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土壤里有什么
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7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土壤》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组成。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目标:
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 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 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猜谜,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一起来动脑筋猜一猜,看谁能迅速的把谜底告诉我?
毕业之后(打一字)
对,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土。土也称作土壤,那说到土壤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好,这节课我就来和大家一起研究土壤好不好啊?要研究土壤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来想一下:土壤里会有什么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根据自己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哪个同学来说一下你认为土壤里有什么呢?
? 有树叶 ? 有石子 ? 有沙子
? 有蚯蚓、虫子 ? ……
三、到室外采集土壤并观察
1、采集土壤:科学不仅需要大家动脑还需要大家动手,这样老师这里准备了几个纸杯,我们每组请出一位同学到我们的校园里去挖一些土壤,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能不能完成任务?(其他同学欣赏关于土壤的图片) 2、观察土壤并记录:
四、实验探究:
土壤成分分析实验
五、教师小结:
?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土壤中含有:
空气、砂、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
? 土壤的成分可真丰富,它就像一位母亲,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的空间,也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它无私地奉献着,那我们面前这些土壤怎么处理呢?
撒到树下或花池内,让土壤妈妈回归自然 六、拓展练习: 1、判断:
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有腐烂植物的根叶和小动物的残肢等。 把一小块土放入水中,能看到水底有砂粒。
把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来,说明有空气。 2、填空:
土壤里含有:
空气、砂、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 3、课后拓展:
土壤中那些白色的像食盐一样的物质叫无机盐,无机盐包括什么呢?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自主完成。
板书
土壤里有什么
土壤里含有:
空气、砂、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
自由活动
有关土壤的资料卡展示
范文二:土壤里有什么
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对于有关地球的知识很感兴趣。学生对于土壤很熟悉,但是很少去关注和研究。大部分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大概知道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但对土无壤的成份及土壤与生命之间有关系知道得较少。因此,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开展本课的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难点: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学校的花坛的土壤,带回一些土壤样品。
2、分组实验材料:土壤(干和湿土块)、烧杯、水、筷子、牙签、放大镜、镊子、记录单。
3、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课前观察
1、让学生观察学校花坛中的土壤中有什么?
2、按要求取土样。
3、教师课前观察,采集典型的土壤样品(砂、粘土比例适当,含腐殖质多等。)
活动2【导入】情景导入
1、用课件展示出“黄山石、蘑菇岩、象鼻山、张家界”的图片,
让学生说出风景区的共同点及形成原因。
2、用课件展示出岩石风化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风化变沙,最后有可能变成了土壤。再让学生猜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引出今天探究的课题《土壤中里有什么》。(板书课题)
活动3【活动】猜测自疑
1、如何知道“土壤中有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出合理的论证方法:观察、实验、查资料 活动4【活动】自主探究
活动一:自主探究土壤中的水分
1、用课件出示:
用肉眼来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把看到的写在记录单上。
2、点名汇报:
(1)、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土壤中有水分)
(2)、你还有哪些方法来观察?(手摸、用纸等)
3、板书:水分
活动5【活动】同桌互学
活动二:同桌互学,了解土壤颗粒的分类。
1、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用牙签把干燥的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并记录。
(2)、自学课本第52页下半部分内容,并与同桌交流地质学家对土壤微粒的分类。
2、发放放大镜,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干的土壤颗粒分开,并鼓励学生尝试描述。
3、点名汇报
活动6【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土壤中有空气、腐殖质、沙砾、沙、黏土等。
1、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实验器材:干燥的土壤、量杯、水、塑料盒、小木棍等。 实验步骤:
(1)、在量杯中倒200ml 的水。
(2)、把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把你看到的现象做好记录。
(3)、用小棒搅拌水中的土壤,记录好你观察到的现象。
(4)、把量杯静置5分钟后,观察、记录并汇报。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干燥的土壤进入水中发生的现象。
3、小组交流后,再汇报:
(1)、干燥的土壤进入水中时有什么发生?证明土壤中有什么?
(2)、搅拌后有什么发生?
(3)、利用课本上的土壤微粒分类知识给杯中的沉积物进行分类,思考沉积物分层原因。
4、小组汇报
5、板书:空气、腐殖质、黏土、粉沙、沙、沙砾
活动7【活动】知识拓展(微课)
活动四: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土壤中有盐分
(教师课前录制好检验土壤中盐分的实验视频。本段视频穿插在活动三中的搅拌后播放,让沉淀有时间进行,以便进行后面的观察)
1、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学生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从视频中你知道土壤中有什么?(土壤中有盐分)
3、板书:盐分
活动8【活动】课堂小结
小结:综合认识到土壤是混合物
1、通过观察和实验可知土壤的成份有哪些?
