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精选阅读(一):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分析
关于宝于这个人物,貌似已从古争论至今了,能让人们一向如此的介怀不下,也说明了该人物的超常的魅力,曹公可谓在其身上押注了最多的心血:宝玉的行事不安常理,时而乖觉异常,时而又疯癫如狂,说出的话往往又语出雷人,不禁令人拍案叫屈---正因有时实在整不明白其天外飞仙般的的冥顽之意,虽然细想起来会隐约觉的搞笑。但就这样一个如此神道般的人物,在曹公的妙笔下,竟让我们觉得其亲切真实的有如自己隔壁的邻家男孩一般,这是一种怎样级别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呀。。。叹为观止,也只能是叹为观止了。
关于宝玉的性格特征,愚也曾作过一番非学术性的。。。调研,总结出七个字:痴、灵、顽、呆、乖、僻、轻,分解如下。
一。痴
宝玉素有情极之痴,尚不说说金钏,晴雯等人离世,他悲伤如斯。就是紫鹃当初一句顽话便就使得他急痛攻心,呆滞多时。而他对于黛玉的痴心绝对,亘古可见,不必细言。矫情的句子
另外,宝玉亦不乏其他痴处,如:他本又是个多情种子,其对于世事万物亦多抱以宽容赏纳之心,无论其对己是否有情,每必能予以关怀慰藉;又如宝玉又重情不重礼,对于仆人竟大都能一视同仁,虽在当时显为难得,但在外人看来却也是他的大不是了。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宝玉的痴,是常人莫敌的,这是他性格中最显著的特征,将一个如至情的人定为全书之主角,作者是颇存匠心的:想当年贾府是何等的温柔富贵,到头来树倒猢狲散,转眼间富贵悲凉。。。试想,如换常人,其心尚且不堪,更何况象宝玉这样一个重恋痴迷,极至性情之人~,可见,家境人物的云泥之变对于宝玉而后的影响打击又更胜甚多了。痴性如斯,便早为其之后的撒手出家
埋下了重重的伏笔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还焉能弃而为僧,叫人感慨悲悯之余亦更信服。
二。灵周年庆贺词
有人说宝玉之灵多半依于那块通灵宝玉,我觉得不尽然,其赤瑕宫神瑛侍者也实非寻常之辈了。
在愚看来,宝玉的灵多体此刻他的不俗之上,一如探春所言的,其眼光甚奇雅。
另外,虽然他最不喜读书,更厌那些仕途经济学问之人(这应是作者对于时政的不满使然),然每每必遭父亲责斥,姐妹箴劝,可他愈更腻烦,但大观园论景题名一章中,宝玉的灵意慧才更显露无疑,可见,宝玉性散,随性任为,喜无拘束,其灵性发挥是很有赖于兴趣之合意的,从其写给晴雯的悼词中亦可见一斑。如此灵性,若一贯强力压制,实非可取之道。惟有黛玉深知其性,但总欠机缘,读来更耐人寻味。
而宝玉用在闺中女儿间的心思却如满似诚,其灵秀之处更多伴裙钗间而出,而其也实招女孩喜爱。只是他的灵意多半是无心之发,于人也无务必之益。确切讲,真真属于性空灵罢了。
三。顽
宝玉顽劣异常,大家都看在眼里的。这应是此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以他的年岁,连个临家孩童都玩闹异常,况他万般宠溺集一身之人,宝玉的顽,让其形象更真实,也更生动亲切,同时也更具感染力了。
人非圣贤,宝玉更有其愚顽不化之性,然他最恶人劝,这是他通生一大病。直叫人慨叹且无奈,孰不知,他的坚顽固意实令身边多少痴心尽爱之人操心费意。但如若非如此,袭,钗等人的深大贤能却也是无从可表的了。
四。呆
易忘情,是宝玉的又一大特征,尽管在别人眼中换做了呆气。
三十五回中两个婆子的谈话中可见一二,其说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又如说: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又如: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等等,如许谈论只是俗人眼中的看法罢了。孰不知此实乃宝玉不俗常人之大灵性:他虽出身显贵,但心底里却深知其世间万物之存在绝非易事,而自己与人待物是以为何,人与人之相处其第一要义乃非自保或者争斗,而是能彼此间予以慰藉,如此方不亵这妄生一世。
这亦是宝玉的可爱之处。
五。乖
虽然平时顽劣,但在长辈或外人面前,宝玉还是很知礼乖顺的,这也是他受长辈们宠的又一大原因。
第五十六回中贾母与甄家来的两个婆子谈话中可知端的:时贾母笑道: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因此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其原故,何尝不有依于其先生灵性,
六。僻
宝玉的偏僻之处,也着实不少。
如他那一干有关男孩女孩的偏僻论断;又如他喜红,爱香,好吃胭脂等僻病。也大都是抬不上桌面的。然情由性生,他如此乖僻性格生出这些乖僻习惯也尚可明白,每每表现出来之时,料定不能有长辈外人在侧,而此中行为表现也便完全是其真性情的自然释放了。
七。轻
毕竟是少年心性,宝玉的性格之中还是有很多略显轻佻、随性的孩子气的,尤其应对黛玉,每每言语造次,情急之处更冲动,场面之缠绵激烈,让人牵心不已。但殊不知,其与黛玉,晴雯等人的华彩场合却也多始于这轻随急噪的孩子气的。
而此轻亦有自轻之意,由于己是男儿身,他便自认是混物。然宝玉在姐妹间向来都是谦勉诚切的,对于女孩的钟爱,可谓能
疼即疼,能让便让,在常人眼里看来竟是没有一点刚性。然,本书其旨便是描述闺中各色裙钗之锦华灵秀,若主角都这般无所谓,不以为然,那反倒令人不解了吧。
精选阅读(二):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分析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
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杯具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
无主义。
精选阅读(三):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和他的恋爱婚姻杯具
对于《红楼梦》,向来有人认为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写贾宝玉的恋爱婚姻杯具,一个是写封建统治阶级家庭的崩溃。我是不一样意这种看法的。这不象鸡蛋那样,可能有双黄蛋,它是一
个黄,一个主题。《红楼梦》主要是透过主人翁的恋爱婚姻杯具,说明产生这个杯具的客观原因。作者的认识潜质十分高,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继《水浒传》后的又一个高峰。首先不是正因《红楼梦》的技巧好,不是正因作者有非凡的艺术才能,而是正因认识潜质高,看问题跟人家不一样。他看出这个恋爱婚姻杯具不简单,根子扎得很深,很广。为了交代客观的社会根源,有必要描述社会环境,描述家庭及其内部的斗争。作者就是透过社会环境来表现贾宝玉的恋爱婚姻杯具的,因此不是两个主题。假如把以家庭为主的社会环境同恋爱婚姻杯具割裂开来看,就会削弱《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削弱对作者伟大认识潜质的估价。
讲到恋爱婚姻杯具,并不是一个杯具,而是两个杯具,一个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联,这是恋爱关联,这个恋爱是个杯具,这个杯具说明的是一种社会问题;另一个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关联,这是婚姻关联,这个婚姻也是个杯具,这个杯具同贾、林的恋爱杯具有不一样的好处,说明了当时社会另外方面的问题。这两个杯具以贾宝玉为中心,作者从这两方面来挖掘杯具的根源:一是从客观的社会环境方面,一是从当事人的思想性格方面。作者对人物性格论掘得很深,在这方面,无论中外的古典文学,都还没有能超过《红楼梦》的。国际上也承认这一点,推崇为经典杰作。唯其性格挖掘得深,对杯具的根源也交代得深。另一方面是
客观原因和社会环境。这个客观原因和社会环境联系得很广,也挖掘得很深。唯其对社会环境描述得广泛而深刻,对杯具根源也就挖掘得深刻。话是这么说,但不好引起误会,以为杯具的根源有两个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在哲学上讲就是所谓二元论。正因当事人的性格也是客观环境养成的,作者一方面描述性格,同时就描述产生这些性格的社会原因。因此,归根结蒂是一个原因,即社会原因。人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人的思想性格也是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培养起来的。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而贾宝玉更是中心的主要人物。那里,我们先来谈一谈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贾宝玉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特定的环境中构成中一步步地发展的。贾宝玉性格的要点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平等待人。在封建社会里,男性有特权,统治阶级以男性为主。一方面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统治阶级压迫者,一方面是被统治阶级被压迫者。在《红楼梦》中,后一方面的人主要就是一些女孩子,大大小小的丫头们。在这两方面的矛盾斗争中,贾宝玉是坚决站在被压迫者一边的:同情她们,爱护她们,平等地对待她们。贾宝玉应对的是
一个阶级斗争的环境。《红楼梦》写的是日常生活,但透过这个日常生活,反映了家庭骨肉之间尖锐的阶级斗争。所谓杀人如草不闻声,宁荣二府中是充满了血债的。没有枪,没有刀,但是不知逼死了多少人,这些人都是阶级斗争的牺牲品。贾宝玉从小就说这样的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生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客观环境在一个聪慧敏锐的小孩子头脑中的反映。客观环境使他感觉到男生的肮脏,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纯洁善良、天真活泼的女孩子,则对他有很自然的影响。正因贾宝玉从小在这些女孩子中长大。这些姑娘都是城市和乡村中劳动人民的女儿。同贾宝玉最亲近的几个丫头,比如袭人,就是城市贫民的女儿,家里穷,没有饭吃,几两银子卖给了贾家。又如
晴雯,连她父母是谁都不知道,是赖大家买来作为礼物送给贾母的。这些是外面买来的。还有一种丫头属于家生子儿,是一世世代代的奴才。例如鸳鸯的父母亲都是贾家的奴才,鸳鸯的父亲在南边给贾家看房子,鸳鸯的母亲死了,想回家去看一看都不可能。另外,还有从苏州买来的唱戏的小演员,如芳官、药官、葵官等等。这些女孩子在大砚园中占了绝大多数。不管这些丫头们的性格怎样,思想上受封建阶级的影响也有深有浅,但是她们的客观条件是共同的:第一,她们都有一个悲惨的充满血泪的身世;
第二,都处于被奴役的地位,生命毫无保障,要把你配小子就配小子,逼死了就抬出去埋掉;第三,未来的命运不可捉摸。贾宝玉从小受她们照料,在这些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女儿身边长大。过去有人认为贾宝玉的性格没有什么进步的地方,成天跟女孩儿厮混,是个淫棍;此刻这样的意见少了。但是还有人怀疑,说贾宝玉生在富贵之家,从不参加社会活动,又怎样能产生进步思想?他们忽略了贾宝玉身边绝大多数都是被压迫的丫头,而且多是不顾一切敢于起来斗争的丫头。统治者不把这些丫头当人看,甚至看得连鸡犬都不如。而贾宝玉却尊重她们,同情她们,爱护她们,平等地待她们,在两相对立的矛盾斗争中,坚决地站在她们的一边。对于
统治阶级认为最卑贱的人,贾宝玉却评价极高,看到她们品德的美。这是两百年前中国封建社会中不大可能有的进步思想,是曹雪芹塑造出来的理想的典型。对于士大夫,贾宝玉最瞧不起,斥之为禄蠹,他就乐意跟丫头们在一齐。本来丫头是服侍他的,结果成了他服侍丫头,丫头们骂他,他也不生气。晴雯就骂过他:你这个人一天不忖你几句就过不去。贾宝玉否定自己出身的阶级,例如初会秦钟,他就痛恨自己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他认为女孩儿最珍重,男生都是浊物,这种偏激的感情在当时环境下是了不起的进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描述这样一个贾宝玉。在两
个对立的阶级中,贾宝玉坚决拒绝站在统治阶级这边,而且把自己的恋爱婚姻问题,同这些女孩儿的生活幸福问题相联在一齐。
封建统治者从小就给贾宝玉安排好了一条封建主义的道路。贾宝玉拒绝往这条道路上走,越长大越坚决。他厌恶科举,厌恶所谓经济学问,愿意同被压迫者死在一块。他企图整个否定封建主义的道路,他的那套思想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秩序,因此他一点不讲究封建礼法。怡红院中要是没有外人,关起门来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天地,虽然袭人有时不免劝说几句。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小姐们走后,丫头们脱了大衣服,胡乱地混坐一齐,毫无顾忌地吃喝玩乐起来。半夜三更,大家喝醉了酒,笑的笑,唱的唱,简直无法无天。脂砚斋评道:吃酒没有这样吃的,祝寿也没有这样祝的,这是怡红院的特殊风俗。贾宝玉这样的进步思想已经构成了体系:他不是偶然的平等待人,也不是偶然的同情和爱护被压迫者,他否定礼教,否定科举,否定整个的封建制度,他的性格要点,是初步的民主主义者的性格和思想的具体表现。他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不仅仅是口头上说了,而且也表此刻日常生活的行动中。这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崭新的人物。他不一样于古代的具有民主性的人物性格,也不一样于具有民主思想的人物性格,而是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崭新的人物。在《红楼梦》以前的文学中,无论是戏曲和小说,
都没有这样
成系统的进步人物。在历史上,明末清初有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但是也没有象贾宝玉那样的行动。作者以他敏锐的感觉,进步的思想,概括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寄托了自己的全部理想,创造出了这样一个光辉的新人的典型。两百多年来,《红楼梦》脍炙人口,一向为读者所喜爱,首先不是正因艺术技巧高,而是由于作者有高度的认识潜质。他能够从日常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深刻好处的东西,经过观察、体验,创造出全新的典型。作家的伟大也在于此。
由于贾宝玉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他必须爱林黛玉。林黛玉的性格又是怎样,作者写得很简单扼要。林黛玉出身于没落贵族,她的祖上是侯爵,清制侯爵袭三代,传到黛玉的祖父时皇上加恩增袭一代,到林如海就没有世袭,是真正的科举出身,书香门第。作者写林如海就是为了写林黛玉。写林如海是个正派的读书人,夫人亡故后也不再续娶,膝下只有一个独养女儿。子孙不盛,这在封建时代是个严重问题。林家没落,子孙不盛,唯一的姑娘只好送到外婆家去。外婆家但是个国公府,公爵在贵族中仅次于王,门第显赫。第三回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这个
小姑娘全身的每个神经细胞都竖在那里,紧张得要命,唯恐被人家耻笑,不敢多走一段路,多说一句话。谁叫她出身门第低微呢。
不久,林如海也病死了,这时的林黛玉就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女,同丫头们没有什么两样。这样一个身世和经历的姑娘到了贾家,就自然地构成子一个同贾家环境相对立的性格:生性好疑,脾气很大,说话很尖锐,动不动流眼泪,随时随地警惕着,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踩在脚下。假如林黛玉没有外婆,就会同甄士隐的女儿英莲一样。脾气大也好,流眼泪也好,都是她的斗争形式,表现了她的性格同所在环境的矛盾对立。
