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珠 熊 伟
[摘要]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 读者的需求,其高评价的满意度赢得了现代化图书编辑发 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编辑工作是整个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关 展的春天,成为图书出版的根基。图书编辑工作做好了, 键环节。确保编辑的质量是图书出版的中心任务和实现图 图书出版才会有可观的发展机会。真实而又具有可读性的 书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现代化的编辑既要满足消费者的 图书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在现代化的图书编辑过程中, 需求,又需要适应出版发展的规律,提高编辑品位,与时 编辑人员需要做好选材工作,多渠道收集全面的信息,充 俱进,传播图书所能带来的社会正能量。为了更深入地了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伪存真,仔细审核,为图书的出版 解现代化图书编辑的情况,从现代化图书编辑的现状分析 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出发,阐述了现代图书编辑改革的重要性,最后展望了现 2.2 优质的现代化图书编辑是图书畅销的灵魂 现代化代化图书编辑的发展蓝图。 的图书编辑由于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更
[关键词]图书编辑,现代化,发展趋势 加注重坚持正确的舆论指导,注重积极的信息传播,满足
1 现代化图书编辑现状分析 人们切身的心灵需求。一本图书畅销的理由一定有它独特
1.1 图书编辑工作步骤 图书编辑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的地方和打动读者的地方,这就是图书编辑在编辑图书时
流程,经过了市场需求 的重中之重,守住这本图书的灵魂,即守住了读者的心。 的策划选题,然后进行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发稿校对, 编辑工作者无论在取材还是组稿过程中,都应找到编辑内 质量检查,最后组稿出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编辑者有 容的中心所在,找到其传达出的精神和实质,图书面对的 着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和良好的文字功底,随着科学技术的 对象是否有广大的市场,一次优质的现代化图书编辑是很 发展,还需要编辑人员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与时俱 可能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同和肯定的。因此,要加强现代化 进,熟悉电脑操作和网络多媒体的使用。图书编辑不是简 的图书编辑工作,不断提高编辑的质量,提高图书的品位 单的技术工作,编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 和内涵,不断传播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而让整个社会 约,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必须在编辑工作中寻求经验和 充满书香气息,激发消费者的读书热情,同时也让企业赢 [2]努力探索,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处理好工作人员 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的互助合作关系,在电子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必须适应现 2.3 完美的现代化图书编辑是图书事业繁荣的助推器 代化的编辑方式,从而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和编辑质量。 编辑工作作为图书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其质量的好 坏
1.2 现代化图书编辑工作现状 一方面,现代化编辑决定了图书事业发展的前途。为了推动图书事业的发
工作是图书出版行业的朝阳行 展,在编辑图书时,注重编辑的质量,不断在学术上坚持
创新,勇于探索,发挥独创性,成为编辑工作的目标,这 业,编辑工作坚持着社会主义的领导方向,不断迎合最广
也是推动图书编辑工作更好发展的要求。在现代化图书编 大人民的合理需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引下,现代化编辑在传播知识、提高全 辑的过程中,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毫无疑问,完美的现 民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散发人文精神气息的基础 代化图书编辑是图书事业繁荣的助推器。然而,如何塑造
完美的现代化图书编辑,成为摆在人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 上,树立正确的编辑出版理念,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的
题,必须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科
技给图书编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编辑队伍的质 3 现代化图书编辑的发展蓝图
3.1 高素质精英团队 随着时代发展要求的变化,现代量,这使得编辑的效率大大提高,而成本大大减少,因
此,可以看出现代化的图书编辑正走在一条明亮的康庄大 化的图书编辑工作对
道上。另一方面,在信息泛滥的现代化社会中,编辑的种 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更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今 类千变万化,编辑的取材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消极极端 后的编辑工作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只会认真工作的劳动 的信息题材也时有发生,舆论传言的信息编写充斥市场, 者,而是能够驾驭高科技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精英团队。其 不良信息的泛滥也引起很多读者的厌恶和不满,甚至有些 工作的效率可能会是如今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这就要求 不良书籍对不适龄的消费对象产生了误导,这也引起了图 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技能, 书编辑领域的高度关注。规避不良编辑的现象仍然任重道 尝试不同的学术著作和不同风格的文艺创作,打造全能型 远。此外,在图书编辑的过程中,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编 的人才素养。企业也将更加注重员工的编辑工作能力的培 辑工作中的应用还不成熟,编辑者的编辑技能还需要进行 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鼓 [1]不断的更新和加强。 励图书编辑者不断奋斗,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现代化图书编辑工作的意义 3.2 电子信息化作业 计算机带来的信息时代开启了
2.1 良好的现代化图书编辑是图书出版的根基 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第三次革
命,其强大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不言而喻的,随 图书编辑是图书出版的基础,被业界追捧为
“金牌编辑”的畅销书编辑者金丽红曾指出,随着社会主 义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图书编辑也迎来了全方位的 现代化图书的发展,传统的纸质编辑出版行业已成为时 代电子信息化作业。编辑工作者进行信息的处理、编排、审 的淘汰者,现代化图书编辑由于更注重信息的丰富性、 广核等一系列的工作全部网上解决,这为图书编辑带来了极
,下转第 249 页,大的便利,大大提高了图书编辑的工作 泛性,在编辑工具上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更贴切地符合
247
新闻传播 News Dissemination
诙 谐 幽 默 式 的 , 有 调 侃 式 的 , 当 今 电 视 “ 播 ” 新 闻 向 用。 “说”新闻转变。凤凰卫视著名的新闻实说栏目 《锵锵三 人6,拓宽新闻视野,提升新闻高度 新形势下所倡导的行》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两位主持人坐在茶几前,以 茶“说新闻”就是要求以平实的语 余饭后聊天的姿态,向观众叙说新闻事件,营造出和 言,老百姓的口吻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电视新闻工 谐、轻松的氛围。 作的特殊性,要求新闻工作者除了要有朴实的态度之外,
5,重视深入挖掘新闻深度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让还要有比一般民众更高的眼界,站在更高一级的视野上看
人猝不及防,身边发生的热 待问题,以此有效引导舆论。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要关注民 点事件还来不及感知,就又产生新的热点话题。人们快节 生,但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民生。
奏的物质生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生活来配合,电视 三、结语
新闻就是人们快节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社会事 中国的发展需要全世界的关注,首先中国要开阔视 件多,新闻热点多,在繁杂的事件中理清头绪,找准具有 野关注世界。同样的道理,人们的精神生活相较从前, 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事件展开深入的系列报道,是电视新闻 产生了质的飞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新闻的 的生存之道。 定位也必须发生改变。通过新闻播报所传递出来的精神
例 如, 前 一 段 时 间 , 在 新 疆 发 生 的 打 砸 抢 杀 事 件, 内涵和价值观念,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 性质恶劣,影响广泛。新闻一经播出,望新疆人而逃之 影响,因此,新闻工作者具有高层次的视野,会对于新 风乍起,很多小区专门加强夜间警察巡逻,谨防出现意 闻高度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凤凰卫视成为电视新闻 外,可见事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足以引起重视。此事 媒介一个成功的典范就是很好的例证,首先,凤凰卫视 件刚刚发生的时候,关于此事件的始末,不同的版本充 的工作者专业素质高,重视外语表达能力和海外生活经 斥着网络,各种辟谣之说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是由于 历。其次,其新闻播报栏目着眼于全球,具有全球性的 受众没有听到一个具有公信力媒体的发言。这就对电视 战略眼光。再次,它的新闻播报重视融入大胆犀利的新 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要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出最具权 闻评论。毫无疑问,在新形势的挑战下,只有走在时代 威的报道,并及时公诸于众,从而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前沿,才能引领时代。?
