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2014年春季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山东省2014年春季高考考试说明
语文考试说明
本考试说明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现行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为参考教材,结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制定的。
本课程复习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五个方面。考试内容在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考试及考语文基础知识,又考语文应用能力。对能力的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识记
,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正确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
2、理解
,1,理解复杂长句的含义。
,2,把握句子的重音、停顿、语调、语气和节奏。
3、应用
,1,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3,辨识和改正一般的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5,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语,。
,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区别和变换句式,仿写句子。
,7,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介绍、倾听和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和自荐、接待和答询、洽谈和协商、讲解和采访、讨论和辩论,。
,二,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
识记
,1,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常识以及基本篇目的出处。
,2,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及常用的文化常识。
,3,识记基本篇目的文体和相关的文体知识。
,4,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和常见的名言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1,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人物、事件、事物、事理、观点、情感等。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1,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3,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何、之、而、则、以、其、于、乎、乃)
,3,理解基本篇目中出现的通假字的含义。 ,4,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5,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旬、倒装句。 2,分析综合
,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析概括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
3,鉴赏评价
,1,鉴赏古诗文的语言、表现手法。
,2,评价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写作
1,识记
识记常用应用文的基本知识,便条、单据、书信、通知、启事、广告、计划、总结、说明书、调查
报告、简报,。
2,应用
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1,单项能力
?记叙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具体生动,说明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能论点明确,论
据充分。
?观察准确,联想恰当,想象合理。
,2,整篇作文
?准确理解题意。
?中心明确,立意新颖,选材得当,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语言准确、通顺、得体。
?结构合理,条理清楚。
?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基本篇目,共75篇,
1,我很重要
2,十八岁和其他
3,永远的校园
4,青春
5,**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水调歌头〃游泳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7,敬业与乐业
8,我的梦想
9,最后一片叶子
10,报任安书
11,我的四季
12,给我三天视力
13,一碗清汤养麦面
14,项链
15,黛玉进贾府
16,多年父子成兄弟
17,过万重山漫想
18,李白诗二首:将进酒 行路难
19,劝学
20,古代发明三则
21,荷塘月色
22,台湾蝴蝶甲天下
23,石钟山记
24,我的母亲
25,《诗经》二首:静女 黍离 26,故乡的榕树
27,论友谊
28,师说
29,拿来主义
30,思考的威力
31,读《伊索寓言》
3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3,五人墓碑记
34,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35,改变人类命运的犹太三星 36,明湖居听书
37,琵琶行,并序,
38,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39,鸿门宴
40,新闻二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41,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2,都江堰
43,张衡传
44,城市的文物与文化
45,读数时代
46,不该遗忘的废墟
47,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48,学业〃职业〃事业
49,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50,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51,创造宣言
52,寻找时传祥
53,列车上的偶然相遇
54,廉颇蔺相如列传
55,十首足矣
56,绝品
57,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58,成长
59,功课很重要
60,再别康桥
61,致橡树
62,外国诗二首:致大海 我愿意是急流
63,短诗二首:断章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64,故都的秋
65,赤壁赋
66,会议鲁迅先生
67,淡之美
68,阿Q正传
69,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70,老人与海
71,荷花淀
72,雷雨,节选,
73,威尼斯商人,节选,
74,窦娥冤,节选,
75,茶馆,节选,
三、试卷结构
1,试题内容比例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诗文背诵 约25% 现代文阅读 约30% 古诗文阅读 约10% 写作 约35% 2,试题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40% 其他形式题,填空、表达、简答、写作等, 约60% 3,试题难易程度比例
基础知识 约30% 灵活掌握 约30%
综合运用 约40%
范文二:[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题]201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
[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题]2014年山东省春季
高考语文试题
篇一 : 201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
201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和卷二两部分,满分120分。
本卷共24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同胞 混淆 长堤 玷污 (((((B、承载 横财 模样 纤细 ((((C、埋怨 兴奋 曲折 笨拙 ((((D、给予 颈项 即使 筵席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金庸的武侠小说风糜华语世界,征服了亿万读者。 B、这首诗歌脍灸人口,被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C、春天的西湖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踏来。
D、近来,由于媒体的报道,人们对“数字地球”这一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是
?星期天上午,我去找李明打篮球, 他走亲戚去了。
?冬去春来,山上的冰雪 了,汇成一条条小溪,从山上流下
来。
?这位音乐家最高兴的 获得了大奖, 在音乐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A、恰好 溶化 不仅而且 B、恰好 融化 不是而是 C、恰巧 融化 不是而是 D、恰巧 溶化 不仅而且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A、多美呀~这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B、“请弹一首欢快的曲子吧,”她说,“帮大家驱走忧伤。”
C、儿童的游戏,究竟是为了学习,为了娱乐,还是为了锻炼,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这对失散多年的姐妹终于破镜重圆了。 ((((B、虽然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队员们却乐此不彼。 ((((C、今年的国际风筝节如期开幕,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趋之若鹜。 ((((
D、当代印刷业发达,出版的书刊寥落晨星,必须披沙拣金,才能觅得好书。 ((((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他是我校的一位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B、由于同学们无私的帮助,使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C、谁也不能否认徐志摩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D、与会代表大都是各个单位的中坚和骨干。
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是
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
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 , , ,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
