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 20多年发展,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已经发展成由中央广播电视 大学和中央电大西藏学院等 44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 设置的广播电视大学, 930所地(市)级电大分校, 2021个县级电大工作 站和 22237个基层电大教学班组成的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现 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
电大学历教育开设理、工、农、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历 史等 10大学科 580多个专业。截至 2002年底,全国电大高等教育毕业生 累计已达 333.7万人,约占同期各类高校毕业生总数的 12.7%,同期成人 高校毕业生总数的 26.6%;岗位培训等各类非学历教育超过 3660万人次, 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提供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高等师范专科和中等 师范毕业生累计也达到 128万人,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校长 300多万人次。 全国电大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 200.5万人,其中高等专科、本科 185万人,中专 15.5万人。广播电视大学在世界上被列为 10所巨型开放大学 之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
中央电大是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 )和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理事会 (ICDE )成员,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泰国、 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南非等许多国家以及港、澳、 台地区的远程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30年的历程 30年的探索
赵丽,女, 1962年出生,高教管理系列副研究员。 1982年,在福建龙岩电大参加 工作; 1989年调入厦门电大,先后在厦门电大中专处、教务处任职; 2008年调入厦门 电大开放学院工作,现任厦门电大开放教育学院副院长
1978年 2月 6日,是值得所有电大人记念的日子。这一天,**同 志亲笔批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揭开了中国现代远程教 育的序幕。翌年 2月 6日,中央电大和全国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大 同时开学,厦门电大也在这一天正式招生。
30年来,厦门电大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 远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方向,主动适应特区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 先后开设 30多个专业,培养了近万名本专科毕业生(其中开放教育毕业生 5千多名),为厦门特区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 30年校庆的喜庆时刻,回顾电大 30年来的办学历程,我们不难发现, 厦门 电大与其它兄弟电大一样,也走出了一条发展探索之路,逐步实现教育模 式的转型与创新,正在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全民学习、终 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
在创立时期(第一个五年),厦门电大与其它兄弟电大一样,以开展 成人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要任务,开办电大成人班,利用广播(及其录音讲 义)、电视直播(及其录像播放)等远程教育手段,为在“**”十年间 失去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大批知识青年,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圆了整 整一代人的“大学”梦,有效地弥补了这个独特时期的人才断层,为缓解 改革开放初期人才严重短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初级阶段(第二、三个五年),厦门电大积极探索多层次、多 规格、多功能办学途径,从主要举办成人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为既举办高 等专科教育,又举办广播电视中专教育,还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大学后 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行业培训等等。在这一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中央电大在继续开展成人学历补偿教育的同时,创新办学形式,在 1985年 举办了成人脱产学习形式的党政干部专修班, 在 1986年又把普通专科生教 育纳入电大教育范畴,拓宽了电大的办学渠道,进一步丰富了电大的办学 形式。在当时,厦门电大不仅是厦门地区成人学历补偿教育的主力军,还 成为厦门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厦门地区“应用型人才”的培 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随后的改革探索时期(第四个五年),中央电大进行了“注册视听 生”教育试点。 1995年,厦门电大与全国电大一样开展了具有现代“远程 教育”内涵的“注册视听生”教育试点,这对推动电大教育的“开放性” 和教学的“现代化”、促使电大重塑“电大”形象、办出电大的远程教育 特色,无疑是一大推动。“注册视听生”教育的试点,不仅标志着开放教 育的真正起步,也开始了开放教育模式的探索。
在电大创立后的第二十个年头,“开放教育”应运而生。 1999年,教 育部批准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在这一项目的 推动下,电大开放教育进入了深入探索以及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开放教育 的环境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实现了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 变,探索了一条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路子。 开放教育的十年,是全国电大也是厦门电大快速发展的十年,围绕着人才 培养目标,结合厦门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了