作者安排了一个很突出的情节葬花,来描述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从落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花象自己一样的纯洁美丽,而自己所处的环境象污泥一样的肮脏,花谢了终究要落到污泥里去,因此怜花就是自怜,葬花就是自葬,写葬花就是写林黛玉的性格要点,经过场面的烘托和情节的概括,把林黛玉的性格突出地描述出来了。薛宝钗不会去葬花,史湘云也不会去葬花,她们没有这样的感触。只有林黛玉这样身世、处境和性格的人才会去葬花。
对处在被压追地位的女孩子的广泛同情和爱护,是贾宝玉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环节,他把对被压迫的女孩子的深刻同情集中起来,倾注在林黛玉身上,结成生死不渝的感情。能够这样说,贾宝玉对被压迫者的爱护和同情,是他和林黛玉生死不渝的感情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根源。这说明他爱林黛玉是从民主主义思想出发的,是以民主主义思想作基础的。就有人感到个性,为什么贾宝玉要爱林黛玉,身体瘦弱,有肺病,脾气又大,哪一方面也比不上薛宝钗。他们不了解这一点,即贾林二人的感情是有思想作基础的。在《红楼梦》以前写感情的小说很多,但从来没有写以思想为基础的感情。贾宝玉同林黛玉感情的成熟阶段,也是贾宝玉思想的成熟阶段。这能够拿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为标志。这一回开始写史湘云受了薛宝钗的影响,也来规劝宝玉,要他别老在女孩子队里鬼混,也该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立刻说: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那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闹得史湘云下不了台。我们知道贾宝玉最尊重和体贴女孩子,但是在这种关键问题上,他却毫不留情面。下方袭人之后说: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宝姑娘的
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不是,不说又
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得怎样样、哭得怎样样呢!宝玉之后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吗,要是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这就是贾宝玉的原则性,一点儿也不含胡。这些话正好被黛玉无意中在门外听着,心里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不好意思进来。之后宝玉出门,赶上黛玉,倾诉肺腑,这时,他们的感情到达了白热的地步。作者描述他们感情的成熟,同贾宝玉的思想成熟是一致的。这种以思想为基础的感情是古代文学中从来没有的。张生爱莺莺,梁山伯爱祝英台,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他们就是一见倾心;而贾宝玉是爱林黛玉的思想,身体差一点,脾气坏一点,这没有关联,首先要思想好。林黛玉身世飘零,一无所有,这是她为贾宝玉所同情的客观处境,林黛玉心灵的纯洁,在贾宝玉看来就是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因素,作者写林黛玉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而是概括、集中了使贾宝玉感动、同情和爱护的女孩子们的客砚要点和主观要点。因此,他们的感情是根深蒂固的,生死不渝的。
同贾宝玉一样,林黛玉的性格一方面有民主主义,另方面还是有局限性。鲁迅先生说过,一个人不可能抓住自己头发离开地面,在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下,有些东西她是无法摆脱的。贾宝玉有感伤主义,他对前途不是很有信心。林黛玉更是如此。我
们不能把封建思想的束缚仅仅看作是外在的,在林黛玉的头脑中还有严重的封建思想。他们热烈地进行自由恋爱,迫切地要求婚姻自主,但是仍旧等待着家长给他们订婚。有人说怡红院、潇湘馆的财物不少,为什么不收拾收拾跑掉了我们说,他们思想中有落后的一面,受它紧紧的束缚,他们不会跑,也不可能跑。存在决定意识嘛!如果问这是阶级的局限,还是时代的局限,我们说两方面都有,而主要是阶级的局限。林黛玉实际上在搞恋爱,但是口头决不承认,贾宝玉一说我们在相爱,她立刻生气,放下脸来斥责宝玉。尤三姐就不是这样,她公开声明婚姻要由自己作主,对象要由自己选取。智能这个小尼姑,除了封建束缚外,还有一层宗教束缚,但是她就敢私奔到秦钟家里去。至于林、贾二人,不但不敢私奔,而且连想也不会想的。因此我们说主要是阶级的局限。林黛玉虽然是个一无所有的孤女,但是还有一个外婆,过的还是小姐的生活,封建小姐自尊自贵的意识还是很浓厚的。自己束缚自己这就是
林贾两人感情杯具的思想原因。当然,在那样的条件下,这一感情杯具还是值得我们同情的,它具有着深广的思想好处与社会好处。
对于薛宝钗,作者同样写得简单扼要。她家是皇商,给皇帝当买办,在封建时代,商人没有社会地位,薛家虽然是皇商,但作为豪门,政治地位此不上贵族。《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豪门,薛家排在最后,大概也正因政治势力差。作者写薛家,首先写薛蟠为争英莲(之后改名香菱)打死冯渊,出了人命。书中轻描淡写,好象化几个钱就可完事。其实也要看具体状况。封建社会的官府草菅人命,视为常事,但你得有政治势力做靠山,不然还是要偿命,弄得你家破人亡。因此薛家母子三个薛姨妈带着宝贝儿子加上薛宝钗,要进京去投奔贾家。不这样做,之后贾雨村就不会徇私断案。书中写薛蟠进京有四条原因:一来送妹候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都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四来游览上国风光。对薛蟠的性格我们是完全了解的,他不可能有这样一套精密的想法。第一条送妹妹候选,他不会有这样高明的主意;第二条探望亲戚,他不会关心这些事情;第三条整理店务,更不放在他心上;倒是最后一条游览上国风光才是他真正的意图。头三条都不是薛蟠的主意。因此要上京,是薛家的家庭现状提出的要求。送薛宝钗候选就为争取政治势力。在封建时代,一般善良的父母都不肯把自己女儿往深宫里送,牺牲女儿的终生幸福来谋求富贵。《聊斋志异》中的《
竇氏》、《刘夫人》以及川戏《拉郎配》都写了这方面的情形,为了逃避选入深宫,硬把十一二岁的幼女往外送。薛家却不
是这样。作者写这一条就是贬薛家,同时也点出薛家的阶级本性他们缺乏政治势力,此刻闹出人命案,迫切要求政治势力的支持和庇护。关于候选的事,以后撇开不提了。姨妈是控制不住也依靠不上薛蟠的,薛宝钗才是薛家的灵魂和主宰。薛家如果没有薛宝钗,很难想象将怎样办。因此薛宝钗是不能真的进宫去的。到了北京,薛家投奔贾府,很快他们就发现国公府也挺不错,尤其是有贾宝玉这样一个有期望的人。
薛家在京中有很多房子,本来,完全能够住到自己家里去,俗语说,探亲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住店,自己家有漂亮房子,为什么非跑到贾家去住?而且简直是赖着不走~作者先把他们安排住在梨香院,呆了一个时候,又把他们迁到东北角上另一个小院子去,让出梨香院给从苏州买来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住。作者写薛家住在贾家的前后情形,连搬了一次家也不漏掉,实际上是暗示薛家不肯走:你把我安排在梨香院住,我没有意见;你要我搬出梨香院让给唱戏的女孩子住,我也不生气。林黛玉起反感的东西,正是薛家迫切需要的东西。林黛玉深深感到被政治势力压得慌,而薛家则时时刻刻在争取。
那里提个问题,贾宝玉那块玉,作者硬要写成从妈妈肚子
里带来的,这是神话,我们没有办法。那么你写薛宝钗的金锁又是哪里来的?他一会说是和尚给的,一会儿又说那锁上的八个字是和尚给的,又说什么命里注定务必有玉的才能配。我们知道,只有贾宝玉才有玉。又如,作者写薛宝钗从小不爱花儿粉儿,平常穿半新不旧的衣服,连周瑞家的送去宫花她都不好,转送给了别人,但是那把沉甸甸的金锁,为什么老是挂在胸口?薛宝钗自己也说冷冰冰的。第八回写宝玉宝钗二人互看玉锁,宝钗拿着那块宝玉,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念了一遍又一遍,旁边莺儿之后说: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原来不知道有金锁这回事,听莺儿这么说,才要求薛宝钗给他看看金锁。这一回在脂砚斋八十回本中叫做看金锁姻缘微露,实际上就是求婚。在封建社会,从没有女家向男家求婚的,何况林黛玉来在薛宝钗之先,同宝玉的成情很好,又是贾母的外孙女。因此,非得让自己姑娘有把金锁,扬言务必有玉才能配亲,并且还要找机会显露这把锁,这不是求婚是什么?
有人说,薛宝钗一脑袋的封建思想,是个典范的封建淑女。我不一样意这样的意见。且看《红楼梦》如何描述。在二十二回以前,作者写薛宝钗老是跟着宝玉转,每当贾宝玉、林黛玉在一齐时,紧跟着总是宝姑娘来了,用北京的土话说,叫做夹萝卜干儿。论理,象宝钗这样的人,就应成天跟着李纨、迎春、探春、
惜春等人才是,此刻成天跟着宝玉转,这又算得个什么封建淑女!当然,我不是说薛宝钗就没有资格同贾宝玉恋爱,但你不好嘴上一套,心里又是一套,搞得贾宝玉很腻烦。此如有一次贾林两人正闹别扭,宝钗在旁不走,宝玉就撵她去陪贾母打牌。贾林两人有一阵子老是吵嘴,而且越吵越凶,主要的矛盾就是金玉良缘之说,许多吵闹都是从这引起的。
从二十二回起,状况有所变化。贾母喜爱薛宝钗稳重和平,要给她做生日。这天王熙凤问贾琏按什么样貌做生日。那里作者怕读者不注意,正因书中写过生日的事情很多,点明这不是普通做生日,而是贾母看中了宝钗,因此这个生日就有特殊好处。
到二十八回,薛宝钗开始有主意了。她不再老是跟着宝玉走,她有意识地讨贾母等人的喜爱,贾母要她点菜。她就点老太太爱吃的甜食;要她点戏,她就点吉利热闹的戏。元妃发出灯谜来让大家猜,明明很简单,她偏装猜不着,东猜西猜,最后才猜出来,这也是为了讨大家喜爱。二十二回前,她只讨贾宝玉喜爱,这时则左右开弓,要两面派,既讨贾宝玉喜爱,又想方设法讨家长喜爱。讨贾宝玉喜爱主要是显示自己的才学,让宝玉佩服她。
二十八回以后,薛宝钗又发展到另外一个阶段。她不可能两方面都讨好:家长喜爱她,贾宝玉就不喜爱她;讨好了家长,就不能讨好宝玉。这一回写元春送礼物,送来的东西宝玉同宝钗的一样。宝玉问:怎样林姑娘的倒不一样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回没有错,都是一分一分的写着签子的。那里作者告诉读者,这份礼物有其特殊好处,就是透过给礼物订了婚,只是没有明白宣布而已。这个地方也要对薛宝钗怀疑怀疑。果真是一个封建淑女的话,拿到这份同宝玉一样的礼物就就应害羞。她多的就是一挂红麝串,照说就应装进箱子里不拿出来,何况当时正逢炎夏,宜于戴翡翠、玛瑙之类的光溜溜的饰物,她却公然戴上一挂挺不舒服的红麝串,毫不害羞,反而自豪。这无异于当众炫耀自己的胜利,夺得了锦标。一上来跟着宝玉转,然后又两面讨好,最后就一边倒,再不怕你贾宝玉不喜爱我。在二十八回前,薛宝钗没有批评过贾宝玉,从这时起,她就政于进忠言了。葬宝钗是实利主义者,什么事情对自己有利就干,这时她已没有顾忌,开始批评贾宝玉,一边倒向封建主义的怀抱中去。
《红楼梦》前四十回,主要写贾宝玉和林、薛二人的恋爱关联和婚姻关联。贾宝玉同林黛玉的恋爱关联是一条路线,贾宝玉同薛宝钗的婚姻关联是一条路线,前者是民主主义的道路,后
者是封建主义的道路。究竟走哪一条道路,要求贾宝玉作出抉择,那里二面也反映了阶级斗争。
原先,林黛玉同贾宝玉的关联也是有斗争的。贾宝玉有进步思想,但是出身富贵之家,公子哥儿的习气很重,这两种东西在贾宝玉的身上是并存的,是一步步地克服和发展的。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公子哥儿的缺点不能容忍,加上金玉良缘的问题,因此产生矛盾。在前四十回,我们看到这两个人老是闹别扭,越闹越严重。作者写他们二人关联的发展是高度现实主义的:由最初的青梅竹马发展到有意识的搞感情,最后发展到成熟,诉肺腑之后矛盾解决,他们从此再也不吵架了,但是两个人又应对了环境的矛盾,象大山一样矗立在面前,无法逾越过去。
写薛宝钗同贾宝玉的关联也是一步步地发展的:最初跟着宝再转;然后左右开弓,两面讨好;最后一边倒。薛宝钗在环境方面取得完全的胜利,但是贾宝玉不喜爱她,她也一点没有办法。薛宝钗跟统治势力方面越处得好,越没有办法叫贾宝玉爱她。
以上两条线在书中是同时发展的,而作者的倾向性十分鲜
明,常常透过具体情节来表达自己的爱憎。例如三十六回写宝钗正帮袭人绣花,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这意思是说,他只知有林黛玉,不知有薛宝钗。作者有意透过宝玉说梦话否定金玉姻缘,让薛宝钗亲耳听到。这说明作者对处在被压迫地位的林黛玉充满了同情。
这两条路线写到那里,构成僵持的阶段,家长的倾向性很明确选中薛宝钗,不好林黛玉。但是,作为贾府最高权威的贾母,又犹豫不决,一向拖着,不肯公开宣布。贾母这个老太太不大思考别人,只思考自己的享乐,是个极端利己的享乐主义者。正正因如此,把个贾宝玉娇惯成这样,没有贾母的庇护,贾宝玉的思想是构成不起来的。当然,贾母不是民主主义者,她是封建主义者,封建主义发展到最后产生极端利己的享乐主义,自己破坏自己,挖封建主义的墙脚。贾母在她的享乐生活中,不能不思考自己钟爱的孙子宝玉的意志。贾母不是一个胡涂的老太太,脑子清楚,眼睛很亮,深通世故,经验丰富,透过多年的观察,宝玉和黛玉的关联她完全知道。尤其是透过紫鹃试宝玉一节,宝玉一听黛玉要回苏州去,立刻就发疯了,这使得贾母更加心中有数。宝玉不能没有林妹妹,他们的关联是有思想基础的,不可动摇的。在这样的状况下,很难设想贾母唯一宠爱的宝玉婚姻生活不幸福、而她仍能持续自己的享乐生活。她不能不思考这一点。再说黛玉
是她的亲外孙女。摆在次要地位,她也要思考思考。于是表现了举棋不定:照她的本意就是要订薛宝钗,思考到孙子和外孙女的具体状况,又不敢立刻决定。总之两方面她都要思考。有人认为贾母不会去思考
两方面,我的看法不一样。封建时代的老太太,为了宠爱自己的孙子,作出某些容让和迁就的状况是有的。因此,我们说写到那里构成了僵持局面:家长方面不放薛宝钗,贾宝玉不放林黛玉。本来贾宝玉不必须非要林黛玉不可,此刻则构成了一种力量,坚持不下,要死一块儿死,要活一块儿活,达种现象是很有社会好处的。
从这时起,作者就把恋爱关联和婚姻关联的线索摆到次要地位。正因家长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当事人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写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关联,写各个人的主观因素,都只能到此为止,正因婚姻问题的最后解决不决定于个人的爱憎。于是作者掉转笔头,用主要的笔墨来写环境。从书中能够看到,第四十回以后就不大写感情,贾宝玉见了林黛玉好象没话好讲了,或者有一肚子话不敢讲,怕损害了林妹妹的自尊心。林黛玉对贾宝玉也是一样,见了面就含着眼泪,默默无言。
从四十回起,作者用很多笔墨写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场面,来反映和刻划环境,那里不能一一地讲,总括起来,有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写贾家经济上的枯竭。贾家的经济状况,原来就已经不宽裕了,奢侈挥霍,收入少,支出多,到这时更是急转直下,几乎无法维持下去。例如当家人透过鸳鸯把贾母的金银器皿偷出去典卖,用来偿付债务。又如王熙凤病了,要吃人参,东寻西找,拿出来的不是参须,就是年久失效的坏参。这个情节揭示了贾家经济上的困难状况。这方面,薛宝钗很在行,她说临时到外面买人参容易碰上假货,推荐透过她家店铺的内部关联去买。这些方面,薛宝钗长袖善舞,深得贾家的欢心。你贾家枯竭,我薛家有钱;我看中你贾家的贵,你看中我薛家的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在封建贵族家庭,娶妻乃是一种政治的行为。(单行本第七四页)这话说得深刻极了!薛宝钗追求贾宝玉就是一种政治行为,而贾家看中薛宝钗也是一种政治行为解决经济困难,维持门面。
