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测试题: 1、课文外诗句集粹:
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柳暗花明又一村。 ,似曾相识燕归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 2、爱国名言集粹:
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常思奋不顾身,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家、(军事)家、(外交)家,历经考验的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 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和 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的总(设计师),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 理论的(创立者)。 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起它来,牵连不 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14、问答:“零”的突破指什么?你还知道来没有见一块根像人形的。如果不怕刺,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零”的突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破? 答: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 。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我还知道的“零”的突破有: 一寸丹心图报国, 。 3、对联两组:
上:冉冉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 下: 。 上:三月韶光,常忆花明柳媚。
下:一年好景, 。 4、古诗背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 5、正反读趣味对联一组: 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 6、趣联一幅如何断句
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丰收, 。 7、省略号的作用辨别: (1)、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省略作用: 2)、在送医院急救的途中,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省略作用:3)、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假,就不要回家了。” 省略作用: 8、重要文段背诵:
1)、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 跟着旋转。于是,洗衣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 的双眼前过去。我察觉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 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 。 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
和塑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急,养不过夜的。 9、默写《司马光救友》 。
默写《矛盾》
。 译文《矛盾》
学习了《矛盾》懂得了道理:
10、歇后语四个: 1)、司马光救友—— 2)、草船借箭—— 3)、围魏救赵—— 4)、将相和—— 、 11、孔子有关“学习”的名言: 1)、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说”同“ ”,意义
”本句强调“ 的重要)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本句强调“ ” 的重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本句强调“ ”与“ ”要结合)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
(本句强调 态度)
12、说出下面话中两个“鸟的天堂”含义
的不同: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指:
第二个指:
13、填空:**:伟大的 主义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政治)
刘翔为我国取得奥运会田径项目第一枚奥运金牌,李娜为我国取得网球单打第一个大满贯冠军, 15、说说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1)闪烁在夜空。作用: 2)、爷爷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辈子,真是头“老黄牛”。 (作用: 3)、俗话说“一物降一物”,这话不假。 (作用:表示引用)
(另外,引用人物对话也属引用) 16填空:文章的题目取得好,不但可以起
到 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提高读者的
17、《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作者是(唐)
代诗人(王维),本诗因为有“渭城”“阳
关”等词,所以又被称为 、 18、18、《永远记住您老师》一文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及(教育)家
19、。她的著作主要有(《 》)、 (《 》日记)等。 20、《匆匆》一文的作者是 21、他的散文以(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在文坛独树一帜。其代表作有散文集 。除 外,我还知道他的散文名篇有 、 等。 22、《收藏阳光》一文中,“阳光”是指 。她的作品以( )、( )、( )为基本主题,其风格(清丽)、(典雅)、(纯洁)。她的代表作有(《 》)、(《 》)、(《 》)等。
(共有300个空,8题最后一个空2分、9题每题2分,其余每空1
分,满分300分)
25、《看戏》一课描术了我国著名京剧表演 - 艺术家 的精彩表演。 名副其实- - ▲《试飞》一文中描述了孙中山先生的夫-分 - - 人 的风采。 34、补充完整 26、《提灯女神》是指(英)国护理学家,三军可夺帅也, 现代护士职业的创始人,(国际红十字会) ,而殉国家之急 创始人之一( )。为了表示对她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敬仰,人们把她的生日( )日定一寸丹心图报国, 为 。 夜半高遮千里月 27、我了解到的著名童话作家有三位,一澄澄碧水 是 的 ,其作品有三月韶光 (《 》)、(《 》)。二是 难忘橘绿橙黄 3)后鼻韵母: 双韵母: 4)整体认读音节: 的 ,其作品有(《 》)、(《 》)。三是(英国)的王尔德,其作品有(《 》)、(《 》)。 28、《将相和》中三个故事分别是 、 和 。我对蔺相如的评价是: ,我对廉颇的评价是 。学了这个故事我的收获是: 29、成语有许多特殊格式: 从重叠字方面划分:AABC 式,如:绵绵春雨、 、 、 。 ABCC 式: 、 、 ABAC 式: 、 、 、 。 ABCB 式: 、 、 ABCA 式: , 、 、 ABBC 式: 、 30、仿成语“七上八下”形式再写四个成语: (狭义理解:一三字位置为数字,二四字位置为反义词;广义理解:一三词近义,二四词反义) 1)、按狭义角作答: 、 、 、 2)按广义角作答: 、 、 、 31、仿成语“七情六欲”形式再写四个成语: (狭义理解:一三字位置为数字,二四字位置为近义词;广义理解:一三词近义,二四词近义) 狭义答: 、 、 、 广义答: 、 、
32、语海拾贝
山重水复疑无路,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33、成语接龙
五彩缤纷- - - -
海阔天空- - -
-论
牵连不断- - -
春 秋 来 往 华 实 收 藏 日 月 日月 流年 天 地 物 星 星 斗 世 时 沧海 34、补充完整
香山碧云是云碧山香 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丰收 35、词语接龙 生命- - - - 空虚 - - - - 收藏- - - - 简单- - - - 相貌 有礼 端庄 眉 目 背 腰 大步 健步 红 赤 目 犀 怒目 玉立 风 绰 36、补充完整 1)、《司马光救友》— 《草船借箭》— 《围魏救赵》 — 《将相和》——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死而不学则殆。 2)的性格。第二个故事主要体现了蔺相如 性格特点,第三个故事主要体现了蔺相如 的性格6单韵母 1) 声母23个:
2)韵母24个: (单韵母a o e i u ü )1
8个复韵母:
5)26个大写字母大小写对照表
一)填上动物名称
)背( )腰 ( )飞( )跳 生( )活( ) ( )朋( )友 )鬼( )神 ( )立( )群 ( )年( )月 小 肚( )肠 )毛( )角 画( )添 足 )寿 鹤 龄 ( )落 虎 口
)昏( )眩 狼( )狗( ) )瞪( )呆 昂( )挺( ) 迫在( )( ) ( )惊( )战
)亡( )寒
化整为( ) ( )上八下 风靡( )时 ( )位一体 ( )亲不认 ( )霄云外
(( ( (((二)填上人体器官名称((((三)填上数字名称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看戏》教案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看戏》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理解材料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
2、 揣摩描写声音的技巧。
3、 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 培养热爱京剧和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1、 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 对声音的描写。
3、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难点:
对“歌词像珠子似的……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句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
多媒体辅助下以学生自主阅读、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个小片段, 看时注意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片 段属于什么剧种 ? 这里面的主人公是谁?片段中讲述了什么故事 ?
