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上的不同
目
1 2 3 4 5 6 7 8 9 总
次
则.............................. ............................77
术语和符号.......................... ............................78 基本规定............................ ............................79 换填垫层.........................................................82 预压地基...................... ................................. 91 压实、夯地基............................................. .....103 复合地基........................ ...............................118 注浆
10 检验与监测..................... ................................160
2
2.1.1 地基
术语和符号 2.1
ground treatment,ground improvement
提高地基,改善变形性能或渗透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1.2 地基 composite ground, 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由地基土和竖向增强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 加筋材料,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2.1.3 地基承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变曲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 其最 大值
挖除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层,填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 强度较高的材料,并夯密实形成的垫层。 2.1.5 加筋垫
在垫材料内铺设单层或多层水平向加筋材料形成的垫。 2.1.6 预压地基 preloaded ground, preloaded foundation 在地基上进行堆载预压或真空、 或联合使用堆载和真空预压, 形成固结压密后
2.1.7 堆载预 preloading with surcharge of fill 地基上堆加荷载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8 真空预压 vacuum preloading 通过对覆盖于竖地基表面的不透气薄膜内抽真排水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 方法。 2.1.9 压实地 compacted ground, compacted fill 利平碾、振动碾其它碾压设备将填土分层密处理的地基。 2.1.10 夯实地 rammed ground, rammed earth 反复将夯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 给地基以冲击和动能量, 将地基土密实或成密 实墩体的地基。 2.1.11 挤密地基 vibro-compacted foundation 利用横向挤压设备成孔或采用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共同作用下, 将散土层密实处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sand-gravel columns 将碎石、砂或砂石混合料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密实砂石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3 泥粉煤碎石桩复
由水、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在土中注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4 夯实水泥土
将水泥和土设计例合均匀,在孔内夯实成竖向增强体的合基。 2.1.15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cement deep mixed columns 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要材料, 通过深层搅机械, 将固化和地基土强制搅拌形成 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6 旋喷桩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jet grouting 高压水泥通钻杆由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 形成喷射流, 以此切割土体并与土拌合形 成水泥土竖向增强的复地基。 2.1.17 灰土桩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compacted soil-lime columns 用土填入孔内分层夯实形成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8 锤冲扩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impact displacement columns 柱锤冲方法成孔并夯扩填料形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9 多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multiple reinforcement by different materials or by different lengths 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材料增强体, 或采用同一材料、 不同长度增体加固形成的复 合基 2.1.20 注浆加固 ground improvement by permeation and high hydrofracture grouting 泥浆或它化学浆液注入
减少、渗透性降低的地基处理方法。 2.1.21 微型桩 micropile 用桩工机械或其他小型设备在土中形成直径不大于 300mm 的树根桩、预制混凝土桩或
《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8 中复合地基型; 《复合地基技术 规》则有 11
7.2 振冲挤密碎石桩、沉管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 7.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7.4 旋喷桩复合地基 7.5 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7.6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7.7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7.8 柱锤冲扩
7.9 多桩型复合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GB 5xXXX
目 次 1
... 错误!定义书。 3 基本规定............................................................................................................................... 10 4 复合地基察要点................................................................................... 错误!未定书签。 5 复合地基计算........................................................................................... 错!定义书签。 5.1 计算荷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复合地基承载计算 .................................................................... 错误!未定书签。 5.3 复合基沉降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复合地基稳定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深层搅拌水泥土桩
6.2 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施 工............................................................................................ 错!未定义书签。 6.4 质量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高压旋喷复合地基...............................................................................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一般规定........................................................................................ 错!未定书签。 7.2 设 计............................................................................................ 错误!未定义签。 7.3 工............................................................................................ 错误!未定签。 7.4 质量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灰挤密桩复合地基...............................................................................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一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设 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 施
桩复地基 ........................................................................... 错误!未定义书。 9.1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 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 施 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 质量检........................................................................................ 错误!未定书签。 10 石灰复合地基..................................................................................... 错误!定义书签。 10.1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 计.......................................................................................... 错误!未定义书。 10.3 施 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4 质量...................................................................................... 错误!未义书签。 11 挤密石桩复合地基 ............................................................................. 错!未书签。 11.1 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设 计 .......................................................................................... 错误!未签。 11.3 施 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 质量检验 ...................................................................................... 错误!未定义书。 12 置换砂
12.2 设 .......................................................................................... 错!未定义签。 12.3 施 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 质量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夯置
.............. 错误!未义书签。 13.3 施 工.......................................................................................... 错误!未定书签。 13.4 质量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刚性桩复合地基..................................................................................... 错!未定义书。 14.1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设 计.......................................................................................... 错误!未定义。 14.3 施 工.......................................................................................... 错误!定书签。 14.4 质量检验...................................................................................... 错误!定义签。 15 长短桩复合地基..................................................................................... 错误!未定义签。 15.1 一般规定...................................................................................... 错!定义书签。 15.2 设 计.......................................................................................... 错!未义书签。 15.3 施 工.......................................................................................... 错误!未定义书。 15.4 质量检验...................................................................................... 错误!定义签。 16 桩网复合地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2 设 计.......................................................................................... 误!未定义书签。 16.3 施 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4 质量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复合地基监测与检测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A 复合地基竖向抗压载验要点 ................................................. 错误!未定签。 2.1 术 2.1.1 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天然地基在地基理过程中,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地基中设置加 筋材料,由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
2.1.2 桩体复合地基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称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根据桩体材料特性的不同, 复合地基可分为散体材料 桩复合地
材料复合地基两大类。 2.1.3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 granular materia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竖向增体为砂桩、砂石桩或碎石桩等散体材料桩桩体复合基。 2.1.4 粘结材料桩复合地
竖向强体为粘结材料桩的桩体复合地基。 结料桩复合地基又可分为刚性桩复合 地基和柔性桩复合基两大类。 2.1.5 柔性桩复合
竖增强体为柔性桩的桩体复合地基。 水
竖向强体为刚性桩的桩体复合地基。钢筋混凝土桩、钢管、凝土桩、水泥粉 煤灰碎石桩(CFG 桩)和二灰混凝土桩等一般于刚性桩。 2.1.7 水泥搅桩复合
采用层搅拌法将以水泥为主要成的固化剂与地基土体就地搅, 过一系列物理 化学反应形成水泥搅拌桩。 由水泥搅拌桩和桩间土共同承荷载的人工地基称为水泥搅拌 桩复
由高压喷桩和地基土体共同承担荷载作的人工地基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 2.1.9 夯实泥土桩地基 compacted cement-soi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将水泥素土按照一定比例拌和均匀, 在孔内经分层夯实形成具有一强度的桩, 与 桩间土形的人工地基称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2.1.10 灰
由填的灰土桩体和桩间挤密土组成的人地基称为灰土挤密桩复地基。 2.1.11 石灰桩复合地基 lim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由粘结材料生石灰为主形成的石灰桩作为竖增强体的合地基。 2.1.12 挤密砂石桩
采用冲法或振动沉管法等工法在地基中设置砂石桩, 在桩中桩间土被挤密或 振密。由砂石桩与被挤密的桩间土形成的人工地基为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 2.1.13 换砂石
采用换的方式在地基中形成砂石桩,由砂石桩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基。 2.1.14 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 dynamic-replac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采用强夯法边夯边填石,在地基中形成碎石。由碎石墩、墩间土以及上部碎石垫 层组成
2.1.15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concret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由混凝土桩作为竖向增体的复合地基。 2.1.16 筋混凝桩复
由筋混凝土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7 长-短桩复合
foundation with long pile and short pile 竖向增强体由长桩和共同组的桩体复合地基。 长桩常采用刚性桩, 短桩常采用 柔性或散体材料桩。 2.1.18 桩网复合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combining pile with reinforced earth 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上铺设筋垫层形人工地基。 为增加桩体承担荷载比例, 一 在刚性桩上设置桩帽。 2.1.19 垫 cushion 在桩体复合地基填筑的砂层、碎层、砂石层、灰土层的称。 2.1.20 合地基置换率 replacement ratio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复合地基置换率为桩体复合地基中体的横断面积与该桩体所承担的复地基面积 的比值。 2.1.21 载分比 bearing ratio 荷载分担比为桩体复合地中桩体承担的荷载桩间土承担的荷载之比值。 2.1.22 桩土应力比 pile-soil stress ratio 地基加固区桩体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 7
7.1 一般规定 7.1.1
复 合 地 基
复合地基设计应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行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并进行必
试,确定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 7.1.2 对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体应密实度检验;对有黏结强度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 强度及桩身完整性检验。 7.1.3 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验收检验应采用复地基静载试验,有黏结强度的复合地基增 强尚应进行桩载荷试验。 《建
7 章 软弱地基
《7.2.7 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 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时,设计应综合考虑土体的特殊性质,选用当的 增强体施工工艺。 7.2.8 复合基载力特征值应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
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
10 章 检验与
《10.2.10 复合地基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和桩竖向承载力以及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 荷试验,工工艺对桩间土载力有响还应进行桩间土承载力检验。 》 7.1.4 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的桩位施工偏差对基础的桩沿轴线方向不得大于 1/4 桩径,条 形基础的桩沿垂直轴线方向不得大于 1/6 桩径, 其他情况位施工偏差不得于 1/2 桩; 桩身的垂直差不得大于 1%。 7.1.5 复合地基承力应通过复合地基荷验或采用增强体静载荷试验结果和周边土 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式估算承载力: 1 对散
f sp k ? [1 ? m n ? 1)] f sk (
(7.1.5-1)
式中: fspk——复合
f sk ——处理桩间土承载力特征
kPa),应按地区经确定;无试验资料时
敏较高的土外可取天然地基载力特征值; n——复合
= d
2
de
2
; d 为桩身平均直径(m) d e 为一根桩分担 ,
的处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 (m) 等边三角形布桩 d e ? 1 . 05 s 正方形布桩 d e ? 1 . 13 s ; , , 矩形布桩 d e ? 1 . 13 s1 s 2 s、 s 1 、 s 2 分别为桩间距、纵向桩间距和横向
2 对有黏结强度增强体复合地
f spk ? ? m Ra Ap ? ? (1 ? m ) f sk
(7.1.5-2)
式中:
? ——单桩承载力发系数,应按地区经验取
m ——面积置换
R a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
A p ——桩的截面积(m2);
? ——桩间土承载力发系数,应按地区经验取
3 增强体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值可按式(7.1.6)估
R a ? u p ? q si l pi ? ? p q p A p
i ?1 n
(7.1.5-3)
式中: u p ——桩的周长(m);
q si ——桩周第 i 层土的阻力特征值(kPa),应按地区经验
l pi ——桩长范围
? p ——桩端端阻力挥系数,应按地区经验确
q p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kPa),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50007 的有关规定确定。对于水泥搅拌桩、旋喷桩应取经的桩端地基 土承载力特征值。 7.1.6 有黏结强度复合地基增体桩身强度应满足式(7.1.6-1)的求, 合地基承载力 当 验算进行基埋的深度修正时增
f cu ? 4
? Ra
Ap [1 +
(7.1.6-1)
f cu ? 4
? Ra
Ap
? m ( d ? 0 .5)
f sp a
]
(7.1.6-2)
式: f cu ——桩体试块(边 150mm 立方体)标准养护 28d 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 值(kPa),泥土应满足 7.3.3 条
?
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地下位以下取浮
d ——基础埋置深度(m);
f sp a ——深度修正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
7.1.7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设计规范》GB50007 的有关规 定,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深必须大于复合土层的深度, 在确的计深度下仍有软弱土层 时,应继续计。合土层的分层天然地基相同,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
E sp ? ? ? E s
(7.1.7-1)
? ?
式: Esp —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MPa) ; Es —天然地基
f spk f ak
(7.1.7-2)
f a k —桩间土天然
7.1.8 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经系? s 应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统计确,无经验资料时 可采用表 7.1.8 的数值。 表 7.1.8 复合地基变形
系数?
E s (MPa)
s
4.0 1.0
7.0 0.7
15.0 0.4
20.0 0.25
30.0 0.2
?
s
注: E s 为变形计算深度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应按下式计
?
Es ?
n
Ai ? Ai ?
i ?1
?
m
m
Aj Aj E sj
j ?1
?
n
(7.1.8)
i ?1
E sp i
?
j ?1
式:Ai——加固土层第 i 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值; Aj——加固土层下第 j 层土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
7.1.9 处理后的复合地, 应按本规范附录 A 的方法确定基承载力; 复合地基增强体应按 本规范录 B 的方法确定单桩承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3 基本
3.0.1 合地基设计, 应具备岩土工程勘察、 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和场环境条件等有关 资料。 3.0.2 应根据上部结对地基处理的要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件、工期、地区经验和环 境保护要求等,提出术上可行的复合地基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选用合理的复合 地基形式。 3.0.3 根据桩体材料性质和荷载传递机理,复合地基可分为:体材料桩复基、柔性桩 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三。 3.0.4 复合地基设计应进行承载沉降计算, 其用于填土路堤和柔性面层堆场等程的 复合地基除应进行承力和沉降计算,应进行稳定分。对位于坡地、岸边的复地 基均应进行定分析。 3.0.5 复地设计中应根据各类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特性, 证复合地基中桩体和桩间土 在载作用下能够共同承担荷载。复地基桩体用刚性桩时应选用摩擦型桩。 3.0.6 复合地基设计按上部结构、基和复合地基共同作用进行分析。 3.0.7 复合地基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根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
基型式、施工条件、工期要求及环境条进综合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用一 种或种可行的复合地基方案。 2 对大型重要工程,应对已经的复合地基方案,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
的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 以检验设计数处理效果。 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和优化设计方 案,然后进行设计; 3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当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及时查明原
设计釆用其他必要措施。 3.0.8 工后沉降控制较严的复合基宜按沉控制则进行设计。 3.0.9 复合地基上宜设置垫层。根据不同需要设置砂石垫层、加筋碎石垫层、灰垫层等。 3.0.10 复合地基施工应重视环效应,遵信息化施原则,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3.0.11 合地勘察和设计中应重视场地中水、土等对复合地基中所用钢材、混凝土和 土工
腐性的评价,应符合现行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0.12 复合地基质量验收应符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与复合地基规范的差别
新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新编《复合地基技术
次
1 总 则.............................. ............................77
2 术语和符号.......................... ............................78
3 基本规定............................ ............................79
4 换填垫层.........................................................82
5 预压地基...................... ................................. 91
6 压实、夯实地基............................................. .....103 7 复合地
基........................ ...............................118 8 注浆加
固........................ ...............................150 9
固......................................................157 10
测..................... ................................160
2 术语和符号
术语 2.1
2.1.1 地基处
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能或渗透性能而采
2.1.2 复合地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由基土和竖向增强体共承担荷载的
基。 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分土体得到增强,或置换,或在
基中设置加筋材料,由天然地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
2.1.3 地基承载力特
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
compacted fill
除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
在地基上进行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或联合使用堆载和真预压,形成
密后的地基。
2.1.7 堆载预压preloading with surcharge of fill
地基上堆加荷载使地基
2.1.8 真空预压 vacuum preloading
过对覆盖于竖井地基表面的不透气薄膜
compacted fill
利用平碾、振动碾或其它碾设备将填土分层密
2.1.10 夯实地基 rammed ground, rammed earth
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量,将地基
或形成密实墩体的地基。
2.1.11 挤密地基 vibro-compacted foundation
利用横向挤压设备成孔或采用振冲水平振动和高压水共作用下,将
层密实处理的地基。
2.1.12 砂石桩合
将碎石、砂或砂石混合料挤压入已成的中,形成密实砂石竖向强体的复合地
2.1.13 水泥粉
ash-gravel pile
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合在土中灌注形成竖向强体的复合地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rammed soil-cement 2.1.1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
columns
水泥和土按设计比例拌合均匀,孔
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材料,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形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
2.1.16 旋喷桩复
压水泥浆通过钻杆由水方向的喷嘴喷出,形成喷射,以此切割土体并与土拌合形成水土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
2.1.17 灰土桩复合
灰土填入孔柱锤冲扩
displacement columns 用柱锤冲击方法成孔并夯扩填料形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
2.1.19 多桩型复合地
different materials or by different lengths
用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材料增强体,或用同一材料、不同长度增强加固形成的复合
2.1.20 注浆加固 ground improvement by permeation and high hydrofracture
grouting
水泥浆或其它化学浆液注入地基土层,增强土颗粒间的联结,
形减少、渗透性降低的地基处理方法。
2.1.21 微型
桩工机械或其他小型设备在土中形成直径大于300mm的树根桩、预混凝土桩或钢管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8中复合地类型;《复合地基技术规》则有11种
7.2 振冲挤密碎石、沉管挤密砂石桩复合地
7.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
7.4 旋喷桩复合地
7.5 灰土挤密、土挤密桩复合地
7.6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
7.7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
7.8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
7.9 多桩型复合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 5xXXX
目 次
1 总 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术语和符号 ............................................................................................... 错
2.1 术 语 ............................................................................................................................ ,
2.2 符 ............................................................................................ 误~未定义书签。 3 基本规定 ............................................................................................................................... ,, 4 复合地基勘察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复合地基计算 ........................................................................................... 错误~未定
5.1 计算荷载 ........................................................................................ 错误~未定
5.2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 错误~未定
5.3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 错误~未定
5.4 复合地基稳定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深层搅拌水土桩复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
6.2 设 计 ............................................................................................ 错误~未定
6.3 施 工 ............................................................................................ 错误~未定
6.4 质量检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高压旋喷桩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
7.2 设 计 ............................................................................................ 错误~未定
7.3 施 工 ............................................................................................ 错误~未定
7.4 质量检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灰土挤密桩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
8.2 设 计 ............................................................................................
