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
1. 本义:球形物被拿持住,不再滚动。引申义:拘捕;捉拿)
执戟
执,捕罪人也。——《说文》
2. 拿;持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
3. 又
东坡右手执卷端。
4. 操持;执行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汉书·叔孙通传》
5. 掌握;控制
公子执辔愈恭。(执辔:握着驭马的缰绳。)——《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固执;坚持
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荀子·儒效》
7. 取得
是皆不足以执信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8. 判断
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也。——《礼记·乐记》
9. 堵塞
子玉使 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10. 结下,结成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国语·越语上》
11. 对待
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荀子》
名词
1. 至交,好友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杜甫《赠卫八处士》
2. 凭单
执凭文帖
介词
1. 相当于“用”、“凭”
执古可以御今,证今可以知古。——《云笈七签》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句什么意思
意思是:主要妄为要失败,强行把持一定会失去。
所以圣人不枉为,所以不失败,不强行把持所以不失去。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无为无败》。
《无为无败》内容如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扩展资料:《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
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道德经无为无败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是什么意思??
1. “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2. 执者失之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3. 译文:要想治理天下而又主观去施为的,我看他根本达不到目的。
天下是大自然神奇造化之物,是不能凭主观意愿施为而改变的。
凭主观意愿施为的必定失败;把持天下,把它据为己有的,也必定失去。
世间之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嘘暖,有的吹寒,有的强壮,有的瘦弱,有的受益,有的失落。
因此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
4.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5.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
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执者失之,是什么意思?别百度
展开全部 【释义】: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和失去。
【拼音】:zhí zhě shī zhī 这句话出自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原文如下: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在这一章表述了他的一个重要观点,即以紧紧抓着“物”不放的方式是不可能“ 得道”的。
也就是说,宇宙的起源是一个特例:宇宙在其源起之前根本就没有什么“物”,所以抓住“物”也就找不到宇宙的始点。
老子认为“得道”的方法是首先在宇宙中找到一个确定的“点”,这就是“我”,即“我在”,一个确切的存在。
通过个体的“我”扩大到集体的“我”,从而认识“他在”。
“我”的无限扩张最终便可以对应于宇宙的无限,从而完成由“我”而最终包容整个宇宙的认识过程。
...
执者失之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是凡是皆有根源,循序渐进,自能成其大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里讲的是无为之道,无为不是无作为,而是顺其自然,为是打破自然(喊得最响的逆天而行就是为的最大代表),以期成就,为不是不好,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总有一天“为”会把自己葬送;执也不是不好,执能给人勇气,一往无前,但同时也会使人迷失,一叶障目,离道俞远圣人行无为之道,凡是顺应自然,就比如毫末长成合抱之木,累土成就九层之台,跬步以积千里,是自然之事,故圣人无败、无失但毫末长成合抱之木,累土成就九层之台等均非一日之事,这时候持“执”有“为”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加速毫末长成合抱之木,累土成就九层之台,但是持“执”有“为”的这个过程也容易造成毫末至夭折,九层之台的垮塌或者豆腐渣工程整体而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谁明白?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展开全部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理解:军队统帅想要把一个国家争夺过来,然后按照自己想法对这个国家恣意妄为。
在我看来,他们统治的最终结果一定会违背他们设想的美好初衷。
天下本就是一个神圣的机器,不是说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那些恣意妄为的管理者下的指令一定会被社会抵制而失败,那些想要强制控制人民的暴君一定会被社会所推翻。
本来呢,社会上就有各种人:离开国家去外国的、依顺的本国政府的;鄙斥社会现象的、吹捧社会美好的;欺行霸市的、软弱可欺的;事不关己求安稳的、制造社会危险的。
但是为了维护社会繁荣稳定,所以圣人管理国家,就一定要剔除三种人。
剔除那些极端主义分子,这些人只会煽动不明真相的人,制造社会动乱。
剔除那些奢侈无比享乐派,这种人的存在只会激发人们攀比心,仇富心,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就会动乱。
剔除那些骄纵、仗着权利或者财富等欺行霸市的人,这些人的存在严重威胁了管理层的威信,不及时铲除他们,豺狼遍地走的社会只会让国家更加动乱。
注意:“形而下者谓之器”。
本章和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常以无事”,第五十七章“以无事取天下”呼应。
注释:将,帅也《说文》。
取,捕取也《说文》。
见,看见、显现。
不得已,违背本意。
神,神灵、灵验。
器,皿也《说文》。
不可,不可能。
执,拘捕、掌控、拿。
物,事情。
或,可能。
随,依顺、跟随。
嘘,鄙斥。
吹,自夸、吹捧。
羸,赢弱、虚弱。
载,安稳。
隳,危险。
是以,所以、因此。
甚,过分。
奢,奢侈。
泰,骄纵。
译文:统帅想要把天下夺取下来而恣意妄为,我认为那就是违背本意。
天下是神圣的,不能被恣意妄为。
恣意妄为的人一定失败;强制掌控的人一定失去天下。
本来事情有离开的有依顺的、有鄙斥的有吹捧的、有强势的有软弱的,有安稳的有危险的。
所以圣人要剔除极端,奢侈、骄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