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行文中的线索
最近,我在博客上看到这样一条留言。有一位叫“可爱的云”的同学说不知道该怎样把众多的素材组合在一起,语文老师还说她的作文写得杂乱无章。看到这条留言,我觉得这位同学一定是在行文线索上出了问题,以致造成材料堆砌。其实,对记叙文而言,线索是必不可少的,它就像是一根红线,标明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将素材串连起来,也便于读者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我给她做了回复,没想到有二十几个学生跟贴,他们对“如何设计文章的线索”很感兴趣。下面,我把博客上的信息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
【可爱的云】:老师,你好,我遇到一个小麻烦,我不知道该如何把众多的素材组合到一起,语文老师说我的作文杂乱无章。我真的很困惑,请老师帮忙。
【博主回复】:对于一篇成功的记叙文而言,线索是必不可少的。我先给你举两个例子:在课文《时钟》里,高尔基以“时钟”为线索展开叙述。在课文《药》中,鲁迅以“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夏瑜被杀”为暗线,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要记住的是:一大堆散乱的材料,只有借助线索,才能组织成为一篇有条不紊的文章。
【小草佳佳】:你能不能具体给我们讲一下如何给文章设计线索呢?
【博主回复】:我们知道,写记叙文时,不能只写一件事,而是多件事。这时,就需要分清主次,突出主要事件,辅带次要事件,详略搭配。这就是第一种方法,以事件为线索。
第二种是以物件为线索。叙事时,将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以此来突出它的形象。冰心的《小桔灯》就很典型,文章以小桔灯为线索,按照小桔灯诞生的年代,主人的遭遇,小桔灯的来历,小桔灯给“我”的感受,小桔灯引起的思念等推进,使文章主旨突出。
第三种是以人物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背影》,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来展开的。文章开头点明“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接着记叙祖母去世、回家奔丧及父亲赋闲谋事的情况;接着浓墨重彩写父亲在车站买橘子的情形;结尾在泪光中再现“背影”。全文紧扣“背影”,写得具体感人。
【绿色星期天】:谢谢你给我们讲了这么多的方法。方法是掌握了,在具体写作中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博主回复】:第一,线索要有利于主题的表达。通过设置线索,能够使行文的思路更清晰,主题更鲜明,若不能强化主题,这样的线索反而成了累赘。第二,线索要与文章各部分内容联系到一起,要使之真正起到串联素材,并贯穿始终的作用。第三,线索要尽量曲折有致,有时候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来增加文章的波澜。第四,一篇文章可以设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有时甚至会更多。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学,我建议先设置好一条线索,并将其写好就可以了。任何事情都是先易后难的,而不是先难后易。
好了,同学们,我就讲这么多,也不知道你们掌握了多少,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尝试哟!
本栏插图 黄咏茵
本栏责任编辑 张一文
范文二:快速行文叙述的线索
快速行文叙述的线索
如果按照行文线索来分,可分为思想线索、情感线索、时间线索、事件发展线索、具体 事物线索等。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作文就以思想为线索,《荔枝蜜》就以作者情感为线索,习作《 雨》就以时间为线索,习作《菩提树下》是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菩提树下》
在医院的空地上种着一棵洋溢着幸福和无限爱的关怀的菩提树。传说凡是站在菩提树下的人 ,只要有一片自然飘落的树叶落到他的身上,他就会如愿以偿。可是曾经由于要盖一座新的 门诊大楼,而铲掉这棵菩提树就成了盖楼的必要条件。开始只是有一小部分病人反对,但当 这个美丽的传说流传开来后,铲树盖楼的建议便遭到了所有病人的反对。于是,院长办 公 室灯光闪亮,夜夜难熄。
直到多年后的一个秋天,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来到了菩提树下。而 树下的人依然很多。椅上坐的是早已退休的老院长,在她奄奄一息的时候,唯一的请求便是 到树下坐一坐。一片、两片??菩提树叶落到她的怀里,她拥抱着树叶溘然长逝。也许有人 知道这树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价值;也许有人知道??可是不会有人比老院长更知道了,那则 关于菩提的传说便是由她画出了蓝本,才得以源远流传的。
老院长就是这棵树的化身,她用她那颗至善至美的心保留了这棵树,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企 盼。老院长用美好的善意治愈了不幸的人,同时也根治了这个浮躁世界的许多污垢。她像一 棵大大的菩提树保护着人们,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太多太多的爱来温暖他人,关怀他人,而美丽的菩提树叶却又是无处不 在的。
校园中,无数的园丁像天使般时时刻刻酝酿着一个博爱的世界和摇曳多姿的生活。师生之间 亲密无间的感情是最真最美的,他们的喜怒哀乐随孩子们的成长而定,而每一个孩子所取得 的成绩便是他们的幸福,他们的快乐。因此我相信,有付出,便总有回报的。 希望工程的募捐者在奉献时,从不留下姓名,也不需要一声谢谢,我常想,如果我们每个人 都献出一点爱心,少一分索取,世界会更温暖。
SOS儿童村的孩子们,在那里生活,不会感到冬的来临,生活充满七色阳光,人人都徜徉在 关心与爱心之间,无人会想到一分的回报。那是一个充满了爱、无尘的天堂,更多的渴望和 平,不再动乱。
人人都用美好的笑脸换你最真心的笑容,把所有的热心都注入到你的心田,不禁会让我们想 到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菩提树叶是常在的,常在于世界的每一角落。正像作家乔叶所说的:
“至圣不证,真佛无言 。她是最大的菩提树叶,吉祥了所有的人。”
范文三:谈话式的行文方式。本文的行文方
谈话式的行文方式。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语言朴素、真挚。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迷惘(wǎng)??????摭拾(zh?)?????????自艾自怜(ài)??? 怪癖(pǐ)? B.?磕绊(kē)????????颤抖?(chàn)????? 废寝忘食(qǐn)?????翱翔(áo)? C.?焦灼(zhuó)??????夭折(sh?)?????????厄运(a)???????????淘汰(tài)? D.?懊悔(ào)????????抹煞(shà)?????????憎厌(zēng?)? ?蛮横(ha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湎???????????眷恋????????急燥???????????翅膀甫健?
