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根据它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语文学科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像上。2、各个次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戒者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一般性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
在做语文学科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试验的过程中,课程中重要的知识节点并列在时空之中,处在同一个笔记平面内,大大改善了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经过反复思考提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也逐步提高,归纳出相关的、准确的关键词;而关键词形成各个节点,节点之间又极易产生清晰的联想,从而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其理解力。
学生的记忆力是以激发的方法进行的,通过这些连接,学生的记忆就从一个词汇发展到相连的许多词汇,从一个知识点发展到更多的关联的知识点,以点成面,知识和技能也就逐步形成了。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大脑对直观的图形通常比抽象的词汇更有感召力、更精确,易于大脑记忆,也更易于触发广泛的联想,
从而提升创造性思维和记忆力。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的喜悦中,从而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自我展示的活动也会鼓励和刺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课堂因此而活跃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个参不者和引领者,体现“主导”的作用,而非满堂灌的“教授”。
语文学科思维导图还体现出教学效率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相对于线性笔记的所带来的效益,更是有效: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去忙于记录繁琐的长句,戒记了上句忘了听下句,现在只需要记录课程中相关的知识关键词,节约50%到95%的时间;在进行自学和复习时,因为只读相关的词可以节约90%多的时间。在查阅笔记的过程中,因为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里面寻找关键词可以节约90%的时间。笔记中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可以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于真正的学习主题。学生的笔记也从过去密密麻麻的蚂蚁排衙,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思维导图”。效果一目了然。
学科思维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
概念的定义,
学科思维导图就是以思维
导图技术为表现形式,融入逻辑
思维理念的内涵,结合中小学各
学科,思维规律、学科规律、考
试规律,以实现提升教师教学效
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学
习工具。
概念的提出,
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首先提出,它是广泛应用于“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中的教学思维工具。 学科思维导图与思维导图的区别,
现被广泛传播的博赞思维导图(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博赞思维导图主要强调放射性思维,而学科思维导图则更强调结构化思维。虽然放射性思维与结构化思维都呈现出从中心向四周层层发散的思考形式,但本质却有很大不同,博赞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维比较主张自由发散联想——围绕一个思维原点想到什么就写上什么,不太要求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想到即合理;而学科思维导图的结构化思维则强调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要求每个概念之间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逻辑关系,才能用引导线将其连接起来,不能画没理由的连接。所以博赞思维导图的绘制更随意,更自由,可天马行空,不受约束,学起来更容易,而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更严谨,更规范,必须要按学科本身的结构、规律、特点来绘制,对绘制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学科功底有较高的要求。
学科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区别,
有人认为所谓“学科思维导图”其实是“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因为“概念图”也特别强调“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刘濯源主任认为学科思维导图与博赞的思维导图及诺瓦克的概念图都有关系又都有区别,在形式上更象博赞的思维导图,而在内在联系上则更象概念图,因为学科思维导图确实采用了博赞思维导图的形式而在内涵上则融入了概念图的逻辑思维理念。当然,学科思维导图并不仅仅是博赞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简单结合,它还要求与具体学科的知识结构、发展规律及思维特点,甚至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结合起来。
为什么要提出“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
为什么要提出“学科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呢,刘濯源主任说:“因为博赞思维导图并不直接适用于学科教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博赞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很多思维导图爱好者开始在各领域进行应用尝试,其中在企管培训领域传播的最为广泛,后来在教学领域也有不少应用实践及研究,思维导图在中国越来越热。作为中国最早的思维导图应用研究者,刘濯源主任说自己曾经是博赞思维导图的忠诚拥趸,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展开,他逐渐发现博赞思维导图所倡导的“自由发散式”思考并不适合中国的学科教学,因为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严格的知识结构及规律,不尊重学科本身的特点,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是行不通的。而目前社会及网络上大量传播的思维导图基本上都是博赞思维导图而非学科思维导图,所以用在教学上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以上原因,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研究团队在刘濯源主任的带领下对思维导图如何在教学领域有效应用开展了深入的系统研究,最终提出了“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使其成为“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工具。,,,,年,“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国家教育技术“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立项,到,,,,年底,全国已有近百所中小学参与了该课题的实践研究。 如何绘制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
