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关于乘数效应的例子
记得有一篇文章《阳光灿烂每一天》①,作者描述了这么一件事:
作者与其朋友弗兰西斯下了计程车后,付钱时,弗兰西斯忽然对那位开计程 车的黑人小伙子说道:“谢谢你,兄弟,坐你的车舒适极了。”那位黑人小伙子听了非常高兴,“是吗?谢谢您,先生,原上帝保佑您。”随即,弗兰西斯还送给黑 人司机一块不干胶衣饰。作者对其朋友的举止颇为不解,费兰西斯解释说:“我想让纽约多点人情味儿,如果有可能,我想让世界每一天都阳光灿烂!”
朋友,您或许会对这位老兄的想法嗤之以鼻。“全世界每一天都阳光灿烂,”可能吗?这不是痴人说梦?的确,这位老兄的口气是大了点,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您先读完下面这则故事:《踢猫》②,或许您会对您原本看法有所改变。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 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主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 出老董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何地回到家, 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避开影响程度不谈,仅上述两件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种事情发生后对整个社会效用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以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
经济学中有一个乘数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上述事例。那么什么是乘数模型?它是一个用来解释短期产出水平如何被决定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范畴。尽管如此,乘数 模型的作用并不仅限于其定义,它可以用于分析任何具有同性质的事情。为了便于分析,现在假设存在一种个人效用边际传递倾向。并将其定义为:某一个人在某一 特定场合获得某一定量的效用(U)后,其所愿意传出的效用(Up)与其所获之比。用MPU表示。依其定义用公式表示如下:
MPU=Up/U
很明显,MPU是一个大小取决于Up、U的量,值得注意的是MPU并不一定总是小于1大于0,它也有可能大于1或小于0(因为某人所传出的效用的大小, 并不取决于他自己,而取决于所获之人对它的评价)。由于以上原因,个人效用边际传递倾向千差万别,很难分析出一个结果。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分析更简洁明 了,再抽象出一种社会效用边际传递倾向,并将其定义为:社会上任意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场合获得任意量的效用后,都能够按某一特定比例将其所获得的一部分效用 (UP’)传出,这个比例就称之为社会效用边际传递倾向。用MSU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MSU=UP’/U’
(这里UP’是大小取决于MSU和U’的一个量,即如果MPPSU为一固定常量,则UP’与
U’成正比例关系。)
以下分三种情况讨论:一、0<MSU<1;二、MSU≥1;三、MSU<0。
取上文第一个事例作为研究对象,当0<MSU<1时,不妨设MSU=a(0<a<1)。假定黑人司机从弗兰西斯那里获得的效用量为U,那么他将按社会效 用边际传递倾向,将一部分效用(aU)传递给他的下一位乘客。该乘客又将一部分效用(a(aU))传递给与他接触过的另外一个人……如此一直持续下去。最 后,我们加总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效用:
U总=U+aU+a2U+……+anU(n→∞)
得:U总=U/(1-a)
如果取a=0.8,则U总=5U,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乘数效应。其中“1/(1-a)”就称之为乘数,它可以使一个人行为产生的影响成倍地扩增。
再分析第二种情况,当MSU≥1时,很明显弗兰西斯给出的效用将得到无限倍地扩大。因为要求总效用的话,我们只需简单地将MSU乘以U,即:
U总=MSU×U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的朋友弗兰西斯让“全世界每一天都阳光灿烂”的愿望可不可能实现呢?我想我不说读者也应该知道答案了吧!
最后,分析当MSU<0时的情况。“MSU<0”即意味着传出的效用是负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简单地人定它为消极的或负面的效用。如果是这样的 话,以上文第二个事例作为对象分析,利用前面得到的理论,将U用-U代入,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种消极或负面的效用也将由于乘数效应而成倍地扩增:
-U总=-U/(1-a)
从而产生了作者所谓的“踢猫效应”。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更何况今人呢?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长久以来被人忽略罢了。如果全世界每一个人都 能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给予别人正面的积极的效用,无论这个效用是多还是少,它都将由于乘数效应而成倍地扩增!从而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生活在 一个充满温暖与快乐的社会中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吗?
注释:
①参见《现代妇女》2003年第1期
②参见《读者》2003年第20期
有人反对上述理论;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消费的连锁作用,但没有所谓“乘数”放大效应,消费就是消费,消费不是创造。国民经济的增长要靠投资。节约有利于投资,是美德。
一.引言
很 多作者在谈论 “乘数”时,通常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投资或者消费的级联作用、连锁效应或拉动效应。也就是说,国民经济是个有机的整体,某个企业增加投资, 会影响到另外一些企业也要增加投资。这方面,我想大家是没有什么分歧的。除了已经提到过的投资乘数、消费乘数外,还有所谓外贸乘数、货币乘数,可能还有别 的什么乘数,大致都是指关联的意思。
二是指“倍数”的意思。正如凯恩斯本人在其名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说:“这个乘数告诉我们,当总投 资量增加时,所得之增量将k倍于投资增量”(【1】,第99页)。这里的关键词是“将”字,而且k1。凯恩斯的k倍,不是代数意义上的倍数。代数学 上,k1可以称倍数,k1也可以称倍数。凯恩斯并不是局限于一般性地泛泛而论,而是给出了 “投资乘数公式”,别人还给出了 “消费乘数公式”,同时给出 了连锁效应或者说乘数作用的无穷级数解释。我认为这些公式和解释是个谬误。本文证明:消费就是消费,消费多少就对应国民收入多少,没有所谓“乘数”放大效 应。
