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幸福的歌》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幸福的歌》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欢乐的声音演唱《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的赞美。
2、能准确模唱“1、3、5”
3、能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快乐的啰嗦》,并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过程:
1、模唱1、3、5
2、初步感知歌曲
3、学习歌词
三、《乃哟乃》歌曲教学:
1、初步聆听,轻声跟唱
2、师范唱
3、学习歌曲,处理乐句
4、情感升华
5、表现音乐
四、欣赏《快乐的罗嗦》
1、分段聆听,动作体会
2、完整聆听
五、小结
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的儿歌,由于同学们对土家族不熟悉,所以在课的一开头,我首先播放了土家族的风情图片,以此了解一下土家族的文化、风俗,然后再进入歌曲的学习,学生接受起来就相对的容易。复习1、3、5环节,在学生唱准“1、3、5”这三个音的基础上,我们师生接龙唱歌曲的曲谱,我来唱前面部分,学生唱5 3 1,更进一步的巩固好1、3、5的音高。表现音乐环节,首先观看土家族摆手舞的视频,感受土家族舞蹈的特点,然后学习上摆手、下摆手和交叉摆手动作,最后跟这音乐跳一跳,分享土家族人民生活的幸福、快乐。最后是欣赏教学,我采取了分段聆听的方式:聆听第一部分音乐,情绪怎样?模唱主题旋律;复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彝族人民生活的快乐。聆听第二部分,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声音变强了还是变弱了?这段乐曲的情绪怎样?聆听第三部分音乐,这一部分音乐与那一部分音乐相似?乐曲的情绪怎么样了?我们用作来表现一下最后完整欣赏,用动作体会表现人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载歌载舞的场面。
《乃哟乃》教学课例实录
教学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乃哟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了土家族小朋友幸福快乐的生活。所用的音只有三个(do 、mi 、sol ),但其构成的旋律却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给人以奇特、质朴、清新之感,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理想教材。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唱土家族民歌《乃哟乃》,通过听、跳、唱、辨、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记住歌曲的主干音,记住歌词,并能充分理解、表现歌曲。
2、 能用碗筷与老师合作演奏歌曲《乃哟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结合音乐让学生了解土家族风情,在学唱歌曲中体验并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理解、唱会土家族歌曲《乃哟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碗、筷
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受歌曲、了解土家风情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哪个吗?
学生:春节
教师:中国有个少数民族,他们也有一个像咱们过年一样热闹的节日中“社巴节”,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他们在这个节日里都做了些什么?(播放《乃哟乃》歌曲,同时屏幕上展示土家族风情图片及社巴节跳摆手舞的热闹场景图片。)
教师:谁听见或看见土宾人在自己的节日里是怎样庆祝的?
学生:唱歌、跳舞。
教师:刚刚我们看到的就是土家族社巴节里最好玩的摆手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二、 学、认、记歌曲主干音“sol 、mi 、do ” 教师:看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就知道跳摆手舞是件快乐的事。土家族的摆手舞好玩,歌曲也非常特别。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就是一首有名的土家族儿童歌曲,歌名叫《乃哟乃》。“乃哟乃”,多奇怪的名字呀!你想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想!
教师:“乃哟乃”是土家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快快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学下下这句土家语吧!
(师生呼唤“乃哟乃”)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乃哟乃、快快来看一看这首歌曲的歌谱。(出示歌谱) 教师:这首歌曲非常特别,全曲只用了三个音谱成,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教师奏曲谱,学生边听边找)
学生:do 、mi 、sol 。
(教师一边弹琴一边带领学生用柯达伊手势唱do 、mi 、sol 音高。)
教师:这三个音中,哪个音最高?
学生:sol 。
教师:哪个音最低?
学生:do 。
教师:请大 家跟老师唱一唱。(教师慢速带唱歌谱)
教师:土家族山寨里人们最喜欢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来唱歌,让我们也一起来玩一下这种唱歌游戏吧!我来领唱歌谱的蓝色部分,红色部分请同学们来各。先来看看你们唱的红色部分,发现它的规律了吗?
每句都是一样的:“ 1”
教师:一共出现了几次?
