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观点的重新解读
陈 丹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摘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正确解读和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并在理论研
究和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学会运用马 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是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钥匙。可以为我们党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指 南,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丰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舳一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11)03—0063一03 现实践的目的,达到实践的预期效果。这个实践活动的过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程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认识活动的环节。在进行实践活动 科学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可以为我们解读马 之前。我们要对头脑中的实践思维进行合理的考察和评估。 克思的相关著作提供一条正确的途径,可以为我们党的建 只有考察了我们的实践思维是合理的之后,才能把现实的 设提供科学的指南,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丰 思维转化为现实的实践活动。二是物质活动的环节。只有 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经过这个环节才能将实践观念转化成实践活动,最终达到一、马克思实践观的科学内涵 实践的目的。可见,实践活动要想达到与取得实践效果,就 必须要经历这两个环节,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从而规范 实践,在教科书中的定义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人的实践行为,才能实现实践目的,减少因对事物认识不 可是。许多人把实践的落脚点放在了活动二字上,认为实践 够,而违背事物本质和规律,遭到惩罚和不必要的损失。可 就是行动,就是“做”。却不知实践概念的科学内涵,从而导 以说,这一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并转化的关键点。真正 致_r在理论上违背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在现实上产生了 做到将二者统一起来就是体现科学实践活动的求真、达善、 不尽如人意的实践结果。那么,什么是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和美的过程。 的科学内涵呢? 最后,实践是一个过程。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首先(实践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任何实践活动都是 这是马克思实践观的重要品质,体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 在实践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思维是人特有的(是人与证法重要思想的吸收。恩格斯在《路德维希一费尔巴哈和 动物相区别的莺要标志。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高度评价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稿》中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就是人之所以高贵于对哲学的重大贡献。指出:“黑格尔哲学(我们在这里只限 动物的所在。动物与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这句话是 于考察这种作为从康德以来的整个运动的顶峰的哲学)的 说,虽然从生命存在意义的角度来说,人和动物都是一种生 真实意义正是在于它永远地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 命存在物。但作为人,对人来说人的一切实践行为是有意识 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的确。时间是一维的,自从 的。是在实践思维的指导下从事的实践活动。人可以根据自 人类诞生以来,人类一直在不停的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改造 身的实践目的去从事实践活动,不受生命活动的直接干扰, 自然界(包括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 而动物却不行,它们的活动是受生命活动直接支配的。可 验这=三种实践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形 见(人作为人的高贵之处在于人们所从事的活动是在实践 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如果忽略这一点。仅仅把实践单一地 态不断更替。马克思在手稿中就指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三阶段”理论。他认为“人的依赖关系”是人的最初社会 理解为一种活动(就等于说没有把实践提升到人的高度去 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人的第二大 考察,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混为一谈(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 形态;“建证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间的社会隹产能力成 所以,要全面地把握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就必须先从马克思 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则是人的第三 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即实践的思维方式入手。个阶段。可见,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就是人 其次,实践是一种活动。有了实践的思维,还必须在实践思维的指导下从事实践活动(只有通过这一过程(才能实 类实践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实践史。 收稿日期:201I一04一15 作者简介:陈丹(女(内蒙占人,硕I:生。研究方向 为唯物史观‘J杜会发展理论。 ?63?
万方数据
第30卷 第3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所以,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就要明确:实践 立了自己的一套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的思维方 式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一是思考、理解『?J题的拒斥矛盾 足一种实践思维;实践是一种双重活动;实践是一个不断发 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以古代的本体论哲学和近代的认 展的过程。为实践下个定义就是:实践是人们在实践思维 识论哲学为思维视角,以本体问题和认识问题为思维的出 的指导下,从事的主观见之于客观,从而达到主观和客观双 发点和归宿点。他不承认世界的万物存在状态的矛盾性, 重统一的人类的活动过程。只有这样诠释实践,才不至于 对它来说(动就是动,静就是静,除此之外,全是“鬼话”。二 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理解的过于通俗化、简单化、教条化, 准确而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从而将此作为 是思考、理解事物(概念)的抽象同一性。形而上学的思维 方式无法理解矛盾着的事物,不能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只能 上升到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一个前提。 把同一理解为毫无差别的抽象的统一,即这个事物是起点, 二、历史上哲学思维方式的演变 它就是起点。并不是相对于终点而言的那个起点。肯定就 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肯定和否定无法同时蕴含在同一个 要想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实践的思维方式,就必 须 事物中来考察,就无法理解二者的相互转化,于是运动就无 追问历史上哲学思维方式的演变历程。因为不同的人对 法在他那里得到解释。三是思考、理解事物(概念)的非此 同一个世界之所以有不同的认识,就是在于他们认识世界 即彼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由于把事物、概念、判断理解 的方式不同。对哲学而言,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观点, 为不矛盾的、自身统一的,相应的也就必然把事物、概念、判 根源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久断看做是非此即彼的。即认识事物时,只能看到事物的一 经时代的考验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是因为马克思面,要么是,要么不是,却没有中间环节。四是追求思维对 开辟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哲学的思维方式,而且他的思维存在理解、把握的绝对至上性。绝对至上性,是不包含相对 方式较以往的哲学思维方式来说,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部分的绝对至上性,即寻找思维中的绝对真理加以信奉。 在哲学史上,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却不知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日益深人的,信守绝 1(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 对真理只会被时代浪潮推翻。 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产生在人类哲学思维把握存在的 初始时代,以古希腊赫拉克 3(思辨的思维方式 然,从它自身产生的时间看,较由利特的朴素辩证法为代表。虽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是第一个不满意形而上学思维 亚里士多德所系统化的形 方式的人。他试图创立一种“规定这种知识的来源、范围和 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晚,但由于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产生的 客观有效性”的新逻辑,我们将它称之为“先验逻辑”。可 时间本身较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早。而且朴 是按照康德的“先验逻辑”,却仍然无法解决先前哲学思维 素辩证的思维方式本身是对当时传统的、形成过程中的形 方式所造成的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到了黑格尔那里,黑格 而t学的思维方式的一种否定,而亚里士多德的系统化的 尔既不同于朴索辩证的思维方式,也不同于形而上学的思 形而上学方式正是对他的否定,所以,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维方式,对康德的一些思想也并不满意。于是,创建了“思 看,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作为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否定之否辨的思维方式”。思辨思维方式的特征主要是与形而上学 定的肯定阶段。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的思维方式区别来看的,首先,思考、理解问题的揭露矛盾 是理解世界万物根由的本体动变性。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性;其次。思考、理解问题的具体同一性;第三,思考、理解问 以本体的思维为视角,以世界的本体问题为思维的出发点 题的联系转化性。 和归宿点,它主要考察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而且一定要把 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某种物质形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 态。并由此种物质的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主要体现在1845年春动变性-来考察其他物质的动变性。二是思考世界万物联系 克思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上,<提纲)被恩格斯称 马="" 的外在性。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从本体的动变出发,找到="">提纲)被恩格斯称><提纲> 变体存在形态的依据,可以说是一种关于“存在”的“存在” 中,马克思确立了实践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实践的思维方 的思维方式。它承认本体和变体的动变较之前人的认识是 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考的联系(除本体和变体的联系一种进步,但这样的状况也正表明,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思 第一。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视角和切入点。朴素辩 外(主要是世界万物,即变 证的思维方式以自然(自在)的本体存在为思维的切入点, 体之间的动变联系,是关于自然世界的辩证法,是一种自然 是一种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把直观的自然世界 哲学。三是理解、把握、存在问题的直观猜测性。朴素辩证 的思维方式总是试图寻找一种世界的本原物质(把变体的 理解为直观的对象世界或者理解为思维把握的精神世界;
思辨的思维方式把概念作为思维的视角和切入点。它们的 形态及自然界的各种具体物质归结到本体上去(从而把原 思维方式都没有从实践的方面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 本复杂多样的东两简单化(具有直观的猜测性。 实践为思维视角和切入点。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第二(以 形 2(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哲学思维的 表 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在他的代 立足点不同,规定着哲学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同,对相关 作‘工具论>中,把前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加以固定,哲学问题的理解、把握和评价也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 再经过<形而上学>中对赫拉克利特的批判和否定(从而确
?64?
