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题目有些省略):
案例一: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佣了15万员工...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问题:
1.本文主要体现了什么管理理论?是谁提出来的?2.这一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有哪些?3.这一管理理论主要有哪些内容?4.你如何评价这一管理理论?
答:1.科学管理理论,泰罗. 2.这一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主要有:(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管理。 3.(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的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4.参考:(1)科学管理理论是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的,将管理由对单一个体的管理发展为对群体的管理.通过培训员工,统一生产工具,科学地分析员工的动作来规范作业方法,制定有激励性质的工资制度及实行完善的监督制度等方法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2)泰罗认为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人员和员工双方实行重大精神变革,将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上,用友好合作代替对抗.使员工能安心于自己的工作,以期望与工厂主共同富裕.在剥削是本质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一思想的传播缓解了老板与工人间的矛盾,所创造的大量利润除给工人增加少量外全部被老本占有.另外,该理论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只关心自己的收入.在管理上对工人的个人问题不够关心.
案例二:虹光公司面向市场优化企业组织机构...生产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SDH同步数字传输光端机...问题:(单选)1.虹光公司推行事业部制的主要目的是:(D提高管理效率)
2.把科技人员推向市场,最可能出现的灾难性问题是:(D企业长远科研项目停顿)3.对虹光公司的组织创新效果的评判,以下哪一点不甚正确:(B无显著经济效益)4.虹光公司的事业部建成后,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D协调各部门的难度加大)5.“一厂多制”最合理的理论概括是:(A多种经营体制的互补)
案例三:被欧洲人称为“天才”的经营者卡尔森...不过也针对他做出了一些监督、约束的规定和措施。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领导合理用人的艺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结合案例分析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北欧联航的董事们具有很高的领导水平,尤其在用人方面。(1)科学用人:知人善任、量才使用;(2)适当控制:用人不疑与监督控制相结合;(3)用人所长,全面考察。2.要注意全面了解,使管理人员能真正发挥长处,限制其短处,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般说来,应具备下列条件: (1)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等方面;(2)知识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3)能力素质,包括筹划、分析、决断、组织、协调、表达等多方面能力;(4)身体素质。
案例四:优秀企业家马恩华是河北省保定棉纺厂厂长...被誉为“社会主义企业家”。问题: 1.马恩华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他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带动职工,那么领导的影响力都包括哪些方面呢?2.案例中提到了马恩华以情动人,激励职工的事例,主要是运用了精神激励方法,请问,目前企业经常采用的精神激励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1.有法定权力,即权利性影响力(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等)和自身影响力(品德、学识、能力、情感)两方面组成。2.目前企业经常采用的精神激励方法主要有:(1)目标激励法。目标是企业及其成员一切活动的总方向。企业目标有物质性目标,如产量、品种、质量、利润等,也有精神性的目标,如企业信誉、形象、文化,职工个人心理方面的满足。(2)环境激励法。据调查发现,一个人人相互尊重、人际关系融洽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励职工安心工作,积极进取。(3)领导行为激励法。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的工作表现,仅能发挥个人工作能力的60%,其余的40%有赖于领导者去激发。(4)榜样典型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有了榜样,职工就会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从榜样成功的事业中得到激励。(5)奖励惩罚激励法。奖励和惩罚得当,有利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批评或惩罚是一种负强化的激励。
案例五:张宏伟是宏利服装公司的人事经理...批评她考虑不周全。问题:(单选)1.你认为新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D她忽视了各层次员工的需求不同的事实)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你认为设计人员的主导需求和一线工人的主导需求有何不同?(B大多数一线工人更关注报酬,因此他们的主导需求是生理需求)3.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张宏伟对于需求层次理论的理解错误最可能是:(B她认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是独立发挥作用的)4.张宏伟对于这种结果很苦恼,为此她请教了一位资深顾问,如果你是这位顾问,你认为下列做法哪个更可取?(B停止该计划,采用调查表调查各层次人员的需求情况,以及他们对于新计划的评价)
案例六:假设你是某公司的经理…A给这个年轻人安排一项重要工作,让他向其他职员证明他的能力。B疏远这个年轻人,接近其他职员,以证明你是公平对待每个人的。C重新评价这个年轻人的能力和潜力,据此决定下一步应该怎样做。D不理会小道消息,继续现在的做法。问题:请你从这四种方案中选择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案并说明理由。
答:提示:任一选项都可以,只要能围绕所选项并能联系所学理论就可以.如D, 不理会小道消息,继续现在的做法.1,领导是领导者将组织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其中需要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运用,对全局进行规划与控制.这时他需要一个或多个得力助手,当他发现友人符合他心目中要求时,就要重点培养,多一些指导
和关心就是理所应当的.不能因为有小道消息就轻易地放弃自己的想法.2,领导的影响力表现在两个方面,当他运用法定权利实行自己的策略时,还应当充分运用自身影响力时其行为得到广大职员的认同,这样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比如通过与其下属的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这个年轻人的优点,期望大家能支持他的工作,以消除员工间产生的不满情绪.
3,组织内部存在冲突是正常的,领导对某一人过于关心也会引起别人的不满,作为管理者要正确对待这一事情,使冲突能够合理消除.如:让这个年轻人明白现在的情况不利于组织和他个人发展,教育他在工作中与同时和谐相处,尊重老同志,使大家能接受他并认同他的工作.
案例七:某市“宇宙”冰箱厂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小刘听了仍不明白,难道是书上讲错了吗?问题:1.企业中应如何设置组织结构?到底应该“因事设人”还是“因人设事”?2.你认为王教授的建议是否合适?3.你怎样看待小刘的疑问?
答:1.企业设置组织结构的原则。依据教材上的观点,企业设置组织结构应坚持以下原则:目标任务原则;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分工协作及精干高效原则;适宜的管理幅度的原则;统一指挥和权力制衡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依据 组织结构设置的目标任务原则,应坚持因事设人,以事为中心,因事设机构、设岗位、设职务,配备适宜的管理人员。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适应企业目标任务的要求,对职务结构进行调整,对人员进行调配,也是对组织结构设置原则的灵活运用。2.王教授的建议比较合适,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如王教授所说,理论应该随着管理环境以及管理实际的需要而改变。3. 关于小刘的疑问。刘刚刚大学毕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难免事事唯书为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案例八:(情形1)我国的永久、飞鸽自行车都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优质产品?(情形2) 20世纪80年代初?问题:1.案例反映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组织外部环境主要有哪几类? 2.案例 中涉及的是哪种环境?3.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有哪些?
