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因长期卧床加上利尿脱水治疗,血液粘稠度增高,静脉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血栓。是心衰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造成肢体功能不全和并发肺栓塞。
护理
1 急性期护理
1.1 卧位: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将患肢抬高,高出心脏平面20,30厘米,膝关节微屈15?, 窝处避免受压,以利血液回流。严禁按摩肢体,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以防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
1.2 溶栓治疗及抗凝疗法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主要采用非手术疗法,抗凝治疗和溶血栓疗法是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办法。用药期间应每日检查凝血时间或凝血酶原时间,根据出、凝血时间调整药物剂量,保持国际正常化比值2.0,3.0,同时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出血倾向,如有无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脑部有无出血,注意防止突发性出血。
1.3 加强病情观察: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的温度、皮肤色泽变化及疼痛、肿胀程度,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肢体周径,以了解治疗效果。同时做好肺动脉栓塞的抢救准备,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病人在数分钟和数小时内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过程中要十分警惕肺栓塞的发生。特别是溶栓治疗早期,一旦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血、发绀、休克,均要考虑此并发症的可能,迅速报告医生的同时,准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和抢救物品,协助抢救。
2 恢复期护理: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后,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适当下床活动,增加肌肉收缩,加强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度。
3 饮食护理:进食低脂、含丰富纤维素的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同时根据浮肿程度限制钠盐,减少食盐摄入,避免加重水肿,告诫患者禁烟,以防止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
4 心理护理: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未阶段病症,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下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疼痛,皮肤紧张、发亮,导致患者恐惧、焦虑、烦燥等不良情绪发生。护士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耐心做好解释,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病情,并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释不良情绪。
5 健康教育:心衰患者往往需长期卧床,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肌肉收缩训练和被动训练,要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适当下床活动,增加肌肉收缩,加强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dvt)以下肢的发生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怒张。
一、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卧床休息,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2)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水肿的加重。
(3)卧床时,鼓励患者多做足部和脚趾活动。
(4)在使用用抗凝剂(肝素)期间应监测出凝血时间,避免因用量过大而引起大出血。
(5)溶栓治疗最好在血栓形成后3日内进行。
(6)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时,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引起肺栓等并发症。必要时可采取先行下腔静脉置网术,再进行溶栓。
2、术后护理:
(1)体位:卧床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2)饮食: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引起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继续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同时要防止外伤。
(4)健康指导:鼓励恢复期的病人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的活动,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二、预防措施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此外,有下列几种预防方法:
(一)机械预防方法国外采取跳板装置或充气长统靴,或电刺激化使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全发病率。
(二)药物预防法主要是对抗血液高凝状态。 深静脉血栓(dvt)以下肢的发生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怒张。
一、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卧床休息,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2)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水肿的加重。
(3)卧床时,鼓励患者多做足部和脚趾活动。
(4)在使用用抗凝剂(肝素)期间应监测出凝血时间,避免因用量过大而引起大出血。
(5)溶栓治疗最好在血栓形成后3日内进行。
(6)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时,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引起肺栓等并发症。必要时可采取先行下腔静脉置网术,再进行溶栓。
2、术后护理:
(1)体位:卧床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2)饮食: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引起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继续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同时要防止外伤。
(4)健康指导:鼓励恢复期的病人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的活动,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二、预防措施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此外,有下列几种预防方法:
(一)机械预防方法国外采取跳板装置或充气长统靴,或电刺激化使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全发病率。
(二)药物预防法主要是对抗血液高凝状态。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一) 评估与观察要点
1、 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1)一般情况:病人的年龄、性别、婚姻和职业
(2)血栓形成的诱因:是否手术、外伤、分娩、感染等病史
(3)既往史:有无肿瘤或出血性疾病,是否长期输液、卧床及肢体固定
2、 身体状况
(1)局部:评估患肢痛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有无肿胀及患肢感觉情况
(2)全身:评估病人是否伴有头痛、头胀等其他症状,溶栓及抗凝治疗期间有无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点等
(二) 操作要点
1、 缓解疼痛
(1)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病人患肢疼痛的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色泽和感觉,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
(2)抬高患肢: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CM ,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
(3)有效止痛:疼痛剧烈的病人,可遵医嘱给与有效止痛措施
(4)非i 药物性措施:分散病人注意力如听音乐等
2、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预防出血:观察抗凝情况,观察出血倾向,紧急处理出血
(2)预防栓塞:卧床休息——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和导致其他部位的栓塞
(3)避免从下肢输液
(4)对高危患者加强术后指导与早期功能活动
3. 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满足卧床病人生理需求,做好预防压疮的护理
