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8-2 信息来源:
仙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AAAA 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十佳休闲度假胜地,全国摄影创作基地。这么多重级别的头衔,足以说明仙都具有凸现的旅游资源优势,但仙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那么,有哪些制约因素?又如何消除这些障碍,激活这一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呢?
一、仙都凸现的旅游资源优势
经去年全省旅游资源普查表明,仙都可选择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确定旅游资源单体386个,其中五级资源单体5个,四级6个,三级55个,17.7%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一是自然资源。位于仙都主景区的鼎湖峰状如石笋,四面凌空,高达170.8米,被称为“天下第一笋”。相传轩辕黄帝曾炼丹于鼎湖峰,丹成升天,这使人文史迹与自然景观得以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旅游资源,成为仙都主景区的核心。紧依周围还有众多的景点。如:铁城(又名芙蓉峡)、倪翁洞、小赤壁、婆媳岩、赵候祠、大肚岩、仙女照镜等,这些景点镶嵌在好溪两旁,形成了 “九曲练溪、十里画廊”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是人文资源。仙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黄帝文化是仙都人文资源的亮点。早在晋代就在鼎湖峰南侧建缙云堂(唐朝改为黄帝祠宇)以祭拜黄帝,自魏晋以来这里一直香火很旺。历史上,黄帝祠宇几度毁于战火。1998年重建,并举办了首届仙都旅游文化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黄帝典礼。此后,每年举行盛祭。1999年又举办首届国际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黄帝文化影响得到不断扩大。2000年与陕西黄陵县结成友好县,从而恢复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倪翁洞的摩岩石刻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自唐朝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许多墨宝。独峰书院是宋大理学家朱熹讲学之地,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河阳古民居为省级文保单位,是明清时期留下的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是研究鉴赏江南古民居的珍品。这些人文史迹极大地丰富了仙都人文资源,并体现了仙都人文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三是影视文化。仙都有着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至今保存着小桥流水、阡陌纵横的江南田园风光。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仙都吸引了大批大陆及港台、东南亚等电视、电影制片厂光顾此地。美妙的山水风光、赏心悦目的人文资源被摄入镜头,《凤凰之歌》、《摩雅傣》、《阿诗玛》、《连心坝》、《漂泊奇遇》、《八仙的传说》、《绝代双骄》、《天龙八部》等几百部影视剧在此地拍摄了美妙的外景。秦怡、赵丹、张瑞芳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和苏有朋、林志颖、焦恩俊、吴倩莲、吴军、牛莉等两岸三地当红影视明星均在这里留下精彩的镜头。这里被著名电影艺术表演家赵丹称为“天然摄影棚”。2003年,又被定为全国摄影创作基地。这都极大地丰富了仙都旅游资源内涵。
四是交通和区位。仙都位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金衢、台州、温州三大板块的金三角地带,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台缙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使仙都完全融入了沪杭甬3小时交通圈。仙都又处于占全国1/5GDP份额的长三角区域,这里拥有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最强的旅游产品供给市场,这将为仙都提供较为稳定的客源市场。仙都又是浙江旅游东线和西线与南线的连接点。这些凸现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为仙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仙都纵然拥有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那么为什么还没有真正成为旅游热点呢?其制约因素有哪些?
二、仙都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仙都旅游开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知名度不断提高。但受到体制、环境、配套设施等因素制约。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仙都主景区约有45平方公里,9个行政村一万余人口。自82年成立仙都风景区管理处以来,体制问题就显露出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也重视这个问题,并对仙都风景区的管理体制改革作了积极尝试。如乡镇撤扩并前,设仙都管理处,由仙都乡一位副乡长兼任主任负责仙都旅游管理。乡镇撤扩并后,设仙都旅游管理局,由五云镇一位党委副书记兼任仙都旅游管理局主持工作副局长。但这些管理体制一直都没有很好地解决体制性矛盾。保护和开发仍然涉及计划、建设、土地、水利、公安、林业、农业、工商、电力、文保、环保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执法主体分散,协调难度很大。2000年3月,参照永康方岩的管理体制,对仙都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将仙都景区12个行政村从五云镇划出,建立仙都农村管理处,隶属仙都旅游管理局。基本理顺了景区与农村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开发用地政策处理难、农民敲竹杠等诸多问题。但条块关系并没有得到真正理顺。
二是旅游环境不尽人意。仙都旅游由仙都景区、黄龙、岩门、大洋四大景区组成,面积大,景区景点分散,目前除仙都景区外,其他景区几乎还是待开发。即使是仙都景区,在开发中仍然遇到许多棘手的环境因素制约。错落在景区内的九个行政村,建筑零乱,人口众多,居民的整体素质较低,卫生习惯差,以致脏乱差现象屡见不鲜;流经主景区的好溪上游居住着20余万人口(包括磐安县),他们生活生产排出的废弃物严重影响水质;景区内的矿山开采和废弃山没有得到及时治理和绿化恢复;山林植被基础差,树种单一,林木结构不合理,档次低。这些都给游客留下不良印象,同时也给投资者信心带来负面影响。
三是旅游产业各要素整合不够。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行业,“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都会影响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目前,我县还没有很好地把这六个要素整合起来,不能充分发挥“游”对其他要素的拉动作用。反之,购、娱等要素也没有对“游”起到很好的相辅相乘作用。另外,县城配套设施建设与仙都旅游没有有效衔接。
四是项目开发过程中受建设用地的瓶颈制约。旅游项目所需土地面积相对较大,而大部分土地则作为绿化和景观建设用地,土地的使用性质很难改变,但目前土地部门针对上述用地没有特殊的供地政策,如需征地往往占用农转非指标,而目前土地指标十分紧张,可以说很难满足旅游项目开发的需求,用地的紧缺又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
三、克服矛盾,激活仙都旅游资源优势的几点思考
如何克服矛盾,激活仙都旅游资源优势,并使旅游资源大县转化为旅游产业大县?这需要我们全县上下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旅游产业意识,加快开发步伐,尽早掘发仙都旅游高效益。
1、统一思想,合力兴游,理顺管理体制。
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特别是与周边县市旅游业的比较,我们看到了缙云旅游业的发展差距,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建设旅游产业大县,首先要从统一思想入手,形成合力兴游的态势。要引导各级领导充分认识旅游业对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握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克服“抓旅游政绩难现、抓旅游无关紧要、抓旅游是泡沫经济”等思想倾向,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产业、抓结构调整;抓旅游就是抓开放、抓城市建设、抓投资环境;抓旅游就是抓文化、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可持续发展;抓旅游就是抓缙云知名度、美誉度的新观点,切实把旅游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摆上位置,加大力度,抓出成效。计划、建设、土地、水利、林业、农业、电力、环保、交通、公安、财政、宣传、工商等有关部门,都要树立“全县旅游一盘棋”的思想,找准定位,明确职能,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二要理顺条块关系。2000年,仙都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改革,但从五年来的运行情况看,条块不顺的体制性矛盾仍然突出,亟需完善。关于建设管理,根据省建设厅有关文件精神,可将仙都景区与县城规划区重叠部分的规划建设职能委托给仙都管理局,便于更好、更直接地实施仙都景区的规划与景区农民建房的管理;关于土地管理,可在仙都农管处设立“仙都土地管理所”,直接服务于景区的开发建设,方便投资者及建设单位办理有关用地手续。并对开发用地指标予以倾斜,最大限度满足旅游项目开发需求;关于治安管理,可根据仙都具有社会治安与景区治安的双重职能,正式设立类似于林业派出所性质的机构,在行政上接受仙都管理局领导,业务上接受县公安局指导。同样,也将水利、矿产、林业等部门在仙都景区范围的职能管理委托给仙都管理局,便于统一管理和资源保护。
