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万象由心生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万象由心生
万象由心生
偶然看到央视的一期《讲述》节目颇觉有趣:一位58岁的严重心脏病患者在移植了一位26岁的脑死亡者的心脏后,出现了许多变化――整个人变年轻了,性情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像那个年轻人,甚至连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更令人称奇的是,40年的不幸婚姻,也因换上别人的心脏突然变得和谐,让这对闹了几十载离婚的夫妻无法理解。
心脏移植真的会影响患者的性格、行为甚至于思维吗,
这是一个中西医纷争多年的话题,但换心手术出现后,类似的情志、思维改变案例层出不穷,让西医界不由得对此进行重新思索;而中医学对此的阐述则言简意赅,其深度为现代医学所不及。《内经》曰:“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主神志。”在中医看来,“范进中举”的典故讲的就是由于喜出望外,神失所养而致发狂谵妄之事。“心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窍为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喜乐过度,则伤心;热入心包,可舌强语涩??这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都是心失所养的体现。
万象皆由心生,换心手术的趣闻让我们再次领悟了这个道理。只要心中总怀着希望,生活就会有亮色,精彩是自己创造的。人家将心都换了,不是照样获得幸福了吗,人世间,真不该有什么放不下的。这件事从另一角度也提示我们,遵循中医养生理念进行调养乃是大道至简之举。
象由心生,心动则缘起。一切烦恼,皆由心生;一切痛苦,皆由心受;一切善恶,皆由心起。养生亦是如此。在生活中忙碌、奔波的人们,是否真的动过养生之念呢,能否真正理解养生的深刻内涵呢,杂志社同仁辛苦之余,时常感慨:“大家首先应做好自我养生,才能更称职地工作。”此语不错,我们所追求的最佳生活状态,是寓养生于工作和生活的水乳交融之态,而奔忙在各个领域的广大朋友们其实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亦应如此。
古人将心脏比喻为天体的太阳,“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养生之念起于心,心念动,能量起,必将福及自身而泽惠万方!
范文二:万象由心生 有心生万象
万象由心生 有心生万象
关键词:幼儿园;保育;管理
幼儿园是离开家后进入的第一个集体,怎样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都离不开保育工作。因而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还需树立科学的保育观,这样才能促使我们的保教工作跟上现代幼教步伐。
一、心随意而行——保育从“心”开始
“万象由心生”——对于保育管理需要概念上理清、意识上重视。
1. 幼儿园保育现状分析
(1)保育概念认识流于形式
人们听到“保育”这一词,脑中浮现的肯定是“整天扫扫地、擦擦桌、抱抱哭的孩子、洗洗尿湿的裤子等忙碌的身影”,不光外界这么认为,幼儿园内部的教师甚至保育教师本身也有这样片面的理解,从而忽视了蕴涵其中的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因此往往保育教师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教师也不太重视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特别是新教师把保育工作放在附属产品一类,这就使幼儿园的保育工作长期停留在表面层次,且还往往流于形式。
(2)保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相对于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学历相当、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队伍,保育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表现为学历层次不高、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配备不足等情况,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情况更是如此。
(3)保教并重尺度有失偏颇
范文三:万象由心生 有心生万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万象由心生 有心生万象
作者:杜雅静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9期
摘 要:谈了幼儿园保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保育;管理
幼儿园是离开家后进入的第一个集体,怎样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都离不开保育工作。因而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还需树立科学的保育观,这样才能促使我们的保教工作跟上现代幼教步伐。
一、心随意而行——保育从“心”开始
“万象由心生”——对于保育管理需要概念上理清、意识上重视。
1.幼儿园保育现状分析
(1)保育概念认识流于形式
人们听到“保育”这一词,脑中浮现的肯定是“整天扫扫地、擦擦桌、抱抱哭的孩子、洗洗尿湿的裤子等忙碌的身影”,不光外界这么认为,幼儿园内部的教师甚至保育教师本身也有这样片面的理解,从而忽视了蕴涵其中的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因此往往保育教师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教师也不太重视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特别是新教师把保育工作放在附属产品一类,这就使幼儿园的保育工作长期停留在表面层次,且还往往流于形式。
(2)保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相对于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学历相当、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队伍,保育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表现为学历层次不高、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配备不足等情况,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情况更是如此。
(3)保教并重尺度有失偏颇
幼儿园教育是保教并重,但实际“保教并重”仍然停留在意识形态上,并未真正转化为工作行为。保育游离于幼儿园工作中心之外,幼儿园的工作重心仍以教学为主,对于保育工作的研究较少。
