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 特 稿 SE I AU E PC LETR AF
实施 互利 共赢 的开放 战略
■ 作者 :商务都研究院 院长 霍建国博士
党 的 十七届 五 中全 会公 报 在谈 到对 外 开放 时 ,指 出 “ 实施 要 互 利共 赢 的开 放 战略 ,进 一 步提 高对 外 开放 水平 ,优 化 对外 贸易 结 构 ,提 高利 用外 资 水平 ,加 快 实施 走 出去 战 略 ,积极 参 与全球 经 济 治理 和 区域合 作 ,以开放 促 发展 、促 改 革 、促创 新 ,积 极创 造 参 与 国际经 济合 作 和竞 争新 优 势 。”仔 细 阅读 这一 段 ,不禁 让 人 感 触颇 深 ,以不 足 10 的描 述 ,全 面 概括 了新 时期 对 外 开放 0字
的形式 内容 和 目标 。
“ 十二 五 ” 时 期 是 我 国 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关 键 时期 .是
深 化改 革 开放 、加 快 转变 经 济发 展方 式 的攻 坚 时期 。特 别是 在全
球金 融 危机 后 ,世 界 经济 格局 发生 了巨大 的变 化 ,中国在 世 界经
济 中 的地位 E 突 显 。 国际经 济事 务 中 的大 国博弈 和 竞争 日趋 激 t 益
烈 ,如何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如何使 中国经济更和谐地
融 人 世 界 经 济 体 系 ,维 护 稳 定 的外 部 环 境 ,加 快我 们 的发 展 , 对 于实 现和 完 成全 面建 设 小康 社会 的宏伟 目标 至关 重 要 。对外 开
放 又 是 中 国 长期 坚 持 的一 项 基 本 国策 ,如 何把 握对 外 开 放 的形 式 、内容及 目标十 分重 要 。而 五 中全 会 的精神 恰恰 为我们 指 明 了
方向。
从开 放 的形 式看 ,首次提 出了互 利共 赢 的 开放模 式 ,这 是结 合 我 国改 革 开放 以来 经 济发 展呈 现 新 的阶段 性 特征 ,并 根 据 国际
形 势 发展 的需 要 提 出 的新 的开放 理 念 ,它体 现 了和 谐世 界 和包 容
性 增 长 的新理 念 。
中 国经济 的发 展得 益 于对 外开 放 ,从 邓小 平南 巡讲 话  ̄20 J l0 1
年 中国加 入世 贸组织 ,中 国发生 了巨 大的 变化 ,市 场化 进 一步 发
如 何 树 立 中 国 负责 任 大 国 的 形象 , 如何 使 中 国 经 济 更 和 谐 地 融 入 世 界 经 济 体 系 ,维 护 稳 定 的 外 部 环 境 ,加 快 我 们 的 发 展 ,对 于 实 现 和 完 成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宏 伟 目标 至 关 重 要 。
展 , 中 国经 济 加 快 了融 人 世 界 经 济 的 步伐 ,国企 改 革 取 得 辉煌 成 绩 、利 用外 资 的能 力 和水 平大 幅 上升 、民营 经济 日益 活跃 ,这
三股 力量 支撑 了国 民经济 的高速 发展 。面对 严重 的 金融 危 机和 全 球 经 济衰 退 , 中央果 断决 策
,采 取 了一 系列 的宏 观 调控政 策 ,不 仅 取得 了 良好 的 效果 ,而 且使 我 在 国际竞 争 中 的地位 发 展 了积极 的变化 。为 了适应 国际竞 争 的新 形势 ,树 立 我 国负责 任 的大 国形
象 ,坚 持 实施 互利 共 赢 的开放 战 略 ,是符 合 当前 世 界经济 发 展潮
流 的 ,更 有利 于我 国以崭 新 的姿 态融 人世 界经 济 体 系 ,在加快 发 展 的 同时亦 为世 界经 济 的发 展做 出更 大 的贡献 。 从 开放 的 内容看 ,除 了进一 步发 挥 好外 贸 、外 资及走 出去在 开 放 战略 中 的积极 作 用外 ,我 们 首次 提 出 了积 极 参 与全球 经 济治 理 和 区域合 作 的新 的 开放 内容 ,这是 中 国走 向世 界发 挥更 大作 用
的重 要方 面。
金 融危 机后 ,全球 经 济 发 展 理 念 发 展 了 巨 大 的 变化 ,各 主
要 国家一 方 面在 采 取积 极 的财 政政 策 ,刺 激经 济增 长 ,积 极参 与
3 《 8 中国外资 IO o l4第”期 2
国际经 济协 调 ,同时也 在 世界 经 济平 衡 和 建立 世 界经 济新 秩 序方 面 充满 了矛盾 。 以 西方 为首 的主要 国家 ,在 此次 危 机 中均受 到重 创 ,经 济增 长 的矛盾 日益 复杂 。 二战
后形 成 的 以美 国为首 的旧 的全球 经 济 治理 结构 的基 础 已发 生 了变 化 ,新 兴工 业 化 国 家 的兴 起 备受 关 注 。 G 0 议 的 产生 及 人 2会 们对 G 0 寄 予 的希 望 日益 上 升 。无 论 是 2所
们 的 对外 开放 不 仅要 提 高对 外 贸易 的竞 争
力 ,实现 对外 贸 易发 展 的转 型 升级 ,不仅
理 性 地 看 ,我 国 经 济 也 存 在 一 系 列 的 深
层 次矛 盾 ,如 经济 结构 问题 、收入 分 配 问 题 、产业 竞 争 力及 企业 国际化 经 营能力 仍
是制 约 我们 发展 的 主要 矛盾 。这些 矛盾 的
要 通过 改 善投 资 环境 、提高 利用 外 资 的规
模 和水 平 ,更 要加 快 企业 的国 际化经 营 ,
提 高利 用两 个 市场 、两种 资 源 的能力 ,逐 步 拓 展 全 球 经 济 发 展 的 空 间 和 布 局 。 同
时 ,面对 当前 复 杂 的国 际经 济发 展格 局 ,
解 决 、新 的 竞争 优 势的 形成 和发 展 ,只能
把 中国经 济 放 到世 界经 济 的竞 争格 局 中去
考 虑 ,放 到 加 强同 世界 上主 要 经济 体 的合
作 中去考 虑 。创 造 有利 的发 展 环境 ,形 成
一
积 极参 与 全球 经济 治 理 已是 不可 回避 的任
务 。这 也 是对 我 国对 外 开放 提 出 的一个 新
全球 金融 体 系和 贸 易体 系 ,还 是 国际 三大 经济 组织 都 面临 着 改革 和调 整 的
压 力 。 中
批 新 的稳 定 的竞 争合 作伙 伴 关系 ,以开
的 更高 的要 求 。 从 开放 目标 看 ,定 位在 通过 积极 创 造 参 与 国际 经济 合作 ,实 现我 国新 的竞 争 优
放 促 合作 ,以 开放促 发 展 ,才 能逐 步形 成 新 的竞 争 优势 。 落 实好 新 时期 我 国 的对 外 开放 战略 是 项 艰 巨 的任 务 ,需要 我 们 以科学 的 精神 、 世 界 的 眼光 ,准 确 判断 国际 形 势 的变化 及 影 响 ,把 握 好 国情 ,提 高我 们 驾驭 经济 的 能力 和水 平 ,处理 好 国 民经 济发 展 同对 外
国作 为最 大 的发 展 中 国家 以及 其在 全球 经
济发 展 中的 突 出贡献 ,有必 要 积极 参 与全
球 经 济 的治 理 工 作 ,并 发 挥 重 要 作 用 , 推动 不合 理 、不 公 正 的国 际经 济组 织 的改 革 ,促成 更 公平 、更合 理 、更 能体 现 包容 性 的 全球 经济 发 展 的新 的治 理结 构 是非 常 必要 的 。它 可 以保证 并促 进 世 界经 济 的和 谐 发 展 ,更重 要 的是 可 以为 我 国经 济下 一 步发展 创 造一 个 有利 的 国际 环境 。在新 形
势 ,在 国际经 济 中强 调 经济 合作 历来 是 我
国的一 贯 主张 ,只有 通 过互 利共 赢 的合 作
模 式 ,才能 实现 和 谐 的发展 理念 。
危 机 后 , 大 国 的博 弈 和 竞 争 日益 突 出 ,这 种竞 争 主要 体 现在 经 济发 展 的主 动 权及 在 国 际经 济事 务 中 的话语 权 。 中 国以 其非 凡 的经 济发 展 成 就及 主 张和 谐世 界 的 理念 ,在 国际事 务 中 的作 用 日益 突 出 ,但
开 放 的关 系 。相信 在 新 的改革 开 放精 神 的
指 引下 ,通过 各 方面 的努 力 ,实 现新 的历
史 跨越 和 国 民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FC I
势下 ,对 外开 放 应体 现新 的内容 ,所 以我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利用两个市场 、两种 资源的能力逐 步提高。
No . 0 I o eg n e t n hn 39 v 2 1 F r i Iv sme tn C ia 0 n i
范文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
高三政治热点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考点扫描】
《经济生活》
1(外汇和汇率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了解)
3(跨国公司的作用 (了解)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分析)
5(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了解)
6(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了解)
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理解)
《政治生活》
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
2(国际组织的含义(了解)
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了解)
4(国际关系的含义(了解)
5(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理解)
6(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说明)
7(当今时代的主题(了解)
8(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了解)
9(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理解)
10(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
【热点点击】
