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及突出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
第一,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元。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提前12年实现“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主要盟国的反对,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所以奥巴马、希拉里、佩洛西,走遍世界都要“倾听”,他们现在外交的重点是要改变美国在世界的形象。
在美国国际地位下降的同时,俄罗斯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下降,其经济实力正由二流国家沦为三流国家。普京2001年曾说,10年前中国的经济实力是苏联的一半,10年后俄罗斯的实力是中国的一半。2008年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是中国一半的一半。日本近20年来经济停滞不前,国内改革步履维艰,实力地位不进则退。欧盟进入新世纪后停滞不前,经济发展勉强维持低速增长。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现在讲“金砖四国”,实际上
四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三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加在一起才相当于中国,甚至还差一点儿。
第四,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复苏。中国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银行系统的充足资本,使中国成为危机中世界少数的中坚力量。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上升,海外收购非常活跃。
第五,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
第六,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的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中国总体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在西方主流舆论中没有根本改善,其基本面仍然是负面的,这在奥运会境外火炬传递、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毒牛奶”和“毒饺子”等事件中表现得非常清楚。我们在世界的形象有两个:一个是强国,越来越强;另一个是“坏国”,批评我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是世界的主流,没有民主、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法制、没有信用,这是西方世界比较普遍的看法。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国际体系转型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历史机遇
一是整个国际体系转型是和平转型,而不是战争转型,这个和平转型是长期的渐进过程,对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是非常有利的。
二是美国主导的霸权体系在缓慢地走向衰落,但仍有相当大的主导能力。美国缓慢走向衰落的过程,正是中国崛起的机遇。
三是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体系尚未形成。不管G8还是G20,都摆脱不了联合国体系。无论未来世界是什么体系,中国在里面都将唱主角。
四是新兴大国群体崛起,这些国家积极合作可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合理权益,并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寻求以协商与合作来修正国际体系,构建国际机制。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员,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兵崛起,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五是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中国未来崛起后的国际角色、国际地位都是建立在和谐世界的框架里,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而且不会给世界带来重大的
灾难。实际上这就是和平崛起的要义所在。
三、中国国际地位上升的障碍和挑战
这些障碍和挑战是我们今后20年中影响我们地位变化,甚至会导致我们上升过程中断。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一是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结构的低层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绝对不是中国的全部面貌。经济总量的低层次是中国的特征,中国目前是大国但远没变成强国,要把低水平的量变成高水平上的量,这个问题很大。
二是中国存在各种形式的潜在社会危机。这些危机我们不能小看,如独生子女造成的年龄结构问题,今后中国的劳动力也许会严重短缺,劳动力价格急剧上升,我们所有的竞争力全部改写,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三是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和内外统筹能力的不协调性,包括各个部门统筹能力的协调,这样的制度建设往往都滞后。
四是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的脆弱性。我们要成为第二经济大国或第一经济大国,甚至我们要高质量地成为第一经济大国,资源上和生态上都不能支持。
五是我们周边地缘环境极其复杂和多变,像朝鲜和巴基斯坦,谁能预料到它们今后政局会怎样。也许有一天我们被核武器包围了,也可能周边海洋问题变成尖锐问题,也可能生态恶化导致周围国家对我们产生敌对情绪。因为所有的亚洲大河都来自中国,中国如果破坏上游,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受难于中国,现在哈萨克斯坦就在跟我们抢水源。
六是中国统一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解决达赖问题、台湾问题都是长期性的问题。
七是跨国非传统安全和国内矛盾结合的危险性。
八是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共同利益和战略利益冲突并存。随着我们个子越来越大,战略空间越来越大,战略冲突部分会上升。这一块必须尽早地考虑,一是要预防这类冲突,二是要使共同利益的增长快于战略利益冲突的扩大。
九是全球治理能力和国民素质的准备不足。当我们走出去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普遍是国民全球意识不足。今天国民大规模走出去带来的危机,都是因为我们国民素质跟不上。
四、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方向和路径
第一,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二,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共同利益。
第三,量力而行,有所作为;不挑战霸权,不急于称霸;主持公道,保持平衡。过去我们“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现在应该转变为“量力而行、有所作为”。根据中国的实力,我们应该做多少就做多少。主持公道、保持平衡,反霸是要主持公道,但是反霸也不能过,需要保持平衡。
第四,渐进改革,兼顾各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30年的改革
开放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1-4 在离水面高 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 S 处,如题 1-4图所示.当人以
0v (m·1-s ) 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图 1-4
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 l ,此时绳与水面成 θ角,由图可知 2
2
2
s h l +=
将上式对时间 t 求导,得
t
s
s t l l
d d 2d d 2=
题 1-4图
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 l , s 是随 t 减少的, ∴ t
s
v v t l v d d , d d 0-==-
=船 绳 即 θ
cos d d d d 00v v s l t l s l t s v ==-=-
=船 或 s
v s h s lv v 0
2/1220) (+==船 将 船 v 再对 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
1-6 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a =4+3t 2
s m -?,开始运动时, x =5 m
v
=0,求该质点在 t =10s 时的速度和位置. 解:∵ t t
v
a 34d d +==
分离变量,得 t t v d ) 34(d +=
积分,得 12
2
34c t t v ++
= 由题知, 0=t , 00=v ,∴ 01=c
故 22
34t t v +
= 又因为 22
34d d t t t x v +==
分离变量, t t t x d ) 2
34(d 2
+
= 积分得 23
2
2
12c t t x ++
= 由题知 0=t , 50=x ,∴ 52=c
故 52
123
2
++
=t t x 所以 s 10=t 时
m
7055102
1
102s m 190102
3
10432101210=+?+?=?=?+
?=-x v
1-10 以初速度 0v =201
s m -?抛出一小球,抛出方向与水平面成幔 60°的夹角,
求:(1)球轨道最高点的曲率半径 1R ; (2)落地处的曲率半径 2R .
(提示:利用曲率半径与法向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
解:设小球所作抛物线轨道如题 1-10图所示.
题 1-10图 (1)在最高点,
o 0160cos v v v x == 21s m 10-?==g a n
又∵ 1
2
11ρv a n =
∴ m
1010) 60cos 20(2
2111=??=
=n a v ρ
(2)在落地点,
2002==v v 1s m -?,
而 o
60cos 2?=g a n
∴ m 8060cos 10) 20(2
2222=?
?==n a v ρ
1-13 一船以速率 1v =30km ·h -1
沿直线向东行驶,另一小艇在其前方以速率 2v =40km ·h -1
沿直线向北行驶,问在船上看小艇的速度为何 ? 在艇上看船的速度又为何 ?
解:(1)大船看小艇,则有 1221v v v
-=,依题意作速度矢量图如题 1-13图 (a)
题 1-13图
由图可知 12
22121h km 50-?=+=
v v v
方向北偏西 ?===87. 364
3
21v v θ (2)小船看大船,则有 2112v v v
-=,依题意作出速度矢量图如题 1-13图 (b),同上法,得
5012=v 1h km -?
2-2 一个质量为 P 的质点,在光滑的固定斜面(倾角为 α)上以初速度 0v 运动, 0v 的方向 与斜面底边的水平线
AB
解 : 物体置于斜面上受到重力 mg ,斜面支持力 N . 建立坐标:取 0v
方向为 X 轴,平行斜 面与 X 轴垂直方向为 Y 轴 . 如图
2-2.
题 2-2图
X 方向: 0=x F t v x 0= ①
Y 方向: y y ma mg F ==αsin ②
0=t 时 0=y 0=y v
2sin 2
1
t g y α=
由①、②式消去 t ,得
2
2
sin 21x g v y ?=
α 2-4 质点在流体中作直线运动,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 kv (k 为常数 ) 作用, t =0时质点的 速度为 0v ,证明 (1) t 时刻的速度为 v =t m
k e
v ) (0-; (2) 由 0到 t 的时间内经过的距离为
x =(k
m v 0) [1-t m k
e ) (-]; (3)停止运动前经过的距离为 ) (0k m
v ; (4)证明当 k t =时速
度减至 0v 的
e
1
,式中 m 为质点的质量. 答 : (1)∵ t
v
m kv a d d =-=
分离变量,得
m
t k v v d d -= 即 ??-=v
v t m
t k v v 00d d m kt e v v -=ln ln 0
∴ t
k e
v v -=0
(2) ??
---=
=
=t
t
t
m k m k
e k
mv t e
v t v x 0
00) 1(d d (3)质点停止运动时速度为零,即 t →∞,
故有 ?
∞
-=
=
'0
0d k
m v t e
v x t
k
(4)当 t=
k
m
时,其速度为 e
v e v e
v v k
m m k 0
100=
==-?- 即速度减至 0v 的
e
1. 2-10 一颗子弹由枪口射出时速率为 10s m -?v ,当子弹在枪筒内被加速时,它所受的合力为
F =(bt a -)N(b a , 为常数 ) ,其中 t 以秒为单位:(1)假设子弹运行到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
试计算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需时间; (2)求子弹所受的冲量. (3)求子弹的质量. 解 :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
0) (=-=bt a F , 得 b
a t =
(2)子弹所受的冲量
?-=-=t bt at t bt a I 022
1
d ) (
将 b
a
t =
代入,得 b
a I 22=
(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
2
02bv a v I m =
= 2-13 以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板,设木板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板内的深度成正比,在 铁锤击第一次时,能将小钉击入木板内 1 cm
,问击第二次时能击入多深,假定铁锤两次打击
解 : 以木板上界面为坐标原点,向内为 y 坐标正向,如题 2-13图,则铁钉所受阻力为
题 2-13图
ky f -=
第一锤外力的功为 1A
???
=
=-='=s
s
k
y ky y f y f A 1
12
d d d ① 式中 f '是铁锤作用于钉上的力, f 是木板作用于钉上的力,在 0d →t 时, f 'f -=.
设第二锤外力的功为 2A ,则同理,有
?-=
=2
1
2222
21d y k
ky y ky A ② 由题意,有
2
) 21(212k
mv A A =?== ③
即
2
22122k k ky =- 所以, 22=y
于是钉子第二次能进入的深度为
cm 414. 01212=-=-=?y y y
2-15 一根劲度系数为 1k 的轻弹簧 A 的下端,挂一根劲度系数为 2k 的轻弹簧 B , B 的下端 一重物 C , C 的质量为 M ,如题 2-15图.求这一系统静止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和弹性势
解 : 弹簧 B A 、 及重物 C 受力如题 2-15图所示平衡时,有
题 2-15图
Mg F F B A ==
又 11x k F A ?=
22x k F B ?=
所以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比为
1
2
21k k x x =
?? 弹性势能之比为
122222
1112
11
2
k k
x k x k E E p p =??= 2-17 由水平桌面、光滑铅直杆、不可伸长的轻绳、轻弹簧、理想滑轮以及质量为 1m 和 2m 的滑块组成如题 2-17图所示装置,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 自然长度等于水平距离 BC , 2m 与
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 μ, 最初 1m 静止于 A 点, AB =BC =h , 绳已拉直, 现令滑块落下 1m ,
求它下落到 B 处时的速率.
解 : 取 B 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为弹性势能零点,则由功能原理,有
]) (2
1
[) (21212212l k gh m v m m gh m ?+-+=
-μ 式中 l ?为弹簧在 A 点时比原长的伸长量,则
h BC AC l ) 12(-=-=?
联立上述两式,得
()2
12
2
211
22m
m kh
gh m m v +-+-=
μ
题 2-17图
2-19 质量为 M 的大木块具有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弧形槽,如题 2-19图所示.质量为 m 的 小立方体从曲面的顶端滑下, 大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二者都作无摩擦的运动, 而且都从 静止开始,求小木块脱离大木块时的速度.
解 : m 从 M 上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 m , M ,地球为系统,以最低点为重力势 能零点,则有
222
1
21MV mv mgR +=
又下滑过程,动量守恒,以 m , M 为系统则在 m 脱离 M 瞬间,水平方向有
0=-MV mv
联立,以上两式,得
M m MgR v +=
2
习题八
8-1 电量都是 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 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 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
(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 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 )?(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 系 ?
解 : 如题 8-1图示
(1) 以 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
2
220) 3
3(π4130cos π412a q q a q '=?εε
解得 q q 3
-='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题 8-1图 题 8-2图
8-2 两小球的质量都是 m ,都用长为 l 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
们带有相同电量, 静止时两线夹角为 2θ ,如题 8-2图所示. 设
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带的
解 : 如题 8-2图示
??
?
??
===220) sin 2(π41
sin cos θεθθl q F T mg T e
解得 θπεθtan 4sin 20mg l q = 8-3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 2
04r q E πε=
,当被考察的场点距源点
电荷很近 (r→ 0) 时,则场强→∞,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 此应如何理解
?
解 : 02
0π4r r q E
ε=
仅对点电荷成立,当 0→r 时,带电体不能再视
为点电荷,再用上式求场强是错误的,实际带电体有一定形 状大小,考虑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求出的场强不会是无限 大.
8-4 在真空中有 A , B 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 d ,板面积为 S , 其带电量分别为 +q 和 -q .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f ,有 人说 f =
2
024d
q πε, 又有人说, 因为
f =qE , S
q
E 0ε=
, 所以
f =S
q 02
ε. 试
问这两种说法对吗 ? 为什么 ? f 到底应等于多少
?
解 : 题中的两种说法均不对.第一种说法中把两带电板视为
点电荷是不对的,第二种说法把合场强 S
q E 0ε=
看成是一个带
电板在另一带电板处的场强也是不对的.正确解答应为一个 板的电场为 S
q E 02ε=
, 另一板受它的作用力
S
q S q
q f 02
022εε=
=, 这
是两板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 8-5
一电偶极子的电矩为 l q p
=,场点到偶极子中心 O 点的距
离为 r , 矢量 r
与 l 的夹角为 θ
, (见题 8-5图 ) , 且 l r >>. 试证 P 点
的场强 E 在 r 方向上的分量 r E 和垂直于 r 的分量 θE 分别为
r E =
3
02cos r p πεθ, θE =
3
04sin r p πεθ
证 : 如题 8-5所示,将 p 分解为与 r
平行的分量 θsin p 和垂直
于 r 的分量 θsin p .
∵ l r >> ∴ 场点 P 在 r 方向场强分量
3
0π2cos r p E r εθ
=
垂直于 r 方向,即 θ方向场强分量
3
00π4sin r p E εθ=
题 8-5图 题 8-6图
8-6 长 l =15.0cm
AB 上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
λ=5.0x10
-9
C ·m -1
的正电荷.试求:(1)在导线的延长线上
与导线 B 端相距 1a =5.0cm处 P 点的场强; (2)在导线的垂直平 分线上与导线中点相距 2d =5.0cm 处 Q
点的场强. 解: 如题 8-6图所示
(1)在带电直线上取线元 x d ,其上电量 q d 在 P 点产生场强为
2
0) (d π41d x a x E P -=
λε
2
22
) (d π4d x a x E E l l P P -=
=?
?-ελ
]2
12
1[π40
l a l a +
--=
ελ
)
4(π220l a l
-=
ελ
用 15=l cm , 9100. 5-?=λ1m C -?, 5. 12=a cm 代入得
21074. 6?=P E 1
C N -?
方向水平向右
(2)
22
20d d π41d +=
x x
E Q
λε 方向如题 8-6图所示
由于对称性 ?=l Qx
E 0d ,即 Q E
只有 y 分量,
∵ 2
2
2
222
20d
d d d π41d ++=
x x x E Qy
λε 2
2π4d d ελ?==l
Qy
Qy E E ?
-+22
2
3222)
d (d l l x x
22
2
0d
4π2+=
l l
ελ
以 9100. 5-?=λ1cm C -?, 15=l cm , 5d 2=cm 代入得
21096. 14?==Q y Q E E 1C N -?,方向沿 y 轴正向
8-7 一个半径为 R 的均匀带电半圆环, 电荷线密度为 λ, 求环 心处 O 点的场强.