答:1.组织外部环境主要包括:(1 )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职业结构、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以及国家历史和文化传统.(2)政 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等。(3)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国民经济结构,生活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4)科学技术环境。它主要包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国家的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等。(5)文化 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各种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等。(6)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2.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3.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 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作用。社会外部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具体的要素环境直接地决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2)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社会外部环境作为外在条件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限制和约束作用。(3)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如习俗观念或民族文化对组织活动的影响。
案例九:海南省海口罐头厂的工人们公认厂里有三个大能人…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杰出“三套车”。问题:
1.什么是领导班子?领导群体的素质取决于哪些方面?2.合理的领导班子构成应该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3.本案例中突出体现了领导班子构成中哪种结构?试简要分析。
答:1.领导班子就是在一个最高领导统帅下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领导集体素质,首先取决于集体中各个体的素质。其次,还取决于群体结构,即内部成员的构成。2.合理的领导班子构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年龄结构。领导群体的年龄结构,应以中老青的梯形结构为好。(2)知识结构。一个领导群体中要有合理的具有不同知识水平的成员的配比组合。一般而言,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中层、基层领导者应有较多的专业知识;综合部门、高层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3)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就是整个领导班子拥有的各种能力的比例情况。在组建领导班子时,要按照能力互补的原则,把具有各种能力特长的干部配合在一起,组织成领导能力齐备而又高强的领导班子。(4)专业构成。专业构成是指领导集体中各类专业成员的配合比例。领导群体的专业结构,不只是自然科学方面各类学科的知识、技能,还包括社会科学方面各种专业知识。管理科学知识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3.能力结构。王光兴是“思想型”、“组织型”干部,属于“帅才”,郑子龙和柯兰亭是“实干型”干部,属于“将才”,将帅搭配合理,分工恰当,充分发挥了班子整体的作用,达到了1+2大于3的效果。
案例十:法国统盛.普连德公司是一个生产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放射线和医用电子仪器的大型电器工业企业。问题:1、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有哪些?2、结合案例谈一谈你对集权体制、分权体制的看法(优缺点比较)。3、既然是分权体制,集中大权利和派出管理控制员的做法是否有违分权精神?
答:1.标志有:(1)决策的数量。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数目越多,则分权的程度越高,反之亦然。(2)决策的范围。组织中较低层次决策的范围越广,涉及的职能越多,则分权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3)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越重要,影响面越大,则分权程度越高;反之亦然。(4)决策的审核。组织中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上级要求审核的程度越低,分权程度越高;反之亦然。2、企业采用集权体制还是分权体制,主要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集权和分权体制本身没有好坏之分。(1)
集权的优点:规模效益、总部战略保障、高级人才的放大使用、降低组织成本等;缺点:官僚主义、降低效率、影响创造力、高层次人员能力影响大、下级抵触等;(2)分权的优点: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1+1大于2的效果等;缺点:产生诸侯割据的现象,效益差的愿意紧跟总部,效益好的希望独立,总部对下级不易控制等等。3、抓大权,分小权和派出管理控制员的做法并不违背分权的精神,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分权制度的最佳效果。(1)限制分权的缺点(2)发挥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优点(3)通过有力的控制保证分权优越性的体现.
案例十一:保罗在1971年从美国中西部的一所名牌大学拿到会计专业的学士学位后?在那里他的领导方式显示出很好的效果。问题:(1)保罗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2)这个案例更好地说明了领导的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为什么? (3)保罗在纽约取得成功的策略,为什么在达拉斯没能成功?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保罗的权力主要来自法定权力,部分来自自身影响力,譬如在能力、情感等方面。(2)此案例说明了领导的权变理论。因为保罗同样的领导方式,随着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纽约和新泽西取得了成功,在达拉斯却失败了。(3)保罗在达拉斯没能成功,其影响因素大致有:①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未能让员工了解。②用人方面欠妥,人员更换频繁。③社会环境原因。譬如达拉斯在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情况。
案例十二:上海大众在从事轿车生产时?这种生产管理方式就是被称为“逆向型”的生产管理方法。问题:(1)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2)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从上海大众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看,全面质量管理应该如何实施和运用?
答:(1)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2)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二是全过程质量管理。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就是把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调动起来,不断提高每个人的质量管理素质,企业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参与到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做到“质量工作人人有责“。②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企业必须对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3)首先,应分析上海大众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以及特点,如质量管理部门的设置,“逆向型 ”产品生产管理流程等等。其次,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来分析上海大众成功的主要原因。
案例十三:上海印染工业公司是我国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
问题:(1)上海印染工业公司所运用的预测、决策方法是什么方法?(2)这种方法的特点有哪些?(3)上海印染工业公司对这种方法的应用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处?
答:(1)特尔菲法。(2)特尔菲法的特点:①匿名性。特尔菲法采用匿名函询征求意见,克服了专家之间因名望、权利等带来的心理影响,可以保证各成员能独立地作出自己的判断。②多轮反馈。通过多轮反馈可以使成员充分借鉴其他成员的意见并对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正。③统计性。对专家意见的分析多采用统计方案,体现了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特点。(3)成功之处:①预测题目的选择具体、明确,适合实际的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②专家的选择范围广、涉及面宽,具有代表性;③调查表问题设计的明确、有针对性。不足之处:①第二轮反馈采用座谈会的方式有违匿名、函询的原则,容易对第三轮及以后的反馈产生不好的影响。②专家的人数较多,使分析工作繁重,容易出现失误。
案例十四:仓促上阵的新车间主任:张东升是平山矿业公司露天矿机修车间的一位维修工…问题: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张东升具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答:张东升在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业务知识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决策、组织协调等方面存在不足。单选:1.造成张东升被提升为主任后头几天混乱的最主要原因是:(B.他还没有认清干部与工人所应担当角色的不同)2.优秀基层干部的主要特征是:(C.发挥好计划、组织、领导、监控等管理功能)3.基层的和高层的管理工作在性质上的主要差别在于:(以上两点都属于基层和高层管理的主要差别)4.事已至此,张东升师傅的当务之急是:C.先认真思考一下车间主任的工作要求,明确新岗位的责任与权力5.张东升的上级领导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对张东升进行上岗培训,并对他的工作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案例十五:正如90年代的许多企业那样,澳洲国家银行?问题:(1)管理人员培训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2)澳洲国家银行重点是在哪些方面进行管理人员培训的?(3)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答: (1)一般而言,管理人员培训应包括下述几方面的内容:①业务培训。管理不可能脱离实际业务内容,熟悉业务知识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之一。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由于现代科技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管理者也必须不断更新技术,把握本专业发展动态,增强管理的前瞻性。②管
理理论培训。管理者只有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才能进行科学的管理活动。对任何层次的管理者来说,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都是必要的。③管理能力培训。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高低是决定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通过科学的培训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④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管理能力的发挥必须借助于管理者身心素质来实现,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借助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通过科学的培训而形成。(2)领导能力、业务方面(银行战略)、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方面。(3)在职培训的形式主要有:①职务轮换,即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②临时职务,当组织中某个主管由于种种原因而使某个职务在一定时期内空缺时(组织也可有意识地安排这种空缺),则可考虑让受培训者临时担任这项工作。③委以助手职务,即安排有培养前途的管理人员担任主管领导的助手,使其在较高层次上了解并通过授权参与各项高层管理工作。
案例十六:某内燃机零部件总厂从1987年开始推行目标管理(MBO)?问题:(1)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2)目标管理有什么优缺点?(3)增加和减少员工奖金的发放额是实行奖惩的最佳方法吗?如此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激励和约束措施?(4)你认为实行目标管理时,培养完整严肃的管理环境和形成自我管理的机制哪个更重要?
