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
江南社会学院Vo1.9NO.1
Mar.2oo7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分析
陈向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从大国战略态势,大国关系新变化,国际安全环境,中国对外战略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
2OO6—2o07年的国际战略形势.其中,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因霸权扩张过度,身陷中东尤其
是伊拉克困境,其国际战略处境趋于被动.其他大国抓紧调整各自对外战略,加快自我发展.大国关
系与国际安全环境均有新变化,更趋复杂.中国对外战略更为系统,中国外交整体推进,成效卓着.
关键词:国际战略形势;大国态势;大国关系;国际安全;中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26(2007)01—0018—05 当前,多极化与全球化交织发展,国际战略形势复杂多变.尽管伊拉克困境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构成越
来越大的制约,但美国继续推行霸权扩张.其他主要大国力图抓住机遇,竞相加快发展.大国关系出现一
系列新变化,现有的国际防扩散机制备受冲击,面临调整,国际安全威胁更趋多样.中国对外战略日趋成
熟,全方位外交积极进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前景广阔.
一
主要大国战略态势:"一超"更显被动,"多强"更加主动
(一)美国虽在伊拉克日益陷入困境,但仍对外坚持霸权扩张战略.进入2006年,美国在伊拉克的困
局进一步加深.伊拉克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两派内部,美军与各种反美武装之间,伊政府军与"基地"恐
怖组织等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教派冲突","军阀混战",恐怖袭击,反抗美军占领的武装斗争相互交织,
伊陷入全面"内战"的可能性愈来愈大,伊境内针对平民的恶性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伊安全形势急剧恶
化,伊拉克政府根本无法控制局势,美军伤亡也节节攀升,死亡人数业已突破3000大关,军费开销越滚越
大,美国在伊拉克完全陷入了骑虎难下,进退失据,难以自拔的地步.美国不仅在伊拉克陷入困境,在中东
其他地区同样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伊朗执意推进核计划,不断加大针对美国武装干涉的军事斗争准备;
美国与以色列策动的针对真主党的黎巴嫩战争最终失算,反而强化了真主党游击队的实力,美国支持的黎
巴嫩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黎巴嫩再次爆发内战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反以色列的哈马斯在巴勒斯坦选
举中获胜上台,巴以"中东和平"进程完全中断,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的对抗加剧.对于中东日益
恶化的安全形势,约旦国王阿b杜拉警告中东地区存在着爆发"三场内战"(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的
危险,伊拉克境内不断升级的武装冲突有可能进一步向周围国家蔓延,甚至演变成全面的地区性战争而无
法收拾.此外,北约部队在阿富汗也面临"塔利班"前政权卷土重来的严峻挑战.伊战即将进入第四个年
头与久拖不决,美l4万大军与5000多军事顾问身陷伊拉克"泥潭",加之"大中东"乱局不断,伊斯兰激进
势力不降反升,使美国"民主改造""大中东"的计划宣告破产,美国的"反恐战争"也
陷入僵局,美国由此在
全球陷入了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疲于奔命的战略被动,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借助其他大国与国际组织.
美国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不仅加剧了美国在世界的困境,也越来越招致国内的反对与制约.在
2006年11月举行的国会中期选举中,美国民众用选票表达了对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强烈不满,民主党一
举击败执政的共和党,夺得了参,众两院的多数,而布什政府中鹰派色彩浓厚,一贯对外强硬的拉姆斯菲尔
德,博尔顿也因此被迫辞职.l2月6日,由美国共和,民主两党资深人士共同组成的"伊拉克研究小组"正
嫩稿日期:2007—01—04
作者简介:陈向阳(197O一),男,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
第9卷陈向阳: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分析19
式对外公布了《伊拉克研究小组报告》?,该报告强烈质疑布什政府的伊拉克乃至中东政策,敦促其尽快改
弦更张,包括与伊朗,叙利亚谈判及从伊拉克撤军等.简言之,布什政府可谓内外交困,进退维谷,以单边
主义,"先发制人",迷信武力,"民主改造",谋求"绝对安全"与"单极"霸权为特征的"新保守主义"与所
谓的"布什主义"受到了越来越强大的内外制约.
尽管布什政府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不得人心,尽管美国在全球陷入战略困境,但美国凭借其"唯一超级
大国"的优势地位,对外顽固奉行霸权扩张政策,甚至越走越远.其主要表现为:布什政府拒绝接受"伊拉
克研究小组"报告的关键建议,拒不承认伊拉克已经陷入"内战",一再延期出台新的伊拉克政策,试图仅
对其现有政策加以"微调",企图最终赢得伊拉克战争;美国于2006年8月发布惟我独尊,咄咄逼人的新
"国家太空政策",意图实现太空"武器化"与独霸太空;美近期大搞核大战军事演习,将伊朗,朝鲜,俄罗斯
甚至中国列为核打击目标等等.l1美国之所以身陷困境而继续推行霸权扩张战略,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
当今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未有根本改观,"多强"实力仍然有限,加之彼此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并被
美国所利用,因而难以有效制约美国;二是伊拉克的各派反美武装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与
共同的目标,只能通过滥杀无辜来恶化安全形势,而难以重创美军有生力量,美军因此也得以继续驻扎,而
这正是"伊战"根本有别于当年"越战"之处.
(二)其他大国竞相加快发展,呈现出"群雄并起"的战略态势.其一,俄罗斯凭借能源与军工外贸,战
略核武器等"硬通货",对外积极进取,"复兴"势头显着增强.随着能源安全在国际关系中日益凸显,俄政
府不断加大对本国能源产业的控制,对外巧妙运筹"能源外交",大玩"能源牌",利用其油气对外出口增加
对周边国家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如以中断天然气供应为手段有效压制格鲁吉亚与乌克兰的亲美疏俄政
策等.[2俄进一步加大战略核武器库研发与建设力度,力图维护强有力的对外核威慑力.在地缘战略上与
美国角逐对中亚,南高加索等"前苏联地区"的影响力,在"伊朗核"等中东问题上采取明显有别于美国的
政策,向伊朗,委内瑞拉等美国的"眼中钉"国家出售先进武器,在国内则进一步强化联邦政府权威,坚决抵
制西方策划的所谓"颜色革命".俄普京政府近年来所采取的一系列强有力的内外举措,有效地反击了美
国的"弱俄","挤俄"政策,俄国际影响力也因此显着增强.
其二,日本继续推进"正常国家化",新政府外交更加灵活策略.安倍晋三在2006年9月取代顽固坚
持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而成为日本新首相后,大幅调整了前任的外交政策,在历史问题上有所改进,并首
先出访中,韩两邻国,意图尽快摆脱与周边邻国关系的僵局,争取更多主动.日本对外战略在坚持以日美
军事同盟为基石的同时,更加重视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力图在东亚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日
调整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策略,继续策划"争常"新方案,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安倍晋三更明确地
提出在其任内修改战后和平宪法的目标,l3其实质是不甘只做世界经济大国,还要进而谋求成为世界军事
与政治大国.
