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比热容;Q:热量;m:物体质量;t:物体末温度;t0:物体初温度)
这是用来计算?物体温度升高?时的公式。若物体降低时?,则是用物体的?初温度减去末?温度。即 。
水的定压比热?容经常会被用?来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作为最常见?的物质,它的比热数据?较易获得,当实验要求精?度不高时,可近似认为常?压下水的定压?比热为4.2kJ/KG.K,
下面给出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的?液态水的定压?比热容Cp的?数据 (单位:KJ/KG.K)
温度(摄氏度)
压力
x10 5 Pa 0 2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 4.217 4.182 4.181
5 4.215 4.181 4.180 4.215 4.310
10 4.212 4.179 4.179 4.214 4.308
50 4.191 4.166 4.170 4.205 4.296 4.477 4.855 3.299 100 4.165 4.151 4.158 4.194 4.281 4.450 4.791 5.703 4.042 150 4.141 4.137 4.148 4.183 4.266 4.425 4.735 5.495 8.863 200 4.117 4.123 4.137 4.173 4.252 4.402 4.685 5.332 8.103 250 4.095 4.109 4.127 4.163 4.239 4.379 4.639 5.201 7.017 300 4.073 4.097 4.117 4.153 4.226 4.358 4.598 5.091 6.451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度?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每升?高一度吸收的?热量相等,(或者温度每降?低一度放出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比热容量(基本) 比热容量(25?)物质 化学符号 模型 相态 J/(kg??) J/(kg?K) 氢 气 H 2 14000 14300 氦 气 He 1 5190 5193.2 氨 气 NH3 4 2055 2050 氖 气 Ne 1 1030 1030.1
锂 固 Li 1 3580 3582 乙醇 液 C2H5OH? 9 2460 2440 汽油 混 混 液 2200 2220
62至固 CnH2n+2 2200 石蜡 2500 122 ?
甲烷 气 CH4 5 2160 2156 油 混 混 液 2000 2000 软木塞 混 混 固 2000 2000 乙烷 气 C2H6 8 1730 1729 尼龙 混 混 固 1700 1720 乙炔 气 C2H2 4 1500 1511 聚苯乙烯 固 CH2 3 1300 1300 硫化氢 气 H2S 3 1100 1105 氮 气 N 2 1040 1042 空气(室温) 混 混 气 1030 1012 空气(海平面、干混 混 气 1005 1035 燥、0?)
氧 气 O 2 920 918 二氧化碳 气 CO2 3 840 839 一氧化碳 气 CO 2 1040 1042 铝 固 Al 1 900 897 石绵 混 混 固 840 847 陶瓷 混 混 固 840 837 氟 气 F 2 820 823.9 砖 混 混 固 750 750 石墨 固 C 1 720 710 四氟甲烷 气 CF4 5 660 659.1 二氧化硫 气 SO2 3 600 620 玻璃 混 混 固 600 840 氯 气 Cl2 2 520 520 钻石 固 C 1 502 509.1 钢 混 混 固 450 450
铁 固 Fe 1 450 444 黄铜 混 固 Cu,Zn 380 377 铜 固 Cu 1 385 386 银 固 Ag 1 235 233 汞 液 Hg 1 139 140 铂 固 Pt 1 135 135 金 固 Au 1 129 126 铅 固 Pb 1 125 128 水蒸气(水) 气 H2O 3 1850 1850 水 液 H2O 3 4200 4186 冰(水) 固 2050 (-10?) H2O 3 2100
理论上说,常见液体和固?体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对上表中数值?的解释:
?比热此表中单?位为 kj/(kg??)/ j/(kg??),两单位为千进?制1kJ/(kg??)/=1×10?J/(kg??)
