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0BSERVATlON
消费社
孟祥科 【摘要】精神进步在资本主义发中起过巨大作用,无论从文兴到启蒙运动哲 人,还韦伯以及马克思格斯给予高度评,但是在现代性高发展消费社会,精神危 机如影随形。物的奴役之上的人的奴役,媒介的疯,符号意识形态,个人主等成为
集中展示的场域。拯救精神危机,消
拯救精神危机提供些思路。 【关键词】消费社会;精神危机;合信用;消费主权 1)02—0061—06【中图分类
二战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类的物质文明有极大的发,在西方是进入 消费社会阶段,法著学者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的开篇写:“今天,在我们
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
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受到人的包围,而是 到物的包围。”【lJl在尼宣称“上帝死了”之的西方社会,普遍丧失了乌托冲和浪漫幻 想的现代人出现了虚无感,丹尼尔?贝尔指出:“每个会都设法建立一个意义系,人
它们来显示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这意义规定了一套目的,它们或像神话和仪式那样,解释
共同经验的特点,或通过人的法或术力量来改造自然。这些意义体现在宗教、文化和工
中。在这些领域里丧失意义就造一茫然困惑的局面。这
使人们尽快地去追求新的意义,免下的一切都变成一种
文化的核心是它的精神,从本质上讲,每一种文化都是关于现实的精神(或假精神)观。因 此似乎可以说,如果工业资主义最深层的危机文化危机的,那么我们必然在核心 之处发现一种精神危机131。在丰裕的消费社会中,于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实利
一 步泛滥,愈来愈多的人很少去关心生命的目的和存在意义,越来越失人的尊严价 值,人 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来冷漠无情。灵魂被摧残,精神被瓦解,价值糊,意义失落, 信
万方数据
溃,行为迷乱,精神压抑,心灵空虚,人们被异化感、 他们的人们父亲、朋友知己。宗教去了它的牧 机感、沉感和精神的闷迷惘所折磨。人类所 师的外衣,直接以其圣的本质出现。启蒙造成
足的进步。我们无数的兄弟姐妹原先生在假
段,从而出现了种种精神危机。精神进在资主义 人气派
宗教间的憎恨和思想上的迫害正在消,人人 历史发展中曾起
生这种精神危机,探索其产生的根源,并在基础 间的爱和思想自由正在成为最高原则,艺术
提出分析思路,对于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国不无 学日益繁荣,我们越来越察自然的奥秘,手艺人 裨益。 艺术家臻于完美,用的知识正在所有门中增 长。”[9183 一、资本主的精神动力学 (二)伯的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精神属性是人类最值得骄傲的属性。恩格斯把 (韦伯把西方的脱魔过程看成理性化
“思维着的精神”称为“物质的最高的精华。”[41马思 致了
“只要想知道什么,随时都可以知道,原则没有 说:“动物是和
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它是这生命 中作梗神秘不可测的力量;原则上说,可以借
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 算把握万。这却意味着世界的脱魔——从魔中 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活活动是有意识的。 有意 解脱出来。”阳他从经人手,区分了几种不同类 识的活活动直接把人跟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 的本主义经济要素,每一种类型都具有自己相应 来。”[5196国哲学雅斯贝斯说:“人是精神,人之 的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有:主义资本
资本主义和理性资本主义。前两资本义从本质 为人的况乃是一种精神状况。”[61正是这种
动实现了生命与外界的意义关联,使人别于物, 上说都对财富的“非理性”的攫取。理性资本主
取得了人类文明的辉煌进步。精神进步推动本 是一经济活动的特殊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
主义发展中同样起到了重要用。 的组织形式(资本
(一)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它的主体是拥有不同于传统会的、有着新型现代 文艺要的思想旗帜是人文主义,它被用 特点的企业家与工劳动者,他们敢于一种全 来 新理念从经济活动。韦伯这样描述西方理性 反对学蒙主义、禁欲主义,它肯定现实世界, 反对以天堂和来世为精神托,倡导尘世的享乐,反 资本主义的:“西方在近代发了一种极
对禁欲主义,提出了平等、自由等人权想,大力 本主义式,这种资本主义在其他地方还从未出
过,这就是:(在形式上的)自由劳动之理性的资本主 提倡理性神,痛斥院哲学。中世的最后一个诗 人、艺
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17p彼韦伯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伦性主义 特拉克在其著作《秘密》中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 渗透到个人活当中后,促成了资本主的形成和 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的 发展,论述了在宗教信仰基础上形成的新教徒的人 那种荣对我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 世禁欲天职观怎样成为一会行动,
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嘲 与资本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及其后的宗教改革和新科带了西 殊的世俗伦理。
对的自身目的,当做一项天来事。但是,这样一 史的思想大解放,并在18世纪的启蒙
种态度绝对不是天然的产物。它是不能单凭低工资 结出硕果。启蒙代一份文献以无比自豪与骄傲的 或高工资刺激起来的,它只能是期艰苦的教育 心情向宣告:“我们的时代据着18世纪最幸 的结果。”19]”9在以造人的习惯为核心的伦理理 福时期,皇帝、国王、王子富有人情味地从他们令 人敬畏的高位上下来。他们轻蔑豪华的奢侈,成为 中,韦伯通过“天职”的观念,把现实中的现
62 —J I I蜓!幽倒巡2Q】!:全 万方数据
社会观察
SOClAL 0BBI::RVATION 义务看成个人理的关键,使组成了良好的社 并不一定是食物,如甲壳虫乐就“内心感到无比
会秩序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加尔文主义里。更加 悦”。饱吃顿是拯救之路消费吧,就会感到美 重现世的生,把人们在现的会生活看作是 妙无比 !同样地,有那不安于现状,望不
蒙得上帝的恩惠,证明自己是上帝选民行为。“这 化、移、出现差异——坐着不动等于死亡
就为资本主义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那以劳为身 消费主义如忧郁精神病理学的社会对应物,它
目的和视劳动为天职的观念提供了最有利的基础:在 大不相称的症;怠倦和失眠。113T,9--80鲍德里亚则指 宗教教育背最有可能点战胜传统主义。”191:zql :“物质的增长不仅意味着需求增,以及财富与 (三)马克主义的视角 马需求之间的某种平衡,而且味着在需求增长 生产力增长间这种不平衡本身的增”。在基在历 克思和恩格斯从生产力角度评价了资本义 础上产生了“心理的贫困”。ll2现代社会产生史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产阶级在它的不到 的 暴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的生产力,比
力和混乱问题包括了“从破坏性(暴力、罪)可 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还要多,还要大。”I1012:*他们
传染的压抑性(
从资本主义精神方面给予了积极评,正在代 实的行为(
化过程中,人们对理性力量的提升削弱了宗教的势 力,把自从中(一)物的奴之上的人的奴役 现代社会所产生,在马尔库塞看来:“现 世纪的阴霾中解放了来,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得以兴,“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云散 行的大多数需要,诸休息、娱、按广告宣传来处 ,一切神圣的西都被亵渎了。”[10P在理性主义的 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和所恨。都属于虚假的 旗帜下,“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度,一切都受到需要这一范畴之列。”114}0这种大多
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庭面为 一开始就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对人的奴役要求。“
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的 样的需具有社会的内容和功能。它们取决于个
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up6恩斯高度 无法控制的外力;这些需要的发展和满足
评价了现代化的滥觞——文艺复兴。“这是人类以往 支配。无论这些需要有多可能变成个人自己界 的需 从来没有经的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 要,并由的存条件所重复和增强;无论个怎样 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激情 与这要相一致并感觉到自己中得到满足,些 和性格方面,在才多艺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 需要始终还它们从一开始就是的那样——要求压 时代。” 心在这一巨大变革的时代,资产阶级思
意识在全世界范嗣内蔓延开来,影响了很国家。 代费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紧密相连,资本
通过消费过程控制
二、消费社会:现代性的集中展示域。神危 控制还由资产阶级所主导的,从而能够保证
主义生产的顺利进行。 机产生的根源 现代化理论的主要贡献者之一罗托认为,资 现代性所产生的工业化为供了更隐秘的 本主义现代性发展的最后个段正是“大众高消 手段,“最有效工业化也能够为限制和操纵要而 的时代”112i。格蒙特?曼则把现代社会分“生 服务。达到这一点时,在富裕和自由掩盖下的统治就 者会”与“消费者社会”两个阶段,“我们会是 扩展到私人生活和公共生
一个消费者社会”InI。约翰?卡罗尔这种费者会 切真正对立一体化,使一切不同的抉择同化。技
的合理性展示出它的政治性,为变成更有效 内育孵化的消费者的精神状况作了极其辛
述——这一社会的精神特质宣告:假你心低落, 统治得力工具,并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极权主
那就吃! 消费主义的本能反应忧郁。它为 域。这个领域中,社会和自然、精神和肉体为
发病前身体不适的表现形式是感到空虚、冰冷、没精 这一域而保持持久动员的态。”[t4|t8 采,这时就需要加补一些暖热浓烈的营养品。当然 万
新东方2011( 2困
(二)媒介的疯狂 会
义列斐伏尔认为,“现代社会的常生被消费主 在《符号政经济学批判》中以艺术品的拍卖为
透过无孔不入的传播媒介所渗透,日常的时间被 明了符号价值。他发现拍买并非一种纯的买卖,正 现代的生产体制划分为工与及闲暇时间,再 显示了消费的符号价值,是一财的夸示,人 们互相攀挥霍。交换价值主要由其符价值所 经由传播媒体的咨询传,使人将生某种合乎 资本义消费生活模的安排,消费社会与众文 决。化及现代传媒的合谋,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从 “我思故 消费符号蕴含着意识态,给人种虚假的承 我在”到“我买故我在”的值转变。资本主义的异化 诺,让人信以为真。但符号给人一
现象似乎根源于消费主义,正是为了质生存的 是在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个体通过奋斗,
追求导致了现代人类的悲剧。”【蝤媒制造意象,人 全有能从社会的底层晋升到社会的上层。相应
们沉迷于意象中无法自拔(“意象拜物”是波“景 在消领域,人们完全可以通过系列不断前进,
观社会”的基础,德波认识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物 模的境界,实现自由、个性化和差化,现自我, 化统治现实之下已经成消景观的王国,“人们 做到与众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实际,这是 为对景的迷人而丧失了对本真生活渴望追 一种赤裸裸的谎言。“在消费社会中,我们在物面 ,而资本家则依靠控制景观的生和变换来操纵 前越来越
(四)个人主
在鲍德里亚看来,在消费社会,人心理非常 现代社追求个性,但可悲的是消费者认
脆弱,从一个正常人的心理蜕化到儿童期的心理,需 性的获很大程度上表现在自己消费的物品 要被别人关怀。以往宗教曾担当起这重,而如今 人消费的物品,他们同患上了消费强迫症,只 广告挥着这样母性关怀作用。广告又是如何诱 消费过程中,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感觉,才能感觉 -V-静,追个性却从于消费,结果导致创新能力 惑人们去购买商品的呢?鲍德里亚一针见
广告省略了商品的制作过程,“透过形投射社会 丧失,
机制,来建立真实的生产和剥削的体制”旧。告所 对于们来说,消费的物品成了满足个人虚荣的
种符号,“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传统意上实生存 予的是一个充满
实存在的物,而它却让人们在现实中取行,购 需要满足,而是为了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
商品回应它的这种关心。广告是形象的,非真实的, 的满足。言之,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 它激发起了人们的欲望。 价值,而是它在种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合理 (三)符号意形态 地满足实际生需要的消与无度地占有符号价 的费是两种基于不同型的活伦理、观念、价值 日形形色色的时尚或流行的符号体系控制了现代 生活世,成为如今的最高物神。符号消或 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19J于个人主
者说符号的编码将消费意识形态化。这里,“每
物体和产品都获得了双重性的存在,即可的假 “放弃清教义和新教伦理观念。这不仅突出体
装的存在;凡能够被消费的都变成消费符,消 文化准和社会结构准则的脱离,而且暴露出
费者靠符号、靠灵巧和财富的符号、幸福和爱的符号 结构自身极严重的矛盾。一方面,商业公司希人 为生;符号和意谓取代了现实,这就有大的替代 们努力工,树立职业忠诚,接延期补偿理论——说 ,大批的形物,除了被旋转的令人发晕的漩涡 穿就是让成为‘组织人’(organization man)。另一方 所创的幻觉外,什么也没有”ItS]。 面,公司的产品和广告却助长快、狂喜、
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研究贡之 的风气。人们白天‘正派规矩’,晚上‘放浪形骸’。这
是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实!”。 一就在于他把号学的观点吸收进来,把它与马
思主义的政治经
64 —J l避万方数据H巡Q8盟至 Q!]:至
社会观察
SOClALOBSERVATION 三、拯救神危机(消费者解放 展需求,对后代人负责。(一) 合理的信用而非
(二)回到马克
