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总结吧:我把人生观归纳为五类:一类是为生活而生活,整天昏昏噩噩,认为别人不都是这样活着吗?二类是为了别人而活着,这种人可以分两类,既为个别的别人而活,为大部分的别人而活;有人说“我活着就为了儿女后代”,有人说“活着就要做贡献,为广大人民谋福利”;三类是为名而活着,有些人追求死后名垂千秋,“留取丹心照汗青”;四类人是为利而活着,曾有人说“如果你没有活着的理想,那就去挣钱,挣好多好多的钱”;五类人是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活着,这类人活着才不管别人说什么,才不为名为利为别人,这些人很有理想,那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人,那些抗战中的真的共产主义战士就是这样的人。建议写调查报告之前看一下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讲得很精辟。
价值观就是人们由心中发出对世界上存在万事万物的认识以及所持有的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 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是社会行为模式。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所处工作环境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 ,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