其三,印度国际处境左右逢源,"印度崛起"被外界越来越多地与"中国崛起"相提并论.经济上印度
近年保持着较高的GDP增速,巨大的市场潜力与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被普遍看好;军事上印度继续维持
较快的扩军步伐,一方面不惜花费巨资一再进口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另一方面自己也在大力研发尖端武
器,并加入到太空开发的大国竞争之中;外交上与美,俄,欧盟,中,日等主要大国或国家集团均保持着良好
关系,尤其备受美国"青睐"与扶持;在国际舆论上印度更是凭借其"民主"发展模式而备受戴有色眼镜的
西方传媒所吹捧,西方暂时还无意炮制所谓的"印度威胁论".简言之,印度凭借其庞大的人力资源与市场
前景,依托"事实有核国家"的特殊"政治资本",意图"主导"南亚与印度洋地区,进而谋求安理会新的常任
理事国与世界大国地位.
至于欧盟与中国,前者由于将在较长时期内忙于消化"东扩"果实与内部整合,加之英国与法,德等欧
陆大国之间在外交上分歧较大,欧盟的"整体外交"一时尚难突出,故欧盟在国际上暂时表现得较为"内
向",不够主动;中国则高扬"和谐"大旗,对内励精图治,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广交朋友,推动建设
"和谐世界"?,其和平发展稳步推进,国际影响蒸蒸日上.
?《伊拉克研究小组报告》.美国和平研究所网站.http://www.usip.org/isg/iraq—study—group,report/report/1206/iraq—
study_
group—report.pdf.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作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rn/politics/2006—08/23/
content_
4999294.htm.
江南社会学院第1期
二大国关系:复杂互动,变化有四
(一)美俄矛盾凸显,明争暗斗加剧.美俄矛盾主要包括:在国际秩序上"单极"与"多极化"的结构性
矛盾;在独联体与"前苏联地区"渗透与反渗透,挤压与反挤压,争夺地缘政治影响力的矛盾,其中又突出表
现为美俄两国在格鲁吉亚与乌克兰政局演变上的幕后角力;在处理中东事务与防止核扩散的方式方法上
的分歧;在战略核武器上谋求一己"绝对优势","绝对安全"与扞卫自身对外有效威慑力的矛盾;在能源安
全上对于运用能源筹码,施展"能源外交"的歧见;以及在俄罗斯自身发展道路与价值观上干涉与反干涉的
较量等.简言之,近年来以普京总统为代表,独立自主与张扬个性的俄罗斯外交,对
美国的霸权扩张行为
构成了不小的制约与挑战,美俄之间称霸与反称霸,挤压与反挤压,干涉与反干涉的矛盾甚为突出并将长
期存在,美俄关系中的冲突甚至对抗面还将不时出现.但由于两国在反恐,反扩散,防范核恐怖袭击等存
在着共同利益,加之俄实力相对较弱,故美俄矛盾仍将处于"可控"范围. (二)美印加速接近.以美国布什总统置破坏国际防核扩散机制于不顾,在2006年底最终签署"美印
民用核能合作法案"为标志4J,美印战略关系迅速升温.近年美印战略关系得以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印度经济增长迅速,美印经济合作潜力很大;美国视印度为"民主"国家,美印拥有共同或类似的价值观;双
方在反恐,遏制伊斯兰极端势力上面临共同威胁;出于共同防范"中国崛起"的地缘战略需要等.随着中国
迅猛发展,美国正不断调整亚太战略,体现为以"负责的利益相关者"来"规范"中国,大力扶植日本,极力
拉拢印度,力图在中,日,印亚洲"三强"之间培植所谓"均势",并由美国来充当均势的平衡者与仲裁人.
而尽管美印关系不断升温,但双方的战略合作仍将受到诸多制约:一是美印合作带来较大的"权宜"性,主
要是出于彼此相互利用.美国想通过利用与扶持印度来抗衡中国;印度则想利用与借助美国以跻身"世界
大国"行列.二是美印关系在本质上属于世界霸权与区域强权之间的互动,彼此战略目标存在潜在冲突.
美国要维持世界霸权,严防任何"挑战者"的出现;而印度本是一个独立的文明体,其对外政策较有"个
性",难以唯美国马首是瞻,加之自己"抱负"很大,一心想在南亚甚至印度洋地区坐大.故随着印度进一
步的发展强大,美印之间控制与反控制,防范与反防范的矛盾也将突出.
(三)中美关系更加成熟.2006年,中美关系本身的广度,深度,高度与复杂性均有显着增加,其对当
今及未来国际关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中美全方位合作明显加深,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在彼此认知上,
"利益相关者"与"建设性合作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新定位,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
要的双边关系"的判断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经济上中美日益相互依存,分别为对方的第三与第
二大贸易伙伴,而双方阵容空前庞大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6年年底举行,也进一步增加了通过对
话与合作解决彼此经济分歧的共识;安全上中美军事交流达到了历史新高,成功举行了两军海上联合搜
救演习,增加了彼此战略互信,双方还在"朝核",共同遏制"法理**"等保持着紧密合作.简言之,中美
关系的更加成熟与稳步向前发展渐成主流,但也要正视彼此之间的经济竞争,意识形态分歧,在国际秩序
上的结构性矛盾,尤其要防止美国国内的各种**势力不时煽风点火,兴风作浪,继续炮制形形色色的"中
国威胁论",再次干扰与毒化中美关系.
(四)中日政治僵局终被打破.经过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上任伊始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中国作为首
个出访国,受到了中国国家主席**的会见,双方就改善与发展两国关系达成了战略共识,共同承诺构
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J,而中国总理**也将在2007年回访日本.中日两国领导人互访的再度实现
终于打破了近年来阻止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政治僵局,为中日两大邻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应该指出,日本新政府作出改善日中关系的决定乃明智之举,但也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即中国市场对于
日本经济增长的极端重要性与中国的地区及全球影响力的日益提升,迫使日本抛弃非理性与对抗性的对
华政策,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外交.而尽管中日关系得以转圜,但双方在历史,台湾,东海划界,钓鱼岛归
属,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等诸多问题上分歧犹存,尤其是日本继续谋求在本地区的所谓"主导权",争当世界
军事与政治大国,故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仍将受到较大限制. 三国际安全环境:近忧远虑.更趋严峻
(一)"朝核"问题发生"质变","伊核"问题加快"量变",美国推行双重标准,极力谋求核优势,致使国
际核不扩散机制难以为继.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于2006年lO月"悍然"进行核试验,不仅公然挑
第9卷陈向阳: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分析
战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而且导致东北亚安全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也使"六方会谈"进程出现严重倒退.在朝
鲜"得手"同时,面f临类似外部压力的伊朗也进一步加快核研发活动,对国际社会发出的制裁威胁置若罔
闻."朝核"与"伊核"遥相呼应,致使国际防扩散形势急剧恶化,但其背后主要原因之一,都是为了应对美国
的军事威胁,意图拥核自保,以免重蹈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覆辙.而美国在防扩散政策上采取的双重标准也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破坏性作用,美国对置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外的印度网开一面,通过"美印民用核能
合作法案",变相承认印度的"核大国"地位,对朝鲜,伊朗却完全另眼相看,大加挞伐,使得国际防扩散机制形
同虚设.而除"朝核","伊核"外,还有其他国家也在打核武装的主意,如日本不断有政要出来放话,要求就日
本是否应拥有核武器的问题展开"讨论",企图逐步放弃"无核三原则".更有甚者,美
国力图摆脱冷战后迄今
美俄核均势的束缚,极力谋求单方面的核优势,妄图剥夺他国正当的核反击能力,致力于核武器的小型化与实
战化,积极研发太空武器与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甚至别出心裁地准备以携带常规弹头的洲际导弹打击恐怖分
子,美国的霸权心态与"绝对安全"欲望极可能引发新一轮核军备竞赛,使国际安全环境更加趋于恶化.
