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题
第13讲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题 月 日
姓 名
【知识要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并解决实际问题。
【典型题例】
例1、一个长方形草地,长是135米,宽是12米,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2、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钟,那么绕地球46周需要多少分钟?
例3、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104元,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一台饮水机的12倍。
(1)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多少钱?
(2)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视机共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解答出来。
例4、
(1)买10台游戏机多少钱?
(2)买8台游戏机和11台学习机要花多少钱?
例5、同学们沿着一段公路的一侧栽树,每隔12米栽一棵树,从公路的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155棵树。这段公路有多长?
例6、
学校今年共植树多少棵?
【课堂练习】 成绩____________
一、新月小区有24栋居民楼,每栋居民楼有502户人家,新月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人家?
二、水果店运来苹果和芦柑各40箱,每箱芦柑装11千克,每箱苹果装14千克。运来芦柑和苹果共多少千克?
三、星星影剧院,设置了35排,每排坐102人,放映某场电影,3400人能坐的下吗?
四、 羽绒服 羊绒大衣
(1)小菲服装店去年冬季购回18件羽绒服,每件进价172元,购回20件羊绒大衣,每件进价268元,购进这些衣服一共花了多少钱?
(2)小菲服装店卖出15件羽绒服,每件售价196元,卖出12件羊绒大衣,每件售价306元,这些衣服一共卖了多少钱?
【课后作业】 成绩_____________
一、用竖式计算。
35×127= 302×130= 209×16= 715×
150=
二、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是162米,宽是65米,这块菜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江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深圳花了14个小时,火车1小时行驶125千米,该城市到深圳相距多少千米?
四、水果店运来苹果160千克,运来西瓜是苹果的25倍。
(1)运来西瓜多少千克?
(2)运来苹果和西瓜一共多少千克?
范文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寒亭外国语小学
于丽华
一、设计思想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本节课主要学习有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通过前期学习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再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交流,列举出解决新问题的若干方法,总结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整个设计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结论,再通过层次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新知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创设了“我为奥运种棵树”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四、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 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估算方法的理解,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两点:意识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观察对比等活动,自主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二是要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对学生的合理估算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七、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三位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
2、教师准备:我为奥运种棵树的情境图和相应例题、练习题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为了办好奥运会,全青岛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了,连小同学也不例外,想知道青岛的小同学做了些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我为奥运种棵树”几个字。
生2:我看到很多人在植树。
生3:育才小学有18个班,平均每班发223包树种。
生4:光明小学有12个班,平均每班发340包树种。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为了美化青岛,青岛市政府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书,还免费向市民发放树种呢,人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植树造林。根据两位小同学的介绍,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想知道育才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生2:我想知道光明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生3:我想知道哪个学校发的树种多?
生4:我想知道两个学校一共发了多少包?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前两个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以倍受全民关注的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为学习素材,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教师的一句“青岛的小同学做了些什么呢?”极大地激发了同龄人的好奇心,学生的注意力瞬间集中起来,积极投入到
信息的搜集中,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为探究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习估算的方法。
1、解决问题“育才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探究估算的方法。
(1)引入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哪位同学能列式?(223×18)
师:同学们,这是几位数乘法?(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 你想用什么方法算223×18?
生1;我想列竖式计算
生2:我想估算。
生3:我想口算。
生4:我想用计算器算。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求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应该选用哪种方法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估算,好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对比问题的过程中,引入估算,使学生体会到了估算的必要性,增强了估算的意识。]
(2)独立探究。
师:下面我们就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准备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生1:我是把223看作200,把18看作20,200×20=4000,所以223×18≈4000。
生2:我把223看作220,把18看做20,220×20=4400,所以223×18≈4400。 生3:我把223看作200,18不变,200×18=3600,所以223×18≈3600。
(4)验证,总结方法。
师:好了,同学们想到了3种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分别是4000、4400、3600,育才小学究竟发了多少包呢? 赶快用计算器计算一下吧。
师:精确的结果是多少?(4104包)
师:精确的结果是4104包,我们估算的结果都在4104包左右,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是合理的。同学们看,这几种估算的方法都是把因数看作什么数来估算的?