学生;五次。
教师:是的。这首歌曲因此有五个乐句,每句的句尾都是以5 3 1结束,这就是这首土家族歌曲的风格所在。(师生接龙唱谱。)
教师:谁能发现 1的音高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由高向低。
三、 瓷乐演奏、强化歌曲主干音“sol 、mi 、do ” 教师:土家人非常热爱自己的音乐,老师也同样喜爱土爱的音乐。今天老师带来了家乡瓷都碗筷。它和土家歌曲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拿出瓷乐碗筷,敲击sol 、mi 、do 三音。)
教师:谁能最快分辨出这是什么音?
学生:sol 、mi 、do (教师用碗筷演奏《乃哟乃》)
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想!
教师:请各组的一号同学把碗拿出摆一摆,注意碗边不能想碰。(第一批学生拿出碗平放在桌上)
教师:请二号同学拿筷子敲一敲,其他同学用耳朵帮忙,一起合作把碗按照发出声音的高低进行排列。
(第二批学生敲击碗,本组其他学生共同合作,老师到各小组适时加以辅导指点。)
教师:请三号同学来展示本组的成果。(第三批同学分小组依次展示本组的成果,敲击sol 、mi 、do 。)
教师(留下一位学生):你敢不敢挑战一下,和老师合作演奏《乃哟乃》? 学生:敢!(教师与这痊学生合作演奏《乃哟乃》)
教师:有没有更多的同学想与老师合作演奏呢?请第四批的同学和老师合作演奏。老师弹琴,你们奏碗,其他同学在“ 1”处唱“乃哟嗬”。(师生用电子琴与碗筷演奏《乃哟乃》,其他同学和“乃哟嗬”。)
四、教唱歌曲,学、背歌词并处理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歌曲里都唱了什么?
(出示第一句:“乃哟乃、乃哟嗬、乃乃哟、乃哟嗬。”)
教师:土家人为了唱歌时更有气氛,把“乃哟乃”重复着、变化着说,意思还是快快来,有没有同学发现在这句歌词里有重复的词?它出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乃哟嗬”,出现了两次,在第2小节和第4小节。(师生读第一句。)
教师:乃哟乃,快来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句歌词“唱起歌儿乃哟乃”)
学生:唱歌。(学生齐读第二句歌词)
教师:除了唱歌还干什么了呢?(出示第三句歌词“跳起舞来真快乐”) 学生:跳舞。(学生读第三句歌词)
教师:快乐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学生:高兴、笑??
教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和表情一起读第四句。
(出示第四句“嘻嘻哈哈乃哟乃,乃哟嗬”,学生齐读第四句。)
教师:看谁能最先记下这首歌曲的歌词?(学生试着背歌词)
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老师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教唱歌曲两遍)
教师:现在老师用琴教唱,电子琴弹一句,你们唱一句,耳朵可要仔细听哦!(教师用琴带唱一遍。以现音不准的乐句及时纠正。)
教师: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学生:高兴、快乐的??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过节很快乐,唱这首歌时觉得很高兴??
教师: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快乐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
(学生快乐地齐唱歌曲)
教师:这首歌里,最有特点、出现最多的是哪一句?
学生:乃哟嗬。
教师:那你觉得这一句是唱轻一些还是重一些?(学生答案不一)
教师:就让我们来唱一唱、试一试吧!
(一、 二组学生在“乃哟嗬”处用弱力度演唱歌曲,三、四组反之,
用强力度演唱。)
教师:你认为哪种唱法更适合过土家族的社巴节呢?
学生:唱得强一些。
(学生有感情地齐唱《乃哟乃》,并在“乃哟乃”处稍加强力度。)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好像把我带到了土家山寨。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社巴节,跳摆手舞呀?
学生:想!