解 : 如 8-7图在圆上取 ?Rd dl =
题 8-7图
?λλd d d R l q ==,它在 O 点产生场强大小为
2
0π4d d R R E ε?
λ=
方向沿半径向外
则 ??ελ
?d sin π4sin d d 0R
E E x =
=
??ελ
?πd cos π4) cos(d d 0R
E E y
-=
-= 积分 R
R E x 000
π2d sin π4ελ
??ελπ
=
=? 0d cos π400
=-=?
??ελ
π
R
E y ∴ R
E E x
0π2ελ
=
=,方向沿 x 轴正向. 8-8 均匀带电的细线弯成正方形, 边长为 l , 总电量为 q . (1)求这正方形轴线上离中心为 r 处的场强 E ; (2)证明:在 l r >>处,它相当于点电荷 q 产生的场强
E
解 : 如 8-8图示,正方形一条边上电荷 4
q 在 P 点产生物强 P
E
d
方向如图,大小为
()
4
π4cos cos d 2
2021l r E P +
-=
εθθλ
∵ 2
cos 2
21l r l +
=θ
12cos cos θθ-=
∴ 2
4
π4d 2
22
20l r l l r E P
+
+
=
ελ
P E
d 在垂直于平面上的分量 βcos d d P E E =⊥
∴ 4
2
4
π4d 2
22
22
20l r r
l r l r l
E
+
+
+
=
⊥ελ
题 8-8图
由于对称性, P 点场强沿 OP 方向,大小为
2
) 4(π44d 42
22
20l r l r lr
E E P ++
=
?=⊥ελ
∵ l
q 4=λ
∴ 2
) 4(π42
22
20l r l r qr
E P ++
=
ε 方向沿
8-9 (1)点电荷 q 位于一边长为 a 的立方体中心,试求在该
点电荷电场中穿过立方体的一个面的电通量; (2)如果该场 源点电荷移动到该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上,这时穿过立方体各 面的电通量是多少 ?*(3)如题 8-9(3)图所示, 在点电荷 q 的电 场中取半径为 R 的圆平面. q 在该平面轴线上的 A 点处,求:通过圆平面的电通量. (x
R arctan
=α
)
解 : (1)由高斯定理 0
d εq
S E s
=
?
立方体六个面,当 q 在立方体中心时,每个面上电通量相等 ∴ 各面电通量 0
6εq e =
Φ.
(2)电荷在顶点时,将立方体延伸为边长 a 2的立方体,使 q 处 于边长 a 2的立方体中心, 则边长 a 2的正方形上电通量 0
6εq
e =
Φ
对 于 边 长 a 的 正 方 形 , 如 果 它 不 包 含 q 所 在 的顶点, 则
24εq e =
Φ,
如果它包含 q 所在顶点则 0=Φe .
如题 8-9(a)图所示.题 8-9(3)图
题 8-9(a)图 题 8-9(b)图 题 8-9(c)图
(3)∵通 过半 径 为 R 的圆 平 面的 电通 量 等 于通 过半 径 为
2
2x R +的球冠面的电通量,球冠面积 *
]1)[(π22
2
22x
R x x R S +-
+=
∴ )
(π42
2
00
x R S
q +=Φε0
2εq =
[2
2
1x
R x +-
]
*关于球冠面积的计算:见题 8-9(c)图
ααα
??=0
d sin π2r r S
ααα
?
?=0
2
d sin π2r
) cos 1(π22α-=r
8-10 均匀带电球壳内半径 6cm , 外半径 10cm , 电荷体密度为 2×510-C ·m -3
求距球心 5cm , 8cm ,12cm 各点的场强. 解 : 高斯定理 0d ε∑=?q
S E s
, 0
2π4ε∑=q
r E
当 5=r cm 时, 0=∑q , 0=E
8=r cm 时, ∑q 3
π4p
=3(r ) 3
内 r - ∴ ()
2
02
3π43π4r
r r E ερ
内
-=
41048. 3?≈1C N -?, 方向沿半径向外. 12=r cm
时 , 3
π
4∑=ρq -3
(外 r )
内 3r ∴ ()
42
03
31010. 4π4π4?≈-=
r r r E ερ
内
外 1C N -? 沿半径向外 .
8-11 半径为 1R 和 2R (2R >1R ) 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 长度上分别带有电量 λ和 -λ, 试求 :(1)r <1r ;="" (2)="" 1r="">1r>
2R ; (3) r >2R 处各点的场强.
解 : 高斯定理 0
d ε=?q
S E s
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 rl S π2=
则 rl E S E S
π2d =?
对 (1) 1R r < 0,="" 0="=∑E" q="" (2)="" 21r="" r="" r="">< λl="" q="∑" ∴="">
E 0π2ελ=
沿径向向外
(3) 2R r > 0=∑q ∴ 0=E
题 8-12图
8-12 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都均匀带电,电荷的面密度分 别为 1σ和 2
σ
解 : 如题 8-12图示,两带电平面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分 别为 1σ与 2σ,
两面间, n E
) (21210σσε-=
1σ面外, n E
) (21210σσε+-= 2σ面外, n E
) (21210
σσε+=
n
:垂直于两平面由 1σ面指为 2σ面.
8-13 半径为 R 的均匀带电球体内的电荷体密度为 ρ, 若在球 内挖去一块半径为 r
图所示.试求:
两球心 O 与 O '点的场强, 并证明小球空腔内的电场是均匀的. 解 : 将此带电体看作带正电 ρ的均匀球与带电 ρ-的均匀小 球的组合,见题 8-13图 (a). (1) ρ+球在 O 点产生电场 010=E
,
ρ- 球在 O 点产生电场 d π4π43
03
20
r E ερ=
∴ O 点电场 ' d 33
030OO r E ερ
= ;
(2) ρ+在 O '产生电场 ' d
π4d 430301E ερπ='
ρ-球在 O '产生电场 002='E
∴ O ' 点电场 0
03ερ='E
' OO
题 8-13图 (a) 题 8-13图 (b)
(3)设空腔任一点 P 相对 O '的位矢为 r ', 相对 O 点位矢为 r (如
题 8-13(b)图 )
则 0
3ερr
E PO =
,
3ερr E O P '
-=' ,
∴ 0
003' 3) (3ερερερd
OO r r E E E O P PO P
=
='-=+='
∴腔内场强是均匀的. 8-14 一电偶极子由 q =1.0×10-6
C
成,两电荷距离 d=0.2cm,把这电偶极子放在 1.0×105
N ·C
-1
解 : ∵ 电偶极子 p
在外场 E 中受力矩
E p M
?=
∴ qlE pE M ==max 代入数字
4536max 100. 2100. 1102100. 1---?=?????=M m N ?
8-15 两点电荷 1q =1.5×10-8C , 2q =3.0×10-8
C , 相距 1r =42cm, 要把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 2r =25cm,需作多少功
?
解 : ??==?=222
1
0212021π4π4d d r r r r
q q r r q q r F A εε ) 1
1(2
1r r - 61055. 6-?-=J
外力需作的功 61055. 6-?-=-='A A J
题 8-16图
8-16 如题 8-16图所示,在 A , B 两点处放有电量分别为 +q ,-q 的点电荷, AB 间距离为 2R ,现将另一正试验点电荷 0q 从 O 点经过半圆弧移到
C
解 : 如题 8-16图示
0π41
ε=
O U 0) (=-R
q R q 0π41ε=
O U ) 3(R q R q -R
q 0π6ε-= ∴ R
q
q U U q A o C O 00π6) (ε=
-= 8-17 如题 8-17图所示的绝缘细线上均匀分布着线密度为 λ的正电荷 , 两直导线的长度和半圆环的半径都等于 R . 试求环 中心
O
解 : (1)由于电荷均匀分布与对称性, AB 和 CD 段电荷在 O 点 产生的场强互相抵消,取 θd d R l =
则 θλd d R q =产生 O 点 E
d 如图,由于对称性, O 点场强沿 y 轴负
方向
题 8-17图
θεθ
λπ
π
cos π4d d 22
20??-==R R E E y R
0π4ελ
=
[) 2sin(π-2sin π
-]
R
0π2ελ
-=
(2) AB 电荷在 O 点产生电势,以 0=∞U
?
?===A B
20
0012ln π4π4d π4d R R x x x x U ελελελ
同理 CD 产生 2ln π40
2ελ
=U 半圆环产生 0
034π4πελ
ελ==
R R U
∴ 0
032142ln π2ελελ+=
++=U U U U O
8-18 一电子绕一带均匀电荷的长直导线以 2×104
m ·s -1
的匀 速率作圆周运动.求带电直线上的线电荷密度. (电子质量
0m =9.1×10
-31
kg ,电子电量 e =1.60×10-19
C)
解 : 设均匀带电直线电荷密度为 λ,在电子轨道处场强
r
E 0π2ελ=
电子受力大小 r
e eE F e 0π2ελ
=
= ∴ r
v m
r e 2
0π2=ελ
得 132
0105. 12π2-?==
e
mv ελ1m C -? 8-19 空气可以承受的场强的最大值为 E =30kV·cm -1
,超过 这个数值时空气要发生火花放电.今有一高压平行板电容 器,极板间距离为 d =0.5cm
,求此电容器可承受的最高电
解 : 平行板电容器内部近似为均匀电场 ∴ 4105. 1d ?==E U V
8-20 根据场强 E
与电势 U 的关系 U E -?=
,求下列电场的场 强:(1)点电荷 q 的电场; (2)总电量为 q ,半径为 R 的均匀带
电圆环轴上一点; *(3)偶极子 ql p =的 l r >>处 (见题 8-20图
)
解 : (1)点电荷 r
q
U 0π4ε=
题 8-20 图
∴ 02
00π4r r q r r U E
ε=??-= 0r 为 r 方向单位矢量. (2)总电量 q ,半径为 R 的均匀带电圆环轴上一点电势
2
2
0π4x
R q U +=
ε
∴ i x R qx
i x U E
2
/32
20π4+=
??-=ε
(3)偶极子 l q p
=在 l r >>处的一点电势
2
00
π4cos ])
cos 2
1(1)
cos 2
(1[π4r ql l
l
r q
U εθθθε=
+-
-=
∴ 3
0π2cos r p r U E r
εθ
=
??-
= 3
0π4sin 1r p U r E εθ
θθ=
??-
=
8-21 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带电导体板 (题 8-21图 ) 来说, (1)相向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 符号相反; (2)
相背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
证 : 如题 8-21图所示,设两导体 A 、 B 的四个平面均匀带
电的电荷面密度依次为 1σ, 2σ, 3σ, 4σ
题 8-21图
(1)则取与平面垂直且底面分别在 A 、 B 内部的闭合柱面为高 斯面时,有
0) (d 32=?+=?S S E s
σσ
∴ +2σ03=σ 说明相向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2)在 A 内部任取一点 P ,则其场强为零,并且它是由四个均 匀带电平面产生的场强叠加而成的,即
022220
4
030201=---εσεσεσεσ 又∵ +2σ03=σ ∴ 1σ4σ=
说明相背两面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同. 8-22 三个平行金属板 A , B 和 C 的面积都是 200cm 2
, A 和 B 相 距 4.0mm , A 与 C 相距 2.0 mm. B , C 都接地,如题 8-22图所 示.如果使 A 板带正电 3.0×10-7
C ,略去边缘效应,问 B 板和
C 板上的感应电荷各是多少 ? 以地的电势为零,则 A 板的电势
是多少 ?
解 : 如题 8-22图示,令 A 板左侧面电荷面密度为 1σ,右侧面 电荷面密度为 2σ
题 8-22图
(1)∵ AB AC U U =,即 ∴ AB AB AC AC E E d d = ∴ 2d d 2
1
===
AC
AB
AB AC E E σσ 且 1σ+2σS
q A =
得 , 32S
q A =σ S
q A 321=σ
而 711023
2
-?-=-=-=A C
q S q σC
C
10172-?-=-=S q B σ
(2) 30
1103. 2d d ?===AC AC AC A E U εσV
8-23 两个半径分别为 1R 和 2R (1R <2r )="" 的同心薄金属球壳,="" 现给内球壳带电="">2r>
q
(1)
外球壳上的电荷分
(2)
先把外球壳接地,然后断开接地线重新绝缘,此时外球
*(3)再使内球壳接地,此时内球壳上的电荷以及外球壳上的
解 : (1)内球带电 q +;球壳内表面带电则为 q -, 外表面带电 为 q +,且均匀分布,其电势
题 8-23图
??
∞∞=
=?=2
2020
π4π4d d R R R q
r r q r E U εε (2)外壳接地时,外表面电荷 q +入地,外表面不带电,内表 面电荷仍为 q -.所以球壳电势由内球 q +与内表面 q -产生:
0π4π42
02
0=-
=
R q R q U εε
(3)设此时内球壳带电量为 q ';则外壳内表面带电量为 q '-, 外壳外表面带电量为 +-q q ' (电荷守恒 ) ,此时内球壳电势为 零,且
0π4'
π4' π4' 2
02
01
0=+-+
-
=
R q q R q R q U A εεε 得 q R R q 2
1
=' 外球壳上电势
()2
2
021202
02
0π4π4' π4'
π4' R q
R R R q q R q R q U B εεεε-=+-+
-
=
8-24 半径为 R 的金属球离地面很远,并用导线与地相联, 在与球心相距为
R d 3=处有一点电荷 +q ,试求:金属球上的
感应电荷的电量.
解 : 如题 8-24图所示,设金属球感应电荷为 q ',则球接地 时电势 0=O U
8-24图
由电势叠加原理有:
=
O U 03π4π4' 00=+R
q
R q εε 得 -
='q 3
q
8-25 有三个大小相同的金属小球, 小球 1, 2带有等量同号电 荷,相距甚远,其间的库仑力为 0F .试求:
(1)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 3先后分别接触 1, 2后移去,小 球 1, 2之间的库仑力;
(2)小球 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 1, 2很多次后移去,小球 1, 2
之
解 : 由题意知 2
02
0π4r q F ε=
(1)小球 3接触小球 1后,小球 3和小球 1均带电 2
q q =',
小球 3再与小球 2接触后,小球 2与小球 3均带电 q q 4
3=''
∴ 此 时 小 球
1
与 小 球
2
间 相 互 作 用 力
00220183π483π4
F r
q
r q q F =-=εε (2)小球 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 1、 2很多次后,每个小球带电量 均为 3
2q .
∴ 小球 1、 2间的作用力 0029
4π42
22F r q q F ==ε *8-26 如题 8-26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面积都是 S ,
相距为 d ,分别维持电势 A U =U , B U =0不变.现把一块带有电 量 q 的导体薄片平行地放在两极板正中间,片的面积也是 S , 片的厚度略去不计.求导体薄片的电势.
解 : 依次设 A , C , B 从上到下的 6个表面的面电荷密度分别 为 1σ, 2σ, 3σ, 4σ, 5σ, 6σ如图所示.由静电平衡条件,电荷 守恒定律及维持 U U AB =可得以下 6个方程
题 8-26图
?
??????
???
???
++++==+=+-==+=+===+6
543215432
06
54
30021
00
1σσσσσσσσσσεσσσσεσσd U
S q S q
d
U U C S S q B A
解得 S
q 261==σσ
S q d U
2032-
=
-=εσσ S
q d
U
2054+
=
-=εσσ
所以 CB 间电场 S
q d U E 00
4
22εεσ+
=
=
) 2d (212d 02
S
q U E U U CB C ε+=== 注意:因为 C 片带电, 所以 2
U U C
≠
, 若 C 片不带电, 显然 2
U U C =
8-27 在半径为 1R 的金属球之外包有一层外半径为 2R 的均匀 电介质球壳,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为 r ε,金属球带电 Q .试求: (1)电介质内、外的场强; (2)电介质层内、外的电势; (3)金属球的电势.