二.消费就是消费
设社会增加消费100万元,这100万元是用来向第1位企业家购买产品的。虽然说都是100万元,但由于变换了时空,这100万元转到第1位企业家手中后,这第1位企业家拿到的100万元就不能再叫国民收入,而应该改叫销售收入,即销售产品得到的收入。
众 所周知,销售产品得到的收入由几部分价值成分构成。第一部分指厂房、设备、水、电、气等生产资料的消耗,这部分价值就是不变资本的价值转移部分,我们称之 为硬成本,以符号Dc表示。第二部分对应称作软成本,即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我们用符号Dv表示。第三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包括利润、税收、管理费、地租等 等),我们以符号Dm表示。后面两部分价值,即劳动者工资Dv与剩余价值Dm之和,就称为国民收入,并以符号R表示。于是有下列关系式: R=Dv+Dm (1)
式(1)表示:国民收入等于劳动者工资加剩余价值。
如果用W表示销售收入,则应该有下列两式:
W=Dc+Dv+Dm (2)
式(2)表示:销售收入等于硬成本加劳动者工资加剩余价值; W=Dc+R (3)
式(3)表示:销售收入等于硬成本加国民收入。
以下就根据式(3)来解释消费的连锁效应。
还是前面的例子。消费者拿100万元向第1位企业家购买产品,这第1位企业家得到的100万元不叫国民收入而叫销售收入。这100万元销售收入应该分解成两部分,即硬成本部分,以符号Dc1表示,和相应的国民收入部分,以符号R1表示。于是我们得到下列关系式:
100=Dc1+R1 (4)
式 中所用经济量单位为万元,作了省略。式(4)表示:第1位企业家的销售收入100万元等于内含的硬成本与国民收入之和。国民收入R1是新创造出来的,而硬 成本Dc1不是第1位企业家生产的,假设是向第2位企业家购买的。Dc1对第1位企业家来说叫硬成本,这钱转到第2位企业家手里就应该改口叫第2位企业家 的销售收入。第2位企业家的销售收入Dc1其价值构成也应该是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硬成本,以符号Dc2表示,第二部分是对应于Dc1的国民收入,以符号 R2表示。于是第二轮我们得到下式:
Dc1=Dc2+R2 (5)
式(5)表示:对第2位企业家,销售收入等于硬成本加相应的国民收入。 同上理由,第2位企业家所消耗的硬成本Dc2需要向别的企业家购买,假定是向第3位企业家购买的。现在,Dc2这么多钱成为第3位企业家的销售收入。第3位企业家的销售收入Dc2也有类似的公式:
Dc2=Dc3+R3 (6)
还可以一轮一轮推导下去,不再罗嗦。为便于观察,我们将一轮一轮的公式重新排列
100=Dc1+R1
Dc1=Dc2+R2
Dc2=Dc3+R3 (7)
Dc3=Dc4+R4
??
现在把上列式子左边和右边分别相加。不难看出,左右两边的相同项可以一对对约去。约简后就得到下面的式子:
100=R1+R2+R3+R4+?? (8)
上式表示,消费100万元,对应的国民收入之和就是100万元,谈不上什么“乘数”放大效应,消费就是消费,消费不是创造。
在 上面的论述中,我们没有提到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或边际储蓄倾向,这不难理解。因为储蓄只不过是假手银行转给别的企业家使用。不是不使用。而我们上面提到的一 轮一轮企业家也并没有特指那一位企业家。倒是凯恩斯、萨缪尔森诸位,在推导乘数K时,把储蓄凉在一边,光把钱的80%进行累加。这怎么说得过去呢。
如果按照凯恩斯的“乘数”公式,100万元全消费了,边际消费倾向b=1,K→∞,100万元能够产生无穷大国民收入增量。这能说得通吗?!
按照这里的公式(8),100万元全消费了,表示没有积累,维持原来再生产。原先能提供100万元国民收入用作消费,消费完了还是能提供100万元国民收入用于消费。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
三.结束语
如果消费也能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消费掉100万元,能使国民收入增加500万元(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乘数等于5),那不仅 仅可以得出马尔萨斯的“消费有功论”以及“关于节俭的反论”,[马尔萨斯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必须由社会上不从事生产的人来消费这些过剩产 品。??地主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不劳动而挥霍浪费,这样会有助于防止经济萧条和停滞不前。(【2】,第13页)]而且,当今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也一下 子变成了“好得很”现象。《财经时报》记者杨眉,2003年6月发表调查文章:“我国行政成本全球最高”。
新华社北京2003年3月6日电:我国“28人 养1个‘吃皇粮的’”。新华社记者俞俭、袁志国,2003年9月19日撰文:“膨胀的行政开支,暧昧的职务消费”,其中说到:“一桌酒饭一头牛,一部小车 一栋楼”,“白条收据假发票,吃喝嫖赌全报销”。席间,难免MBA、EMBA人物,他们醉眼朦胧、懒洋洋地伸出一叶巴掌:吃!凯恩斯说了,我们这是拉动国 民经济,今天吃掉一桌,明年就可以吃他五桌!哈哈!
本文叙述消费的连锁效应,有关投资的连锁效应,可参阅《经济科学原理》【3】。 书目
【1】凯恩斯 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 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2】杨君昌:《微观宏观经济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1999年。
【3】陆善民 着:《经济科学原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
有人又反驳上述言论
陆先生通过《消费没有乘数效应》一文(雅虎网,经济学,经济学家2004-01-25)指出“消费就是消费,消费多少就对应国民收入多少,没有所谓‘乘 数’放大效应” ,并以数学方法分析了100万元消费只能造成100万元国民收入的事实。一针见血地指出广为社会信服的维持消费信念的乘数原理的谬误,也为倡导节约、消除 浪费提供了理论依据,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心想,原来凯恩斯主义也不过如此,其理论照样有癖漏和瘕疵之处。这不仅是说凯恩斯本人有错;凯恩斯主义的信奉者 也有错;我国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做法也不对;各国赖以提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政策都有错。不过仔细琢磨起来又觉得疑惑。如果疑惑成立,可能就是陆先生的 论断不妥,现提出来与陆先生商量。
如文中指出,“100万元的消费仅能引起100万元的收入,涉及不到拉动效应。”其论点所用之要素均按成本核算的方式 逻列出来,即
{100=Dc1+R1
Dc1=Dc2+R2
Dc2=Dc3+R3???????????????????????????????? (1)
Dc3=Dc4+R4
……}?????
