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体会荀子对人
2、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法和句法,将重
3、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
4、重点讲解第1、4、5、8段。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话题
20085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此次地震比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连北京、上海都有震感,而距此次震震中仅700公里的“截断巫云雨,高出湖”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这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然、改造然的又一次胜利,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畜而制之”观念的最好体现。 本文题目选取荀子《天论》中的一句名,思是说:认为上天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养并且控制它呢。这句话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力图掌握规律,以便更好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
在古代,人们又对自然采取种
(亦可用已学过的《劝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荀(约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早年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国、国,回过赵国。韩非、李都是的学生。为年高望重,曾三次被为祭酒。晚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官后家居著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
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并提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胜天
政上,他主张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天下,用法禁、刑治理家。所以他的一些思想为法
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是经后天改造才变。这身仍是唯心主义。但
调天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教化、学习改造获的。他写《劝学》就是为勉励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有知识
荀的学思想是注重实用,提倡质朴。他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已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文,标志我国古代说文趋向成。荀子是第一使用赋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一起被称
《荀子》共十二卷,收章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内容涉学思想、政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
《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论说人们如何对待“天”即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哲学论文。作者吸取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成,以朴素的唯物主精神对当流行的迷信天、治乱天、天命可畏等唯心看法,进行大胆的
三、诵读全文
四、讲读第1段
1、讲词语、译文句
重点讲解“治乱天邪”、“是禹、桀之所同也”和“禹以治,桀以,治乱非天”三句的古汉
治乱天邪(耶) 禹治,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于秋
大王荒之(太) 文康
此之谓也(宾
2、理文脉
抓住“天邪”、“ 时邪”、“ 地邪”三个关键词和“治乱非天也”、“治乱时也”、“ 乱地也”三句话来把本
3、析内容
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有决作用
荀设定一个疑问: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决定的吗?再通过对大禹和夏桀的社会状况的对比后回答说:社安定和混乱不是由决的、不是由季节决定的、是由
既然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没有决定作用,那么对天地时的种种异象,就没有必
荀子用三个问句,领起三个意思,层次分,条
4、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没有决定作用的道理。 ※ 治乱(天邪,时邪,地邪)—→非—→诗曰:由
4、参考译文
社会定混乱,由天决定的吗?回答说:太阳月亮、星星、祥瑞的象,这在禹和桀是相同的,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些条件使天下乱;天下安定或混乱不由天决定的。(社会安定和混乱)由季节决定的吗?回答:农作物在春天和夏天纷纷发芽并且茂盛地长,人们在秋天和冬把收获的谷物积蓄、收藏起来,这在禹又是相同的,但禹凭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混乱;天下安或混乱不是由季节决定的。(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地的吗?回说:万物包括人得到就能生存,失去地就会死亡,这禹和桀又是相同的,禹凭这条件使天下安定,凭借这条件使天下混乱;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决定的。《诗经·周颂·天作》说:“天造就高大的岐山,太王辟。百姓在这里建新房,文王他们得安乐。”说的就是这
五、讲读第2段
1、讲词语、译文句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
地有常数矣(古今异义) 君子道其常(名作动,遵循) 义之不愆兮(愆,名作动,违背;宾
2、理文脉
抓住“自然规律”和“人的好恶”系
3、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天地的存在有其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好恶而改变的道理。指出君子不因小人的干扰改
※ 天有常道,地有常数—→万
4、参考译文
天为人厌恶寒冷就废止冬季,地不因为有人厌恶辽远就废止宽广,德行的君子不因为人格卑下的人的喧扰就废弃好的德行。天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地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君有久不变的准则、法式或矩。君子遵他的常规,小却计较的功利。《》里说:“只要不违背礼义啊,何必担忧别人说道短!”说
六、讲读第3段
1、讲词语、译文句
非知也/知虑明(智) 人错
是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名作状)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古
2、理文脉
抓住“君子”和“人的好恶”系来
3、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君子和小
※ 君子敬其在己,不慕其
小人错其在己,而慕其在
—→君子尽人力,小
4、参考译文
楚王出时候,随从的车子有千辆,不是因为他聪明;君子以豆为食,喝冷水,不是因为他愚蠢:这些都是因为(不受自控制的)时、命运的制约。至于想美好,德行宽厚,智谋圣明,生于今世却笃信古道,这些都取决于我自己了。所以君子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己的事情,而不慕那些取决天(己没法把握的)事;小人丢下那些可以由自己决定(即努就能够办成)的事情,而指望那些由天决定的事情。君子慎重待那些取于自己的事情,而羡慕那些取决于天事情,因一天天进步;小人下那可以由自己决定的情,而指望那些由天决定的事情,所以一天退步。所以君子之所以一天天进步与小人之所以一天天退,是一个道理。君子、小人所以相差较大,原因就
七、诵读1—3段,预习
第二课时
一、先后诵读1—3、4—6段
二、讲读第4段
1、讲词语、译文句
星队(坠) 之罕至
怪之(形容词意动) 风之不
怪星之党见(傥、现) 是世而
2、理文脉
这一段在文章的内容上是由对天命的考转
文章先谈对于天地四时的种种怪异现象,没有必要感到可怕;再谈可怕的是“上暗而政险”;后又谈对于这些异象可以“怪之”,但可“
3、析内容
在荀子那个时代,“星队、木鸣”这些现象让人们感到惊不安。这象究竟是怎
荀,星星坠落、树木发出响声等现象都没什么,这些只不过是自然界的变异,是阴阳二气的变化,并且是很少出现的事情。觉得这些事情奇怪可以的,但是害怕它们就对。日日食、月有月食、雨不合时,扫帚星偶然出现,这些现象没有哪个代不曾有
明而政治清平,那么这些现象即便在同一时代都出现,也没有什么妨害;如果国君昏暗而治险恶,那么这现即便没有一种发生,也没
荀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政治是否清平。因此,真正可怕的也不是发生日食月食、风雨不合时宜或者扫帚星出现等,而由君上昏暗、治险等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即下
3、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自然界中的奇怪现象都是可以解释的,不必大小怪,上决定的,与
※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
天也(非人)—→
4、参考译文
星星、树发出响声,人们都感到惊恐。说:这些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没什么!这是自然界的异,是阴阳二气的变化,是少出现的事情。觉得这些事情奇怪,是可以;害怕它们,就不对了。日月日食、月食,风雨不合时宜,扫帚星偶出,这些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国君英明而政清平,那这些现象即便在同一时代都出现,也没么妨害;国君昏暗而政险恶,那么这些现象即没有一种发生,也有益处。星星坠、树木发出响声,这是自然界的变,是阴阳二气的变化,是很少出现的事情。觉些事情奇怪,是可
三、讲读第5段
1、讲词语、译文句
物之已至者(定语后置) 人祅
枯耘失岁(楛) 田×稼恶(秽)
夫是之谓人祅(宾语前置) 事不
勉力不时(古今异义)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名
2、理文脉
用四个问题一步一步
本段中提到的“人祆”指什么?