B.?开垦???????????时辰????????端样???????????其乐融融?
C.?轻率???????????横幅????????清晰???????????引吭高歌?
D.?灌浆???????????企望????????注销???????????入不付出?
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孩子,我真希望你们兄妹,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让我们共享你们的喜乐, ?你们的烦恼。?
(2)说起来是非常可诧异的,享受过自由自在的读书生活的我们这一代,在思想上、制度上 ??布置了一个叫你们憎厌的读书环境。?
(3)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 ??。?
?A.?分担??却????谦虚????????????????B.?分担???却???谦卑?
? C.?享受??但????谦卑????????????????D.?享受???但???谦虚?
4、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丛新长的桉树,??????(a、上翘的枝桠,b、枝桠上翘),新芽竞长,欣欣向荣。?
(2)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它将??????(a、发芽、生长、开花、结果,?b、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A.?(1)a?(2)?a????????????????????B.?(1)?b?(2)b?
C.?(1)b?(2)?a????????????????????D.?(1)?a?(2)b?
【课外探究】
与《傅雷家书》比较阅读。
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
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我的四季》教案
【课前导学】
张洁,生于1937年,现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现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张洁曾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2005年,她以长篇小说《无字》再获茅盾奖,成为惟一一位两次获得该奖的作家。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作者的散文集《心灵的笔记》。这是一篇歌咏大自然的散文作品,作者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努力发现大自然四季容颜的变化,并用深刻的笔触抒写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在语言形式,还是思想意境,都称得上一篇赏心悦目的佳作。
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等诸多方面的局限,对于本文的理解、把握不能深透到位。记得作者曾在本文的创作谈中说她写这篇文章是“用自己的目光去看待大自然??努力发现它们在不同季节的细微变化,并用自己的心灵与自然对话。”其对话的目的也就是“托物言志”。因此,理解作者的感情和人生信念,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关键。作者一向“崇尚真诚、善良、勇敢的品质崇尚拼搏、奉献的精神,对现实生活中的投机钻营者、自私自利者??抱着一种鄙弃的态度”那么,我们先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思想基础,也就不难理解作品中透视出的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更不难理解其间蕴含的作者对人生及生命价值的特有感悟。解决了上述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出本文颂扬美德,抨击陋习的主旋律。 【课堂讲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生不同阶段的历练内容,明确青春时期在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定调”作用;
2、体会作者回顾“检点”自己一生所得到的感悟,从而吸取教训,获得教益;
3、感受作者浓烈、直露、强悍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回顾“检点”自己一生所得到的感悟,从而吸取教训,获得教益。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让学生就“人生像??”或“生命的过程像??”为话题,找到相应的喻体,并予以解说。
预设答案有: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或游戏);人生如酒(或茶、或咖啡加糖);人生如
逆旅(或生命的过程像旅行);人生如河;人生如船;人生如树;??
