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
第3o卷第12期
安庆师范学院(社会科学
Joum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
Dec.2011
VO1.30N0.12
赋体叙事研究
陈春保
(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北京
摘:赋是中国文学独有的文学样,赋体叙事研究随着赋体文学
逐渐发展,也是赋体研究逐
入重要表现.综合学术界相关成,可以看到赋体叙事研究在其文
汉赋,唐赋及俗赋等若干点上有
步绩.以赋的文学成就来比照,赋叙事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尤其
关键词:赋体;叙事
中图类号:I2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
赋是中国独有的文样式,赋体叙事
着赋体文学研究的复而逐渐发展,也是
究逐步深入的重要表.自上世纪90年代
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体叙事研究逐渐得到
其研究涉及以下三个面:作为艺术手法
作为文体的赋的叙事能,赋体文学的叙
和断代赋体文学作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由于
赋法和赋体的密切关,赋法叙事影响着
事,但本文综述以赋叙事为主;第二,赋
与叙事赋研究关系密,不过显然前者侧
“体”之”叙事”,后则不限于叙事研究,
事考证,体制考辨,学史价值阐发,艺术
等等都包括在内,本主要是综述前者的
况,稍稍涉及后者的部分内
一
,关于赋体叙事特及其文体影响
作为艺术手法的””影响了赋体的形
对前者进行叙事研究直接推动和影响后
的研究.古往今来对”诗六义”的探讨不
多,”赋”法自然成重点,但对其叙事功
视却是近年来的新话.朱迪光撰文指出
事文学创作的影响常被忽视,实际上由
生并吸纳其它因素成文体之后,赋体在
物和抒情方面都充分体了赋的特点,对唐
俗赋,变文和宋后话小说都有影响….
认为赋的叙事性有两表现方式,一是有
虚构情节,假设人物,以对话形式叙事,一
有征地创作.两汉散大赋奠定了叙事典
设主客问答成为赋体志性的叙事结构.
具有历史叙事意义,寓言赋的创作体现
,敷陈其志”_2?的叙策略.研究者 “
往往由赋法导人赋体事,展示了赋体叙事
赋对后世叙事文学式的影响受到较
注,这方面的研究,陈节撰文从赋和小说
渊源,叙事角度,文,虚构几方面较全面
赋与唐传奇的关系J.宁稼雨撰文研究
子,史传文学,神话
其总体特征是从严谨向松散,从凝固走向
这就为六朝小说的萌
文章在其演变过程中,不但滋生了虚构故
架,且在描摹传写的腻程度和游戏幽默
上,也取得了较大的展.这种由整饬向
变过渡的趋势,是朝小说得以产生的
力J.概括起来,学研究赋体对后世叙
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
一
是赋对虚构手法的用.程毅中先
明确指出赋之虚构的义.程先生以文学
特征为线索,细致分
叙事赋采用虚构创造
的文章虚构手法,正在赋家的手里完成
“楚,汉的叙事赋除直接发展为敦煌俗赋
收稿日期:2010—10—14
基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究”(07SJB750009).
作简介:陈春保,男,汉族,江苏邮人,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
学院博士研究生.
第12期陈春保:
对古体小说艺术的高也有不可忽
用”J.王景龙撰文赋的叙事类别角度
对小说文体特征生成影响,重点探究赋
性叙事对古典小说创之启迪_6J.阳清
魏六朝辞赋的叙事性虚构性,决定了其
代志怪的必然关联.魏六朝辞赋在吸收
事特定信息的同时,对志怪叙事产生积极
以至于影响着文言说的时代走向.
实,然而其虚构因素现的文学史价值不
对此进行探究是对文史研究深化的
二是赋的韵诵特征.傅修延撰文认为
叙方式,问答结构和”卒章显志”的述志讽
后世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赋之韵诵传
声音传播为主的故事费时代具有较大的
叙事文学由韵诵转换无韵是一个漫长的
直到明清小说这
的韵诵特征一直以来人所关注,它对赋
播与接受影响很大.文的考述进一步廓
体韵诵特征的历史轨.此外,晁成林撰
六朝时期的文人故事府创作相继得到了
俗赋(故事赋)的关,其关系之一就文人
府和俗赋(故事赋)演唱性功能及叙事
在互见现象.
三是附属赋的叙事值.独立的赋体
衰是文体发展的必然势,但赋体潜隐于
体中,成为一种附属,以各种方式发挥其
能.赋所依附的主要后世叙事文学的大
小说和戏曲,由于对”宿主”研究较多,使
较早得到重视.上世90年代,陶剑平发
楼梦》中的赋可用以事,从而成为作品
组成部分,拓展了赋小说创作领域中的
现功能?.此后不久永良也撰文指出《
义》中的诗词歌赋有于体现作品思想倾
造人物形象,构成故
叙事节奏,展示社会景,描绘自然景物和
情气氛,具有不可忽
朱恒夫《戏曲与赋》为赋始终存在于戏曲
宋赋兴盛影响着初起戏曲,宋金杂剧中
赞性说白.虽然元杂赋的成分较少,但
与传奇发展的时代,的题材和种类都得到
其弊端则在于赋陷人固定的套路,而颂
舞台效果就是描绘故发生的场景,弥补
景的舞台的不足?.附属赋是比较独特
现象,作”体”中之””的赋有一定的叙事
相关研究还可进一步拓
赋体研究专着涉及事问题的不多.