答:(1)①MBO中的目标应简明扼要,并尽可能量化,这样便于评价目标实现情况。目标的内容不宜太多,应突出重点。案例中的企业通过把部门目标分为必考目标(控制在2—4个)和参考目标,这样便于集中精力抓好主要问题和关键目标。目标要有挑战性,案例中的企业要求在制定部门目标时必须高于企业总目标正是贯彻这一原则。②在目标分解过程中,强调员工的参与,强调上下级之间的共同协商。这样既保证了目标的可行性,也有助于激发下级和员工的积极性。③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强化员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这样有助于充分调动各部门及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充分挖掘潜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与信息反馈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当部门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及时了解情况并加以解决。该企业建立“工作质量联系单”和“修正目标方案”制度,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④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反馈评价结果。(2)案例中的企业通过多年实践表明,目标管理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充分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了企业潜力,提高了企业素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绩效。但是目标管理也有不足:①目标制定过程费时、费力,如果协调不好,反而会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目标管理的效果。②企业员工素质高低会影响目标管理的实施,如果企业员工素质水平较低,就会影响目标管理的效果。③在上下级或部门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好要有明确的制度加以规范和提供保证,但这往往是很难的。(3)计划期末必须进行目标成果评价,并根据实际绩效对不同执行者给予奖惩,以达到激励目的。该企业的做法是根据成果评定情况,增加或养活相关部门个人的的奖金发放额。应该说,这种做法是相对有效的激励措施,因为它将员工收入与绩效很好地挂起钩来。但这种方法不一定是最佳方法,因为一方面,奖金基数的确定很可能出现不合理现象;另一方面,有些部门或个人收入大幅度减少也会严重挫伤其积极性,尤其是在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导致目标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因此,除了增加或减少奖金外,企业还可以配合采取其他一些奖惩或激励措施,即对于完成任务较好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荣誉称号等;或者给予晋级机会;或者给予培训机会等。(4)完整严肃的管理环境(比如完善的制度、有效的沟通等)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之一,但具备了这一点,并不代表企业管理水平或绩效水平一定就高。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形成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机制,那么对于提高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挖掘企业潜力,将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绩效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所以,二者都重要,只不过发挥的作用不同。或者,可以这样认为:在管理基础工作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就是比较重要的;如果管理基础工作做好了,寻求建立自我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变得更重要了。
案例十六:组织结构问题
某公司有高层管理人员5人,高层、中层、基层的管理幅度分别为5人、6人和10人…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向扁平式变化。1、现在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能有效地管理(35)名中层管理人员。2、导致该公司管理人员管理幅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工作能力的提高 授权范围的扩大 协调控制的加强)。3、扁平式组织结构的优势是(有利于高层管理者接近基层 有利于调动下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案例十七:学习型组织问题
去年底,分析化验公司的经理们又汇聚一堂…问题:1、学习型组织是由谁提出来的?2、建立学习型组织所进行的五项修炼技能是什么?3、通过案例你认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的最根本要点是什么? 答: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2、五项修炼技能:(1)系统思考。为了看见事物的整体。(2)超越自我。既指组织要超越自我,组织中的个人也要超越自我。(3)改变心智模式。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4)建立共同愿景。愿景是指对未来的愿望、景象和意象。(5)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发展员工与团体的合作关系,使个人的力量能通过集体得以实现。3、通过学习,适应变化。企业只有主动学习才能适应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
案例十七:陈华已经在数据系统公司工作了5个年头。…很对自己在公司的前途感到疑虑。讨论题:1.本
案例描述的事件对陈华的工作动力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哪一种激励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陈华的困惑?简述其理论内容。3.你觉得李江林的解释会让陈华感到满意吗?请说明理由。4.你认为公司应当对陈华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答:1、事件会对陈华的工作动力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因为对于陈华来说,他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激励主要来自成就激励和创造性激励,而体现他的成就的重要表现或者说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薪水,当他感觉自己的因成就感而带来的自信受到打击,处境很尴尬时,一个有成就需要的人就会有很强的受挫感受,会影响其工作的动力。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理论内容: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了一种激励理论,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公平理论认为,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的报酬是否公平,个人主观地将自己投入(诸如努力、经济、教育等许多因素)同别人相比,看自己所得的报酬是否公正或公平。如果认为自己所获得的报酬不公平,就可能产生不满,降低产出的数量、质量,甚至离开这个组织;如果认为报酬是公平的,就会继续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上工作;如果认为个人报酬比认为的公平报酬大,则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该理论还指出,职工地某些不公平感虽然可以暂忍耐,但如果长时间维持,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3、这种解释不会让陈华感到满意,可以说没有什么作用。因为陈华需要的不是对这件事本身给出一个复杂或简单的理由,而是需要对这个事件所反映的深层次的问题给予解释,即长久以来以及今后自己在公司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的问题,李江华的解释只能使陈华理解为“在公司里你无所谓,只是非常普通的一个成员”,同时还透露了一个更加不好的信息,“公司非常需要编程分析员,你不是公司可以依赖的力量,你还不如一个新人”,那么赖以支撑其努力工作的力量就不复存在了。4、如果重视老员工的作用,就不应当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公司有许多措施可以采取,最主要的是增加陈华的公平感。如果按照程序无法尽快增加陈华的薪水,那么就应该采用其他方式提高其成就满足感觉,让其心理状态至少感觉公平。比如职务提升、工作丰富化、委任陈华担任新聘人员的指导教师等等。
案例十八:三九企业集团是以健康产业、金融产业、信息网络产业为三大支柱产业…问题: 1、根据资料分析三九企业集团采用的管理体制是分权还是集权,试说明理由。 2、结合资料谈一谈您对集权体制、分权体制的看法(优缺点比较)。