2、规划先导,提高品位,加大旅游环境整治力度。
建设旅游产业大县,必须以规划为先导,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首先要优化布局,科学规划。缙云旅游总的要形成“一个中心三条线”的格局,即以仙都景区为中心,三面辐射,形成黄龙、岩门、大洋旅游线。建设可以分步实施,但规划要尽可能一步到位,可以借城市建设规划的做法,充分吸收专家和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要充分发挥仙都独特
的优势,突出“黄帝文化”和“奇峰异石”两大主题,探深内涵,拓展外延,提高品位,形成仙都旅游鲜明的个性特色,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功能区块和精品亮点。二要抓住“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的机遇,将核心景区内的笋川村和上章、下前湖、板堰村等村列为省级示范村和县级示范整治村。通过规划整治,发展“农家乐”,改善村容村貌,使村庄真正融入景区。结合全县综合治理,相关部门要配合县委、县政府统一行动,进一步规范开采矿山和河道挖沙制度,集中力量对景区沿线的采石厂、石雕厂进行拆迁整治。加大荒山秃岭的复植绿化力度,保护景区内的良好植被和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农民成片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充分体现田园风光。开展景区环境整治,规范标志标牌,拆除乱搭乱建、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大风景区的执法监察力度,维护旅游安全和稳定旅游秩序。同时,加强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村民公德教育,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3、拓宽思路,营造氛围,抓好旅游配套设施。
把旅游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起来,按照建设旅游大县的目标,搞好配套建设,完善旅游功能,建设一批兼有旅游观光功能的城市标志性设施,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要求,把区域内旅游资源统一规划。一要加强新区规划建设与仙都旅游相配套。合理布局,以核心景区为龙头,带动线上,面上的开发。五云镇新老城区应是仙都旅游的第一服务接待中心,新区的建设与仙都旅游业发展相辅相乘,新区建设要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仙都旅游的发展又能更好地促进新区建设。要真正建成文明旅游小城市,就必须在规划建设管理上体现旅游特色,要注重吃、住、娱、购的配套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环境,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吃得满意,住得舒适,娱得开心,购得高兴。二要制订切实措施,出台《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农民利用现房,办家庭旅馆,使农村经济与旅游得到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大大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弥补旺季接待能力不足问题。
4、用好平台,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本届政府提出要在5年内投入旅游开发建设资金10亿元,用于旅游产业“六要素”项目的建设目标。为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强化经营仙都的理念,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坚持财政支持和招商引资“两条腿”走路,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融通资金。一要利用仙都开发公司这一平台,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拉动力度。在去年县财政注入100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继续追加注册资金,以进一步壮大公司资本金,在每年安排贴息80万元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从而提高融资能力,加快景区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二要通过市场运作,做活招商引资文章。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社会化和多元化共同参与旅游的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旅游部门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积极开展赴外招商引资和举办旅游招商洽谈会等活动。同时,精心包装旅游开发项目,继续争取国债支持和省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
5、突出特色,利用载体,加大促销力度。
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黄帝文化这两张特色名片,创新宣传形式,丰富推广载体,拓宽促销思路。依托行家里手论证制作《仙都旅游营销策划方案》,巩固周边市场,拓展上海市场,逐步打入国际市场。一是通过传统方式促销。立足上海,利用上海新闻媒体宣传仙都,加强与黄浦区、徐汇区的友好协作,实现市场、宣传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和信息共享;兼顾周边,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加强区域组团合作,与仙居、龙游、武义等县联手,积极打造“仙山仙水仙境游——神仙之旅”和“江南仙境游”这条线路,使之成为我省成熟的知名旅游品牌。二是通过黄帝文化促销。利用黄帝文化的博大内涵和深远影响促销,使仙都的奇山异水融入中华民族的人文历史。利用每年公祭黄帝、民祭黄帝和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等载体,宣传仙都黄帝文化,以更好地吸引港澳台、东南亚华人到仙都寻根问祖。加强与友好县陕西黄陵县的合作,共同打造“北陵南祠”品牌,确立仙都作为我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地位。三是通过影视题材促销。用好“天然摄影棚”这张名片,吸引更多大陆及港台、东南亚的电视、电影制作厂到此地拍摄外景,通过影视题材扩大仙都知名度。四是通过节庆活动促销。自1998年起每年的重阳节都举办节庆活动。我们要通过节庆期间举办的各项活动,开展经贸洽谈,宣传促销,实现文化搭台、旅游唱戏。
6、强化管理,培养人才,提升仙都旅游人文环境。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完善行业管理的各项规定,强化旅游部门管理职能,坚持一手抓创优,一手抓治劣,加大旅游执法和行业管理力度,推进“依法旅游”,促进旅游管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为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一要加强仙都管理力度,升格仙都旅游管理局职能。即参照金华双龙洞、诸暨五泄等地管理体制模式,将现在的科级行政单位升格为副处级行政单位,仙都农管处为正科级单位,以加强仙都开发的领导和管理力度,便于工作协调。二要进一步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全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引进人才计划,向县外招收旅游规划、策划和经营管理人才。扩大旅游管理的对外交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邀请和聘用旅游专家来缙云讲学授课,有计划地派优秀人才赴外培训。抓好现有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队伍的建设,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另外,要深化旅游企业改革,坚持抓大放小,加快调整重组,重视旅游市场的培育,大力发展旅游中介组织,完善旅游市场服务体系。
关于如何激活仙都旅游资源优势的思考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4 — 2015 学年第 3 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改卷教师:
学号:126180032 姓 名:李怡巍 得 分:
如何发展仙都旅游优势的研究
前言
仙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 AAAA 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十佳 休闲度假胜地, 全国摄影创作基地。 这么多重级别的头衔, 足以说明仙都具有凸现的旅游资源优 势, 但仙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那么, 有哪些制约因素?又如何消除这些障碍, 激活这一优势, 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呢?
