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支玉恒西安公开课】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师:咱们今天讲哪一课,
生:草原。
师:,板书“草原”,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一望无际~碧绿的颜色~上面有牛、羊、马都在吃草。牧民们都在放牧。草原上还有山丘、小河~是很美丽的。
师:他说的对不对,
生:对。
师: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样吗,谁还有补充,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草之间开满了各种鲜艳的野花。
师:开满了野花。在一片绿色中~万绿丛中点点红。这色彩更美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那美丽的景色~使我陶醉~那里空气清新~天气晴朗。
师:他把课文上的一些词语用到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还有蒙古人的帐篷~有的人
1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 feiz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feiz []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在放牛~有的人在骑马。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大会~许多牧民都骑着自己最好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草原上非常热闹。
师:很好。咱们先说到这里吧~大家说得都很对~想象很丰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实际情况。那么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你们预先读过课文~应该能说出来。
生:课文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师:对~一开始就写草原美景~后来呢,
生:写作者去内蒙访问~蒙族人民怎样欢迎他们~还写喝酒、唱歌、演节目什么的。
师:你这么一说~差不多把课文上的内容都说完了。
生:还有~作者写喝酒、唱歌等~并不是就要写这些~而是写了这些就说明了蒙族牧民们和作者他们这些汉族的人们很友好。
师:你看出了作者心里的想法~很好~还有吗,
生:还写了蒙族人民和作者他们告别。
师:写了没有,
生:没有。
师:没写,但是他也说对了~课文的话里已经带出要分别的意思了~对不对,
师:哪句话,
2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 feiz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feiz []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生:我认为是最后一小节写的。“天涯碧草话斜阳”说的就是他们依依惜别的情景。
师:就这一句吗,
生:还有“蒙汉情深何忍别”。
师:大家再考虑考虑~刚才说了~课文写了那么多的内容~那么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呢,
生: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师:讲下去。
生:第一部分是我们看到的草原上的景色。
师:第一部分是草原的美丽景色~对不对,
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草原风光~行不行,,板书:“风光”,
生:行。
师:继续说。
生:第二部分写了蒙古族的人民欢迎了我们~接着我们一起联欢。
师:谁能说得更简单一些,
生:我们和蒙古族人一起联欢。
师:他用“联欢”来代表和所有蒙古族人接触的过程~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但是从整个接触过程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情感,
3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 feiz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feiz []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生: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师:对不对,
师:也就是说~第二部分写的是草原上的人情,,板书“人情”,人的情感~那么~你通过预习~对整个课文有一个什么初步感受,
生:我感觉到草原十分美丽~草原上的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感情十分深厚。
师:他说草原的风光是十分美丽的~这一点对不对,
师:,在“风光”后加“美”,那么还有一点他说得不太清楚~谁来说一说,
生:草原上的人民非常好客。
师:十分热情好客~还有呢,
生:应该是~蒙汉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感情。
师:对~还有吗,热情好客~蒙汉情深这都表现了人情的什么,,在板书“人情”后加“美”,是不是一种人情美呀,那么整个的课文连起来~草原的风光和草原的人情都是这么美好~,在“风光美”与“人情美”间画一直线相连,那么就构成了一幅,板书“草原风情画”并用直线与“人情美”连接,可不可以这样说,
师: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写的。老舍先生用他一支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从课文整体来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4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 feiz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feiz []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生:是。
师:那么这幅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会儿来仔细学。我先了解一下~大家在预习中~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
生:我想问~文章第一小节为什么用很大的篇幅来写草原的风光美,与后面的段落有什么关系,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乍看起来~,指板书,这写的是风光~这写的是人情~似乎这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对不对,