作者列举了几个方面的反常现象来
“人祆”会导致什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
3、析内容
在,荀子列举了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后强调: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实质上是产生于昏乱。要是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象交错产生的话,会有安宁国家了。而这由人事致的反常现象,引起的灾祸却十分重。这些
荀子认为,对天地间万物产生的的种种怪象,
研,该关注那些自己应该花工夫的方面: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怪现象,经书上是不说的。没有用处的辩说,不紧要的明察,应该抛弃不去研究。于君臣之的道义,父子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讲究而
这是荀子作为儒学大师的
4、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自然界中的奇怪现象都是可以解释的,不必大小怪,上决定的,与
※ 人袄有三,
人袄的严重后果:无安
—→人应该执著追求:君臣之义,父子
5、参考译文
在已经生的情中,人导致的反常现象才是可怕的。耕作粗恶不精而伤害庄稼,锄草粗恶不而得不到年成,政治险恶而失去民心,田地荒芜而庄稼长不好,粮食很贵百姓买不起而挨饿,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些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府发布的法令不明,措施违时节,具备根本义的农业生产管理不好,不顾农时让姓服劳役,那么牛就会生出马(其是像马的怪胎),马就生出牛(其实是像牛的胎),家畜就会出现反常:这些是由人事导致的反现象。整顿义,内外没有分别,男女淫,那么父子就会互相猜疑,君臣上下就会互相抵触或背离,外寇乱就会一并到来: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由人事导致反常现象是从昏乱中产的。如述三类由人事导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就不会有宁的国家了(即国家就不会安宁了)。这些由事导致的反常现象,道理说起很浅近,但它们引起的灾祸十分惨重。些都是怕的,而不可以感到奇怪。解释经书的书籍上说:“宇宙间切事物的怪现象,经书上是不说的。”没有用处的辩说,不紧要的明察,应该抛弃不研究。至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之间的亲情,夫妻间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而舍弃
四、讲读第6段
1、讲词语、译文句
雩而雨(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祭
2、理文脉
把君子和百姓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进行对比:君子以
3、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对自然界中的现不要
※ 天由天,非由人—→ 以文则
4、参考译文
祭来,结果下雨了,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没有什么啊,跟不祭神求雨而天下了雨一样(下的原因不在于祭祀)。产生日食、食的时候,人们就采用一些办法来营救太阳和亮,天了人们就祭神求雨,占卜算卦之后人们才定大事,(君子)不认为这样做就能得他们祈的结果,这些事只是应对事的文饰。以子认为这是种文饰,而一般百姓则认为有一种灵验。认为这是一种文饰就会祥,认为这有一
五、诵读1—6段,预习
第三课时
一、先后诵读1—6段、7—8段
二、讲读第7段
1、讲词语、译文句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于礼义(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名作;
2、理文脉
连用“日月、水火、珠玉”三组比喻来论证(义)对
3、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君主要隆礼尊贤、重法爱民。
※ 国之命在礼(义)—→隆
重法爱民 霸
好利多诈 危
4、参考译文
天上西没比太阳月亮更明的了,地上的东西没有比水火更明的了,万物中的东西没有比珠玉更明的了,人类中的东没有比礼义更明了。所以太阳、月亮不在高空,那么它们的光辉不会显耀;水如果不积聚得深厚阔,火如果不积聚成熊熊大火,么火的辉、的光泽就不会广博;珠宝的光彩不显露在外面,那么子诸侯就会把它们当成宝贝;国家不施行礼义,那么、名声不会显著。因此的命运在于天,国的命运于礼。统治人民君,尊崇礼、尊重才德的贤人就能够成就王业,重视法、关爱人民就能够称霸诸侯,贪利多诈就会陷入危,玩弄权谋、倾轧陷害臣、阴暗险恶就会彻底
三、讲读第8段
1、讲词语、译文句
大天而思之(形容词意动) 孰物畜
因物而多之(形容词使动) 孰与骋能而化之(动词使) 思而物之(
2、理文脉
抓住六个“孰与”来把握
文章通过六组句子构成的排比句,引导人们在两种 相对的
3、析内容
本中,荀子在前面论述了天地四时对人世的安定和混乱起不了决定作用、天地之间的种种变异并不可怕的础上,进一步论述们应也可以通过把握天运行规律
荀为,在应当努力的地方,人必须努力。如果沉溺于“大天而思之”“从天而颂之”“望时而待之”“因物而多之”“思物而物之”“愿于物之所以生”,就是“错人而思天”;对于“天”“天命”“时”“物”等,人应该做到的是“畜而之”“天命而用之”“时而使之”“骋能而化”“理物而勿失之”以及“有物之所以成”,这些都是乎万物实情、
放弃了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这是荀子为儒学大在文中最后的
4、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人不能沉溺在对天的思慕中,而应该把天运行
※ 天—→ 顺应自然,
5、参考译文
认为大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盼望有利的时令或时辰而等待它,哪里得上顺应眼下的时令或时辰使用它呢!依靠万物使它们然增加,哪比得上施展人的本领来使万物产生符合需要的化呢!得到万物、想使它们变成自己的物,比得上理好、治理万物,以保证不失去们呢!希望了万产生的原由,里比得上掌握万物长成的原由呢!所以放弃了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的实情(即人必须
四、问题探究
1、、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方面
提示: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要日日切磋讲而舍弃;在天面前不“人而
2、谈一谈荀子运用大量排比
《荀子》一书中排比修辞方式的运用屡见出,
子篇文里都有数处运用排比。从结构上来看,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排比俯拾即是;以修辞效果看,整齐匀称的句式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磅礴壮阔的气势美自不待言。值得思的是,这种传统的修方,并不始荀子,为何使荀子文章别有天,独具神韵呢?笔者以为荀子对排比的运用方面,有与寻常人
(1)直线式运用排比,使文
所谓“直线式”,是指同一类句式连续大量地使用。类排比
荀子一口气运用了六个句子构成排比,酣畅淋漓地表达出荀子对“天”精辟见。文若行云,流自如,看似寻常,却
(2)连叠式运用排比,使文
所“连叠式”是指一种句式的排比与另一种句式的排比相连叠,形成一个排比句群,使文章条井然,层次分明。荀子章中,常常出现这种叠式
(3)断续式运用排比,使文
所谓“断续式”是指排比句与散句交错使用的方式。在《荀子》的文章中,排比与排比之间常常以一二散句,好波与波谷,使文章具有宕变
总之,荀子运用排比这种极寻常的修辞方式,产生了极不寻常的修辞效果,使其文“如霆、,如长风之出,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
五、思考与练习
1、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是否等同我们现
提: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赖天或抱怨“”。人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的规律
2、代学者李泽厚曾就“星队木鸣,国人皆恐,??而畏之,非也”说:“现代学人都大讲无神论,其实乃实用理性范例,与唯物唯心无。”结合文中有关内容谈谈你这一观
提:荀子对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的认识,展现了清醒冷静的理性批判态度。这种理性不在对自然作实证的科学探究,而是站在对自然采识的经立场上,反对切超验的迷信和虚妄。荀子执著于间世道
附:里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人们经常没有足够重视在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天人之分”)思想中,仍然有着“顺天”的重要容。在荀那里,“天”已不是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人事的