(三) 指导要点
1、 戒烟:告诫病人要绝对禁烟,防止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
2、 饮食:进食低脂。高维生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 适当运动:促进静脉回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协助病人做四肢的主动或被动锻炼
4、 保护静脉:静脉的损伤也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长期静脉输液者,应尽量保护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5、 及时就诊:若突然出现下肢剧烈胀痛、浅静脉曲张伴发热等,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及时就诊。
(四) 注意事项
1、 患肢抬高制动,避免患肢悬空,并要注意保暖
2、 避免情绪激动
3、 掌握抗凝溶栓治疗药物的输入速度,使用时间、部位、方法并做好记录。
4、 若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应立即嘱病人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与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56 例非手术患者,从一般处理、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0%,好转率为70%,随访至今情况良好。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工作必不可少。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31-01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我院非手术治疗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现将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其收治非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姓患者3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30,平均年龄为50,男女比例的为1:1:3,长期卧床者发现深静脉血栓者11例,外伤后出现深静脉血栓20例,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12例,其他13例,住院无数平均24天。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全面了解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一般为2周。并抬高患肢,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cm-30cm ,同时膝关节微屈15° ,?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注意患肢卫生,勿使其损伤,以免因肢端供血较差发生感染而形成溃疡。详细观察并记录肢体温度,肿胀程度,末稍循环色泽变化。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褥疮,应加强基础护理。若起床活动,应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以增加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水肿加重。
2.2 心理支持患者住院后往往会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障碍:对疾病本身不了解,害怕治疗无效,害怕症状加重,害怕溶栓过程中出现意外等。并因此而悲观失望,恐惧不安。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及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向他们介绍本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比如常见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溶栓治疗的必要性,溶栓药物的机制,溶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其相对应的措施,应注意的事项等,通过宣教解除了患者及家属的顾虑。我们还通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病最新的医疗信息,同种病例的治疗效果,让病区内同类型且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同时叮嘱患者及时向医护人员诉说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让患者明白,他们关心的问题同样也是我们医护人员最关心的。用我们的形体语言,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赖,使患者有了安全感,以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为患者的康复打下了基础。
3 用药观察
3.1 尿激酶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操作。用药剂量必须准确,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的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作相关的化验并做好记录。
3.2 肝素首选抗凝剂,可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常用于腹壁皮下深层脂肪注射。由于肝素应用不当容易引起出血,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用量及给药方法。
4 并发症的护理
4.1 出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并发症,在治疗护理
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定时检查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准确记录凝血酶原时间。本组病例中,在首次溶栓治疗后第48h刷牙时2例出现牙龈出血;第72h后1例在输液扎上止血带后,前次穿刺点有渗血;第5天后1例患者便血。护士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避免了大出血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为预防出现出血,去采血或静脉注射后应嘱患者家属按压5min。
4.2 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岛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绪、咯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外,还应及时将情况通知医生。
5 饮食护理
饮食及生活指导应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护士应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出出严重并发症。
6 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
注意患肢保暖亦不可过热,冬季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耗氧量。饮食宜清淡减少食盐摄入,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食物。给予清淡高纤维、高热量饮食;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4-6 个月,做好弹力袜保养,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活动,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以防复发;禁烟;定期门诊复查,随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做好出院后药物服用指导及注意事项的宣教,告之患者持续应用抗凝药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但过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危险,嘱患者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7 小结
通过对56例非手术住院患者回顾性研究,笔者体会到,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工作必不可少。对该病患者的护理,除了基本措施,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2周,抬高患肢,不可过度伸展或膝下垫硬枕,指导床上活动;疼痛时遵医嘱给止痛剂,忌按摩和搓擦患肢,以免栓子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造成下腔静脉、骼静脉、股静脉等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不宜穿紧身内衣,以免血液淤滞;下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促进静脉血的回流和减轻下肢浮肿;若有浅静脉炎症时,避免久站久坐或长时间行走,站立变换负重,加强腓肠肌收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肺栓塞症状出现,立即平卧,高浓度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通知医师积极配合抢救;溶栓抗凝期间,观察过敏反应及并发症。刺激性药物,饭后服用;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王惠良,卢素娟,陆杰宁.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急救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9596.