义书签。
8.3 施 工 ............................................................................................ 错误~未定
8.4 质量检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夯实水泥桩复合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 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
义书签。
9.3 施 工 ............................................................................................ 错误~未定
9.4 质量检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石灰桩复合地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 般规定 ...................................................................................... 错误~未定义签。 10.2 设 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 施 工 .......................................................................................... 错误~未义书签。 10.4 质量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挤密砂石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般规定 ...................................................................................... 错误~未定义签。 11.2 设 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施 工 .......................................................................................... 错误~未义书签。 11.4 质量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置换砂石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
12.2 设 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施 工 .......................................................................................... 错误~未定义书。 12.4 质量检 ...................................................................................... 错误~未定
13.1 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 13.2 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施 工 .......................................................................................... 错误~未定义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一般规定 ......................................................................................
义书
误~未定义书签。 14.3 施
工 .......................................................................................... 错误~未定
14.4 质量检验 ......................................................................................
义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 一般规定 ......................................................................................
义书
误~未定义书签。 15.3 施
工 .......................................................................................... 错误~未定
15.4 质量检验 ......................................................................................
义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 一般规定 ......................................................................................
义书
误~未定义书签。 16.3 施
工 .......................................................................................... 错误~未定
16.4 质量检验 ......................................................................................
义签。 17 复合地基监测与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 复合地基竖向抗压载荷试
点 ................................................. 错误~未定义书
2.1 术
2.1.1 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或在天然
设置加筋材料,由天然地基土和增强体两部分组
2.1.2 桩体复合地基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又称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根据桩材料特性的不同,桩复合地基可
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和粘
2.1.3 散体材料复
竖向增强体为砂桩、砂石桩或石桩等散体材料桩的
2.1.4 粘结材料桩
竖向增强体为粘结材料桩的桩体复地基。粘结材料桩复地基又可分
桩复合地基和柔性桩复合地基两大类。
2.1.5 柔性桩
竖向增强体为柔性桩的桩体复合地。水泥土桩、灰土桩石灰桩等一
柔性桩。
2.1.6 刚性桩复合地基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竖向增强体为刚性桩的桩体复合地。钢筋混凝土桩、钢桩、素混凝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二灰混凝土桩等一
2.1.7 水泥搅拌桩复
采用深层搅拌法将以水泥为主要成的固化剂与地基土体地搅拌,经
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水泥搅拌桩。由泥搅拌桩和桩间土共承担荷载的
基称为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2.1.8 高压旋喷桩
由高压旋喷桩和地基土体共同承荷载作用的人工地基为高压旋喷桩
地基。
2.1.9 夯实水泥土桩
水泥和素土按照一定比例拌和均匀,在
lime-soi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由填夯的灰土桩体和桩间挤密土组的人工地基称为灰土密桩复合地
2.1.11 石灰桩复合地基 lim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由粘结材料生石灰为主形成的灰桩作为竖向增强
2.1.12 挤密砂石
采用振冲法或振动沉管法等工法在基中设置砂石桩,在桩过程中桩
挤密或振密。由砂石桩与被挤密的桩土形成的人工地基称挤密砂石桩
基。
2.1.13 置换砂石
采用置换的方式在地基中形成砂石,由砂石桩为竖向增体的复合地
2.1.14 强夯置换碎石
采用强夯法边夯边填碎石,在地基形成碎石墩。由碎石、墩间土以
碎石垫层组成的复合地基。
2.1.15 混凝土
由混凝土桩作为竖
2.1.16 钢筋混凝桩
由钢筋混凝土桩作为
2.1.17 长-短桩复
竖向增强体由长桩和短桩共同组成桩体复合地基。长桩
常采用柔性桩或散体材料桩。
2.1.18 桩网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combining pile with reinforced earth
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上铺设加筋垫形成的人工地基。为加桩体承担荷
例,一般在刚性桩上设置桩帽。
2.1.19
在桩体复合地基填筑的砂层、碎石层、砂石层、
2.1.20 复合地
复合地基置换率为桩体复合地基桩体的横断面积与该体所承担的复
基面积的比值。
2.1.21 荷载分担
荷载分担比为桩体复合地基中桩体担的荷载与桩间土承的荷载之比
2.1.22 桩土应力比 pile-soil stress ratio
复合地基加固区桩体的竖应力和桩间土的竖向应力之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7 复 合 地
7.1 一般规
7.1.1 复合地基应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现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确定设计参数和处理效
7.1.2 对散体材料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密实度检;对有黏结强度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行强度及桩身完整性检
7.1.3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验收检验应采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有结强度的复合地
体尚应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建筑地
强条
7 章 软弱地
《7(2(7 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当地基土欠固结土、膨胀
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时,设计时应综考虑土体的特殊性质,选用适的增强体和施工工
7(2(8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载
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
10
《10.2.10 复合地基应进行桩身完性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验以及桩或多桩复合地
荷试验,施工工艺对桩间土承载力影响时还应进行桩间
7.1.4 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的桩位施工基础的边桩沿轴线方向不得大于1/4桩径,条形基础边桩沿垂直轴线方向不得大于1/6桩,其他情况桩位施工偏差大于1/2桩径;桩身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
7.1.5 复合地基承载力应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或采用增强体静载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式估算承
1 对散体材料增强体合地基: 章 检验与监
((7.1.5-1)
式中: fspk——复
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应按地区经验确;无试验资料时
敏度较高的土外可取
2 对有黏结强度增强体复合地基:
-2) Ap
式中: ——单桩承载发挥系数,应按地区经验取
m——面积置换率;
Ra——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
Ap——桩的截面积(m2);
——桩间土承载力发挥
3 增强体单桩竖向承载力
(7.1.5-3)
式中:up——桩的周长(m);
qsi——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征值(kPa),应地区经验确
lpi——桩长范围
-Ra
(7.1.6-2)
中:fcu——桩体试块(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立方体抗压强度
值(kPa),对水泥土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
fspa——深度修正后的合地基承载力特征
7.1.7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筑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深必须大于复合土层的深度,在确定计算度下部有软弱土层时,应继续计算。合层的分层与天然地基相同,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按
-1)
fak (7.1.7-2)
式中: Esp —复合
Es —天然地基
fak—桩间土天然地
7.1.8 复合地基的形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地区沉观测资料统计确定,无经验资料时采用表7.1.8的数
表7.1.8 复地基变形计算经验系
注:s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
(7.1.8)
式中:Ai——加固土层第i层附加应力系数沿土
Aj——加固土层下第j层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厚度的积分
7.1.9 处理后的复合,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方法确定基承载力;复合地基增强体应按本规范录B的方法确定单桩承载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3 基本规
3.0.1 复合地基设计前,应具备岩土程勘察、上部结构及基础设和场地环境条件等
资料。
3.0.2 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处理的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工期、地区经验
保护要求等,提出技术上可行的复合地基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理的复合地基形
3.0.3 根据桩体材料性质和荷载传递理,复合地基可分为:散体料桩复合地基、柔
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三类。
3.0.4 复合地基设计应进行承载力和降计算,其中用于填土路堤柔性面层堆场等工
合地基除应进行承载和沉降计算,还应进行稳分析。对位于坡地、岸边的复地基均应进行稳定分
3.0.5 复合地基设计中应根据各类复地基的荷载传递特性,保证合地基中桩体和桩
荷载作用下能够共同承担荷载。复地基中桩体采用刚性桩时应选用摩擦桩。 3.0.6 复合地基设计应按上部结、基础和复合地基共同作用进行
3.0.7 复合
1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及用要求,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型式、施工条件、工期要求及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技经比较,选用一种或几种可行的复合地基
2 对大型重要工程,应对已经选的合地基方案,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通过比较选择和优化设计方案,然后进行
3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当监测果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时查明原因,
设计或釆用其他必要措施。
3.0.8 对工后沉降控制较严复合地基宜按沉降控的原则进行设
3.0.9 复合地基上宜设置垫。据不同需要设置砂石垫层、加筋碎石垫层、灰垫层等。 3.0.10 复合地基施工应重视环境效,遵循信息化施工原则,避免造成不良
3.0.11 复合地基勘察和设计中应重对场地中水、土等对复合地中所用钢材、混凝
土工合成材料等材料的腐蚀性的价,应符合现行相关
3.0.12 复合地基质验收应符合现行相关家标准的规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 DBJ50/T-136-2012 编制背景及主要内容
编制背景及主要内
Background andMai n Contentofs Technical Codefor Buliding Foundaiont Detection DBJ50/T-136-2012
熊启东 李成芳 孔凡林,, 重市建筑科研究院 重 庆 ,,40001,5 要 ,为规范地基基础检测行为 ,确 保 检 测 质 量 ,保证地基基础 安 全 ,促进检技术进步 ,编 制 了 DBJ50/T-136-2002 《建筑基基础检测技术规 范 该文绍规范的编背 主 要 内 容 并
关 键 词 建 筑 地 基 检 测 要 求 试
中 图 分 类 号 文 献
Abstract: Technical Codef or Building Foundaiont Detection DBJ50/T-136-2012is publ ished to regulatefound aiont detection, ensurefound aiont safety and deecttion quality and promote edcetiton technology. The comlingpi background andai nm contents airent roduecd with imporatnt provisions elabo-
rated in hopeof offering some erferences to proefssionals.