答:1、根据资料分析该企业采用的是在较大程度上分权的管理体制,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集团对子公司所管的内容更多的是宽泛的、表面的;(2)集团对子公司下放的权力是体现分权与集权的重要标志,如人事权、财务权、分配权等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重要部分在子公司;(3)集团对子公司的控制主要通过管理、经济效益、投资等方面来进行,企业真正的经营决策权在子公司。2、企业采用集权体制还是分权体制,主要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集权和分权体制本身没有好坏之分;(1)集权的优点:规模效益、总部战略保障、高级人才的放大使用、降低组织成本等;集权的缺点:官僚主义、降低效率、影响创造力、高层人员能力影响大、下级抵触等;(2)分权的优点: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1+1大于2的效果等;分权的缺点:产生诸侯割据的现象,效益差的愿意紧跟总部、效益好的希望独立,总部对下级不易控制等等。
案例十九:IT公司最大的特色是变化快… 问题: 1、企业里哪些人需要培训? 2、在企业发展中,培训工作有哪些重要意义? 3、你如何看待朗讯公司的“管教一体”? 4、试比较利用外部培训力量和企业内部培训力量做培训各有什么利弊? 答:1、企业里人人都需要培训,但根据朗讯公司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中有三种人特别需要培训:第一种是加入企业的新员工,培训的目的是让新人尽快熟悉企业文化的要求,教新员工一些做事的基本技能,例如如何在企业做方案,如何制定计划。此外,通过这种上岗培训还要告诉员工整个公司行政部门的结构和职能,让员工知道一些具体的办事程序。第二种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培训目的是让他们掌握担当更高职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对企业运行环境有更全面的了解。第三种是可以改进绩效的人,这种人可能是企业的一般员工,也可能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只要他们有改进绩效的可能,对他们进行培训就是必须的。例如,朗讯公司要求员工每年都要提交个人培训计划,这个计划根据自己能力与需求有差距的地方,再结合将来发展的需求而制定。朗讯公司对所有经理人员的培训也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即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2、从世界各国企业的实践看,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员工培训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不仅因为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更因为它日益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具体说,员工培训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以下方面的作用:(1)衔接学校教育和工作需要,帮助加入企业的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的环境,熟悉企业的文化、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等,实现从“外部人”向“内部人”的转变。这正是岗前培训最主要的作用。(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和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我们知道,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日益迅速,企业人力资本老化现象十分严重,如果不对人力资源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培训,必然会影响创新步伐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企业竞争力。(3)员工培训不仅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措施,而且由于员工培训有助于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因而成为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从朗讯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员工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促进员工发展到更高的职位上,还可以提高员工适应变化的能力。所有这些对于员工个人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员工培训成为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留住人才和激发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措施。3、朗讯的培训师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内部的。但来自内部的培训师基本上都不是专职的培训师,而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朗讯在利用外力和内力做培训的比例大约各占50%。朗讯公司的“管教一体”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先进的培训机制。我们认为,这种机制具有以下方面的好处:(1)可以节约培训成本,毕竟请外部的培训师要比请内部人费用高。(2)内部人更熟悉企业业务流程、企业大环境,这样有助于满足培训需求,进而提高培训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培训都必须由企业内部人来承担,例如一些公共课的培训完全可以聘请外部培训师,而朗讯公司也正是这样做的。4、正如第三题所分析的,利用企业内部培训资源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节约培训成本,二是更好地满足培训需求。除了这两方面外,内部培训还有其他一些好处:(1)内部培训的方式越来越丰富,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采取见习、副手、岗位轮换等方式,这些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实践中锻炼人;(2)内部培训往往可以提供一个好的内部交流、沟通的机会,这对于企业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内部培训也有不足,首先,内部培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近亲繁殖”的问题,不利于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的引入和传播。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培训都适合在内部进行,例如,有关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培训,还是由外部专家培训效果会更好一些。朗讯在注重利用内部培训力量的同时,并不放弃利用外部培训力量。与内部培训相比较,外部培训也有其利弊。外部培训有利方面包括:(1)提高新鲜知识,促进企业变革与创新;(2)可以提供更为系统的培训;等等。外部培训也有不足之处:(1)费用相对较高;(2)外部培训内容有可能偏离培训需求;(3)脱离实际。 案例二十:当A·P·斯隆接受通用汽车公司时…总体资源的共享又为各事业部提供了发展机会。
问题: 1、斯隆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的? 2、由斯隆首创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主要有哪些特点3、与通用电气公司首创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相比,事业部制有哪些优点? 4、企业选择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答:1、企业实行多样化经营所带来的复杂管理问题。2、一种分权式结构,在总公司领导下按产品、地区或市场划分建立事业部,并统一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各事业部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己设立自己的职能部门。总公司通过人事、财务和利润指标对事业部进行调控。3、主要优点有:(1)权力下放,利于高层抓大;(2)各事业部独立核算,利于发挥积极性;(3)事业部之间的竞争,利于提高效率;(4)便于培训管理人才。4、企业选择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需要具备下列条件:(1)产品条件。所负责的产品或服务能在本部门内独立完成,才能作为一个事业部单位开展活动。 (2)市场条件。所负责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形成独立的市场和市场价格,同时市场比较稳定和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3)经营条件。所负责的产品或服务或管理职能能够分解后独立完成和实行独立核算制,这样才能准确地计算成本与收益,事业部经理才能发挥对利润的管理作用。(4)授权条件。事业部经理能够被赋予所必须的管理权限,如某些生产、销售、人事等权限。
案例二十一:陷于困境的的经理
王先生作为一名有能力的工程师,开创了一个小型生产企业。问题:(1) 你认为王先生的问题是什么?
(2) 王先生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得到解决了?(3) 授权将怎样帮助王先生呢?