陆先生在此规则下将所有等式的两边上下相加,并将其中的DcX(X=1、2、3、……)一对对约去,则100=R1+R2+R3+……(2)所以,得到 了以上结论。
当然,从等式上看两边永远是相等的,消费100万,绝对不会生成200万、300万等等的结果。但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一个项目在(2)式中 被忽略掉了,在此设为DcM,即最后一个(无数次)等式中的成本。此加数在数学上可以无限细分,以致当零处理,但在经济实践中不仅不能被随便删去,而且往 往还是一个不小的数,因为大部分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有限的,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一般不能再分,如炼铁的矿石,种植作物的土地,从事生产的工人等等。虽然 成本核算中也付出了开矿的用费、种作物的支出和劳动的工资等,但这些事物本身是不能被忽略掉的。我们不能只计算服务的价格而忽视源泉的价值,因为按支出法 对国民收入的核算是依总产品的价值进行的,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又是其重要内容,并非只计服务的收入。既然最后的成本不能被简单地消掉,那么,按着DcM 反推上去,则……、Dc3、Dc2、Dc1等都不能被消掉。但按陆先生的做法,与其说是去掉了中间产品,只计算最
终产品,不如说是忽略了一切中间环节,而 我们所分析的恰恰是这些中间生产的作用。 相应地,按照陆先生推演这100万元消费品的方式推算投资的话,则可把销售收入换成投资,把硬成本DcX换成购 买各级厂房、设备的DiX,那么,投资的中间产品(即第二个企业家及以后的各级企业家的产品)也应该由Di1、Di2、Di3等等组成,如果也一对对约 去,其结果势必同消费一样,总和必然也只是100万,产生不了乘数效应。
笔者认为,意见的分歧是:是求解等式成立与否呢?还是求解等号每边累积数值的大 小?按照乘数的含义,应该是求累积数值,但陆先生所谈的是等式是否成立,是一次性消费,凯恩斯所说的是无限级数次消费。也就是说,陆先生追查的是这100 万元的产品是怎么来的,凯恩斯所求的是一次消费引起又一次消费,再引起无数次消费的累加结果。
笔者认为,在计算乘数效应的时候,陆先生的这个推算办法在 此不能适用,所用的只能是单边相加以求其总和的大小。这反应的是数学推导虽然很精癖,但若目标不同,则可造成不同的空洞,使推理走入歧途,这就和求解以价 格为自变量的生产函数一样,价格为负,在数学上,无懈可击,但在经济学上却毫无意义。
???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陆先生并没有指出当100万元的产品被消费、第一个企业家得到这100万元之后是否再去——事实上没有去——购买第二个企业家的产品,以 后的各级企业家也都没有再去购买下一级企业家的产品而再维持生产,因而就好象商店里的货架上摆放的商品被卖掉以后不再进货一样,只是一次性的生产经营,一 次性的消费,当然各级企业家也就只有那100万元的一次性收入,因而也就没有放大效应了。因为不进行以后的购买或生产,即不增加消费,也就等于维持其消费 量于不变,所以恰恰符合了凯恩斯所述之极端情形——“……,社会仍维持其消费量于不变,则在此种情形下,且只有在此种情形下,总就业量之增加仅限于该公共 投资之第一级就业量。”??
??? 凯恩斯在卡恩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乘数理论的确是指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比率。他指出:“投资只占国民所得中之较小部分,但当投资数量变动时,却 能使得总就业量与总所得之变动程度,远超过投资量本身之变动。这种现象,有了乘数原则以后,就得到了解释。”? 同时也指出,“资本不能离开消费而独立存在。反之,如果消费倾向一经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消费需求将减少,资本需求亦将减少。” 本人认为,凯恩斯指的是:当一笔投资增加时,由于消费倾向的作用而引起了下一级的购买,如此一级一级地传下去,整个社会既维持了生产,又增加了消费,最后 才增加了国民收入,才有了乘数效应,是一个动态过程,绝非只消费不生产。很明显,当100万元的产品被消费后,在总收入中先是增加了100万,其后卖掉该 产品的企业的货架上必然腾出一个空位,从而刺激该企业用Dc2+R2再加R1来补充这个空位,第二家企业同样要用Dc3+R3+R2来生产自己产品,如此 延续下去,不仅R1+R2+R3+……是新增加的,更容易看到的是生产成本中的原料,将不断地由Dc1降为Dc2,再降为Dc3等等,即不断地由原料,向 初级产品,又向中间产品,再向产成品过渡,从而带动了生产的持续进行,因而其总值必然数倍于原消费的100万元。
陆先生认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要靠投 资。节约有利于投资,是美德。”即是说:消费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是劣行。但我们从对乘数 的一般解释中都会知道,消费倾向(β)的改变是投资乘数改变的关键因素,如果不消费,乘数的意义就无从谈起,投资生成的产品也无处开销。萨缪尔森曾指出, “消费支出增加得越多,乘数就越大”; 因为一国的GDP=C+I+G+X,所以,“同样,包括购买政府办公用车的公共消费开支(G)与私人购买轿车的消费开支(C)对就业也具有着相同的作 用。” 高鸿业也指出:“总需求的任何变动,如消费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等,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变动。拿消费来说,假定原来的消费 函数为c=1000+0.8y,投资i=600亿美元,则均衡收入y为8000亿美元,如果自主消费因人们节俭而从1000减为800,则收入将变为 7000亿美元( ),消费需求减少200亿美元,国民收入减少1000亿美元。”
节约是美德!无可厚非!国人贫穷之时应该省下钱来办事业,节俭永远是人类遵循的准则,但本人认为,倡导节俭不应成为扩大消费的阻力,否则,如果我们每个 人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地穿棉衣的话,羽绒服厂何以生存?每个人都步行上班的话汽车制造厂将何以为继,民族工业将如何发展?我们并不是提倡浪 费,特别是用公款消费的那种浪费,应该严格禁止,但是消费和浪费之间又有什么界限?整日“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确是劣行(如果用私款消费可能不会如此), 但当某君醉眼蒙胧地吃掉一只鸡以后,养鸡场就要再养一只鸡,饲料厂就要再生产一只鸡的饲料,农民就要再生产喂养一只鸡的饲料的粮食等等,如此也带来了一系 列的生产繁荣,当然也付出了劳动——国民收入不就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吗?何况被吃掉的那只鸡也不完是浪费。否则,都不去吃这只鸡,鸡倒是省下了,但各类企业 也不能因此多生产而再增加财富了。
