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董承耕
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要始终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不放松。那么,怎样才能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呢,最根本的是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 众,尤其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一、全面弄清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是树立理想信念的前提 把共产主义看成是一种理想的
社会制度是片面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包含着十分丰富而
深刻的科学内涵。 一是指共产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
断丰富发展的
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源远流长,是以有史以来全部优秀文化成果为其发展根基的。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古 典政治经济学和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的、直接的理论来源,世纪一系列自然 "# 科学的新发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地继承和综合人类 文化优秀遗产,而是依据时代发展和当时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针对新的实际所进行的巨 大的理论改造和划时代的理论创新,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升华。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能否这样做,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
《二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 德意志 意识
》“”形态中所说的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也就是说,共 产主义是一种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所产生的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是一 种由资本主义的条件所形成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现实社会,争取全人类解放的运 动。这种运动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的长期发展的历 史过程。以中国为例,要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继而才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 段。然后经过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今天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的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和具体体现。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实质上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实现创造物质文化的基础和条件,从本 质上
说,也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所以共产主义是我们远大的理想目标,而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我们现阶段近期的目标,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
三是指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改造现实社会运动的最终结果。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高级 阶段。但这种社会制度的实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能在一个早晨就神话般地突然出现在 我们面前,也不是靠等待、靠偶然的机会信手拈来的,而是需要我们几代人经过长期前仆后继 艰苦卓绝地奋斗才能完成的。因此,我们追求这种理想制度,并非为个人或小集团的贪图享 受,而是为了子孙后代,为了整个人民大众乃至整个人类的解放和幸福为宗旨的。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对我们的理想信念有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而不是把共产主义仅仅理 解为一种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对理想的追求不是为了达到个人、家庭或小集团的利益的话,
“”“”“”就决不会产生 大、远、空的错觉,也绝不会因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长期艰苦奋斗而丧失 信心。相反,会更加自觉地把远大的理想信念与当代的共同理想,与本单位目标和本人所担任 的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在平凡的工作中为实现共 产主义理想信念增砖添瓦。
二、彻底认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树立理想信念的核心 认识社会主
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须解 决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提出不是主观臆想,而是以科学为依据的。马克思恩格斯创 #
立的唯物史观,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人们的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 决定精神生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推动社会前进,从而揭开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谜。而资本主义产生和它向更高社会形 态转化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这个社会发展规律具体的生动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在 于没有把研究停留在对普遍规律的一般认识之上,而是在创立唯物史观后,又深入研究了资本 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社会矛盾和它的阶级关系,以及雇佣劳动奴隶制的剥削秘密,从而创立 了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彻底弄清了劳动和资本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 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大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当今资本主义还在发展并没有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段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局面。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其经济也出现迅 速发展的局面。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 科学论断产生了疑问,甚至提出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了,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我们观察历史发展趋势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决不能只根据一些暂时的或表面、局 部的现象来判断。例如我们看长江,只有从整体观察,才能看清它是经过弯弯曲曲,最终由西 向东流入大海。如果只截取其中一小段,好比长江三峡中的一小段来判断水流方向,就会得出 错误的结论。同时,我们从整个历史的高度来看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也不是笔直的,而是一个 停滞与发展两种趋势交错发展的曲折过程,因此,产生上述误解的人,必须在认识上走出这样 的误区,即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就一定在经济上越来越衰退,危机越来越严重,人民生活越来 越恶化,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不能再有任何发展的逻辑。实际上列宁对此早就作了否定的回
“答。他在谈到资本主义腐朽趋向时说: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那就错了。不,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
”的发展比以前要快得多。
其次,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历史的总趋势。这是因 !"
