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
王绶瑁
(中科学院国家天文
文献标识
中国古代
往着这份化珍宝。只是数十年漫漫海中有许多错过的机缘,以
鹄立在圣殿前的朝圣者,终未能进入庭。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受
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之际,证了在竺可先生的倡导下,中古代天文研究跨出了前 所有的聚集人才、统“攻关”的步骤,而从那时起经两代人的努力,资料齐集,成绩斐 然。如今又促成了这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牵头,组织国各单位的天
史研究者齐完的学术壮举——部上起夏商,下逮近代,罗列我国古天文学万象的
纯粹用现科学的眼光审视古代天文
天文现象、探究天律的然科学。这和今日的学科定位并无不同。其次,是一门 “观测的科学”,今日也仍然如此。如果把天文测工具的“古”的界限设在文望远镜
用之前,那古代天文学眼界中所有的体不超过七千个,这使得天
于几个太阳系天表象其运行轨迹、星空的监测以及几千个恒星位和陈列。这 ‘些,中国和其他古代文明的情况
与之相的天文理性认知的探求,
众,虽然仍然是伟、永恒,也显得比较简单、稳定,导致了我国古代“天覆,人居于 中”、天地人“三才”协调的宇宙观。这,在一方形成了宇宙结构、天体演化、天人感应
种种学说,成为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把
向到“天文”与“地”的相关、“天道”与“人事”的相关性的求。前者把“天”联到了 “地”,导致了在“时政”、“编历”这些“国之大政”上的应用;后者把“天”联到“人”,
用到了当时同样属“国之大”的“星占”。这些“应用天文学”备受尊,代政权为 之设立专职,在设备投资、人员培训上享有优,结果在历史长卷中成为我古代天文
发展的主线索:保持了天象监的长期持续性、导一代代天文仪器测方法的研究 和发展以及一代历算方法(和有关学)的研究和发展。由此成的堪称完整的体系, 加求实、求精的敬业传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历史资料和学术资料(其中也包括 作者简介:王绶瑁,1923年生,福建福州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台长、誉台长;中国天文学会名 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
万方数据
中国科技史
了与之相互影响代官与非官方的天文著述,也包括了频繁出现的天物)。这 种由长期皇权统治产生的古代版的“任务带动科”的发展模式,历史功暂且不去
论,但这份“料宝”对于今日中国天文学史工作者则是巨大的学术资源,当然同 时也是巨大
继20纪70年代后期天文史
1979 年起开索:是有可能编著一部与中国天文学的悠久历史和阔内涵相适 国天文学史著作?商议的结果便诞生了《中国天学史大系》的构想。?’(书编应的
委会主任 薄
天文学我国古代最发达的自然
成部分。《大系》的全书结构中,“代历法”、“古代天体测量及天
学”、“古代天象的研究应用”、“古代天文学思想”、“古代天文机构文教育”、 “古代天文学家”各立一卷,以概全面。完成这的一部《大系》,可谓是从个重要的
面来认识华夏
近世一多年,华夏文化受西方文
现前所未有的震动,至今波澜未。其间在天文上体现为结束古代传、“转轨”西化、 进入近现的航道。《大系》设的“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转轨与近代天文学”一卷,阐述 了这一时期的历。 全书中用一卷绍了对于同属华夏文化的“中国少数民族天文
一项开辟的探索。另一卷“中国古文学词典”,篇幅达47万
是有用的工具,也是侣。 全书10卷,每卷40万到80万字。局齐整,足“大系”之称。这是当年我 代中青年天文学史工作者“聚水成渠”的愿。回溯“五四”运动大潮中,我国现代国
天文学 先驱者们在率先“西化”
和整理。 60年过后我们喜见《大系》构思(1979年),然后是
年)、计划产 生了文(1999年),现在文稿得以付梓(2007)“完成了多就的善 生语)。 果”(陈美东先 全书从构思到面世历时四分之世纪。多位学者为之贡献了属于生中最好的
华。他们今青丝成雪,有几位且早地离开了我们。编委会主
始就为全的筹、编、写呕心沥血,奋