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力去顺应利“天”的规律生
所,一面荀子认为事在人为,命运非由“天”定(这里实际上已经吸收了墨家许多思想,包括“力”“非命”“强本”在内),“天”不能主宰人事(这又和墨家不同),所以必去究“天”的奥秘,只需弄明人的规律就够了。另一面,人本身及其环境又是自然物,其“天”(自然)的方面,从如何处理人的这个方面,即人如何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使“天地官而万物役”,也就是“”,这恰恰又
可见,子讲“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并不排斥而是包含着对自然(“天”)与人事如何相适应符合的重和了解。荀子不求解和重视与人事无关的自然,而要求了解和重与人事相关或能用人事控制和造的自然。而在这相关和改造中,当然就顺应然规律的问题。因为如果只讲人为,便会陷入盲动而不到所期的目的和效果,所以必须强调遵循客观规律必要性。此,与表面现象反,荀子虽然提出“天之分”,却又仍有“天人合一”的想,只是这种思想不像孟子那样充满神秘意志或目的的主宰等内容罢了。“顺天”(“人合一”)在这里倒无是更为具体和更为现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1)、县,“悬”,这里指较
(2)、本事,指农事;本古代可指农业生产,贾谊《论积贮》说:“今而归之农,皆
(3) 白,显著。
六、作业
熟读全文;预习《有
大天而思之1
高二 级 语文
班
学案 号 周 流程 学 重点 难点 使用 说明 1.阅读“单元概览” “荀子简介”和“话题引入” 。 【补充识 】 荀子(约前 313-前 230)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 ,故又称荀卿,汉代避 宣帝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今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他 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师,是我国代杰出的主义思家、教育家。 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 (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讨论,并三担任 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 。后来又到过秦国、国。晚年在楚任陵(今 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立说,直到逝世。 《荀子》现存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学、逻辑、 政治、道许多方面的内容。 《荀子》的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有很强逻辑性。语言丰富彩,善于比,排比偶很多,有他特有的风 格,对世说理章有一定影响。 2、正音 ? 蕃长于春夏 ( fán ) ? 辍广 (chu?) ? 菽 (chu? shū) ? 稼恶 ( huì ) ? 贵民 ( dí) ? 雩而雨 ( yú) ? 卜筮然后决大事 ( shì) ? 楛耕伤稼 ( kǔ ) ? 礼义之不愆兮 (qiān) 3、齐读第一段,疏通文意。 (1)解点字词: 治乱天邪 (耶) . 禹以治 ,桀以 (使动) . .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
1
组
课题 使用 时间
姓名
自评
组评
师评
课 型 审 核 学法指
20 4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30 具 编写人
1、作者,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天人关系。 2.掌握 1-3 段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 重点:握 1-3 段文语的意义用法,能将重句子进翻译。 难点:了解作者,探究荀天人相分
一. 自 主 学 习
(状语后置)
大 王荒之 . 文王
(太) (形容
此之 (语前置) (2)概括大意: 治乱非天、时、地而由人(君) 4、齐读第二段,疏文意。 (1)解释重点词语,积累文言知识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讻) 地有常数矣 (古今异 今: 数字,古:规律) 子道其 (作动,遵循) 礼义之不愆兮 愆,名作动 (2)概括大意: 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 (常道,有常数,君子常体) 5、齐读第三,疏通文意。 (1)积累文言知识 知也/知虑明 (智) 小人错其己者 (措) 是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 (名
县者 (悬) (2)大意: 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 1、 前三段论证各有何特点? 第 1 段层次清晰 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治乱(天,时邪,地邪)→→诗曰由人(君) 第 2 段层推进 天有常,地有常,君子有常体→万物有常 第 3 段正反对比证 君子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 进;小人错其在己,慕其在天 日 退→子尽力,小人听天命 2、 荀子所说的 “” 的内是么?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说的 “大自然” ? 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为自然运行。 在荀子里, “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 “天”能主宰人的命,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天” 。 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顺应和利“天”和规律而生存发展。 1.下选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项是( A.日月、星辰、瑞 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 B.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 矣 . C.故君子以为文 ,而百姓以为神 . D.礼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 B ) 瑞:吉祥 数:数字 文:修饰,饰 白:
二. 合 作 探 究
三. 课 堂 检 测
2
四. 巩 固 练 习
1.字: (1)县,同“悬” ,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 (2)凶凶 通“汹汹” 。 (3)知通“智” (4)错通“措” 2.判断列句式 A.治乱非天 断句 B.可畏也,而不怪也 省句 C.礼义之不愆 宾语前置句 D.物之已至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3
大天而思之教案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体会荀子对人
2、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法和句法,将重
3、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
4、重点讲解第1、4、5、8段。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话题
20085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此次地震比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连北京、上海都有震感,而距此次震震中仅700公里的“截断巫云雨,高出湖”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这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然、改造然的又一次胜利,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畜而制之”观念的最好体现。 本文题目选取荀子《天论》中的一句名,思是说:认为上天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养并且控制它呢。这句话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力图掌握规律,以便更好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
在古代,人们又对自然采取种