2、学生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小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而不是一种单一物质。
活动9【活动】生生互动
小组内交流
研读课本,自学土壤与生命的关系。
1、自学课本教材P.54页 “土壤和生命”。
2、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交流下面3个问题:
(1)、土壤分为哪几层?
(2)、这些生物是怎样生活的?
(3)、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说说你的看法。
4、教师用课件展示教材第54页的图,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生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活动10【活动】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
1、 用课件展示人类的一些活动(过度放牧、乱倒垃圾、水的污染、乱砍滥伐)给土壤带来破坏。
让学生认知到土壤受到破坏会威胁到地球上的生物的生存,从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存亡。
2、小组内讨论如何保护土壤?每个人应该怎样做?
活动11【讲授】板书
活动12【练习】评测练习
评测练习
一、填空。
1、土壤是由( )、( )、( )、( )、
( )和( )等物质的混合物。
2、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从小到大是( )、 ( )、( )和( )。
二、选择。
1、颗粒直径大于2mm 的是( )。
A 、砂砾 B 、黏土 C 、沙
2、燃烧土壤,会闻到焦臭的气味,是因为土壤中有( )。
A 、盐分 B 、腐殖质 C 、水分
3、用来烧制砖块的是( )。
A 、沙 B 、黏土 C 、砂砾
三、判断。
1、把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
2、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 )
3、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一样的。( )
四、小调查。
调查你身边的人关于“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有什么看法。
范文三:土壤里有什么
【学生知道】
(1)向水中吹空气,你会看到什么?所以,我要
是想证明一种物体中有空气,可以怎么办?
(2)小组长及时完成实验记录表
(3)在课堂上不要随意动实验仪器,老师让你做
实验的时候,再使用实验仪器
(4)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你在你采集的土
壤中看到小动物,一定不要伤害它
土壤里有什么2011.04.24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各小组准备一定量的土壤、乒
乓球大小的干土块
教师:放大镜、烧杯、筷子,酒精灯、三脚架、石
棉网、试管夹、打火机、搅拌并静置好的土壤溶剂
【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开始上课了,大家准备
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上课之前,老师让同学们去
采集土壤,大家采集到了吗?
生:采集到了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是在哪采集的?在采集
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看到土壤中有小沙粒、虫子……
师:还有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除了用眼睛看到的东西
之外,土壤里还有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同学们采集到的土壤,重点探究土壤里的科学奥秘. (板书课题:土壤里有什么并出示幻灯片一:题目)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是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土壤,
如果在放大镜下观察,你会发现土壤里有什么呢?下面同学们用放大镜认真观察,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小组长,让他填在实验记录表一中,明白了吗?现在开始观察(出示幻灯片二) 师:同学们都观察完了吗?哪个小组能给同学们展
示一下,你们小组观察到了什么?
(小组展示)
师:哪个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板书:沙粒、枯枝败叶)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问同学们,时间
长了,你还能看到土壤中的枯枝败叶吗? 生:看不到了
师:它们去哪了呢
生:腐烂了
师:植物或动物残体腐烂以后会变成一种物质,我
们把它叫做腐殖质。腐殖质加热后会冒烟,而且还有烧糊的气味(出示幻灯片三,板书:腐殖质) 现在我们是不是完全揭开了土壤的奥秘呢?土壤中仅仅只有这些物质吗?
生:不是,还有其他的
师:同学们猜一猜,你认为土壤中还会有什么呢?
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样的猜测的?
生:还有空气……(还有哪位同学想猜一猜)(教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在后边打问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要想知道大家的猜想是不
是正确,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来验证?