[参考文献] 消除消极影响,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有效发挥新闻媒体
[1]曹宇.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栏目研究[D].哈尔滨, 的作用。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当前 某些 电 视 新 闻 栏 目 泛 泛 而 谈 , 只 见 抛 砖 引 玉 ,
[2]张艺馨.新媒体形势下都市报民生新闻的发展[D].长 一 旦 达 不 到 理 想 的 效 果 , 立 刻 切 换 角 度 , 转 向 下 一 话
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题,这严重割裂了新闻的完整性。新闻播报要有广度,
也要有深度,新闻事件的播报,除了简要叙述事件发生 [3]平超.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策略[J].今传
媒,2008,(8):57-58. 的始末,更重要的是探究事件发生的背景,深入挖掘事
[4]黄永健.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的发展对策[J].科技 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反响。通过这一系
传播,2013,(17):24-53. 列的报道,不止使受众对事件形成清楚明了的认识,还
,作者单位,新疆电视台新闻中心, 能引发人们对于此类现象的思考,起到警醒、启发的作
,上接第 247 页,
效率,推动了企业的高效率运转,适应了现代化的高科技 总而言之,现代化图书编辑正走向更广阔的发展之 发展的要求和趋势。计算机作业方式不仅减少了审稿、纠 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现实 错的时间,更增添了图书的趣味性,无论是表格的体现还 生活中海量信息的泛滥,如何在图书编辑工作中脱颖而 是插图的使用,都大大增强了图书的生动性,从而能更好 出,成为图书编辑工作者和企业需要面对的主要课题。坚 [3]地赢得读者的青睐。 持与时俱进,不断提身自我,寻找图书编辑发展的规律,
3.3 高品质全球出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图书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现代化的图书编辑将迎来百花齐放的
辑工作涉及的范围将 春天。?
会面向全球,从而向世界展现中国图书编辑的魅力。在坚 注释,
持与时俱进创新理念的指引下,图书编辑的不断发展和突 [1]**,张琪.中国图书编辑发展现状与方案对策 破将赢得世界的瞩目和认同,通过提供优质的编辑题材, 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3). 丰富的文字底蕴和精准的编辑内涵,图书出版将赢得世界 [2]吴金莲,朱支莉.走商品化道路实现图书馆自动化 的赞叹,从而畅销全球。现代化的图书编辑工作有了崭新 创新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17, .
[3]张立志.探析现代化图书事业发展问题与前景[J].河 的面貌,在运用网络进行全球化宣传后,其占有的世界市
场越来越大。各大出版商也将加强合作,在编辑工作中资 北科技图苑视窗,2012,,. 20, 源共享,互相交流,增强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共同迎来
高品质全球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黄海珠,江西高校出版社,熊伟,南昌
4 结论 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基础学科部。]
249
论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趋势
【摘要】现代化职业教育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了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先论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意义,并根据社会的未来发展需要来合理推测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一、 引言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根据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来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强调教育与生产的协调性。现代教育是我国教育从传统式过渡到开放式的重要阶段,使我国的受教育者更加广泛,在教育地位上更加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涌现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物,不少生产工具取代了人力劳动,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掌握相应的技术才能进行生产,这就要求我国现代教育必须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
二、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1、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完善教育现代化体系的需要
从教育的性质上来看,我国的教育可分为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大类,这两类教育都是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再到继续教育自成体系。因此,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总体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职业教育停滞不前,那么我国的教育体系就会缺乏生机,教育发展模式单一,不利于教育多元化发展,不利于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为了使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体系做出更突出的贡献,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办学特色、教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整合,构建并完善教育现代化体系。
2、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直接促进的作用。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知识;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与高等教育相较而言,职业教育为社会的生产直接输送了技能型人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直接、密切。为了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职业教育要注重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在工业生产中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如果不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有很多人失业,原本可作为人力资源优势的人才反而会变成国家的人口负担,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3、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更加强调个性化,有利于人才的自由发展,扩展了人才的发展途径。很多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职业教育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考核,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不同受教育者都给予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价值观,根据他们的个人兴趣和特长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 开放式的办学模式
开放式教育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的传统职业教育中,学校教育以封闭式办学模式为主,职业学校大多是企业为了本企业的发展而设立的,专门为本企业输送人才,社会的需要面窄,限制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不具备实际有效的操作技能,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手忙脚乱。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国内的教育也会逐渐走向开放式教育,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技能。开放式的办学模式要求校企合作,把学校与企业相衔接起来,尊重?W生的就业选择,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的技术人才,以灵活应变经济结构的调整。
2、 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由于我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注重人格权利,所以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要立足于人本,培养一批批有文化、有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没有道德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同样,一个没有道德的高科技人才是没有前途的,甚至有可能会危害社会。在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中,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培养自身的道德素质能力,以德服人,学会做人。一个会学习、懂得为他人着想、注重社会公德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3、 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当前社会的发展速度飞快,学生要逐渐形成一种危机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超越。在职业教育中,很多学生学习都是比较被动的,这不利于他们有效掌握相应的技术技能。一个意识到就业危机的人才会重视前途的发展,才会为自己的未来积蓄能力,储备知识技能,才能灵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在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中,学生只有不断自我学习,才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职业教育不仅仅教导学生一种职业技能,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要求。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必行之路。职业教育现代化不仅能促进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发展,也能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对我国人才多元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社会,注重人格尊严和个人道德素质修养,职业教育要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培养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有道德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健. 论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实现路径[J]. 职教通讯,2015-02-10.
[2]陈锁庆. 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1-01.
[3]李新生,傅家旺. 职业教育新型现代化及其实现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16-03-15.