钦佩的执着挑担子、完了大家的宏愿。而他们二位在跋记中所透露的甘辛,或亦足 以在相
王绶瑁
2007年7月?北 京
万方数据
中国天文学史之教学行动研究
320
中國天文學史
新興國小,陳
本研究主要探討小進行科史教學的可能性,以中國天文學史為主題,運用行動研究,現教師實施科學史教學的歷程。透過觀察、訪談、錄音、錄影的方式,蒐集多資料,整理分析問題,修札、反思,藉以改進教
研究根據教學
一、科學的教學多樣化,講解
學報告,數學生覺得透過科
善科學學習態度、增加對科學的興趣。
二、教師進行天文學史的教學
及教學法,並增進師
最後,根據研結果,對進行科學史的教學,提出未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
近十幾來,科學史哲受到科學教育界的廣注意,相關的研討會及術研陸續舉辦:許榮,民88:,美英各國科學教育改革的經驗顯示,科學史與學教育整合所具有的價值已各國科學史家、科學教育學及學校教所肯定。內許多學者,也積極投入科學相的究,舉凡科學史教學對學生的科學本質、學習成尌、科學態度…相關研究結果,都顯示科學史在各方面的成效:林煥祥,民88;洪木利、陳和玉,民88;洪振,民88;廖麗貞、洪振方,民88;陳淑媛,89:。科學史在科學教育中具有多化的功能:許良榮、李田英,民84:,用科學史取向的教來提升教材內容,使教材更人性,
教學研究領域 321 學習動與興趣,並幫助學生學習更豐富的科方法、科學歷程,協助學生概念學習及連結,甚至讓學生對科學本質有更深的會:洪振方,民86:等多效合之教學功
1985年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主導的2061學教育革專:Project 2061:指出,科學史是科學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美1996年所公布的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也敘明運用科史小自然學教育中,應強調科學史中人類的探索經驗,經由科學史讓兒童知道是全人類不同世代共同努力的結果,包括不同性別、不同種族文化的人們對科學的貢獻;並勵兒童從科學材料中,學到一些有關科學探索的故事,以及那些名的科學家們,如何從事科學探索工作,中得到工
教育部所頒行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指出自然科學的習,在提升民的科學素養:教育部,90:,加強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為其中要項一。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域的教材內容要項中,亦有「學與人」主題,教科學發展、發現的過程及科學家事,紹科學發現的過程以瞭解科學中實驗和理論之間的關係,或經由閱讀資料蒐集瞭解科學上的重要發現及過程:教育部,民90:。而了解科學發展過程及科學的故事,最直的方法之一尌是將科學史融入教學中,透過實際的學發展過程,教導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認識。此,研究者期望能透過科學史的學,能夠增進學生科學本質的理解,進而提升整體國的
二、研究目的
傅麗玉:民88:研究各國自然科學教科書材料出,學家的故事偏重西方家,且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尌未受到應有重視。根據研究者的教學驗,發現不管是從教科書內容,或課外閱讀的書籍,學生比較熟悉西的科成尌及科學家,對中國古代的科學成尌比較陌生,研究為有必要將中國古代天文的成尌,融入於國小自然科的部分單元,讓學生了解中國科發展,及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智慧。研究詴著設計「中國古代的天文觀測錄」、「中國的宇宙結構」科學史材,融入在國小然科的教學,期望從中呈現師
322
史教學的歷程。
行動研究的特色之一,即為「教師研者」的教育革理念:吳明清,民80:,可以結合教師進修、研究與教,協助學校教師獲教專業的成長,提升教師教學的品質。行動研究講究的是教師扮演課程研究者的角色,碰到困難和問題時,透教師在教室情境當中進行研究,尋求答和解決之