师:这个同学问了~这两段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儿再解决~你呢,再看上面的那一行字~自己也许会得到一点启发。谁还有问题,
生:我想问~文章后面几个小节都写到作者和蒙古族人民在一起团聚、联欢的事~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而不能以“蒙汉情深”来为题呢,
师:好~你也同样看看黑板那一行字~看你自己能不能解决~好不好,
生:好。
师:谁还有问题,
生:这篇文章最后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什么意思,
师:你不懂这两句诗的意思,一会儿注意听。
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5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 feiz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feiz []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生:我想知道课文所写的草原是哪个地方的草原。
师:那咱们顺便说一下吧~《林海》这一课大家学了吗,,生有答没学过~有答看过的,
6
语文课堂实录-支玉恒《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 feiz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feiz []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支玉恒《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师:大家觉得研究这些问题有意思没有,
生:有。
师:那咱们接着研究。再来考虑这个,指板书“低吟”,咱们归纳一下~谁再把后面的好好读一次~读到什么情感呢,他先看到草原的整体~后来看到草原的什么,
生:后来看到草原的部分。
师:草原的细部~看得非常细~对不对,
生:对。
师:,在“整体”下写“细部”,他深入到草原的细部去看了~那么他的情感还是豪放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呢,刚才有同学说作者陶醉了~才要低吟~非常正确。,在“豪放”下写“沉醉”,已经沉醉了~那么什么样的景色能够使他沉醉呢,
生:是柔美的景色。
师:对了。,在板书“开阔”下写“柔美”~这时板书为:细部——柔美——沉醉——低吟,说得非常好~你能不能把草原的柔美读出来~把作者那种沉醉的情感读出来,谁能完成这个任务,
1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 feiz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feiz []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轻轻流入云际。”
师:读得不错~你们沉醉了吗,
生:沉醉了。
师:真沉醉了吗,自己把刚才这一部分轻轻地读一遍~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给沉醉了~开始。
,学生自读课文,
师:好~停止。课文第一段大家学得非常好。从阅读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作者进入草原~看到草原美景以后的情感变化。作者是把景和情揉合在一起写的。我们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情景交融地学习了课文。既看到了草原的景色~也体会了作者的情感。下面我们学习后面的课文。刚才上课时大家说了~后半部分课文写的是作者一行人受到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的风情~那就得在读书中抓住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仔细思考。大家先认真读课文~准备更好的发言。第一次发言时先把后半部分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弄清楚~从整体内容上~把后半部分课文内容把握一下。好~开始自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师:我们现在开始研究后半部分课文的内容层次。
生:我认为课文后半部分一共写了四个自然段~正好是四个内容。首先是作者他们受到蒙族人民的热情欢迎~然后写……
师:先等一下~我们说了一段说一段~你刚才说的
2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 feiz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feiz []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这一段~你能给它起个小标题吗,
生:可以叫迎接客人。
师:再简单点。
生:迎接。
师:不清楚~迎接什么,
生:迎客。
师:很好~简单明确。,板书:“迎客”,下一段。
生:第二段讲他们互相握手~可以写“握手”
师:他们办的第二件事就是握手,握手也算一件事吗,
师:上一段不是已经迎接了吗,谁知道,
生:民族团结。
师:这是整个课文的思想~每个段都表现了民族团结。看来你们真的说不出来了~我们叫它“相见”~两族人在这里停下来~正式会面相见~可以吗,
生:可以。,教师板书“相见”,
师:接着说。换一位同学吧~你别把四段都说完。
生:第三段~第三部分是互相演节目、喝酒。
师:小标题呢,
生:联欢。
师:没有吃饭先联欢,不过这里也有一个蒙族的风俗。我们汉人吃饭、敬酒时~一般都不唱歌。蒙族人不一样~
3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 feiz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feiz []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端上酒杯走过来~举高高的~唱上歌~请你干杯~光敬酒歌~祝酒词就有好几首~所以这里唱歌还不是联欢。但小标题肯定不能叫“吃饭”。,笑声,好好想一想~这是蒙族人对汉族同胞的什么,
生:款待。
师:好~非常正确。,板书“款待”,就剩最后一段了。
生:最后一段可以说是“联欢”。
师:行~,板书“联欢”,我们开始逐段学习。现在开始可以吗,
生:可以。
师:我们开始讨论。这回发言~我要求你一边说~一边把你所引用的句子很好地读出来。就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又说~又读~再加上自己的评论~会说吗,
生:我在第二小节的这句,读,“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这句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十分好客。有客人来了~到几十里外去迎客人~一般在我们这里~如果到别人家做客~进去就是了~从不到几十里外去迎接。
师:她说得对不对,
师:几十里外去迎接~而且看到汽车来了~马上掉转马头给客人带路~咱们给它简化一下~迎客的方式是~,在