(观看视频并思考)
(生答)
这个片段属于京剧, 堪称国粹,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以其丰富的内容, 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 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 在国际上享有崇高 的声誉。本片段就讲述了穆桂英惦念国家安危,受印出征的故事。
(屏幕出现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屏幕出示生字、词(要求从音、形、义几方面检查) 。
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收敛 屹立
金碧辉煌 忠心耿耿 鸦雀无声
2、针对大家课前预习,老师对课文“看戏”提几个问题。
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什么戏?谁演?演的什么戏 ? (用一句话概括) 生答:首都劳动人民在劳动剧场观看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
那大家熟悉文章及戏里的主人公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师总结)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词语盘点
第一单元
乔木 黄绢 裱制 褪尽 猩红 赭石 柑黄 朱砂 皂荚 窍门 云霄 臃肿 珊瑚 鉴赏 竹筛 矗立 马鞍 蜿蜒 马蹄 萦绕 矫健 玛瑙 黄栌 桑葚 斑蝥 油蛉 攒成 秕谷 书塾 绵延 颤动 茂盛 山涧 四季常青 深秋时节 色彩纷繁 纷纷扬扬 拔地而起 纵横飞扬 红彤彤 四面八方 毫不犹豫 人迹罕至 炎暑逼人 五彩斑斓 重重叠叠 白皑皑 斑斑点点 阳光灿烂 名副其实 五彩缤纷 繁花无边 不可计数 应接不暇 第二单元
乳汁 挽起 荡涤 榕树 妩媚 姓邓 深圳 绿茵 湘江 石碑 镌刻 哲 理
芝麻 凯旋 瞄准 源泉 灌溉 磅礴 丰采 桫椤 棕榈 沐浴 心仪 伟岸 载入 届时 金牌 锻铸 扳机 咔嚓 各种各样 兴致勃勃 葱茏耀眼 繁星点点 令人兴奋 惊喜万分 满怀喜悦 迄今为止 情不自禁 笑吟吟 举世瞩目 全神贯注 忽远忽近 屏息以待 振奋人心 雄浑豪放 徐徐上升 热血沸腾 激动人心 奔走相告 热泪盈眶 豪情畅涌
第三单元
雪域 盎然 叩开 羊羔 为啥 炽热 分娩 抄写 啰嗦 出售 吝啬 好莱 坞 船舷 蓊郁 酣睡 驾驭 颠簸 喧嚣 逆流而上 直言不讳 姗姗而来 枯槁 撂下 边陲 拉萨 报酬 吓唬 坎坷 天赋 轮廓 青睐 彼此 迷惘 懈怠
残兵积雪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迫不及待 又苦又涩 亭亭玉立 阳光照耀 繁荣富强 豪言壮语 福祸未卜 心急如焚 千言万语 心心相印 可亲可敬 赞不绝口 兴高采烈 直截了当 争论不休 勇往直前 相辅相成 竭尽全力 精心呵护 顺流而下 漫山遍野 急流汹涌 随波逐流 神色镇定 一无所知 擦肩而过 水烟迷蒙 贫困潦倒 吵闹不休 听之任之 大摇大摆 得意忘形 心安理得 相依为命 难以言传 举步维艰 灵光乍现 蜚声世界 名噪全球 最负盛名 紫艳艳 轻盈盈 紫幽幽 白悠悠
第四单元
杠杆 恒星 崩毁 阅读 书籍 念叨 茎秆 贮藏 椭圆 发酵 胭脂 抖擞 沈括 控制 系统 频发 蹿动 草莓 豌豆 白蒙蒙 白茫茫
断断续续 恩恩爱爱 男耕女织 少见多怪 不计其数 跃跃欲试 人来人往 伤痕累累 疲惫不堪 忐忑不安 如愿以偿 成千上万 不可估量 情不自禁 五湖四海 整整齐齐 汁多味甜 酷热干旱 貌不惊人 高大挺拔 摇曳多姿 坚韧顽强 默默奉献 长短不一 高低不同 红艳艳 紫莹莹 黄澄澄
虞美人 沧海桑田 日月如梭 世易时移 物换星移 春华秋实 星移斗转 第五单元
芙蓉 玉壶 渭城 劝告 怜悯 挑战 欺骗 烟囱 怔住 真挚 冻疮 抿嘴 袜子 亲戚 胆怯 前辈 荤油 煎饼 姓韦 手帕 耶拉文 冰淇淋 又聋又哑 繁花似锦 超人耐心 毫无反应 发育健全 无拘无束 双目失聪 含混不清 南腔北调 肺腑之言 无所不能 抑制不住 微不足道 所有所思 充满爱心 天真烂漫 风雨无助 气喘吁吁 热热闹闹 稀里呼噜 天寒地冻 威风凛凛 其乐融融 花花绿绿 花甲暮年 鲜花簇拥
第六单元
挪移 徘徊 遭遇 头涔涔 泪潸潸 挫折 枯萎 倔强 切磋 堕落 琴瑟
柴扉 逝去 队伍 凝然 遮挽 茫茫然 赤裸裸 伶伶俐俐 千门万户 欢呼雀跃 阴晴圆缺 实实在在 尽情开放 情感相洽 意气相投 志同道合 率直豪爽 谦退深沉 热情好动 健硕欢欣 积极向上 风吹雨打 四顾茫茫 并肩携手 载欣载奔 险峻崎岖
第七单元
屹立 奸谗 铿锵 充沛 控制 婀娜 咳嗽 姓瞿 经济 解剖 踌躇 遭殃 宾客 潇洒 纤弱 舱盖 摄影 圆润 轻盈 着魔 收敛 蜃楼 五颜六色 金碧辉煌 忠心耿耿 一笑一颦 鸦雀无声 不约而同 富有朝气 深恶痛绝 变幻无常 温文尔雅 人群哗然 谈笑自如 心情惴惴 聪明伶俐 心地善良 欢蹦乱跳 歪歪扭扭 有模有样 拥挤不堪 臭气熏天 灰尘飞扬 夜幕降临 卓越 表彰 英镑 污渍 崎岖 药膏 佛罗伦萨 腾空而起 目光犀利 风姿绰约 彬彬有礼 健步如飞 端庄秀丽 面红耳赤 相貌堂堂 第八单元
迸发 矛盾 矛盾 栖息 冰雹 抡起 瓷器 琳琅 梧桐 宴会 剔透 胎瓷 客栈 渑池 抵御 击缶 鼓瑟 上卿 咧开 色釉 豇豆 大斧 告示牌 蔺相如 声如磬 笑嘻嘻 和氏璧 绿油油 粉扑扑 随处可见 一哄而散 又高又厚 漫山遍野 五颜六色 嬉笑打闹 东奔西窜 咆哮如雷 冷冷清清 自言自语 春光满园 千家万户 感慨万分 小心翼翼 轻悠悠 兴高采烈 活泼可爱 世界闻名 名扬四海 品种齐全 典雅素净 色彩艳丽 万紫千红 五彩缤纷 眼花缭乱 三阳开泰 乌黑闪亮 喷薄而出 品种繁多 应有尽有 工艺精湛 小巧玲珑 享誉中外 一应俱全 惹人喜爱 明晰优雅 造型奇特 薄似蝉翼 轻若浮云 彩云追月 画中有画 静中有动 完好无缺 无价之宝 慷慨激昂 理直气壮 不动声色 轻举妄动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渑池会见
《司马光救友》——急中生智 《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将相和》——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论语》 :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香山碧云寺云壁山香,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2. 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丰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捷报。
《声律启蒙》 :
1. 冉冉白云 夜半高遮千里月 澄澄碧水 宵中寒映一天星
2. 三月韶光 常忆花明柳媚 一年好景 难忘橘绿橙黄
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二十六课《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 学习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当我们在写一个人的时候,要努力突出这个人的特点,包括传神的外貌描写,细小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实事求是地刻画,不要随意拔高,任意美化或者丑化。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 2. 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情。 3. 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说说写了哪几件事。 4. 自己再读一读,看哪些段落写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学习
1. 先学到鲁迅先生家做客这件事。
①找出写这件事的相关段落。写了作者几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 ②依次学习作者两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同情况。(这两次做客反映鲁迅先生同样的性格)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这不仅仅是性格的问题,而且还涉及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问题。
2.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写信的问题。 ①找出文中哪几段写的这件事。
②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鲁迅先生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③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④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 学习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
①自己读课文,找出这件事的起止段落。 ②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③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讲这个故事。
④师生一起探究鲁迅不怕鬼的原因,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 ⑤师生共同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前三段 1. 自己读课文。
2. 勾出自己认为写人物外貌写得好的地方。 3. 读一读传神的外貌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回顾全篇,深化认识 1. 朗读全篇课文。
2. 讨论一下,自己认识的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3. 老师补充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认识鲁迅先生。 五、拓展应用,以读代写
1. 写一写熟悉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外貌片断。 2. 念给大家听一听。 3. 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十七课《试飞》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默读课文,了解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4.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重难点:
本文具体生动地记叙了这一次不平常的试飞。通过对宋庆龄外貌神态的描写以及观看试飞的人群反应的场面描写,使我们领略到宋庆龄勇敢无畏的精神风采,从而对她更加崇敬与热爱。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了解背景及人物
1. 齐读课题,了解这次试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它与众不同的意义。
2. 师生共同交流资料,对课文中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人物进行初步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自读课文,标出各段序号。 2. 按“试飞前”“试飞”“试飞后”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逐段学习
1. 自己学习第1~15段,了解孙中山、宋庆龄、杨仙逸和黄光锐这几个人物和这次试飞的意义。
2. 自己用符号勾画出描写宋庆龄外貌、神态和场面的地方。 3. 师生互动学习交流。
4. 找出宋庆龄这样勇敢的原因,勾画出来并读一读。 5. 老师指导对话朗读。
6. 理解关于描写宋庆龄外貌的词语,体会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四、学习重点段,深刻体会人物思想境界
1. 自读第16~18段。找出描写宋庆龄微笑的句子,并读一读。 2. 勾画出描写飞机进行特技表演的词语,读一读。 3. 谈自己的体会。
4. 老师指导学生读好第18段,通过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 自己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6. 试背第18段。
7. 从写作的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完成课后第2题。 五、学习第19~22段,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自读课文,找到与前面照应的宋庆龄亲自参加试飞的原因。 2. 勾画并有感情地朗读。 3. 体会人物的爱国之情。 六、再读全文,深化感受 1.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谈自己学这篇课文的感受。 3. 完成课后第1题。
4. 结合选做题,拓展对孙中山和宋庆龄的认识。
第二十八课《提灯女神》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南丁格尔,了解她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一读。
2、师:同学们,女神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的神。你们知道提灯女神是谁吗?(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南丁格尔的照片和资料)
3、教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那么,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呢?她有哪些业绩让人们用“女神”这个词来赞美她。现在,我们就去读课文。
(从题目入手,通过解释题目,展示搜集到的南丁格尔资料以及照片,了解南丁格尔以及“护士节”、“南丁格尔奖”,为下文突破难点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情?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4、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5、指名反馈:课文讲了南丁格尔哪些事?(南丁格尔冲破阻力,去当一名护士;南丁格尔带领医疗护理队来到前线护理伤病员;人们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设立“护士节”、“南丁格尔奖”。)
(以学生自读为主,掌握生字新词,反馈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读,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交流,在说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课文,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1、学生默读第1至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名反馈。