綜合上述所言,基於運用科學教學的重要與施學的困境,以及行動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的趨勢,本研究期望能夠透呈現教師在實施科史教的歷程,思索運用科學史於小然科教學的可能性,並思考如何解決科學史學融入課程所遭遇的困難。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運用行動研究,呈現教師實施科學史教學的歷,包括如何解決在自然科進行科學史教學所面臨的問,及教師在究過程中,個人的成長
三、研究問題
因此,本研究
:一:在學過程中,教師要注
何引起生的興趣,
:二:
四、名詞界定
中國天文:研究中選中國天的範圍,包括中國古代天文觀測紀錄、中宙結構,其中天文觀測紀錄包括太陽黑子、彗星、流星雨;宇宙理論包括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
五、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師兼研究,因此研究者教學過程的詮釋,極可為本研究最大限。因為本研究是針對一位教師、一個學習情境、經過一段時間,透過這個研歷程所得到的心得,難以將之類推其他教師身
教學研究領域 323 單元,教師僅能在每一單元教
貳、解決問
一、研究方法
「研究者即教師,教師即研究者」目前研究方法的趨之一,也尌是研究者透過學習的情況進行教學的調整,亦即教經由和學生的互動,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時省思並整教學。Smagorinsky:1995:認為透過這樣的教學,如同研究是很有效的,為教師會注意到學生的先前知識,而且不只教授新知識,包括了思考與解題能的活動。所謂「教學相長」,教師和生透過教和學的互動,不僅能構更成的科學概念,教師和學也都能在互動進行思考、發現問題、以及
由於本研究在於教實施學史融入教學的歷程,在這歷程中,的蒐集資料、分析問題、修札、反思,因此,本研
本研究中,研究者究對象:年A班:常規可,學生規矩上課,比較不會動發表,少部分學習意願低落,上課喜歡和別的同學說話;五年B班:班級活潑,會主動營造快樂學習氣氛,喜歡發表,有數位學生對然科的興趣濃
三、研究步驟
(一) 試
研究利用一個小組:6
用的科學文和問題的設計,
和不當的部分。
(二)
324
研究每單元實施的時
讓學生認科學史,再設計問
教師盡量造以學生為主角的
教師在進單元教學後,有更
兩個班實施教學,
(三) 教學內容
在本研究中所採
1. 古天文觀測紀錄:介紹
測紀錄,並說明中國
2. 宇結構:介紹三種宇宙結
柱撐天」第二次蓋天說「二
夜說的意
(四)
饋資料的蒐集,包括
中的錄音、錄影;學生上課的
意見回饋單;
(五) 資
究者根據整個研究的
到的資料,持續做資料的分析,並在這過程當中,對照文獻、學生和協同
研究者的見,不斷的檢驗資
本研究採用二種研究工具,一為上課時作評量,另一為課後的學生學習感受問卷。作業評量內容,科學史上課單元而異,包含「學生先前想法」「習內容」。學生學習感受問卷,則針該次學習的內容,寫出自己對內容的喜好程度和理由,提供建議。於全部教學後,研究者針對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調查學生各單元和同教學方式喜好程
教學研
(一) 資料蒐集
究資料的蒐集,在整
研究過程反思,記;教學過
學生的回意見表;協同研究
學生學習
(二) 資料分析
表一: 資
分析向度 分
教學呈現、瞭解想法、活動順暢 :一:教師行動 活動程 學生對課程內容喜好和理由、 學生教學後
學生喜好、教學方法、教學態、 教師在教學行動過程的反思 :二:反思 困難和因應 教師教學後的成長 科學內容調整、學方法、師生關係 參、行動研究
一、教學過程
(一) 教
1. 原文呈現:
在中國代的天文觀測,為
者在設計學課文的時候,將
現給學生,讓學生
2. 以圖
在教學
學生對圖的興趣高於文字,
326
繪製的彗星狀、西方對流星雨的版畫、
多數學生聽故,因此,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了說故事動,在「宇宙結構」介紹「神話時期的宇宙結構」,使教學有趣味、生動。學生也表明歡聽故
神話故
真就說「女媧」補天,雖
了一則話故事,是說共
爭…,札記910430,
,二,教
為了引起學生的,研者在本研究中所採用的教學方式,
1. 口
研究者在設計科學課文的時候,原句呈現給學,這些文字內容有的淺顯,尤其是明清的測紀錄,幾近白話,容易閱讀,但針對一些別義的字句,研究者會逐字帶領同學去閱讀,並說明它們的涵義。例如太陽黑子的紀錄:「三月己未,日出黃,有氣,大如錢,居日中央」,跟學生解釋「己」是哪天,「日出黃」
….像「斗」一樣大,「
,老師
說的幾幾號的意思,….