2010年8月5日,中国轮胎企业在美起诉美国商务部双重征税一案正式判决,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轮胎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做法被判为非法。裁决称,既然美商务部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就必须放弃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因为反补贴税是针对市场经济国家的税种。
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010年10月11日,美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Chesapeake(简称切萨皮克)与中国排位第三的油气巨头中海油联合宣布,中海油的全资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将购入切萨皮克公司鹰滩页岩油气项目共33.3%的权益,交易价格为现金10.8亿美元左右。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美国油气项目。中海油新闻发言人蒋永智指出,这一合作符合美中页岩气合作倡议。,,月,日电(记者纪振宇)第,,届普氏年度全球能源奖评选结果,日在纽约!!!
!!!
揭晓,作为唯一一家被提名的中国能源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荣获全球能源大奖之最高奖项“年度最佳能源企业”。同时,中海油还荣获普氏“年度最佳能源生产商”的称号。
2010年1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就份额和治理改革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根据该方案,我国份额占比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排名从并列第六跃居第三。中国本次投票权的提高,可以提升中国在IMF的发言权;而份额的提高,也决定了中国可向IMF申请贷款的增加。
新华网巴黎11月4日电 中国和法国4日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应该建立平等合作、包容互利、面向未来的新型大国伙伴关系。中法在核能、航空航天和铁路领域的合作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十年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双方愿进一步深化核能领域合作,在推进现有合作项目基础上,拓展合作领域,共同开发包括第三方市场的新项目。鼓励双方相关企业开展务实深入的磋商,推进在核燃料循环领域的合作。法方重申愿深化与中方在铀矿开采、核燃料生产、在本国和第三方市场建设核电站以及乏燃料后处理,再循环等方面的合作。中方对法方这一意愿予以支持。 双方同意继续深化两国航空工业长期且富有成效的合作,体现在空客等法方企业与中国航空公司及工业企业合作、,320天津总装线运营、法国公司参与中国,919大飞机项目,以及中法正在联合研制中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175,,15)等方面。双方认识到新型商务合作关系只有在开放型经济的框架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意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列为工作重点。双方将努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双方将平衡双边贸易关系。法方欢迎中方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采取的努力。双方将尽快商签新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支持中小企业合作及为其融资提供便利的项目。双方还将鼓励业已蓬勃发展的双向投资,为其提供有利和公平的环境。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签署了订购102架空中客车飞机的协议,其中66架为新订单,其余36架A330飞机为已经宣布过订单的落实。
中法签署十余项合作文件
包括购机合同及长期供铀协议
综合新华社电中国和法国4日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决定建设互信互利、成熟稳定、面向全球的新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强调愿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原则指引下,建立更加紧密、可持续和创新的经贸关系。
中法双方同意继续深化两国航空工业长期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在空客等法方企业与中国航空公司及工业企业上加强合作,并就A320天津总装线运营、法国公司参与中国C919大飞机项目,以及中法正在联合研制中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EC175/Z15)等方面取得一致意见。
本报巴黎,,月,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日抵达巴黎,对法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法国《欧洲时报》网站,日发表题为《风雨故人来 和谐新局开》的评论文章,认为**此次访法对法中关系乃至欧中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
!!!
当日在**和萨科齐的共同见证下,中法双方有关机构、公司还签署了十余项合作文件。其中包括4项购机合同,及中法关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关于生态园区经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故宫博物院和卢浮宫博物馆合作协议、关于合资成立保险公司的协议书以及关于铀的长期供销合同等其他8项合作协议。
中美围绕汇率之争由来已久~在布什政府时就一直存在。不过尽管斗争激烈~但布什政府的财政部从来没有给中国带上“汇率操纵国”的帽子。奥巴马执政一年后~中美汇率之争越演越烈。
2010年3月15日,100多名美国国会议员致信奥巴马,要求美国政府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在G20首尔峰会期间,**主席会见奥巴马时强调,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但改革需要良好外部环境,只能是渐进式推进,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
中美两国元首还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一致同意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月,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主持会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不仅有利于弱化公众通胀预期~阻止通胀在预期作用下自我循环、自我加强~还将进一步树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有助于避免所谓的“货币战争”成为现实。在目前极为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将继续组合发力、应对风险~预计下一阶段除了货币政策施展组合拳外~中国还会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为化解风险提供良好的支撑。
近期,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暗示要求人民币升值;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公开撰文批评人民币汇率机制;最近,美国130名国会议员又联名上书美商务部和财政部,要求对中国施压以迫使人民币升值,甚至要求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
自12月1号起,中国开始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标志
超国民待遇”进一步终结。一些外商报怨中国投资着外资企业在中国内地长期享有的所谓“
环境不断恶化,但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国际经济惯例。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中国为筹集城乡维护建设资金和扩大地方教育经费来源而设立的专项税收和政府性基金,面向所有享用城乡公共设施和教育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据新华社报道,两项税费开征20多年来,一直仅对中国公民和内资企业征收。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为了鼓励引进外资和技术,一直对外资企业实行比国内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让它们享受所谓的“超国民待遇”。从2008年开始,中国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百分之25,此前外资所得税税率平均为百分之15,而内资企业高达百分之33。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杜巨澜认为,从过去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到现在政府!!!