(1)南丁格尔是热爱护理工作的人:从小就对护理感兴趣,乡间度假时,常常跑去看护生病的村民。在人们认为护理是卑微的职业时,十七岁时南丁格尔,仍然去一所医院学习护理,立志要当一名优秀护士;在战争中,她带领医疗护理队到野战医院护理伤员。
(2)南丁格尔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南丁格尔带领护士们冒着随时会被疾病传染的危险,没日没夜的工作??南丁格尔还主动拿出钱来,在医院附近创建了咖啡馆、阅览室,购买书籍、游戏用品和长篇,让伤员们像在家里一样,愉快地养病、休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4自然段。
4、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
5、指名反馈。
(南丁格尔慈祥可亲,以高度的责任感,夜以继日地热心照料伤病员。每晚,当她手提油灯巡视伤病员时,身影所到之处,士兵们都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所以称呼她为“提灯女神”。) 6、有感情地朗读伤病员写的话。(感激地、尊敬地) 7、讲讲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南丁格尔的可贵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崇敬与敬仰之情。)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南丁格尔的事迹,知道了“护士节”、“南丁格尔奖”都是人们为了纪念她而设立的。那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呢?
教师总结:同学们,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甘于奉献的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十九课《古文两篇》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4. 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司马光救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救友》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 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 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 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 自读自悟。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 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 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 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 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矛盾
一、指名背《司马光救友》
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入新课的学习
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三、读通课文
先自己读,再同桌互读互评,再在全班交流。 四、精读课文
1. 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 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五、自由交谈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从文中悟出的道理。
如: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吹自擂,要实事求是??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把你读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3.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或朋友听。
第三十课 《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读不通顺的句子,就停下来,多读几遍,直到读正确了,读通顺了,才继续往下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1分钟)
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5分钟) 3、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10分钟)
4、检查课文的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洋溢、允许、喧嚣、增添、斥责、训斥、脸颊、拆除(15分钟)
二、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呢?(3分钟)
1、英国作家王尔德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一个句子来描述,你能把这个句子找出来吗?请孩子们打开语文书,从第一自然段找到这个句子,画上横线,完成了就举手。
2、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抽生读)追问:是在这个句子吗?一起读一读。
3、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耍,你想去那里玩吗?为什么? 三、孩子们是怎样争取到花园里去玩耍的呢?(10分钟)
1、过渡句:是的,村里的孩子和你们一样都喜欢到那里玩耍,可是他们能够在花园里自由自在的玩耍,还经历了一番波折,课文中用了好多句子来描述,你能够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2、看来,你有一定的难度,你可以从下面的提示中去努力:
(1)巨人回来前,孩子们在花园里是怎样玩的? 。
(2)巨人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斥责孩子们,
孩子们怎样了呢? 。
(3)当春天来到的时候,孩子们在花园里是怎样玩的? 。
(4)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又斥责了孩子们,孩子们怎样了
呢? 。
(5)面对巨人的大声斥责,一个小男孩有什么表
现? 。
(6)小男孩让春天又重新回到了巨人的花园里,他立刻拆除了花园的
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在花园里是怎样玩的? 。
3、孩子们自学。
4、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1)抽一个同学回答,多媒体课件同时出示句子;
(2)全班同学一起看着屏幕上的提示自己回答;
(3)隐去提示,再抽一学生回答,全班同学一起看着屏幕上的提示自
己回答。
四、巨人是怎样斥责孩子们的?(12分钟)
1、过渡|: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村里的孩子们争取到在巨人花
园了玩耍很不容易,因为巨人觉得那是他的花园,他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斥责,请把巨人斥责的话找出来。
2、抽一个孩子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多媒体课件同时出示句子
3、全班同学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
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1)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
的!都滚出去!”
(2)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派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
出去!”
(3)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喂!
你赶快滚出去!”
(1)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心里想: ,
想到这里, 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说着
(2)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心里想: ,想到这里, 说: “好容易才派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说着 。
(3)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心里
想: ,想到这里, 说:“喂!你赶快滚出去!” 说着 。
4、同学们想得不错,试着读一读这三句话,读了这三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小男孩是怎样说服巨人的?(5分钟)
1、过渡:村里的孩子们能够到巨人的花园里自由自在的玩耍,多亏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男孩,同学们都对这个小男孩很感兴趣,我们来仔细读一读重点写小男孩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
2、这些话小男孩都没有说,却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除许多美丽的桃花,帮巨人唤回了春天,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呀,这种表现手法叫作幻想。
(3)课文中还有些地方也用到了这样的表现手法,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六、从这篇童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1、朗读全文。
2、交流:从这篇童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第三十一课《景德镇的瓷器》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熟练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感受景德镇瓷器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概括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进行旁批。 教学重点:介绍了景德镇瓷器的美
教学难点: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宜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置疑引入
1. 置疑:看到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2. 利用搜集的实物和资料,初步了解景德镇瓷器。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想进一步了解景德镇瓷器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欣赏欣赏景德镇的瓷器吧。
2.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与同学、老师合作解决。
3. 读了全文,你感觉景德镇的瓷器怎么样?你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哪些?
4. 全文是按怎样的结构写的?理清文章脉络。
三、细读课文,感受景德镇瓷器的美
1. 从第一部分(第1段)中,你了解了些什么?
2. 细读第二部分(第2~5段),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景德镇瓷器?是通过哪段联系起来的?它在这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就作用作旁批。
3. 学生自由读第2段,找出描写景德镇瓷器色彩美的词,如“典雅素净”“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等,细细体会。再品读第2段,你感受到什么?并就感受作旁批。
4. 读第4段,先明确写什么(青花梧桐餐具和青花玲珑餐具),再找出描写青花梧桐餐具精美的句子,划出重点词,如“一应俱全”“恰是”“壮观”“不论是??还是??就??”等,体会青花梧桐餐具的美。然后找出描写青花玲珑餐具构造特别和质地美的句子,划出重点词,如“明净
剔透”“细致精巧”“明晰优雅”等,体会青花玲珑餐具的惹人喜爱。再品读本段,找出可概括本段段意的中心句,体会这两种餐具“最受中外人士欢迎,远销海外”的原因,并作旁批。
5. 读第5段,抓住“有趣”和“神技”两个重点词,体会装饰瓷的受人欢迎。
反复品读欣赏具体描写薄胎瓷“神技”的句子。
找出本段中心句,并作旁批。
6. 齐读最后一段,强调“多次”“不少”两个重点词,读出自豪感。
四、品读课文,深化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景德镇瓷器的美的段落或句子。
五、练习与拓展
1. 摘抄你喜欢的四字词语。
2. 小练笔:学习本课结构,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写一篇简单的小说明文。
第三十二课《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 教学重点:
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教学难点:
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11 将相和
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
(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 )。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 )。
(3)“和”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
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学生演一演。
四、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1、“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
2、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侮辱赵王、没占便宜``````)
★ 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逼秦王击)蔺相如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指导朗读。)逼的结果怎样?