“一标五环”教学模式,“113”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省级校—学习点” 两级管理运行机制和“六统一”的管理方式, 取得了开放办学的可喜成果。 近二年, 厦门电大主动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面向社会公众包括“特 殊人群”,在开展开放教育本专科办学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办学 项目,先后申请开办了开放教育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残疾人专 科教育”等新项目,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开放教育的发展壮大,进一步 表明了,电大在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同时,其功能自觉地向社会拓 展、向人的终身发展延伸,确立了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提供支持服务的发展目标。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构建,远程教育具有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意义,正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 径,不仅被明确纳入了国民教育的体系,而且被确立为国民教育新的形式。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 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 习的学习型社会”。这进一步标志着远程教育的发展已纳入了我们党社会 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整体设计, 同时使远程教育成为一种社会化的教育形式。 作为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要任务的电大,也由此真正成为新的办学主体。 因此,电大必须充分发挥远程开放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彰显特色、 创立品牌: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 为各种对象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实现教育的开放性和终身学习;突出远 程教育的优势——不断完善电大在线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探索出一种能 够克服“远教不远、网络无网”的真正的远程教学课程发送和网络学习支 助服务的适用模式;利用中央电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
电大的社区教育、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功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支持,全面提升远程开放教育的形象和信誉, 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创立独有的品牌,以满足各个系统、各个领域、不同地 方、不同人群的教育需要。
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的引导下,社会发展赋予电大新的使命, 使之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重要的支持体 系,电大也因此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更为重要的是,电大 经过 30年的发展和探索, 已具备了推进全民学习平台的建设以及全民学习 服务体系、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的现实基础,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已经承载 并将继续担当“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任,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 育是电大对未来的追求、对历史的超越。
正像远程教育专家所说的那样,对社会来讲,电大是平民进步的阶梯, 电大要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支柱、学习型社会的平台;对教育来说,电大 是教育公平的砝码,电大要消除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使每一个社会 成员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对学习者来说,电大是充实自我和增进动 力的补给站,电大要努力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 务。厦门电大乃至于全国电大都应该成为具有这样特征的远程开放教育大 学。
我们祝愿电大的未来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大用户直购电发展历程
大用户直购电发展历程
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文件) ,文件中提出“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 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发电企业向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用电量的用户和配电网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直供电量的价格由发电企业与用户协商确定,并执行国家规定的输配电价”。这是大用户直购电的概念首次提出。
2003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3]62号)的要求,输配电价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合理成本、合理盈利、依法计税、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近期暂按交易所在电网对应电压等级的大工业用电价格扣除平均购电价格的原则测算,报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国家出台新的输配电价政策后, 按新的政策执行。 2004年,国家电监会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电力用户直接向发电企业购电试点的暂行办法》,并分别于2005年及2006年开展了吉林省(中钢吉林碳素、国电龙华热点)和广东台山市(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公司、6家用户)直购电试点。
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印发电价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
[2005]514 号)指出:发电企业向特定电压等级或特定用电容量用户直接供电,销售电价由发电企业与用户协商确定。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9号)提出:推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逐步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
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公布各省级电网2007年销售电价和输配电价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2920 号),提出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推进电价改革和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促进电网企业健康发展,增加电价政策透明度。 2009年,原国家电监会、发改委、原国家能源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完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电监市场[2009]20号文)。为全国启动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奠定了政策法规基础。
电网输配电价原则上按电网企业平均输配电价(不含夏售县) 扣减电压等级差价后的标准执行, 其中110KV(66Kv)输配电价按照10%的比例扣减,220KV(330Kv)按照20%的比例扣减, 因此价格也低于现行输配电价。
2013年大用户直购电政策密集出台
5月18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和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试点”。