教伦理的不是现代 鲍里亚无论其早期还是后期,都深刻地批
主义,而是资本主义自己。造成新教伦理最严重伤害 了资本主义体制的抑。但他认为解决机的途径 的武器是分期'l,-t款制度,或信用。”[21t67也就是 是将人类最原始的礼的征交换代替现今的 说,是分期,f-j-款的信贷制直接瓦解了新教伦理 费模式。是一种倒退,地反应了鲍德里亚理论 的资本主义神,使社会舍弃了节的风气,求铺 的空想性。 张浪费的享乐主义精神。鲍里亚对这 种信用贷款 早期资本主社会工人生产过程中的不平等 分析:“如果说物品在被提供的时候,带有差异 决定了其在消费过的不平等,对
化和选择的印记,他们也带有信贷印记(至少在主 要的满足成工人消费的主要特征,基本生存需
要的物品上)。就好像,物品确是卖您,而选择却 的是否满时刻威胁着工人的生存,成了威胁工
生存异己的力量而存在,成为资本控制人有 是‘免费赠送’给您,付款上的便利也是一样‘免费
送’,仿佛是生产体制的奖赏。言下之意,信用贷款是 力手。而在资本主义会中,马克思所揭示的工人 消费者的利,而且在根底上是公民的经济权 在生产过中剥削剩余价值的地位依旧(只不过 工人的基本需的满足得以保证,取而代之是由 利之。所有信贷上的限制因会被感觉为家的 报复措,而信的取消(再者这是无法想象的 ),则本家控制的媒介所制造的消费需要否满足刻 威胁着资本主义的生存,成为胁资本家生存自 会被整个社会当做是一种自
信贷消费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引起人们 身的力量而存,符号消费的意识形态成为资本
的焦虑感。人们总是在担心,未的某天,社会中 控制工的新手段。 的不定因素会影响我
入,以至于无力偿还这 消除消费社会的精神危机,只有在实践上消
巨额的债务,到手的商品会逃离人们的控制。“这种 其所由生的根源。在《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 4,1-期造成的焦虑非常特殊,后来它会形成一种 和格斯强调从实践出发解释念的东西,并作出两 行程序,每天重压在心头,使这种客关系不会 点结论:一,意识生的一切形式的产物,只有际 在意识里出现:它萦绕着人对未来计划,而不是立 地推翻所由表为观念实际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 即。”【17】啪 消灭;第二,历史的动力论的动力是
市场本身是无所谓道德的,它所能提供的是 批判。110143因此,马克思在其后的研究中,对如何“
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可能性,从而积累扩大够带 践”地决现代性的难题、改造现代资本主义社
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即资本的积累与张。而当 出了体的路径。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产生的
们引入“价值立场”或“应当”的维度时,资本运行逻 是私制,共产主义是对“异化”的扬弃。在的共 辑的伦理性就不可避免了。更进步说,我们必须 产主义社会里,人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说, 资本的运行逻辑以外找合理与的根据,这个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51?《德 根据是代内正与代际公正。伦理性产生于不 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上的人展做出考
价值主体之间的间性要求,代内公正和代公正 个人的全面发“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20哄
是这种间性要求的两种主要形式。代内正强当 主义会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每个人的全面
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t2tI《共产党宣言》 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其自身利上均等, 明确指出:未来的会态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在谋求生存和发展上利均等;代际公正主要关注 “在那里,每个人自由发展是切人的自由发展 的是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世代更替过程中对益 条件。”I矧的享有也应保公平,要求当代人在在满足自己 的利益和福祉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代
新东方2011( 2困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13]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
郭国良,徐建华,译(北京:商务印馆,2001( [H]( [1]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马尔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
形态研究[H](刘继,译(上海:上译文出版, [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盾[H](赵一 凡,蒲隆,等,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1989( Sm[15]Ha rk PoSter(Exl Sterltl a1 Harx(1 1 n PoStwa r Sa rtre tO-A1一[3]大卫?雷?里芬(后现代精[H](北京:中 FreFIce:Frorfl 央编译出版社,1998:61( ncet0FI U r11 versl thusse,Prj rlceton,Prl ty [4]马克思恩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 P r'ess,1975:246—247( ? 出版社,1995:279( [16]德波(社会[H](王昭
京大学出版社,2006:73( [5]马克思恩
民出版社,1979( [1 7]尚?布希亚(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6]卡?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H](王德 1 n 峰,(上海:海译文出版社,1997:3( r1 Lefebv re,Eve 1 1 fe [18]Hen r'yday ated SaCha 世[7]北大学语系资料组(从文复兴十九 Hodeinn Wor]d,Trai"1s1 the by I rlt 0nRabl novl tCh。W1 th r'OduCtl by arlew纪资产阶级学家艺术家人道主义人性论言 论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1( Phl 1 1 ctl OnWander。Transa PUbl{shers, P [8]里里希?包尔生(伦理
宏,廖申白,译(北
127—128( [19]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
[9]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义精
韩水法,编(韦伯文集:上(于晓,陈纲,等,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人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民出版社,1964:330(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H](北京:1卷[H](京:人 人 民出版,1972( 民出版社,1964:649( [11]克思恩格选集:第3卷[H](北:人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H](北京: 民出版社,1 972( 民出版社,1964:294( 人 [1 2]罗斯托(经济增长的[H](
松茂,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万方数据
66 _j l逛型Q壁逝全Q!!:全
消费社会的悖论及其危机
10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年第1期(总第211
消费社
路日亮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
[摘要] 消费社会作为一种生存状态, 、化, 同时其自身发展也存在着一悖论, 、客观性价值与主观性的悖论、目的和段的悖论、、真与虚拟的悖论、节与奢的悖论等。, , 认真的梳理及合的批
在工业革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消费社会, 是以消费为核心社会文化形态, 它以进入大众规模消费阶段为标志, 费作用成为社会运转的“中轴”。随着科学技的猛发展和物质产品的日渐富, 消费社会已经成为类社会必经的发展阶段。与道德说教抑制人欲来维持社会简产出为主要征的生产社会相比, 建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基础上的消费社会在会生活中日益彰显出独特的作用。而, 费社会具有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认真的梳理及合理的批判有助于更指导当今中
殆尽时, 它就仍然具有消费价值, 仍然是可消费用品; 只有当消费品的自然质结构完全破坏, 使用价值完全消时, 它消费价值才会全失。这种消费丝毫没有对使用价值的浪费, 因而是一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消费
进入消费社会, 消费发生了价值尺的根本转换, 其典型特征是消费价值对使用值的背离。消费品的使价值贬值, 人们重视的是消费品的“时尚价值”。时是种将术、文化与商业行为结合在一的综合体。时尚通过消费符号化, 赋予消品一种象征性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在消费主价值观的导引下, 时尚成为评价消价值的主要尺, 人们在购买消费品时主要是以消费品的使价值为尺度, 而是以时为尺度, 这种消费已经主要不是对使用价值的消费, 而是对时所代表的符号价值的消费。在对消费品的消中, “主不在于满足实用和生存的需要, 也不仅仅在乐, 而主要在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财力、地位和身份。因, 这种消费实则
[1]
会优越感, 以挑起
一、消费社会的悖论
消费社会作为一种生存状态, 使人们在生活式、价观念方面发了深刻变化, 同时其自身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悖论, 主要表
使用价值与消费价值的悖论 消费的本来意义对人的存和展实际要的满足,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在前消费社会中(生产社会) , 消价值等于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品等于可消费用品原是消费行为所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当消费的使用价值还没有最
[收稿日
它的一个巨大
功、高贵的身份、受人尊敬的社地位人生价值实现的宣示确定。其结果是, 只有具有时
[作者简介] 路日亮(1954-) , 男, 山西省大同市人,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路日亮 消
的消费品才能受人
然具有使用价值, 只要它背离了时尚, 就不再有消价值, 就要被作为弃物扔掉。因而导致了使用价值和消费价值的
客观性价值与主观性价值的悖论 所客观性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价值; 所谓观性价值是由符号引起价值。任何消费过程都是消费品的价值衰减过程。客价衰减主是使用价值的衰减, 以及于使用价值的衰减而造的费价值的衰减; 衰, , 在种消费过程中, 由于作为使用价的物质承担者的消费品的自然物质结不断地遭到破, 因而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也断衰减, 直到费品的自然物质结构完遭到破坏, 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也就完全消失, 因而它的消费价也随着完全消失。建立在客观性价值衰减基础的消费价值是一种以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为消费尺度的价观。根据这种价值观, 只要消费品具有使用价值, 就仍然具费价值, 就不
在消费社会, 消费的准则是建立在消品的主观性价值的基础上, 客观性价值衰减对来说已经再是主要因素, 它主要发生的是主观性价值衰减。人们的消费, 主要再消品的使价值, 而是它的符号价值。号价值与消费品的客观属和用价值没有必然的联系, 是人们观择的结果。因此, 在一种消费品的用价值没有任何衰减的前提下, 它的费价值仍然可以时尚的变换而衰减以至完全消。符号价值的大, 集中体现在品牌消费和尚上, 一旦被确立为品牌, 便超越其物理的特性, 而带有某象征性, 于是商品被“图腾化”。这种现象的现, 抹杀消费品价值的客观性, 使人们看不到物品的真实值, 而是雾里看花, 眼花缭乱, 真假难辨, 好坏不分, 从致了客观性价值
目的和手段的悖论 在生产社会, 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再生产, 生产是整个条的逻辑起点, 当也逻辑的归宿。古典经济学认为, 消费是生产的“附庸”, 消费主要
101
产和生活需求而去耗费物质的一种行为。消费是存在手段, 而非生活目的。而在消费社中, 消费是整个生产链条的逻辑起。费也不再是或主再是一种物质行, 而变成了一种活方式, 一种符号消费象征消费之类的文化行。费, 而不是工作, 成了生活世界旋转的轴心。这样, 消成为目的, 费?贝尔指出:, 它所要满足, , 欲求超了生理
[2](P68)
, 因而它是
来属于人类行为的消费反而支配人类, 在这个一切受欲望所驱使的会中, 社会规范松弛, 人的动摇。在这里, 目的和手段发生了的颠倒:生产和经济增长不再是为了满足要, 而成为惟一的目, 而费成了保证过剩性产和无限度的经济增长的段。此, 不是消费者, 而是企业和商业经营者在领导着消费的新潮流, 在制造着挥霍性消费。因而迫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何谓消费”, “消费到底
从社会发展的宗旨来看, 尽管经济对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地位, 但是济的发展不能置于目的位, 而应把与社会的发展为发展的主要目的, 经济的发展是人与社会发展手与附属, “不是把发展附属于增长, 而是要把增长附属于发展。是要把人的社会发展附属
[3]展, 而是把技术、科
而消费社会则
展成为目的, 人的发展变成手段。渗透在当代社会制度、政策和生活时尚之的消费主义要求人们将消为人生的根本义, 认为人的消费就是我们“精神足和自我满”的根本途径[4]。使现代人在很大程度上把消费作为表现自我或体现自我价值的手段, 在速增长的GDP 面前, 失去了
在消费社会, 由于时尚消费和符号价值的作用, 使人的价值、地位也发生了扭。“我是谁”问题是通他的消费来做出回。衡量一人的地位和价是看你对社会的贡献, 而是看你穿什么、吃什么, 甚看你“扔”什么。“诉我
[5](P24) 什, 我就会告诉你你是谁! ”消费标
10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年第1期(总第211
产业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其主要目的不在是弘扬精神, 而是为利润生产。既然如, 文化那种神圣的乃至神秘外经脱去, 剩下是赤裸裸的利益, 因而也就失去了应有精神价值。在常生活中, 人们追不变化的漂亮外观, 强调新奇多变的视觉快感, 文化的终极意义日益衰竭。尽管, , 现实生活中, 看起
