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小学常用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一、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14、敌人用了燃烧弹,**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
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
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6、危楼高百尺,手
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8、老师是园丁,
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
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改为
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
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把陈述句改成比喻句。
例:长城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
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
1秋风阵阵地吹,黄叶飘落下来。
2京杭大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3战士们冲了上去。
4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5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
6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 八 把陈述句改成拟人句。
1鸟在枝头鸣叫。
2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声音。 3小鹿在河边喝水。
4: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5柳枝在风中摆动。
6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7高粱熟了。
6花儿开了。
7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
范文二:小学常用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
, 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
, (一)比喻
,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
, (二)拟人
, 拟人的概念?:
, 拟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拟人有两种?类型:
, 把事物当做?人来描写。例如:
,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 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例如:
, (1)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 (2)小狗,你别生气了?。
, 拟人的作用?:
,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
, 能使语言鲜?明、形象生动。一个好的拟?人句,一方面能够?反映事物的?特点,一方面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 (三)夸张
, 夸张是在表?现对事物有?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时运用的。它能增强语?意的力量,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从而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
,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 夸张可以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 1(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 例如:(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
边。
,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 例如:(1)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的一半。
, 3(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 (四)排比
, 排比也叫排?语、排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 运用排比的?句子叫排比?句。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 例如:
, (1)北京的高楼?越盖越多;北京的公园?越修越美丽?;北京的交通?越来越方便?。(用“北京的??越??越”构成排比句?,突出了北京?的发展越来?越快.。)
,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三个句子字?数接近,结构相同,这个大排比?真切地歌颂?了漓江水的?纯洁无暇,表达了作者?对漓江的无?限热爱之情?。) ,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神秘?特色。)
, 运用排比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先后?、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加以合理安?排。第二,要有真情实?感,不要拼凑词?句,牵强附会。
, (五)反问
,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是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重语气和?进行强调的?一种修辞方?法。
, 1(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 例如:
, (1)这是闹着玩?的吗,
,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 2(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 例如:
,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话暗含?的
答案是“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强调了“不劳动连棵?华也养不活?”这一感慨。)
,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句话暗含?的答案是“这是伟大的?奇观”。强调了语意?,加重了语气?。)
, (六)设问
, 设问也叫设?疑、提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后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 , 例如:
, (1)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以设问突出?强调了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从而纠正人?们的误解。)
, (2)是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以设问突出?强调了小船?的小)
, 设问能够引?起人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并能使论点?突出,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 “像”字句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它的非比喻?用法如下:
, 表比较。例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 表猜测。例如: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 表想像。例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句威?武的戍关战?士。
, 表举例。例如: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
, 表指示。例如:我们要向学?习好的同学?学习。
范文三:小学常用修辞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5)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 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5)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6)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拈连 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窃读记》 (2)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十里长街送总理》 (3)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6、移就 两项事物相关联,叙述中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另一事物的性状