★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
五、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
1、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1)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2)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3)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
六、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七、布置作业:
1、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
的前因后果。
最新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仅供参观,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第一课时
北京的色彩
第一课时
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 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 “ 北京 ” 。抽生谈谈看到 “ 北京 ” 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 教师板书 “ 色彩 ” 。 把 “ 北京 ” 和 “ 色彩 ” 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 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 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 “ 色彩 ” 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 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 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 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 (4~6段) , 写北京 “ 自然风光 ” 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 “ 人文景观 ” 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 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 “ 北京是红色的海洋 ” , “ 全是红彤彤的 ” 可以看出北京城 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 “ 四季常青 ” , “ 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 ” 与 “ 处 处是红色的北京 ”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 壮丽而辉煌 ” 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
第一部分 (1~3段) ; 第二部分 (4~8段) ; 第三部分 (9~11段) 。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4~6段),写北京 “ 自然风光 ” 中的色彩;
第二层(7~9段),写北京 “ 人文景观 ” 中的色彩。
十、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北京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
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 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 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 默读第 4段, 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首先把我征服的, 是北京的树叶。 )
2.再读第 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 (结合课后第 2题进行)
第一层(第 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 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 “ 千 百种奇妙的色彩 ” 时 “ 又惊又喜 ” 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二、 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 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 “ 征服 ” 一词用得巧妙, 既与前文的 “ 偏见 ” 形成对比, 又准确地概括出 “ 北 京的树叶 ” 带给 “ 我 ” 的感受。
(2) “ 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 ” 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 样性和层次性。
(3) “ 千百种奇妙的色彩 ” 虽 “ 纷繁 ” 但又 “ 和谐 ” , 这正是作者 “ 又惊又喜 ” 的原 因。
(4)第 5、 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 “ 一读而 生爱 ” 。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 4段背诵下来。
5. 自读第 5段, 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 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 “ 征服 ” 的感受 读第 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 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 “ 壮丽而辉煌 ” 。
三、学习第三部分
1. 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 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 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 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 紧贴 ” 车窗, “ 不断寻找 ” 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 《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 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 “ 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 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 “ 北京的色 彩 ” 。
八、作业布置: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 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 开 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十、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我的百草园
第一课时
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 “ 我 ” 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三、教学重点: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 “ 我 ” 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 、了解作者,谈话导入
1.生交流作者资料,师作适当补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
于 1926年, 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收在 《朝花夕拾》 (原名 《旧事重提》 ) 。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2. 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 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 童年就似一棵没 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的生活,鲁迅 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 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 去领略那道风景。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注意纠正字音:“ 珊瑚 ” 的 “ 珊 ” 读 “ sh ān” 不读 “ shu ān” ; “ 后窍 ” 的 “ 窍 ” 读 “ qi ào ” , 不读 “ qi ǎo” 。 注意纠正字形:“ 臃 ” 字是左右结构, 不是上下结构; “ 鉴 ” 字的上部分不是 “ 竹字头 ” 。注意多音字 “ 攒 ” 的多种读音。 三、默读课文,了解梗概
1.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第 2、 3、 4、 5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用段意合并 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也可以抓课文重点句 “ 那是我儿时的乐园 ” 来概括。
四、精读课文,品味百草园的 “ 乐 ”
写法上的体会:
一是从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 “ 碧绿 ” 、 “ 紫红 ” 描写颜色,用 “ 鸣 ” 、 “ 长吟 ” 描写 动物的声音;用 “ 窜 ” 、 “ 伏 ” 等动作描写动物在百草园生活的自由;用 “ 光滑 ” 、 “ 高 大 ” 、 “ 缠络 ” 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 “ 臃肿 ” 、 “ 肥胖 ” 表现体态的有趣;以 “ 低唱 ” 、 “ 长吟 ” 、 “ 弹琴 ” 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的安详自由; 用 “ 又酸又甜 ” 写出味道, 叫 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
二是用了拟人的手法, 让我们体会到百草园既是各种小生物的乐园, 也是孩 子的乐园。 另外, 恰如其分的动词运用让我们感受到百草园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 了一般。
八、作业布置:
自由读读课文第 2段, 勾出你体会最深或是最感兴趣的地方, 体会儿时的 “ 我 ” 认为百草园乐在何处。
九、板书设计: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 于 1926年, 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收在 《朝花夕拾》 (原名 《旧事重提》 ) 。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十、教后反思:
第 4课时
我的百草园
第二课时
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
1.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三、教学重点:
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难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 边交流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百草园的生机盎然、 趣味无穷。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乐园让学生也来说说自己的乐园。学生交流, 能表达清楚, 有趣或是能用上阅读中感悟到的方法来叙述的, 教师给 予表扬与鼓励。
学生合作学习第 3、 4段,体味在百草园里 “ 雪中捕鸟 ” 的乐趣。 读课文找出描写 “ 捕鸟 ” 这一情节的动词,通过小组讨论并体会用 词的准确。
学生自由叙述捕鸟过程, 叙述时还可加上一些描写, 体会其中的 乐趣。也可以边做动作边叙述。
学生朗读, 体会鲁迅儿时的天真与好玩的个性, 同时也真切感悟 到百草园给他带来的无限乐趣,是真正的乐园。
自由朗读第 5段,说说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简介 “ 书塾 ” 。
前面 2、 3、 4段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那么美那么有趣的号 称乐园的百草园, 作者却被家人送进书塾里去读书啦! 这一段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连续三个 “ 也许是 ” 表现孩子 对大人要自己离开百草园原因的猜测、 不解和无奈之情, 表达了儿时 的鲁迅对百草园的依恋, “ 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 和木莲们?? ” 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二、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浏览课文,并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八、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 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 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我们都经历过童年, 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 那么,请你也给我们介绍介绍你的乐园在哪里,它的乐趣在哪儿。提 起你的笔,写一写。然后大家交流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当然,要
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九、板书设计:
我的百草园
生机盎然的百草园 —— 植物和动物之多好奇、求知 冬天的百草园 —— 捕鸟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生活 —— 离开百草园,依依不舍
十、教后反思:
第 5课时
七月上天山
第一课时
一、课 题:七月上天山
二、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三、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去过新疆的天山吗?今天,让我们循着作家碧 野的笔触,去感受天山七月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读文。
三、引导深入学习
1.按照课后第 2题的要求,边读边思边批。
要点预设:
作者写了 7月天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如: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这段描写,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 的清凉世界。不仅寂静,而且充满生机。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 是那么独特, 那么令人神往。 作者是如何具 体、 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 (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 而且能展开丰富的 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如: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 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么漂亮 !
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 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 !
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珠子, 那么的美,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 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作者用词巧妙,如一开头写 “ 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 这个 “ 抛 ” 字,写雪水 流下时用 “ 飞泻 ” 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 层次非常清楚, 从蓝天到雪峰, 接着写融化的雪水, 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八、作业布置:
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
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
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十、教后反思:
第 6课时 七月上天山
第二课时
一、课 题:七月上天山
二、教学目标 :
1.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2.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三、教学重点:
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四、教学难点:
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这篇课文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 现。由学生自读自批。
二、交流批读情况。
①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②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哪些语段、 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发表自己 的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 雪水时的确切比喻; “ 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 重重叠叠的枝丫, 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 一句, 用了许多叠词, 读起来很有韵味, 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 还有描写花海的排 比句; “ 人浮在花海上 ” 中的 “ 浮 ” 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
③在全班进行交流。
可以由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 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主阅读欣赏,积累佳句。
2.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
五、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1.同桌互查和全班抽查。
2.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八、作业布置:
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九、板书设计:
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
“ 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
重重叠叠的枝丫,
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
用了许多叠词, 读起来很有韵味, 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 美;
描写花海的排比句 :
“ 人浮在花海上 ” 中的 “ 浮 ” 字等 十、教后反思:
第 7课时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一、课 题: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 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 你有什么想法? (鸟栖息的地方, 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 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 大家介绍一下吗?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 已有五 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 里, 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 这样不断生长, 它已长成了榕树林, 占地达 16亩。被当地人称为 “ 神树 ” 。 “ 天堂中的乐园 ” 。又因为上面栖 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 “ 鸟的天堂 ” 。)
4.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 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 “ 稍、捎 ” 区分
暇:左边是 “ 日 ” ,注意与 “ 瑕 ” 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 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八、作业布置:
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 什么不同?