万方数据
陈丹:马克思实践观点的霞新解读 维方式的立足点是受实践规定的、在实
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 践中生成和发展的 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哲学是关于对人与自身、人与 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可见(实践的思维方式是 马克思区别于其他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的思维方式。所以说 自然、人与社会相关问题思考的即形丽上之思的学问,人是 要想?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看法,就必须坚持用实 哲学的奥秘,马克思哲学的立足点是人类社会,这是科学 践的思维方式来解读马克思的相关著作。 问题的规则、途径的。第三,以实践主体的内在本质、规律作为理解相关哲学 第二,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可 和方法。实践的主体是人。人的实践是人 以为党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南。十月革命的炮响。给探寻 的生成方式、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它规定人怎样做人的本 质,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你是怎样生产的,你就是怎样”。 中国应该如何进行的志士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
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便在具有古老文化的中国大地上扎了 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运用实践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 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主流的 的,并在实践思维的指导下从事实践活动过程中来改造世 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尤其是在建国60多 界。人是哲学的奥秘(这就是马克思较之前人的一种进步。 年
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建设无论在理论J二还是实
中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不久前召开的十二 践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的意义
届五中全会表明我国的经济已居于世界第二位,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正体现着社会主义前所未有的优越性。这一切 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成就的取得都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是科学运用 科学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点的基础上,学会在理论研究和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结果。今年是我们党建党90周现实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具有重 大意义。 是我们伟大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愿我们伟大的党不断年, 用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开辟出更多的实践成果来推动 我运 第一,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是 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们准确而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著作的一把钥 匙。马克思作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许多理论已经被 设的新局面。 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现过不同的 哲学家及其哲学 参考文献: 派别,可是真正经得住实践考验的却少之 【1]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又少,于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价值便凸显出来 【2]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t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了。正确阐释和解读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就是其中的重要一 【3]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 环,而运用实践的思维方式,是我们研究马克思相关著作的 19?( 一把钥匙。正如马克思在1845年春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 【4】倪志安(马克恶主义哲学方法论研兜【m】(北京:人民出版社,="" 的提纲》第一条中所指出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 2007(="" 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 责任编校:王彩红(陈强="" 客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的="" 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 the="" practice="" of="" marxistreinterpreting="" viewpoint="" dim="" chen="" is="" first="" and="" basic="" of="" marxism="" is="" of=""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abstract:the="" viewpoint="" viewpoint="" great="" practice="" philosophy(it="" important="" for="" and="" of="" marxist="" of="" marxism="" significance="" correcdy="" interpretating="" applying="" practical="" viewpoint(practical="" way="" thinking="" can="" the="" scientific="" to="" the="" of="" marxism="" sinicizafion="" and="" rich="" theoretical="" philosophy="" provide="" guidelines="" promoteprocesssystem="" 诵tln="" characteristics="">关于费尔巴哈>
of of Key words:Marxist;standpoint thinking practice;way
?65? 万方数据
马克思实践观点的重新解读
第 30卷第 3期 2011年 6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30No.32011.6
收稿日期 :2011-04-15
作者简介 :陈 丹 , 女 , 内蒙古人 , 硕士生 , 研究方向为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 。
马克思实践观点的重新解读
陈
丹
(西南大学 , 重庆 400715)
摘
要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 、 基本的观点 。 正确解读和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点 , 并在理论研
究和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 ,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学会运用马 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 , 是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钥匙 , 可以为我们党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指 南 ,
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 丰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 实践观点 ; 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750(2011) 03-0063-03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 、 基本的观点 。 科学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观点 , 可以为我们解读马 克思的相关著作提供一条正确的途径 , 可以为我们党的建 设提供科学的指南 ,
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 丰 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一 、 马克思实践观的科学内涵
实践 , 在教科书中的定义是 ,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可是 , 许多人把实践的落脚点放在了活动二字上 , 认为实践 就是行动 , 就是 “ 做 ” , 却不知实践概念的科学内涵 , 从而导 致了在理论上违背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 , 在现实上产生了 不尽如人意的实践结果 。 那么 , 什么是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的科学内涵呢 ?