第二,写各方面矛盾的爆发。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到这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显著,越来越突出了。照封建社会的规矩,就应是长子掌权,长媳管家,就贾家说,就应是贾赦掌权,邢夫人管家。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贾母不喜爱老大,偏爱老二,硬把贾赦摆在那边屋子里。因此,贾赦和贾母有矛盾,见了母亲有一肚子牢骚,中秋节说笑话还讽刺妈妈偏心眼,惹得贾母生气。由于贾母喜爱贾政,就叫王夫人掌管家务。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儿妇媳,本来也就应在那边的,但是由于贾母偏爱,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就到这边来当家。这些关联就十分复杂,母子之间,婆媳之间,妯娌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傻大姐拾了个绣春囊,胡里胡涂地交给了邢夫人,邢夫人拿到这个东西,觉得这可了不得,郑重其事地转送给王夫人。这是什么意思?邢夫人有满腔不平:就应我管家的,却叫你管家,看,你把这个家管成什么样貌!其实,在贵族之家发现一个绣春囊又有什么了不起,邢夫人无非借此机会打击王夫人。再说王夫人,如果心里没事的话,把绣春囊烧掉也就完了。她不是这样,而是立刻大张旗鼓地搜检大观园,并且特意让王善保家的参加,正因她是邢夫人的陪房,叫她去检查,等于是请邢夫人自己去检查。这种钩心斗角
就是搞政治斗争。搜检大观园本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矛头却转向被压迫者,正因实际受害者还是那些当丫头的女孩子。司棋牺牲了,晴雯也牺牲了,四儿、芳官等人一个个地被撵出去了。封建主义的气焰大为猖狂。之后,作者写到当这些当家人不在家时,被压迫者起来挣扎反抗,大观园里到处打架,吵翻了天。例如勇于反抗的芳官与养母吵架,紧之后又有芳官、葵官等人与赵姨娘打群架,等等。这些状况说明,封建秩序已经无法维持了,王熙凤的权势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中垮下来了,弄得王熙凤得了病,达个病主要是政治病维持不住统治地位。于是乎有探春理家。封建社会由姑娘管家是很少有的,这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了,才由探春出来临时主持,搞个薛宝钗在旁边帮忙。这是王夫人的主意。让薛宝钗来帮忙,家长的意图是清清楚楚的。由于内部各种矛盾爆发,封建主义的统治地位不能维持了。试问谁能够继承王熙凤来维持统治?林黛玉是不行的,只有薛宝钗行,所谓薛宝钗小惠全大体,她向来是有办法的,只有她能够代替王熙凤来维持摇摇欲堕的统治。选取谁的问题,最后不能不落在薛宝钗身上。
第三,贾宝玉走什么路子的问题。一个人失足落水,他还是要用一切办法来挽救自己,据说淹死的人常常两手紧紧抓着泥草,证明他临死前经过一番挣扎。没落了的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此刻贾家要完蛋了,唯一的指望是贾宝玉,要他走封建
主义的道路,才能维持贾家的门第。那么,什么人能够帮忙贾宝玉走封建主义的道路?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我们说,只有薛宝钗能够扶持贾宝玉走上封建主义的所谓正路。
关于《红楼梦》所写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多讲了,就凭以上三条,不难明白为什么非选取薛宝钗不可。作者没有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杯具的根源,简单化地看成决定于家长个人的好恶。解放初期越剧舞台上演的《红楼梦》,就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了,仿佛贾林二人的恋爱杯具,完全是凤姐在中间出坏主意造成的。曹雪芹不把原因完全归结到家长个人身上。家长个人有他的意图,但不能决定,最后决定的是具体形势。贾家经济枯竭了,统治不能维持,后继无人。薛家有钱,薛宝钗能接替王熙凤,又能帮忙贾宝玉走上封建主义道路。因此,贾林的恋爱杯具根源,是由封建统治阶级的客观形势决定的,这样来认识,社会好处就大了。再看透过环境描述揭示出来的统治阶级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道德品质的败坏堕落,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而是长时期构成的,它不是普通的伤风成冒、头疼发烧,而是已经病入膏育。透过这些描述,把封建主义制度的罪恶和衰朽的特点全部端出来了。这是封建主义末期的形势,表面强大,内里已经腐烂透顶。这是贾林二人恋爱杯具的根源。
对贾宝玉同薛宝钗的关联又怎样看,照常理,封建社会的一个公子哥儿,爱上一个姑娘,家庭不一样意,用欺骗的手段给他娶了另外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很漂亮,很有钱,又颇有才干,这个公子哥儿最初也许不高兴儿天,慢慢的完全可能得新忘旧,相安无事;甚至即使不爱她,也能够象贾珍、贾琏那样,来个三妻四妾。但是贾宝玉不干,他必须要跑。这个结局说明在贾宝玉身上的民主主义力量虽然还薄弱,但已经构成,是新生力量,已经压不死,打不垮。你要我走封建主义道路我就是不走,你要我娶薛宝钗我硬是不干,我不能带林黛玉私奔,我能够一个人跑。跑的结果也产生杯具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婚姻杯具。薛宝钗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这体现了当时的封建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斗争。
恋爱婚姻问题作为个人问题,不会有多大好处,但是《红楼梦》不一样于任何以恋爱婚姻问题为主题的作品,它联系到整个社会和社会制度,鲜明地表现了被压迫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尖锐斗事,揭露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亡的必然趋势,歌颂了虽然幼稚但是不可战胜的新生力量。作品的伟大,首先在于作者提出了如此重大的问题。我认为《红楼梦》的吸引人不在技巧,因此我们这天没有谈技巧。《红楼梦》的高度技巧主要也是从作家的高度的认识潜质和强烈的爱憎感情中产生的。《红楼梦》的伟大之处
在那里,我们读《红楼梦》首先要学习的也是这一点。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精品文档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分析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杯具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
1 / 23
精品文档
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
无主义。
精选阅读(三):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和他的恋爱婚姻杯具
对于《红楼梦》,向来有人认为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写贾宝玉的恋爱婚姻杯具,一个是写封建统治阶级家庭的崩溃。我是不一样意这种看法的。这不象鸡蛋那样,可能有双黄蛋,它是一个黄,一个主题。《红楼梦》主要是透过主人翁的恋爱婚姻杯具,说明产生这个杯具的客观原因。作者的认识潜质十分高,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继《水浒传》后的又一个高峰。首先不是正因《红楼梦》的技巧好,不是正因作者有非凡的艺术才能,而是正因认识潜质高,看问题跟人家不一样。他看出这个恋爱婚姻杯具不简单,根子扎得很深,很广。为了交代客观的社会根源,有必要描述社会环境,描述家庭及其内部的斗争。作者就是透过社会环境来表现贾宝玉的恋爱婚姻杯具的,因此不是两个主题。假如把以家庭为主的社会环境同恋爱婚姻杯具割裂开来看,就会削弱《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削弱对作者伟大认识潜质的估价。
讲到恋爱婚姻杯具,并不是一个杯具,而是两个杯具,一个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联,这是恋爱关联,这个恋爱是个杯具,这个杯具说明的是一种社会问题;另一个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关联,这是婚姻关联,这个婚姻也是个杯具,这
2 / 23
精品文档
个杯具同贾、林的恋爱杯具有不一样的好处,说明了当时社会另外方面的问题。这两个杯具以贾宝玉为中心,作者从这两方面来挖掘杯具的根源:一是从客观的社会环境方面,一是从当事人的思想性格方面。作者对人物性格论掘得很深,在这方面,无论中外的古典文学,都还没有能超过《红楼梦》的。国际上也承认这一点,推崇为经典杰作。唯其性格挖掘得深,对杯具的根源也交代得深。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和社会环境。这个客观原因和社会环境联系得很广,也挖掘得很深。唯其对社会环境描述得广泛而深刻,对杯具根源也就挖掘得深刻。话是这么说,但不好引起误会,以为杯具的根源有两个——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在哲学上讲就是所谓二元论。正因当事人的性格也是客观环境养成的,作者一方面描述性格,同时就描述产生这些性格的社会原因。因此,归根结蒂是一个原因,即社会原因。人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人的思想性格也是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培养起来的。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而贾宝玉更是中心的主要人物。那里,我们先来谈一谈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贾宝玉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特定的环境中构成中一步步地发展的。贾宝玉性格的要点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平等待人。在封建社会里,男性有特权,统治阶级以男性为主。一方面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统治阶级压迫者,一方面是被统治阶
3 / 23
精品文档
级被压迫者。在《红楼梦》中,后一方面的人主要就是一些女孩子,大大小小的丫头们。在这两方面的矛盾斗争中,贾宝玉是坚决站在被压迫者一边的:同情她们,爱护她们,平等地对待她们。贾宝玉应对的是一个阶级斗争的环境。《红楼梦》写的是日常生活,但透过这个日常生活,反映了家庭骨肉之间尖锐的阶级斗争。所谓“杀人如草不闻声”,宁荣二府中是充满了血债的。没有枪,没有刀,但是不知逼死了多少人,这些人都是阶级斗争的牺牲品。贾宝玉从小就说这样的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生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客观环境在一个聪慧敏锐的小孩子头脑中的反映。客观环境使他感觉到男生的肮脏,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纯洁善良、天真活泼的女孩子,则对他有很自然的影响。正因贾宝玉从小在这些女孩子中长大。这些姑娘都是城市和乡村中劳动人民的女儿。同贾宝玉最亲近的几个丫头,比如袭人,就是城市贫民的女儿,家里穷,没有饭吃,几两银子卖给了贾家。又如
晴雯,连她父母是谁都不知道,是赖大家买来作为礼物送给贾母的。这些是外面买来的。还有一种丫头属于“家生子儿”,是一世世代代的奴才。例如鸳鸯的父母亲都是贾家的奴才,鸳鸯的父亲在南边给贾家看房子,鸳鸯的母亲死了,想回家去看一看都不可能。另外,还有从苏州买来的唱戏的小演员,如芳官、药官、葵官等等。这些女孩子在大砚园中
4 / 23
精品文档
占了绝大多数。不管这些丫头们的性格怎样,思想上受封建阶级的影响也有深有浅,但是她们的客观条件是共同的:第一,她们都有一个悲惨的充满血泪的身世;第二,都处于被奴役的地位,生命毫无保障,要把你配小子就配小子,逼死了就抬出去埋掉;第三,未来的命运不可捉摸。贾宝玉从小受她们照料,在这些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女儿身边长大。过去有人认为贾宝玉的性格没有什么进步的地方,成天跟女孩儿厮混,是个“淫棍”;此刻这样的意见少了。但是还有人怀疑,说贾宝玉生在富贵之家,从不参加社会活动,又怎样能产生进步思想?他们忽略了贾宝玉身边绝大多数都是被压迫的丫头,而且多是不顾一切敢于起来斗争的丫头。统治者不把这些丫头当人看,甚至看得连鸡犬都不如。而贾宝玉却尊重她们,同情她们,爱护她们,平等地待她们,在两相对立的矛盾斗争中,坚决地站在她们的一边。对于
统治阶级认为最卑贱的人,贾宝玉却评价极高,看到她们品德的美。这是两百年前中国封建社会中不大可能有的进步思想,是曹雪芹塑造出来的理想的典型。对于士大夫,贾宝玉最瞧不起,斥之为“禄蠹”,他就乐意跟丫头们在一齐。本来丫头是服侍他的,结果成了他服侍丫头,丫头们骂他,他也不生气。晴雯就骂过他:“你这个人一天不忖你几句就过不去。”贾宝玉否定自己出身的阶级,例如初会秦钟,他就痛恨自己“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他认为女孩儿
5 / 23
精品文档
最珍重,男生都是“浊物”,这种偏激的感情在当时环境下是了不起的进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描述这样一个贾宝玉。在两个对立的阶级中,贾宝玉坚决拒绝站在统治阶级这边,而且把自己的恋爱婚姻问题,同这些女孩儿的生活幸福问题相联在一齐。
封建统治者从小就给贾宝玉安排好了一条封建主义的道路。贾宝玉拒绝往这条道路上走,越长大越坚决。他厌恶科举,厌恶所谓“经济学问”,愿意同被压迫者死在一块。他企图整个否定封建主义的道路,他的那套思想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秩序,因此他一点不讲究封建礼法。怡红院中要是没有外人,关起门来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天地,虽然袭人有时不免劝说几句。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小姐们走后,丫头们脱了大衣服,胡乱地混坐一齐,毫无顾忌地吃喝玩乐起来。半夜三更,大家喝醉了酒,笑的笑,唱的唱,简直无法无天。脂砚斋评道:吃酒没有这样吃的,祝寿也没有这样祝的,这是怡红院的特殊风俗。贾宝玉这样的进步思想已经构成了体系:他不是偶然的平等待人,也不是偶然的同情和爱护被压迫者,他否定礼教,否定科举,否定整个的封建制度,他的性格要点,是初步的民主主义者的性格和思想的具体表现。他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不仅仅是口头上说了,而且也表此刻日常生活的行动中。这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崭新的人物。他不一样于古代的具
6 / 23
精品文档
有民主性的人物性格,也不一样于具有民主思想的人物性格,而是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崭新的人物。在《红楼梦》以前的文学中,无论是戏曲和小说,都没有这样
成系统的进步人物。在历史上,明末清初有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但是也没有象贾宝玉那样的行动。作者以他敏锐的感觉,进步的思想,概括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寄托了自己的全部理想,创造出了这样一个光辉的“新人的典型”。两百多年来,《红楼梦》脍炙人口,一向为读者所喜爱,首先不是正因艺术技巧高,而是由于作者有高度的认识潜质。他能够从日常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深刻好处的东西,经过观察、体验,创造出全新的典型。作家的伟大也在于此。
由于贾宝玉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他必须爱林黛玉。林黛玉的性格又是怎样,作者写得很简单扼要。林黛玉出身于没落贵族,她的祖上是侯爵,清制侯爵袭三代,传到黛玉的祖父时皇上加恩增袭一代,到林如海就没有世袭,是真正的科举出身,书香门第。作者写林如海就是为了写林黛玉。写林如海是个正派的读书人,夫人亡故后也不再续娶,膝下只有一个独养女儿。子孙不盛,这在封建时代是个严重问题。林家没落,子孙不盛,唯一的姑娘只好送到外婆家去。外婆家但是个国公府,公爵在贵族中仅次于王,门第显赫。第三回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这个小姑娘全身的每个