九、板书设计: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十、教后反思:
第 8课时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课 题: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 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 “ 鸟的天堂 ” 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 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 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 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 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 “ 真 ” 字。
两个 “ 真 ” 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 “ 鸟的天堂 ” 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 民爱鸟、 护鸟, 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 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 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 “ 鸟的天堂 ” 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 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八、作业布置: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 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九、板书设计: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十、教后反思:
第 9课时
歌词两首
第一课时
一、课 题:长江之歌
二、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 “ 荡涤 ”“ 灌溉 ”“ 磅礴 ”“ 烙印 ” 等带有生字的新
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 “ 荡涤 ”“ 灌溉 ”“ 磅礴 ”“ 烙印 ” 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四、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 言警句等, 有条件的可播放 《话说长江》 光碟, 听一听、 学一学歌曲 《长江之歌》 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 江之歌》 。 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 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 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
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 句旁边画上问号, 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 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和同桌或在 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
再读读课文, 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 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 做上记号, 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 她就像一 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 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 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1. 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 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 “ 你用?? ” 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 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2. 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李白《望天门山
八、作业布置:
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十、教后反思:
第 10课时
歌词两首
第二课时
一、课 题:我的中国心
二、教学目标 :
1. 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四、教学难点:
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实践
引导学生提前一周查阅体现中华志士爱国情怀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搜集从 海外归来的中华赤子的资料。
二、激情导入
你们听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吗?条件具备的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的录音 或光碟 , 请学生欣赏或跟着录音一起唱。
这首歌是台湾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 20多年来 , 他无数次地登台演唱这 首歌曲,每次演唱,他都和观众一起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这首歌为什么牵动这 么多人的心呢 ? 答案只有五个字 —— 我的中国心!(揭题,板书课题)今天,让 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久唱不衰的《我的中国心》。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初读诗歌,感受 “ 我 ” 的中国心
(一)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勾画出生字和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理解、认 读,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小 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同时,把最感人的句子画下来,作上 感叹号或者自己喜欢的符号,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学生自读,勾画,小组讨论。
1. 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了,就把问号画去。
2. 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出来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三)全班交流。
1. 交流小组讨论仍然不明白的地方。随机解决生字新词。
2. 交流小组内同学认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四、再读诗歌,升华我的中国心
1. 想唱唱这首歌吗?为了唱好这首歌, 最重要的是熟悉歌词, 有感情地朗 读歌词。有条件的 , 引导学生跟着歌碟或录音的节奏朗读歌词 , 反复琢磨,感受, 升华情感。
2. 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读, 评价。 再读, 比 较。如需要,教师可范读。
正因为感动,所以,海外赤子要用这首歌来表达思乡之情。现在,你就是 那位多年未见到祖国母亲的海外赤子,在梦中,你来到了祖国,你唱起了《我的 中国心》。试一试。放录音,学生跟唱,反复诵读,感受。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 地, 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 那么, 只有海外赤子才拥有一颗中国心吗? 还有多少炎黄子孙,正是在中国心的感召下,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呢! “ 神舟六 号 ” 载人飞船成功上天,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背后是几十万人的精诚合作,是 什么驱使他们如此忘我地工作呢?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 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
十、教后反思:
第 11课时
那棵高山榕
第一课时
一、课 题:那棵高山榕
二、教学目标 :
1、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 容。
3、理清文章叙述脉络,体会文章倒叙的表达方式。三、教学重 点:
四、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2. 那位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是谁呢? (** ) 关于邓 爷爷,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3.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过渡 :是啊, **爷爷虽然离开我们了, 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 的总设计师,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 **爷爷的故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扫除文字障碍
1、 默看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勾出自己不认识 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桌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接力读课文,每人读一段或两段,师生共同正音。
3、学习生字。
4、讨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妩媚 心仪 伟岸 亮丽 镌刻 沐浴
5、书写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体会 倒叙的作用。 文章的写作思路就是作者思考的思路, 作者是由眼前看 到的这棵枝繁叶茂的高山榕, 联想到伟大的**同志, 联想到他是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联想到他在 1992年南巡深圳时, 种下的那棵高 山榕,特别是联想到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由于是看到眼前的景物想到已故的小平爷爷,所以采用了倒叙 的手法, 让我们更加真切地回想起小平爷爷对祖国人民的卓越贡献和 深沉的爱。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妩媚 心仪 伟岸 亮丽 镌刻 沐浴
十、教后反思:
第 12课时
那棵高山榕
第二课时
一、课 题:那棵高山榕
二、教学目标 :
1、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检测:
1、听写词语:榕树 妩媚 ** 心仪 伟岸 亮丽 镌刻 沐浴 深圳 绿草如茵 湘妃竹 石碑
2、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自己订正。
二、扣中心句。
1、教师:这是一棵怎样的高山榕?课文中有集中评价它的文段吗?请找一 找。
2、学生读 4 自然段。
3、抓 “ 普普通通 ” 与 “ 不同寻常 ”
三、学习课文 1至 4自然段,体会榕树的 “ 普普通通 ”
1、这棵普通的榕树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好好体会,并勾画、 圈点和批注。
2、 学生谈体会。 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总结并板书:默默地 带来亮丽 增 添和谐
3、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的叙述走近榕树,边读边想象画面,像放电影一样 欣赏这样一棵平凡却美丽的榕树。
四、学习课文其余部分,体会榕树的 “ 不同寻常 ” 。
(一)、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现榕树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不理解的地方 做上记号。
(二)首先质疑并存疑。
(三)学习课文 5-7自然段,了解榕树的栽种过程,体会榕树的 “ 不同寻常 ” 。 1、 课文用了很多篇幅详细介绍了小平同志栽种榕树的过程, 让我们跟随作 者的叙述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看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教师引读课文 5-7段, 教师读叙述的话,学生读描写小平的语句。)
2、谈感受。
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平的动作、 神态的词语中感受小平同志兴致勃勃, 结合资 料介绍明白小平同志是因为看到深圳的发展, 看到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绩而高 兴。
(卫星上天 北京奥运会)
再读 “ 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 华盖如伞, 生命勃发?? ” 你又读懂了什么? (小 平同志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 就 如同那高山榕一样越来越葱茏耀眼,生命勃发。)
再读。
是的,这的确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它传 达着:深爱永驻;它昭示着:事业永昌。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默默地 带来亮丽 增添和谐
十、教后反思:
第 13课时
中华星
第一课时
一、课 题:中华星
二、教学目标 :
1.识写本课生字,理解 “ 敏锐 ” 、 “ 惯例 ” 、 “ 迄今为止 ” 、 “ 情不自禁 ” 、 “ 丰碑 ”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 “ 中华星 ” 的过程。
3.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
了解 “ 中华星 ” 的发现过程, 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 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边放课件边讲故事:1928年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张钰哲的中国天文学 家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夫天文台观测室,像往常一样站在天文望远镜前凝神观察。 突然, 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 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 在闪动! 他惊喜万分,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 美国行星中心站把这 颗新发现的小行星编为 1125号。 从此, 这颗闪动的小行星, 被载入了世界的天文
史册。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小行星的发现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这颗 小行星就是用我们伟大的祖国命名的 “ 中华星 ” 。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板书课题:中华星。
2.齐读题目。看到 “ 中华星 ” 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
3.请带着你们的思考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
(1)张钰哲发现小行星,为祖国争得荣誉,没有按照惯例用自己的名字命 名,而是用 “ 中华星 ” 命名。
(2)几十年来,张钰哲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小行星,为 祖国的天文事业作出显著成绩,但没有一颗行星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3)哈佛大学天文台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将新近发现的 2051号小行 星命名为 “ 张星 ” 。
5.小结:“ 中华星 ” 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身处异国他乡的张钰 哲满怀对祖国的深情,给这颗小行星取了个响亮的名字 “ 中华 ” 。张先生在此后几 十年的科学研究中成果丰硕, 但他却心系祖国荣誉。 在他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发现 并命名的众多行星中,唯独没有以他个人命名的星,其高尚品格实在令人敬佩。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带着对科学家敬佩的感情。)
八、作业布置:
找出课文中描写张钰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并把它抄写下 来。
九、板书设计:
中华星 ” 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
十、教后反思:
第 14课时
中华星
第二课时
一、课 题:中华星
二、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 “ 中华星 ” 的过程。
2. 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
了解 “ 中华星 ” 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 热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星。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字,大家都认识吧!一起读出来:星。你 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呢?