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而并不是以资本主义的直线衰退为前提的。根据马克 思主义观点,决定社会发展趋势的,决不是一段时间内经济的增长或衰退,归根到底是社会的 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发展的趋势。战后以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有 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并没有消失,工人阶级的 雇佣奴隶地位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没有消除。相反,资本主义的这些矛 盾比过去更深化了,所以我们绝不能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时发展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战后资本主义的某些改变和调整是出于社会主义的压力。在社会主义出现以后,因 "
为世界上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资本主义生产奥秘的人越来越增加,而且有了真 正代表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政权存在,迫于这些压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的手段上不 得不改变过去像原始积累时期那样赤裸裸地去烧杀虏掠,明目张胆地去欺压人民,他们为了维 护自身的利益,纷纷调整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采取运用科技发展带来的财富,运用从世界市场 获取的巨额利益,尽可能地向劳动者提供社会福利。而且他们为了缓和与人民群众的矛盾,维 护巩固其自身的统治,也十分注意从社会主义那里取得某些参照和借鉴。这一历史现象告诉我 们,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发展和壮大,给资产阶级的一个严重警告, 其实质是表明资本主义在发展总趋势上是走向衰弱,资产阶级的日子并不好过。所以,他们不 断更换反革命两手,提出不同解救的药方,但尽管如此,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最终灭 亡的命运。同时也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灭亡不是直线的,也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 对此,我们思想上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绝不应该被资本主义的一时发展所迷惑,就否定资本 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从而动摇我们的信念。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
世纪 年代末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面 #$ %$ &$
对这种情况,人们难免产生疑问和困惑,甚至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失败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 社会发展规律不灵了。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
、任何事物发展的规律都是通过迂回曲折开辟道路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 ’
沿着曲折的道路前进的,其总的方向、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社会 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也不例外,其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是不足 为奇的。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是一场伟大的社会试验工程,它同任何科 学试验一样是不可能一次成功的;因为 世纪的社会主义都产生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 #$
家,所遇到的困难是空前的,如客观国际环境是十分严峻的,它长期处在实力强大的资本主义 汪洋大海之中,始终面临着被资本主义国家扼杀、遏制、演变的威胁。在经济上与资本主义发达 国家反差大,要赶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而且 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因此,在前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 和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伟大过渡才刚刚起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决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恩格斯曾指出,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一 #
“”种合力的结果。苏东的剧变就是由于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和危机,在新的条件和环 境下恶性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从直接原因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得手。二是这些国
!"
“”“” 家内部把改革变为改向,从指导思想上完全背离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从深层次的
根源看是政治体制僵化造成经济发展缓慢和执政党严重脱离群众造成的。 苏联模式是斯大林
基本上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建立起来的,由
于当时历史的局限性,加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不足,以及理解上的教条主义,因而对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了不少曲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都沿袭这一模式。应该说,这一模式在本 质上是社会主义的,它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合理性,曾经在使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 国以及打败希特勒法西斯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到后来越加僵化了,在整体上已成了苏东 社会主义发展的障碍,因而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
“”所以改革应该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而不能变为 改向,从根本上摧毁原来的社会主义制 度。
由此可见,苏东的崩溃,仅仅是苏联这种特定模式的失败,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
“”共产党领导犯了背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的错误,把改革变为改向。这些深刻教训, 告诉我们坚持僵化的苏联模式不行,放弃社会主义原则乱改也是绝路一条,只有社会主义国家 政党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实行改革开放,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不断壮大,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经过曲折的锻炼将会变得更加强大。世纪社会主义的崛起,开创了人类历 "#$
史的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它在探索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方
“”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它使人类逐步摆脱了战争怪圈,有力地维护了世界 和平。它为埋葬野蛮的殖民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推动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 献。所以社会主义作为现实的社会制度虽然只有 多年的历史,还处在初级阶段,从人类历史 %$
“” 长河看是十分短暂的,然而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不动摇。坚持三个代表不动摇,努力搞好自己的工作。在国内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社
“” 会主义建设好,用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从根本上铲除对社会主义搞和平演变的土壤;在国际上要全面认识和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既矛盾斗 争又借鉴合作的关系,要善于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从总体看,从长远的发展趋 势看,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不可能有本质上的改变,而社会主义在经受 严重曲折之后,从中取得了教训,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势力将逐步增强,双方力量对比就 会不断发生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社会主义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规律。
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努力用马列主义、**思想、** 理论武装干部,教育人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就会坚定我们的 理想和信念,矢志不移地为共产主义事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 作者单位:福建社科院
责任编辑:陈晓宏 !!
