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领会 )
得而腊之以为饵 ( 得到,捉到 ) 25、已 可以已大风 ( 治愈 )
则久已病矣 ( 已经 )
死者长已矣 ( 完结 ) 26、至 寡助之至 ( 极点 )
比至陈 ( 到 ) 27、罔 罔不因势象形 ( 无 )
学而不思而罔 ( 迷惑而无所得 ) 28、次 皆次当行 ( 编次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 29、薄 薄如钱唇 ( 与“厚”相对 )
薄暮冥冥 ( 迫近 ) 30、把 手把文书口称敕 ( 拿 )
把酒临风/把酒话桑麻 ( 端,执,持 ) 31、谢 为我谢曰 ( 告诉,致意 ) 32、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发动 )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干,做 )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推举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被举用,被选拔 )
董生举进士 ( 应??考试 ) 33、恶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 憎恶,讨厌,不喜欢 )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 怎么 ) 34、顾 顾野有麦场 ( 回头看,看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拜访 ) 35、过 人恒过,然后能改 ( 过失,过错 )
遂命仆人过湘江 ( 越过,渡过 )
过秦汉之故都 ( 经过 )
过故人庄 ( 访问,拜访 ) 36、见 曹刿请见/扁鹊见蔡桓公/而辙也未之见也 ( 接见,拜见 )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 同“现”,表现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看见 )
其将归见其亲也 ( 探望 ) 37、使 上使外将兵 ( 派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假使、如果 )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 让、叫 ) 38、说 学而时学之,不亦说乎 ( 同“悦”,高兴 )
《爱莲说》 ( 一种文体 )
诣太守,说如此 ( 用话来表达意思 ) 39、微 见藐小微物 ( 微小 )
范文二: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老庆云 http://www.laoqingyun.com/
一
前些天,江子通知我参加江西散文研讨会,我很高兴。研讨会的对象有不少曾经在鲁院学习过,是老朋友。也有些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读过他的作品,在这个场合见面,我也很高兴。
江西是深有散文传统的。唐宋八大家有三位是江西人。一是欧阳修,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一是王安石,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一是曾巩,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今江西散文人才辈出,是有传统的,这个传统至少可追溯到上面三位前贤而令我们景仰与思慕。
开会前,江子让我谈谈每一个人的作品,这样就分散了阅读经历,只能简单地汇报一些点评式的读后感。
1.夏磊:《一枕清霜》
夏磊的散文疏朗、恬适。夏磊注重语言雕饰与古典诗词意境, 这种追求即使在标题上也显示出来,比如《秋以为期》《桥边红药》《一堰青城》,而有些题目本身便脱胎于古人,比如《沧浪浮生》《停车爱晚》《对酒当歌》《疑是玉人来》等等。夏磊对故乡以及行走过的土地充满了温情和眷恋、既亲切又自然,他的《天街小雨》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风格。
这或者与他的写作态度有关:“有时候,合上书本,看看窗外贫瘠的土地或如织的雨帘,心里就不禁涌起些许凄凉,就会想起许多远去的日子,以及这些日子里的人和事”, “于是我就想,应该把这记录下来,这些感动无疑是对心灵的
滋补,是对灵魂的升华,是生活的一个恩赐,是一份永不贬值的财富。”