教师:社巴节到了,天亮了,寨子里的小朋友醒来就开始呼唤“乃哟乃”。 创设情境,分组站在“山头”他句呼唤同伴:
在“社巴节”的歌舞中结束本堂课教学。
让音乐课堂“减负”
——展示课《乃哟乃》评析
唱歌课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音乐课型。但近年来,热热闹闹的音乐课下来,学生们反倒不会唱歌了。为此,我认为只有让音乐课堂“减负”教师和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的享受,也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体验音乐的快乐。
一、 教师“减负”要从备课做起 “一步到位”的目标,“一招制胜”的教法,促成“水到渠成”的效果。我认为,这是一年级课例《乃哟乃》最大的亮点。
所谓“一步到位”是指设定让学生够得着、老师做得到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谁最累?当然是我们老师累,但如果老师都觉得累,我想学生就定然不会轻松了。就这一点来说,《乃哟乃》一课师生都是轻松的。之所以轻松,是因为教师没有设置过高的教学目标,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唱会这首歌,并能用恰当的情感自信地表现歌曲。
“一招制胜”指的是解决学生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时,要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出现教学环节的反复。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唱准并听辨“do 、mi 、sol ”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能在此基础上唱出不同顺序的音高来。这此,老师设计了学生自由敲击听辨音高,然后和老师玩“接龙”游戏的方法。通过这个有效的环节,学生不仅能熟高音高,而且能通过听觉判断、区分它们的不同顺序,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体验了“玩中学”的乐趣。
“水到渠成”的效果主要是由济的教学环节决定的,尊重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是保障流程顺畅的衙要条件。由于有了多次听觉刺激的积累,学生辨认和唱出三个音的唱名的难度就自然降低,唱会后再通过敲碗游戏,强化记忆。
加大难度,是在与教师的配合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的,这个过程是强化和巩固学生对构成乐句的几个音的变化记忆过程。最后是学歌词、背歌词,最终达到熟练背唱歌曲的教学目标。
恰当使用多媒体也是给老师“减负”。整节课只有两处使用了多媒体:一是听歌曲原声范唱,看土家族风情视频,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土家族的居住环境、节日、习俗、服饰等作息;二是播放歌曲全谱,为的是让学生看得清楚,另外可以让教师腾出更多时间去挖掘、分析教材。我认为这样的备课不会占用教师大量时间,起到了“减负”的作用。
二、 课堂“减负”教师要敢干“松手” 教师“松手”,学生“松绑”,成就“轻松”课堂。
和教师一起做课的过程中,我听到教师谈到最多的是“怕学生??”,以至在备课时把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写进教案,这样的后果是上课成背台词的表演课。尤其不敢“正视”学生的质疑和不同答案,不是避而不答就是“死缠烂打”。细细追究,这其实是老师备课时自己给自己挖下的“坑”。我认为,尊重学生最好的表现就是放手让学生去学,观察学生学习时的反应,对他们提出和遇到的困难给予正确的指导,而不是在教案中把难点作出自我判断。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往往就是这堂课真正的重难点。
在本课中,教师共有三次大胆的“松手”。第一次是歌词学唱环节。对于入学才两三个月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教师最担心的是歌曲生字太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在试教过程中也出现了学生不能分辨“乃哟乃”和“乃哟嗬”的现象。为了不让音乐课变成识字课,我们采取了“松手”的教法,让学生通过反复听歌词,轻松地认识了生字。这一“减负”省去教师预先设置的好几个教学环节,同时也验证的吴斌老师在新课改中说的“歌曲是听会的不是教会的”的说法。
课堂中第二次“松手”是体验探究环节。特别是异地教学,面对自控力较差、活泼又好动的一年级学生,教师是选择放手让他们自由体验、探究学习还是进行分组模仿?“松手”意味着场面可能失控,反之就可能导致教学方法的无效。是走过场,作个秀?还是大胆尝试一次,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最后我们选择了“松手”,理由是,如果吸引学生的是音乐而不是碗筷,那么学生就不会失控。事实证明这个环节是点睛之笔,因为它即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享受成功的喜悦过程,又是一个检验前半段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过程。
课堂中的第三次“松手”是请学生说说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同样是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让他们现场组织语言难度是非常大的。说得不好,会让上课教师尴尬,尤其是全国展示课,大多数教师是有求稳生态的。在与学生接触时,教师请学生描述一下“最热闹的节日”,学生发言非常踊跃,但独立表达时要么结结巴巴、战战兢兢,要么东拉西扯半天击不中中心,这更加重了教师的顾虑。为些,教师要把“中心”放大,然后再“回收”,只有教师“松手”,才可能给学生“松绑”,学生才能获得更多表达个体对音乐感受的机会,课堂才可能更民主、更轻松。当然这需要教师很强的课堂应变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三、 学生“减负”需要教师更新观念 学生的负担是教师给的。吴斌都江堰市说过,音乐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而不是简单的问答。课改后的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虽然多了,但更多的是师问生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很好的被尊重。这样的课,看上去有了问题探究,可这些问题不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就没有探究的兴趣了。因此,在本节课上,我们几乎很少听到教师对学生无意义的提问,如:这首歌好不好听呀,你们想不想学呀,会不会唱呀。更多的是根据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去引导学生发问,促其探究。但由于是一年级,他们的问题意识仍处在萌芽状态,因此,课上更多看到的只是教师的教学意识而非实质的教学行为。例如在唱好歌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歌曲力度表现方式时,只出现了A 和B 的选择,而没有给学生自由表现个体对音乐的整体理解的机会。
唱歌本来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何苦把它复杂化、神秘化?音乐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唱好歌,怎样才能唱好的问题应该是由学生提出来的,而我们却偏偏要帮学生找出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问题的问题,让他们变着花样去解决,这种家长包办式的教学已经让我们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了,难道我们连他们最后一点音乐的好奇心也要没收了吗?