是裝水容器,有這麼大,
的方向消失,一顆到「斗」的方向消失。,910419 教室觀察, 2. 科技融入:
同樣為起生的興趣而且在不偏離教學主題的
…我覺得比上
,笑一,,比較…就是
教學研究領
的,然
裡。,訪談香
3. 實物呈現:
研究進行宙結構時,使用實物來呈現宇宙結構的各種,同學專注看老師準備的東西,達到吸引同學注意力的目的,甚至有同學主動思考,提出進的方
,老師出一支雨傘,並
,也從上挺起來,
老師,「八
老師,那要怎麼
家維,可以拿2把椅
,說完,就拿2把椅子到
,教室觀察,910430,
4. 動手操作:
為了避免學生文字時覺枯燥無味,研究也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動手操作的活動,製古代的觀測實驗,例如,在「太陽黑子」教學時,介紹古代觀測太陽黑子的法,在教學活動特別設計讓學生親自觀測太陽黑
5. 同學報告:
介紹「宇宙結構」教學活動,計讓學生蒐集資料,分組報告的方式,可以讓學主動學習、分組作、集體討論,教師於各組報告後再補充學生的報告。學生上台報告的方有:演戲、兩人對、有獎徵答、講述蒐集的資料,學生對這報告方式反應
(三) 了
研究者在整個教學動流,利用學習單或是口語的問答,了解學有的先備知識,以先備知識為基礎,再逐漸架構新知識。 1. 中國天文觀測
關於記錄問題,包括:1:聽過哪些彗星,:2:彗星是什麼,:3:說說彗星的型態,你如
328
:5:如何去描述流星,:6:說說看太陽的顏色。多數學生認為是紅色、黃色、,儘有少數的學生聽過太陽黑子,或是反應較快的學生會解讀文意思「黑子,尌是有黑色」,回答出黑
彗,因為太陽明
有奇怪黑色出來,覺得
彗訪談910426,
2. 宇宙結構:
研究者設計以下的問,了解學生對宇宙構理解::1:學生地的形狀,首先,請同學跳脫現在環境來看天和地,你覺天和地是什麼形狀,同學表之後,再介紹古代認為天地的狀。由於同學的想法和古代的想法有不謀而合之處,因學生的學習興趣大為提高。例如:婉羚,認為天是由2棵魔豆樹撐起來的,蓋天說的「八柱撐天」;士暘認為是半圓形的,地是帄的,也「天圓方」的說法;亦均則認天是沒有邊,廣大無邊,是「宣夜說」
(四) 教
為了讓整
教學活動流程的順暢,賴於事前作準備的完善,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資、教材、教具、學體的準備不周全而中斷教學,研究者於上課前準備科學課文、學習,以及教具的準,還包括電腦連結到電視的整個工作都必於上課前準備
2. powerpoint製作:
powerpoint的製作,可以讓教師掌握教學流程,教師只要展事做好的powerpoint,一一呈現,也可以提示老師教學內,避免教師因一時忘記而遺漏些教學內
3. 小
在教學過小組討,學生有充分的空間自由討論,發自己的意見,但部分的學生反而會利用這段時間聊天或做其他事,為了讓學生能充針對教學問題進行討論,老師取的策略
教學研究領 329 :1: 事先請各組討論完後對全班報告,
榮譽感。
:2: 師在學生討論時候,
要時給予肯定意見,或是提醒同學針對主題討論。 :3: 對於喜歡作怪或是不專注的學生,
同學提醒。
二、學生
(一) 學生
每次教學後,學生對課程內容喜歡的理由,可以從幾方面: 1. 知識獲
2. 學內容:天文很奧妙;
亮;神話
3. 學習動機:身尌天文有興趣、和生活有關係、沒有壓力。 4. 上課方式:使用電腦、單槍投影
料;老師一一解釋
5. 直覺反
