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首先强调通于"九变"的重要,指出只有"通于九变",才算"知用兵"。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则是要从事物正反两面的联系中去考虑问题,即所谓"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并以"利"为准则,灵活地运用作战原则。这里,孙子所讲的五个"有所不"(即"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和五个"危"(即"必死"、"必生"、"忿速"、"廉洁"和"爱民") ,都含有生动活泼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因素。至于孙子提出的"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的论点,即使在今天,也仍有借鉴价值。
(一)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打仗的一般法则是:主将从国君那里接受使命,征集民众和组成军队,(在行军作战中)如遇毁圮难行之圮地,慎勿驻扎;如遇四通八达的衢地,则注意结交邻国;如遇环境险恶生存困难的绝地,就不要停留;如处不易找到出路的围地,就需设计免难;如陷走投无路的死地,那就需要奋力作战以死里求生了。
(二)〔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 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译文:有的道路可以不走,有的敌军可以不打,有的城邑可以不攻,有的土地可以不争,国君的命令也并不是件件都必须听从。
(三)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译文:所以,将帅若能精通上述各种应变策略之运用及其产生的不利,就算懂得如何用兵了。将帅若不精通这些策略的运用及其产生的不利后果,虽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充分发挥地理条件的有利作用。用兵作战,若不懂得如何运用上述各种应变策略的方法,虽然也知道这五个"有所不"所带来的好处,也是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
(四)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译文:所以,明智的人思考问题,必须同时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充分考虑到利的一面,所从事的事业才能顺利完成,充分考虑到害的一面,祸患才能预先排除。
(五)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译文:所以,要用对敌不利的事去伤害它,使其困屈;用一些小事去驱使调动它,使其频于应付;用小利去引诱它,而使其疲于奔走。
(六)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译文:所以,用兵打仗的一般法则是: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袭我,而要依靠自己随时应付敌来的充分准备;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攻我,而要依靠自己有着使敌人不敢攻我的强大实力。
(七)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将帅有五个致命的弱点:只知硬拼,就有被杀的危险;贪生怕死,就有被掳的危险;刚忿急躁,就有被轻侮的危险;清廉自好,就有被污辱的危险;宽仁爱民,就有被烦扰的危险。以上五点,是将帅的过失,也是用兵的灾害。军队败没和将帅被杀,都由上述"五危"引起,是不可不予充分重视的。
孙子兵法九变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於九變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大凡用兵打仗的方法,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织军队,然后出征。出征时遇到沼泽边绵的“圮地”,不可驻扎,在多国交界四通八达的“衢地”上应结交邻国,遇到“绝地”不要停留,遇到“围地”要巧设奇谋尽快离开,陷入“死地”要殊死战斗。有的道路不要通行;有的敌军不能攻打;有的城邑不要攻取;有的地方不能争夺;国君的命令有的不要执行。所以,将帅如果能够精通以上九种机变的利弊,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帅如果不能精通九种机变的利弊,那么,即使熟悉地形,也不能够得到地利。指挥军队而不知道九种机变的方法,那么,即便知道“五利”,也是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的。
所以,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必须同时兼顾利害两个方面。在不种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条件,大事便可顺利进行;在顺利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就能预先排除。
所以,要使别的诸侯国屈服,就要用他们害怕的事情去威胁他们;要使各国诸侯听从我们的驱使,就要用各种事物去烦扰他们;要使各路诸侯被动奔走,就要用小利去引诱他们。
所以,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袭击我们,而要依靠自己所作的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捅有的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所以,将帅有五种危险:只知道拼死蛮干,就可能被敌人诱杀 ;一味贪生怕死,就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就可能中敌人凌辱的奸计;过分重视名誉,就可能陷入敌人污辱的圈套;不分情况讲究仁爱部署,就可能导致烦劳而不得安宁。以上五点,都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使军队遭受覆灭,将帅将被擒杀,都是由于这五种危险引起的,不可不予以充分的重视啊!
孙子兵法九变篇
受。
不
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有所无不留由,,围军地有则所谋不,击死,地城则有
战。
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用兵子之曰法:
:将受命于君,合军
孙子兵法九变篇
于利故,,而智务者可之信虑也,;必杂杂于于害利,害。
能得兵人不之知用九矣变。
之
术,虽知五利,
能得不。
地通之于利九矣变。
之
利,虽知地形,
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
,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将有不五可危攻:也必。
死,可杀也;必
以待用之兵;之无法恃:其无不恃攻其,不恃来吾,有恃吾
,趋诸侯者以利。
故屈患诸可侯解者也以。
害,役诸侯者以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
此五洁者,,可将辱之也过;也爱,民用,兵可之烦灾也也。。
凡
也。
孙子兵法九变篇
第
九
八
变
篇篇
一、
“变九倒”指底什么
?
?孙子曰:
凡用之法兵将,命受君于,合军 众聚,圮无地,舍地衢合,交绝地无留 ,地则围谋,地死战;则涂有不由,所 军所不击有,城有不攻,地有所所不争,君命有 不受。故将所通九变于之利地,者 用兵知矣将不;通于九之利者变,知 地虽形,能得不之地矣利治。不知九变 之兵术虽知,五利,不能人得之矣。用
?