话又说回来,储蓄是投资的源泉,多储蓄才可以多投资。但是人们不消费,一来消费品没有销路,二来投资品既无销路也无用 武之地,投资也增加不了。在投资不增加的情况下,储蓄的增加只会减少消费,投资更没有出路,国民收入就更上不去。因之,一味地讲求储蓄,以浪费的名义反对 消费,节俭之矛盾——蜜蜂的寓言就会真的出现。
消费——储蓄——投资之间是一个连环套,错待了哪一个都不行。
范文二:什么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现实中的例子
什么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现实中的例子
关键词:首因效应例子
首因效应是什么,
所谓的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见面的时候,给对方留下的首次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一种印象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首因效应例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A. S. Lochins)
1957年以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他用两段杜撰的故事做实验材料,描写的是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生活片断。这两段故事描述的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一段故事中把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并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两段故事分别列于下方: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詹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边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
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詹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詹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地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地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热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冷淡内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钦斯将组合不同的材料,分别让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第
二组被试只有1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三组被试中有95%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
2014年9月中国首届国际NLP大会
研究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在首因效应中,对情感因素的认知常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一般都喜欢那些流露出友好、大方、随和情感的人,因为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他人尊重和注意,这个特点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小孩子都喜欢第一次见了他/她就笑呵呵的人,如果再给予相应的赞扬,那么儿童就会更加的高兴。
首因效应:故事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nlp网站编辑吗,”“不需要~”“那么nlp内容采编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
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种“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
同样,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内容出自NLP论坛:http://www.hao2068.com/bbs/thread-11-1-1.html
范文三:网络营销的例子
【电子书必备】经典的网络营销案例~
网络营销案例分析互联网技术对于网络营销的意义来说,不过,由于此项技术本身的突破性,预期它将给人类文明带来革命性影响,很可能从一种单纯通讯技术而成为一种未来文明的基本形态。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脱离传统营销,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历史时期内。
整合营销:结合网上网下的网络营销案例一则
就我接触到的不少中小企业主,在对待网络营销的态度上,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完全依赖网上营销,根本就不考虑传统的网下营销工作。他们通常很在意网下营销的突出弊端,如成本的高昂和营销效果反馈时间长,因此上网后,根本就抛弃网下的功夫。
第二类是还没有上网,但有在将来什么时候上网的想法。他们通常很在意购置电脑软硬件的初期投资,以及学习网上营销的时间成本,所以基本还是照旧,没有展开网上营销的积极性。