(二)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全球变暖,能源安全,禽流感,艾滋病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挑战继续威胁国际
安全.国际反恐形势因美国打着"反恐"旗号积极从事对外扩张,将反恐引入歧途而难以明朗,反恐斗争未
有穷期,而"基地"等国际恐怖组织也仍在积蓄力量,企图伺机而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
如不尽早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其灾难性后果将极为严重.?而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世界第一的美国,完全只
顾自身的眼前经济利益,根本不愿接受国际有关条约的制约,故其对全球变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中国外交: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一)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因
素"更加突出.2006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五年与"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过20
万亿元人民币,外贸总额超过1.7万亿美元,二者均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更是世界第一,超过l万亿美
元.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与国际购买力,"中国制造"或"中国加工"商品的无处不在,中国对于国际资本
的持久吸引力与中资企业"走出去"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以"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改革开
放等为特征,成效卓着的"中国发展模式",均使得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着增强.
(二)对外战略思想更加系统,日臻完善.中共中央于2006年8月21_23日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
议",****在其重要讲话中明确阐述了做好新时期外事工作的指导思想,包括:坚持统筹国内国际
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等.?"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途径,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统筹协调的"大外事"格局,
整体推进的外交布局,有效组合的外交手段,这五者共同构成了21世纪中国的对外大战略,促使中国外交
在新时期全面拓展,不断前进.
(三)外交布局稳扎稳打,整体推进.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
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2006年的中国外交在这四大方面均有重要建树.其一,在大国外交上,与世界
主要大国的关系都得到改善与发展:中美两国交往的广度与密度空前增加,中美关系日趋成熟;中俄相互
举办"国家年",战略互信进一步加深;中日有望实现首脑互访,两国关系趋于好转;中欧相互理解增多,合
作领域拓宽;中印边界谈判加快,共同利益增加.其二,在周边外交上,相继成功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上海
峰会与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l5周年纪念峰会,中国正式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观察员,解决"朝
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在年底重启,中国在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等周边四大地缘战略方向均有新进
展,在稳定与重点经营"大周边"上取得新业绩.其三,在对发展中国家外交上,成功举办了盛况空前的中
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与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务实关系进一步发展,有效增强了中国在发展中
国家中的影响力,夯实了中国外交的基础.其四,在多边外交上,积极参与国际及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有
效兼顾自身利益与国际义务,对外敢于与善于承担责任.如针对朝鲜的核试验,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
作出重大修改后投下了赞成票,既要维护国际防扩散机制,又要避免局势的进一步恶化,维护半岛和平稳
?《斯特恩报告:气候变化的经济学》,http://www.hm—treasury.gov.uk/independent
—reviews/stern—review,economies—
elimate__
change/stemreview_
index.elm,2006年1O月30日.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作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rn/politics/2006—08/23/
content_4999294.htm.
江南社会学院第1期
定.而经过中国政府的巨大努力,最终促使"六方会谈"在年底得以重新启动.此外,在处理伊朗核问题,
黎巴嫩战争,阿富汗重建,苏丹达尔富尔冲突等诸多热点问题上,中国都是主持公道,坚持原则.中国还是
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中派出国际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世界卫生组织
等国际多边组织中的建设性积极参与,进一步确立了自身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四)外交手段多管齐下,刚柔并济.中国综合运用经济,军事,文化等外交手段,不仅有效维护自身正
当利益,而且大力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了"和谐世界"的建设.一是经济外交能量越来越大.中国本着"互
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相继举办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日印韩五国能源部长会
议等双边与多边会议,与
有关国家积极协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改进与扩大对外经济援助,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致力
于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重新启动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以实际行动与建设性倡议维护国际能源市场
的稳定;二是军事透明度进一步增加,军事外交更加活跃.中美两军联合海上搜救演习,中巴反恐联合军
演等相继成功举行,不仅增加了彼此了解,而且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及国际反恐斗争,而在2006年年
底发表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更是备受外界好评?;三是通过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显着增强了中国文化与
"中国模式"的对外吸引力,大幅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通过与有关国家成功举办"国家年","文化
年"等活动,加深了各自民众的相互了解.中国还在国外进一步增设新的"孔子学院",与有关国家就经济
社会发展模式与经验开展交流,中国政府将于2007年对外提供11000个留学生奖学金名额?,特别是中国
首倡建设"和谐世界"并积极付诸行动等,致使中国的国际形象不断改善,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亲和
力与对外吸引力稳步增长.对于中国国力的显着增强与外交手段的灵活多样,美国着名的中国问题专家
蓝普顿教授在2007年第一期的《外交》双月刊上撰文称,中国的实力是"三位一体"的立体型,主要包括经
济,军事,文化三大领域.'
综上所述,受多种力量与多种因素交织互动影响,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美国虽然继续维持"一超"地位,但国际困境明显增多,调整对外战略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多强"趁势加快
自身发展,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所改观;"一超"与"多强"之间,"多强"相
互之间合纵连横;既
有的国际防扩散机制难以为继,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国际安全环境更趋严
峻;中国牢牢把握"重要
战略机遇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周密筹划,未雨绸
缪,妥善应对各种安
全挑战,其国际影响与分量必将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美国模拟核大战防核扩散路漫漫[N/OL].光明日
报,http://www.smw.on/01gmeo/2006—12/20/content524890.htm
[2]2006年:改变世界的五大事件[N/OL].(英国)金融时
报,http://www.ftchinese.com/sc/index.jsp?pastid=20061220 [3]安倍要加快步伐任期内完成修宪[N/OL].(新加坡)联合早
报,http://www.zaobao.com/gj/gjo6l220—506.html
[4]布什签准美印核能合作法案[N/OL].(新加坡)联合早
报,http://www.zaobao.corn/gj/gj061220_513.html
[5]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意义重大[N/OL].(新加坡)联合早
报,http://www.zaobao.com/yl/sl061220_501.html
[6]**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N/OL].光明日
报,h"p://www.smw.cn/content/2006—10/09/content_489683.htm
[7]DavidM.Lampton.TheFacesofChinesePower[j].ForeignAffairs,January/February20
07.
TheAnalysisofInternationalStrategicalSituationatPresent CHENXiang—y0ng
(ChinaInstitutesofContemporaryRelations,Beijing10081,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2006—
2007internationalstrategicalsituationfromfourrespects:strategicalpositionofgreat
powers.newchangesofrelationsbetweengreatpowers,internationalsecuritycircumstance
etc.As"theonly—one,superpower",
theU.S.hadfallenintodilemmaofIraqandMiddhEastanditsinternationalsecuritycircumsta
ncetendedtopassivityforitsover
—
expansionofhegemony.Othergreatpowersspeededupitsforeignstratagemadjustmentandego—development.So,relationsof
greatpowersandinternationalsecuritybothhavenewchangestobecomemorecomplex.ForChina,itsforeignStrategicalisbecoming
moresystemic,itsadvancementofthewholeofdiplomacyachievedgreatSuccess. Keywords:InternationalStrategicalSituation;GreatPowersPosition;RelationsbetweenGreatPowers;InternationalSecurity;
ChinaDiploma.y.[责任编辑:晓春]
?"受权发布:2006年中国的国防(全文)".新华
网.http://news.xinhuanet.corn/politics/2006—12/29/content一
5546076.htm.