关键词:仙都,旅游,优势
一、仙都凸现的旅游资源优势
经去年全省旅游资源普查表明,仙都可选择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确定旅游资源单体 386个,其中五级资源单体 5个,四级 6个,三级 55个, 17.7%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 1】
一是自然资源。位于仙都主景区的鼎湖峰状如石笋,四面凌空,高达 170.8米,被称为“天 下第一笋” 。 相传轩辕黄帝曾炼丹于鼎湖峰, 丹成升天, 这使人文史迹与自然景观得以有机结合, 形成特有的旅游资源,成为仙都主景区的核心。紧依周围还有众多的景点。如:铁城(又名芙蓉 峡)、倪翁洞、小赤壁、婆媳岩、赵候祠、大肚岩、仙女照镜等,这些景点镶嵌在好溪两旁,形 成了 “九曲练溪、十里画廊”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是人文资源。仙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黄帝文化是仙都人文资源的亮点。早在晋代就在 鼎湖峰南侧建缙云堂 (唐朝改为黄帝祠宇) 以祭拜黄帝, 自魏晋以来这里一直香火很旺。 历史上, 黄帝祠宇几度毁于战火。 1998年重建,并举办了首届仙都旅游文化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黄帝 典礼。此后,每年举行盛祭。 1999年又举办首届国际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黄帝文化影响得到 不断扩大。 2000年与陕西黄陵县结成友好县,从而恢复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倪翁洞的摩岩 石刻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自唐朝以来, 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许多墨宝。 独峰书院是宋大理 学家朱熹讲学之地, 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 河阳古民居为省级文保单位, 是明清时期留下的保存 较好的古建筑, 是研究鉴赏江南古民居的珍品。 这些人文史迹极大地丰富了仙都人文资源, 并体 现了仙都人文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三是影视文化。 仙都有着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 至今保存着小桥流水、 阡陌纵横的江南田园 风光。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仙都吸引了大批大陆及港台、东南亚等电视、 电影制片厂光顾此 地。 美妙的山水风光、 赏心悦目的人文资源被摄入镜头, 《凤凰之歌》 、 《摩雅傣》 、 《阿诗玛》 、 《连心坝》、《漂泊奇遇》、《八仙的传说》、《绝代双骄》、《天龙八部》等几百部影视剧在 此地拍摄了美妙的外景。秦怡、赵丹、张瑞芳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和苏有朋、林志颖、焦恩俊、 吴倩莲、 吴军、 牛莉等两岸三地当红影视明星均在这里留下精彩的镜头。 这里被著名电影艺术表 演家赵丹称为“天然摄影棚”。 2003年,又被定为全国摄影创作基地。这都极大地丰富了仙都 旅游资源内涵。
四是交通和区位。仙都位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金衢、台州、温州三大板块的金三角地带, 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台缙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使仙都完全融入了沪杭甬 3小时交通圈。仙都又处于占全国 1/5GDP份额的长三角区域,这里拥有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最 强的旅游产品供给市场, 这将为仙都提供较为稳定的客源市场。 仙都又是浙江旅游东线和西线与 南线的连接点。这些凸现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为仙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仙都纵然拥有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那么为什么还没有真正成为旅游热点呢?其制约 因素有哪些?
二、仙都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仙都主景区约有 45平方公里, 9个行政村一万余人口。自 82年成立仙 都风景区管理处以来,体制问题就显露出来。 历届县委、 县政府也重视这个问题,并对仙都风景 区的管理体制改革作了积极尝试。 如乡镇撤扩并前, 设仙都管理处, 由仙都乡一位副乡长兼任主 任负责仙都旅游管理。 乡镇撤扩并后, 设仙都旅游管理局, 由五云镇一位党委副书记兼任仙都旅 游管理局主持工作副局长。 但这些管理体制一直都没有很好地解决体制性矛盾。 保护和开发仍然 涉及计划、建设 10多个部门和单位。执法主体分散,协调难度很大。 2000年 3月,参照永康方 岩的管理体制,对仙都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将仙都景区 12个行政村从五云镇划出,建立仙都 农村管理处, 隶属仙都旅游管理局。 基本理顺了景区与农村关系, 较好地解决了开发用地政策处 理难、农民敲竹杠等诸多问题。但条块关系并没有得到真正理顺。
二是旅游环境不尽人意。仙都旅游由仙都景区、黄龙、岩门、大洋四大景区组成,面积大, 景区景点分散,目前除仙都景区外,其他景区几乎还是待开发。 即使是仙都景区,在开发中仍然 遇到许多棘手的环境因素制约。错落在景区内的九个行政村,建筑零乱, 人口众多, 居民的整体 素质较低,卫生习惯差,以致脏乱差现象屡见不鲜;流经主景区的好溪上游居住着 20余万人口 (包括磐安县) , 他们生活生产排出的废弃物严重影响水质; 景区内的矿山开采和废弃山没有得 到及时治理和绿化恢复;山林植被基础差,树种单一,林木结构不合理,档次低。这些都给游客 留下不良印象,同时也给投资者信心带来负面影响。 【 2】
三是旅游产业各要素整合不够。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行业,“吃、住、行、游、购、 娱”各要素都会影响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 目前,我县还没有很好地把这六个要素整合起来, 不 能充分发挥“游”对其他要素的拉动作用。反之,购、娱等要素也没有对“游”起到很好的相辅 相乘作用。另外,县城配套设施建设与仙都旅游没有有效衔接。
四是项目开发过程中受建设用地的瓶颈制约。 旅游项目所需土地面积相对较大, 而大部分土 地则作为绿化和景观建设用地, 土地的使用性质很难改变, 但目前土地部门针对上述用地没有特 殊的供地政策, 如需征地往往占用农转非指标, 而目前土地指标十分紧张, 可以说很难满足旅游 项目开发的需求,用地的紧缺又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
三、克服矛盾,激活仙都旅游资源优势的几点思考
如何克服矛盾, 激活仙都旅游资源优势, 并使旅游资源大县转化为旅游产业大县?这需要我 们全县上下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旅游产业意识,加快开 发步伐,尽早掘发仙都旅游高效益。
1、统一思想,合力兴游,理顺管理体制。
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 特别是与周边县市旅游业的比较, 我们看到了缙云旅游业的发展差距, 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 建设旅游产业大县, 首先要从统一思想入手, 形成合力兴游的态 势。 关于建设管理, 根据省建设厅有关文件, 可将仙都景区与县城规划区重叠部分的规划建设职 能委托给仙都管理局, 便于更好、 更直接地实施仙都景区的规划与景区农民建房的管理; 关于土 地管理,可在仙都农管处设立“仙都土地管理所”,直接服务于景区的开发建设,方便投资者及 建设单位办理有关用地手续。 并对开发用地指标予以倾斜, 最大限度满足旅游项目开发需求; 关 于治安管理, 可根据仙都具有社会治安与景区治安的双重职能, 正式设立类似于林业派出所性质 的机构,在行政上接受仙都管理局领导,业务上接受县公安局指导。同样,也将水利、矿产、林 业等部门在仙都景区范围的职能管理委托给仙都管理局,便于统一管理和资源保护。
2、规划先导,提高品位,加大旅游环境整治力度。
建设旅游产业大县,必须以规划为先导,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首先 要优化布局, 科学规划。 缙云旅游总的要形成 “一个中心三条线” 的格局, 即以仙都景区为中心, 三面辐射,形成黄龙、岩门、大洋旅游线。建设可以分步实施,但规划要尽可能一步到位,可以 借城市建设规划的做法, 充分吸收专家和群众的意见,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要充分发挥仙都独特 的优势,突出“黄帝文化”和“奇峰异石”两大主题,探深内涵,拓展外延,提高品位,形成仙 都旅游鲜明的个性特色, 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功能区块和精品亮点。 二要抓住 “十村示 范、百村整治”的机遇,将核心景区内的笋川村和上章、下前湖、板堰村等村列为省级示范村和 县级示范整治村。通过规划整治,发展“农家乐”,改善村容村貌,使村庄真正融入景区。结合
全县综合治理,相关部门要配合县委、县政府统一行动,进一步规范开采矿山和河道挖沙制度, 集中力量对景区沿线的采石厂、 石雕厂进行拆迁整治。 加大荒山秃岭的复植绿化力度, 保护景区 内的良好植被和生态环境。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农民成片种植经济作物, 发展 特色观光农业,充分体现田园风光。开展景区环境整治,规范标志标牌,拆除乱搭乱建、完善公 共卫生设施。加大风景区的执法监察力度, 维护旅游安全和稳定旅游秩序。同时,加强讲文明树 新风活动,开展村民公德教育,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3、拓宽思路,营造氛围,抓好旅游配套设施。