7 / 23
精品文档
神经细胞都竖在那里,紧张得要命,唯恐被人家耻笑,不敢多走一段路,多说一句话。谁叫她出身门第低微呢。
不久,林如海也病死了,这时的林黛玉就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女,同丫头们没有什么两样。这样一个身世和经历的姑娘到了贾家,就自然地构成子一个同贾家环境相对立的性格:生性好疑,脾气很大,说话很尖锐,动不动流眼泪,随时随地警惕着,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踩在脚下。假如林黛玉没有外婆,就会同甄士隐的女儿英莲一样。脾气大也好,流眼泪也好,都是她的斗争形式,表现了她的性格同所在环境的矛盾对立。
作者安排了一个很突出的情节——葬花,来描述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从落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花象自己一样的纯洁美丽,而自己所处的环境象污泥一样的肮脏,花谢了终究要落到污泥里去,因此怜花就是自怜,葬花就是自葬,写葬花就是写林黛玉的性格要点,经过场面的烘托和情节的概括,把林黛玉的性格突出地描述出来了。薛宝钗不会去葬花,史湘云也不会去葬花,她们没有这样的感触。只有林黛玉这样身世、处境和性格的人才会去葬花。
对处在被压追地位的女孩子的广泛同情和爱护,是贾宝玉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环节,他把对被压迫的女孩子的深刻同情集中起来,倾注在林黛玉身上,结成生死不渝的感情。能够这样说,贾宝玉对被压迫者的爱护和同情,是他
8 / 23
精品文档
和林黛玉生死不渝的感情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根源。这说明他爱林黛玉是从民主主义思想出发的,是以民主主义思想作基础的。就有人感到个性,为什么贾宝玉要爱林黛玉,身体瘦弱,有肺病,脾气又大,哪一方面也比不上薛宝钗。他们不了解这一点,即贾林二人的感情是有思想作基础的。在《红楼梦》以前写感情的小说很多,但从来没有写以思想为基础的感情。贾宝玉同林黛玉感情的成熟阶段,也是贾宝玉思想的成熟阶段。这能够拿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为标志。这一回开始写史湘云受了薛宝钗的影响,也来规劝宝玉,要他别老在女孩子队里鬼混,“也该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立刻说:“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那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闹得史湘云下不了台。我们知道贾宝玉最尊重和体贴女孩子,但是在这种关键问题上,他却毫不留情面。下方袭人之后说:“??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宝姑娘的
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得怎样样、哭得怎样样呢!”宝玉之后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吗,要是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这就是贾宝玉的原则性,一点儿也不含胡。这些话正好被黛玉无意中在门外听着,心里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不好意思
9 / 23
精品文档
进来。之后宝玉出门,赶上黛玉,倾诉肺腑,这时,他们的感情到达了白热的地步。作者描述他们感情的成熟,同贾宝玉的思想成熟是一致的。这种以思想为基础的感情是古代文学中从来没有的。张生爱莺莺,梁山伯爱祝英台,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他们就是一见倾心;而贾宝玉是爱林黛玉的思想,身体差一点,脾气坏一点,这没有关联,首先要思想好。林黛玉身世飘零,一无所有,这是她为贾宝玉所同情的客观处境,林黛玉心灵的纯洁,在贾宝玉看来就是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因素,作者写林黛玉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而是概括、集中了使贾宝玉感动、同情和爱护的女孩子们的客砚要点和主观要点。因此,他们的感情是根深蒂固的,生死不渝的。
同贾宝玉一样,林黛玉的性格一方面有民主主义,另方面还是有局限性。鲁迅先生说过,一个人不可能抓住自己头发离开地面,在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下,有些东西她是无法摆脱的。贾宝玉有感伤主义,他对前途不是很有信心。林黛玉更是如此。我们不能把封建思想的束缚仅仅看作是外在的,在林黛玉的头脑中还有严重的封建思想。他们热烈地进行自由恋爱,迫切地要求婚姻自主,但是仍旧等待着家长给他们订婚。有人说怡红院、潇湘馆的财物不少,为什么不收拾收拾跑掉了我们说,他们思想中有落后的一面,受它紧紧的束缚,他们不会跑,也不可能跑。存在决定意识嘛!如果
10 / 23
精品文档
问这是阶级的局限,还是时代的局限,我们说两方面都有,而主要是阶级的局限。林黛玉实际上在搞恋爱,但是口头决不承认,贾宝玉一说我们在相爱,她立刻生气,放下脸来斥责宝玉。尤三姐就不是这样,她公开声明婚姻要由自己作主,对象要由自己选取。智能这个小尼姑,除了封建束缚外,还有一层宗教束缚,但是她就敢私奔到秦钟家里去。至于林、贾二人,不但不敢私奔,而且连想也不会想的。因此我们说主要是阶级的局限。林黛玉虽然是个一无所有的孤女,但是还有一个外婆,过的还是小姐的生活,封建小姐自尊自贵的意识还是很浓厚的。自己束缚自己——这就是
林贾两人感情杯具的思想原因。当然,在那样的条件下,这一感情杯具还是值得我们同情的,它具有着深广的思想好处与社会好处。
对于薛宝钗,作者同样写得简单扼要。她家是皇商,给皇帝当买办,在封建时代,商人没有社会地位,薛家虽然是皇商,但作为豪门,政治地位此不上贵族。《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豪门,薛家排在最后,大概也正因政治势力差。作者写薛家,首先写薛蟠为争英莲打死冯渊,出了人命。书中轻描淡写,好象化几个钱就可完事。其实也要看具体状况。封建社会的官府草菅人命,视为常事,但你得有政治势力做靠山,不然还是要偿命,弄得你家破人亡。因此薛家母子三个——薛姨妈带着宝贝儿子加上薛宝钗,要进京去投奔贾
11 / 23
精品文档
家。不这样做,之后贾雨村就不会徇私断案。书中写薛蟠进京有四条原因:一来送妹候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都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四来游览上国风光。对薛蟠的性格我们是完全了解的,他不可能有这样一套精密的想法。第一条送妹妹候选,他不会有这样高明的主意;第二条探望亲戚,他不会关心这些事情;第三条整理店务,更不放在他心上;倒是最后一条“游览上国风光”才是他真正的意图。头三条都不是薛蟠的主意。因此要上京,是薛家的家庭现状提出的要求。送薛宝钗候选就为争取政治势力。在封建时代,一般善良的父母都不肯把自己女儿往深宫里送,牺牲女儿的终生幸福来谋求富贵。《聊斋志异》中的《
竇氏》、《刘夫人》以及川戏《拉郎配》都写了这方面的情形,为了逃避选入深宫,硬把十一二岁的幼女往外送。薛家却不是这样。作者写这一条就是贬薛家,同时也点出薛家的阶级本性——他们缺乏政治势力,此刻闹出人命案,迫切要求政治势力的支持和庇护。关于候选的事,以后撇开不提了。姨妈是控制不住也依靠不上薛蟠的,薛宝钗才是薛家的灵魂和主宰。薛家如果没有薛宝钗,很难想象将怎样办。因此薛宝钗是不能真的进宫去的。到了北京,薛家投奔贾府,很快他们就发现国公府也挺不错,尤其是有贾宝玉这样一个有期望的人。
薛家在京中有很多房子,本来,完全能够住到自己家里
12 / 23
精品文档
去,俗语说,“探亲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住店”,自己家有漂亮房子,为什么非跑到贾家去住?而且简直是赖着不走~作者先把他们安排住在梨香院,呆了一个时候,又把他们迁到东北角上另一个小院子去,让出梨香院给从苏州买来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住。作者写薛家住在贾家的前后情形,连搬了一次家也不漏掉,实际上是暗示薛家不肯走:你把我安排在梨香院住,我没有意见;你要我搬出梨香院让给唱戏的女孩子住,我也不生气。林黛玉起反感的东西,正是薛家迫切需要的东西。林黛玉深深感到被政治势力压得慌,而薛家则时时刻刻在争取。
那里提个问题,贾宝玉那块玉,作者硬要写成从妈妈肚子里带来的,这是神话,我们没有办法。那么你写薛宝钗的金锁又是哪里来的?他一会说是和尚给的,一会儿又说那锁上的八个字是和尚给的,又说什么命里注定务必有玉的才能配。我们知道,只有贾宝玉才有玉。又如,作者写薛宝钗从小不爱花儿粉儿,平常穿半新不旧的衣服,连周瑞家的送去宫花她都不好,转送给了别人,但是那把沉甸甸的金锁,为什么老是挂在胸口?薛宝钗自己也说冷冰冰的。第八回写宝玉宝钗二人互看玉锁,宝钗拿着那块宝玉,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念了一遍又一遍,旁边莺儿之后说:“??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原来不知道有金锁这回事,听莺儿这么说,才要求薛宝钗给他
13 / 23
精品文档
看看金锁。这一回在脂砚斋八十回本中叫做“看金锁姻缘微露”,实际上就是求婚。在封建社会,从没有女家向男家求婚的,何况林黛玉来在薛宝钗之先,同宝玉的成情很好,又是贾母的外孙女。因此,非得让自己姑娘有把金锁,扬言务必有玉才能配亲,并且还要找机会显露这把锁,这不是求婚是什么?
有人说,薛宝钗一脑袋的封建思想,是个典范的封建淑女。我不一样意这样的意见。且看《红楼梦》如何描述。在二十二回以前,作者写薛宝钗老是跟着宝玉转,每当贾宝玉、林黛玉在一齐时,紧跟着总是“宝姑娘来了”,用北京的土话说,叫做“夹萝卜干儿”。论理,象宝钗这样的人,就应成天跟着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人才是,此刻成天跟着宝玉转,这又算得个什么封建淑女!当然,我不是说薛宝钗就没有资格同贾宝玉恋爱,但你不好嘴上一套,心里又是一套,搞得贾宝玉很腻烦。此如有一次贾林两人正闹别扭,宝钗在旁不走,宝玉就撵她去陪贾母打牌。贾林两人有一阵子老是吵嘴,而且越吵越凶,主要的矛盾就是“金玉良缘”之说,许多吵闹都是从这引起的。
从二十二回起,状况有所变化。贾母喜爱薛宝钗“稳重和平”,要给她做生日。这天王熙凤问贾琏按什么样貌做生日。那里作者怕读者不注意,正因书中写过生日的事情很多,点明这不是普通做生日,而是贾母看中了宝钗,因此这个生
14 / 23
精品文档
日就有特殊好处。
到二十八回,薛宝钗开始有主意了。她不再老是跟着宝玉走,她有意识地讨贾母等人的喜爱,贾母要她点菜。她就点老太太爱吃的甜食;要她点戏,她就点吉利热闹的戏。元妃发出灯谜来让大家猜,明明很简单,她偏装猜不着,东猜西猜,最后才猜出来,这也是为了讨大家喜爱。二十二回前,她只讨贾宝玉喜爱,这时则左右开弓,要两面派,既讨贾宝玉喜爱,又想方设法讨家长喜爱。讨贾宝玉喜爱主要是显示自己的才学,让宝玉佩服她。
二十八回以后,薛宝钗又发展到另外一个阶段。她不可能两方面都讨好:家长喜爱她,贾宝玉就不喜爱她;讨好了家长,就不能讨好宝玉。这一回写元春送礼物,送来的东西宝玉同宝钗的一样。宝玉问:“怎样林姑娘的倒不一样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回没有错,“都是一分一分的写着签子的。”那里作者告诉读者,这份礼物有其特殊好处,就是透过给礼物订了婚,只是没有明白宣布而已。这个地方也要对薛宝钗怀疑怀疑。果真是一个封建淑女的话,拿到这份同宝玉一样的礼物就就应害羞。她多的就是一挂红麝串,照说就应装进箱子里不拿出来,何况当时正逢炎夏,宜于戴翡翠、玛瑙之类的光溜溜的饰物,她却公然戴上一挂挺不舒服的红麝串,毫不害羞,反而自豪。这无异于当众炫耀自己的胜利,夺得了锦标。一上来跟着宝
15 / 23
精品文档
玉转,然后又两面讨好,最后就一边倒,再不怕你贾宝玉不喜爱我。在二十八回前,薛宝钗没有批评过贾宝玉,从这时起,她就政于进“忠言”了。葬宝钗是实利主义者,什么事情对自己有利就干,这时她已没有顾忌,开始批评贾宝玉,一边倒向封建主义的怀抱中去。
《红楼梦》前四十回,主要写贾宝玉和林、薛二人的恋爱关联和婚姻关联。贾宝玉同林黛玉的恋爱关联是一条路线,贾宝玉同薛宝钗的婚姻关联是一条路线,前者是民主主义的道路,后者是封建主义的道路。究竟走哪一条道路,要求贾宝玉作出抉择,那里二面也反映了阶级斗争。
原先,林黛玉同贾宝玉的关联也是有斗争的。贾宝玉有进步思想,但是出身富贵之家,公子哥儿的习气很重,这两种东西在贾宝玉的身上是并存的,是一步步地克服和发展的。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公子哥儿的缺点不能容忍,加上“金玉良缘”的问题,因此产生矛盾。在前四十回,我们看到这两个人老是闹别扭,越闹越严重。作者写他们二人关联的发展是高度现实主义的:由最初的青梅竹马发展到有意识的搞感情,最后发展到成熟,“诉肺腑”之后矛盾解决,他们从此再也不吵架了,但是两个人又应对了环境的矛盾,象大山一样矗立在面前,无法逾越过去。
写薛宝钗同贾宝玉的关联也是一步步地发展的:最初跟着宝再转;然后左右开弓,两面讨好;最后一边倒。薛宝钗在
16 / 23
精品文档
环境方面取得完全的胜利,但是贾宝玉不喜爱她,她也一点没有办法。薛宝钗跟统治势力方面越处得好,越没有办法叫贾宝玉爱她。
以上两条线在书中是同时发展的,而作者的倾向性十分鲜明,常常透过具体情节来表达自己的爱憎。例如三十六回写宝钗正帮袭人绣花,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这意思是说,他只知有林黛玉,不知有薛宝钗。作者有意透过宝玉说梦话否定“金玉姻缘”,让薛宝钗亲耳听到。这说明作者对处在被压迫地位的林黛玉充满了同情。
这两条路线写到那里,构成僵持的阶段,家长的倾向性很明确——选中薛宝钗,不好林黛玉。但是,作为贾府最高权威的贾母,又犹豫不决,一向拖着,不肯公开宣布。贾母这个老太太不大思考别人,只思考自己的享乐,是个极端利己的享乐主义者。正正因如此,把个贾宝玉娇惯成这样,没有贾母的庇护,贾宝玉的思想是构成不起来的。当然,贾母不是民主主义者,她是封建主义者,封建主义发展到最后产生极端利己的享乐主义,自己破坏自己,挖封建主义的墙脚。贾母在她的享乐生活中,不能不思考自己钟爱的孙子宝玉的意志。贾母不是一个胡涂的老太太,脑子清楚,眼睛很亮,深通世故,经验丰富,透过多年的观察,宝玉和黛玉的关联她完全知道。尤其是透过紫鹃试宝玉一节,宝玉一听黛玉要
17 / 23
精品文档
回苏州去,立刻就发疯了,这使得贾母更加心中有数。宝玉不能没有林妹妹,他们的关联是有思想基础的,不可动摇的。在这样的状况下,很难设想贾母唯一宠爱的宝玉婚姻生活不幸福、而她仍能持续自己的享乐生活。她不能不思考这一点。再说黛玉是她的亲外孙女。摆在次要地位,她也要思考思考。于是表现了举棋不定:照她的本意就是要订薛宝钗,思考到孙子和外孙女的具体状况,又不敢立刻决定。总之两方面她都要思考。有人认为贾母不会去思考
两方面,我的看法不一样。封建时代的老太太,为了宠爱自己的孙子,作出某些容让和迁就的状况是有的。因此,我们说写到那里构成了僵持局面:家长方面不放薛宝钗,贾宝玉不放林黛玉。本来贾宝玉不必须非要林黛玉不可,此刻则构成了一种力量,坚持不下,要死一块儿死,要活一块儿活,达种现象是很有社会好处的。
从这时起,作者就把恋爱关联和婚姻关联的线索摆到次要地位。正因家长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当事人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写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关联,写各个人的主观因素,都只能到此为止,正因婚姻问题的最后解决不决定于个人的爱憎。于是作者掉转笔头,用主要的笔墨来写环境。从书中能够看到,第四十回以后就不大写感情,贾宝玉见了林黛玉好象没话好讲了,或者有一肚子话不敢讲,怕损害了林妹妹的自尊心。林黛玉对贾宝玉也是一样,见了面就含着
18 / 23
精品文档
眼泪,默默无言。