? 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 ?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 ?只偶然透过青蒙蒙的薄雾 ?太阳隐去
A、???? B、???? C、???? D、???? 8、下列句子中,修辞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我们聆听智者的教诲,犹如花儿沐浴着阳光,小草吮吸着甘露。 B、蝴蝶如同会飞的花朵,装点着美丽的春天。 C、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在黑夜中哽咽。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9、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对下文必须删除的词语判断正确的是
质量监督部门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中,?又?再次发现假的“沙宣”洗发露。这些假洗发露?完全?仿照中外合资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生产的?真正的“沙宣”深层滋润洗发露,达到了?以假乱真的?仿真程度,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A、??? B、??? C、??? D、??? 10、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招领启事应写明拾到物品的具体数量和特征。
B、事务性通知只把通知事项写清楚即可,不必发表议论。
C、求职书的附件主要包括个人简历、证书复印件和发表作品复印件等。
D、目标、步骤、措施是计划的三要素,其中“措施”解决“如何做好”的问题。 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习俗,端午节有踏青、禁火的习俗。 B、欧?亨利和莫泊桑的代表作分别是《老人与海》和《项链》。 C、鲁侍萍和窦娥同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有着悲惨命运的妇女形象。
D、乡试的应试者为秀才,功名是举人;殿试的应试者为举人,功名是进士。 12、对下面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清江引 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语文试卷第 一 页 共 4 页
A、“双调”是元曲中的宫调之一,“清江引”是曲牌名。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
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做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直到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因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纸上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13、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双语者具有的优势的是 A、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 B、让人更聪明 C、提高语言认知能力 D、防止老年痴呆 14、对第四自然段“因祸得福”一词中“祸”“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祸”指双语者即使只使用一种语言,他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 B、“祸”指双语者的一种语言系统会干扰另一种语言系统。 C、“福”指干扰会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D、“福”
指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执行功能。 15、下列不属于文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的是 A、分类别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 16、根据文段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会讲两种语言的人比只会讲一种语言的人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出色。 B、使用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影响,活跃脑细胞,促进人体健康。
C、使用双语可以扩大交流范围,增强人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
D、会讲两种语言的人比只会讲一种语言的人更能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唯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
调。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
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17、下列对文段第?段中加点词语“这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B(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C(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D(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
18、下列对文段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墨画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比西洋画更难以着笔,让欣赏者不自觉的佩服画家的精湛技
艺。
B(水墨画以淡见长,省略得越多,欣赏者思考的时间就越长,就更能产生欣赏的愉悦感。 C(水墨画是一种省略的艺术,会和欣赏者产生共鸣,让其思考人生的意义,从而忽略了画
面上已经画出来的内容。
D(水墨画给欣赏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具有更为持久的美感效果。 1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咖啡色味俱浓,体现的是浓重之美;茶则色浅味清,可体现出淡美神韵。
语文试卷第二页 共4页
B(油画欲突出每种色彩,体现的是浓重之美;而中国画有时淡近于无,主要体现淡美神韵。 C(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油画对比,水墨画简约含蓄,富有韵味,是一种深得淡之美的艺术。 D(咖啡和茶各有各的妙处,二者无法加以比较,但对作者自己而言,更倾向于淡。 20、下列对文段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水墨画的淡美、茶的淡美,进而上升到对人性、社会淡美的阐述。 B(作者对淡之美倍加欣赏和推崇,但并没有一概否定浓的积极意义。
C(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D(作者善用短语,使文章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美。语言清新恬淡,与文章淡美的主旨相契合。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
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因招樊哙出 趁机 B、故遣将守关者 所以 ((C、而听细说 却 D、樊哙覆其盾于地 在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是 A、头发上指 人皆得以隶使之 ((B、毫毛不敢有所近 大王必欲急臣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23、下列句子与“客何为者”句式相同的是 A、不拘于时 B、而今安在哉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樊哙撞到守门卫士闯入军帐,怒视项羽,此时紧张气氛达到极点。 B、樊哙性格粗犷却很机智,是一员有勇有谋的武将。
C、项羽善于采纳意见,面对樊哙的斥责,非但不怒,反而虚心接受。 D、本段以精炼生动的语言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卷二
四
25、将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6、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 ,千金散尽还复来。 别有幽愁暗恨生, 。
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 。 那河畔的金柳, 。 君子生非异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7、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参考划线处的两个句子,补写一句话,要符合作品情节或人物的性格特点。
贝尔门 海伦?凯勒 时传祥 史铁生
在文学的殿堂里,众多作家和作品中的人物怀揣梦想,谱写出绚丽多彩的人生乐章。司马迁的梦想是青史流芳,用生命抒写流传千古的绝唱;拉索尔的梦想是潜心写作,把成长道路上的感悟与世人分享; , 。
28、在人才招聘会上,宋飞顺利通过了一家用人单位的初试。为了更好地应对三天后的面试,她想向张老师请教几个问题。请从“请
教”的角度为宋飞设计一段与老师交谈的开场白。要求:语言流畅得体,不超过60字。
29、请指出下面这则启事在格式和内容上的4处错误。
寻物启事
各位同学:
昨天下午因公来贵校办事,不幸在校园内丢失一公文包。望拾到者速与政教处王主任联系,或直接与本人联系,本人将当面重谢。联系电话:13927745757.
此致 敬礼
2013年4月14日
失主:王德明
?
? ? ?
语文试卷第三页 共4页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0~35题。
回家
海子少年时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区上中学,距家20余里,公共汽车车票是八分钱。每个星期六,海子都要风雨不误地乘车赶回家。
那一天,海子的弟弟妹妹们,会早早地立在门口,等海子回来,好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比平常略微强一点的饭菜。第二天,再跟海子哥到城外的小河套里去玩去疯。
有一回,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平
常就不要回来了??” 爹说得挺犹豫。海子知道,爹每月工资76元。海子还有两个哥哥,都很有出息,在外地上大学,娘没有工作。海子每个星期的来回路费,一角六分钱,对这个家庭很重要。
于是,海子连着两个星期没有回家。
又一个星期六,天已很晚,风刮得很大,海子突然回来了。爹和娘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海子就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爹和娘一时无语。 (((((((过后,娘赶忙给海子做饭,热几个煎饼,再做一锅玉米面糊糊,想想,又狠狠心放了好几滴荤油,很幸福地看海子唏哩呼噜地大口喝,喝得很香。
就这样,日子滑过很长的一段。
又有一回,娘思虑许久,还是对海子说:“海子,这样下去还是不行啊~你看你的鞋,过去半年一双,现在两个月就得一双??”
