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少年游周邦彦
篇一:少年游周邦彦
周邦彦——《少年游》周邦彦——《少年游》【年代】:宋【作者】:周邦彦——《苏幕遮》【内容】: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戢轻舟,梦入芙蓉浦。
【年代】:宋【作者】:周邦彦——《夜游宫》【内容】: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年代】:宋【作者】:朱服——《渔家傲》【内容】: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秋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年代】:宋【作者】:朱淑真——《清平乐》【内容】: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1
【作者】: 朱淑真,宋女作家。
【年代】:宋【作者】:朱淑真——《生查子》【内容】: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作者】: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年代】:宋【作者】:朱淑真——《眼儿媚》【内容】: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作者】: 朱淑真,宋女作家。
【年代】:宋【作者】:朱淑真——《蝶恋花》【内容】: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作者】: 朱淑真,宋女作家。
查看更多>>篇二:少年游周邦彦
翻译?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幄:帐。?兽香: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谁行(h ng):谁那里。?直是:就是。
赏析这首词,不外是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这类事,张端义《贵耳录》载:“道君(按:即宋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
2
隐括成《少年游》云……”这种耳食的记载简直荒谬可笑。皇帝与官僚同狎一妓,事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相关古诗文篇三:少年游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恋情的词篇。上片,烘托室内气氛,渲染室内的安恬静谧,纯净闲雅。下片,换头三字直贯篇终,极写对恋人温存体贴和婉言劝留。
本篇作法与其他词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构思有新的角度;手法有新的变化;语言有新的特色。
在浩如烟海的唐宋词中,描写爱情的词作所在皆是。其中,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也有不少作品写得庸俗浅露,
3
词语尘下。即使是那些较好的词,也常常千篇一律,甚至流于公式化和程式化。《少年游》作为爱情词来说,它的构思比较别致,有新的角度。这主要表现在场景的布置与细节的选择上。作者没有选取离别相思之类的场面,也没有选取别后重逢惊喜的一刹那,而只是通过“并刀”、“吴盐”、“新橙”、“锦幄”、“兽香”这样一些比较简单的道具布置出一个安恬静谧的环境,然后再通过“破新橙”、“坐调笙”和“低声问”这样的动作以及“不如休去”这样的对话,表现相互爱恋与深情体贴。有了这样的道具和布景,有了这样的动作和心绪,就把词中所反映的爱情关系提到一个格调比较高雅的境界,洗净了爱情词作中常见的那种脂腻粉浓、市尘儇薄的庸俗气味。清沈谦在评论这首下片几句时说:“言马,言他人,而缠绵偎依之情自见。若稍涉牵裾,鄙矣。”
由于构思的角度不同,表现手法也自然要有差异。在以上所选周词的说明中,我们不止一次地提到,周邦彦的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他善于借景抒情,虚实兼到。他的某些佳作,主要是靠形象来说话的。但是,这首《少年游》则与之有所不同,它主要借助白描、叙述与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词中虽也有生活场景与具体细节的描绘,但,那只不过是交待时间、地点与烘托环境气氛而已。它的精彩部分主要是靠动作与对话表现出来的。清代在《复堂词话》中评这首词说:“丽极而清,清极而婉,然不可忽过‘马滑
4
霜浓’四字。”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假如没有后片低声而简短的对话,就不可能含蓄婉转地表现出旖旎风流与温柔体贴的恋情。
由于这首词主要是靠动作与对话来表现情绪的,所以,词的语言也有新的特点,即提炼口语,如话家常,纯用白描,到口即消。这样的语言特点和他那些富艳精工,长于对句,善用动词,深清音律的词作是截然不同的。这说明,周邦彦确实是驾驭语言的大师,他可以根据词的内容相应地变换写法,使语言更好地为内容服务。在《宋四家词选》中评论这首词说:“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过一分,便入山谷恶道矣。”
篇四:少年游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素手破新橙。锦帏初温,麝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初读周邦彦的《少年游》,感觉非常好,直把男女之情写得清丽异常,不作歪想。尤其“素手破新橙”一句令人回味不已。近来看《宋词故事》,才知这首词,竟然和周邦彦、宋徽宗、李师师三人的争风牵扯在一起,登时令我哭笑不得。周邦彦为李师师填词,李师师在赵佶面前唱,引起皇帝吃醋,因此周被贬流放。后皇帝再幸李师师时,空侯。李师师回来后,坦白说送周去了。再为皇帝唱另一首周因流放而填的词,皇
5
帝听后大乐,当即召回升官。变化之快,直如写小说一般。也幸亏宋徽宗是个文人皇帝,自负风流才情啊。实情也是,这位仁兄当皇帝不行,但瘦金体书法和工笔花鸟可是二绝。三人的暧昧关系,就不多说了。但因为三人身份特殊,才艺出众,却产生了文坛佳话似的效果。呵呵。
此类文人和皇帝因诗文产生关联的趣事,在宋人中可真不少。像大家熟知的“奉旨填词”,《容斋随笔》得皇帝“煞是好议论”的评语等等。
近来对宋词产生不少兴趣,虽然较少宏大气象,但每于生活琐事、日常现象中,引发灵感,折射更浓厚文人气息,与我们的心里更贴近,共鸣更多。
篇五:少年游周邦彦
《少年游 朝云漠漠散轻丝》是宋代词人的作品。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别,情牵旧事抒发重聚的欢娱。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原文】
少年游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楼冲雨?,
6
幽恨?两人知。
【注释】
?漠漠:迷蒙广远的样子。轻丝:细雨。
?柳泣花啼: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下柳花,犹如哭泣落泪。
?九街泥重:街巷泥泞不堪。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师街巷。
?燕飞迟: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湿了,飞行艰难。
?金屋:华丽的屋子
?冲雨:冒雨。
?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白话译文】