把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基础上
作者:许志功
解放军报 2000年08期
**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这一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把理想信念教育搞实搞细指明了方向。
在现实生活中,理想信念问题是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我们正处于历史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社会上和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我们恪守的理想信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透过各种各样的议论,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确实让人感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需要在新的时期联系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如何坚定理想信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索。
一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追求以及对理论的真实性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确认,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持久的活动动机。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维系它的是什么?**同志说过:“中华民族有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了光复旧物,为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代代仁人志士,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以富贵而不淫,贫贱而不移,威武而不屈。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都是源于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可以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就可以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在于有这样的脊梁,有这样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对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确信。具有这样的理想信念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获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正如**同志所说,我们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无数革命先烈在战争年代之所以能够抛头颅、洒热血,战斗失败了,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继续战斗,靠的就是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忠诚,尽管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未必能够看到社会主义,但却坚定地相信社会主义是美好的正义事业,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凝聚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同志还说过,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着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理想、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回顾历史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正是凭着这种信念、这种团结,我们不仅从战争年代闯过来了,从三年困难时期闯过来了,而且经受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凭着这种信念、这种团结,不管将来有什么艰险,我们都可以成功地闯过去,以达到胜利的彼岸。坚定的理想信念,还是我们维护国家独立、保证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什么在世界政治格局中能占一角?原因在于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为什么中国能够独立自主?最根本的是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正如**同志所说,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而且就连发展起来也不容易。
在理想信念问题上,我们党和军队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领导十分信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必胜的信心。但也确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在一部分人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一些人淡漠甚至动摇、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的人甚至说,现在社会是多元化的,不要再搞指导思想一元化那种“左”的东西了;有的人认为共产主义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空洞说教,说什么现阶段要人们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是超越了历史阶段,是“左”。不要以为上面说的一些情况只是个认识问题。现在有的人已经按照这样一些认识支配自己的行动了。有的崇拜金钱,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甚至因此而丧失国格人格,滑进了犯罪的深渊。譬如像褚时健、胡长清、成克杰等,有严重的经济犯罪的问题,但深层的东西却是理想信念的动摇。这个问题如不能有效地解决,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确实非常令人担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在当今时代,有没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对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是不是真信、深信,已经不只是个人的信仰问题,而是一个严肃、重大的政治问题。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事实,我们不能不感到这一问题的重大。戈尔巴乔夫下台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我的最大遗憾就是使伟大的苏联公民丢掉了伟大的苏联国籍。今年元旦过后,俄罗斯代总统普京一方面处理着车臣问题,一方面关注着经济形势。他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50%,当年的世界第二大强国,今天仅相当于中国的1/5”。造成这些国家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在意识形态上出了问题,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不能说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人似乎更注重从这个角度看问题,著名学者亨廷顿就曾明确地讲过:“前苏联败在了意识形态上,败在了对马列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上。”俄国人走过的路我们不能再走,俄国人尝过的苦果我们不能再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这是一项强基固本的工作。
二
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实质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宇宙观来作为观察国家前途命运的工具。**同志当年说,中国人找到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强调理想信念,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要使广大干部尤其是高中级干部,能够更加自觉地用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理论作为观察国家前途命运的工具。**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曾经说:学好了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队伍就能巩固,我们的干部就能得到提高,我们也才能够有本事迎接未来的光明世界,掌握这个新的光明世界。他还说,“加强全党的思想教育,这是对付黑暗和迎接光明的思想准备”。从那时到现在,情况根本不同了。但是,从为了迎接下一个世纪和经受各种可能的风险考验而作思想准备的意义上说,今天我们抓紧理论学习,强调理想信念,做的是同样的工作。****特别强调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领导干部要成为政治家”、“要划清重大的原则界线”,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都是在为迎接21世纪、为经受各种可能的风险考验而作思想准备。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它不可能与生俱来,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确立。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发展到今天,一百五十多个春秋,潮起潮落,怀疑、议论甚至否定的态度始终不断,而且这种情况今后还将会持续下去。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深入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质,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就一定能够比较好地经受各种风风雨雨。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思想方法问题。是教条主义地还是历史主义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对于人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教条,就会发现今天的好多问题它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于是有的人不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认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回答新的重大的问题,创造并产生了新的理论,如果用“本本主义”的态度对待这些创造,又会觉得这些理论创新“老祖宗”没讲过,不是马克思主义。这些认识无疑都是错误的。