生:都是把因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生:都是把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
师:是呀,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也可以只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同学们,你这两种方法相比,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生:都看作整十整百数简便,这样口算起来更快。
师:所以,在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都选用这种方法。
(5)估一估: 98×22 317×21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有两个亮点:一是较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多次经历过估算,对于估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时,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对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二是较好地处理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教学中教师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对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又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
2、解决问题“光明小学发多少包树种?”,感悟估算的规律。
(1)、交流估算方法。
师:下面独立解决“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准备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
生1:我把340看作300,把12看作10,300× 10=3000,所以,340×12≈3000。
生2:我把340看作350,把12看作10,350× 10=3500,所以,340×12≈3500。
生3:340是整十数,可以不变,把12看作10,340× 10=3400,所以,340×12≈3400。
(2)、引导对估算结果作出判断。
师:同学们,我们先看第一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是3000,不用计算器,猜猜看,估算的结果比实际发的包数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生:我认为少了,因为把340看作300,变少了,把12看作10又变少了,两个因数都看少了积肯定就少了。
师:说得多清楚!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同学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是3400,你认为是估大了,还是估少了?为什么?
生:我认为还是估少了,因为340 不变,另一个因数12看作10,看少了,所以,估算的结果还是少了。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同学的方法,结果是3500,你认为是估大了,还是估少了呢?
生:我认为是估大了。
师:为什么呢?
生:(停顿片刻) 我还没想好。
师:你请坐, 再想一想, 还有想说的吗? (课堂上寂静下来,学生陷入了深思中,老师耐心地等待,大约有1分多钟的时间,一生很激动地站起来)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是估少了,你看,本来是12个340,看成了10个340,少了680。(说完后坐下了)
师:这位同学说,本来是12个340,看成了10个340,少了680,所以估算的结果就一定少了,大家同意吗?(发言的学生又激动地站起来)。
生:我有补充,本来是340个12,看作350个12,多了10个12,也就是多了120,与少的680比起来还差500多呢。
师:你的意思是说要看估多的与估少的相比,那个数大,是吗?
生:对。
(3)、验证,总结估算规律。
师:3500还是估少了,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呢?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吧。结果是多少?(4080)
师:看来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先自己想想,然后组内说说,准备全班交流。
师:谁先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把两个因数都看小,估算的结果就少了。
生2:一个因数看小,一个因数不变,估算的结果也少了。
师:如果两个因数都看大,结果会怎样?如果一个因数看大,一个因数不变呢?
生3:如果两个因数都看大,肯定估多了?如果一个因数看大,一个因数不变,还是估多了。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4:一个因数看大,一个因数看小,估算的结果也变少了。
师:对于这道题来讲,是这样,但是不是只要一个因数看大,一个因数看小,估算的结果都会变少了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好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刚才发现的是一条很重要的估算规律。
[设计意图:有价值的、富有挑战的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在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了光明小学的问题后,教师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抛出了“不用计算器,你能判断一下估算的结果与实际发的包数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吗?”这
样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上,从学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对判断的依据说得头头是道,特别是对一个因数估大,一个因数估少时结果的判断,学生的解释简直是让人拍案叫绝,充分证明了只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时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4)、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出示信息) 奥运吉祥物批发价格表
师:能说一下你为什么选用估算的方法吗?
生:因为问题有“大约”两个字。
师:对,问题中有大约,应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因为青蛙每天吃58只蚊子,是个平均数,不是实际就吃58只蚊子。 师:说得棒极了!是的,像青蛙吃蚊子这类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得到精确结果的,也是没有必要得到精确结果的,这类问题就要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
[设计意图:青蛙吃蚊子是比较典型的无法得到精确结果的典型情境,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再次得到升华,估算可以解决一些不可能精确计算或者不需要精确计算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估算的必要性。]
四、课堂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估算三位数成两位数。
生2:我知道了估算时,两个因数都看小的话,就估小了;两个都看大,就估大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看大,就估大了,另一个因数看小,就估小了。
生3:我知道了有的问题不需要得到精确结果的时候,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
师:是呀,正像这位同学讲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不需要或不可能得到精确结果的,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觉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老师相信,我们一定会成为估算的小能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回顾反思可以看出,本节课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九、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育才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1)把223看作200,把18看作20,200×20=4000,所以223×18≈4000。
(2)把223看作220,把18看作20,220×20=4400,所以223×18≈4400。
(3)把223看作200,18不变,200×18=3600,所以223×18≈3600。
2、光明小学发多少包树种?