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也就是科学技术化。未来农业将是以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起来
的崭新产业。农业的发展大体经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主
要靠大自然的恩赐,传统农业以经验为基础,现代化农业则是依靠科学技术。
一、美国农业发展的教训
以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美国为例,美国农业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以美国为典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越发显示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危机。
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工业生产十分相似,即投入一定数量的物质和技术,产出一
定数量的农产品。有的美国生态学家认为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和采矿作业十分相似,即从土地
中榨取、剥夺而且带来破坏;以长期和未来的损害换取短期和眼前的利益。建立在农业机械
化和农业化学化这两大支柱上的农业现代化,基本上成为工业生产的一个变种,因而发生在
工业生产中的污染、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也都在现代化农业中出现;由于农业生产空间广
袤,因而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其主要问题是:
(一)破坏土壤,加速地力衰竭 土壤是有“生命”的物体,如果使用得当,土壤会愈
来愈肥沃;反之,会愈来愈衰竭。美国现代化农业大面积的连年单作,大量使用化肥、除草
剂,加上长期的机械耕作,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流失现象。美国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31亿吨。美国衣阿华州的土壤原来十分肥沃,经过长期的现代化农业的运作,损失了一半的表土。
平均来说,衣阿华州农民每生产一蒲式耳(每蒲式耳为35.238升)的玉米,要流失一蒲式耳的表土,种植大豆损失表土更多。美国中西部一带农田的表土,早年深达6英尺,是世界上
罕有的肥沃土壤,目前表土只剩下6寸,其余的,都在冲刷过程中流失。据专家估计,美国
由于土壤流失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亿美元。虽然50多年来,美国一直努力防止土壤冲刷,每年用于这方面的费用高达10亿美元以上,但是,由于现代化农业
造成土壤破坏的根源没有消除,因此,一切治标措施都收效不大。
(二)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不论在作物和家畜方面都是如此。美国式的现代化农业往往只
使用少数的几个品种,而过去的传统农业则使用众多的本地品种。减少遗传的多样性,对于
农业生产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旦病虫害爆发,由于品种的单一可能全军覆没。1970年美国玉米叶枯病,使全美15%的玉米产区颗粒无收,就是因为所有种子都是来自一个易感叶枯
病的品种。
(三)大量消耗能源,能源利用率低美国现代化农业是典型的“能源集约农业”,美国每人
一年中消费的食物,是用1吨汽油生产的,如果全世界各国都采用这种能源集约农业生产方
式,那么占全球目前消耗量50%的汽油要用来生产食物,全球的石油储备在15年内就要告罄。
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不但大量消耗不能再生的能源,而且能源的利用率极低。中国、
印尼、缅甸等亚洲国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用0.05—0.1卡的热量,可以生产1卡热量的食物;而美国现代化农业则需0.2—0.5卡的热量,才能生产1卡热量的玉米、大豆、花生等等。美国人吃1罐只有270卡热量的罐头玉米,是用2800卡热量生产的。
(四)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 例如,美国衣阿华州大泉盆地(Big Spring Basin)从1958年至1983年这25年中,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增加了3倍,这
是大量施用化肥的结果。美国31个州存在着化肥污染地下水的问题。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于农业工人的健康也造成直接的危害。美国农业工人伤亡率仅次
于建筑业、采矿业,被列为三大危险行业之一。
(五)美国现代的养畜业,特别是肉牛饲养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美国的肉牛饲养主要集中在13个州,有42000处肉牛育肥场;其中200处最大的肉牛育肥场,集中了美国肉牛总数的50%左右。鉴于高度集中饲养,厩肥处理十分困难,造成了很大的空中
和地下水的污染。此外,高度集中饲养,用水量也十分集中,造成一些地区采水过量,水源
日趋枯竭。美国肉牛育肥场集中的中西部和西部各州,主要依靠横跨8个州、世界上一个最大的地下蓄水层供水,现在其中3个州的地下水已开采了一半,如此长期不断采水,蓄水层
早晚有枯竭之虞。美国现代化大规模集中饲养肉牛,不得不用多种化学药物防治疾病和刺激
生长。例如,组织代谢类固醇可以使肉牛增生5%一20%,提高饲料利用率5%—12%,增加瘦肉率15%—25%,因此被广泛地采用。美国全国肉牛育肥场中,95%以上使用各种生长激素;1988年,全美的肉牛饲养场用了1500万磅的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而人类食用
了化学药物生产的肉类,对健康是不利的。
美国农业部也曾承认:“美国农业生产效率很高,但是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是当初没有
充分意识到的。美国农业现代化给社会、环境和健康带来的问题,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对于美国现代化农业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经过有关方面多年的探索,认为唯一解决问题
的对策是,逐渐恢复过去以生态系统渗入农业生产中的方式,也就是逐步推行“低投入可持
续农业”(Lowinpu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简称“Lisa”-“丽莎”)的生产方
式。具体内容是:第一,充分将固氮技术和生物防治方法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第二,减
少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第三,有效地利用植物和动物内部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潜力;第四,
将种植业和养畜业最优化地结合起来;第五,注意节约和保存土壤、水、能源和生物学资源,
等等。
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一)综台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智力农业“丽莎”的生产方式提出后,不但美国各级政府有
关部门十分重视,拨出专款作为研究和试验费用;并且在国家农业学术馆中,设立“丽莎情
报中心”传播研究成果。不少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对“丽莎”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
人们认识到时代愈进步、科学愈发达,农业生产就愈需要智力来运作。农业未来学家预测,
目前太旱、太碱、太瘦、太湿的土地,将来都可以通过特殊先进技术,转变为良田沃野。以
色列已经在过去一些无法耕作的土地上,利用滴灌技术栽培柑桔等各种作物,就是明证。
目前我国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技术路线方面,必须注意到我国农业技术结构
的现状和农村经济的条件,技术路线的执行应能促进技术结构的优化。在技术结构上,我们
应建立多元复合型的农业技术结构;在技术路线上,应选择以生物技术、有机技术为导向,
以工程技术为辅的综合型农业技术路线。在综合发展中突出重点,抓住农业技术创新向高新
技术方向发展的突破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化。
(二)大力发展精细农业 采用精细形态生产方式的原因,首先是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日益医乏,为了经济地利用各种有限资源,只能采取四大密集:技术密集、劳力密集、
资金密集和生态密集的手段。其次,运用精细形态的生产方式,可以在过去不能或很难从事
农业生产的土地或空间进行生产。例如,干旱缺水、山地陡坡、盐渍滩涂乃至沼泽荒漠地区,
都可以用水栽法转变为生产基地。水栽法不用土地,而是用营养液,在控制环境的条件下进
行生产。这样,不但延长了生产季节,也扩大了生产的空间。中东一些炎热、干旱、缺水的
地区,过去不能生产新鲜的蔬菜,目前已经用水栽法解决了问题。第三,发展中国家在工业
化过程中,如果采用精细形态的农业生产方式,创造出高科技、高收入的农业,就一定会吸
引青年扎根农村,使农村成为真正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第四,精细形态的农业,在交通方
便、风光秀丽的地区,只要稍加装备、经营,就可以成为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中心。这样,
既可增加收入、促进农产品销售,又可以让城市居民领略田园风光;牧歌情调。
(三)信息农业方兴未艾当代世界正在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
术、光纤和通信卫星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同样,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在向
农业领域渗透,形成信息农业。信息农业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
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信息农业又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农业信息
化,二是农业信息产业化。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
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
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
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工具以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为基
础到以知识技术和信息控制装备为基础的转变过程。
农业信息化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农业信息技术在其他技术序列中优先发展;(2)信息
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农民更注意用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3)