海子不语。
海子又是好几个星期没有回家。
海子再回家时,地冻天寒,娘老远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
娘愣住了,爹愣住了。 (((((((((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去,外面很冷,爹站在院里一动不动。
这些都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海子已近中年,是一名威风凛凛的警官。
每到周末,海子的父母家会很红火很热闹。哥哥、弟弟和妹妹都会带着家人来看爹娘,老少三辈十多口人,围在一张丰盛的大餐桌旁??亲情洋溢,其乐融融。
可海子却极少回来。倒是海子的媳妇常领着女儿回来,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说是海子让带来的。
有时候,娘就会忍不住对爹说:“原先天再冷,光着脚跑再远的路,海子也要回家。可如今生活好了,海子怎么就不回来了呢,”
爹就会对娘说:“你又不是不晓得,海子是做警察的,工作忙哩。”爹和娘都知道,海子是个好警察,海子任所长的派出所连续几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基层单位。
后来,在处理一起突发案件时,走在最前面的海子受了重伤,当时就有些不行了。送医院
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家了??”说完,就真的不行了。
娘哭,爹也哭。 ((((((亲戚朋友也都哭,后来,就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海子走的时候是鲜花簇拥,身上盖着国旗的??”
爹呜咽:“海子是好样的~可海子再也回不了家了??” 娘却说:“不,海子永远回到了家,再也不走了。”娘捧着海子的遗像,泪珠儿滴滴掉在海子脸上。
30、说说本文划线句子中省略号的含义。 31、各用一句话概
括海子生前两次回家的经历。
32、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加点的三个句子分别表现了爹娘怎样的心理。 33、本文在塑造人物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34、概括海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5、家是成长的摇篮,家是憩息的驿站,家是避风的港湾??结合个人生活体验,简要写一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回家的经历和感受。 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很多,例如:自己的未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生存的环境,民族的复兴,世界的和平??你关注什么,
请以“我关注 ”为题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700字。
语文试卷第四页 共4页
篇二 : 2014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40
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本卷和答案卡一并交回。
卷一
本卷共22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
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是
A 溺爱 亲昵 匿名 无法比拟 ((((
B 汲取 觊觎 社稷 放荡不羁 ((((
C 痊愈 鬈曲 颧骨 得鱼忘筌 ((((
D 纨绔 挽回 蜿蜒 莞尔一笑 ((((
2. 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
记忆中,王老师总是以?独出新裁的方式,带领我们?翱游于知识的海洋;?闲暇时,((((((((
她时而与我们?谈笑风声,时而与我们语重心长。如今,我们虽已毕业多年,但王老师的?((((
谆谆教诲,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
A. ??? B. ??? C. ??? D. ???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昨天,微电影《无翼鸟》的点击量已经达到了10万次。
?阿根廷队凭借这个颇有
只能作出这样的一个发现,已经是幸福的了。
A. 截至 争议 即使 也 B. 截至 异议 既然 就
C. 截止 争议 既然 就 D. 截止 异议 即使 也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A. 在田间,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蔬菜的叶子是平伸的,有些蔬菜的叶子是直立的。
B. 可能因为年龄小,以前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
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
寸光阴”的真正含义。
C. 为促进同学们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我校计划在5月25日举行以《我爱我》为主题的
心理健康日活动。
D. 是继续升学深造,还是直接就业,即将毕业的李亮感到很迷茫。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即将举行,球员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绿茵场上大显身手。 ((((
B. 分别多年后,他们竟然在巴黎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激动。 ((((
C. 某些同学总是对上课玩手机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打扰别人就行了。 ((((
D. 这家企业经过改革创新,扭亏为盈,取得了急功近利的效果。 ((((
6.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是
A. 这次全国技能大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特别紧张了。
B.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激发了人们认汉字、写汉字的兴趣。
C. 《时间去哪儿了》这首歌一经推出,就在全国广泛引起了
反响。
D. 我终于想明白他为什么对我横眉冷对的原因了。
7. 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恰当的是
不要以为“不能言而不言”是多容易的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社会上鸡毛蒜皮之事, ,明明不大会说话,偏偏说个不停,自暴其短。
A. 议论纷纷,说个不停,往往引爆口舌之战
B. 议论纷纷,往往说个不停,引爆口舌之战
C. 往往议论纷纷,引爆口舌之战,说个不停
D. 往往引爆口舌之战,议论纷纷,说个不停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
A.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B. 唯有风可以肆无忌惮游刃有余地穿过荆棘和竹篱笆。