!!!
努力缩小内外资企业的政策差距,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模式的变化。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中国累计吸收外资820多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15点71,表明外资仍然青睐中国市场。
他说:“引入外资在保障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确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知道,近年来形成的粗放性式的经营增长,也就是说靠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投入,以牺牲劳工权利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吸引外资,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讨好外资,我们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 杜巨澜教授说,逐步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但是转变增长模式,推动可持续增长的要求,也有利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逐渐向国际规则靠拢。他说:“从国际惯例来看,长期对外资企业实行超国民待遇也是不合适的,它只能是发展阶段的产物,因为它是国家政策对价格信号的一种扭曲。”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中国为筹集城乡维护建设资金和扩大地方教育经费来源而设立的专项税收和政府性基金,面向所有享用城乡公共设施和教育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据新华社报道,两项税费开征20多年来,一直仅对中国公民和内资企业征收。
英国《金融时报》12月1日发表“努力适应新的现实”文章,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危机之后出现的一个最强大的趋势就是中国再次努力减少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依赖。对于中国政府来说,2008年秋季出口大幅下滑,导致数以万计的工人失业,是一次难忘的痛苦经历,这促使政府加快推进现有计划,将中国的经济伙伴多元化。
其结果是,中国与全球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强了联系。例如,过去10年,随着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的上升,中国成为巴西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不仅已于去年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而且在双方宣布一系列的钢铁、港口、制造业与农业合作协议之后,中国还将于今年成为巴西最大的直接投资国。在中亚、东南亚以及非洲部分地区,类似的故事也在上演。中国拥有充沛的金融流动性,也正在利用这些资金,投资于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与工业领域。而且,中国的一些企业能以较低价格提供机械设备与其他产品,从而使一些投资项目具备财务上的可行性。例如,中国目前正向阿根廷、土耳其、伊朗和乌克兰的铁路项目提供融资与设备。
!!!
!!!
最近,一位日本人在给美国友人的信件中自称是来自三号国家——日本的问候。他指的是中国第二季度GDP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日本1968年超越西德紧跟美国之后40多年来,世界经济排行榜第一次发生改变。而当全世界为中国喝彩时,中国却无意庆祝,清醒沉着地一路前行。
人们为何对中国这么快成长为经济巨人倍感好奇,美国《商业周刊》认为秘密之一在于四个字:经济特区。
纽约、东京、深圳、莫斯科、布宜诺斯艾利斯??如果要问这些人口超过千万的大都市中,有哪一个在30年前还只是两万人的村庄,那么答案只有一个:深圳。当时,《纽约时报》说这个年轻的城市,撕开了计划经济的铁幕,让中国大变革的时钟轰然鸣响。30年来,它以其历史性跨越,向人们展示了市场的力量,阐释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魅力,成为撬动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支点。在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无疑是其中闪亮的全世界津津乐道的“中国模式”中,
一环,已经成为理解中国奇迹的最佳线索。
感念那些人。当国门打开,一位饱览中国革命与建设波峰浪谷的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掀开历史崭新的一页。当纷争四起,改革闯将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当建设特区的号角吹响,孔雀东南飞,百万劳务工下深圳,三天盖一层楼。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勤劳坚韧的普通女工为经济复苏日夜奋战,登上《时代》封面。感念每一个特区人,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用智慧与汗水浇灌深南大道边的凤凰树,催发风起南方的绚丽之花。
感怀那些事。30年前,中国百废待兴,特区人以一个个“第一”,为中国耕耘一片希望的原野。蛇口的职工住房商品化改革,迈出了中国内地住房制度改革第一步。深圳土地拍卖“第一槌”,引发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革命”。宝安村!!!
!!!
民用一张白纸直选村干部,开创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先河。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多年以后,当人们打开南风之窗,听寻风之来处,总会忆起南海之滨那个遥远的小渔村,还有那永垂竹帛的绝代风华。
感谢那些企业。一个个明星企业璀璨夺目,在国际经济竞争合作舞台上,展示后发中国的神奇力量与不屈理想。同时,又肩负社会责任,共续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它们一手一脚的人间奋斗,铺陈为锦绣河山,聚合为黎民福祉,探寻了一
又都铭刻了一段历史。 片未来,
感悟那些名词。当风流云散,沧桑历尽,人们依旧能凭藉那些温热的名词触摸当年的脉动。保税区、商品房、业委会、产权交易所、“深圳速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今天借你一杯水,明天还君一桶油”??一个
先在特区酝酿、成熟,进而推广开去,改变了中国,个新探索、新做法、新经验,
拉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奇史诗序篇。莲花山没有留下永恒的足迹,但它们记录了世事更替;横琴岛没有留下逝去的浪花,但它们见证了潮涨潮落。
一切早已开始,一切也远未结束。而立之年的特区,仍在路上。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几天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大型展览在深圳开幕。展厅内人流如织,观众对一代伟人的追忆化作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期待“春天的故事”在经济特区续写动人乐章,祝福伟大祖国在改革开放道路上昂首阔步创造新的辉煌~
如果说改革开放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最壮丽的史诗,那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成功就是其中最生动的篇章。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是!!!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三十而立,深圳从,,年前的小渔村到今天的国际大都市,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不仅迅速改变了自身面貌,而且为推动全国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积累了成功经验。
回望过去,深圳等经济特区最鲜明的特点是敢闯敢试,最可贵的品质是实事求是。因为敢闯敢试,所以大胆创新,不墨守成规,勇于尝试一切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办法,使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生机勃勃;因为实事求是,所以尊重科学,不盲目蛮干,在中国国情和世界潮流的结合点上探索发展之路,使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东方风来满眼春。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成为全国人民认识改革开放的生动教材;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成为全国人民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大潮的有力推动。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和成功经验不仅证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而且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光明前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由宏伟蓝图化作美好现实。
纪念经济特区建立,,周年前夕,国务院批复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扩容”至全市范围。这表明,中央对深圳继续办好经济特区寄予厚望,深圳对继续办好经济特区充满信心。“上下同欲者胜”。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抢抓机遇,争先进位,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深圳经济特区就一定能够从新的起点出发走出一条新路,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
**在讲话中对经济特区提出,点要求:
第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统筹城!!!
!!!
