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歌
执教:吕益婷
一、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草原牧歌》,体会乐曲轻快、愉悦的情绪;感受自由、洒脱又优美的草原生活。
2、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与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对比、联想、模唱、模仿、舞蹈的方式欣赏与体验《草原牧歌》两个主题的情绪变化;运用演唱、舞蹈与合作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所理解的《草原牧歌》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与感知乐曲《草原牧歌》的“骨干音”;能够辨别乐曲的两个主题并感知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能够用演唱、舞蹈与合作表演的方式表现乐曲。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但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置了许多互动环节与讨论环节,并加以丰富的学习形式如模仿、舞蹈、演唱、表演、小乐器伴奏、评价机制等,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评价能力与合作能力。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欣赏乐曲《草原牧歌》,我将歌曲分为小片段,主题部分反复听,反复思考,反复对比,以此加深乐曲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与解决措施: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辨别乐曲的两个主题并感知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2、教学难点:能够用演唱、舞蹈与合作表演的方式表现乐曲。
(二)重难点解决措施:
1、将两个主题放在一起听、分开听,并运用对比、联想、模唱、模仿、舞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反复听,带着问题仔细听,体验感受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2、给予学生联想与创作的空间,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而后再给予学生足够的合作时间,让学生能够相对完整地表达情感、表现乐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与若干打击乐器。
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 师生问好。
2. 欣赏乐曲《草原牧歌》片段,选择适合的场景图片。
a. 男孩在平静的湖面边安静地钓鱼
b. 成群的骏马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腾
2、新课教学:
1. 完整欣赏管弦乐曲《草原牧歌》。
(1)思考:
a. 乐曲带给你什么感受?愉悦、潇洒地。
b. 乐曲有几个主题?两个主题。
2. 欣赏《草原牧歌》第一主题。
(1)聆听第一主题,a. 思考:情绪如何?
活泼欢快地,旋律跳跃、节奏轻快紧凑。
b. 联想画面。(谁?在干什么?)
牧人在骑马驰骋、群马奔腾、牧人赶牛等景
象,表现了草原美景。
(2)请学生模仿骑马的动作。
(3)教师教授骑马的舞蹈动作。
(4)用舞蹈动作表现乐曲《草原牧歌》的第一主题。
(5)再次聆听,学生看着书本上的主旋律五线谱,思考:乐曲《草原牧歌》的第一主题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西洋木管乐器乐器双簧管。
(6)教师初步讲解“骨干音”的概念,并罗列出乐曲骨干音。
(7)教师弹钢琴单音,全体模唱骨干音所构成的旋律,思考:依照乐曲的情绪,应该选择哪种唱法演唱这段旋律,跳音还是连音?跳音。
(8)教师弹钢琴伴奏,学生用跳音演唱骨干音所构成的旋律。
3. 欣赏《草原牧歌》第二主题。
(1)聆听第二主题,a. 思考:情绪如何?
愉快优美地,旋律悠扬,具有歌唱性、节奏舒缓。
b. 联想画面。(谁?在干什么?)
牧人在吹笛、马儿在休息、牛羊在吃草等景象,抒发了
少年情怀。
(2)教师模唱第一、三乐句,学生听唱第一、三乐句。
(3)教师弹钢琴,师生对唱第二主题。
(4)再次聆听2遍,思考:乐曲《草原牧歌》的第二主题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你能否为这段旋律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呢?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
(4)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舞蹈动作,教师将舞蹈动作组合,教授给学生。
(5)用舞蹈动作表现乐曲的第二主题。
3、课程巩固:
1. 全体用刚才教授的舞蹈动作表现第一、第二主题。(在前奏与间奏部分做简单律动)
2. 以小组为单位,为《草原牧歌》创编伴奏、舞蹈与表演。(每个小组有两个打击乐器)
3. 请一个小组展示,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4、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评价中的优缺点,课后继续完善与优化每个小组的舞蹈与表演。
5
、表格对比乐曲《草原牧歌》的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得不同特点,并以此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4、课程拓展:
1. 教师介绍:《草原牧歌》是由台湾音乐人黄仁清作曲的一首原创通俗歌曲,表现着草原的美景,抒发了少年的情怀。聆听该曲的歌曲版本。
2.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草原牧歌》,感受到了草原生活潇洒与优美,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去美丽的大草原去看一看,领略祖国壮丽的景色。
六、作业设计:
1、以小组为单位,课后继续创编舞蹈与表演。
七、板书设计:
草原牧歌
【台】黄仁清
第一主题:活泼欢快地,表现草原美景。
第二主题:愉快优美地,抒发少年情怀。
人音版四年级上学期音乐欣赏课 牧歌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上学期音乐欣赏课 牧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调及无伴奏合唱中人声的表现魅力。
2〃通过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多声部和声效果的美感。
1〃欣赏《牧歌》(无伴奏合唱)
2〃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音乐知识
3〃分析每乐段表现的音乐内涵
教学重点:
欣赏《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调及无伴奏合唱中人声的表现魅力
教学难点:
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多声部和声部和声效果的美感
教学准备:录音机〃VCD 光盘〃教学课件〃大歌谱一张〃教学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很多优美动听的歌曲〃邀请大家与我一起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的美妙〃欣赏一首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欣赏时请注意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是怎样的?(媒体展示)
学生:自由回答
2〃师:你认为这首歌属于我国哪个民族的歌曲音调?