(1)把340看作300,12看作10,300×10=3000,所以340×12≈3000。
(2)把340看作350,把12看作10,350×10=3500,所以340×12≈3500。
(3)340是整十数,可以不变,把12看作10,340×10=3400,所以
340×12≈3400。
估算的基本方法:把乘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十、作业设计
1、我会估算
203 × 97 ≈ ( )
↓ ↓ ↑
( ) ( ) ( )
398 × 32 ≈ ( )
↓ ↓ ↑
( ) ( ) ( )
107 × 45 ≈ ( )
↓ ↓ ↑
( ) ( ) ( )
2、我会选
(1)6□8×39≈28000, □里可以填( )
A 、0 B、2 C、9
(2)张师傅每天加工零件492个,第三年季度大约能生产( )个零件。
A 、1500 B、4500 C、15000
3、我会辨
4名同学计算242424, 一题,答案分别是13806,13428,1382,13902。王老师看了一眼,便说有3名同学做错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范文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案例
蔡甸区永安中心小学 王小红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与数学学习有着十分广
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
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
法估算,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
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
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
可能简便。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
点:
(一)对学生进行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思想的渗透。
(1)遇到问题,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吗?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数学课程注重的首要方面。”一些专家
也对此作了很好的诠解。也就是说,在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为了
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计算时,他能否根据问题的情境合理地选择估
算、心算、笔算、计算器计算等方法进行计算,这是需要教师加以关
注的。因此,在买票的情境题中,当问题不再出现“大约需要多少钱”
这样指向性很明显的问题时,我提出:“‘准备' 一词是什么意思?
说明什么?”学生们面对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一
理解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时候用估算,以至于学生对后
面的“座位够不够坐”的问题,“一定时间能不能走到”的问题都能
考虑用估算来解决。
(2)遇到问题,学生会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吗?
在解决49×104的估算时,先安排学生独立估算,再在小组讨论
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并组织学生进行对比:一是组织学生将今天的几
种方法进行对比,学生会发现估大的几种方法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来说
是合适的,估小的几种方法是不合适的,并再次对估大的方法对比,
使多数学生形成共识:把两个因数都估大的方法对于此题更好一些,
从而发现符合问题实际、接近准确结果、计算方便可行的估算方法就
是好的方法;二是组织学生将今天的估算方法与以往的估算方法进行
对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乘法估算,关键在于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
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
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
(二)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
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
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
养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49×104的估算 先安排
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小组和小组的交流到最后全班
师生的集体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既充分张扬学生的
个性,又在交流中达成对于最符合实际的估算方法的认可。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解决生活中的情境问题,得出多种估算的策略,掌
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 根据实际情况,理解估算算理,选择最适合的估算策略,灵活
运用估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
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估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背景去理解算法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 知识迁移,复习铺垫
1. 下列各数你是怎样估计的?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2)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3)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 )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2. 口算 (看卡片)
500×30= 120×40= 90×400= 180×50=
20×270= 3000×40= 32×48≈ 79×43≈
看口算结果提问:
(1)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估算?
引出估算的适用范围:不需要准确值(板书)
(2)估算有什么作用?
引出估算的作用:计算方便(板书)
二.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讨估算方法
1. 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四年级同学去动物园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
套票。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问:怎样列式?49×104 (板书)
问:“准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只要钱够,不需要准确值)
问: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什么计算方法?——估算
问:怎样估算?
(1)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交流,写出个人想法。
(3)指名汇报。
方法一:49≈50 104≈100 50×100=5000 应该准备5000元。
方法二:104≈100 49×100=4900 应该准备4900元。
方法三:49≈50 50×104=5200 应该准备5200元。
方法四:49≈50 104≈110 50×110=5500 应该准备5500元。
2. 引出课题,归纳方法。
刚才,同学们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实过去我们
已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了解学习三位数乘
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问:你觉得怎样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估算时,先把一个或两个因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或整十整百数,再计算。)
3. 运用方法,完成练习。
289×30≈ 112×41 ≈ 19×208 ≈ 498×43 ≈
练习后总结:估算值尽可能接近准确值。(板书:接近准确值)
(二)探讨估算方法在具体情境中的合理运用。
1. 小组初步交流探讨用哪种估算方法最合适。
2. 集体填学习卡,直观感受。
第(1)种方法是:把49看成( ),是看( )了,而把
104看成( ),是看( )了,所以估算结果应该在实际结果
的左右。
第(2)种方法是:把104看成( ), 是看( )了,所
以估算的结果就比实际结果( )。
第(3)种方法是:把49看成( ),是看( )了,所
以估算的结果就比实际结果( )。
第(4)种方法是:把49看成( ),是看( )了,
把104看成( ),也是看( )了,所以估算的结果就比
实际结果要( )。
3.分析得出前面4种估算方法中第(3)(4)两种方法都能解决
题中的问题,但第(3)种方法口算不够简便,所以第(4)种方法解
决带钱的问题最好。
4.再次分析第(4)种估算方法,使学生发现估算中不一定机械
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
5. 归纳:估算时,具体运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合适的估算方法。(板书:符合实际)
三. 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 要估小的情境:看海豚表演。(课件)
动物园举行一场海豚表演,观众台上每排有108个座位,共28
排。园内的2700名游客都有机会欣赏到表演吗?