首先 , 实践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 。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 在实践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 , 实践思维是人特有的 , 是人与 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 马克思在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 》 中指出 :“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 , 这就是人之所以高贵于 动物的所在 。 动物与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 。 这句话是 说 , 虽然从生命存在意义的角度来说 , 人和动物都是一种生 命存在物 , 但作为人 , 对人来说人的一切实践行为是有意识 的 , 是在实践思维的指导下从事的实践活动 , 人可以根据自 身的实践目的去从事实践活动 ,
不受生命活动的直接干扰 , 而动物却不行 , 它们的活动是受生命活动直接支配的 。 可 见 , 人作为人的高贵之处在于人们所从事的活动是在实践 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 ,
如果忽略这一点 , 仅仅把实践单一地 理解为一种活动 , 就等于说没有把实践提升到人的高度去 考察 , 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混为一谈 , 是不全面的 、 不科学的 。 所以 , 要全面地把握马克思的实践观点 , 就必须先从马克思 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即实践的思维方式入手 。
其次 , 实践是一种活动 。 有了实践的思维 , 还必须在实 践思维的指导下从事实践活动 ,
只有通过这一过程 , 才能实 现实践的目的 , 达到实践的预期效果 。 这个实践活动的过 程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认识活动的环节 。 在进行实践活动 之前 ,
我们要对头脑中的实践思维进行合理的考察和评估 , 只有考察了我们的实践思维是合理的之后 , 才能把现实的 思维转化为现实的实践活动 。 二是物质活动的环节 。 只有 经过这个环节才能将实践观念转化成实践活动 , 最终达到 实践的目的 。 可见 , 实践活动要想达到与取得实践效果 , 就 必须要经历这两个环节 , 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 , 从而规范 人的实践行为 , 才能实现实践目的 , 减少因对事物认识不 够 , 而违背事物本质和规律 , 遭到惩罚和不必要的损失 。 可 以说 ,
这一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并转化的关键点 , 真正 做到将二者统一起来就是体现科学实践活动的求真 、 达善 、 和美的过程 。
最后 , 实践是一个过程 。 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 这是马克思实践观的重要品质 , 体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 证法重要思想的吸收 。 恩格斯在
《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中高度评价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对哲学的重大贡献 ,
指出 :“ 黑格尔哲学 (我们在这里只限 于考察这种作为从康德以来的整个运动的顶峰的哲学 ) 的 真实意义正是在于它永远地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 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
” 的确 , 时间是一维的 , 自从 人类诞生以来 ,
人类一直在不停的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改造 自然界 , 包括物质生产实践 、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 验这三种实践活动 , 从而使整个社会不断发生变化 , 社会形 态不断更替 。 马克思在手稿中就指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 三阶段 ” 理论 。 他认为 “ 人的依赖关系 ” 是人的最初社会 形态
; “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 是人的第二大 形态
; “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 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
则是人的第三 个阶段 。 可见 , 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就是人 类实践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 , 就是一部实践史 。
·
3
所以 , 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点 , 就要明确 :实践 是一种实践思维 ; 实践是一种双重活动 ; 实践是一个不断发 展的过程 。 为实践下个定义就是 :实践是人们在实践思维 的指导下 , 从事的主观见之于客观 , 从而达到主观和客观双 重统一的人类的活动过程 。 只有这样诠释实践 , 才不至于 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理解的过于通俗化 、 简单化 、 教条化 , 准确而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 从而将此作为 上升到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一个前提 。
二 、 历史上哲学思维方式的演变
要想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实践的思维方式 , 就必 须追问历史上哲学思维方式的演变历程 。 因为不同的人对 同一个世界之所以有不同的认识 , 就是在于他们认识世界 的方式不同 。 对哲学而言 , 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观点 , 根源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 ,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久 经时代的考验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不仅是因为马克思 开辟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哲学的思维方式 , 而且他的思维 方式较以往的哲学思维方式来说 , 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 。 在哲学史上 , 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 : 1.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
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产生在人类哲学思维把握存在的 初始时代 , 以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为代表 。 虽 然 , 从它自身产生的时间看 , 较由亚里士多德所系统化的形 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晚 , 但由于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产生的 时间本身较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早 , 而且朴 素辩证的思维方式本身是对当时传统的 、 形成过程中的形 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一种否定 , 而亚里士多德的系统化的 形而上学方式正是对他的否定 , 所以 , 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 看 , 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作为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否定之否 定的肯定阶段 。 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是理解世界万物根由的本体动变性 。 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 以本体的思维为视角 , 以世界的本体问题为思维的出发点 和归宿点 , 它主要考察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 而且一定要把 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某种物质形态 , 并由此种物质的 动变性来考察其他物质的动变性 。 二是思考世界万物联系 的外在性 。 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从本体的动变出发 , 找到 变体存在形态的依据 , 可以说是一种关于 “ 存在 ” 的 “ 存在 ” 的思维方式 。 它承认本体和变体的动变较之前人的认识是 一种进步 , 但这样的状况也正表明 , 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思 考的联系 , 除本体和变体的联系外 , 主要是世界万物 , 即变 体之间的动变联系 , 是关于自然世界的辩证法 , 是一种自然 哲学 。 三是理解 、 把握 、 存在问题的直观猜测性 。 朴素辩证 的思维方式总是试图寻找一种世界的本原物质 , 把变体的 形态及自然界的各种具体物质归结到本体上去 , 从而把原 本复杂多样的东西简单化 , 具有直观的猜测性 。
2.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 在他的代 表作 《 工具论 》 中 , 把前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加以固定 , 再经过 《 形而上学 》 中对赫拉克利特的批判和否定 , 从而确 立了自己的一套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 式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一是思考 、 理解问题的拒斥矛盾 性 。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以古代的本体论哲学和近代的认 识论哲学为思维视角 , 以本体问题和认识问题为思维的出 发点和归宿点 。 他不承认世界的万物存在状态的矛盾性 , 对它来说 , 动就是动 , 静就是静 , 除此之外 , 全是 “ 鬼话 ” 。 二 是思考 、 理解事物 (概念 ) 的抽象同一性 。 形而上学的思维 方式无法理解矛盾着的事物 , 不能从对立中把握同一 , 只能 把同一理解为毫无差别的抽象的统一 , 即这个事物是起点 , 它就是起点 , 并不是相对于终点而言的那个起点 。 肯定就 是肯定 , 否定就是否定 , 肯定和否定无法同时蕴含在同一个 事物中来考察 , 就无法理解二者的相互转化 , 于是运动就无 法在他那里得到解释 。 三是思考 、 理解事物 (概念 ) 的非此 即彼性 。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由于把事物 、 概念 、 判断理解 为不矛盾的 、 自身统一的 , 相应的也就必然把事物 、 概念 、 判 断看做是非此即彼的 。 即认识事物时 , 只能看到事物的一 面 , 要么是 , 要么不是 , 却没有中间环节 。 四是追求思维对 存在理解 、 把握的绝对至上性 。 绝对至上性 , 是不包含相对 部分的绝对至上性 , 即寻找思维中的绝对真理加以信奉 。 却不知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日益深入的 , 信守绝 对真理只会被时代浪潮推翻 。
3.思辨的思维方式