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据某些预测标准,
当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时,就认为农业实现
了信息化。
所谓农业信息产业化,就是将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反馈、服务等形成一个一
体化的、以信息咨询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它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中新兴的独立的第三产业,
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
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行政决策体制的现代化趋势
行政决策体制的现代化趋势
论文摘要: 转型时期, 中国政府行政决策面临诸多问题, 突出的表现为决策失控、 失真, 以及决策行为违背政策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 要使行政决策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 就必须 要走决策科学化的道路。 论文关键词:决策失控 行政决策 科学化 行政决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 它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行政效能和行政权威。 当前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 各种矛盾、 磨擦和利益纷争客观地要求我国的行政决策不仅要适 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而且要适当地选择决策模式,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稳定社会的功能, 从而避免社会各阶层利益的矛盾冲突。 一、转型时期行政决策失控现象分析 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动态活动,它同行政行为一样,既可能是成功的、有效的,也 可能是失败的、 无效的。 行政决策失控是指行政主体在政策制定中, 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 致使政策目标发生偏离的政策失真现象。由于我国至今尚没有现存的经验可借鉴,因此,在 不断“试错”的探索中,行政决策失控的现象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导致行政决策失控的 因素很多,既有行政自利的问题,也有决策水平和能力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行政不作为阻滞。这是指行政决策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国家和人民利益不负责任的 表现。行政决策者为做表面文章,官僚主义泛滥,对政策制定的可行性缺乏调查研究,对政 策可能产生的负效应缺乏充分的估计, 并且对政策补救措施不够, 则所制定的政策不仅会成 为一纸空文,解决不了具体问题,实现不了什么目标,而且还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样 的决策后果,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政策资源,同时也影响了政策的公信力。 2、公共政策价值被附加利用。政策利用主要是指小政策利用大政策、 “土政策”利用公共 政策为其他的利益主体服务。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垄断部门手中握着公共权力, 在贯彻大政 策时不失时机地制定小政策或部门政策, 使不合理的行为转瞬合法化, 即老百姓常说的国家 政策部门(地方)化、部门(地方)利益合法化的现象。(1)公共政策被附加利用(即为贯彻国家方 针政策结合实际制定的土政策),将导致社会秩序失范。一是地方政府或垄断权力部门采取 政策拍卖、政策竞争,严重偏离了国家政策的统一性,使公共政策失去“公共性”;二是在 政策被附加利用的同时,调控对象、范围、目标,超出了原来的要求,导致政策扩大化。 (2) 政策价值被附加利用。由于其目的是牟取私利,因此也严重偏离了原有的政策目标.不仅使 政策复杂化,而且使
得社会矛盾复杂化。 3、决策行为的盲目性和独断性。决策的盲目性主要是指政策在制定之前,缺乏科学的论 证,靠个人意志决策口一般而言,决策活动包括确定问题、拟定方案、论证方案、领导决断 等环节。其中,论证方案应是从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深人分析政策的可行性,权衡利弊 得失,为领导决断提供科学依据。而在决策活动中某些决策却违背了决策规律,导致了决策 盲目性和独断性。(1)把决策论证过程变成了为领导旨意找根据、找理由的“注释”过程, 颠倒了原因与结果的关系。(2)盲目性带来了独断专行。视民主为摆设,凭个人喜好、个人 经验决定一切的决策结果只能是“拍着脑袋决策、拍着屁股走路” 。 造成上述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价值观念的差异、行政权力的膨胀,也有全局利益 与局部利益、整体利益与小团体利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冲突。同时还有以下几方面原 因: 一是制定公共政策不重视调查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行政决策的目标应该是尊重客观 规律,合理运用政策,使政策更好地为调整对象服务。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行政决策 行为很多都不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方案的产生缺乏充分的依据。这就说明政府走群
众路线不够,深人调查了解不够。由于决策主体获取的信息有限或失真,最后只好凭大概、 凭权力决策。这样决策的结果,必然造成行政成本过大,国家财产损失严重。 二是决策的机制不健全。 **曾经指出, 制定和执行政策都要遵循两条最基本的原则: 一条是“群众实际上的需要” ,另一条就是要“群众自愿” 。这是指公共政策在满足整体利益 需要的同时,它能否顺利地执行,还取决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觉悟。因此,由于政策解释 宣传的渠道不通畅,缺乏一定的信息反馈,常使公共政策在宣传过程中受阻、歪曲,严重影 响了公共政策的有效发挥。此外,由于缺乏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体系,机构重叠,权责不 分,也使得决策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法制约束。 三是决策者的素质缺陷。行政决策中,往往也会由于决策主体自身的态度、素质和能力等原 因,导致行政决策发生偏差。决策者的素质是多方面的、综合的,有对事业的忠诚度、有对 人民群众负责任的精神、有熟德的专业知识等。如果决策者综合素质差、整体能力偏低,看 问题不全面,那么,他的决策就不可能是高质量的决策。与此同时。素质缺陷还会同时带来 人格缺陷,即独断专行、我行我素、刚惶自用、盲目蛮干,以及视人民的利益为儿戏等。这 样的决策者对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
当前行政决策科学化的新特点 1.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我国作为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着市场机制作用不 够充分、市场配置功能不健全、企业非理性行为突出等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市 场配置与政府配置、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之间的关系,成了公共政策 供给的一个重要问题。决策者应该明确,市场始终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包括公共政策在内的 政府活动,不能破坏这一基础,只能促进和补充,才有利于市场配置基础作用的有效发挥. 由此,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公共政策,必须有助于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不是 人为地改变乃至扭曲这种作用,政府只能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服务来克服和矫治这些缺陷。 2.以法律为依据的决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管理,强调主要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 社会经济生活,规范社会经济秩序。但是,由于法律所涉及的范围总是有限的,其条款也只 能是原则性的,因而需要以更为灵活、较为规范的方式来加以弥补或调节,这就为公共政策 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奠定了基础。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既解决了政府在某些无法可依情 况下的被动局面, 同时又能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变动和社会冲突中, 大大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能力,适时化解社会中的各种矛盾。 3.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决策。这种决策代表了政策的价值取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不论采用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 目的,离开人民利益这个基础,政策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可言。 三、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的路径 改革之初,我国政策是依靠“试错”的过程渐进的,随着改革的逐步完善,政策制定及执 行经验的积累,公共政策更趋理性化,决策行为更趋民主化、科学化。 1.决策分工制度化。由于政府职能的扩展,现代行政决策的内容、形式数量等都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 单靠行政首长个人的力量显然已无能为力。 因此决策职能的细分是行政决策体制 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行政决策现代化的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断、谋、行的分工合作,每一 职能都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和结构体系。领导者的职能是“断” ,即在各种方案之间选择最 有利的一种方案,或者是把各种方案综合优化成一种新的方案;决策智囊团的职能是“谋” , 即对公共行政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理性化思考,并形成相应的方案供领导选择; 执行者的职能是..行” ,即正确贯彻落实政策机关的决策方案,并将执行的效果反馈,形成良 性反馈机制,达到纠偏和补救的
目的。 2.决策过程程序化。随意性是程序化的大敌。一般来说,行政决策程序应包括明确决策目 标、科学拟定方案、优化决策方案、实施、决策绩效评估环节等。因此,行政决策程序化对