第三类则是已经上网,对网上网下的营销都感兴趣,他们很注意研究天上地下两类营销方式各自的优缺点,长短互补,整体规划,从而使营销效果达到“前无古人”的新境界。
第三类人在数量上,目前占极少数。不过显而易见,这类人的态度、思路才是最明智的,也是“阿奇营销”所大力提倡的。营销做为一种越来越受重视的企业活动,可以也必须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利用尽可能多的工具来进行。从早期的口碑营销、街头营销到后来的印刷媒体广告、电台广告、电视广告、直邮、电话、五花八门的媒介物广告等等形式的发展历程,是和人类技术进步、社会进步的历程相契合的。也就是说,每出现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营销就增添了一种新的工具。
互联网技术对于网络营销thldl.org.cn的意义也不例外。不过,由于此项技术本身的突破性,预期它将给人类文明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很可能从一种单纯的通讯技术而成为一种未来文明的基本形态。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营销,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历史时期内。
网络营销案例分析:据CNNIC的最新统计,中国上网人数为400万。这个数量尽管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膨胀起来的,不过,相比于13亿的人口总量,还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如果12多亿的这个“绝大多数”中,还有你的潜在顾客,你就不该排除传统的营销手段。即使你的潜在顾客都在网上,你也应该考虑传统营销手段做必要的补充。因为在现阶段,虚拟世界只是这些网民生活中的一个插曲而已,他们的重心仍然在现实世界。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企业还没有上网、没有意识到网上营销的威力,可以说,那也就自动放弃了未来。从眼前利益来看,是放弃了一种成本效率、时间效率极高的商务工具。
“阿奇营销”的落脚点是网上营销,介绍各种网上营销的知识与技巧。不过,正如我在开篇之时就已经说过的,只要你上了网、只要你有了伊妹儿,你就可以展开网上营销,就是
这么简单。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你可以如何利用网上营销的最基本特长来服务于你的商业经营。这个例子基于简单的两步营销程序:
首先,靠分类广告吸引洽询,其次,靠功效强大的营销函,促使洽询者发生购买行为。
分类广告效果的测试,从网上进行最为省钱、省时。在网上,供免费发布分类广告的网站很多。你随时提交,几乎随即就可发布。随后在几天之内,你就可以从反馈情况,看出这则分类广告的效果好不好。如果文案不佳,再换一个接着试,直到确定效果最好的一个或几个为止。
按同样的程序,你也可以同时通过回复洽询者的电子邮件,测试营销函的文案是不是出色,直到转换为购买行为的比率达到最佳的为止。
找到最佳的分类广告、营销函文案,利用互联网的测试过程就告一段落。然后,你就可以拿这套文件,在网下世界展开大范围的营销攻势。应该注意的是,无论网上网下,网站或印刷媒体的选择,都应该以目标受众范围类似、覆盖的潜在顾客特征类似为原则。如果两者脱节,网上测试的好文案,在网下很可能就会失灵。
从这个简单网络营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你可以先发挥网上优势,对营销文案进行高效测试,然后再到网下媒体,进行大面积推广。这只是个说明性质的简单例子,其实,网上网下联手的范围要比这深远得多,我们今后也会时不时的介绍。同时,你也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找出一套适合自己情况的整合营销经验。
这正是营销业界创造性最强、发挥空间最大、最具挑战性、最有魅力的领域~
如果网络营销案例中的星巴克每天发信息告诉你哪里有他们新开的店面,哪里有新出的产品,让你赶快来买他们的产品。短时间可能会起到销售的效果,但是这种不断地强迫行为会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厌烦之感,反而会彻底毁灭星巴克在我们心中良好的形象。
网络营销案例No1:星巴克:爱情公寓虚拟旗舰店
星巴克一直以来采用的都不是传统的营销手法,而是采取颇具创意的新媒体形式。此次星巴克联手SNS网站爱情公寓尝试虚拟营销,将星巴克徽标做成爱情公寓里“虚拟指路牌”广告,是星巴克首次尝试SNS营销。
iPart爱情公寓为两岸三地唯一一个以白领女性跟大学女生为主轴设计的交友社区,尽全力帮网友打造一个女生喜爱的温馨交友网站。品牌形象中心思想关键词为:清新、幸福、温馨、恋爱、时尚、艺文、流行。
12月12日是星巴克滨江店举办“璀璨星礼盒”活动的特别日子,因此从12月1日开
始,星巴克不仅将滨江店封装到巨大的礼盒中,更在爱情公寓网站上做成了颇具创意的“虚拟指路牌”,并且还以倒计时的方式,等着你再好奇地在线上或者去线下看看12月12日星巴克的“openredday”到底是什么,不肯把第一次的神秘一下子都给曝光出来。
礼包展开前,采用神秘礼物与星巴克情缘分享的方式进行。
1.神秘礼包:线上活动结合了线下活动的概念,送给网友神秘礼物,便会出现在网友小屋当中,虚拟的神秘礼包与实体的上海星巴克滨江店同日开张,礼包和实体店面同样以大礼盒的形象出现。
2.星巴克情缘分享:网友上传自己生活当中与星巴克接触照片并写下感言,以口碑与体验的方式来塑造出星巴克式的生活态度是被大家认可、受欢迎的。
礼包展开后出现品牌旗舰店,打造一个品牌大街,与繁华的闹市区不同,STARBUCKS小店另开崭新的公寓大街区域,提供具质感的品牌大街。虚拟的星巴克店家设计中,延续实体店家的温馨舒适感,店家周围环境设计以享受生活的感觉为主,不过度热闹繁华,以高品质的生活感受来凸显品牌的层次感。另外,结合爱情公寓内的产品来提升曝光度与网友参与、互动,让网友更加了解品牌个性与特色所在。
1.见面礼:设计专属礼品,来到虚拟店家就可领取或送好友。
2.活动专区、公布栏:STARBUCKS线上及线下活动报道,大量的曝光让参与程度提升,分享关于STARBUCKS的信息及新闻,引起各种话题讨论和增加网友的互动。
3.咖啡小教室:咖啡达人教室,固定的咖啡文化或相关教室消息,让网友了解更多关于咖啡的文化。