key words: building foundaion;t detection requirements; edcetiont methods
发展 , 国内有关地基与基工程检测的标准虽
列 但这些标准只针对某一类检测方 法 单 独制 定 有 关 设计 规 ,,编制背景1 范对检测的规定更为原则 往
标准在重庆地区施行后暴
各标之间在抽检数量 测试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结 建筑基工 程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在工程实施过 ,1,、、 1.1 程中 日 益 体现 已引起行业主部门高度重 ,。 果评定等方面缺乏统一 使 测人 在 方法 使用 检 测数
用评判时显得无所适从 工业与民用建中的质 量问题和重大质
与础工程的质量有关 如证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 一 。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 各检测方
直备政府部门 建 设 设 计 施 工 监理等单位的关 基 、、、、。 围 若将检测能力和适用范围盲目扩大 容易 生 误判 ,,, 与基础程大多隐蔽性程 受 地下岩土的工程地质条 ,、 重庆是山地市 有 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基础结构
基 础 结 构 设 计 施工以及 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和经验等因 、 式国家行业和地方的一标准强制性条文并不符合重
素的影而具有复杂性 发现质量问题难事故处理更难,,。 基与础程的实际 造成部分检测工作无法开展 ,。 此 检测工作是地基与基础程不 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只 有 提 ,,国内建设行业地基基础检测标准的编制情况 1.3 。 检测工作的量和检验评 结 果 的 可 靠 才能真正做到 , 目 前 国涉及到地基 基础检测领的专项准编制情 , 保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
为了强对建设工程质 量 检 测 的 管 理 规范程检 , 国 家 行 业 标 准 建 筑 地 基 基础检技术规范 编 正 在 ,1,《》 测 行 为 建 设 部 于年 出 台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 2005《制过 程
法 首次对检测机构的资质 检 测 动进行了规定 目 前 》,、。 ,弟省市地基基础检测标准的编制现状 办,2,, 该 管理办法的第一次修订工作正在进 已完成征求意见稿 ,,广 东 省 出 了 标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检 测 规 《 预 计 年 底 前
为 于年 台 重 庆 市 建 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2009《行DBJ15-60-200, 8 该 规定作为检测机构资质就位的管理法规 已 在我 市 执 》,,定湖省出台了地标 建筑地基基础测技 术 规 范 《 》 工 程检测行为的规范性 科 学 性 已引起行业管理部门的。 、 DB42-269-200, 3视 。 高度重江苏 省 建地基基础检技术规程 正在 编 制 《》。 目前出台规范 无法解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实践中 1.2 川省出台了建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若干 , 遇到的一些问题 。 河南省郑州出台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监管理办法 。 世 纪年 代 我国岩土工程检测技术得到了飞 2080, 因 此 统一地基基础工程 的 检 测 方 法 使检测技术标准 ,, 速化 规范化和地化 才 能 进 重
的 进 步 提高检测工作质量 为设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
据 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
收 稿 日 期 ,2012-7- 5作 者 简 介 熊 启 东 四 川 泸 州 人 博 士 教授级高级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主要从事筑工程方面的检测
重庆建筑 ChongqingAr chitecture 2
编制工作情况2
录 本规范共包章和个附内 容 包 括 总 则 术 语 符 57, 、 号 、 年月 重庆市建设委会向重市建科学研究20078, 基 规定 检 测要 求 试验 方 等 、、。 院总 则3.1 下 达 了 重 市 建筑 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 标 编 制 任 “” 明确 了制 定本 规范 的 目 的 适用范围及与国家 行 业现 行 、、城 字第号本标准的编制工作按准备阶段 征 (200715)。 、标准 的 关 系 。 意 阶 段 送审 及报 批 阶 段 进 、4 。 本 规 范 适 用庆市工业与民用建 与 构 筑 物 地 基 ,1,, , 准 备阶 段2.1 础工程的检测 通 口 铁 路 电等其它行业的地基基 ,、、、主 编 单 位 于 月启动了标准制准备工 筹 200710, 础检测可照执行 。 建 了 编 制 召开了首次工作会 形成了规范编制大纲 ,,, 重庆市建筑地与基础工程检测除执行本规外,2,, 了规范的主要框 定架及内容出了规范编制的进度计划及, 尚应 符 合 国家 行业现行有关准的规定 、。 成员的工作安排 。 各术 语 号 3.2 、 编 制 组 重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重庆市都安工程勘 列 出了需要在本规范中给出确切义的常术语和符 察技术咨有限公司 重庆市市政设研究院等 个 参 编 单 位 、8号 。 成 编制组成员由来自科研院所 设 勘 察 和 质 检 施 工 ,、、、 、 基 本规 定3.3 监测单位的专家学者 工 程 技 术 人 员 名 组 成 体 现 了 不 同 、21,为 了 更 系 统 科学地区不同筑地基的检测方法和 ,1,、从 业人员的代表性 。 抽 检数 量 本 规 将地基分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天 地 基 ,,征 求 见 段 2.2 为天然岩质 地基和天然土质地基 人工地基分为处理土地 , 年月 年 月 制组在借鉴广东 湖 北 四 200711:20096,、、基和 合 地基 。 等兄省市已出 台的检测标准的基础上 总结业地基与, 处 理 土 地 基 是本规范编制中出的一个新名词 定 , 础工程检测的实 践经验和科研成果 结合重庆市近年来的, 基义 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改 善形性质或渗透性质 对 土 “、, 程检实际情况 重点对岩质地基 人 地 基 主 要 含 强 夯 ,、 , 工行人处理后的地基 处理土地基主要含强夯地基 注 浆 ”, 、 地 基 灌 浆 地 基 等 和 机 械 成 孔 桩 主 要 含 旋 挖 桩 孔 桩 、,,、 基及换地基 复合地基要含强夯置换墩 水 泥 粉 煤 灰 碎 ,、等 等 检测要求开了 专 题 研 究 研方式主要采取工程现, , 石 桩 旋 喷 桩 振 冲 桩 等 它与复合地基的区别主要在于一 、、。 及专项试验研究 专咨询座谈等 、。 场调研地基否在增强体 。 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在专编制组分别于年月, 20098、为重庆市地方标准 建地基基础 设 范 ,2, 《 》 月 召 开 了 二 次 第三次工作会议 对专题研究况和规12 ,、, 相 协 调 本 规 范引用了该地中的相规定 根 即 DBJ50-047,, 编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形 了 初 稿 初 稿 ,。 范据地基础损 坏成建筑物破坏后果 将建筑物等级分 , 成 后 在 年 月 年 期 间 多次邀请我市知名地基,2010 2 :2010 10 , 为 一 二 三 级 进 而 根同的建筑安全等级 区分 应 的地 、、,, 础专对规范初 稿进行修改讨 最 年 月 ,20101115基基基础检测要求和抽检数量 。 日 形 成 征求 意 见 稿 提交 市 城 乡 建委 并在全市范围内征求,,,本规范区分了验证检测和扩大检测的定 验 证 检 测 ,3,。 征求 意 见 期间 共行业反馈见 条 吸 收 了 。 ,87,行业意是指委托方或第三方 检测结果异议时而进行的检测 其 , 其中 的 目的是确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检测点应选在有异议点附 。 , 条 在 这 期 间 编 制 组 于 年 月 月又多次邀请行业专 55,,2011 3 、5 检测方法应比 原检测方准确度更高 对检测结果产生争议 。 和参编单位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咨改完善 。 的工程案时有发 主 要 原 因 在 于 检测方法不适合特定的 ,,送审及报批阶段 2.3 工 程 测 所采 用 的仪器设备精度不能足要 检 测人 员 未 ,,年月 根 据修意见形成了规范送审稿 并 于 月 20119,,9严格按照规范规程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测 。 日组织召开了送 审 稿 审 查 会 查会专家听取了编制组18 。 扩 检 测是指对检测结果异议但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在 送 审 报 告 对 本范的编工作和送审稿进行了认真, 所作未检测点进行 的 检 测 检测除应采用原检测方法或准确度更 , 并通过了送审稿 。 审查高的检测方法外 对抽检方案和数也有相应的基原则 当 ,。 编制根据审 查 会 专 家 意 见 对送审稿及条文明进行 , 检测结不 足 计 要 求 时 如何处理是比较复杂的技术问 , 了 修 改 于年 月成报批稿并完成了批报告等报 ,2011 10 题 目前各类地基基础标准均未给出统一的处理方案 范 编 ,。 批 文 件 重 市 城乡委员于 年 月发布了该规。 20121制组在考了 国 家 行业标准及部分市相关地方准基 、 范 规定
3建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 编制景及主要内容 规 范 与 《》DBJ50/T-136-2012 2012.N0. 第卷 总第 9 11107期 定, 填补了地基础 测中的此空白 ,有利于规范此项检测 , 填土 的填 料为开山放炮形成的块 石 , 岩性以砂岩
行 岩 灰 岩 为 主 填筑方式为人工无组抛填 针 对 此 类 地
前常用的处理方 法 为 强 夯 法 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 同 时 检
在处效果评 价上也暴露出一些问 主要表现为不同的设 , 根 检 测 对 象 的 不 同 本规范将地基基础检测分为地 ,1,, 计 监理及检测单位 在 检 测 方 法 测 量 检 测 部 位 评 价 基 检 测 检 测 基桩测三大类 、,、、 、 并明确了每类检测项
的测内容和检测方法 指标等方面的 要求在较大差异 为了规范此类地
行 为 为 客 观科 学 地价基处理效果提供依据 本 规范 对 强 ,,对 于 小 区 工 程 尤其是由别
夯基的检测要求作了系统地规定 单位工程的占地积小 基 桩 数 量 少 如果
抽检量进行抽样检测 抽 检 相 当 大 不仅检测费用 ,, , 根 据 强 夯设计要求及我市的普遍做法 本规范将强夯地 , 且 检测 周期 长 对于 这 情 本规范在总结我市多年的工程 的
实践验的基础上 提出将基础类型相同 地质条件相近各 检 测 同时为统一试夯检测的相关要求 本规范对强夯试验 ,、。 ,单位工程合并起来定承载抽检量的方法 试 夯区 的 检测 内 容 试夯检测应提出的相关设计参数
目 前 颁 布的各相关规中 岩质地基承载力检测的抽 进了详细规定 同时对检测单位提交的试夯
检量一直没有 统 一 的 造成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混 相 关 要 求 明确指出试夯报告应提出
乱 我市相当数量 的建筑基础持力层为基岩 故 质 地 基 施工所需的一些岩土参数建议值 以作为设计及施工参考 ,,,。 的检测方法抽检数作出
钻 芯 法 检 测地基承载力是常用一种测试段 本 规 范 荷 试 验 前 应采圆锥力探 大体积干密度法 多 道 瞬 态 , ,、 、 规定了单工程中岩 样 的 抽 检 方 法 任一单位工程中 至 少 ,,面波法等多种 方法相合的手段对夯地基的施质量进行 应 随 机 选 取个 同 的检测进钻芯取样 每个检测点应 查 的 要 求 主要是考虑到目前还没有一种检测手段能完
钻 不 少 于个 的 标 芯 样 进行天然湿度条件 检 测 要 求 比 如 由 于 填 料 粒 径 往 往 较 大 采 圆 锥 动 9100x50mm, ,,, 的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 力 触或大容重 法检过程中遇到较大块石时 检 测 结 果
可 靠 性较 低 甚至 法开展检测工作 开挖探井能观地反映钻芯法和岩基 载荷试验与平板
出 土的 密 实度 均 匀 但成 本 较高 耗时 较 长 多 道瞬 态 面 测要求的区别值 得 注 意 钻芯
完 较完整及较破 碎岩基的承载力 平板载荷试验适用确 法成本低及耗时短 但 其检测结果受环境 设 备 操作 人 、,,、、、定破碎及极破碎岩的承载 而对破碎及极破碎岩基 一 地 质件各种 因素的影
配 合 使 用 因 此 本 条了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 综 合 般无法钻取完整 芯 样 即使通过钻芯取样
评 价的 要 求 压 度 值 也 仅 是岩 块的 强 度值 不能代表
载 力 前的工程经验也没有两者间的对应关可参考 我 市 强 夯 及 灌浆地基填料多为块 通常灌水及灌砂的 ,。 , 巫山 奉 节 云 阳一 带 分布着大量的破碎岩体 其岩 块 强度 值 试 坑 尺 寸 较 小 无法足此类填土的要求 本规范提出的灌水 、、,,,。 较 高 而整个岩基受理 裂 隙 切 割 影 响 承载力较岩块有大 ,、, 法试坑直径 及 要 求 主 要 是 参 考 公路工试验规 , 《幅降 低 程 的 相 关规
当采用岩石 轴抗度标准值确定地载力 应 , 多道 态面波法作为人工地基处理效果检测的一种辅助 符合重市地方标准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相 关 《》DBJ50-043手 段 主 要 用 于 分 析判断地基土的密实程度 对于普大面积 ,,要求 。 处土地基的施工 质量 具有 简便 快 捷 优点 已在 我 市的 多 、,平 板载荷试验能较为准确地提供地土的承载力和 ,4,个强夯工地加以应用 取得了好效 故本规范首次将其列 ,,变 形 参 目前工程界普遍采用该方法来确定地基承载力 但 ,。 入作为填地的种治理检测手段 。 考虑到平板载荷 试 验 耗 时 长 费 用 不可能开展大量的测 、 , 大 直 径钻灌注桩的一般均比较高 常 规 的 堆 ,7,,试 其检测代表性必 然存一定局 而山区地基的主要特 ,,载 法 桩锚等测试手段施行起 来 难 较 大 年 来 我 院 成 、, , 点是的质差异大 处理不当易引起建均沉降 因 ,,功引入基桩自平衡测试技 取了良好效果 该 方 法 的 优 点 ,。 此本规范根据我 市土质条件 提出在载荷试验前先采 , 是能比实地检 测出桩的实际承载力 克服了规堆载法 ,、 一简便的原测试 方 法 对场地地质情况进行普查 掌 握 其 ,,桩 锚 法 的 缺 陷 但该方法不足之处是检测费目前仍较 , 总 体 特 性 再根据普查结果 综 合 确定载荷试验时检测部位 ,,, 高 且当桩侧摩阻 力较小而端阻力较大时 提的侧反力较小 ,,起到事半功的效果 。 而无法测试得
近 来 重庆市区由于挖填沟而形成大量的填土地 ,5,, 检验荷载的要求 此时可结合
重建筑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规
压静 荷试 验 、单桩水平静载 验 、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法 当桩 穿越下地质件 成桩质量往往可靠性较 ,8,, 等检测方法的设备安装示意图 。 低 , 本 规 范吸纳了地质雷达法 多道瞬态波法和基桩承 ,3,、桩身 穿 越较厚的新近填 土 、 欠固 土 、 软弱土及流砂层 载力自平衡测 试等近年来发展较且已重庆市地基基础 时 , 测中广使用的一些新技术 结 合 本 地 经 验 对 适
仪 设 备 安装 操作要点和数据处理
采用 新 工 艺 新桩 型 时 、。
对于成桩质量 可靠性低的工桩 本规范提出了
基 检测 技 术规 范 更为严格
要 是 考 虑 到 用声波透射法或芯法进行检测主近 年 来
松
的 灌 注 以及下灌注桩 经 多 个工程的检测发现 沉 桩 底 ,,, 重 市 方 标 准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测 技 术 规 较 厚 桩质难以保证 ,。 范 》 处 理土基承载力检测所用载荷板直径小应根据 ,9,是我市首次编制完成的关于建筑地 基 基 础 (DBJ50/T-136-2012)地基的处理深度而定 尤其是强夯地基 其有效加固度通常 ,,检测的地方标 本规范的颁布实施对规范地基基础测 。 2 在 间 通 常 的 的 压 板 根本不可能有效 7:10m,0.5m, 行 为 确 保 检 测 质 量 证 地 基 基 础 安 全 促进测技术进步 ,,, 加固深度范围内地基 的实工作状态 而能反应板底下 ,1: 具有 重 要 意义 。 深度范围内地基 力 学性 状 因 此 本
小应根据地基的处理深度而定的原则 。
试 验方 法3.5 参考 文 献 ,
行业及地标准相关检测要求的基础 在 借 鉴 家 ,1, 、 中华 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 筑地 基基 础 [1] . GB50007-2002上 根据重庆市建筑 地基础检测工作实际 本规范分别列出 ,,设计 范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S].:,2002. 了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深 层 平 板 载 荷 试 验 岩 基 载 荷 验 圆 、、 、 中华人民共建设部建 筑 基桩 检测 技 [2] . JGJ106-2003锥力触探试验 多道瞬态面波法 抗 规 范
中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 土 工 验 压 静 载 荷 试 验 单桩
规 北 京中国交通工业出版 法 法 种 试 验 方 法 》[S].: , 2007. 法低应变声
验法分别明确了其 适用范围仪器备安装现场检测和检广东省建设厅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测数据分析与判断
中华 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 地 基 础 [5] . GB50202-2002为 便 于 检测人员掌握正确的仪器设备安装要求 本 规 ,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范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S].:, 2002. 绘制了浅层板载 荷试 验 深层平板荷试验 单 竖向 抗 、、 中华
规范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S].:, 2002.