散文是一种自然生长的文体,写散文便是体验与享受这种过程,把这个过程记述出来便是好散文。
2.范晓波:《带你去故乡》
范晓波语言新锐。以本书中的文章题目为例,比如:“浅昏迷、小幸福、去一九九一、月光汹涌、雁翅打开新年的天”,等等。尤其是“月光汹涌”很有冲击力。语言是应该有冲击力的。语言的实质是作者对世界的发现。陈旧的语言是陈旧的发现,新锐的语言当然是新发现。
虽然语言新锐,但范晓波对散文的创作,却是保持传统立场。他说:“我想把虚构的乐趣留给自己的小说,关于散文,我享受的正是局限中迸发魅力的快感。散文总的来说还是人生的艺术而非排列汉字的艺术。”
范晓波之所以拥有这样的自信,我认为是他发现了生活本身的魅力。以他的《白沙洲》为例。这篇散文记述一种银鱼,长只有7到10厘米,是质量最好的银鱼,因此价格也最贵。这种银鱼俗称白小,杜甫曾经有诗吟咏:“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人肆银群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舍卵,尽其义何如~” 范晓波写道:“产卵时节,怀孕的银鱼纷纷游往附近沙石的浅滩,利用锋利的沙石把肚子磨破,派出受精卵。”为了下一代,采取剖腹产的形式,把鱼卵排出去,这是何等惨烈,其背后的支撑,当然是牺牲自我的精神。
生活往往是平庸与琐碎的,但是生活不乏光明与丰润,作家应该发现这种光明与这种丰润,从而与读者分享并感动。有了这样的发现,写作自然信心十足。
3.陈蔚文:《见字如晤》
陈蔚文的散文充满生活气息――有一种诱人的都市气息。她的散文朴素、恬淡,浸淫一种自得的乐趣。散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饮食与服饰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关于
饮食的作品极多,体现了中国是一个“吃”的大国。但是描写服饰的散文极少,好作品更少。陈蔚文的《雨衣》是我所见到的一篇,既有生活感,又很智慧,非常难得,建议大家找来一读。
4.江子:《赣江以西》
用江子自己的话,他是前诗人写散文。因此他的散文有盎然的诗意,涌动着一种温润的灵动。即便是一些红色题材,也透出诗的温暖与氤氲,比如《铡刀下的兰》,写刘胡兰;《怀念一张脸》,写解放军的一个班长;《玉一样的山,玉一样的人》,写方志敏。读江子的散文时常可以听到一种银器的微响,像月光一样清冷的骚动。总的感觉是,故乡是江子的支点,诗歌是他散文背后的魅影。
5.李晓君:《江南未雪》
李晓君的散文笔法细密,节奏舒缓,有一种自恋的定力和清寂的风格。《江南未雪》的副题是“1990年代一个南方乡镇的日常生活”,描写故乡的人与事,因为是自己的青春经历,故而充满怀念的思绪。李晓君认为,“文学不等于生活本身”,在这本纪实的作品里面“不乏作者大胆的虚构和臆想。”他这本散文集,给我的感觉是,以散文的名义撰写小说,或者说是,以小说的手法撰写散文。
6.王晓莉:《笨拙的土豆》
王晓莉描写城市生活,讲述城市背后的张力,挖掘令她感动的幽隐。比如《秘密站台》。王晓莉的城市是多元化的,有亲人、有路人、有植物、有会议桌、有食堂、有米中的虫子。都市有什么,王晓莉笔下就有什么。总之,与江子等人不同,王晓莉的故乡是南昌,用女性的视角解读城市。王晓莉认为写文章如同造房子,要注意结构,最后是画龙点睛。她的散文简洁而有节制,犀利而不失灵动,对她的确要青眼相加。作者要懂得删减,没有删减不成文字。许多人忘记了这个基本的作文之道。这本散文集的题目是《笨拙的土豆》,写出这样文字的人怎么是“笨拙”呢,
7.安然:《麦田里的农妇》
安然敏感多思。与上面几位散文家不同,安然注重心灵展示。她在《麦田里的农夫妇》结尾写道:“因为灵魂不安,所以向往宁静;因为精神孤独,所以向往有所依据;因为日子粗糙,所以向往诗意。”
在文体上,安然显示了追求单纯、干净的成绩与努力。
8.朱强:《朱强作品集》
朱强的散文平实、厚重而有历史的雕塑感。比如《墟土》。作者通过对墟土的探索与考察,显示出对历史断层的忧虑。作者把古今时空、文史哲理糅合在一起,在穿透式的叙述之中展示了一种大气场。
二
1.散文的地域与流派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五部散文集,有一个总标题是“江右新散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以坐北面南的朝向为基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长江以东的地区位于左侧,故称江左。江西位于江南的西面,因此称讲江右。 江右新散文就是江西新散文。在同一个地方生活,是不是可以形成一个流派呢,作为一个流派有许多因素,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叙事风格。江西的散文作家是否可以考虑这个问题,寻找大家认可的共同点,从而形成江右流派呢,这大概有些难度和分歧。如果不能形成流派,那么在同一地域、同一时代的散文作品中,在自然景观、社会民俗与人文情怀中总能够寻觅到某种地域方面的联系吧~
