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卷硐乡中心学校 蔡小莉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
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
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去看
看富春江在吴均的笔下美在哪里?
板书课题,释题: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与朱元思书》
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介绍作者)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
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 见(xiàn)日
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
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
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
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这样,
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
(1)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
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总──分 异水奇山
(2)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
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
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
“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
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
“异”字。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动静结合
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提示:
A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
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B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
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
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C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
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
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形奇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视觉
奇山: 声奇 (泉音,鸟鸣,蝉嘶,猿叫) 听觉
色奇 (在昼犹昏;有时见日) 视觉
(3)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主旨──志趣美 情怀美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
讨论: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
请反复品味课文,找出文中明志的句子,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如: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
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
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
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
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
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
力。
板书:明志──无拘无束, 清高隐逸(息心忘反)
三、入境(整体美)
1、感知文意:
教师引入:通过美读,我们初步感受了文章的各种美感。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入理解
文意。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学生描述并展示)
2、进入佳境:
小组派代表为大家描绘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佳境。
(生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奇山异水间。水是青的,天是
蓝的。鱼儿在水石间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
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唱,蝉儿在枝头鸣叫……)
四、述美(细节美)
教师引入:随着同学们的描绘,老师就已经身临其境,不过老师还想听你们说说富春江究竟
美在哪些地方:
各小组选择下面一种句式进行说话:(可以借助原文,也可以自己表达)
1、“我读”,
2、我看到的水真____,不信你看____
我看到的山真____,不信你看____
我看到的树真____,不信你看_____
我听到的声音真____,不信你听_____
我感受到作者____的心情,不信听我分析____
3、再读体会。
4、分析文章特色。
提问:怎样才能把文章写这么美呢?看看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方式做到的?
(1)、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
机动:补充骈文知识
(2)、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品味:
⑴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
“奇山”两方面。
⑵动静结合摇曳多姿。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
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⑶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
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
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随山形千回百转的特
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⑷巧用修辞。比喻、夸张、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读者陶醉于奇山异水之中。
教师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
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
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
风光。
5、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教师引入:让我们再次一起朗读文章,感受它的美丽。(读完后引导学生背诵)
五、布置作业
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
的赞美。
( 让学生下去查找资料将这些优美的诗句摘抄到摘录本上面。)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
形奇 (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视觉
奇山 声奇 (泉音,鸟鸣,蝉嘶,猿叫) 听觉
色奇 ( 在昼犹昏,有时见日) 视觉
明志──无拘无束, 清高隐逸(息心忘反)
富春江究竟美在哪些地方?
各小组选择下面其中一种句式进行说话:(可以借助原
文,也可以自己表达)
1、我读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到的水真_______,不信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的山真____,不信你看_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的树真____,不信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听到的声音真____,不信你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受到作者_________的心情,不信你听_________________
范文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黔西县雨朵中学 杨云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2. 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 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 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 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 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 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 美情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
1. 导入
多媒体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 , 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与热情。
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一千 五百多年前, 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 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 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
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 吴均
2. 朗读,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 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 初步感知内容。 (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 通。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通。 )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
缥(pi ǎo )碧急湍(tu ān )轩(xu ān )邈(mi ǎo )泠泠(l íng )鸢(yu ān )飞戾(l ì)天经纶(l ún )横柯(k ē)
(2)读出节奏
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但也有例外,如:“水 \皆缥碧。 ”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
(4)注意语速
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二、在合作中,归纳疏通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交流、讨论、分 析、 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识, 并设置解答疑难和提交学习成果的环 节进行归纳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分小组,由组长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
2. 划出疑难语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 运用归纳法,小组共同完成重点词汇的整理,力求知新温故。
4. 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或提交小组学习成果,全班共 同分享。
如:通假字:“转”通“啭” ,鸟叫声; “反”通“返” ,返回。
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百叫无绝:停止以为妙绝:极 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
伸展;经纶:筹划??
三、 在品读中,质疑赏析
阅读中有所思考、 善于发现才能学有所得, 教学中应注重阅读能力的 培养。这一环节注重品读,通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 探究, 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 探讨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提高欣赏水平。 赏析写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 、 “缥碧” 、 “寒树” 、 “轩邈” 、 “泠泠” 、 “嘤嘤” 、 “疏条交映”等等,都 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
(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如:形、声、色等。
(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对偶、比喻、拟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 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 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四、在创作中,拓展提高
学有所得, 更要学以致用。 利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创作, 才能真正提高。 利用品读中领会的写景方法与技巧,活学活用,创作现代版的“我心 中的富春江” 。
设置一个小小的游戏:设想你是富春江的导游,要求你用最生动、富 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力求打动听众,吸引他们报 名参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数最多者获胜。
五、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范文三:《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一文教学设计
——朗读品味式
[思路综述 ]
美文需要美读。 《朱元思书》 是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 生动细腻地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 江的秀美风光,语言凝炼传神。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 声律,称得上是一篇山水小品,一篇美文。
本设计尝试从朗读放手,以朗读来构建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朗读来感受课文,理解课文,进 而品味,赏析课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品味、审美的能力。
[教学设想 ]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课前预习布置
⑴复习《三峡》 、 《小石潭记》
⑵收集有关描写山水方面的诗句及散文精彩片断
⑶以导游员,讲解员身份去构想设计
⑷创新写作
——以课内外阅读中涉及到的描写山水方面的文题灵活串编一段话。
[教学互动平台展示 ]
一、开课揭题,直入情境(点击,出示课题、作者)
二、朗读感知,疏通文意。
(一)生自愿朗读,师作朗读指导(点击)正音(点击)
(二)师范读,要求生闭眼想象画面
(三)生互译、互问、互答(点击)
(四)师点拨
1、作者自富阳到桐庐时的天气怎样?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2、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第二、三段的内容分别照应第一段的哪个词?