精神生活是人和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内, 它在人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用。人对精神生活的本追求, 对意义世界的积极建构, 既是人的本质表, 也是类追求和实现幸福的表现。社会生活中, 如果人之没有精神上的对话, 人类就将退为一堆器官, 而世界也将变成精荒漠。当人的消费行为被渲染出所的性格、审美、人、价值的特征之时, 人主体性也就丧失———人被异化为物, 此时消费选择不但没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 相反, 贪婪消费却带来更多的问题和苦恼。而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剥了人们精神上的创造和享受, 已成为制约全发展的主要因, 人们在过剩的物质生产和眼花缭乱的大媒面前, 越
真实与虚拟的悖论 消费社会出现了“实事”和“意象”分离, 使得真实和虚拟难以分辨。在生产会中, 们的需要是真实的, 消费也是真实的, 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费会是一个被象统治的会, 消费本身不再是本需要的满足, 而是被意激发需要的满足, 即需要满足。由于象费的作用, 这就使得真实的消费变成了觉的消费。人们对物的消费过程, 首先必须变为符号的生产与过, 只有通过广告的影响, 人们心中形成了一定消费意象之后, 人们才会去买物品。所以, 博德里亚深刻地指出, 人们面临的不是以意象方式现出来的观社会, 在其深层是符号社会。符号社会一切在符码制中, 一切件都不再存在, 存在的只是通过机器、特别是电子媒介能现的符号产品。判断品的价值标准已不再是原件, 而是变成了拟象本身, 即通过符码的组合
人们的身份差别, 那些一顿饭吃上万元的人与在街头小摊充的人的身份是不一样的; 穿的人不是官员就是大款。在这里, 和饭的使用价值已不重要了, 重要是它的牌子以及由牌赋予的子。人们吃什么、穿什么, 主要不是为填饱子、为了御寒遮体, 而是为了使自己获得一个受人尊敬的外表。吃饭和穿衣不再是目的, 是手段, 人的价值、地位被包在花花绿
物质丰盛与精神匮乏的悖论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 社会形态。注重消费, , , 意识形态。富的同时, 也使们价值观念、消费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主义是物质主和享乐义的高度结合, 它导致了人的精神需求物质求的严重失衡。消费主义“把物欲的满足、感官的享受作为人生求的主要目标和最高价值。人的自我满足和快乐的第一位的求是占有
[6](P116-117) 品”。费主者认, 只有物质生活丰富和感性欲望的满足才是重要的、有价
个人所占有和享用的物质财富才是人生意义和价值象征。在消主义的驱使下“, 今天, 在我们周围, 存在一种由不增长物、服务和物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富现象, 它构成了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本变。当地说, 富裕的人们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 而是被物所包围。”所以, 当代人生活所采取的消费式没有变它的物质主的质, 他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物质主义理解却现代化价值追求的致命错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当今世界, 物质丰和展并未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实上, 被消费主义发出的是人的无限物欲, 而物欲的胀并不会促进全面发展, 反而造成人的精神空虚。多数人在面对空前丰富物质世界, 惊羡之余往往不由自主地被裹挟进去, 陷入奢靡、麻木、俗乃至迷失、堕。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应当是辩证统一的, 物质的丰富为精神产和神生活奠定了基础, 神生产又促进物质的发展。文化本来是社会生活中的精华在, 但在消费社会,
[5](P1-2)
路日亮 消
来判断。所以, 符号
在生产社会中,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和个人的爱好自由决自己的生活, 而在消费社会的运中, 广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成费经济须臾不可或缺的制。广告等新闻媒体纵着日常生活的决定权, 经济的定权已经退居其次。广告通过讲述着一个个关美好生的神话, 激发欲望、刺激消费从而带动社会发展。广告会用无的联想暗示, 使欲望变得丰富多彩, 望不再是有限的欲望, 它脱离于能, 成为对可
同时, 广告通过赋予不真实的所谓符号价值来吸引顾客, 于是广告本成了商品。既然广告变成了商品, 所以广告宣扬的是己而非商品, 广告贬低商品的使用值为前提, 只有贬低使用价值的意义, 才能张扬其符意义, 把人们的消费意力导到会意义上来。广告最基本的济功不是告诉消费者哪里他需要的东西, 而是劝说费者去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正因告牵挂不是使用价值, 它不是对使用价值“有用与无用”的一种证明。正如广是超越有用与无用一样, 广告也是超越真实和虚伪的。因, 广告艺术主要在于造真非的劝导性陈述。广告的真正功能在于造时尚。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 广告是一种制造时尚的机。通过媒体的“”, 一种新的消费尺度、新的社会编码宣告诞生, 这就是时尚。时是代表身份、地位和美的符号和编码, 是诱导消费者对它集体迷恋的巫术。时尚是“”的象征和标志, 但就其实质来说, 时尚是超丑和美的, 正如当代物品就其符号功而言超越有用与无用的一样。尚是广告制造的关于“美”的符号, 并非真正的美本身。随着新时的形成, 一种新的关
[8]
符号, 使
节俭与奢侈的
103
后, 个人奉行节
社会效应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凯恩斯从储蓄与投资的角度对“节俭的悖论”进行了深解读。他认, 储蓄与费是此消彼长的。俭增加储, 必然使消费, 对他本人的收入不至于有重大影响, 格, 减少目前的资需求。如, 其结
。在生产社会, 由于生产资料的匮乏, 节俭消费倡节制个人望, 减少消耗, 增加资本积累, 从而促进经济长。这种消观符资本主义上升时资产阶级发展经济的需要, 对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生的增长起了促进作用。由于俭费观没有科和系统地界奢侈和评价个人消费是否合的标准, 抵制暖衣饱食外的消, 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费对生的反作用, 制们的消费视野, 不利于随着生产力发展重组消费构和提高消费水平。随着工业的进步, 生产力的极大展, 奢侈消费观伴随费社来临成为时尚。这种消费观认为节有其适用的范围, 超出用范围之外的节俭是毫无必要的。有认为, 节俭观农业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有其历史进步意义, 但是工业社的到来, 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无疑节俭观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应该由新的精神值取而代之。但奢侈消费观有其理论的局限, 奢侈不仅会造成一不的社会风气, 助长腐败、乐主义等消极社会现象, 而且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由此可见“, 节俭的悖论”涉及到个人伦理与社会效应或个人伦理与社会伦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来, 节俭是一, 它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勤俭创业、安命的道德戒律, 而且也增加社会财富、减少消、促进生产的经济信条。这种美德消费社会却出现了题, 遵守种美德似乎成了碍社会展的绊脚石。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此悖论作了进一步分析。他告诫人必须惕逻辑上的合成谬论, 即“对单独个人有益的事不一定因而就对全体有; 在某些
[10](P283)
的精明可以是
悖论”的产生。“节
的“蜜蜂的寓言”, 揭示了个人节俭的美德, 导致有需求不, 经济展疲软的社会恶这样一个道理。也就是说, 在由业社会发展到工
10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年第1期(总第211
社会发展模式。整个现代社会的发展模都建立在这一预设之上, 现代人天真地相信:通市场体系不断循环和扩的生产与消费运动, 将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把们入个自由足的“人间天堂”, 而为了现这一切, 自然界将作一个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库为它们提并且无限的支持。它赖以支持其实“觉”, 因又不“伟大”, 它的。无的生产和无限的, 其, 它面临着“外部”境的制约, 有着部“临界点”的限制, 这是说, 与消费并非是完全自恰的, 资源和环境始终构成了它不可越的外部制约条件, 所以, 当它高歌猛进于质主义和消主义的大旗下时, 那潜存的病灶终将发作出来, 甚将导致一场危及人生存根基的灾难。因此我们说, 现代社会的方式在本质上包
消费社会必然带来社会危机 在前消费社会, 现代本义的经济展的动力是生产, 是持续改善和更新生产条件和基设施, 并培育兢业业、以工就作为最高奖赏和具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鼓励们踏实工作, 为社会造财。入消费社后, 便是想设法不断膨胀人的物质欲求刺激大规模的物质消费。靠广告媒刺激人们无限的消费欲, 成为导社会发展的动。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产生, 大众性高消以及大众对消费时尚的普遍追求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倘若没有更大的物欲和费动机来予以支持和驱动, 物质生和财富创造将失去不可缺的刺激, 当然更谈不上扩大再生产, 以在更大规更高层次上创造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物质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由过去生产———消费, 变成了消费———生产。但这样一来, 却颠倒了生消费的关系, 是, 能赚会花, 透支消、贷款消费等等现象成为当今社会的时。进造成人们在价值观上只取, 不讲奉献, 贪图享乐, 不求进取, 不求天长地久, 但求一时拥有, 过把
博德里亚认为, 消费社会是一个彻底异化的社会, 消逻辑不支配着质产品, 而支配着整个文化、性欲、人际关系以至个体的幻象和
由于个人的节俭社
人要求增加储蓄的企图可以造成所有人都不能有更多的实际储蓄。这样, 个体节的伦理与社会发展的效应之间出现了明分与冲突。在这种情况下, 在发展主义的发战的指导下, 西方国家在业化进程中往往突出强调者, 而忽视前者的建设, 特别是当本主义处于危机阶段时, 西方经济家便主张节俭反对, 对储蓄与节俭, 主张花钱与奢侈。由此, 便导致了消费主义取代节俭观念, 成为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 , 重要作用, 但由于上述悖论的存, 必然导致
消费社会必然带来生态危机 人与自然本应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随工业文明的到来, 科术的进步, 会生产力的高, 人类改造和征自然的能力了巨大的发展。但社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没有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 发展是以对生态环境破坏
由于消费成为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 社会的发最终也要落于消费力的提高上。所以“大量, 消费”“, 大量生产”的模式就应运而生。“大量生产”推动着人类去无限度地开发、耗费然资源, 使环境、能源生承受着巨的压力, 显出人与自然的严重对。其后果是形成这样一怪圈:规模采→大规模的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废→大规模的对自然资源掠夺的公式。这样的循环是维持现代社会特有的“发展方式”, 其结果“生态困限”等灾难将避地降临。消费主义之所以开足马进行大规模的消费———大规模的生产, 是建立在一个不靠的“环境性”的预设基础之上。他们认为, 生产和消费是一个自给足的体系, 只要人们的欲望能够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生产和消费的循就可以在这一体“内部”无限地进行下去。这种未经反思的前提性假设, 批判、无条件地假定了人外的自然环境的承受力是“无限”的, 它可以无限度地起以大规模生产和大
路日亮 消
这种不断复制传
流使得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消失了界限, 社会万象处于目眩神迷的变幻动中, 哲学话语、社会理论、传播理论以及政理论的边缘正在蚀消融, 甚至不社会态和意识形态构都不再壁垒森严。这个产过剩的消费社会中, 当代人的活法是白色的, 没感情介入, 没有形而上动, 也不可能有理想热忱是危机四
[5](P231)
105
了成果、政绩、效益而折腾, 普遍缺少神圣和崇高的目标。然单纯的消毕竟无承载人生的值和意义。现代人在物质生活上丰裕舒适, 但精神上却更多焦虑、痛苦、压抑
贝尔认为“,
[2]用不时兴
, 人的需要是
。这样的社会必
消费社会必然导致人的危机 在”“, 途径。“[11](P5) 的动。”多、尽能高档次物品当作人生价值。现人成功的标是所拥有的金钱和权力的增加, 所消费的物品和所受的商业性服务档次的
, , 。人性的升华是、越来越远离自然本能的过程, 人, 越是高级的需要越代人本质。正是通过精神追求, 生活创造丰富而深的意义中, 人“诗意地栖居”。消主义者试图用物质的西, 来满足实质上社会心理的和精神的需要的行为只能是可悲的挣扎, 最终将会陷入对商品不断变换的符价值的无尽追逐中而疲惫不堪, 不知
中国目前正处于由生产性社会向消费性会的过渡阶段。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 各种生要素在世界范内流动, 促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这种跨国家和地的和文化交流与渗透, 使消费主义的值观也在世界范围内得传播, 同时也悄然地走进国。在我国社生活中, 消费主义被许多人所接受, 尤其是受到暴富阶层和一些年轻人的睐。由资本操商业文化通过大众传媒, 在观上将发达国家消费模式、享乐主义的生活式树立为消费者的理想消费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与发达国家具有大的差距, 而中国人在低收入的经济基础上争相仿效高收入物消费方式, 这能不说是一种“超前意识”。为此, 对于括国在内的广大
的价值求证于物的价值, 物的价值确证和彰显着人的价值。而在消费主义的意义之网中, 对物质的需要趋于无限, 完全能会内在精神超越的值, 它使人附属商品和市场, 成“消费物”、“经济人”。对周围的一切, 除关心“它对我有什么用”之外, 人们似乎再也没有别的兴趣了。天上繁星、心中的道德律令、人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问题, 代人已经
人们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满足感, 而消费主义却把个人的满足感建立在己否比身边的人或过去消费得的基础上。人们希望能提高自己社会地位, 提自我价实现的程度, 也就是都希望提高己消费档次或“品位”, 这样人们就总处于一种竞争张力中, 很少人有满足感、幸福感。从社会思潮到文学艺, 从
“偶像”, 人们都追求虚无缥缈的时尚、时髦, 而且何抵制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主生方式的消极影“用”过就扔, 们搭建一种价值念比搭建一个地, 建立一个有利个人进和国家富强、学、健震棚还要简单, 人感兴趣的是那些“肥皂”文化, 康、合理的“消费”社和消费价值观势在必行。很少有人对厚重的智慧细嚼慢; 人们
[参考文献]
[1]王宁. 消费会
2001.