《乃哟乃》是一首简单的歌曲,我们就把它上成一节简单的唱歌课,我相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我们就从简单开始吧!
范文二:家庭的记忆教学反思
家庭的记忆教学反思
家庭的记忆教学反思篇一:我爱我的家教学反思
《我爱我的家》教学反思
《我爱我的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第一课的教材。《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一单元是以家庭、学校、社区这些学生的生活舞台为范域,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我们都知道:家是人人都有的,又是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每一张图片、与孩子们的每一句对话,都意在让学生充分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对家的亲近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采用“情感陶冶法”——利用搜集到的学生照片,配合歌曲《我爱我的家》来引入课题,巧妙地设计,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教学中,我从学生和家人在一起拍摄的照片入手,通过让学生“讲述照片的拍摄背景和感人的故事”来展开话题。对于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他们不仅记忆深刻,而且极其乐于与他人分
享,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我们都知道,照片上所记录的都是那些特殊的、值得记念的时刻,其实在每天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于是我让学生回忆家庭生活的点滴瞬间。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看电视、游戏、共进晚餐、甚至是打扫房间等许多方面讲述、交流。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交流有机的结合。如:生:我每天晚上做完作业了,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师:那你们一家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生:我们最愿意看言情的电视剧。师:是吗,那我想一定是言情剧中那些人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吸引了你们。师:其他同学呢,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都愿意看什么电视节目,生:动物世界。师:其实不只是在人与人之间有爱,在动物的世界里,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动物妈妈关心、保护自己的小宝贝。我想那一定是很有趣的。生:中央电视台的科技频道。师:是吗,那你一定知道许多科学知识了~你可真是个喜欢学习研究的孩子。我想在爸爸妈妈的辅导帮助下,你肯定会取得好成绩的。生:新闻联播。师:的确,我们不仅要关心家人,也应该多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
纵观整个课堂教学,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式。我和学生们有了朋友间对话的特点——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而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从始至终,我尽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流者,让学生有情会舒、有话敢说,在消除师生间心理紧张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发挥出来,
从而乐于学习,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
在《我爱我的家》一课的教学中我也感受到了一些不足之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的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应该将我们教学的空间发展得更为广阔,教师还更应该把课前的研究、课内的教学与课后的延伸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既直接感受知识、又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家庭的记忆教学反思篇二:我们的家教学反思
我们的家教学反思
篇一:我们的家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全新内容的校本课,因为以往校本课都是教学生背诵中华古诗文,学生们难免觉得单调、提不起学习兴趣。可是今天的课堂,学生们眼睛中都留露出激动与喜悦,这也让我异常的兴奋,感觉到那种久违的教学幸福感~
静下心了反思本节课,我想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内容的选取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
需要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动力。学生们生在杜蒙、长在杜蒙,却很少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所以学生们都迫切的想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自然会积极参与、认真倾听。
二是,课前给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了解的机会。
学生们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基础上再学习听的会更加认真,会一边听一边与自己搜集的进行比较与补充,我想这样学生会记忆更加深刻。
三是,教师课前资料准备充分。
说句心里话,没教这课时自己对杜蒙县也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确定这一课教学内容时,我就不断地翻阅了《杜蒙县县志》学习,并在网上搜集杜蒙县介绍及相关图片为教学做准备,可以说我是在与学生共同学习。
今后的思考:
如何达到校本课的真正目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本课教学以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后的校本课我将根据不同年级各选出10首经典古诗词,利用十课时时间完成,间隔的插入一些学生们想学的其他知识,至于什么内容,我想,学生是最有决定权的,我要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去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
篇二:我们的家教学反思
游戏法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和幼儿的学习、劳动等活动不是绝对独立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相辅相成的教育手段”。这是结构游戏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它进一步完善的保证。在幼儿园,结构游戏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出现的,但结构游戏的开展又同时是渗透在其它各类游戏和各(转载自:www.jIaosHIlm.Com 教 师联盟 网:家庭的记忆教学反思)科教学活动中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结构游戏活动时,应注意两个联系。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应通过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游戏活动之一的结构游戏也应密切配合语言、数学、美术等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幼儿建构游戏的主题,通常是以教师的语言启发,故事讲述,物体认识,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产生的。语言、数学教学所形成的知识印象是结构游戏开展的基础,而美术的构图、布局,计算的空间图形及数量认识又是结构游戏得以发展的条件。