《赋文本的艺术研究》在赋体研究方面,着
赋体与诗体之别及赋之源;同时研究赋
虚构与真实,涉及赋叙事特征研究有限?
建勋《辞赋文体研究》探讨了叙述人称与
态,属于赋体叙事研,不过由于作者在
辞,赋连言,而且着于从审美角度展开,
体叙事的内容有限_1.
总而言之,关于赋体事特征及其文
的研究对赋体现象的述是客观和有价值
其叙事功能成因,尤是赋体叙事结构特
想,文化成因及其响,还可做深入
二,断代赋体叙事的
汉赋与唐诗,宋词,元曲等同为”一
学”,学术界对赋的重视起于
胡大雷2000年撰认为枚乘,司马相
构人物叙虚构事件,扬雄以”群僚”之
事,刘歆诸人以普通
南赋》才真正将赋与时事,叙自我,参与
机地结合起来,赋叙事达到了时代高
谓得风气之先;陈松撰文研究汉赋的小
事,认为赋家在创作程中注重叙事谋略,
实或虚化的叙事倾向,体现了赋家对赋体
位以及赋体政治与
勇的硕士论文《汉赋事修辞初探》,分别
的视点,汉赋叙事结中的距离问题和汉
奏控制等方面,从反,比喻和夸饰等几个
辞角度探讨汉赋的叙进程;进而着重研
的修辞效果,也即汉叙事进程中最后一个
读者的信息反馈,主考察了汉赋的阅读效
题效果和道德效果?.比较全面而又有所
在断代赋叙事研究,除了汉代之外,
较为研究者关注.周泰在这方面着力较
表有以下数篇论文.1.《论唐律赋的叙事
(《河南教育学院》,2008(5):48—54.)认为
各类题材的唐律赋都现着一定的叙事性
要呈现在叙事时间与
手法和叙事风格等方,在本质上唐律赋
属于文学性叙事.2.《唐赋空间叙事艺术》(《中
国文学刊》,2009(4):65—71.)认为
从空间思维出发构造可视阈与超视阈两
空间,并与事类叙述结合,建构起宏放博
所不包的空间世界,成唐赋基本的图案框
?
10?安庆师范学院(社会科
外唐赋还利用空间位的变换来推动叙
程,空间叙事与历史事相结合,成为一个
艺术时空体.3.《
沿》,2009(6):170—173.)认为敦煌俗
构对话的与繁复情节叙述完整曲折,丰
的故事,塑造个性鲜的人物形象,行文呈
调侃的叙事风格,具
赋设辞问答的叙事因》(《贵州师范
(会科学版),2009(1):135—140.)认
继承主客问答因子的础上,创造出问答
三个类别:一类是双一为作者自己一为
人物;一类是双方均虚拟的人物;一类是
为历史人物.尽管问双方有别,但它们
挥了作者的想象力,实质是一种虚构性叙
力地推动了后世文学叙事的发展.需要
是,此文关于”创造
商榷,因为在汉赋的主问答中都可以看
个类别,不能看作唐赋的首创.刘子
论文《唐代寓言赋的
唐代寓言赋的兴盛,赋本身具有叙事功
人强化叙事意识,中唐的社会状况有着
关系.中唐以后,传笔记逐渐崛起,丰富
事”理论和实践.唐”有意为小说”虚构
笔法被嫁接到赋体学中.近来赋学
史有一些新的看法,要观点认为唐代才
文学的兴盛期,上述究可谓从不同侧面
所证实.
此外,还有一些断赋体文学通论性专
孙晶《汉代辞赋研究》(鲁书社,2007年
成林《唐赋分体叙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版),刘培《北宋辞研究》(山东人民出
2009年版),孙海洋《明代辞赋述略》(中
2007年版),李新《元代辞赋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8版)等,这些着作都
的描述和评议,不属意于赋体叙事
三,关于俗赋叙事
俗赋研究在这些年得的成就颇为
目.由于敦煌俗赋面较早,研究也得了
敦煌俗赋研究与敦煌联系紧密,由于专题
本节仅就其中与赋体事相关内容进行综
往汉赋叙事滞后的一重要原因在于汉代
献的缺失和认识不足,而自从汉代俗赋面世
相关的研究也陆续跟
伏俊琏先生的专着《俗赋研究》-加是
俗赋研究作品.该着溯先秦,下至于唐,
讨论俗赋的叙事问题.据伏着,程毅中先
赋研究着笔较早,曾文讨论敦煌俗赋的渊
总结了此赋四个主要征,第一即是”基
叙事文学”.伏俊琏生的着作,扩大了
事研究的范围,他将
事俗赋,客主论辩俗,咏物类俗赋和近
实用文及其他.除了
鲜明的叙事特征外,者对其叙事特征多有
《俗赋研究》一书讨赋体叙事的专章如《
期的民间寓言传说与事俗赋的产生》,《
朝故事俗赋考述》(原着未标章节顺
其它俗赋文献的专研究也都有相当
处.踪凡撰文指出两时期的俗赋大致可
为故事赋与徘谐杂赋
划分为鸟兽故事赋,史故事赋,生活故
种,并《神乌赋》为中
两汉故事赋的基本形及其在艺术上所取
就,认为此类赋有鲜明故事性,戏剧性,趣
有着紧张情节;塑造
四言,不避俗语,用韵活;引诗为证,附庸
特点.后来作者又《两汉故事赋的表
及文学成就》一文,论述上又有所深入,
汉故事赋达到了相当艺术高度,真实而
反映了世俗民众的
及传播方式都值得深研究,而且这些赋
着戏曲,小说等多种学要素,对中国文学
俗文学的发展演进过不小的影响引.