C. 我国当代文坛涌现出许多80后作家,像韩寒、郭敬明等。
D. 她依偎在母亲的身边,诉说着,轻轻地诉说着,深情地诉说着??
9.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最后一片叶子》的作者和《项链》的作者国籍相同。
B. 《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和《红高粱》的作者莫言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C. 《致大海》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属于爱情诗。
D. 《窦娥冤》和《威尼斯商人》都属于悲剧。
10.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B. 元杂剧角色中的“末”又称“花脸”,扮演的是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
C.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用来陈述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D.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婵娟”代指月亮,“布衣”代指平民。
11. 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条据是便条和单据的总称。单据也是一种便条,但适用范围仅限于钱、财、物方面。
B. 启事既可以写在纸上张贴出去,也可以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发布。
C. 广告文案是广告作品中用以表达主题和创意的语言文字部分。
D. 简报又称“动态”“简讯”“工作通讯”“内部参考”等,是一种公开发行的小报。
12. 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饮 酒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A. 前六句以众草衬托青松,以连林衬托独树,突出表现了孤松卓然傲立的风姿。
B. “提壶”两句写诗人一边饮酒抚松,一边远望,把诗人与孤松直观地联系起来。
C. 最后两句诗人慨叹自己难以挣脱世俗尘网的束缚,过着一种空虚无聊的生活。
D. 诗中的青松象征着诗人不向权贵低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自从地球上出现海洋,深海便处于黑暗、高压和低温之中,亘古不变。
与被阳光照耀到的海面完全不同,大海深处没有日夜和四季之分,有的只是永远的冰冷和漆黑。究其原因,是因为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很快被上层海水所吸收。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90,770纳米之间,其中波长为622,770纳为的红色光在海面下不足百米处就被完全吸收。然后是597,622纳米的橙色光,577,597纳米的黄色光和492,577纳米的绿色光陆续消失。到了水深300米处,只剩下455,492纳米的蓝靛色光和390,455纳米的紫色光还依稀存在。继续向下,即使海水非常清澈,在水深不足600米处,紫色光也彻底消失。再往
下就 在只有永远的黑暗了。
没有了光照,深海也就失去了太阳的热量供给。与此同时,北冰洋和南极周围冷冰冰的海水却源源不断地沉入深海。虽然墨西哥湾暖流流过深海,许多海底火山口和热泉也会带来不少温暖,但对于约占地球表面一半的深海而言,这些热量实在是杯水车薪。因此,全球的深海大都冰冷刺骨,水温只有0,1?。
至于海底的压力,水深每增加10米,就增加0.96个大气压。马里亚那海沟深1.1万米,该处的压力接近1100个大气压,也就是说那里每平方厘米的压力超过1吨。即使在水深3000米处,压力也已经达到288千克/平方厘米。换句话说,所有存在于深海之中的物体或生物,都必须能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压力。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能揽瓷器活儿的,必有金刚钻。深海生物之所以能够悠然自得来去自由,一是因为其表皮或体膜渗透性良好,体内组织充满了水份,使体内外的压力平衡;二是因为其肌肉和纤维组织柔韧而富有弹性,抵消了强大的压力。巨大的压力可以把刚性的金属破坏,却不能把橡胶板压碎,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依靠鱼鳔在水中浮沉的鱼类如果急速上升,会导致组织膨胀破裂乃至死亡。潜水员在水中如果上升过快则会得潜水病甚至氮中毒,所以他们必须进高压舱缓慢减压。然而同是温血哺乳动物的鲸却为何可以急速升潜自如,至今无人能对此给出合理解释。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
是
A. 其中波长为622,770纳为的红色光在海面下不足百米处就被完全吸收。 ((
B. 继续向下,即使海水非常清澈,在水深不足600米处,紫色光也彻底消失。 ((
C. 因此,全球的深海大都冰冷刺骨,水温只有0,1?。 ((
D. 没有了光照,深海也就失去了太阳的热量供给。 (
14. 下列对第2段中关于海水吸收可见光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 可见光的波长越长,照射进海里的距离越长。
B. 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可见光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C. 深海海底,没有可见光。
D. 在可见光中,红色光最先被海水完全吸收,紫色光最后消失。
15.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墨西哥湾暖流,海底火山口和热泉对深海水温的变化有显著影响。
B. 所有存在于深海之中的物体或生物,都必须承受288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
C. 深海生物能来去自由,是因其身体特质既能使体内外的压力平衡,又能抵消强大压力。
D. 由于深海压力巨大,人们至今没有弄清鲸为何可以急速升潜自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科学的头脑
我们常常听见有人说,现今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今的世界不但让电灯、电话、轮船、火车、无线电、飞机,,这些都是科学的发明,,把我们的生活情形
改变了,就是我们的一言一动,思想行为,也免不了受到科学的支配。换一句话说,做现今世界的人,必须有科学的头脑,不管你是科学家不是科学家。
怎样才可以养成科学的头脑呢,第一要注重事实。平常的人总是以耳为目,人云亦云。有科学头脑的人便不然,他必定要考查一件事情的实在。如古书说:“燕太子丹朝于秦,秦王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佑之,日为再中,天为雨粟,乌头白,马角生。”这一类的话,显非事实,若不加考查,信以为真,便是没有科学的头脑。现今社会上还有许多奇怪的传说,如鬼可以照相,孔子耶稣可以降乱,甚至义和拳的法术可以使枪炮不能伤身之类,只要拿事实来考查一下,便可以不攻自破。事实是科学的根基,注重事实,便是养成科学的头脑的第一条件。
第二要了解关系。天地间事物,总有一个因果的关系,不明白这个关系,要求无因之果,或是因果错误,便是迷信。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因果的关系是很明白的。不过在稍稍复杂的情形之下,我们就往往不明白关系的所在。譬如有了疾病,不请医
生而求佑于神道;希望后嗣繁荣,不注重教育而乞灵于风水。殊不知神道与疾病,风水与后嗣的繁荣,都没有什么关系的。科学是寻出事物关系的学问,能事事求出一个真正的关系,便是养成科学的头脑的第二条件。
第三要精密正确。平常人叙述一件事情,最喜欢用“大概”、“差不多”一类的词语。有科学头脑的人,则必用一定的数字来代表确实的量度。问你现在是什么时候,你必须看一看表,说现在是十二点三十分—,如能说秒更好,,不能说大概是十二点吧。问你的身长几何,你必须回答一公尺五十二公分,,如能说点几更好,,不能说大概一百五十二公分吧。正确是一步不能放松的。许多科学的发明,都是从细微的比较中得来。所以精密与正确,也是养成科学头脑的必要条件。
第四是力求透彻。凡做一件事,必须考虑周详;研究一种学问,必要寻根究底,这就是所谓透彻。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而废,都是成功的蟊贼,更不能算科学的头脑。
以上四点,仅仅是个人日常生活上的几种习惯,平淡无奇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是他们却是养成科学头脑的必要条件。从来大科学家研究科学,没有不是依赖它们而成功的。
16. 文章第二段列举了一些反面事例进行论证,其目的是
A. 充分证明不注重事实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B. 说明中国古书上有很多不真实的记载
C. 说明现今社会存在着很多奇怪的传说
D. 充分证明注重事实对养成科学头脑有重要意义
17. 关于本文的写作特点,不正确的是
A. 结构规整紧凑,思路条理清晰 B. 论证过程采用了递进式的结构
C. 语言雅俗结合,语气自然亲切 D. 运用了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本文主要从具有科学头脑的必要性和必要条件两方面来论述。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C. 与具有科学头脑的人相比,平常人不会用数字来说明事物。