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看这些问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要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由于它们具体地、历史地回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时代课题,因而成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按照这种态度去思考,马克思主义既有一般性的原理,又有特殊性的原理,还有一些在特殊情况下作出的个别结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些个别结论当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失去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原理也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至被新的实践所修正;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则是始终起作用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说,对待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既不能因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而否认和抛弃应该抛弃的个别结论,也不能因为抛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有了这种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会更加清醒,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会更加坚定。
三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需要经过对各种学说的反复比较。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正面教育为主,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对于高中级领导干部来说,单有这一条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对各种社会学说的反复比较。世界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早期都曾采取过单一的“苏联模式”,以为那就是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但实践证明那些“左”的僵化的做法是不成功的。于是有人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倡导什么偏离甚至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新思维”。结果是东欧剧变了,苏联解体了。实践证明,搞社会主义,“左”的不行,右的也不行,唯一正确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本国实际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信仰**理论,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注意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吸取“左”和右的教训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仅要有同“左”和右的比较,而且要有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布热津斯基曾经在《大失败》中讲,“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产物,也必将终结于20世纪”。这是典型的反对马克思主义言论,目的是要我们放弃社会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条路我们不能走,如果那样,中国就只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对于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就连资产阶级有头脑的思想家都是深信不疑的。美国的著名学者沙弥尔逊就曾明确地讲过:“马克思主义是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解剖刀,每一个愿意洞察社会历史底蕴的人都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有了对各种社会学说的反复比较,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更加坚定。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还需要对理论和现实的差别进行冷静的思索。现实生活中不如人愿的地方确实很多,这就有一个如何看待理论和实际的差别问题。如果对这种差别不进行冷静思索,就很容易产生错觉,把那些不如人愿的东西都简单地归结于马克思主义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动摇对它的信仰。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漠甚至动摇,有着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从客观上说,比如“**”中党执行过“左”的政策,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伤害了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感情;当前社会主义进入低潮,这种情况不能不影响到我们队伍中的一些意志薄弱者。当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有些具体作法从形式上看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一些具体方法差不多,于是有些人就以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同”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所有制关系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这些变化的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但其负面效应也不可避免地会在人们的思想上发生作用;另外就是党内腐败的滋生,使党组织的凝聚力相对减弱。对于这些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我们党建设好,加上采取其他方面的措施,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会逐渐得到解决的。我们分析这些问题时,不能把理论联系实际简单化,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简单地对接起来。要学会把握理论转化为实际的一系列中间环节。这样我们就会认识到社会生活中好多不如人愿的地方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恰恰相反,有些问题是偏离甚至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坚持把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过渡环节搞清楚,就不会简单地用社会生活中那些不如人愿的东西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也就会坚定起来。
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在事实和理论基础之上
作者:刘星星
政工研究文摘 1998年05期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理想信念问题
理想信念与“政治方向”是一个意思,是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党的思想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光荣传统。“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个优势、这个传统遇到了挑战,一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这是一个很严重和紧迫的问题。因为它是造成当前党的建设诸多问题的一个深层原因。
(二)对理想信念动摇情况的分析
我们通常所讲的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有的人是抱着捞好处的动机进入党内,从来就没有真正确立起理想信念。
战争年代,入党就意味着牺牲,就意味着吃苦。因此,绝大多数党员的入党动机是好的。这就在组织上保证了党员队伍的质量。**同志把这种机制称之为“自然的客观的限制”。党执政后,情况就不同了。入党不仅没有危险,反倒可以获得各种好处。这就使党面临着一些投机者混入党内的危险。根据1993年到1996年对青年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和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入党愿望的调查:青年工人、大学教师的入党愿望是呈下降趋势;而大学生、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的入党愿望是呈上升趋势。那么,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呢?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被利益所左右。但不能否认、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这样。为什么工人、教师入党愿望不强呢?因为相对来说,党员身份对于他们事业的发展意义不是太大。尤其是教师,许多人甚至认为是中共党员,调动、出国反倒麻烦。然而作为大学生、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就不同了。是个党员,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就方便得多,对于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也是有利的,甚至可以成为从政的跳板。现在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参政意识非常强烈,前不久广东省统战部曾作过调查,想成为当地政府官员的约占12.7%,有的甚至在问卷中写道:“做梦都想”。因此,对我们党禁止私营企业主入党的规定颇为不满。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室单光鼐等《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的调查,就更加清楚地证实了这一点。调查说,有59%的人承认入党动机是“拿党票作资本,以后得点儿好处。”
可见,如何把好党的入口关,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但是前一个时期,在入党方面出现了以所谓“生产力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的倾向。当时流行着这么一个顺口溜:“工人入党看技术,农民入党看财富,知识分子入党看学术,干部入党看业务,学生入党看分数。”加入当时思想建设又没有跟上。这就造成了**同志所指出的:“许多同志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入党或没有完全入党”。因此,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与其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倒不如说是理想信念从来就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应该说,我们这个党确实很大,这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党太大又是危险的,太大了就把共产党员的水平降低到一般群众的水平,起不了先锋队的作用了。**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另一种是,有的党员经不起新的考验,丧失了理想信念。