?"中国政府明年将提供11000留学生奖学金名额".http://www.sina.corn.cn,2006—
12—21.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分析
当前,多极化与全球化交织发展,国际战略形势复杂多变。尽管伊拉克困境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构成越来越大的制约,但美国继续推行霸权扩张。其他主要大国力图抓住机遇、竞相加快发展。大国关系出现一系列新变化,现有的国际防扩散机制备受冲击、面临调整,国际安全威胁更趋多样。中国对外战略日趋成熟,全方位外交积极进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前景广阔。
一、主要大国战略态势:“一超
1、美国虽在伊拉克日益陷入困境,但仍对外坚持霸权扩张战略。
进入2006年,美国在伊拉克的困 局进一步加深。伊拉克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两派内部、美军与各种反美武装之间、伊政府军与“基地”恐怖组织等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教派冲突”、“军阀混战”、恐怖袭击、反抗美军占领的武装斗争相互交织,伊陷入全面“内战”的可能性愈来愈大,伊境内针对平民的恶性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伊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伊拉克政府根本无法控制局势,美军伤亡也节节攀升,死亡人数业已突破3000大关,军费开销越滚越大,美国在伊拉克完全陷入了骑虎难下、进退失据、难以自拔的地步。美国不仅在伊拉克陷人困境,在中东其他地区同样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伊朗执意推进核计划,不断加大针对美国武装干涉的军事斗争准备;美国与以色列策动的针对真主党的黎巴嫩战争最终失算,反而强化了真主党游击队的实力,美国支持的黎巴嫩政府???.
(1)、美国霸权扩张战略的政治目的。
美国????..
(2)、美国霸权扩张战略的经济目的。
2、其他大国竞相加快发展,呈现出“群雄并起”的战略态势。
其一,俄罗斯凭借能源与军工外贸、战略核武器等“硬通货”,对外积极进取,“复兴”势头显著增强。随着能源安全在国际关系中日益凸显,俄政府不断加大对本国能源产业的控制,对外巧妙运筹“能源外交”、大玩“能源牌”,利用其油气对外出口增加 对周边国家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如以中断天然气供应为手段有效压制格鲁吉亚与乌克兰的亲美疏俄政 ???..
二、大国关系:复杂互动。变化有四
1、 美俄矛盾凸显,明争暗斗加剧。
美俄矛盾主要包括:在国际秩序上“单极”与“多极化”的结构性矛盾;在独联体与“前苏联地区”渗透与反渗透、挤压与反挤压、争夺地缘政治影响力的矛盾,其中又突出表 现为美俄两国在格鲁吉亚与乌克兰政局演变上的幕后角力;在处理中东事务与防止核扩散的方式方法上 的分歧;在战略核武器上谋求一己“绝对优势”、“绝对安全”与捍卫自身对外有效威慑力的矛盾;在能源安 全上对于运用能源筹码、施展“能源外交”的歧见;以及在俄罗斯自身发展道路与价值观上千涉与反干涉的????.
参考文献:
书籍格式: [1]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 [2]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网络资源: [3]作者.文章题目,发表日期;网络资源路径.
如网络资源类:
[3]张三.社会关系,2011年12月14日;http://2011.scnuzc.cn/.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分析
JO URNAL O F J IA NGNA N SO C IAL UN IVERS ITY M a r. 2007 2007年 3月
3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分析
陈向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1 )
摘 要 : 从大国战略态势 、大国关系新变化 、国际安全环境 、中国对外战略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
2006—2007年的国际战略形势 。其中 ,作为“唯一超级大国 ”的美国 ,因霸权扩张过度 ,身陷中东尤其
是伊拉克困境 ,其国际战略处境趋于被动 。其他大国抓紧调整各自对外战略 、加快自我发展 。大国关
系与国际安全环境均有新变化 、更趋复杂 。中国对外战略更为系统 ,中国外交整体推进 、成效卓著 。
关键词 : 国际战略形势 ;大国态势 ;大国关系 ;国际安全 ;中国外交
( ) 文章编号 : 1673 - 1026 2007 01 - 0018 - 05 中图分类号 : D815文献标识码 : A
当前 ,多极化与全球化交织发展 ,国际战略形势复杂多变 。尽管伊拉克困境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构成越 来越大的制约 ,但美国继续推行霸权扩张 。其他主要大国力图抓住机遇 、竞相加快发展 。大国关系出现一 系列新变化 ,现有的国际防扩散机制备受冲击 、面临调整 ,国际安全威胁更趋多样 。中国对外战略日趋成 熟 ,全方位外交积极进取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前景广阔 。
一主要大国战略态势 :“一超 更显被动” ,“多强 更”加主动
()一 美国虽在伊拉克日益陷入困境 ,但仍对外坚持霸权扩张战略 。进入 2006 年 ,美国在伊拉克的困 局进一步加深 。伊拉克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 、两派内部 、美军与各种反美武装之间 、伊政府军与“基地 ”恐 怖组织等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 ,“教派冲突 ”、“军阀混战 ”、恐怖袭击 、反抗美军占领的武装斗争相互交织 , 伊陷入全面“内战 ”的可能性愈来愈大 ,伊境内针对帄民的恶性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 ,伊安全形势急剧恶 化 ,伊拉克政府根本无法控制局势 , 美军伤亡也节节攀升 ,死亡人数业已突破 3000 大关 ,军费开销越滚越 大 ,美国在伊拉克完全陷入了骑虎难下 、进退失据 、难以自拔的地步 。美国不仅在伊拉克陷入困境 ,在中东 其他地区同样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伊朗执意推进核计划 ,不断加大针对美国武装干涉的军事斗争准备 ; 美国与以色列策动的针对真主党的黎巴嫩战争最终失算 ,反而强化了真主党游击队的实力 ,美国支持的黎 巴嫩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黎巴嫩再次爆发内战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反以色列的哈马斯在巴勒斯坦选 举中获胜上台 ,巴以“中东和帄 ”进程完全中断 ,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的对抗加剧 。对于中东日益
()恶化的安全形势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警告中东地区存在着爆发“三场内战 ”伊拉克 、黎巴嫩 、巴勒斯坦 的 危险 ,伊拉克境内不断升级的武装冲突有可能进一步向周围国家蔓延 、甚至演变成全面的地区性战争而无 法收拾 。此外 ,北约部队在阿富汗也面临“塔利班 ”前政权卷土重来的严峻挑战 。伊战即将进入第四个年 头与久拖不决 ,美 14万大军与 5 000多军事顾问身陷伊拉克“泥潭 ”,加之“大中东 ”乱局不断 、伊斯兰激进 势力不降反升 ,使美国“民主改造 ”“大中东 ”的计划宣告破产 ,美国的“反恐战争 ”也陷入僵局 ,美国由此在 全球陷入了顾此失彼 、捉襟见肘 、疲于奔命的战略被动 ,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借助其他大国与国际组织 。
美国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不仅加剧了美国在世界的困境 , 也越来越招致国内的反对与制约 。在 2006年 11月举行的国会中期选举中 ,美国民众用选票表达了对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强烈不满 ,民主党一 举击败执政的共和党 ,夺得了参 、众两院的多数 ,而布什政府中鹰派色彩浓厚 、一贯对外强硬的拉姆斯菲尔 德 、博尔顿也因此被迫辞职 。 12月 6 日 ,由美国共和 、民主两党资深人士共同组成的“伊拉克研究小组 ”正
3收稿日期 : 2007 - 01 - 04