?水的比热较大?,金属的比热更?小一些
?c铝>c钢>c铁>c铅 (c铅<><>
补充说明: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因此,可以用比热的?不同来(粗略地)鉴别不同的物?质(注意有部分物?质比热相当接?近)。
?同一物质的比?热一般不随质?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如一杯水与一?桶水,它们的比热相?同。
?对同一物质,比热值与物态有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是一?定的(忽略温度对比?热的影响),但在不同的状?态时,比热是不相同?的。例如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
?在温度改变时?,比热容也有很?小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比热容表中所?给的比热数值?是这些物质在?常温下的平均?值。
?气体的比热容?和气体的热膨?胀有密切关系?,在体积恒定与?压强恒定时不?同,故有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两个概念。但对固体和液?体,二者差别很小?,一般就不再加?以区分。
空气比热容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实验仪器】
活塞, 储气瓶一套,传感器,测空气压强的三位半数字电压表,测空气温度的四位半数字电压表,连接电缆及电阻
【实验原理】
实验开始时,首先关闭活塞C2。打开活塞C1,由压气泡将原处于环境大气压强P。室温?0的空气压入贮气瓶B内,这时瓶内压强增大,温度变至一定值时,关闭活塞C1。待稳定后,瓶内空气达到状态?(P1,?1,V1),V1为贮气瓶容积。
然后突然打开活塞C2,使瓶内空气与大气相通,到达状态??(P0,?1,V2)时迅速关闭活塞C2,由于放气过程很短,故认为此过程是一个近似的绝热过程。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绝热膨胀过程应该满足泊松定律:
??1
?P1?
??
0??
由气态方程可知
??0?
?????? (1) ?1?
?
P1V1
?0
由以上两式子可以得到
?
P0V2
?1
(2)
??
P1V1?P0V2 (3)
当关闭活塞C2之后,贮气瓶内气体温度将升高,当升高到?0时,到达状态
???(P2,?0,V1)。从状态到?状??气体的体积不变。
由查理定律
由 (2)和(4)两式得
P2?0
? (4) P0?1
P1V1?P2V2 (5)
再由(3)和(4)两式得
???logP0?logP1logP?logP? (6)
21
那么利用 (5)式这一测量公式,通过测量P0,P1,P2的值可测量出空气的比热容?的值。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连结好仪器,注意AD590的正负极不要接错,用Forton式气压计测定大气压强p0,用水银温度计测定环境温度。
2.打开电源,将仪器预热20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把三位半数字电压表示值调到0.
3.把活塞C2关闭,活塞C1打开。用打气球把空气稳定地徐徐地压入气瓶B中,用压力传感器和AD590温度传感器测量空气的压强和温度,记录瓶内压强均匀稳定时压强pI和温度T0,由于仪器只显示大于大气压的部分,所以P1=P0+PI
4.突然打开活塞C2,当气瓶的空气压强降低至环境大气压强P0时(即放气声消失),迅速关闭活塞C2。
5.待贮气瓶内空气的压强稳定后,温度上升至室温T0时,记录下PII,,。P2=P0+Pii. 6.记录完毕后,打开C2放气,当压强显示降低到“0”时关闭C2。 7.重复步骤2到6
8.用测量公式进行计算,求得空气比热容比?。
【数据记录及处理】
(2)计算空气比热容比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给出测量结果。
(3)计算提早或推迟关闭放气阀门C2时的空气比热容比值,并与正常关闭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早或推迟关闭放气阀门C2对1结果有什么影响?
空气比热容
空 气 比 热 容 比 测 定
班级: 环境工程 姓名: 刘宇 日期: 2011/12/6 地点: 理科楼机房
【实验目的】:
1.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对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和定容比热容Cv之关系由下式表示:
Cp—Cv=R (1) (1) 式中,R为气体普适常数。气体的比热容比r值为:
r= Cp/Cv (2)
气体的比热容比现称为气体的绝热系数,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r值经常出现在热力
学方程中。
测量r值的仪器如图〈一〉所示。实验时先关闭活塞C2,将原处于环境大气压强P0、室温θ0的空气从活塞C1,处把空气送入贮气瓶B内,这时瓶内空气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关闭活塞C1,待稳定后瓶内空气达到状态I(P0,θ0,V1),V1为贮气瓶容积。
然后突然打开阀门C2,使瓶内空气与大气相通,到达状态II (P1,θ0,V1)后,迅速关闭活塞C2,由于放气过程很短,可认为
是一个绝热膨胀过程,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绝热膨胀过程应满足方程:
P1 V1 = P0 V2 (3)
在关闭活塞C2之后,贮气瓶内气体温度将升高,当升到温度θ0时,原状态为I(P1,θ0,V1)体系改变为状态 III(P2,θ0,V2),应满足:P1 V1 = P0 V2 (4) 由(3)式和(4)式可得 ??
lnp1?lnpalnp1?lnp2
?
ln?p1/pa?ln?p1/p2?
