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小学三年级科学《蜗牛》说课稿
《蜗 牛》说课稿
单 位:四十一团中学
学 科:科 学
说课教师:王少勤
《蜗牛》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蜗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蜗牛》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我所知道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运动,饲养蜗牛。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寻访、饲养、观察、记录和研究蜗牛,达到认识蜗牛的生活环境、身体构造、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的目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本课将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培养他们热爱小动物。开好了这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动物来说意义非常大。
3、教材的处理
本课内容学生在学习前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有所了解,如果还按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根据农村学校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利用学生课外捉来的活体蜗牛进行教学,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有效学习的能力。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
4、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观察蜗牛的过程,学会用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难点是学生观察活动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处理。
6、教学准备
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瓶。
说学生
对学生来说,喜欢动物是与生俱来的。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了解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身体的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因此,在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参与观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蜗牛的特征。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引导学生课前到小区的绿化带、草坪寻找蜗牛,小组合作、
师生合作等方法。活体蜗牛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合作法,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答困惑或疑惑。课堂上,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教师充当倾听者和组织者。
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自主探究,观察交流,(三)、画蜗牛,加深认识,(四)、课外延伸。
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课前,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知道学生在自己的居住地附近发现了蜗牛,甚至有学生捉来了蜗牛,就引导学生自己说在哪里捉到的。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了解蜗牛的欲望,从而揭示课题------探究《蜗牛》。
自主探究,观察交流
1、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对捉来蜗牛的学生提问:哪里能找到蜗牛?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通过观察得出: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2、观察蜗牛的身体
(1)首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观察蜗牛的方法。
(2)教师介绍放大镜的用法,并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观察时要有耐心,静静地观察,不要打扰它的活动。
(3)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教师提出问题,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依次观察头部、腹部和尾部,让学生重点观察蜗牛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口。)在观察时,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补充。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一到两个组中去,对小组提出的问题和优点给予帮助和表扬。这里比较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与师生合作的理念。
(4)让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引。
3、观察蜗牛的运动
观看蜗牛爬行的视频。提问:蜗牛有脚吗?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呢?蜗牛没有腿、脚。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叫腹足。蜗牛在爬行的时候,会留下痕迹,让学生讨论黏液对蜗牛爬行的作用。
4、饲养蜗牛
老师介绍饲养的方法、注意事项及蜗牛的食物。
画蜗牛,加深印象
让学生用简笔画出蜗牛的外形,并标注各部位名称。可在一张纸上教学生画。 课外延伸
让学生课外饲养蜗牛,比一比,谁养的蜗牛成活时间长。观察蜗牛的活动并写观察日记。
让学生观察研究动物从教室走向广阔的学习生活,从而使40分钟的科学课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跳板”。
说板书设计
教室没有黑板。略。
说反思
这节课我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收集了大量的蜗牛资料,引导学生捉来活体蜗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探究蜗牛生活环境与蜗牛的运动时我充分运用了活体蜗牛现场观察的优势,让学生在观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如黑板、多媒体小音像,致使缺乏情感的交流和碰撞,但我用实物观察的办法来弥补它的不足。