星巴克在爱情公寓的虚拟店面植入性营销被众多业界人士称赞,甚至成为哈佛大学教授口中的案例。星巴克想让他们的消费者了解到他们的态度,因此他们做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从品牌形象到虚拟分店开幕、新产品推出,再到赠送消费者真实的优惠券等等。这一系列营销非常符合星巴克的愿望——不让消费者觉得他们是在做广告。但是,如果网络营销案例thldl.org.cn中的星巴克每天发信息告诉你哪里有他们新开的店面,哪里有新出的产品,让你赶快来买他们的产品。短时间可能会起到销售的效果,但是这种不断地强迫行为会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厌烦之感,反而会彻底毁灭星巴克在我们心中良好的形象。
网络营销案例No2:新年的第一瓶「可口可乐」你想与谁分享
2009年春节,「可口可乐」深入地了解到消费者在不平凡的08年到09年的情感交界,抓准了受众微妙的心态,倡导可口可乐积极乐观的品牌理念,推出"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你想与谁分享,"这个新年期间的整合营销概念,鼓励人们跨越过去,冀望未来,以感恩与分享的情愫,营造了2009年新年伊始的温情。
活动充分整合了目前国内年轻人热衷的大部分网络资源:社交型网站、视频网站、以及
每日都不可离开的手机。利用了社交型网站、视频等途径,让数以万计的消费者了解了"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的特殊含义,并积极参加了分享活动,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自己想说的话。
除了使用在年节时最广为应用的短信拜年,向iCoke会员发出"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新年祝福短信,同时也在iCoke平台上提供国内首次应用的全新手机交互体验,让拥有智能手机的使用者,通过手机增强现实技术(ARCode:AugmentedRealityCode)的科技,用户收到电子贺卡时,只要将手机的摄像头对准荧幕上的贺卡,就能看见一瓶三维立体的可口可乐于环绕的"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我想与你分享"的动态画面浮现在手机屏幕上,并伴随着活动主题音乐,.新技术的大胆运用给年轻消费者与众不同的超前品牌体验。
自活动开始,参与人数随着时间呈几何数增长。超过5百万的用户上传了自己的分享故事及照片,超过3百万的SNS用户安装了定制的API参与分享活动,近2百万的用户,向自己心目中想分享的朋友发送了新年分享贺卡。同时,论坛、视频网站和博客上,一时间充满“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的分享故事。除了惊人的数字外,消费者故事的感人程度、与照片视频制作的精致程度,均显示了该活动所创造的影响力及口碑。也证明了可口可乐在消费者情感诉求与网络趋势掌握方面的精准度。
网络营销案例No3:“奥巴马女郎”,个人事件营销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不知为什么没能留下几句值得记住的话,倒是无意间捧红了现场一位没有获得提问机会的女大学生王紫菲。奥巴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不过,在网络推手面前,再有权势的人也能当自己的成名“道具”。
奥巴马离开上海的第二天,奥巴马女郎的脱衣视频、图片,开始在各大论坛被疯狂转发,于是,人肉搜索是在所难免的。显然,这应该也是某些“网络推手”所设想的一样。
王紫菲确是上海交大在读研究生,“事件起因是其经商的男友出资10万元,联络一家北京的网络策划团队,利用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演讲的契机,炒作了‘奥女郎’知名度,王紫菲再伺机进入演艺圈。”
“奥女郎”的整个策划经费除男友资助的10万元,另一机构也出资10万,王紫菲的座位也被安排在最佳拍摄角度。王紫菲在博客披露了事件真相,称“不奢求大家原谅我什么,只希望能让我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还原本该属于我的世界,所以我选择站出来,把真正的内幕公布于众。哪怕最后只能得到唾弃。”从“脱衣”事件后开始潜水,然后又开博澄清,接着又大规模接受访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策划之中的炒作。”
她王紫菲称,“早在08年就认识了一个在报社任职的摄影朋友王军(化名),我们私交很好。09年我为了自己的演艺梦想参加大型选秀节目《加油,东方天使》,希望凭借美丽的外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事事不随人愿。11月3日,王军打电话给我,叫我出来商量个事情,说可以让我一夜爆红,这对于一个一心想进演艺圈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诱惑。当日我应邀前往。作为一家大型报社的摄影记者王军其实早就得知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的行程,王军告诉我要借助此次奥巴马访华给我来个炒作,然后让我彻底火上一把。”“现在的生
活真的很乱,已经面临崩溃。本想一脱成名,谁想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网络营销案例No4:互联网首部职场轻喜剧《司马TA呀》
《司马TA呀》是联想扬天V450笔记本抓住年轻白领一族在职场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困惑,以当下流行的职场生存法则“S.M.A.R.T.”为起点,与搜狐娱乐公司专业制作团队联合制作的互联网首部职场轻喜剧,配合互联网媒体脱口秀节目、博客人际传播、草根视频分享等多重传播方式,在帮助初入职场的年轻一代解决工作、生活中诸多心理问题的同时,将产品特性及品牌特征植入其中,打造与目标消费群体息息相关的“活”的品牌,在协助他们树立职场价值观的过程中也增强了他们对于产品的信任与信赖,实现了从“满足消费需求”到“创造消费需求”营销转变。
在每一集中,成熟老练的“司马”与他的团队以轻松而幽默的方式演绎着办公室中为人所熟悉的一个个小故事,在剧情中将联想扬天V450笔记本的不同产品特性转化为职场人生中的应对技巧,在消费者关注剧情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认同了联想笔记本产品的价值。
在每一集播出后,均有大量搜狐博友撰写博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评论,网民不仅仅能够看到媒体所表达的观点,更能够看到身边网友的切身体验。不仅如此,网民还模仿《司马TA呀》制作更富有创造性的主题歌曲以及视频,这些内容与《司马TA呀》轻喜剧本身形成了多元化的职场价值观,从多个侧面加深了消费者对于产品及品牌的体验。