各科教学活动为幼儿建筑游戏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反过来,建筑游戏的开展也同时巩固深化了各科教学。幼儿在装饰美化游戏环境和建筑物的活动中,必须充分运用美术教学中所学到的造型设计、布局变化、色彩搭配、整体与局部的正确处理等一系列知识技巧,来提高建筑水平,这样,同时也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因而,游戏的开展和教学是对立而又互为统一的。
总之,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建筑构造,在利用建筑成果进行其它游戏,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建筑兴趣,而且促进了孩子的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发展了游戏,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家庭的记忆教学反思篇三:《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教学反思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贾艳华
我在任教《我是家里的小主人》这课时根据儿童生活的情况安排了“养成生活好习惯”“我爱做家务”“注意安全“”节约资源
“和”懂礼仪,有礼貌“等小主题活动。回顾自己的课堂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
1、源于生活、学习生活。
在上《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活动,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自己喜欢吃什么,有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回答完后,师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作息时间好,谁有不挑食的好习惯,谁养成的生活好习惯最多,使学生能从比一比中得到启示,从而指导自己生活。
2、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
如我在处理“懂礼仪有礼貌”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要学生看图说说图意,评评图中的小朋友接待客人的礼仪做得怎样,接着师生合作分角色扮演“招待客人”的情境。学生演完后,师生点评,生生互评,使整个课堂呈现活跃灵动的局面。
3、识记儿歌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教材中出现的两则小儿歌,如果知识单纯地让学生读一读的话,效果不大。在本次活动中,我设计师生一起站起来拍拍手、念念歌,一边动手一边识记,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把儿歌学会了。
4.创设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结合对教材的理解,这节课我主要通过闯关竞赛
的方式设计了一连串的活动,说说、听听、看看、演演,评评。
并创造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生活化的情境当中积极参与进来,让好习惯不知不觉地渗透学生的心灵。
虽然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但由于都是设计了闯关、竞赛的方式,师生互动的形式主要还是以问答的形式较多,就感觉有点单一。如呈现拍手歌的时候,是否可以生生互动或者边跳边拍,这样学生的记忆是否会更加深刻,例如在师生表演后是否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一下呢,希望下节课能改正这些不足,使以后的课堂更加完美。
范文三:家庭的记忆-教学反思
《创意大赛:家庭吉祥物》教学反思
榆林高新区第四小学 贾婵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课程、教材、教学都强调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力求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学生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看似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但大多儿童对于家庭特点缺乏关注,很难建立自己的看法,因此要精心指导学生如何为自己的家庭设计吉祥物,即首先从课前的收集资料抓起,再到相关课件的制作、演示,力求做到有条不紊。这样才能使上述活动更加有趣、形象,最终让学生对自己家庭的传统和价值观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通过自己特有的图画和文字传递亲情,增强责任感。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要实现“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我们在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要考虑并做到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实现科学聚焦。即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充分预设,要在“体现综合”的基础上进行“踩好点、连好线”,体现
教学设计的“向心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指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每个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本节课上完之后,我认为自己本节课有以下几点亮点:
一、教学过程完整,教学语言规范,教态自然大方。
二、评价性语言较为丰富,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当然,通过自己课后反思,以及小组内的评课议课,我发现自己还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对于吉祥物定义解释不够透彻。
对于吉祥物定义的表述,我只是叫一位同学朗读了一下,然后自己举了几个小例子,实际上应该进行更加透彻的说明介绍,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些词义还难以理解,简单的朗读说明实际上无法理解,因此,我应该再多花一点时间展开来讲。
二、板书设计不合理、生成不及时。
对于板书设计这一部分,一方面,我事先准备的不够充分,而且板书写法不正确,并没有呈现本节课最主要的内容,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只写下了我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从板书中无法抓住本节课重难点。因此,我在板书设计这一部分还需要多钻研、多下功夫。
另一方面,板书是课堂中的及时生成资源,而我是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将板书一次性补充完整,对于学生来说,无法从中及时捕捉本节课重点信息,那么即便后来将板书补充完整,也变得毫无意义。这与我教学经验不足有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多锻炼,多积累教学经验。