6. 師教學態度:老師
(二) 學生
在此次科學史的教學,研究者詴種教學方。根據學生的感受問統計,學生最喜歡的上課方為「教師使用投機解」和「同學報告」,分別佔50,和42,;最不喜歡的上課方式為「寫學習單」和「自己資料」,分別佔50,和44,,其喜歡不喜歡的理由
330
表二 「中國天文科」,全教學後學生喜愛或不喜歡各種上課方式理由 方式 喜歡的理由 不喜歡的理由 自己找資料 1.可以玩電:美郡: 1.自己找資料麻煩:大
2.資
3.資料很多,但都是不相關的
:若蘭:
4.同組同都靠我:亦均: 親自
2.自觀測很好玩:
3.自己動手比
2.能同學怎麼討
3.同
4.只要聽
5.有不同的
分組討論 1.答案比較確定:雅薇: 1.有些人根本在玩:乃文:
2.有同學
3.大家都
4.很多人
5.大家都跟我討論:蔓柔: 寫學習單 1.題目很有趣:宏偉: 1.要
2.題目有
3.不知道
4.寫的手酸:柏翰: 老師講解:
2.很有
老師講解:使用電視 1.很
2.有新的
3.很好玩,
老師講解:用投影機 1.很好看,面很大:育其: 1.看投
2.很
3.什麼事都不
教學研究領
(三) 學生科學知
1. 科
經過「天學史」的教學之後,多數學生表示更多天文知識,而且了解古代的觀測紀錄,覺
柏翰,…看到以前記載的
們才知流星雨幾年來
現流星。,訪
君彗,…可以讓我們知
香瑜,來不知道太陽黑
星也是一樣。,
騰俊,道以前很奇特的
得他們
2. 學
(1)
經過「中天文學」的教學之後,一些學生表示教學內容會啟發他考問題,也有同學發現有些知識和他們帄時想法不一樣,更有一同學將日月星辰具體化,幫助己思考問
孟真,為有神秘感,很
故事,讓我多去想一
天地
君彗,為太陽明明就只
的黑色來,覺得很奇
談910630,
君彗,有老師舉例「八
上面,本是天空,筆
來。你的有一根柱子。,訪
經「中國文學史」的教學之後,由於教師教內容或教學方式的改變,甚至其他原因,學生逐
332
願意繼續「中國
泓穎,是會漸漸喜歡這
因為比不了解他的意
間,,訪談910420,
君彗,因為沒
玉婷,為是課外補充的,
三、教師
(一) 學生喜
在整個教學過程,研一直自己,如何讓自己的教學活潑、生動,問題的者尌是學生,因此在每次教學過後,研究者都詢問學生對當教學的意見,並給予教師下改進的意
孟真,點故事,例如星
星,可用講故事的方
旅帶入,同學會更有興
把他們興趣編進去比
910423)
柏翰,過關遊戲,比如
星。(訪談910423)
(二) 採用
進行科學史教學,研究者採用境教學,讓學閉眼睛感受流星雨天空掉下來的情景,也利用科技入,並模擬古代觀太陽黑子的方法,古代書上的故事,加入課程,了教講解,也採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生對這些學方法的回應是札面的,他們認為和同組同學討論,可以明確知重點在哪裡、學生喜歡老師上前說的太空之旅和故事、實際觀測太陽黑子,學生可以與、使用腦教學,學生的興趣大
不過研初次課堂上使用單槍投影機,相對的學專注力放在電腦和單槍投影機上,也私下討論
教學研究領域 333 然順暢,卻在學生的秩序上有些失控。應該注意如何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教學內容,不過學生於老師新的嘗詴,給予札面的肯
孟真,師進步了,再
冠誠,覺得老師很有
,三,教學過
在個教學過程所遭遇的困如何解決, 研究者將之整
334
教學單元
彗星觀測錄 1.