同时《司马TA呀》剧组推出网民选拔活动,聘请具有表演才能的热心网友直接参与剧集拍摄并担当重要角色,满足了互联网用户最直接的参与热情。以联想扬天V450笔记本为推广重心,通过四格漫画填词征集等多种形式与网民互动,在保持与前述传播主题一致的前提下侧重于对产品的介绍与推荐,将前期网民对网络短剧和关注热情与职场生存法则的讨论汇聚到联想扬天V450笔记本电脑之上。
将一个网络流行话题打造成一部流行短剧,将一则职场生存法则拟人化为一个虚拟人物,将一款IT产品附加上与消费者生活工作相关的心理价值,联想《司马TA呀》传播案例充分运用了多种媒介的不同特性。
网络营销案例No5:诺基亚互动音乐会
2009年4月19日,“诺基亚玩乐派对”盛大开场,数百万青年音乐爱好者通过互联网参与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全互动网络直播演唱会,包括张靓颖、吴克群、王若琳、胡彦斌、苏打绿、林俊杰、张悬、大嘴巴和张震岳等在内的两岸音乐人进行了精彩演出,并与广大网民直接互动。网民不仅通过前期网络投票,选出了自己心仪的玩乐明星,更借助互联网自由掌控并参与了这场玩乐派对,与演出现场和音乐人进行实时互动,充分感受到了全球互联网历史上首次“全互动”网络直播演唱会带来的颠覆体验。当晚的演唱会盛况空前,总访问人次超过了六百万,总互动人次超过了五千万。
在整场全互动网络直播演唱会中,网友们可自由选择不同视角,欣赏网友自主投票选出的歌曲,并与演出现场及两岸音乐人进行实时互动。网友们可以通过网络为歌手们的精彩演出送上虚拟的献花、掌声或献吻,而真实的鲜花和掌声也会通过现场送给歌手。即时滚动的短信平台也让网友时时分享自己的玩乐体验。明星在线聊天室更是热闹非凡,刚刚完成表演的音乐人就会和参与演唱会的网友即时聊天,令网友们大呼过瘾。演唱会期间,还有网友有幸与歌手吴克群、张靓颖等玩乐明星进行在线视频对话。而通过短信和网络投票选出返场演出歌手的礼遇更令许多在线歌迷热情高涨,纷纷投票,为自己所期待的返场艺人站脚助威。数百万网友的共同参与,改写了互联网及演唱会的历史,令“诺基亚玩乐派对”全互动网络直播演唱会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演唱会。
网络营销案例No6:杰士邦日全食网络整合营销
2009年7月,500年一遇的天文事件日全食牵动了国人的眼球。但是作为普通人,并不了解一些观测日全食相关的专业知识。当大家在寻找如何观测日全食方法时,知名动漫品牌PP猪的一套生动可爱“PP猪日全食观测傻瓜攻略”成为了网络追捧的热点。该套漫画形象的展示了日全食的观测方法,解决了日全食观众的燃眉之急,,而最后杰士邦的爆笑包袱更让人忍俊不禁。但在网民们哈哈大笑之时,恰恰中了pp猪和杰士邦的埋伏。这正是pp猪漫画为杰士邦日全食整合营销打响的漂亮第一枪。
而随后,在日全食发生的前一天,天涯、猫扑出现了旗帜广告“为什么会发生日全食”,一句话就抓住了网民的眼球。随后运用网络互动游戏的形式来让网民体验用杰士邦制造日全食的惊喜快感:用鼠标移动杰士邦去套太阳,而太阳像个顽皮的小孩,四处躲闪,终于太阳落网了。画面黑了下来,日全食发生了??DM网络整合营销机构创意策划的日全食互动游戏banner广告,正是符合了网络整合营销4I原则中的interest趣味原则,现在的网络经济就是娱乐经济,恶搞的、娱乐的新闻传播得最快。杰士邦把创意发挥的淋漓尽致,连“日全食”也让它彻底的恶搞了一把。如此“香艳”的创意,受到网友的热烈欢迎,更有不少网友为了能长久体验,在博客或者论坛上转贴这则广告。
当然,这还没完,杰士邦日全食网络整合营销案例还大胆创新的运用社会化媒体中社区、博客、IM等多种形式形成网民的呼应。比如发起社区日全食+杰士邦讨论话题,设计IM病毒表情,恶搞杰士邦创意。让杰士邦这个和日全食八杆子打不着的产品和日全食紧密链接起来。
日全食是俘获公众眼球的百年事件,巧借日全食事件与貌似不相关杰士邦品牌嫁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是一次成功的网络整合营销,可以称得上“日全食营销”中,品牌契合度最高,网络营销方式动用最全的案例,也获得了2009年易观国际最佳网民认知奖。
网络营销案例No7:瞬吸蓝MagicBlue
瞬吸蓝在校内网推出网页游戏:MagicBlue鲨鱼大作战,被90后MM评为至爱的网页游戏TOP.1。用瞬吸蓝卫生巾吸水,帮助MagicBlue逃过鲨鱼的尖牙和大口~这新玩法还真是雷着我了~这个与80后的大富翁4里的接金币很神似,但大富翁是骰子决定命运,能赶
上一次接金币的游戏几率很小~这个随时都能玩~主要是创意超HIGH,卫生巾都拿来做游戏了~校内的MM们被“吸”走了一大片~她的好友短短时间内已超过1000人~可见其人气飙高之神速啊~瞬吸蓝超强的吸水能力居然能这样表现出来~五体投地~甘拜下风~MagicBlue被评为“本年度最佳创意超Q人物奖”。
同时,瞬吸蓝推出以MagicBlue为主角的爆笑漫画剧“蜡笔小新竟然因为她而与流氓兔大打出手~结局??超囧??”颇受网友好评。“本故事纯属虚构,笑点低的人,要慎入喔~~~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集聚青春、悬疑、推理、爱情于一身的动画片~今日明星出场:蜡笔小新:代表色狼小朋友;流氓兔:代表资深流氓;MagicBlue:乐于助人的20岁青春美少女身怀绝技,其特殊武器:瞬吸蓝卫生巾;神秘嘉宾:最终的爱情胜利者——名侦探柯南”这个简单的开场逗乐了网友,剧中的图文更是令人喷饭
网络营销案例No8:800人发帖炒"贾君鹏"引爆社会化营销
“贾君鹏”事件原貌:2009年七月十六日上午10:59,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出现一新贴楼,标题是“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而内容只有“RT”二字。
四个半小时后(下午三点半),楼盖到5,000。再经过一小时又一刻钟,达到10,000楼。这时盖楼的速度是266楼每分钟。其后速度持续狂飙,从每小时2,500楼到半夜的每小时12,000楼。七月十六日这天结束时,楼高已逼近六万。
不到一天的时间,事件已经引发各大网站的报导,吸引了海量的网友目光。每天在茫茫网海中游荡的吸血鬼们,这下找到了新鲜的补给,一瞬间蜂拥而上,每个都想咬一口留下齿痕。于是,除了“贾君鹏”的妈妈,他的同学、朋友、邻居、老爷、姑妈、二姨妈??一夜间通通现身。
在互联网最喧嚣的子夜,盖楼当然不会停止,七月十七日凌晨两点,楼高突破80,000,睡了一觉要上班的人,起床看到已经是100,000。这一天工程还是以每小时超过10,000楼的速度在进行,到这天结束楼高300,000。之后因为系统的限制,电脑的跟帖被禁止,来自手机的跟帖让速度慢了下来。但这热潮却延烧到百度贴吧之外,引发了各式各样的评论、恶搞图片、歌曲、视频??