(5)
利用(5)式可以通过测量P0、P1和P2值,求得空气的比热容比r值。 【实验内容】
1.
按图连接仪器电路,AD590正负极切勿接错。(测定
环境气压pa)及环境温度Te。开启电子仪器部分的电源,预热20分钟,调节表(1)至0mV。
2. 熟悉实验装置,正确使用活塞“A”、“B”及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容器内外之压力差;同时进行粗测,以寻求由状态Ⅰ→Ⅱ的过程进行的时间(即放气时间),并注意观察物理现象。 3. 顺序完成Ⅰ→Ⅲ的状态变化过程。平稳地向“V”内压入适量气体后关闭进气活塞“A ”,待系统与外界达到热平衡〔表?及表(2)指示T1;之(1)指示稳定〕后,记录表(1)指示p1后,迅速打开放气活塞“B ”,待喷气声音停止时立刻关闭;待表
?及T2。 (1)指示稳定后,再记录p2
?数值大致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实验8~10次,在p1分别
代入式(28.6),求出?i及其算术平均值。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论】
?i的平均值为1.411
实验误差大小主要是在活塞二打开时间的控制
空气比热容
一、前言
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和定体比热容的比值Cpv称为比热容比?。气体的?值在许多热力学过程特别是绝热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由气体动理论可知,理想气体的?值为:
??
i?2
(1) i
式中i为气体分子的自由度,对于单原子分子i?3;对于双原子刚性分子,i?5;对于多原子刚性分子,i?6。实验中气体的比热容比常通过绝热膨胀法、绝热压缩法等方法来测定。本实验将采用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即通过测定小球在储气瓶玻璃管中的振动周期来计算空气的?值。
二、实验仪器
FB212型气体比热容比测定仪、支撑架、小型气泵、TW-1型物理天平、0-25mm外径千分尺等。
三、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钢球A位于精密细玻璃管B中,其直径仅仅比玻璃管直径小0.01-0.02mm,使之能在玻璃管中上下移动,瓶上有一小孔C,可以通过导管将待测气体注入到玻璃瓶中。
设小球质量为m,半径为r,当瓶内气压P满足下式时,小球处于平衡位置:
图1
P?PL?
mg
(2) 2
?r
设小球从平衡位置出发,向上产生微小正位移x,则瓶内气体的体积有一微小增量:
dV??r2x (3)
与此同时瓶内气体压强将降低一微小值dP,此时小球所受合外力为:
F??r2dP (4)
小球在玻璃管中运动时,瓶内气体将进行一准静态绝热过程,有绝热方程:
PV??C (5)
两边微分,得
V?dP??V??1PdV?0 (6)
将(3)、(4)两式代入(6)式,得:
F??
??2r4P
V
x (7)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小球的运动方程为:
d2x??2r4P
?x?0 (8) 2
mVdt
可知小球在玻璃管中作简谐振动,其振动周期为:
T?
最后得气体的?值为:
2?
?
?2
mV
(9) 4
?Pr
??