4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 feiz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feiz []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板书“迎客”后写“几十里外驰马”,骑马好还是驰马好,
生:驰马好。
师:驰马好~驰马怎么样啊,
生:快。
师:对了~,在“驰马”后写“带路”,驰马带路~是不是蒙族人民的特点,
生:是。
师:你站起来~我问你~根据这个“驰”加上蒙古人民的心情~你来回答你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个“飞”。
生:我想因为蒙古族人很想把客人带回自己的家里~他们非常好客~所以想尽快地让客人到自己的家里。所以他们好像要飞。
师:对了~所以好像要飞一样~对了~请坐。那么大家看一看~他们刚刚入草原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景色啊,
生:,读,“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师:,打断,好~既初入草原是这么一种情景~走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除去忽飞忽落的小鸟外~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见。如果突然看到一种奇特的东西~他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5
支玉恒课堂实录
支玉恒课堂实录第 1 页,共 277 页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代序)徐学政我们有幸多次听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公开课, 我们尽情地欣赏并真切地悟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支老师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老师们的启示很多。“活”与“实”的统一支老师的课非常的“活” 。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情绪的活跃、语言的活跃,甚至动作的活跃上。课堂上不时会发出阵阵笑声(笑声不仅来自学生,也来自众多的听课教师) 。在这阵阵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是在愉悦之中, 在支老师的巧妙点拨下, 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看不出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而看到的是他们在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学习。以支老师经典的《第一场雪》教学中的片段为例,在学习“雪后”一段时,支老师用鼓动性的语言引导: “雪景这么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广阔的雪野中去游览一番~ ”一名学生读得尚可,支老师以他独具独点的语言风趣地说: “读得不错,但他刚刚把大家带到雪野的边上,谁能再把大家往里边带一带,”下一个学生读得反而不如前一个,支老师又风趣地说: “刚才那位同学好不容易把我们带到雪地边儿上了,你又把我们带出来了。 ”同学们开怀大笑之后,又投入到更加努力之中,争先恐后地希望把老师和同学们带入雪野中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有的同学甚至超水平发挥,表现出的朗读效果令听课老师们叹服。仔细体会, 支老师在一个简单的朗读训练环节中, 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思考,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 ,而且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优美意境的体会融为一体,将各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切实地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再以《飞夺泸定桥》为例,看支老师是怎样进行词语训练的。师:谁能讲一下“浩浩荡荡”,生: “浩浩荡荡”就是气势浩大。形容人数多,气势浩大。师:人数众多,气势浩大。我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今天老师们来听课,人数多,气势很大吗,(对刚才发言的同学) ,你的错出在哪儿自己纠正吧~生:“浩浩荡荡”还得是行动着的。师:还得是行动着的。这点补充得对不对,生:对。师:对是对了,不太准确。我再举个例子:自由市场上人多不多,生:多。师:自由市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浩浩荡荡。行不行,生:不行。师:错误出在哪儿了,生:还是是行走着的。师:自由市场上的人也没有躺下呀~ (笑声)生:还得是整齐的。师:不一定是整齐的。生:还得是形成队伍的。支玉恒课堂实录第 2 页,共 277 页师:有点道理了。生:还得是向同一目标去的。师:对,有方向性。大家行动一致向一个方向,这才叫“浩浩荡荡”呢~那么我再举个例子:长江之水,浩浩荡荡流向东海。这回可没有“人”了啊,行不行,生:行。师:谁说行,你说为什么行,生:因为长江是向东海流去的,是有一定目标的。师:对,有一定目标。规模大不大,生:大。师:没人行不行,生:行。师:其实这个词原来就是形容水的~你看“浩”字有没有三点水,生:有。师:“荡”字有没有三点水,生:有。师:对了,原来就是形容水势浩大的,后来把它借用来形容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呀,行走的队伍呀,等等。支老师连续运用反诘、归谬的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活跃——不可谓不“活” ;使学生不仅体会出词语理解中的细微差别, 而且通过提供的背景和例子,为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打下坚实基础——不可谓不“实”。在课堂上让学生活跃并不难,可往往活跃之后是乱而不实。难得的是活而有序,更难得的是活与实的统一。 笔者以为支老师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此。他可以将学生的情绪调动到空前活跃的程度却并不失控。