2.向小说学习什么
现在不少散文作家强调向小说学习。散文本来是无拘无束的,小说可以向散文学习,形成情节淡化小说――“类散文”的小说而独领风骚,那么散文为什么不可以向小说学习呢,
但是既然向小说学习就要知道小说的特点。小说的基础是故事与人物。故事与人物是虚构的。小说的要素有:事件、
人物、环境和意味。在叙述方式上,小说以描述为主。散文以记述为主。记述是记录对象的关节点,是快节奏,是纵向的简略的延伸;描写是记录过程,是形象的记述,是慢节奏,是横向的绵密的扩充。
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其一,删减冗长的描写
当下文坛里的中国小说,记述多而描写少,记述风格加强,节奏加快。原因是慢节奏的小说不被看好。大段描写早已经被小说家摒弃了。因为这样的描写与故事发展关系不大,故事时间是零,文本时间也是零。流动的时间是生命呈现,没有生命意识的文本是不被认可的。
现在不少散文作家却依旧耽溺于此,向小说学习的是旧笔法,忘记了节制意识,而一味地细密,一味地依据自己的喜好而冗长下去。
其二,注意故事背后的意味
有些散文作家向小说学习刻画故事与刻画人物,但是忘记了学习小说背后的味道。在这一点,远不如前辈。上世纪60年代的杨朔,他的《雪浪花》刻画了一个叫老泰山的人,通过他展现了时代精神,这就是故事背后的意味。为什么杨朔可以做到,而我们做不到,因为杨朔原本是小说家。他知道小说的长处与短处。
(下转第102页)
(上接第104页)而现在以散文为主业的散文家,基本不是小说家。
如果一篇小说既描写冗长又没有意味,这样的小说自然不成功。如果一篇散文既描写冗长又没有意味,这样“类小说”的散文自然也不会成功。
3.叙事方法与审美趣味。
很多散文读之乏味,味如嚼蜡,没有任何趣味。
趣味当然有低级也有高级,好趣味是可以叫人反复思索、玩味的。这样的趣味可以在生活中发现,也可以通过叙事
方法,将原本没有趣味的事情变得有趣味起来。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抑扬抗坠,散中有整,参差多变。每句几乎用“也”收束,一唱三叹而有灵动之妙。如果删掉“也”字,我们再读:“环滁皆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谁还去读,叙事方法是可以提升审美趣味的。
欧阳修是江西人,是我们敬仰的前辈,因为,他至少告诉我们,散文原本是“得之心而寓之酒”的文体。
老庆云
范文三: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一 前些天,江子通知我参加江西散文研讨会,我很高兴。研讨会的对象有不少曾经在鲁院学习过,是老朋友。也有些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读过他的作品,在这个场合见面,我也很高兴。 江西是深有散文传统的。唐宋八大家有三位是江西人。一是欧阳修,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一是王安石,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一是曾巩,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今江西散文人才辈出,是有传统的,这个传统至少可追溯到上面三位前贤而令我们景仰与思慕。 开会前,江子让我谈谈每一个人的作品,这样就分散了阅读经历,只能简单地汇报一些点评式的读后感。 1.夏磊:《一枕清霜》 夏磊的散文疏朗、恬适。夏磊注重语言雕饰与古典诗词意境, 这种追求即使在标题上也显示出来,比如《秋以为期》《桥边红药》《一堰青城》,而有些题目本身便脱胎于古人,比如《沧浪浮生》《停车爱晚》《对酒当歌》《疑是玉人来》等等。夏磊对故乡以及行走过的土地充满了温情和眷恋、既亲切又自然,他的《天街小雨》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风格。 这或者与他的写作态度有关:“有时候,合上书本,看看窗外贫瘠的土地或如织的雨帘,心里就不禁涌起些许凄凉,就会想起许多远去的日子,以及这些日子里的人和事”, “于是我就想,应该把这记录下来,这些感动无疑是对心灵的滋补,是对灵魂的升华,是生活的一个恩赐,是一份永不贬值的财富。” 散文是一种自然生长的文体,写散文便是体验与享受这种过程,把这个过程记述出来便是好散文。 2.范晓波:《带你去故乡》 范晓波语言新锐。