4mV64mV
? (10) 2424
TrPTdp
(10)式中右边各量可以方便测出,故可以计算出气体的?值。
实验中为了补偿由于空气阻力以及少量漏气引起的小球振幅的衰减,通过C管一直向玻璃瓶中注入一小气压的气流,在玻璃管B的中部开有一小孔,当小球处于孔下方时,注入气体压强增大,使得小球往上运动;当小球越过小孔后,容
器内气体经小孔流出,气体压强减少,小球将往下运动,如此循环往复进行以上过程,只要适当控制注入气体的流量,小球就能在玻璃管中小孔附近作简谐振动,其振动周期可用光电计时装置测得。
四、实验仪器介绍
1、FB212型气体比热容比测定仪:其结构和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 2、TW-1型物理天平:仪器介绍和使用方法见教材P69。 3、0-25mm外径千分尺:仪器介绍和使用方法见教材P46。
五、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1、实验仪器的调整
1)将气泵、储气瓶用橡皮管连接好,装有钢球的玻璃管插入球形储气瓶。将光电接收装置利用方形连接块固定在立杆上,固定位置于空芯玻璃管的小孔附近。
2)调节底板上三个水平调节螺钉,使底板处于水平状态。
3)接通气泵电源,缓慢调节气泵上的调节旋钮,数分钟后,待储气瓶内注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后,玻璃管中的钢球离开弹簧,向管子上方移动,此时应调节好进气的大小,使钢球在玻璃管中以小孔为中心上下振动。 2、振动周期测量
1)设置:接通计时仪器的电源及光电接收装置与计时仪器的连接。打开计时仪器,预置测量次数为50次。(如需设置其它次数,可按“置数”键后,再按
“上调”或“下调”键,调至所需次数,再按“置数”键确定。本实验按预置测量次数进行,不需要另外置数。)
2)测量:按“执行”键,即开始计数(状态显示灯闪烁)。待状态显示灯停止闪烁,显示屏显示的数字为振动50次所需的时间。重复测量5次。 3、其它测量
1)用螺旋测微计测出钢球的直径d,重复测量5次。 2)用物理天平称出钢球的质量m,左右盘各称一次。
六、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若钢球不作简谐振动,可以调节气泵上面的气流调节阀门,直到钢球在玻璃管上小孔附近作稳定的谐振动。
2、装有钢球的玻璃管上端需要加一黑色护套,防止实验时气流过大,导致钢球冲出。
3、测钢球的质量和直径时需要取出钢球。正确的取法是:先拨出护套,左手拇指堵住玻璃管上的小孔,待管中压强增大,钢球冲出管口的瞬间,用右手抓住钢球。取钢球需注意力高度集中,以防失手钢球落下砸坏玻璃器皿。待测量完毕,钢球放入管中后,仍需套入护套。
4、接通电源后若不计时或不停止计时,可能是光电门位置放置不正确,造成钢球上下振动时未挡光,或者是外界光线过强,须适当挡光。
5、本实验装置主要系玻璃制成,且对玻璃管的要求特别高,振动钢球的直径仅比玻璃管内径小0.01mm左右,因此钢球表面不允许擦伤,在测量钢球质量和直径是要注意轻拿轻放,还要防止钢球表面粘上灰尘。
七、实验数据
1、钢球振动周期
周期平均值:
15
??T50i=0.5807(s)
250i?1
2、钢球直径
直径平均值:
15
??di?13.994(mm)
5i?1
3、钢球质量
m左?11.34g
质量平均值:
m右?11.33g
?左?m右=11.335g
4、其它物理量值
ml?2.525?10?3m3 1)球形储气瓶容积:从储气瓶标签上读出,V?2525
?2
g?9.781ms2)本地重力加速度:
3)本地大气压:取标准大气压,PL?1.013?105pa,由此可求得瓶内气压:
g11.335?10?3?9.781?45
P?PL??1.013?10??1.020?105(Pa) 22?6
?3.141?13.994?10?10
八、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
本实验忽略球形储气瓶容积V和大气压强P的测量误差,先确定以下各物理量的不确定度:
1、振动周期的不确定度
A类不确定度为:uA?S?B类不确定度为:uB?
?(T
i?1
5
i
?T)2
?4.9?10?5(s)
5(5?1)
111
?仪??0.01?1.15?10?4(s) 503503
22
?uB?1.3?10?4(s) 故u?uA
周期结果表达式为:
T??uT?(0.5807?0.0002)s
2、钢球直径的不确定度
A类不确定度为:uA?S?B类不确定度为:uB?