于现代行政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一,从程序上避免了决策随意性。虽然行政决策以 效率为中心,强调决策时的首长负责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政首长在决策时的独断专行;决 策过程的程序化在事实上体现了决策过程中的相对分工, 程序的限制避免了行政决策的随意 性。第二,提高了决策质量。公共政策决策在规定了决策首长负责制的同时,强调决策的程 序化,可以广收民意,容纳争议,举行听证,最大限度地对决策进行多层面的思考,使方案 在正式实施前做到尽可能的完善,并为决策实施过程中的纠偏提供政策储备。 3.决策方式民主化。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中,民主与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即决策体系民主化 是决策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促使行政决策体制的合理化、公开 化;只有完善决策体制,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大众的民主化决策。民主化是指合理化、公开 化,不公开、不合理的决策不能称之民主的决策。过去行政决策中的家长制作风,存在着很 多决策事先未向民众公开的情况,所以,出了间题只能采取事后补救的办法。而决策民一主 化,从根本上排除了决策的神秘化,扩大了决策方案的选择范围,为决策者做出最满意最有 效的决策提供了可能。决策的民主化还有另一层意义,就是监督制约。由于现代行政决策涉 及面广,因而决策权限也相对扩大。为防止决策的不良后果和错误决策的出现,必须对决策 主体实施有效的监督,使决策权在民主监督下实施。另外,完善决策失误补偿机制。为防止 决策权的滥用,应建立健全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时,行政主体给予经济补偿机制;对严重违反 程序的决策要追究责任的机制等。有了这种补偿机制,决策者才会三思而后行。
行政决策在现代行政管理的地位日益突显。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影响着社会的秩序和安定。一个决策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毛泽 东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 行政决策的实质就是行政领导在处理国家或地区事务时, 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 根据一定 的情况和条件, 在掌握大量有关信息的基础上,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处理的事务做出的决 定。 在传统的行政决策中, 我们看到行政领导因科学文化水平的局限性, 常常有这样或那样
的失 误,瞎指挥造成了损失和浪费。在今天的现实生活里仍有决策的短期行为,同样造成损失和 浪费,老百姓很有意见。例如在农村,过去就有“一个支书一条路”“一个乡长一条河”的 、 说法;在城市过去看得较多的是马路挖了填,填了又挖,重复建设严重浪费;在现代城市建 设改造中个别地方拆迁, 被老百姓戏称为 “手一挥, 推推推” “拆拆拆, 不管拆迁户死和活” , 急功近利,某个领导一走,方案全废。个别领导说了算,这些现象都是不科学的行政决策造 成的负面影响。据我所知美国曼哈顿大街还是 200 多年前的规划,至今还在实施着。这种长 效的决策减少了多少损失和浪费。 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这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笔者认为要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一要认清行政决策的特点;二要遵循行政决策的原则;三要严格执行行 政决策的程序;四要运用行政决策的方法。五要建立现代行政决策体制。 一、认清行政决策的特点 行政决策是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它具有非营利性、综合性、不易衡量性、普遍约束 性的特点。认清这些特点,在行政决策时头脑就能更冷静、清醒。例如我们知道非营利性是 行政决策的特点之一, 在行政决策时就要注意决策不能以收费为主要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 们时常看到听到某个部门出台政策就是和营利挂在一起。 尤其是教育改革, 这几年不停的出 台收费的行政决策,这些都不符合行政决策的特点,老百姓很有意见,现在已经到了非治理 不可的程度。再如行政决策的综合性。任何决策不能孤立和片面的看问题,**主席在上 海任市长时曾经综合的看待城市建设问题。他有过一段精辟的讲话,其大意是: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这话是对的。我们一些官员常常愿意做那些见效快的事情。然而,在实践中,往 往就是那些见效快的事反而拖了发展的后腿,延误了大局。如城市地下管道的设施,如果一 次性的投入就会减少许多浪费,我们要有牺牲几任市长政绩的精神做好基础工作造福后任, 减少浪费。 ”现在的上海城市建设恰恰是很有成效的,建一个小区成一个小区。认清行政决 策的特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主席应是我们的表率。 二、遵循行政决策的原则 为使行政决策科学化,减少失误,就要遵循行政决策的原则。原则是规矩,是前人的经验 的积累,是避免失误的基本要求。在现代行政管理决策中,常常内容多范围广,作为一个行 政领导也不可能是“万事通” 。如能遵循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这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是大有 脾益的。 行政决策
的原则有信息原则、预测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集团决策原则、合法 性原则。 信息原则是决策的基础。决策前必须充分调查研究采集信息,掌握数据和事实。**同 志曾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情况的熟悉,问题的了解,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 的决策。 预测性原则是决策的前提和依据。科学的决策不应该是“短视”的行为,应该是可以预测 的,在教育的历史上,一度有过这样的决策,对农村提过较高的办学标准和布局要求,由于 预测不准,后来农村学生数明显下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们应引以为戒。 可行性原则是行政决策的正确性的要求。正确的决策首先是可行的,如果高不可攀,或者根 本办不到的决策必然导致做假、浮夸、形成“虚假繁荣”“泡沫现象” 、 。例如九十年代海南 的经济开发,房地产过热导致许多大楼林立,无钱完善,形成浪费。经济发展的目标也不能 不切实际的提的过高或过低,只有可行,跳一跳,够得到,才能实现。 系统性原则是行政决策的灵魂。任何决策都应是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全局的考虑,否则就 不能协调发展,持续发展。有时局部的盲目发展反而拖了全局的后腿。 集团决策的原则是保证。集团决策就是民主决策,人多智慧多, “兼听则明” ,俗话说“三 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强调的就是集团决策。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个别领导人一人 说了算,不但决策失误,使国家受损,最终还悔了自己。 合法性原则。任何决策必须在符合宪法的前提下进行,必须符合党的政策,符合党的政策的 和国家法律的行政决策才有用。才能避免或减少失误。 三、严格决策的程序 理解决策的程序可以增强决策的自觉性,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现代行政决策中,决 策的程序一般包含四个阶段。一是发现问题,确定目标;二是拟定方案,论证筛选;三是评 估选优,决断方案;四是实施反馈,修正完善。 发现问题就是指决策所要解决的矛盾究竟是什么,要能看得准,看得清。能分清矛盾的主 次和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确定目标就是根据现实可能选定可能实现的目标需要。 拟定方案, 论证筛选就是让更多的人的创造思维都能积极运用。 创新的过程第一要素就是制 定方案,让更多的人开发方案就是创新的过程。如一个规划,常常有多个设计方案,为行政 决策时,在比较中鉴别。 评估选优, 决断方案就是面对多个方案要形成一个综合的方案就形成了决策。 在选优时一 般越能更好地实现目标的方案就越好。俗话说“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具 体选择时一要区别
目标的主次,二要科学计算,三要能近期和远期衡量,四要可行,五要有 效益。 实施反馈, 修正完善, 是指一个决策它不是终结,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完善, 有人说过, “我 们的决策,就好比飞机在天空飞行,要不断的校正航向”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
课程方案和教材,仅是实验,不是终结,每学期都必须不断地提出修改的意见,使之日臻完 善。 四、运用决策的方法 求神问卜,遵照古训,那是古代的决策方法。现代行政决策的方法已经大量运用人类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 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所提供的手段和工具。 一般的主要方法有常识判断的方法; 逻辑推理的方法; 现代科学方法。 尤其是现代科学方法在行政决策中已广泛使用。 如预测法、 系统分析法、 数学分析法、 模拟实验方法等等都是提高现代行政决策的科学水平所必须的方 法。 五、努力建立现代决策体制 建立现代行政决策体制,是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的组织保证,如果说过去 行政决策体制客观上存在着弊端, 那么现行的行政决策体制正在积极进行重大的改革。 一是 行政决策的制定同决策执行等日常行政管理的相对分工日益明显。 这样就使决策队伍逐步专 一化起来。避免了瞎指挥。二是行政决策中“谋”与“断 ”的相对分工日益明显。如“智 囊团”的出现,就越来越体现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三是行政决策越来越依赖于全面、准确 的信息。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为情报系统提供了多种信息的可能。 信息已经成为决策的重要 组成部分。四是行政决策越来越多地运用科学技术。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人机对话,科学模拟 都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是行政决策体系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高度分工, 高度综合。我们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建立情报信息系统;参谋咨询系统;行政决策中心; 反馈系统。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地方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行政决策中心且正在发挥着作用。 老百姓也看到行政决策带来的变化。 作为一名行政人员也是现代行政决策中的一员,在实践中我们体验到行政决策的重要性,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决策的科学性就决定着党的生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重大决策使全国经济社会如此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富裕,另全世界瞩目。我们一定要 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 人民群众的意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进一步认清科学决策的特点, 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 严格科学决策的程序, 运用科学决策的方法, 努力建立现代决策体制, 自觉的当好行政决策的参谋,为不断提高行政决策