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但春意并不浓。他们就这样的环境中相会。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两人在如此凄风冷雨的艰难情况下相会,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连接着阁楼,那是两人约会的处所。但是两人就是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想别离的,他们抱恨而别。门外的花柳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艰难的飞行。现在风和日丽,金屋藏娇;桃花在春风中明艳美
7
丽,摇曳多姿,他们现在在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历凄风苦雨。回忆起来,那时的小桥冲雨,反倒有别一番滋味。眼前这无忧无虑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的意味深长。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周邦彦流寓荆州时。
【赏析】
这首令词运用现代短篇小说才有的打破时空观念的倒叙和插叙手法,穿插腾挪地向人们诉说自己昔日在汴京的一段爱情经历。所反映的内容十分普通,写法上却有些独特。
上片所写纯然是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表达内心紧张、凄苦又彼此思念的情感。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这是门外所见景色。
8
泣 与 啼 ,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 迟 ,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所见这般景色,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
下片通过描写两人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而今丽日明金屋由。
而今 二字转说当前,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娇。
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现在的故事,谓风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
不似当时 ,这是比较的结果,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怀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
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小楼 应接 楼阁 ,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 雨 照应上片的 泣 、 啼 、 重 、 迟 ,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怀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
周邦彦的词作描写,仿佛山水画中的人物:一
9
顶箬笠底下两撇胡子,就算一个渔翁;在艺术的想象力上未受训练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这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
名家点评
周济《宋四家词选》: 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过一分,便入山谷恶道矣。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 正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 词家之冠 或 词中老杜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习古堂国学网 ()
10
11
范文二: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作者:周邦彦
原文: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赏析:
北宋初期的词是与的继续。、式的小令,至晏几道已臻绝诣。柳永、张先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又创造了许多长词慢调。柳永新歌,风靡海内,连名满天下的苏轼也甚是羡慕“柳七郎风味”()。但其美中不足之处,乃未能输景于情,情景交融,使得万象皆活,致使其所选情景均并列单页画幅。究其缘故,盖因情景二者之间无“事”可以联系。这是柳词创作的一大缺陷。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周邦彦“集大成”,其关键处就在于,能在抒情写景之际,渗入一个第三因素,即述事。因此,周词创作便补救了柳词之不足。读这首小令,必须首先明确这一点。
这首令词写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话中“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使前后两个故事─亦即两种境界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重温第一个故事,产生无穷韵味。
上片所写乍看好像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这是门外所见景色。“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所见这般景色,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此时,故事尚未说完。故事的要点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那就是: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怀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这是第一个故事。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这是第二个故事,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娇。但这个故事只用十个字来记述:“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眼前的故事,谓风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不似当时”,这是比较的结果,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怀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
弄清楚前后两个故事的关系,了解其曲折的过程,对于词作所创造的意境,也就能有具体感受。这首词用笔很经济,但所造景象却耐人深思。仿佛山水画中的人物:一顶箬笠底下两撇胡子,就算一个渔翁;在艺术的想象力上未受训练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这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
范文三:周邦彦:少年游·黄钟楼月