2.超過預計教學時間
3.後資料蒐集成
4.感受教學
流星雨觀測錄 1.加入故事 2.解釋觀測紀錄 1.教
3.習單增加共同討論
4.用教學媒體:電腦
5.調整教學
太陽黑
2.增加神話故事 2.缺乏想法分享
3.增加圖片
4.學生
宇結構 1.
2.分組蒐集資
3.同
圖一 教學過
教學研
此次的行動研究,研究者一僅在課堂上和學生互的個,增加和學生接觸會,學生比較會將自己的想法於課堂上或課時間,表達給研究者,舉有助於研究者了解學的想法,再加上事前的準備工作妥當,研究可以順暢的掌握教學流程,提升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狀況研究者的預期當中,因此,一些帄時不怎麼認真聽講的學生也無從機會搗蛋,影響研者的教學情緒,不少學生表示研究者在幾次上課不會罵人。保持良好的師關係,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提學習效率,這是研究者在進行此行動研究意
這次的行動研究,逼迫研去思考這些題,並實際去理解學生想法,也因為如此研究者的教學法也得以一再改變札,更去嘗詴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呈現教材方式,包括在課堂上使用電腦,以及單槍影機,這些都是帄時覺準備手續過於繁瑣而放棄,而學生對教師的改表示贊同也給予
孟真,也發現老師有一
910430,。 看,
雍勳,次有使用電腦,
好,…,可以看那張,
之前…就是覺
,五,教師
個研究過程的實施與
究的優點是透過省思,隨時
整體而言,教師在
1. 增長
2. 增長科
3. 嘗詴
4. 建立
伍、努力與突破
研究行動目的,在於解決研
336
教學中的問題,對教師或研者具實質意。整個研究來說,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細,對困難一再反、札,更是研究者本身最大的成長。在整個研究之後,研究者對於科學教室進行科學的教學,持肯定的結果,但在許多方面,仍有待加強努
1.教學內容太難
雖然研究者於教學教材,已經考量學生程度,將教學內容簡單化,但有學生表示教材看不懂,尤其是古代的觀測紀錄原文內容,否呈現原來的句子,值得研者再考
2.教學方
即使研究者在教學中,使用各學方法,但在個教學內容中,仍不免多了「講述」,減少教師和學生間動,有時發問的問題偏「閉性」,雖然科學史的教學很難避免講述,但仍應該在講解的過程中,多給予學生發言,是教師發問的機會,也比不會單調無趣,而且盡量以「開放性」的題提問,學生有更多思考
3.學本身學習動
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教師怎樣的教學容和方法,總是有些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不參小組討論,不思考,不動手操作;也有一些學生受到同組成員的排擠,不和他共同討論,教應該如何提昇這些學的學習動機,或是引導受排擠的學生重新讓組接納,值得
4.教學時間太短
雖然研究者在教學進上有自主的彈性空,是對於此次科學教材的設計,預定每次依主題教學間為二堂課,由於準的內容過多,學生表自的想法,以及撰寫學習單,組討也都需要比講述法花更很多時間完成,因此,些「分享」的活動無法充分完成,例如小組討論後的結果,只能挑選2-3組的學生報告。因此,如何善安排教學時間、拿捏每一教學活動的進行,避免其中個活動佔用多的時間,值得教師在
教學研究領域 337 參考文獻
吳明清:
公司。
林煥祥:88:。以科學史提
科學史、哲與科育術研討會暨研習會,178-185。 洪木利、陳和玉:民88:。科學史融入高
科學史、哲與科學教育學討會暨習會,205-224 洪振方:民86:。科學史融入教學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8,229-242。 洪振方:民88:。從理論與實踐的對話建構科學史融科學教學的
1999年科學、哲與學教育學術研討會暨研習會,29-38。 教育部:民90:。國民教育九年一貫
領域。台北
:。科學在科學教學的角色
刊,179,15-27。
許良榮:88:。科學史和科學
93-101。
陳淑媛:89:。如何將科
集,台中央研究院
廖麗貞、振方:民88:。
式之初探。1999年科史、哲與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暨研習會,81-90。 傅麗玉:民88:。科學家的不當行故事在中等科學教育的價值與
科學教
傅麗玉:89:。國小自然
的國小
研究院科學史委員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 (1996). National scienceal science
Washington,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education standards.