的科学性作出应有的努力。 fr435 2009-05-12 09:50:57 行政决策体制 行政决策体制的涵义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决策的有关制度。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特点 当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化的大生产 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行政决策的理论、程序、方法都有很大变化;现代行政决策的机构和 人员及其相互关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行政决策体制呈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 (一) 行政决策体制已成为各级政府了挥行政职能不可缺少的组织系统。 (二) 行政决策体制中各组织系统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明确化。 (三)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运行不断向科学化、技术化发展。
(四)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呈现决策事务量增大,人员增多的趋势。 现代行政决策系统的构成 (一) 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 (二) 行政决策的参谋咨询系统。 (三) 行政决策的情报信息系统。 jmjmhlg 2009-12-16 10:03:43 作为一种现象, 公共政策失灵在各国的实践中屡见不鲜, 并且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明显 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公共政策失灵的各种表现、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等一系列问 题的探讨无疑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 其研究的现实必要性就更为 突出。 从理论的角度看, 当前学术界对公共政策失灵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 许多论著将政府失灵直 接等同于公共政策失灵,这是欠妥当的。因为在政策主体多元化和网络化的今天,公共政策 失灵是完全由政府造成的吗?应该由政府承担全部责任吗?而且, 公共政策并不是政府的唯 一工具。比如在中国,很多政府行为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而是按照一种将政策失灵作为专门的对象,去 研究政策失灵的前兆、表现、类型、原因、后果、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去预防和克服,等等。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政策失灵是政策分析的一个新领域。 二、政策失灵研究的简单回顾 如前所述,学界多将公共政策失灵直接等同于政府失灵,一般对此二者并没有明确的区分。 从众多政府失灵的研究当中,我们可以大致剥离出公共政策失灵的原因:1)公共决策实际 上是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很难找到作为决策目标的公共利益;2)即使现实社会 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 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难以实现这种 利益;3)决策信息不完全导致大部分公共政策是在信息不充分的基础上作出的,这很容易 导致决策失误;4)选民的的方式除了市场和 政府两种以外,还有大量的不同于此二者、或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资源配置力量。 图 1 清楚地表明,在规范层面上,政府行为应当被严格限定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之内。即便我 们将公共政策看作是政府为纠正市场失灵而采取的方式, 那也只能是主要方式, 而不是唯一 方式,因为政府还会采取其它很多非政策的调节措施。这样,公共政策的有效和失灵就可以 大致对应于政府有效和失灵。但是,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其一,公共政策成功不完全等于 政府成功,因为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必然衍生物,而是政府与市场(即便是失灵的市场)综合 作用的结果,因此图中用政府与市场两个箭头共同指向公共政策的失灵与有效;其二,公共 政策失灵也不能等同于政府失灵, 因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从政府与市场的供求关系上 找出一个相对满意的平衡点,[4]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失灵是由于政府与市场二者缺乏协调 的结果。对此,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提供更为详细的解释。 1、公共政策主体的角度 托马斯·戴伊(T.R.Dye)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5]这一定义显 然过于宽泛了,它可能忽视了政府决定与政府行动之间的不一致性。[6]换句话说,政府选 择是一回事,具体实施可能是另一回事。难怪沃尔夫指出,政策专家往往潜在地假定,在政 策执行的过程中, 成本与效益将不再变化, 因此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政府能否成功地制定一项
政策,但政策执行与最初的政策设想可能完全是两回事,这成了许多政府失灵研究当中完全是由政府造成的,不能简单地用政府失 灵来替代。 明明白白 5 2010-02-03 21:32:20 公共政策转型与建设和谐社会 本文是作者向“政府转型与建设和谐社会”国际论坛提交的论文,已收录到论文集,转载请 注明 【摘要】 SARS 危机以来,我国现行的公共政策模式在多个领域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 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失衡。 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 时期可能选择不同的公共政策模式, 以适应于不同时期公共利益的取向, 而公共利益外在的 体现和依托是公共需求,离开了公共需求就无所谓公共利益,也就无所谓公共政策。本文从 当前我国公共需求的变化趋势出发, 对我国公共政策转型进行分析后提出, 我国当前要有效 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矛盾和问题, 建设一个和谐社会, 必须进行公共政策 转型。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公共政策所有的内容都与政府模式直接相关,只有有效地推进 政府职能转换,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公共政策转型。 【关键词】公共需求、公共政策、政府转型 前言 从理论上来看, 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的, 旨在对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公共事务实行有效 管理,以达到某一特定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 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称。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可能选择不同的公共政策模式,以适 应于不同时期公共利益的取向, 而公共利益外在的体现和依托是公共需求, 离开了公共需求 就无所谓公共利益,也就无所谓公共政策。因此,公共政策模式的选择从根本上来说是取决 于公共需求的变化, 当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模式无法反映变化的公共需求时, 公共政策的转 型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本文从当前我国公共需求的变化趋势出发, 对我国公共政策进 行分析: 我国当前要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矛盾和问题, 建设一个和谐 社会,必须进行公共政策转型。
应当指出的是,本文所谈到的公共政策“转型” ,不是在原有公共政策基础上简单的局部调 整和修补,而是包括核心价值理念、目标和侧重点的选取、以及公共政策形成和实施程序方 面实质性和大规模的转变。 本文着重从适应公共需求的角度, 来揭示这种转变的规律和具体 内容。 一、当前,我国的公共需求处于急剧上升阶段 当前,我国人均 GDP 已经超过 1000 美元,而且 GDP 仍在持续高速增长。国际经验表明,在 这个阶段, 整个社会的需求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 就是用来解决温饱问题的个人需求在整个 社会支出中的