文从《神乌赋》和《朋赋》推想汉代文献
些夹杂韵体的故事应
俗赋讲诵虚拟故事,绎历史传说,具有一
说特征,在中国古代说发生研究中,也应
席之地.
综述所述,尽管赋研究逐年增多,其
也已经有了专题研究,但还远远不够,相关
很大程度上还缺乏理统摄,所以赋体叙
还处于起步阶段.就
叙事研究在广度和深上尤其显得不足.
最具中国特色的文体包含的叙事价值还
充分揭示,赋究竟在大程度,在哪些方面
中国特色叙事文学的展,这些都是有待
问题.
依笔者愚见,深入研究可以尝试以
面:一是需要确立一从中国文学语境出
第12期陈春保:
事概念,并从此出发述赋体叙事.目前
所谓叙事就是讲故事观念来自于西方,
适用于中国民族文学践.傅修延《先秦
究——关于中国叙传统的形成》一书
“有秩序的记述”行,均视作叙事,突破
的范畴(尤不限于小
无分”“韵散同举”“环(文学的生产,传
费)连锁”J,大大展了视野,有利于对
为作追根究底的研究.程毅中先生撰文论《汉书
?
艺文志》赋分四派,认为最后一类杂赋
?客主赋?十八篇,概是用客主问答的叙
这种叙事法早在传为原所作的《b居》《
”客主问答”视为一种
法,是一种概念创新.二是作为一种叙事
赋在各类文体中的建价值,尤其是赋体与
小说等叙事文体的对研究.三是借鉴一
代文学文化理论,将体及其作品作为一
的文化现象来对待,
心态,文艺政策等方着手研究,相信也能
体叙事更多的文体特征和文化内
参考文献:
[1]朱迪光.”赋”的含义
78. 民族学院(哲学社
[2]刘湘兰.论赋的叙事性[J].学术研究,2007(6).
[3]陈节.论赋与唐传奇关系[J].福建师范
学社会科学版),2002(1):4o一44.
[4]宁稼雨.诗赋散体化
学(社会科学版),1999(2):139—143.
[5]程毅中.叙事赋与中国
(1):37—42.
[6]王景龙.赋的叙事及对小说生成之影响[J].
学,2008(10):5—7.
(7]阳清.汉魏六朝辞赋志怪[J].重庆工商
会科学版),2010(3):116—122.
[8]傅修延.赋与中国叙事
(9):26—38.
[9]晁成林.论六朝文人
京
[10]陶剑平.《红楼梦》赋运用与传统文化[J].
,1990(3):9o一98.
[11]刘永良谈《三国演
民族师院(哲社版),1993(2):44—50.
[12]朱恒夫.戏曲与赋[J].同济大学(社会科
2001(4):24—31.
[13]刘朝谦.赋文本的艺研究[M].北京:中国社
版社,华龄出版社,2006.
[14]郭建勋.辞赋文体研
[15]胡大雷.论赋的事功能与中古赋家对事
[J].广西师范大学,2ooo(1):21—27.
[16]陈松青.汉赋的小说化叙
57—61.
[17]王勇.汉赋叙事修
[18]陈春保:汉大赋主客答的叙事特征[J].黑龙
2010(12):10—12.
[19]刘子芳.唐代寓言
师范大学,2008.
.俗研究[M].北京:中
[21]踪凡.两汉故事赋探
国俗文化研究(第二辑),2002:445—454.
[22]踪凡.两汉故事赋
学辑刊,2005(1):138—143.
[23]廖群.汉代俗赋与
刊,2009(5):221—222.
[24]傅修延.先秦叙事研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25]程毅中.叙事赋与中国
42. (1):37—
[26]陈春保.汉大赋主问答与政治文化[J].吉
视大学,2010(11):10—11.
责任编校:王
AReviewofNarrativestudyonProsaicOdes
CHENChurl—bao
(CollegeofLiterature,NantongUniversity,Nantong226019,Jiangsu,China;
CollegeofLiterature,Bel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ChineseProsaicOdeisauniqueliteraturestyle.Narrativestudyonprosaicodesha
ddevelopedalongwiththereju—
venationofprosaicodes?study.whichis.衄
importantexpressionofthedevelopmentinthestudyoRprosaicodes.11~oushrevie—
wingrelatedstudiesinthisfield,itisfoundthatpreli~achievementshavebeenmadeinsucha
spectsofnarrativestudyon
cOdesastheinfluenceofitshterarystyle,HanprosaicOdes,TangProsaicOdes,andV~garP
rosaicOdes.Incontrastto
theachievementsinthestudyoilProsaicOdes,ual”rativestudyollHanPl~lieOdesespeciallyisconsiderablyinsufficientbothin
scopeandindepth.