学生的活跃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内容与范围之内的活跃,不是无目的、无秩序、无方向的乱“活” 。总会有“话又说回来了”的时候,总会在尽情地发散之后,又巧妙地收回到教学内容与目的上来,学生的思维与情感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中尽情地、 极大程度地得到发挥。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活跃的气氛下,支老师可以从容地、 不留痕迹地将一项项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 扎扎实实地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智”与“趣”的统一支老师的课总是很有趣。这种“趣”不是低俗、搞笑的“打趣” ,而是充满了机智的情趣。可以让人在笑声中理解与顿悟,在笑声中感受到机智的魅力。这不仅与支老师风趣、幽默的个性语言有关,更多地与支老师对教学不断地创新、 在课堂上充满教学机智有关。 是支老师用教学机智与创新挥洒出的充满智慧的情趣。试举支老师讲的《晏子使楚》为例。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生:不紧张。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学生无人举手)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有一个学生举起手)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 (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 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 (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 (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这一段对话,不可能是备课时设计好的,是一种“即兴”之作。但是,它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支玉恒课堂实录第 3 页,共 277 页 ;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自我的勇敢精神,表现了“师之愿”(,)巧妙地抚平了哄堂大笑给这个写字的 ;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损害,表现了“师之爱”(,)幽默地把一种偶然现象(该生写字大小不匀)转换为写字与情感的内在联系 , (虽然该生并无此意) 启示了一种心理付之行为的必然, 这是“师 ;之趣”(,) ;机智地渗透,甚至点明了对课文人物的认识,这是“师之情”(,)所有这些都是在一瞬间即兴发挥,表现了“师之智”。听支老师的课你无法推测出他的下一步要做什么, 而且经常会出现谁也始料不及的设计或场面。也就是说,每次听支老师的课都会有新意,同一篇课文支老师每一次讲都会有不同的教法,从无固定的模式,似乎“无法无天” 。篇篇不同,次次出新,语出难料,机智叠出,诙谐幽默,笑中感悟,这恐怕就是支老师的教学充满着诱人魅力的原因了。“庄”与“谐”的统一上面讲了支老师上课诙谐幽默、谈笑风生,但这种诙谐不但掩盖不了他教学中严谨、准确的科学态度,抵消不了他求真求是的精神,损害不了他课堂庄重严肃的内涵,而且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可以说是“谐”为“庄”动,“庄”自“谐”出。为便于描述,我们还是回到他的课堂上去体会。这是他在广东讲《高粱情》。教师板书课题《高粱情》。师:我现在让大家看一件东西,(教师从讲桌下拿出一物)你们肯定没见过。这是我从家乡,长城脚下几千公里之外,请一位姜老师寄来的。(教师举起此物)谁认识,这是什么,生:这是高粱。师:他说这是高梁。对不对,生:对。师:说对的举手~(绝大部分学生举手)举手的都错了~(笑声)到底是什么,生:这是高粱的根。师:对不对,生:对。师:说对的举手。(大部分学生不敢举手了,笑声)这回举手的这几个同学——都对了~ (笑声)这就是高粱的根。课文的哪一部分写高粱的根,找出来,可不要再把高粱端出来~ (笑声)这也就是两分钟的事,但这“两分钟”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个时日,据说,为了找一棵高粱根,那位姜老师又托了男同胞到郊外去寻找高粱地。当时已是 10 月份,禾田都已收割,花了一天的时间,才在一户农家的
场院里,找到了“硕果仅存”的一棵。打包好,邮程两千多公里,才辗转寄到广东。所有这一切,不就是为了妹患吡坏墓愣?忧籽劭匆幌驴挝闹凶髁四茄钢旅枋龊捅扔鳎?寄托了作者“惊异”“敬佩”之情,并激励他“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的高梁根吗,这难道不是一种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精神吗,在课堂上,这么一个本来可能是极简单而又不免枯燥的过程,支老师却又三言两语,把它组织得那么生动活泼,笑声时起。而在这笑声中,又是那么精确、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了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了学生认识的正确性和语言的严密性。“庄”与“谐”的统一,真有水乳交融之妙。三年级前期的一篇课文《曼谷的小象》中有这么一句话: “小象转身走进金色的雾中,一会儿甩着长鼻子,潇洒地回来了。”一个孩子问“潇洒”是什么意思,要给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八、九岁的小孩子讲清“潇洒”这个词,光靠庄重严谨的科学性,那就只能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给他们宣讲:潇洒就是(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孩子们能懂吗,请看支老师的处理方式——在课程进行到相应的章节时:师:刚才有个同学问我“潇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大家想一想,如果当时小象这样子走,(师演示:支玉恒课堂实录第 4 页,共 277 页以右臂作象鼻,直挺挺地垂于身前,两肩耸起,拖小步向前挪动,学生笑)还潇洒不潇洒,生:不潇洒。师:为什么,生:这个动作太死板。生:太拘束,一点也不自然。生:像有病一样。(笑声)师:对,一点儿也不神气。那么小象这样走呢,(演示: “鼻子”微摆,小步向前,生又笑)潇洒吗,生:不潇洒。师:还不潇洒,为什么,生:动作还是太僵。生:动作太小,不大方。生:有气无力的样子。师:你们刚才说了那么多不潇洒,是因为太死板,太拘束,不大方,不神气是吧,(生答是)那么,反过来,又大方、又自然、又神气、不拘束、不死板就是怎样啦,生:潇洒。师:那么小象就是这样走的啦~ (演示:手臂模仿象鼻自然甩动,幅度大,屈伸自如,舒放有致,迈大步向前走)生:潇洒了~师:(问提问的学生)“潇洒”懂了吗,生:懂了。这样的教学,是用学生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最生动有趣的方式,庄严地宣告了教学的艺术精神。还是那句话,达到了“庄”与“谐”的高度统一。因此我们说,支老师的教学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原载《小学语文教学》2001 年 11 月支玉恒课堂实录第 5 页,共 277 页前言年初,出版了《支玉恒课堂实录》第一辑。