从四十回起,作者用很多笔墨写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场面,来反映和刻划环境,那里不能一一地讲,总括起来,有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写贾家经济上的枯竭。贾家的经济状况,原来就已经不宽裕了,奢侈挥霍,收入少,支出多,到这时更是急转直下,几乎无法维持下去。例如当家人透过鸳鸯把贾母的金银器皿偷出去典卖,用来偿付债务。又如王熙凤病了,要吃人参,东寻西找,拿出来的不是参须,就是年久失效的坏参。这个情节揭示了贾家经济上的困难状况。这方面,薛宝钗很在行,她说临时到外面买人参容易碰上假货,推荐透过她家店铺的内部关联去买。这些方面,薛宝钗长袖善舞,深得贾家的欢心。你贾家枯竭,我薛家有钱;我看中你贾家的“贵”,你看中我薛家的“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在封建贵族家庭,“娶妻乃是一种政治的行为”。这话说得深刻极了!薛宝钗追求贾宝玉就是一种政治行为,而贾家看中薛宝钗也是一种政治行为——解决经济困难,维持门面。
第二,写各方面矛盾的爆发。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到这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显著,越来越突出了。照封建社会的规矩,就应是长子掌权,长媳管家,就贾家说,就应是贾赦掌权,邢夫人管家。但是,
19 / 23
精品文档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贾母不喜爱老大,偏爱老二,硬把贾赦摆在“那边屋子里”。因此,贾赦和贾母有矛盾,见了母亲有一肚子牢骚,中秋节说笑话还讽刺妈妈偏心眼,惹得贾母生气。由于贾母喜爱贾政,就叫王夫人掌管家务。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儿妇媳,本来也就应在“那边”的,但是由于贾母偏爱,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就到这边来当家。这些关联就十分复杂,母子之间,婆媳之间,妯娌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傻大姐拾了个绣春囊,胡里胡涂地交给了邢夫人,邢夫人拿到这个东西,觉得这可了不得,郑重其事地转送给王夫人。这是什么意思?邢夫人有满腔不平:就应我管家的,却叫你管家,看,你把这个家管成什么样貌!其实,在贵族之家发现一个绣春囊又有什么了不起,邢夫人无非借此机会打击王夫人。再说王夫人,如果心里没事的话,把绣春囊烧掉也就完了。她不是这样,而是立刻大张旗鼓地搜检大观园,并且特意让王善保家的参加,正因她是邢夫人的陪房,叫她去检查,等于是请邢夫人自己去检查。这种钩心斗角
就是搞政治斗争。搜检大观园本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矛头却转向被压迫者,正因实际受害者还是那些当丫头的女孩子。司棋牺牲了,晴雯也牺牲了,四儿、芳官等人一个个地被撵出去了。封建主义的气焰大为猖狂。之后,作者写到当这些当家人不在家时,被压迫者起来挣扎反抗,大观园里到处打架,吵翻了天。例如勇
20 / 23
精品文档
于反抗的芳官与养母吵架,紧之后又有芳官、葵官等人与赵姨娘打群架,等等。这些状况说明,封建秩序已经无法维持了,王熙凤的权势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中垮下来了,弄得王熙凤得了病,达个病主要是政治病——维持不住统治地位。于是乎有探春理家。封建社会由姑娘管家是很少有的,这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了,才由探春出来临时主持,搞个薛宝钗在旁边帮忙。这是王夫人的主意。让薛宝钗来帮忙,家长的意图是清清楚楚的。由于内部各种矛盾爆发,封建主义的统治地位不能维持了。试问谁能够继承王熙凤来维持统治?林黛玉是不行的,只有薛宝钗行,所谓“薛宝钗小惠全大体”,她向来是有办法的,只有她能够代替王熙凤来维持摇摇欲堕的统治。选取谁的问题,最后不能不落在薛宝钗身上。
第三,贾宝玉走什么路子的问题。一个人失足落水,他还是要用一切办法来挽救自己,据说淹死的人常常两手紧紧抓着泥草,证明他临死前经过一番挣扎。没落了的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此刻贾家要完蛋了,唯一的指望是贾宝玉,要他走封建主义的道路,才能维持贾家的门第。那么,什么人能够帮忙贾宝玉走封建主义的道路?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我们说,只有薛宝钗能够扶持贾宝玉走上封建主义的所谓正路。
关于《红楼梦》所写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多讲了,就凭以上三条,不难明白为什么非选取薛宝钗不可。作者没有把
21 / 23
精品文档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杯具的根源,简单化地看成决定于家长个人的好恶。解放初期越剧舞台上演的《红楼梦》,就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了,仿佛贾林二人的恋爱杯具,完全是凤姐在中间出坏主意造成的。曹雪芹不把原因完全归结到家长个人身上。家长个人有他的意图,但不能决定,最后决定的是具体形势。贾家经济枯竭了,统治不能维持,后继无人。薛家有钱,薛宝钗能接替王熙凤,又能帮忙贾宝玉走上封建主义道路。因此,贾林的恋爱杯具根源,是由封建统治阶级的客观形势决定的,这样来认识,社会好处就大了。再看透过环境描述揭示出来的统治阶级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道德品质的败坏堕落,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而是长时期构成的,它不是普通的伤风成冒、头疼发烧,而是已经病入膏育。透过这些描述,把封建主义制度的罪恶和衰朽的特点全部端出来了。这是封建主义末期的形势,表面强大,内里已经腐烂透顶。这是贾林二人恋爱杯具的根源。
对贾宝玉同薛宝钗的关联又怎样看,照常理,封建社会的一个公子哥儿,爱上一个姑娘,家庭不一样意,用欺骗的手段给他娶了另外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很漂亮,很有钱,又颇有才干,这个公子哥儿最初也许不高兴儿天,慢慢的完全可能得新忘旧,相安无事;甚至即使不爱她,也能够象贾珍、贾琏那样,来个三妻四妾。但是贾宝玉不干,他必须要跑。这个结局说明在贾宝玉身上的民主主义力量虽然还薄弱,但
22 / 23
精品文档
已经构成,是新生力量,已经压不死,打不垮。你要我走封建主义道路我就是不走,你要我娶薛宝钗我硬是不干,我不能带林黛玉私奔,我能够一个人跑。跑的结果也产生杯具——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婚姻杯具。薛宝钗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这体现了当时的封建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斗争。
恋爱婚姻问题作为个人问题,不会有多大好处,但是《红楼梦》不一样于任何以恋爱婚姻问题为主题的作品,它联系到整个社会和社会制度,鲜明地表现了被压迫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尖锐斗事,揭露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亡的必然趋势,歌颂了虽然幼稚但是不可战胜的新生力量。作品的伟大,首先在于作者提出了如此重大的问题。我认为《红楼梦》的吸引人不在技巧,因此我们这天没有谈技巧。《红楼梦》的高度技巧主要也是从作家的高度的认识潜质和强烈的爱憎感情中产生的。《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那里,我们读《红楼梦》首先要学习的也是这一点。
23 / 23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精选阅读: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分析
关于宝于这个人物,貌似已从古争论至今了,能让人们一向如此的介怀不下,也说明了该人物的超常的魅力,曹公可谓在其身上押注了最多的心血:宝玉的行事不安常理,时而乖觉异常,时而又疯癫如狂,说出的话往往又语出雷人,不禁令人拍案叫屈---正因有时实在整不明白其天外飞仙般的的冥顽之意,虽然细想起来会隐约觉的搞笑。但就这样一个如此‘神道’般的人物,在曹公的妙笔下,竟让我们觉得其亲切真实的有如自己隔壁的邻家男孩一般,这是一种怎样级别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呀。。。叹为观止,也只能是叹为观止了。
关于宝玉的性格特征,愚也曾作过一番非学术性的。。。调研,总结出七个字:痴、灵、顽、呆、乖、僻、轻,分解如下。[由Www.DuanMeiWen.Com整理]
一。痴
宝玉素有情极之痴,尚不说说金钏,晴雯等人离世,他悲伤如斯。就是紫鹃当初一句顽话便就使得他急痛攻心,呆滞多时。而他对于黛玉的痴心绝对,亘古可见,不必细言。矫情的句子
另外,宝玉亦不乏其他痴处,如:他本又是个多情种子,其对于世事万物亦多抱以宽容赏纳之心,无论其对己是否有情,每必能予
以关怀慰藉;又如宝玉又重情不重礼,对于仆人竟大都能一视同仁,虽在当时显为难得,但在外人看来却也是他的大不是了。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宝玉的痴,是常人莫敌的,这是他性格中最显著的特征,将一个如至情的人定为全书之主角,作者是颇存匠心的:想当年贾府是何等的温柔富贵,到头来树倒猢狲散,转眼间富贵悲凉。。。试想,如换常人,其心尚且不堪,更何况象宝玉这样一个重恋痴迷,极至性情之人~,可见,家境人物的云泥之变对于宝玉而后的影响打击又更胜甚多了。痴性如斯,便早为其之后的撒手出家埋下了重重的伏笔——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还焉能弃而为僧,叫人感慨悲悯之余亦更信服。
二。灵周年庆贺词
有人说宝玉之灵多半依于那块通灵宝玉,我觉得不尽然,其赤瑕宫神瑛侍者也实非寻常之辈了。
在愚看来,宝玉的灵多体此刻他的“不俗”之上,一如探春所言的,其眼光甚奇雅。
另外,虽然他最不喜读书,更厌那些仕途经济学问之人,然每每必遭父亲责斥,姐妹箴劝,可他愈更腻烦,但大观园论景题名一章中,宝玉的灵意慧才更显露无疑,可见,宝玉性散,随性任为,喜无拘束,其灵性发挥是很有赖于兴趣之合意的,从其写给晴雯的悼词中亦可见一斑。如此灵性,若一贯强力压制,实非可取之道。惟有黛玉深知其性,但总欠机缘,读来更耐人寻味。
而宝玉用在闺中女儿间的心思却如满似诚,其灵秀之处更多伴裙钗间而出,而其也实招女孩喜爱。只是他的灵意多半是无心之发,于人也无务必之益。确切讲,真真属于性空灵罢了。
三。顽
宝玉顽劣异常,大家都看在眼里的。这应是此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以他的年岁,连个临家孩童都玩闹异常,况他万般宠溺集一身之人,宝玉的顽,让其形象更真实,也更生动亲切,同时也更具感染力了。
人非圣贤,宝玉更有其愚顽不化之性,然他最恶人劝,这是他通生一大病。直叫人慨叹且无奈,孰不知,他的坚顽固意实令身边多少痴心尽爱之人操心费意。但如若非如此,袭,钗等人的深大贤能却也是无从可表的了。
四。呆
易忘情,是宝玉的又一大特征,尽管在别人眼中换做了呆气。
三十五回中两个婆子的谈话中可见一二,其说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又如说:“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又如:“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等等,如许谈论只是俗人眼中的看法罢了。孰不知此实乃宝玉不俗常人之大灵性:他虽出身显贵,但心底里却深知其世间万物之
存在绝非易事,而自己与人待物是以为何,人与人之相处其第一要义乃非自保或者争斗,而是能彼此间予以慰藉,如此方不亵这妄生一世。
这亦是宝玉的可爱之处。
五。乖
虽然平时顽劣,但在长辈或外人面前,宝玉还是很知礼乖顺的,这也是他受长辈们宠的又一大原因。
第五十六回中贾母与甄家来的两个婆子谈话中可知端的:时贾母笑道:“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因此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其原故,何尝不有依于其先生灵性,
六。僻
宝玉的偏僻之处,也着实不少。
如他那一干有关男孩女孩的偏僻论断;又如他喜红,爱香,好吃胭脂等僻病。也大都是抬不上桌面的。然情由性生,他如此乖僻性格生出这些乖僻习惯也尚可明白,每每表现出来之时,料定不能有长辈外人在侧,而此中行为表现也便完全是其真性情的自然释放了。
七。轻
毕竟是少年心性,宝玉的性格之中还是有很多略显轻佻、随性
的孩子气的,尤其应对黛玉,每每言语造次,情急之处更冲动,场面之缠绵激烈,让人牵心不已。但殊不知,其与黛玉,晴雯等人的华彩场合却也多始于这轻随急噪的孩子气的。
而此轻亦有自轻之意,由于己是男儿身,他便自认是混物。然宝玉在姐妹间向来都是谦勉诚切的,对于女孩的钟爱,可谓能疼即疼,能让便让,在常人眼里看来竟是没有一点刚性。然,本书其旨便是描述闺中各色裙钗之锦华灵秀,若主角都这般无所谓,不以为然,那反倒令人不解了吧。
精选阅读: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分析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
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杯具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
无主义。
精选阅读: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和他的恋爱婚姻杯具
对于《红楼梦》,向来有人认为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写贾宝玉的恋爱婚姻杯具,一个是写封建统治阶级家庭的崩溃。我是不一样意这种看法的。这不象鸡蛋那样,可能有双黄蛋,它是一个黄,一个主题。《红楼梦》主要是透过主人翁的恋爱婚姻杯具,说明产生这个杯具的客观原因。作者的认识潜质十分高,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继《水浒传》后的又一个高峰。首先不是正因《红楼梦》的技巧好,不是正因作者有非凡的艺术才能,而是正因认识潜质高,看问题跟人家不一样。他看出这个恋爱婚姻杯具不简单,根子扎得很深,很广。为了交代客观的社会根源,有必要描述社会环境,描述家庭及其内部的斗争。作者就是透过社会环境来表现贾宝玉的恋爱婚姻杯具的,因此不是两个主题。假如把以家庭为主的社会环境同恋爱婚姻杯具割裂开来看,就会削弱《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削弱对作者伟大认识潜质的估价。
讲到恋爱婚姻杯具,并不是一个杯具,而是两个杯具,一个是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联,这是恋爱关联,这个恋爱是个杯具,这个杯具说明的是一种社会问题;另一个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关联,这是婚姻关联,这个婚姻也是个杯具,这个杯具同贾、林的恋爱杯具有不一样的好处,说明了当时社会另外方面的问题。这两个杯具以贾宝玉为中心,作者从这两方面来挖掘杯具的根源:一是从客观的社会环境方面,一是从当事人的思想性格方面。作者对人物性格论掘得很深,在这方面,无论中外的古典文学,都还没有能超过《红楼梦》的。国际上也承认这一点,推崇为经典杰作。唯其性格挖掘得深,对杯具的根源也交代得深。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和社会环境。这个客观原因和社会环境联系得很广,也挖掘得很深。唯其对社会环境描述得广泛而深刻,对杯具根源也就挖掘得深刻。话是这么说,但不好引起误会,以为杯具的根源有两个——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在哲学上讲就是所谓二元论。正因当事人的性格也是客观环境养成的,作者一方面描述性格,同时就描述产生这些性格的社会原因。因此,归根结蒂是一个原因,即社会原因。人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人的思想性格也是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培养起来的。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而贾宝玉更是中心的主要人物。那里,我们先来谈一谈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贾宝玉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特定的环境中构成中一步步地发展的。贾宝玉性格的要点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平等待人。在封建社会里,男性有特权,统治阶级以男性为主。一方面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统治阶级压迫者,一方面是被统治阶级被压迫者。在《红楼梦》中,后