(亦可用已学过的《劝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荀(约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早年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国、国,回过赵国。韩非、李都是的学生。为年高望重,曾三次被为祭酒。晚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官后家居著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
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并提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胜天
政上,他主张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天下,用法禁、刑治理家。所以他的一些思想为法
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是经后天改造才变。这身仍是唯心主义。但
调天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教化、学习改造获的。他写《劝学》就是为勉励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有知识
荀的学思想是注重实用,提倡质朴。他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已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文,标志我国古代说文趋向成。荀子是第一使用赋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一起被称
《荀子》共十二卷,收章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内容涉学思想、政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
《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论说人们如何对待“天”即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哲学论文。作者吸取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成,以朴素的唯物主精神对当流行的迷信天、治乱天、天命可畏等唯心看法,进行大胆的
三、诵读全文
四、讲读第1段
1、讲词语、译文句
重点讲解“治乱天邪”、“是禹、桀之所同也”和“禹以治,桀以,治乱非天”三句的古汉
治乱天邪(耶) 禹治,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于秋
大王荒之(太) 文康
此之谓也(宾
2、理文脉
抓住“天邪”、“ 时邪”、“ 地邪”三个关键词和“治乱非天也”、“治乱时也”、“ 乱地也”三句话来把本
3、析内容
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有决作用
荀设定一个疑问: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决定的吗?再通过对大禹和夏桀的社会状况的对比后回答说:社安定和混乱不是由决的、不是由季节决定的、是由
既然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没有决定作用,那么对天地时的种种异象,就没有必
荀子用三个问句,领起三个意思,层次分,条
4、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没有决定作用的道理。 ※ 治乱(天邪,时邪,地邪)—→非—→诗曰:由
4、参考译文
社会定混乱,由天决定的吗?回答说:太阳月亮、星星、祥瑞的象,这在禹和桀是相同的,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些条件使天下乱;天下安定或混乱不由天决定的。(社会安定和混乱)由季节决定的吗?回答:农作物在春天和夏天纷纷发芽并且茂盛地长,人们在秋天和冬把收获的谷物积蓄、收藏起来,这在禹又是相同的,但禹凭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混乱;天下安或混乱不是由季节决定的。(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地的吗?回说:万物包括人得到就能生存,失去地就会死亡,这禹和桀又是相同的,禹凭这条件使天下安定,凭借这条件使天下混乱;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决定的。《诗经·周颂·天作》说:“天造就高大的岐山,太王辟。百姓在这里建新房,文王他们得安乐。”说的就是这
五、讲读第2段
1、讲词语、译文句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
地有常数矣(古今异义) 君子道其常(名作动,遵循) 义之不愆兮(愆,名作动,违背;宾
2、理文脉
抓住“自然规律”和“人的好恶”系
3、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天地的存在有其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好恶而改变的道理。指出君子不因小人的干扰改
※ 天有常道,地有常数—→万
4、参考译文
天为人厌恶寒冷就废止冬季,地不因为有人厌恶辽远就废止宽广,德行的君子不因为人格卑下的人的喧扰就废弃好的德行。天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地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君有久不变的准则、法式或矩。君子遵他的常规,小却计较的功利。《》里说:“只要不违背礼义啊,何必担忧别人说道短!”说
六、讲读第3段
1、讲词语、译文句
非知也/知虑明(智) 人错
是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名作状)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古
2、理文脉
抓住“君子”和“人的好恶”系来
3、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君子和小
※ 君子敬其在己,不慕其
小人错其在己,而慕其在
—→君子尽人力,小
4、参考译文
楚王出时候,随从的车子有千辆,不是因为他聪明;君子以豆为食,喝冷水,不是因为他愚蠢:这些都是因为(不受自控制的)时、命运的制约。至于想美好,德行宽厚,智谋圣明,生于今世却笃信古道,这些都取决于我自己了。所以君子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己的事情,而不慕那些取决天(己没法把握的)事;小人丢下那些可以由自己决定(即努就能够办成)的事情,而指望那些由天决定的事情。君子慎重待那些取于自己的事情,而羡慕那些取决于天事情,因一天天进步;小人下那可以由自己决定的情,而指望那些由天决定的事情,所以一天退步。所以君子之所以一天天进步与小人之所以一天天退,是一个道理。君子、小人所以相差较大,原因就
七、诵读1—3段,预习
第二课时
一、先后诵读1—3、4—6段
二、讲读第4段
1、讲词语、译文句
星队(坠) 之罕至
怪之(形容词意动) 风之不
怪星之党见(傥、现) 是世而
2、理文脉
这一段在文章的内容上是由对天命的考转
文章先谈对于天地四时的种种怪异现象,没有必要感到可怕;再谈可怕的是“上暗而政险”;后又谈对于这些异象可以“怪之”,但可“
3、析内容
在荀子那个时代,“星队、木鸣”这些现象让人们感到惊不安。这象究竟是怎
荀,星星坠落、树木发出响声等现象都没什么,这些只不过是自然界的变异,是阴阳二气的变化,并且是很少出现的事情。觉得这些事情奇怪可以的,但是害怕它们就对。日日食、月有月食、雨不合时,扫帚星偶然出现,这些现象没有哪个代不曾有
明而政治清平,那么这些现象即便在同一时代都出现,也没有什么妨害;如果国君昏暗而治险恶,那么这现即便没有一种发生,也没
荀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政治是否清平。因此,真正可怕的也不是发生日食月食、风雨不合时宜或者扫帚星出现等,而由君上昏暗、治险等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即下
3、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自然界中的奇怪现象都是可以解释的,不必大小怪,上决定的,与
※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
天也(非人)—→
4、参考译文
星星、树发出响声,人们都感到惊恐。说:这些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没什么!这是自然界的异,是阴阳二气的变化,是少出现的事情。觉得这些事情奇怪,是可以;害怕它们,就不对了。日月日食、月食,风雨不合时宜,扫帚星偶出,这些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国君英明而政清平,那这些现象即便在同一时代都出现,也没么妨害;国君昏暗而政险恶,那么这些现象即没有一种发生,也有益处。星星坠、树木发出响声,这是自然界的变,是阴阳二气的变化,是很少出现的事情。觉些事情奇怪,是可
三、讲读第5段
1、讲词语、译文句
物之已至者(定语后置) 人祅
枯耘失岁(楛) 田×稼恶(秽)
夫是之谓人祅(宾语前置) 事不
勉力不时(古今异义)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名
2、理文脉
用四个问题一步一步
本段中提到的“人祆”指什么?
