民歌的概念、起源与传承
【摘要】当今社会上有许许多多声乐比赛,一般将歌手按照唱法的不同,分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三类。民族唱法的歌手经常被人想当然的认定为是唱民歌的,由此及彼,她们所演唱的诸如《亲吻祖国》、《黄河渔娘》等歌曲也被认定为是中国民歌。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本文旨在讨论民歌以及中国传统民歌的定义。只有对中国传统民歌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利于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歌;概念;起源;特征
一、民歌及传统民歌的概念
民歌是民间歌曲的简称,是指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即兴创作的一门艺术。它通常是用来传承民族历史、宣扬道德规范、表达思想情感、配合风俗活动。有的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进行劳动时兴之所起喊的劳动号子,因此民歌具有创作的即兴性;民歌一般是没有记谱的,主要靠演唱者口头流传,具有传播的口头性;许多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民歌通常不知道作者出处,一首民间歌曲可能在最初为一个人创作,在不断流传的过程中,不同的演唱者会对歌曲加入自己的音乐处理,最后形成稳定的版本,因此民间歌曲又具有创作的集体性以及传播的变异性。
传统民歌是指历史上产生的、绵延流传至今的民间歌曲。如侗族的大歌和习俗歌、苗族的哭嫁歌、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川江号子、江浙的小调等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各有各的传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从共通性的角度出发,可以将传统民歌的特性总结如下:
1、民族性:传统民歌记载着本民族的历史、习俗、文化,使得传统民歌浸染着各民族独特的风格;
2、地域性:根据地域的不同,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民歌种类,大致可以分为蒙古草原民歌、黄土高原民歌、西南高原民歌、中南丘陵地区民歌等等;
3、普遍性:传统民歌产生之初是社会底层人民抒发情感、记录生活的一种情感需要,而这种情感需要是普适的;
4、民间性:传统民歌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这一特点使之能够被大众普遍接受,并广为流传。
二、中国传统民歌的起源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甚至早于文字的产生。长久以来,人们通过唱歌来传承民族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根据史学记载,我国古代就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河南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