1?(d
i?1
5
i
?d)2
?1.4?10?3(mm)
5(5?1)
13
?仪?
?0.01?5.8?10?3(mm)
22?uB?5.9?10?3(mm) 故ud?uA
钢球直径结果表达式为:
d??u?(13.994?0.006)mm
3、钢球质量的不确定度
11
为单次测量值的B类不确定度:u??仪??0.05?1.7?10?2(g)
33
质量结果表达式为:
m??u?(11.34?0.02)g
由(10)式得空气的?值为:
64V64?11.34?10?3?2.645?10?3
?24??1.389 25?34
p0.5807?1.020?10?(13.994?10)
其合成不确定度为:
u?(
uuu20.0220.000220.0062)?4()2?16()2?1.45528?()?4?()?16?()11.340.580713.994 =0.0063 结果表达式为:
???u?(1.389?0.007)
取空气比热容比的公认值为:?0?1.412,求得本次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大小为:
E?
??0.389?1.?100%??100%?1.6% ?01.412
九、预习思考题
1、试确定本实验中所使用各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值。
2、入气量的大小对钢球的运动有何影响?如何调节入气量的大小?
十、课后思考题
1、试分析本实验的误差来源,并提出减少这些误差的措施和方法。 2、能否用其它方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请说明实验原理。
空气比热容测定
实验02new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
气体的比热容比γ(也称绝热指数)在许多热力学过程特别是绝热过程是物
质的一个很重要热力学参量。
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的方法;
2、熟练掌握物理天平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直接测量值和间接测量值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原理
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 p 与定容比热容C V 之比γ=Cp /CV ,在热力学过程特别是
绝热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测定的方法有好多种。本实验是通过测定物体
在特定容器中的振动周期来计算γ值。
实验基本装置如图1所示,振动物体小球的直径比玻璃
管直径仅小0.01~0.02mm。它能在此精密的玻璃管中上下移
动,在瓶子的壁上有一小口,并插入一根细管,通过它各种
气体可以注入到储气瓶II 中。
钢球A 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直径为d ),当瓶子内压
力P 满足下面条件时,钢球A 处于力平衡状态,这时
P =P ?g
L +m
π? r 2,式中P L 为大气压强。为了补偿由于空气阻尼
引起振动物体A 振幅的衰减,通过C 管一直注入一个小气压的气流,在精密玻
璃管B 的中央开设有一个小孔。当振动物体A 处于小孔下方的半个振动周期时,
注入气体使储气瓶II 的内压力增大,引起物体A 向上移动,而当物体
孔上方的半个振动周期时,容器内的气体将通过小孔流出,使物体下沉。
复上述过程,只要适当控制注入气体的流量,物体A 能在玻璃管
作简谐振动,振动周期可利用光电计时装置来测得。
若物体偏离平衡位置一个较小距离x ,则容器内的压力变化
方程为:
m ?d 2x 2
dt 2=π? r ?dp
(1)
因为物体振动过程相当快,所以可以看作绝热过程,绝热方程
P ?V r =常数
A 处于小以后重B 的小孔上下dp ,物体的运动
(2)
将(2)式求导数得出:
dp =-p ?γ?dV
V ,dV =π? r 2?x
(3)
将(3)式代入(1)式得:
d 2x π2?r 4
d t +??p γ
m ?V ?x =0
此式即为熟知的简谐振动方程,它的解为:
π
ω2
T
γ=4m ?V 64m ?V
T 2?p ?r 4=?2=
t ?