看到老师们很高兴地接受它,阅读它,而且又听说它确实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些启发和借鉴, 我真的很高兴——也许是觉得能在这个世界上做点事的一种自我安慰吧~这又到了年底,回想这一年又在各地讲了一些新的课,而且是在新的《小语大纲》颁布之后,既有阅读课,又有作文课。当时虽然还没有见到《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文本,但后来一对照,还真有许多课的指导思想与具体操作,都暗暗地与“标准”合拍。欣喜之余,就萌发了再编一本课堂实录的想法。于是,像去年年底一样,又是伏案一个多月。这第二辑,我觉得内容更丰富一些,既展现了一些最新的教学课例,也收录了几课有相当意义的历史记录。 这几课书虽然时间久了点, 但除去新大纲已不提倡再搞的段意,中心之外,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避免繁琐问答和分析这些基本思想方面则完全符合,而且每课各有特色。为了反映语文教学的新的动向, 这本实录还收集了四个新型的课程, 其中有徒弟的电脑网络教学,也有威海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笔者被聘为该校名誉校长) 几位老师的语文实践课和课外活动课。它们反映了一种新的思考,新的潮流和新的气息。但由于时间仓促,没来得及收集更多的富有特色的新类型课程,只好待下次了。还
要说一句的是,出版这种课堂实录,对我来说,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痕迹,留下一点纪念。将来我不在了,也给会想起我的人增加一点谈话的资料。对老师们来说,这实录仅仅是一个历史瞬间的凝固,是特定的一篇课文,在特定的时空下,由一位特定的教师给一群特定的学生讲授。因此,它仅仅是一个特例;它只可以借鉴,参考,可以举一反三。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按时下流行的说法,现在是“比特时代” 。恰巧,我有一好友——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的编辑王伟先生。遵从他的建议,“第二辑”我把它出成了“电子书” (CD,ROM)——制作成一张光盘,同时为了适应老师们的阅读习惯,也附上了这样一本传统的纸质书。电子书具有交互性强、查阅、检索方便的特点,并可以下载打印书中任一课例及其章节。新世纪,新载体,新面貌~希望这本课堂教学实录能为老师们带来愉快。支玉恒 2002 年春节支玉恒课堂实录第 6 页,共 277 页目录第一部分最新课例, ( 古 井 ( 威 海 公 开 (((((((((((((((((((((((((((((((((((,)课)((((((((((((((((((((((((((((((((((没有问答讨论,没有分析讲解,却达到了提问和分析所达不到的智慧高度,真正的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 ( 柯 里 亚 的 木 匣 ( 海 口 公 开 (((((((((((((((((((((((((((((((18)课)((((((((((((((((((((((((((((((一古脑儿把课文交给学生,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去悟、去释疑、去体会,老师却居高临下、指指点点、只言片语、巧拨千斤。, ( 画 杨 桃 ( 广 州 公
开 ((((((((((((((((((((((((((((((((((26)课)(((((((((((((((((((((((((((((((((课文是画杨桃,学生也来画杨桃,画完了杨桃还要评杨桃。这一画,画出了故事;这一评,评出了精彩。, ( 登 山 ( 广 州 公
开 (((((((((((((((((((((((((((((((((((42)课)((((((((((((((((((((((((((((((((((领袖不是神,也不是超人。把领袖当作人来讲,那就是:该怕他们也怕,关键是:怕以后怎么办。, ( 她 是 我 的 朋 友 ( 深 圳 公
开 (((((((((((((((((((((((((((((((57)课)((((((((((((((((((((((((((((((深刻地钻研教材,一篇课文只抓出了两个字,又带出两个词,却等于抓住了千条万句,吃透了千言万语。, ( 桂 林 山 水 ( 威 海 公
开 (((((((((((((((((((((((((((((((((67)课)((((((((((((((((((((((((((((((((优美的散文描述秀丽的山水,琅琅的书声伴以轻巧的点拨,换来了内心的省悟,换来了情感的共鸣,一片诗情画意。, ( 我 的 伯 父 鲁 迅 先 生 ( 浙 江 萧 山 公 开 (((((((((((((((((((((((((((76)课)((((((((((((((((((((((((((给
学生开拓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去当老师,让他们悟出道理,受到感动,得到启发,感到兴趣,提出疑难。, ( 丰 碑 ( 青 岛 公
开 (((((((((((((((((((((((((((((((((((89)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变成了在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感悟,从而揭示了一个
道理:课文是读懂的,并不是懂了再读。, ( 夜 莺 的 歌 声 ( 武 汉 公 开 (((((((((((((((((((((((((((((((课)(((((((((((((((((((((((((((((((101)孩子们一旦在课堂上得到解放,他们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能量的表现,就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 跳 水 ( 南 昌 公
开 (((((((((((((((((((((((((((((((((课)(((((((((((((((((((((((((((((((((111)人们如果还没有把握住一件事情的“为什么” ,是不会以为自己已经认识了这一事物——亚里斯多德。因此,学生的 14 个质疑“物归原主” 。, , ( 古 诗 二 首 ( 威 海 公
开 (((((((((((((((((((((((((((((((课)(((((((((((((((((((((((((((((((128)谈笑风生吟诗句, 轻松愉快议古今, , “少年不识愁滋味” 亦懂张继夜泊心。 口诵眼前多彩句,神思千古暮江滨。未觉学诗何吃力,但随司马月下吟。 (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第二部分保留课例支玉恒课堂实录第 7 页,共 277 页, , ( 繁 星 ( 陕 西 临 潼 公
开 (((((((((((((((((((((((((((((((课)(((((((((((((((((((((((((((((((140)教给读的方法,体会读的韵味,享受读的意境,终于领悟了巴金老先生的内心经历。, , ( 老 牛 ( 北 京 公
开 (((((((((((((((((((((((((((((((((课)(((((((((((((((((((((((((((((((((154)明确的定向,积极的质疑,深入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倾心的朗读,交织成为对劳动,对奉献的衷心赞誉。, , ( 草 地 夜 行 ( 西 安 公
