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
一、教材简析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土壤与生命》 、 《植物的一生》 、 《固 体和液体》 、 《关心天气》 、 《观察与测量》 。
《土壤与生命》 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根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中内容标准 —— 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 —— 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目 的是以土壤为话题, 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 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 识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由《我们周围的土壤》 、 《了解土壤》 、 《肥沃的土壤》 、 《土壤的保护》四课构成。本单元与《固体和液体》同属于一个 系列,都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植物的一生》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 的认知基 础之上的,它将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 能做较深层的研究。 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 “ 种植物 ” 活动, 这是对一个 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 记录、 描述的活动, 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 的活动。 教材始终贯穿了一条隐线 ——“ 种植一株植物 ” 。 本单元的编排有两条线, 一条明线是通过观察、解剖、测量、比较、实验等多种方法探究植物六大器官的 结构和功能; 第二条隐线是认真细致地种植、 观察一株植物的一生, 坚持做连续 的观察, 体验收获的快乐, 感觉到只有坚持才会有收获。 在活动中可以围绕探究 性活动学会观测、 测量、 收集证据、 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 主要由 《植物和我们》 、 《果实和种子》 、 《根和茎》 、 《叶和花》四课构成。
《固体和液体》 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 “ 物体的特征 ” 等具体内容标 准建构的, 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使 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 “ 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 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路 ” 。
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固态、气态、液态,各种形态的物 质具有不同的特征, 本单元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 液体,诸如轻重、软硬、形状、颜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点。由于本单 元没有涉及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没有提及密度, 因此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沉浮与溶 解的认识, 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 请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握概 念的深浅度。 按照教科书的整体设计主动地安排, 本单元在过程技能方面是一个 隐性化处理的单位, 着重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同时对涉及到的其他过程技能 如分类、测量也加以训练。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指导学生怎 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得到证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发展。从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来看, 本单元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 科学 品质培养。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认识固体以及固体的性质,包括《认识固体》 和 《把固体放到水里》 两课; 认识液体以及液体的性质, 包括 《认识液体》 和 《把 液体倒进水里》两课;了解改变沉浮状态的方法并感知其中的原理,即《使沉在 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
《关心天气》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
天气的观测, 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通过 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 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 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 加 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 由于小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只是被动地关心天气和接受天气 变化的事实, 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导下改变衣着, 以及在气温和环境的变化下被迫 地改变行为方式, 缺乏主动关注天气、 了解与认识天气变化的主动意识行为, 所 以本单元的建构充分体现了调动主动学习意识进行有意识学习的理念, 将学生从 被动应对者导向主动探究者。 本单元教材共有 5课, 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 先,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 ;其次讨论天气与人 的关系, 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 方法、 手段和表现形式。 指引观测天气, 包括 《气 温是多少》 《雨下得有多大》 、 《今天刮什么风》三课。介绍观测以及记录气温、 湿度、降水量、风力与风向的方法和手段,并教学生自制雨量器、风向标和风力 计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测和记录。最后、引导认识季节特征,即《气候与季 节》 。
《观察与测量》本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分目标中 “ 能通过对身边事物 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 , “ 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 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 ” 的表述;以及内容标准中 “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 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 , “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到原始记录,并注 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 的表述建构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不仅是 基本的收集问题证据的方法与技能之一, 也是其他两种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 即 调查与实验的方法和基础。 从学生的角度看科学探究, 观察又是学生最能够便利 使用与体会自身的感官与科学探究之间的密切关联的活动形式。 本单元的主要内 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第二部分,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土壤与生命的有关内容可以适当推后, 与第 三或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调换。因为春节后温度低,土壤中的生物还没有苏醒, 这部分内容后移能观察得更全面。
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 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 运用科学, 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逐渐 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 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 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 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 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 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 学秘密。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 中的科学秘密。
5、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让学生根据所需内容进行研究,搜集整 理有关资料, 写出研究报告, 并在课堂上交流, 营造一种民主的科学交流的氛围, 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乐趣。
四、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五、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苏教版六下科学教学计划
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 教
学
计
划
学科:科学
班级:六(1) (2) (3)
姓名:张文俊
2016年 02月