作者列举了几个方面的反常现象来
“人祆”会导致什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
3、析内容
在,荀子列举了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后强调: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实质上是产生于昏乱。要是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象交错产生的话,会有安宁国家了。而这由人事致的反常现象,引起的灾祸却十分重。这些
荀子认为,对天地间万物产生的的种种怪象,
研,该关注那些自己应该花工夫的方面: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怪现象,经书上是不说的。没有用处的辩说,不紧要的明察,应该抛弃不去研究。于君臣之的道义,父子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讲究而
这是荀子作为儒学大师的
4、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自然界中的奇怪现象都是可以解释的,不必大小怪,上决定的,与
※ 人袄有三,
人袄的严重后果:无安
—→人应该执著追求:君臣之义,父子
5、参考译文
在已经生的情中,人导致的反常现象才是可怕的。耕作粗恶不精而伤害庄稼,锄草粗恶不而得不到年成,政治险恶而失去民心,田地荒芜而庄稼长不好,粮食很贵百姓买不起而挨饿,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些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府发布的法令不明,措施违时节,具备根本义的农业生产管理不好,不顾农时让姓服劳役,那么牛就会生出马(其是像马的怪胎),马就生出牛(其实是像牛的胎),家畜就会出现反常:这些是由人事导致的反现象。整顿义,内外没有分别,男女淫,那么父子就会互相猜疑,君臣上下就会互相抵触或背离,外寇乱就会一并到来: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由人事导致反常现象是从昏乱中产的。如述三类由人事导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就不会有宁的国家了(即国家就不会安宁了)。这些由事导致的反常现象,道理说起很浅近,但它们引起的灾祸十分惨重。些都是怕的,而不可以感到奇怪。解释经书的书籍上说:“宇宙间切事物的怪现象,经书上是不说的。”没有用处的辩说,不紧要的明察,应该抛弃不研究。至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之间的亲情,夫妻间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而舍弃
四、讲读第6段
1、讲词语、译文句
雩而雨(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祭
2、理文脉
把君子和百姓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进行对比:君子以
3、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对自然界中的现不要
※ 天由天,非由人—→ 以文则
4、参考译文
祭来,结果下雨了,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没有什么啊,跟不祭神求雨而天下了雨一样(下的原因不在于祭祀)。产生日食、食的时候,人们就采用一些办法来营救太阳和亮,天了人们就祭神求雨,占卜算卦之后人们才定大事,(君子)不认为这样做就能得他们祈的结果,这些事只是应对事的文饰。以子认为这是种文饰,而一般百姓则认为有一种灵验。认为这是一种文饰就会祥,认为这有一
五、诵读1—6段,预习
第三课时
一、先后诵读1—6段、7—8段
二、讲读第7段
1、讲词语、译文句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于礼义(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名作;
2、理文脉
连用“日月、水火、珠玉”三组比喻来论证(义)对
3、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君主要隆礼尊贤、重法爱民。
※ 国之命在礼(义)—→隆
重法爱民 霸
好利多诈 危
4、参考译文
天上西没比太阳月亮更明的了,地上的东西没有比水火更明的了,万物中的东西没有比珠玉更明的了,人类中的东没有比礼义更明了。所以太阳、月亮不在高空,那么它们的光辉不会显耀;水如果不积聚得深厚阔,火如果不积聚成熊熊大火,么火的辉、的光泽就不会广博;珠宝的光彩不显露在外面,那么子诸侯就会把它们当成宝贝;国家不施行礼义,那么、名声不会显著。因此的命运在于天,国的命运于礼。统治人民君,尊崇礼、尊重才德的贤人就能够成就王业,重视法、关爱人民就能够称霸诸侯,贪利多诈就会陷入危,玩弄权谋、倾轧陷害臣、阴暗险恶就会彻底
三、讲读第8段
1、讲词语、译文句
大天而思之(形容词意动) 孰物畜
因物而多之(形容词使动) 孰与骋能而化之(动词使) 思而物之(
2、理文脉
抓住六个“孰与”来把握
文章通过六组句子构成的排比句,引导人们在两种 相对的
3、析内容
本中,荀子在前面论述了天地四时对人世的安定和混乱起不了决定作用、天地之间的种种变异并不可怕的础上,进一步论述们应也可以通过把握天运行规律
荀为,在应当努力的地方,人必须努力。如果沉溺于“大天而思之”“从天而颂之”“望时而待之”“因物而多之”“思物而物之”“愿于物之所以生”,就是“错人而思天”;对于“天”“天命”“时”“物”等,人应该做到的是“畜而之”“天命而用之”“时而使之”“骋能而化”“理物而勿失之”以及“有物之所以成”,这些都是乎万物实情、
放弃了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这是荀子为儒学大在文中最后的
4、明段意
本段主要论述人不能沉溺在对天的思慕中,而应该把天运行
※ 天—→ 顺应自然,
5、参考译文
认为大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盼望有利的时令或时辰而等待它,哪里得上顺应眼下的时令或时辰使用它呢!依靠万物使它们然增加,哪比得上施展人的本领来使万物产生符合需要的化呢!得到万物、想使它们变成自己的物,比得上理好、治理万物,以保证不失去们呢!希望了万产生的原由,里比得上掌握万物长成的原由呢!所以放弃了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的实情(即人必须
四、问题探究
1、、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方面
提示: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要日日切磋讲而舍弃;在天面前不“人而
2、谈一谈荀子运用大量排比
《荀子》一书中排比修辞方式的运用屡见出,
子篇文里都有数处运用排比。从结构上来看,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排比俯拾即是;以修辞效果看,整齐匀称的句式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磅礴壮阔的气势美自不待言。值得思的是,这种传统的修方,并不始荀子,为何使荀子文章别有天,独具神韵呢?笔者以为荀子对排比的运用方面,有与寻常人
(1)直线式运用排比,使文
所谓“直线式”,是指同一类句式连续大量地使用。类排比
荀子一口气运用了六个句子构成排比,酣畅淋漓地表达出荀子对“天”精辟见。文若行云,流自如,看似寻常,却
(2)连叠式运用排比,使文
所“连叠式”是指一种句式的排比与另一种句式的排比相连叠,形成一个排比句群,使文章条井然,层次分明。荀子章中,常常出现这种叠式
(3)断续式运用排比,使文
所谓“断续式”是指排比句与散句交错使用的方式。在《荀子》的文章中,排比与排比之间常常以一二散句,好波与波谷,使文章具有宕变
总之,荀子运用排比这种极寻常的修辞方式,产生了极不寻常的修辞效果,使其文“如霆、,如长风之出,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
五、思考与练习
1、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是否等同我们现
提: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赖天或抱怨“”。人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的规律
2、代学者李泽厚曾就“星队木鸣,国人皆恐,??而畏之,非也”说:“现代学人都大讲无神论,其实乃实用理性范例,与唯物唯心无。”结合文中有关内容谈谈你这一观
提:荀子对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的认识,展现了清醒冷静的理性批判态度。这种理性不在对自然作实证的科学探究,而是站在对自然采识的经立场上,反对切超验的迷信和虚妄。荀子执著于间世道
附:里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人们经常没有足够重视在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天人之分”)思想中,仍然有着“顺天”的重要容。在荀那里,“天”已不是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人事的
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力去顺应利“天”的规律生
所,一面荀子认为事在人为,命运非由“天”定(这里实际上已经吸收了墨家许多思想,包括“力”“非命”“强本”在内),“天”不能主宰人事(这又和墨家不同),所以必去究“天”的奥秘,只需弄明人的规律就够了。另一面,人本身及其环境又是自然物,其“天”(自然)的方面,从如何处理人的这个方面,即人如何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使“天地官而万物役”,也就是“”,这恰恰又