学生:自由回答(引出内蒙古歌曲音调)
3〃师:它的旋律和节奏怎样?
学生:……(旋律是悠扬的〃节奏是悠长〃舒缓的)
4〃师:现在我为大家唱一首内蒙古民歌《牧歌》〃仔细听听这首歌与歌曲《天堂》是否有相似的地方? 学生:……(歌曲《牧歌》旋律是悠扬的〃节奏是悠长〃舒缓的)
5〃介绍作曲家和作品:
《牧歌》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一首蒙古族民歌。这首民歌使许多诗人〃作曲家为之倾倒。
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曲〃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三〃唱谱〃分析乐句:
1〃跟钢琴轻声唱谱〃提问:“”〃《牧歌》第一乐句围绕哪一个音上行第二乐句一直围绕哪一个音下行?为什么?“(分别是锁〃双核处理器〃为让我们看到蓝天〃白云)
2〃师:我们听了《牧歌》〃也唱了《牧歌》?〃你们知道什么叫牧歌吗?
生:……
3〃介绍《牧歌》:
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 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媒体展示)
4〃复习演唱形式〃提问:“刚才腾格尔演唱的”天堂“?属于哪一种演唱形式”
生:……(男高音独唱)
师:“我演唱的《牧歌》?属于哪一种演唱形式”
生:……(女高音独唱)
师:“你们刚才一起唱的《牧歌》?属于哪一种演唱形式”
生:……(童声合唱)
师:你们听过哪些形式的合唱?
生:(女声合唱〃男女声合唱)
四〃欣赏多声部合唱《牧歌》
1〃师:你们听过多声部合唱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多声部合唱《牧歌》〃说说听后感。
生:……(启发学生说出从歌曲中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宽广)
2〃复听〃提问:“?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
3〃版书歌曲结构:
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
4〃分段欣赏歌曲〃按以下提问逐步分析歌曲表现的内涵:
引子部分出现了哪两个声部(女低〃 男低)〃
第一乐段飘在最上面的是哪一个声部?(女高〃表现草原的辽阔宽广)
第二乐段哪一声部在领唱?(男高〃采用了轮唱〃表现了草原的连绵起伏)
第三乐段表达了什么情感?(四个声部〃歌唱草原赞美生活)
歌曲尾声由哪一声部领唱?(女高)
最后一个音落在哪一个音上?(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5〃通过逐步深入引导〃得出下面完整的版书:
速度力度意境音色特点节奏
引子部分:很PP 草原由近到远女低:饱满柔美舒
男低:浑厚结实缓
第一乐段:F 草原的辽阔宽广女高:明亮华丽
第二部分:MF 草原的连绵起伏男高:高亢明亮悠
第三部分:F 歌唱草原赞美生活长
尾声部分:慢PPP 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6〃总结:通过分析《牧歌》〃我们是否悟出一个道理〃音乐情景可以通过不同的力度、速度、旋律、节奏进行创作〃用歌唱、演奏的形式表现其美感“。
五〃完整欣赏《牧歌》
1〃师:“我们理解了歌曲的内涵〃现在让我们用歌唱〃书法〃绘画〃诗歌等形式表达听后的感受。” 2〃展示学生欣赏合唱后的作品〃给予学生鼓励。
六〃听音乐出教室〃结束本堂课。
课题 牧歌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课题 牧歌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时间: 教材分析: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 《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
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 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
的和声效果。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
(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二、欣赏乐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4、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5、比较两句:诶,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6、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7、欣赏《 牧歌》
1) 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无伴奏合唱)恩,(视屏)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那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视屏) 女高
女低
男高
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2)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3)老师请你们亲自感受一下四个声部的和声美。(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
啊~真美啊~
4)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5)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
的感觉。(复听歌曲)
三、舞蹈片段欣赏《牧歌》,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
的意境美。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
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四、小创作: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师: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
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视屏)1、编一段歌词
2、写一篇短文
3、画一幅美图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五、评展: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美术欣赏课教案
美术欣赏课教案
课 题:美术作品欣赏
执 教:赵君明