浅谈中国古代天文学史
浅谈中国古代天
一组 陈玉昕
一、中国古代天文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早、发展快国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门自然科学一,其他包括农学、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占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开始萌芽。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文官,专门从“观象授时”。早在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
二、中国古代天文
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洲的发一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中,更是几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可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
(一)天象观察
我国最早的天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前。无论对太阳、月亮、行、彗星、新星、恒星,是日食和月食、太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度,些载今仍具有很高的科价值。在我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达了。举认,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测者和
世界天文史学公认,我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久远、详尽,无哪个国家可比。我国元前240年的彗星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都有记录。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朝古墓现一幅精致的彗星图,图除彗星之外,还绘有云、气、月掩星和恒。天文史学家对这幅古图做了考释研究后,称之为《文气象杂》,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古老的彗星。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各种形态的彗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不仅出了三
窥视到今天用大望镜也很难见到的彗核,这足以说明国古代的天象观
(二)创制仪器
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方面,做了杰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许多种精巧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此外,西汉的落下闳改了浑仪,这我国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乎历代都有进。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为动力的浑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进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
(三)编订历法
古人勤奋观察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要目的是过观察这类天象,握他们规律性,用确定四季,编制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容,日食生时刻和可见情况计算和预,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预报等。一方面说明我国古代对天文学和天文象的重视,同时,这类天文现象也是来验证历法性重要手段之一。测定回归年的长度是历法的基础。我国古代历法特别重视冬这个节
次冬至的时刻,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
根据观测结果,我国古代上百次地进了历法。就郭敬于公1280编订的《授时历》来说,通过三年的两百次测量,过计算,采用365.2425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数值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相,而在六七百年前,郭守敬能够算那么精密,实在是很了不起,比欧洲的格里高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天文学史光辉灿烂,成就斐然,我们当珍惜之、传承之、发扬之。
“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天文学史大系”编撰完成
“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天文学史大
[科学时报 祝魏玮报道]记者84从中科学院了解到,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学史研究所持,集全国研究力量作撰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系列丛书和“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已经圆满成,并分别由科学出版社和中国科学技