把旅游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起来, 按照建设旅游大县的目标, 搞好配套建 设,完善旅游功能,建设一批兼有旅游观光功能的城市标志性设施,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要 求,把区域内旅游资源统一规划。一要加强新区规划建设与仙都旅游相配套。 合理布局,以核心 景区为龙头,带动线上,面上的开发。五云镇新老城区应是仙都旅游的第一服务接待中心, 新区 的建设与仙都旅游业发展相辅相乘, 新区建设要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仙都旅游的发展又 能更好地促进新区建设。要真正建成文明旅游小城市,就必须在规划建设管理上体现旅游特色, 要注重吃、住、娱、购的配套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环境,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吃得满 意,住得舒适,娱得开心,购得高兴。二要制订切实措施,出台《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意 见》,鼓励农民利用现房,办家庭旅馆,使农村经济与旅游得到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大大增 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弥补旺季接待能力不足问题。【 3】
4、突出特色,利用载体,加大促销力度。
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黄帝文化这两张特色名片, 创新宣传形式, 丰富推广载体, 拓宽促销 思路。依托行家里手论证制作《仙都旅游营销策划方案》,巩固周边市场,拓展上海市场,逐步 打入国际市场。 一是通过传统方式促销。 立足上海, 利用上海新闻媒体宣传仙都, 加强与黄浦区、 徐汇区的友好协作,实现市场、宣传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和信息共享;兼顾周边, 整合周边旅游资 源,加强区域组团合作,与仙居、龙游、武义等县联手,积极打造“仙山仙水仙境游——神仙之 旅”和“江南仙境游”这条线路,使之成为我省成熟的知名旅游品牌。二是通过黄帝文化促销。 利用黄帝文化的博大内涵和深远影响促销, 使仙都的奇山异水融入中华民族的人文历史。 利用每 年公祭黄帝、 民祭黄帝和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等载体, 宣传仙都黄帝文化, 以更好地吸引港澳台、 东南亚华人到仙都寻根问祖。加强与友好县陕西黄陵县的合作,共同打造“北陵南祠”品牌,确 立仙都作为我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地位。三是通过影视题材促销。 用好“天然摄影棚” 这张 名片,吸引更多大陆及港台、东南亚的电视、 电影制作厂到此地拍摄外景,通过影视题材扩大仙 都知名度。四是通过节庆活动促销。自 1998年起每年的重阳节都举办节庆活动。我们要通过节 庆期间举办的各项活动,开展经贸洽谈,宣传促销,实现文化搭台、旅游唱戏。
5、强化管理,培养人才,提升仙都旅游人文环境。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必须完善行业管理的各项规定, 强化旅游部门管理职能, 坚持一手抓创 优,一手抓治劣,加大旅游执法和行业管理力度,推进“依法旅游”,促进旅游管理与国际惯例 的接轨, 为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要加强仙都管理力度, 升格仙都旅游管理 局职能。 即参照金华双龙洞、 诸暨五泄等地管理体制模式, 将现在的科级行政单位升格为副处级 行政单位,仙都农管处为正科级单位, 以加强仙都开发的领导和管理力度,便于工作协调。 二要 进一步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全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 制定多层次、 多渠道培养引进人 才计划,向县外招收旅游规划、策划和经营管理人才。扩大旅游管理的对外交流,采取请进来、 送出去的办法, 邀请和聘用旅游专家来缙云讲学授课, 有计划地派优秀人才赴外培训。 抓好现有 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队伍的建设,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另外,要深化旅游企 业改革,坚持抓大放小,加快调整重组,重视旅游市场的培育,大力发展旅游中介组织,完善旅 游市场服务体系。 【 4】
注释:1. 百度百科——仙都风景区
2.张晓华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新思路 《经济视野》 2014年 第 24期
3.仙都旅游管委会 仙都 2010至 2015年改革方案
4.关于仙都风景区旅游管理体制问题的调研报告
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_王薇
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
王 薇
摘 要:生态旅游资源是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基石,云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分布广泛、特色突出、本底卓绝,对于云南发展生态旅游业具有巨大的机遇和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劣势和挑战。云南生态旅游业应立足区域旅游发展大格局,贯彻“向面倾斜、沿线开发、重点发展”的战略思路,促进云南生态旅游业做大做强,并进一步优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体系。
关键词:云南;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生态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41(2010)02-0061-08
世界范围的生态旅游经几十年发展,出现游的重点地区。
了一些明显变化趋势,人数增长持续化、产品开发个性化、产业地位重要化、产业体系完一、生态旅游资源是云南生态旅游善化。
业发展的基石
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的生态旅游已具相(一)云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当规模,年均增长率约20%~25%,形成了一云南全省具有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生态旅批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且正以增长快游资源,如滇西北香格里拉仙境似的高山和峡谷,速化、产品多样化、主体大众化、政策倾向化滇中高原宜人的气候和大大小小的湖泊,滇西炽的特点继续扩大规模。从1999年的“生态环境热的火山和热海,滇西南生机盎然的热带原始雨游”到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的“走进绿色林,滇东南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滇东北红土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国家政策一直在向生态地上的瀑布群和茶马古道。众多的生态旅游资源旅游倾斜,其旨在把我国旅游业建成可持续发在云南这片土地上闪耀着迷人的光茫。
展的绿色产业。这不仅因为一方面生态旅游可依据《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云南省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省志》等所附资源列表,以及《旅游资源分类、是生态旅游可以带来长远的生态效益。尤其是调查与评价》(国标GB/T18972-2003)对云南主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良好的生态效益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主要生态旅游资源有4和环境教育功能使生态旅游成为低碳的可持续个主类,即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绿色产业。
观、H人文活动;14个亚类,26个基本类型,269我国类型众多、形式多样的自然和人文生个生态旅游资源单体(如表1)。
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石,(二)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广泛
尤其是象云南这样的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滇西北雪山峡谷片区。该片区是我国以至复杂多样,资源保存相对完整,是开展生态旅
世界生物多样性最独特和丰富的地区,是云南
基金项目:云南省旅游局2009“云南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王 薇(1969-),女,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旅游系讲师,旅游管理硕士,主要从事生态旅游、旅游规划及景区管理研究(邮编:650118)。
生
态旅游
基
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王 薇
61
向国内外重点推出的最重要的生态旅游区之一,但区内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经济发展也相对1.资源类型多样,结构丰富独特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集高山、大河、湖泊、溪泉、瀑布、溶洞、森林、动物、古城、寺庙等为一体,又有多姿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映衬,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结构丰富,遍及滇西北、滇中、滇西、滇西南、滇东南、滇东北各地,资源禀赋储量较大。各种地貌千姿百态,名山大川壮丽雄伟,气势磅礴;生物景观类型最多,突显了云南“动植物王国”的地位;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积淀深厚,历史悠久。
按照国标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云南生态旅游资源有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观、H人文活动4个主类,占国家分类8种主类的50.0%;14个亚类,占国家分类31种亚类的45.2%;26个基本类型,占国家分类的155种基本类型的16.8%;269个生态旅游资源单体。涵盖了除海滨和沙漠之外的所有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
生
态旅游
滞后。
滇中高原湖泊片区。该片区交通便捷、著名景点密布、气候温和,是云南最大的旅游接待基地和旅游集散地。生态旅游资源比较集中,高原湖泊分布广泛,河流、湖泊众多,区域广阔,自然生态良好。