[2]〔美〕丹尼尔?
海人民出
[4]卢风. 论消费主义价值观[J].道德与明,2002, (6) . [5]〔法〕让?博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刘成福, 全志
译. 北京:生活?
[3]〔法〕艾德加?莫
南京:南京
[6]厉以宁. 消费济
10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年第1期(总第211
[10]〔美〕萨缪尔, 诺德豪斯. 经济学(第12版) :
[M ].高鸿业, 杜
[11]〔美〕克利福?尔兹. 文化的解释[M ].纳日
[7]郑红娥. 消费会
(7) .
[8]池永文. 消费的价值观及其危机[J].长江大学
(社会科学版) ,2006, (2) .
[9]〔美〕凯恩
徐毓
译1北戈, 等译,
京:商务
(责任编辑
Paradoxes and Crises of L U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 niversity , Beijing 10004, China )
Abstract :Consumer society , a , profoundly people ’s life style and ideology ; in the mean 2while , however , it ’s a of paradoxes , such as those between value in use and value in consump 2tion , between , between purpose and means , between material prosperity and spiritual vacan 2cy , between the real virtual , and between thrifty and luxury. The existence of above paradoxes would inevitably lead to a series of crises. Hence careful account and rational criticism of those paradoxes would better guide the social develop 2ment in China today.
K ey w ords :consumer society ; paradox ; crisis
中国艺术学科体
“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构研究”学术论坛于12月13日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家学者与会, 围绕中外艺术学发展历史与现、艺术的当下问题、中国各门类艺术创与科建设、中国艺术教育学科发展困境与突破、中国新兴艺术学科发展、艺术科评价建模等命题展开理思考和
此次学术论坛由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艺术学科系建构研究”课题组与《艺研究》杂志联合主办。课组依托北京师范大学雄的综合文化景和紧随时代拓形的艺术与传媒教育体系, 集合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精干研力量和部分外校艺术学高端
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构研究是一个多次的交叉学科课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期, 艺术在校教育和人文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进而对术科建设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各种兴艺术形式的出现也需艺学科体系实现新的拓。而艺术学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问题更是多年艺术学领域和教育界关注和需要解决焦点问题。本“国艺术学科体系建构研究”学术论坛是近年中国艺术学科体系研究的次峰会, 坛包括主题发言和学术研讨两部分, 既有对中外艺学科体系历史与现状的整合与梳理, 也有对国艺术学科论与实践发展的开拓与创新。与会专家围绕艺学体系建构的一系学术命题展开学术研讨与对话, 对于推术学科体系建构
(中国艺术
从孟子的恻隐之心看当代社会精神危机
从孟子的恻隐之心看当代社会精神危机"text-align:center;"> [摘要]“小悦悦事件”被媒体光后,舆情一片哗。路人与肇事司机冷漠无情引发了公的再检反思。我们可将该事件视为道德滑与沦,同时也体现了当代社会存在的精神危机。本文从哲学角度反观此社会热点问题,从子的恻隐之心来反观当代社会存在的
论文关键字: 社会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热议。2011年10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3日,广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灰将被带
整个事件就像当初的“犀利哥”事件一样,通过现在媒体的广泛传播作用,一次的在网络上掀起了轩波,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人的关注,而在这问题后,隐藏的是更深层的问题,往现象背后的事实本身,却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恻隐之心作为人生而的善端,实质上是我们心道德
那些“路
纵观整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面对一个弱小生命被蹂躏,那些“路人”采取的都是各种不同的,而在整个件被曝光之,在场路过的人又来面对镜头悔道歉,可以想,当时那种情况下,每个过路人的内心活动应该是怎样的,而这样生命如此的漠视,又如何
整个事件中,司机的道德沦丧以及路人的漠视,透视出巨大的社不信任感,其实在这些“路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衷是想去救的,但是由于种种原,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造成人这种最先在的恻隐之心灭的罪魁祸首,媒体是逃其的,现在社会媒已经脱离了己的原本职责,即将人民最本的社会事实反映出来,表的应是最广人民群众最需要改者最真的状况,而现在媒由于利益熏心,一味的追求娱乐效果,一味的追求新价值,而忽略了人性的东西,“犀利哥”事件就是一个好的例子,通过媒体的,使原本逍遥自在的犀利哥一下子成为众的焦点,同时让他连原安身的场所都失去了,因为媒体的报道,使得更多人对进关注,一时间跟他合照的,对他采取帮助的,一下子搅乱了他原本生活,使他开始退缩,甚至害怕,恐惧,当然不能忽视的是通过媒体的报道也得政府对此事件进关注,从而使得他获得帮助,终回到自己的家中。而在“小悦悦”件中,为什么那些“路人”最有选择伸出援助之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害怕,担心。因媒体对一些现象的大肆
“救人就会被讹钱”的错误观念,使最大家都产生“多一事如少一事”的观念,致使惨剧的发
恻隐之心与良知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带来的后果就是畸形扭曲了人的恻隐之,切断了人与社会的联系,个最大化的考量成了首位,而社会公道的沦丧、责任感的散,都造成了此次剧的发生,每个人都能的在待他人来救援,这“围观反应”是一种畸的责泛化反应,认为别人一定会去救援,而自己没必要去做。从这点可看出,如果是一个人单独出在当下,实施救援的几率会比几个一起在场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忍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人有不忍人之心者,人乍见孺子将人打,皆有怵惕恻隐心,,所以内交于孺子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党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德性上来说,人皆有此心。对恻隐之心有无问题已经无可争论,人,至为一个人来讲,就肯定是有恻隐之,但是恻隐之心存在个“隐显”的问题,有隐显,就是表现不现的问,表现则显,不表则隐,隐不代表无。而于恻之心的表现与不表现,是靠经验教育的引发,而外在的经验条件,就自于我们所生活的外在社会
恻隐之心乃是道德本性,作为实践的先天根据来讲的,也就是为内在固有的,将这本心表现出,也就是隐之心“显”出的,其心是此本心之流。不表现此心,即“隐”此恻隐之心者,则是私欲之心,可以看作是一种迷茫混沌
恻隐之心,是仁之端,不是任何人创造的,是定无疑。人的良知作为天地物之本,同时也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意
在孟子那里,是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识分裂开来的,前者为养小体,后则为养大。他的“性善论”也是大体的“心之官则思”出发的。在孟子看来,仁、、、智四端,有能存之者,有不能存之者,存之者则为人,不能之则为禽兽。而人若能充此四端,可以尽其性。因此,孟子所主张是人性中存有良知良能,亲亲敬长即良知良能在义的表现,而孟子的这种“善论”是与他天道论相关的,由于人性接与天合,那就不但促使客观的世界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且得存在的万物也皆备于我了。其“性善论”则是以“耳之官不思”为恶的根源,以“心之官则思”存养心的先天根,孟子的恻隐之心学说为其仁学思想体系建奠定了坚实
则以恻隐之心为起始点对伦理道德领域的“仁德”和社会政治领的“仁政”予以探,分别论述了二者的内涵、实质及“由”的实现方式。 道德的问题,必须从道德本入。现在社会当要不要扶起摔倒的老人都成为一个人纠结的问题时,透视出整个会的道德神的缺失,同时也是种精神危机警示。越来越繁荣物质生让人们渐渐迷失在物欲横流之中,忽视了心的呼唤,淡忘了还有精神层面的求需要们去完善,在残酷的饿现状面前,们须主动面对道德问题滑坡的现状,必须从道本入手来解