是什么让“贾君鹏”如此之火,答案各式各样:回忆起儿时的温情,网民被挤压的幽默感,或者干脆就是寂寞、图好玩。一家在北京的传媒公司出面表示,“贾君鹏”事件目的是希望制造事件:激活贴吧上因为魔兽世界游戏服务器停机,而无游戏可玩的人们,也吸引了一般大众的目光。虽然贴吧上很多人对这有不同看法,不过红了一个“贾君鹏”,看热闹的人们可能还不一定知道和魔兽世界的关系(不关心游戏的人也不会知道停服或代理转换),但“贾君鹏”之父可是大大为自己的行销服务做了广告。
在第七届“中国营销盛典”,该案例被评为2009年度最佳互动营销事件。“贾君鹏”事件是成功的,他完全可以作为一次经典的社区营销教材,它所释放的影响力,可以说让企业见证了网民强大的舆论力量,也给企业一个新的营销平台和窗口。
网络营销案例No9:安踏签约奥委会
在经济危机时期,安踏保持惊人的高调,此次联姻中国奥委会所涉权益覆盖之广、年限之长、赞助金额之高,在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对于此次营销事件的传播,安踏并没有局限于常规的营销手段:新闻发布会加上相关新闻报导的方式来进行推广告知,而是更多地选择了网络整合营销的方式来告知全社会。这是为什么呢,
这次联姻奥委会的成功营销战役中,安踏的运用网络营销方式也脱离了“一招半式吃遍天”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打出一系列的”网络整合营销“组合拳”:从买断门户网站的首屏广告,门户网站从未做过的超大尺寸疯狂动画广告、网站、网络视频、博客、口碑、社会化媒体等等,从1.0方式到2.0方式,应有尽有如此一来,营销丰富多彩,《网络整合营销兵器谱》一书中提出,单一的网络营销已死,网络营销正在向高度整合的方式过渡趋势。安踏的这次战役是成功的运用了整合,实现了360度的网络覆盖。
网络营销案例No10:地铁甩手男,索爱傍大款互动营销
令人兴奋的是,一些传统数码厂商已经迅速爱上了这种带有病毒传播的互动营销。在北京市地铁13号线,地铁快到大钟寺站的时候,一青年男子在车厢里用手机玩保龄球游戏,需要做出动作方能把球扔出去,结果这家伙用力过猛,在地铁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手机扔出了门外??,引起车内人哄然大笑,而这个男子只能是扒着车门无奈的看着手机渐渐离自己远去~~后来这段视频被放到网上,引起人们更多的欢笑,人们笑称这名男子为“甩手男”。看第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广告,视频拍摄的太淡定了。我是从cnbeta上的一个新闻看到这个事情的,然后通过下面的网友评论点进了和菜头的博客和索爱的产品广告。搜索引擎上的搜索结果关键字也是“iphone男”。
有网友评论说这是索爱一个失败的广告,原因在于大家伙看了都认为是给iphone做广告,而没有给索爱做广告。但我认为,这是操作方故意而为之的操作手法,所有的传播关键字都是iphone男,这是傍大款营销,iphone已经很火热了,但索爱的这款手机未必有人知道,先通过成熟、具有知名度的产品让人熟知这个广告,但大家都认为这真的是iphone广告的时候,然后有相关博客和社区爆料,这其实是索爱的广告。
第二阶段就是澄清真相的阶段,操作方很巧妙在一些评论和跟帖里设置了真相,并邀请了一些知名博客来对此进行真相揭露和“负面”评论,典型的如和菜头的评论:“这条视频一放出来,就被观众默认为Iphone。的确,Iphone有保龄球游戏,也是重力感应。更要命的是,似乎大多数人都觉得这种游戏天然就是Iphone的专利,Iphone就是炫、酷、好玩。那么,这条视频病毒式营销广告是谁的呢,索爱。为了保持神秘感,让尽可能多的人去传播,索爱并没有在视频里显露出自己产品的显着特征。不过,可以在索爱为这款f305c手机制作的官方网站上看到这段视频。”这显然是精心设置的真相揭露。~
范文四:网络的文化效应
网络的文化效应 球网络化所引发的不仅是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的革命,更是一场社会革命。网络作为一种社会空间,说明它已经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的游戏规则和运作机制。并具有了某种独立的功能和属性。今天,当全球互联网由局域向广域、技术向商业、专业向全民推进时。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和研究伴随着这场新技术革命而至的数字化生存的方方面面,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呈现出正面与负面的双重效应. 针对网络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趋势, 应充分重视和发挥法律和道德的各自功能优势, 构建法治与德治对网络文化的规范机制, 实行法治与德治的互补与协调, 共同规制和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进入网络时代, 并产生了不同于以往文化形式的新型文化--网络文化. 探讨网络技术对文化的影响, 对于深入把握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及高技术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加强当代中国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避免相关负面效应, 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涉及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及其治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开出过种种“药方”。网络的确需要建章建制予以规约,但更需要网络经营者、网民建构新型文化价值观念,培育新型的网络文化批判精神。网络文化批判精神的培育与倡导除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外,还对于抵制文化入侵、文化殖民,维护文化安全有重要意义。
范文五:网络的政治效应
网络的政治效应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媒工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样网络政治也在影响着人们现实社会的政治生活。网络政治○1是网络在信息传递、舆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高层政治人物对网络效用的认可和与网民的互动,所有这些似可表明,中国已经形成了网络政治的雏形。所以网络政治的发展必须得到正确的认识。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政治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全世界的观察家都认为新信息传播技术有助于连接政府和公民”。因此因特网正在改变着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政治家必须习惯于公民更多、更直接地参与政治。如此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直接性和平等性。
一、 网络政治可以发挥公民监督作用。在网络盛传的局长“手表”事件,它来源于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各种场合出现佩戴的各种手表。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不可能有大量时间去关注和发现官员的一些生活细节,但是网络出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官员的政治监督中。带来我们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以此来提高官员对自身的监督和培养廉政思想。
二、 网络政治在我国的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有积极作用。在政府为公民提供了问政平台和各种政策听证会中,公民通过网络提供各种可行性建议和相关信息。保证了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和可行性。公民能通过网络将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反应给相关政府和机关。政策反馈给上级相关部门,让政策制定者做出相应的改变。
三、 网络政治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亚当斯密的资本论,经济发展受市场的控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信息流通,资源的配置,还需要政府的这只无形的大手进行调控。在网络上,政府和公民都可以根据相关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资源和人才的最优配置。这些对于政府的招商引资和创业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当今网络政治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社会科学发展的地方。网络政治运动虽然对国家治理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其对抗性过度膨胀,就极易超出一定范围而成为对抗国家的力量,给国家治理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任何一种新媒介,都成为政治、经济权力争夺的中心,不仅原有的社会强权会插手其间,而且新的社会势力也可能破土而出,以操纵传媒为基础,衍生出种种变相而隐秘的政治控制手段,并使政治与经济权力在不同的权力主体之间重新分配。”网络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传播模式的转变,而且是权力分配与权力获取模式的转变,不久的将来,知识将超越财富和暴力而成为获取权力的最主要资源。受“沉默的螺旋桨效应”、“燃烧效应”、“群体极化”等网络传播规律的影响,操纵网络舆论、制造“电子骚乱”会变得很容易。“疆独”、“藏独”等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势力依然活跃,恶势力勾结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动员,危害我国主权。
对于网络政治要进行公共管理:依法建设为重点,加快依法治国进程,维护公民合法权利,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以平等对话理念为指导,不断提升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新闻执政能力;以公民理性精神培育为重点加强公民教育,提高网民理性讨论公共事务的能力,提升网民政治表达能力;加强网络立法,依法治网,打击利用网络分裂国家、制造社会骚乱的非法网络,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