Keywords:ProsaicOdes;narrativestudy;review;HanProsaicOdes
赋体发展的大体脉络.txt
赋是盛行汉魏六朝之时的种古代体。它是韵文文 的综合体。赋在古代文学史的长河中,经过了几次大的变化。早 在代,《诗经》中已有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国时,屈原、 宋玉等已运用铺陈方法抒发忧愤愁之情。他们的作品,被后 称为“宋体赋”。汉代枚乘与司相如等人,用主客答方描 写山川、京殿、苑囿,极尽夸张铺,形成规模宏大的体,人 “大赋”,叫“汉”。六时,出现以抒情为主,风格较为清 新的“小赋”。这是文人写的赋,极讲究骈偶用典,史称“俳赋”或 “骈赋”。进入唐,应科举考要,而兴起一种律体赋,这种 赋命限韵,讲究平、仗,近乎一种文字
西初期,贾谊曾作《吊屈原》,基本上并有超出原 “骚体”的范围,而枚乘的《七发》却继承了战国游士对各国君 的游说和屈原《招魂》中对宫廷生活的描绘,并以发展开创 了赋的规模。贾谊的赋,更多的是批判建社会,抒发那不合 理的社会制度下有识之士的困苦遭遇和他们坚持理想的精神。 枚乘长期在吴王和梁孝王宫中为官,特熟悉各国诸候的宫廷生 活。由于他对那些贵族生的不满就把那腐朽的生活为是“毒 药”、“猛兽”,会造成巨大的病害。《七发》就是借楚子有病,吴 来一一问七事,以启发子,诱导太子改变种腐朽生活,并 引导他接至言妙道。对贵族这种腐朽生活,枚乘给予有力地 笞。乘的《七发》有较高的思想性,不失讽喻精神:《七发》继 承了《楚辞》的传统,它的写作形式是赋的初形,被人做是赋中 的一专,称“七”体。在开创赋的规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赋的全盛时期长达二年。这时最著名辞赋家是司
司马相如写得较好的赋仿楚辞的《长门赋》。全篇描写 了被抛弃在长门宫里陈皇后的痛苦心情,写得细致而深刻。其中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主在旁;寤觉无见兮,魂廷廷(状恐 惧)若有亡。众呜而悉予兮,起视月之精。观众星之行列兮, 毕昂出于方(天将亮);中庭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 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可再更(经历)”几,不仅了心理 写,而且还把痛苦的心情渲染到景物,写得委婉曲折,语言简炼 动人,是一篇优美感人的抒情小赋。写得自然,无造作痕迹。 从贾谊到枚乘、再到司马相如的,从形式上看,多是从楚 辞发展
东汉时期,赋又有了新发展。班的《两》就有难 得的可取之处。他在《两都赋》里夸耀东都西都的壮丽:“快渠降 雨,荷锸成云。五谷垂颖(穗),麻铺(纷)”。这里描写兴修水 利,决渠灌田象降雨,兴修水利的多得象云,因而得到丰收。 《都赋》运用长安阳的际史地材料作主要题材,明确表示 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从表现法上看,走写实的。当时 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曾模仿班固《两都赋》作《两京赋》(即 《东京赋》和《西京赋》),其中用此兴写得情意缠,比班固 的《两都赋》稍强;跟屈原作品比,愤激却又逊之。《
在写景状上,语句新鲜清丽,张比之班固尤甚,虽不免于铺采 离文,可艺技巧却有很成就。又加之张衡是抒情圣手,所以 对后
汉赋晚期,从内容到形式都较化。就思内容而, 全盛期部分作品多用于颂圣,少部分用于讽喻;就形式而言, 全盛时期长赋居多,大部分作品铺排堆砌;晚期,由于社会上政 治的变迁而逐渐趋向于短篇,不再大力从事排堆砌:而内容基 本是讥时讽世,抒情咏物,甚至有的用谩骂讪来展露胸中的积 愤。这个时期作品然不多,但却比较有个性和生命力,从而说 明已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们面前。如赵壹,曾用赋尽情 披露过两汉以来专制帝王封建会的重重黑幕,他是把赋作斗 争的力武器来使用的。的《刺世疾赋》,指当封建统 治阶级:“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定!于迄今,情侣万方,佞 诌日炽,刚克消亡!填痔结驷,正色徒行”。最后谈:“河清不可 俟,人命不可延。顺激靡草,宝贵者贤!??”对封建社会进 行了痛淋漓的批判,对治者压迫人民,邪人势,贤人受迫 害,表示了强烈
从贾谊到赵的品,可见汉赋的发展趋势。最初是继承 辞的抒情咏赋,后来发展到铺张扬厉的大赋,但过于堆砌,有类辞 书、缺乏感情;到东汉时,基本上抛开大堆极重的缺,改作 篇幅短小的抒情小赋,从而为六朝小赋开辟了道路。 ()建安以后的文学开拓赋的新
三时期,曹操父子在政治都有一定抱负,的政治形 势造了他们施文学才能有利件。他们把赋引向一条清 新、活泼道路,加强其抒情的气氛。特别是曹植能用不艰 涩的文抒发感情,著名的《洛神赋》就是其中佳作。《神赋》 的出现,使赋由平板铺叙转为清新活泼。这篇赋以神话中的关于 副妃的故事为基础,过作者的幻想,塑造出洛神这个美女形。 借助对容貌的描述,来刻划这个人物的纯洁和多情格,使人 感到真切。作者在赋里流露自己对洛神的慕之情和人神相隔 不能如愿的惆怅,充满了抒情的气氛。当时另一就很高的诗人 王粲,也善作赋。他《楼赋》写思乡之情和怀不的愁 恨,写出了对战乱的不满,渴望得到和平的生活,在开明的政权 下做番事业。这种情在赋中用明白晓的笔法书写,一反汉 赋雕堆砌的作风,为晋以后的抒情短开了河。晋代田园 诗人陶渊明,反对文章的雕琢气息,而以朴素的语言抒内心情 。他辞赋,对田园生活的描写情调极其悠闲,不愿与统治阶 级同流合污的志趣溢于言表。在艺术上淡、朴素,充满诗意,全 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感染力。的《归去来》是典 例证。《感士不遇赋》吐露了他政治的不得志,抒发其牢骚。 而《闲情赋》却以极大胆的文字、热诚挚的笔调抒写了男女之 间的爱情,
南北朝期的赋虽极尽夸张渲染,但却极尽力拼弃雕琢砌 的恶习,之逐渐变为富有真情实感的抒情短
《芜城赋》,就用强劲的笔、凝炼的言描了一个城去的 繁荣与当前的荒凉,对此抒发世事沧桑的感慨,指斥统治者“将万 祀而一君”美梦。梁陈时的江淹的两篇短赋《恨赋》和《别赋》, 都以感伤的情调描绘了社会上各式各样人物的愁恨和离情绪, 揭示人物各不相同的心状态。《别赋》的艺术水平比《恨赋》 ,突出的长处是借环描写来划人物心理,写得生动感人。 如“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伤如之何”都很打动读者 灵。北瘐信写作《赋》、《灯赋》、《镜赋》等都避免堆砌字 僻。其中《小园赋》里作者试图用接近口语的辞汇,写进骈丽 的句子。如赋中的“一寸二之鱼,三竿两竹”。已完全脱 去脂粉气息,真实朴素,引人入目。这些赋轻拂面,给人以清 闲