我们常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大约 3后面 23个零),在繁星点点的夜空, 除了刚才大家所知道的这些星星,还有一颗星,叫“中华星”,有一颗星叫“张
星” , 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它们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呢?这节课, 我 们继续来学习第 7课,弄明白“中华星”和“张星”的来历。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体会。
1.首先,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中华星”的来历。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张钰哲是怎样发现小行星的 ?
(句子: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 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从这个句子体会到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 (从“惊喜万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体会惊喜、激动之情)
指导朗读。
(2)张钰哲为什么会这样激动?
(句子:自从 1801年 ---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从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天文事业比较发达,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 张的发现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 更重要的是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 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3)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是怎么做的?勾画出有关词句。
(句子:冒着严寒, 连续观察了 15个夜晚, 结果, 每次的观察结论都相同) 。 从“冒着严寒”“连续”“确信”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
(板书:严谨的科学态度)
(4) 在确信自己的发现后, 他把观察到的结果报告给美国行星中心站, 中心 站的工作人员及时给他写了回信。 看着这封极不寻常的来信,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张钰哲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 (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 这是第一 颗中国人发现的行星, 它的发现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 更重要的是在 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三、总结。
课文题目 “中华星” 不仅仅指张钰哲发现的这颗小行星, 它也是张钰哲先生 爱国精神的体现,在人们心中,张钰哲先生也是一颗星,一颗中华民族的星,对 天文学事业的贡献和对祖国强烈的爱
四、拓展。
从 1925年张钰哲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到现在“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发射并安 全返回,你想说些什么?你打算将来为祖国建设做点什么呢?
八、作业布置:
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把搜集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九、板书设计:
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也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十、教后反思:
第 15课时
“ 零 ” 的突破
一、课 题:
二、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中国体育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过金 牌?谁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相机引入
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画出文中生字、词和有关外国地名的词,如 “ 洛杉矶 ”“ 普拉多 奥林匹克 ” 等,多读几遍,读熟,扫除文字障碍。
2. 自由读课文,在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
3. 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些什么疑问。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 分组提出读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立即由学生相互解决, 教师梳理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2. 许海峰开始在赛场上的表现如何?他的射击技术为何如此高 超?抓住 “ 令人瞩目 ”“ 酷爱 ”“ 咬咬牙 ” 等词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体 会许海峰的精湛技术是长期的艰苦训练换来的。
3. 当比赛中出现意外时,许海峰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学生 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反复读,如:“ 他仿佛看到了??他猛 地清醒?? ”“ 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 ” 从中体会赛场的 紧张气氛,感受许海峰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
4. 讨论:许海峰取得自选手枪慢射比赛奥运冠军有什么历史意 义?
5. 拓展:从 1984年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到 2008年承办 奥林匹克运动会,说明了什么?
6. 指导学生体会 “ 反复 ” 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
四、搜集文中的好词佳句
八、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他仿佛看到了??他猛地清醒?? ”
“ 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 ”
赛场的紧张气氛,感受许海峰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
十、教后反思:
第 16课时
灿烂的点地梅
第一课时
一、课题:灿烂的点地梅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 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 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美景(可配《青藏高原》的歌曲) ,激发学生的情 感。
2. 同学们,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 去认识生长在那里的一种奇 特的植物,请齐读课题 —— 《烂漫的点地梅》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 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地梅高原筑 路兵)
4. 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抽生答,课件展示。 ) (三 )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 (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 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 美丽)
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1) “…… 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 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
① 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 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② 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句子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 勾画出来。 (扎、贴、拥抱)
③ 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 拥抱土地呢?
④ 激情导读:是啊!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所以它 的根扎得很深, 枝蔓却细小而矮, 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 一团团地拥抱着土 地。
因为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活下去, 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 枝蔓却 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2) “ 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
“ 居然 ” 是什么意思?从 “ 居然 ” 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 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
同学们, 刚才我们抓住 “ 扎 ”“ 贴 ”“ 拥抱 ”“ 居然 ” 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 的顽强。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 (你们还体会 到点地梅的哪些特点?)
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以读代讲) 。
“ 点地梅开花了, 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 …… 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 云有多白, 点地梅就有多美! ”
①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如此艳丽地开放,这种 独特的美,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 得更好。 (学生配乐齐读这一段。 )
③ 点地梅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 也没有桂花的香气袭人, 但它却把自己的 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再读 —— 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 点地梅就有多美
八、作业布置
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共同之处
九、板书设计
本文采用接物与人的写法, 通过描写雪域高原的点地梅顽强的生命力, 抒发 了对顽强战斗在青藏铁路筑路工地上的平凡而伟大的筑路兵的赞美。
十、课后反思:
第 17课时
灿烂的点地梅
第二课时
一、课题:灿烂的点地梅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 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 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 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 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 的语句。
2.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① “ 如果我在青藏铁路工地上光荣牺牲 …… 我要亲眼目睹列车在自己筑起的 铁路上呼啸飞驰 ……” 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可相机介绍: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 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 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 原上。他们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② “ 妈妈去世了,作为长子却不能尽孝送终,他的心里该是多么难过啊! ” 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③ “ 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 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 ”—— 生说到这句,师:老师 也被这个故事感动着。 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最 深的印象。 (心急如焚) 这个词语你们是如何理解的?丈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 (因妻子难产) 难产会有些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孩子死亡, 可能是妻子死亡, 也可能是母子双亡。 最亲最爱的人在生死边缘挣扎, 每一分, 每一秒对他来说都 是煎熬,而这种煎熬整整持续了一夜,你们能想象出这一夜他是怎么过的吗? (2)妻子难产,丈夫多么想陪在她的身旁,但他却远在青藏高原,这怎不令他 心急如焚?一起来读读。此时此刻,年轻人 …… 教师引读。
(3)既然他心急如焚,为什么不赶到妻子的身边呢?
教师相机小结:一个 “ 心急如焚 ” ,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更 让我们感到了高原筑路兵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
(4) (师指着课件最后的省略号) 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 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 有很多很多, 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牺牲了家庭、 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原筑路 兵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 才筑成了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 (播放课件韩红唱的 《天 路》片段以及火车在铁路上奔驰的画面。 )
(5)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在天路上奔驰,你最想对高 原筑路兵说的是什么?请大家提起笔把它写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下边。
(6)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 这样的战士,怎不令人亲近,怎不令人 敬佩?(相机板书:平凡伟大可亲可敬)
(二)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 学生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 学了课文, 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点地梅 和高原筑路兵, 因此我们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 梅,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 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抽生交流, 教师相机小结 他们的共同之处 —— 顽强、平凡而伟大,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 了他对高原
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 人)
(三)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因为作者喜欢点地梅,所以他写下了这篇 —— 《烂漫的点地梅》 (齐读 课题)
2.课题中的 “ 烂漫 ” 都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3. 让我们怀着对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敬佩, 再读课题 —— 《烂漫的点地梅》 ; 让我们怀着对高原筑路兵的无限敬意,再读 —— 《烂漫的点地梅》 ;就让点地梅
不但盛开在青藏高原, 也静静地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再深情地读 —— 《烂 漫的点地梅》 。
八,作业:
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平凡、伟大
美丽可亲可敬
十、课后反思:
第 18课时
在激流中
第一课时
一、课题:在激流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 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 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 感。
四、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理解“杜鹃” “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2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 今天, 高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你们乐意听吗?