在西方哲学史上 , 康德是第一个不满意形而上学思维 方式的人 。 他试图创立一种 “ 规定这种知识的来源 、 范围和 客观有效性 ” 的新逻辑 , 我们将它称之为 “ 先验逻辑 ” 。 可 是按照康德的 “ 先验逻辑 ” , 却仍然无法解决先前哲学思维 方式所造成的思维和存在的矛盾 。 到了黑格尔那里 , 黑格 尔既不同于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 , 也不同于形而上学的思 维方式 , 对康德的一些思想也并不满意 。 于是 , 创建了 “ 思 辨的思维方式 ” 。 思辨思维方式的特征主要是与形而上学 的思维方式区别来看的 , 首先 , 思考 、 理解问题的揭露矛盾 性 ; 其次 , 思考 、 理解问题的具体同一性 ; 第三 , 思考 、 理解问 题的联系转化性 。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 , 主要体现在 1845年春马 克思所写的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上 , 《 提纲 》 被恩格斯称 为标志着天才萌芽的第一份文件 , 主要是因为 , 在 《 提纲 》 中 , 马克思确立了实践的思维方式 。 马克思实践的思维方 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 , 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视角和切入点 。 朴素辩 证的思维方式以自然 (自在 ) 的本体存在为思维的切入点 , 是一种自然哲学 ;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把直观的自然世界 理解为直观的对象世界或者理解为思维把握的精神世界 ; 思辨的思维方式把概念作为思维的视角和切入点 , 它们的 思维方式都没有从实践的方面去理解 。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 实践为思维视角和切入点 , 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 第二 , 以 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立足点 、 出发点和归宿 。 哲学思维的 立足点不同 , 规定着哲学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同 , 对相关 哲学问题的理解 、 把握和评价也不同 。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
维方式的立足点是受实践规定的 、 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 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 哲学是关于对人与自身 、 人与 自然 、 人与社会相关问题思考的即形而上之思的学问 , 人是 哲学的奥秘 , 马克思哲学的立足点是人类社会 , 这是科学 的 。 第三 , 以实践主体的内在本质 、 规律作为理解相关哲学 问题的规则 、 途径和方法 。 实践的主体是人 , 人的实践是人 的生成方式 、 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 , 它规定人怎样做人的本 质 , 用马克思的话说 , 就是 “ 你是怎样生产的 , 你就是怎样 ” 。 可见 ,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运用实践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 的 , 并在实践思维的指导下从事实践活动过程中来改造世 界 。 人是哲学的奥秘 , 这就是马克思较之前人的一种进步 。
三 、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的意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 、 基本的观点 。 在科学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点的基础上 , 学会在理论研究和 现实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 , 具有重 大意义 。
第一 ,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 , 是 我们准确而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著作的一把钥 匙 。 马克思作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 , 他的许多理论已经被 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 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现过不同的 哲学家及其哲学派别 , 可是真正经得住实践考验的却少之 又少 , 于是 , 研究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价值便凸显出来 了 。 正确阐释和解读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就是其中的重要一 环 , 而运用实践的思维方式 , 是我们研究马克思相关著作的 一把钥匙 。 正如马克思在 1845年春所写的 《 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 》 第一条中所指出的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对对象 、 现实 、 感性 , 只是从 客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 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的 活动 , 当做实践去理解 。 因此 , 和唯物主义相反 , 能动的方 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 ......因此 , 他不了解 “ 革命 的 ” “ 实践批判的 ” 活动的意义 。 可见 , 实践的思维方式是 马克思区别于其他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的思维方式 。 所以说 要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 观点和看法 , 就必须坚持用实 践的思维方式来解读马克思的相关著作 。
第二 ,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 , 可 以为党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南 。 十月革命的炮响 , 给探寻 中国应该如何进行的志士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从 此 , 马克思主义哲学便在具有古老文化的中国大地上扎了 根 。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 , 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主流的 意识形态 ,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 尤其是在建国 60多年 来 , 改革开放 30多年来 , 党的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 中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尤其是在不久前召开的十二 届五中全会表明我国的经济已居于世界第二位 , 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正体现着社会主义前所未有的优越性 。 这一切 成就的取得都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 , 是科学运用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结果 。 今年是我们党建党 90周年 , 是我们伟大中国共产党 90岁生日 , 愿我们伟大的党不断运 用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开辟出更多的实践成果来推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 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新局面 。
参考文献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2卷 )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9.[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1卷 )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80.[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6卷 ) (上 )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80.
[4]倪志安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007.
责任编校 :王彩红 , 陈 强
Reinterpreting the Practice Viewpoint of Marxist
CHEN Dan
Abstract :The practice viewpoint is first and basic viewpoint of Marxism philosophy.It is of great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correctly interpretating and applying Marxist practical viewpoint.Practical way of thinking of Marxism philosophy can provide the scientific guidelines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Marxism sinicization and rich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Marxist ; standpoint of practice ; way of thinking
·5
我对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理解
我对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理解
程荣
,,, 南昌航 空 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 西 南 昌 ,,::,,
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 ,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哲学首要的基本的概念是马“”
,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 。 克思哲学得以存在的基础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
。,”性活动当作实践去 理 解因而又使实践完全 失 去 了 创 ,“”“”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换 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由
。 造性的能动性质。 《而改变世界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践在德 意 志 意 识 形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正是在继承了前人有关实践思 》,“态中马克思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 实 践 的 唯 物 主
、、。 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尽管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 ”,。 义以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哲学
, 但却为马克思唯物主 实践观点与马克思的实践观不同、一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理论来源,任何理论都不是凭 空 产 生 的都 是 在 继 承 前 人 思 想 ,打下了坚实 义实践观点的创立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料,马克思的实践 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合理的改造而形成的。 理论的基础,。 观点也不例外从理 论 来 源 上 看马 克 思 实 践 观 点 的 创 、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内涵,、、立深受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前人思想的 影 响马 克 ,一 ,实践是人的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 ,形成了自己的唯 思在他们已有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发展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所 。 物主义实践观点。 、实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 息 的 变 换 活 动人 ,“”在欧洲哲学史上第 一 个 把实 践概 念 正 式 引 进 哲
,,。 “”整个世界 学中来的人是康德他 提 出 了实 践 理 性的 概 念在 康 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通过劳动来实现的