《史记》的叙事特点
《史记》的叙事特点
言而无文,行不远。《史记》的文笔是优美而生动的。《史记》文章,一简明,二是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寥寥几笔,一个个活鲜鲜的历史人物,就跃然纸上。殷周诰中那些诘聱牙的文字,被改写为平直易解的句;新鲜活泼的民口头言,被大胆吸收,与各地的方言土语并列;当时极为盛行的辞赋文章的偶形式大胆扬弃,从而大大扩展了长错的散文
状人物。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剌秦王荆轲,叱咤风云,豁达大度而又不拘小节的刘邦,指鹿为马的赵高,自作孽、不可活而又其为人也小有才李斯等众多人物,莫不栩栩如生。为什么栩栩如生?司马迁人注重写个性。为文学家立传,总要转录其作品,同样,为治家立传,也一定转录他的奏议著作。能够代表人物个性的言行,再小也要述,不足以表现个性的行,再也要放弃。以廉颇为例,写他8次胜仗的赫赫战,不过“赵文王十六,廉颇为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为上卿,勇闻於诸侯”这样寥寥数语,然而对于他如何蔺呕,如何负荆请罪,又如何表示不服老这些琐事,却用尽浓墨重彩,大书特书。为什么这样写?术战功,每个将不有,不足以表现廉颇的人格,到是这些事,可以看出廉颇忠、气量虽小却又能识大
这种细节的描,文笔上也是很精彩的。比如写“项少时,读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而已,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短60个字,就写出了这霸志大
记事件。写重大事,司迁简意,准确而生动。比如记述钜鹿之战:“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苏角,虏王离,涉闲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救钜,下者十余壁,敢纵。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膝行而前,敢仰视。”有
“九战,其甬道,大破之”9个字,打赢了这场战役;“杀角,王离,涉不降楚,自烧杀”14个字,道尽了这战役的赫赫战
写张良长者拾履,韩信入人胯下这类细节,样也入木分。不仅入木三分,同时把
记言语。一篇《仓公列传》,是皇帝仓公策问与仓对答。这种特殊手法,历代史书绝无仅有,因为实在是太难以仿效。更妙的是,司马迁于攫取历史人物的精彩语言,恰到好处地写进他的《太公书》,惟妙惟肖地为历史人物画相,为他的文章生色。如《滑稽列传》里齐宣王所说的“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人”;淳于髡关于“一亦醉,石亦醉”的妙论;飞将军李广引刃自杀时所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余战,今从大将军出接于兵,而大军又徙部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余,终能复对刀笔之吏”,谁能不与他的将士和百姓们一起哭泣!读到万石张叔之子张建发现奏文书写错字时“书!‘马’(馬)者与尾当五,今乃,不足一。上谴,矣”的诚惶诚恐,又有谁
品图书。关于家“六经”,司马迁一语中的地道:“《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以达,《易》以道化,《秋》以道义。”言简意赅,千载至今,遂为定论。他对《春》和《离骚》的点评,就得更
《春》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皆在《春》。《春秋》之中,弑
五十二,诸侯奔走得保其稷不可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于《春秋》之义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者,陷篡弑之诛,死罪名。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子不子。??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矣。以天下之予之,则受而
这种观点,我们当不能同。但在,这无疑是一锤定音的。关于《离骚》,司马迁说: 《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谤而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述汤武,以剌世事,明道德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其称小而其指极大,义迩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淤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游于埃之外,获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也。推此,虽与日月争
千古至今,遂为
篇末论赞。好些篇章面,有马迁一人称发表的议论,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太史公曰”。些论赞,议论宏阔,笔势纵横,旨义微,言词精练。或考证古史,或叙游历所得,或提求取材义,或明其作述之旨,或褒贬物,或纵论史事,者隐含讥剌。要皆直抒胸臆,观点鲜明,构成统的历科学理论。从写手法上,这些论赞,无不都是从大处着,恰如其分,而又多是从小处着手,顺手拈来。《项羽本纪》的赞是如此,《淮阴侯列传》、《李将军传》等众多的论赞,也莫
从形式上看,这论整齐而灵活。所谓整齐,是说《史记》篇前为序,后作赞,并在文中夹叙夹议为史论。考虑到十表、八书和类传都是贯通古今的,把大段恢宏议放在篇首作为论,进行贯通性的概括,表现出强的论色彩;本纪、世、列传三者均叙人物,故在篇末作为赞论,褒贬人物,具有鲜明感情色彩;论传提示例,《自序》集中阐明作述之,是为全书