答:1、我认为王先生的主要问题是:所有的权力包揽无遗、事无巨细,这也是小型企业组织结构的特征。 2、王先生可以通过分权和授权来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王先生可以任命一些副经理或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来协助他开展管理工作。王先生也可以把一些日常管理工作的权力下放,自己则掌管大政方针和制订经营战略的权力。 3、王先生可以厂使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形式。虽然这种形式也是以集权为特征的,但是至少王先生可以让职能部门为他具体落实管理细节,他主要是全局性的战略控制和监督。
1.某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所需的制造费用不同,产品性能也不相同,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也不同。
有关资料如下:
市场状态
损益值
方案 畅销 一般 滞销
方案A 500 300 100
方案B 600 260 80
方案C 800 100 0
试用冒险法、保守法和折衷法分别选出最佳方案。(假设最大值系数为0.7)
1.冒险法 max{500,600,800}=800,所以,选择方案C为最佳方案
保守法 max{100,80,0}=100,所以,选择方案A为最佳方案
折衷法
方案A的期望值=(500×0.7)+(100×0.3)=380
方案B的期望值=(600×0.7)+(80×0.3)=444
方案C的期望值=(800×0.7)+(0×0.3)=560
max{380,444,5601=560, 所以,选择方案C为最佳方案
2.某企业在下年度有甲、乙二种产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面临滞销、一般和畅销三种市场状态,各种状态的概率和损益值如下表所示:
市场状态
损益概
值率
方案 畅销 一般 滞销
0.3 0.2 0.5
甲方案 60 160 300
乙方案 80 120 320
用决策树法选择最佳方案。
l 2.依题意绘制决策树如下:
乙方案的期望值为大,选择乙方案为最佳方案
范文二:商务管理案例分析题
绿色麦当劳
(1)有人说“绿色形象是现代企业的巨大财富”
答:a. 当今社会绿色已经成为世界公共的主题,企业只有迎合绿色这一社会主题,才能不被淘汰,麦当劳恰好积极迎合绿色的主题,并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便是麦当劳一直良好发展的原因之一b .企业的社会公共形象是其第一生命,为了树立公共良好形象,麦当劳把消费者提出的社会环境问题放在决策的首要位置,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2)我国企业绿色公关的意识
答:a .加强企业或公众和环保组织的沟通,使企业更好的了解和加强绿色意识b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环保的措施和法律并加强其宣传.C .加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d .企业以绿色为导向积极并入保护环境的阵营并以消费者为目标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
2. “本店绝不食言”
(1)答:启示:这家胶水店的高明指出在于,通过制造新闻引起公众和媒介的注意,这种宣传与商业广告相比,新奇刺激,引人入神,使公众在不知觉中认可可强力胶水,即商店也借此事件的影响,借助新闻媒介扬名四方,扩大胶水的售量。
(2)答:“制造新闻”:是指社会组织为吸引新闻媒介报道,把自身所想传播出去即专门策划的活动。
“最有效”:新闻媒介所做的新闻报道专题通讯等,都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可信性,比商业广告更容易呗公众接受、相信和记忆。
“最主动”:“制造新闻”是在社会组织充分认识新闻媒介的地位作用和特点的情况下为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制造新闻”,激起新闻媒介采访报道的兴趣,从而达到自觉不自觉为组织宣传的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新闻媒介的公关活动。
“最经济”:“制造新闻”本身具有报道的价值所以能被各媒介主动报道,对企业组织来说是免费的
范文三:行政管理案例分析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三、低碳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将社会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将能源消费结构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转变。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 着力推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使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四、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低碳发展产业。2.节能降耗,推进低碳消费。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3.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4.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及政策建议:①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②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③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④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⑥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第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第四,提高认识,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中国政府将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等多重路径,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什么是公地悲剧 :加勒特·哈丁教授说,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经过思考,牧羊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于是他便会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牧羊者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公地悲剧的成因 :说到哈丁的“公地悲剧”或日“公有资源的灾难”,那是对个人在利用公共资源时存有私心的确证。哈丁将这一状态模型化:一个向众人开放的牧场,在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取决于他所放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由于在缺乏约束的条件,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虽然明知公地会退化,但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仍然只能是增加牲畜数量,久而久之,牧场可能彻底退化或废弃。这就是“公地悲剧”。“公地悲剧”的发生,人性的自私或不足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公产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管是另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公地悲剧”并非绝对地不可避免。 公地悲剧”的发生机理似乎可以这样来理解:勤劳的人为个人的生机而算计,在一番忽视远期利益的计算后,开始为眼前利益而“杀鸡取卵”,没有规则,没有产权制度,没有强制,最后,导致公共财产——那个人们赖依生存的摇篮的崩溃,所以,美国学者认为,公地悲剧发生的根源在于:“当个人按自己的方式处置公共资源时,真正的公地悲剧才会发生 。公地悲剧的表现形式 :l、无形资产流失。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源,拥有无形资产企业就掌握了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2、有形资产流失。有形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资产评估不合理;二是产权交易中的折扣行为;三是优惠政策。四是企业内部人控制,损公肥私。 公地悲剧的适用性分析:公地悲剧常用来分析公共物品、公用资源的过度使用而造成的资源枯竭、公共物品的破坏和浪费等问题。用它来解释目前中国出口竞争状况,也是非常适合的。通过下图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哈丁“公地悲剧”与中国出口竞争状况之间有一定共通性。哈丁“公地悲剧”的前提是牧场属于公有产权,零成本使用,而且排斥他人使用的成本很高;对于中国出口厂商来说,国际市场是开放的,出口厂商对国际市场的需求类似于牧民对牧场的需求,国际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也没有排他性使用的所有权。公地悲剧理论的启示 :“公地悲剧”说明的是产权不明,使得企业和个人使用资源的直接成本小于社会所需付出的成本,而使资源被过度使用。就企业而言,由于产权高度抽象模糊,职工没有产权意识,没有行使产权的内在动机。其结果是,产权流于“国家所有。人人所有,又人人没有”,以及“人人所有,人人没有。谁都应负责任。谁都不负责任”的状况,因而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方面职工对企业漠不关心,不爱护;另一个方面,短期思想严重,只想分光吃净,竭泽而渔,不愿扩大再生产。前者导致资源利用不足,后者导致资源滥用。应对之策: 1、明确和稳定产权。尽可能地将资源或企业的所有权明晰,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2、配合企业制度改革,力争做到公共产品私人供给。 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三种:一、私人完全供给,二、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公共产品私人供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私人生产的积极性,让公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由于国有企业的国家所有是一个虚置、模糊的概念,因而具体到某个企业,当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时,厂长、经理们往往会中饱私囊(如公费旅游等),增大代理费用,使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即所谓委托——代理问题。当职工意识到个人努力程度与企业经营相关不大时,便会产生出工不出力、损公肥私等搭便车与机会主义行为。因此,代理组织的建立固然可以大大降低产权的行使成本,但由于传统的公有制经济模式缺乏一套对代理人的约束机制,使代理机构日趋臃肿和僵化,代理组织的运转和调整耗费了日益增多的资源,代理费用日益升高,产权行使费用过高的矛盾很尖锐。有鉴于此,专家呼吁,在不断完善企业约束机制的同时,也要建立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实行责、权、利的有效统一。在这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实行的股权奖励制、年薪制等,有借鉴意义。
范文四:合同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招投标案例
案例 3.1
某造价不到300万元的公路项目,招标文件售卖费800元。近60家施工队伍报名,收取售卖费近5万元归招标代理机构所有,有关部门认定这家招标代理机构存在通过售卖招标文件牟利的行为,应做出相应的处罚。该招标代理机构辩解,招标文件由招标代理机构编制,为此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复杂劳动,以一定价格出售招标文件是国际惯例,800元并不算高,其做法并无不当之处。
问题:招标代理机构的做法对吗?