以本书中的文章题目为例,比如:“浅昏迷、小幸福、去一九九一、月光汹涌、雁翅打开新年的天”,等等。尤其是“月光汹涌”很有冲击力。语言是应该有冲击力的。语言的实质是作者对世界的发现。陈旧的语言是陈旧的发现,新锐的语言当然是新发现。 虽然语言新锐,但范晓波对散文的创作,却是保持传统立场。他说:“我想把虚构的乐趣留给自己的小说,关于散文,我享受的正是局限中迸发魅力的快感。散文总的来说还是人生的艺术而非排列汉字的艺术。” 范晓波之所以拥有这样的自信,我认为是他发现了生活本身的魅力。以他的《白沙洲》为例。这篇散文记述一种银鱼,长只有7到10厘米,是质量最好的银鱼,因此价格也最贵。这种银鱼俗称白小,杜甫曾经有诗吟咏:“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人肆银群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舍卵,尽其义何如!” 范晓波写道:“产卵时节,怀孕的银鱼纷纷游往附近沙石的浅滩,利用锋利的沙石把肚子磨破,派出受精卵。”为了下一代,采取剖腹产的形式,把鱼卵排出去,这是何等惨烈,其背后的支撑,当然是牺牲自我的精神。 生活往往是平庸与琐碎的,但是生活不乏光明与丰润,作家应该发现这种光明与这种丰润,从而与读者分享并感动。有了这样的发现,写作自然信心十足。 3.陈蔚文:《见字如晤》 陈蔚文的散文充满生活气息――有一种诱人的都市气息。她的散文朴素、恬淡,浸淫一种自得的乐趣。散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饮食与服饰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关于饮食的作品极多,体现了中国是一个“吃”的大国。但是描写服饰的散文极少,好作品更少。陈蔚文的《雨衣》是我所见到的一篇,既有生活感,又很智慧,非常难得,建议大家找来一读。 4.江子:《赣江以西》 用江子自己的话,他是前诗人写散文。因此他的散文有盎然的诗意,涌动着一种温润的灵动。即便是一些红色题材,也透出诗的温暖与氤氲,比如《铡刀下的兰》,写刘胡兰;《怀念一张脸》,写解放军的一个班长;《玉一样的山,玉一样的人》,写方志敏。读江子的散文时常可以听到一种银器的微响,像月光一样清冷的骚动。总的感觉是,故乡是江子的支点,诗歌是他散文背后的魅影。 5.李晓君:《江南未雪》 李晓君的散文笔法细密,节奏舒缓,有一种自恋的定力和清寂的风格。《江南未雪》的副题是“1990年代一个南方乡镇的日常生活”,描写故乡的人与事,因为是自己的青春经历,故而充满怀念的思绪。李晓君认为,“文学不等于生活本身”,在这本纪实的作品里面“不乏作者大胆的虚构和臆想。”他这本散文集,给我的感觉是,以散文的名义撰写小说,或者说是,以小说的手法撰写散文。 6.王晓莉:《笨拙的土豆》 王晓莉描写城市生活,讲述城市背后的张力,挖掘令她感动的幽隐。比如《秘密站台》。王晓莉的城市是多元化的,有亲人、有路人、有植物、有会议桌、有食堂、有米中的虫子。都市有什么,王晓莉笔下就有什么。总之,与江子等人不同,王晓莉的故乡是南昌,用女性的视角解读城市。王晓莉认为写文章如同造房子,要注意结构,最后是画龙点睛。她的散文简洁而有节制,犀利而不失灵动,对她的确要青眼相加。作者要懂得删减,没有删减不成文字。许多人忘记了这个基本的作文之道。这本散文集的题目是《笨拙的土豆》,写出这样文字的人怎么是“笨拙”呢? 7.安然:《麦田里的农妇》 安然敏感多思。与上面几位散文家不同,安然注重心灵展示。她在《麦田里的农夫妇》结尾写道:“因为灵魂不安,所以向往宁静;因为精神孤独,所以向往有所依据;因为日子粗糙,所以向往诗意。” 在文体上,安然显示了追求单纯、干净的成绩与努力。 8.朱强:《朱强作品集》 朱强的散文平实、厚重而有历史的雕塑感。比如《墟土》。作者通过对墟土的探索与考察,显示出对历史断层的忧虑。作者把古今时空、文史哲理糅合在一起,在穿透式的叙述之中展示了一种大气场。 二 1.散文的地域与流派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五部散文集,有一个总标题是“江右新散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以坐北面南的朝向为基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长江以东的地区位于左侧,故称江左。江西位于江南的西面,因此称讲江右。 江右新散文就是江西新散文。在同一个地方生活,是不是可以形成一个流派呢?作为一个流派有许多因素,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叙事风格。江西的散文作家是否可以考虑这个问题,寻找大家认可的共同点,从而形成江右流派呢?