总之,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让“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范文二:三年级科学蜗牛一教案
三年级科学蜗牛一教案
三年级科学蜗牛一教案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_蜗牛(一)教案_教科版
学讲计划教学设计
执教者:顾光军
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本文来自:WWw.jiAOshiLm.coM 教师 联 盟 网:三年级科学蜗牛一教案)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三年级科学蜗牛一教案篇二: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案例与反思
蜗牛这种小动物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在课前我让孩子们准备了蜗牛。打算利用两课时的时间观察蜗牛的构造、爬行、吃食等活动。但实际上,这些小蜗牛却给我出了一些问题,让我临时改变教学方案,而教学效果却非常好,至今让我和孩子们回味无穷。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问题一:小蜗牛怎么不出来。
孩子们带来的小蜗牛都呆它的“家”里不出来,那怎么让它出来,不出来就没办法观察,所以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蜗牛上,于是我提出问题,“怎样让小蜗牛出来呢,有什么方法,,孩子们这时提出很多方法:如“把它放在水里”“放在湿布上”“用针扎”“放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在地上磨”,最后讨论这些方法行不行,否定了几个方法,确定把蜗牛放在湿布上或玻璃片上滴水,讨论五分钟后,孩子们边等待边加油让自己组的蜗牛快出来,这样经过二十分钟后,蜗牛终于陆续从他的“家”里爬出来,让孩子们欣喜若狂,教室里一片欢呼。
〈反思〉:本打算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蜗牛,结果蜗牛不出来,如果不让他们观察,而看书那么孩子们就体验不到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了解不到观察的过程与方法。我因势利导,让孩子们“想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想出很多方法,又经过讨论选择哪种方法可行,又一次让他们体验了不伤害小动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十分钟的等待与加油,让老师、孩子们与小蜗牛联系在一起,感觉不到时间的的漫长,充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未来的小科学家。
问题二:接下来怎么办
既然小蜗牛出来了,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故意把这个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考虑怎么办,孩子们思考讨论后,有的组拿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有的组让蜗牛进行比赛,有的组拿菜叶让
他吃,有的组让蜗牛爬细线。教室里好一片热闹,有喊加油的,有记录的,有串组的,而我呢当然也加入他们的行列,进行指导。
〈反思〉:科学探究并非一成不变,教学过程、知识的传授也要随机应变,
教师只有正确的把握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才能够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接下来怎么办”正是让孩子们在亲历观察时,引发思考,在观察比赛等活动中尝试方法,设计方法,当然,教师也要准备充足的材料,如放大镜、细线、玻璃片等等,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进行活动,同时也体会到与小伙伴之间进行合作的力量,而教师正式恰当的成为本次观察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亲密的伙伴,让两节课充满欢乐,充满探究小蜗牛秘密的味道,一改以往教学中“要我学”的教学理念,而成为“我要学”“我要观察”的教学理念。
问题三:观察后的收获
连着两节课,孩子们还没有汇报成果就要下课、放学,看着孩子们恋恋不舍,又充满欢乐,充满收获的脸上,我当即决定, 让孩子们把这两节课的收获与感受以日记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并布置回家后继续观察小蜗牛,准备在下节课汇报。
〈反思〉:新的课程标准提到科学课不要以上课给为起点,不以下课时为结束,而要将科学穿整个活动生活中,所以我让孩子回家后继续观察,相信他们一定会观察的,因为他们的兴趣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另外还提出用日记或自己喜欢的方式写感受或收
获,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探究目标。
总之,要上好科学课,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能随机应变,要把时间尽量给学生。在放手让孩子们活动时,要充当好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当然也要注意科学知识的传授、科学习惯的培养,要勇于对不正确的问题说不,不要被热闹的课堂迷失教学的方向,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积极、上进的课堂氛围。
三年级科学蜗牛一教案篇三: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二)》教案3
蜗牛(二)
一、教材简析:
本课紧接上一课的内容,重点在于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由于学生在此前饲养了蜗牛,因此对蜗牛的活动时间、吃食方式、食物种类和排泄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零碎的经验片断,串联起整体的对蜗牛的认识,将有利于学生建立动物生活习性的整体印象,促进学生对生命特征的认识。
本课主要研究蜗牛的食物、休眠、排泄三方面的问题。关于蜗牛的繁殖,只是要求学生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去发现这个现象。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饲养蜗牛的经历,已经对蜗牛的吃食方式,吃什么食物,如何排泄等方面有了较为直观感性的认识,也急于把他的发现与同学、老师分享,这是本课教学的前概念水平。但
学生所获得的认知是比较零碎和肤浅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引导下加以整理、归纳和提升,以形成对蜗牛的整体认知。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 科学词汇:休眠,气孔,排泄,繁殖