可见,子讲“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并不排斥而是包含着对自然(“天”)与人事如何相适应符合的重和了解。荀子不求解和重视与人事无关的自然,而要求了解和重与人事相关或能用人事控制和造的自然。而在这相关和改造中,当然就顺应然规律的问题。因为如果只讲人为,便会陷入盲动而不到所期的目的和效果,所以必须强调遵循客观规律必要性。此,与表面现象反,荀子虽然提出“天之分”,却又仍有“天人合一”的想,只是这种思想不像孟子那样充满神秘意志或目的的主宰等内容罢了。“顺天”(“人合一”)在这里倒无是更为具体和更为现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1)、县,“悬”,这里指较
(2)、本事,指农事;本古代可指农业生产,贾谊《论积贮》说:“今而归之农,皆
(3) 白,显著。
六、作业
熟读全文;预习《有
《大天而思之》教案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探究荀子人相
2. 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将重
3. 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
4. 体会荀子对天人关
教学重点 :
1、诵读课文,理解重点
2、进一步领会文章的
教学难点:探究荀子天人相分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8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此次地震比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级还高,释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连北、上海都有震感,而距此次地震震700多公里的“断巫山云雨,高出平湖”三峡坝安然无恙。这是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有一次胜,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体现。 本文文题选取荀子《天论》中的一句名言,意思说:认为上天伟大思它,哪里比得上把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表现了人类积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一更好地让自然为我的理想追求。在古代,人又对自然采取一种什么
【自主学习】
1. 阅读“单元概览”(练习册)、“子简介”
回忆荀子的〈劝学〉
荀: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宣帝时称。荀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现存32篇。他的思想学说“人道观”提出了发挥人主观能性“制天民命而用之”的控制自、征服
2. 给下列字注音、注义。
A. 注音
蕃长于春夏 ( fan ) 辍广 (chuo ) 啜菽 (chuo shu)
秽稼恶 ( hui ) 籴贵民 ( di ) 雩
卜筮然后决大事 ( shi ) 楛耕伤稼 ( ku ) 礼
B. 重点字义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 开垦, 引申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停, 引
君子有常体矣 (体统, 规矩, 引申为
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 愆, 犯过错. 恤,
若夫志意修 (美
是节然也 (节制, 指时势,
上暗而政险 (昏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 光明, 显耀 )
大天而思之 (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 治
3. 诵读串译。
4. 用自己的话概括荀子本
人定胜天
【提出问题】
1. 写出不懂的句
2. 整理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用及
【研读文本】
〖重点识记〗
翻译下列句子
1禹以治,桀以乱,治
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 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 天安混乱不是有
2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君子
天不因为有人厌恶寒冷废止冬季, 地不因为有人厌恶辽远废止宽广, 德行的君子不因为格下的人的喧扰废好
3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不
政布的法令不明确, 举动违背时节, 具有根本意义的农业生产管理不好, 不顾农时而让百姓服劳役. 4大天而思之,与物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制天
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 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 顺从天歌颂它, 哪比上掌握它的规律利
〖能力提升〗
1. 第1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的治与
第2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固
第3段: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 而不
第4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发生,不值大惊
第5段:由“人事”导致的常
第6段:求神占卜不能得到
第7段: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
第8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万物的本性与规,发挥人观能动性,
2. 理解荀子在文中提到
文子先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大自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应该“敬其在己者, 而不幕其在天者”,子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之”“骋能而化之”人应该在了、掌天的变规律基础上,挥人的主能动性,运自己的才能智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万物能更好地生长
【合作探究】
1. 怎样认识荀子所说的“天”,是否等同我们现
荀所的天为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能主宰人的命运,不能依“天”或抱怨“”。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顺应和利用“天”和规律
2.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人应当在哪些面发挥
大,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仪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导致混乱。小而言之,治理庭该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个的工作习,应相信自我,力奋斗,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心理,以自己的行打造一片属
3. 文章的中心是人定胜天,作者
文始以设问的形式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它不能主宰人世的吉凶祸。从而得“敬其在己,而幕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然又从天
言畏的角度,强调对人事应该重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最后作者得出“放弃人的努力而思慕天,违背了万物的实”的论,告诫人们应“制命而
【课堂小结】
概括文章内容(提示:
本观地分析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正确地指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类应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人的主观能动性,驭然,征服自然,让自然更地为
【检测】
1. 课后练习三
(1)县,同“悬”,指有大
(2)本事,
(3)白,显著。
2. 判断下列句子
A. 治乱非天也 判断句 B.可畏也,而
C. 礼义之不愆 宾语前置句 D.物之已
3. 一词多义 “道”
A. 天有常道矣
B策之不以其道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D.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
4. 特殊句式,写
(1)判断句
○1治乱非天也 ……也,表判断
○2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禹以治,桀以乱 “以”
○2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可”
(3)宾语前置句
○1此之谓也 “此之谓”语前置,“谓此”,
○2礼义之不愆 否定宾语前
(4)状语后置句
○1繁启、蕃长于春夏 “蕃长于夏”语