解 : 利用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q S D S
d
(1)介质内 ) (21R r R <场强 303π4,="" π4r="">场强>
Q E r r Q D r εε =
=内 ;
介质外 ) (2R r <场强>场强>
03π4, π4r r
Q E r Qr D ε =
=外
(2)介质外 ) (2R r >电势 r
Q E U 0r π4r d ε=
?=?∞
外
介质内 ) (21R r R <>
2
020π4) 11(π4R Q R r q
r εεε+
-=
) 1
1(π42
0R r Q r r -+=
εεε (3)金属球的电势 r d r d 2
2
1
?+?=??∞R R R
E E U 外 内
?
?
∞
+=22
2
2
0π44πdr R R R
r r Qdr r Q εεε
) 1
1(π42
10R R Q r r -+=
εεε 8-28 如题 8-28图所示, 在平行板电容器的一半容积内充入相 对介电常数为 r ε的电介质.试求:在有电介质部分和无电介 质部分极板上自由电荷面密度的比值.
解 : 如题 8-28图所示,充满电介质部分场强为 2E
,真空部
分场强为 1E
,自由电荷面密度分别为 2σ与 1σ
由 ∑=?0d q S D
得 11σ=D , 22σ=D 而 101E D ε=, 202E D r εε=
d
21U E E =
=
∴ r D D εσσ==
1
2
1
2
r d r d ?+?=??
∞∞r
r
E E U 外 内
题 8-28图 题 8-29图
8-29 两个同轴的圆柱面, 长度均为 l , 半径分别为 1R 和 2R (2R >1R ) ,且 l >>2R -1R ,两柱面之间充有介电常数 ε的均匀电介 质 . 当两圆柱面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 Q 和 -Q 时,求: (1)在半径 r 处 (1R
(=?
当 ) (21R r R <时, q="" q="∑" ∴="">时,>
Q
D π2=
(1)电场能量密度 2
222
2π82l
r Q D w εε==
薄壳中 rl
r
Q rl r l r Q w W εευπ4d d π2π8d d 22222===
(2)电介质中总电场能量 ??===2
1
1
2
2
2ln π4π4d d R R
V R R l Q rl r Q W W εε
(3)电容:∵ C
Q W 22
=
∴ )
/ln(π22122R R l
W Q C ε=
= *8-30 金属球壳 A 和 B 的中心相距为 r , A 和 B 原来都不带
电.现在 A 的中心放一点电荷 1q ,在 B 的中心放一点电荷 2q , 如题 8-30图所示.试求:
(1) 1q 对 2q 作用的库仑力, 2q 有无加速度;
(2)去掉金属壳 B ,求 1q 作用在 2q 上的库仑力,此时 2q 有无加 速度.
解 : (1)1q 作用在 2q 的库仑力仍满足库仑定律,即
2
210π41r q q F ε=
但 2q 处于金属球壳中心,它受合力 .. 为零,没有加速度. (2)去掉金属壳 B , 1q 作用在 2q 上的库仑力仍是 2
2
10π41r q q F ε=,
但此时 2q 受合力不为零,有加速度.
题 8-30图 题
8-31图
8-31 如题 8-31图所示, 1C =0.25μF , 2C =0.15μF ,
3C =0.20μ
F . 1C 上电压为 50V .求:AB U .
解 : 电容 1C 上电量
111U C Q =
电容 2C 与 3C 并联 3223C C C += 其上电荷 123Q Q =
∴ 35
50
25231123
23
2?=
=
=C U C C Q U 86) 35
25
1(5021=+
=+=U U U AB V 8-32
1C 和 2C 两电容器分别标明 “ 200 pF、 500 V” 和 “ 300 pF、
900 V” ,把它们串联起来后等值电容是多少 ? 如果两端加上 1000 V
?
解 : (1) 1C 与 2C 串联后电容
120300
200300
2002121=+?=+=
'C C C C C pF (2)串联后电压比
2
3
1221==C C U U ,而 100021=+U U ∴ 6001=U V , 4002=U V
即电容 1C 电压超过耐压值会击穿,然后 2C 也击穿. 8-33 将两个电容器 1C 和 2C 充电到相等的电压 U 以后切断电 源,再将每一电容器的正极板与另一电容器的负极板相 联.试求:
(1)每个电容器的最终电荷; (2)电场能量的损失.
解 : 如题 8-33图所示,设联接后两电容器带电分别为 1q , 2q
题 8-33图
则 ?????
??==
-=-=+2
1221
12121201021U U U C U C q q U C U C q q q q
解得 (1) =1q U C C C C C q U C C C C C 2
121222
1211) (, ) (+-=+-
(2)电场能量损失
W W W -=?0
) 22() 2121(2
2
21212
221C q C q U C U C +-+= 2
2
1212U C C C C +=
8-34 半径为 1R =2.0cm 的导体球, 外套有一同心的导体球壳, 壳的内、外半径分别为 2R =4.0cm和 3R =5.0cm,当内球带电荷
Q =3.0×10
-8
C
(1)整个电场储存的能量;
(2)如果将导体壳接地,计算储存的能量; (3)此电容器的电容值.
解 : 如图,内球带电 Q ,外球壳内表面带电 Q -,外表面带电
Q
题 8-34图
(1)在 1R r <和 32r="" r="" r="">和><>
0=E
在 21R r R <时>时>
01π4r r Q E ε
=
3R r >时 3
02π4r r Q E ε
=
∴在 21R r R <>
?
=21
d π4) π4(21222001R R r r r
Q W εε ?
-==2
1
) 1
1(π8π8d 2
1022
02R R R R Q r r Q εε 在 3R r >区域
?∞
==323022
20021π8d π4) π4(21R R Q r r r
Q W εεε
∴ 总能量 ) 1
11(π83
210221R R R Q W W W +-=+=ε
41082. 1-?=J
(2)导体壳接地时,只有 21R r R <时>时>
0π4r r Q E ε
=
, 02=W
∴ 42
10211001. 1) 1
1(π8-?=-==R R Q W W ε J
(3)电容器电容 ) 1
1/(
π422
102
R R Q
W C -==ε 121049. 4-?=F
习题九
9-1 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 B
的数值是否都相等 ? 为何不
把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定义为磁感应强度 B
的方向 ? 解 : 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 B
的数值一般不相等.因为磁
场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不仅与磁感应强度 B
的方向有 关,而且与电荷速度方向有关,即磁力方向并不是唯一由磁
场决定的,所以不把磁力方向定义为 B
的方向.
9-2 (1)在没有电流的空间区域里,如果磁感 应线是平行直线,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在沿磁 感应线和垂直它的方向上是否可能变化 (即磁 场是否一定是均匀的 )?
(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是否还对 ?
解 : (1)不可能变化,即磁场一定是均匀的.
如图作闭合回路 abcd 可证明 21B B
=
∑==-=?0d 021I bc B da B l B abcd
μ
∴ 21B B
=
(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不对.如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
侧之磁力线是平行直线,但 B 方向相反,即 21B B
≠.
9-3 用安培环路定理能否求有限长一段载流直导线周围的 磁场
?
答 : 不能,因为有限长载流直导线周围磁场虽然有轴对称
性,但不是稳恒电流,安培环路定理并不适用.
9-4 在载流长螺线管的情况下,我们导出其内部 nI B 0μ=,外 面 B =0,所以在载流螺线管
外面环绕一周 (见题 9-4图 ) 的环路积分
外 B L
·d l =0
但从安培环路定理来看,环路 L 中有电流 I 穿过,环路积分应 为
外 B L
·d l =I
0μ
这是为什么 ?
解 : 我们导出 nl B 0μ=内 , 0=外 B 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即每匝电流 均垂直于螺线管轴线.这时图中环路 L 上就一定没有电流通 过,即也是 ∑==?L
I l B 0d 0μ 外 ,与 =?=?L
l l B 0d 0d
外 是不矛盾
的.但这是导线横截面积为零,螺距为零的理想模型.实际 上以上假设并不真实存在, 所以使得穿过 L 的电流为 I , 因此 实际螺线管若是无限长时,只是 外 B
的轴向分量为零,而垂直 于轴的圆周方向分量 r
I
B πμ20=
⊥
, r 为管外一点到螺线管轴的距
离.
题 9 - 4 图
9-5 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 能否肯定 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 ? 如果它发
生偏转能否肯定那个区域中存在着磁场 ?
解: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不能肯定 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也可能存在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 电子受的电场力与磁场力抵消所致.如果它发生偏转也不能 肯定那个区域存在着磁场,因为仅有电场也可以使电子偏 转.
9-6 已知磁感应强度 0. 2=B Wb ·m
-2
x
轴正方向,如题 9-6图所示.试求:(1)通过图中 abcd 面的磁 通量; (2)通过图中 befc 面的磁通量; (3)通过图中 aefd 面的磁 通量.
解: 如题 9-6图所示
题 9-6图
(1)通过 abcd 面积 1S 的磁通是
24. 04. 03. 00. 211=??=?=S B
ΦWb
(2)通过 befc 面积 2S 的磁通量
022=?=S B
Φ
(3)通过 aefd 面积 3S 的磁通量
24
. 054
5. 03. 02cos 5. 03. 0233=???=θ???=?=S B ΦWb
(或 曰
24. 0-Wb )
题 9-7图
9-7 如题 9-7图所示, AB 、 CD 为长直导线, C B
为圆心在 O 点 的一段圆弧形导线,其半径为 R .若通以电流 I ,求 O 点的磁 感应强度.
解:如题 9-7图所示, O 点磁场由 AB 、 C B
、 CD 三部分电流 产生.其中
AB
产生 01=B
CD 产生 R
I
B 1202μ=
,方向垂直向里
CD 段产生 ) 23
1(2) 60sin 90(sin2
4003-πμ=-πμ=
??R I I B ,方向 ⊥向里 ∴ ) 6
231(203210π
πμ+-=
++=R I B B B B ,方向 ⊥向里. 9-8 在真空中,有两根互相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 1L 和 2L ,相 距 0.1m ,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 1I =20A,2I =10A,如题 9-8图 所示. A , B 两点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 这两点与导线 2L 的距
离均为 5.0cm .试求 A , B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以及磁感应
题 9-8图
解:如题 9-8
图所示 , A 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42
01
0102. 105
. 02)
05. 01. 0(2-?=?+
-=
πμπμI I B A T
(2)设 0=B
在 2L 外侧距离 2L 为 r 处 则
02)
1. 0(22
0=-
+r
I r I
πμπμ 解得 1. 0=r m
题 9-9图
9-9 如题 9-9图所示,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引向铁环上的 A ,
B 两点,并在很远处与电源相连.已知圆环的粗细均匀,求
环中心 O 的磁感应强度.
解: 如题 9-9图所示,圆心 O 点磁场由直电流 ∞A 和 ∞B 及两 段圆弧上电流 1I 与 2I 所产生,但 ∞A 和 ∞B 在 O 点产生的磁场为 零。且
θ
-πθ==21221R R I I 电阻 电阻 . 1I 产生 1B
方向 ⊥纸面向外
π
θπμ2)
2(2101-=
R I B ,
2I 产生 2B
方向 ⊥纸面向里
π
θμ22202R I B =
∴ 1)
2(212
1
=-=
θ
θπI I B B 有 0210=+=B B B
9-10 在一半径 R
=1.0cm
自上而下地有电流 I =5.0 A 通过,电流分布均匀 . 如题 9-10图 所示.试求圆柱轴线任一点 P 处的磁感应强度.
题 9-10图
解:因为金属片无限长,所以圆柱轴线上任一点 P 的磁感应 强度方向都在圆柱截面上,取坐标如题 9-10图所示,取宽 为 l d 的一无限长直电流 l R
I
I d d π=, 在轴上 P 点产生 B d 与 R 垂直, 大小为
R
I R R I
R I B 200
02d 2d 2d d πθμ=πθ
μ=πμ=
R
I B B x 202d cos cos d d πθ
θμ=θ=
R
I B B y 202d sin ) 2cos(d d πθθμ-=θ+π
=
∴ 5
2
02022
21037. 6)]2sin(2[sin22d cos -ππ-?=πμ=π--ππμ=πθθμ=?
R
I R I R I B x T
0) 2d sin (22
2
0=πθ
θμ-
=?ππ-R
I B y ∴ i B
51037. 6-?= T
9-11 氢原子处在基态时, 它的电子可看作是在半径 a =0.52×10-8cm
的轨道上作匀速圆周运动,速率 v =2.2×108cm ·s -1.求电子在轨道中 心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和电子磁矩的值.
解:电子在轨道中心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3
004a a
v e B πμ ?=
如题 9-11图,方向垂直向里,大小为
1342
00==
a
ev
B πμ T 电子磁矩 m P
在图中也是垂直向里,大小为
242102. 92
-?===
eva
a T e P m π 2m A ? 题 9-11图 题 9-12
图
9-12 两平行长直导线相距 d =40cm,每根导线载有电流
1I =2I =20A,如题 9-12图所示.求:
(1)两导线所在平面内与该两导线等距的一点 A
处的磁感应
(2)通过图中斜线所示面积的磁通量. (1r =3r
=10cm,
l
=25cm)
解:(1) 52
01
0104)
2
(2)
2
(2-?=+
=d I d I B A πμπμ T⊥纸面向外
(2)
r l S d d =
612010110102. 23ln 31ln 23ln 2]) (22[1211
-+?=π
μ=πμ-πμ=-πμ+πμ=?
l
I l I l I ldr r d I r I r r r ΦWb 9-13 一根很长的铜导线载有电流 10A ,设电流均匀分布 . 在 导线内部作一平面 S ,如题 9-13图所示.试计算通过 S 平面的 磁通量 (沿导线长度方向取长为 1m 的一段作计算 ) .铜的磁导 率 0μμ=.
解:由安培环路定律求距圆导线轴为 r 处的磁感应强度
∑μ=?l
I l B 0d
2
202R
Ir r B μπ=
∴ 2
02R Ir B πμ=
题 9-13 图
磁通量 6002
) (1042-===?=Φ??π
μπμI R Ir S d B R s m Wb 9-14 设题 9-14图中两导线中的电流均为 8A , 对图示的三条闭 合曲线 a , b , c ,分别写出安培环路定理等式右边电流的代数 和.并讨论:
(1)在各条闭合曲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是否相 等 ?
(2)在闭合曲线 c 上各点的 B
是否为零 ? 为什么 ?
解: μ=?a
l B 08d
μ=?ba
l B 08d
=?c
l B 0d
(1)在各条闭合曲线上,各点 B
的大小不相等.
(2)在闭合曲线 C 上各点 B 不为零.只是 B
的环路积分为零而
非每点 0=B
.