?N ???p ?d 4
(4)
式中各量均可方便测得,因而可算出γ值。由气体运动论可以知道,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i 有关,对单原子气体(如氩气)只有三个平均自由度,双原
子气体(如氢气)除上述3个平均自由度外还有2个转动自由度。对多原子气体,
i +2
则具有3个转动自由度,比热容比γ与自由度i 的关系为γ=i 。
根据理论公式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该数据与测试环境温度无关。
单原子气体(Ar ,He ) i =3 γ=1. 67
双原子气体(N 2,H 2,O 2) i =5 γ=1. 40
多原子气体(CO 2,CH 4) i =6 γ=1. 33
本实验装置主要由玻璃制成,而且对玻璃管(钢球简谐振动腔)的要求特别
高,振动物体不锈钢球的直径为14.00mm ,仅比玻璃管内径小0.01mm
璃管内壁有灰尘微粒都可能引起不锈钢球不能正常振动,因此振动物体
球)表面不允许擦伤,管内必须保持洁净。不锈钢球静止时停留在玻璃管的下方
(用弹簧托住)。若要将其取出,只需在它振动时,用手指将玻璃管壁上的小孔
堵住,稍稍加大气体流量不锈钢球便会上浮到管子上方开口处,用手可以方便地
取出,也可以将玻璃管从储气瓶II 上取下,将不锈钢球倒出来。
64m ?VN 2t 2?p ?d 4γ值与 左右,玻(不锈钢
振动周期采用可预置测量次数的数字计时仪,采用重复多次测量。振动物体
直径采用螺旋测微计测出,质量用物理天平称量,储气瓶II 容积由实验室给出,
大气压力由气压表自行读出,并换算成国际单位制Pa (N/m2) 。(注:760mmHg
=1.01325×105N/m2) 。
实验仪器
FB212型气体比热容比测定仪一套。其结构和连接方式见图2:
实验内容
一.实验仪器的调整
1.将气泵、储气瓶用橡皮管连接好,装有钢球的玻璃管插入球形储气瓶II 。将
气泵的供电电源插座与FB213型数显计数计时毫秒仪相连。将光电接收装置利
用方形连接块固定在立杆上,固定位置于空芯玻璃管的小孔附近。光电接收装置
与毫秒仪连接。本实验仪提供的气泵是二路独立的,一般情况下,只需要采用单
通道供气,(注意,另一路敞开,不能堵住)。在碰到一路气量不足时,可以用三
通把二路气泵出口并联使用,但此时要注意把气泵的调节开关逆时针调小一些,
避免气压太大把钢球冲出。
2.接通FB213型数显计数计时毫秒仪的电源,气泵开始工作,缓慢调节气泵上
的调节旋钮,数分钟后,待储气瓶内注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后,玻璃管中的钢球浮
起离开弹簧,向管子上方移动,此时适当调节进气的大小,使钢球在玻璃管中以
小孔为中心上下振动,即维持简谐振动状态。
二.振动周期测量
预置FB213型数显计数计时毫秒仪的测量次数为50次,设置计数次数时,
可分别按“置数”键的十位或个位按钮进行调节,设置完成后自动保持设置值。
在不锈钢球正常振动的情况下,按“执行”键,毫秒仪即开始计时,每计量
一个周期,周期显示数值逐1递减 ,直到递减为0时,计时结束,毫秒仪显示
出累计50个周期的时间。重复以上测量6次,将数据记录到表1中。
三.钢球直径与质量测量
将钢球取出:在钢球振动时,取下装有钢球的玻璃管上端的黑色护套。把右
手放在装有钢球的玻璃管上端;左手稍稍加大气体流量后,将其手指堵住玻璃管
壁上的小孔,不锈钢球便会上浮到管子上方开口处,用右手可以方便地取出钢球,
也可以将玻璃管从储气瓶II 上取下,将不锈钢球倒出来。
用螺旋测微计和物理天平分别测出钢球的直径d 和质量m ,其中直径重复测
量6次,质量单次测量。
注意:
1、装有钢球的玻璃管上端有一黑色护套,防止实验时气流过大时,导致钢球冲
出。如需测钢球的质量可先拔出护套,取出钢球,待测量完毕,钢球放入后,重
新装好护套。本实验另配了一个金属球,可以以此代替玻璃管中的金属球。
2、本实验仪器容器的容积由制造厂提供,标注在每台仪器上。
数据与处理
1、钢球振动周期T :
表1 设置测量周期个数N =
表2 千分尺零点读数:
3、仪器容积及环境大气压 仪器容积: 环境大气压: 4、在忽略储气瓶体积V 和气压P 测量不确定度的情况下评估空气的不确定度。
5、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