开 (((((((((((((((((((((((((((((((课)(((((((((((((((((((((((((((((((170)揭示对比,设置悬念,紧扣重点,突出关键,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深入体会,溶入教育。就这样,学生学得不错。, , ( 别 了 , 我 爱 的 中 国 ( 石 家 庄 公 开 (((((((((((((((((((((((((((184)课)((((((((((((((((((((((((((想,
是用无声语言进行思考;说,是用有声语言进行表达。当把想与说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促进了思维与语言的同步发展。第三部分作文课例, , ( 三 年 级 观 察 作 文 ( 广 州 公
开 ((((((((((((((((((((((((((((课)((((((((((((((((((((((((((((197)一张图片,两边半球,一个越洋电话,四十篇趣味作文。内容解决了,笔头就灵活了——作文就是这样。, , ( 四 年 级 片 段 作 文 ( 广 州 公 开 ((((((((((((((((((((((((((((课)((((((((((((((((((((((((((((211)作文内容来自生活。去观察、体验生活,去思考、提炼生活,然后就是反映生活、表现生活——作文就是这样。, , ( 五 年 级 想 象 作 文 ( 广 州 公 开 ((((((((((((((((((((((((((((课)((((((((((((((((((((((((((((227)都说孩子们富于想象,果然不假。老鼠王国的朝廷议事,忙坏了鼠臣鼠将,却锻炼了学生的手笔——作文就是这样。, , ( 六 年 级 联 想 作 文 ( 广 州 公
开 ((((((((((((((((((((((((((((课)((((((((((((((((((((((((((((240)孙悟空的一个圆,禁住了师徒三人;老师的一个圆,打开了四十个故事的闸门,材料有了,思如泉涌——作文就是这样。, , ( 作 文 教 学 的 一 点 思 考 — — 公 开 课 后 的 即 席
讲 (((((((((((((((((((((话((((((((((((((((((((( 252)讲完课了,即席讲了几句。吃完饭了,仔细一琢磨,还有点道理。录在这里向大家请教——作文是不是这样,第四部分特邀课例, , ( 在 希 望 的 田 野 上 — — 电 脑 网 络
教 ((((((((((((((((((((((((((学(((((((()一首歌曲,唱出了家乡、理想和未来;一条网线,连接了学习、创新和发展。琅琅书声后,再听一听键盘的脆响——其乐无穷~, , ( 狐 狸 和 乌 鸦 ( 课 本 剧 汇 演 ) — — 语 文 实 践 活 动 (((((((((((((((((((((260)课(((((((((((((((((((((大胆地尝试,充分地挖掘,开拓了想象,学会了鉴赏。一幕幕的改编课本剧,使二年级的小孩子成了童话寓言大师。,,(走进威海爱我威海(广告发布擂台赛)——语文实践活动 (((((((((((((((课((((((((((((((((266)拓宽内容,开辟渠道,扩展空间,横跨课内课外。学生的广告、导游,让您纵观昨天今天和明天。, , ( ( 课 外 ) 阅 读 考 级 — — 语 文 课 外 活 动 (((((((((((((((((((((((((271)课(((((((((((((((((((((((((课
内武装头脑,课外博览群书。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小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考级中,俨然文学博士~支玉恒课堂实录第 8 页,共 277 页古井威海公开课共一课时师:哪位同学敢上台来露一手,(无学生举手)上课发言积极勇敢有两种。第一种是老师已提出问题或已说明要干什么,我觉得自己能答会做,举起手来了,这是积极勇敢,但还不够;第二种是不管老师问什么问题或让做什么事,不管我有没有把握,我都敢举手,敢尝试。这才是真勇敢。刚才我只说“露一手”,没说让做什么,你们就都不敢举手了。你们觉得自己是一个真积极、真勇敢的人吗,生:不是。师:那么我再问一次:谁敢上来露一手,(不少学生举手)好~这才叫勇敢积极。 (指一名学生)你举手最快,请你来,把今天讲课的课题写到黑板上。 (笑声,学生板书“古井”)你们笑了。可能心里在想:这露一手就这么简单,早知道我也快点举手了~有点后悔,是不是,生:是师: , “古井”“井”就可以了,为什么还加一个“古”字,生:因为这是一口古代的井,不加“古”不知道。师:古代的井,秦始皇喝过它的水,生:不知道..不一定。(笑声)师:我要说这口井是一百年前的井,行吗,生:可以。师:那一百年还算古代吗,生:一百年应该..不应该算古代,不够太古。 (笑声)师:这样说把“古井”解释为“古代的井”就有点不太合适了吧,怎样解释,生:我觉得应该说是一口古老的井。师:你为什么在发言中要加上“我觉得”三个字,生:因为我没把握。 (众笑)师:很会说话,给自己留了余地,也显得谦虚。不过,你讲得很对。 “古老”的井,怎么理解都可以。说它是一百年前的,也算很古老了;说他是秦始皇时代的,也没错。你说得很对,古老的井。大家读过课文没有,生:没有。师:啊,还没读过,那大家好好读一遍课文好吗,(生答好)怎么读都可以。自己默读、朗读、同桌两人读,小组一块读都可以。你想下座位找你的朋友去读行吗,生:不行。(众笑)师:可以。可以去找朋友读,搬上你的凳子。敢去吗,生:敢~
师:好,就这样,开始,读一次。(生用各种方式读书,有数个学生下座位找朋友读)师:看样子大家都读完了。你觉得课文中哪一段你读得最好,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生:(读课文末段)“多好的古井啊..应该怎样做人。”师:就这一段,谁敢跟她比,支玉恒课堂实录第 9 页,共 277 页生:(重读课文末段,声调语气更好一些)师:谁敢再跟他比,(指第二位读的学生)生:(再读此段)师:这一段读了许多次了,会不会背下来,(生答会,教师请全体同学齐背)师:非常好,这么快就背下来了。还有哪位同学想读别的段落,还是读你觉得自己读得最好的。生:(读课文第 2 自然段) “古井离我们家..春雨似的。”师:谁还想读这一段,(指一举手的女生,又指一举手的男生)你读一句(指女) ,你也同样读这一句(指男);你再读第二句,你也再读第二句。就这样两人一句一句地比着读,好不好,(生答好)大家呢,给他们当评委。这样代表 6 分(举三个指头) ,这样是 8 分(举四个指头),这样呢,(教师举五指,学生答 10 分) ,对,就用你的手当亮分牌。注意听,好好当评委。(男女二学生按上述方法共读第 2 自然段)师:现在请全体评委给女同学亮分~ (学生举手亮分)啊,基本全是 8 分。现在给男同学亮分~(学生举手亮分)嗯,多数是三个指头,6 分。 (对男同学)看来大家对你读的意见多一些,你心里服气吗,生:服气,我自己也觉得读得不如她好。师:你这个态度绝对好~再努一把力.
草原(课堂实录)
《草原》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董琼 评析:于永正 (2012-02-03 14:55:09)转载▼ 标签: 他山之石 教育 分类: 小学语文2013--2016四---六年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课件出示老师在草原照的照片)一起说,这是哪里呀?