三、品读、赏析
(一)品、赏“异水”
1、采取四遍读背法
大声读、轻声读、快速读,融情入景慢慢赏读。
2、情景再现,导游解说。
(二)品、赏“奇山”
1、读读、想想
请几位女生齐诵,其余学生进入想象画面。
2、画画,说说
请一生上台画,其余在下面准备画或说
可以用“这里的山真奇啊,奇在??”开头去说
3、比比、背背
与《三峡》文中描写山的片断比
男女生竞争背诵(听觉、视觉)
4、议议,悟悟
点拨:面对如此胜景,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叹呢?当年吴均先生的感概呢?
四、学生齐读课文,设计简明板书
要求:
朗读——把心放进去
板书——除课题、作者外,不超过 10个字 五、练习巩固
抢答填空
六、趣味活动
1、说出既含有山又含有水的诗句
2、 “走进山水,共享阅读”创新练笔交流 七、欣赏风光片(机动)
范文四:《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摘要】《与朱元思书》是一片经典的山水小品文,文中描述了富春江边美丽的景色,全文清丽优雅,如品一盏清茗。对于这样的文章,我试图用从字词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词类活用现象,由析词过渡到句的理解,最后梳理全篇来开展教学。基于这样的想法,设计了这篇教学设计。
【关键词】《与朱元思书》 文言文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7-02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感受文中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3.理解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1课《与朱元思书》。
2.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课题?
3.齐读课题。
4.六朝文人喜欢在往来书信中用景物描写做点缀,作用有两种:一是用典型的景物打动对方;二是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吴均为什么写这份信呢?我们来走近吴均,了解一下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家世贫贱,好学而有俊才。吴均的著作,本以史著为多,有《后汉书注》九十卷,《齐春秋》二十卷等,可惜都佚散不传。吴均以文名世,名在山水散文,而多以书札的形式出现。《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等就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三、文体知识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与朱元思书》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是骈散结合的形式。
四、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的读音。缥piǎo碧;湍tuān急;夹jiā岸高山;轩xuān邈miǎo;泠líng泠作响;嘤yīng嘤成韵;鸢yuān飞;戾lì天;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有时见jiàn日
2.学习文言文,必须先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古代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代的汉语言学家为我们在文言文中标上了标点,但我们在朗读时还是要注意适当停顿断句。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呈现的方法为课文标出停顿。
展示:朗读文言文应掌握节奏停顿的方法:第一,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第二,文言文中句首语气词和关联词;第三,文言文句中转折词前一般应作停顿;第四、文言文句中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与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第五、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前后停顿;第六,文言文中省略句中省略成分所在处停顿;第七,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时名词前应作停顿;第八,统领词的停顿要体现统领词所管辖的范围。
五、理解课文,知识梳理
1.这篇课文有两个通假字,是哪两个?分别是什么意思?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面两句话的意思?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词,说说分别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并且解释一下该词所在句子的意思。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大部分的课文我们都已经翻译了,还有哪几个句子我们没有翻译呢?谁来翻译一下?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六、品析课文,探究写作特点
1.齐读课文,思考:整篇文章围绕哪一句话写?关键词是? 2.这一段山水,山之奇,水之异,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这句话从哪几个方面写水之异?(水色青、水清澈、水流急)这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异水?