一方面的人主要就是一些女孩子,大大小小的丫头们。在这两方面的矛盾斗争中,贾宝玉是坚决站在被压迫者一边的:同情她们,爱护她们,平等地对待她们。贾宝玉应对的是一个阶级斗争的环境。《红楼梦》写的是日常生活,但透过这个日常生活,反映了家庭骨肉之间尖锐的阶级斗争。所谓“杀人如草不闻声”,宁荣二府中是充满了血债的。没有枪,没有刀,但是不知逼死了多少人,这些人都是阶级斗争的牺牲品。贾宝玉从小就说这样的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生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客观环境在一个聪慧敏锐的小孩子头脑中的反映。客观环境使他感觉到男生的肮脏,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纯洁善良、天真活泼的女孩子,则对他有很自然的影响。正因贾宝玉从小在这些女孩子中长大。这些姑娘都是城市和乡村中劳动人民的女儿。同贾宝玉最亲近的几个丫头,比如袭人,就是城市贫民的女儿,家里穷,没有饭吃,几两银子卖给了贾家。又如
晴雯,连她父母是谁都不知道,是赖大家买来作为礼物送给贾母的。这些是外面买来的。还有一种丫头属于“家生子儿”,是一世世代代的奴才。例如鸳鸯的父母亲都是贾家的奴才,鸳鸯的父亲在南边给贾家看房子,鸳鸯的母亲死了,想回家去看一看都不可能。另外,还有从苏州买来的唱戏的小演员,如芳官、药官、葵官等等。这些女孩子在大砚园中占了绝大多数。不管这些丫头们的性格怎样,思想上受封建阶级的影响也有深有浅,但是她们的客观条件是共同的:第一,她们都有一个悲惨的充满血泪的身世;第二,都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生命毫无保障,要把你配小子就配小子,逼死了就抬出去埋掉;第三,未来的命运不可捉摸。贾宝玉从小受她们照料,在这些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女儿身边长大。过去有人认为贾宝玉的性格没有什么进步的地方,成天跟女孩儿厮混,是个“淫棍”;此刻这样的意见少了。但是还有人怀疑,说贾宝玉生在富贵之家,从不参加社会活动,又怎样能产生进步思想?他们忽略了贾宝玉身边绝大多数都是被压迫的丫头,而且多是不顾一切敢于起来斗争的丫头。统治者不把这些丫头当人看,甚至看得连鸡犬都不如。而贾宝玉却尊重她们,同情她们,爱护她们,平等地待她们,在两相对立的矛盾斗争中,坚决地站在她们的一边。对于
统治阶级认为最卑贱的人,贾宝玉却评价极高,看到她们品德的美。这是两百年前中国封建社会中不大可能有的进步思想,是曹雪芹塑造出来的理想的典型。对于士大夫,贾宝玉最瞧不起,斥之为“禄蠹”,他就乐意跟丫头们在一齐。本来丫头是服侍他的,结果成了他服侍丫头,丫头们骂他,他也不生气。晴雯就骂过他:“你这个人一天不忖你几句就过不去。”贾宝玉否定自己出身的阶级,例如初会秦钟,他就痛恨自己“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他认为女孩儿最珍重,男生都是“浊物”,这种偏激的感情在当时环境下是了不起的进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描述这样一个贾宝玉。在两个对立的阶级中,贾宝玉坚决拒绝站在统治阶级这边,而且把自己的恋爱婚姻问题,同这些女孩儿的生活幸福问题相联在一齐。
封建统治者从小就给贾宝玉安排好了一条封建主义的道路。贾
宝玉拒绝往这条道路上走,越长大越坚决。他厌恶科举,厌恶所谓“经济学问”,愿意同被压迫者死在一块。他企图整个否定封建主义的道路,他的那套思想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秩序,因此他一点不讲究封建礼法。怡红院中要是没有外人,关起门来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天地,虽然袭人有时不免劝说几句。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小姐们走后,丫头们脱了大衣服,胡乱地混坐一齐,毫无顾忌地吃喝玩乐起来。半夜三更,大家喝醉了酒,笑的笑,唱的唱,简直无法无天。脂砚斋评道:吃酒没有这样吃的,祝寿也没有这样祝的,这是怡红院的特殊风俗。贾宝玉这样的进步思想已经构成了体系:他不是偶然的平等待人,也不是偶然的同情和爱护被压迫者,他否定礼教,否定科举,否定整个的封建制度,他的性格要点,是初步的民主主义者的性格和思想的具体表现。他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不仅仅是口头上说了,而且也表此刻日常生活的行动中。这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崭新的人物。他不一样于古代的具有民主性的人物性格,也不一样于具有民主思想的人物性格,而是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崭新的人物。在《红楼梦》以前的文学中,无论是戏曲和小说,都没有这样
成系统的进步人物。在历史上,明末清初有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但是也没有象贾宝玉那样的行动。作者以他敏锐的感觉,进步的思想,概括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寄托了自己的全部理想,创造出了这样一个光辉的“新人的典型”。两百多年来,《红楼梦》脍炙人口,一向为读者所喜爱,首先不是正因艺术技巧高,而
是由于作者有高度的认识潜质。他能够从日常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深刻好处的东西,经过观察、体验,创造出全新的典型。作家的伟大也在于此。
由于贾宝玉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他必须爱林黛玉。林黛玉的性格又是怎样,作者写得很简单扼要。林黛玉出身于没落贵族,她的祖上是侯爵,清制侯爵袭三代,传到黛玉的祖父时皇上加恩增袭一代,到林如海就没有世袭,是真正的科举出身,书香门第。作者写林如海就是为了写林黛玉。写林如海是个正派的读书人,夫人亡故后也不再续娶,膝下只有一个独养女儿。子孙不盛,这在封建时代是个严重问题。林家没落,子孙不盛,唯一的姑娘只好送到外婆家去。外婆家但是个国公府,公爵在贵族中仅次于王,门第显赫。第三回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这个小姑娘全身的每个神经细胞都竖在那里,紧张得要命,唯恐被人家耻笑,不敢多走一段路,多说一句话。谁叫她出身门第低微呢。
不久,林如海也病死了,这时的林黛玉就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女,同丫头们没有什么两样。这样一个身世和经历的姑娘到了贾家,就自然地构成子一个同贾家环境相对立的性格:生性好疑,脾气很大,说话很尖锐,动不动流眼泪,随时随地警惕着,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踩在脚下。假如林黛玉没有外婆,就会同甄士隐的女儿英莲一样。脾气大也好,流眼泪也好,都是她的斗争形式,表现了她的性格同所在环境的矛盾对立。
作者安排了一个很突出的情节——葬花,来描述林黛玉的性
格。林黛玉从落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花象自己一样的纯洁美丽,而自己所处的环境象污泥一样的肮脏,花谢了终究要落到污泥里去,因此怜花就是自怜,葬花就是自葬,写葬花就是写林黛玉的性格要点,经过场面的烘托和情节的概括,把林黛玉的性格突出地描述出来了。薛宝钗不会去葬花,史湘云也不会去葬花,她们没有这样的感触。只有林黛玉这样身世、处境和性格的人才会去葬花。
对处在被压追地位的女孩子的广泛同情和爱护,是贾宝玉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环节,他把对被压迫的女孩子的深刻同情集中起来,倾注在林黛玉身上,结成生死不渝的感情。能够这样说,贾宝玉对被压迫者的爱护和同情,是他和林黛玉生死不渝的感情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根源。这说明他爱林黛玉是从民主主义思想出发的,是以民主主义思想作基础的。就有人感到个性,为什么贾宝玉要爱林黛玉,身体瘦弱,有肺病,脾气又大,哪一方面也比不上薛宝钗。他们不了解这一点,即贾林二人的感情是有思想作基础的。在《红楼梦》以前写感情的小说很多,但从来没有写以思想为基础的感情。贾宝玉同林黛玉感情的成熟阶段,也是贾宝玉思想的成熟阶段。这能够拿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为标志。这一回开始写史湘云受了薛宝钗的影响,也来规劝宝玉,要他别老在女孩子队里鬼混,“也该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立刻说:“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那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闹得史湘云下不了台。我们知道贾宝玉最尊重和体贴女孩子,但是在这种关键问题上,他却毫不留情面。下方袭人之后说:“……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
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宝姑娘的
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得怎样样、哭得怎样样呢!”宝玉之后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吗,要是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这就是贾宝玉的原则性,一点儿也不含胡。这些话正好被黛玉无意中在门外听着,心里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不好意思进来。之后宝玉出门,赶上黛玉,倾诉肺腑,这时,他们的感情到达了白热的地步。作者描述他们感情的成熟,同贾宝玉的思想成熟是一致的。这种以思想为基础的感情是古代文学中从来没有的。张生爱莺莺,梁山伯爱祝英台,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他们就是一见倾心;而贾宝玉是爱林黛玉的思想,身体差一点,脾气坏一点,这没有关联,首先要思想好。林黛玉身世飘零,一无所有,这是她为贾宝玉所同情的客观处境,林黛玉心灵的纯洁,在贾宝玉看来就是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因素,作者写林黛玉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而是概括、集中了使贾宝玉感动、同情和爱护的女孩子们的客砚要点和主观要点。因此,他们的感情是根深蒂固的,生死不渝的。
同贾宝玉一样,林黛玉的性格一方面有民主主义,另方面还是有局限性。鲁迅先生说过,一个人不可能抓住自己头发离开地面,在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下,有些东西她是无法摆脱的。贾宝玉有感伤主义,他对前途不是很有信心。林黛玉更是如此。我们不能把封建思想
的束缚仅仅看作是外在的,在林黛玉的头脑中还有严重的封建思想。他们热烈地进行自由恋爱,迫切地要求婚姻自主,但是仍旧等待着家长给他们订婚。有人说怡红院、潇湘馆的财物不少,为什么不收拾收拾跑掉了我们说,他们思想中有落后的一面,受它紧紧的束缚,他们不会跑,也不可能跑。存在决定意识嘛!如果问这是阶级的局限,还是时代的局限,我们说两方面都有,而主要是阶级的局限。林黛玉实际上在搞恋爱,但是口头决不承认,贾宝玉一说我们在相爱,她立刻生气,放下脸来斥责宝玉。尤三姐就不是这样,她公开声明婚姻要由自己作主,对象要由自己选取。智能这个小尼姑,除了封建束缚外,还有一层宗教束缚,但是她就敢私奔到秦钟家里去。至于林、贾二人,不但不敢私奔,而且连想也不会想的。因此我们说主要是阶级的局限。林黛玉虽然是个一无所有的孤女,但是还有一个外婆,过的还是小姐的生活,封建小姐自尊自贵的意识还是很浓厚的。自己束缚自己——这就是
林贾两人感情杯具的思想原因。当然,在那样的条件下,这一感情杯具还是值得我们同情的,它具有着深广的思想好处与社会好处。
对于薛宝钗,作者同样写得简单扼要。她家是皇商,给皇帝当买办,在封建时代,商人没有社会地位,薛家虽然是皇商,但作为豪门,政治地位此不上贵族。《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豪门,薛家排在最后,大概也正因政治势力差。作者写薛家,首先写薛蟠为争英莲打死冯渊,出了人命。书中轻描淡写,好象化几个钱就可完事。其实
也要看具体状况。封建社会的官府草菅人命,视为常事,但你得有政治势力做靠山,不然还是要偿命,弄得你家破人亡。因此薛家母子三个——薛姨妈带着宝贝儿子加上薛宝钗,要进京去投奔贾家。不这样做,之后贾雨村就不会徇私断案。书中写薛蟠进京有四条原因:一来送妹候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都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四来游览上国风光。对薛蟠的性格我们是完全了解的,他不可能有这样一套精密的想法。第一条送妹妹候选,他不会有这样高明的主意;第二条探望亲戚,他不会关心这些事情;第三条整理店务,更不放在他心上;倒是最后一条“游览上国风光”才是他真正的意图。头三条都不是薛蟠的主意。因此要上京,是薛家的家庭现状提出的要求。送薛宝钗候选就为争取政治势力。在封建时代,一般善良的父母都不肯把自己女儿往深宫里送,牺牲女儿的终生幸福来谋求富贵。《聊斋志异》中的《
竇氏》、《刘夫人》以及川戏《拉郎配》都写了这方面的情形,为了逃避选入深宫,硬把十一二岁的幼女往外送。薛家却不是这样。作者写这一条就是贬薛家,同时也点出薛家的阶级本性——他们缺乏政治势力,此刻闹出人命案,迫切要求政治势力的支持和庇护。关于候选的事,以后撇开不提了。姨妈是控制不住也依靠不上薛蟠的,薛宝钗才是薛家的灵魂和主宰。薛家如果没有薛宝钗,很难想象将怎样办。因此薛宝钗是不能真的进宫去的。到了北京,薛家投奔贾府,很快他们就发现国公府也挺不错,尤其是有贾宝玉这样一个有期望的人。
薛家在京中有很多房子,本来,完全能够住到自己家里去,俗
语说,“探亲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住店”,自己家有漂亮房子,为什么非跑到贾家去住?而且简直是赖着不走~作者先把他们安排住在梨香院,呆了一个时候,又把他们迁到东北角上另一个小院子去,让出梨香院给从苏州买来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住。作者写薛家住在贾家的前后情形,连搬了一次家也不漏掉,实际上是暗示薛家不肯走:你把我安排在梨香院住,我没有意见;你要我搬出梨香院让给唱戏的女孩子住,我也不生气。林黛玉起反感的东西,正是薛家迫切需要的东西。林黛玉深深感到被政治势力压得慌,而薛家则时时刻刻在争取。
那里提个问题,贾宝玉那块玉,作者硬要写成从妈妈肚子里带来的,这是神话,我们没有办法。那么你写薛宝钗的金锁又是哪里来的?他一会说是和尚给的,一会儿又说那锁上的八个字是和尚给的,又说什么命里注定务必有玉的才能配。我们知道,只有贾宝玉才有玉。又如,作者写薛宝钗从小不爱花儿粉儿,平常穿半新不旧的衣服,连周瑞家的送去宫花她都不好,转送给了别人,但是那把沉甸甸的金锁,为什么老是挂在胸口?薛宝钗自己也说冷冰冰的。第八回写宝玉宝钗二人互看玉锁,宝钗拿着那块宝玉,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念了一遍又一遍,旁边莺儿之后说:“……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原来不知道有金锁这回事,听莺儿这么说,才要求薛宝钗给他看看金锁。这一回在脂砚斋八十回本中叫做“看金锁姻缘微露”,实际上就是求婚。在封建社会,从没有女家向男家求婚的,何况林黛玉来在薛宝钗之先,同宝玉的成情很好,又是贾母的外孙女。因此,非得让自己姑娘有把金锁,扬言务必有玉才能配亲,
并且还要找机会显露这把锁,这不是求婚是什么?