50年代、60年代、甚至70年代,理想信念问题在我们党内并不突出。是党员的理论水平高,还是大家的生活水平高?显然都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时的现实与理想比较一致,比较统一。当然,这个情况又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一是,当时多数党员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对新旧社会有着强烈的感受。虽然,与今天相比,当时的发展是慢了点。但与旧中国相比,那简直是天翻地覆。
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水平接近,尤其是国家公职人员,包括军队干部在内,生活水平相对来说要高一些。而且当时在思想道德上存在着忽视个人利益,特别是否定个人利益差别的偏向。因此物质利益的诱惑相对来说不那么突出。社会问题比较少,党风和社会风气好。
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高潮,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社会主义热情。虽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很快,但由于封闭式的环境,人们对外界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因此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宣传。
四是,当时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偏差,对实现共产主义的困难估计不足。比如1958年**同志在同石景山发电厂与工人谈话时说,中国进入共产主义不要好久,你们大多数可以看到共产主义。这实际上反映了全党的认识水平。人们的头脑是简单了一些。当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容易形成服从意识,普通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的教育是坚信不移的。
到了80年代、90年代,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环境来看,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到严重的挫折。由于国门打开,人们突然发现,资本主义并没有像过去所预言的那样“走向全面崩溃”,而是有了新的发展。从国内环境来看,我们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大失误,如“**”;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拉大、国有企业的困难、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不好;还出现了一些过去曾经否定了的事物和观念,如建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由于上述情况,就造成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当然,有些实际上是旧的观念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这就不能不给人们以强烈的冲击,并促使人们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但问题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论素质、思想观念并没有相应地跟上,还是习惯于凭经验、凭感觉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有的甚至盲目地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就难免被某些非本质的现象甚至是假象所迷惑,或者将某些不属于资本主义的东西也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来对待了,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比如,从腐败滋生蔓延的情况,得出共产党“抓也不行了”的结论;从建立市场经济、贫富差距拉大等情况,得出我国搞的是有特色的资本主义的结论;从社会主义遭受曲折,资本主义有所发展的情况,得出共产主义是空想的结论。这些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当前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既不能靠朴素的感情和强制的纪律,更不能靠迷信和盲从。怎么办?只能采取事实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办法。
(三)把理想信念建立在事实和理论的基础之上
事实教育,就是“拿事实来说话”。这是**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拿事实来说话”,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同志在这方面论述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是领导干部、有关部门,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全面地、客观地回答广大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有些问题本来是可以说清楚的,但工作没有跟上,给群众造成误解。
二是要把当前存在的“应该和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把我们党建设好,把领导干部的形象树立好,从而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这是我们回答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同志说,不这样的话,“我们就没有讲话的权利”。像陈希同,会上背诵保尔·柯察金的名句,会下却去香山别墅找“小蜜”,有什么资格给大家讲理想,只会是适得其反。
第三就是要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成功。只有到那时,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对于这一点,西方一些敌视社会主义的政治家也看得很清楚。如曾经预言共产主义在20世纪“大失败”的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就在《大失控与大混乱》一书中指出:“如果中国以其10亿多人口,能够成功地建设成一个政治上可行、从全社会来看又比较富足的国家”。“中国很可能会被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特别是被前苏联各共和国的人民,看成是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替代选择模式”。
当然,事实教育与理论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可偏废。
理论教育具有事实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只有“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只有理论才能为我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新形势下,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是学习**理论。
我认为,当前通过学习**理论,解决理想信念问题,需要着重把握三个观点。
第一个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在这里有一个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新的发展的问题。不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新的技术革命的发生,又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对市场经济加强了宏观控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某些调整,如采取福利政策等。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是用社会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资本主义的弊端。这样就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但应该看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固有的困难和危机依然存在,社会问题也很突出。布热津斯基在《大失控与大混乱》一书中就认为美国面临20个大难题。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一百几十个,真正发达的不过二十几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矛盾和困难更为严重。仅贫困人口目前以每年2500万人的速度增加。像拉丁美洲3亿人中有2亿属于贫困人口,其中6000万是近10年增加的。如何解决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和困难,资产阶级学者至今并没有找出更好的办法。因此,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角斗场上》中叹息道:“共产主义在理论上的吸引力之大仍足以击败资本主义。”
第二个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曲折的过程。其实,任何一个社会的代替过程也都是漫长的、复杂的、曲折的。比如,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大概用了200多年(从1581 年荷兰共和国到1792年法兰西共和国),中间也经历了多次封建王朝的复辟。所以,**同志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代替过程恐怕更漫长、复杂和曲折。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社会主义毕竟是个全新的社会,因此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所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是空前的。特别是当今的社会主义又普遍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于是就有个追赶、补课的问题,有个以弱斗强的问题。这无疑加大了克服阻力和困难的难度。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既然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学,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试验。可以说,社会主义从十月革命一直到今天,就始终处于探索、试验的过程。应该说,六十年代中期以前,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总的来说还是成功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资本主义。苏美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了。十月革命以前,苏联(俄国)工业总产值只有美国的6.9 %,到八十年代已相当美国的80%以上,苏联也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大国。