跳出“小悦悦”事件,当今中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包括食品安全问题,儿童牛奶奶粉全题,以及最近爆出“毒胶囊”问题,到底什么才是让老百姓放心东西,如今,连吃肚中的食物都不能保其安全卫生的来源,食住行人之生存之本,民又以食先,食物的安全隐患,让人们不得不审视这个社会,现在有不少黑心商贩为了谋取商业暴利,本置人民安全不顾,肆意的在食物加添加剂,甚至学工业用品。我们盖被子,也不道是不是面存在黑棉花,而你生病吃下的胶囊,也不确定是不是昨天你刚刚丢垃桶的那双破鞋。种种安全题,不得不起当今人们的反思,底是什么蔽我们原本善的心灵,是来自外界的物欲惑,来自内心的刻意回避。生存在今天的我们,不得不为这个问题好好的思考一下,到底我,在物欲横流的今,丢失了什么,是不是丢失了我们最宝贵的那一份心灵的洁净。人类的心可以说是互相映的镜子,不但是为心是可以相反映它们的情绪,而且情感意见这些也都可以相互反的。财富对于人来说,是可以使人受人的一切趣,而人们对于财富的也本能的具有着一种快乐。这种快既是财富的本质,所以它定成为由财富所发生的一切情感的最初来源。自然所给予身体的是一些欲和倾向,并依照身体自身的需要或者情情况增加或减少,而然对心灵也同样是给予了这样的情活动。 人人皆有的恻隐之心,已经被很多外在的物质以及其他东西所蒙蔽。在当今物质如此繁荣的社会,们应该理自己的神,社会转型太快必然要一定的代价,而在心灵这一方面的代价就是道德的缺失,这就犹根,入到每个人的心里,我们在睡前,应该摘己的面具,面对真实的自己,反省自己今天都做了什么。这个社会缺乏的是对自己的反省,缺乏的是对真自的面对,而恻隐之心,道德本心,恰恰存于那个
[1] 万丽华,蓝旭.孟
[2] 杨伯峻.孟子
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_博德里亚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研究
文 化 研 究
消费社会
— — — 博
王 岳 川
(北京大学 中
摘 要 :著名法国思想家让 — 博德里亚 (Jean Baudrillard ) 从后现消会理论角度对当代世界加以透 视 , 得了新的问题意识 。 他基本关注层面是 :现代性问题与文化危机 , 消社会形态转型和媒传播的结 构 , 消费主与日生活 , 商品拜物教中的精神生态危机 , 究 , 对当代界性的费社会文化困境的揭示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消费社会 ; 仿
中图分类号 :G 05 2收稿日期 :2002205210
作者简介 :王岳川 (1955— ) , 男 , 四川安岳人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博士生导
①当今出现的 “ 生评” , 或者又称为 “ 生态诗
(Ecopoetics ) , 注重当代世界文化精神的生态平衡及文化与自然 环境系 , 对多复杂的问
cism Reader ; 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 . The University of G eorgia Press ,1996。 应该说 , 博德里亚对现代性
理和对 “ 自然物质权力” 的注 , 同样使他
行社会学的深层分析 , 揭示高速发展社会下残存 的机制和精神生态境问题 , 进而解构旧的体制 和认值论模式 , 沿着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道 路方社会出现的新变化进行析 , 理清消费 社会的客体 、 符号以及符的多层复关系 , 呈 现后代社会的消主义本质 , 成当代世学 界重量级思想家为之努力的方向 。 法国著名文化 理论家让 — 博德里 (Jean Baudrillard ) 在对当代 消费社会诸多社会和文问题的考察
多新术语 , 诸如 :“ 仿” (simulacrum ) 、 “ 内
(im 2plosion ) 、 “
sume ) 、 “ 致命” (deadliness ) 等 , 重新思考当代界 若干前沿学术问题 , 代表了当代文化研究
理论视野和研究方向 , 并对当代界出的精
ocriticism ) 的视野 。
①
一 、 现代
对当代传媒形态和全球化境况中生存层面的 关注 , 使博德里亚更为关注当代人缺乏交流 、 闭锁 心和充满误解读的现状 , 这使将思考的 点放在信息传和术霸权问题的研究上 , 从而 为当代信息播撒和心灵整合的究提供了一个可 资重的文
在出版 《消费社会》 、 《 生产之镜》 、 《 拟像与 拟》 、 《 冷酷的回忆》 著作并获得巨大的声誉后 , 在其 《完美的罪行》 , 博德里亚进步拓宽 自己的研究域 , 不仅研究现代性媒和技术问 题 , 而广泛探索后现代社会中的诸多问题 。 其中 , 对完美的罪行 、 逼真的技术 、 镜中之物 、 冷漠 和仇恨等当代精神生态况进行了
在他看来 , “ 罪行” 虽然从来不是完美的 , 但在 “ 完美的罪” 中 , 美本身就罪行 , 如同透明 恶中 , 透本就是恶一样 。 “ 完美的罪行就是 创造一个无陷的世界并不留痕迹地离
第 39卷
北京大学学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Humanitie s and Social Science s )
V ol. 39, N o. 4
Jul. 2002
界的罪行 。 但是在这方面我们没有成 。 我们仍 然到处留下痕迹 — — — 病毒 、 笔误 、 病菌和灾难 — — — 像在人造世界中心人的签名似的不完善的标记 。 ” [1](P43) 博德里亚在分析当今界的典型事例中 , 澄了一列的误区 , 诸如当人容易将拟 事物看成现实实在 , 将心造的幻当成现实 , 将超 验之思想看成必然的况 , 将表面当事情 本身 。 尤其是通对罪行的分析 , 指出现代人将 罪行完美地掩使之具有性 , 从而达到消除 对世界的激进幻想 :“ 在我们断积累 、 增加 、 竞相 许愿的现代性中 , 我们已忘掉是 :逃避给人以力 量 , 能力产生于不在场 。虽我们不能再对抗不 在场的象征性控制 , 我们今天还是陷入了相 幻觉之中 ,
中 。 ” [1](P8)
当前 , ,
,
模型而形成的社会组织 , 已经取代了生产的地位 而成为社会的组原 。 后现代期的商品价值 已不再取决于商品本是否能满足人的要或具 有交换值 , 而是取于交体系中作为化功 能符码 。 博德里亚声称 :“ 这个世界的气氛不再 是神圣的 。 不再是表象神圣的领域 , 是绝对 商品领域 , 其实是广告性 。在们符号 界的中心 , 有一个广恶神 , 一个恶作剧灵 。 合并了品及其被制时候的滑稽动 。 ” [1] (P72) 后现代类像代是个由模型 、 符码和控制 论所支配的信息与符号时代 。任何商品消费 (包括文化艺术 ) , 都成为消费者社会心理实现和 标示其社地位 、 文化品味 、 区生水准下的 文化符号 。 “我们曾批评空想的 、 宗教的 、 思想的 所有幻觉 — — — 当时是令人高兴的幻觉破灭的黄金 时代 。 现在只剩下一个 :批评本身的幻觉 。进 入批评射程的客体 — — — 性 、 梦 、 工作 、 历史 、 权力 — — — 以它们自身的消失进行复 , 反过来 , 产生出 对真实事物的令人快幻觉 。 由于不再有害 者可折磨 , 对批评的幻觉就自苦恼了 。比工业 机器更糟 , 思想的齿轮处技术停顿状态 。 在其行程的尽头 , 批评思想缠绕在自己身上 。 ” [1] (P29-30) 这种痛切的指证 , 难道还不足以使当代 人深切地识到消
重后果吗 ?
更为严重的是 , 当代人过分依赖计算机 , “ 在 普及的接口中 , 思维自身将变虚拟的实在 , 合成 影像或文字处理自动入同物 。 …… 带着虚 拟的在以其所有的后果 , 我们走到了技术的尽 头 , 站在作为非常表面的技术一边 。在尽头的那 一边 , 不再可逆性 、 迹 、 甚至对先前世的怀 念 。 ” [1](P35-36) 博德里亚对这种状况甚为忧虑 , 并进而注意 :非群体性的个体 “ 软性” 题 , 如 个人 、 身体 、 文化等 , 成了当代理论关注的热点 。 殊不知 , 对计算机依赖最终表现
, 这种媒体 +电子商务 , 等着每一个打开网页浏 览的人 。 于是费诱导就成功地结起来 。 在一个技术崇拜的时代 , 复制成为这个世界 的规模最大的谋 。 “支配这个界的不是上 帝 , 是我们自的感觉器官 。 …… 我们甚至不再 提亚当的脐的问题 :是整个人类必须一个逼 真的脐 , 只要我上不再会把们与真实世 界接起来的期的任何迹 。在定的时间 内 , 我们还是女所生 , 但不久 , 我们就和管 儿这一人一起返到亚当的无脐的状 :未 人类将不再脐 。 ” [1](P25) 应该说 , 博德里亚对 当代问题的思考是有深度的 。在我看来 , 衡量一 位思想家的最好的尺度 , 就是看它在所谓的流行 文化或者泡沫文化的反思性深度 , 以及历史 深了解所到的文化批评悟性 。 只有庸俗的 评论家 , 会对一切新潮的东西低能地叫好 , 才会 无原则地从事短期行为的平面性文化泡沫活动 。 技术性问题带来的负效 , 对当代新文 化现象的剖析 , 使得博德里亚的分析升到文化 哲学高度 。 于是种独特的人文悲情然纸上 :“ 我们既被吞食 , 又吸收和完全排除 。 列维 — 斯 特劳斯划分了两种文 :吸收 、 吞食和掠夺文化 — — — 吃人肉的文化 , 及吐 、 排出 、 驱逐的文化 — — — 吸人血化 , 现代文化 。但是 , 我们的文 , 我们的当代文化似乎在两种文化之间 , 在最深 入的结合 :功能的结合 、 间的合 、 人的结合和 最激进的排 ,
23北京大学学报 (
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综合 。 ” [2](P39) 这种激愤的言 在这部书可以不断到 , 使 《完美的罪行》 成 当人真实人生的独特写照 , 同时也是对现代 的合法性的新层面的
由此 , 我们明了这个精神生态已经失衡的世 界和我们的思想平面化状态 , 以及重建价值平衡 能性 。 因为 , 在现代性境遇中 , 想者的 力不在于恿价值平面化 , 而追问深度模式是 怎样消失的 , 而且质疑那些现代性的罪行怎样被
二 、 消费
距 。 “ 生存意义”
看来 , , 而 。 在全球 化语境 , 创业的传奇已到处让位于消费人的 神话 。 “ 自奋斗者” 、 创人 、 先驱者 、 探险家和 垦荒者的一生的传奇色彩经效 , 不再新生 代偶像 。 今天的极消费的 “ 大浪费者生” 已成为 “ 简单的” 日常生活 , 生活的意义仅仅是疯 狂购物 , 过天酒地 、 纸醉金迷的生活 。 生活的 会功能和意义于 “奢侈的 、 无益的 、 度的消费 功能” 。 当这一切成为全民共识时 , 消费中人 浪费就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合理景观 。 “在我们目 前体制中 , 这种戏剧性的浪费 , 不再具备它在 始节日与交礼物的宗教节日里所具备的集体 的 、 象征性的且决定作用的意义 。这种不可 思议的消耗也具有 ‘ 个性’ 并由
更为严重的是 , 在全球军备和扩军中 , 用于军 事预算和国家官僚支中的社会财富数额巨大 :“ 费与赠送礼物的宗教节日里的象征性的 香不搭界 , 它是一种落的政治经济体制中 望的 、 生死攸关的决方法 。这种最高层次的 ‘ 消费’ 与个人对商品如饥渴的渴一样属于消 费社会的一部分 。 …… 在这个社会中 , 浪费消 已变成一种日常义务 , 一种于像接赋税的 通常无形的强制性指令 , 一种对
不自觉的参与 。 ” [2](P28-29) 可以说 , 如今的巨 浪费正体现在国家军事投资 、 官僚体制的维护 、 人们消观转变上 。 这造成了当今社会仅 追求发展速度和人命竞争的根本原 。 说到 底 , 消费社会需要商品来持这个社会良性发展 的假象 , 而真实的命政府和个人在需要物质 消费中摧毁这社会的和平和持续发展 。 商过 度消费和刺激消费只会导致其社会机体和心慢 性堕落 。 在这种慢性社会性自杀 , 日生活的 原初意义没有得到应有的升华 , 相反 , 却使得体制 性思想得以顺利征服所有的