有人说,薛宝钗一脑袋的封建思想,是个典范的封建淑女。我不一样意这样的意见。且看《红楼梦》如何描述。在二十二回以前,作者写薛宝钗老是跟着宝玉转,每当贾宝玉、林黛玉在一齐时,紧跟着总是“宝姑娘来了”,用北京的土话说,叫做“夹萝卜干儿”。论理,象宝钗这样的人,就应成天跟着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人才是,此刻成天跟着宝玉转,这又算得个什么封建淑女!当然,我不是说薛宝钗就没有资格同贾宝玉恋爱,但你不好嘴上一套,心里又是一套,搞得贾宝玉很腻烦。此如有一次贾林两人正闹别扭,宝钗在旁不走,宝玉就撵她去陪贾母打牌。贾林两人有一阵子老是吵嘴,而且越吵越凶,主要的矛盾就是“金玉良缘”之说,许多吵闹都是从这引起的。
从二十二回起,状况有所变化。贾母喜爱薛宝钗“稳重和平”,要给她做生日。这天王熙凤问贾琏按什么样貌做生日。那里作者怕读者不注意,正因书中写过生日的事情很多,点明这不是普通做生日,而是贾母看中了宝钗,因此这个生日就有特殊好处。
到二十八回,薛宝钗开始有主意了。她不再老是跟着宝玉走,她有意识地讨贾母等人的喜爱,贾母要她点菜。她就点老太太爱吃的甜食;要她点戏,她就点吉利热闹的戏。元妃发出灯谜来让大家猜,明明很简单,她偏装猜不着,东猜西猜,最后才猜出来,这也是为了讨大家喜爱。二十二回前,她只讨贾宝玉喜爱,这时则左右开弓,要两面派,既讨贾宝玉喜爱,又想方设法讨家长喜爱。讨贾宝玉喜爱主要是显示自己的才学,让宝玉佩服她。
二十八回以后,薛宝钗又发展到另外一个阶段。她不可能两方面都讨好:家长喜爱她,贾宝玉就不喜爱她;讨好了家长,就不能讨好宝玉。这一回写元春送礼物,送来的东西宝玉同宝钗的一样。宝玉问:“怎样林姑娘的倒不一样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回没有错,“都是一分一分的写着签子的。”那里作者告诉读者,这份礼物有其特殊好处,就是透过给礼物订了婚,只是没有明白宣布而已。这个地方也要对薛宝钗怀疑怀疑。果真是一个封建淑女的话,拿到这份同宝玉一样的礼物就就应害羞。她多的就是一挂红麝串,照说就应装进箱子里不拿出来,何况当时正逢炎夏,宜于戴翡翠、玛瑙之类的光溜溜的饰物,她却公然戴上一挂挺不舒服的红麝串,毫不害羞,反而自豪。这无异于当众炫耀自己的胜利,夺得了锦标。一上来跟着宝玉转,然后又两面讨好,最后就一边倒,再不怕你贾宝玉不喜爱我。在二十八回前,薛宝钗没有批评过贾宝玉,从这时起,她就政于进“忠言”了。葬宝钗是实利主义者,什么事情对自己有利就干,这时她已没有顾忌,开始批评贾宝玉,一边倒向封建主义的怀抱中去。
《红楼梦》前四十回,主要写贾宝玉和林、薛二人的恋爱关联和婚姻关联。贾宝玉同林黛玉的恋爱关联是一条路线,贾宝玉同薛宝钗的婚姻关联是一条路线,前者是民主主义的道路,后者是封建主义的道路。究竟走哪一条道路,要求贾宝玉作出抉择,那里二面也反映了阶级斗争。
原先,林黛玉同贾宝玉的关联也是有斗争的。贾宝玉有进步思
想,但是出身富贵之家,公子哥儿的习气很重,这两种东西在贾宝玉的身上是并存的,是一步步地克服和发展的。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公子哥儿的缺点不能容忍,加上“金玉良缘”的问题,因此产生矛盾。在前四十回,我们看到这两个人老是闹别扭,越闹越严重。作者写他们二人关联的发展是高度现实主义的:由最初的青梅竹马发展到有意识的搞感情,最后发展到成熟,“诉肺腑”之后矛盾解决,他们从此再也不吵架了,但是两个人又应对了环境的矛盾,象大山一样矗立在面前,无法逾越过去。
写薛宝钗同贾宝玉的关联也是一步步地发展的:最初跟着宝再转;然后左右开弓,两面讨好;最后一边倒。薛宝钗在环境方面取得完全的胜利,但是贾宝玉不喜爱她,她也一点没有办法。薛宝钗跟统治势力方面越处得好,越没有办法叫贾宝玉爱她。
以上两条线在书中是同时发展的,而作者的倾向性十分鲜明,常常透过具体情节来表达自己的爱憎。例如三十六回写宝钗正帮袭人绣花,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这意思是说,他只知有林黛玉,不知有薛宝钗。作者有意透过宝玉说梦话否定“金玉姻缘”,让薛宝钗亲耳听到。这说明作者对处在被压迫地位的林黛玉充满了同情。
这两条路线写到那里,构成僵持的阶段,家长的倾向性很明确——选中薛宝钗,不好林黛玉。但是,作为贾府最高权威的贾母,又犹豫不决,一向拖着,不肯公开宣布。贾母这个老太太不大思考别人,只思考自己的享乐,是个极端利己的享乐主义者。正正因如此,把个
贾宝玉娇惯成这样,没有贾母的庇护,贾宝玉的思想是构成不起来的。当然,贾母不是民主主义者,她是封建主义者,封建主义发展到最后产生极端利己的享乐主义,自己破坏自己,挖封建主义的墙脚。贾母在她的享乐生活中,不能不思考自己钟爱的孙子宝玉的意志。贾母不是一个胡涂的老太太,脑子清楚,眼睛很亮,深通世故,经验丰富,透过多年的观察,宝玉和黛玉的关联她完全知道。尤其是透过紫鹃试宝玉一节,宝玉一听黛玉要回苏州去,立刻就发疯了,这使得贾母更加心中有数。宝玉不能没有林妹妹,他们的关联是有思想基础的,不可动摇的。在这样的状况下,很难设想贾母唯一宠爱的宝玉婚姻生活不幸福、而她仍能持续自己的享乐生活。她不能不思考这一点。再说黛玉是她的亲外孙女。摆在次要地位,她也要思考思考。于是表现了举棋不定:照她的本意就是要订薛宝钗,思考到孙子和外孙女的具体状况,又不敢立刻决定。总之两方面她都要思考。有人认为贾母不会去思考
两方面,我的看法不一样。封建时代的老太太,为了宠爱自己的孙子,作出某些容让和迁就的状况是有的。因此,我们说写到那里构成了僵持局面:家长方面不放薛宝钗,贾宝玉不放林黛玉。本来贾宝玉不必须非要林黛玉不可,此刻则构成了一种力量,坚持不下,要死一块儿死,要活一块儿活,达种现象是很有社会好处的。
从这时起,作者就把恋爱关联和婚姻关联的线索摆到次要地位。正因家长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当事人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写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关联,写各个人的主观因素,都只能到此为止,
正因婚姻问题的最后解决不决定于个人的爱憎。于是作者掉转笔头,用主要的笔墨来写环境。从书中能够看到,第四十回以后就不大写感情,贾宝玉见了林黛玉好象没话好讲了,或者有一肚子话不敢讲,怕损害了林妹妹的自尊心。林黛玉对贾宝玉也是一样,见了面就含着眼泪,默默无言。
从四十回起,作者用很多笔墨写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场面,来反映和刻划环境,那里不能一一地讲,总括起来,有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写贾家经济上的枯竭。贾家的经济状况,原来就已经不宽裕了,奢侈挥霍,收入少,支出多,到这时更是急转直下,几乎无法维持下去。例如当家人透过鸳鸯把贾母的金银器皿偷出去典卖,用来偿付债务。又如王熙凤病了,要吃人参,东寻西找,拿出来的不是参须,就是年久失效的坏参。这个情节揭示了贾家经济上的困难状况。这方面,薛宝钗很在行,她说临时到外面买人参容易碰上假货,推荐透过她家店铺的内部关联去买。这些方面,薛宝钗长袖善舞,深得贾家的欢心。你贾家枯竭,我薛家有钱;我看中你贾家的“贵”,你看中我薛家的“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在封建贵族家庭,“娶妻乃是一种政治的行为”。这话说得深刻极了!薛宝钗追求贾宝玉就是一种政治行为,而贾家看中薛宝钗也是一种政治行为——解决经济困难,维持门面。
第二,写各方面矛盾的爆发。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到这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显著,越来越突出了。照封建社会的规矩,就应是长子掌权,长媳管家,就贾家说,就
应是贾赦掌权,邢夫人管家。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贾母不喜爱老大,偏爱老二,硬把贾赦摆在“那边屋子里”。因此,贾赦和贾母有矛盾,见了母亲有一肚子牢骚,中秋节说笑话还讽刺妈妈偏心眼,惹得贾母生气。由于贾母喜爱贾政,就叫王夫人掌管家务。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儿妇媳,本来也就应在“那边”的,但是由于贾母偏爱,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就到这边来当家。这些关联就十分复杂,母子之间,婆媳之间,妯娌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傻大姐拾了个绣春囊,胡里胡涂地交给了邢夫人,邢夫人拿到这个东西,觉得这可了不得,郑重其事地转送给王夫人。这是什么意思?邢夫人有满腔不平:就应我管家的,却叫你管家,看,你把这个家管成什么样貌!其实,在贵族之家发现一个绣春囊又有什么了不起,邢夫人无非借此机会打击王夫人。再说王夫人,如果心里没事的话,把绣春囊烧掉也就完了。她不是这样,而是立刻大张旗鼓地搜检大观园,并且特意让王善保家的参加,正因她是邢夫人的陪房,叫她去检查,等于是请邢夫人自己去检查。这种钩心斗角
就是搞政治斗争。搜检大观园本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矛头却转向被压迫者,正因实际受害者还是那些当丫头的女孩子。司棋牺牲了,晴雯也牺牲了,四儿、芳官等人一个个地被撵出去了。封建主义的气焰大为猖狂。之后,作者写到当这些当家人不在家时,被压迫者起来挣扎反抗,大观园里到处打架,吵翻了天。例如勇于反抗的芳官与养母吵架,紧之后又有芳官、葵官等人与赵姨娘打群架,等等。这些状况说明,封建秩序已经无法维持了,王
熙凤的权势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中垮下来了,弄得王熙凤得了病,达个病主要是政治病——维持不住统治地位。于是乎有探春理家。封建社会由姑娘管家是很少有的,这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了,才由探春出来临时主持,搞个薛宝钗在旁边帮忙。这是王夫人的主意。让薛宝钗来帮忙,家长的意图是清清楚楚的。由于内部各种矛盾爆发,封建主义的统治地位不能维持了。试问谁能够继承王熙凤来维持统治?林黛玉是不行的,只有薛宝钗行,所谓“薛宝钗小惠全大体”,她向来是有办法的,只有她能够代替王熙凤来维持摇摇欲堕的统治。选取谁的问题,最后不能不落在薛宝钗身上。
第三,贾宝玉走什么路子的问题。一个人失足落水,他还是要用一切办法来挽救自己,据说淹死的人常常两手紧紧抓着泥草,证明他临死前经过一番挣扎。没落了的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此刻贾家要完蛋了,唯一的指望是贾宝玉,要他走封建主义的道路,才能维持贾家的门第。那么,什么人能够帮忙贾宝玉走封建主义的道路?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我们说,只有薛宝钗能够扶持贾宝玉走上封建主义的所谓正路。
关于《红楼梦》所写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多讲了,就凭以上三条,不难明白为什么非选取薛宝钗不可。作者没有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杯具的根源,简单化地看成决定于家长个人的好恶。解放初期越剧舞台上演的《红楼梦》,就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了,仿佛贾林二人的恋爱杯具,完全是凤姐在中间出坏主意造成的。曹雪芹不把原因完全归结到家长个人身上。家长个人有他的意图,但不能决定,最后决
定的是具体形势。贾家经济枯竭了,统治不能维持,后继无人。薛家有钱,薛宝钗能接替王熙凤,又能帮忙贾宝玉走上封建主义道路。因此,贾林的恋爱杯具根源,是由封建统治阶级的客观形势决定的,这样来认识,社会好处就大了。再看透过环境描述揭示出来的统治阶级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道德品质的败坏堕落,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而是长时期构成的,它不是普通的伤风成冒、头疼发烧,而是已经病入膏育。透过这些描述,把封建主义制度的罪恶和衰朽的特点全部端出来了。这是封建主义末期的形势,表面强大,内里已经腐烂透顶。这是贾林二人恋爱杯具的根源。
对贾宝玉同薛宝钗的关联又怎样看,照常理,封建社会的一个公子哥儿,爱上一个姑娘,家庭不一样意,用欺骗的手段给他娶了另外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很漂亮,很有钱,又颇有才干,这个公子哥儿最初也许不高兴儿天,慢慢的完全可能得新忘旧,相安无事;甚至即使不爱她,也能够象贾珍、贾琏那样,来个三妻四妾。但是贾宝玉不干,他必须要跑。这个结局说明在贾宝玉身上的民主主义力量虽然还薄弱,但已经构成,是新生力量,已经压不死,打不垮。你要我走封建主义道路我就是不走,你要我娶薛宝钗我硬是不干,我不能带林黛玉私奔,我能够一个人跑。跑的结果也产生杯具——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婚姻杯具。薛宝钗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这体现了当时的封建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斗争。
恋爱婚姻问题作为个人问题,不会有多大好处,但是《红楼梦》不一样于任何以恋爱婚姻问题为主题的作品,它联系到整个社会和社
会制度,鲜明地表现了被压迫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尖锐斗事,揭露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亡的必然趋势,歌颂了虽然幼稚但是不可战胜的新生力量。作品的伟大,首先在于作者提出了如此重大的问题。我认为《红楼梦》的吸引人不在技巧,因此我们这天没有谈技巧。《红楼梦》的高度技巧主要也是从作家的高度的认识潜质和强烈的爱憎感情中产生的。《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那里,我们读《红楼梦》首先要学习的也是这一点。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整部《红楼梦》中,宝玉的主角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宝玉这个形象却是作者始终无法定位的一个矛盾。在《红楼梦》中,宝玉的出场是作者慎之又慎的,试看,,在宝玉正式出现以前,在第2回中,先是借冷子兴之口,点出都中一件“新奇异事”,介绍了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中,“一代不如一代的儿孙”的代表,可谓极尽渲染之能事;然后又在第3回中,经宝玉之母王夫人口中介绍了这个“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的“孽根祸胎,家里的‘混世魔王’”;最后经过了足够的铺垫后,才让宝玉出现在读者眼前“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伴随着宝玉出现的,还有两首《西江月》,这也是宝玉所独有的。整部红楼中,,大大小小上百的人物,只有宝玉的出现作者才是这样的不惜笔墨、郑重其事。由此可见,作者对宝玉这一人物的珍视程度。细看这两首《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的悲剧性格分析
宝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他的悲剧是一种由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命中注定的窒息。他本身处处充满矛盾,似乎很难让人释怀。但联系作者生平的遭遇,却又不难解释。作者将宝玉作为自身的影子,赋予他极高的天分,寄予他极大的希望;同时又清醒地知道:环境所限,他不可能有何作为,必将走向幻灭。作者生平亦是注定满腹才华,却终生不得施展。二者合二为一,成就不朽的悲剧。
贾宝玉:悲剧性格——社会环境
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这是在《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黛玉诘问宝玉的话,在这一回中原本是宝玉听曲而悟,一首偈子悟了去。这时却被黛玉一问,竟不能答,由此收了痴心。可是再回头看看,我们也可以把这看作是作者在这里由黛玉的口发出的一个自问:有何贵? 有何坚? 答案只有一个,宝玉是“无坚亦无可贵”。 在整部《红楼梦》中,对宝玉的评价中最深入人心的大概就是在第37回中“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时,借宝钗之口赠与宝玉的绰号:无事忙,富贵闲人???终其一生,宝玉可以说是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词中之意,似贬实褒,这已是为世所公认,无可置疑。由此看来作者对宝玉这一形象评价又是极高的。同样,在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作者又借宁荣二公之灵说出“吾家自国
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将家业兴旺的希望完完全全寄托在了这个“于国于家无望”的“纨绔、膏粱”身上。也可以说,作者本人对于宝玉的寄望也是极高的。
“无坚亦无可贵”的碌碌无为与家业振兴,挽狂澜于既倒,这两点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这不能说不是自相矛盾。这也是作者在整部《红楼梦》中不停地探究,又始终未能回答的一个问题。
其实这种矛盾在整部书中有多处痕迹可寻,也是时时充斥在宝玉的生活、言行之中。如在第47回中,宝玉在面对柳湘莲时,因自己日日困于园中的处境大发感慨“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而在第36回中,宝玉却又因为自己日日困于园中的处境感到悠然自得“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环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又譬如,在第28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一面对黛玉赌咒发誓“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可是一转眼,又确如黛玉所言“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宝玉是有真才华的,不管是在第17回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他所题的“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还是在第78回人“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他所做的那篇空灵飘逸的《芙蓉女儿诔》均展现出他不同于当时“须眉浊物”的满腹才华。只是他的才华被人为地束缚了。这也是他的苦恼,他的生活是富贵而且闲散的,但是他并不是以此而满足了的,在他内心深处是期盼着有一天能摆脱掉这些束缚,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在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有一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这“将来”二字就隐隐地透露出了一些信息,宝玉并非只知日日嬉戏,在他的心里却也是有着“将来有一天能做出一番作为”的想法的。在第36回中,宝玉对“文死谏、武死战”的一番评论“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记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拼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这一篇话,历来被当作是宝玉反封建、反仕途的铁证。但是,当我们仔细来分析,却发现,宝玉所提出的批驳,集中在武将的“血气之勇,疏谋少略”,文官的“浊气一涌,拼死邀名”,而对“受命于天”的朝廷正统却还是维护的,认为是足以承担天地所交付的“万几重任”。只是宝玉身边的人太过小心的呵护,反倒成了对他的一种束缚,使他始终不能有机会有所作为。这一点转化到现实生活中,与作者的处境是如此契合,作者也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只是为犯官之后的身份所制,始终不可能有机会有所作为。
据脂砚斋所言,宝玉应是“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庚辰本十九回双行夹批)其实仔细想想,这也就是作者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因惊世才华而生出的满腔抱负与现实世界残酷封杀之间的煎熬使作者在书中的影子“宝玉”也就生活在一种无可奈何的矛盾中。脂砚斋有云“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不仅仅是宝玉的悲剧,也是在为自己终生郁郁不得志鸣不平。
可以这样说,宝玉这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其实就是作者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处境影射到了《红楼梦》中。所以整部《红楼梦》是作者与书中主角共同的一出悲剧,一曲挽歌。以一言以蔽之:一曲悲歌向天鸣。
太虚幻境薄命司簿册贾宝玉判词
其一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只因煅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其二
粉渍脂痕污宝光,房栊日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这两首诗写的是顽石,贾宝玉的肉身和思想意识便是这顽石的化身。
红楼梦,用顽石比喻金刚。顽石和金刚,二者是一个。生来带有文字的“宝玉”和“金钗”,作者安排二者是一家,也就是金玉良缘。金玉良缘四字,明白告诉我们,用顽石即玉也,来比喻金刚。还是告诉我们顽石和金刚是一家。金刚,佛法中有金刚经。读懂金刚经,便知道金刚乃是真心自性。其中关节,需要慢慢领悟。
看其一。
这顽石,在大无情处,即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本便是天不拘地不羁,无喜无悲,这便是六祖慧能所言“本来无一物”处。实际上,天下人人都是这顽石,只是自家不觉而已。人人都是宝玉,只是不肯承当。别说作者弄个富贵家才有宝玉,就是弄个贫穷家,哪个不是宝玉?弄个富贵家,更夺读者眼目,更有说服力而已。
修行有成者告诉我们说:“人有一宝,密在形山”,只是我们凡夫眼拙,不知道自己还是宝贝。红楼梦作者大慈大悲,把这宝贝明明白白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蒙然不认,以为只有宝玉才是顽石,不知自家便是顽石,作者焉能不急?