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你们仿佛能看到什么。
2、老师讲故事。 (其实是范读故事,不包括最后一段。 )
3、交流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或纠正学生的不 足之处, 及时板书课题, 及时让学生找出故事的起止段, 并通过插图让学生明白, 图上画的就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急流中勇敢前行的感人情景。
4、小结。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发言,高老师感受到你们很会倾听。人有一张口,却有 两只耳朵,可见听的重要性。听说读写,听排第一,可见听的重要性。从小养成 倾听的好习惯,相信会使你们终身受益。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2、指名学生读课文,师及时肯定闪光点或纠正不足之处。
3、学习生字词。
1)找出文中的生字词,读流利。 (指名在黑板上写。 )
2)师生共同评议上台写字同学的优缺点。
3)指名读。
4)齐读。
5)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偏旁、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船舷” “蓊郁” “逆流而上” “酣睡” “颠簸” “喧嚣”等生词的意思。
6)引导生正确书写生字,重点强调“酣” “颠” “嚣”等字的笔顺和写法。 八、作业:
自由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九、板书设计:
课题 重点 难点
十、课后反思:
第 19课时
在激流中
第二课时
一、课题:在激流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 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 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 感。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杜鹃” “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2、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船舷” “蓊郁” “逆流而上” “灵巧” “奋力” “酣睡” “颠簸”等词 语,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完及时引导学生修改。 2、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其实就是画面的内容, 第一节课中已经了 解。 ) ,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1 这个故事写得很好, 很感人, 到处都是好词佳句, 请同学们认真地反复读, 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这时老师让大 家推荐一名画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文中的插图。 )
2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交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杜鹃” (在战争影片中, “杜 鹃”代表战争取得了胜利,大家都看过《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吧。战争取得胜 利了,红军在山间的小路上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满山开的都是映山红,这时 传来了优美的歌曲《映山红》 :老师唱——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 遍哟,映山红??”这里的映山红指的就是杜鹃。由于杜鹃花特别火红 , 特别旺 盛 , 所以也就成为人们自强不息 , 生命力顽强的象征。咱们今天了解的这位母亲就 像火红的杜鹃一样。 )和“火苗”的含义,相机引导学生了解前两段环境描写的 好处,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内容,重点引导学生读好第三、四段。 3 奖励交流中读书最好的同学读第三、四、五、六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故事扣人心弦,写得活灵活现,文中处处都是佳词妙 语, 处处都有非常好的写法。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老师引导为辅, 这样的教学, 师生都不会感到累, 只要深入读书, 只要老师指导得及时, 相信效果一定会不错 的。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第三节是我班的数学课,还要听闻雪的课,只 好忍痛割爱了, 这一环节的教学很不扎实, 没有及时指导朗读, 给人以蜻蜓点水 的感觉,这是我平时最看不惯的地方;围绕“红杜鹃” “不息的火苗”设计的问 题没有涉及到,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刻。 再一次教学时, 一定扎扎实实地指导 学生精读这部分内容。 )
三)学习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1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2 交流。
3 回忆起这难忘的一幕,作者说了些什么?
4 指名读最后一段话。
5 你们理解作者的想法吗?
6 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
7 面对生活中的急流,你打算怎么做,请写下来。
8 交流,师及时肯定或指出说得不妥之处。
9 老师讲鲁迅小时候刻“早”字的故事。
10 总结。
同学们,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蹚大河,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急流, 我们要像年轻的母亲和鲁迅先生那样, 心中要燃烧着一团火, 要热爱生活, 要勇 敢顽强,要坚定镇静,要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八、作业:
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
九、板书设计:
一、理解“杜鹃” “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二、 “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十、课后反思:
第 20课时
把耳朵叫醒
第一课时
一、课题:把耳朵叫醒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 “ 米老鼠 ” 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
“ 米老鼠 ” 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 ·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
1、出示迪斯尼公司创作的 “ 米老鼠 ” 动画图片,谈话引入。
这是谁?是哪部动画片中的?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 吗?
2、答案全都藏在《把耳朵叫醒》里。请读课题。
3、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你觉得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借助词典或 联系上下文理解。
2.同桌相互说说,相互交流补充。
(1)说说课文大意。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检查自读情况,集体汇报交流
1.全班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沃尔特 ·迪斯尼创作 “ 米老鼠 ” 的艰难过程的词 语。 (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
3.集体讨论,汇报自己找到的词语。
(1)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 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及时给予肯定。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贫困潦倒 —— 相依为命 —— 举步维艰 —— 灵光乍现 —— 蜚声世界。
(3)读一读这些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次 阅读课文, 勾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 并留下学习的足迹 (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 写体会) 。
四)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你觉得沃尔特 ·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受到 了什么启发。
2.你还了解沃尔特 ·迪斯尼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3.课后写一写读后感。
五)总结全文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 ,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常有不如 意的时候, 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 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 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 够的。 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 用眼睛细细观察, 用耳朵静静倾 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
课题 重点 难点 总结
十、课后反思:
第 21课时
把耳朵叫醒
第二课时
一、课题:把耳朵叫醒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 “ 米老鼠 ” 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
“ 米老鼠 ” 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 ·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交流体会。
(1)“ 虽然报酬很低, 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 全力以赴, 不敢懈怠。 ”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 可见他工作非常努力, 但是仅有努力 就能成功吗?
(2)“ 他熄了灯, 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 周围静得可怕, 又似乎吵闹不休。 ” “ 静得可怕 ” 与 “ 吵闹不休 ” 看似矛盾, 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 照。
(3)“ 他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 听之任之。 反正是失眠, 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 他甚至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 跳跃声。 ”
“ 听之任之 ”“ 反正 ” 这些词语说明画家最初是在无奈之下听老鼠发出的声音 的。
(4)“ 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寂寞的午夜与自 己相伴。 ”
从 “ 美妙的音乐 ” 、 “ 精灵 ” 、 “ 相伴 ” 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倾听中对老鼠的 态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转变,他在倾听中发现了美,获得了艺术的享受。 (5)“ 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 彼此相依为命。 ”
瞧!倾听让年轻画家在普通老鼠身上找到了爱。
(6)“ 那一刻,灵光乍现,他拉开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 伟大的创作过程似乎仅在一瞬间, 但联系上下文, 我们就知道, 创作的过程经历 了无数个日夜的倾听, 经历了那么多的 “ 举步维艰 ” , 才有了这一刻的 “ 灵光乍现 ” , 又怎能说是 “ 一瞬间 ” 呢?
(7)读课文最后两段,理解 “ 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 ” , “ 把耳 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 ” 这两句话的意思。
灵感的获得需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 用眼睛细细观察, 用耳朵静静 倾听,这样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爱与美。
(8)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给课文另外取个题目,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四)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 你觉得沃尔特 ·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受到了 什么启发。
2.你还了解沃尔特 ·迪斯尼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3.课后写一写读后感。
五)总结全文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 ,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常有不如 意的时候, 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 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 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 够的。 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 用眼睛细细观察, 用耳朵静静倾 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
课题 重点 难点 总结
十、课后反思:
第 22课时
积累与运用(三)
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2. 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深入体会句子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3. 再读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
1. 自由读一读这两组对偶句。
2. 在字数等方面感受对偶的规律,感受句子的节奏、声律美,鼓励学生积 累。
3. 教师介绍 《声律启蒙》 , 展示这本书中的其他对偶句, 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三、互动平台
1. 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2. 集体讨论:从三位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3. 根据学生的回答,回忆总结《在急流中》和《把耳朵叫醒》两篇课文的 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勾画并再读老师的话:“ 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只要我们 多留意、细思考,就不会为习作时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 ” 结合平时的写作实践 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口语交际:应该录取谁
1.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中心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有条理地讲述理由。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语文明。
(3)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能与人交流商讨。
2.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职场应聘的一些故事,为这次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课前让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
3. 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1)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故事。
(2)引出口语交际的主题:应该录取谁?