分析:
招标文件售价800元,并无不当之处,但招标文件的售卖费应归招标人所有,而不是招标代理机构。因为招标代理费已经包含了编制招标文件的费用。招标人应将此收入归入项目建设资金,以弥补招标费用的支出。
案例3.2
某承包商通过资格预审后,对招标文件进行了仔细分析,编制了投标文件,该承包商将技术标和商务标分别封装,在封口处加盖本单位公章和项目经理签字后,在投标截止日期前1天上午将投标文件报送业主。次日(即投标截止日当天) 下午,在规定的开标时间前1小时,该承包商又递交了一份补充材料,其中声明将原报价降低4%。但是,招标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认为,根据国际上“一标一投”的惯例,一个承包商不得递交两份投标文件,因而拒收承包商的补充材料。 开标会由市招投标办的工作人员主持,市公证处有关人员到会,各投标单位代表均到场。开标前,市公证处人员对各投标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对所有投标文件进行审查,确认所有投标文件均有效后正式开标,宣读投标单位名称、投标价格、投标工期和有关投标文件的重要说明。
问题:从所介绍的背景资料来看,在该项目招标程序中存在哪些问题? 分析:该项目招标程序中存在以下问题:
(1)招标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应拒收承包商的补充文件,因为承包商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前所递交的任何正式书面文件都是有效文件,都是投标文件的有效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补充文件与原投标文件共同构成一份投标文件,而不是两份相互独立的投标文件。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开标会应由招标人(招标单位) 主持,而不应由市招投标办工作人员主持。
(3)资格审查应在投标之前进行(背景资料说明了承包商已通过资格预审) ,公证处人员无权对承包商资格进行审查,其到场的作用在于确认开标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包括投标文件的合法性) 。
(4)公证处人员宣布所有投标文件均为有效标书是错误的,因为该承包商的投标文件仅有单位公章和项目经理的签字,而无法定代表人或其代理人的印鉴,应作为废标处理。即使该承包商的法定代表人赋予该项目经理有合同签字权,若没有正式的委托书,该投标文件仍应作废标处理。
案例3.3
某医院大楼设计建筑面积为19945m2, 预计造价74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造价约为3402万元,配套设备暂定造价为3998万元。2001年初,该工程项目进
入某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以总承包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
包工头郑某得知该项目的情况后,立即分别到该省4家建筑公司活动,要求挂靠这4家公司参与投标。这四家公司在未对郑某的公司资质和业绩进行审查的情况下就同意其挂靠,并分别商定了“合作”条件:一是投标保证金由郑某支付;二是家建筑公司代郑某编制标书,由郑某支付“劳务费”,其余三家公司的经济标书由郑某编制;三是项目中标后全部或部分工程由郑某组织施工,挂靠单位收取工程造价3%-5%的管理费。
2001年1月郑某给4家公司各汇去30万元投标保证金,并支付给甲建筑公司1.5万元编制标书的“劳务费”。为承揽到该项目,郑某还拉拢某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评标处处长张某,办公室主任李某。郑某以咨询业务为名,经常请二人吃喝玩乐,并送给二人现金和其他贵重物品。张某和李某积极为郑某提供“咨询”服务,不断泄漏招投标中的有关保密事项。
问题:(1)郑某和允许其挂靠的4家公司违反了《招标投标法》的哪些规定?
(2)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违法了哪些法律规定?
分析:
1、郑某和允许其挂靠的4家公司违反了以下法律规定:
《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2、本案中某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张某和李某收受贿赂、徇私舞弊,依法应当受到惩处。本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对招标投标活动依法负有行政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案例3.4
某市为解决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受干扰、招标人压价、招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串通问题,采取抽签办法产生招标代理机构。此外,招标代理机构必须经有关部门认定,才能进入抽签名单。为此引来了业主和招标人的极大不满。 问题:该市的这种做法对吗?
结果分析:
抽签办法违背公平竞争,应取消这种做法。
此举干涉了招标人自主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的权利。 《招标投标法》第二十条第一款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这种抽签办法实际上是变相为招标人指定了招标代理机构。同时这种做法,也侵犯了招标代理机构的权利,限制了招标代理机构之间相互竞争。此外,审查进入抽签名单的做法,属于违法设置行政许可,损害了公平竞争。
工程索赔案例:
某建筑工程,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工程总价为6200万元,工期为300天。
施工过程中,该工程的关键线路上发生了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
(1)基坑工程开挖后,发现有城市供水管道横跨基坑,须将供水管道该线并对地基进行处理,为此发包人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停工10天,以完成以上工
作;
(2)由于发包人原因,某一分项工程设计图纸变更延误导致承包人停工3天;
(3)承包人租赁施工机械由于运输原因延迟入场2天,造成相应工作施工滞后2天;
(4)由于天气原因,连续过日高温造成供电紧张,该工程所在地区停电3天,工程不能施工;
(5)施工地区下了特大暴雨,造成工程停工2天。
问题:
说明每个工期事件应批准延长时间及原因?