乡发展力度,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
泉。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澳大利亚新闻网除了报道**出席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的情况,还着重介绍了**在会见奥巴马时所强调的“坚定不移”,即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决心“坚定不移”。报道说,中国的货币汇率改革需要在良好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实施。同时,中国也在密切关注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社11月12日突出报道了二十国集团拒绝在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纽约时报》12日头版的一篇报道指出,在中美元首会晤中,中方对美国目前的量化宽松政策表示关注。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洛表示,中国有自己的经济情况,中国政府目前实施的“渐进可控”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是正确的,这无论对于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是有利的。
法新社着重报道了**在首尔峰会上就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所提出的4点建议——完善框架机制,倡导开放贸易,完善金融体系,缩小发展差距。
,,,,年,,月,,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再接再厉 共促发展》、,,月,,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共同发展 共享繁荣》和,,月,,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深化互利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双边贸易有了迅猛发展。不少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认为,我在对外贸易中基本处于顺差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外有关竞争者利用反倾销法,频频指控我国出口商品倾销。
!!!
!!!
近年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出口贸易面临着严峻威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世界贸易组织(WTO)昨日裁定欧盟针对中国螺丝、螺母、螺栓等金属紧固件实施的反倾销措施非法,裁决中方胜诉。
当地时间12月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一份裁决报告,谴责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紧固件征收反倾销税。这份裁决报告长达394页,据媒体报道,这或许会使欧盟和美国对中国和越南等发展中经济体征收反倾销税变得更加困难。 2009年1月31日,欧盟决定对来自中国的碳钢紧固件征收5年、最高达到87%的正式反倾销税。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7月31日就此案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的磋商请求,并于10月12日要求设立专家组进行调查裁决。 12月3日,WTO接受中国的论点,即在中国生产这类产品成本较低是合情合理的,没有得到政府的帮助。中国发表声明称,WTO“清楚表明,欧盟这一反倾销立法和实践是歧视性的,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则”。
据报道,欧盟可以在60天内提起上诉。如果上诉失败,欧盟将不得不修改这些关税,并改变自己调查倾销指控的方式。?
这是中国在WTO国际贸易诉讼中对欧盟的首次胜利,欧盟官员将WTO的此次决定形容为“欧盟的重大失败”。
12月4日,巴基斯坦关税委员会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印尼、日本和泰国的纸张发起反倾销调查,调查期为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
12月6日消息,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欧盟对中国进口螺丝实行的反倾销关税非法,这是北京迄今为止在这家总部位于日内瓦的机构中获得的法律上的最大胜利。法律专家说,此次胜利表明中国通过聘请顶级贸易律师和在世贸组织总部展开大力游说来应对进口关税的策略取得了积极效果。
据报道,由于实施了进口税,欧盟2009年对中国螺丝和螺栓的进口额从2007年时的13.9亿美元降至5.557亿美元。7月份时中国提起上诉,几个月后世贸组织予以了接受。中国的主要观点是,欧盟在判定中国的螺丝成本时不公平地选取了印度和欧盟自身的螺丝生产成本来作为对比。由于中国被归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调查人员获准采取一种方式来判定在没有获得公共补贴的前提下一件产品的真实生产成本。世贸组织上周五接受了中国的要求,认可了中国的观点,即中国低廉的生产成本是合法的,即便是在没有政府帮助的情况下。
!!!
!!!
从华菱衡钢获悉,经过长达10个月的抗辩,以华菱衡钢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印度反倾销案件中胜诉。11月中旬,印度商工部作出裁决,决定终止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提起的反倾销调查。
今年1月份,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我国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印度今年对我国发起的第二起反倾销调查。该案如果败诉,可能使国内的无缝钢管企业失去印度市场,对本已严峻的钢管出口形势带来不良影响。此次反倾销诉讼的涉案中国企业共有34家,因华菱衡钢在该案调查期内的出口数量排在第一位,成为主要应诉企业。
对此次印度发起的无缝钢管反倾销调查,华菱衡钢予以高度重视,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积极应诉,用法律的武器捍卫企业的合法权益。华菱衡钢反倾销工作小组自年初接案后,迅速启动了反倾销应诉程序,聘请有经验的律师事务所,主动与商务部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取得联系,获得外部的支持。由于涉案主体多、资料繁杂、追溯时间长、涵盖产品广,企业应诉需提交的资料包括企业自成立以来的全部组织结构变化、产品成本、原材料、能耗、人力成本、销售价格构成等,工作量非常巨大。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华菱衡钢员工加班加点,全面收集各类供抗辩的有效证据和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相关答卷。
由于印度起诉方(即原告)提供其自身的损害证据不足,而应诉方(即被告)进行的无损害抗辩的理由及材料充实,印度商工部最终认定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对印度国内产业没有造成损害,决定终止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的反倾销调查。
商务部公告,自2010年11月30日起,继续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和韩国的进口三氯甲烷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四年。
早在2004年11月30日,商务部就决定对上述产品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其今日公告称,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倾销可能继续发生。
记者了解到,国内三氯甲烷主要的生产者包括浙江巨化(巨化股份)、山东金岭和江苏梅兰。三氯甲烷是制造氟里昂22的原料,同时也是优良的有机氯溶剂,能迅速溶解脂肪、油脂、树脂和蜡,常用于配制干洗剂和工业品的脱脂溶剂,在粘结剂、食品包装塑料和树脂的调和中用作溶剂,在染料、杀蠕虫药、杀真菌剂和烟草籽苗防霉剂生产中用作中间体。三氯甲烷在医药工业中有较广泛的用途。(秦菲菲)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正频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11月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决定对中国输美的铝制品征收59.31%的反倾销税。欧盟也于同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铝合金轮毂正式征收反倾销税,除了备受瞩目的中美轮胎“特保案”和欧盟与我国在出口铝合金汽车轮毂方面的摩擦外,印度和俄罗斯等也对中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反倾销调查,让中国汽!!!
!!!
车零部件产业在国际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由于中国产品出口增长快,对国外当地市场形成有力竞争,很容易引发“反倾销”,但在这背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身的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国内汽车零部件出口多是进入门槛与技术含量较低的材料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车轮、刹车盘、挡风玻璃等,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低,而且缺乏核心技术,导致汽车零部件出口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生产企业也是各自为战,恶性竞争严重。国内企业的产品品牌含金量不高也制约了我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出口增长。由于质量和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我国零部件出口产品80%以上还停留在维修市场,只有少数进入全球配套市场。
就从技术来看在现有的零部件行业格局中,国内零部件企业的研发大多还停留在模仿阶段,技术基础不牢固,不具备和整车同步开发的能力。这些企业大多是这些年兴起的民营企业,他们错过了引进技术的年代。而当年为轿车配套引进了技术的企业,有的为了获得新车型的零部件技术和资金,进一步和外方合资,成为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有的由于各种原因破产倒闭。
在这一点上力源活塞工业集团的董事长于建华感触颇深,做了20多年的活塞配套,一直都在为商用车服务,眼看着乘用车市场的火暴,苦于产品的层次较低,技术达不到中高端乘用车标准。“多少年前去国外考察时,就看见国外的活塞生产线特别先进,那时就体会到我们的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很大,梦想着自己也能拥有这样高端的生产线。”如今已近成功引进韩国东洋活塞生产线的于建华提起往事时依然记忆犹新。
我国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低,而且缺乏核心技术,不仅在国内难于发展,在国外更是举步维艰。
面对海外的反倾销大棒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身的种种弊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指出,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零部件产业,要想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日前表示,2009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占到全球的40%,反补贴案例占全球的75%,遭遇的贸易调查数约占同期全球案件总数的43%。易小准说,中国已经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
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称,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一些国家还采用了所谓“碳关税”,打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旗号搞贸易保护。
9月10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素帕猜?巴尼巴滴博士在发布《2010年贸易和发展报告》时说:“的确,中国成为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目标,不仅仅是中国,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开始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素帕猜认为“并不需要太过关注”,“在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一些国家采取了刺激经济的做法。很多的企业由此得到了补贴和帮助。但这并不是贸易保护,而是挽救经济的政策。”
2010年以来,海外主要国家对我国发动反倾销案例逾百起,这些反倾销案例涵盖了钢铁、化工、纺织品等各个领域。
!!!