这大概有些难度和分歧。如果不能形成流派,那么在同一地域、同一时代的散文作品中,在自然景观、社会民俗与人文情怀中总能够寻觅到某种地域方面的联系吧! 2.向小说学习什么 现在不少散文作家强调向小说学习。散文本来是无拘无束的,小说可以向散文学习,形成情节淡化小说――“类散文”的小说而独领风骚,那么散文为什么不可以向小说学习呢? 但是既然向小说学习就要知道小说的特点。小说的基础是故事与人物。故事与人物是虚构的。小说的要素有:事件、人物、环境和意味。在叙述方式上,小说以描述为主。散文以记述为主。记述是记录对象的关节点,是快节奏,是纵向的简略的延伸;描写是记录过程,是形象的记述,是慢节奏,是横向的绵密的扩充。 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其一,删减冗长的描写 当下文坛里的中国小说,记述多而描写少,记述风格加强,节奏加快。原因是慢节奏的小说不被看好。大段描写早已经被小说家摒弃了。因为这样的描写与故事发展关系不大,故事时间是零,文本时间也是零。流动的时间是生命呈现,没有生命意识的文本是不被认可的。 现在不少散文作家却依旧耽溺于此,向小说学习的是旧笔法,忘记了节制意识,而一味地细密,一味地依据自己的喜好而冗长下去。 其二,注意故事背后的意味 有些散文作家向小说学习刻画故事与刻画人物,但是忘记了学习小说背后的味道。在这一点,远不如前辈。上世纪60年代的杨朔,他的《雪浪花》刻画了一个叫老泰山的人,通过他展现了时代精神,这就是故事背后的意味。为什么杨朔可以做到,而我们做不到,因为杨朔原本是小说家。他知道小说的长处与短处。 (下转第102页) (上接第104页)而现在以散文为主业的散文家,基本不是小说家。 如果一篇小说既描写冗长又没有意味,这样的小说自然不成功。如果一篇散文既描写冗长又没有意味,这样“类小说”的散文自然也不会成功。 3.叙事方法与审美趣味。 很多散文读之乏味,味如嚼蜡,没有任何趣味。 趣味当然有低级也有高级,好趣味是可以叫人反复思索、玩味的。这样的趣味可以在生活中发现,也可以通过叙事方法,将原本没有趣味的事情变得有趣味起来。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抑扬抗坠,散中有整,参差多变。每句几乎用“也”收束,一唱三叹而有灵动之妙。如果删掉“也”字,我们再读:“环滁皆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谁还去读?叙事方法是可以提升审美趣味的。 欧阳修是江西人,是我们敬仰的前辈,因为,他至少告诉我们,散文原本是“得之心而寓之酒”的文体。
范文四: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而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一
前些天,江子通知我参加江西散文研讨会,我很高兴。研讨会的对象有不少曾经在鲁院学习过,是老朋友。也有些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读过他的作品,在这个场合见面,我也很高兴。
江西是深有散文传统的。唐宋八大家有三位是江西人。一是欧阳修,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一是王安石,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一是曾巩,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今江西散文人才辈出,是有传统的,这个传统至少可追溯到上面三位前贤而令我们景仰与思慕。
开会前,江子让我谈谈每一个人的作品,这样就分散了阅读经历,只能简单地汇报一些点评式的读后感。
1.夏磊:《一枕清霜》
1
夏磊的散文疏朗、恬适。夏磊注重语言雕饰与古典诗词意境, 这种追求即使在标题上也显示出来,比如《秋以为期》《桥边红药》《一堰青城》,而有些题目本身便脱胎于古人,比如《沧浪浮生》《停车爱晚》《对酒当歌》《疑是玉人来》等等。夏磊对故乡以及行走过的土地充满了温情和眷恋、既亲切又自然,他的《天街小雨》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风格。
这或者与他的写作态度有关:“有时候,合上书本,看看窗外贫瘠的土地或如织的雨帘,心里就不禁涌起些许凄凉,就会想起许多远去的日子,以及这些日子里的人和事”, “于是我就想,应该把这记录下来,这些感动无疑是对心灵的滋补,是对灵魂的升华,是生活的一个恩赐,是一份永不贬值的财富。”
散文是一种自然生长的文体,写散文便是体验与享受这种过程,把这个过程记述出来便是好散文。
2.范晓波:《带你去故乡》