2.提升保育质量,理论与业务双管齐下
范文四:潜能由心生
□王育琨
有两个美国少年,他们在12岁时定下一个约定:要写出一套超人的教练教程,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类似的梦想时常会光顾多梦少年,但绝大多数都像流水一样逝去,不再有任何痕迹。这两个少年不同,他们在做梦之外,更懂得自己的梦自己最珍惜。他们从拉钩那一天起相互作为督导人。
他们约定,每天都要检视对方是不是向着那个目标在前进,否则,另外一个人将负责彼此全天的所有花费。这个约定和不愿付钱给对方的恳切冲动,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保护网,使得他们彼此监督促进,每天都往前走。
他们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各自想出100个梦想。一下子拥有了100个梦想,让他们两个兴奋不已。他们仿佛已经是世界之王了,彼此庆祝着。但是那些梦想,可以让他们陶醉,但是却远离他们的现实。他们需要梦想,更需要实现梦想的力量。但是他们看上去,根本没有任何努力的迹象。
愿景和现实对比,没有让他们气馁。他们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知道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于是他们回到了现实,开始在100个梦中,选出一个30天就可以完成的梦想。他们要以这个梦想的实现与否,来看看他们自己的努力。
这一个梦想很快就选好了:做一个有魅力的人。他们瞪大眼睛观察周边有魅力的人,反复看经典电影,留意那些主人公的魅力组成。他们放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开始罗列实现这一个梦想需要做的100件事。100件事,100个行动还真被他们选出来了。他们又从这100个行动中,选择了一件他们当天就可以做到的事。他们的选择出奇地一致:每天获得家里人的赞许。这个目标实现了。他们又开始选择第2件:每天获得学校老师同学的赞许。这个目标也实现了,他们又开始选择第3件、第4件、第5件……
30天后,他们的第一个梦想实现了。在家里、在学校、在小区,他们两个都成为魅力四射的少年。第一个梦想的成功,让他们兴奋不已。他们知道,这只是第一个梦想,还有99个梦想在召唤着他们。他们又写下了第2个梦想,以及为实现这个梦想所需要做的100件事或100个行为。
接着是第3个梦想、第4个梦想……
到40岁的时候,他们发现100个梦想全部实现了。他们把100个梦想及其每个梦想的100件事,都详细记录下来、整理出来,形成了一套最精彩的教练课程。
他们把包含着他们体悟和实践的这套教练课程,应用到了所有的领域。无论是企业界,还是文艺界,抑或是科技领域、体育领域,他们现身说法,用这套教材启迪了无数人,所向无敌。他们可以不懂专业,但是他们懂得人性,他们有着自己的哲学:每个人都是具体的,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资源,每个人都富有创造性。他们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在恰当的时间,提出恰当的问题,让被他们教练的人,打开他们自己的心门,发掘出他们自己的潜能。
他们实现了少年时的梦想。他们点燃了无数人的梦想,使其冲到了事业的巅峰。当然,他们也彻底解决了财务自由问题。只是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他们还在路上。
才智心: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能,许多人并未成功,就在于他只是与周围世界发生物理作用或化学反应,而未能激发出生命核能量的结果。
我们要走进更深的自己,要把生命特征分解和操作到“原子”的精微水平,才具备了激发出核能量的条件。
我们可让生命发生核裂变,在自我的最微观处实现结构性的改变,裂变出无数个新的自我,同时产生巨大的生命能量。
我们还可以与另一个生命通过“原子”水平的相互聚合而实现核聚变,等于让两个生命融聚成一个生命,并同时释放出无与伦比的巨大能量。
范文五:义举善行由心生
推开巨石 没有人知道,决定跳上铁轨的一刹那,姚少军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死。他身旁是一块一米见方约千斤重的巨石,身后,一列火车正轰隆隆向他直冲过来。 他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推开巨石,救下火车。 5分钟之前,这个63岁的贵州农民还在铁路附近查看玉米地。听见一个妇女大喊“山上落大石头了”之后,他飞快地跨过乱石,跑过小山坡,只见一块巨石横亘在铁轨上。 起初,姚少军只是站在铁轨外,使劲猛推大石头,但石头纹丝不动。他接着又用双手刨开巨石底下的沙石,试着弄虚石头的压着点,可效果还没显现,火车的鸣笛声就从不远处传来了。 在姚少军生活的村庄旁,每天都有27趟火车驶过。尽管与此同时,一个机警的村民已将巨石的情况汇报到毗邻的火车站,但紧急停车信号发出之时,一切为时已晚。14秒之后,一趟从上海开往重庆、载客2000多人的火车即将驶经巨石压着的铁轨。 姚少军就是在这时跳上了铁轨。他蹲下身来,用左肩顶住石头,用尽浑身力气奋力一推,石头猛落进了排水沟,他自己也顺势滚离了铁轨。3秒种后,列车呼啸而过,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消息传开,这个男人一下子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人们说,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救下了于他而言完全陌生的列车乘客。面对来访的记者,姚少军却始终说不出什么特别的话。新闻报道中,唯一描述他的形容词是清瘦。 推倒冷漠 当美国小伙陆杰森拎着两包麦当劳薯条和一瓶矿泉水来到一个乞讨老人的面前时,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哐当一声就推倒了一面冷漠的墙。 穿着牛仔裤和T恤的他随意坐到了路边的石阶上,将一包薯条递给了身边的老人,又往老人的空瓶子里倒了些矿泉水。就像偶然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那样,陆杰森与老人开心地边吃边聊。 这些画面被路人拍下,传至微博后,网民纷纷惊叹一个美国人竟可以和一个乞讨老人“平起平坐”。大家心想,这两个人之间理应隔着一堵厚重的墙,他们的身份、学识与社会地位都差之千里,更何况,这白发老人还很可能是—个大骗子。 陆杰森的心里却完全没有装下这些。这个23岁的年轻人去年9月才来到南京学习中文。那天他走在路上,看见一位年迈的老人赤着脚蜷缩在地上,心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自己可以“陪着吃顿小吃”。 他陪老人待了20多分钟,随后起身道别,继续赶赴自己的目的地。过去,他也曾经这样轻松随意地关心这些流浪的人,为街头的老大爷递上一瓶果汁,又或者陪着吃一顿简单的饭。 这个来自美国的年轻人承认,他或许没有能力解决宏观的社会问题,但他能试着去留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眼里,没有一个路人是可以被忽略或蔑视的陌生人。 (欣芭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5月9日,图/陈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