7月29日,为推进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并加强后续监管,规范直接交易行为,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当前开展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综监管[2013]258号,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完善电力直接交易的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参加直接交易的电力用户必须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国家产业政策并且环保达标;按照平稳有序的原则逐级开放用户,首先开放用电电压等级110千伏(66千伏)及以上用户,有条件的可开放35千伏(10千伏)及以上工业用户或10千伏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战略型新兴产业;按照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确定开展直接交易的电量规模,逐步扩大范围和规模;加快推进输配电价(含耗损率)测算核准工作,加强对电力直接交易工作的领导。
8月,为避免下放行政审批以后造成的无序,国家能源局又下发了《当前开展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电力直接交易实行东中西部差别化准入政策。
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国家有关部门不再进行行政审批,要减少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2013年9月,为避免下放行政审批以后造成的无序,能源局又下发了258号文件《当前开展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保证下放审批权后保证直购电的有序进行。针对大用户直购电审批取消以后,明确不要审批,按照一定的原则及程序由各地政府向能源局上报备案即可。
最近,能源局和工信部就大用户直购电问题又签发了新文件,针对各地地方政府对于下放审批后误读政策,以大用户直购电的名目搞“优惠电价”和“三指定”(指定企业、指定电量、指定电价),文件主要规范大用户直购电,避免“堵歪道,走正道”的现象发生,通过真正市场机制的方式来促进交易,真正放开授电侧的选择权,让市场机制来调节电价。 2013.9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核定山西省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输配电价的批复》,明确我省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电网输配电价执行两部制电价。
根据批复的内容,核定我省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的电量电价(不含线损)为每千瓦时0.078元,其中,110千伏用户为每千瓦时0.064元,220千伏用户为每千瓦时0.05元。基本电价执行山西电网现行销售电价表中的大工业用电的基本电价标准。损耗率由省物价局参照近三年电网实际损耗率确定。
10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发布《关于规范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各地开展规范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并要求纠正各种变相的让利优惠行为,加强监督管理。
大用户直购电被媒体称为新一轮电力改革突破口,多项规范政策的发布引发了大幅的舆论关注。《中国经营报》连发文章《大用户直购电试点迎来最明确支持信号》、《大用户直购电扩容超预期或成电改惟一突破口》对直购电进展及政策进行评价。
2014年
国家能源局今年1月末公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就指出,要“尽快出台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支持在内蒙古、云南等省区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同时,积极推进电能直接交易和售电侧改革,探索灵活电价机制,推进输配电价改革。
今年2月印发的《国家能源局2014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点》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全面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扩大交易范围和规模,力争全国大部分省份开展直接交易,交易电量不低于全社会用电量的3%,并选择部分省份进行深度试点,同时进一步完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准入、交易等制度。
2014年近期,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会同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依据国家关于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政策,结合河南省实际,制定印发了《河南省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暂行办法》。
《办法》共分十章四十七条,明确了河南省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购电交易试点的基本原则、市场准入和退出、交易电量安排、交易电价、交易合同签订和执行、信息披露和发布、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规定。
三月,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表示,要继续进行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将适时调整风电上网价格。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呼吁,可以对现行的风电上网电价做出合理调整,但不应将调低电价作为价改的终极目标。
今年两会期间,云南代表团提出的《关于把云南列为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省的建议》提出:“建议近期采取专网专供、过网直供方式,支持云南省发展水电铝产业,通过?点对点?直供,降低重点载能企业用电价格,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此消化富余电量。
学习与借鉴:电大发展历程对网络教育学院办学的启示
学习与借鉴:电大发展历程对网络教育学院
办学的启示
2007年第3期(总第24期)广州广播电视大学
2007年9月JOURNAL0FGUANGZHOURADIO&TVUNIVERSITY
V01.7No.3
Sep.2007
学习与借鉴:电大发展历程对网络教育
学院办学的启示
李海莲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电大在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改
革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了i_lzN络教育学院(简称网院)在寻求远程教育本质规律的实质性
发展阶段少走弯路,本文从电大的经验教训出发,提出了对网院办学的启示.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385(2007)03-0005-04
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高校启动
远程教育试点以来,试点工程经历了萌芽期,
规范期,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到了探询远程
教育本质规律的关键时期.
电大自1979年成立至今,于实践摸索之
中,在教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队伍建设等
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做法.目前,虽然不乏
国外远程教育机构的成功经验,但是,"橘生淮
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
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因此,借鉴
国外经验时应谨慎,要立足我国国情.而电大 在我国土生土长,它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网院在办学中也会遇到.梳理电大20多年的经 验与教训,使网院在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少走 弯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积极健康发展,是 撰写本文的初衷.