王认为晳“:者,数之九极,也
用
兵之,法极当变也。其”
张预认?为九变:应解释为九
地“变之”即指在,圮地衢地、 、绝、围地、地死地地形等的处用兵 变法,“涂有所 不由” 即等指利。五
?
张 和贲刘寅则为认:九变即“九之地
变”
但此九,是指地军争最后一段的篇 “兵用戒八加上”“地无绝”留九这种 形。地五利而与张则认识预同。相
?贾 和何守林法认:为九变就原文中除
“君命是有所受不”外的之他九其句, “君命所不有”是受针以对上句的九 结句而汉墓竹。简佚似文也乎持支了种 这说,法写它道“:令有所不君行,君 者令有此四反变,者则弗行也”。
?曹操认
为“九:,变一五云
变。当代孙子学”者文张穆认为 本篇题“所圮地无”舍等 五句应予除,删凡“九”变处 均改成应“变”五,即指涂“有 不由”所句,五而五“”利实 是五“变之”利脱字遗,故 应漏“五变名篇”。
?
孙子 :凡用兵曰法,途有之所不,
由有军所击,城有不不所,攻有所 不地争,君令有不所行。君有令此反 四变,者则行弗也。故将于五变通之 者,利用兵知;矣将通不于变五之 利,者知地虽,形能得地之不 矣;治兵利知不五之术者变虽知五 ,之变利不,得能人之用矣
。
二
、“是智故之虑,者 杂必于害利的”将者为对待战争 的法
方1
是、故智之虑者,杂必利 害。杂于利于而可务也,杂于 信而害患解可。也
2
、是故诸屈侯以者;害役诸 侯以业者 趋诸侯者以利;
。
TDM战(弹区道弹防导系统御
)
MN(D家国导防弹御系)
统
罗俄 机动型斯 “白 杨M—” 洲际 弹道导
弹东风31
东风1
4
2、是故屈诸侯以害者;役诸侯者 以业 ;趋诸侯者利以。
?
?
??
台湾所谓邦“国交”名 ,单止截0206年8月01日共有42个国承家认中“民 国”,华大 洋6洲国 劳帕共和国 1(99) 图9瓦卢 197() 马9绍群岛 (1尔98)9 所门 群罗 (1岛93)8 基巴斯共里和 (200国) 瑙3鲁 19(8,20005 )丁拉洲1美国 哥斯2达加 黎1(99)5危地 马 拉(9160) 拉圭巴( 1579 )文圣森特 和格纳丁林斯( 911) 伯8兹 利(198) 9萨尔多共瓦国 和196(1)海地 共和 (1国96) 尼5加瓜共和拉国 (919)0多米 尼加 1(839 )都拉洪共和斯国(19 6) 5拿
巴马共和国(1 945 )圣茨基尼和维 斯(1893 非)5国 布洲纳基法 索(919) 马拉威4共和 国(166) 圣多美普9西比林主共民 和 国(9197 斯)威士王兰 国(9186) 冈比亚共和国(1995 )
3、故
兵之法,用无其恃不, 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不攻, 恃其有吾所不可也。攻
?
吴曰子:国“虽,大战必好
,天亡下虽安忘战,必危。”
?左传《》:载居安思危“,
思有备则有,备无。”患
三
“将有、五危 避免将”的领性偏格执
1
、死必,杀也可勇(的偏差)
、2必,生虏也可智(偏差的)
3、速忿、侮也(可信偏差)的
4廉洁,、可也辱(的偏差)严
5、民,可爱也烦仁的(偏差
)
凡五者,此将过之,也 兵用之也灾。军杀覆,将 必五危,以不可察不也
。
孙子兵法:九变篇
孙子兵法 八、? 九变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译文】 孙子说:根据用兵的规律,将领向国君领受命令,聚集民众组成军队,在“圮地”不要驻扎,在“衢地”要结交诸侯,在“绝地”不可滞留,在“围地”要巧出奇谋,在“死地”则殊死奋战。有的道路不宜通过,有的敌军可以不击,有的城邑可以不攻,有的地盘可以不争,甚至国君的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将领能通晓灵活机变的好处的,就算懂得用兵了;将领不通于灵活机变的好处,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治军不了解机变的权术,即使懂得“有的道路不宜通过”等“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士卒们最大的战斗能力和作用。
【原文】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译文】 因而,高明的将领考虑问题,一定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条件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有利条件下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便可及早解除。
【原文】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译文】 这就是要以祸患威逼诸侯屈服,以各种貌似正经的大事来役使诸侯,用各种小利来引诱诸侯疲于奔命。
【原文】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译文】 打仗的原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敌人不可攻破的条件。
【原文】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 将领有五个方面的性格偏执是危险的:勇而无谋、一味死拼,可以诱杀;贪生怕死,畏葸疑惧,可以俘获;浮燥易怒,刚忿偏急,可以凌侮;矜于名节,可以污辱;过于仁慈,可予烦扰。大凡这五个方面,都是将领素质上的缺陷,是用兵的大害。全军覆没,将领被杀,一定因为这五个方面的危险因素,因而,不能不看清这个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