,,,德看来实践理性具有行动的能力或功能具 体 地 说就 。 “正是在改造对 象 世 历史就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进 是实践理性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配人的道德活动,。 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 种 生 产 是 人 。 而使人达到自由康德把实践看作是一种理性自主的道 ,。 的能动的类生活通 过 这 种 生 产自 然 界 才 表 现 为 他 的 ,。 德活动突出了实践的自主性特征然 而 康 德 的 实 践 概 。” 作品和他的现实人通过劳动这种实践以自身的活动来,否认了其他实践活动在人 念仅局限于伦理实践的范围、。 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当 人 类 通 。 类生活中的作用 实践活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 变 自 然 过劳动这种继康德之后的黑格尔在总结了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 ,,。 ,时也同时改变了他自身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作为人身 把实践理解为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 上
。 ,, 他认为主体要实现它的决定就是要把对象消灭掉动,,,, 人自身作为劳动力也是物质的外的自然界是物质的,,,或是更动它们改造 它 们改变它们的形状取 消 它 们 的 ——— ,。 人与自然之间的 传 导 物工 具也 是 物 质 的因 此 和 。 ,性质或是让它们互 相 影 响在黑格尔看来实 践 是 人 获 。 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是客观的物 质 过 程但 是 必 须 指 ,,成为独立主体具有自由特质并清除外在世 得自主意识,,劳动实践过程不是自然自身之间的过程而是人和自 出。 ,界的自在性使之成为人的享受对 象的必备条件之一。 , 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过 程人 以 外 的 动 物都 把 自 身 周 围,在这种理解中黑格尔还明确谈到了实践的主要表现形 ,,世界当成既定的东西即不可改变的环境来接受它们还 ——— ,生产劳动具有的重 要 意 义他 甚 至意识到劳动是 式,因此也就不能以主体的身份 没有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 把自然人提升为自由人的一种解放的环节但是黑格尔 。 同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活动唯有人是与自然界既相统 ,,只限于精神性活动的范围之内他并不理 对实践的理解,它通过劳动实践将封闭在自然界内 一又相对立的力量,只是片面地发展了人的能 解现实的实践活动及其意义,、、部的物质能量开发 出 来包 括 机 械 的物 理 的化 学 的 等 。 ,动的方面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改造把 其 包 含 。 ,随着劳动实践的 不 断 发 展人与自然之间 的 物 质 能 等,——— 的合理因素实践活动 的 能 动 性吸 收到了自己的实 。 ,量信息的变换活动就愈广泛深入人 在 劳 动 实 践 中不 。践概念中来 ,,使自然不断人化同时也改变自 断在夺取天地造化之功“”“”费尔巴哈在黑格尔之后开始把实践和生活联系 。,——— 身并创造出一个人的世界人类社会 。 ,把实践理解为物质性的活动并 提 出 了 一 些 富 有 起来,二 ,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认为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可以用实践 启发性的见解,、,马克思认为人同自 然 发 生 现 实 的能 动 的 关 系只 。 ,但是费尔巴哈也没有能真正理解人 的 实 践 活 来解决
,“”、他所理解的实践不过就是吃喝享用等一般世俗活 动“”。 类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才 有 可 能有通过劳动把人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 的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 尔 巴 动“、、作为实践的劳动本 身生 活 活 动 本 身生 产 生 活 本 身 对
、即维持肉体生存的 人说来不过成为满足他的一个需要
。 。 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也就是类的生活这是创造生
。 命的生活生活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的特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第卷 ,, ,
性、它的类的特征、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 活的各个领域。 无论是劳动生产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活 。 ,,,”特性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实践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 动都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借助于人们一定的交往形
,“”,。 ,式来进行的其中物质交往活动是一切其他 通过一定的手段而进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 交往活动 需要 。 。 ,任何实践的过程都是人 一般说来人们的交往形式是由生产 活 动 决 定 所特有的主体活动和自主活动的基础
,,。 。 借助一定的手 段改 变 客 观 对 象让 对象满足自己的需 但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如同 的
,。 ,要借以实现预定目的过程目的贯穿于实践的始终并 程实现了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 体 化 一 劳动活动过
,。 ,在实践结束时转化为具体的物 样交往活动 也实现了主体的客体 化和客体的主体化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物化
。,,人的劳动实 践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 式 上 的 变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即创造了物质财富又创造了自身的 质产品
,,。 ,化同时还在 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 目 的将 理 想 变 成 现 社会关系因此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 实 性 上 是
,,。 。 实同时在对象中确证自身可见目的性在人的实践活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活动不仅从内容而且从形式
,,。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变 来说都是社会性的正如社会本身创造着作 为 人 的 人 动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
,,,在人从事具体的实践活 人也创造着社会无论社会和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 换活动始终离不开具体的目的一样
,。,目的早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了 实践的发展过程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动之前不开历史的实践
。,三 ,实践是社会历史过程 是一致的
、, , “”实践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的变换活动总之实践这一概念不能像以前的哲学 论 著 那 样,,。 更重要的它是社会历史的过程实践体现着自然过程和 仅仅把它当作认识论的范畴而且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
,。,社会历史过程的统 一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始 终 离 明确地宣称他的哲学 中就已将实践提到世界观的高度
,“。 。 不开人自身的社会关系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强调指出只有当对象 这一哲学的任务就是使现存世
,,,。 “” 人本身对自己说来成为社会 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由此实践对人说来成为社会的对象
,,而社会在这个对象中对人说来成为本质的时 应当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贯穿于马克思的自 的存在物
,。”,、、。这种情况才是可能的这就是说自然只有作为社会 历史观认识论当中 候然观
,,人只有作为社会历史和社会关系的产物社 的考察对象,参考文献, 、,历史和人的中心坐标主客体 会性只有被当作理解自然
,——— 的中介关系实践才会有它自身的 活的灵魂实践的 ,,,,,马 克 恩 格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卷 思斯,,,
。 ,,北 京 ,人 民 出 版 社 , 唯物主义才会有它真正的可靠基石,,,,,,,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首先表现为自然生成为人的历史 ,,康 实 践 理 性 批 判 ,,北 ,商 务 印 书 德京馆,,,,, ,,,,,。 ,人不是单纯自然选择的产物而 是通过实践劳动 过程
,,俞 吾 金 ,,哲 学 研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而生成的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 ,,:,
究 ,,,,,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 ,::,,,,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孙 伯 鍨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哲 学 研 究 ,, ,,:,,,,,,,、,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他 程
,, , 、。 ,:,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
,,张 龙 ,辛 景 亮 回 归 马克思的实践观 ,,黄 山 学 即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 ,,:,
院 学 报 ,,,,,、,为人的存在已经变 成 实 践 的可以通过感觉 直 观 的所 ,::,,,
,,冯 靖 浅论实践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 ,、,,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 以
,,世 纪 桥 ,,, ,:,,::,,,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的非实在性的 的存在物的问题
,,牟 成 文 马 克 思 的 实 践 概 念 ,,湖 北 社 会 科 学 , ,。”:,:,在实践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现 实 的 自 承认的问题
,,,,, 更不是始终不变的存在物,::,:,然界并不是单纯自然生成的
,,王 仕 民 简 论 马 克 思 的 实 践 范 畴 ,,哲 学 研 究 , ,它是人类生生世世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而实践 ,,:,
,,, 。 ,::,:,正是自然的存在和自觉的社会存在的统一
,,,韩 玉 霞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由来 ,,马 克 思 主 义 实践的社会历史过程性还表现在人 和 自 然 之 间 物 ,,:,
哲 学 研 究 ,,。 始终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和社会关系 ,::,,质变换
,,李 晓 林 对 马 克 思 实践观的几点思考 ,,湖 南 ,离开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对自然的物质变换活动就 ,:,:,
第 一 师 范 学 报 ,,,,。 不可能进行劳动生产实践包含着两种既互相联系又互 ,:::,,
,,田 径 ,李 荫 榕 论马克思的实践观念对传统哲学 ——— ,相区别的活动即以自然为对象 的 活 动劳 动 和 以 人 ,,,
,社 的超越,,哈尔滨工业大学报会科学版,,,,,。 ——— 为对象的活动交换这里的交换不限于劳动产品的 :,,::,,,
,,马 论 克 思 的 实 践 观 点 ,,当 代 经 理 强强马人,、、,,,:,交换是泛指一切交换活动包括人们心理的思 想 的道
,下 旬刊,,,,,… 。 、… 德的政治的各种人和人之间的社 会 交 往 活 动因 ,::,,,,
