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不尽相同以及学生原有基础的差异,势必会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校从目前各班上报的统计数据看,“学习困难学生”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大约12%)。其中一年级有2人,二年级有1人,三年级3人,四年级3人,六年级2人。
如何正确看待“学习困难学生”,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树立起学习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是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现就根据老师们对“学习困难学生”所做的个案分析,从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两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比较复杂,通过分析,主要有下面两大类:
一类是由学生内部因素造成的。大致可分为:
(1)情感障碍型。主要表现在兴趣匮乏、情绪急躁、意志薄弱等。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制力,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与克服学习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遇困难易退缩、易消沉。
(2)动力障碍型。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只要一次遭受小的失败或挫折,就较多地否定自我,产生恐慌和逃避心态。
(3)方法障碍型。主要表现在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上有偏差,思路不对,基本功不扎实,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另一类是由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在出现暂时的学习困难时,由于老师、家长的过失,或者是班级现状和学生自我调控的不恰当,给学生造成一种不应有的压力,如专制型的、强迫型的、挖苦型的、讽刺型的等,都会使这些学生“雪上加霜”。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策略
就学校层面来讲,我们的老师首先要认真分析产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例如,某学生厌学、畏学,究竟是对学习任务不感兴趣,还是理解知识有困难?或者是懒惰贪玩?然后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帮助他们及早摆脱困境,要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给支持。重点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技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成功的自信心。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的代价。
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各个方面为“学习困难学生”走出困境创造条件。在目前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到既“减负”又 “增效”,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有许多老师认为要转变困难学生的学习状况,只要多化时间为他们补课,不惜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或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就一定能取得效果,这当然是有道理的,因为“勤能补拙”。但问题是这样做无形中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强化教改意识,讲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更多地关注“学习困难学生”,注意观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同时在教学手段上要加大计算机教学与学科整合的力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