滇西地热火山片区。该片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地热、温泉、瀑布、叠水数量众多、星罗棋布。著名的“地热博物馆”———腾冲热海,泉眼之多实属世界罕见。早已成为我国享誉海内外的绝佳地热火山生态旅游区。
滇西南热带雨林片区。云南是“动植物王国”,拥有中国最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在海拔500m以下的河谷地带,就是海内外闻名的、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景观奇特的热带雨林,是我国西南边陲的瑰丽宝地,终年郁郁葱葱。西双版纳因此被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是我省乃至国内外理想的生态旅游地。
滇东南喀斯特地貌片区。该片区红河、南盘江两江纵横,地下溶洞和地上石林等喀斯特地貌众多,类型丰富、结构奇特,是云南喀斯特地貌的核心分布区。
滇东北红土高原片区。该片区有曲靖珠江源“一水滴三江、一脉隔双盘”的自然景观,有色彩斑斓的高原景观,红土地富含铁质,一年四季田野变化或交织着各种色块。
云南各片区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分布见表2。(三)云南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
基
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王 薇
图1 按国家标准划分的云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资源附表整理)
表1 按国家标准划分的云南主要生态旅游资源
主类地文景观
主要生态旅游资源举例
石林、轿子雪山、九乡、哀牢山、苍山、鸡足山、梅里雪山、虎跳峡、碧壤峡谷、玉龙雪山、长江第一湾、怒江大峡谷、腾冲火山、燕子洞、阿庐古洞
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洱海、茈碧湖、洱源西湖、天池自然保护区、明永冰川、天生桥温泉、下给温泉、碧塔海、纳帕海、泸沽湖、三江并流、瑞丽江-大盈江、驮娘江、八宝、三腊瀑布、珠江源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磨房河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象谷、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大关天星国家森林公园
密枝节、火把节、白族三月街、绕三灵、藏历新年、端午节、三朵节、转山节、阔时节、澡堂会、葫芦节、母亲节、木鼓节、泼水节、基诺新节、目脑纵歌、纳西古乐、开斋节、古尔邦节
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
人文活动
62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资源附表整理)
表2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区域分布
区 划
包括区域
主要生态旅游资源举例
资源概述
苍山、洱海、巍宝山、鸡足山、洱源茈
滇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湖、洱源西湖、剑川剑湖、碧塔海、三江并流等地质地貌遗迹、高山雪山峡市、迪庆藏族自治州、纳帕海、泸沽湖、老君山、玉龙雪山、峡谷地貌、高原平湖、世界级物谷片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怒江大峡谷、明永冰川、碧壤峡谷、梅种基因库、茶马古道、西南丝绸
里雪山、白茫雪山,绕三灵、棒棒会、古道、滇西北民俗风情
三朵节
滇中高石林、轿子雪山、九乡、帽天山古生物
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化石群、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禄宜人气候环境、高原湖泊群、以原湖
禄丰恐龙等为代表的地质遗迹、泊区彝族自治州
丰恐龙地质遗迹,密枝节、火把节、插花节、彝族三月街、开斋节
地热资源、滇中民俗风情滇西地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叠水河瀑布、腾
火山热海温泉、以高黎贡山和铜热火山保山地区、徳宏傣族景冲火山群、腾冲热海温泉、巴腊掌温泉、壁关为代表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代
片区颇族自治州
瑞丽江-大盈江、莫里热带雨林、铜壁表地、南亚热带绿色风光、滇西关自然保护区,目脑纵歌
民俗风情
滇西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区、莱阳河国家
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森林、茶马古热带雨临沧地区、普洱市、西森林公园、临沧大雪山、南滚河自然保道、南方丝绸之路、滇西南民俗林片区
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护区,龙节、采花节、新米节、葫芦节、母亲节、木鼓节
风情
滇东南曲靖南部、红河哈尼族红河、元阳梯田、河口南溪河、屏边大喀斯特山水文化风光、中原文化岩溶地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围山、老君山、广南八宝、广南坝美、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的边地文化、貌片区苗族自治州
峰岩洞村,十月节、祖酿节、花山节、跳宫节、盘王节、牛王节
滇东南民俗风情
滇东北、野花沟、红土高原五彩斑斓、黑颈鹤越冬红土高昆明东川区、曲靖北珠江源、罗平九龙瀑、多依河大关黄连河瀑布、盐津五尺古道、昭通栖息地、
“锁滇扼蜀”的雄关天
原片区
部、昭通地区
大山包、小草坝、东川小江泥石流
堑、风景秀丽的“瀑布群落”
2.资源的空间分布既分散又相对集中特;滇西主要是火山,多温泉;滇东南多溶洞,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云南生态旅游资源表多河流,多自然保护区;滇东北多国家森林公现出既分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得天独厚的原园、湿地、草甸。
生自然环境,孕育了众多生物种群,保存了大表3 按国家标准划分的云南省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量珍稀动植物物种,构成了遍布全省具有浓郁所处地文水域生物人文地域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较大发展区域景观风光景观活动总计和提升空间;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民族的社会滇西北1616201365环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各地区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很高。
滇中1010356161如表3中,滇西北多名山大川,总数最多滇西496120为65,是云南的重点生态旅游区,多高山,多滇西南54181441湖泊和大江大河,如著名的“三江并流”,还滇东南101229960有多处国家公园,如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滇东北1714022普达措国家公园;滇中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合计
46
58
122
43
269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较充分,有几大高原湖泊, (资料来源: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资源附表已开发较多森林公园;滇西南热带雨林风光独
整理)
生态旅游
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王 薇
63
表4 云南省品牌生态旅游资源一览表
等级
类型
世界遗产
世界级
世界地质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数量3141326
名录
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
大山包、碧塔海、纳帕海、拉什海湿地
路南石林、大理、西双版纳、三江并流、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九乡、建水、普者黑、阿庐古洞、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昆明石林、丽江玉龙雪山
石林、澄江、腾冲、禄丰恐龙、黎明—老君山、大理苍山
巍宝山、天星、清华洞、东山、来凤山、花鱼洞、磨盘山、龙泉、菜阳河、金殿、章凤、十八连山、鲁布格、珠江源、五峰山、钟灵山、畹町、棋盘山、灵宝山、小白龙、五老山、铜锣坝、紫溪山、飞来寺、圭山、新生桥、宝台山、西双版纳
哀牢山、高黎贡山、大山包黑颈鹤、大围山、金平分水岭、黄连山、文山、无量山、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纳版河流域、苍山洱海、白茫雪山、南滚河、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药山、会泽黑颈鹤、永德大雪山
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
珠江源风景区、泸西县五者温泉风景区、思茅市梅子湖水利风景区、建水县绵羊冲度假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昔木水库风景区、泸西县阿拉湖风景区、潞西市孔雀湖生态风景区、西盟县勐梭龙潭水利风景区、保山市北庙湖水利风景区、洱源县茈碧湖水利风景区通海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玉溪市红塔区
生态旅游
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王 薇
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28
国家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7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
国家水利风景区10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合计
392
表5 主要省份国家级品牌生态旅游资源比较
省份广东江苏浙江上海云南四川北京山东福建广西安徽湖南重庆河南辽宁
世界遗产
120035621021222
国家风景名胜区
751701214251331010689
国家5A级旅游区