题 9-14图 题 9-15图
9-15 题 9-15图中所示是一根很长的长直圆管形导体的横截 面, 内、 外半径分别为 a , b , 导体内载有沿轴线方向的电流 I , 且 I 均匀地分布在管的横截面上.设导体的磁导率 0μμ≈,试 证明导体内部各点 ) (b r a < 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由下式给="">
r a r a b I
B 22220)
(2--=
πμ
解:取闭合回路 r l π2= ) (b r a
则 π=?l
r B l B 2d
2
22
2
)
(a b I a r
I ππππ--=∑
∴ )
(2)
(2
2220a b r a r I B --=πμ 9-16 一根很长的同轴电缆,由一导体圆柱 (半径为 a ) 和一同 轴的导体圆管 (内、外半径分别
为 b , c ) 构成,如题 9-16图所示.使用时,电流 I 从一导体流 去,从另一导体流回.设电流都是均匀地分布在导体的横截 面上,求:(1)导体圆柱内 (r
b ) ,(3)导体圆筒内 (b 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解: ∑μ=?L I l B 0d (1)a r <> 2 02R Ir r B μπ= 2 02R Ir B πμ= (2) b r a < i="" r="" b="" 02μπ=""> r I B πμ20= (3)c r b < i=""> c b r I r B 0222 202μμπ+---= ) (2) (2 2220b c r r c I B --=πμ (4)c r > 02=r B π 0=B 题 9-16 图 题 9-17图 9-17 在半径为 R 的长直圆柱形导体内部,与轴线平行地挖 成一半径为 r 的长直圆柱形空腔,两轴间距离为 a , 且 a >r , 横截面如题 9-17图所示.现在电流 I 沿导体管流动,电流均 匀分布在管的横截面上,而电流方向与管的轴线平行.求: (1) (2) 解:空间各点磁场可看作半径为 R ,电流 1I 均匀分布在横截 面上的圆柱导体和半径为 r 电流 2I -均匀分布在横截面上的圆 柱导体磁场之和. (1)圆柱轴线上的 O 点 B 的大小: 电流 1I 产生的 01=B ,电流 2I -产生的磁场 2 22 020222r R Ir a a I B -= =πμπμ ∴ ) (22 2 2 00r R a Ir B -=πμ (2)空心部分轴线上 O '点 B 的大小: 电流 2I 产生的 02 ='B , 电流 1I 产生的 222 022r R Ia a B -πμ=') (22 20r R Ia -=πμ ∴ ) (22200r R Ia B -= 'πμ 题 9-18图 9-18 如题 9-18图所示, 长直电流 1I 附近有一等腰直角三角形 线框,通以电流 2I ,二者 共面.求△ ABC 的各边所受的磁力. 解: ??=A B AB B l I F d 2 d a I I d I a I F AB πμπμ22210102== 方向垂直 AB 向左 ??=C A AC B l I F d 2 方向垂直 AC 向下,大小为 ? ++πμ=πμ=a d d AC d a d I I r I r I F ln 22d 210102 同理 BC F 方向垂直 BC 向上,大小 ? +πμ=a d d Bc r I l I F 2d 1 02 ∵ ?=45 cos d d r l ∴ ?++π μ=?πμ=a d a BC d a d I I r r I I F ln 245cos 2d 210120 题 9-19图 9-19 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均匀磁场中, 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平 面内有一段载流弯曲导线,电流为 I ,如题 9-19 图所示.求 解:在曲线上取 l d 则 ??=b a ab B l I F d ∵ l d 与 B 夹角 l d <,>,> π>=B 不变, B 是均匀的. ∴ ???=?=?=b a b a ab B I B l I B l I F ) d (d 方向⊥ 向上,大小 BI F ab = 题 9-20图 9-20 如题 9-20图所示,在长直导线 AB 内通以电流 1I =20A, 在矩形线圈 CDEF 中通有电流 2I =10 A , AB 与线圈共面, 且 CD , EF 都与 AB 平行.已知 a =9.0cm,b =20.0cm,d =1.0 cm (1)导线 AB 的磁场对矩形线圈每边所作用的 (2) 解:(1)CD F 方向垂直 CD 向左,大小 41 02100. 82-?==d I b I F CD πμ N 同理 FE F 方向垂直 FE 向右,大小 51 02100. 8) (2-?=+=a d I b I F FE πμ N CF F 方向垂直 CF 向上,大小为 ? +-?=+πμ=πμ=a d d CF d a d I I r r I I F 5210210102. 9ln 2d 2 N ED F 方向垂直 ED 向下,大小为 5 102. 9-?==CF ED F F N (2)合力 ED CF FE CD F F F F F +++=方向向左,大小为 4102. 7-?=F N 合力矩 B P M m ?= ∵ 线圈与导线共面 ∴ B P m // 0=M . 题 9-21图 9-21 边长为 l =0.1m B =1T 的均匀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 . 如题 9-21 图所示,使线圈通以电流 I =10A,求: (1) 线圈每边所受的安培力; (2) 对 O O '轴的磁力矩大小; (3)从所在位置转到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时磁力所作的功. 解: (1) 0=?=B l I F bc B l I F ab ?= 方向 ⊥纸面向外,大小为 866. 0120sin ==?IlB F ab N B l I F ca ?=方向 ⊥纸面向里,大小 866. 0120sin ==?IlB F ca N (2)IS P m = B P M m ?= 沿 方向,大小为 22 1033. 44 3-?===B l I ISB M m N ? (3)磁力功 ) (12ΦΦ-=I A ∵ 01=Φ B l 2 24 =Φ ∴ 22 1033. 44 3-?==B l I A J 9-22 一正方形线圈,由细导线做成,边长为 a ,共有 N 匝, 可以绕通过其相对两边中点的一个竖直轴自由转动.现在线 圈中通有电流 I , 并把线圈放在均匀的水平外磁场 B 中, 线圈 对其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J . 求线圈绕其平衡位置作微小振动 时的振动周期 T . 解:设微振动时线圈振动角度为 θ (>=<θb p="">θb> , ) ,则 θθsin sin 2B NIa B P M m == 由转动定律 θθθ B NIa B NIa at J 2222sin d -≈-= 即 0222=+θθJ B NIa dt d ∴ 振动角频率 J B NIa 2= ω 周期 IB Na J T 222π ω π == 9-23 一长直导线通有电流 1I =20A ,旁边放一导线 ab ,其中 通有电流 2I =10A, 且两者共面, 如题 9-23图所示. 求导线 ab 所 受作用力对 O 点的力矩. 解:在 ab 上取 r d ,它受力 ab F ⊥ d 向上,大小为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1 ||与 有无不同 ? 和 有无不同 ? 和 有无不同 ? 其不同 在哪里 ? 试举例说明. 解:(1) 是位移的模,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 即 , ; (2) 是速度的模,即 .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 ∵有 (式中 叫做单位矢),则 式中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 不同如题 1-1图所示 . 题 1-1图 (3)表示加速度的模,即 , 是加速度 在切向上的分量 . ∵有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式中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 (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 , =()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 有人先求出 r =,然后根据 =,及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 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及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 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 . 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 , 故它们的模即为 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 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 即误把速度、 加速度定 义作 其二,可能是将 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在 1-1题中已说明 不是速 度的模,而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同样, 也不是加速度的模,它只是加 速度在径向分量中的一部分 。或者概括性地说,前一种方 法只考虑了位矢 在径向(即量值)方面随时间的变化率,而没有考虑位矢 及 速度 的方向随间的变化率对速度、加速度的贡献。 1-3 一质点在 平面上运动, 运动方 程为 =3+5, =2+3-4. 式中 以 s计, , 以 m 计. (1)以时间 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 式; (2)求出 =1 s 时刻和 =2s 时刻 的位置矢量,计算这 1秒内质点的位 移; (3)计算 =0 s时刻到 =4s 时刻 内的平均速度; (4)求出质点速度矢 量表示式,计算 =4 s 时质点的速 度; (5)计算 =0s 到 =4s 内质点的 平均加速度; (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 量的表示式,计算 =4s 时质点的加 速度 (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 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 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 式 ) . 解:(1) (2)将 , 代入上式即有 (3)∵ ∴ (4) 则 (5)∵ (6) 这说明该点只有 方向的加速度, 且为 恒量。 1-4 在离水面高 h 米的岸上,有人用 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 S 处,如题 1-4图所示. 当人以 (m·) 的速率收 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 大小. 图 1-4 并解: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 , 此时绳与水面成 角,由图可知 将上式对时间 求导, 得 题 1-4图 根据速度的定义, 注意到 , 是随 减少 的, ∴ 即 或 将 再对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 1-5 质点沿 轴运动, 其加速度和位置的关系为 =2+6, 的单位为 , 的单位为 m. 质点在 =0处,速度为 10, 试求质点在任何坐标处的速度 值. 解:∵ 分离变量: 两边积分得 由题知, 时, , ∴ ∴ 1-6 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 速度为 =4+3 , 开始运动时,= 5 m, =0,求该质点在 =10s 时 的速度和位置. 解:∵ 分离变量,得 积分,得 由题知, , , ∴ 故 又因为 分离变量, 积分得 由题知 , , ∴ 故 所以 时 1-7 一质点沿半径为 1 m 的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 =2+3, 式中以弧度 计, 以秒计,求:(1) =2 s 时,质点的切向和法向加速度; (2)当加速度 的方向和半径成 45°角时,其角位移是多少 ? 解: (1)时, (2)当加速度方向与半径成 角时,有 即 亦即 则解得 于是角位移为 1-8 质点沿半径为 的圆周按 =的规律运动, 式中 为质点离圆周上 某点的弧长 , , 都是常量,求:(1)时刻质点的加速度; (2) 为何值时,加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 . 解:(1) 则 加速度与半径的夹角为 (2)由题意应有 即 ∴当 时, 1-9 半径为 的轮子,以匀速 沿水平线向前滚动:(1)证明轮缘上任意点 的 运动方程为 =, =, 式中 /是轮子 滚动的角速度,当 与水平线接触的瞬间开始计时.此时 所在的位置 为原点,轮子前进方向为 轴正方向; (2)求 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表 示式. 解:依题意作出下图,由图可知 题 1-9图 (1) (2) 1-10 以初速度 =20抛出一小球, 抛出方向与水平面成幔 60°的夹角, 求:(1)球轨道最高点的曲率半径 ; (2)落地处的曲率半径 . (提示:利用曲率半径与法向加速度 之间的关系 ) 解:设小球所作抛物线轨道如题 1-10图所示. 题 1-10图 (1)在最高点, 又∵ ∴ (2)在落地点, , 而 ∴ 1-11 飞轮半径为 0.4 m ,自静止启动,其角加速度为 β=0.2 rad ·,求 = 2s 时边缘上各点的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合加速度. 解:当 时, 则 1-12 如题 1-12图, 物体 以相对 的 速度 =沿斜面滑动, 为纵坐标, 开始时 在斜面顶端高为 处,物体以 匀速向右运动,求 物滑到地面时的 速度. 解:当滑至斜面底时, ,则 , 物运动过程中又受到 的牵连运动影 响,因此, 对地的速度为 题 1-12图 1-13 一船以速率 =30km ·h -1沿直线向东行驶, 另一小艇在其前方以速率 = 40km ·h -1 沿直线向北行驶,问在船上看小艇的速度为何 ? 在艇上看船的速度又为何 ? 解:(1)大船看小艇,则有 ,依题意作速度矢量图如题 1-13图 (a) 题 1-13图 由图可知 方向北偏西 (2)小船看大船,则有 ,依题意作出速度矢量图如题 1-13图 (b),同上法,得 方向南偏东 1-14 当一轮船在雨中航行时,它的雨篷遮着篷的垂直投影后 2 m 的甲板上,篷 高 4 m 但当轮船停航时,甲板上干湿两部分的分界线却在篷前 3 m ,如雨滴的 速度大小为 8 m·s -1,求轮船的速率. 解:依题意作出矢量图如题 1-14所示. 题 1-14图 ∵ ∴ 由图中比例关系可知 第二章 运动定律与力学的守恒定律 2-1 一细绳跨过一定滑轮,绳的一边悬有一质量为 的物体,另一边穿在质量 为 的圆柱体的竖直细孔中,圆柱可沿绳子滑动.今看到绳子从圆柱细孔中加 速上升,柱体相对于绳子以匀加速度 下滑,求 , 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 绳的张力及柱体与绳子间的摩擦力 (绳轻且不可伸长,滑轮的质量及轮与轴间的 摩擦不计 ) . 解:因绳不可伸长,故滑轮两边绳子的加速度均为 ,其对于 则为牵连加速度,又知 对绳子的相 对加速度为 ,故 对地加速度,由图 (b)可知,为 ① 又因绳的质量不计,所以圆柱体受到的摩擦力 在数值上等于绳的张力 ,由牛顿定律,有 ②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讨论 (1)若 ,则 表示柱体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 (2)若 ,则 ,表示柱体与绳之间无任何作用力,此时 , 均作自由落体运动. 题 2-1图 2-2 一个质量为 的质点,在光滑的固定斜面(倾角为 )上以初速度 运动, 的方向与斜面底边的水平线 平行,如图所示,求这质点的运动轨道. 解 : 物体置于斜面上受到重力 ,斜面支持力 . 建立坐标:取 方向为 轴,平行斜面与 轴垂直 方向为 轴 . 如图 2-2. 题 2-2图 方向: ① 方向: ② 时 由①、②式消去 ,得 2-3 质量为 16 kg 的质点在 平面内运动,受一恒力作用,力的分量为 = 6 N, =-7 N,当 =0时, 0, =-2 m·s -1, =0.求 当 =2 s 时质点的 (1)位矢; (2)速度. 解: (1) 于是质点在 时的速度 (2) 2-4 质点在流体中作直线运动, 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 (为常数 ) 作用, =0 时质点的速度为 ,证明 (1) 时刻的速度为 =; (2) 由 0到 的时间 内经过的距离为 =() [1-]; (3)停止运动前经过的距离为 ; (4)证明当 时速度减至 的 ,式中 m 为质点的质量. 答 : (1)∵ 分离变量,得 即 ∴ (2) (3)质点停止运动时速度为零,即 t → ∞ , 故有 (4)当 t=时,其速度为 即速度减至 的 . 2-5 升降机内有两物体,质量分别为 , ,且 =2.用细绳连接,跨过 滑轮 , 绳子不可伸长, 滑轮质量及一切摩擦都忽略不计, 当升降机以匀加速 = g 上升时,求:(1) 和 相对升降机的加速度. (2)在地面上观察 , 的 加速度各为多少 ? 解 : 分别以 ,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 (b)所示. (1)设 相对滑轮 (即升降机 ) 的加速度为 ,则 对地加速度 ;因绳不可伸长,故 对 滑轮的加速度亦为 ,又 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牵连运动的影响,所以 在水平方向对地加速度亦为 ,由牛顿定律,有 题 2-5图 联立,解得 方向向下 (2) 对地加速度为 方向向上 在水面方向有相对加速度,竖直方向有牵连加速度,即 ∴ ,左偏上. 2-6一质量为 的质点以与地的仰角 =30°的初速 从地面抛出,若忽略空气 阻力,求质点落地时相对抛射时的动量的增量. 解 : 依题意作出示意图如题 2-6图 题 2-6图 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抛体落地瞬时的末速度大小与初速度大小相同,与轨道相切斜向下 , 而抛物线具有对 轴对称性,故末速度与 轴夹角亦为 ,则动量的增量为 由矢量图知,动量增量大小为 ,方向竖直向下. 2-7 一质量为 的小球从某一高度处水平抛出,落在水平桌面上发生弹性碰 撞.并在抛出 1 s ,跳回到原高度,速度仍是水平方向,速度大小也与抛出时相 等. 求小球与桌面碰撞过程中, 桌面给予小球的冲量的大小和方向. 并回答在碰 撞过程中,小球的动量是否守恒 ? 解 : 由题知,小球落地时间为 .因小球为平抛运动,故小球落地的瞬时向下的速度大小为 ,小球上跳速度的大小亦为 .设向上为 轴正向,则动量的增量 方向竖直向上, 大小 碰撞过程中动量不守恒.