,社会交往也就遍及社会生 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论列宁对马克思实践观点的发展
尹世康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江西 井冈山 343600
摘 要 :列宁在坚持捍卫马克思实践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实践的概念 ,揭示了认识论上反映的观
点与实践的观点的统一 ,提出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丰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这
对我们在新时期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应有的正确态度 ,有着重要的启发 。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 ;实践 ;实践标准
( ) 中图分类号 : A821. 6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 4207 2005 05 - 0041 - 03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的 一个前提 :善的目的 主观的目的 对现实 ‘外部
)() 观点 。列宁对马克思实践观点的发展表现在 : 一 现实 ’的关系 ; 第二个前提 : 外部的手段 工具
() 方面 ,他坚持捍卫了马克思关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 客观的东西 ; 第三个前提就是结论 : 主体和客 批判了非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实践观 ,纯洁了马 体的一 致 , 对 主 观 观 念 的 检 验 , 客 观 真 理 的 标 ( ) [ 2 ] p. 233 - 234 克思主义理论 ;另一方面 ,他根据帝国主义时代无 准 ?。列宁关于实践概念的论述 ,是在 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新经验 、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以 与马赫主义作斗争的形势下产生的 ,丰富了马克 及哲学领域的新斗争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思主义的实践理论 。 的实践观 。二 、认识 论上反映的观点与实 践的观
一 、进一步阐明了实践的概念 点的统一与升华
马克思认为 ,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 ,是?现实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认识论上实现了伟大的变 的 ?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 ?。在《关于费尔巴哈 革 ,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在感性认识中 , 的提纲 》中 , 他 这 样 写 道 :?从 前 的 一 切 唯 物 主 能动性就表现为人能够能动地选择对象和复现对 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 象 ,而不是单纯地接受外部提供的感性认识对象 。 是 :对事物 、现实 、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 ?正像人的对象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自然对象一 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 ,当 样 ,直接地客观地存在着的人的感觉 ,也不是人的 ( ) [ 3 ] p. 169 感性 。?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 映 是由事 物
的现象进入到事物内部的一系列抽象过程 ,这个 作实践去理解 ,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 费 过程绝不是简单的 、直接的?照镜子式 ?的反映 , 尔巴哈想要研究 跟思 想客 体 确实 不 同的感 性 客 不是实践以外的东西 ,而是源于实践又由实践来 体 , 但 是 他 没 有 把 人 的 活 动 本 身 理 解 为 客 观 的 证明的活动 。随着实践的深入 ,感性认识将逐步 ( )[ 1 ] p. 16 活动 。?发展 , 上升为理性认识 , 形成更为复杂的认识过 列宁在马克思论述的基础上 ,联系当时的革 程 ,并使感觉能力与实践发展相适应 。马克思 、恩 命现实 ,进一步深化了对实 践的 认识 。他在《哲 格斯一再强调人的 认识 受 社会 实践 的 决定和 制 学笔记 》中分析指出 ,主体与客体 、精神和物质的 ()约 ,马克思说 :?当他 人 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 ( ) [ 2 ] p. 310 ?交错点 :人和人类历史的实践 ?。作为主 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 ,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 客体?交错点 ?的实践 , 主要指变革现实的活动 。 ( )[ 4 ] p. 208 的自然 。?这样 ,列宁就从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中捍卫和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客观实在是发展了马克思对实践的科学定义 。列宁还系统深
刻地阐述了实践的诸要素 ,指出 : 实践应包括?第
收稿日期 : 2005 - 08 - 20
作者简介 :尹世康 ( 1971 - ) ,男 ,江西永新人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讲师 ,法学硕士 。
尹世康 : 论列宁对马克思实践观点的发展 4 2 认识的源泉的基本观点 ,并作了发展与升华 。他 三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进一步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是检验认识的基 马克思 、恩格斯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 础 。在《哲学笔记 》中 ,他将人的意识能动性表述 准 。马克思认为 :?人的思维是 否具 有 客观 的真 为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 ,而且创造客观 理性 ,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 ( ) [ 2 ] p. 228 世界 。?这里 所说 的 创造 , 是 指意 识通 过题 。人应 该 在 实 践 中 证 明 自 己 思 维 的 真 理 性 , 实践来改变外部客观对象的活动 。意识对客观世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 界的反映 ,是与实践同时发生的活动 ,它们不是彼 [ 1 ] ( p. 16 ) 此独立的 ,而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 。人类对客 论 ,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恩格斯
在 批 判 休 谟 和 康 德 等 人 的 不 可 知 论 时 也 指 出 : 观世界的改造与正确地反映事物是不可分割的 ,
?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 两 者 是 统 一 的 , ?这 个 统 一 正 是 在 认 识 论 ( ) [ 2 ] p. 236 服的驳斥是实践 ,即实验和工业 。既然我们自己 中 ?。
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 ,使它按照它的条件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十分重视理论对实践的重 生出来 ,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 ,从而证明我们 要指导作用 。马克思指出 :?批判 的 武器当 然 不
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 ,那么康德的不可捉 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 ( )[ 6 ] p. 221 摸的‘自在之物 ’就完结了 。? 摧毁 ;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 也会变成物质力 ( ) [ 1 ] p. 9 列宁在批判唯心主义者否认实践标准时 ,捍 量 。?他 反 对 把 理 论 和 实 践 割 裂 开 , 认 为 ( ) [ 5 ] p. 173 卫并且发展了这一思想 。列宁 指 出 :?实践 标准 ?空谈和实干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 。?列宁 实质上决不能完全 地证 实 或驳 倒人 类 的任 何表 坚持并发展了这一论断 。列宁认为 :?人的意志 , 象 。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 ’,以便不至于 人的 实 践 , 本 身 之 所 以 会 妨 碍 自 己 目 的 的 达 成 使人的 知 识 变 成‘绝 对 ’, 同 时 它 又 是 这 样 的 确 就是因为意志把自己和认识分隔开来 ,并且 不承定 ,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 认外部现实是真实存在着的东西 。必须把认 ( )[ 7 ] p. 142 无情地斗争 。?( ) [ 2 ] p. 232 识和实践 结 合起 来 。?一方 面 , 人的 意 志 、
人的实践不能脱离理论的指导 ,没有理论的指导 ,
实践就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另一方面 ,人的意
志与人的实践不能为所欲为 ,而是受到外部现实 一方面 ,实 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在列宁看来 , 的客观规律的制约 。只有二者的结合 ,才能达到 人们的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在一定历史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
阶段会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 ,认识一个具体的真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 ,实践应当是第一位 理 ,往往需要多次反复的实践 。列宁所讲的实践 的 。列宁认为 :?实践高于认识 ,因为实践不仅有 标准的不确定性 ,就是指实践标准不能完全地证 普 遍 性 的 优 点 并 且 有 直 接 的 现 实 性 的 优 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 ,具体表现为 : 首先 ,人 ( ) [ 2 ] p. 230 点 。?实 践和 理论 都 具有 普遍 性 , 理论 的们由联想和推论所产生的 、现有实践尚未达到的 普遍性在于把握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和因果联系的
领域的思想表象 ,现有的实践不能作出检验 。其必然性 ,但这种必然性只局限于认识的主观领域
之内 ;实践则不然 ,它不仅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现 次 ,人的思维总是从对个别的认识 ,推出对一般的 实的 、感性的活动 ,还具有理论所没有的直接现实 认识 ,从对有限的认识推出对无限的认识 ,从对暂 性 。关于理论如何同实践结合的问题 ,列宁提出 时的认识推出对永久的认识 。而人们所进行的实 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他说 :?马克思主
践 ,总是个 别的 、有 限的 和暂 时 的 活 动 。由 此 可 义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 ( ) [ 6 ] p. 290 见 ,人们从个别中所得出的一般的理论认识 ,必须 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所谓?具体地分析具
体的情况 ?,就是要调查和研究实际情况 ,根据实 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来证明其真理性以及适用范 际情 况 决 定 和 制 定 革 命 策 略 , 不 能 把 理 论 变 成 围 ,即使在一定历史阶段已被实践证实为正确的 教条 。 认识 , 也是有其限度的 , 还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
验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
发展的 。因此 , 对 实践 标准 的 认 识 不 能 僵 化 、绝
对化 。
另一方面 ,实践标准又是确定的 。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今天的实践不能检验的认