三、前后时间分配不均、语速过快。
我这节课分为四个部分讲解。前面两个部分为重点部分,我只用了20分钟就讲解完毕了,而后面的练习和展示环节用了十几分钟,时间明显前紧后松,这与我讲课语速过快,每个知识点都讲的不够透彻有很大的关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专心研究专业内容,并且慢慢的改掉语速过快的坏毛病。
四、课堂教法组织不够灵活多变。
本节课的第三部分为设计吉祥物,我采用的方法是单生设计并展示自己作品,讲述设计意图。在这一部分中,还可以采用单生设计好后,小组合作讨论,相互借鉴,交流思路, 共同完成,这样做,更有利于学生们将自己的吉祥物与同学们的进行全面的对比,也有利于学生们设计更加合理的吉祥物。
五、对学生规范学法指导不够全面。
在设计吉祥物这一部分中,我发现有好多学生无法动手设计,好像摸不着头脑,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一样。课后,
我进行了反思,也听取了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发现根本问题还是在于我,我应该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在PPT 课件中给予学生方法指导,给他们做一些基本的步骤归纳,这样的话,学生就知道从哪儿入手做起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一样,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教授给他们知识,更应该教授给他们如何学习,做一些必要的学法指导。
总之,我认为自己优点有很多,但缺点也不少,优点要继续保持下去,而缺点要通过以后的课堂教学,小组评课,慢慢的积累教学经验,一步一步的改正,努力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范文四:家庭的亲情教学反思
《家庭的亲情》教学反思
学院路小学 李平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家庭的亲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与家庭”中的第一个主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到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教育学生能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和长辈的感激之情。在这节课中,我感受了自己的成长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有意识地挖掘情感要素,引领学生进入情感的世界,我向他们讲述感人的亲情故事,激发他们也在回忆、寻找他们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在课堂中,我的故事起到了创设亲情氛围的作用,从而引出学生真实感人的故事,让他们成功地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父母长辈伟大无私的爱。
其次,生活是任何品德与社会活动的源泉所在,脱离生活本体的课堂活动是没有意义的。我在本课设计的几个活动,把学生的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创设情景:爷爷腿脚不方便,医生要他多活动,你会怎么做?奶奶要做针线活,眼睛却看不清楚,这时你会怎么做?让孩子上台表演,亲身体会爱与被爱。我设计了让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当他们沉浸在幸福之中时,问他们是否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以及打算怎么为父母庆祝生日,这
样激活了学生心底曾经被忽视或漠视的美好情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长辈的爱。
最后,我设计了真情连线的活动,因为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我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写下一句对父母感谢的话,升华心中被激起的美好情感,让他们把这份情感延伸,带进自己真实的生活。黑板上贴着的卡片上那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表白,已经说明了一切。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出示了图片,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画面内容时,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太短,造成学生不知从何说起;问到学生怎么给父母过生日的时候,引导经验不足,孩子们的回答有些千篇一律;对整堂课的气氛调节能力不够,因此有时学生显得过于活跃??总之,在品德教育的路上,我还在不断探索之中,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
谢谢!
范文五:《幸福是什么》课文的教学反思
《幸福是什么》课文的教学反思
《幸福是什么》课文的教学反思提要: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为:什么是幸福以及三个牧童是怎样弄懂幸福是什么的。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没有作多的讲解
《幸福是什么》课文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为:什么是幸福以及三个牧童是怎样弄懂幸福是什么的。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没有作多的讲解。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抓住三个青年和智慧女儿的话~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明白了是劳动让他们感到了幸福~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之后我让学生联系他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自己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有一次在路上帮助了别人~人家对我说谢谢时~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说我在家里帮妈妈作家务时~妈妈夸我时~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对学生进行热
1 / 2
爱劳动~助人为乐的教育。与此同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了一些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一方面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按照平时老师教的方法做~仍有五六个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以后~要及时关注这部分学生。
最后小练笔~指导学生运用对称的写法:“对老师来说幸福是……对父母来说幸福是……对,,来说幸福是……”。学生去写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幸福含义诠释的过程~将抽象的幸福进行了具体化~很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2 / 2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幸福的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