这是因为在碰撞过程中,小球受到地面给予的冲力作用.另外,碰撞前初动量方 向斜向下,碰后末动量方向斜向上,这也说明动量不守恒. 2-8 作用在质量为 10 kg 的物体上的力为 N , 式中 的单位是 s , (1)求 4s 后, 这物体的动量和速度的变化, 以及力给予物体的冲量. (2)为了使这力 的冲量为 200 N·s ,该力应在这物体上作用多久,试就一原来静止的物体和一 个具有初速度 m ·s -1的物体 , 回答这两个问题. 解 : (1)若物体原来静止,则 , 沿 轴正向, 若物体原来具有 初速,则 于是 , 同理, , 这说明,只要力函数不变,作用时间相同,则不管物体有无初动量,也不管初动量有多大,那么物体获得 的动量的增量 (亦即冲量 ) 就一定相同,这就是动量定理. (2)同上理,两种情况中的作用时间相同,即 亦即 解得 , (舍去 ) 2-9 一质量为 的质点在 平面上运动,其位置矢量为 求质点的动量及 =0 到 时间内质点所受的合力的冲量和质点动量的 改变量. 解 : 质点的动量为 将 和 分别代入上式,得 , , 则动量的增量亦即质点所受外力的冲量为 2-10 一颗子弹由枪口射出时速率为 , 当子弹在枪筒内被加速时, 它所受 的合力为 F =()N(为常数 ) ,其中 以秒为单位:(1)假设子弹运行到 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试计算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需时间; (2)求子弹所受的冲 量. (3)求子弹的质量. 解 :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 , 得 (2)子弹所受的冲量 将 代入,得 (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 2-11 一炮弹质量为 ,以速率 飞行,其内部炸药使此炮弹分裂为两块,爆炸 后由于炸药使弹片增加的动能为 ,且一块的质量为另一块质量的 倍,如两者 仍沿原方向飞行,试证其速率分别为 +, - 证明 : 设一块为 ,则另一块为 , 及 于是得 ① 又设 的速度为 , 的速度为 ,则有 ② ③ 联立①、③解得 ④ 将④代入②,并整理得 于是有 将其代入④式,有 又,题述爆炸后,两弹片仍沿原方向飞行,故只能取 证毕. 2-12 设 . (1) 当一质点从原点运动到 时, 求 所作的功. (2)如果质点到 处时需 0.6s , 试求平均功率. (3)如果质点的质量为 1kg ,试求动能的变化. 解 : (1)由题知, 为恒力, ∴ (2) (3)由动能定理, 2-13 以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板,设木板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板内的深度 成正比,在铁锤击第一次时,能将小钉击入木板内 1 cm,问击第二次时能击入 多深,假定铁锤两次打击铁钉时的速度相同. 解 : 以木板上界面为坐标原点,向内为 坐标正向,如题 2-13图,则铁钉所受阻力为 题 2-13图 第一锤外力的功为 ① 式中 是铁锤作用于钉上的力, 是木板作用于钉上的力,在 时, . 设第二锤外力的功为 ,则同理,有 ② 由题意,有 ③ 即 所以, 于是钉子第二次能进入的深度为 2-14 设已知一质点 (质量为 ) 在其保守力场中位矢为 点的势能为 , 试求质点所受保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 : 方向与位矢 的方向相反,即指向力心. 2-15 一根劲度系数为 的轻弹簧 的下端,挂一根劲度系数为 的轻弹簧 , 的下端 一重物 , 的质量为 ,如题 2-15图.求这一系统静止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之 比和弹性势 能之比. 解 : 弹簧 及重物 受力如题 2-15图所示平衡时,有 题 2-15图 又 所以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比为 弹性势能之比为 2-16 (1)试计算月球和地球对 物体的引力相抵消的一点 , 距月球表面的距离 是多少 ? 地球质量 5.98×1024kg , 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 3.84×108m , 月球 质量 7.35×1022kg ,月球半径 1.74×106m . (2)如果一个 1kg 的物体在距月球和 地球均为无限远处的势能为零,那么它在 点的势能为多少 ? 解 : (1)设在距月球中心为 处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经整理,得 = 则 点处至月球表面的距离为 (2)质量为 的物体在 点的引力势能为 2-17 由水平桌面、 光滑铅直杆、 不可伸长的轻绳、 轻弹簧、 理想滑轮以及质量 为 和 的滑块组成如题 2-17图所示装置,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自然长度等 于水平距离 , 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 ,最初 静止于 点, = =,绳已拉直,现令滑块落下 , 求它下落到 处时的速率. 解 : 取 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为弹性势能零点,则由功能原理,有 式中 为弹簧在 点时比原长的伸长量,则 联立上述两式,得 题 2-17图 2-18 如题 2-18图所示, 一物体质量为 2kg , 以初速度 =3m ·s -1从斜面 点处 下滑,它与斜面的摩擦力为 8N ,到达 点后压缩弹簧 20cm 后停止,然后又被弹 回,求弹簧的劲度系数和物体最后能回到的高度. 解 : 取木块压缩弹簧至最短处的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 长处为弹性势能零点。则由功能原理,有 式中 , ,再代入有关数据,解得 题 2-18图 再次运用功能原理,求木块弹回的高度 代入有关数据,得 , 则木块弹回高度 题 2-19图 2-19 质量为 的大木块具有半径为 的四分之一弧形槽, 如题 2-19图所示. 质 量为 的小立方体从曲面的顶端滑下, 大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二者都作无摩 擦的运动,而且都从静止开始,求小木块脱离大木块时的速度. 解 : 从 上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 , ,地球为系统,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则 有 又下滑过程,动量守恒,以 , 为系统则在 脱离 瞬间,水平方向有 联立,以上两式,得 2-20 一个小球与一质量相等的静止小球发生非对心弹性碰撞, 试证碰后两小球 的运动方向互相垂直. 证 : 两小球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即 ① 题 2-20图 (a) 题 2-20图 (b) 又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即有 亦即 ② 由②可作出矢量三角形如图 (b),又由①式可知三矢量之间满足勾股定理,且以 为斜边,故知 与 是 互相垂直的. 2-21 一质量为 的质点位于 () 处,速度为 , 质点受到一个沿 负方向的力 的作用, 求相对于坐标原点的角动量以及作用于质点上的力的力 矩. 解 : 由题知,质点的位矢为 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为 所以,质点对原点的角动量为 作用在质点上的力的力矩为 2-22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离太阳最近距离为 =8.75× 1010m 时的速率是 =5.46×104 m ·s -1 ,它离太阳最远时的速率是 =9.08× 102m ·s -1 这时它离太阳的距离 多少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 ) 解 :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动时受到太阳的引力 —— 即有心力的作用,所以角动量守恒;又由于哈雷彗星在近 日点及远日点时的速度都与轨道半径垂直,故有 ∴ 2-23 物体质量为 3kg , =0时位于 , , 如一恒力 作用在物体上 , 求 3秒后, (1)物体动量的变化; (2)相对 轴角动量的变化. 解 : (1) (2)解 (一 ) 即 , 即 , ∴ ∴ 解 (二 ) ∵ ∴ 题 2-24图 2-24 平板中央开一小孔,质量为 的小球用细线系住,细线穿过小孔后挂一质 量为 的重物. 小球作匀速圆周运动, 当半径为 时重物达到平衡. 今在 的 下方再挂一质量为 的物体, 如题 2-24图. 试问这时小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角 速度 和半径 为多少 ? 解 : 在只挂重物时 ,小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 ,即 ① 挂上 后,则有 ② 重力对圆心的力矩为零,故小球对圆心的角动量守恒. 即 ③ 联立①、②、③得 2-25 飞轮的质量 =60kg ,半径 =0.25m ,绕其水平中心轴 转动,转速为 900rev ·min -1.现利用一制动的闸杆,在闸杆的一端加一竖直方向的制动力 , 可使飞轮减速. 已知闸杆的尺寸如题 2-25图所示, 闸瓦与飞轮之间的摩擦系数 =0.4,飞轮的转动惯量可按匀质圆盘计算.试求: (1)设 =100 N,问可使飞轮在多长时间内停止转动 ? 在这段时间里飞轮转了几 转 ? (2)如果在 2s 内飞轮转速减少一半,需加多大的力 ? 解 : (1)先作闸杆和飞轮的受力分析图 (如图 (b)).图中 、 是正压力, 、 是摩擦力, 和 是杆在 点转轴处所受支承力, 是轮的重力, 是轮在 轴处所受支承力. 题 2-25图(a ) 题 2-25图 (b) 杆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对 点的合力矩应为零,设闸瓦厚度不计,则有 对飞轮,按转动定律有 ,式中负号表示 与角速度 方向相反. ∵ ∴ 又∵ ∴ ① 以 等代入上式,得 由此可算出自施加制动闸开始到飞轮停止转动的时间为 这段时间内飞轮的角位移为 可知在这段时间里,飞轮转了 转. (2),要求飞轮转速在 内减少一半,可知 用上面式 (1)所示的关系,可求出所需的制动力为 2-26 固定在一起的两个同轴均匀圆柱体可绕其光滑的水平对称轴 转动.设 大小圆柱体的半径分别为 和 ,质量分别为 和 .绕在两柱体上的细绳分 别与物体 和 相连, 和 则挂在圆柱体的两侧,如题 2-26图所示.设 =0.20m, =0.10m , =4 kg , =10 kg , ==2 kg ,且开始时 , 离地均为 =2m .求: (1)柱体转动时的角加速度; (2)两侧细绳的张力. 解 : 设 , 和 β分别为 , 和柱体的加速度及角加速度,方向如图 (如图 b) . 题 2-26(a)图 题 2-26(b)图 (1) , 和柱体的运动方程如下: ① ② ③ 式中 而 由上式求得 (2)由①式 由②式 2-27 计算题 2-27图所示系统中物体的加速度.设滑轮为质量均匀分布的圆柱 体, 其质量为 , 半径为 , 在绳与轮缘的摩擦力作用下旋转, 忽略桌面与物体 间的摩擦,设 =50 kg , =200 kg,M=15 kg, =0.1 m 解 : 分别以 , 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 (b)所示.对 , 运用牛顿定律,有 ① ② 对滑轮运用转动定律,有 ③ 又, ④ 联立以上 4个方程,得 题 2-27(a)图 题 2-27(b)图 题 2-28图 2-28 如题 2-28图所示,一匀质细杆质量为 ,长为 ,可绕过一端 的水平轴 自由转动,杆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摆下.求: (1)初始时刻的角加速度; (2)杆转过 角时的角速度 . 解 : (1)由转动定律,有 ∴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 题 2-29图 2-29 如题 2-29图所示,质量为 ,长为 的均匀直棒,可绕垂直于棒一端的水 平轴 无摩擦地转动, 它原来静止在平衡位置上. 现有一质量为 的弹性小球飞 来, 正好在棒的下端与棒垂直地相撞. 相撞后, 使棒从平衡位置处摆动到最大角 度 30°处. (1)设这碰撞为弹性碰撞,试计算小球初速 的值; (2)相撞时小球受到多大的冲量 ? 解 : (1)设小球的初速度为 ,棒经小球碰撞后得到的初角速度为 ,而小球的速度变为 ,按题意,小 球和棒作弹性碰撞,所以碰撞时遵从角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式: ① ② 上两式中 ,碰撞过程极为短暂,可认为棒没有显著的角位移;碰撞后,棒从竖直位置上摆到最 大角度 ,按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式: ③ 由③式得 由①式 ④ 由②式 ⑤ 所以 求得 (2)相碰时小球受到的冲量为 由①式求得 负号说明所受冲量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题 2-30图 2-30 一个质量为 M 、半径为 并以角速度 转动着的飞轮 (可看作匀质圆盘 ) , 在某一瞬时突然有一片质量为 的碎片从轮的边缘上飞出,见题 2-30图.假定 碎片脱离飞轮时的瞬时速度方向正好竖直向上. (1)问它能升高多少 ? (2)求余下部分的角速度、角动量和转动动能. 解 : (1)碎片离盘瞬时的线速度即是它上升的初速度 设碎片上升高度 时的速度为 ,则有 令 ,可求出上升最大高度为 (2)圆盘的转动惯量 ,碎片抛出后圆盘的转动惯量 ,碎片脱离前,盘的 角动量为 ,碎片刚脱离后,碎片与破盘之间的内力变为零,但内力不影响系统的总角动量,碎片与破 盘的总角动量应守恒,即 式中 为破盘的角速度.于是 得 (角速度不变 ) 圆盘余下部分的角动量为 转动动能为 题 2-31图 2-31 一质量为 、半径为 R 的自行车轮,假定质量均匀分布在轮缘上,可绕轴 自由转动.另一质量为 的子弹以速度 射入轮缘 (如题 2-31图所示方向 ) . (1)开始时轮是静止的,在质点打入后的角速度为何值 ? (2)用 , 和 表示系统 (包括轮和质点 ) 最后动能和初始动能之比. 解 : (1)射入的过程对 轴的角动量守恒 ∴ (2) 2-32 弹簧、 定滑轮和物体的连接如题 2-32图所示,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0 N ·m -1; 定滑轮的转动惯量是 0.5kg ·m 2,半径为 0.30m ,问当 6.0 kg质量的物体落下 0.40m 时,它的速率为多大 ? 假设开始时物体静止而弹簧无伸长. 解 : 以重物、滑轮、弹簧、地球为一系统,重物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 弹簧原长为弹性势能零点,则有 又 故有 题 2-32图 题 2-33图 2-33 空心圆环可绕竖直轴 自由转动, 如题 2-33图所示, 其转动惯量为 , 环半径为 ,初始角速度为 .质量为 的小球,原来静置于 点,由于微小 的干扰, 小球向下滑动. 设圆环内壁是光滑的, 问小球滑到 点与 点时, 小球 相对于环的速率各为多少 ? 解 : (1)小球与圆环系统对竖直轴的角动量守恒,当小球滑至 点时,有 ① 该系统在转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小球相对于圆环的速率为 ,以 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有 ② 联立①、②两式,得 (2)当小球滑至 点时,∵ ∴ 故由机械能守恒,有 ∴ 请读者求出上述两种情况下,小球对地速度. 第三章 相对论 3-1 惯性系 S ′相对惯性系 以速度 运动.当它们的坐标原点 与 重合时, ==0,发出一光波,此后两惯性系的观测者观测该光波的波阵面形状如何 ? 用 直角坐标系写出各自观测的波阵面的方程. 解 : 由于时间和空间都是均匀的,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光讯号为球面波.波阵面方程为: 题 3-1图 3-2 设图 3-4中车厢上观测者测得前后门距离为 2.试用洛仑兹变换计算地面 上的观测者测到同一光信号到达前、后门的时间差. 解 : 设光讯号到达前门为事件 ,在车厢 系时空坐标为 ,在车站 系: 光信号到达后门为事件 ,则在车厢 系坐标为 ,在车站 系: 于是 或者 3-3 惯性系 S ′相对另一惯性系 沿 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取两坐标原点重合 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在 S 系中测得两事件的时空坐标分别为 =6×104m, =2×10-4s , 以及 =12×104m, =1×10-4s . 已知在 S ′系中测得该两事件同时发生. 试 问:(1)S′系相对 S 系的速度是多少 ? (2) 系中测得的两事件的空间间隔是 多少 ? 解 : 设 相对 的速度为 , (1) 由题意 则 故 (2)由洛仑兹变换 代入数值, 3-4 长度 =1 m 的米尺静止于 S ′系中,与 ′ 轴的夹角 =30°, S ′系相对 S 系沿 轴运动,在 S 系中观测者测得米尺与 轴夹角为 45. 试求:(1)S′ 系和 S 系的相对运动速度 .(2)S系中测得的米尺长度. 解 : (1)米尺相对 静止,它在 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 米尺相对 沿 方向运动,设速度为 ,对 系中的观察者测得米尺在 方向收缩,而 方向的长度不 变,即 故 把 及 代入 则得 故 (2)在 系中测得米尺长度为 3-5 一门宽为 ,今有一固有长度 (>) 的水平细杆,在门外贴近门的平面 内沿其长度方向匀速运动. 若站在门外的观察者认为此杆的两端可同时被拉进此 门,则该杆相对于门的运动速率 至少为多少 ? 解 : 门外观测者测得杆长为运动长度, ,当 时,可认为能被拉进门,则 解得杆的运动速率至少为: 题 3-6图 3-6两个惯性系中的观察者 和 以 0.6c(c表示真空中光速 ) 的相对速度相互 接近,如果 测得两者的初始距离是 20m ,则 测得两者经过多少时间相遇 ? 解 : 测得相遇时间为 测得的是固有时 ∴ , , , 或者, 测得长度收缩, 3-7 观测者甲乙分别静止于两个惯性参考系 和 中,甲测得在同一地点发生 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 4s,而乙测得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 5s.求: (1) 相对于 的运动速度. (2)乙测得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地点间的距离. 解 : 甲测得 , 乙测得 ,坐标差为 ′ (1)∴ 解出 (2) ∴ 负号表示 . 3-8 一宇航员要到离地球为 5光年的星球去旅行. 如果宇航员希望把这路程缩短 为 3光年,则他所乘的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是多少 ? 解 : ∴ 3-9 论证以下结论:在某个惯性系中有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在不同地点, 在有相对 运动的其他惯性系中,这两个事件一定不同时. 证 : 设在 系 事件在 处同时发生,则 ,在 系中测得 , ∴ 即不同时发生. 