D. 注重事实、了解关系、精密正确和力求透彻是科学家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高才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
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19.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衡少善属文 连缀,指写作 B.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曾经 ((
C. 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地征召 D.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眼睛 (((
20.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虽才高于世 比 B. 因以讽谏 用 ((
C.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他,代指张衡 D. 十年乃成 就 ((
21. 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是
A.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B.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张衡经常游玩,但因其天资聪颖,所以仍能通五经,贯六艺。
B. 张衡文学、政治才能极高,又深得皇帝赏识,所以仕途很顺利。
C. 张衡总是举止从容,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俗人交往。
D. 张衡痛恨宦官专权,与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遭到排挤。
卷二
四、
23. 将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24.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落红不是无情物,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25. 某校团委计划在六一国际儿童节这天,组织全校团干部去儿童福利院开展“爱心陪伴”
活动。请据此写一份通知,要求格式规范,内容简洁,有关内容可以虚拟。
26. 在语文课上,老师正组织同学们就“如何看待文言文学习”的问题展开讨论。郑磊同学认为,文言文远离现代生活,文字生涩难懂,缺乏现实意义,没有必要学习。课代表则不这样认为。请站在课代表的立场,发表你的看法,不超过60字。
27. 在微博、微信里,很多人用图片配上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
情或看法。请从以下图片中任选一幅,并为其配上文字。要求符合图片传达的意思,不超过50字。
2014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40_2014山东高考语文
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32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 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气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 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
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的说。
“可不是吗??”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注]?本篇选自鲁迅的《野草》。?头钱:旧社会提供赌博场所的人向参与赌博者抽取一定数额的钱,
叫做头钱,也称“抽头”。侍候赌博的人,有时也可从中分得若干。 28. 仔细阅读文章,说说奴才主要从哪三个方面诉说了自己悲惨的生活处境。
29. 文章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奴才、聪明人和傻子三个截然不同的人物,表现了
鲁迅对当时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深刻认识,这三个人对待奴才的悲惨生活分别抱有怎样 的态度,用简要的语句加以概括。
30. 文章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语言极富个性化。试从文中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31. “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和“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地回答他”两句中的“似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32. 文章的结尾似乎解决了奴才的问题,奴才也高兴起来。你认为这是一个圆满结局吗,
为什么,
六、
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件暖暖的毛衣, 一句殷殷的教诲, 一路静静的陪伴, 一段青涩的告白,
??
我知道,你爱我。 是的,我知道。
谢谢你,让我永远不会独行。
请以“我知道你爱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一
一、
二、
三、
卷二
四、 23.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 ,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得1分,译对“逾侈”得1分。 24.
仲尼厄而作《春秋》 静女其姝 化作春泥更护花 雨打风吹去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评分标准]如果答题超过三句,选择正确答案给分。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三句即得满分,答题错误不倒扣分。句中有错别字或漏字、添字,该句不得分。 25.示例:
通 知
各班团支部:
为了让失亲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学校团委将于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组织各班团干部前往儿童福利院开展“爱心陪伴”活动。请相关人员于6月1日上午8点在学校门口集合,集体乘车出发。
× × 学校团委 2014年5月29日
[评分标准]符合通知的格式要求得2分;内容完整,语言通顺
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26.
示例:现代语言是从古代语言发展而来的,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时代久远,但其中的优秀作品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评分标准]表明“学习文言文很有必要”这一观点得1分;说明理由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27.
示例:
图一:标准不同,成绩不同。当你仅仅为完成工作而满足的时候,已经落后于别人了。 图二:学历不等于职位。如果没有能力,文凭也仅仅是一张纸。 [评分标准]符合图片传达的意思得2分,语言流畅得1分。 五、 28.
饮食方面 做工方面 居住方面
[评分标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9.
奴才:虽然不满自己的悲惨处境,但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奴性十足。 聪明人:对他人的悲惨生活只表示廉价的同情:世故、圆滑、明哲保身。 傻子:痛恨不公平的社会,敢于斗争,一往无前,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评分标准]答对一个人物态度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30.
示例: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 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奴才以赶走帮助自己的人为功劳,借
机向主人献媚邀功的心理和是非不分、甘受奴役的性格特点。
[评分标准]举例正确得1分。准确说明奴才心理得1分,准确说明奴才性格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31.
不能去掉。第一个“似的”对“大有希望”作了否定,说明他将来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希望,第二个“似的”则表明聪明人并不是真心为奴才高兴,而只是在敷衍他。
[评分标准]答对第一问得1分。对两个“似的”回答正确,各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32.