一
,教材建设:继承发展
资源建设是远程教育两大功能子系统之一, 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教材在电大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炯 异于以面授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普通院校教材. 这样,编制高质量的,适合远距离教学,相互 间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材,就成了关系广播电 视高等教育成败的头等大事j.1988年中央电 大颁布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文字)教 材编写规范(试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视 听(音像)教材编写制作规范(试行)》,对电 大教材的编制原则和要求,教材类型和特点, 编制程序和步骤,编制人员的职责,条件等都 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随后,为提高中央电大 教师,干部和技术人员对《规范》的认识,使 他们尽快熟悉并自觉执行《规范》,加快和深化 以教材建设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央电大于当 年九月下旬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教材编制规 范"培训班2].电大人对《规范》的意义和重 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 改进意见].为了进一步阐释《规范》,《中国 远程教育》杂志在1988,1989年连续刊载了
《规范》起草工作的5篇札记,分别详细阐述了 收稿日期:2007—05—15
作者简介:李海莲(1981一),女,汉族,山匹高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
教育.
5
制定,执行教材编制规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j, 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的编制原则与基本要求j, 教材的类型_6J,编制程序与编制质量j,印刷 教材编写与视听教材编制中的责任制等重要 内容,并总结了在教材规范化途径中的探索经 验j.在《规范》的指引下,电大编写制作了 一
大批优秀教材,如《植物学》课程的教材, 曾获中央电大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 教材一等奖.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 教育试点"项目的实施,中央电大多次举办电 大优秀教材的评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多种媒 体教学资源的建设.
同样地,教材在网院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不言而喻.目前网院所用教材大多不适合成 人学习.网院应从哪些渠道处理该问题呢?建 议先继承后发展再借鉴国外,具体如下: 1.在普通高校教材和电大教材之间,优先 选择电大教材,或直接采用,或根据所在地区, 主办院校特点加以修正,充分利用好电大现有 资源.
2.对普通高校教材进行改造,使其适合远 程学习方式.
3.认真研修电大教材编制《规范》,"取其 精华",继承发展,编写适应当今环境的新规 范,以指导网院自身编制教材工作.
4.学习国外英国开放大学等远程教育机构 的资源建设经验,"洋为中用",建设优质资源. 二,学习支持服务:互动是关键——"远 教不远",面授过多的警示
(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电大不电,远教不远",致使电大在宣称 远程教育时理不直气不壮.以韩景文为代表的 电大人及早开始了对电大自身的反思.1996年 《电大教育"异化"的反思》一文激起千层浪, 《开放教育研究》刊载了系列文章. 在这系列文章中,作者们探究了电大"远 教不远",面授过多的历史,社会,经济,电大 自身等多方面原因,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1.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由于电大创办时 过分强调电视统一播课并受电视机普及程度的 制约,各地电大教学普遍采取集体收看电视, 6
组织班级面授辅导的教学形式.1986年以后, 电大"自学视听生"停办,成人大专生主要是 业余学习,直接收视卫星电视课程较为困难, 加上对经入学考试考取的学生组班教学具有成 才率高,便于管理和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等优 点,更使组班教学方式成为电大教学组织的基 本模式.尤其在电大招收普通专科生之后,许 多地方的电大采取了与普通高校一样的封闭式 的固定教学班教学组织形式,致使一些电大校
园化的倾向更加突出.}loJ
2.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中央电大的主讲 老师对课程进行讲授后,学生看教材或自己钻 研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于主讲老师与学生 的互动环节比较薄弱,学生无法及时联系到主 讲教师,这时就需要当地电大提供辅导,对教 材作些解读的诠释,或重点难点的重复,强调. 这也是学生支持服务的内容.辅导老师为责任 所累,于是就逐步"胆大妄为",出现了电大分 校"将中央电大聘请着名教授录制的电教片弃 之不用,而由一些不很称职的教师以课堂面授 替代"的现象._l
(二)对网院办学的警示
网院学习中心与地方电大的单位性质不同, 很少有学习中心有实力来组班进行教学,所以, 与电大集中面授教学过多相反的是,网院学习 中心集中辅导过少甚至没有.这就要求网院本 部的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有效地 互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
保证主讲教师,辅导教师与学生信息
沟通渠道的顺畅:公布教师办公电话,E—mail, QQ等联系方式,同时受理学生对教师的投诉, 以加强对教师的监控.