巧用箍筋笼子“”
钢筋混土框架 结 构 按 照 强 柱 弱 梁 剪 端 部 点 柱钢 筋 外 面 绑扎搁置在梁板上 箍筋笼子作方法 、 、 ,。( 3)。 的抗 震 要求 拄粱节点筋 很密 待模板工序完工后 为 大 先在外四角焊接根 竖向 钢 筋 梁高 小 于采 用 ,,,4(700mm中 梁钢筋穿柱及柱端部箍 筋绑扎带来了很困难 造成 柱 端 高 大 形 成一 子 然后 在笼 子 底 部 焊 接 ,700mm),2根 少筋至不放箍筋 汶川大地震破坏的框架结中柱 搁
端部就现以上问题 采用补强措施用开口 箍也 达 不 梁底 板 上 。搁 置 长 每 ,固 定 “笼子 ”的上 下 位 。 、S100mm移 ,到 设 计要 求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我 们在 施 工 中 可采 用 预 笼子范围内箍筋数量按设计可减少 间应适当调整 。 ,,。 。 制箍 筋 笼子 方法 解了以施工难题 按 施 工图 翻 上 施 工方法对确保柱端部箍筋施工质量起到了
样出柱端部梁高范围内柱箍筋尺寸和数量 确定 数 效 果 ,得 到了 设 计 、监理 单 位好 评 。。 (2) 量 制作 筋 笼 子 及 编号 待柱梁模板工序
2012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
《医院空气净化
2012.4.5发布,2012.8.1 实施
背 景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需要:外源性染、医
?CSSD标
?消毒工作问题多,仍然是医院感染管作中的
?消毒工作进
特 点
?体现了消毒领域的新进展:理:先清洗、后消毒,能物理灭菌的、不用化学消毒;方法:低温灭菌方法、新的化学消毒剂如邻苯二甲醛
?与新标准如手卫生、隔离、CSSD
?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如将原来的手术器械灭菌、缝线的灭菌等为:高度、中度
1 定义
?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可见
? 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洗涤、漂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其达到
?灭菌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一切
?斯伯尔丁分类法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中和低危险性物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系,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物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术器、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植入物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镜、喉镜、肛表、口表、呼机管、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测量导管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面以及床头柜、被褥;
?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灭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在规条件下,以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行灭菌的方
?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和绝大多数
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消毒的方
?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类等消毒
?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
2 管理要求
新增加内容
?应制定消毒与灭菌制
?应开展对医务人员及消毒、菌工作
?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应符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组织的诊疗器、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
–接触完整的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11的规
3 消毒、灭
?基本要求(新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等先清,再
–被朊病毒等污染的诊疗器械等,应循本规
?基本要求(新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热的玻璃器材、油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病人的血液、液等污染时,先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择相应
?高度危险性物
?中度危险性物品:中
?低度危险性物品:
微生物污染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剂
职业防护
?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适宜的
–预防医务人员感染性
–热力消毒、灭菌:使用棉手套、着袖工作
–紫外线消毒:避
–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的危害。环
炸。
–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过及皮
–处理锐利器械,防利器伤。
4 清洗
?适用范围
–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械、
–清洁适用于各
?方法
–清洗 重复使用的物品应由CSSD及时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 –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有殊要求的器械、有机物污染重器械的初步处理及无机械清洗备的情况
–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
?方法
–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新生儿暖箱等表面使用清
–不同患者间应
–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使用,一清洗
?注意事项
–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声清洗。能拆卸
–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应进
–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国家
–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
高度危险性
?灭菌方法
– 耐热、耐湿:应首
– 不耐热、不耐湿:应用低
– 不耐热、耐湿: 应首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消毒灭菌。 – 耐、不耐湿:可采用干热灭菌
中度危险性物品
?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表)、氧气面罩、麻醉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器、吸引器、
a)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瓶应首
b)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c)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
注意事项
?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
?管道中有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泡清洗。清洗
?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在有
低度危险性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门如手术部(室)、产、导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干,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地消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用30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
清洁用品的消毒
?擦拭布巾 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
?地巾 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 注意
布巾、地巾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宜使用一次性品,使用后双层密封焚烧
?使用的清洁剂消毒
?做好防护
?器械先消毒,后
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碘伏、碘酊、
?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他替代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 ?中心导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管通路消
手术切口部位
?清洁皮肤
?手术部位的皮肤应先清洁;对于器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术前可用抗菌或皂液或20 000mg/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洗净全身皮
?消毒方法 有4种
?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
?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
黏膜、伤口创面消毒
?擦拭法
?使用含有效碘1 000mg/L~2 000mg/L的碘伏擦
?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拭2~3遍,作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
?采用1 000mg/L~2 000mg/L季铵盐,作用到规定时间。
?冲洗法
?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水液冲洗或漱洗,至冲洗液或漱洗液变清为止。 ?采用3%(30g/L)过氧化氢洗伤口、口腔含漱,作用到规定时
?使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冲洗,
?空气净化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无害化的技术或法。 ?洁净手术部(
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相应洁净度等
?自然通风 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风压,促使空
空气净化卫生要求
?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如洁净骨髓移植病房),新建与改建验收时、更换高效过滤器、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落总数应符合GB50333的要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进行监测;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生物的检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根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至少监测一次,其监测方法结果的判定应符合GB50333的要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地处理技
现批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JGJ79—2002,自2003年1月1日实。其中,第3.0.5、3.0.6、4.4.2、5.4.2、6.1.2、6.3.5、6.4.3、7.4.4、8.4.4、9.4.2、10.4.2、11.1.2、11.3.15、11.4.3、12.4.5、13.3.9、13.4.3、14.4.3、15.4.3、16.4.2条为制性文,须严格执行;原行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JGJ79—91同时废止。本规范由设部标准定额研究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二年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71号文的要求,规范修订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果和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全面修了《建筑地基处理术规范》JGJ79—91。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则;2.术语、符;3.基本规;4.换填垫层法;5.预压法;6.夯和强夯置换法;7.振冲法;8.砂石桩法;9.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10.夯实水泥桩法;11.水泥土搅拌法;12.高压喷射注浆法;13.石灰桩法;14.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15.柱锤冲扩法;16.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17.其他地基处理方法等。本规范主要修订内容是:1.增加了强夯换、水粉煤灰碎石桩、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干法)、石灰桩法和柱锤冲扩桩法等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和施规定。2.对原规中总则、主符号、规定、换填法、预压法、强法、振冲、土或灰土挤密桩法、砂石桩、深层搅拌法、高射注浆法和复合基载荷试验点等内容均作了改、补充和完善。3.取消了换法一章,对内容了调整:将液化法和碱液法内容作了补充独立成;将其他方法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范主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本规范参加单位:冶金建筑研究总院 陕西省建筑科设计浙江大学 同济大学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 建省建科研究院铁道部第四测设计院(上海) 河北工业学 西安建筑技大学铁道部科学研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永钧(以下按姓名笔为序)王仁兴 王吉望 王恩远 平氵勇潮叶观宝 刘 毅 刘惠珊 灿文 罗宇生 周国钧 侯伟袁勋袁内镇涂光祉阎明礼康景滕延京潘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执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适用、技先进、经济合、保质量、保护境,制定本规范。1.0. 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1.0.3 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节约资等。1.0.4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合国现行的有关制标准的规定。经处理后基计算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的有关规
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 地基处理groundtreatment为提高地基承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2.1.2 复合地基positesubgrade,positefoundation部土体增强或被置换形成增体,增体和周围地土共同承荷载的地基。2.1.3 地基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subgradebearingcapacity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形段内规定变所对应的压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2.1.4 换填垫层cushion挖地浅层弱土层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地基处理方。2.1.5 预压法preloading对地基进行载或空预压,使地基土固结的基处理方法。2.1.6 空预压法vacuumpreloading通过对覆盖于井地基表面不透气薄膜内抽真空,使地基固结的地基处理方法。2.1.7 强夯法dynamicpaction,dynamicconsolidation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理方法。2.1.8 强夯置法dynamicreplacement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形成夯坑,并不断击内回填的砂石、钢渣硬粒料,使其形成密实的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2.1.9 振冲法vibroflotation,vibro/replacement在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松砂土振,或在软弱土层中成孔,然后回填碎石等粒料形桩柱,并和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2.1.10 砂石桩法sand/gravelpile采用振动、冲或水冲方式在地基中成孔,将碎石、砂或砂石挤压入成的孔中,形成砂石所构成的实桩体,并和原桩周土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2.1.1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ement/flyash/gravelpile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形成高黏结强度桩,并由桩、桩间土和褥层一起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2.1.12 夯实水泥土桩法rammedsoil/cementpile水泥和按设计的比例拌和均匀,在孔内夯实至设计求的密实度而形的加固体,并与桩间土组成复地基的地处理方法。2.1.13 水泥土搅拌法cementdeepmixing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搅,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使软硬结成具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度的桩地基处理方法。2.1.14 层搅拌deepmixing使用水泥浆作为固化剂水泥土搅拌法。简称湿法。2.1.15 粉体喷搅法dryjetmixing使用干水泥为固化剂的水泥土搅拌法。简称法。2.1.16 高压喷射注浆法jetgrouting用高压水泥浆通过钻杆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形成喷射流,以此切割土体并与土拌和成水泥土加固体的
2.1.17 石灰桩法limepile由生石灰与粉煤灰等掺合料拌和均匀,在孔内层夯形成竖向增强体,并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的地基处理方法。2.1.18 土密桩法limesoilpile用横向挤成孔备成孔,使间土得以挤密。用灰土填入桩孔内分层实形成灰土桩,并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2.1.19 土挤密桩法earthpile利用横向挤压成孔设备成孔,使桩间土得以挤密。用素土填入桩孔内分层夯实形成土桩,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2.1.20 柱锤冲扩桩法pilesthrusted/expandedincolumn/hammer反复将柱状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冲击成孔,然后分填料夯实形成扩桩体,与间土组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2.1.21 单液硅化法silicificationgrouting采用硅酸钠液注入地基层中,使土粒之间及其表面形硅酸凝胶薄膜,强了土颗粒结,赋予土耐水性、稳固性和湿陷性,并提土的
抗剪强度的地基处理方法。2.1.22 碱液法sodasolutiongrouting将加热后的碱液(即氢氧化钠溶液),以无压自流方式注入土中,使土粒表面胶形成难溶于水的,具有高强度的钙、硅酸盐合物,从而达消除黄土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的地基处理方
基本规定
3.0.1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完下列工作:1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和处后要求达到的各技术经指标等;3结合工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于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其他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和使用情况等;4调查邻近建筑、下工程和管线等情;5了解建筑场地的环境情况。3.0.2 选择地基理案,考虑上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同作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处理地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3.0.3 地基处理方法的定宜按下列骤进行:1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构、土质条件、地下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选出几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括选择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合处理方案;2对初步选出的各种地基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适用范围、期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和对环境的影响等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3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验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计参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法。3.0.4 经处后的基,当按地基载力确定础底面积及埋而需对本规范确定的地承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应取零;2基础埋深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对水泥土复合地基尚应根据修正后的复地基承载力特值,进桩身度验算。3.0.5 按地基变形设或应作变形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物或构物,应对处理后地基进行变形验算。3.0.6 受较大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当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地基稳定验算。3.0.7 施工技人员应掌握所承担工程的地处理目、加固原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监测,并做好施工记录。当出异常情况时,须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工程中应进行质量监理。施工结束后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3.0.8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符合本规范附