(1)108×28 ≈ 2800 (个)
(100)
(2)108×28 ≈ 3240(个)
(30)
(3)108×28 ≈ 3300(个)
(110) (30)
(4)108×28 ≈ 3000(个)
(100) (30)
哪种估算好?( )
2. 估大估小都适合的情境:了解动物进食量。(课件)
(1). 一只老虎平均每天能吃53千克食物,292天大约能吃多少
千克食物?
(2). 一头成年象平均每天要吃188千克食物,22天大约吃多少
千克食物?
(3). 一只熊猫平均每天要吃33千克食物,204天大约吃多少千
克食物?
每人选一种动物研究计算,并汇报。
4. 估值与条件相等的情境:回学校。(课件)
动物园到学校有16千米,客车每分钟行793米,19分钟能到学
校吗?
四、自我评价,学习小结。
1、对照评价表作自我评价。
2.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 课后延伸,发展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课后探讨答题,完成课后答题卡。
领礼物:动物园举办了一场回馈游客活动,他们准备了95箱小
玩具, 每箱12个,按入园的先后顺序发放礼物,每人一个,送完为止,
小刚第943个入园,小丽第1204个入园,他们都很自信能领到礼物,
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很快做出判断:两人是否都能领到礼物。(课
件出示)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计算方便
不需要准确值 接近准确值
符合实际
【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熟悉的
身边情境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我以学生的自身体验为本,着眼于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技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
探究,然后通过比较、交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1. 教学情境的选择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把宏观的广阔的内容进行
微观的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生活情境创设,不仅能极大地诱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较持久地保持这种积极性,为主动探索、
深入理解、构建知识奠定好的基础。因此,整节课的教学,我组织选
取了一组带有故事情节的素材来组织教学:去动物园买票问题——看
动物表演坐座位问题——了解动物进食问题——在动物园领奖品问题——坐车回家问题。学生通过解决这些感兴趣的问题,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教学目标。
2.教学情境的创设服务于教学内容。
有趣的情境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数学课情境创设的目的不能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隐含丰富的数学信息,能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标。基于此,本课的展开我以生活情境为依托,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出门多带点钱----把数估大)自然建构了数学模型,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接着,又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不同层次的现实问题,(要估小的情境、估大估小都适合的情境、估值与条件相等的情境)既可以内化知识,又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3. 教学过程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因此,在课中多次组织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估算的结果及原因。当学生想说时,我会让他们大胆地说,畅所欲言,当学生说时,我会成为他们的忠实听众,不必担心教学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完不成。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能说出自己的想
法思路,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或鼓励比学会某一知识更重要,更快乐。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在相互交流这个环节中,我发现有几个学困生很少开口发言和回答问题,他们总是怕说错了别人会笑话他们。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留意这几个学困生,把每一节课中比较简单、容易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让他们树立起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范文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蒲纺一小 罗汉琴
一、说教材
《 三位数乘两位数》 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二、说学情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常用的复习引入为开头,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快的进入新的知识中来,更好的理解新的知识。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四、说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己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六、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坏节:
(一)、复习导入
1、 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
2、小黑板出示口算题:23X20= 42×30=
3、接着出示估算题:
23 X 19= 42 X 29=
23 X 21= 42 X 31=
4 、笔算下面各题。
1 6×4 3= 3 8×6 5=
2 5×1 5= 4 2×3 1=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5 、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
乘,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这一环节,不仅温习了旧知,而且也为学生学习新知架起了桥梁。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
1、小黑板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 小时,火车1 小时约行145 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独立列式:145 X12 =
4 、经历计算过程。
( l )请学生估一估145 x12 的大致范围。
估算一:把145 看成150
150×10=1500
150 乘以2 得300
1500 + 300 = 1800
145 < 150="" 所以结果应比1800="">
估算二:把12 看成10 。
145 X 10 = 1450
12 > 10 ,所以结果应比1450千米大。
( 2 )笔算。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
145x12=
①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
的同学,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 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 x2 )
再算什么?(再算145 x10 )
最后算什么?( 2 个145 与10 个145 的和)
板书:145 x 12=_(千米)
1 4 5
× 1 2
______
2 9 0
1 4 5
______
1 7 4 0
应该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③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④ 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估算的准确性。
(4)总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
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这一环节,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这一过程中,我先是让学生估算,再让他们笔算,最后用计算器检验,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三)、巩固练习
l 、课本49 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以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 、练习七第3 题。
164X32= 54X145= 254X36= 217×83= 143X139= 328X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观察纠错:练习七第7题
(四)、总结留疑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在数学上,这属于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那么,要是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你准备怎么办呢?愿意动脑
筋的孩子,请你们下课以后试试吧,我想你们一定能找到办法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先对学生本堂课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学到了什么本领,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范文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说课稿
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九小学 许海玉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49页例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以一位数,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笔算的基础上 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 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 的计算方法, 并以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积累经验。 教材注意创设情境和多项计算技能交 互使用。 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乘法算式, 再引导学生 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尝试用竖式计算, 初步感知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过程, 再通过 进一步的交流, 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一方面体现计算是因为解 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制定以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会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 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 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 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 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时积的定位。 (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 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
(五 ) 教 学 准 备 课 件 (情 境 图 和 计 算 器 ) 【说教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 算法及技能训练, 学生深
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 计算本身是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 与人 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 强调, 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本课创设了计算“简 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的现实情境,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根据自己的体验, 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四年级学生 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思考、集体讨论、先学后教等方法。
【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 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 熟悉的知识入手, 让学生自己在这种环境下不知不觉运用旧知 识去迁移,探索新知。无形中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旧知迁移
1 4 4 4 4
× 5 × 1 5
———— ————
(一)列式计算汇报:
1、计算着两道题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旧知识?