案例分析
(1)地下障碍物影响工程施工,不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能够合理预见的,工期应顺延10天;
(2)图纸延误属于发包人责任,工期应延长3天;
(3)施工机械延误属于承包商责任,工期不予延长;
(4)停电属于发包人责任,工期应延长3天;
(5)特大暴雨属于发包人责任,工期应延长2天;
案例3、
某厂(甲方)与某建筑公司(乙方)订立了某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同时与某降水公司订立了工程降水合同。甲乙双方合同规定:采用单价合同,每一分项工程的实际工程量增加(或减少) 超过招标文件中工程量的10%以上时调整单价;工作B 、E 、G 作业使用的主导施工机械一台(乙方自备),台班费为400元/台班,其中台班折旧费为240元/台班。施工网络计划如图5-1 所示(单位:天)。
甲乙双方合同约定8月15日开工。工程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1. 降水方案错误,致使工作D 推迟2天,乙方人员配合用工5个工日,窝工6个工日;
2. 8月21日至8月22日,因供电中断停工2天,造成人员窝工16个工日;
3. 因设计变更,工作E 工程量由招标文件中的300m3增至350m3,超过了10%;合同中该工作的全费用单价为110元/m3, 经协商调整后全费用单价为100元/m3;
4. 为保证施工质量,乙方在施工中将工作B 原设计尺寸扩大,增加工程量15m3, 该工作全费用单价为128元/m3;
5. 在工作D 、E 均完成后,甲方指令增加一项临时工作K ,经核准,完成该工作需要1天时间,机械1台班,人工10个工日。
问题:1
、上述哪些事件乙方可以提出索赔要求?哪些事件不能提出索赔要求?
说明其原因。
2、每项事件工期索赔各是多少?总工期索赔多少天?
案例分析:
问题1:
事件1可提出索赔要求,因为降水工程由甲方另行发包,是甲方的责任。 事件2可提出索赔要求,因为因停水、停电造成的人员窝工是甲方的责任。 事件3可提出索赔要求,因为设计变更是甲方的责任。
事件4不应提出索赔要求,因为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费应由乙方承担。 事件5可提出索赔要求,因为甲方指令增加工作,是甲方的责任。
问题2:
答:
事件1:工作D 总时差为8天,推迟2天,尚有总时差6天,不影响工期,因此可索赔工期0天。
事件2:8月21日至8月22日停工,工期延长,可索赔工期:2天。
事件3:因工作E 为关键工作,可索赔工期:(350-300)m3/(300m3/6天)=1天。
事件5:因E 、G 均为关键工作,在该两项工作之间增加工作K ,则工作K 也为关键工作,索赔工期:1天。
总计索赔工期:0天+2天+1天+1天=4天。
问题4.假设人工工日单价为50元/工日,合同规定窝工人工费补偿标准为25元/工日,因增加用工所需管理费为增加人工费的20%,工作K 的综合取费为人工费的80%。试计算除事件3外合理的费用索赔总额。
问题4:
答:
事件1:人工费:6工日×25元/工日+5工日×50元/工日×(1+20%)=450元 事件2:人工费:16工日×25元/工日=400元
机械费:2台班×240元/台班=480元
事件5: 人工费:10工日×50元/工日×(1+80%)=900元
机械费:1台班×400元/台班=400元
合计费用索赔总额为:450元+400元+480元+900元+400元=2630元。 案例4、
某施工单位(乙方)与某建设单位(甲方)签订了建造无线电发射试验基地施工合同。合同工期为38天。由于该项目急于投入使用,在合同中规定,工期每提前(或拖后)1天奖励(或罚款)5000元。乙方按时提交了施工方案和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如图所示),并得到甲方代表的批准。
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几项事件:
事件1:在房屋基坑开挖后,发现局部有软弱下卧层,按甲方代表指示乙方配合地质复查,配合用工为10个工日。地质复查后, 根据经甲方代表批准的地基处理方案,增加直接费4万元,因地基复查和处理使房屋基础作业时间延长3天,人工窝工15个工日。
事件2:在发射塔基础施工时,因发射塔原设计尺寸不当,甲方代表要求拆除已施工的基础,重新定位施工。由此造成增加用工30工日,材料费1.2万元,机械台班费3000元,发射塔基础作业时间拖延2天。
事件3:在房屋主体施工中,因施工机械故障,造成工人窝工8个工日,该项工作作业时间延长2天。
事件4:在房屋装修施工基本结束时, 甲方代表对某项电气暗管的敷设位置是否准确有疑义, 要求乙方进行剥漏检查。检查结果为某部位的偏差超出了规范允许范围,乙方根据甲方代表的要求进行返工处理,合格后甲方代表予以签字验收。该项返工及覆盖用工20个工日,材料费为1000元。因该项电气暗管的重新检验和返工处理使安装设备的开始作业时间推迟了1天。
事件5:在敷设电缆时,因乙方购买的电缆线材质量差,甲方代表令乙方重新购买合格线材。由此造成该项工作多用人工8个工日,作业时间延长4天,材料损失费8000元。
事件6:鉴于该工程工期较紧,经甲方代表同意乙方在安装设备作业过程中采取了加快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使该项工作作业时间缩短2天,该项技术组织措施费为6000元。
其余各项工作实际作业时间和费用均与原计划相符。
问题:1. 在上述事件中,乙方可以就哪些事件向甲方提出工期补偿和费用补偿
要求?为什么?
2. 该工程的实际施工天数为多少天?可得到的工期补偿为多少天?工期
奖罚款为多少?
案例分析:
问题1:
事件1可以提出工期补偿和和费用补偿要求,因为地质条件变化属于甲方应承担的责任,且该项工作位于关键线路上。
事件2可以提出费用补偿要求,不能提出工期补偿要求,因为发射塔设计位置变化是甲方的责任,由此增加的费用应由甲方承担,但该项工作的拖延时间(2天)没有超出其总时差(8天)。
事件3不能提出工期和费用补偿要求,因为施工机械故障属于乙方应承担的责任。
事件4不能提出工期和费用补偿要求,因为乙方应该对自己完成的产品质量负责。甲方代表有权要求乙方对已覆盖的分项工程剥离检查,检查后发现质量不合格,其费用由乙方承担;工期也不补偿。事件5不能提出工期和费用补偿要求,因为乙方应该对自己购买的材料质量和完成的产品质量负责。
事件6不能提出补偿要求,因为通过采取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使工期提前,可按合同规定的工期奖罚办法处理,因赶工而发生的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费应由乙方承担。
问题2:
答:
(1)通过对图的分析,该工程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为①—②—④—⑥—⑦—⑧,计划工期为38天,与合同工期相同。将图中所有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均以实际持续时间代替,计算结果表明:关键线路不变(仍为①—②—④—⑥—⑦—⑧),实际工期为42天。
(2)将图中所有由甲方负责的各项工作持续时间延长天数加到原计划相应工作的持续时间上,计算结果表明:关键线路亦不变(仍为①—②—④—⑥—⑦—⑧),工期为41天。41-38=3(天),所以,该工程可补偿工期天数为3天。
(3)工期罚款为:〔42-(38+3)〕×5 000=5 000(元)
问题3. 假设工程所在地人工费标准为30元/工日,应由甲方给予补偿的窝工人工费补偿标准为18元/工日,该工程综合取费率为30%。则在该工程结算时,乙方应该得到的索赔款为多少?