生:(齐读)草原。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42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同走进——“草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执教者亲临草原, 目睹了草原的旖旎风光,呼吸了草原的清鲜空气,体验到了蒙族同胞的豪放与热情,就成了执教这一课的宝贵资源。这里展示的照片(还有后面的有关介绍的感受),都是一般学生所未曾见过和体验过的。当电教成为一种教育资源时,它才姓“教”,而不姓“电”。]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去写草原的。(板书:景、人)同意吗?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下来。
师:(巡视)有的同学在相关词语下面作了记号;有的同学用波浪线勾画了自己感触很深的句子;这位同学还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了课文的空白处。
3.放声朗读,读出感受。
师:来,请我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这一段,把那些让你感受很深、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
[评:读书一定要整体感知。一开始就说“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和老师通过分析把课文肢解开来同样是不可取的。但是任何课文都不可能句句精粹,字字珠玑。执教者在巡视时说的话实际上是一种引导,即引导学生去发现最传神、最传情的句子、词语去体会,这也是一种学法的暗示和渗透。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师:谁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欢这句话,我来读一读:“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板书: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读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在我眼前是绿色,远一点的是绿色,再远一点的也还是绿色!草原非常辽阔,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师:我们都要像他这样读书,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视线模糊不清。
师:还记得这首诗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是写草原,为什么一个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好,先不着急回答,看看能不能在接下来读书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来,接着读你喜欢的句子!
[董老师动脑了。古人说“野茫茫”,老舍却说“并不茫茫”,为什么?老师在这里设了一
个很有价值的悬念。悬念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启迪学生思考。]
生:我喜欢这句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满心的愉快。”
(学生读书,将“清鲜”读成了“新鲜”)
师:你读书的声音真好听!就有一个小地方读错了,大家发现了吗?
师:“清鲜”和“新鲜”区别在哪里?
生:“清鲜”和“新鲜”都有新鲜的意思,但是“清鲜”比“新鲜”更多一层“干净”的意思。草原的空气和城市的空气不一样,因为没有污染,所以更干净。
师:是呀,记得暑假里,当老师一踏进草原,顿时感到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都在贪婪地呼吸这清鲜的空气。虽然我的歌唱得不好,当时我也禁不住唱了起来,(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来,同学们,我们把这种“高歌一曲”的喜悦读出来。
[“生成性”资源啊!学生读错了,很可惜,但聪明的老师知道把它转化为教育的资源!于是“并不茫茫”由此找到了答案。倘若学生没读错呢?没错老师肯定也得提出来。一个“清”字用得多准确,多传神啊!]
(学生齐读)
师: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它让视线变得更清晰。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接着读。
生:我喜欢这一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学生读书,“勒”字发音不准)
师:(板书“勒”)这是本课的一个生字。大家要注意它的发音,跟老师读。[我们教的是语文,而且是小学语文,就要实实在在。抓好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教学因其真实、朴实、扎实而更美丽。]老师也很喜欢这一句,就是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翠色“欲”流,流了没有?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讨论。
[这里可以讨论一下。但我不赞成动辄讨论,因为阅读、作文是“个性化行为”(课标语),谁读了谁有,谁写了谁有,谁读了谁有。学语文不同于学理科。不要搞形式主义的东西。当然执教者也有她的苦衷。]
生:就好像是一杯水,倒满了就会流出来一样。草原就像一杯水,绿得像要流出来一样。 生:“翠”字让人感觉特别的通透,相比之下,“绿”显得死板。
师:嗯,有点感觉了。《翠鸟》这篇课文还记得吗?联系这篇课文,老师也比较了“翠”和“绿”,感觉“翠绿”比一般的绿更鲜亮,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来(流淌的手势)。班上有学过国画的同学吗?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生:当我画国画时,用颜料在纸上渲染的时候,我发现颜料在纸上向周围慢慢扩散?? 师:什么纸?
生:宣纸。
师:接着说,当你在宣纸上用绿色渲染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
生:我会发现绿色慢慢地向周围渗透。
师:向周围扩散、渗透、流动。请你们轻声再读“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人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轻声自由读)
生:我想象当中,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是那样的鲜亮、充满生机。 生:我觉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样连绵起伏。
师:你的朗读让老师想起了古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真是碧草与蓝天一色呀。老师也想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是呀,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书)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就要这样去读,不仅要读 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这三个“去”——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讲的是读书的方法,有了这三个“去”,课文才能读懂。]
生:我有一个问题。
师:(意外)你说!
生:既然“碧”与“绿”都是绿的意思,为什么用两个不同的词语来表示?
师:你很善于提问题。来,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几个词都是表示“绿”的意思? 生:(在书中找)“绿”“翠”“碧”。
师:你们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生:避免总是用一个词,有变化,读起来好听。
师: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呀!
[又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学生了不起,教师也很机敏。即使学生不提,教师也要讲。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感悟怎样准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四面都有小丘??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师:绿色与白色的搭配,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
[草原还荚在它的色彩上。教师心里有,才能点到点子上。]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记录下来,好吗?