3.以上是从哪种感官来写山水?(视觉)下面几句是从哪种感官来写山水?(听觉)你读后的体会是什么呢?综上所述,这用了什么方法?(形声兼备)
4.写了山水,写了鸟禽,接下来该写什么了?(人)。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这是从哪个方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衬托了山水诱人的力量。)(虚实相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文章至此似乎可以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又写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小结
学习《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可能是书信中残留的部分,从文字我们无法了解吴均描写这些景物的用意,但我们品味了南北朝时山水小品骈体文的清丽,感受到吴均厌恶追名逐利,忘情山水的雅兴。那么下篇课文,陶渊明会带给我们什么礼物呢?请听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
张静怡(1979.2-),女,湖南沅江人,教育硕士,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范文五: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
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程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 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与朱元思书》字句浅显,文辞精美,适宜学 生朗读、 背诵。 同时本文也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 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 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这一 单元所选择的古诗文,都是精美的写景美文。 《与朱元思书》一文语 句精妙, 文章情景交融, 学习它对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的提升有很大 帮助,同时可以很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学生分析
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 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 然而 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 我们不妨从朗读、 品味语言下 手。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 历恐怕是勉为其难。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八年 级的学生意境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素养, 在文言文重点语句的 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 , 夯实文言基 础 ;2. 掌握文章的总体结构。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 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 情,获得美的享受 , 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 高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让 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文下的注释,去理解并感知文章大意。 (五)教学策略
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因此,教的过程中应以“读”为主,对 学生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通过读,来感知文章内容,从而达到理解 成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调动,直接影响教学 目标的达成,因此,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去读,去探究,去展示。 (六)教学用具
1. 准备“富春江山水”幻灯片
2.PPT 教学课件
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欣赏《富春山居图》,富春江美景幻灯片。
(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 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缥碧 (piǎo) 急湍 (tuān) 轩邈 (miǎo) 泠泠 (líng) 鸢飞戾天 (yuān lì) 经纶 (lún) 横柯 (kē)
2. 作者链接
吴均 (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 (今浙江安吉 ) 人,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时称“吴均体”。
3. 文体链接
《与朱元思书》 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 骈文, 又称 “骈体文” , , 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 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与朱元 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复,全文清新、优美,是我 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
三、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恰当的停顿,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风烟 /俱净,天山 /共色。(轻快)从流 /飘荡,任意 /东西。(舒缓) 自 /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 /独绝。(惊叹)
鸢飞 /戾天者,望峰 /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谷 /忘反。(慨叹、 平缓、轻慢)横柯 /上蔽,在昼 /犹昏;(惊叹)疏条 /交映,有时 /见日。 (轻松、欢快)
(二)理解词语
1.重点实词
(1)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跟,随)
(3)水皆缥碧(青白色)
(4)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5)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6)横柯上蔽(树枝)
(7)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2. 通假字
(1)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叫声,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3. 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大约;今义:赞许,允许)
(2)鸢飞戾天(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4)蝉则千转不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5)猛浪若奔(古义:飞奔的马;今义:奔跑)
4. 一词多义
①天下独绝(绝妙)
(1)绝
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①负势竞上(向上)
(2)上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
5. 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3)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负势竞上(动词作状语,争着;名词作动词,向上)
(5)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6)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7)横柯上蔽(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三)翻译句子
1.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 100多里,(一路)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2.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那)湍急的江流比箭 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腾的骏马。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俊的)地势,争着向上,互相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 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 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 功名利禄得心;那些忙于世俗世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
流连忘返。
5.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天,也仍然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 疏的枝条互相掩映之处,偶尔还能见到阳光。
(四)整体感知
1. 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交流点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 特点。
【交流点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直接描写),“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间接描写) , 从静的角度写水之秀丽清澈;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夸张地写水之壮观湍急。(水之异)
3. 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 【交流点拨】
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 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山之奇) (五)深层探究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挈全篇,却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交流点拨】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 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四、板书设计
五、 与朱元思书
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夸张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比喻 分:
看——色
奇山看——形
听——音(泉水、鸟、蝉、猿)
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谷忘反。
五、拓展延伸
采用“山水之美,美在 ”的句式,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交流】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缥 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六、作业:熟练背诵、默写
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我在教学 《与朱元思书》 这篇文言文时, 根据文言文教学的特点, 抓住课文的重难点, 以生为本, 以趣为导, 以读为主, 以拓展为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研读—美读课文,使学生
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品味作 者的思想感情, 最后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回想整个教学过 程,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一、导入要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用古诗句营造了 良好的乐学氛围把学生带入情境,为整堂课定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 围,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 的学习效果。
二、用形式多样的读来升华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可借助注解、 工具书在小组内交流或与老师 交流。然后请生读,请生用自己的话翻译。读得不妥,翻译得不对, 并及时给予指导、纠正。这样不仅体现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还体现 老师占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精神, 同时也通过质疑解疑, 实现知 识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加深了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
“美句研读” ——质疑探究,提炼主旨
在文言文教学中, 所谓研读, 其实就是要求读者读出文章的主旨、 感情及蕴含的意义。这一步其实是对《与朱元思书》课文中的重点句 子的理解, 使学生的认识在前两步教学基础上得到升华。 在这研读的 环节中, 我让师生互读、 互议, 做到人人参与, 形成了学习高潮氛围。 同时要求学生读时要读出句子的语气、 语势, 读出这一句子所表现在 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通过“美句研读”这一教学过 程, 感受了作者对富春江风光的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热爱。
三、用美的练笔来拓展
练就是练笔, 练笔就是指写文章。 练笔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书面 语言,而且可以强化读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个教学环节 中,我根据文言文教学特点和训练让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中的 “写”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是这样确定练笔的内容:在这一堂课中, 我们饱览了富春江秀美的景色, 感受了作者爱国情怀。 请同学们试想 一下, 假如你游览了家乡的秀美风光, 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 生展开联想, 把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融合, 让 新知识融化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之中去, 通过启迪感悟, 激活思维, 重组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