所谓灵活,是说整齐中有变通。《外戚世家》和《孟子荀卿列传》两篇,实质是传,故作为序论以明其类。以孟、荀作为列传的标题,只是为了突出这两位儒学大师的历史地位,而其内容则是篇先秦诸子类传。《剌客列传》作为一篇类传,本应编在《循吏传》之后,却被意安辅秦人物中间,与吕不韦、李斯、蒙恬诸人并列,以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安排,是史公反暴思想的委婉展现,因为客就其实讲,都是反暴
要而言之,体例是《史记》的一大特色。全书五体,无不有破例。质的规定性需要通过格式进行反映,但必须要有变通,才能曲尽其。历史丰多彩而又变化万端,只用死的式,是不对之进行形象反映的。立例又破例,充分展现了司马迁的卓越史。后书生轻议冢中人,孰知笑尔书
《史记》在国学史上蔚成了一脉相承的主流。唐代,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就是效法司马迁提倡古文。后来宋元诸大家,七子和清的桐城派、阳湖派的古文,是《史记》主流中的波澜。它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以及诸如此类的记小等等,无不都是受了《记》的
孙白
左传的叙事特点
左传的叙事特点
1.善于叙写大事
2.善于将实
3.善于
4.善叙
以下为各
史通?载言》篇说:“左氏书,不遵古法,言之与事,同在传中。然而言事相兼,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疲。”韩愈在《进解》中也说:“春秋严谨,而左氏浮夸。”而启也这样评论过《左传》的叙事法:“第一,以一国为中心点,而将当时数个主要文化圈,平均叙。第二,其叙述局于政治,当涉及全社会之各方面。对于一事典章与大事,固叙;而所谓琐语之一类,亦采集不遗。故写出当时社会之活,予吾侪以颇明了之印象。第三,其叙事有系统,有别裁,确成为一种组体的著述,对于重大问,时复溯竟委,前后照应,能读
这些正好说明了《左传》的叙事特点——言事相兼,详细生动。我们道,上古时期的史官分工十分细致,当史书都是言事分记的。比如《尚书》和《春秋》,一为记,一记事。而《传》作者摒弃了单一的记言或事的成法,博考旧史,广佚闻,集记言与记事于一身,展现了春秋时期250年的历史,以“言事相兼”的新面貌呈现于人面前。 《左传》这一历史巨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的时期。也标志着史传文真正形
《左》以《春》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不但增加事件情节,甚至丰富了许多细节描写。在《春秋》中寥寥几个字事件,在《左传》作的笔下,常演绎成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事的过程和因果关系。这一点在战争的描写上可见一斑。《》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百多事行动,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鄢战等大战写得环相扣,跌宕起伏而又条理清,不计其数的小战也写得各具色,精彩生动。但其中对具体战况的描写很少,长勺之战仅用了40多字,而之战甚一个字也没有。《左传》 的作者在叙事中,着把笔墨放在对战争的原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的描写。“僖二十八年”写 城之战,对大战爆发背和直接都有交待,而在行中,又不断展示晋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军,遵守诺言,倾听臣意见,上下心协力。而楚方而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逼晋师。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师大胜,晋文公确立霸地位, 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回国后赏功罚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以君之言,赞扬晋文公的
《左传》“言事相兼”的另一鲜明特点是善于人,善于生动地描绘历史,并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人物性格。这在传文学的展上是一次质的飞跃。《左传》作者善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来立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格。叙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表现人物的主手段,而绝少对物外貌、心等主
态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现,象得以完成。如“齐鲁长勺之战”中写曹刿,通篇作者未加一评判议论,而曹刿的思想、性格、风度却宛如
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主要采随事记人的写法。由于它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个年代,很少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系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我郑庄公为例来看一。隐公8年.郑庄公因周天子久已废弃泰山的祭,就想用泰山旁的地交换鲁国的许田。鲁桓元年为此事又增加玉璧给鲁,才换得许田,以便祭周公。可见郑庄公是很礼仪的。而鲁隐公9年对北戎之战和鲁桓公5年的对周之战,都是由于采纳公子突的建大获胜的,足见郑公善于纳谏。发生在鲁隐公元年的《郑克段于邸》是为一般人所悉的。郑庄明知段图谋叛乱,却故意纵容他,让他的罪行发展下去。他举兵谋叛时,再一瑟将他铲除。又反映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从不时间记载的事件中,我才全面地了解公这人物复杂的