[2]钟冬梅.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防治与护理体会[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6(14):5758.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一)预防血栓形成
1、增加活动 手术、分娩、长期卧床等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应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①长期卧床病人,应协助其定时翻身。②对手术后、产后妇女,应指导和鼓励其早期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下肢的被动及主动活动,如膝、踝、趾关节的伸屈、举腿活动。若病情允许,鼓励此类病人尽早离床活动。
2、避免血液淤滞避免在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
3、预防静脉管壁受损 对长期输液者,尽量保护其静脉,避免在同一静脉的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注刺激性药物时,避免药液渗出血管外。
4、早期发现 手术后或产后病人若出现站立后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二)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卧床休息 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抬高患肢 患肢宜高于心脏平画20~30cm,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静脉淤血;并可降低下肢静脉压,从而减轻水肿与疼痛。
3、病情观察 观察患肢脉搏和皮肤温度的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画的周径。
4、并发症的观察 ①出血:抗凝疗法期间,每日检查凝血时间或凝血酶原时间,判断有无出血倾向。②肺动脉栓塞:若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应立即嘱病人平卧、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5、禁烟 以防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6、饮食 进食低脂、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7、术前准备 除做好常规准备外,还应①全画了解年老体弱病人的心、脑、肺、肝、肾等重要器宫的功能。②了解出、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③训练病人卧床大、小便;为避免术后过早排便,术前2~3日起少渣饮食,术前晚灌肠,排空积粪。
(三)手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 抬高患肢300,鼓励病人尽早活动,以免再次血栓形成。恢复期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增加行走距离和锻炼下肢肌肉,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2、加强观察 ①血管通畅度:取栓术后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色泽、感觉和脉搏强度以判断术后血管通畅程度。②有无出血倾向。
4、抗凝治疗时的护理
(1)肝素:是一种有效的抗凝剂,作用快,静脉注射10分钟后即产生抗凝作用,但作用时间短,一般维持3~6小时。
1)途径: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均应于用药前1小时测定凝血时间,以调节用药的剂量。给药途径:①皮下注射;②肌肉注射;③静脉注射:包括持续静脉滴注法和间歇静脉注射法。
2)剂量调节:凝血时间(试管法)以维持在约超过正常值的2倍为宜,若测得凝血时间为20~25分钟,剂量减半;若超过25分钟,停药1次,4~6小时后再测定,以决定肝素用量。
(2)香豆素类衍化物:属凝血酶原抑制剂。其作用诱导期长,一般在用药后24~48小时才开始起效。半衰期也长,有药物累积作用,停药后4~10天药物作用才完全消失。应用时需根据每日测定的凝血酶原时间调节剂量,凝血酶原值应维持在正常值的20%~30%。
抗凝药物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出血,因此在抗凝治疗时要严密观察有无全身性出血倾向和切口渗血情况。每次应用肝素或双香豆素类衍化物后都应在专用记录单上记录日期、时间、药名、剂量、给药途径和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结果,并签名。若因肝素用量过多引起出血,可用硫酸鱼精蛋白作为拮抗剂。按1~1.5mg对肝素1mg的剂量,作静脉注射,每4小时一次,直至出血停止。若因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引起出血,须立即停药,同时静脉注射维生素K110~20mg,1~2次/日;严重出血时,剂量加倍,必要时输新鲜血。
健康教育
(一)告诫病人要绝对禁烟。
(二)进低脂、多纤维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造成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三)鼓励病人加强日常锻炼,参加适当运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