3-10 试证明: (1)如果两个事件在某惯性系中是同一地点发生的,则对一切惯性系来说这两 个事件的时间间隔,只有在此惯性系中最短. (2)如果两个事件在某惯性系中是同时发生的,则对一切惯性关系来说这两个 事件的空间间隔,只有在此惯性系中最短. 解 : (1)如果在 系中,两事件 在同一地点发生,则 ,在 系中, , 仅当 时,等式成立,∴ 最短. (2)若在 系中同时发生, 即 , 则在 系中, , 仅当 时等式成立, ∴ 系中 最短. 3-11 根据天文观测和推算,宇宙正在膨胀,太空中的天体都远离我们而去.假 定地球上观察到一颗脉冲星 (发出周期无线电波的星 ) 的脉冲周期为 0.50s, 且这 颗星正沿观察方向以速度 0.8c 离我们而去.问这颗星的固有周期为多少 ? 解 : 以脉冲星为 系, ,固有周期 . 地球为 系,则有运动时 ,这里 不是地球上某点观测到的周期,而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两异地钟读数之差.还要考虑因飞行远离信号的传 递时间, ∴ ′ 则 3-12 6000m 的高空大气层中产生了一个 介子以速度 =0.998c飞向地球.假 定该 介子在其自身静止系中的寿命等于其平均寿命 2×10-6s .试分别从下面两 个角度,即地球上的观测者和 介子静止系中观测者来判断 介子能否到达地 球. 解 : 介子在其自身静止系中的寿命 是固有 (本征 ) 时间, 对地球观测者, 由于时间膨胀 效应,其寿命延长了.衰变前经历的时间为 这段时间飞行距离为 因 ,故该 介子能到达地球. 或在 介子静止系中, 介子是静止的.地球则以速度 接近介子,在 时间内,地球接近的距离为 经洛仑兹收缩后的值为: ,故 介子能到达地球. 3-13 设物体相对 S ′系沿 轴正向以 0.8c 运动,如果 S ′系相对 S 系沿 x 轴正 向的速度也是 0.8c ,问物体相对 S 系的速度是多少 ? 解 : 根据速度合成定理, , ∴ 3-14 飞船 以 0.8c 的速度相对地球向正东飞行,飞船 以 0.6c 的速度相对地 球向正西方向飞行.当两飞船即将相遇时 飞船在自己的天窗处相隔 2s 发射两 颗信号弹.在 飞船的观测者测得两颗信号弹相隔的时间间隔为多少 ? 解 : 取 为 系,地球为 系,自西向东为 () 轴正向,则 对 系的速度 , 系对 系的速度为 ,则 对 系 (船 ) 的速度为 发射弹是从 的同一点发出,其时间间隔为固有时 , 题 3-14图 ∴ 中测得的时间间隔为: 3-15 (1)火箭 和 分别以 0.8c 和 0.6c 的速度相对地球向 +和 -方向飞 行.试求由火箭 测得 的速度. (2)若火箭 相对地球以 0.8c 的速度向 +方 向运动,火箭 的速度不变,求 相对 的速度. 解 : (1)如图 ,取地球为 系, 为 系,则 相对 的速度 ,火箭 相对 的速度 ,则 相对 () 的速度为: 或者取 为 系,则 , 相对 系的速度 ,于是 相对 的速度为: (2)如图 ,取地球为 系,火箭 为 系, 系相对 系沿 方向运动,速度 , 对 系的速度为 , , , 由洛仑兹变换式 相对 的速度为: ∴ 相对 的速度大小为 速度与 轴的夹角 为 题 3-15图 3-16 静止在 S 系中的观测者测得一光子沿与 轴成 角的方向飞行. 另一观测 者静止于 S ′系, S ′系的 轴与 轴一致,并以 0.6c 的速度沿 方向运动.试 问 S ′系中的观测者观测到的光子运动方向如何 ? 解 : 系中光子运动速度的分量为 由速度变换公式,光子在 系中的速度分量为 光子运动方向与 轴的夹角 满足 在第二象限为 在 系中,光子的运动速度为 正是光速不变. 3-17 (1)如果将电子由静止加速到速率为 0.1c ,须对它作多少功 ?(2)如果将电 子由速率为 0.8c 加速到 0.9c ,又须对它作多少功 ? 解 : (1)对电子作的功,等于电子动能的增量,得 J= (2) ) 3-18 子静止质量是电子静止质量的 207倍,静止时的平均寿命 =2×10-6s , 若它在实验室参考系中的平均寿命 = 7×10-6s ,试问其质量是电子静止质量的 多少倍 ? 解 : 设 子静止质量为 , 相对实验室参考系的速度为 , 相应质量为 , 电子静止质量为 , 因 由质速关系,在实验室参考系中质量为: 故 3-19 一物体的速度使其质量增加了 10%,试问此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缩短了百分 之几 ? 解 : 设静止质量为 ,运动质量为 , 由题设 由此二式得 ∴ 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和静长分别为 和 ,则相对收缩量为: 3-20 一电子在电场中从静止开始加速,试问它应通过多大的电势差才能使其质 量增加 0.4%?此时电子速度是多少 ? 已知电子的静止质量为 9.1×10-31kg . 解 : 由质能关系 ∴ = 所需电势差为 伏特 1-4 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题1-4图所示.当人以v 0(m·s 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1 ) 的 图1-4 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 l 2 =h 2+s 2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 2l d l d s = 2s d t d t 题1-4图 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 s 是随t 减少的, ∴ v 绳 =- d l d s =v 0, v 船=- d t d t 即 v 船 =- v d s l d l l =-=v 0=0d t s d t s cos θ lv 0(h 2+s 2) 1/2v 0 =或 v 船=s s 将v 船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 1-6 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a =4+3t m ?s -2 ,开始运动时,x =5 m , v =0,求该质 点在t =10s 时的速度和位置. 解:∵ a = d v =4+3t d t 分离变量,得 d v =(4+3t ) d t 积分,得 3 v =4t +t 2+c 1 2 由题知,t =0, v 0=0 ,∴c 1=0 故 v 3=4t +t 2 2 又因为 v = d x 3=4t +t 2 d t 2 分离变量, d x 3 =(4t +t 2) d t 2 1 =2t 2+t 3+c 2 2 积分得 x 由题知 t =0, x 0=5 ,∴c 2=5 故 x 1 =2t 2+t 3+5 2 所以t =10s 时 v 10=4?10+ 3 ?102=190m ?s -12 1 x 10=2?102+?103+5=705m 2 -1 1-10 以初速度v 0=20m ?s 抛出一小球,抛出方向与水平面成幔 60°的夹角, 求:(1)球轨道最高点的曲率半径R 1;(2)落地处的曲率半径R 2. (提示:利用曲率半径与法向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解:设小球所作抛物线轨道如题1-10图所示. 题1-10图 (1)在最高点, v 1=v x =v 0cos 60o a n 1=g =10m ?s -2 又∵ a n 1 = v 12 ρ1 v 12(20?cos 60?) 2 ρ1== a n 110∴ =10m (2)在落地点, v 2=v 0=20m ?s -1, 而 a n 2 =g ?cos 60o ∴ 2v 2(20) 2 ρ2===80m a n 210?cos 60? -1 -1 1-13 一船以速率v 1=30km ·h 沿直线向东行驶,另一小艇在其前方以速率v 2=40km ·h 沿直线向北行驶,问在船上看小艇的速度为何? 在艇上看船的速度又为何? 解:(1)大船看小艇,则有v 21 =v 2-v 1,依题意作速度矢量图如题1-13图(a) 题1-13图 由图可知 v 21 2 =v 12+v 2=50km ?h -1 方向北偏西 θ v 3 =1==36. 87? v 24 =v 1-v 2,依题意作出速度矢量图如题1-13图(b),同上法,得 (2)小船看大船,则有v 12 v 12=50km ?h -1 2-2 一个质量为P 的质点,在光滑的固定斜面(倾角为α)上以初速度v 0运动,v 0的方向与斜面底边的水平线 AB 平行,如图所示,求这质点的运动轨道. 解: 物体置于斜面上受到重力mg ,斜面支持力N . 建立坐标:取v 0方向为X 轴,平行斜面与X 轴垂直方向为Y 轴. 如图 2-2. 题2-2图 X 方向: F x =0 x =v 0t ① Y 方向: F y =mg sin α=ma y ② t =0时 y =0 v y =0 y = 由①、②式消去t ,得 1 g sin αt 2 2 y = 12 g sin α?x 2 2v 0 2-4 质点在流体中作直线运动,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kv (k 为常数) 作用,t =0时质点的速度为v 0,证明(1) t 时刻的速度为v =v 0e k -() t m ;(2) 由0到t 的时间内经过的距离为 m v x =(0 k ) [1-e -( k ) t m ];(3)停止运动前经过的距离为v 0( m ) ;(4)证明当t =k 时速度减至v 0的k 1 ,式中m 为质点的质量. e 答: (1)∵ a = -kv d v = m d t 分离变量,得 d v -k d t =v m t -k d t d v =?即 ?v 0v 0m v v -kt ln =ln e v 0 k -m t ∴ v =v 0e (2) x =?v d t =?v 0e t k -t d t = mv 0-k t (1-e ) k (3)质点停止运动时速度为零,即t →∞, 故有 x '=?v 0e ∞ k -t d t = m v 0 k (4)当t= m k 时,其速度为 v =v 0e k m -?=v 0e -1= v 0 e 即速度减至v 0的 1. e -1 2-10 一颗子弹由枪口射出时速率为v 0m ?s ,当子弹在枪筒内被加速时,它所受的合力为 F =(a -bt )N(a , b 为常数) ,其中t 以秒为单位:(1)假设子弹运行到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试计算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需时间;(2)求子弹所受的冲量.(3)求子弹的质量. 解: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 F =(a -bt ) =0, 得t = (2)子弹所受的冲量 a b 1 I =?(a -bt ) d t =at -bt 2 02 t 将t = a 代入,得 b a 2I = 2b (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 I a 2 m == v 02bv 0 2-13 以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板,设木板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板内的深度成正比,在铁锤击第一次时, 能将小钉击入木板内1 cm,问击第二次时能击入多深,假定铁锤两次打击铁钉时的速度相同. 解: 以木板上界面为坐标原点,向内为 y 坐标正向,如题2-13图,则铁钉所受阻力为 题2-13图 f =-ky 第一锤外力的功为A 1 A 1=?f 'd y =?-f d y =?ky d y = s s 1 k ① 2 →0时,f '=-f . 式中 f '是铁锤作用于钉上的力,f 是木板作用于钉上的力,在d t 设第二锤外力的功为 A 2,则同理,有 y 2 A 2=?ky d y = 1 12k ky 2-22 ② 由题意,有 1k A 2=A 1=?(mv 2) = ③ 22 即 12k k ky 2-= 222 所以, y 2=2 于是钉子第二次能进入的深度为 ?y =y 2-y 1=2-1=0. 414cm 2-15 一根劲度系数为k 1的轻弹簧A 的下端,挂一根劲度系数为k 2的轻弹簧B ,B 的下端 一重物C ,C 的质量为M ,如题2-15图.求这一系统静止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和弹性势 能之比. 解: 弹簧A 、B 及重物C 受力如题2-15图所示平衡时,有 题2-15图 F A =F B =Mg 又 F A =k 1?x 1 F B =k 2?x 2 所以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比为 ?x 1k 2 =?x 2k 1 弹性势能之比为 E p 1E p 2 1 k 1?x 12 k ==2 1k 12k 2?x 22 2-17 由水平桌面、光滑铅直杆、不可伸长的轻绳、轻弹簧、理想滑轮以及质量为m 1和m 2的滑块组成如题2-17图所示装置,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等于水平距离BC ,m 2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 最初m 1静止于 A 点,AB =BC =h ,绳已拉直,现令滑块落下m 1, 求它下落到B 处时的速率. 解: 取B 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为弹性势能零点,则由功能原理,有 -μm 2gh = 式中?l 为弹簧在 11 (m 1+m 2) v 2-[m 1gh +k (?l ) 2] 22 A 点时比原长的伸长量,则 ?l =AC -BC =(2-1) h 联立上述两式,得 v = 2(m 1-μm 2)gh +kh 2 m 1+m 2 2-1 2 题2-17图 2-19 质量为M 的大木块具有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弧形槽,如题2-19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立方体从曲面的顶端滑下,大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二者都作无摩擦的运动,而且都从静止开始,求小木块脱离大木块时的速度. 解: m 从M 上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m ,M ,地球为系统,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有 mgR = 11mv 2+MV 22 2 又下滑过程,动量守恒,以m , M 为系统则在m 脱离M 瞬间,水平方向有 mv -MV =0 联立,以上两式,得 v = 2MgR m +M 3-8 一宇航员要到离地球为5光年的星球去旅行.如果宇航员希望把这路程缩短为3光年,则他所乘的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是多少? 解: l ' 3 =3=l 0-β2=5-β2, 则=-β2 5 ∴ v =1- 94c =c 255 3-12 6000m 的高空大气层中产生了一个π介子以速度v =0.998c飞向地球.假定该π介子在其自身静止系中的寿命等于其平均寿命 2×10s .试分别从下面两个角度,即地球上的观测者和π介子静止系中观测 -6 者来判断π介子能否到达地球. 解: π介子在其自身静止系中的寿命?t 0 =2?10-6s 是固有(本征) 时间,对地球观测者,由于时间膨 胀效应,其寿命延长了.衰变前经历的时间为 ?t = ?t 0 v 21-2 c =3. 16?10-5s 这段时间飞行距离为d =v ?t =9470m 因d >6000m ,故该π介子能到达地球. 或在π介子静止系中,π介子是静止的.地球则以速度v 接近介子,在?t 0时间内,地球接近的距离为 d '=v ?t 0=599m d 0=6000m 经洛仑兹收缩后的值为: '=d 0d 0 v 2 1-2=379m c ',故π介子能到达地球. d '>d 0 3-17 (1)如果将电子由静止加速到速率为0.1c ,须对它作多少功?(2)如果将电子由速率为0.8c 加速到0.9c ,又须对它作多少功? 解: (1)对电子作的功,等于电子动能的增量,得 ?E k =E k =mc 2-m 0c 2=m 0c 2(γ-1) =m 0c 2( 1-v c 2 2 -1) =9. 1?10-31?(3?108) 2( 1-0. 1 2 -1) =4. 12?10-16J=2. 57?103eV '(2) ?E k =E k 2-E k 1=(m 2c 2-m 0c 2) -(m 1c 2-m 0c 2) 1-v c 222 =m 2c 2-m 1c 2=m 0c 2( - 1-v c 212 ) ) =9. 1?10-31?32?1016( 1-0. 9 2 - 1-0. 8 2 ) =5. 14?10-14J =3. 21?105eV 4-5 一个沿x 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时质点的状态分别是: (1)x 0 A ,周期为T ,其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如果t =0 =-A ; A 处向负向运动; 2 (2)过平衡位置向正向运动; (3)过x = (4)过x =- A 2 处向正向运动. 试求出相应的初位相,并写出振动方程. 解:因为 ? ?x 0=A cos φ0?v 0=-ωA sin φ0 将以上初值条件代入上式,使两式同时成立之值即为该条件下的初位相.故有 φ1=π φ2=πφ3= π 3 32 φ4= 5π4 2π t +π) T 2π3 x =A cos(t +π) T 22ππ x =A cos(t +) T 32π5 x =A cos(t +π) T 4x =A cos( 4-8 图为两个谐振动的x -t 曲线,试分别写出其谐振动方程. 题4-8图 3 =0时,x 0=0, v 0>0, ∴φ0=π, 又, A =10cm , T =2s 2 2π =πrad ?s -1 即 ω=T 3 故 x a =0. 1cos(πt +π) m 2 A 5π, v 0>0, ∴φ0=由题4-8图(b)∵t =0时,x 0= 23 解:由题4-8图(a),∵t 2 55 又 φ1=ω?1+π=π 325 ∴ ω=π 6 55π ) m 故 x b =0. 1cos(πt + 63 4-11 有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其合成振动的振幅为0. 20m ,位相与第一振动的位相差为已知第一振动的振幅为0. 173m ,求第二个振动的振幅以及第一、第二两振动的位相差. t 1=0时,x 1=0, v 1<0, ∴φ1="">0,> π π 6 , 题4-11图 解:由题意可做出旋转矢量图如下. 由图知 2A 2=A 12+A 2-2A 1A cos 30? =(0. 173) 2+(0. 2) 2-2?0. 173?0. 2?3/2 =0. 01 ∴ 设角 A 2=0. 1m AA 1O 为θ ,则 2 A 2=A 12+A 2-2A 1A 2cos θ 2 A 12+A 2-A 2(0. 173) 2+(0. 1) 2-(0. 02) 2 cos θ== 即 2A 1A 22?0. 173?0. 1 =0 即θ = π 2 ,这说明,A 1与A 2间夹角为 π 2 ,即二振动的位相差为 π2 . 4-13 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π? x =0. 4cos(2t +) m ?1 6 ?5 ?x 2=0. 3cos(2t -π) m 6? 试分别用旋转矢量法和振动合成法求合振动的振动幅和初相,并写出谐振方程。 解:∵ ?φ∴ = π 5 -(-π) =π66 A 合=A 1-A 2=0. 