江 苏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2 0 05. 5 43 识 ,将来的实践可以检验 。凡被实践所证实的认 ,是全国人民进行 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 识 ,在实践检验的范围内 ,就是确定无疑的真理 ; 改革开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源泉和动力 凡被实践所驳倒的认识 ,在实践检验的范围内 ,就 基础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如何继承和发
是确定无疑的谬误 。 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以
列宁所提出的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命运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种伟 是以实践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为根据的 ,它是实践 大的 、正确的理论 ,必须辅之以正确的学习态度 , 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反映 。一 才会产生真正的理论指导作用 。新时期对列宁的 方面 ,实践是绝对的 ,因为它是客观的 、现实的感 实践观点的重述 ,目的在于梳理其理论背后的视 性物质活动 ,它确定无疑地产生客观的物质效果 , 角与态度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首先应防止将 它是伴随着人类世界的无限更迭而无限扩张和发 其教条化 ,教条式地学习只能使其失去生命的活 展的 ,这决定了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确定性 。另 力 ;其次 ,应注意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丰富与发展 一方面 ,实践又是相对的 ,每个时代人们的实践水 它 ;最后 ,批判的态度也是我们在学习时应当坚持 平和领域都受其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有限的 ,这就 的 。我们只有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良品质 , 决定了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性 。 坚持捍卫与发展并重 ,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
列宁关于实践标准的很多论述 ,都体现了实 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引领航向的作用 。 践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
参考文献 : 定性相统一的思想 。这些论述是辩证法思想在实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 [M ]. 北京 : 人民出版 [ 1 ] 践标准问题上的贯彻 ,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实践 社 , 1972. 观的一个重要贡献 。 () 列宁全集 第 38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9. [ 2 ] () 列宁对实践观点的论述 ,一方面捍卫和坚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2卷 [M ]. 北京 : 人民出版 [ 3 ] 社 , 1979. 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 ,防止了马赫主义对其理论 () 马 克 思 . 资 本 论 第 1 卷 [ M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的歪曲与污蔑 ,并进一步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 ; 社 , 2004. [ 4 ] 另一方面 ,针对俄国的革命实践 ,列宁进一步发展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5卷 [M ]. 北京 : 人民出版
社 , 1971. 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这对于反对当时的修 [ 5 ] () 列宁选集 第 4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2. 正主义 、唯心主义 ,对于动员和引导无产阶级进行 () 列宁选集 第 2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2. 社会主义革命 ,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 6 ]
[ 7 ] 今天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当代建设有中国
O n L en in ’s D eve lop in g of the M a rx ist C on cep t of Pra c t ice
Y IN Sh i2kang
( )Ch ine se J inggangshan Cad re s’Co llege, J inggangshan 343600 , J iangxi, Ch ina A b stra c t: In sisting on the M a rxist theo ry of p rac tice, L en in fu rthe r deve lop ed and imp roved the M a rxist concep t of p rac tice, revea led the un ita rity of the p rac tice theo ry and the reflec tion theo ry in ep istemo logy. L en in p u t fo rwa rd the defin itene ss and in2 defin itene ss of the c rite ria of p rac tice. H e en riched and deve lop ed the M a rxist theo ry of p rac tice. Th is w ill give som e impo rtan t in sp ira tion fo r u s to e stab lish the righ t a ttitude towa rd the theo ry of M a rxism.
Key word s:L en in; M a rxism; p rac tice; c rite ria of p ract ice.
() 责任编辑 天 尧
浅谈马克思创立实践观点的意义
浅谈马克思创立实践观点的意义
段明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028043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内容,也是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马克思主
义作为我国政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在其实践观点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人们的生活和实践中被广泛的应用着。从这一 角度出发,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认识和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相关内容出发,进而对实践观点 所创立的意义进行分别总结,深入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意义
引言 2.马克思实践观点创立的意义
在马克思所完成的哲学革命中,它具有四方面的内容。从哲 马克思实践观点的价值,首先直接的体现在了人们处理和解
决当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时代课题中。在当前社会经济不 断发学立场分析,马克思通过对自然物质本体论向社会实践本源论上 的
分析,创立了实践世界观。从哲学对象分析,马克思从整个世 界展的过程中,实践观点的应用不仅要与时俱进的从当今时代 的发向社会化人类方向发展上分析,创立了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基础 的展中予以创新和突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实事求 是,
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指导实现实践的创新。 而马克实践人类学哲学。从哲学功能分析,“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 观点
思实践观点的创立不仅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阶段提供 了基础,的转变,创立了人对世界实践改造哲学理论。从社会历史观 分析,
还为一切旧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提供了理论依 据。 精神意识向物质生产实践立场的转变,使以实践为基础的 实践史2.1 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观得以创立。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点理论在
社会生产活动中被广泛的应用着,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发 挥着重要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唯心主义观点 出发,
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抽象性的夸大,那么,在这种 夸大思维和意义。
1.马克思实践观点的内容 存在作用的前提下,哲学中的很多基本性问题就无法 得到科学而又
在马克思实践观点中,其所强调的是主体活动所具备的主体 正确的解答。在旧唯物主义观中,它只对世界的原 则做了提出和一性和能动性,以此从实践对人的理解,逐步的曼延到人类社会,定 的解释,但无法对这种这原则的合理性给予说明。 随着人类对社会发
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马克思主义实践 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展规律认识的加深,近代哲学已经对思维和存 在的对立关系有了清点中,其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就是一种实践,人的本质也是实 践,楚的认识,但从当时时代的发展背景来看, 近代唯物主义是从感觉实践不仅是发展的动力和认识的来源,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实验的角度来说明世界的,更多的是一种 经验上的理论。而马克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那么,人类在发展 的过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与传统唯物主义都 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以中如果无法懂得实践的真正意义,也就无法对社会的发展 规律和实践的观点为基础的,并对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给予了科学的说明。生活本质作出真正的理解。 实践是作为一种能动的客观活动存在 的,并提供了一种连接和沟通
思维与存在的中介作用。在实践的 基础上,思维和存在所具备的统一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通 性,不仅和传统唯物主义中人 是被动统一与外部活动的观点不同,而过实践观点,并在这一观点中将哲学史中长期存在的“什么是判 断
且和唯心主义所坚持的自 然统一精神也有很大的差别,是对思维和认识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问题”得以解决。在传统的唯物主义 和费
存在关系的辩证,显示 统一与物质实践的有效归纳和总结,同时这尔巴哈理论中,虽然对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应这一理论 进行了
一观点中的统一性, 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之中都会随着工业的阐述,但是却没有提出科学实践的观点,有时费尔巴哈还 认为真理
发展而产生一定的 变化。因此,在哲学史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标准是“多数人的意见”,使真理的标准问题有得到一 个明确的归
点首先将实践提升 到了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中,并转化成了哲学的思维纳。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中,其认为,客观世界作 为人们认识[3]方式,创立了 以实践为基础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理论。 和改造的对象,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是在改造客 观世界的实践