!!!
国家主席**11月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中英互为重要战
略合作伙伴,中方重视发展同英国的关系。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呈现新变化,全球性挑战更加突
出。在新形势下,中英双方应该从,,世纪全球视角和战略高度规划好两国关系,重点做好以下三方
面工作。一是运用好彼此发展机遇。中英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经济互补性强,合作远大于竞争,机遇
远胜于挑战。双方应该把强烈的合作意愿落到实处,找准合作新的增长点,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
环保、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二是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双方在反对保护
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等问题上立场相近、共识突出,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
对外发出共同声音,推动建设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三是提升政治互信水平。
双方应该始终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高层互访和战略对话等机制,加强相互了解,深化战略互信,
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使中英关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月13日在日本横滨举行,国家主席**出席当天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第一阶段会议在横滨的洲际饭店举行。当地时间,,时许,东道主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会议开始。与会成员领导人重点就增长战略和人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亚太地区总体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已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和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本地区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难题和挑战,维护经济发展成果仍需付出艰苦努力。我们应该适应世界和地区经济形势变化,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亚太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5日在福建厦门联合发布《2009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统计表明,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再创新高,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565.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1%,位居发展中国家、地区首位,名列全球第五位。至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连续8年保持增长势头。
在9月6日举行的2010中国进口论坛上获悉: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今后中国将在优化进口结构、推动进口便利、完善促进体系等三个方面,采取八项措施,鼓励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国家主席**8月2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南非总统祖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弘扬传统友谊、加强全方位合作达成广泛共识,一致同意把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会谈后,两国元首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北京宣言》等双边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6日召开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布会,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
到13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超出同期中国进出口增幅11个百分点。截至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
第四大贸易伙伴。
1.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5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国家主席**出席开幕式并
发表重要讲话。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开幕式致辞。**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对美关系,发展
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共同意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
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中国国家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戴秉国与
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共同主持对话。
!!!
范文三: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论析
作者:吴志成袁婷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DOI:10.13569/j.cnki.far.2014.03.030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外开放是一项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富强的基本国策,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深刻认识世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对外开放战略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由适应性、学习性开放向战略性、制度性开放转变。党的十七大又全面阐述了坚持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的新思维和新蓝图,党的十八大更是强调我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使这一战略更加完善。实施这一战略,既是对过去一系列对外开放基本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又显示出我国进一步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实现与各国长期合作的战略意志。
一、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由于美苏冷战对峙和西方的敌对封锁,为了维护自身战略安全,我国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国家对外交流主要集中于与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直到1970年代后期,随着世界格局和国内政局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的认知发生重要转变,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主动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逐渐明晰和发展。
(一)让利吸引的初始探索阶段(1978—1991)
1978年实行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以苏联模式为样板建立起来的统制型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现,这种封闭的经济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脆弱的民族企业,但极大地阻断了中国与外部世界正常的交往与互动。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处于商品跨国流动的边缘地区,经济实力相对持续下降,而西方发达国家与新兴发展中国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过对外开放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家经济实力快速上升,特别是“亚洲四小龙”通过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激励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决策。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形势与外部环境的判断也发生转变,充分认识到战争不再是世界的主要威胁,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①这种外部环境压力与内部认知的变化决定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势在必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当代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重新开启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开始接受科学技术、资本以及市场的思路与实践,②而且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对外开放的初始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主要以让利方式吸引国外资本与先进技术,并以试点形式逐步推广扩大。首先,让利是吸引国外投资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对外开放之初,我国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急需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以实现国内经济起步。但是,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的消极影响使得初步开放的中国市场既不为外部世界充分了解,也非国际投资的理想场所。国内市场封闭,经济状况落后,政治环境不透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让国外投资者感觉风险巨大。③为了创造良好的开放大局,我国在税收、土地、利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让利优惠措施,以此吸引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其次,面对各种思想观念阻力,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与战略智慧,实施开放的过程必须小心审慎。为此,我国采取了先行设立经济特区的方式,实行试点式、由点带面的开放模式。作为国外经验与国内环境相结合的试验场地,经济特区旨在降低开放的风险与代价,不断积累有效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开放形式。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得以逐步扩展至全国。
从对外开放的初始探索中,我国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特色发展道路,为改革开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对外开放为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做好了必要准备,为国内经济起飞奠定了物质与制度基础;另一方面,让利的开放模式吸引了国外先进技术、资金与管理经验,为国内企业发展指引了方向,也满足了国内发展的需要,向国际社会显示出我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决心。
(二)互利发展的全面开放阶段(1992—2005)
对外开放初始探索的成功,为我国转向以互利发展为特点的全面开放奠定了基础。我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重要节点,即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中国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将互利共赢战略落实到地区关系中,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对外开放由政策性向制度化的转变。
党的十四大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为全方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互利发展。首先,我国对外开放正式从经济特区试点转为建立全方位开放格局。以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为契机,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成熟,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扩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中心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和沿江地带”的全方位开放格局。④其次,在“引进来”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实行“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双管齐下。“引进来”战略为我国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能量,促进了国内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我国企业逐步具备了探索海外市场的愿望与实力。最后,我国逐步转变以让利为主的开放模式,追求互利的开放目标。让利的开放政策使国外企业充分享受到中国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优惠的投资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持续增长的居民消费能力,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出口市场,国外企业在我国的投资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与国内企业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谋求互利目标,在继续保持国外企业享受我国开放收益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自身经济利益的实现,期望利用对外开放为国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开辟支持我国长期持续发展的能源与资源进口市场。