(二)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细致观察,发现细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
教具:蜗牛,有孔的菜叶
学具:蜗牛,放大镜,杯子,水,菜叶等各种食物
说明与提醒:本课所用蜗牛,先饿上1-2天,以方便在课堂上观察到蜗牛吃菜叶的过程。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复习回顾蜗牛的身体特征,运动特点。
二、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经过一周的饲养,同学们一定有了更多的发现,让我们交流一下在饲养蜗牛时的发现和遇到的困难。
2、学生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和经验。
教师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摘录重点进行板书。
3、探讨解决如何唤醒蜗牛的问题。
?提问:我们也曾发现,想观察蜗牛时,可它却躲在壳里睡觉,怎么让它醒过来活动以便于我们观察,谁有此方面的经验,
?学生介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小结:放入常温冷水中几分钟,可唤醒蜗牛。因为蜗牛是用肺呼吸的,尽管它休眠了,但还在呼吸。当我们把它放入水中之后,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且努力爬出水面。
?今天带来的蜗牛,如果正在休眠,请尝试一下用此方法唤醒它。
学生实践操作:唤醒蜗牛。
三、观察蜗牛吃食
1、你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你发现它爱吃什么食物,它是怎样
吃食物的,
2、学生交流饲养过程中关于“蜗牛进食”的发现。
3、讨论:蜗牛长牙齿吗,
4、提供放大镜,要求将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观察它怎样吃菜叶。
5、蜗牛除了爱吃菜叶,还吃其他食物吗,用什么办法来了解蜗牛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讨论,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方法;
?归纳小结;在一只蜗牛的周围,等距离地放着菜叶、苹果、梨、橘子、面包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
?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四、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在蜗牛吃食时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2、学生交流,发现蜗牛排泄粪便。
3、指导再次细致观察,从什么地方排泄,如何排泄,粪便是怎么样的,
4、学生交流汇报。
5、你有观察到蜗牛的呼吸吗,
观察指导: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个
范文三:三年级科学蜗牛教案
精品文档
三年级科学蜗牛教案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 / 3
精品文档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2 / 3
精品文档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3 / 3
范文四:三年级科学《观察蜗牛》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观察蜗牛》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亲切地与同学聊找蜗牛朋友的经验~并把一个同学的蜗牛要来看~然后“不经意地”把他的蜗牛与我的一盒蜗牛混在一起~让他说说自身蜗牛的特点~从而帮我找到他的蜗牛。同学说他的蜗牛有两对触角、一个壳~是白色的~而我的蜗牛也有许多符合这些特征。同学感到无计可施了~我才告诉同学:“老师是跟你开玩笑呢:”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同学发现自身对蜗牛朋友的了解确实非常有限~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同学观察蜗牛的积极性~在下面的观察中发现了自身的蜗牛的许多细小的特征。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小同学的好奇心较重~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把这种好奇心发展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同学的兴趣范围~激发研究的欲望。
在研究蜗牛的环节~同学提的关于蜗牛的问题有:蜗牛的寿命有多长,蜗牛最害怕什么,蜗牛能在水里生活吗,蜗牛为什么会冬眠,蜗牛的粘液永远也流不完吗,蜗牛贪吃吗,蜗牛有几颗牙齿,蜗牛冬天上哪冬眠,蜗牛怎样从壳里爬出来,看来~同学的小脑瓜里有无穷无尽的天地~就看我们会不会发掘。
研究时~同学选了几个问题:蜗牛怕什么、研究蜗牛能在哪
1 / 2
些物体上爬、蜗牛吃什么等。幸亏我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同学的研究才如鱼得水。在我的指导下~同学有条不紊地提出猜测、设计方案、领取资料、分工合作、记录、讨论、总结汇报。看到他们真的“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我感到由衷地喜悦。
听课教师的课后反馈: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教师着眼于“课程目标”~置“同学的发展”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把同学的发展权还给同学~让同学自主观察、探究~鼓励同学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地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教师舍的花时间~让同学去探究~给同学发明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教师充沛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是有主见的、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教师注意鼓励同学积极参与~相互交流~使他们的思维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全班所有的同学都投入了“探索科学奥妙”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达到兴奋、忘形的境界~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胜利。
2 / 2
范文五: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一)教案教科版
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小学三年级科学《蜗牛》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