——
辅导教师加入学生QQ群:辅导教师除 了在课程论坛和值机答疑中要合理引导学生群 体和个体,还要观察QQ群里的学生动态.很多 学生反映会在QQ群里寻求帮助,因为在QQ群
里多数人学习进度相近,且能更快捷地得到帮 助.教师在其中主要充当观察者,只在必要时 发言.在一个群里,通常会有一到多个"学生 领袖",他们能搭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 师要处理好与"学生领袖"的关系,发挥好他 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
学习中心人员与网院员工要及时沟通: 当地学习中心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联系本部, 防患于未然.笔者在巡考中了解到,一些要求 学生有相应基础才能掌握的课程,如《高等数 学》,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课件和辅导材料自学 和相互讨论后,有的知识还是不能弄懂,因此 曾出现过该学习中心修读该课程的学生没有一 个通过考试的现象.这种情况应及时向网院反 映,与主讲老师沟通.
——
建设和维护好在线学习平台:平台是 学生自学,交流的重要场所,网院要提高其性 能,易于操作,减少学生使用的技术障碍;并 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 真实存在,减少心理障碍,这有赖于辅导教师 的用心经营.
三,队伍建设:创新思想理念,进行定位 转型
(一)电大在队伍建设上的努力与思考 在1996年讨论电大教育是否"异化"时,
有人指出"恐不能就现象论现象,根本还在于 实践者的观念意识",同时指出"电大出现在百 废待兴的时代,采取的是先上马后备鞍的举措, 整个队伍缺少思想和理论的武装便仓促上阵, 他们的心理和思维仍被牢固地锁闭在传统教育 的意识之中."如何改变实践者的观念意识, 提升队伍素质,电大作出了如下努力和思考: 1.开展"远距离开放教育培训,切实转变 教育观念","拟定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各 级电大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认真学习与研究现代 远距离开放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结合 工作实践总结电大教学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并 逐步实行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的持证上岗 制度.''
2."电大教师与普通高校的教师应有职能 的不同,各级电大教师的职能和定位也应有区 别",电大要营造"一个使电大教师转型定位和 再学习的良好环境."?
3.促进各级领导教育观念的转变.领导是 管理者,其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要求,是否 与时俱进,对一个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 中央电大从1997年开始举办省,地两级电大校 长远距离教育研修班,提高电大系统各级领导 干部的远距离开放教育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 平,在全国电大营造一种重理论研究,重理论 先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氛围,尽可能 减少改革和发展中的盲目性.
(二)网院在队伍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转变管理者的教育观念,开展员工上岗培
训,这已经成为不少网院在队伍建设上的共识. 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何营造使网院员工 "转型定位和再学习"的良好环境?电大仅提出 了问题,但在问题的回答上并没有走多远. 陈丽在2006年"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建设与 服务高级研修班"上提到,网院要按大学的方 式办,网院员工就是大学老师.话语之中透露 出对网院员工素质的高要求.目前网院多是聘 用制,大部分员工以合同形式进入网院工作, 与正式编制的员工相比,许多人常有"二流公 民"之感,缺乏对所在单位的安全感.这种情 况下,网院如何增强凝聚力,营造学习型组织 的氛围?员工在角色上如何定位自己并转型? 这些问题部分网院已经开始探索,希望早日结 出硕果,培养出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 懂得远教理论和方法"的队伍.
四,学习电大勇于改革和探索的精神
电大自创立之初,一直没有停下改革和探 索的脚步.
(一)对开放的追求:1979,1985初创发 展时期招收免试入学的自学视听生——1993, 1995深化改革时期的大学基础教育免试入学—— 1996,1999改革创新阶段的注册视听生免试入 学,电大从未放弃远程教育"开放入学机会" 的理念,并孜孜不倦地践行.
(二)自我反省和鞭策:当电大面对社会的 指责,自身发展的困境时,电大人冷静地进行 了自我反思和鞭策,这从1996,1997年问发表 在《开放教育研究》上的围绕"电大教育是否
'异化"'为焦点的系列争鸣文章中可见一斑, 正如丁新和任为民教授所言,"深刻的反思,意 味着新的成熟".