1
的修辞方法。移就可以把人物的感情渗透到景色之中,使人感到情景交融,增强语言的抒情气氛。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听听,秋的声音》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
(3)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7、转品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活用为另一类词的修辞方法。转品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含蓄、凝炼,还可以使句式整齐匀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荔枝》
(2)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荔枝》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
8、对偶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以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1)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开国大典》 (2)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9、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我的“长生果”》 (3)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加以烘托的一种修辞方法。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景也就有了情。
(1)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是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少年闰土》
(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卖火柴的小女孩》 (3)刚进院里,以墙绿葱葱的爬强虎扑入眼帘。夏天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了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反复 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反复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情感,分清文章脉络、层此,增强语言节奏感。
(1)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
(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
(3)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趵突泉
设问
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地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强调某种观点,抒发某种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使文章生动活泼,波澜起伏。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
2
有着密切的关系。《花钟》
(2)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桃花心木》
(3)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请形呢,《假如没有灰尘》 反问 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明确的意思,文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反问可增强语言的力量,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不容置疑。 (1)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再见了,亲人》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
(3)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穷人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3
范文四:小学常用修辞手法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明喻:「你们这些恶人好像狗。,
隐喻:「你们这些恶人就是狗。」
借喻:「你们这些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满招损,谦受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
间隔出现。如: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12)顶针。顶针修辞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又名顶真,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种修辞方法叫做顶针。
(13)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l.作文歌
审定题目不要慌,围绕主题拟提纲,
事实说话很重要,有根有据有份量。
选择材料要典型,切莫写成流水帐,
开门见山和紧题,直接了当最理想。
层次分明段落清,详写略写须得当,
首尾呼应要牢记,过渡句段莫牵强。
用词造句应确切,语句连贯便通畅(
修饰词语有讲究,生动活泼感人强。
防止错字不涂改,书写工整又清爽,
句、逗、分、冒、引、问、叹,标点正确不能忘。
用心琢磨细推敲,认真检查方为艰。
多读多写多修改,定能作出好文章。
2.标点符号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说完用逗号,话说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注释进层破折号,书文名称书名号,
意思省略省略号,表示停顿用顿号。
3(修辞
(1)比喻歌
比喻打比方,生动又形象,
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
见乙不见甲,借喻略本体,
说乙再说甲,人们叫引喻。
(2)借代歌
借代象借喻,统统略本体,
借代非借喻,借喻非借代。
以此代彼是借代,以此喻彼是借喻。
借代富有形象性,事物特征更鲜明。
(3)比拟歌
拟人拟物叫比拟,似物把人拟成物,
拟人把物拟成人,物物比拟叫拟物。
描写文章忌呆板,比拟生动形象化,
人物相拟文活泼,强烈感情来抒发。
(4)夸张歌
“言过其实”叫夸张,表达感情非寻常,
夸张词句表事物,突出特征更加强(‘
“夸而有节”正刚好,增添文彩助想象(
“夸而无节”成狂言,信手败笔损文章。
(5)象征歌
托义于物叫象征,事物形象表特征,
形象特征细品味,以物思义含意中。
托义于物是象征,以此喻彼叫借喻,
“雪压冬云白絮飞”,“冬云”借喻象征“絮”。
(6)对偶、对仗歌
对偶对仗,结构一样,
词性相同,字数相当。
字句对称,节奏铿锵,
朗朗上口,易记心上。
(7)反语歌
反语是反话,讽刺味辛辣,
讽自警钟响,刺敌如刀枪。
(8)双关语
双重含义双关语,明说暗讲隐意指,
含蓄幽默细品味,或是暗示或讽刺。
(9)排比歌
排比一大串,语气多连贯,
结构相类似,意义相关联。
请听《排比歌》,排比好效果,
条理更清晰,层层递进说。
排比可记叙,排比可抒情,
强调又深入,道尽满腹情。
滔滔话语来,串串妙句挥,
增强文气势,感人动心扉。
(10)反复歌
说理记叙巧反复,加强话语印象深,
文艺创作用“反复”,强调主题语意尽。
“反复”手法用得妙,文章精彩锦上添,
反复反复意回还,加强节奏如心弦。
(11)递进歌
由浅入深呈递进,由轻变重层层深,
从小到大非排比,从低向高层层进。
(12)拈连歌
张冠李戴叫拈连,生动活泼幽默感,
深刻明快又犀利,仿造“反义”含义深。
(13)顶针回文歌
连锁叫顶针,回应是回文。
顶针——结构严谨,语句通顺
回文——循环往复,息息相关。
(14)设问反问歌
自问自答是设问,问而不答是反问。
设问醒目又意深,反问语强耐深省。
(15)引语歌
别人原话引进来,阐明观点为我用。
尊重原意莫歪曲,或褒或贬须慎重。
用多少,引多少,为引而引太糟糕。
驳多少,引多少,引多驳少批不倒
范文五:小学常用的修辞方法
小学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三、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四、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五、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六、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七、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