4. 合作学习,辩论交流。
(1)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观点相同的同学,丰富自己的认识。 5. 集体学习,开展辩论。
(1)以 “ 召开董事会 ” 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
(2)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方,双方辩论。要求:大胆发言,声音响亮, 有自己的观点,辩驳有理有据,用语文明。
(3)看看谁的支持者比较多。学生推举出的 “ 董事长 ” 进行总结,老师根据 学情以 “ 人力资源部顾问 ” 的身份进行总结, 总结时以幽默的语言肯定学生在辩论 中的突出表现, 指出不足之处。 要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向辩论的态度、 语言的组织 等方面。对辩论双方都要有客观的评价。
6.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习作百花园
与单元学习阅读教学重点紧密结合,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转变成习作 实践。
1. 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身边最感人的真实故事。
3. 由小组推荐学生全班集体交流。
4. 独立思考,自由表达。
5. 完成作文草稿,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
6. 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办 “ 我身边的事 ” 优秀习作展。
六、自主阅读园地
1. 自读短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 同桌或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解决疑难的问题。
3. 再读短文,体会文章情感。
4. 能将这篇短文讲给别人听。
课后反思:
第 23课时
卧看牵牛织女星
第一课时
一、课题: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教学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
2、认识作者
3、整体感知
三、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涉及牵牛星、织女星和相关的天文学的科学知识。
2、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3、理解这篇科普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难点:
1、扫清字词障碍
2、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3、理解这篇科普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也许你们从小听过奶奶讲的牛郎和织女的神话故事, 也许你在夏天院子里的纳凉 的时候寻找到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 你知道这些有关牛郎星和织女星的天文科 学知识吗?这篇文章将把你带往那美丽的神话世界,带往无垠的太空去获取知 识。
二)简介作者
叶至善, 1918年生,出版家,科普作家。曾与人合著科普作品《梦魇》 。 三)正音释义
(一)生字
怠惰 dai duo 描摹 mo 孤寂 ji 藐小 miao 白蒙蒙 meng 俯首帖 耳 tie 蜉蝣 fu you 漩涡 xuan 不计其数 shu 凝神静听 ning 沧海 一粟 su
(二)解词
【神妙】 :非常高明,巧妙。 【陶醉】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 中。 【俯首帖耳】 :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怠惰】 :懒惰。 【情致】 :情趣,兴致。 【描 摹】 :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和特性等。 【孤寂】 :孤独寂寞。 【少 见多怪】 :由于见识少,遇见平常的事情也感到奇怪。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 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藐小】 :微小。 【离愁别苦】 :离别的愁苦。
四) 默读课文 , 整体感知课文 , 概括要点 , 分析结构 , 归纳段意。 要求:默读课文 时要速度快,准确了解课文大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介绍牵牛和织女星的有关天文知识。
2.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请划分并归纳意思。第一部分(1-3) :介绍西 方和中国有关牵牛织女星的神话传说, 并阐释 《秋夕》 诗的内涵。 第二部分 (4-9) :介绍牵牛织女及相关的天文知识。第三部分(10) :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告诉读 者,不要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就“感叹生命的短暂和藐小” 。
五) 根据课文内容, 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牵牛星、 织女星及银河系等天文学知 识。
1、织女星:最亮的星,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星连在一起,形成一架七弦琴 的样子,西洋人把它叫做天琴座。它是恒星,它的光辉是太阳的 50倍。距离地 球 26光年。它以每秒 14公里的速度移近太阳。
2、牵牛星: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最大最高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 牛星。 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做天平星, 我们也把它们叫做挑担星。 牵牛星是恒 星, 它的光辉是太阳的 9倍有余, 距离地球 16光年。 它每秒钟接近太阳 33公里。 3、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 的速度是每秒钟 30万公里,一天能走 259亿 2000万公里,这个长度的 365倍, 就是一光年。
4、银河:由无数密集的小星组成,它们在天空绕成一周。天文学家把银河 所围绕成的空间叫做银河系。银河像一个扁平的车轮,直径约 10万光年。银河 系外还有很多星系, 扁平的漩涡状的星云是银河系外的星系, 简称河外星系。 由 此可见,本文说明的重点是介绍天文学的有关知识。
八、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解词
2、思考:本文介绍的是天文知识,为何以杜牧的《秋夕》和传说开头?其 用意何在?
九、板书设计: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一)生字
怠惰 dai duo 描摹 mo 孤寂 ji 藐小 miao 白蒙蒙 meng 俯首帖 耳 tie 蜉蝣 fu you 漩涡 xuan 不计其数 shu 凝神静听 ning 沧海 一粟 su
(二)解词
【神妙】 :非常高明,巧妙。 【陶醉】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 中。 【俯首帖耳】 :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怠惰】 :懒惰。 【情致】 :情趣,兴致。 【描 摹】 :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和特性等。 【孤寂】 :孤独寂寞。 【少 见多怪】 :由于见识少,遇见平常的事情也感到奇怪。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 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藐小】 :微小。 【离愁别苦】 :离别的愁苦。
十、课后反思:
第 24课时
卧看牵牛织女星
第二课时
一、课题: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涉及牵牛星、织女星和相关的天文学的科学知识。
2、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3、理解这篇科普作品中所 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涉及牵牛星、织女星和相关的天文学的科学知识。
2、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3、理解这篇科普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难点:
1、扫清字词障碍
2、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3、理解这篇科普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也许你们从小听过奶奶讲的牛郎和织女的神话故事, 也许你在夏天院子里的纳凉 的时候寻找到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 你知道这些有关牛郎星和织女星的天文科 学知识吗?这篇文章将把你带往那美丽的神话世界,带往无垠的太空去获取知 识。
二)认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牵牛星、织女星及银 河系等天文学知识。
1、织女星:最亮的星,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星连在一起,形成一架七弦琴 的样子,西洋人把它叫做天琴座。它是恒星,它的光辉是太阳的 50倍。距离地 球 26光年。它以每秒 14公里的速度移近太阳。
2、牵牛星: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最大最高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 牛星。 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做天平星, 我们也把它们叫做挑担星。 牵牛星是恒 星, 它的光辉是太阳的 9倍有余, 距离地球 16光年。 它每秒钟接近太阳 33公里。 3、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 的速度是每秒钟 30万公里,一天能走 259亿 2000万公里,这个长度的 365倍, 就是一光年。
4、银河:由无数密集的小星组成,它们在天空绕成一周。天文学家把银河 所围绕成的空间叫做银河系。银河像一个扁平的车轮,直径约 10万光年。银河 系外还有很多星系, 扁平的漩涡状的星云是银河系外的星系, 简称河外星系。 由 此可见,本文说明的重点是介绍天文学的有关知识。
三) 了解了这些与牵牛星、 织女星及其相关的天文知识后, 你对宇宙有什么 认识呢?学生讨论、互相交流。
四)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从织女星、牵牛星的天文位置、传说说起,介 绍了光年、 银河系等有关天文学知识, 并引申出人生短促、 人很藐小的人生感悟。 八、作业:
(一)掌握生字解词(二)夏夜观测牵牛星和织女星,写 下观察所见所感, 字数不限
九、板书设计:
卧看牵牛织女星
1、织女星:最亮的星,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星连在一起,形成一架七弦琴 的样子,西洋人把它叫做天琴座。它是恒星,它的光辉是太阳的 50倍。距离地 球 26光年。它以每秒 14公里的速度移近太阳。
2、牵牛星: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最大最高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 牛星。 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做天平星, 我们也把它们叫做挑担星。 牵牛星是恒 星, 它的光辉是太阳的 9倍有余, 距离地球 16光年。 它每秒钟接近太阳 33公里。 3、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 的速度是每秒钟 30万公里,一天能走 259亿 2000万公里,这个长度的 365倍, 就是一光年。
4、银河:由无数密集的小星组成,它们在天空绕成一周。天文学家把银河 所围绕成的空间叫做银河系。银河像一个扁平的车轮,直径约 10万光年。银河
系外还有很多星系,扁平的漩涡状的星云是银河系外的星系,简称河外星系。 十、课后反思:
第 25课时
数字图书馆
第一课时
一、课题:
数字图书馆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知道数字图书馆是怎么回事并知道它的好处。
3. 培养爱进图书馆的良好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获取信息。
三、教学重点: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知道数字图书馆是怎么回事并知道它的好处。
3. 培养爱进图书馆的良好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获取信息
四、教学难点: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知道数字图书馆是怎么回事并知道它的好处。
五、教学准备:
1. 学生在课前去地方图书馆或阅览室体验一下, 感受其中的氛围和好处, 如处于农村地区, 则可以组织他们到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去参观一下, 并去翻阅 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城市的学生可以了解一下有关数字图书馆的情况, 感受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