1m 0. 4?sin 5π A sin φ1+A 2sin φ2= tan φ=1= 5A 2cos φ1+A 2cos φ230. 4cos +0. 3cos 66 π ∴ φ= 6 -0. 3sin 其振动方程为 π x =0. 1cos(2t + (作图法略) π 6 ) m 5-8 已知波源在原点的一列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为恒量.求: (1)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周期与波长; y =A cos(Bt -Cx ) ,其中A ,B ,C 为正值 (2)写出传播方向上距离波源为l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 (3)任一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为d 的两点的位相差. 解: (1)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y =A cos(Bt -Cx ) (x ≥0) 将上式与波动方程的标准形式 y =A cos(2πυt -2π 比较,可知: x λ ) 波振幅为 A ,频率υ= B 2π , 波长λ= 2πC = ,波速u =λυ= B , C 波动周期T 1 υ = 2πB . (2)将x =l 代入波动方程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 y =A cos(Bt -Cl ) (3)因任一时刻t 同一波线上两点之间的位相差为 ?φ= 2π λ (x 2-x 1) 将x 2-x 1=d ,及λ= 2πC 代入上式,即得 ?φ=Cd . 5-9 沿绳子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1)波的波速、频率和波长; y =0.05cos(10πt -4πx ) ,式中x , y 以米计,求: t 以秒计. (2)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3)求x =0.2m 处质点在t =1s时的位相,它是原点在哪一时刻的位相? 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 t =1.25s时刻到达哪一点? 解: (1)将题给方程与标准式 y =A cos(2πυt - 2π λ x ) 相比,得振幅 A =0. 05m ,频率υ=5s -1,波长λ=0. 5m ,波速u =λυ=2. 5m ?s -1. (2)绳上各点的最大振速,最大加速度分别为 v max =ωA =10π?0. 05=0. 5πm ?s -1 a max =ω2A =(10π) 2?0. 05=5π2m ?s -2 (3)x =0. 2 m处的振动比原点落后的时间为 x 0. 2==0. 08s u 2. 5 故x =0. 2m , t =1s 时的位相就是原点(x =0) ,在t 0=1-0. 08=0. 92s 时的位相, 即 φ=9. 2π. 设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t =1. 25s 时刻到达x 点,则 x =x 1+u (t -t 1) =0. 2+2. 5(1. 25-1. 0) =0. 825 5-16 题5-16图中(a)表示t =0时刻的波形图,(b)表示原点(x =0)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试求此波的波动方程,并画出x =2m处质元的振动曲线. 解: 由题5-16(b)图所示振动曲线可知T =2s , A =0. 2m ,且t =0时,y 0=0, v 0>0, 故知φ0 =- π 2 , 再结合题5-16(a)图所示波动曲线可知,该列波沿x 轴负向传播, 且λ =4m ,若取y =A cos[2π( t x +) +φ0] T λ 题5-16图 则波动方程为 t x π y =0. 2cos[2π(+) -] 242 -3 -2 -1 5-17 一平面余弦波,沿直径为14cm 的圆柱形管传播,波的强度为18.0×10J ·m ·s ,频率为300 Hz ,波速为300m ·s ,求 : (1)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最大能量密度? (2)两个相邻同相面之间有多少波的能量? 解: (1)∵ I -1 =u I 10-3 =18. 0?=6?10-5J ?m -3 ∴ =u 300 w max =2=1. 2?10-4 J ?m -3 11u ==πd 2λ=πd 2 44ν 1300 =6?10-5?π?(0. 14) 2?=9. 24?10-7J 4300 5-18 如题5-18图所示,S 1和S 2为两相干波源,振幅均为A 1,相距(1) S 1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 (2) S 2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 (2) W λ 4 ,S 1较S 2位相超前 π2 ,求: 解:(1)在S 1外侧,距离S 1为r 1的点,S 1S 2传到该P 点引起的位相差为 2π?λ? r -(r +) ?=π 11?λ?4? ?φ= π 2 - A =A 1-A 1=0, I =A 2=0 (2)在S 2外侧. 距离S 2为r 1的点,S 1 S 2传到该点引起的位相差. ?φ= π 2 - 2π λ (r 2+ λ 4 -r 2) =0 2 A =A 1+A 1=2A 1, I =A 2=4A 1 5-19 如题5-19图所示,设B 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BP 方向传播,它在B 点的振动方程为 y 1=2?10-3cos 2πt ; C 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CP 方向传播,它在C 点的振动方程为 CP =0.5 m ,本题中y 以m 计,设BP =0.4m ,波速u =0.2m·s y 2=2?10-3cos(2πt +π) ,t 以s 计. 求: (1)两波传到P 点时的位相差; (2)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相同时,P 处合振动的振幅; *(3)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时,P 处合振动的振幅. -1 , 解: (1) ?φ =(φ2-?1) - 2π λ (CP -BP ) =π- ω u (CP -BP ) =π - 2π (0. 5-0. 4) =0 0. 2 题5-19图 (2)P 点是相长干涉,且振动方向相同,所以 A P =A 1+A 2=4?10-3m (3)若两振动方向垂直,又两分振动位相差为0,这时合振动轨迹是通过Ⅱ,Ⅳ象限的直线,所以合振幅为 A = 2 A 12+A 2=2A 1=22?10-3=2. 83?10-3 6-13 试说明下列各量的物理意义. (1) 1kT 2 (2) 3kT 2 (3) i kT 2 (4) i M i RT (5)RT 2M mol 2 (6) 3 RT 2 解:(1) 在平衡态下,分子热运动能量平均地分配在分子每一个自由度上的能量均为 1 k T . 2 (2) 在平衡态下,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均为 3kT 2 . (3) 在平衡态下,自由度为i 的分子平均总能量均为 i kT 2 . (4) 由质量为M ,摩尔质量为M mol ,自由度为i 的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内能为 M i RT . M mol 2 (5) 1摩尔自由度为i 的分子组成的系统内能为 i RT 23RT 2 . (6) 1摩尔自由度为3的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内能能之总和为 ,或者说热力学体系内,1摩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 3RT 2 . 6-20 容器中储有氧气,其压强为p =0.1 MPa(即1atm) 温度为27℃,求 (1)单位体积中的分子n ;(2)氧分子的质量m ;(3)气体密度ρ;(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e ;(5)平均速率v ;(6) 方均根速率 v 2 ;(7)分子的平均动能ε. 解:(1)由气体状态方程 p =nkT 得 p 0. 1?1. 013?105 n ===2. 45?1024m -3 -23 kT 1. 38?10?300 (2)氧分子的质量 m = M mol 0. 032-26 kg ==5. 32?1023 N 06. 02?10 M RT 得 M mol (3)由气体状态方程 pV = M mol p 0. 032?0. 1?1. 013?105ρ===0. 13 kg ?m -3 RT 8. 31?300 (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近似计算 = 1 n = 1 2. 45?1024 =7. 42?10-9 m (5)平均速率 =1. RT 8. 31?300 ≈1. =446. 58 m ?s -1 M mol 0. 032 (6) 方均根速率 2≈1. 73 RT =482. 87m ?s -1 M mol (7) 分子的平均动能 = 55 kT =?1. 38?10-23?300=1. 04?10-20J 22 -3 -5 6-23 一真空管的真空度约为1.38×10Pa(即1.0×10mmHg) ,试 求在27℃时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及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设分子的有效直径d =3×10m) . -10 解:由气体状态方程 p =nkT 得 p 1. 38?10-3-317 m n ===3. 33?10 kT 1. 38?1023?300 由平均自由程公式 = 12d n 2 = 1 2π?9?10 -20 ?3. 33?10 17 =7. 5 m 7-10 如题7-10图所示,一系统由状态a 沿acb 到达状态b 的过程中,有350 J 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作功126 J. (1)若沿adb 时,系统作功42 J,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 (2)若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84 J,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 热量传递是多少 ? 题7-10图 解:由abc 过程可求出b 态和a 态的内能之差 Q =?E +A ?E =Q -A =350-126=224 J abd A =42 J 过程,系统作功 Q =?E +A =224+42=266J 系统吸收热量 ba 过程,外界对系统作功A =-84J Q =?E +A =-224-84=-308J 系统放热 7-14 理想气体由初状态(p 1, V 1) 经绝热膨胀至末状态(p 2, V 2) .试证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为 A =p 1V 1-p 2V 2 γ-1,式中γ为气体的比热容比. 答:证明: 由绝热方程 pV γ=p 1V 1γ=p 2V 2γ=C 得p =p 1V 1γ1V γ A =?p d V V 1V 2 A =?V 2 V 1d v p 1V 1γ11p 1V 1r =-(γ-1-γ-1) v γ-1V 2V 1γ =-p 1V 1V 1γ-1[() -1] γ-1V 2 p 1V 1γ又 A =-(V 2-γ+1-V 1-γ+1) γ-1 p 1V 1γV 1-γ+1-p 2V 2γV 2-γ+1 = γ-1 所以 A =p 1V 1-p 2V 2 γ-1 7-18 一卡诺热机在1000 K和300 K的两热源之间工作,试计算 (1)热机效率; (2)若低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多少? (3)若高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多少? 解:(1)卡诺热机效率 η=1-T 2 T 1 η=1- (2)低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 300=70% 1000 η=1-300=80% T 1 要求 T 1=1500K ,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500K (3)高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 η=1-T 2=80% 1000 要求 T 2=200K ,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100K 7-23 把0℃的0.5kg 的冰块加热到它全部溶化成0℃的水,问: (1)水的熵变如何? (2)若热源是温度为20 ℃的庞大物体,那么热源的熵变化多大? (3)水和热源的总熵变多大? 增加还是减少?(水的熔解热λ=334 J ?g -1) 解:(1)水的熵变 Q 0. 5?334?103 ?S 1===612 J ?K -1 T 273 (2)热源的熵变 Q -0. 5?334?103 ?S 2===-570 J ?K -1 T 293 (3)总熵变 ?S =?S 1+?S 2=612-570=42 J ?K -1 熵增加 1-4 在离水面高h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处,如题1-4图所示(当人以 ,1v(m?)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s0 图1-4 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此时绳与水面成角,由图可知 l, 222 l,h,s 将上式对时间求导,得 t dlds2l,2s 题1-4图 dtdt s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是随减少的, lt dldsvv,v? ,,,,, 0绳船dtdt vddslll0即 v,,,,,v,0船ddcos,tsts 221/2lvhsv(,)00v,,或 船ssv将再对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 t船 ,2axv1-6 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4+3 m,s,开始运动时,,5 m t =0,求该质点在,10s 时的速度和位置( t dv 解:? a,,4,3tdt 分离变量,得 dv,(4,3t)dt 32积分,得 v,4t,t,c 12 v,0由题知,, ,?c,0 t,001 32故 v,4t,t2 dx32v,,4t,t又因为 dt2 32分离变量, dx,(4t,t)dt2 123x,2t,t,c积分得 22 x,5c,5由题知 , ,? t,002 123故 x,2t,t,5 2t,10s时 所以 3,21v,4,10,,10,190m,s102 123x,2,10,,10,5,705m102 ,1v1-10 以初速度,20m,s抛出一小球,抛出方向与水平面成幔 60?的夹角, 0 RR求:(1)球轨道最高点的曲率半径;(2)落地处的曲率半径( 21 (提示:利用曲率半径与法向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解:设小球所作抛物线轨道如题1-10图所示( 题1-10图 (1)在最高点, ov,v,vcos60 x10 ,2a,g,10m,sn1 2v1又? ,an1,1 22v(20,cos60:)1,,,110a? n1 ,10m (2)在落地点, ,1v,v,20, m,s20 o而 a,g,cos60n2 22v(20)2? ,,,,80m2a10,cos60:n2 -1-1vv1-13 一船以速率,30km?h沿直线向东行驶,另一小艇在其前方以速率,40km?h 12 沿直线向北行驶,问在船上看小艇的速度为何?在艇上看船的速度又为何? ,,,v,v,v 解:(1)大船看小艇,则有,依题意作速度矢量图如题1-13图(a) 2121 题1-13图 22,1由图可知 v,v,v,50km,h2112 v31,,arctan,arctan,36.87: 方向北偏西 v42 ,,,v,v,v(2)小船看大船,则有,依题意作出速度矢量图如题1-13图(b),同上法,得 1212 ,1v,50km,h 12 ,vv2-2 一个质量为的质点,在光滑的固定斜面(倾角为)上以初速度运动,的方向P00 与斜面底边的水平线 AB ,v解: 物体置于斜面上受到重力,斜面支持力.建立坐标:取方向为轴,平行斜mgXN0面与轴垂直方向为轴.如图2-2. YX 题2-2图 x,vtF,0方向: ? X0x F,mgsin,,ma方向: ? Yyy v,0y,0时 t,0y 12 y,gsin,t2由?、?式消去,得 t 12y,gsin,,x 22v02-4 质点在流体中作直线运动,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为常数)作用,=0时质点的kvkt k,()tmvv速度为,证明(1) 时刻的速度为,;(2) 由0到的时间内经过的距离为 vett00 k,()tmvm0mx,(),1-,;(3)停止运动前经过的距离为v;(4)证明当t,mk时速e()0kk 1v度减至的,式中m为质点的质量( 0e ,kvdva,,答: (1)? mdt分离变量,得 dv,kdt, vm vtvktd,d即 ,,,0v0vm ktv,mln,lne v0 k,tm? v,ve0 kktmv,t,t0mmx,vdt,vedt,(1,e)(2) 0,,0k(3)质点停止运动时速度为零,即t??, k,mv,t0m,x,vedt,故有 0,0k m (4)当t=时,其速度为 k kmv,,,10mkvveve,,, 00e 1v即速度减至的. 