243223432222232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676157175253181
国家森林公园24143442731153625202935242830
国家自然保护区
11392172227121561441112
世界地质公园201011111011040
总计53357096783316159425566396456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部门资料整理,数据截止2008年底。
64
3.资源品位优良,特色突出
云南与老挝、越南和缅甸三国接壤,是东云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品位优良、特色南亚重要通道,是中国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突出,是中国生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重要环节,是通向中南半岛的主要门户;云南更拥有众多的世界级、国家级高品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业起步和发展在资源。共计有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8处,国家中国处于前沿,具先发优势;且已形成一批国级生态旅游资源84处,此外还有众多的省级生际闻名的生态旅游品牌,品牌优势突出。这些态旅游资源,见表4。
优势为云南打造“亚洲最重要生态旅游目的从全国来看,云南省的生态旅游资源品牌地”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全国相对富集且具有较强优势,仅次于四川、世界生态旅游浪潮为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浙江两省,排名全国第三,见表5。尤其是世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界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滇区居全国前列。
川藏香格里拉旅游区域合作等国际国内区域合(四)云南生态旅游资源本底卓绝作,为云南融入东南亚旅游圈、大湄公河次区1.世界生态微缩景观域旅游圈、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圈、滇西北-川
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云南成为一个西南-藏东南旅游圈创造了良好机遇,为云南独特神秘、世间罕见的大山大河大世界。这里省发展国际国内生态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有气势磅礴的一座座高山,有著名的六大水系,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支持生态有“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有珍稀野生动植旅游,当地政府也把生态旅游业作为云南旅游物,有雪山冰川和大江峡谷,有森林草甸和高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原湖泊。在云南这样一个如此集中的区域内涵略高度制定了加快云南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措盖了世界上除沙漠和海洋以外的所有风景,涵施,为加快云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盖了雄、险、秀、奇、幽、奥等各类景观,因活力和动力;健康发展的生态旅游还是提升生此,这里被赞誉为是世界“生态微缩景观”,态文明理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更是当今人类的物种基因宝库,一块难得的净方式,也是旅游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有机土和乐园,是生态旅游的最佳去处。
结合。
2.“天人合一”的极致杰作
(二)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及挑战云南具有大美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而且云南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一部活的人类社展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滞后,会发展史。自然与多元文化相交融,焕发出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加人的魅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是自古上云南地处西南边疆,远离欧美、日韩等发达就渗透于这片大地上,使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国家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以及国内东南沿海经“天人合一”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济发达地区及港澳台等主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3.原生态的珍稀自然资源和原真性的民族交通成本较高,对游客招徕和行业经济发展都文化瑰宝
有较大影响和制约。
云南众多的生态资源不少仍处于原生状态,随着国际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加强及无障开发价值高,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财富,云南又碍旅游区的发展,在客源争夺、经营管理等各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地区,还是多民族聚居方面,云南旅游业都将直接面临严峻的挑战;地,民族风情绚丽多姿,各民族保留了自己古云南脆弱的生态环境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是个严老的原真性民族传统文化瑰宝。
峻考验,旅游地文化传统也容易遭到异域强势二、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挑战共存
失,原有的本真、价值和特色趋于减弱,民族文化是云南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一)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何在开发生态旅游的同时既保护传统文化的特
生态旅游
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王 薇
65
色,又给传统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区域,堪称“动植物王国”。同时,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也使该区充满了热带雨林的浪漫情调,该区具有生态环境、民族风情和国际走廊的三重意义,是云南生态旅游业需重点提升品牌价值的区域。
3.培育滇中、滇西、滇东南、滇东北片区滇中高原湖泊生态旅游区、滇西地热火山生态旅游区、滇东南岩溶地貌生态旅游区、滇东北红土高原生态旅游区各具特点,均属云南生态旅游的重要片区,相对于发展已经成熟的滇西北和滇西南片区,滇中、滇西、滇东南、滇东北片区应作为云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培育片区。
(二)沿“线”开发———努力实现产业关联和区域合作
通过“线”性旅游线路,可实现产业关联和区域合作。旅游线路是对旅游吸引物的空间布局和选择,在旅游线路上叠加和配置各种旅游要素之后形成旅游产品。云南应重点打造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各主要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旅游线路产品。以旅游线路为核心,不断完善沿线各地旅游交通、旅游城镇、旅游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加大旅游生态环境统筹发展力度,深度挖掘沿线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有利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社会心理环境,在空间布局上带动全省民族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1.做精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该线路(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主要由昆明及地处滇西北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个特色各异、空间上又表现出一定连续性的旅游目的地构成,是云南生态旅游发展重点打造的黄金线路。位于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生态交错带,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是汉、藏、纳西等多民族的交流走廊,也是巴蜀、藏、南诏大理、纳西等多元文化的交汇地,最能充分体现云南生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融性。该旅游线路于1999年生态旅游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另外,还可开发世界10大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怒江大峡谷地质奇观旅游线路,怒江大峡谷作为具有世界遗产地特殊地位的自然
生态旅游
三、云南生态旅游业应立足区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优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体系
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应立足区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优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体系。在六大片区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应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挖掘各区特色,互补发展,形成各区域的不同亮点,实施“区域促发展,线路带景区”的总体发展思路,贯彻“向面倾斜、沿线开发、重点发展”的战略思路,促进云南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一)向“面”倾斜———针对性地发展六大生态旅游片区