作者:周邦彦
原文:
檐牙缥缈小倡楼。
凉月挂银钩。
聒席笙歌,透帘灯火,
风景似扬州。
当时面色欺春雪,
曾伴美人游。周邦彦:少年游·黄钟楼月。
今日重来,更无人问,
独自倚阑愁。
赏析: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周邦彦:少年游·黄钟楼月。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章台路)、(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有。
范文四: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作者:周邦彦
原文: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
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
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注释:
1、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2、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3、幄:帐。
4、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5、谁行(háng):谁那里。
6、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赏析:
这首词,不外是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这种耳食的记载简直荒谬可笑。皇帝与官僚同狎一妓,事或有之,走开便是,何至于匿伏床下,而事后又填词暴露,还让李师师当面唱给皇帝听。皇帝自携新橙,已是奇闻,携来仅仅一颗,又何其乞儿相?在当时士大夫的生活中,自然是寻常惯见的,所以它也是一种时兴的题材。然而这一类作品大都鄙俚恶俗,意识低下,使人望而生厌。周邦彦这一首之所以受到选家的注意,却是因为他能够曲折深微地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连这种女子特有的口吻也刻画得维妙维肖,大有呼之欲出之概。谁说中国古典诗词不善摹写人物,请看这首词,不过用了五十一字,便写出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叶嘉莹:兽形的香)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但最精采的笔墨还在下片。
下片不过用了几句极简短的语言,却是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在简洁的笔墨中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来。
“向谁行宿”──“谁行”,哪个人,在这里可以解作哪个地方。这句是表面亲切而实在是小心的打探。乍一听好像并不打算把他留下来似的。
“城上已三更”──这是提醒对方:时间已经不早,走该早走,不走就该决定留下来了。
“马滑霜浓”──显然想要对方留下来,却好像一心一意替对方设想:走是有些不放心,外面天气冷,也许万一会着凉;霜又很浓,马儿会打滑……真放心不下。
这样一转一折之后,才直截了当说出早就要说的话来:“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意思是:你看,街上连人影也没几个,回家去多危险,你就不要走了吧!
真是一语一试探,一句一转折。读者分明听见她在语气上的一松一紧,一擒一纵;也仿佛看见她每说一句话同时都侦伺着对方的神情和反应。()作者把这种身分、这种环境中的女子所显现的机灵、狡猾,以及合乎她身分、性格的思想活动,都逼真地摹画出来了。
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单从技巧看,不能不叫人承认周邦彦实在是此中高手。
范文五:少年游翻译赏析_作者周邦彦
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其全诗如下: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少年游翻译赏析_作者周邦彦。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前言]
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这是实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历来词家所称赏。
[注释]
⑴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少年游翻译赏析_作者周邦彦。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⑵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⑶幄:帐。
⑷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⑸谁行(háng):谁那里。
⑹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赏析]
这首词,不外是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这种耳食的记载简直荒谬可笑。皇帝与官僚同狎一妓,事或有之,走开便是,何至于匿伏床下,而事后又填词暴露,还让李师师当面唱给皇帝听。皇帝自携新橙,已是奇闻,携来仅仅一颗,又何其乞儿相?在当时士大夫的生活中,自然是寻常惯见的,所以它也是一种时兴的题材。然而这一类作品大都鄙俚恶俗,意识低下,使人望而生厌。周邦彦这一首之所以受到选家的注意,却是因为他能够曲折深微地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连这种女子特有的口吻也刻画得维妙维肖,大有呼之欲出之概。谁说中国古典诗词不善摹写人物,请看这首词,不过用了五十一字,便写出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叶嘉莹:兽形的香)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但最精采的笔墨还在下片。下片不过用了几句极简短的语言,却是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在简洁的笔墨中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来。
“向谁行宿”──“谁行”,哪个人,在这里可以解作哪个地方。这句是表面亲切而实在是小心的打探。乍一听好像并不打算把他留下来似的。
“城上已三更”──这是提醒对方:时间已经不早,走该早走,不走就该决定留下来了。“马滑霜浓”──显然想要对方留下来,却好像一心一意替对方设想:走是有些不放心,外面天气冷,也许万一会着凉;霜又很浓,马儿会打滑……真放心不下。
这样一转一折之后,才直截了当说出早就要说的话来:“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意思是:你看,街上连人影也没几个,回家去多危险,你就不要走了吧!
真是一语一试探,一句一转折。读者分明听见她在语气上的一松一紧,一擒一纵;也仿佛看见她每说一句话同时都侦伺着对方的神情和反应。作者把这种身分、这种环境中的女子所显现的机灵、狡猾,以及合乎她身分、性格的思想活动,都逼真地摹画出来了。
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单从技巧看,不能不叫人承认周邦彦实在是此中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