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报告一,文献综述 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约有 2000 万人,从学生成长面对的文化环境来看,各 种文化相互激荡是全球化趋势的一个重要特征, 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力对于青 年人往往带有极大的诱惑.网络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基础设 施上的绝对优势,在有限的时空投放密集的信息容量,进行信息轰炸.面对密集 的信息,青年学生好奇猎趣,无所适从,无法正确选择信息,驾驭信息,如果不 及时提高信息素质,就将会成为信息的奴隶.此外,当网络给人类带来新的文化 文明曙光的同时,网络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而至.暴力,迷信,色情充斥 网络,污言秽语俯拾皆是,网络垃圾泛滥成灾,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在大 学生网民中,因沉湎于网上游戏,聊天,交友,色情浏览而导致学习成绩急骤下 降,精神萎糜颓废,以至精神分裂失常等现象的为数不少.校园精神文明环境受 到严重威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始多方面的.社会变革最为突出的影响,便是 社会利益的空前分化与公民独立意识的增强. 为活跃而又富有文化知识的青年群 体,大学生较之其他群体对社会变革有着作为社会最为敏感,最更大的热情,这 种激情使得他们容易成为接受,复制乃至创造新文化的先锋.总起来说,社会变 革给校园文化注入了一股健康,清新和鲜活的血液.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也正 是这种激情潜存着激情与浮躁同存,成功期望目标与自身总体素质不相适应,许 多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评价体系的青年学子一时很难适应, 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 的行为无序,道德失范与思想困惑,混乱的状态. 社会变革也使青年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影响.大学生脆弱的心理难以适 应社会冲击所带来的困惑与阵痛,于是产生了许多的心理困惑与障碍,从而导致 了一系列的浮躁化, 世俗化甚至庸俗化的言行. 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复杂多样的, 其心理特征是动态多变的,而且很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文化因素的误导.与传统 文化相比,校园非主流文化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个性,表达情感的机会, 但其对形式和感觉的过度追求,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社会的参与被限制在最直观, 最感性的层面上,从而使大学生的道德认同变得困难,道义约束趋于松懈.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新的社会现象,社会冲突的涌现,整个社会心态也随 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置身于校园的大学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下,心态 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现在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了个人与用 人单位的双向选择, "人才产品"被迫去接受"市场选择",难免就会产生"有好文 凭未必能找到好工作"的失重偏常心理.这对于每一个都曾一度辉煌的大学生个 体来说,都极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安,致使行为高度个性化.受了"挫折"的大学生 们普遍感到社会生活,校园环境乃至家庭空间都很"压抑",便又倾向于厌世,最 终导致严重心理失衡和变异表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