比例下降。而以个人发展为目标的公共需求开始急剧上升。 1、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之后,在教育、医疗方面的公共需求大幅度攀升 2003 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 50 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长,储蓄存款仍是居民金融资产的首选。调查表明,居民的消费意 愿平淡,但教育消费旺势不减。有 20.2%的居民储蓄动机是“攒教育费” ,稳居居民储蓄动 机的首位。根据 2005 年和讯网的一项调查,在评价教育的重要性时,分别有 52.3%、57.9% 和 45.1%的受访者认为“提高社会地位”“增加经济收入”和“促进个人发展”是教育对自 、 身的首要帮助。我国目前有 2.18 亿的中小学生,有 1900 万的大学生,还还有在成人教育和 各类培训机构学习的学生。 卫生部 2004 年 12 月公布的最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 过 去 10 年,我国年患病人次为 50.8 亿,比 1993 年增加了 7.3 亿人次。卫生部 2004 年 12 月 2 日发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 在过去 5 年中, 我国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 平增长了 8.9%,农村增长了 25%,而在年医疗卫生支出上,城市和农村居民则分别增长了 13.5%和 11.8%。2003 年,我国城市居民次均就诊费用为 219 元,次均住院费用为 7606 元, 分别比 1998 年增加了 85%和 88%;农村居民次均就诊费用为 91 元,次均住院费用为 2649 元,分别增加了 103%和 73%。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成为中国居民继家庭食品、教育支出后 的第三大消费。 2、多元社会形成过程中,人们对社会保障和就业的公共需求大幅度增加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到 2003 年底我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 10373 万人,比 1998 年底增加 2400 多万人, 增长了 23.1%。 目前, 我国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近 450 万人, 1998 比 年增长 7 倍。2004 年 12 月底,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2386 万人,比上年底增加 1484 万人,一年内增长了 12%。我国 2004 年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超过 6000 万人,比 2003 年底增加 1500 万人,一年内增加了 25%;到 2004 年底,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约 1.6 亿人,比 1998 年增加了 10 倍多,比 2000 年增加了 59.7%。而且,我国进城的农民工已经 超过 1 亿人, 还有广大农村居民都迫切需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04 年 4 月 26 日发布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表明,截至 2003 年底,我国城镇登记 失业率为 4.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800 万人。但是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许多 学者估计,当前我国的失业人口达到 4000-5000 万人。在“十一五”期间,失业率有可能超 过国际警戒线 12%
,接近于 14%,这将使人们对就业保障的需求急剧上升。在市场化改革 之初, 人们往往把社会保障看成是对弱势群体生活的一种救助,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 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把社会保障看成是生存的基本权利。 这种观念的转变将使得我国社会保 障需求在未来 10-20 年中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3、城市化过程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需求急剧扩张增加 近 10 年来,我国城市化率约以一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基本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与小 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城镇总人口达到近 5 亿人。 按照 2050 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的城市化率到 2050 年必须达到 70%~80%,这意味着在今后 50 年的时间内,中国的城 市化率要以每年 0.78%~1%的速度增长,每年约 1000 万~1200 万人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与 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本公共品,包括水、电、气、道路交通、公益项目、文化娱乐设施项 目等公共需求会直线上升。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 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基础设施投资占 GDP 的 4.4%,90 年代中期达到 7.5%。世界银行预计:要保持 GDP 的持续高增长,下一个 10 年中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占 GDP 的比重将超过 13%。亚洲开发银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 世界银行最近联合发布一份研究报告, 预计在未来 5 年, 东亚发展中国家将需要超过 1 万亿 美元的投资,用于修建道路、供水、通讯、电力和其他基础设施,以满足城市迅速扩大、人 口增加和私营部门日益增多的需要。 4、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潜在的公共需求正在逐步释放出来 长期以来, 在传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 为了确保工业化的资 金积累,农村的公共需求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调查显示,全国仅 1/3 的乡镇有供水站,83%的 村不通自来水,13%的村不通公路,53%的村不通电话,95%的村虽通电,但电价普遍是城镇的 2 倍以上,93%的村接收的电视信号相当微弱,全国尚有 207 个县无公共图书馆,67.9%的乡镇没 有文化站。 以农村的饮水为例, 我国农村居民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的约有 6500 多万人,农村饮用苦咸水的约有 3700 多万人。最近,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对全 国农村饮水安全情况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结果表明,农村有 3.6 亿人饮水不安全。当前中 央已经提出了“工业返哺农业”的口号,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公共需求在各个领域都将被逐 步激活。 总的来说,自 1995 年以来,我国公共需求增长的幅度已经开始超过私人需求,从而出现了 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拐点。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国要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在未来 10-20 年中,我国公共需求高速增长的势头将会继续保持下去。 二、适应公共需求的变动趋势,必须推进和实现公共政策转型 与一般的私人需求的满足不同, 公共需求的满足必须借助于公共权力、 运用公共政策对公共 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再分配才能够实现。因此,公共需求的急剧膨胀,必然形成公共领域空间 的扩展的张力,以及对现行公共政策模式的冲击和挑战。 事实上,从改革开放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满足老百姓的个人需求,解决温饱问题是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这个历史时期,我国公共政策核心价值理念实现了从“以阶级 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型。与这次转型相伴的改革措施基本上集中在老百 姓的衣食住行等日用品行业上, 在几乎所有的私人产品领域都引入了市场竞争, 这些领域逐 步从短缺走向过剩。可以说,这次公共政策转型较好地反映了我国老百姓摆脱贫困、解决生 存问题的愿望。
但是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由于温饱问题得到了缓解, 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发生很大的提高。 与此相应的是引起了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动, 老百姓开始关注与个人发展相关的公共产品和公 共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公共需求增长幅度开始超过个人需求的增长幅度。 从历史和国际经验看, 公共需求的膨胀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 一般都伴随着公共政策转型。 在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当人均 GDP 迈进 1000 美元左右的小康门槛,向人均 GDP3000 美 元左右的全面小康水平迈进时, 顺利实现了公共政策的转型, 经济社会就具备了可持续发展 的基本条件。如日本在 1960 年前后,以满足公共需求为核心,开始逐步调整公共政策,完 善全面的公共服务体制,在这个前提下才开始了长达 40 余年的经济增长,顺利跨越了 2000 美元、3000 美元、8000 美元、20000 美元这几个经济增长的重要瓶颈。而部分东南亚国家 和拉丁美洲国家因为只重视经济增长、 忽视社会发展与政府公共服务, 最终导致发展的逆转 与停滞。在现行的公共政策模式下,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已经相当滞后。与中等收入国 家相比,差距约为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 10.9%,约为 1 万亿元(按 2001 年 GDP 计算) 。
我国刑法现代化发展趋势
#$%% 行政与法!""&&, 法 学 天 地
我 国 刑 法 现 代 化 发 展 趋 势
任继鸿 !
(吉林大学 法学院,吉林 长春 )&""!
摘 要:现代化并非特指科学技术现代化,而是一个社会概念,我国刑法现代化做为法律现代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同 时又
是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刑 法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同 时其在司法体制的整体格局中 ,处 于关键环节 ,并 将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整体改革的步伐 ,与 时俱进 ,肩 负其应有的历史使命 ,为 我国的司法文明 ,社 会进步发挥
重要作用。
关 键 词:刑法现代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现代化并非特指科学技术现代化,而是一个社会的 受其害。因此,对于刑法之可能的扩张和滥用,须保持足 概念。社会现代化中包含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 够的警惕 。不 得已的恶只能不得已而用之 ,此 乃用刑之
%&’ 领域的现代化,以及道德、法律等社会规范的现代化,此 。道也
间 ,法 律做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 有维护整个 一 、刑 法现代化中人权保障是根本 ,人 文关怀是归 社会系统稳定 ,秩 序均衡的特殊功能 ,在 现代社会中法 宿