3.0.9 对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需要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建筑物或,经地基处理后,应进行沉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为止。 换填垫
4.1一般规定
4.1.1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地基的处理。4.1.2 应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岩土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及填料性质和源等行综合分析,进行换填垫层的设计和择施工方
4.2设计
4.2.1 垫层的厚度z应根据需换软弱土的深度或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并符下式要求:p z +p cz ≤f az (4.2.1/1)式中pz———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垫层底面处的力(kPa);pcz———垫层底面处土的重力值(kPa);faz———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征值(kPa)。
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可分别 (4.2.1/2)和(4.2.1/3)式计: 换填垫层的厚度不
4.2.2垫层底面的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式确定:b′≥b+2ztgθ(4.2.2)式中b′———层底面宽度(m);θ———压力扩散角,可按表4.2.1采用;当z/b<0.25时,仍按表z/b=0.25取值。整片垫层底面的宽度可根据施工的要求适当加宽。垫层顶面可从垫底面两侧向,按基坑开挖间保持坡定的当地经验放确定。垫层顶每边超出基础底边不宜小于300mm。4.2.3 垫层的承载力通过场载荷试验确定,并应进行下卧层承载的验算。4.2.4 对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建筑,在进行地基形计算时应考虑邻近基础对软弱下卧层顶面应力叠加的影。当超出原地面高垫层或换填材料重度高天然土层重度时,宜早换填,并应考虑其附加的荷载建筑及建的影响。垫地基变形垫层自变形和下层变形组成。换填层在足规第4.2.1条、4.2.2条和第4.2.6的条件下,垫层基的变形可仅考虑其下卧层的变形。对沉降要求严的或垫层厚的建筑,应计垫层身的变形。垫层下卧层的变形量可按行国家标准《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计算。4.2.5 层可选用下列材料:1砂石。宜选用碎石、石、角砾、圆砾、砂、粗砂、中或石屑(粒径小于2mm的部分不应超过总的45%),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等杂质。当使用粉细或石粉(粒径小于0.075mm的部分超过的9%)时,应掺入不少于总重30%的碎石或卵石。砂的最粒径不宜大于50mm。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得选用石等透水材料。2粉质粘土。土料中有机含量得超过5%,不得有土或膨胀土。当含有碎,其粒径不宜大于50mm。于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地的粉土垫层,土料中不得夹有、瓦和石块。3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土料宜用粉质土,不宜使用块状粘土和砂质粉土,不得含有软质,并应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石灰宜用新鲜的消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5mm。4粉煤灰。可用于道路、堆场和小型筑、筑物等的换填垫层。粉煤灰垫层上宜覆土0.3~0.5m。粉煤垫层中采用掺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性能及适用条件。作为建筑物垫层的粉煤灰应符合有关放射性全标准的要求。粉煤灰垫层中的金属构件、管网宜采取适当防措施。量填筑粉煤灰时应考虑对地水和壤的环影响。5矿渣。垫层使矿渣是指炉重矿渣,可分为分级矿渣、混合矿及原状矿渣。矿渣垫主要用于堆场、路和地坪,也可用于小型建筑、构物地基。选用矿渣松散重度不小于11kN/m3,有机质及含泥总量超过5%。设计、施工前必须选用的矿渣进行试验,在确认其性能稳定并符合安全定后方可使。作为建筑物垫层的矿渣应符对放射性安全标准的求。易受酸、碱影响的基础或地下管网不得采用矿渣垫层。大量矿渣时,应考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影响。6他工废渣。在有可靠验果或成工程经验,对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和放射性危害的工业渣等均可用于填筑换填层。被选用工业废渣的粒径、级配和施工艺等应通过验确定。7土工合成材料。由分层铺设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地基构成加筋垫层。所用合成材的品种与性能及填料的土类应根据工程特性和地基土条件,照行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的要求,通设计并进行现场试验后确定。作加筋的土工材料应采用抗拉强度较高、受力时伸长率不4%~5%、耐久性好、抗蚀的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垫或土工物等土工合成料;垫层填料宜用碎石、角砾、、粗砂、中砂或粉粘等材料。当工程要求层具有排水功能时,层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在软土地基上使筋垫时,证建筑稳定并满足允许变形的要求。4.2.6 垫层的压实标准可按 表4.2.6选用: 4.2.7 对于工程量大换填垫层,应按所选用的施工机械、换填材料及场地
4.3施工
4.3.1 垫层施工应根据不同换填材料选施工机械。粉质粘土、灰土宜采用平碾、振动碾或羊足碾,中小型程也可采用蛙式夯、柴油夯。砂石等宜用振动碾。粉灰宜采用平、振动碾、平板振动器、蛙式夯。矿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或碾,也可采用振动碾。4.3.2 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过试验确。除接触卧软土层的垫层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备及下层土条确定度外,一般情况,垫层分层铺填厚度可200~300mm。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控机械碾压速度。4.3.3 粉质粘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wop ±2%的范围内,粉煤灰垫层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w op ±4%的范围内。最优含水量可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按地经验取用。4.3.4 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洞穴、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的部位时,根据建筑对不均沉降的要求予以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垫层。4.3.5 基坑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可保留约200mm厚的土层暂不挖,待铺填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严禁扰动垫层下的软弱土层,防止其被践踏、受冻或受水浸泡。在碎石或卵石垫层底部宜置150~300mm厚砂垫层或铺层土织物,以防软弱土层表面的局部破坏,同时必须防止基边坡坍土混入垫层。4.3.6 换填垫层施工应注意基坑排水,除采用水撼法施工砂垫层外,不得在浸水条件下工,必要时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施。4.3.7 垫层面宜设在同标高,深度不同,基坑底土面应挖成梯或斜坡接,并按先深后浅的序进垫层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粉质粘土及灰土层分段施工时,不得在柱基、墙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距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灰土应均匀并应当日铺填夯压。灰夯压密实后3d内不得受浸泡。粉煤灰垫层铺填宜当天压,每层验收后应及时铺或层,防止干燥后松散起尘污染,同时应禁止车辆碾压通行。垫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基础施工与
4.3.8 铺设土工合成材时,下铺地基土层顶面应平整,防土合成材料被刺穿、顶破。铺设时应把土工合成材料张拉平直、绷紧,严禁有折皱;端头应固定或回折锚;曝晒或裸露;连结宜用搭接法、缝接法胶结,并均应保证主受力方向的连结强度不低于所采材料的抗拉强
4.4质量检验
4.4.1 对粉质粘、灰土、粉煤灰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可用环刀法、贯入、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对石、矿渣垫可型动力触探检验。并均通过场试验以计实系数所应的贯入度为标准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压实系数也可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或其他方检验。4.4.2 垫层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4.4.3 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检验点,大基坑每50~100m 2 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独立柱基应少于1点。贯入仪或动力触探检垫层的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点间距应小于4m。4.4.4 竣工验收用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时,每个单工程不宜少于3;对于大程则应按单体工程的数量或工程的面积确检验
预压法
5.1一般规定
5.1.1 预压法包括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和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5.1.2 预压法处理地基应预先通过勘察查明土层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布、层理变化,查透层位置、地下水类型及水源补给情况等。并通土工试确土层的先期固压力、孔隙比与固结压力关系、渗透数、固结系数、三
验抗剪强度指标以及原十字板抗剪强度等。5.1.3 对重要工程,应现场择试验区进行预压试验,在预压过程中应进行地基竖变形、侧向、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项的监测并进行位十字板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根据试验区获得的监测资料确定加载速率控制指标、推算土的固结数、固结度及最终竖向形等,分析地基处理效果,对原设计进行修正,并导全场的设计与施工。5.1.4 对堆载预压工程,预压荷载应分级逐渐施加,确保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而空预工程,可次连续抽真空至最大压力。5.1.5 对主要以变形控制的建筑,当塑料排带或砂井等水竖井处深度范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层经预所完成的变形量和平均结度符合设求时,方可卸。对主以地基承载力或抗滑稳定性控制的建筑,当地基土经预而增长的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要求时,方可
5.2设计
(Ⅰ)堆载预压法
5.2.1 对深厚软粘土地基,应设置塑料排水带或井排水竖井。当软土层厚度不大或软土含较多粉夹层,且固结速满足工期求时,不设置排水竖井。5.2.2 堆载预压法处理地基的设计应包下列内容:1选择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确定其断面尺、间距、排列方式和深度;2确定预压区范围、预压荷载大小、荷载分级、加载速率压间;3算地基土的固结度、强度增长、抗滑稳定性和变形。5.2.3 排水竖分通砂井、袋装井和料排水带。普通砂井直径可300~500mm,袋装砂井直径可取70~120mm。塑排带的当量换算直径可按 式
5.2.4 排水竖井平面布置可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竖井的有效水直de与间距l的关系为:等边三角形排列 d e =1.05l方列 d e =1.13l5.2.5 水井的间距根据地基土的固结特性和预定时间内所要求达到的固结度确定。设计时,竖井的间距可按井径n选用(n=de /d w ,d w 为竖井直径,对塑料排水带可取d w =d p )。塑料排水带或袋砂井的间距可按n=15~22选用,普通砂井的间距可按n=6~8选用。5.2.6 排竖井的深度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稳定性、变形要求和工期确定。对以地基抗滑稳定性控制的程,竖井深度少应超过危险面2.0m。对以变控制的筑,竖井深度应根据在限的预压时间内完成的变形量定。竖井穿透受压土层。5.2.7 一级或多等速加载条件下,当固结时t时,对应总荷载的地基平均固结度可按 下式
5.2.8 当排水竖井采挤土方式施工时,应考虑涂抹对体固的影响。当竖井的纵向通水量q w 与天然土层水平向渗透系数k h 的比值较小,且长度又时,尚应考虑井阻影响。瞬时加载条件,考虑抹和井阻影响,竖井地基径向排水平均固结可按 下式计
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荷条件下,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时竖井穿透受压土层地平均固结度可按(5.2.7)计算,
5.2.9 对排水井未穿透受压土层之地基,应分别计算竖井范围土的均固结度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过预压使该固结度和所完成的变量满设计要求。5.2.10 预压荷载大小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对于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应采用超载预压处理,超载量大小应根预压时间内要求完成的变形量通过计算确定,并使预压荷载下受压土层各点的有竖向应力大于建筑物荷载引起的相应点的附加应力。预压荷载顶面的范围应等大于筑物基础缘所包围的范围。加载速率应根据地基土的强度确定。当天然地基土的强满足预压荷下地基的定性求时,可一次性加载,否则应级逐渐加载,待前期压荷载下地的强度增长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加载。5.2.11 计算预压下饱和粘性土地基中某点的抗剪强度,应
体原来的固结状态。对正常固结饱和性土地基,某点某一时间的抗剪强度可按 下式计算: 5.2.12 预压荷载下基的最终竖向变形量可按 下式计
变形计算时,可取附加应力与土自重应力的比为0.1的深度作为受压层的计算深。5.2.13 预压处地基必在地铺设与排水竖井相连的砂垫层,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500mm。砂垫层砂料宜用中粗砂,粘粒含量不大于3%,砂料中可混有少量粒径小于50mm的砾石。砂垫层的干密应于1.5g/cm3,其渗透系数宜大于1×10-2cm/s。在压区缘应设置水沟,在预压区内宜设置与砂层相连的排水盲沟。5.2.14 砂的砂料应选用中
(Ⅱ)真空预压法
5.2.15 真空预压法处理基必须设置排水竖井。设计内容包括:竖井断面尺寸、间距、排列方式和深度的择;预压面积和分块大小;真空预压工艺;要求达到的真空度和层的固结度;真空预压建筑物荷载下地的变算;空预压后地基土的强度增长计等。5.2.16 水竖的间距可本规第5.2.5条选用。砂井的砂料应选用中粗,其透系数应大于1×10-2cm/s。5.2.17 真空预压区边缘应大于建筑基础轮廓线,每边加量不得小于3.0m。每块预压面积宜尽可能大且呈方形。5.2.18 真空预压的膜下真度应稳定地保持在650mmHg以上,且应均匀布,竖井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平均固结度应大90%。5.2.19 当建筑物的荷载超过真空预压的压力,且建筑物对地基变严格要求,采用真空/载联合预压法,其总压力宜超过建筑物的荷载。5.2.20 对于表层存在良好的透气层或在处理范围内有充足水补给的透水层时,应取有效措施隔透气层透层。5.2.21 真空预压地最终竖向变可按本规范第5.2.12条计算,中ξ可取0.8~0.9。真空/堆载联合预法以真空预压主时,ξ可取0.9。5.2.22 真空预压所需抽真设备的数量,可加固积的大小和形、结构特点,以一套设备可抽真空的面积
5.3施工
(Ⅰ)堆载预压法
5.3.1 塑料排水带的性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塑料排水带在现场应妥加保护,防止阳光照、破损污染,破损或污染的塑料排水带不得在工程中使。5.3.2 砂井灌砂量,应按井的和砂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计,其际灌砂量不得于算值的95%。灌入砂袋中的砂宜用干砂,并应灌制密实。5.3.3 塑料排水带和袋装砂井施工时,宜配置能检测其深度的设备。5.3.4 塑料排带施工所用套应保证插入地基中的带子不扭曲。塑料排水带需接长时,应采用滤膜芯带平搭接的连接方法,搭接长度宜大于200mm。袋装砂井施工所用套管内径宜略大于砂井直径。塑料排水带和袋装砂井施工时,平面井距偏差不应大于,垂直偏不应大于1.5%,深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塑料排水带和袋装砂井砂袋埋入砂垫层中的长度不应小于500mm。5.3.5 对堆预压工程,在载过中进行竖向变形、边桩水平移及孔隙水力等项目的监测,且根据监测资控制加载速率。对地基,最大竖向形量每天不应过15mm,对然地基,最大竖向变形量每天不超过10mm;边桩平位移每天应过5mm,并且应根据上述观察资综合分析、判断基的
(Ⅱ)真空预压法
5.3.6 真空预压的抽气设备宜用射流真空泵,空抽时必须达到95kPa以的真空吸力,真空泵的设置应根据预压面积大小和形状、真空泵效率和工程经验确定,但每块预压区至少应设置两台真空泵。5.3.7 真空管路的连接应严格密封,在真空管中设置止阀截门。水平向布滤水管可采用条状、梳状及羽毛状形式,滤水管布置
成回路。滤水管应设在砂垫层中,其上覆盖厚度100~200mm的砂层。滤水管可采用钢或塑料,包尼龙纱或土织等滤水料。5.3.8 密封膜应采用抗老化性能好、韧性好、抗穿刺性能强的不透气材料。密封膜热合时宜采用双热合缝的平搭,搭接宽度应大于15mm。密封膜宜铺设三层,膜周边可采用挖沟埋膜、平用土覆盖边、围埝沟内及膜上覆水等方法进行密封。5.3.9 采用空—载联预压时,先行抽空,当真空压力达到设计并稳定后,再进行堆载,并继续抽气,堆时需在膜上铺设土编织布等保护材料。5.4
5.4.1 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和测应
1塑料排水带必须在现场随机抽样往实验室进行性能指标的测试,其性能指标包括纵向通水、合体抗拉强度、滤膜抗强度、滤膜渗透系数和等效孔径
2对不同来源的砂井和砂垫层砂料,必须取进行颗粒
3对于以抗滑稳定控制的重要工,应在预压区内选择代表性地点预留孔位,在加载阶段进行原位十字板切试验和取土进行室内土工试
4对预压工程,应进行地基竖向变形、侧向和孔隙水
5真空预压工程除应进行地基变形、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外,应进行膜下真
5.4.2 预压法竣工验收验应符
1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的竖向变形和平
2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载荷验,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6.1一般规定
6.1.1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不严的工
6.1.2 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验确定其
6.1.3 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类型确
6.2设计
(Ⅰ)强夯法
6.2.1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试验资料或经验可按 表6.2.1 预
6.2.2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时为100mm;当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时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
3不因夯坑过深而
6.2.3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锤印搭
6.2.4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时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间隔间不应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基可连续夯
6.2.5 夯击点位置可根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点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深度较深或单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间距宜适当增
6.2.6 强夯处理范围应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
6.2.7 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试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项强夯参
6.2.8 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根据夯后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设计规范》GB50007有规定确
6.2.9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有关规。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缩模量应通过原位测试或土工试验确
(Ⅱ)强夯置换法
6.2.10 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透软土层,到达较
6.2.11 强夯置换法的单击夯能应根
6.2.12 墩体材料可采用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建筑垃圾等坚硬粗颗粒,粒径大于300mm