教材分析: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所涉及内容及具广泛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美术的审美特点出发,通过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并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审美感受和享受,从而掌握美术欣赏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有代表性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有一个初步了解。
2、过程与方法:在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的直观欣赏,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着重欣赏分析教师作品和部分学生作品,精辟地讲授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教育准备:多媒体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育
上课礼仪、故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自己的作品
1、欣赏教师作品《雪景寒林图》临摹作品。
(1)分析《雪景寒林图》整体创作的构思;
(2)再析《雪景寒林图》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3)欣赏《雪景寒林图》的设色用笔。
2、欣赏《陕北老农》
(1) 分析《陕北老农》整体创作的构思;
(2) 细节刻画;
(3)《陕北老农》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3、教师给出自己的欣赏途径,给学生提供参考。
(1) 作品构图;
(2) 色彩及用笔;
(3) 主题思想。
4、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作品。(提醒:可参考老师的欣赏途径,也可从自己的欣赏角度去欣赏。)
二、教师活动:欣赏学生的作品
《肖像》、《放学了》
1、《肖像》主要分析其高超的用线,教育学生要仔细观察每一件美术作品;
2、《放学了》主要赏析其精妙的表现力。
(重点强调欣赏美术作品要有辩证思想,要全面,不可一概而论。)
三、总结美术欣赏应该注意的问题。
1、全面→(优点与缺点);
2、准确→(色彩线条与构图);
3、深入→(思想感情)。
四、学生活动:学生试着欣赏同学的作品或课本上的美术作品。
五、思考:评价艺术作品是这样的,那么生活中我们评价周边的人应该怎么评价?评价生活又该如何评价?
六、布置课外欣赏和预习新课。
选一幅自己喜欢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作品自己挑选,并写出赏析的文字材料。
七、教学反思
京剧欣赏课教案
京剧欣赏课教案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张 伟
教学目的:
1、 了解京剧方面的基础知识
2、 通过欣赏,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并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京剧的基础知识和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一夜》并提问;
1、你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谈谈你对京剧的认识。(油彩、脸谱、北京话、生旦净丑)
二、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1、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2、唱腔:
播放京剧《玉堂春》及《 美案》片段,让学生比较两个唱段唱腔的不同之处。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二黄的特点:“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西皮的特点: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两者最典型的特点:西皮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玉堂春》唱腔属于二黄,而《美案》唱腔则属于西皮。
3、伴奏:
课件显示文武场所用各种民族乐器的图片,并对主要乐器加于分析。
4、表演形式:
a 、 唱(略)
b 、念:呈现一段对白,让学生来念。然后再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并模仿。
c 、 做:先让学生做现实中喂鸡的动作,然后观看京剧中喂鸡的场面,感受一下与现实生活中的区别。
d 、打:观看一段视频,感受京剧演员扎实的武打功底给同学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5、人物行当:结合图片讲述各个行当的形象特点
生: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因为老生都挂胡子。胡子在京剧里的
专门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就是真声)。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小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
旦:花旦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
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青衣服装上一般穿长衫,扮演的一般都是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重要的行当,是多知多能的,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 武旦" 和" 刀马旦" 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等。
净:在京剧中," 净" 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
最为丰富彩。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等;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
丑:" 丑" 分" 文丑" 和" 武丑" 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 文丑" 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等。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
三、 总结。
四、欣赏现代京剧《唱脸谱》并试着跟唱。(下课)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欣赏课《草原牧歌》吕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