生态旅游发展对资源禀赋要求很高,根据资源禀赋差异和生态旅游发展基础不同,针对云南不同“面”状生态旅游片区,采取不同发展战略。
1.做强滇西北雪山峡谷生态旅游片区滇西北包括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个地州,处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具有独特自然山水景观,是汉、藏、东巴、南诏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处,对国内外的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四地州中,大理已经成熟,丽江逐步成熟,迪庆快速发展,怒江启动发展。四地州应突破行政区划带来的种种障碍,以实施“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生态省建设”为契机,以营造“香格里拉”品牌形象为目标,在十到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管理上水平、设施上档次、运营上规模、效益上台阶、环保上层次,力争成为中国典范、世界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该区应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强化功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大香格里拉”战略,加强与四川、西藏等省区的合作,继续保持云南在“中国香格里拉生态保护区”发展中的领导作用。
2.提升滇西南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片区
滇西南主要包括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州。该区跨越了从寒带到热带七个自然气候带,聚集了全球95%以上的生物物种,是世界
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王 薇
66
奇观,拥有巨大开发潜力,是今后旅游区域规划和开发的重点培植片区,也必将是今后云南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线路。
2.做大滇西南热带雨林及多国精品旅游线路
该线路(昆明—玉溪—普洱—景洪和昆明—德宏—保山 腾冲—临沧)是云南省最具潜游精品线路。
5.培育滇东北生态及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该线路(昆明—东川—会泽—昭通)以红土高原、古滇文化、历史遗址为主。东川红土地色彩斑斓绚烂;曲靖人文古迹众多,自然景观幽美,珠江源“一水滴三江、一脉隔双盘”;生
态旅游
力的生态旅游线路,区域涵盖中国云南、泰国、昭通历史悠久,古滇文化遗风浓郁,少数民族老挝、缅甸、柬埔寨和越南,2010年建成中国风情独特。相对于其它片区的旅游线路,滇东东盟自贸区,这一地区已成为中国与东盟间的北生态及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尚处在培育发通道枢纽和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散中心和展阶段,是具有无限潜力的一条精品线路。核心区,也已成为东南亚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三)重“点”发展———通过大项目实施该旅游线路以热带雨林风光、科考、探险为主,大发展
以热带民族风情和异域文化生态观光体验为补重“点”发展就是以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充,能使人们充分领略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特示范区创建为依托,在协调片区发展和统筹线殊的生态旅游文化。
路安排的前提下,通过大项目实施大发展。国3.做强滇东南喀斯特地貌景观精品旅游家公园建设主要包括梅里雪山、老君山、热带线路
雨林等七个国家公园建设;生态示范区创建主该线路(昆明—宜良—石林—沪西—弥勒要包括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和宁蒗泸沽湖景区等—丘北—罗平—陆良)处于滇东南片区,与广七个旅游区的生态示范区创建,另外还有众多西、贵州接壤,旅游资源呈片状分布,由于特的生态旅游精品工程、生态旅游环保工程等。殊地貌和地质环境,形成了世界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和丰富的自然遗产、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参考文献:
等旅游资源。集“清、秀、奇、巧、变”为一[1]杨桂华.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
体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同浓郁古朴的少数民族风社,
1999.
情和独特的民族建筑等人文景观相融合,构成[2]李俊清,石金莲.生态旅游资源[M].北京:中
了一幅幅优雅的自然山水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国林业出版社,
2007.
画卷。
[3]李燕琴,张茵,彭建.旅游资源学[M].北京:
4.做新滇西火山地热精品旅游线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4]云南省旅游局《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
该线路(昆明—大理—保山—腾冲—瑞丽划》,2004.
—芒市)处于滇西片区,内与大理、临沧、怒[5]云南省旅游局《云南省滇西北旅游区旅游发展规
江三州市毗邻,外与缅甸山水相依,是中国通划纲要》,2004.
往南亚、东南亚陆路大通道的连接点,是古代[6]云南省旅游局《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发展规划
“南方丝绸之路”和近代滇缅公路、中印公路(纲要)》,
2004.
的要冲。这里不仅有堪称“地热博物馆”的腾[7]云南省旅游局《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发展
冲地热温泉,90余座保存完好的火山堆和星罗规划》,2004.
棋布的170余处天然温泉,这条线路可身临其[8]云南省旅游局《生态旅游业发展专项规
境感受滇西自然田园风光,体验傣、景颇、德划》,2009.
昂等少数民族风情,另外,还可沿滇缅公路游[9]云南省旅游局《云南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
报告》,2009.
览“南方丝绸之路”名胜古迹和近现代军事要地,并与缅甸联动开发云南滇西独具特色的旅
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王 薇
67
生态旅游
OnstudyofYunnaneco-tourismdevelopmentbasedontheadvantageofecologicaltourismresource
WANGWei
Abstract:Eco-tourismresourceisthecornerstoneofthedevelopmentofeco-tourismtradeinYunnan.Yunnantourismresourceshavethecharacteristicsofvarioustypes,widespreaddistributions,prominentfeatures,transcendentbasis,whichhavetremendousadvantagetothedevelopmentofeco-tourismtradeinYunnan.ThisarticlepointsouttheopportunityandchallengeYunnaneco-tourismtradeencounters,andanalyzesthegeneralthoughtsofthedevelopmentofYunnaneco-tourismtradebasedonthedetailedstudyofthedevelopmentofYunnaneco-tourismresource.
Keywords:Yunnan;eco-tourismresource;advantage;eco-tourismtrade
基
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王 薇
(上接第60页)
Onculturaleco-villagesreconstruction
andthestudyoftourismdevelopment
———AcasestudyofChiZhoucity,Anhui
WANGNai-ju,HUANGXiang
Abstract:Thisarticlediscussestheproblemconcerningurbanandruralculturaleco-villagereconstructionunderthebackgroundofanalyzingtheurbanandruralcoordinatingdevelopmentera,pointsoutthatthecollisionbetween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economiccivilizationistheexternaldrivingforce;itsaimistobreaktheurban-ruraldualstructures,linkurbanandruralintegrateddevelopment.Thispaperarguesthatculturaleco-villagesshouldmakethebestuseoftheexternaldrivingforcefordevelopment,combineswiththeinnerdrivingforceofruraltourismdevelopmenttocarryoutaspecialreconstructionofruralspace:representationofmaterialwiththeoriginalappearanceofthelandscapeintegrateswithnatureandfolklore,conno-tationofphysicalspacetakesthepromotionofthefunctionasitscoretomeetthetourismneedsofurbanresidents,andtakesruraltourismprogramplanningasitsbreakthroughpointtohighlightthecountryside,planandconstructtheruralimagesofspace.