( ) 作者简介 :陈向阳 1970— ,男 ,湖南长沙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博士 。
19 第 9 卷 陈向阳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分析
? 式对外公布了《伊拉克研究小组报告 》,该报告强烈质疑布什政府的伊拉克乃至中东政策 ,敦促其尽快改 弦更张 ,包括与伊朗 、叙利亚谈判及从伊拉克撤军等 。简言之 ,布什政府可谓内外交困 、进退维谷 ,以单边 主义 、“先发制人 ”、迷信武力 、“民主改造 ”、谋求“绝对安全 ”与“单极 ”霸权为特征的“新保守主义 ”与所 谓的“布什主义 ”受到了越来越强大的内外制约 。
尽管布什政府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不得人心 ,尽管美国在全球陷入战略困境 ,但美国凭借其“唯一超级 大国 ”的优势地位 ,对外顽固奉行霸权扩张政策 、甚至越走越远 。其主要表现为 :布什政府拒绝接受“伊拉 克研究小组 ”报告的关键建议 ,拒不承认伊拉克已经陷入“内战 ”,一再延期出台新的伊拉克政策 ,试图仅 对其现有政策加以“微调 ”、企图最终赢得伊拉克战争 ; 美国于 2006 年 8 月发布惟我独尊 、咄咄逼人的新 “国家太空政策 ”,意图实现太空“武器化 ”与独霸太空 ;美近期大搞核大战军事演习 ,将伊朗 、朝鲜 、俄罗斯 [ 1 ]甚至中国列为核打击目标等等 。美国之所以身陷困境而继续推行霸权扩张战略 ,其原因主要有二 : 一是 当今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未有根本改观 ,“多强 ”实力仍然有限 ,加之彼此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并被 美国所利用 ,因而难以有效制约美国 ;二是伊拉克的各派反美武装一盘散沙 、各自为战 ,缺乏统一的指挥与 共同的目标 ,只能通过滥杀无辜来恶化安全形势 ,而难以重创美军有生力量 ,美军因此也得以继续驻扎 ,而 这正是“伊战 ”根本有别于当年“越战 ”之处 。
()二 其他大国竞相加快发展 ,呈现出“群雄并起 ”的战略态势 。其一 ,俄罗斯凭借能源与军工外贸 、战 略核武器等“硬通货 ”,对外积极进取 ,“复兴 ”势头显著增强 。随着能源安全在国际关系中日益凸显 ,俄政 府不断加大对本国能源产业的控制 ,对外巧妙运筹“能源外交 ”、大玩“能源牌 ”,利用其油气对外出口增加 对周边国家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 ,如以中断天然气供应为手段有效压制格鲁即亚与乌克兰的亲美疏俄政 [ 2 ]策等 。俄进一步加大战略核武器库研发与建设力度 ,力图维护强有力的对外核威慑力 。在地缘战略上与 美国角逐对中亚 、南高加索等“前苏联地区 ”的影响力 ,在“伊朗核 ”等中东问题上采取明显有别于美国的 政策 ,向伊朗 、委内瑞拉等美国的“眼中钉 ”国家出售先进武器 ,在国内则进一步强化联邦政府权威 、坚决抵 制西方策划的所谓“颜色革命 ”。俄普京政府近年来所采取的一系列强有力的内外举措 ,有效地反击了美 国的“弱俄 ”、“挤俄 ”政策 ,俄国际影响力也因此显著增强 。
其二 ,日本继续推进“正常国家化 ”,新政府外交更加灵活策略 。安倍晋三在 2006 年 9 月取代顽固坚 持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而成为日本新首相后 ,大幅调整了前任的外交政策 ,在历史问题上有所改进 ,并首 先出访中 、韩两邻国 ,意图尽快摆脱与周边邻国关系的僵局 、争取更多主动 。日本对外战略在坚持以日美 军事同盟为基石的同时 ,更加重视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力图在东亚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日 调整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策略 、继续策划“争常 ”新方案 ,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 ,安倍晋三更明确地 [ 3 ]提出在其任内修改战后和帄宪法的目标 , 其实质是不甘只做世界经济大国 ,还要进而谋求成为世界军事 与政治大国 。
其三 ,印度国际处境左右逢源 ,“印度崛起 ”被外界越来越多地与“中国崛起 ”相提并论 。经济上印度 近年保持着较高的 GD P增速 ,巨大的市场潜力与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被普遍看好 ; 军事上印度继续维持 较快的扩军步伐 ,一方面不惜花费巨资一再进口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另一方面自己也在大力研发尖端武 器 ,并加入到太空开发的大国竞争之中 ;外交上与美 、俄 、欧盟 、中 、日等主要大国或国家集团均保持着良好 关系 ,尤其备受美国“青睐 ”与扶持 ;在国际舆论上印度更是凭借其“民主 ”发展模式而备受戴有色眼镜的 西方传媒所吹捧 ,西方暂时还无意炮制所谓的“印度威胁论 ”。简言之 ,印度凭借其,大的人力资源与市场 前景 ,依托“事实有核国家 ”的特殊“政治资本 ”,意图“主导 ”南亚与印度洋地区 ,进而谋求安理会新的常任
理事国与世界大国地位 。
至于欧盟与中国 ,前者由于将在较长时期内忙于消化“东扩 ”果实与内部整合 ,加之英国与法 、德等欧 陆大国之间在外交上分歧较大 ,欧盟的“整体外交 ”一时尚难突出 , 故欧盟在国际上暂时表现得较为“内 向 ”、不够主动 ;中国则高扬“和谐 ”大旗 ,对内励精图治 、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广交朋友 、推动建设 ? “和谐世界 ”,其和帄发展稳步推进 ,国际影响蒸蒸日上 。
? 《伊拉克研究小组报告 》. 美国和帄研究所网站 . h ttp: / /www. u sip. o rg / isg / iraq_ study_group _ repo rt / repo rt /1206 / iraq_
study_group _ repo rt. p df。
? “中央外事工作会 议 在 京 举 行 胡 锦 涛 作 重 要 讲 话 ”. 新 华 网 . h ttp: / / new s. xinhuane t. com /po litic s/2006 - 08 /23 /
con ten t_4999294. ht m。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第 1 期
二大国关系 :复杂互动 ,变化有四
()一 美俄矛盾凸显 ,明争暗斗加剧 。美俄矛盾主要包括 : 在国际秩序上“单极 ”与“多极化 ”的结构性 矛盾 ;在独联体与“前苏联地区 ”渗透与反渗透 、挤压与反挤压 、争夺地缘政治影响力的矛盾 ,其中又突出表 现为美俄两国在格鲁即亚与乌克兰政局演变上的幕后角力 ; 在处理中东事务与防止核扩散的方式方法上 的分歧 ;在战略核武器上谋求一己“绝对优势 ”、“绝对安全 ”与捍卫自身对外有效威慑力的矛盾 ;在能源安 全上对于运用能源筹码 、施展“能源外交 ”的歧见 ;以及在俄罗斯自身发展道路与价值观上干涉与反干涉的 较量等 。简言之 ,近年来以普京总统为代表 、独立自主与张扬个性的俄罗斯外交 ,对美国的霸权扩张行为 构成了不小的制约与挑战 ,美俄之间称霸与反称霸 、挤压与反挤压 、干涉与反干涉的矛盾甚为突出并将长 期存在 ,美俄关系中的冲突甚至对抗面还将不时出现 。但由于两国在反恐 、反扩散 、防范核恐怖袭击等存 在着共同利益 ,加之俄实力相对较弱 ,故美俄矛盾仍将处于“可控 ”范围 。
()二 美印加速接近 。以美国布什总统置破坏国际防核扩散机制于不顾 ,在 2006 年底最终签署“美印 [ 4 ] 民用核能合作法案 ”为标志 ,美印战略关系迅速升温 。近年美印战略关系得以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印度经济增长迅速 ,美印经济合作潜力很大 ;美国视印度为“民主 ”国家 ,美印拥有共同或类似的价值观 ;双 方在反恐 、遏制伊斯兰极端势力上面临共同威胁 ;出于共同防范“中国崛起 ”的地缘战略需要等 。随着中国 迅猛发展 ,美国正不断调整亚太战略 ,体现为以“负责的利益相关者 ”来“规范 ”中国 、大力扶植日本 、极力 拉拢印度 ,力图在中 、日 、印亚洲“三强 ”之间培植所谓“均势 ”,并由美国来充当均势的帄衡者与仲裁人 。 而尽管美印关系不断升温 ,但双方的战略合作仍将受到诸多制约 :一是美印合作带来较大的“权宜 ”性 ,主 要是出于彼此相互利用 。美国想通过利用与扶持印度来抗衡中国 ;印度则想利用与借助美国以跻身“世界 大国 ”行列 。二是美印关系在本质上属于世界霸权与区域强权之间的互动 ,彼此战略目标存在潜在冲突 。 美国要维持世界霸权 ,严防任何“挑战者 ”的出现 ; 而印度本是一个独立的文明体 , 其对外政策较有“个 性 ”,难以唯美国马首是瞻 ,加之自己“抱负 ”很大 ,一心想在南亚甚至印度洋地区坐大 。故随着印度进一 步的发展强大 ,美印之间控制与反控制 、防范与反防范的矛盾也将突出 。