由此导入人生如四季。随即请学生解说“为什么说人生如四季”。
范文四:本文的线索及情节发展的组织
本文的线索及情节发展的组织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线索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组织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节选部分人物众多,矛盾复杂。有蜀魏之间的矛盾。在蜀汉内部,有诸葛亮和马谡、马谡与王平的矛盾;在曹魏内部,有司马懿和朝廷、朝廷和孟达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有的趋向激化,有的逐渐缓和。
(围绕这些矛盾开展的情节更加错综复杂。作者以蜀汉为主要方面,以诸葛亮为主要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情节,前后反复照应,因此故事情节组织得井井有条。
(本文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第一部分写马谡立状守街亭和诸葛亮周密部署,命令马谡“谨守”,当道下寨;而马谡却违令拒谏,屯兵北上。第二部分写司马懿采取“围山断水”的战术,夺取了街亭;诸葛亮布置退却。第三部分主要写因街亭失守而斩马谡。这三部分始终不离街亭的攻守。
(前后照应,主要集中在说明街亭的重要、“当道下寨”和“围山断水”这几个问题上。如“围山断水”,在第三、五、六、七、九自然段反复照应,使得文章脉络分明,结构紧凑。
街亭的重要性
蜀魏以秦岭为界对峙,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是攻取长安。取长安必过秦岭,过秦岭有三条通道:一是东路子午道,但其地险要,不易通过。故诸葛亮未纳魏延之计:东路偷袭。二是中路斜谷,路途较近,蜀军可由此攻郿城,取长安,但中有栈道近500里,行军困难。此次北伐,孔明于此道设疑兵佯攻。三是西路由阳平关绕到渭水之西的一条大道,此道离长安较远,但蜀军兵力集结和粮草搬运十分方便。故蜀军主力自汉中兵出祁山,由此道进军。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北陇城镇)是此路战略要地,控制街亭,即掌握战争主动权。倘此地失守,蜀军粮道断绝,后援不继,三郡难保,便会不战自溃。用诸葛亮的话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
文章人物形象的塑造
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诸葛亮部署的正确。
(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
如马谡的三次“笑曰”(?“笑”诸葛亮“多心”,?“大笑”王平“真女子之见”,?“大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表现了马谡狂妄自大、麻痹轻敌的性格和思想。
(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
如“斩马谡”一段,以诸葛亮的“三哭”(“挥泪”“流涕”“大哭不已”)揭示出诸葛亮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体恤部属等多方面的性格。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章节内容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与课文相关的情节是: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经过两年准备,公元227年冬,带领大军驻守汉中,准备进攻魏国。
离开成都时,他给后主刘禅上《出师表》,要后主不要满足现状,妄自菲薄;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且表示他决心担负起兴复汉朝的责任。
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派赵云、邓芝率偏师作为疑兵,前据汉中的箕谷(今陕西褒城北),扬言由斜谷进攻郿城,以吸引和钳制关中魏军。自己率领大军,突然从西路扑向祁山(今甘肃礼县东)。魏国毫无防备,纷纷败退。蜀军乘胜进军,祁山北面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的守将
都背叛魏国。
此时,魏文帝曹丕病死,其子曹叡即位。曹叡再用司马懿破蜀。司马懿直取街亭,欲绝蜀兵粮道,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马谡违命于山上扎寨,被魏军围困攻下,丢失街亭。诸葛亮只好部署撤兵。此时,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已兵临西城。诸葛亮焚香操琴,以空诚计吓退魏兵,蜀兵连夜退回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自责用人不当,自贬三级。
重难点的解决办法
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把握人物形象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失街亭,谁之过”是难点。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整体阅读,注意情节的发展,写出阅读提纲,思考情节的暗示、关联的特点。
2(分析孔明“三嘱”、马谡“三关”、司马“三探”、诸葛“三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展开专题辩论:失街亭,谁之过,
教学方法建议
本文是自读课文,教学本文,可采取学生搜集资料、阅读分析、确定研究目标、展示研究成果的方式进行。
课前可向学生推荐大量的网络资源,推动学生主动阅读,以获得丰富的信息。
网上三国:http://xf-www.hb.cninfo.net/sanguo/
三国志:http://www.easysea.com/lishi/24s-cs-sanguozhi/
精彩三国:http://njyz.njenet.net.cn/colorfulsanguo/
三国情结:http://kaiyan.533.net/
国史畅谈:http://sh.netsh.com/bbs/2669/
神秘三国:http://cenyue.myetang.com/r.htm
点评三国演义:http://culture.163.com/edit/000823/000823_40678.htm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学生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之后再确立自己的研究目标,这样就不仅完成了传统教学要求解决的人物分析任务,还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了名著,并且培养了善于质疑的思想品质,和自主探究、自行研究的能力。
范文五:分析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 分析行文思路
题型一:
分析文章线索及其作用
设问方式:
1、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2015江苏卷)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2012湖北卷)
3、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011北京卷)
答题思路:
第一步,点明XXX是文章的线索。
第二步,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然后结合全文内容或上下文内容做具体分析。
对点训练: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城》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
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提醒二:
分析行文思路
设问方式:
1、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3全国卷)
2、“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3广东卷)
3、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4、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2012全国卷) 答题思路:
第一步:整体阅读,把握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标题是什么,属于哪一类散文,有几个段落,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对文章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有利于增强答题的条理性,增强解题的准确度。 第二步,明确线索,梳理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果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的理清文章的思路。因而要善于捕捉文本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明确行文线索,梳理行文思路。 第三步,概括段意,分类合并
逐段概括段意,再看哪些段落中表达一个意思,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划分出层次,确定全文分几个模块。具体做法是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议论抒情句通常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段意的理解,也要注意。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和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当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子之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的意思,再综合成段意。
答题模块:
本文围绕??(以??为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对点训练:
太阳梦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浆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紧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木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咱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真题体验:
牛铃叮当
李清明
?水乡多水牛。
?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耕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
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是谁家的。
?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薄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
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11)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11、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3分)
12、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分)
13、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3分)
14、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15、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