2、计算这两道题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学生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
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乘得到积的末位就跟第一个因数的个位 对齐; 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乘得的积的末位跟第二个因数的十 位对齐。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但这已经是三 年级学习的内容,好多学生已经忘记。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 从类结构上为新知识的学和教做铺垫。 】
二、出示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是乘法, 但是难度增大了一些, 同学们有信心吗 ? 好, 那咱们一起 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 】
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出示目标:1、 知识目标:在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 学会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 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 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 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
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怎样实现这个学习目标呢?靠大家自己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 49页的例 1(出示)
※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 12小时, 火车一小时约行 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 约有多少千米?
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怎样列式?(速度×时间 =路程)
板书 : 1 4 5 × 1 2
四、先学
(一)过渡
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1、估一估, 145×12约是多少?并说一说那你是怎么做的 .
学生汇报估算结果:
教师:同桌互相估一估“ 145×12”的积大概是多少 ?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让学生估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位数, 实质 上是让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大小有一个整体把握。 同时同桌互相猜, 能够有效激发 学生的兴趣。 】
估算一:把 145看成 150(有的把 145看成 140来算)
150×10得 1500 150×2得 300
145<150 所以结果应比="">150>
估算二:把 12看成 10. 145×10=1450
12>10, 所以结果应比 1450大。
【培养学生通过估算取值范围,进而提高学生快速判断自己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能力。 】 2、引领探究,自主探究算法
师:该城市到北京到底有多远?要想准确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一般用竖式计算, 这也是这 节课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尝试列竖式计算 145×12. 思考:(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4)相乘时, 如果满十怎么办?
板书: 1 4 5 × 1 2 = 1 7 4 0 (千米)
1 4 5
× 1 2
———————
2 9 0 ??先用个位的 2乘 145
1 4 5 ??再用十位上的 1乘 145
————————
1 7 4 0 ??最后把乘得的积加起来
答:该城市到北京有 1740千米。
【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裕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的能力。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理解了新知,同时在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 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笔算和口算的思考过程是一样的。 】
(3)检验:运用计算器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考考打击。要比谁做得又对 又快。
2、板演练习,完成 49页《做一做》 。学生展示。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 (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同学做的是否有 错误,还要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
五、后教:议一议
(一)学生更正
(二 ) 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为什么?对的打“√”错的打“×” 。
(三) 小结:列竖式时一般将数位少的因数写在下面 ; 先把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 数的每一位, 乘得的积的末位就跟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再把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 个因数的每一位, 乘得的积的末位跟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六、练一练
过渡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练习:练习七的第 1题,第 7题。要求说出第 7题的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的作用。 】
2、作业:练习七的第 2-4题。
七、 小结反思,回顾新知
“笔算乘法有哪几个步骤”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慢慢回忆起今天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也让学生可以培养说数 学的能力,同时养成学生“学习,总结,学习”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和评价反思能力。 】
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1 4 5 × 1 2 = 1 7 4 0 (千米)
1 4 5
× 1 2
———————
2 9 0 ??先用个位的 2乘 145
1 4 5 ??再用十位上的 1乘 145
————————
1 7 4 0 ??最后把乘得的积加起来
答:该城市到北京有 1740千米。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 龙点睛的作用。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