()三 中美关系更加成熟 。 2006 年 ,中美关系本身的广度 、深度 、高度与复杂性均有显著增加 ,其对当 今及未来国际关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中美全方位合作明显加深 ,共同利益不断扩大 : 在彼此认知上 , “利益相关者 ”与“建设性合作者 ”相得益彰 ,共同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新定位 ,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 要的双边关系 ”的判断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 ;经济上中美日益相互依存 ,分别为对方的第三与第 二大贸易伙伴 ,而双方阵容空前,大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于 2006 年年底举行 ,也进一步增加了通过对 [ 5 ] 话与合作解决彼此经济分歧的共识 ;安全上中美军事交流达到了历史新高 ,成功举行了两军海上联合搜 救演习 ,增加了彼此战略互信 ,双方还在“朝核 ”、共同遏制“法理** ”等保持着紧密合作 。简言之 ,中美 关系的更加成熟与稳步向前发展渐成主流 ,但也要正视彼此之间的经济竞争 、意识形态分歧 、在国际秩序 上的结构性矛盾 ,尤其要防止美国国内的各种**势力不时煽风点火 、兴风作浪 ,继续炮制形形色色的“中 国威胁论 ”,再次干扰与毒化中美关系 。
()四 中日政治僵局终被打破 。经过中日双方共同努力 ,上任伊始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中国作为首 个出访国 ,受到了中国国家主席**的会见 ,双方就改善与发展两国关系达成了战略共识 ,共同承诺构 [ 6 ] 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而中国总理**也将在 2007年回访日本 。中日两国领导人互访的再度实现 终于打破了近年来阻止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政治僵局 ,为中日两大邻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应该指出 ,日本新政府作出改善日中关系的决定乃明智之举 ,但也是形势所迫 、大势所趋 ,即中国市场对于 日本经济增长的极端重要性与中国的地区及全球影响力的日益提升 ,迫使日本抛弃非理性与对抗性的对 华政策 、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外交 。而尽管中日关系得以转圜 ,但双方在历史 、台湾 、东海划界 、钓鱼岛归 属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等诸多问题上分歧犹存 ,尤其是日本继续谋求在本地区的所谓“主导权 ”,争当世界 军事与政治大国 ,故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仍将受到较大限制 。
三国际安全环境 :近忧远虑 ,更趋严峻
()一 “朝核 ”问题发生“质变 ”、“伊核 ”问题加快“量变 ”,美国推行双重标准 、极力谋求核优势 ,致使国 际核不扩散机制难以为继 。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 ,于 2006年 10 月“悍然 ”进行核试验 ,不仅公然挑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1 第 9 卷 陈向阳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分析
战国际核不扩散机制 ,而且导致东北亚安全环境进一步复杂化 ,也使“六方会谈 ”进程出现严重倒退 。在朝 鲜“得手 ”同时 ,面临类似外部压力的伊朗也进一步加快核研发活动 ,对国际社会发出的制裁威胁置若罔 闻 。“朝核 ”与“伊核 ”遥相呼应 ,致使国际防扩散形势急剧恶化 ,但其背后主要原因之一 ,都是为了应对美国
的军事威胁 ,意图拥核自保 、以免重蹈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覆辙 。而美国在防扩散政策上采取的双重标准也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破坏性作用 ,美国对置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之外的印度网开一面 ,通过“美印民用核能 合作法案 ”,变相承认印度的“核大国 ”地位 ,对朝鲜 、伊朗却完全另眼相看 、大加挞伐 ,使得国际防扩散机制形 同虚设 。而除“朝核 ”、“伊核 ”外 ,还有其他国家也在打核武装的主意 ,如日本不断有政要出来放话 ,要求就日 本是否应拥有核武器的问题展开“讨论 ”,企图逐步放弃“无核三原则 ”。更有甚者 ,美国力图摆脱冷战后迄今 美俄核均势的束缚 ,极力谋求单方面的核优势 ,妄图剥夺他国正当的核反击能力 ,致力于核武器的小型化与实 战化 ,积极研发太空武器与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甚至别出心裁地准备以携带常规弹头的洲际导弹打击恐怖分 子 ,美国的霸权心态与“绝对安全 ”欲望极可能引发新一轮核军备竞赛 ,使国际安全环境更加趋于恶化 。
()二 包括国际恐怖主义 、全球变暖 、能源安全 、禽流感 、艾滋病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挑战继续威胁国际 安全 。国际反恐形势因美国打着“反恐 ”旗号积极从事对外扩张 ,将反恐引入歧途而难以明朗 ,反恐斗争未 有穷期 ,而“基地 ”等国际恐怖组织也仍在积蓄力量 ,企图伺机而动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剧 ,国际社会
? 如不尽早共同采取有效措施 ,其灾难性后果将极为严重 。而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世界第一的美国 ,完全只 [ 2 ]顾自身的眼前经济利益 ,根本不愿接受国际有关条约的制约 ,故其对全球变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四中国外交 :推动“和谐世界 建设” ,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一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中国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因 素 ”更加突出 。 2006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五年与“十一五 ”规划的第一年 ,中国的 GD P首次超过 20 万亿元人民币 ,外贸总额超过 1. 7 万亿美元 ,二者均居世界第三 ,外汇储备更是世界第一 、超过 1 万亿美 元 。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与国际购买力 、“中国制造 ”或“中国加工 ”商品的无处不在 ,中国对于国际资本 的持久吸引力与中资企业“走出去 ”规模的不断扩大 ,特别是以“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 、自主创新 、改革开 放等为特征 ,成效卓著的“中国发展模式 ”,均使得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
()二 对外战略思想更加系统 、日臻完善 。中共中央于 2006 年 8 月 21 —23 日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 议 ”,****在其重要讲话中明确阐述了做好新时期外事工作的指导思想 ,包括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 两个大局 ;坚持走和帄发展道路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 等 。“和帄发展 ”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途径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的战略思想 、统筹协调的“大外事 ”格局 、 整体推进的外交布局 、有效组合的外交手段 ,这五者共同构成了 21世纪中国的对外大战略 ,促使中国外交 在新时期全面拓展 、不断前进 。