、 消费程度 , 主要是个体身份的确认 , 在社 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获得整个会的反馈 和公认 。 在德里亚看来 , 商品消费的象征符号 表达不仅是某种流行样格 , 而名牌政治 声望和权力 。 们在消费商品时已不仅仅是费 品本身具有的内涵 , 而是在消费品代表的 社会身份符号价值 。 诸如贵 、 浪漫 、 时髦 、 前卫 、 属感等象征衍生值幽灵附身于商品上 , 散发身份符号的魅力迷着消费者 。 消费者在 一被动迷醉状下被物化成社会存在中的符号 — — — 自我身份确认 。 然而 , 在日益庞大的消费中 , 能够获得这种我身份的真确认吗 ? 应该说 , 用消费主义理念支撑的社会 , 完全有可能成为大 众媒体与世俗文化主导的世俗社会 。 这种社会 运转机制和存在问
人造物质的丰富与自然权力的匮乏 , 跨国传 媒的意识形态化造成的东方对西方 “ 文化霸权” 的 移默化的认同 , 意味着消费主义的一元性正在 其生活方和存在方式 。 一方面是造物 质日益过剩 :费 、 信息 、 通讯 、 文化均体制安排 并组织成新的生产力 , 以获取最大利润 , 也完成了 “ 从一种暴力向另一种非暴力结构转化 :它以 丰盛和消替代剥削和战争” [2](P42) 。另一方 面 , 是自然物质权力的日益匮乏 , 即城市工业界的 影响使得新的稀有之物出 :“ 空和时间 、 纯净 空气 、 绿色 、 、 宁静 …… 生产资料和服务大量 提供的时候 , 过去无需花钱唾
第 4期 王
却变成了惟有特权
(P43) 在空调 、 手表 、 视机 、 汽车等日益过剩而贬 值的状况下 , “ 色” 却成为昂而需要重新争夺 的资源 。 如今 , 人们热衷于论康 、 间权 、 健美权 、 假期 、 知识权和文化权 。 么是谁剥夺 了这些然权力 ? 谁在重新分配这些自然权 力 ? 博德里亚看来 , “新鲜空气权” 味着作为 自然的新鲜空气的损失 , 意着向商品地位 的渡 , 意味着不平等的会再分配 。种盲目 拜物的逻辑就是消费的意识形态 。 [2](P44-45) 可以认为 , 极度生产以及费资源 , 庞大的消 费主义并刺激消费欲望 , 日益成人生活大循 环中的症 , 使一种丧失了简朴的精神生活状态 为当代物质过剩
当代生存状态 ,
题 。 因为 :“ , , 而且意味着在 需求增长与生产力增长之这种不平衡本身的增 长 。 “ 贫困化” 产生于此 。潜在的 、 慢危 机状态本身 , 功能上与物质增长是联在一起 的 。 但后会走向中的界限 , 导致炸性的矛 盾 。 ” [2](P51) 博德里亚的警告并非耸人听闻 , 而是 将物质丰富化与理贫困联系起来 , 并将过渡 物消费同人的精神生态问题联系起来 。 三 、
人文审美生态危机
人文生态问题成为当代问题的汇聚 , 有其 自身的发展逻辑 。在全球化消费主发展进程 中 , 自然生和精神生态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 面 。 因为 Eg o (自 ) Eco (生态 ) 有着内的和 谐联系 , 需要衡发 。 然而 , 在个被博德里 为日常消费生活的 “白色社会” 中 , 这种和谐却 被一再地破坏了 。 德里亚不断审理化文化 生态失衡在社会心理个体心性的健全方所造 成的威胁 , 并进而传媒在 “化工业” 生产中消 蚀意义的功能加以清算 , 是有批眼光的 。 在这里 , 我们还应该听听著名思想的类似 的示 :“ 在利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情况下 , 每一 人都和其他人一 。 这样的杂然共在把本己的 此在完全消解 ‘他人的’ 存在
别和突出之处的他人则又更其消失不见了 。 在这 种不触目而又不能定的情况中 , 常人开了他 的真正独裁 。 常人怎样享乐 , 我怎样享乐 ; 常 人对文学艺怎样阅读怎样判断 , 们就怎样阅 读样判断 ; 甚至常人怎样从 ‘ 大众’ 中抽身 , 我们 也就怎样抽 ; 常人对东西愤怒 , 我们就什 么东西 ‘ 愤怒’ 。这个常人是任何定的人 , 而 一切人 (却不是作为总和 ) 都是这个常人 , 就是这 个常人指着日常生的存在方式 。 ” [3](P156) 海 德格尔的话 , 敲响了现代性日常生活世界享
同样 , 布尔迪厄 () 中
, 他们越来越被排 除在公共论辩之外 , 而越来越的人 (技术官僚 、 新闻记者 、 负公众意见查的人 、 营顾问 , 等 等 ) 却赋予自己一种知识分子权威 , 以使政 力 。 这些新贵声他们的技术或经济 — — — 政治文 化具有越传文化 , 特别是学和学的优越 。 传统文化发现自己被贬到无用的地位 。 传统 式的知识分子的预言功能被抛弃 。 “这一套机构 是视使了一种形式特别有害的象暴力 。 象征暴力一种通过施行者与承受者的合和默 契而施一种暴力 , 通常双方都意识不到自己 是在施行或在承受 …… 电视成了影响着很大一部 分人头脑的某种垄断机 。然而只关社会新 闻 , 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空洞无聊或者无痛痒 的谈资上 , 这一来 , 便排斥了公众为行使民主权 力应该掌握
著名东欧思想家斯拉沃热 ? 齐泽克 (Slav oj Z izek ) , 更是从精神层注意到当代人精神和存在 中具有的难以言清神乱的症候 , 他从拉康 的心分析视角重新描述人思和人类欲望的 本结构 , 认为社会共同体的功能已经失 , 每个 个体在灵肉濒临崩溃 、 矛盾焦同时 , 也在文明 内冲突的现实压下寻求妥协的身份和望 :“ 我们今天亲眼目睹的冲突 , 与其说是不同文之 间的冲突 , 不如说是同一文明内的冲突 。也就 是说 , 我们要睁大眼睛看一看 , 这种 ‘ 文明冲突’ 究 竟是因何而起的 ? 正在发生的真
43北京大学学报 (
不都显然与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密切关吗 ? …… 只有在每一个社会都承认 , 将其撕裂的 ‘冲 突’ 来自其内部 , 不同社会之间的真正接触才是可 的 , 这种触是以参与统一斗争的共同验为 基础的 。 ” [5](P7-10) 这就把个体内欲望同 全球化导致的文明内部的突联系起来了 。 事实上 , 西全球化思潮为体求幸福生 活的信念而抚平内在的不平等问 , 而社会境 况的经权力化日为消费性的和科技中心 的 , 科技成了新意识形态 。政治和文化的尖锐冲 突随着时间的冲洗 , 其价值观 、 自我的政治观 , 逐 渐为生活的有序 、 现实的身份感理想的幻灭 感所取代 。 于是 , 人多地感到社会共
性 ,
的历史结果 , 因而这个世纪是彻底异化的世纪 。 品逻辑成整个人类生活的逻辑 , 犹如一种迷 醉剂 , 消逻辑不仅支着生的物质产品 , 而且 支配着整个文化 、 性欲 、 人际关系 , 以至个体的幻 象和动 。 在德里亚看 , “ 一都由这一逻辑 决定着 , 这不仅在于一切功能 、 一切需都被具 化 、 被操纵利的话 , 而且在于个为深刻 的方面 , 即一切都被戏剧化了 , 也是说 , 被展现 、 挑动 、 被编排为形象 、 号和可消费的范型” [2] (P224) 。 人类目前正处于个新的类象时代 , 计 机 、 信息处理 、 媒体 、 动控制系统以照类象 符码和模型而形成的社会组织 , 已经取代了生产 的地 , 成为会的组织原则 。尽管媒体也造成 事件 , 制造热点 , 但媒也忽略了那些不忽略的 价值 , 人们所凝的仅仅是事件与其它媒体之间 不断参 、 传译 、 转录 、 而成的 “超真实” 的媒 体语境 , 一个 “ 模拟” 组的世界 , 一个人为
对完美的罪行的分析 、 对仿像世界和指涉关 系的批判及对消费社会的审 , 使博德里亚注重 后时代仿像流中作的权力关系 、 意义消解 及人们神生态失衡题 。 这种不断制播 的 、 内爆的 、 虚假的仿像 , 使得当今世界的政治经 济文消失了界限 , 社会万处于目
幻流动之中 , 哲学话语 、 社会理论 、 大众传播理论 及政治理论的缘正在侵蚀消融 , 甚至不同社会 和意识形态结构都不再壁垒森严 , 而是消 费主义中内爆为一种无的仿像流 , 一种现 与仿像彼此不分的新状 。而且 , 消费社会物品 号体系中的品意义 , 并局限于的物质性 和功能性 , 而是因 “ 时尚流行” 而增溢意义 。 [6]可 以说 , 精神生态失衡的根本在于与消费主义 的兴起和大众传媒的播撒 , 这一现
四 、 白
生产过
“ , , , 也不 , 后现代时
人的需要或具有交换价值 , 而是取决于交换体系 中作为文化功能的符码 。 这一个充斥着白色的 饱和了的 , 一个没有晕及没有历史深的 社会 , 个除了身神话或者不生产 、 消费神 之 , 没有其他神话立足点的消费社会 。也许只 有激的革命的突发事件和意的分化瓦解才能 打碎这 “ 白色的
值得注意的是 , 白色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大众传媒 。 电视在据编码规则对现实进了重 新诠释后又不加区别地将它们播发出来 。 博德 里亚看来 , 这一编码则既是一种意识形结 , 也是一种充满大众文化识形态的编码规则的技 术结 。 “ 大众传媒化消费中的义转向 、 治的 非政治化 、 化的非文化化 、 主体的非主体化都 超越对内容的 ‘ 肆意’ 重新诠释之上的 。 切都 是在形式上发生了改变 :无论处 , 真实的地点 和场所之中 , 都有完产编码规则要素组合的 一种 ‘ 新现实’ 的替
在超真实的符号生产和媒体谎言中 , 大众传 媒 (mass media ) 一方面对经济利益全面求 , 另一 方面又对大众文化播撒苦心经 。 大众传播打破 了表与深层的二元对立的度模式 , 以一种 “ 真 实的爆” 使出现于屏的 “真” 等同于在场的 “ 真” , 这种 “ 真实” 使人停留在画面的组合中 , 镜头 替了任批判理论模式 , 因为符号再指涉 外在的真实世界 , 而仅仅指符号本身
第 4期 王
和产生符号体系本身的真实性 。就本质而言 , 人 们需要媒是因为人们需要此间的信息交流 。 传播与回应的不等 , 使权力属于媒体操纵 者和跨国文化资垄者 。 信息的传播并非均 质的 , 而是少数息发送者支配着文化象征符 的运作权 。 这种新沟通系统多重模式易变 特性 , 使成为一虚拟的真实 , 并在指涉不同权 力利 、 价值范围 , 象征想像和会冲突 , 具有 权力呈现和阻隔的二 。 弄清这个系统中的互 动者及其权力支统 , 殊
当代传媒中的信息权力网络无所不在 , 人们 在购买消费 、 工选举 、 写意见参加社会活动 , 受到传媒不断动和教唆 , 大众由此而逐渐 滋生一种对立厌
‘ 表现’
就是高清晰度 , (实 时 ) , 音乐的虚拟 高保真 ) , 的虚拟 (淫画 ) , 思维 (人工智能 ) , 语言的虚拟 (字言 ) , 身体 虚拟 (遗传基因码和色体组 ) 。 …… 人工智能 不经意落入了一个高的清晰度 、 一个对数据 运的狂热曲解之中 , 此现象仅仅证明是已实现 的对思维的空想” [1](P33-34) 。这一内而实 的揭示 , 使人洞悉了当代技术上主义的