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给东亚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使“东亚奇迹”的光环破灭。在此背景下,东亚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防止经济进一步衰退并寻求实现经济恢复与增长的路径。中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在东亚各国纷纷被迫允许本国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顶住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阻止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中国的做法赢得了东亚国家的信任,对危机后东亚合作提供了关键条件。⑤东亚金融危机促进了中国与东亚国家的联系,推动了东亚合作的发展。中国负责任的态度贯彻落实了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并将这一战略从主要以双边交往为主的政策性开放领域,推向地区合作层面。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政策性向制度化转变,由以双边交流为主转向对国际组织的全面参与。我国开始通过调整国内经济体制,适应国际规则与规范,并利用国际多边经济组织带动国内经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⑥对WTO规则的遵守也表明,随着实力的增强,我国开始逐步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加入WTO的过程充满了曲折与困难。我国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谈判取得WTO成员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与发展中国家身份的认可。一方面,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使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疑虑。在西方社会看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匹配环境,国际上也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先例,因而我国入世谈判充满了艰辛。另一方面,国家的实力现状和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发展中国家的身份,WTO规定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优惠措施。但是,西方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倾向于将我国定位为发达国家,以获取更大的收益。⑦
加入WTO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收益。融入WTO国际规则后,我国逐渐成为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首先,我国对WTO规则的学习与适应过程,本身就是对成功经验的借鉴。WTO规则指导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与WTO成员的谈判也加强了国内经济制度的透明化与制度化趋势。对WTO规则的适应与学习,促进了我国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使得我国可以在相同规则下参与国际竞争。其次,加入WTO表明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改革成果的肯定,突显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也促使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发生重大改变,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发展,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加入WTO也表明了我国对世界的承诺以及承担相应国际责任的态度。
随着加入WTO,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也由互利发展走向合作共赢。加入WTO不仅深化了我国与世界的相互依赖关系,我国在实现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国际社会也从我国发展中获益,我国对外开放的互利共赢诉求更加明朗。互利共赢强调国家利益与伙伴国利益并举,谋求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符合国际组织建立的初衷。因此,对外开放战略的阶段性转变,特别是从政策性开放向制度性开放的转型,标志着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实现世界经济的互利发展与合作共赢。
(三)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确立(2005年至今)
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催生了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于2005年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⑧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明确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开放战略的指导方针——互利共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⑨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⑩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将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从而使这一战略更加成熟和完善。(11)
可以说,一方面,我国对外开放的演进和深化逐渐明晰了以互利共赢为指导方针的开放战略,我国与世界的交往实践也勾画了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首先,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从让利吸引、互利发展到合作共赢的过程。让利吸引体现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融入世界经济的紧迫性,反映了开放初始阶段国家对西方技术资金和成功经验的强烈需求。我国通过让利方式获得了国家发展所需的管理经验、科学技术与国外资金,为民族经济起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让利也使我国付出了巨大成本,优惠性税收、利率、土地政策使国外投资者赚取了丰厚利润。随着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转向以互利为主的开放模式,强调交易双方共同获益,我国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既分享国家发展成果,也追求民族企业的壮大。互利发展阶段的深化使国家的对外开放顺势转向追求共赢,不仅强调双边交往的共同利益,也兼顾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国际秩序的和谐与稳定。其次,对外开放由政策试点、全方位开放转为制度性开放。对外开放初始探索阶段,国家以经济特区模式开启对外窗口,尝试与外界接触。随着政策试点的成功,开放进入全方位格局,从沿海扩展至内陆。同时,开放也由单纯的政策领域、双边模式转向制度层面、多边渠道。我国不仅关注双边经贸交流,也参与全球国际机制的建立。
另一方面,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也是和平发展的需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区域合作的兴起以及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都凸显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地位。我国顺应国际形势,提出“和平发展”理念,强调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并不谋求霸权地位,也不会改变现有国际体系。我国关注国家发展对双边关系的促进、贸易互惠的实现以及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平发展表明我国不仅追求国内社会稳定,还致力于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就是和平发展理念在对外开放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既强调改变不平等状态,追求国家之间相互平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也强调国家之间存在广泛的利益共同点,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国家利益,达成互利共赢的效果。和平发展理念还强调文明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包容与相互尊重,肯定了不同文明可以共同存在,并通过相互学习实现互利共赢。
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理论基础
我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提出具备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日益演进的经济全球化是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实施的全球背景,国际机制理论则为这一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全球背景
全球化与互利共赢紧密相关。它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使世界经济日益相互依赖,一国经济若要长期稳定发展,只有融入整个世界经济体系才能实现。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为对外开放创造了机遇,频繁的跨国界流动提高了市场效率并增加了财富增值量,为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动力。(12)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使国际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进而导致实现利益的方式多样化。(13)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就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14)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相互依赖的增强,也为国际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世界政治中的相互依赖是国家之间或国际行为体之间以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包括敏感性和脆弱性两个方面。敏感性主要指国家对外部环境或其他国家政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脆弱性则是面对变化进行调整所要付出的代价程度。(15)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和技术变革的推动,国家之间的互动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依赖不断加深,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16)全球化也使得国际交往对象日益复杂化,国家之间在不同结构层面上进行博弈,既包括主权国家的交易,也涵盖国际组织内部的讨价还价。全球化背景下的博弈结构,不仅使国家深嵌于复杂的多层次经济网络中,不能轻易退出博弈,而且任何单个国家都无法承受背叛所付出的代价,合作成为国家战略的最优选项。
其次,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国际组织不断增加,改变了国际交往环境。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间的交流平台和信息传递通道,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17)国际组织本身有一定的规范性,有特定的规则、规范和原则,国家参与的前提是遵守国际组织的规定,这就为博弈奠定了基本框架。国际组织也提供了明确的惩罚机制,对于采用背叛策略的国家有相对明确的惩罚方式,成为独立于国家的约束力量。国际组织的不断壮大,推动了国际合作的发展,为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制度保障。
再次,全球化的发展也引发了大量的全球性问题,改变了博弈的性质。全球问题的出现,使国家面临大量的共同威胁,包括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犯罪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无法由单个国家完成,需要国家之间相互合作。同时,部分问题有其紧迫性,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面对共同威胁的情况下,博弈性质发生转变,博弈双方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合作者,向着解决全球问题的共同目标前进。尽管全球问题的出现威胁国家利益,但也促进了国际合作的实现。全球问题的存在使得合作收益远远大于妥协成本,国际合作成为面对全球问题的最优选项。
最后,全球化促发了国家互利共赢的合作意识。在传统意义上,国际关系处于零和博弈状态,即“你的所得即为我的所失”,国际政治交往无法实现共赢。但是,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互动频繁,国家在国际交往实践中意识到共赢是可以实现的。共赢意识的产生成为转变博弈形式的重要条件,国家只有意识到合作的利益才会积极主动采取合作策略。这种国际合作不仅有利于国家自身的发展,还有助于维护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可以说,互利共赢是全球化发展的理性选择。
(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理论基础
国际机制理论为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突显。罗伯特·基欧汉从政策协调的意义上定义合作,将合作与单纯的共同利益区别开来。他提出,合作是政策协调过程的结果,即当一国政府遵从的政策被其他国家政府视为能够促进自己目标的相互认识时,就会发生政府间合作。(18)国际机制作为一种媒介,能够推动国家政策协调和国际合作的实现,它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确立规范行为体义务的法律框架,增强信息透明度和承诺可信性并降低交易成本,以塑造国际交往结果的预期,从而促进国际合作的实现。在一个多层国际体系中,国际机制在实质问题上促进协议达成,协调行为体预期,提高行为体得到的信息数量和质量,国际合作则帮助各国政府实现期望的融合。