()三 外交布局稳扎稳打 、整体推进 。按照“大国是关键 、周边是首要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是重要 舞台 ”的外交“总体布局 ”, 2006年的中国外交在这四大方面均有重要建树 。其一 ,在大国外交上 ,与世界 主要大国的关系都得到改善与发展 :中美两国交往的广度与密度空前增加 ,中美关系日趋成熟 ; 中俄相互 举办“国家年 ”,战略互信进一步加深 ;中日有望实现首脑互访 ,两国关系趋于好转 ; 中欧相互理解增多 、合 作领域拓宽 ;中印边界谈判加快 、共同利益增加 。其二 ,在周边外交上 ,相继成功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上海 峰会与中国 —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15 周年纪念峰会 ,中国正式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观察员 ,解决“朝 核 ”问题的“六方会谈 ”在年底重启 ,中国在中亚 、南亚 、东南亚 、东北亚等周边四大地缘战略方向均有新进 展 ,在稳定与重点经营“大周边 ”上取得新业绩 。其三 ,在对发展中国家外交上 ,成功举办了盛况空前的中 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与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务实关系进一步发展 ,有效增强了中国在发展中 国家中的影响力 ,夯实了中国外交的基础 。其四 ,在多边外交上 ,积极参与国际及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 ,有 效兼顾自身利益与国际义务 ,对外敢于与善于承担责任 。如针对朝鲜的核试验 ,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 作出重大修改后投下了赞成票 ,既要维护国际防扩散机制 ,又要避免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维护半岛和帄稳
? 《斯特恩报告 :气候 变 化 的 经 济 学 》, h ttp: / /www. hm - trea su ry. gov. uk / indep enden t_ review s/ ste rn _ review _ econom ic s_
c lim a te_change / ste rn review_index. cfm , 2006年 10月 30日 。
? “中央外事 工 作 会 议 在 京 举 行 胡 锦 涛 作 重 要 讲 话 ”, 新 华 网 , h ttp: / / new s. xinhuane t. com /po litic s/ 2006 - 08 /23 /
con ten t_4999294. ht m。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2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第 1 期
定 。而经过中国政府的巨大努力 ,最终促使“六方会谈 ”在年底得以重新启动 。此外 ,在处理伊朗核问题 、 黎巴嫩战争 、阿富汗重建 、苏丹达尔富尔冲突等诸多热点问题上 ,中国都是主持公道 、坚持原则 。中国还是 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中派出国际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 。中国在联合国 、亚太经合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等国际多边组织中的建设性积极参与 ,进一步确立了自身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
()四 外交手段多管齐下 、刚柔并济 。中国综合运用经济 、军事 、文化等外交手段 ,不仅有效维护自身正 当利益 ,而且大力促进国际合作 ,推动了“和谐世界 ”的建设 。一是经济外交能量越来越大 。中国本着“互 利共赢 ”的指导思想 ,相继举办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中美日印韩五国能源部长会议等双边与多边会议 ,与 有关国家积极协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改进与扩大对外经济援助 ,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致力 于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重新启动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以实际行动与建设性倡议维护国际能源市场 的稳定 ;二是军事透明度进一步增加 ,军事外交更加活跃 。中美两军联合海上搜救演习 、中巴反恐联合军 演等相继成功举行 ,不仅增加了彼此了解 ,而且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帄稳定及国际反恐斗争 ,而在 2006 年年
?底发表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更是备受外界好评 ;三是通过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 ,显著增强了中国文化与 “中国模式 ”的对外吸引力 ,大幅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中国通过与有关国家成功举办“国家年 ”、“文化 年 ”等活动 ,加深了各自民众的相互了解 。中国还在国外进一步增设新的“孔子学院 ”,与有关国家就经济
? 社会发展模式与经验开展交流 ,中国政府将于 2007 年对外提供 11000个留学生奖学金名额 ,特别是中国 首倡建设“和谐世界 ”并积极付诸行动等 ,致使中国的国际形象不断改善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感召力 、亲和 力与对外吸引力稳步增长 。对于中国国力的显著增强与外交手段的灵活多样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 蓝普顿教授在 2007年第一期的《外交 》双月刊上撰文称 ,中国的实力是“三位一体 ”的立体型 ,主要包括经 [ 7 ]济 、军事 、文化三大领域 。
综上所述 ,受多种力量与多种因素交织互动影响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 美国虽然继续维持“一超 ”地位 ,但国际困境明显增多 、调整对外战略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多强 ”趁势加快 自身发展 ,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所改观 ;“一超 ”与“多强 ”之间 、“多强 ”相互之间合纵连横 ; 既 有的国际防扩散机制难以为继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 ,国际安全环境更趋严峻 ;中国牢牢把握“重要 战略机遇期 ”,坚持走“和帄发展 ”道路 ,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周密筹划 、未雨绸缪 、妥善应对各种安 全挑战 ,其国际影响与分量必将持续增长 。
参考文献 :
[ 1 ]美国模拟核大战 防核扩散路漫漫 [ N /OL ]. 光明日报 , h ttp: / /www. gmw. cn /01 gm rb /2006 - 12 / 20 / con ten t_524890. h tm
)([ 2 ] 2006 年 :改变世界的五大事件 [ N /OL ]. 英国 金融时报 , h ttp: / /www. ftch ine se. com / sc / index. jsp ? p a stid = 20061220
()[ 3 ]安倍要加快步伐 任期内完成修宪 [ N /OL ]. 新加坡 联合早报 , h ttp: / /www. zaobao. com / gj / gj061220 _506. h tm l [ 4 ]布什签准美印核能合作法案 [ N /OL ]. (新加坡 )联合早报 , h ttp: / /www. zaobao. com / gj / gj061220 _513. h tm l
[ 5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意义重大 [ N /OL ]. (新加坡 )联合早报 , h ttp: / /www. zaobao. com / yl / sl061220 _501. h tm l
[ 6 ]**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 N /OL ]. 光明日报 , h ttp: / /www. gmw. cn / con ten t /2006 - 10 /09 / con ten t_489683. h tm[ 7 ]D avid M. L amp ton. The Face s of Ch ine se Powe r[ J ]. Fo re ign A ffa irs, Janua ry / Feb rua ry 2007.