Keywords:ruraltourism;ruralreconstruction;culturaleco-villages
68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构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
文化是兴县之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求经济发展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而且要求文化事业有显著的进步。首先,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不仅包括教育、科技、文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而且涵盖与文化、文明有关的产业。文化本身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生态旅游大县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大县定位中,教育科研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本身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没有高度繁荣文化的小康社会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完整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其次,文化是一个县的灵魂,是打造县域特色品牌的关键,它可以塑造旅游县的形象,提高旅游品位,体现旅游特色,进而实现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第三,通过传承历史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可以使人民群众素质不断提高,凝聚力不断增强,精神更加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生态旅游大县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第四,文化作为日益强大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性的产业,成为与科学发展相联系的并能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朝阳产业”。##的生态旅游资源享誉省内外,境内有俊秀宏伟的国家森林公园南宫山、有草甸起伏柔美大气的神河源、有古朴神秘的千层河,还有集旅游、探险、体育健身为一体的岚河漂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萧家坝、西窑一带,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这里的百姓不仅民风淳朴,而且思想比较活跃,喜好各类文化活动。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化工作者。在文学、音乐、美术创作中多次荣获省、市各类奖项,积累了具有##特色的民间文化。而且,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文化活动中心、县图书楼、文化广场等品味高雅、具有特色的文化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学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还有以石门为代表的乡镇文化活动有声有色。这些都是##实施“打造旅游品牌”战略的资源依托和资源优势。如何用好这些资源和优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构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气质和内涵,如何使之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是我们要认真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一,努力挖掘##县的传统文化资源,举办突出旅游特色的各类文化活动。今年,##县成功的举办了首届生态旅游文化节,突出了“弘扬岚河文化、打造旅游品牌”的主题,共举办文艺演出、漂流大赛、登山比赛、文化表演、佛事庙会、摄影展览等6项大型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3万余人,不少知名学者、艺术名人齐聚##共赏美景,用他们的笔墨和镜头鲜活的反映了##优美的生态、淳朴的民风,这次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扩大了##生态旅游品牌在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了文化与经济和旅游的融合,提高了旅游的档次和水平。第二,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和科技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努力培训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为培养教育青少年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学校这块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其次,充分调动##县文化人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文学、音乐、摄影方面的优势,组织创作一批精品力作,深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在全县掀起新的学习热潮,形成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第三,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文化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目前,我们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主要靠的是行政命令,生命力不是很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改革与创新,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打破“官办”模式,走市场化运作之路。要依托现有的文化阵地和文化主体业务,结合旅游项目,积极培育扶持文艺演出市场、民间艺术品和旅游商品市场、文化体育娱乐市场等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体育、旅游等相关行业联动发展。第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采取积极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实完善文化基础建设。通过努力,达到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都有一个功能完善的文化活动中心,学校设施齐全,县城各类文化娱乐场所上档次、上水平的
目标。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 特别是贵州的 “ 苗族 文化 ” 更是远近闻名。
以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为例
【摘要】 当前 , 在新的市场经济竞争趋势下 , 旅游业已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 点和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 , 而旅游业这一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 旅游纪念品设 计中的相关问题日渐凸显。笔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 发现中国的旅游纪念品的开 发上问题很多 , 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化设计 , 在这个问题上有人提出见解但并 未深入研究。随着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 , 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化设计变成了一个亟 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成都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得天 独厚的资源优势 , 特别是成都的 “ 熊猫文化 ” 更是远近闻名。笔者对通过成都的大 熊猫旅游纪念品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剖析 , 调查 , 思考和分析 , 为其进行品牌设计的 总体战略和具体方案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持 , 其研究结果可供由相关部门参考 , 具 有实质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本文拟从美术学、 品牌学的角度并整合民俗学、 旅 游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 心理学、 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多向度的思考研究尝试。 分析了旅游纪念品品牌化的必然性和品牌形象塑造的原则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 契合 , 根据品牌的设计程序和设计原则 , 对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设计进行了品牌的 规范 , 从品牌的角度来说明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问题 :一、对熊猫旅游纪念品进行识 别系统也就是其包装进行简要规划 ; 二、对品牌化的熊猫旅游纪念品的产品识别 研究 ; 三、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设计品牌化的方法研究 , 特别针对品牌中产品设计 的延续问题进行研究 ; 四、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品牌文化设计 ; 五、成都熊猫旅游 纪念品品牌持续发展的策略。最后 , 对旅游纪念品品牌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黄陂民间泥塑手工艺为中心
【摘要】 近几年 , 从只重视旅游路线的开发到注重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 旅游业的 发展正逐步走向完善 , 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目前湖北旅游纪念 品市场面临的问题还比较多 , 首先产品结构不合理 , 高档纪念品较多 , 设计制作精 美 , 中低当产品缺乏湖北地域特色。其次缺乏特色和本地名牌产品 , 湖北旅游商品 种类繁多 , 但是能叫的响的似乎没有几个 , 市场上缺少品牌响亮能够吸引广大旅游 者的纪念品 , 缺乏设计、生产、品牌一体化。最后市场开发和宣传促销力度低 , 湖 北旅游景点多 , 旅游产品多 , 但是 宣传的少 , 虽然近几年也看到一些宣传广告 , 比如 咸宁温泉、汤池温泉 , 但是也只是个别行为 , 大部分景点的宣传促销力度还不够。 关于旅游纪念品具有地方性特色是目前各个地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 提高湖北旅游 纪念品的艺术含量 , 设计出具有湖北地域特征的旅游纪念品迫在眉睫。旅游纪念 品是一个地方的名片 , 如何设计好具有湖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呢 ? 本文针对这个 问题从产品造型角度进行了分析。 文章主要从旅游产品设计的角度对湖北的泥塑 工艺产品进行创新型分析 , 分析探讨其他地区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产品是怎样与 现代设计相结合 , 以应用到湖北旅游纪念品中 , 设计出具有湖北地域特色的旅游纪 念品。文章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论述。首先 , 本文通过对湖北各地民间泥塑工艺 ,
特别是黄陂的泥塑进行了概括性介绍 , 分析和探讨国内其他地方优秀的泥塑作品 及传统泥塑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方法。接着 , 对湖北旅游商品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 , 找出旅游纪念品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提出设计构思。最后 , 针对湖北 旅游商品市场的设计定位和设计构思 , 提出四个有效的设计方案 , 并对旅游纪念品 的推广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本文将湖北泥塑融入现代工业设计范畴中 , 通过纵向、 横向的深刻探讨来展现湖北民间艺术的魅力 , 将现代的产品设计与传统手工业相 结合 , 凸显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 , 以期拯救逐渐消失的民间艺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关于如何激活仙都旅游资源优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