这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因为我们既没有看到奴才的觉醒,也没有看到其悲惨处境有任何改变的可能。这样一个不公平的世界仍然会继续维持下去。
[评分标准]答对第一问得1分。答对第二问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回答不完整酌情扣分。
六、
说明:?不写题目扣2分; ?不足700字,每少50字扣2分; ?错别字每2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不能进入一类卷。
范文三:2014年春季高考语文真题阅读题
2014年春季高考语文真题阅读题真题
二.(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自从地球上出现海洋,深海便处于黑暗、高压和低温之中,亘古不变。
与被阳光照耀到的海面完全不同,大海深处没有日夜和四季之分,有的只是永远的冰冷和漆黑。究其原因,是因为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很快被上层海水所吸收。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90,770纳米之间,其中波长为622,770纳为的红色光在海面下不足百米处就被完全吸收。然后是597,622纳米的橙色光,577,597纳米的黄色光和492,577纳米的绿色光陆续消失。到了水深300米处,只剩下455,492纳米的蓝靛色光和390,455纳米的紫色光还依稀存在。继续向下,即使海水非常清澈,在水深不足600米处,紫色光也彻底消失。再往下就在只有永远的黑暗了。
没有了光照,深海也就失去了太阳的热量供给。与此同时,北冰洋和南极周围冷冰冰的海水却源源不断地沉入深海。虽然墨西哥湾暖流流过深海,许多海底火山口和热泉也会带来不少温暖,但对于约占地球表面一半的深海而言,这些热量实在是杯水车薪。因此,全球的深海大都冰冷刺骨,水温只有0,1?。
至于海底的压力,水深每增加10米,就增加0.96个大气压。马里亚那海沟深1.1万米,该处的压力接近1100个大气压,也就是说那里每平方厘米的压力超过1吨。即使在水深3000米处,压力也已经达到288千克/平方厘米。换句话说,所有存在于深海之中的物体或生物,都必须能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压力。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能揽瓷器活儿的,必有金刚钻。深海生物之所以能够悠然自得来去自由,一是因为其表皮或体膜渗透性良好,体内组织充满了水份,使体内外的压力平衡;二是因为其肌肉和纤维组织柔韧而富有弹性,抵消了强大的压力。巨大的压力可以把刚性的金属破坏,却不能把橡胶板压碎,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依靠鱼鳔在水中浮沉的鱼类如果急速上升,会导致组织膨胀破裂乃至死亡。潜水员在水中如果上升过快则会得潜水病甚至氮中毒,所以他们必须进高压舱缓慢减压。然而同是温血哺乳动物的鲸却为何可以急速升潜自如,至今无人能对此给出合理解释。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是()
A. 其中波长为622,770纳为的红色光在海面下不足百米处就被完全吸收。 ((
B. 继续向下,即使海水非常清澈,在水深不足600米处,紫色光也彻底消失。 ((C. 因此,全球的深海大都冰冷刺骨,水温只有0,1?。 ((
D. 没有了光照,深海也就失去了太阳的热量供给。 (
14. 下列对第2段中关于海水吸收可见光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 可见光的波长越长,照射进海里的距离越长。
B. 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可见光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C. 深海海底,没有可见光。
D. 在可见光中,红色光最先被海水完全吸收,紫色光最后消失。
15.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墨西哥湾暖流,海底火山口和热泉对深海水温的变化有显著影响。 B. 所有存在于深海之中的物体或生物,都必须承受288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 C. 深海生物能来去自由,是因其身体特质既能使体内外的压力平衡,又能抵消强大压力。 D. 由于深海压力巨大,人们至今没有弄清鲸为何可以急速升潜自如。
答案:D A C
范文四:2014年春季高考语文模拟题3
山东省2014年春季高考
语文模拟试题(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18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
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子越来越称心,大家都想做个称职的公民,这样的社会称得上和谐社会。 ...
B.他是教坛宿将,常为学生三天两宿加班,终于实现培养出高考状元的宿愿。 ...
C.咽喉疼得厉害,连一滴水都咽不下,急得她直呜咽。 ...
D.他自以为能把所有人哄得团团转,孰料一开口就有人起哄,然后大家就一哄而散了。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嘻戏,自有种忧然自得的味道。
B.他忙于在室内计算月球的轨道,把吃饭的事早已抛到九宵云外。
C.这真像一场恶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D.他温和的眼睛里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她体弱多病,家境贫寒,你如果能身临其境地为她想一想,就会谅解她了。 ....
B.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职业教育这个名称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了。 ....