The Ana ly s is of In terna i otnal S tra teg icla S itua t ion a t Pre sen t
CH EN X iang - yang
( )Ch ina In stitu te s of Con tempo rary R e la tion s, B e ijing 10081 , Ch ina
A b stra c t: Th is p ap e r ana lyze s 2006 - 2007 in te rna tiona l stra tegica l situa tion from fou r re sp ec ts: stra tegica l po sition of grea t powe rs, new change s of re la tion s be tween grea t powe rs, in te rna tiona l secu rity c ircum stance e tc. A s " the on ly - one - sup e rpowe r" , the U. S. had fa llen in to d ilemm a of Iraq and M idd le Ea st and its in te rna tiona l secu rity c ircum stance tended to p a ssivity fo r its ove r - exp an sion of hegemony. O the r grea t powe rs sp eeded up its fo re ign stra tagem ad ju stm en t and ego - deve lopm en t. So, re la tion s of grea t powe rs and in te rna tiona l secu rity bo th have new change s to becom e mo re comp lex. Fo r Ch ina, its fo re ign Stra tegica l is becom ing mo re system ic, its advancem en t of the who le of d ip lom acy ach ieved grea t succe ss.
Key word s: In te rna tiona l Stra tegica l Situa tion; Grea t Powe rs Po sition; R e la tion s be tween Grea t Powe rs; In te rna tiona l Secu rity;
[责任编辑 :晓 春 ] Ch ina D ip lom acy.
() ? “受权 发 布 : 2006 年 中 国 的 国 防 全 文 ”。新 华 网 。 h ttp: / / new s. xinhuane t. com /po litic s /2006 - 12 /29 / con tent _
5546076. ht m。
? “中国政府明年将提供 11000留学生奖学金名额 ”. h ttp: / /www. sina. com. cn, 2006 - 12 - 21。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根据当前形势分析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根据当前形势分析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的形势体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今后,一切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市场竟争中优胜劣汰.市场经济既给企业带来机遇,又给企业带来威胁和挑战。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站得高,看得远,要有长远打算,着眼于长期效益,还要善于适应情况变化而修改调整原来的打算.制定和实施战略,实行战略管理,才能适应这一需要。
我国搞市场经济,企业己经面临国内国际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企业必须经常分析竞争形势,了解竞争对手,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尽力发挥优势。只有抓住机遇,克服劣势,避开威胁,才可能在竟争中取胜。这就要推行战略管理,做到高瞻远瞩,抢先发现机会,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一着主动,就着着主动:否则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迟早会被淘汰。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管理科学”,而实行战略管理正是“管理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通过企业总体战略和职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可统一和协调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企业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对“管理科学”的要求更高。只有推行战略管理,才能围绕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对生产经营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由局部功能优化达到整体功能优化,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 当前的金融危机并未结束,战略管理可使企业更深层次的认清自己。实施正确的战略管理策略可使企业度过危机。
总的来说,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管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由于在企业战略中确定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目标和企业资源的分配,使企业的成员都能了解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应完成的任务,从而可以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高效率地完
成任务的途径。
(2)战略管理使企业和各部门的战略性活动优先得到实施,战略的全局性使企业人员能主动考虑到其他部门进行决策协调,从而有助于培养员工的整体观念。
(3)高层管理部门能够根据战略需要在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资源并以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为依据对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监督和评价。
(4)使企业不仅能随竞争对手、顾客和技术等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更能具备影响市场环境,进而主动影响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分析.doc
形势与政策论文 张三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分析
当前,多极化与全球化交织发展,国际战略形势复杂多变。尽管伊拉克困境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构成越来越大的制约,但美国继续推行霸权扩张。其他主要大国力图抓住机遇、竞相加快发展。大国关系出现一系列新变化,现有的国际防扩散机制备受冲击、面临调整,国际安全威胁更趋多样。中国对外战略日趋成熟,全方位外交积极进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前景广阔。
一、主要大国战略态势:“一超"更显被动。“多强"更加主动。
1、美国虽在伊拉克日益陷入困境,但仍对外坚持霸权扩张战略。
进入2006年,美国在伊拉克的困 局进一步加深。伊拉克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两派内部、美军与各种反美武装之间、伊政府军与“基地”恐怖组织等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教派冲突”、“军阀混战”、恐怖袭击、反抗美军占领的武装斗争相互交织,伊陷入全面“内战”的可能性愈来愈大,伊境内针对平民的恶性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伊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伊拉克政府根本无法控制局势,美军伤亡也节节攀升,死亡人数业已突破3000大关,军费开销越滚越大,美国在伊拉克完全陷入了骑虎难下、进退失据、难以自拔的地步。美国不仅在伊拉克陷人困境,在中东其他地区同样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伊朗执意推进核计划,不断加大针对美国武装干涉的军事斗争准备;美国与以色列策动的针对真主党的黎巴嫩战争最终失算,反而强化了真主党游击队的实力,美国支持的黎巴嫩政府???.
(1)、美国霸权扩张战略的政治目的。
美国????..
(2)、美国霸权扩张战略的经济目的。
1
形势与政策论文 张三
2、其他大国竞相加快发展,呈现出“群雄并起”的战略态势。
其一,俄罗斯凭借能源与军工外贸、战略核武器等“硬通货”,对外积极进取,“复兴”势头显著增强。随着能源安全在国际关系中日益凸显,俄政府不断加大对本国能源产业的控制,对外巧妙运筹“能源外交”、大玩“能源牌”,利用其油气对外出口增加 对周边国家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如以中断天然气供应为手段有效压制格鲁吉亚与乌克兰的亲美疏俄政 ???..
二、大国关系:复杂互动。变化有四
1、 美俄矛盾凸显,明争暗斗加剧。
美俄矛盾主要包括:在国际秩序上“单极”与“多极化”的结构性矛盾;在独联体与“前苏联地区”渗透与反渗透、挤压与反挤压、争夺地缘政治影响力的矛盾,其中又突出表 现为美俄两国在格鲁吉亚与乌克兰政局演变上的幕后角力;在处理中东事务与防止核扩散的方式方法上 的分歧;在战略核武器上谋求一己“绝对优势”、“绝对安全”与捍卫自身对外有效威慑力的矛盾;在能源安 全上对于运用能源筹码、施展“能源外交”的歧见;以及在俄罗斯自身发展道路与价值观上千涉与反干涉的????.
参考文献:
书籍格式: [1]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 [2]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网络资源: [3]作者.文章题目,发表日期;网络资源路径.
如网络资源类:
[3]张三.社会关系,2011年12月14日;http://2011.scnuzc.cn/.
2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