(三)大胆改革:在社会形势发生变化的情 况下,电大人于1999年积极开展"中央广播电 7
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 目,大胆改革,时至今日,电大在人才培养模 式上的探索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 在改革的过程中,重视科研,鼓励在实践的基 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从中央电大远程教育研究所到基层电大,电大 教师及员工的理论修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树上海电大为典型,使其发挥模范带 头作用.众所周知,榜样具有示范力量.上海 电大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改革求变,以及由此带 来的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无疑重塑了电大在 全社会的形象,让其他电大的发展看到了希望, 开始在整个电大系统燃起了奋进的激情.由此 笔者想到,全国67家网络教育学院,要努力建 设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特色,争做龙头, 引导远程教育向积极健康的道路上前进. 两头
五,电大与网院:合作中求发展
(一)共性问题:教学管理——不能只重 电大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学计划和 评价较严,而教学过程相对管理较松或一定程 度失控"?,而网院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个
问题,部分网院虽然也有对主讲教师和责任教
师网上教学活动的监控,但力度较弱,无关痛
痒,没有发挥实质作用.要保证远程教学的质
量,不能只重两头,而应全面跟踪和管理,抓
好教学全过程,把握好远距离教学中自学,助
学和辅导等主要环节.
(二)共同面对的问题:对学习中心的管
理——携手联合
有的学习中心抱有"电大做不好,可以转
而做网院"的态度.电大和网院应该树立"全
国远程教育一盘棋"的思想,携手联合起来共
同管理学习中心,对一些不合格的学习中心,
要上黑名单,一旦上了黑名单,将吊销其资格,
并给予一定的处罚.
"合作是远程教育试点的热点问题之一",
"要努力实现普通高校和电大,普通高校之间的
联合办学."?】电大与网院同是远程教育的实践实
体,要相互学习与借鉴,协调发展,优势互补,
共同为中国的学习型社会搭建终身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4]牛振冬,丁新.制定,执行教材编制规范势在必行——《规范》起草研讨工作札
记之一[J].中国远程教
育.1988(10).
[2]于君.中央电大举办第一期"教材编制规范"培训班[J].中国远程教育,1988(10).
[3]徐锦培.以《规范》为准则努力编制高质量的视听教材[J].中国远程教育,1989(3).
[5]于明.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的编制原则与基本要求——《规范》起草研讨工作札
记之二[J].中国远程教育,1988
(11).
[6]于明.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类型初探——《规范》起草研讨工作札记之三[J].中国
远程教育,1988(11).
[7]于明.编制程序与编制质量——《规范》起草研讨工作札记之四[J].中国远程教育,1988(12).
[8]于明.印刷教材编写与视听教材编制中的责任制——《规范》起草研讨工作札记之五[J].中国远程教育,
1989(1).
[9]赵字辉,丁新,钱昆明.关于视听教材规范化途径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1989(12).
[10][15]丁新,任为民.深刻的反思:意味着新的成熟——对中国电大改革和发展中若干问题的认识[J].开放
教育研究,1997(3).
[11]廖三端.关于"电大不电"及组班教学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1997(2). [12]陆海云.我看电大教育"异化"现象[J].开放教育研究,1996(3). [13]张道玲.从学情调查看电大教学的"异化"现象[J].开放教育研究,1997(1). [14]周湘泉.电大教育跨世纪的忧虑——读《电大教育'异化'的反思》的联想[J].开放教育研究,1996(2).
[16]于云秀.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模式分析一一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第13届年会上的主题报告[J].
中国远程教育,1999(11).
[17]丁新,任为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0(6). 8
总线的发展历程
总线的发展历程
1 什么是总线?