但从六七十年代起,苏联经济速度降了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经济体制过于集中僵化,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类似问题。于是社会主义国家陆续掀起了改革热。先是东欧,然后是中国,接着是苏联。改革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就是试验。**同志就曾经说过,改革是个很大的试验。我们知道,与试验相伴随的往往就是风险。什么是风险?失败就是风险。苏联、东欧就失败了,而我们中国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个意义非同小可。因此,哈萨克斯坦社会党主席叶尔蒂斯巴耶夫说:“中国共产党拯救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威望”。这首先归功于**同志和**理论。当然,我们改革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后的道路还十分漫长,还会有困难和风险。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三个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需要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正如**同志所指出的:“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辛勤的劳动。”在当前就是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越是在困难、复杂的情况下,越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不动摇。同时又要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从空想出发,从外国模式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我们的事业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本刊资料室)
切实把理想信念建立对马义的信仰上
切实把理想信念建立
在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的基础上
牟桂芳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追求以及对理论的真实性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确认。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的信心。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2014年3月9日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当前,有没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不是对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等重要思想真信、深信,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政治问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事实告诉我们,共产党员的信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戈尔巴乔夫下台时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我的最大遗憾就是使伟大的苏联公民丢掉了伟大的苏联国籍。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在意识形态上出了问题,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不能说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曾经讲过:“前苏联败在了意识
形态上,败在了对马列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上。” 因此,共产党人是否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关系到我们党是否能够始终经受住各种政治风浪的严峻考验,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多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加紧对我进行政治渗透,大力宣扬资本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企图搞乱我们的思想,颠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始终把军队作为重点目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各级把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大事来抓,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总的看,目前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是能够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的,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但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人淡漠甚至动摇、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人甚至提倡党的指导思想多元化,并且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的错误观点津津乐道;还有的崇拜金钱,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丧失了国格人格,个别党员甚至堕落为可耻的叛徒。海防二团原政委吴洪军就是这样的反面教材。这警示我们,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关系到党、国家和军队的前途命运,任何时候都必须抓得紧而又紧,决不能有丝毫放松。
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
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广大党员一定要努力学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质。要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努力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历史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既不能因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而不敢抛弃应该抛弃的个别结论,也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与现实不相符合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要对理论和现实的差别进行冷静思索。现实生活中不如人愿的地方确实很多,但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理论和实际的差别问题,不能把那些不如人愿的东西都简单地归结于马克思主义不灵了,从而动摇对它的信仰。一定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始终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
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要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坚持党性原则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
要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战斗力标准作为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健全完善党委工作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要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政治干部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公道正派。
分享
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要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坚持党性原则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
人民利益第一,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
要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88888把战斗力标准作为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健全完善党委工作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要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政治干部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公道正派。
为大力提升新兵战斗力,xxxx支队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和部队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有效地激发了新兵争做“四有军人”的政治热情。
这个支队积极改革创新,拓宽思路,采取立体化、群众性、全方位的教育形式,深化“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充分发挥“三互”、“双四一”等载体作用,采取集中授课、随机教育、撰写心得体会、群众性大讨论等形式,引导新兵认清当前严峻形势,激发新兵敢打必胜的战斗意识,强化新兵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把学习英模典型活动作为激励广大官兵坚定信念、苦练精兵、弘扬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组织新兵远学英模先烈,近学身边典型,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争做“三好”新兵,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使新兵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坚持环境熏陶,营造育人氛围。注
重用警营环境熏陶感染新兵,充分发挥支队警史馆、荣誉室的教育功能,广泛运用板报、橱窗、图书室等宣传载体营造催人奋进、鼓舞斗志的浓厚育人氛围,使新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有效增强了新兵“能打仗、打胜仗”的信心和勇气。
一系列措施,有效激发了新兵扎根警营、履行使命的政治热情,培养了新兵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锤炼了新兵争当“四有军人”的政治底蕴。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必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