范晓波语言新锐。以本书中的文章题目为例,比如:“浅昏迷、小幸福、去一九九一、月光汹涌、雁翅打开新年的天”,等等。尤其是“月光汹涌”很有冲击力。语言是应该有冲击力的。语言的实质是作者对世界的发现。陈旧的语言是陈旧的发现,新锐的语言当然是新发现。
虽然语言新锐,但范晓波对散文的创作,却是保持传
2
统立场。他说:“我想把虚构的乐趣留给自己的小说,关于散文,我享受的正是局限中迸发魅力的快感。散文总的来说还是人生的艺术而非排列汉字的艺术。”
范晓波之所以拥有这样的自信,我认为是他发现了生活本身的魅力。以他的《白沙洲》为例。这篇散文记述一种银鱼,长只有7到10厘米,是质量最好的银鱼,因此价格也最贵。这种银鱼俗称白小,杜甫曾经有诗吟咏:“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人肆银群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舍卵,尽其义何如~” 范晓波写道:“产卵时节,怀孕的银鱼纷纷游往附近沙石的浅滩,利用锋利的沙石把肚子磨破,派出受精卵。”为了下一代,采取剖腹产的形式,把鱼卵排出去,这是何等惨烈,其背后的支撑,当然是牺牲自我的精神。
生活往往是平庸与琐碎的,但是生活不乏光明与丰润,作家应该发现这种光明与这种丰润,从而与读者分享并感动。有了这样的发现,写作自然信心十足。
3.陈蔚文:《见字如晤》
陈蔚文的散文充满生活气息――有一种诱人的都市气息。她的散文朴素、恬淡,浸淫一种自得的乐趣。散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饮食与服饰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关于饮食的作品极多,体现了中国是一个“吃”的大国。但是描写服饰的散文极少,好作品更少。陈蔚文的《雨衣》是我
3
所见到的一篇,既有生活感,又很智慧,非常难得,建议大家找来一读。
4.江子:《赣江以西》
用江子自己的话,他是前诗人写散文。因此他的散文有盎然的诗意,涌动着一种温润的灵动。即便是一些红色题材,也透出诗的温暖与氤氲,比如《铡刀下的兰》,写刘胡兰;《怀念一张脸》,写解放军的一个班长;《玉一样的山,玉一样的人》,写方志敏。读江子的散文时常可以听到一种银器的微响,像月光一样清冷的骚动。总的感觉是,故乡是江子的支点,诗歌是他散文背后的魅影。
5.李晓君:《江南未雪》
李晓君的散文笔法细密,节奏舒缓,有一种自恋的定力和清寂的风格。《江南未雪》的副题是“1990年代一个南方乡镇的日常生活”,描写故乡的人与事,因为是自己的青春经历,故而充满怀念的思绪。李晓君认为,“文学不等于生活本身”,在这本纪实的作品里面“不乏作者大胆的虚构和臆想。”他这本散文集,给我的感觉是,以散文的名义撰写小说,或者说是,以小说的手法撰写散文。
6.王晓莉:《笨拙的土豆》
王晓莉描写城市生活,讲述城市背后的张力,挖掘令她感动的幽隐。比如《秘密站台》。王晓莉的城市是多元化的,有亲人、有路人、有植物、有会议桌、有食堂、有米中
4
的虫子。都市有什么,王晓莉笔下就有什么。总之,与江子等人不同,王晓莉的故乡是南昌,用女性的视角解读城市。王晓莉认为写文章如同造房子,要注意结构,最后是画龙点睛。她的散文简洁而有节制,犀利而不失灵动,对她的确要青眼相加。作者要懂得删减,没有删减不成文字。许多人忘记了这个基本的作文之道。这本散文集的题目是《笨拙的土豆》,写出这样文字的人怎么是“笨拙”呢,
7.安然:《麦田里的农妇》
安然敏感多思。与上面几位散文家不同,安然注重心灵展示。她在《麦田里的农夫妇》结尾写道:“因为灵魂不安,所以向往宁静;因为精神孤独,所以向往有所依据;因为日子粗糙,所以向往诗意。”
在文体上,安然显示了追求单纯、干净的成绩与努力。
8.朱强:《朱强作品集》
朱强的散文平实、厚重而有历史的雕塑感。比如《墟土》。作者通过对墟土的探索与考察,显示出对历史断层的忧虑。作者把古今时空、文史哲理糅合在一起,在穿透式的叙述之中展示了一种大气场。
二
1.散文的地域与流派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五部散文集,有一个总标题是“江右新散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以坐北面南的朝向为
5
基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长江以东的地区位于左侧,故称江左。江西位于江南的西面,因此称讲江右。 江右新散文就是江西新散文。在同一个地方生活,是不是可以形成一个流派呢,作为一个流派有许多因素,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叙事风格。江西的散文作家是否可以考虑这个问题,寻找大家认可的共同点,从而形成江右流派呢,这大概有些难度和分歧。如果不能形成流派,那么在同一地域、同一时代的散文作品中,在自然景观、社会民俗与人文情怀中总能够寻觅到某种地域方面的联系吧~