0e ,1vm,s2-10 一颗子弹由枪口射出时速率为,当子弹在枪筒内被加速时,它所受的合力为 0 =()N(为常数),其中以秒为单位:(1)假设子弹运行到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F a,ba,btt 试计算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需时间;(2)求子弹所受的冲量((3)求子弹的质量( 解: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 aF,(a,bt),0,得 t,b(2)子弹所受的冲量 t12()d I,a,btt,at,bt,02 a将代入,得 t,b 2a,I 2b (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 2Ia m,,v2bv00 2-13 以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板,设木板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板内的深度成正比,在 铁锤击第一次时,能将小钉击入木板内1 cm,问击第二次时能击入多深,假定铁锤两次打击 解: 以木板上界面为坐标原点,向内为坐标正向,如题2-13图,则铁钉所受阻力为 y 题2-13图 f,,ky第一锤外力的功为A 1 1k,ddd ? ,,,,,Afyfykyy1,,,ss02 ,,式中f是铁锤作用于钉上的力,f是木板作用于钉上的力,在时,f,,f( dt,0 A设第二锤外力的功为,则同理,有 2 y1k22d ? ,,,Akyyky22,122由题意,有 1k2() ? A,A,,mv,2122 1kk2即 ky,,2222 y,2所以, 2 于是钉子第二次能进入的深度为 ,y,y,y,2,1,0.414cm 21 kk2-15 一根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的下端,挂一根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的下端 ABB12一重物,的质量为,如题2-15图(求这一系统静止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和弹性势 MCC 解: 弹簧及重物受力如题2-15图所示平衡时,有 A、BC 题2-15图 F,F,Mg AB F,k,x又 A11 F,k,x B22 所以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比为 ,xk12, ,xk21 弹性势能之比为 12kx,11Ekp212 ,,1Ek2p12kx,222 mm2-17 由水平桌面、光滑铅直杆、不可伸长的轻绳、轻弹簧、理想滑轮以及质量为和12 m的滑块组成如题2-17图所示装置,弹簧的劲度系数为,自然长度等于水平距离,与BCk2 mm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最初静止于点,,,,绳已拉直,现令滑块落下,AAB,BCh11求它下落到处时的速率( B 解: 取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为弹性势能零点,则由功能原理,有 B 1122 ,,mgh,(m,m)v,[mgh,k(,l)]212122式中为弹簧在点时比原长的伸长量,则 A,l ,l,AC,BC,(2,1)h 联立上述两式,得 22,,,,2m,,mgh,kh2,112 v,m,m12 题2-17图 m2-19 质量为的大木块具有半径为的四分之一弧形槽,如题2-19图所示(质量为的MR 小立方体从曲面的顶端滑下,大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二者都作无摩擦的运动,而且都从 静止开始,求小木块脱离大木块时的速度( mm解: 从上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地球为系统,以最低点为重力势MM能零点,则有 1122mgR,mv,MV 22 mm又下滑过程,动量守恒,以,为系统则在脱离瞬间,水平方向有 MM mv,MV,0联立,以上两式,得 2MgR v,,,m,M 3-8 一宇航员要到离地球为5光年的星球去旅行(如果宇航员希望把这路程缩短为3光年,则他所乘的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是多少? 3222,解: l,3,l1,,,51,,,则,1,,05 94v,1,c,c? 255 ,,v3-12 6000m 的高空大气层中产生了一个介子以速度=0.998c飞向地球(假定该介子 -6在其自身静止系中的寿命等于其平均寿命 2×10s(试分别从下面两个角度,即地球上的观 ,,测者和介子静止系中观测者来判断介子能否到达地球( ,6,t,2,10s,解: 介子在其自身静止系中的寿命是固有(本征)时间,对地球观测者,0 由于时间膨胀效应,其寿命延长了(衰变前经历的时间为 ,t,50 t,,3.16,10s,2v1,2c d,v,t,9470m这段时间飞行距离为 ,d,6000m因,故该介子能到达地球( ,,,tv或在介子静止系中,介子是静止的(地球则以速度接近介子,在时间内,地球接0 ,d,v,t,599m近的距离为 0 d,6000m经洛仑兹收缩后的值为: 0 2v, d,d1,,379m002c ,,d,d,,故介子能到达地球( 0 3-17 (1)如果将电子由静止加速到速率为0.1c,须对它作多少功?(2)如果将电子由速率为 0.8c加速到0.9c,又须对它作多少功? 解: (1)对电子作的功,等于电子动能的增量,得 12222 ,E,E,mc,mc,mc(,,1),mc(,1)000kk2v1,2c 13182,,9.1,10,(3,10)(,1) 21,0.1 ,163,4.12,102.57,10eVJ= 2222,(2) ,E,E,E,(mc,mc),(mc,mc)kkk201021 11222,mc,mc,mc,) ()21022vv21,,1122cc 1131216,,,,,,9.110310() 22,,10.910.8 ,145,5.14,10J,3.21,10eV x4-5 一个沿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周期为,其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AT表示(如果时质点的状态分别是: t,0 x,,A(1); 0 (2)过平衡位置向正向运动; Ax,(3)过处向负向运动; 2 Ax,,(4)过处向正向运动( 2 试求出相应的初位相,并写出振动方程( ,,xAcos,00解:因为 ,v,,,Asin,00, 将以上初值条件代入上式,使两式同时成立之值即为该条件下的初位相(故有 ,2 ,,,x,Acos(t,,)1T ,323 ,,,x,Acos(t,,)22T2 2,,, ,x,Acos(t,),33T3 ,,525 ,,x,Acos(t,,)44T44-8 图为两个谐振动的曲线,试分别写出其谐振动方程( x,t 题4-8图 3解:由题4-8图(a),?时, x,0,v,0,?,,,,又,A,10cm,T,2st,00002 ,2,1即 ,,,,rad,sT 3故 x,0.1cos(,t,,)ma2 5A,,0,由题4-8图(b)?时,x,v,?, t,0,00023 ,0,0,2t,0时,x,v,?,, ,,11112 551又 ,,,,,,,, 132 5,? ,, 6 55,故 x,0.1cos(t,)m ,b634-11 有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其合成振动的振幅为,位相与第一振动0.20m ,的位相差为,已知第一振动的振幅为,求第二个振动的振幅以及第一、第二两振0.173m6 动的位相差( 题4-11图 解:由题意可做出旋转矢量图如下( 由图知 222A,A,A,2AAcos30:211 22,(0.173),(0.2),2,0.173,0.2,3/2 ,0.01 ? A,0.1m 2 设角AAO为,,则 1 222A,A,A,2AAcos, 1212 222222A,A,A(0.173),(0.1),(0.02)12cos,,,即 2AA2,0.173,0.112 ,0 ,,,AA即,这说明,与间夹角为,即二振动的位相差为. ,,212224-13 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x,0.4cos(2t,)m1,6 ,5,xt,0.3cos(2,,)m26, 试分别用旋转矢量法和振动合成法求合振动的振动幅和初相,并写出谐振方程。 ,5解:? ,,,,(,,),, 66 ? A,A,A,0.1m12合 ,,50.4sin0.3sin,,,,AsinAsin,3661122,tan ,,,,5,AcosAcos3,,,21220.4cos0.3cos,66 ,? , ,6 其振动方程为 ,x,0.1cos(2t,)m 6 (作图法略) 5-8 已知波源在原点的一列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为=cos(),其中,,AAByBt,Cx 为正值恒量(求: C (1)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周期与波长; (2)写出传播方向上距离波源为处一点的振动方程; l (3)任一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为的两点的位相差( d 解: (1)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 y,Acos(Bt,Cx)x,0将上式与波动方程的标准形式 x,,, cos(22)y,At,,比较,可知: B,波振幅为,频率, ,A2, B2,波长,波速u,,, ,,,,CC 12,波动周期T( ,,B, (2)将代入波动方程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 x,l y,Acos(Bt,Cl) (3)因任一时刻同一波线上两点之间的位相差为 t ,2, ,,(x,x)21, 2,x,x,d将,及代入上式,即得 ,,21C ,,,Cd( x5-9 沿绳子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0.05cos(10),式中,以米计,yy,t,4,x 以秒计(求: t (1)波的波速、频率和波长; (2)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3)求x=0.2m=1s时的位相,它是原点在哪一时刻的位相?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t 动状态在=1.25s时刻到达哪一点? t 解: (1)将题给方程与标准式 ,2,, y,Acos(2t,x), ,1,1mm,频率,波长,波速( 相比,得振幅sm,sA,0.05,,5,,0.5u,,,,2.5 (2)绳上各点的最大振速,最大加速度分别为 ,1v,,A,10,,0.05,0.5, m,smax 222,2a,,A,(10,),0.05,5, m,smax (3) m处的振动比原点落后的时间为 x,0.2 x0.2s ,,0.08u2.5 mt,1,0.08,0.92ss故,时的位相就是原点(),在时的位相, x,0.2t,1x,00 ,,9.2即 π( x设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s时刻到达点,则 t,1.25 x,x,u(t,t),0.2,2.5(1.25,1.0),0.825 11 x5-16 题5-16图中(a)表示=0时刻的波形图,(b)表示原点(=0)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试求此t x波的波动方程,并画出=2m处质元的振动曲线( msy,0,v,0解: 由题5-16(b)图所示振动曲线可知,,且时,, T,2A,0.2t,000 ,x,,故知,再结合题5-16(a)图所示波动曲线可知,该列波沿轴负向传播, ,02 txm且,若取 y,Acos[2,(,),,],,40T, 题5-16图 则波动方程为 tx, y,0.2cos[2(,),],242 -3-2-15-17 一平面余弦波,沿直径为14cm的圆柱形管传播,波的强度为18.0×10J?m?s,频 -1率为300 Hz,波速为300m?s,求 : (1)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最大能量密度? (2)两个相邻同相面之间有多少波的能量? 解: (1)? I,wu ,3I10,5,3w,,18.0,,6,10? J,mu300 ,4,3w,2w,1.2,10 J,mmax 11u22,,,,,,,(2) WVwdwd44, 1300,52,7,6,10,,,(0.14),,9.24,10 J4300 ,SSASS5-18 如题5-18图所示,和为两相干波源,振幅均为,相距,较位相超前221114 ,,求: 2 S(1)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 1 S(2)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 2 SSrSS解:(1)在外侧,距离为的点,传到该点引起的位相差为 P21111 ,,,2,,,,,,r,(r,),, 11,,24,,, 2A,A,A,0,I,A,0 11(2)在S外侧.距离S为r的点,SS传到该点引起的位相差. 22211 2,,, ,,,(r,,r),0,2224, 22A,A,A,2A,I,A,4A 1111 5-19 如题5-19图所示,设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方向传播,它在点的振动方程为BBPB ,3y,2,10cos2,t;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方向传播,它在点的振动方程为CCPC1 ,3y,2,10cos(2,t,,),本题中以m计,以s计(设,0.4m,,0.5 m,波速BPyCPt2 -1u=0.2m?s,求: (1)两波传到P点时的位相差; (2)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相同时,处合振动的振幅; P*(3)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时,处合振动的振幅( P ,2,,, 解: (1) ,,(,),(CP,BP)21, , ,,(CP,BP),u 2,,,(0.5,0.4),0 ,0.2 题5-19图 (2)点是相长干涉,且振动方向相同,所以 P ,3mA,A,A,4,10 P12(3)若两振动方向垂直,又两分振动位相差为,这时合振动轨迹是通过?,?象限的直线,0所以合振幅为 22,3,3 A,A,A,2A,22,10,2.83,10121 6-13 试说明下列各量的物理意义( 13i(1) (2) (3) kTkTkT222 Mii3(4)RT (5) (6) RTRT2M22mol 1解:()在平衡态下,分子热运动能量平均地分配在分子每一个自由度上的能量均为T( k12 3()在平衡态下,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均为. kT22 i()在平衡态下,自由度为的分子平均总能量均为. kT3i2 MiMRT()由质量为,摩尔质量为,自由度为的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内能为. M4imolM2mol i(5) 摩尔自由度为的分子组成的系统内能为. RT1i2 3(6) 摩尔自由度为的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内能RT,或者说热力学体系内,1摩尔分子的132 3平均平动动能之总和为. RT2 6-20 容器中储有氧气,其压强为p,0.1 MPa(即1atm)温度为27?,求 (1)单位体积中的分子n;(2)氧分子的质量m;(3)气体密度;(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e;(5), 2ε平均速率v;(6)方均根速率;(7)分子的平均动能( v p,nkT解:(1)由气体状态方程得 5p0.1,1.013,1024,3n,,,2.45,10m ,23kT1.38,10,300 (2)氧分子的质量 M0.032,26molm,,,5.32,10 kg23N6.02,100 MpV,RT 得 (3)由气体状态方程Mmol 5Mp0.032,0.1,1.013,10,3mol,,,,0.13kg,m RT8.31,300(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近似计算 11,9me,,,7.42,10 3324n2.45,10(5)平均速率 RT8.31,300,1 m,sv,1.60,1.60,446.58M0.032mol (6) 方均根速率 RT2,1 m,sv,1.73,482.87Mmol(7) 分子的平均动能 55,23,20,,kT,,1.38,10,300,1.04,10 J22 -3 -5 6-23 一真空管的真空度约为1.38×10Pa(即1.0×10mmHg),试 求在27?时单位体积 -10 中的分子数及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设分子的有效直径d,3×10m)( p,nkT解:由气体状态方程得 ,3p1.38,1017,3n,,,3.33,10 m23kT1.38,10,300 1,,由平均自由程公式 22,dn 1,,,7.5m ,2017,2,9,10,3.33,10 a7-10 如题7-10图所示,一系统由状态沿到达状态b的过程中,有350 J热量传入系统,acb而系统作功126 J( (1)若沿时,系统作功42 J,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 adb a(2)若系统由状态沿曲线返回状态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84 J,试问系统是吸热还bab 是放热?热量传递是多少? 题7-10图 a解:由过程可求出态和态的内能之差 abcb Q,,E,A ,E,Q,A,350,126,224 J 过程,系统作功 A,42abdJ Q,,E,A,224,42,266 系统吸收热量 J 过程,外界对系统作功 baA,,84J Q,,E,A,,224,84,,308 系统放热 J 7-14 理想气体由初状态经绝热膨胀至末状态(试证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p,V)(p,V)1122为 pVpV,1122A,,式中为气体的比热容比. ,,,1 答:证明: 由绝热方程 1,,,,pV,pV,pV,C 得 ppV,112211,V V2 A,pdV,V1 ,VvpVd112,11 ApV,,,(,)11r,,1,,1,V1v,VV,121 pVV,,1111,,[(),1] ,,1V2 ,pV,,,1,,,111A,,(V,V)又 21,,1 ,,,,1,,,,1pVVpVV,111222, ,,1 pVpV,1122A,所以 ,,1 7-18 一卡诺热机在1000 K和300 K的两热源之间工作,试计算 (1)热机效率; (2)若低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多少? (3)若高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多少? T2解:(1)卡诺热机效率 ,,1, T1 300 ,,1,,70%1000 (2)低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 300 ,,1,,80% T1 要求 T,1500K,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 K5001 (3)高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 T2,1,,80% , 1000 T,200要求 K,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 K1002 7-23 把kg0?的0.5的冰块加热到它全部溶化成0?的水,问: (1)水的熵变如何? (2)若热源是温度为20 ?的庞大物体,那么热源的熵变化多大? ,1J,g(3)水和热源的总熵变多大?增加还是减少?(水的熔解热 ) ,,334解:(1)水的熵变 3Q0.5,334,10,1,S,,,612,K J1T273 (2)热源的熵变 3Q,0.5,334,10,1,S,,,,570,K J2T293 (3)总熵变 ,1 ,S,,S,,S,612,570,42,KJ12 熵增加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赵近芳大学物理学(第三版)上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1]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