运西小学 六 年级 科学 学科教学计划
2015 —— 2016 学年度第 学期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 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 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 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 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 6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我们长大了》 。第二单元是《遗传与变异》 ,第三 单元是《进化》 ,第四单元是《共同的家园》 ,第五单元是《神奇的力量》 ,第六单元是《拓展 与运用》 。在各个单元学习中均有过程与技能训练。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 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目的要求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 推测。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
初步学会认识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初步学会通过调查收集证据以及对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推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 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 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 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五、教 学 进度
苏教版四年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 学 计 划
( 四)年组 ( 科学)学科 教师: 时间:2011年8月 一、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年,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假设与搜集证据”。老师们可以对照教材所设计的活动,考查诸活动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相应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覆盖面也很宽泛,覆盖了“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现有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苏教版四下科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下科学教学计划
(2008—2009)第二学期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这一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特别是在控制变量、做定量观察的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学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围绕人体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运动系统的卫生和保健构建而成,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关节、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第二单元《养蚕》是以蚕一生的变化为观察对象的一次亲历活动,主要研究动物的周期性变化。经历动物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了解昆虫和变态的知识,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还是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一个物体在运动,总是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即某个参照系(参照物)课文中称为“参照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是物理学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这一知识背景下展开的。意识到物体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只有亲身去研究才能了解这些运动之间是什么样的规律。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主要是通过认识力的存在和几种常见的力,来研究事物的性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历有关力的现象,但还没有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研究有关力的现象。所以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鼓励学生们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发现大自然的规律。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调查是一种包容性比较宽泛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预测是一种基本科学过程技能,是一种对未来事物发展的推断。调查和预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常用技能与方法。
二、教学建议
1、在单元教学活动框图中有一些虚线方框,这些虚线方框它是让教者即教师突破教材自己设计的一些探究内容。这充分体现《科学》教材设计意图中的一个明显特点:淡化教材。
2、在单元前待续的小诗,是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不是冷冰冰的,科学是有趣的。同时在学完这个单元以后可以让学生们试着续写一段。
3、单元学习评价表是学生过程性评价资料,是学生对学习的回顾,可以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也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是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成功或缺失的反馈表,不可马虎,同时要对学生适时提出一些建议或鼓励,必要时师生共同重新学习、探究。
4、在教学第一单元时,因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学生通过触摸的形式感知骨骼和肌肉,因此开学初期如果天气偏凉将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此类活动,建议可以等气温较高,学生穿得淡薄些再开展本单元教学。
5、第二单元中鉴于蚕卵和桑叶的提供,要适时进行,建议往后推迟一下,蚕的一生要40天左右,教学时要穿插安排在其他单元中进行,同时要指导学生制定好养蚕计划,记好养蚕日记。
6、小车的运动是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预测,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来研究运动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这过程中,假设一定要完整,实验前小组里要很明确,保持不变的是什么,需要改变是什么,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搜集证据。对实验记录中的数据处理,教师也要事先与学生商量好,如五次数据,最后结果是取平均数,还是取中间数,或是五取三,全班要形成统一的标准。培养学生以实验数据说话的意识。
7、力在哪里要让学生认识到凡是有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让学生对力有一个粗浅大致的了解。通过弹棋子知道力的大小要合理、方向要正、力的作用点要准。
重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力,有关的现象司空见惯,物体受到的这种拉向地面的力就是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这是因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而产生的,但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因为重力是多方面构成的,吸引力并不就是重力,静止的物体也受到重力的影响,重力具有普遍性。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与接触面大小无关
8、调查要注意事物不同时间内的变化,抓住一些事物相同和不同和特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预测要利用现有证据和已有经验,不能信口开河。
三、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2.10~2.13 期初准备 2月10日上课 2 2.16~2.201.1骨骼 1.2关节 32.23~2 .27 1.3肌肉 1.4骨骼、肌肉的保健 4 3.2~3.6 2.1我们来养蚕 2.2给蚕宝宝记日记 5 3.9~3.13 2.2给蚕宝宝记日记2.3我们来抽丝 63.16~3 .20 2.4养蚕经验交流会(2课时) 7 3.23~3.27 3.1一切都在运动中 3.2运动的快慢 8 3.30~4.3 3.3运动的方式(2课时) 9 4.7~4.133.4小车的运动( 2课时) 10 4.14~4.20 3.5 摆 单元评价 114.21~4. 304.1力在哪里 (2课时) 125.1~5. 3 劳动节放假 13 5.4~5.8 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2课时) 14 5.11~5.15 4.3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4.4摩擦力的秘密 155.18~5.2 24.5降落伞( 第1课时) 16 5 .25~5.27 端午节放假 17 5.28~6.3 5.1调查 5.2预测 186.4~6. 19 整理与复习 19 6.22~6.24 综合考查
注:由于季节的因素,可将《物体的运动》调至开学初进行教学,这样也便于《骨骼与肌肉》、《养蚕》的内容调整,但必须在劳动节前结束1,3单元的教学。
2009年2月8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三班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下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