6.2.13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定,且应
1墩底穿透软弱土层,
2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
3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本规范
6.2.14 墩位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对独立基条形基础可根据
6.2.15 墩间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原土承力选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3倍。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夯锤直径的1.5~2.0倍。墩的计算直径可取夯锤直径的1.1~1.2
6.2.16 当墩间净距较大时,应适高上部结
6.2.17 强夯置换处理范围应按
6.2.18 墩顶应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500mm的压实垫层,
6.2.19 强夯置换设计时,应预估抬高值,
6.2.20 强夯置换法试验方案的确定,应符本范第6.2.7条的规定。检测项目除进行现场载荷试验检测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应采用超重型或重型动力触探方,检查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深度的变
6.2.21 确定软粘性土中强夯置换墩地基承力征值时,可只考虑墩体,不考虑墩间土的作用,其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墩载荷确,对饱和粉土地基可按复合基虑,其承载力可通过现场单墩复合地基荷试验确
6.2.22 强夯置换地基的变形计算应合本规范
定。
6.3施工
6.3.1 强夯锤质量可取10~40t,其底面形
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压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
强夯置换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100~200kPa。
6.3.2 施工机械宜采用带有自动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
6.3.3 当场地表土软弱或地下水位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散性材料,使地下水位低于底面以下2m。坑内或场地积水及时排
6.3.4 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等,并采取必要的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
6.3.5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应设置监测点,并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
6.3.6 强夯施工可
1清理并平整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
3起重机就位,夯锤
4测量夯前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标准,完
7换夯点,重复步骤3至6,完成一遍全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
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夯,将场地表层松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
6.3.7 强夯置换施工按下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当表土松软时可铺设一层厚
2标出夯点位置,并
3起重机就位,夯锤
4测量夯前
5夯击并逐击记录夯坑深度。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停,向坑内填料直至与坑顶平,记录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完一个墩体的夯击。当夯点周围软挤出响施工时,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铺垫石,继续施
6按由内而外,隔行跳打原则成全部
7推平场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夯实,并
8铺设垫层,并分
6.3.8 施工过程中应有专负责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击夯击能
2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位置,发现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 对强夯置
6.3.9 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及情况
6.4质量检验
6.4.1 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强置换施工中可采用超重型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检查置换墩着底情
6.4.2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能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取7~14d;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14~28d。强夯置换地基间隔时
6.4.3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试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效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深度的化,对饱和粉土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代替单墩载荷试
6.4.4 竣工验收承载力检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物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地基的载荷试验检验点不应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建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强夯置换地基载试验检和置换墩着底情检验数量均不应少于墩点数的1%,且不应少于3
振冲法
7.1一般规定
7.1.1 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土杂填土等地基。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饱和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施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加填振冲加密适用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砂、粗砂地
7.1.2 对大型的、重要的或场地地层复杂的工程,在施工前应通过
7.2设计
7.2.1 振冲桩处理范围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场地条件确定,当用于建筑和高层建筑时,宜在基础外缘扩大1~2排
当要求消除地基液化时,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基底下可液
7.2.2 桩位布置,对大面积满堂处理,宜用等边三角形布置;对单独条形基础,宜用正形、矩形或等腰三角形布
7.2.3 振冲桩的间距应根据部结构荷载大小和场地土层情况,并结所用的振冲器功率大小综合考虑。30kW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1.3~2.0m;55kW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1.4~2.5m;75kW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1.5~3.0m。荷载大或对土宜采用较小的间距,载小或对砂宜采用较大的间
7.2.4 桩长的确定:当相对硬层埋深不,应按相对硬层埋深确定;当相对硬层埋深较大时,按建筑物地基变形确定;在可液化地基中,桩长应要求的抗震处理深度确定。桩长
7.2.5 在桩顶和基础之间宜铺设一层300~500mm厚的碎石垫
层。
7.2.6 桩体材料可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碎石、石、矿渣或其他性能稳定的硬质材料,不宜使用风化易碎的石料。常用的填料粒径为:30kW振冲器20~80mm;55kW振
7.2.7 振冲桩的平均直径可按根桩所
7.2.8 振冲桩复合地基承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可用单桩和处理后桩土承载力特征值按 下式 估
7.2.9 振冲处理地基的变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有关规定。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按下式计
E sp =[1+m(n-1)]E s (7.2.9)
式中E sp ———复合土层缩模
E s ———桩间土压缩模量(MPa),宜按当地经验
公式(7.2.9)中的桩土应比,在无实测资料时,对粘性土可取2~4,对粉土和可取1.5~3,原强度低取大值,原土强度高取小
7.2.10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宜初步设计阶段进行现场工艺试验,确定不加填料振密的可、孔距、振密电流值、振水压力、振后砂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用30kW振冲器振密深度不宜超过7m,75kW振冲
7.2.11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孔距可为2~3m,宜
7.2.12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地基承载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根据加密后原位测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有规定确
7.2.13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地基变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加密深度内土层的压模量应通过原位测试确定。 7.3
7.3.1 振冲施工可根据设计荷载的小、原土强度的高低、设计桩长等条件选用不同功率的振冲器。应在现场进行试验,以确定压、振密电流和留振时间等各施工参
7.3.2 升降振冲器的机可用起重机、自行井架式施工平车或其他合适的设。施工设备应配有电流、电压和留振时间自动信号仪
7.3.3 振冲施工可
1清理平整施工场
2施工机具就位,使振
3启动供水泵和振冲器,水压可200~600kPa,水量可用200~400L/min,将振冲器徐
2.0m/min,直至达到设计深度。振冲器经
流和留振时间。
4造孔后边提升振冲器边冲水直至孔口,再放至孔底,重复两三大孔径并使孔内
5大功率振冲器投料可不提出孔口,小功率振冲器下料困难时,可将振冲出孔口填料,每
将振冲器沉入填料中进行振密制桩,当电流达到规定的密实电流值和留振时间后,将
6重复以上步骤,自下而上逐段制作桩体直至孔口,记录各段深度的填料、最终电流值和留时间,并均应符合设计规
7关闭振冲
7.3.4 施工现场应事先开泥水排放系统,或组织好运浆车辆将泥浆运至预的存放地点,应尽能设置沉淀池重复使用上部清
7.3.5 桩体施工完毕后应将顶部预留的松散桩体挖除,如无应将松散桩头实,随后铺设并压实垫
7.3.6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宜采大功率振冲器,为了避免造孔中塌砂将振器抱,下沉速度宜快,造孔速度宜为8~10m/min,到达深度后将射水量减至最小,留振至密实电流达到规定时,上提0.5m,逐振密直至孔口,一般每米振密时间约1分。粗砂中如遇下沉困难,在振冲器两侧增焊辅助水,加大造孔量,但造孔水压宜
7.3.7 振密孔施工顺序宜直线
7.4质量检验
7.4.1 检查振冲施工各项施工记录,如有遗漏或不符合规定要桩或振冲点,应做或采取有效的补救措
7.4.2 振冲施工结束后,除砂地基外,应间隔一定时间后方可进行质量检验。对粉质粘
7.4.3 振冲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单桩荷验,检验数量为桩数的0.5%,且不少于3根。对碎石桩体检验可用重型探进行随机检验。对桩间土的检可在处理深度内用标准贯入、静力触等进行检
7.4.4 振冲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检验应采
7.4.5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每个
7.4.6 对不加填料振加密处理的砂土地基,竣工验收承力验应采用标准贯入、动力触探、载荷试验或其他合适的试验方法。检验点应选择在有代表性或地基的地段,并位于振冲点围成的单元形处及冲点中心处。检数量可为振冲点数量的1%,数不应少于5
砂石桩法
8.1一般规定
8.1.1 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对变形控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换处理。砂石桩法也可用于处理液化地
8.1.2 采用砂石桩处理地基应补充设计、施工需有关技术资料。对粘性土地基,应有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对砂土和粉基有地基土的天然孔隙比、相对实或标准贯入击数、砂石料特性、施工机及性能等资
8.1.3 用砂石桩挤密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的设计及质量,尚应符合本规
8.2设计
8.2.1 砂石桩孔位宜采用等边三角或正方形布置。砂石桩直径可采用300~800mm,可根据质情况和成桩设备等因素定。对饱和粘性土地基宜选用大的直
8.2.2 砂石桩的间距应通过现场试验定。对粉土和砂土地基,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4.5倍;对粘性土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3倍。初设计时,砂石桩的间距也可按列公式估
1松散粉土和砂土地基可根据挤密后要求达到
2粘性土地
8.2.3 砂石桩桩长可根据工程要求程地质条
1当松软土层厚度不大时,砂石桩长宜
2当松软土层厚度较大时,对按稳定性控制的工程,砂桩桩长应不小于最危险滑动面以下2m的深度;对按变形控制的工程,砂石长满足处理后地基变形量不超建筑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并满足软弱下卧层载力的要
3对可液化的地基,砂石桩桩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
4桩长不宜
8.2.4 砂石桩处理范围应大于基范围,处理宽度宜在基础外缘扩大1~3排桩。对可液化地基,基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可
8.2.5 砂石桩桩孔内的填料量应通过现验确定,估算时可按设计桩孔体积乘以充盈系数β确定,β可取1.2~1.4。如施工中地面有下沉或隆起象,则填料数量应根据现场具体况予以增
8.2.6 桩体材料可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等硬
8.2.7 砂石桩顶部宜铺设一层厚度为300~500mm的砂石垫层。
8.2.8 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验确定,初步设时,也可通过下列方法估
1对于采用砂石桩处理的复合地基,可按本规范公式(7.2.8/1)或公式(7.2.8/3)估算;
2对于采用砂桩处理的砂土地基,可根据挤密后砂土的密实状态,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确
8.2.9 砂石桩处理地基的变形计算,应按本规范第7.2.9条的规定计算;对于砂桩处理的砂土地基,按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计规范》GB50007的有规定计
8.2.10 当砂石桩用于理堆载地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50007有关规定进行抗滑稳定性验
8.3施工
8.3.1 砂石桩施工可采用振动沉管、锤击沉管或冲击成孔等成桩法。消除粉细砂及粉土化时,宜用振动沉管成桩
8.3.2 施工前应进行成桩艺和成桩挤密试验。当成桩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调整设计与施工有关数后,重新进行试验或改变设
8.3.3 振动沉管成桩法施工应根据沉管和挤密情况,控制填砂石量、度和速度、挤压次和时间、电机的工作电流
8.3.4 施工中应选用能顺利出料和有挤压桩孔内砂石料的桩尖结构。当采用活瓣桩靴时,对砂土和粉土地用尖锥型;对粘性土地基宜选平底型;一次性桩尖可采用混土锥形桩
8.3.5 锤击沉管成桩法施工可采用单管法或双。锤击法挤
控制分段的填砂石量
8.3.6 砂石桩的施工顺序:对砂土基宜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对粘性土地基宜从中间向外围或工;在既有建(构)筑物近施工时,应背离建(构)筑方向进
8.3.7 施工时桩位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3倍套径;套管垂
8.3.8 砂石桩施工后,应将基底标高下的松散层挖夯压密实,随
8.4质量检验
8.4.1 应在施工期间及施工结束,检查砂石桩的施工记录。对沉管法,尚应检查套管往复挤次数与时间、套管升降幅和速度、每次填砂石料量等项施工记
8.4.2 施工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进行质量检验。对饱和粘性土地基应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时间不宜少于28d;对
8.4.3 砂石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单桩载荷试验,对桩可采用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对桩间土可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或其他原位测进行检测。桩间土质量的检测位置在等三角形或正形的中心。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8.4.4 砂石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验应采用
8.4.5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每个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9.1一般规定
9.1.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按区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
9.1.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应选择承载力较高的土
9.1.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计时应进
9.2设计
9.2.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可只在基础范围内
9.2.2 桩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土、施工工艺等确
9.2.3 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取150~300mm,当桩径大或距大时褥垫层厚度宜取高
9.2.4 褥垫层材料宜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石等,最大
9.2.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载荷试验确定,初设计时也可按 下式 估
9.2.6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取值,
1当采用单桩载荷试验时,应将单桩竖限承载力
2当无单桩载荷试验资料时,按
9.2.7 桩体试块抗压强度平值应
f cu ≥3(R a /A p )(9.2.7)
式中f cu ———桩体混合料试块(边
28d立方体抗压强度平
9.2.8 地基处理后的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执行。复合土层的分层然基相同,各复合土层的压缩量等该层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ζ倍,ζ值按下式确
ζ=f spk /f ak (9.2.8/1)
式中fak———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载力特
变形计算经验系数ψ s 根据当地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
9.2.9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应于复合土层的厚度,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计规范》GB50007中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有关规
9.3施工
9.3.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施工,应现场条件
1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
2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适用于粘性土、粉土、,以及对噪声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
3振动沉管灌注成桩,适用于粉土、粘性土
9.3.2 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和振动沉管
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外,尚
1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由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施工时配比配制混合料。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160~200mm,沉灌注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30~50mm,振动沉管注成桩后桩顶浮浆厚度不宜
2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成桩施工在钻至设计深度后,应准确握拔钻杆时间,混合料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配合,遇到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层,不得停泵待料;沉管灌注成工管速度应按匀速控制,拔管速度应控制1.2~1.5m/min左右,如遇淤泥或淤泥质土,拔速度应适当放
3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高不
4成桩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每台机械一天应做一组(3块)试块(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准养护,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
9.3.3 冬期施工时混合料入孔温度不得低于5℃,对桩头和桩
9.3.4 清土和截桩时,不得造成桩顶以下桩身
9.3.5 褥垫层铺设宜采用静力压法,当基础底面下桩间土的含水量较小时,也可采用动力夯,夯填度(夯实后的褥垫层