总线(Bus )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 按照计算机所传输的信息种类,计算机的总线可以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总线是一种内部结构,它是cpu 、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主机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与总线相连接,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路叫总线,微型计算机是以总线结构来连接各个功能部件的。 2 总线的分类
按信息传送的方向,总线可分为单向总线和双向总线; 按传送信息的类型分,总线可分为:数据总线(传送数据) 、地址总线(传送地址) 和控制总线(传送控制信号) 。当然在总线中也可以有信号线复用的情况,如地址与数据复用、地址与控制命令复用等,在这些信号线中不同时间段传送不同的信息。此外,总线中还应有电源线和地线,有的总线还使用几种电源。按照总线所处的物理位臵分,可将其分成以下四种: ①片内总线: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内部是相当复杂的,其内部功能块之间采用总线相连。 ②模板内部总线:一块模板上各个芯片之间相连接的总线。 ③板间总线:构成一个微机系统需要若干块模板,它们之间通过总线相连。 ④模板与设备(指位于主机箱内部的设备) 之间、计算机与设备(指位于主机箱外部的设备) 之间以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总线。 占微机比例最大的台式机(或者叫桌面机) 中都有一块最重要的模板——主板,它上面有微处理器、主存(条) 、控制芯片组和对机器结构至关重要的一条或多条总线,这些总线用于主板内部以及与其他模板的连接。注意到这一情况,通常将上述按物理位臵分类的第二、第三类即主板上的总线以及主板与其
他模板互连的总线称为(微机) 内部总线。 与此相对应,通常将处于第四种物理位臵的总线称为外部总线。这实际上是兼顾了计算机的传统,因为按照传统,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统称为外部设备。注意到现代微机中有些设备就位于机器内部(例如内臵硬盘、内臵光盘驱动器等) 。
3 PCI 总线,AGP 总线
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即外围部件局部互联总线)CPU 的飞速发展,ISA/EISA 逐渐显现出疲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当时CPU 的速度甚至还高过总线的速度,造成硬盘、显示卡还有其它的外围设备只能通过慢速并且狭窄的瓶颈来发送和接受数据,使得整机的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2年Intel 在发布486处理器的时候,也同时提出了32-bit 的PCI (周边组件互连)总线。最早提出的PCI 总线工作在33MHz 频率之下,传输带宽达到了133MB/s(33MHz X 32bit/8),比ISA 总线有了极大的改善,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处理器的发展需要。随着对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提出此了64-bit 的PCI 总线,后来又提出把PCI 总线的频率提升到66MHz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32-bit 、33MHz 的PCI 总线,其性能特点:(1)支持10台外设;总线时钟频率33.33/66MHz;数据传输率133MB/s;(2)时钟同步方式,与CPU 及时钟无关;(3)总线宽度32位;(4)能自动识别外设;特别适合与Intel 的CPU 协同工作;(5)具有与处理器和存储器子系统完全并行操作的能力。
AGP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即加速图形接口) Intel 于1996年7月正式推出了AGP 接口 ,这是显示卡专用的局部总线,是基于PCI 2.1 版规范并进行扩充修改而成,工作频率为66MHz ,1X 模式下数据传输率为266MB/S,是PCI 总线的两倍。后来依次又推出了AGP 2X ,AGP 4X,现在则是AGP 8X。在8X 模式下,工作频率为266MHz ,数据传输率达到了2.1GB/S 。 图形控制器通过AGP 总线直接与内存连接,3D 图形数据不
经过PCI 总线直接与内存进行点对点传输,使图形控制器独自占有数据通道,解决了PCI 总线可以轻易实现高性能的3D 图形绘制功能,使用户体验到过去高价图形工作站才能实现的那种全动作视频效果。
4 3GIO (PCI Express总线)
3GIO 顾名思义就是第三代输入输出总线了,它是由PCI-SIG (PCI 特殊兴趣组织,它是负责维护连接PC 各组件的PCI 标准的一个行业组织,其中包括来自英特尔、微软、惠普和其他PC 巨头)开发,后来由Intel 继续,并由Intel 于2001年3月发布于Intel 开发商论坛,2002年4月, Intel 将3GIO 1.0版本的技术规范移交给PCI-SIG 审核,并且获得了这个组织的正式命名――PCI Express。PCI Express是针对目前的PCI 总线局限性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总线标准,它属于串行总线标准,克服了并行总线标准的极限频率限制,传输速率可以极大地改善。但是要注意的是它不仅将替代PCI 总线,而且还将可能替代目前的AGP 标准,包括最新的AGP 8X。从本质上看,数据传输模式的转变显然是PCI Express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就目前的制造工艺来讲,传统的并行总线技术(如PCI 、PCI-X )的极限工作频率应该在1GHz 上下,而新一代的串行总线技术(PCI Express)则可以轻松地达到10GHz 以上,这样巨大的发展潜力正是业界关注的焦点纷纷转向它的根本原因。此外,PCI Express在设计上还有其他与生俱来的优势,如更小的半导体(硅)尺寸、更简单的接口针脚与PCB 线路设计、更灵活的数据/时钟控制、更低的工作电压、更丰富的电源管理模式、更合理的功耗以及随之而来的低电磁辐射等特性。在传输速度上,1.0版本的PCI Express将从每个信道单方向2.5Gbps 的传输速率起步,可以提供200MB/s的通信能力,而它在物理层上提供的1~32速可选信道带宽特性更使其可以轻松实现近乎“无限”的扩展传输能力。此外,PCI Express 能从应用层面上与传统PCI 保持兼容,从而能实现新旧规范之间的平滑过渡。 5 USB 总线
USB 总线是为通用串行总线,USB 接口位于PS/2接口和串并口之间,允许外设在开机状态下热插拔,最多可串接下来127个外设,传输速率可达480Mb/S,它可以向低压设备提供5伏电源,同时可以减少PC 机I/O接口数量。通用串行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是由Intel 、 Compaq 、Digital 、IBM 、Microsoft 、NEC 、Northern Telecom 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共同推出的一种新型接口标准。它基于通用连接技术,实现外设的简单快速连接,达到方便用户、降低成本、扩展PC 连接外设范围的目的。它可以为外设提供电源,而不像普通的使用串、并口的设备需要单独的供电系统。另外,快速是USB 技术的突出特点之一,USB 的最高传输率可达12Mbps 比串口快100倍,比并口快近10倍,而且USB 还能支持多媒体