与博赞思维导图不同,学科思维导图非常强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要绘制出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必须从逻辑思维训练入手,然后再结合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及发展规律进行训练,如果想要运用学科思维导图来快速提高成绩,还要把考试规律及解题策略等融入学科思维导图。例如绘制数学学科思维导图就必须从深度解析数学概念开始,理清数学概念中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数学概念的本质,并将数学公式、定理、母题、子题联系起来,才能起到加深理解的效果。
应用“学科思维导图”是搞应试教育,
由于学科思维导图与有效教学和提高应试能力紧密联系,所以有些专家也提出“学科思维导图是超级应试工具,推广学科思维导图就是在搞应试教育~”的说法。刘濯源主任并没有直接反驳这种说法,他说这种说法有一半是对的,学科思维导图确实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的确出现很多这样的案例。但提高应试能力与搞应试教育不是一会事:应试能力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而应试教育主要是指“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搞应试教育是应该反对的,而通过逻辑思维能力开发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则无可厚非,甚至是应该提倡的。
学科思维导图比赛方案
学科思维导图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 链接。它能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 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学科思维导图则能进一步结合中小学各的思维规律、学科 规律、考试规律,实现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本次活动, 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效率。
二、活动简介
1、活动名称:学科思维导图比赛
2、活动时间:2017年 4月
3、活动对象:高二级学生
4、形式:作品评比、展出
5、奖项:本次比赛将评出学生一等奖 3名、二等奖 5名、三等奖 10名、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 三、活动流程
1、宣传
(1)对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进行活动宣传,明确活动目的、作用和指导老师的职责。
(2)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
(3)在人生规划课上对学生宣传,利用一节规划课进行学科思维导图的培训。
2、学生准备作品
(1)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每人制作一幅作品。
(2) 各学科作品要有一定的比例。 每班规定制作语数英作品的名额 12个、综合科每科作品名额 各 6个(按班级实际人数可略作调整)。学生先到心理委员处填报自己要制作哪一学科的思维导图, 如该学科名额已满,则需填报另一学科。
(3)学生填报参赛科目后,以该学科内容制作思维导图,范围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章节、模块, 可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或手绘制作,统一以纸质文档形式上交。
(4) 4月 5日前心理委员收集齐本班作品,交班主任进行初选。
3、初选
每班由班主任在科任老师协助下选出 3张推荐作品参加决赛,注明班级、姓名、指导老师。作品 需配上 300字以内介绍说明,用作文纸工整抄写上交。 4月 10日前交给潘丹老师。
4、决赛
(1)由评委按照评分标准为每幅作品打分,占总分的 60%。
(2)在学校宣传栏展出参赛作品,并在微信公众号“清远市一中心灵氧吧”开设投票活动,得 分按所占总票数的比例计算,再折算成总分的 40%。
(3)根据总得分评出获奖作品。
四、评分标准(见附 1)
附 1
思维导图教学案例数学科
思维导图教学案例数学科
活动2 >> 文本案例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教学设计:姜金族
【版本信息】
人民教育出版社 A版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之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了函数变化率与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计算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并做到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结合图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并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在给定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培养学生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提高运算求解能力以及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与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教者使用思维工具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程序,充分发挥课堂的效率最优化。
【本节知识结构】
图1 知识网
【教学设计导图】
图2 教学构思
课题:1.3.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立思路(思维工具:目标分析法、可能性分析法、优先分析法):
首先,确立整体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教者计划把本节课设计成探究课,突出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训练。
其次,围绕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在充分考虑多种目标可能性的基础上,优先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以及在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的概念。
2、结合图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会求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会求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
3、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体会数学图形结构美,提高学习热情. 重点: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难点: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教学步骤
二、课前预习,
发现问题:(因素分析法)
阅读课本P26-29止,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使用三维分析法)
1. 观察课本
P27图1.3.8与图1.3.9当t=a时,函数h(t)的导数
近的图像有什么特点?导数的符号有什么变化规律? 的值为多少?此点附
2. 观察27页中间两个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d,f,g,h 等点的函数值与这些点附近的函数值有什么关系?