尽管到编体的限制,作者还是构思了许多结构精美篇章,采用了倒叙插叙、侧面烘托等方法,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形象。比如对名师赵盾的刻画。赵盾官居正,相当于今天的相,对于国君的荒唐无道,赵盾没有保持沉默。次的劝谏终于引起了晋灵君的不满,派士鉏麑前往其家中暗杀。鉏麑凌晨到达赵盾家里的时候,现赵盾早早就起床了,大敞开,戴整齐,正准备前往上朝;由于时间尚早,赵盾就闭眼睛坐着打瞌。鉏麑正是看到这样的情景,感叹于赵盾对国事、众的忠诚而不杀之,又碍于自己违背了国君的命令,以就一头撞向槐树,做了个了断。我们道鉏麑不可能仅仅因为看凌晨的赵盾“盛服将朝”而放弃暗杀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鉏麑早就知晓赵盾的人,原本就不愿意去杀这样一位好官,在到盾的最一刻,他的良心和值观终于让他选择了背叛国君。而作者就通过这样一个妙情节安排,让我们感到赵盾的魅力和对国家的诚。 《左传》作者通过许多历史人物具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作者总是尽量避免简单板地记载历史事件而采用故事化的手法,从言和行动的立体把握中描写人物。这样,但写出历史运动过程各个细,也写出了历史的
《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出者的立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标志着我叙事散的成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美”、“语奥”,简洁精炼,委曲达意,婉而致,栩栩如生。刘知几《史》赞《左传》辞令之美:“谅非经营草创,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手”。《左传》中的行人辞 令、大说佳作甚,如隐公三年石碏谏州吁,隐公五年臧僖伯谏观, 桓公二年臧哀伯谏纳郜,桓公六年梁谏追楚师,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公十五年阴饴甥对秦伯,僖公二十六年展喜犒师,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子,成十三年吕相绝,襄公十一年子产坏馆垣,等等。这些辞令,由于行人身份及象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有的婉谦恭,不不亢;有的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这些辞令又因事因人不同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都用辞典,渊懿美茂,生气勃勃。 《左》一书,创造样的精密的章结构,创造了魅的精练流畅的
又善于渲染故事情节,善于对人物作细致入微的绘,还能揭示出人物的复杂心世界,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包括战,都能曲其详,写得引人入胜,无疑是史与文学结合的典范。《左传》言事相兼得点形成了我国历史散文优秀传统,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后代的一些作品司马迁的《史记》,都从中取了营
《史记》的叙事特点
《史记》的叙事特点
摘 要: 《史记》以朴素平实、简洁形象的语言,在“本纪”、“世家”、“列传”中不仅以纪实的方完成了对历史件、人物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司马迁充运形象思维,在实机地入了“虚”——合理虚构的成分,以天才的艺思维和高明的现技巧创造了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历史叙事中所表现出的突出的学色,显示了有别于传统史书的历史物叙述方式,在“史”的叙述中有着浓郁的小说因素,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提供了借。 关键词: 《史》; 叙事特点;物象;实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作者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方朔看过,东方朔常钦,就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史”是司迁的官职,“公”是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改成《太史公百三十》,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初没有固定名,一般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史记”本来是古代史的通称,从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鲁迅誉为“史家之绝,无韵之《离
司马的《记》其主旨是“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败兴坏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家之言”,至于其形成,则是司马迁在“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下放失旧闻”基上淡经营的成果(《报任安书》),它完成了自古(黄帝)至汉初(武帝太初)三年间历史发展展示,是古代历史的伟大叙述,更是古代历史件、物的高超演义。司马迁还用材的使用酷文的转换来达到这种“春秋笔法”的创新。料的运用中,力图通过互文法,相互参照,更是使用了将不再外功,相不在内的特材料安排,把褒贬都突出表现出来,见运用材料时的匠心独运。如:蔺如把功在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却没有多描写其出现在助赵王处理内政事务上面。《史记》的叙事具有实录性特点,司马迁的《史记》在事上的实录性特征,不得到了汉以来历史学家的肯, 而且也经历了一些出土文物和文献的应证。陈直在《记证》中说:“太史公《殷本纪》, 合于殷墟甲骨文, 有百分之七十。推之《夏本纪》, 虽无实物可证, 亦必然有其正确性。如《世家》之楚侯逆, 楚王頵, 皆与传世铜铭文符合,尤见纪载之正确性。又如寿县蔡侯墓近出器群,倘无《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 即无从参考。更如《兴相大