生:实验
师:那用什么方法证明土壤中有空气?(下面请同
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办法好)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大家是不是应该给他点掌
声鼓励一下,那你能不能也验证一下,你采集的土壤中是不是有腐殖质呢
生:能
师:相信同学们还能把其他物质也验证出来,老师
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仪器,哪位同学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认识哪些仪器
生:……
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同学
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四)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帮老师读一下你需要注意哪些
问题
生:……
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小组长记得要完成实验记
录表二,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设想,利用这些仪器,验证我们的猜想,同学们明白了吗?下面开始试验
师:同学们完成自己的研究了吗?请同学们把手中
的实验仪器放到实验台上,哪个小组能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小组汇报)
师:除了这些之外,土壤中还有没有其他东西呢?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试验台上的杯子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土壤都沉到了杯子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燃烧匙在杯子中的取一些上层
的土壤,放到手指上,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感到黏滑、细腻
师:我们把土壤中的这部分物质叫做黏土。(板书:
黏土)
师:同学们在采集土壤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土壤
中除了这些物质以外,还有一些小生命。 师: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那我们应该怎
么做呢
生:保护土壤、爱惜土壤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采集到的土壤就这样丢在教室
里呢
生:不能
师:这节课快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
们肯定知道了不少东西,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最后,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大自然中,
有的土壤是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还有的是黑色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下去收集资料
实验记录表一 组别:
实验记录表二
范文四:土壤里有什么
土壤里有什么
一、教学目标:
⒈通过学生观察土壤,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⒉通过学生给土壤里的物体归类,看到人为的垃圾,意识到我们要保护土壤。
⒊通过观察及记录,知道土壤里有多种物体。
二、教学重点:
挖土壤、观察土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课前准备:
生每人带一把小锹,师准备一次性塑料杯(每生一只) 、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研究一样常见的物体,脚下踩的,能长庄稼的是什么呢?
(板书“土”)
你们知道“土”字为什么这样写?(根据学生回答板画,略)
(二)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土壤里有什么
⒈谈话:我们要研究土,怎么研究呢?学校哪些地主有土?
⒉在挖土之前,请你猜想一下,预计我们能挖到(板书) 些什么?
生猜想,师相机板书:砂、树叶、蜗牛、蚯蚓、铁、粘土等。
(三)学生挖土
讲述:下面我们就开始挖土,用手中的小锹,只要挖一杯土就行了,注意不仅要把这些预计到的东西挖回来,还要把那些没预计到的也要挖回来。
给你们的时间是10分钟,提前完成任务的同学,就上班和黑板上的对照一下,看看哪些是你挖到的,哪些是你没挖到的。
(四)指导学生观察土壤
⒈讲述:都挖到土了吗?
请大家把挖到的土倒在桌上的纸上面,看看黑板上的这些物体哪些能找到,哪些不能找到?并且在观察的同时,请大家思考,那些没挖到的跑到哪里去了?
⒉学生观察
⒊交流
我能找到、不能找到,预计跑到……
(五)引导学生对土壤里的物体进行分类
⒈讲述:每个小组请大家把4份土合在一些, 这样土壤里就有很多物体,你能不能把这些物体按一个标准分类?
⒉学生分类
①植物、动物、其它 ②死的、活的、其它
③本来就有的、其它
⒊交流分类:你是怎么分的?
⒋讨论:土壤里的有些物体是本来就有的吗?
那它们从何而来呢?你看到有何想法呢?
(六)填写记录纸
最后请大家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以及还想知道的问题填写在记录纸上,随便你们用图形还是文字,或是用其它符号,但有个总的要求,不仅你要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演示一两份记录) 交流
(七)小结:
课上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讨论得也很激烈,并且还提了好多问题,课后,老师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和小组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范文五:土壤里有什么
2012——2013学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和玉荣
过去的一年是痛心的一年,所有的付出在即将期待黎明到来的那一刻灰飞烟灭。从2008年加入小学教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我就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接手的第一个班在几经挫折与变动后趋于稳定,我投入了所有的心思。五年的相处,五年的奋斗,我以为可以顺利的和他们一起走完六年的小学生活,没想到我们现在就分开了。眼泪挽回不了这样的结局,哪怕是他们的还是我的。此刻我唯一能做的知识静下心来认真的做好总结与反思,以更好的吧今后的工作做好。
去年的教学我承担的是五年级的语文与数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因为我喜欢语文也喜欢数学,无论哪一边我都不愿舍弃,加之我又是班主任,有权利安排自己班的课程。我想不管再苦再累我也要努力去教好这两门课程,哪知由于两门学科的课时量和作业量都很大,使自己身心疲惫,精力分散最终造成数学成绩大幅度下滑,没有达到教学要求。具体来说:
数学教学不仅在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实最重要的在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这一信息如何体现呢,就在他们的作业中。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对作业进行认真的批改,对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认真分析,造成了很多同学半懂不懂的情况比较严重,最终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今后,我对待工作将依然尽心尽力,但我会量力而行,
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虽然这次撤班费我打击很大,但我会
变悲痛为力量,从头再来,努力在努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和玉荣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
二、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
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第三单元: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四单元:凭借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第五单元: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第六单元: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第七单元: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
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八单元:走进**,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
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吕艳
一、教学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之,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八个课题,这八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
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2013-2014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吕艳
2013年9月
2012-2013学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和玉荣
2013年9月
2013-2014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和玉荣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