C. 当一个人选择好人生目标以后,他就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勇气。 ....
D.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的感谢王老师。
B.经过老师耐心教育,他保证今后避免不再发生这类错误。
C.2012年我国大学招收的新生,将是历年来高考招生最多的一年。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④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A.夸张 比喻 对偶 拟人 B.夸张 拟人 对比 比喻
C.夸张 拟人 对偶 比喻 D.对偶 比喻 对比 拟人
6.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有一次,葛新爱在电影上看到了张燮林的直拍削球,简直被迷住了。于是,她就放弃横
拍削球,遥拜张燮林为师。1973年,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乒乓球比赛中,这一对没有见过面
的师徒见面了,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的丰富多彩,往往就是思想的丰富多彩的反映。__________________,很难写出生
动活泼、严密周到的文章来的。因此,不从训练自己的思想着手来加强辞章修养,将很难有
大的效果。
①一个无心,一个有意 ②一个有意,一个无心
③一个思想僵化、粗枝大叶的人 ④一个粗枝大叶、思想僵化的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叫《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B.《鸿门宴》节选自纪传体史书《史记》;《张衡传》节选自编年体史书《后汉书》。
C.《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裴多菲是俄罗斯诗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D.《十首足矣》作者刘心武,《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作者梁思成,都是当代作家。
8.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寻隐者不遇
宋·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①真:即“真人”,指得道成仙的道士。 ②芝:灵芝。
A.本诗是作者拜访一位隐居蓬莱岛的隐士,可是没有遇到而写下的。
B.诗中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蓬莱仙境,高山环绕,松涛阵阵。
C.诗人到隐居者的居处时隐居者去采药了,起初失望,而后心情又开朗了。
D.该诗与贾岛同题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借此抒发超然出尘的胸怀,令人神往。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9~14题。
(一)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它们都是通过一个至今仍在延续的过程
逐渐转变和发展起来的,这除了博物学家的观察之外,还有分子生物学展现的一些“证据”。
其中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在研究一种特殊蛋白质时所发现的细胞色素C。所有的生物有
机体都需要这种细胞色素C,以便通过它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它在进化过程中的出
现为多细胞的有机体的产生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这种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构②①
成的,这些氨基酸围绕着一个玫瑰花形的、中心有一个铁原子的血红素基团。这些氨基酸的
位置可以变化而分子的结构不变:在人和黑猩猩身上相同的,而在人和马身上就有了区别
(104个中有12个位置不同),在人和粮食霉菌上则达到了最大区别(104个中有44个位置不
同)。两个如此不同的蛋白链为什么能有相似的功能呢?答案是这样的:即大多数的氨基酸是
可以相互置换的,只有一些(在我们熟知的所有物种中仅有35个)不能在蛋白质还没有停止
其活动时被替代。另一方面,从进化的观点看,这种区别是很重要的:现在分离开的两个有
机体的共同祖先距今时间越远,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发生的改变就越大。
细胞色素C以其古老和易于获得结晶而引起了有关生物学家的极大重视,有助于通过
分析不同物种的细胞色素C的区别,掌握其有关进化的很多信息,估计生物的主要属种发
生进化的可能时间。这样绘制的进化谱系图与传统方法绘制的谱系图相一致:氨基酸排列顺
序的对照就成为研究进化过程的一种宝贵的工具和手段。
9.下列对细胞色素C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胞色素C被发现后,进化论关于生物有一个共同的起源的观点终于得以证明。
B.细胞色素C在所有的生物有机体中分子结构不变。
C.细胞色素C是生物有机体进行呼吸的基本要素。
D.细胞色素C由氨基酸构成,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大都可以变化。
10.下面对“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需要这种细胞色素C,以便通过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
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有细胞色素C。
B.如果缺乏细胞色素C,生物有机体就会死亡。
C.细胞色素C可以给生物有机体供给能量。
D.细胞色素C可以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
11.选出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 ( )
A.因为细胞色素C非常古老,所以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估计生物的主要属种发生进化的
可能时间。
B.两个分离开的有机体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排列顺序越接近,说明它们的共同祖先距今
距离越近。
C.氨基酸的序列,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变化,尽管有一些位置上的氨基酸在所有的物种中
都是一致的。
D.除了35个不能在蛋白质还没有停止活动时被替换的氨基酸外,其他的氨基酸可以相互
置换。
(二)
第二天清早,我漫步在校园的甬道上,一直走到主楼前的飞珠跳玉般的喷水池旁,我更
体会到只有校园才会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氛围。看着那么多年轻的学生,或捧着书在读,或拿
着饭盒急匆匆地在走,或抱着球风一样在跑,身影消失在操场上、饭厅里和绿荫蒙蒙的树丛
里、晨雾里,让我很羡慕他们。我想,如果能让我重返校园,无论是读书还是教书,我一定
会比以前更珍惜、更认真。我当时真的这样想:还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校园更美好,更让人
感动呢?也许是走过了一些别的地方,看到了一些不愿意见到的事物,才对校园别有一番情
感?也许校园本身确实相对清纯清白一些而让人产生一种世外桃源的错觉吧?因为这个世
界实在污染的越来越严重了。同时,我也想:青春真是一刹那,稍纵即逝。我眼前的这些可
爱的学生一般只能在校园里呆4年,即使读硕士、博士,也就7年或10年,他们很快都得
离开校园,都得和我一样迅速被这个强悍的外部世界同化而变老。那次,我在天津大学住了
十多天,一直到把那部长篇小说录音完。十几个清晨和夜晚,我都在校园和学生在一起,便
也和校园外的喧嚣隔绝了十几天,感受到久违的青春气息,虽然有些伤感和惆怅,但美好难
再。后来,我把这部长篇小说的名字叫做《青春梦幻曲》。
12.下列选项中作者认为的校园更美好感动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别的地方,看到了一些不想看的事物。
B.整个世界的环境污染太厉害了。
C.校园里的学生,无论硕士、博士,最终都会被这个强悍的世界同化。
D.校园拥有独一无二的氛围,和作者经历过的外界相比更清纯简单。
13.作者把他的长篇小说命名为《青春梦幻曲》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和校园外的喧嚣隔绝了十几天。
B.作者感觉有些伤感和惆怅。
C.作者住在校园,表示感谢。
D.作者在校园录音的时间里,感受到了校园梦幻般的青春美好。
14.概括本段文字的段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批评了整个世界里比较阴暗的一面和污染严重的现象。
B.作者回忆了在天津大学里感受到的校园的青春美好,并抒发了对这种氛围的喜爱之情。
C.作者感慨学生从校园毕业后,会被强悍的世界所同化变老的现象。
D.作者希望和学生们一起读书、打饭、踢球,和学生们一起学习。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18题。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
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
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
1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而今安在哉? D.今以钟磬置水中
18.对这几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B.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C.①②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D.最后一段以叙事作结,写了主客借酒消愁,酒后杯盘凌乱、酣然入睡的情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四、(15分)
19.将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0.补写出下面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句)(5分)
(1)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 ,摄入他们的心底。
(2)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3)诵明月之诗, 。
(4) ,似诉平生不得志。
(5) ,美人之贻。
(6)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7)皮之不存, 。
21.按表达要求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得增减词语)。(3分)
5月3日 校长 是 在全上 向灾区 提议 捐款 全校师生
(1)以“5月3日”为表达重心:
(2)以“校长”为表达重心:
22.指出下列这则条据的四处不当之处。(4分)
领条
××派出所:
我收到本人丢失的票夹1只,内有本人工作证1张,单位介绍信1份和500元钱。
王小朋
不当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5分)
阅读下文,完成23~28题。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
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
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
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
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
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
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
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
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
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23.本文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2分)
24.文中有一个中国古代的传说,请详细说明一下这个传说的内容。(2分)
25.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你认为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有哪些心理体验?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感情?(3分)
26.关于月亮的古诗词,请写出三条。(3分)
27.文中的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28.你对本文有什么看法,说明一下。(3分)
六、作文(40分)
2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请以“生活因 ___________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生活因_______________而精彩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700。
语文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共三个大题,18个小题。1~14每小题3分,15~18每小题2分,总计50分)
四、(15分)
19.(3分)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20.(5分)(1)进入他们的瞳孔(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3)歌窈窕之章(4)弦弦掩抑声声思 (5)匪女之为美(6)逝者如斯夫(7)毛将焉附
21.(3分)(1)校长是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或:校长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是5月3日。(2)是校长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
22.(4分)①不需要写称谓语,直接写“今领回”;②钱物数量应用汉字;③钱数之前应标明币种;④钱数之后应写上“整”字;⑤结尾处应写上“此据”;⑥应写明日期。
五、(15分)
23.(2分)文章通过孩子们在院子里,小河边寻找月亮的活动,赞美了孩子们追求美好生活理想的纯真无暇的感情。
24.(2分)嫦娥,是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神话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盗得的不死药而奔月。