党章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2016年的95年间,先后制定、修正过18次党纲、党章,经历了由党章的初始确立与艰难建设,到党章的正确思想与错误理论缠绕交织,再到党章的科学建制与日臻完善的发展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纲、党章的初始确立与艰难建设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个党纲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名称、性质、纲领,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党的第一部正式党章,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党从此开始有了自己的最高行为规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严格入党的条件和程序;首次规定了候补党员的候补期制度(劳动者三个月,非劳动者六个月)及权利义务。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本组织。首次将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改称为**。 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大后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限定入党者年龄,党的组织章程开始规范化;第一次明确规定“党支部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规定中央委员会除选举**外,还要选举“中央正式委员会若干人组织中央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 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突出强调共产国际的领导;唯一不是在国内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制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同时规定,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这是我们党第一部完全独立自主制定、修改的党章,将**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扩大党内民主和实现集中统一领导作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党的性质、领导地位、宗旨和作风。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党章的正确思想与错误理论缠绕交织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党执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提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任务和大力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对组织机构也作了一些新的规定。首次规定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个党章“左”的错误严重,主要是突出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错误地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继续了九大的“左”的错误,肯定了“**”。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恢复了八大关于把中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提法。规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县和县以上、军队团和团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 改革开放新时期: 党章的科学建制与日臻完善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七大党章之后的又一个党章建设的里程碑,彻底清除“左”的错误,开创党章和党的建设新局面;首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章规定“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党中央只设**,不再设主席和副主席。首次载入入党誓词。 1987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和发展党内民主、更加重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在党的生活中实现差额选举制度;首次规定完善选举制度,调整了党组织设置的规定。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反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认识,充分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载入党章。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是20世纪最后一部党章,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规定党员和党的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是新世纪新阶段第一部党章,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把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写入党的性质。增加了党章第十一章――党徽党旗。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写入党章。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增添了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和对党员、党的干部、党的基层组织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提请党的十八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这是新世纪以来,我们党继十六大、十七大后在党代会上对党章进行的第三次修改,是对我们党历次特别是前两次修改党章取得宝贵经验的有效继承。这标志着我们党更加成熟,对于全党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电大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