活动中实现的。不可否认,在离开实践的基础上对 真理性和现实性2.2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的思维争论是一种错误意识,人只有在实践中证 明思维的真理性,从近代哲学思想中可以发现,唯物论和辩证法是处于一种相 互
脱离的状态。在古代的唯物主义中,其包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某 些思才能将实践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那么,在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
观真理性这一问题上就可以得出,真理性的 判断需要从实践观点出想,而在近代唯物主义中,它虽然对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 性的基[1]本原则进行了坚持,却将意识所具备的能动作用忽视了。 在唯心发,而不应从理论观点进行分析。
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 主义中,意识的能动作用虽然可以看到,但是对这种能动社 作用进
行了夸大,导致出现意识能够创造一切第一性东西的错误 观点。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这一命题在科学历史观的创立上 也找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中,其认识论在实践观点中的引入, 强调了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实践作为人类一切社会历史在发展和 社会生
要从实践的角度去对分析事物、现实和感性之间的关系, 从主观意活上的基础部分,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经过的一系列事件 就是人类
识上去把握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实践观点之中,将实 践作为认的历史。同时,人类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这一过程 就构成了人
类社会这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实践也就决定着 人类社会的产识的基础和真理的标准,这也就从实践的基础上对唯物 主义和辩[2]证法的统一问题进行了解决。在这一观点的统一之中, 辩证法被放生、发展和变化。在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经 过归属都属于
置在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之上,以此促进辩证唯物主 义或唯物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能在实践中能找到相关的依据,而对那些理
论和神秘主义理论的制造者来讲,这都属于人类 所处时期社会现实义辩证法这一哲学思想的形成。同时,在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点中,
矛盾的产物。此时,只有将社会生活放置到实 践中去分析,历史观其以实践概念为基准,对唯物辩证历史观和自然观 与历史观的统中各种导致神秘主义思潮的可能性和问题才 一,在实践的基础上使认识论和本体论实现了统一, 进一步的完善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4]了唯物主义中的实践思想并将社会意识奠定在社会存在之中。在马 克思实践观点中,其认为。
对唯物主义原则的贯彻和实施是在实践 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认识论下转第 249 页
在实践观点中的引入,间接的使实践 的历史地位得到了发展。
何避免脱离语篇整体而进行细节研究,都需要广大翻译研究者们 研究》一文中, 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为基础,从语言 的进一步努力,而诸如人物形象、叙事结构的传译等依然空白的 与文化的关系及对等问题这两个方面分析和审视了 Outlaws of the 研究领域也有待广大翻译研究者们的进一步挖掘。 Marsh 中对于习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及存在的不足。
2.2.5 对文化翻译的研究 参考文献: 正如上文在研究方法中提到的,最近几年对《水浒传》沙博 理
[1] 明皓. 符号学意义理论下《水浒传》的英译研究[D]. 长 译本的研究有从文化角度研究的倾向;从上表中我们也可以看 到,
沙:长沙理工大学,2008 在这些论文中,内容为对文化翻译的研究的就多达 9 篇,这 里
[2] 李晶. 翻译与意识形态——《水浒传》英译本不同书名 要提到的是雷晓婷的《从文化转向的角度对<水浒传>文化翻译 策略
成因探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01) 的探讨》。该文从文化转向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沙博理翻译
[3] 许燕. 二十年来的《水浒传》英译研究[J]. 山东外语教《水浒传》时所采用的直译、意译、套译、省略、概括、直译加
解释、意译加注解以及音译加注解这八种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分 析学,2008, (02)
了《水浒传》文中的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缺省现象, 审[4] 杨战江. 沙译《水浒传》中人物绰号大翻译探析[D]. 长 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视了英语和汉语之间由于不同语法、不同的发音系统而导致的 不同
[5] 郭凤清. 从特征与文化内涵看《水浒》地名的翻译方法 文化对同一客观事物存在的不同表达方式及同一客观事物在 不同文[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化中所能引起的不同的联想的问题。 [6] 毛翠. 试谈沙译《水浒传》中方言词汇的英译[J]. 科教 2.2.6 其他类型内容的翻译研究 最近几年对沙译《水浒传》的
翻译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 导刊(中旬刊),2010(10)
[7] 卢艳春. 语用学与翻译——《水浒传》中粗俗俚语的翻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类型之外,还有包括对文体翻译、译者风格、 译之管见[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语法衔接、不可译性等方面的研究。如吕佳擂在其论文《译者的 [8] 高瑞霞. 论沙译本《水浒传》对汉语数字成语语用功能 文化身份与翻译行为——西德尼?沙博理个案研究》中,以译者 的的翻译[J]. 才智,2009(20) 文化身份及其主体性问题的角度,从其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及 翻[9] 李洁. 沙博理英译《水浒传》中的习语研究[J]. 语文学 译活动等方面重新审视沙博理的翻译实践,探讨了 Outlaws of the 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8) Marsh 译作所受沙博理本人的文化身份的影响。又如张小华的 [10] 雷晓婷. 从文化转向的角度对《水浒传》文化翻译策略 《谈由文化差异导致文学风格的不可译性——莎皮罗<水浒传> 的探讨[D]. 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8 英译分析》从语音层面、字形层面、句式层面、篇章层面讨论了 [11] 吕佳擂. 译者的文化身份与翻译行为——西德尼?沙博 小说的可译性限度,并分析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得失和优 理个案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劣。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论述,但能够确定的是,
[12] 张小华. 谈由文化差异导致文学风格的不可译性—— 这些探讨不仅有助于深化对 Outlaws of the Marsh 的研究,有助于 莎皮罗<水浒传>英译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提高今后《水浒传》的译作水平,还会有助于拓宽和深化中外文 版),2006(01) 化之间的交流。
3.结语
作者简介: 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众多的翻译研究者已经在《水浒传》
周鹏飞(1986- ),男,硕士,现任教于广东科技学院应用英 沙博理译本的方方面面有所涉及,这表明相关研究已具一定高度 语系。 和广度;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要注意存在的问题,如主观性过强、
疏于考证、缺乏系统性等等。如何避免不经考证的主观判断、如
综上所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的唯 一上接第 247 页
2.3 使现代社会更能对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处理 在标准,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为基础,深入实际、 联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而出发的,在现代社 会
的发展中,要想自觉的运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就一定要把握好马 克思系实际,将人的意识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以 实践
形成的正确理论投入到社会生产之中,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实主义的实践观点,然后以一种批判的精神,更好的去认识世 界, 践观进而改造世界。黑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现实的都是合 理的,点才能发挥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才能使人们更好的认识世 界,改
造世界。 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而恩格斯对这一观点也做了进一 步的解释:
“在本质上现存的一切都是应该灭亡的,都处于不断的 变化中,对 [5]参考文献: 现存的一切都具有批判精神”。科学实践观要求人们 在现代的社会
生活中,要不断的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所包含的 矛盾,而要对事[1]李曲.实践是唯物史观的根基——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纲》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0,(06):213-214. [2]李金花,物的发展规律有个详细的解释和应用,就需要从 实践观点出发,
苗伟.需要、交往与分工理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 辩证的看待一切事物。但是,在批判的过程中可 以发现,社会历
史是人类不断实践的结果,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更 新换代的过程,成的三大基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文本学解
读[J].理论界.2011,(07):134-135. 那么,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从批判中学会创新, 充分的发挥人民群
[3]张连.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辨析——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 众的首创精神,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当 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内涵的再思考[J].长白学刊.2010,(03):57-58. [4]崔秋锁.马克思异的时代,在这个社会中创新精神和科技的 发展、社会的进步、的实践思维方式及其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新能源的开发呈现着一种必然和必须的关系。 从实践中创新,从创
[J].攀登.2009,(05):57-58. 新中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根本 内涵。 [5]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考察[N].文艺报.2009- 3.结语
02- 2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马克思实践观点的重新解读
水浒传>水浒传>水浒传>形而上学>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