口邑、立阳陵邑等,皆不见于《汉书》,与出土古物若合符节。”年来的出土文献, 都证实了司马《史记》所记人和事的真实和可信, 《史》的真实记述又为我们研究出土文物和文献提供了可的线索依据。所以,司马迁的《史记》叙的实录性特点, 已是无可疑的
《史记》中, 司马迁能跳出当时人们对刘邦一味赞颂的氛围, 冒着掉性命的生命危险, 以史的胆识, 地“实录”了刘邦的行迹, 表现出强烈的叙事实录性特点。马迁仅在叙写汉开国君主刘邦时能做到叙事的录性,而且是在叙写本朝帝汉武帝时, 也能做到“文直、事核”, 坚持事的录性。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代的,《史记》中载汉武帝生平事迹的《今上本纪》已早不存在, 据说, 汉帝闻司马迁作《史》, 下令取景帝及已本阅,
不当, 怒而削去之。在《史记》中《孝武帝本纪》是人从《封禅书》中截取文字补缀而成。这一传言虽然不
失得奚侥。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司马迁对汉武帝的叙写是实录性的,从而才会引来不明不白的丢。当然,《史记》中秉笔直书汉武帝的地还很多,如《平准》就直叙了汉武帝发动征匈奴、伐宛战争给人民来的苦, 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匈奴传》、《酷吏列传》、《大宛列传》、《幸列传》里, 司马迁当时受汉武帝宠的那些权贵红人们的奢跋扈、贪纵无耻等进行了揭露和鞭挞, 这也是对汉武帝专、残暴的实击。这样的内容, 如果不是尊重事实的实录性叙, 肯定会遭到删改,甚至会受封杀, 根本不可能流传至今。从这一层面分析, 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行为、汉武帝手下的官吏、对这些吏统治下的会现象的写,可以说是实,是实录
司马迁“考而后信”的叙事, 收到了记史很好的社会效果, 使《史记》实现了“文直、事核”的实录性,对此,钟惺有很精辟的评价:《五帝本纪·赞》不作了语。其一段传,不敢自信之意,往往于运笔活承转处之, 字字若存若亡光景, 其引证原委又似历历有据, 其不自信处。盖多闻而能阙疑, 多见而能阙也。“好学深思, 心知其意”, 是作史之本;“择其尤雅者”, 是史之法。一部《史记》, 领尽此
而且马迁的《记》总体方面上,它的构成犹如电影的镜头组接,是最富有义和表现力的人物、事件的合构。他在纵向叙述史的前提下,形了以人物为叙述核心的个体叙述链接。司马迁选择了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又进一步精选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代表性风人物,把他们分为同的阶层——本纪、世家、列传,通过他们的活、思想、言行对个体予以叙述,实际上每一个被述者总充当了历史的承载者和创造者。正是这些最有创意和价值的、以个人活经历为内的描写,全面地展示了一部由形形色人物动构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波壮阔的民族史。《记》中有很多的故事表达古优秀务的颂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还有对丑现象的揭露,显了中华民族恶如仇的精神品。如中的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表现一个为民造福的无私的大英,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形象塑造中,可以看他的心地常的善良,肯为别人付出而不惜牺牲自的一切利益。他带领着人们共同治了九条河流,从而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这篇文章也体现了劳动人改变大然的雄壮志,最大程度的写出了人的量的伟大。我还从赵氏孤儿故,看到里面造了忠臣程婴和公孙杵同奸臣岸贾斗志斗勇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于忠诚、善良、正义;鄙视邪恶,痛恨不忠不。还其中的《武王灭纣》通过文王和用他们的仁义、善良为民造福,让百姓安乐业,和纣王的残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子孙后代永远记文王和武王。《陈胜吴》故事则是讴歌了我国古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带领着奴隶军推翻了秦朝的暴。陈胜起义到牺牲虽然只有六个月,然而他点燃的反秦之火越越。还有《飞将军李广》,写的将军李广爱兵如子抵抗匈奴犯,保卫国土,立下了赫赫战,到人民的戴??这些故事都值得我们细
《史记》就是一座先秦时期的图书馆,详尽地记载着那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医学、天文学等的成就,窥一斑见全豹。而较先秦诸作,它不仅在叙事上而在形式上又有许多的优性。首先,语言的浅显。司马迁将书面语与生动的口语糅合在起,开创一种新的语言风貌,清新,朴,更浅显,口语化,也更易被解与接受。其次,情节的特。清人袁枚说:“史迁叙,有明知其不确,而贪所闻新异,以助己之文,则通篇以幻忽之语序之,使人得其意于言外,读史者不可不知也。”在二四史中,《》是富文学性的一,它更像是一部历史故事集、历史小说,其情节的曲折、生动与生的审美兴不谋而合。最后,体例上的相对独立性。司马迁的《史记》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分析的,其文性特点也不是短短一篇文章可以概的,对其分有很多待于进的方面,需方的同努力才能
参考文献:
[1]杨海峥.汉唐《
[2] 郭预衡.国古代学史长编·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M].北京: 首都
[3]司
[4]金英娥:《史
[5]赵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doc)赋体叙事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