这顽石,一经煅炼通灵,便向人间觅是非了,才有了喜与悲,才被天所拘,被地所羁了。造出诸多假来。
这第一首判词,是说宝玉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贪入”红楼。
看其二。
一旦陷入红楼,必然是“粉渍脂痕污宝光,房栊日夜困鸳鸯”了,也即被红尘之“情”字所缠,八苦缠身;可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这第二首判词,又暗示了贾宝玉最后出家,一定能修成圆觉,最后跳出红楼。
顽石落入红楼,是为了让其磨出圆觉,最后出得红楼,这便是作者本意。所以,一部红楼梦,作者笔之所到处,不在天不在地,不落喜不落悲,不关是不关非,不关贫不关富,因为这一切都是无常;作者只是让人“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很多人觉得这“醒”这“散场”太凄凉了,那是因为您不知这醒的好处有多大;不知这醒才是人生大喜乐;不知这醒是古往今来一切真正智者的追求所在;不知这醒是人生的惟一解脱;不知道这醒既超越物质世界也超越精神世界;不知醒来便是那“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的至善至美境界。
一旦你知道了,你便理解“觉悟”何等重要;便知道那些和尚道士修女,何以过那样
的生活;便知道圣哲为何让我们“行善积德”,为什么说“吃亏是福”;便知道佛祖为什么让我们“舍”、“放下”;便知道大祖师为何让我们做“大死人”,当“大木头人”,为什么古人说“人生难得糊涂”,等等,一切都明明白白了。
宝玉不满意与宝钗的结合:“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营雪(薛);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黛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最后,宝玉终于弃家为僧,“金玉良缘”实际上是“金玉成空”,宝钗落得个空闺独守,抱恨终身。
黛玉也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了宝玉.....
关于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关于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关于贾宝玉的性格特点2016-09-20浏览:分享人:陆政妍手机版
导语: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和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 “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出身贵族世家~经历了一个封建富豪家庭由盛而衰的全部过程。少年时代的豪华生活~使他熟悉了贵族大家庭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人情和世态;晚年的贫困潦倒~使他能够更清醒他、深刻地观察生活~看清剥削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红楼梦》是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红
1 / 15
楼梦》原名《石头记》~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
作者的高明在于他没有表面地、简单地表现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作品的主题也不骨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从而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敏锐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贾宝玉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犹如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遭遇和经历里~在那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的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给予他影响~发生作用~而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
2 / 15
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
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他曾以为天下女孩子的眼泪都要送给他。他爱林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飘逸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为着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泪和生命对他不断地施加影响~使他从苦痛的体验中逐步摆脱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对他的纠缠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趋于纯化,头脑趋于清醒,思想感情趋于稳固与坚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3 / 15
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在“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贾家~贾母、贾政等统治者本来对宝玉寄以很大希望~盼望宝玉读书、中举、扬名显赫~成为地主阶级事业的忠臣孝子。可是宝玉却走着一条与此相反的道路~是由贵族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叛逆者。在第三回中~借《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概括地介绍了他的叛逆性格:“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谓“愚
4 / 15
顽”、“偏僻”、“乖张”就是指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我们知道:贾宝玉在荣国府是处于继承人的地位~他的“聪俊灵秀”的天赋~使这个贵族家庭对他寄予了特别殷切的希望和要求~然而~他不仅丝毫无意于立身扬名、治国经家~而且他对那个家、国已经彻底绝望~并走上背叛的道路~他和他的父亲是那样的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他不爱读的书~偏偏要他读;他不爱做八股文~偏偏要他做;他不爱和那些峨冠博带的家伙应酬~偏偏逼他出去应酬;他认为茫茫尘世~只有女孩子们的世界是一片净土~他的父亲总要把他拉出这片净土~他的母亲总要来摧残这一片净土~还有他的伯父、哥哥、侄辈之流总要来污秽、践踏这片净土。特别是~他爱的人~偏偏不许他爱;他不愿结的姻缘~偏偏要他结。“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第五回 ]尽管家里人逼着他去做这些事~他仍然坚持着不去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确实是背叛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他在其父母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统治阶级眼里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宝玉对八股文更是深恶痛绝~可以斥之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的工具~他认为程元理学等儒家的书~“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杜撰”出来的。
但宝玉平素却“杂学旁搜”如饥似渴地阅读《西厢记》、
5 / 15
《牡丹亭》一类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小说淫词”。他将“读书上进的人”称作“全惑于功名二字”的 “国贼禄鬼”~将“仕途经济”的说教斥之为“混帐话”。他明确地表示鄙弃功名利禄~平时更“懒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最厌恶“峨冠礼服贺吊往还之事”。而且还对儒家所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文死谏”、“武死战”进行了批判~认为此“皆非正死”。宝玉不肯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所走的“学而优则仕”的“为官做官”道路。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林黛玉给予了他精神上的安慰~并且以同样叛逆的“混帐话”来劝宝玉。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
6 / 15
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
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红楼梦》反复写了这个特征~有时还用神话(如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太虚幻境”的描写)和夸张的笔墨(如“抓周”试志~对刘姥姥信口开河信以为真)渲染强调这一特征。他还没有出场~作者就借冷子兴和贾雨村的谈话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第二回]后来又写了他这
7 / 15
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第二十回]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对于活人~连画上的美人也怕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他既然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欲何为?”[第二十二回]又一次~当晴雯要和袭人吵闹的时候~他就伤心地说:“叫我怎么样才好呢?把这个心使碎了~也没有人知道。”
[第三十一回]虽然通过“龄官画蔷”一事~“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第三十六回]~不可能死时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泪~但他喜欢在女孩子身上用心的痴性并没有改变。如警幻仙子所说的“意淫”。这样概括和形容贾宝玉的性格特性~不单因为贾宝玉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所谓“爱博”或云“博大的爱”似应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这种爱是广义的~包括亲近、爱恋、体贴、尊重、同情等;因此其二:这爱所及的对像也就是比较广泛的。不限于黛、钗、湘~也包括晴、袭、紫鹃、鸳鸯、平儿、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头等等。惟其“博爱”~所以“心劳”。设想贾宝玉心目中仅有一黛玉~他哪里至于如此劳碌!
为人担忧~代人受过~替丫头充役~这类事在贾宝玉的
8 / 15
“行状”中简直多不胜举~俯拾即是。即如“平儿理妆”一节~事情原本与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儿的不幸~不仅“劳形”、为其理妆~而且“劳心”、叹其身世。他想到“贾琏惟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淫~凤姐之威~他竞能周全妥帖~今日还遭荼毒~想来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但因他能为平儿理妆~补偿了他平日不能“尽心”的“恨事”~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乐”。香菱因斗草弄脏了石榴红绫裙之后~他让袭人将同样一条裙子送给她换~也是很高兴得到这样一次“意外之意外”的体贴和尽心的机会。后来他又把香菱斗草时采来的夫妻蕙和并蒂莲用落花铺垫着埋在土里~以至香菱说他“使人肉麻”。可见宝玉并不因为钟情林妹妹而一叶障目~无视其他众多女儿的不幸和痛苦。他的心怀~可算得较为博大的。即以其对林黛玉的爱而言~如果仅属单纯的性爱~也不至于“劳心”到那种地步。他对黛玉的爱~正是以同情、关切、尊重、相知为基础的。同情和爱情自然是两回事~但同情可以是爱情的起点和支柱。这边~一曲《葬花辞》尚未吟罢;那边~早已恸倒在山坡之上了。足见宝玉对黛玉的身世、处境、病体、心性体察最深~感受最切~这些绝不是单纯的性爱所能包容的。贾宝玉的“多所爱”的确包含了对弱者的不幸和痛苦的同情和关切。
这种性质的爱~就叫人道主义!还有他和“年近七十”、
9 / 15
“宦囊羞涩”的 “营缮司郎中”秦邦业的幼子秦钟见面时的谈话[第八回]~和“一贫如洗”、“父母早丧”的破落世家子弟柳湘莲缔结浓厚的友谊[第四十七回]~对为当时社会所轻贱的“唱小旦的”蒋玉菡的衷心倾慕[第二十八回]~也完全是这种对于寒素和微贱人物的爱慕和亲近。当然~秦钟、柳湘莲、蒋玉菡等人的“人品”~是贾宝玉同他们亲厚的主要原因。假如没有具备这种使他引为知己的“人品”~贾宝玉对他们的交情是建立不起来的。比如对贾芸~最初宝玉是怀有好感的~但是接谈了几次之后~看到贾芸人品的庸俗~他就不愿和他交往了。贾宝玉非常讲究尊重个性~尊重意志。
第二十回他对贾环说:“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到别处玩去……譬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舍了这件取那件……你原是要取乐儿~倒招的自己烦恼。”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写晴雯生气说到怕砸了盘子~宝玉笑道:“你爱砸就砸。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儿也可以使得~只是别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欢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砸了~也是使得的~只别在气头儿上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这番议论~我们今天看来自然觉得太过分~很不妥帖~其中流露了浓厚的贵家公子气味。但主要的意思~却是尊重意志~尊重个性;用当时思想家戴震的话说~就是“使人各得其情~
10 / 15
各遂其欲”
第三十六回写“情悟梨香院”的一段~贾宝玉兴冲冲去找龄官~因素日和女孩子玩惯了~只当龄官也一样~央她唱一套《牡丹亭》曲子。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起身躲避~正色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宝玉见此景况~从来未经过这样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只得出来了。后来看见贾蔷那样体爱龄官~龄官又那样自爱并爱着贾蔷~他就悟出“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的道理。他是完全尊重龄官的个性、意志和她与贾蔷的关系的。他平日和姊妹、丫环们一处~也总是尊重别人的意见~很少拿自己的主张;更不想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贾宝玉也一贯流露这一思想。第四十回贾母、王夫人和众姊妹商议给史湘云还席。贾宝玉因说:“我有个主意。既没有外客~吃的东西也别定了样数~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必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儿~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这意见立刻为贾母所接受。他做诗也不主张限韵~要求自由发挥个性。贾宝玉这种思想是和封建主义原则正面抵触的~它直接破坏着封建秩序。贾宝玉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总是否定封建社会的礼法观念~主张听任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心愿去自由活动。他对弟弟贾环:“宝钗素知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怕哥哥~却不知那宝玉是不要人怕的”。“并不想
11 / 15
自己是男子~须要为子弟之表率。是以贾环等都不甚怕他~只因怕贾母不依~才只得让他三分。”
[第二十回]他对茗烟~也是亲密无间~没有什么主奴的界限。像第十九回写他对茗烟和万儿的喜剧~第二十三回写的茗烟替他买来各种小说~第二十六回写的茗烟受薛蟠之嘱竟诳说老爷叫他~第四十三回写他和茗烟偷偷到水仙庵去祭奠~茗烟祝告的时候说:“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在丫环们跟前~反倒经常服待她们;并且受她们的排揎~不以为忤。正如袭人说的:“你这个人~一天不捱两句硬话村你~你再过不去。[第六十三回] ”麝月甚至这样“村”他:“你偏要比杨树~你也太下流了!”[第五十一回]傅家婆子议论他:“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得了!”[第三十五回]。在贾宝玉这种思想影响下~怡红院关起门来~除了袭人作些梗~可说是个没多少封建礼法观念的民主自由的世界。第六十三回描写“寿怡红”~林之孝家的走后~丫头们要为宝玉安席~贾宝玉笑道~“这一安席~就要到五更了。知道我最怕这些熟套~在外人跟前不得已的~这会子还怄我~就不好了。”众人听了~都说: “依你。”于是先不上坐~且忙着卸妆宽衣。出现了“吃酒从未如此者”的场面。尤其姊妹们散后~简直弄得“无法无天”。但他觉得称心如愿~无比的快乐。
袭人也说:“昨日夜里热闹非常~连往日老太太~太太
12 / 15
带着玩~也不及昨儿这一玩。”这话从袭人这样思想的人说出来~可见她们这些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女子们都是喜爱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方式的。所以平儿说:“还说给我听~气我!” 从这些颇具规模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看~当时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为一个统治阶级的儿子所安排的道路~贾宝玉当然不能遵循。除了家庭中晨昏定省而外~一切应该参加的交游和礼节~他都不愿参加~尽力逃避。这是明显的事~他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孩子们的纯真自由的世界~与居于统治地位的庸俗腐朽的男子们或利欲薰心的士大夫们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贾宝玉的具体生活环境里是尖锐地矛盾对立着的。对这两相矛盾对立的生活道路加以抉择的问题~早就提到贾宝玉的面前。自幼虽经家长训诫逼迫、袭人和宝钗等规劝~他却利用衰朽制度和腐败社会的空隙~极力抗拒逼来的压力。他批评“读书上进的人”是“禄蠹”~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把所有士大夫都骂为“国贼禄鬼”。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思想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封建贵族要求自己的子孙加官进爵~功名出仕。自然像贾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也逃不脱封建教育的迫害~在家族的面子与利益的逼迫下~宝玉也必须努力地去维护贾家的荣耀。然而苍天似乎偏要与贾家作对。安排宝玉自“衔玉”而生开始~就被视作“奇异”。在宝玉周岁时抓取“脂粉钗环”的举动~更是惹得政老爷的 “不喜欢”~十来岁时
13 / 15
是“异常淘气”~居然还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的“混话”来。在当时的社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叛逆~一种大逆不道。此番举动也正寄托了曹公内心深处的想法。
站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来看~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贾宝玉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形象:贾宝玉有与封建主义格格不入的性格~贾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胎儿。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精神的完整轮廓和雏形:这在当时我国历史现实中~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中~无疑是“新人的典型”。贾宝玉的民主主义思想~首先表现在他的“爱人”上~即对于有些寒素和微贱人物的爱慕和亲近~尤其是他对于女孩子的特殊的亲爱和尊重。这就积极方面意义看~实即反映了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实质上也就是人道观念和人权思想~就是进步的民主主义精神。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思想者~他是作者对宗法礼教的背叛和对女性主义张扬的代言人。是作者对一切美好的赞叹和美好毁灭的悲伤的表现者。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终结的产物。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14 / 15
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15 / 15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_学习总结_短美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