9.3.6 施工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对满堂布桩基础,桩位偏差不应大于0.4倍桩径;对条形基础,偏差不应大于0.25倍桩,对单排布桩桩位偏差不应大
9.4质量检验
9.4.1 施工质量检验主要应检查施工记录、混合料坍落度、桩数、桩位偏、褥垫层度、夯填度体试块压强度等。9.4.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9.4.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检验应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在施结束28d后进行。试验数量宜为总桩数的0.5%~1%,且个单体工的试数量不应少于3点。9.4.4 应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0%的桩进行低应动力试验,检测桩身完整
夯实水泥土桩法
10.1一般规定
10.1.1 夯实水泥土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填土、粘性土等地
10.1.2 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土层的厚度和组成、土水量、有机质
10.1.3 夯实水泥土桩设计前必须进行配比试,针对现场地
的水泥品种,为设计提供各种配比的强度参数。夯实水泥土桩体强取28d龄期试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
10.2设计
10.2.1 夯实水泥土桩处地基的深度,应根据土质情况、工程要求和成孔设素确定。当采用洛阳
10.2.2 夯实水泥土桩可只基础范围内布置。桩孔直径宜为300~600mm,据设计及所选用的成方法确定。桩距宜为2~4倍桩
10.2.3 桩长的确定:当相硬层的埋藏深度不大时,应按相对硬层埋藏深度确定;对硬层埋藏深度较大时,应按建筑物地基的变形允许值确
10.2.4 在桩顶面应铺设100~300mm厚的褥垫层,垫层材料可中砂、粗砂或碎石
10.2.5 夯实水泥土桩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计时也可按本规范公
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可按本规9.2.6条规定确定;β为桩间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9~1.0;fsk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征值(kPa),可取天然地基载力特征
10.2.6 桩孔内夯填的混料配合比应按工程要求、土料性质及采用的水泥品种,合比试验确定,并应足本规范公式(9.2.7)要
10.2.7 地基处理后的变形计算应按现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执行。计必须大于复合土层的深度。复合层的压缩模量可按本规范第9.2.8条确
10.3施工
10.3.1 夯实水泥土桩的工,应按设计要求选用成孔工艺。挤土成孔可选用、冲击等方法;非挤土孔可选用洛阳铲、螺旋钻等方
10.3.2 夯填桩孔时,宜用机械夯实。分段夯填时,夯锤的落距和填料厚度应场试验确定,混合料
10.3.3 土料中有机质含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使用时应10~20mm筛,混合含水量应满足土料的最优含水
op ,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土料与水泥应拌均,水泥用量不得少于按配比试验确定的重量。垫层材料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杂。垫层铺设时应压(夯)密实,夯填不得大于0.9。采用的施工方法应严禁基底土层扰
10.3.4 成孔施工
1桩孔中心偏差不应超过桩径设计值的1/4,对条础不应超过
2桩孔垂直度偏差不应
3桩孔直径不得小
4桩孔深度不应小
10.3.5 向孔内填料前孔必须夯实。桩顶夯填高度应大于设计桩顶标高200~300mm,垫层施工时将多余桩体凿除,桩顶面应水
10.3.6 施工过程中,应有人监测成孔及回填夯实的质量,并作好施工记录。如发基土质与勘察资料不符,应查明情况,采取有效处理措
10.3.7 雨期或冬期施工时,应采取防雨、防冻措,防止土料和
10.4质量检验
10.4.1 施工过程中,对夯实水泥土桩的成桩质量,应及时进行检验。抽样检验
对一般工程,可检查桩的干密度和施工录。干密度的检验方法可在24h内采用取土样测定或采用轻型力探击数N10与现场试验定的干密度进行对比,以判断桩身质
10.4.2 夯实水泥土桩地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对重要或大型工程,尚应进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
10.4.3 夯实水泥土桩地基检验数量应为总桩数的0.5%~1%,且每
水泥土搅拌法
11.1一般规定
11.1.1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深层拌法(以下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以下称干)。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基土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地下水的pH值于4时不宜采用干法。冬期工时,应注负温对处理效果的影
11.1.2 水泥土搅拌法用于处泥炭土、有机质土、塑性指数Ip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蚀性时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
11.1.3 水泥土搅拌法形成的水土加固体,可作为竖向承载的复合地基;基坑工程围护挡墙、被固、防渗帷幕;大体积水稳定土等。加固体形状可分为状、壁
格栅状或块状等。
11.1.4 确定处理方案前应搜集拟处区域内详尽的岩土工程资料。尤其是填土层的厚度和组成;软土层的围、分层情况;地下水位及pH值;士的含水量、塑性指数和机质含量
11.1.5 设计前应进行拟理土的室内配比试验。针对现场拟处的最层软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外掺剂及其掺量,为设计提供各种龄期、各种配比的强度参数。对竖向承载土度宜取90d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均值;对受水平荷载的泥土强度宜取28d龄期试块的立体抗压强度平均
11.2设计
11.2.1 固化剂宜选用强等级为3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水泥。水泥掺量除块状加固时可用被加固湿土质量的7%~12%外,其余宜为12%~20%。湿法的水泥浆水灰比可0.45~0.55。外掺剂可根据工程需要土质条选具有早强、缓、减水以及节省水泥等作用的材料,但应避免污染环
11.2.2 水泥土搅拌法的设,主要是确定搅拌桩的置换率和长度。竖承载拌桩的长度应根据上部结构对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确定,并宜穿透软弱土层到达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为提高抗滑稳定性的拌桩,其桩长应超过危险滑弧以下2m。湿法加固深不大于20m;不宜大于15m。水泥土拌桩的桩
11.2.3 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复合地基载试验确定。设计时可按规范公式(9.2.5)估算,公式中fsk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值;β为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大桩土的承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可取0.1~0.4,差值大时低值;当端土未经修的承力特征值小于或等于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可取0.5~0.9,差大时或设置褥垫层时均取高
11.2.4 单桩竖向承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式(11.2.4/1)估算。并应同时满足式(11.2.4/2)的要,应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大于(或等于)由桩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承载力:
11.2.5 竖向承载搅拌桩复合地应在基础和桩之间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可取200~300mm。其材料可选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
11.2.6 竖向承载搅拌桩复合地基中的桩长过10m时,可采用变掺量设计。在全桩水泥总掺量不变的前提下,桩身上部三分之长围内可适当增加水泥掺量及拌次;桩身下部三分之一桩长范围内可适减少水泥掺
11.2.7 竖向承载搅拌桩的平面布置可根据上部构点及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或块状等加固型式。桩可只在面范围内布置,独立基础下的桩不宜于3根。柱加固可采用正方形、等边三形等布桩型
11.2.8 当搅拌桩处理范围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进行下卧层承载力验
11.2.9 竖向承载搅拌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平均压s 1 与桩端下
1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s 1 可按 下式 计算:
2桩端以下未加固土层的压缩变形s 2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进行计
11.3施工
11.3.1 水泥土搅拌法施工现场事应予以平整,必须清除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遇有明浜、池塘及应抽水和清淤,回填粘性土并予以压实,不得回填杂填土生活垃
11.3.2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得少于2根。当桩成层土时,应对相对软土层增加搅拌次数或增加水泥掺
11.3.3 搅拌头翼片的枚数、宽、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应相互,以确保加固深度范围内土的任何一点均能经过20次以上的搅
11.3.4 竖向承载搅拌桩施工,停浆(灰)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300~500mm。开挖基坑时,应将搅拌顶端施工质量较差的桩段用人工挖
11.3.5 施工中应保持搅拌桩底盘的水平和导向架的竖直,搅拌桩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成桩直径和桩长不得小于设计
11.3.6 水泥土搅拌法施工步骤由于湿法和干法的施备不同而略有
1搅拌机械就
2预搅下沉至设
3边喷浆(粉)、边搅拌提升直至定的
4重复搅拌下沉至
5根据设计要求,喷浆(粉)或仅搅拌直至预定
6关闭搅拌机械;
在预(复)搅下沉时,也可采用喷浆(粉)的施工工,但必须确保
(Ⅰ)湿法
11.3.7 施工前应确定灰浆泵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等施工参数,并根据设计求通过工艺性成桩试验确定施工工
11.3.8 所使用的水泥都应过筛,制备好的液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拌制水泥浆液的罐数、水泥和外掺剂用量以及泵送浆液间应有专人记录;喷浆量及搅深度须采用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进行自动记
11.3.9 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工工艺的要
11.3.10 当水泥浆液到达出浆口后,应喷浆搅拌30s,在浆与桩端土充分拌后,再开始提升搅拌
11.3.11 搅拌机预搅下沉时不宜冲水,当遇到硬土层下沉太慢时,可适量冲水,但考虑冲水对桩身强度的影
11.3.12 施工时如因故停浆,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处,待恢复供浆时再搅拌提升。若停机超过三时,宜先拆卸输浆管路,并妥加清
11.3.13 壁状加固时,邻桩的施工时间间隔不宜超过24h。如间隔时间太,相邻桩无法搭接时,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等补强措
(Ⅱ)干法
11.3.14 喷粉施工前应细检查搅拌机械、供粉泵、送气(粉)管路、接头和阀密封性、可靠性。送
11.3.15 水泥土搅拌法(法)喷粉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时检测并记录出粉量的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
11.3.16 搅拌头每旋转一周,升高度不
11.3.17 搅拌头的直径应定期复核检,其磨耗量
11.3.18 当搅拌头到达设桩底以上1.5m时,应即开启喷粉机提前进行喷粉。当搅拌头提升至地面500mm时,喷粉机应停止喷
11.3.19 成桩过程中因故停止喷粉,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以下1m处,待复喷粉时再喷粉搅拌提
11.3.20 需在地基土天然含水量小于30%中喷粉成桩
11.4质量检验
11.4.1 水泥土搅拌的质量控制应贯穿在施工的全过,应坚持全程的施工监理。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并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桩行质量评定。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桩长、搅拌头转数和升速度、复搅次数和复搅深度、停浆处理方法
11.4.2 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量检验
1成桩7d后,采用浅部开挖桩(深度宜超过停浆(灰)面下0.5m),目测拌的均匀性,量测
2成桩后3d内,可用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查每米桩身的均匀。验数量为施工总数的1%,且不少于3
11.4.3 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应采用复合地基
11.4.4 载荷试验必须在桩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时,并宜在成桩28d后进行。检为桩总数的0.5%~1%,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
经触探和载荷试验检验后对桩身质量怀疑时,应在成桩28d后,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芯样强度检验,检验数量为工总桩数的0.5%,且不少于3
11.4.5 对相邻桩搭接要求严格的工程,应在成桩15d,选取数根桩
高压喷射注浆法
12.1一般规定
12.1.1 高压喷射注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软塑或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当土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大植物根茎或有较高的有机质时,以地下流速过大和已水的工程,应根据现场试验果确定其适用
12.1.2 高压喷射注浆法可用于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地基,深基坑、地铁
12.1.3 高压喷射注浆法分旋、定喷和摆喷三种类别。根据工程需要和土质条件,可分别采法、双管法和三管法。固形状可分为柱状、壁状、条状和块
12.1.4 对既有建筑物在制定高压喷射注浆方案时应搜集有关的和现状资料、邻建筑物和地下埋设物等资
12.1.5 高压喷射注浆方案确定后,应结合工程情况进行现场试验、验性施工或根据程经验确定施工参数及工
12.2设计
12.2.1 高压喷射注浆形成的加固强度和范围,应通过现场验确定。当无现场试验料时,亦可参照相似土质条件的工程经验。12.2.2 竖向承载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公式(9.2.5)估算,公式中β为桩间土承载力折减,可根据验类似土质条件工程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取0~0.5,承载力较低时取低
12.2.3 单桩竖向载力特征值可通过现场单桩载荷试验确定。也可按 式(12.2.3/1)和(12.2.3/2)估算,取其中较小值:12.2.4 当桩处理范围以下存在软弱卧时,应按行国标准《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关规定进行下卧层承载力验算。12.2.5 竖向承载旋桩复合地基宜在基础和桩顶间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可取200~300mm,其料可选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12.2.6 竖向承载旋喷桩的平面布置可根据上部结构和基点确。独立基础的桩数一般不应少于4根。12.2.7 桩长范围内复合土层以及下卧层地基变形应按现行国家标《建筑地基础规范》GB50007关规定计,其中,复合土层的压缩量可根据地区确定。12.2.8 高压射注浆法用于深基坑、地铁等工程形成连体时,相邻桩搭不宜小于300mm,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的有关范的
12.3施工
12.3.1 施工前应根据现场环境和地下埋设物的位情况,复核高
12.3.2 高压喷射注浆的施工参数应据土质条件、加固要求通过试验或根据工程经验确定,并在施工中严格制。单管法及双管法的高压水浆和三管法高压水的压力应大
12.3.3 高压喷射注浆的主要材料为水泥,于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宜采用强度等级为3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根据需要可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及合料。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用量,应过试验确
12.3.4 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应按工程要求确定,
12.3.5 高压喷射注浆的施工工序为机具就位、喷射管、喷
12.3.6 喷射孔与高压注浆泵的距离不宜于50m。钻孔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实际孔位、孔深和钻内的地下障碍物、洞穴、涌水、水及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符等情况应详细记
12.3.7 当喷射注浆管贯入土中,喷嘴达到设高时,即可
参数达到规定值后,随即分别按喷、定喷或摆喷的工艺要求,提升喷射管,由下而注浆。喷射管分段提
12.3.8 对需要局部扩大加固范围或提
12.3.9 在高压喷射注浆过程中出现压力骤然下降、上浆异常时,应
12.3.10 高压喷射注浆毕,应迅速拔出喷射管。为防止浆液凝固收缩影响桩,必要时可在原孔位用冒浆回灌或第二次注浆等措
12.3.11 当处理既有建筑地基时,应采用速凝浆液或跳孔喷射和冒浆回灌等措施,以防喷射过程中地基生加变形和地基与基础间出现空现象。同时,应对建筑物进变形监
12.3.12 施工中应做好泥浆处理,及时将泥出或在现场
12.3.13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参数和材料用量施工,实做好各项记
12.4.1 高压喷射注浆可根据工程要求和地验采用开挖检查、取芯(常规取芯或软取芯)、标准贯入试验、载荷试验注水试验等方法进行检验,并结工程测试、观测资料及实际效果综合价加固效
12.4.2 检验点应
1有代表性的桩位;
2施工中出现异常
3地基情况复杂,可能对高压喷射注质量产
12.4.3 检验点的数量为施工孔1%,
12.4.4 质量检验宜在高压喷注浆结
12.4.5 竖向承载旋喷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采用复合地基
12.4.6 载荷试验必须在桩强度满足试验条件时,并宜在成桩28d后进行。检验为桩总数的0.5%~1%,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
石灰桩法
13.1一般规定
13.1.1 石灰桩法适用于处理饱和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土时,宜增加掺合料的含水量减少生石灰用量,或采取土层水等措
13.1.2 对重要工程或缺少验的地区,施工前应进行桩身材料配合比、成桩工艺及基承载力试验。桩身材配合比试验应在现场地基土中进
13.2设计
13.2.1 石灰桩的主要固化为生石灰,掺合料宜优先选用粉煤灰、山、炉渣等工业废料。生石灰与掺合料的配合比宜根据地质情况确定,生石灰与掺合料的体积比可选用1∶1或1∶2,淤、淤泥质土等软土可适当增加生石灰用量,顶附近石用量不宜过大。当掺石膏和水泥时,掺量为生石灰
13.2.2 当地基需要排水通道时,可在桩顶以
13.2.3 石灰桩宜留500mm以上孔口高度,并用含水量适当的粘性土封口,封口材料必须夯实,封口略高于原地面。石灰桩桩顶工标高应高出设计桩顶标高100mm以
13.2.4 石灰桩成孔径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所选用的成方确定,常用300~400mm,可按等边三角形或矩形布桩,桩中心距可取2~3倍成孔直。桩可仅布置在基础底面下,当基底的承力特征值小于70kPa时,宜在基础以外布1~2排围护
13.2.5 洛阳铲成孔桩长不宜超过6m;机械成孔管外投料时,桩长超过8m;螺旋钻孔及管内投料时可适当加
13.2.6 石灰桩桩端宜选在承载较高的土层中。在深厚的软弱地基中采用“悬浮桩”时,应减结构重心与基础形心的偏,必要时宜加强上部结构及基础的刚
13.2.7 地基处理的深度应根据土工程勘察资料及上部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筑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验算下卧层承载力及地基的变
13.2.8 石灰桩复合地承载力特征值不宜超过160kPa,当土质较取保证桩身强度的施,经过试验后可以适当提
13.2.9 石灰桩复合地基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设计时,也可按公式(7.2.8/1)估算,公式
pk为石灰桩桩身抗压强度比例界值,由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测定,初步设计可取350~500kPa,土质软弱时取低值(kPa);f sk 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05~1.20倍,土质软弱或置换率大时取高值(kPa);m面积置换率,桩积按1.1~1.2倍成直径计算,土质软弱时宜取高
13.2.10 处理后地基变形应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有进行计算。变形经验系ψs可按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
石灰桩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宜通过桩身及桩间土压缩试定,初步设
13.3施工
13.3.1 石灰材料应选用鲜生石灰块,有效氧化钙含量不宜低于70%,粒应大于70mm,含
13.3.2 掺合料应保持适当含水量,使用粉煤灰或炉渣时含水量宜控制在30%左。无经验时宜进行成桩工试验,确定密实度的施工控制指
13.3.3 石灰桩施工可采洛阳铲或机械成孔。机械成孔分为沉和螺钻成孔。成桩时可采用人工夯实、机械夯实、沉管反插、螺旋反压等工艺。填料时必须分段压(夯)实,人工夯实段料厚度不应大于400mm。管外投料或工成孔料应采取措施减地下水渗入孔内的速度,成孔后填前应排除孔底积
13.3.4 施工顺序宜由外围或两侧向进行。在
13.3.5 施工前应作好场地排设施,
13.3.6 进入场地的生石灰应有防水、防雨、风、防火措
13.3.7 桩位偏差宜大
13.3.8 应建立完整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制定相应的技术保。及时作好施工记录,监成桩质量,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测
13.3.9 石灰桩施工时应采取防止冲孔伤人的有效措施,施工人员的安
13.4.1 石灰桩施工检测宜在施工7~10d后进;竣工验收检测