(2)函数在这些点的导数值为多少?这些点附近,导数的符号有什么规律?
个函数3、你如何定义一的极小值点,极小值?以及极大值点,极大值?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自测:(其他人的观点换位分析法)
1. 求函数的极值点和极值。
图3 导数作用
2. 求下列函数的极值:
思维导图同上
四、探究应用, 巩固提高
(一) 求函数的极值; (优先考虑的因素)
1. 求下列函数的极值:
思维步骤:
图4 求极值考虑因素
练:求下列函数的极值
(1) (2)
(二) 给定极值求参数
2. 若函数在处取得极值10, 试求的值. 逆向思维过程:
图5 有极值解题思路
(三) 求含参数的函数的极值:(多种可能性分析法)
3. 求函数
零点、两个零点、三个零点. 的极值, 并讨论为何值时函数恰有一个
解题思维:
图6 逆向思维求参
练:课本P31第3
五、问题小结,方法一得:(结果分析法)
(1)函数在一点的导数值为零是函数在这点取极值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
的极值的方法是: 件.(2)求函数
参考图示
图7 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要求为掌握,从中体现学生运用数学相关知识的能力,对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都有全面的检测。
为了体现基础性,教者在选取例习题时,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分层进行,以例题来承载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合作学习,总结提升,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悟过程,进而提高能力。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体悟,适当强化运算求解能力。对数学问题的一般解决步骤:审题、建模(即找出末知与已知的关系)、解模(用合理的方法与路径来解答)、回归实际问题。
学科思维导图品质评价标准
学科思维导图品质评价标准
“学科思维导图”概念经思维可视化研究院院长刘濯源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学科思维导图对学科知识建构的价值,但由于理念模糊,操作不当,缺乏品质,本是十分的功效却失了八成。如何绘出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让其效能真正地发挥出来,
为了解决这一普遍性问题,刘濯源院长在十年前就开始研究为学科思维导图制定品质评价标准,使越来越多的学科思维导图绘制者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升品质,发挥效能,经过反复的实践与修改,最终形成了学科思维导图品质管理的十二条标准(见上图),这是目前全球第一套学科思维导图品质评价标准。有了这套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品质评价标准,师生们再绘制学科思维导图时,就有了明确的改进方向。
思维可视化研究院研究人员说:“改进一定是要循序渐进,没有人可以一下达到这个标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形”上达到标准比较容易,经过我们亲自培训的师生,80%可以在两天内达到四星或五星级品质;但要在“神”上要达到四星或五星级品质就不那么容易了,至少要认认真真地画上几十张图,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对“四大规律”的把握及融入,这四大规律分别是考试规律、学科规律、思维规律、心理规律。 要达到这么高的品质,当然需要下一番功夫,但是我们不提倡“蛮干+苦干。在思维导图领域,曾经有一位非常勤奋的人,声称只有画够5000张图,才能成为一流高手。此君精神的确可嘉,但这种说法和做法我们都不支持,因为这是没脑子的说法和做法。有时质变确实需要量变之累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但量变却未必一定产生质变,一头猪是猪,一百头猪还是猪,再多头猪也不可能变成猩猩。重量不重质,低水平的重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反对勤奋,但光有勤奋行不通的,想要有成效必须要善于总结规律,运用巧劲,“能干+巧干”才能高效~”
为了一线实践学校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思维可视化研究院制定了学科思维导图的十二条品质管理标准。另外为了让教师和学生便于自主评价,他们还构建了学科思维导图的品质评价表(见下图)。
有些实践学校的做法非常简洁有效:把这十二条标准和评价表打印出来,贴在师生的桌角或学生思维导图
绘制本上,随画随评,很快分辨出学科思维导图的优劣,发现不足,及时改进,这样不少教师和学生逐渐
都发展成了评图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