○2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于明”状
(5)定语后置句
○1物之已至者 “已至
5. 作文应用
今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向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身,因此联系自身和社会实,认真地读读《子》,对修身处世很有
“天”是《荀子》中著名的观点,她激励着人们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人类也曾为取得的成果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我们如果一步思辨一下,人类真胜自然? 人类可以毫无制地向自索取吗? 这样去逆向思考就会写出观新颖,思
“人定胜天”吗
“天”“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提出的,号召人们增强征服自然信心。许多年来,这句话一直被视为一种唯物主义的气壮山河是至理名言,在它的激励下,人大模地开始了征服自然争。但是,在人类以巨大的力和智慧向自界发起进攻,并日益取得成就的同时,一场态失衡和环
始了。
在的预下,2000年前曾与荀子同时生活在地球上的110种哺乳动物,139种鸟类已荡然无存,其中三分之一是50年灭绝的。可见,人口的急剧膨胀,是生物物种灭绝为代价是。科学家估计,目前全世濒临绝的哺乳动物有406种,鸟593种,爬行物209种,鱼242种,他低等动物不其数。到本世纪末,估计——仅仅是估计:全球现有生物的分之一将可能
我当不归咎于荀子。2000年前,荀子的脑海里萦绕着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动人故事,于是颇有气魄喊出“人定胜天”。但当他极目四,只见到人类尚未进入封建社会的原始耕作,又怎能象人类正把“制天命而用之”极度发挥时,大自然所受是破程度呢?他始料未及的事太多了:境污染日益严重,壤的流失和沙化,色植被的减,室效应以及氧层的破坏??????我们应归咎于荀子,我们又该归咎于谁呢?将忏悔的十字架
上述现,仅人类无限取自然能量所造成的一部分后果罢了。现代工业社会人类的目光开始转向物技术了。但是,技术不应当毁坏生物圈的组织原则。过去,人们正是过高地估计了技术的作用,把种估计和唯意志论结在一,形成了对自然的“征服论”。“人定胜天”本来不适应现生产的发状况,果在震天响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产”的口号下,山河饮泣,大地呻吟。实,恩格斯早就预言了种可怕的结局:“我不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复我们。” 请注意,我们是一艘飘荡于无限空间的“飞船”上,这艘飞船目前已是千疮百孔。如我们五十多亿乘客“义愤填膺”地抡起“征服自然”的板斧,愚蠢“向地球开战”,我们这飞船还安航行吗?如果人竞相盲目地去“胜天”,我们会会遭到灭顶之灾?设想一下:因为要征服自然,我失去了新鲜的空气,明朗的清晨,恬静的泊和绿色的山峦,失去了云雀的欢,孔雀彩屏,皎洁的月光和两岸的猿声??????那么最后,是我们服了自然,还是自然剥夺了人类的生存权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类将何去何从? 所以,在们尚未开辟出新的生存空间,掌握新能源技术,请先来维护我们共同拥有的这唯地球
人胜天,但人可以用天。只有遵循大然的客观规律进行生产,人类才能把不完美的东西改造得更完美。正如大禹治水,不使用人工的堤坝去“堵”泛滥的洪水,而是适的方去“导”百川以归。倒是教的“天人合一”似乎才应该成为人与然关系的
反思:理解荀子的思想有点难度,特别是在这样一片不好懂得文章中,老师试图通过己的讲解该诉生,如让学生在诵读自己
大天而思之(教师)
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 大天而思之,与物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思考和探究荀子天人相的天人
的意义和用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3.读懂本,了
排比句的运用。
【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将点句子进
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
【学法指导】1.讨论法。2.点拨法。
【引入话题】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8.0级。此次地震
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于1000
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连北京、上海都有震感,距此次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却安无恙。是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一次胜利,也是荀子“天而思,
最好体现。
本文文题选取荀子《天论》中的一句名言,意思说:认
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表了人类极
图掌握规律,
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
【知识链接】——
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名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战国期
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先秦物
著有《荀子》三十二篇,代表作《
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者。
“人道观”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
之”的控制自然、征服自
【预习检测】——自
1.给下列加
蕃长于春夏(fan) 辍广(chuo) 啜菽(chuo shu)
秽稼恶(hui) 籴贵民(di) 雩而雨(yu)
楛耕伤稼(ku) 礼义不愆
2.解释给下列
①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
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停止,引申为废止)
③君子有常体矣 (体统,规,引
④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愆,犯过
⑤若夫志意修 (美好)
⑥是节然也 (节制,指
⑦上暗而政险 (昏暗)
⑧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 光明,显耀)
⑨大天而思之 ( 思慕) ⑩孰理物而勿也 (治
3.翻译下列句子
(1)禹以治,桀以乱,
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下混乱,天
决定的。
(2)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为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
天不因为有人厌恶寒冷废止冬季,地不因为有厌恶辽
君子不因为人格卑下的人的扰
(3)政令不明,举错不时,事不
政府发布的法令不明确,举动违背时节,具有根意义的
顾农时而让百姓
(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颂之,孰
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畜养而
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律
【整体感知】
1.归纳每个自
第1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治乱
第2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固
第3段: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慕
第4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发生,不值大惊
第5段:由“人事”导致的常
第6段:求神占卜不能得到
第7段: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
第8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本性规律,
人定胜天。
2.理解荀子在文中提到
文中荀子首先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变化没
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应该“敬其在己者,而不幕在
“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制之”,“骋能而之”。应
变化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才能智
使自然万物都能更好地生长能
【自主探究】——梳
1.解释加粗词语(课
①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县,同“悬”,
②??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
③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
2.判断下列
A.治乱非天也 (判断句) B.可也,而
C.礼义之不愆(宾语前置句)D.之已至
3.辨析一词
道 ①天有常道矣 名词,规律 ②策不以
③师
④师
4.