当然 , 就积极意义而言 , 传媒在进人们彼此 间的信息交流方面 , 提供了快捷多的形式 。拒 绝传媒是愚的 。然而又必须看到 , 大众传播行 使自己的权力时 , 又不断地成信息发 、 传 递 、 受三维间的 “中断” 。媒 “炒” 文化的负效 , 使人跟影视的诱导和广告的诱惑去确立 自身行为方式 , 传媒的全能性介入中断了的 独处内省和我的交谈 。 “电视广播传提 供的 、 被意识地深深地解码了并 ‘消了’ 的真 正信息 , 并不是通过音像展示出来的内容 , 而是与 些传媒的技术实质本身联系着的 、 使事物与现 相脱节而变互相承接的等同符号的那种强制 模式 。 ” [2](P130) 这种媒介入所造成的私人空间 公众化和世界 “
是卫视 ) 的世界一体化 , 从而使紊乱的信息传播全 球化 。 这一方有可能使信息扩张和误读造 同文明之间的 “ 文明的冲” (亨廷顿 ) , 另一方面 , 传媒信息的膨胀因去制而使当代人处于新的 一轮精神分裂和欲望怂恿的失控状态之中 , 造
不难看到 , 博德里亚已经洞悉后现代传媒在 社会心理和个体心性健全方面造成的威胁 , 并 而对传媒在 “ 文化工业” 生产中消蚀的功能 加以清算 , 走在了当今学界的前沿 。尤是他从 对后现代传媒的
, — — —
。 理论在这 “超级商品” , 成无思 时兜售和宣扬最时髦费意识和人生态度的一 种谎言工具而
进一步说 , 这种现实与仿像不分状态相当 复杂 。 法国 “ 五月风暴” 后 , 资本主义社会传统 正统的 、 官方的价值观伦理观受到前所未的 和消 。 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对代电影 、 电 视 、 说 、 社会新闻等化商品加以力运作 , 不 断颠覆着各种社秩序文化禁忌 , 张扬造反的文 嬉皮士和大众学 。如此一来 , 影视传中的 黑道大盗 、 冷面杀手成了时代的雄和人们 的对象 , 镜头的血腥感成为刺激都市人惰性生 的兴奋剂 , 欲望写作和激情戏成为感官迫和解 放动力 , 传媒调动一切手段刺激人们放纵自 欲望 , 挑动体感觉 、 本能情绪 、 形下器官的 现代手法日渐满
于是 , 文化颓败不可避免地推倒了自己的第 一块多米诺牌 , 文化的商品化和文的俗化 并没有消解主流文化 , 日益消解着知识分 的精英文化 , 并常常打着 “主流化” 招牌或者 与之流 , 进行世俗文化充和代文化的混杂 , 使当代社会在全面繁荣的假象下 , 诞出内在的 意义危机 , 播撒着文化商品正使社会价值系 崩溃的
63
① 也有研究传媒的学者 (如李希光 ) 认 :现媒体破了传统交的秘密性和息封锁 , 极大地增加了重大外交 事件的透明
北京大学学报 (
五 、 博德
进入 20世纪 80年代 , 博德里亚面对现实的 尖锐问题更勤奋地写作 , 出版了 《致命的策略》 (1983) 、 《扭 曲 的 神 性》 (1987) 、 《冷 静
《 痛苦的昭示》 (1990) 等著作 , 并被大量译 介到语世界 , 不断地确立其后代化理论家 的地位 。 在反响很大的 《致命的策略》 中 , 他依照 西方主流界提出的 “主体的解” , 进一步拆 主体地位和存在价值 , 要求体放弃它主宰客 体世界的欲求 , 使自己成为一个坚定的客观主义 立场的后现代物质主义者 。某种意义上说 , 那 种文艺复兴期以来的
主体价值
,
了 。 于是 “ “ 人” 的 地位 ,
体之人的想法归于落空 。应该说 , 博德里亚的文 化究理论对 “个体身体” 人间的重视 , 对过 去那种唯的否定感性生命的法 , 确有纠 作用 。 但是这 “着欲望走” , 又使当代消费主 义个体狭窄空间中不断播撒非主体意识 , 从 而使当代个体膨胀 , 少了一种社会价值内在 焦虑感而重新被物化为白
于是 , “ 致命的策略” 就为 — — — 将任何逻辑 推导极限 , 从而使其走向自的反面 :消费社会的 极限就是无止境的疯狂费 , 传媒的极限就是彻 底抛弃形而学而追逐世俗化 , 从使这个理性 社会向反面 — — — 非理性 。在我看来 , 博德里亚 已经面对后现代传媒会的病灶却开出药 方 , 这种所极端的 “策” 本身是 “致命” 的 。因 为全球化所带来的消费全球化 , 不是通过怂恿 推到极限就可以复归的 , 相反 , 这种丧失人文知 识分子精神吁求的非理性做法 , 能是雪上加霜 , 后果不堪设想 。这里 , 也可以博德里亚理
同福柯 、 德里达 、 拉康相 , 博德里亚思想影 响的深度和广度不能与之比肩 。但 80年代后 期 , 博德里亚的主要著作被广泛介语世界 , 参与了后现代谱系的新修订 , 并很快确了 后现代理论家地位 。尽在社会知识谱系分 析 、 形上学的颠覆 、 话语心理无意识构的剖析 , 博德里亚理论缺乏原性深度性 , 在对消费 社会 、 播机制 、 文化心理制约 、 后现代文化权力 运作等方的研究 , 无疑具有独到的创建性和启 发性 , 成为当代十分热门的 “ 文化研究” “ 文化 批评” 的理论基础 。 因而 , 博德里说具有不容
其一 , 在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中 , 博德里亚的 分析超越了克默和阿多尔诺西马分析模 式 , 而采用后现式的话语权力分方式 — — — 不 , 而 , 在虚拟 。 其所 , 在某种意义 上提供了一种阐释后现代社会镜像的新视角 。 其二 , 在后现代时期 , 政治经文化学和 术美学上的转是根本性 。 无论是经济上清 理跨国资本运作文化霸权的关系 , 是从政 上看全球中的东主义与西方主义权力角 逐 , 无论从文化上看数码复时代平面化问 题 , 还是从大众传媒和消费社会的种种问题看人 类语泡沫中的失语 , 都能现某种新视角和新 问题 。 具体地说 , 消费社会已经进入一种文身 的号争斗中 。 商品权力话语消解了高雅文化 壁垒而与通俗文化合谋 , 轻易举地通过大众 传媒侵入到当代文化的神经 , 将日常生活作为市 求和世俗文化模式设定为当下社会文化的普 遍原则 , 并企图将消费主义作为当代生活的合 法性线 。 于是在哲学 “元话语” 失效和中心性 、 同一性话语消失后 , 人们焦虑 、 绝望中寻找挽 救信仰危机的解救方法 。 然而统美学趣味和深 度的消失使得 “表征紊乱” 成为的症结 , 本能 欲望的满足恿成为消费时代的焦虑 。 因而后 现代消费时代问题的袒露性 , 显示出个代的 复杂性 , 并对当代问的深
其三 , 西方 “他者” 的警示作用 。后现代大众 传播和消费社是西方社的现实写 , 这一问 题在全球化的播撒中经渐延伸进当代中国大 众生活 。 中国近年来现的消费主义思潮和电
第 4期 王
媒体膨胀的世俗化倾向 , 已经正在深刻地改变 着当代中国个体空间和大场域 。 博德里亚文 理论提醒我们对知识生产重新理解和认识 , 对 场 、 前提 、 利益冲突 、 文化产业资本加以深的 反思 。 应该说 , 当代中国者面对的是一系列复 杂的世纪交的问题 , 除了第一世界所面的 “ 现 后现代” 传媒和消费问外 , 我们身也面临 “ 现代性转” 问题 。因此 , 如何张扬一种健康的 文化 , 而一种颓败的文化 , 如何保持文化理论的 有效性和合性 , 对各种文化符号资本在社会中 权运作加以分析位 , 并对一切文化特权加 以质疑 , 必得成为我们
在我看来 , 博德里
合在一起
, 其他好像都不再有意义 。现 实与符号象征再现的别象征领域然被取 消 , 这使生活在象征境遇中的人类沟通模式到 改写 — — — 从手写文明到刷文明和电子媒体 , 形 成新的 “ 真实虚拟” 的通系统 。 这种不同义的 义码构成了文的多重症候 , 对着人类文 化心灵的各层面 , 但由于符号象征统还能 涉未编码的内容 , 因其现实的象又处于 非称状 , 使得现实在被感知时成为一种虚拟 的状态 , 成为多余的剩余物 , 人们就被置于一种 “ 超实在” (Hyper reality ) 虚无中 。 [7]应该说 , 博 里亚的这种虚拟理论的关在于 , 他已经取消了 现实的第一性题 , 将观念实的折射过分夸 大 。 同时 , 值得注意的是 , 传统意识形是文字时 代文字与精神意识的对称性来谈论问题 , 而仿 像时代是图文时代甚图时代 , 用仿的图文 来表征问题 。于是 , 永无休止的为新而创新传媒 形式使时尚消费形式成为时代中心 , 耗尽 了当代人精神内容和信仰形式的主要资源 — — — 当 人整体价值观念和生活方
其次 , 消费主义成为时代精神和个体享乐的 问 。 无如何 , 在后现高速发展的经战车 中 , 人们基于对社会个体身和历史虚无的理
不再将理想主义作为自己的存身之道 , 而是将消 费主义作为达到俗幸福的捷径 。 是消费成为 获得身份建构自身以及建构与人的关键环 节 , 甚至成为支现行体制和团体机生发展 的润滑剂 。 消费是为了刺激再生产 , 而在 名牌政治化和时尚崇尚克隆呈当代崇洋 — — — 商品物教和西方中观念 。 “ 消费” 心态观 念与 “ 西方” 名牌政治 , 终于成为个铜币的两面 。 从形而上学理想到大众传时代世俗化的 进程 , 可以看到西最沿的历史文化轨迹和精 神蜕变脉络 。这一脉络 , 从现
的 , ,
, 但最主要的 身份是通过社会交社会传播获得社会认同 。 社 会认同是随时间的流逝 、 政治份的变化以及 他人合作方式的空间转换而相对固的种化 性 , 这种文化社会身份不一成不变的 , 因身 认同是通过社会过形成的 , 着社会关系的 重新组合 , 共同语境中不断获得修正和重塑 。 大众传媒加速对统价值颠覆的个体日程 , 相 当多的人行了自我反叛 , 个体同产生了可 忽略的危机 。 揭示这种危机并开创新的问题领 以化解这种后工业社会中的消费主义症结 , 成为 代文化研究理论的努力方向 。 这也许是博 亚文化理论在今世界不断升温 , 并日益引起人 文界
博德里亚 《完美的罪行》 、
《 消费社会》 、 《 生产 之》 等的社会文化分析 , 在当代世界的思界有 相当的影响力 。就思想价值取向而言 , 他对电视 传媒的负面效是峻批判度的 。因此 , 他 被为是 “ 非乐观态度” 的现代学者 。 他洞悉 后现代媒在加剧人们心灵的异化 、 在解社会 心理和个体心性的健全方面造成的严重威 础上 , 进而对传媒在 “文化工业” 产中消蚀意义 的功能加清算 [10], 是具有独到眼光的 。应该 说 , 博德里在消费社会中警醒人们关注生命的 本真意 , 在传热衷于制造 “追星” 群体和消费 “ 热” 之中 , 给当精神失重的人们亮出了另一 种价值尺度 , 并为人类走出
83北京大学学报 (
阴影 , 重建精神生
参 考 文 献 :
[1] 〔 法〕 博德
商务印书
[2] 〔 法〕 博德
南京 :南京
[3] 〔 德〕 海格 . 存在与时间 [M].陈嘉映 , 王
译 1北京 :三联书店 ,1987.
[4] 〔 法〕 布迪
宁教育出
[5] 〔 斯洛文尼〕 斯拉沃热? 齐泽克 . 意识形态崇
体 [M].季广茂译 1
[6] 〔 法〕 博德亚 . 物体系 [M].林志明译 1上海 :
人民出版
[7] J E AN BAUDRI LLARD 。 The E cstasy of Communica 2
tion [M].Semioext (e ) , 1998,pp. 82-83.
[8] 〔 美〕 艾? 杜宁 . 多少算够 :消费社会与地球
来 [M].毕聿译 .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9] 〔 日〕 堤
北京 :经济
[10] J E AN BAUDRI LLARD. The Mirror of Production
[M].S t Louis , M o :T elos Press. 1975.