国际机制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关国家在国际特定领域存在共同利益,而且这一共同利益只能通过合作获得;二是只有国家间彼此合作的利益大于不合作时,合作才会产生。(19)在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对外交往行为中,我国可以通过参与或建立国际机制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从以双边交流为主转为对国际组织的全面参与,正式迈入了制度性阶段。我国开始通过调整国内经济体制,适应国际规则与规范,并利用国际多边经济组织促进国内经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20)由此,国际机制逐渐成为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一方面,参与国际机制表明我国是一个维持国际体系现状而非改变现状的国家。(21)加入国际机制建设进程后,机制的规则与责任推动了我国维持国际现状的意愿与能力。这种对国际现状的维持也有利于反驳西方的“中国威胁论”,为我国和平发展创造稳定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参与国际机制有助于实现国家利益。我国与国际机制的合作程度主要取决于合作所带来的利益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
此外,我国还以推动国际合作为目标,逐步推动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实现合作的国际机制,既有双边机制,也有地区性、全球性多边机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包括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中英财经会议等等。可以说,互利共赢本来就是国家之间的互动,是理性行为体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交易与合作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际合作都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国家之间的交往可以通过相互信任、协商合作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国际机制理论不仅为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国际机制本身也是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三、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内在要求
互利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求中国随着开放的扩大和自身综合实力的增强,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统筹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兼顾本国利益与伙伴国利益,在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国家间协调发展。
(一)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内涵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包括互利与共赢两层含义。互利是国际经济交往的基础和动力,强调国际经济互动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效率和“非零和博弈”状态。共赢则在互利基础上关注国际交往中利益的公平分配和双方的协调发展。如果说互利是效率问题,那么共赢则是分配问题,互利可能使双方共同受益的程度不同,而共赢正是要实现双方的协调发展。(22)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关键在于国家之间交往的互利性,落脚点是实现双方共赢,(23)其对象既包括双边关系中的国家,也涵盖全球经济的繁荣与政治格局的稳定。互利与共赢并非同时实现,互利保障了持续的交往,共赢则强化了合作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在互利共赢战略下,国家更加重视长远利益,甚至在特定时期以让利形式追求长远发展。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高度重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国际交往与对话的前提,国际合作本身也建立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这一战略强调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共同发展,国家利益与伙伴国利益共同实现,并致力于创造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格局。它要求各国以自身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24)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核心内涵就是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以此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要求
互利共赢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开放战略,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协调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统筹开放战略,也是国际交往中兼顾本国利益与伙伴国利益的互利共赢战略。这是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内在要求。
一是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互利共赢理念标志着我国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世界各国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大国,肩负的国际责任也日益增强。作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是我国实现和谐世界与和平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也是打破西方“中国威胁论”的政策实践,必须服务于负责任大国形象建设的需要。对此,我们不仅要积极推进地区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使我国开放发展的成果惠及周边地区,还要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规则制定和完善,推动贸易谈判的发展。
二是统筹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国内改革为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特别是1992年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对外开放的深化发展。同时,对外开放的深化也促进了国内经济改革,加入WTO后为履行相关承诺加速了国内经济改革进程。互利共赢战略明确强调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内外联动”。内外联动突出国内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均衡,对外开放的速度不能超过国内改革所能承受的限度,国内改革也应充分利用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机遇与经验。这一战略要求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基础,在保证国内经济改革稳定进行的前提下,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推动实现国内与国际统筹发展。
三是兼顾本国利益和伙伴国利益。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主体包括三个层面:本国利益、伙伴国利益以及世界经济繁荣与政治秩序稳定。首先,国家利益是对外交往的前提,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国家作为理性行为体,其决策的依据是对收益与代价的核算,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营造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实现国家利益。其次,伙伴国利益的实现是维系合作的关键。这一战略要求在实现本国利益的基础上,兼顾伙伴国利益,国家之间通过谈判协商与长期合作,实现共同利益。互利共赢则是稳定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手段,它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在深化对外开放时也要回馈国际社会,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最后,这一战略的外溢效应是实现世界整体收益,即全球经济体系的持续繁荣与世界政治局势的和平稳定。实践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不仅着眼于国家利益的实现,也注意平衡伙伴国收益,并以大国身份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三)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意义
互利共赢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适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实行对外开放的指导方针,也是实现和平发展、走向负责任大国的必然选择。坚持这一战略,对我国有效参与全球竞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一是创新对外开放的思维方式。从最初对外开放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再到互利共赢,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互利共赢是新时期我国坚持和深化对外开放的智慧结晶,是对国家“大经贸战略”、“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践中的理论创新。我国早期的对外开放着眼于抓住外部机遇,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忽视了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也引发了一系列国际问题。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更大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互利共赢充分表明我国对外开放兼顾国家利益与伙伴国利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社会稳定等双重利益。我国要成为世界性大国,进而走向世界性强国,必须长期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25)
二是极大地提升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对外经济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对外开放初期,我国经济规模较小,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国家专注于国内经济建设,国际社会对我国的集中关注不够,也未提出太多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开始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担忧和疑虑也越来越大,“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作为开放大国,中国对世界发展确实负有重要责任,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必须考虑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26)因此,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提出符合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应,标志着我国开始面对新的国际环境,以大国眼光审视全球,处理自身与国际环境的关系,不仅强调我国与伙伴国的共同利益,关注对外经济交往的国际影响,而且更加重视统筹国内与国际经济大局,谋求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
三是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改变了原有的国际分工和市场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世界资源分配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发达国家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完善的工业体系,获益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发展极为有限。我国也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尽管国内经济基础良好,但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严重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27)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要求转变对外开放方式,以全球性战略眼光考察国际经济环境,参与多边贸易体制规则的制定,打破发达国家的主导,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它强调在处理经济贸易摩擦过程中,避免采取贸易报复手段,倡导借助WTO等多边谈判机制,以沟通协商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要关注对外开放的可持续发展,不以牺牲他国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要以实际表现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经贸关系,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四是适应了和平发展的需求。和平发展是我国回应国际社会担忧而提出的发展模式,它强调中国发展不会破坏国际社会稳定,也不谋求霸权地位。同时,在实力增长过程中,中国将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创造和谐友好的国际环境。(28)我国提出和平发展也是为了应对国际上各种别有用心的“中国威胁论”和周边环境的不确定性,维护国际秩序现状,保持国内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在和平发展的主题背景下,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要求我国加强对地区多边组织的参与,维护与主要大国的关系,着眼于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引导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发展趋势。(29)
注释:
①Max Boisot and John Child,"From Fiefs to Clans and Network Capitalism:Explaining China's Emerging Economic Order",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41,No.4,December 1996,p.622.
②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徐尧、李哲民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第58页。
③Robert Went,"Economic Globalization Plus Cosmopolitanism?"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Vol.11,No.2,May2004,p.345.