2.向小说学习什么
现在不少散文作家强调向小说学习。散文本来是无拘无束的,小说可以向散文学习,形成情节淡化小说――“类散文”的小说而独领风骚,那么散文为什么不可以向小说学习呢,
但是既然向小说学习就要知道小说的特点。小说的基础是故事与人物。故事与人物是虚构的。小说的要素有:事件、人物、环境和意味。在叙述方式上,小说以描述为主。散文以记述为主。记述是记录对象的关节点,是快节奏,是纵向的简略的延伸;描写是记录过程,是形象的记述,是慢节奏,是横向的绵密的扩充。
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其一,删减冗长的描写
6
当下文坛里的中国小说,记述多而描写少,记述风格加强,节奏加快。原因是慢节奏的小说不被看好。大段描写早已经被小说家摒弃了。因为这样的描写与故事发展关系不大,故事时间是零,文本时间也是零。流动的时间是生命呈现,没有生命意识的文本是不被认可的。
现在不少散文作家却依旧耽溺于此,向小说学习的是旧笔法,忘记了节制意识,而一味地细密,一味地依据自己的喜好而冗长下去。
其二,注意故事背后的意味
有些散文作家向小说学习刻画故事与刻画人物,但是忘记了学习小说背后的味道。在这一点,远不如前辈。上世纪60年代的杨朔,他的《雪浪花》刻画了一个叫老泰山的人,通过他展现了时代精神,这就是故事背后的意味。为什么杨朔可以做到,而我们做不到,因为杨朔原本是小说家。他知道小说的长处与短处。
(下转第102页)
(上接第104页)而现在以散文为主业的散文家,基本不是小说家。
如果一篇小说既描写冗长又没有意味,这样的小说自然不成功。如果一篇散文既描写冗长又没有意味,这样“类小说”的散文自然也不会成功。
3.叙事方法与审美趣味。
7
很多散文读之乏味,味如嚼蜡,没有任何趣味。
趣味当然有低级也有高级,好趣味是可以叫人反复思索、玩味的。这样的趣味可以在生活中发现,也可以通过叙事方法,将原本没有趣味的事情变得有趣味起来。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抑扬抗坠,散中有整,参差多变。每句几乎用“也”收束,一唱三叹而有灵动之妙。如果删掉“也”字,我们再读:“环滁皆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谁还去读,叙事方法是可以提升审美趣味的。
欧阳修是江西人,是我们敬仰的前辈,因为,他至少
8
告诉我们,散文原本是“得之心而寓之酒”的文体。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9
范文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第1幅
Exif
POCO窝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网易人人网
分享图片
IMG_2987
评论
第2幅
Exif
POCO窝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网易人人网
分享图片
IMG_4651
评论
第3幅
Exif
POCO窝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网易人人网
分享图片
IMG_4970
评论
第4幅
Exif
POCO窝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网易人人网
分享图片
IMG_5007
评论
第5幅
Exif
POCO窝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网易人人网
分享图片
IMG_5022
评论
第6幅
Exif
POCO窝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网易人人网
分享图片
IMG_5023
评论
第7幅
Exif
POCO窝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网易人人网
分享图片
IMG_5156
评论
第8幅
Exif
POCO窝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网易人人网
分享图片
IMG_5737
评论
第9幅
Exif
POCO窝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网易人人网
分享图片
IMG_584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