The Problems o f and Literature , Peking Univer sity , Beijing 100871, China )
Abstract :The French thinker Jean Baudrillard investigated the contem porary w 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 o 2cial theory of the post 2m odern consuming s ociety and came up with new problematic. His main concern is focused up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issue of m odernity and cultural crisis , the trans formation of the m odal of consuming s ociety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media communication , consumerism and ordinary daily life , the crisis of the spiritual ecology in commercial fetishism , the mass media and seculariz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se issu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w orldwide cultural crisis of the contem porary consuming s ociety. K ey w ords :consuming s ociety ; spiritual ecology ;simulacrum ;im plosion ;hyperreality
(责任编辑 何 方 )
9
3 第 4期
消费社会物质丰盛与精神匮乏的悖论
消费社会物质丰盛
一、消费
消费社会诞生于本主国家,工业革命是它孕育的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是其扩张的隐手段,社会物质化水平的提升是发展的先决条件。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一)消费
消费取代产成为社会的,社会物化水高。前工业社会中的大多人对物的拥有,基本是为维系生存,生产是会生活的核心,消费及消费主义与大众相隔甚远。消费社会中快捷、便利的消费信息,发达的物流及销售模式将“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根植于消费者。消费是普逻辑,们不信奉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的理念,普遍遵从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市场则,消费作生产的起点和终点俨然成为社会体系的轴心。“在们的周围,存着一种由不增长的物、务和物质财富所构的惊人的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再像过去那受到包围,而是物包围。”[1](P1)我们已步入物化会,并
(二)消费
广告传媒所渲染消费化盛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被人们普遍接受。在消会,广告扮演十分要的角色。广告艺术主要于创造非真非伪的劝导性陈述,广告传递着一个个可能实现美好
神话,成为制时尚、诱发的欲望、刺激需、推动经济发展不可缺的手段。一旦一切商信息被披上光鲜的化外衣就迅速地变为社会财富。广告传媒范围广泛、程度深远、超速地更新人的消费理念。人们跃跃欲试的消费动机被铺天盖地的广告所挑逗。在费中,人们追商品不断变化的漂亮外观,强调新奇多视觉快感。商品的符价值使消费为意义化,符号价值具有消费者建构主体认同、定义自我的用。消费是为了获取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借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所具备的品牌和档次标榜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们奉消费能够激生欲望、扩大需并加速社会资再环,消费是带动国民济高速
(三)个性消混淆了社会阶层意
消费者个化倾向加剧,会阶层意识“弱化”。妇女、儿童及青男性个性消费主力。尤其时尚性是推动消费社会不加速前进无可替代的力量。消费者试图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通过个性化消费满足欲望,释放忧伤。差异化消费使个体似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特殊身份,企图以此体现人生值,向们炫耀己的财力、高贵的地位和身份。不同阶层的消似乎都站在了同一个水准上,在光怪离的商品面前变身“上帝”,依靠消费获得了人们的慕、尊敬和嫉。而超前消、攀比消费、虚消费却加剧了社会层。其实人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早已决定了他所归属的消费阶层,们永远无法处于绝对平等消费水平上。择个的商品充其仅是一种心理慰。度消费使人的一切外在为及内在
二、消费的异
消费理应是个人取维系本生存、谋求发展的手段,并非终极目的、意义。而者一经确立,费便异化。异化消费下的消费主客观作用于人的存在方式,导致人的生态出现了危机———人的异
(一)消费的异化
剖析消费的异化需从消费被异化形式
1.消费化的形式。消费社会,人们满足了低层次的生存需后,忽视了中级层次的利于自己长远发展潜在需要,直接奔向最高层次的自我享受,消费与个人的真实需求无必然联系。谋求炫耀的攀比型消费、讲究超前的透支型消费、追求高端的奢侈型消费消费异的显性式。在物化的消费社会中,商品不仅具有价值和交换价值,还有符号价值。当“符号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时,品及其所代的符号形可以替代包括本身在内的一切。特定的消品无限度刺激人的消费欲望,并使之不断膨胀。在一个欲望驱使的社会中,社规范松弛,的主性动摇。人的费实质是对号消费,符号消费成为费被异化
2.消费异化的本质。费是社会往实践。但在消费社会,消费更是人的精神匮乏的反映。现代社会分工满压抑的劳动限制人的自全面发展,“劳动中缺乏我表达的由与意图,会使人逐渐变得越来越柔弱并依附于消费行为。”[2]消费社会的人们想
为借助消费能实精神上的自我足。劳动者的痛苦消费所带来的暂时福体作为补偿。商品本为人服务,但在消费社会人却被绑架和奴役。与其说消费是一种手段,还不如说它是目的,消费突破了工具手段的价值,人们为了消费而消费,消费成为存在的理由。本来属于人类行为的消费反过来配着人类。消费化导致人的异化,这是消费异化的本质。差异消是人们消费的原则。而断出现的消费潮使原有的差异越发缩小,人的消费欲望被不断激发。人们永远无法异化的消费获得心理满足。消费者不自觉地帮助家掠夺自财富。消费者借助消费产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虚假快感盖、甚至消解了资本主义产方式所隐藏异化引发的深层痛和折磨。无的消在持续的恶性循环中不复制,消
3.消费化对人的影响。费异化对人的身的影响是由于消费的适度发身体疾病。消费异化对人心理和精神的影响体在符号消费激发人的消费欲望,并通过异化消费方式使人产生畸形的需求心理。人的价值必须求证于物的价值,物的价值“合乎理性”地确证和彰显着人的价值。“信奉消主义的人为,只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感性欲望的满足才是最重要、有价值的,只有人所占有享用的物质财才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象征。”[3]当消费成为了一信仰,消费主获得了普世化和内在哲学的素时,人们便普遍形成了消费义价值观。消费异化还冲击着人的社会交往。“流通、购买、销售、对作了区分的财富及品、符号的占,这成了我们今语言、我们的编码,整
——物———他人”的社会关系模式冲着人
(二)人的异化
观地讲,人的物质往实践有于其实现富裕文明的生活。但在消费社会,消费欲望的强力牵引成人的精神世界的芜,消者的消费心理易被异化消费的尖剐擦,部分人沦为全面的商品拜物教信徒。消费主义与人的化相互作用,彼此
1.客观消费主的响。消费主义是费社会主体情感内化而的能充分影响个人消费选择习惯和态。消费主义属物质主、金主义、乐义,为大众提供普遍的生范式,引导人们怀趋同化的消费理念,导致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严重失衡。正如马尔库赛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所说:“人们在自己的商品中认出了自己;他们在自己的汽车、高度保真的音响设备、错层式的住宅和厨房设备发现了自己灵魂。”[4]人们赶潮流、求个性、穿名牌;寻风味、求营养、吃大餐;舒,住豪宅,开名车;追求功能化、智化的日用品。群体的费者潜移默化地对物及时、即时地占有。“在占有的消费方式中,商品号价值直移植费主体身上,消费用所占有的商品来证、立自我,将自己等同于占有和消费的切,同时也通过所占有的商品作为中介将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5]消费主义意形态逐渐登峰造极。幸福是人类祈永恒目标,现代人珍视幸。而在消费社会,“主义们试用物质的西,来足实质上是社会的心理的和精神的要的行为只
会陷入对商品不化的符号价的无穷无尽追逐中而惫不堪,不知幸福为物。”[6](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就一种满足感,当消费者个人的满足感总是定位于自己比他人获得更多物品时,就总处于一种获取更多财富、加快消费的竞争张力中,致使过度的物质欲求剥夺了人们精神价值的创造,人在空前繁复的物质世中迷失自,被夹进湍急的物流漩涡之中,人很难获得满足感,幸福就无从谈起。物质丰盛与精匮乏是消费社的基本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是精神生的基础,但精生活又表现出脱和超越物质生需求的特征,也只有脱了物质性求的羁绊而获得精神需求满足的生活,才能成为一种创造性的生。”[7]相对于物质,消社会的人们更表出精界的日趋荒芜。实的精神生活对人存于世的价值意义建构,对人的本质
2.主占有消费的用。审视消费主义价值哲学不难发现费主义的存在基础是有制。个人拥有物所蕴含的使用价值、符号价值的绝对支配权。而人对物的顶礼膜拜必然导致人对符号价值的盲目追求,占有商品的过程,是主客体趋的过程。物是我———我就是我所占有和我所消费切。物易人易的逻辑旦成立,有的物越多,自身的生活体验、外在行为就越变得像的附属。的客观属性定人的主观属性,物成为分、辨识不同社会群体的依据,成为人际认同的枢纽。不同消费产生的人身份等编码同,由消费发的身份认同烈化,人的主体性及的本质
3.人的异化的外在表现。
物是提供人体所能量的介质,美味佳肴更能够给以美的享受。但随着们生活准的提高,对食物的烹制要也更加苛刻,“食不厌,烩不厌细”引发了诸多的“富贵病”。目前,心脑血管类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吸烟有害健康理应成为现代人的共识,而全世界逐年升高的吸烟死亡人数却令人触目惊心。互联网蓬勃发展,对人的精神产品的消费产生了极大影响,花样翻休闲文化产品以所向披靡之,迅速流传于会。其中一些淫秽色情视频、暴力游戏对防御意识淡薄的少年造成很大响,电子垃圾人的视觉的过度激势必降低人的感官受,致使产生强烈的精神依赖,摧毁人的意志。追求新奇的美味却引发了病,消费时尚的、令人愉悦文化产品却使的精神荒芜,折射出的外丰富的物质官占与内在的精神享受匮乏的烈对抗,
三、对
断衍生的人生需求、欲望有限满足间总是存在差距,这是一个无法超越的沟壑。剖析消费与人的异化,目的在最限度地弱化消费主义识形态、破人的物质占有和精神匮乏悖论,消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平衡,破除异化消费对人的影响,助益于们诉消费理性和自我
(一)
首先,要调整人价值念。“作为现实的社会成员,个体之间存在着社会位、利益等方面异,种差异往往化为看待世界
不社会背景的立场、倾向化为域之后,一步影着个体对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理解。”[8]异化消费使人消极的审视自,但作为自主意识的人,应转变价值,从求物质享受张人价向唯有劳动才能创造和确证自存在转变。社会应提倡“以骄奢淫逸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在劳动中发掘自身的价值,谋求我实现。其次,应审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度影响的结果,劳动者必寻求非生产方式消解压抑和痛苦。消费主使人逐丧失理性,他将消费视为真正的生活,将原本仅具有工具价值的消费升级为人的本质。社会应提劳动文化;要注重自我精神世界的探求,追求自的身心和谐;倡导人们进社会往,实现人际和谐,在真诚的交际中实现情感需求。后,应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攀炫耀为主的消模式人健康生活的理念构成极威胁,“人源于动物却又高动物,人具有神性却又不是神,人处动物与神的中位。”[9]“人之为人,需要借助自身理性能力的存在优势而抑制或克服人性中的带有动物性、侵略性、破坏性冲动或贪欲及自私自利的倾向,需要人们对自欲望和行为进行合理的节。”[9]费要有节制消费的理念,择适合自的消范式,具备辨信息的能、对事物的选择能力和自控能力,养成积极消费态度和习惯,
(二)客体
就我国而言,要大力发展生力,丰富商品供应。要不断深化
体改革,转变经济发展式,完善社会义市场经,不断提高市场供给能力,其是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为们的生产活提供相对稳定的物质支。筹区域发展,特是调节城乡发展矛盾,不断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用学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不断满足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节消费环境,就是改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首先,要不断改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在经济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通过宏观政引导主流消费方向。加强法制建设,打击不法家谋暴利的为,维护消市场秩序。政府等应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使合理的消费文化、消费验、消费技能被广泛传播,引导消费者树立可续的消费观。调整消费构、消费品数量,加快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使消费文明化、现化。其次,要节社文环境。传承优良的消理念,营造健康的消费环,特别是要努力消解大众广传媒散播的铺天地的消费讯息引起的人们的焦虑。应弱化商品的符号价值,更加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力建设精文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调。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观,尽地弱化消费主义意识形影响,重在神世界中实现性、全、归属和爱情、自尊的诉求和体验,在衡的精神世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