13.4.2 施工检测可采用力触探、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部位为桩桩间土,每两点为一
13.4.3 石灰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验应采用
13.4.4 载荷试验数量宜为地基处理面积每200m2左置一个点,且每
灰土挤密桩法和
14.1一般规定
14.1.1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地基的深度为5~15m。当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土挤密桩法。当以提高地基土载力增强其水稳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灰土挤法。当地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宜选用灰土密桩法或土挤密桩
14.1.2 对重要工程或在缺乏经验的区,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进行试验。如土性基本相同,试验处进行,如土性差异明显,在不同地段分别进行试验。 14.2
14.2.1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面积,应大于基建筑物底层平面面积,并应符合下列规
1当采用局部处理时,超出基础底面的宽度:对非自湿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每边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0.25倍,并不应小于0.50m;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每边应小于基底宽度的0.75倍,并不应
2当采用整片处理时,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底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于处理土层厚度
14.2.2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度,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土质情况、工程要求和成孔及夯实设备等综合因素确定。对性土地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有关规
14.2.3 桩孔直径宜为300~450mm,并可根据所选用的成孔设备或成孔方法确定。桩孔宜按等边三角形布,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可为桩孔径的2.0~2.5倍,也可按 下式 估
14.2.4 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η c ,应
14.2.5 桩孔的数量按
14.2.6 桩孔内的填,应根据工程要求或处理地基的的定,桩体的夯实质量宜用平均压实系数 -- λc 控制。当桩孔内用灰土或素土分层回填、夯时,桩体内的平均压实系数λc值,均不小于0.96;消石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
14.2.7 桩顶标高以上应设置300~500mm厚的2∶8灰土垫层,其压
14.2.8 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灰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于处理前的2.0倍,并不宜大于250kPa;对土挤密
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1.4倍,并不宜
14.2.9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基的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其中复合土层压缩模量,可采用载荷试验的形模量代
14.3施工
14.3.1 成孔应按设计要求、成孔设备、现场土质和周围环境况,选用沉管(动、锤击)或冲击等方
14.3.2 桩顶设计标高以上的预留土层厚度
1沉管(锤击、振动)成孔,宜为0.50~0.70m;
2冲击成孔,宜为1.20~1.50m。
14.3.3 成孔时,地基土宜接最优(或塑限)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2%时,宜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增湿土的加水量可按 下式 估
应于地基处理前4~6d,将需增湿的水通过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水孔,均匀地入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
14.3.4成孔和孔内回填实应符
1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的施工顺序,当片处理时,宜从里(或中间)向外间隔1~2孔进行,对大,可采取分段施工;当局处理时,宜从外向里间隔1~2孔进
2向孔内填料前,孔底应夯实,并应抽样检桩孔的直
3桩孔的垂直度偏差不
4桩孔中心点的偏差不宜超过距设
5经检验合格后,应按设计要求,向孔内分层填入筛好的素土、或其他填料,
14.3.5 铺设灰土垫层前,应按设计要求将桩顶标高的预留松动土
14.3.6 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监成孔及回填夯实的质量,并应做好施工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勘察符,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情况或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方继续施
14.3.7 雨季或冬季施工,应采取防雨或防冻,防止灰土
结。
14.4质量检验
14.4.1 成桩后,应及时样检验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处理基的量。对一般工程,主要应检查施工记录、检测全部处理深度内桩体和桩间土的干密度,并将其分别换算为平均系λc和平均挤密系数 -- ηc 。对要工,检测上述内,还应测定全部处理深度内桩间的压缩性和湿陷
14.4.2 抽样检验的数量,对一般工程不应少于桩总数的1%;对重要工程不
14.4.3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地基竣工验收时,载力检验应
14.4.4 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桩总数的0.5%,且每体工程不应少
15.1一般规定
15.1.1 柱锤冲扩桩法适用于处理杂填土、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黄土等地基,对地下水位以下饱和松软土层,应通过现场确其适用性。地基处理深度不
15.1.2 对大型的、重要的或场地复杂的工程,在正工前,应在有
15.2设计
15.2.1 处理范围应大于基底面。对一般地基,在基础外缘应扩大1~2排桩,并不应小于基底土层厚度的1/2。对可化地基,处理范围可按上述要适当加
15.2.2 桩位布置可采用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布置。常用为1.5~2.5m,或取桩径的2~3
15.2.3 桩径可取500~800mm,内填料量
15.2.4 地基处理深可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及设计要求确。相对硬层埋藏较浅的土层,应深达相对硬土层;当相对硬层埋藏较深时,应按下卧层地基承载力及基的变形允许值确定;对可液化地基,应按行国家标准《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确
15.2.5 在桩顶部应铺设200~300mm厚砂石垫层。
15.2.6 桩体材料可采用碎砖三土、级配砂石、矿渣、灰土、水泥混合土等。当采用碎砖三合土,配合比(体积比)可采用石灰∶碎砖∶粘性土为1∶2∶4。当
其他材料时,应经试验确定适用
15.2.7 柱锤冲扩桩复合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设计时,也可按公式(7.2.8/3)估算,公式
spk为柱锤冲扩桩复合地承载力特征值(kPa);m为积置率,可取0.2~0.5;n为桩土应力比,无实测资料时可取2~4,桩间土承载力低时取大值;f sk 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基承载力特征
15.2.8 地基处理后变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础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执行。初步设计时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按公式(7.2.9)估算,式E sp 为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MPa);E s 为加固桩间土的压缩模量(MPa),按当地经验取
15.2.9 当柱锤冲扩桩处理深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规范》GB50007有关规定进行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
15.3施工
15.3.1 柱锤冲扩桩法宜用直径300~500mm、长度2~6m、质量1~8t柱状锤(柱锤)进行施
15.3.2 起重机具可用起重机、步履扩桩机或
15.3.3 柱锤冲扩桩法施可按
1清理平整施工场
2施工机具就位,使
3柱锤冲孔:根据土质及地下水情况可采用下
1)冲击成孔:将柱锤提升一定高,自动脱钩下落冲击土层,如此反复冲击,接近设计成度时,可在孔内填少量骨料继续冲击,直到孔底被夯密
2)填料冲击成孔:成孔时出现缩颈坍孔时,可分次填入碎砖和生石灰块,边冲击边将填料挤入及孔底,当孔底接近设计孔深度时,夯入部分碎砖挤密桩端
3)复打成孔:当坍孔严重难以成孔时,可提锤反复冲击至设计孔深,然后分次填入碎砖和生石灰块,待内石灰吸水膨胀、桩间土性有所改善后,再进行二次冲击复打成
当采用上述方法仍难以成孔时,也可以采用套管成孔,即用柱锤孔边将套管压入
4)成桩:用标准料斗或运料车将拌合好的填料分层桩孔夯实。
分层填料夯实,边
锤的质量、锤长、落距、分层填料量、分层夯填度、击数、总填料量等应根据试验或按当地经验确定。每个桩孔应夯填至桩顶设计标高至0.5m,其上部桩孔宜用原土封。施工中应作好记录,并对发现的问及时进行处
5)施工机具移位,重复上述步进行
15.3.4 成孔和填料夯实的
15.3.5 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晾槽拍碾压,随
15.4质量检验
15.4.1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工记录及现场施工情况,并对照预定的施工工艺标准,对每行质量评定。对质量有怀的工程桩,应用重型动力触探进行自
15.4.2 冲扩桩施工结束后7~14d内,可对身桩间土进行抽样检验,可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进行,并对处理后桩身质量及复合地基承载出价。检验点数可按冲扩桩总数2%。每一单体程桩身及桩间土总检验点数不应少于6
15.4.3 柱锤冲扩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检验应采
15.4.4 检验数量为总桩数的0.5%,且每一单体工程少于3。载荷试
15.4.5 基槽开挖后,应检查位、桩径、桩数、桩顶密实度及槽底土质情况。如发现漏桩、位偏差过大、桩头及槽底质松软等质量问题,应采取补救措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
16.1一般规定
16.1.1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适用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0~2.00m/d的湿陷性黄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采用碱液法时,应通过试验确其适用
16.1.2 对于下列建(构)筑物,采用单液
1沉降不均匀的既有建(构)筑物
2地基受水浸湿引起湿陷,需要立即阻止湿陷继展的建(
3拟建的设备基
16.1.3 采用单液硅化法或碱液法加固湿陷性黄基,应于施
筑物附近进行单孔或多孔灌注溶液试验,确定灌注溶
灌注溶液试验结束后,隔7~10d,应在试验范的固深度内量测加固土的半径,并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加固土的压缩性和性指标。必要时,应进行浸水荷验或其他原位测试,以确定加固土的承力和湿陷
16.1.4 对酸性土和已渗入沥青、油脂及石油化合物基土,不宜采
16.2设计
(Ⅰ)单液硅化法
16.2.1 单液硅化法按其灌注溶液的工艺,分为压力
1压力灌注可用于加固自重湿陷性土场地上拟建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的地基,也可用于加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有建(构)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地
2溶液自渗宜用于加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既建(构)筑
16.2.2 单液硅化法应由浓度为10%~15%的酸钠(Na 2 O·nSiO 2 )溶液,掺入2.5%氯化钠组成。其相对密1.13~1.15,并不应于1.10。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溶液用量,可 下式 估
硅酸钠溶液的模数值宜为2.5~3.3,其杂质含
16.2.3 当硅酸钠溶液的浓度大于加固湿陷性黄土所要求的浓,应将其加水稀释,加水量可按 下式 估
16.2.4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灌注孔的
1灌注孔的间距:压力灌注宜为0.80~1.20m;
2加固拟建的设备基础和建()筑物的地基,应在基础底面下按等边三角形置,超出基础底面
3加固既有建(构)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地基,应沿
当基础底面宽度大于3m时,除应在基础侧布置2排灌注孔外,必要时,可在基础两侧布置斜向基础底面中心下灌注孔或在其台阶上布置穿基础的灌注孔,以加固基础底下的土
(Ⅱ)碱液法
16.2.5 当100g干土中可溶性和交性镁离子含量大于10mg·eq时,可采用单液法,即只灌注氢氧化钠溶加固;否则,应采用双液法,需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番灌注加
16.2.6 碱液加固地基的深度应据场地的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和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并结合类别与湿陷事故的严重程等综合因素确定。加固深度宜
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深度可为
对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深度可为
16.2.7 碱液加固土层的厚h,
h=l+r(16.2.7)
式中l———灌注孔长度,从注液管底灌注孔底
r———有效加固
16.2.8 碱液加固地基的半径r,宜过现场试验确定。当碱液浓度和温度符合本规范第16.3.6条和16.3.8条规定时,有效加半径与碱液灌注量之间,可按 式 估
当无试验条件或工程量较小时,r可
16.2.9 当采用碱液加固既有建(构)筑物的基,灌注孔的平面布置,可沿条形基础两侧或单独基础周边各布置一排。当地基湿严时,孔距可取0.7~0.9m,
16.2.10 每孔碱液灌量可
V=αβπr 2 (l+r)n(16.2.10)
式中α———碱液充填系数,
β———工作条件系数,考虑碱液
16.3施工
(Ⅰ)单液硅化法
16.3.1 压力灌注溶液的施工骤,应
1向土中打入灌注管和灌注溶液,应自基础底面标高起向下分层进行,设计深度后,将拔出,清洗干净可继续使
2加固既有建筑物地基时,在基础侧向施工外
3灌注溶液的压力值由小逐渐增大,但最力不宜超
16.3.2 溶液自渗的施工步,应
1在基础侧向,将设计布置的灌注孔分批部打(或
2将配好的硅酸钠溶液注满各灌注孔,溶液面宜高出基础底
3在溶液自渗过程中,每隔2~3h,向孔内一次溶液,
16.3.3 施工中应经常检查各灌注孔的加固深度、入中的溶液量、溶液的浓度和有无沉淀现象。采用压力灌注时,应经常检查在灌注溶液过程,液有无从灌注孔冒出地面,如发溶液出地面,应立停止灌注,采取有效措施处后再继续灌
16.3.4 计算溶液量全部注入土中后,所有
16.3.5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既有建(构)筑物或备础的地基时,在灌注硅酸钠溶液过程中,应进行沉降观测,当发现建(构)筑物和设备基沉突然增大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即停灌注溶液,待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再继续灌
(Ⅱ)碱液法
16.3.6 灌注孔可用洛铲、螺旋钻成孔或用带有尖端的钢打入中成孔,孔径为60~100mm,孔中填入粒径为20~40mm的石子,直到注液管下端标高处,再径20mm的注液管插入孔中,管底以上300mm高度内填入粒径2~5mm的小石子,其上用2∶8灰土填入并夯
16.3.7 碱液可用固体烧碱或液体
双液加固时,氯化钙溶液的浓度
16.3.8 配溶液时,应先放水,而后徐徐放入碱块碱液。溶液加
1采用固体烧碱配制每1m 3 浓度为M的
Gs=1000M/P(16.3.8/1)
式中Gs———每1m 3 碱液中投的固体
M———配制碱液的浓度(g/L),计算时
P———固体烧碱中,NaOH量的
2采用液体烧碱配制每1m3浓度为M液时,投
1 为: 公式
16.3.9 应在盛溶液桶中将碱液加热到90℃以上才能进行灌,注过程中桶内溶
16.3.10 灌注碱液的速度,
16.3.11 碱液加固施工,应合理排灌注顺序和控制灌注速率。宜间隔1~2孔灌注,并分段施工,两孔灌注的间隔时间不宜少3d。同时灌注的两孔间距不
16.3.12 当采用双液固时,应先灌注氢氧化钠溶液,间隔8~12h后,灌注氯化钙溶液,后
16.3.13 施工中应防止污水源,
16.4质量检验
(Ⅰ)单液硅化法
16.4.1 硅酸钠溶液灌注完毕,应在7~10d后,对加
16.4.2 单液硅化法处理后的地基竣工时,承载力及其均匀性应采用动力触探或其他原位测试检验。必要时,加固土的全部深度内,每隔1m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其压性和湿陷
16.4.3 地基加固结束,尚应对已加固地基的建(构)筑物或设备基沉降观测,直至沉稳定,观测时间不应少于半
(Ⅱ)碱液法
16.4.4 碱液加固施工应作施工记录,检查碱液浓度及每孔注入量是否符合设计要。工中每间隔1~3d,对既有建筑物的附加沉降进行观
16.4.5 碱液加固地基的竣工验,应在加固施工完毕28d后进行。可通过开挖钻孔样,对加固土体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水稳性试验。取样部位应在加固土体中部,试块数不少于3个,28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低于计值的90%。将试块浸泡在自来水中,无崩解。需要查明固体的外形和整体,可对有代表性加固土体进开挖,量测其效加固半径和加固深
16.4.6 地基经碱液加固后应续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按加固前后沉结果或用触探法检测加前后土中阻力的变化,确定加固质
其他地基处理方法
17.0.1 注浆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粘性土
17.0.2 锚杆静压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粘性土、粉
17.0.3 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
17.0.4 坑式静压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粉土、人工填
17.0.5 注浆法、锚杆静压桩法、树桩和坑式静压桩法的设计和施工应按行业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范》JGJ—2000关规定执行。 附录A复合地载荷试验
A.0.1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试验和多桩
A.0.2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力和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合地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际数所承的理面积确定。桩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
A.0.3 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应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基准梁的支点设在试坑之
A.0.4 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化或地基土扰
A.0.5 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最大加载不应小于设
A.0.6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
A.0.7 当出现下列现象一时
1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周围出
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宽度或
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于设计要
A.0.8 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每卸一级,
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时读
A.0.9 复合地基承力特
1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
2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可按
1)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基,取s/b或s/d等于0.015所对应的压力(s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承压板直,当其值大于2m时,按2m计算);当以粉或砂土为主的,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
2)对土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2所对应的压力。对土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
3)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当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应压力;当以粘性土、粉土为的地,可取s/b或s/d等于0.01对应的压
4)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
5)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验确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于最大
A.0.10 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30%时,可取其平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格程度不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样做
“应”;反面词采用“不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可时首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
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与复合地基规范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