律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它调整社会关系,平 刑法是一种公法,如何处理好国家和个人的关系, 抑社会予盾,缓和和化解各种社会冲突,故此,在社会现 即公权力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力的 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法律现代化以社会现代 关系 ,历 来是不同社会和社会不同历史阶段 ,统 治阶级 化为己任,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刑法以犯罪、 所面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在专制思想占统治的奴 刑罚为核心 ,关 系着人们的自由和权益 ,决 定着人们的 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国家本位和社会本位是刚性的, 生杀予夺,刑法现代化是法律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至高无尚的绝对权威,而公民的个人私权则置于被 可以说 ,刑 法现代化的发达程度是法律现代化 ,特 别是 忽略的从属地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体制中,此点犹甚, 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晴雨表。关乎着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 建国后,为巩固新生政权,特别是“三反”、“五反”中刑法 的状态,在一定层面而言,刑法现代化的发达程度,决定 的打击作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而在“史无前例”的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文明历程。 **中 ,刑 法的威慑功能 ,在 国家的政治生活中
中国法律是以刑法的发展为先导,“严刑峻法,农耕 也发挥了极至的作用,并且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达
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拨乱反 文化 ”使 我们的祖先迈进社会文明的门槛 ,屹 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中华法系以刑为本,创造了中华文明,推动了 正,商品意识的形成,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依法 封建文明的发展,使其达到了封建帝国的顶峰。 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确定 ,“有 法可
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方针的提出,为人权 刑法的现代化肇始于近代西方社会,!"#$年由法国
保障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因为,刑法以人为调整的对象, 拿破仑亲自主持创制的法国刑法典,当推为刑法现代化
%&!涉及到人的生杀予夺,在法治的国家中,应以人为本,把 的启端,并成为工业革命后期英国、德国以及其他欧洲
人的理性和尊严置于重要的地位, 尽管在近代刑法史 国家刑法改革的样板,自此以后刑法现代化在世界文化
上 ,功 利 主 义 和 报 应 主 义 之 争 激 烈 ,但 是 ,刑 罚 的 人 道 大潮的推动下,波澜壮阔,延续至今,中国刑法现代化也
性,作为刑法的精神实质,具有绝对的权威,国家存在的 在其间发展 、演 进 。全 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政治协同化
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公民享有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和权 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罪刑法定,刑罚相适应,刑法的
利,因此,人权是法治国家的内在精神,法治永远都是人 人权保障机能的强化,特别是财产刑适用范围的宽泛,
%(&权原则的不可或缺的支点。 已成为当代刑法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刑罚的本质是剥
夺 ,刑 罚的功能是威慑 ,刑 不苛历但法网严密是国家对 二、法网严密,刑罚轻宽是刑事立法的追求目标 “法 刑法结构的理性选择,我国现行刑法典已在诸多方面体 网恢恢 ,疏 而不漏 ”是 形容法力无边 ,法 度森严 现了这种精神和发展态势。刑法是一种不得已的恶。用 的训诫,严管胜于重罚,严管胜于严打,秩序和效率更是 之得当,个人与社会两受其益;用之不当,个人与社会两 刑法追求的目标所在。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任继鸿,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行政 与 法 !""#$%% !!" 法 学 天 地
我国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格局的建立,商品经济价 !行为犯罪成为打击重点,在以公正和报应为价值
值观念的确立和强化 ,刑 法中死刑刑罚的保留 ,特 别是 目标的刑事古典学派占统治地位的影响下,各国刑事立
对于一些犯罪猖獗的刑事暴力犯罪,侵犯财产犯罪的打 法大多采用结果本位主义,我国亦然,在犯罪中,结果犯
击力度加大 ,适 用死刑是不得已而为的 ,这 尚需一段时 罪成为打击重点 ,然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 共事务和日
常生活中的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人们间的相互矛盾日趋 间和发展的过程,立法者也已看到了刑罚发展的趋势, 加大,行为犯日渐增多,刑法的预防功能和主动性凸现, 从“依法制国”到“依法治国”观念的确立,已向世人昭示 结果本位到行为本位的转变是随着人类进入!"世纪以 着我国刑法现代化发展的脉络,死刑执行方式的改革也 来,西方国家行政刑法的大量出现而完成的,一般而论, 注入了人文关怀,人权保障的现代理念。 在传统的刑法典中自然犯的立法模式基本是结果犯;而 就世界范围而论,刑法典上监禁刑缩短,缓刑、假释 行政刑法的法定犯在经济发达国家基本是行为犯,由于 适用增多,使监所内监禁人数下降。以#"万居民为基础, 结果犯的数量大大超过自然犯 ,因 此 ,就 总体而论行为 据#--+年-月世界各国监狱人口总数统计显示,西欧主 犯占绝对比例。行为犯立法模式不仅突出刑法的预防功 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的监禁率分 能,而且,大大严密了刑事法典。 别为#"",-+,)+,)+,)",*"人,北欧国家的监禁率更低,
瑞典*+人 ,荷 兰为*"人 ,挪 威++人 ,冰 岛’"人 ,俄 罗斯和 犯罪原因行为犯罪化 ,如 组织 、参 加犯罪组织即 "
&(,美国分别为*-"人和*#"人,列全球之冠。 为犯罪 ,亦 有人提出设立 “酒 后驾车罪 ”,原 来立法中交
我国随着刑法现代化的发展,监禁刑也将呈下降趋 通肇事造成危害后果 ,才 成立犯罪 ,在 现实社会中酒后
势 ,但 劳动教养制度做为刑罚补充的功效机能 ,也 将随 驾车往往是交通肇事罪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司法实践
立法的明确而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刑法现代化的发 中,设立酒后驾车罪,有利于减少交通肇事犯罪的发生。
展,既要顺应时代的大湖,也要考虑具体国情,就我国目 可见 ,犯 罪原因犯罪化 ,可 以减轻司法机关对一些严重
前而论,我国刑法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刑罚的惩戒改进 犯罪追诉的证明责任,司法实践中危害环境的犯罪,以
程度应逐步进行 ,分 步实施 ,严 重的暴力犯罪和贪污受 及医疗责任事故罪的个罪中即存在犯罪原因行为犯罪
贿等严重腐败的死刑处罚改革要待以时日,而一般的经 化的实例,而且,此种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有增加的趋势。
济犯罪和财产犯罪的死刑可尽快削减。 #罚金刑广泛应用 。不 论是走私犯罪 ,毒 品犯罪还
综上 ,刑 法现代化是以观念的变革为先导 ,理 念的 是一般刑事犯罪, 加大罪犯的罚金刑是刑法发展的趋
确立为先行,这种观念和理念的建立是以对罪与刑的正 势。与生命刑和自由刑相比,罚金刑应属最轻刑种,尽管
确认识为前提的,这既要正确认识犯罪的成因也要掌握 有放纵犯罪之嫌 ,和 用钱赎罪之忧 ,但 随着人权保障机
国家刑罚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这两个条件互为因果, 能的强化,其适用范围逐渐扩大,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辩
诉交易即为罚金刑的适用打开了适用空间,特别是刑事 只有正确认识犯罪成因,才能正确掌握和适用刑罚的功 自诉案件中 ,罚 金刑的功能和地位日显昭彰 ,就 世界范 效。犯罪是由一系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 围而论,瑞士刑法典!!!个条文中有#$"个罚金刑条款, 相互作用而发生,刑罚功效仅对犯罪控制起到一定的制 其中单科和并科罚金的共有#!$个条文,日本刑法典中 约作用,并非刑罚的轻重与犯罪事件多寡之间存在必然
&’(罚金刑所占的比例,大致为刑法全部条款的# % $还多。 联系。
$死刑废除 ,监 禁刑缩短 。废 除死刑是世界刑罚发 人文关怀 ,形 式理生 ,实 体正义将成为中国刑法现 展的一大潮流,欧洲国家在死刑的废除上走在了世界的 代化和刑法文化的追求目标,并将得到世人的注目与推 前列,#)*+年圣马力诺对所有罪废除了死刑,葡萄牙于 崇 ,随 着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刑 法将再一次 #)*,年废除了普通犯罪的死刑 ,#-,*年 废除全部死刑; 引领潮头 ,与 时俱进地站在时代的前列 ,向 着现代化强 荷兰于#-)年废除所有罪死刑;丹麦于#-)年废除全部 !,国的目标奋而前行。
死刑罪;意大利于#--年废除死刑之罚;法国、德国分别 ’【参考文献】 于#-)#年和#-),年对全部犯罪废除了死刑。目前保留死 (许发民/刑法文化与刑法现代化研究&0(/中国方正出版社,!""#/!#-/ &!(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刑的国家有-"个。可见,废除死刑的多于保留死刑的,进 &$(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0(/法律出版社,#---/!"!页/ &+(入-"年代平均每年有$个国家废除死刑。 &’(张明楷译/日本刑法典&0(/法律出版社,#--)/ &+(#---年#!月#)日大赦国际公布/死刑———废除和保留国家名单/ 美国和日本作为两大经济强国,发达国家仍保留死 &*( 赵 秉 志 等 译/现 代 世 界 死 刑 概 况&0(/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出 版 社 ,#--!/!+-、 刑,但适用的罪名只是几个严重的暴力犯罪,例如:谋杀 #!!/ &,(世界各国监狱人口总数 (#--+年-月#日 )&1(/监 狱理论研究 ,!""",(#): 罪、绑架罪等。然而,死刑执行数也很小,仅就#-)+#-)) ."/ ’&*(年间美国为**人,日本仅为-人,罪名均为谋杀罪。 (责任编辑:徐 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现代化图书编辑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