④唐任伍、马骥:《中国对外开放30年回顾及争论辨析》,《改革》,2008年第10期,第22页。
⑤杨宏恩:《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东亚金融危机后的东盟经济增长》,《财贸经济》,2011年第12期,第89—96页。
⑥唐任伍、马骥:《中国对外开放30年回顾及争论辨析》,第21页。
⑦Linda Weiss,"Global Governance,National Strategies:How Industrialized States Make Room to Move under the WTO",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Vol.12,No.5,December 2005,p.739.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532页。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1页。
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976页。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4页。
(12)[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宋新宁、杜建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25—232页。
(13) Robert L.Thompson,"Globalization and the Benefit of Trade",http://www.chicagofed.org/digital_assets/publications/chicago_fed_letter/2007/cflmarch2007_236.pdf,2012-06-25.
(14)Victor F.S.Sit and Weidong Liu,"Restructuring and Spatial Change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under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Globalization",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Vol.90,No.4,December 2000,p.666.
(15)[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77页。
(16)Kiminori Matsuyama,"Beyond Icebergs:Towards a Theory of Biased Globalization",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74,No.1,January 2007,p.243.
(17)Quan Li and Drew Schaub,"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ransnational Terrorism:A Pooled Time-Series Analysis",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Vol.48,No.2,April 2004,p.248.
(18)[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苏长和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2—53页。
(19)[美]罗伯特·基欧汉:《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9页。
(20)唐任伍、马骥:《中国对外开放30年回顾及争论辨析》,第21页。
(21)江忆恩:《中国参与国际体制的若干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7期,第4页。
(22)陈继勇、胡艺:《迈向互利共赢的开放之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5—10页。
(23)李安方:《互利共赢与开放的战略创新》,《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第30页。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7页。
(25)胡鞍钢:《中国崛起与对外开放》,《学术月刊》,2007年第9期,第58页。
(26)Justin S.Hempson-Jones,"The Evolution of China's Engagement 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Toward a Liberal Foreign Policy?" Asian Survey,Vol.45,No.5,September 2005,p.712.
(27)裴长洪:《中国建立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演进轨道及特征评估》,《改革》,2008年第10期,第22页。
(28)Brantly Womack,"China between Region and World",The China Journal,No.61,January 2009,p.10.
(29)Alice D.Ba,"China and ASEAN:Reuavigating Relations for a 21[st]-century Asia",Asian Survey,Vol.43,No.4,July/August 2003,p.634.
作者介绍:吴志成,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袁婷,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071)
范文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
第九篇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与改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十五章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弥补资源不足、扩大发展空间、提高附加价值的要求,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到2010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2.3万亿美元和4000亿美元。
第一节 优化出口结构
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支持自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严格执行劳动、安全、环保标准,规范出口成本构成,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引导企业构建境外营销网络,增强自主营销能力。积极开拓非传统出口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加强对出口商品价格、质量、数量的动态监测,构建质量效益导向的外贸促进和调控体系。
第二节 积极扩大进口
实行进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发挥进口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完善进口税收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和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进口,促进资源进口多元化。
第三节 发展服务贸易
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鼓励外资参与软件开发、跨境外包、物流服务等。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积极稳妥扩大服务业开放,建立服务贸易监管体制和促进体系。
第四节 完善公平贸易政策
健全贸易运行监测预警体系和摩擦应对机制,合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增强应对贸易争端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加强国际贸易的多双边对话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完善贸易法律制度,建立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贸易秩序。有效运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加强进出口检验检疫和疫情监控。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重点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
第一节 引导外商投资方向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可预见的政策环境。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环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鼓励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增强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要注重提高生产制造层次,并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
第二节 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
引导国内企业同跨国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发挥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在保护国内自主品牌基础上,引导和规范外商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有效利用境外资本市场,支持国内企业境外上市。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鼓励外商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来华投资。鼓励具备条件的境外机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
继续用好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用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审慎使用国际商业贷款,允许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融资。加强对外债的宏观监测和管理,优化债务结构,保持适度的外债规模。
第三十七章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及其他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第一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促进产品原产地多元化。通过跨国并购、参股、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培育和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按照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境外资源合作开发。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程承包水平,稳步发展劳务合作。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统筹协调、风险管理和海外国有资产监管。
第二节 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统筹规划并稳步推进贸易、投资、交通运输的便利化,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加强对话与协商,发展与各国的双边、多边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多边贸易、投资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增加我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豆丁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文档发布与销售平台,面向世界范围提供便捷、安全、专业、有效
的文档营销服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在内的豆丁全球分站,将面向全球各地
的文档拥有者和代理商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把文档发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豆丁正在全球各地
建立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与兑换渠道,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优质的文档交易和账务服务。
范文五: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如何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如何使中国经济更和谐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维护稳定的外部环境,加快我们的发展,对于实现和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在谈到对外开放时,指出“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仔细阅读这一段,不禁让人感触颇深,以不足100字的描述,全面概括了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形式内容和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大国博弈和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如何使中国经济更和谐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维护稳定的外部环境,加快我们的发展,对于实现和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对外开放又是中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把握对外开放的形式、内容及目标十分重要。而五中全会的精神恰恰为我们指明了 方向。
从开放的形式看,首次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开放模式,这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并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的新的开放理念,它体现了和谐世界和包容性增长的新理念。
中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从**南巡讲话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化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国企改革取得辉煌成绩、利用外资的能力和水平大幅上升、民营经济日益活跃,这三股力量支撑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中央果断决策,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使我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发展了积极的变化。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形势,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符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更有利于我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亦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开放的内容看,除了进一步发挥好外贸、外资及走出去在开放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外,我们首次提出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的新的开放内容,这是中国走向世界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方面。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理念发展了巨大的变化,各主要国家一方面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调,同时也在世界经济平衡和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方面充满了矛盾。以西方为首的主要国家,在此次危机中均受到重创,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复杂。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旧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基础已发生了变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备受关注。G20会议的产生及人们对G20所寄予的希望日益上升。无论是全球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还是国际三大经济组织都面临着改革和调整的压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有必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治理工作,并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组织的改革,促成更公平、更合理、更能体现包容性的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治理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保证并促进世界经济的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我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在新形势下,对外开放应体现新的内容,所以我们的对外开放不仅要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实现对外贸易发展的转型升级,不仅要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更要加快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逐步拓展全球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布局。同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已是不可回避的任务。这也是对我国对外开放提出的一个新的 更高的要求。
从开放目标看,定位在通过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实现我国新的竞争优势,在国际经济中强调经济合作历来是我国的一贯主张,只有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理念。
危机后,大国的博弈和竞争日益突出,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及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以其非凡的经济发展成就及主张和谐世界的理念,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理性地看,我国经济也存在一系列的深层次矛盾,如经济结构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产业竞争力及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仍是制约我们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新的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只能把中国经济放到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中去考虑,放到加强同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合作中去考虑。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形成一批新的稳定的竞争合作伙伴关系,以开放促合作,以开放促发展,才能逐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落实好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是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科学的精神、世界的眼光,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影响,把握好国情,提高我们驾驭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处理好国民经济发展同对外开放的关系。相信在新的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引下,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FIC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