问题3:
答:乙方应该得到的索赔款有:
(1)事件1引起的索赔款:(10×30+40000)×(1+30%)+15×18=52660元
(2)事件2引起的索赔款:(30×30+12 000+3000)×(1+30%)=20670元 乙方应该得到的索赔款为:52660+20670=73330元
案例5、在某工程基础施工中,出现了不利的地质障碍,业主指令承包商进行处理,土方工程量由原来的2760立方米增至3280立方米,原定工期45天,承包商可提出的工期索赔天数为多少?
总工期索赔=原工期×(额外或新增工程量÷原工程量)=45 ×[(3280-2760) ÷2760]=8.5天
案例6、
某工程合同总价380万元,总工期15个月。现业主指令增加附加工程的价格为76万元,则承包商提出:
总工期索赔=附加工程或新增工程量价格/原合同总价×原合同总工期
=76万/380万×15个月
=3个月
范文五:合同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背景:某汽车制造厂土方工程中,承包商在合同标明有松软石的地方没有遇见松软石,因此工期提前1个月。但在合同中另一未标明有坚硬岩石的地方遇到更多的坚硬岩石,开挖工作变得更加困难,由此造成了实际生产率比原计划低得多,经测算影响工期3个月。由于施工速度减慢,使得部分施工任务拖到雨季进行,按一般公认标准推算,又影响工期2个月。为此承包商准备提出索赔。
问题:1、该项施工索赔能否成立?
2、在该索赔事件中,应提出得索赔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在工程施工中,通常可以提供得索赔证据有哪些?
4、通常施工索赔的程序是怎样的?
5、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审查索赔报告?
案例二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监理公司签订了施工阶段的监理合同,与承包商签订了施工合同。工程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1)承包人按合同规定负责采购该工程的材料设备,并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在材料设备到货前,承包人按合同规定时间通知工程师清点,工程师在清点时发现材料的实际质量与产品合格证明不符,采购的设备要求也不符。
(2)合同约定:该工程的门窗安装普通玻璃,颜色未明确。承包人认为白玻透光性好,性价比高,又不宜过时,属大众化产品,故采购了白玻。施工后业主认为,绿色时近两年的流行色,绿玻美观、时尚,又有一定的防紫外线功能,要求改装绿玻。承包人不同意,由此双方产生了争议。
问:(1)对于合同约定由承包人采购材料设备的,在质量控制方面对承包人有什么要求?
(2)对本案中发生的材料设备质量问题,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处理?
(3)依《施工合同文本》规定,此时业主和承包人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处理此施工争议?
案例三
某监理单位承担了一工业项目的施工监理工作。经过招标,建设单位选择了甲、 乙施工单位分别承担A 、B 标段工程的施工,并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分别和甲、乙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建设单位与乙施工单位在合同中约定,B 标段所 需的部分设备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乙施工单位按照正常的程序将B 标段的安装工程分 包给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建设单位在采购B 标段的锅炉设备时,设备生产厂商提出由自己的施工队伍 进行安装更能保证质量,建设单位便与设备生产厂商签订了供货和安装合同并通知了监理单位和乙施工单位。
事件2:总监理工程师根据现场反馈信息及质量记录分析,对A 标段某部位隐蔽工程 的质量有怀疑,随即指令甲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要求剥离检验。甲施工单位称:该部位 隐蔽工程已经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若剥离检验,监理单位需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并相应 延长工期。
事件3:专业监理工程师对B 标段进场的配电设备进行检验时,发现由建设单位采购 的某设备不合格,建设单位对该设备进行了更换,从而导致丙施工单位停工。因此,丙施工单位致函监理单位,要求补偿其被迫停工所遭受的损失并延长工期。
问题:
1. 在事件1中,建设单位将设备交由厂商安装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 在事件1中,若乙施工单位同意由该设备生产厂商的施工队伍安装该设备,监理单位应该如何处理?
3. 在事件2中,总监理工程师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试分析剥离检验的可能结果及总监理工程师相应的处理方法。
4. 在事件3中,丙施工单位的索赔要求是否应该向监理单位提出?为什么?对该索赔事件应如何应处理。
案例四
某建安工程施工合同,合同总价6000万元,合同工期6个月,合同签订日期为1月初,从当年2月份开始施工。
1.合同规定
(1)预付款按合同价的20%支付,支付预付款及进度款达到合同价的40%时,开始抵扣预付工程款,在下月起个月平均扣回。
(2)保修金按5%扣留,从第一个月开始按各月结算工程款的10%扣留,扣完为止。
(3)工程提前1天奖励10000元,推迟1天罚款20000元。
(4)合同规定,当物价比签订合同时上涨≥5%时,依当月应结价款的实际上涨幅度按如下公式调整:
P=P0×(0.15A/A0+0.60B/B0+0.25)
其中0.15为人工费在合同总价中的比重,0.60为材料费在合同总价中的比重。
单项上涨小于5%者不予调整,其他情况均不予调整。
2.工程如期开工后,在施工过程中:
(1)4月份赶上雨期施工,由于采取防雨措施,造成施工单位费用增加2万元;中途机械发生故障检修,延误工期1天,费用损失1万元。
(2)5月份由于公网连续停电2天,造成停工,使施工单位损失3万元。
(3)6月份由于业主设计变更,造成施工单位返工费损失5万元,并损失工期2天,且又停工待图15天,窝工损失6万元。
(4)为赶工期,施工单位采取赶工措施,增加赶工措施费5万元,使工程不仅未拖延,反而比合同工期提前10天完成。
(5)假定以上损失工期均在关键路线上,索赔费用可在当月付款中结清。
3.该工程实际完成产值见表7-2(各索赔费用不包括在内) 。各月实际造价指数见表7-3。
表7-2 实际完成产值表
表7-3各月造价指数
问题
1.施工单位可索赔工期多少?费用多少?
2.该工程预付款为多少? 起扣点为多少?保修金数额为多少?
3.每月实际应结算工程款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