有关专家表示,这两套丛是迄今为止由中国学者著的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最系统、最权威的学
据了解,“中国学技术史”编撰策划始于1990年,1992获中国科学立项批准启动,集全国一流学者,究撰述18年,完成科史、综合史和相关工具书28卷。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担任该书编,专家分卷撰著,从研究内容、学见解、新史料挖掘以及对科学与文化的整体握方面取了重的学术成果,为充分认和理解中国古的科技与文明作了重要贡献。对于传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未进行系统研究的一些领域如物学史、军术史等,在该书中均设专卷立述。项目的若干成已得学界高度评价,如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和《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于2007年获得第
“中国天文学史系”是迄今为止对中国古代天文最系统、最面的研究总结。该课题划始于1979年,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立项支,由薄树人(已故)、陈美东等著名天文学史家主持,历经近30,完成10卷本“大系”。该书不但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各个方面的辉煌成就,且深入揭中国代天文理性认知探求与想文化的关系。其中《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国古代历法》和《中国古代星占学》已被收入国家学文库;《少数民族天文学》对于同属华夏化的“中国少族天学”的发掘和整理,是一项开辟性的探索;《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篇幅达47万字,对天文籍阅读者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
我国古代天文学产生和发比较早,在历法研究、观象时、天象观测、天文机构和天教育等方面,都很有特色,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学者,曾发起织国内同仁编写《中国天文学史大》,拟定书目、约请学者撰写。
90年代开始,鉴于国内学术繁荣,出版事昌盛,天文学的。究成果日增多,已具备这些成果荟萃总结于新著作的条件和时机。是,重提此事,报请中科学院,得数理学部大力赞同,予助;再次召开会议;审订书目,确定各书主编;延学者,组成编委会;又得中国科学技出版社鼎力支持,承担出版,共同主持、编务事宜。几经努力,虽已经历十多寒暑,然终抵于成;诚我
本书的编写目的于:编我古代天文机构和天文教育的形、壮大与发展,以及在天象观测录、历法编制、仪象制造、天
在我国古代,天文机构受到很大视,作为家政部门,国运兴衰、朝代更迭共呼吸。天文教育亦受家关怀,源于官,畴官世承,授自司天监;的朝代还曾禁止民间私学天文;然而,这只是出自官方。作为“历定朔、敬授民时”之学,并禁能止;其历律之理,亦渐为民间学人所掌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天文机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
第一节 三代的天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
第三节 秦朝的天
第四节 汉朝的天
第五节 三国时期的
第六节 晋和十六国的
第七节 南北朝的
第八节 隋朝的天
第九节 唐朝的天
第十节 五代十国的
第十一节 宋朝的
第十二节 辽代的
第十三节金代的天
第十四节 西夏的
第十五节 元朝的
第十六节 明朝的
第十七节 清朝的
第十八节 古代天文机构的分支——钟鼓楼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
第一节 中国历代天文教
第二节 名物启蒙的古代
第三节 经典书籍中的
第四节 中国医学中的
第五节 我国古代航海的
第六节 国家选拔考试的
第七节 宫廷的天
第八节 司天监的
第九节 私学和家学的
第十节 书院的天
第十一节 中国近代的
第四章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和天文教育
第一节 对日本的交
第二节 对朝鲜的交
附录
附录一 隋、唐朝印度历
附录二 宋朝回人马依泽任职司
附录三乘率ki
附录四 关于《
附录五 求g=377873,A=499067的乘率k为457999
附录六 元朝郭守敬《授时历》两个
附录七 白道交周
附录八清朝钦天
附录九 京师同文馆总管大臣、专管大臣
附录十 京师同文馆
附录十一 历年调取上海、广
参考文献
总跋
补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绪论
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最早的国之。在古代,国家重视天文,以订历法、象授时为重要政典之一。历法,产生于农牧时代的需要,从萌芽时代起,经过历代算家为之倾注智慧与付出辛劳
历法的要素,建立在对、月、辰观而获得。我们的祖先重视实践,于观测,于计算,一些创造发明成果保存在浩如烟海的典史册之中,体现了古代东方天文学的丰内;于今,已在世界科技文化史上
我国古代天文独特之处还在于具有体系完整性。凡天象观测记录、法计、仪象研制以人才培育,皆有调发展,这反映了我们祖先长期实践的全面性。在认识维方面,古人于早期的探索也经历了蒙昧的占星、卜筮阶段;后随着深,逐渐摆脱羁绊,拓正确的认途径,从而达到更高的界。因而可以这样说,早期的天文现象,是与星的需要而并存。但是,经过长期实验证,科天历法孕育产生,使得各个时代天文观测机构的设立、观象台的兴建、编制职、教育
史传黄帝时代已有灵台形,夏、两代有太史令;及至周代,制度已具规模,作性质分工范围有主管天文、望气、漏刻、卜,等等。主管天文的太史令跻身于卿相之列,官阶品级不谓不高,职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