[董老师把写“挤”进去了,而且挤得巧妙、自然。张田若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要读写结合。这一点我非常赞成。语文教学要读要写,这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柱子”。当然,读写结合要找准结合点,要顺理成章,不可牵强附会,也不一定课课都写。]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师:“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
[音乐可以启发人的想象。一曲《赛马》,把学生带入到草原的情境中去了。音乐绝对是一种教育资源,只要运用恰当。]
师: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蒙古人民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迎接客人。
师: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面的呢?请大家读2—5自然段,用你的朗读再现你所想象到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
师: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看,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板书:远迎、相见、款待、话别)
2.指名朗读,学习“远迎”。
师:谁愿意为我们大家读“远迎”这一部分?(指名读)“飞”字读得特别好,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马的速度很快。
生:蒙古人民热情。
师: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生:衣服漂亮。
师:彩虹由几种颜色组成?
生:还可以看出来迎接的人很多。
师:蒙古族同胞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多么热情呀!老舍先生一个“飞”字,为我们描绘了富有诗意的画面呀,更让我们感到蒙古族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全班齐读)
六.课堂小结,揭示目标
师: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写相见、款待、话别这些场面的呢?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总评
总起来说,董琼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有语文味道。
首先读得很有味道,咬文嚼字,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品出了语言文字的美,品出了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品出了作者的欣喜激动之情。语文课上得有没有味道首先取决于执教者。只有执教者发现了关,读出味来了,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并读出味道来。 其次读写结合好。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训练。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这是被龙口实验小学、丁有宽等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践所证明了的。”
还有一点要谈的,是执教者的角色定位好。自始至终,教师被“定”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课堂毕竟是学生的舞台。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是“伙伴语言”而不是“主持人语言”。教师的功力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引导上——引导得正确,引导得深入,引导得得法。没有对课文的准确把握,没有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是很难引导得好的。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不是“赛课”,最后一部分也可以画上个句号的。抓住蒙族同胞热情好客、蒙汉情深的句子的品味一下(老舍先生是很善于抓细节的),读读、说说不就得了,何必说“下一节再说”?我们常常把小事情看大了,而大了事情呢,却看小了。慢慢来,年轻人得有个过程。
草原课堂实录
《草原》课堂实录
青岛鞍山二路小学 宋雪梅
教学过程:
音乐铺垫、孕育情感,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草原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师:现在结合你的预习卡,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提醒,互相促进,一会我们来汇报一下大家的预习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
生:我们组想提醒大家生字“迂”回的“迂”。“襟”字要注意偏旁。“涩”字
中的“刃”字不要少一点(生板书:襟、涩)
学生在导学卡上书写这两个字。(教师提醒学生读写姿势)
师:你们小组最想与同学们交流的内容是什么?其他同学也请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汇报,如果对你有启发,也请把它记下来。
生:介绍老舍生平
生:介绍陈巴尔虎旗
师补充资料:老舍的著名作品——《骆驼祥子》《同世同堂》《春华秋实》《内蒙风光》我们今天学习《草原》就摘选自《内蒙风光》
师: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请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在全班交流提出。
学生分组提出疑难问题、梳理有价值问题
1组交流:蒙古族人民好客现在哪儿?
2组:走一百五十里,再走一百五十里,为什么还是草原?
3组:这篇文章有哪些写作方法?
4组:为什么蒙古人那么好客?
5组:为什么以“草原”为题?
6组:为什么说“孟翰请审核人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组:草原美在哪里?
师:你们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有的是从内容上提的,有的是从写法上提的,我们就要先来梳理一下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美
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师:草原美体现在什么方向?
生:草原美体现在风景美和蒙古族人民两方向。
师:把刚才的几个问题分类(按风景美、人情美两大方面)
师:我们下面来学习课文第一段
1、生读课文
2、师: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自然风光展现给我们的?你喜欢那句话?在书上画出来,写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生: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描写了草原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师:还有哪些优美的语句?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生:作者写出了小丘的线条柔美。
师:渲染和勾勒是什么意思
生:渲染有几种意思,一种是中国画的画法。一种是说话时有所夸大。
生:勾勒是指中国画的描边。
师:这段话中还有两个词“翠色欲流”和“流入”这两个词看似矛盾,实际并不矛盾,其实是指绿色很多,已渲染到天际。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表示绿色的词语:翠色、绿色。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生:一碧千里
生:郁郁葱葱
生:青翠欲流
师:郁郁葱葱、苍翠欲滴预设3:“”
师:还有哪些优美的语句
生: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师:这句话用了“既??又??”的关联词语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请用“既??又??既??又”写一句话。
生写。师巡视,指导。
学生全班交流点评写话练习。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从古至今有哪些诗人写过有关草的诗句?
生:敕勒歌
生:草
生齐读这两首诗。
师:还有哪些优美的语句?
生: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句子比较:
①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看似写骏马和大牛,感受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也是回味这美景,老舍先生写得非常细腻,实际上是在写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受到其他的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师:这段话中作者先写天空,又写羊群,这些都是景物描写,作者又写了什么? 生:感受
师:作者从上到下描写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师:草原这么美,咱们永远把它留在记忆中,好吗?试着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师:你们有什么背诵的办法?
生:边背诵边想画面。
生:分开背,先背静态再背动态。
师:还有从上到下的方法,希望你们能在自己的背诵中运用。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话背诵展示。(用提示语或填空形式检查背诵)
师:这节课我们随老舍先生一起游览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下节课我们一起看看蒙古族人的人情美和热情好客。
六、布置作业
1.议一议:继续比较《草原》《藏北草原》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上的不同点。
2.诵一诵:并背诵一自然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语文课堂实录-支玉恒《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