(1)判断句
①治
②是天之变,阴阳
(2)省略句
①禹以
②可也,而不
(3)宾语前置句
①此之也 “之谓”宾语前置,应为“谓此”,说的
②礼义
(4)状语后置句
①繁启、蕃长于春
②在天莫明于日
(5)语后置句 物之已至者 “已至者”应在“
【合作探究】
1.怎认识荀子所说“天”,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自
荀子所的天为自然之,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
有意志的,而是无预于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
“天”或怨“天”。人有靠自己的努力顺应和利用“天”和规律而生存
2.根课文内容,说人应当在哪些方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
大而言,服自然改造自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
治理国家以礼仪规范人行为,避免人的失误导致混乱。小而言之,治理
该重伦理德的修养;个的工作学习,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
自卑心理,以
3.章的中心
文章开以设问的形式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
大自然有运行的规律,不能主宰人世的吉凶祸福。从而得出“敬其在己
不幕其在者”的正确结。然后又从天不可畏,人言可畏的角度,强调对
该重视和究。在此基础最后作者得出“放弃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
的实
【课堂小结】
本文客地分析了大自
人类应在握自然规律的
然
【当堂检测】
1.列选项中
A.日、星辰、
B.天常道矣,地
C.故子以为文,
D.义不加于
2.下
A.①是天地之变 ②文王康之
B.①强本而节
C.①非以为得求也 ②则王公不以为宝
D.①之以乱则
3.
A.楚
C.风之不时,
4.下句子中加
①强而节用,
③养备动时,则天
⑤怪,可也;
⑦孰与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C.①③⑦⑧/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⑦/③⑥/⑤⑧
5.列句子中
A.地
C.志修,德行厚,知明 D.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
6.列文言特
例句:此之谓也
A.禹、桀之
1.下列粗的词注音全都正
A.蕃(fān)长 啜菽(shū) 楛(kǔ)耕
B.田 (shuì) 乖(ɡuāi)离 切瑳(cuō)
C.雩(yú)而雨 卜筮(wū) 光晖(huī)
D.尊
2.下列子中加粗的词,释有误的一项是 C(荒:名词活用作动词,开垦
A.
B.畜、收藏于
C.
D.文
3.下列子中的加粗词,
粮
A.小计其功(
B.
C.(卖出粮
D.下乖(
4.下列
A.天作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
B.故君之所以日进与小之所以日退,一也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
C.水火积,则晖润不博 君子博学而参
D.三者,无安国 风雨不动
5.下列子中的“恶”
A.天不人之恶寒也辍冬。 B.田 稼恶,籴贵
C.天下乎定? D.贫与贱,是人之所
6.下列子中不含通假字的
A.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B.
C.传:“万物之,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
D.
7.下列
A.天常道矣,地有数矣。 B.君子道
C.师道不传也久矣。 D.道之所存,师之所
E.得道多助,失道者寡助。 F.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
G.
8.下列子中加点的词,法不同的一项是( ) C(C是名状,其余都是
A.因物多之 B.孰与骋能
C.大天思之,孰与物而制之 D.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
二、文本精品
阅读
在天者莫于日月,在地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
故日月不,则光晖不赫;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
礼义不加国家,则功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
重法爱而霸,好
大天而之,孰与物畜而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
孰与应时使之!因物而多,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
愿于物所以生,孰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
9.下加点词的
例句: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A.卿日胜贵 B.敏而好学,不
C.雩雨,何也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
【答案】 B(B项与例句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D两项是名词作状语。C
词用作动词。)
10.列各句中加
例
A.在人莫明于礼义 B.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
C.人所以异于禽
【答案】 A(A项的“于”与例句都是介词,比。B项的“于”是介词,在。C项的
“于”是介词,
11.列句子的
A.礼义加于国家 B.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
C.生知之者,上 D.克己复
【答案】 A(A
12.下列关于
A.荀子为推崇礼制,重贤人,就可以统治天下;重视法制,爱护人民,
称霸。
B.“故之命在天,国命在礼”这句话是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国
运
C.选文,荀子谈治理家的几个原则时,特别强调了礼义,这是与孔孟思
相承的。
D.选文用排比,铺陈染,使文章节奏鲜明,又气势磅礴;既层层递进,
入扣。
【答案】 B(“人的命运由上天决定的”理解错误,原文荀子的意思是说人
决定
【高考热点】
1.日常际中,注重礼貌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依照
根据境提示,
示例:人新婚,可以说“祝你们喜结连理”,也可以说“祝你们荣偕伉
(1)祝同学高考得胜,可
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说“祝你________________”。
(2)绝别人请求帮,可以说“我实在________”,也
“________________”。
(1)金题名 蟾宫折
(2)莫能助 无能为
2.某班教室墙上挂着一对联:“有梦少年存志远,无声春雨润红花。”此
一处不妥帖,请你根对联相关知识对这副对联进行修改并说明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花”改为“花红”(或“志远”改为“远志”也可) 理由:“志
“
3.2月10日,在北京当筑商的武汉市黄陂区居民孙水林为抢在大雪封路前
汉的农民发放工钱,提连夜从天津驾车回汉,一家五口在河南兰考市大车
幸遇难。在天津工作的
及处理哥的后事,赶在腊
农民工手中。他们事迹迅速传遍全国,人称他们为“信义兄
假如他能被评为“感动国”的人物,请仿照下面为“暴走妈妈”陈玉
的颁奖,为他们拟份颁奖词。要求语法结构相似,有一定
示例:里奔走,用脚步量一份伟大的亲情;割肝救子,用真情挽救儿
命。用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哥哥)里驱车,用生命取一份庄严的承诺;(弟弟)代兄偿债,用责任实
的遗。他们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