25.(3分)线索是月亮;体验是:高兴、失望、奇妙、甜蜜、满足;情感是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26.(3分)答案示例: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7.(2分)奶奶是一个童心未泯,对生活充满爱心的一个人。她了解、爱护并有意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引导孩子们发现、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28.(3分)略
六、(40分)
29.(略)
范文五:2014年春季高考语文模拟题1
山东省2014年春季高考
语文模拟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18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
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潜力(qiǎn) 提防(dī) 麻痹(pì) 情不自禁(jīn) ....
B. 刹那(shà) 琴弦(xián) 干涸(h?) 叱咤风云(zhà) ....
C. 应用(yìng) 殒身(yǔn) 戏谑(xua) 茅塞顿开(sa) ....
D. 剖析(pōu) 悄然(qiǎo) 奖券(juàn) 挑拔离间(jià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不假思索 万籁俱寂 有条不紊 好高鹜远
B.拖沓冗长 励精图治 怨天忧人 惟妙惟肖
C.指桑骂槐 焕然一新 弥天大罪 贻笑大方
D.赏心阅目 众口铄金 游目骋怀 大相径庭
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日本一年一度的商业捕鲸活动 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反对。
②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防止灾区疫病流行和水源污染已经到了 的地步。
③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事物的成
长, 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A.遭受 刻不容缓 即使 也 B.遭到 迫不及待 即使 也
C.遭到 刻不容缓 虽然 却 D.遭受 迫不及待 虽然 却
4.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一时间,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
B.西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进入攻坚期,全市人民不懈努力,志在必得。 ....
C.“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负责人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
D.你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是前一刻的你,你战胜了前一刻的你,就战胜了你的外强中...
干的对手。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看了新时期英雄吴斌的动人事迹,对我启示教育很大。
B.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过多吃糖不仅会诱发儿童肥胖症,还能导致儿童贫血、消瘦。
C.文章以分段的形式,把作者所想象得到的、所观察得到的、所感受得到的生活碎片,以
质朴简洁的语言,连缀成一个艺术整体。
D.夏日的千佛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6.下列诗句中,描写内容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的一项是( )
A.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黍离》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将忧愤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B.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元和十年”,是以帝王年号纪年;“戊戌变法”中的“戊戌”,
则是以天干地支纪年。
C.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汉书》、班固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
史”。
D.《我很重要》的作者毕淑敏和《我的四季》的作者张洁都是当代著名女作家。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客 中 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A.李白的家乡不在兰陵,兰陵点出了作者客居的地方。
B.虽是客居他乡,但因地美、酒美,因而也就丝毫没有流露出他乡生疏凄凉的感觉。
C.“但”字意思是“只要”,“醉客”字的用法是“使客人醉酒”。
D.“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意思是:主人不知客人的家乡在哪里。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9~14题。
(一)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
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
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
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
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
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
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
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
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
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
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
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
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
以上是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
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
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 ~ 30吨氧气。
⑧ 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
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
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⑨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
法代替的。
9.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选出归纳正确的一项( )
A.森林的构成和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资源基础。
B.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
C.森林可以给人类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还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D.森林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它能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10.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B.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森林必须要有充足的水资源才能存在。
C.说明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D.说明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11.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能否改成“消除”?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可以。森林既能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也能吸收所有
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B.可以。森林虽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却能吸收所
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C.不可以。森林虽然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降低温室气体浓度,使温室效应消失,却不能
吸收二氧化碳,因而不能减轻温室效应。
D.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不能吸收所
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二)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
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
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
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
④???
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
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
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
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
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
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
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⑦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
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
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
(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
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12.文章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 )
A.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B.先提马克思贡献最大的方面。
C.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内容层层深入。
D.这样写可以充分表现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
13.第⑥段中,“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对于加点词注释...
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样”和“这”指代的是同一内容。
B.“这样”指代他的两个发现以及许多领域的深刻研究。
“这”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C.“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这”指“他作为科学家”。
D.“这”指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14.第⑥段中,“感到衷心喜悦”与“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两种喜悦程度的差别说明
( )
A.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相比,马克思更看重应用科学。
B.马克思主要从人类社会的进步,从革命的角度注视科学的发展。
C.马克思认为应用科学是立竿见影的,只有应用科学才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
力量。
D.马克思认为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18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
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
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
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
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
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
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
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
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5.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去就:舍生就死。
B. 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痛恨。
C. 不可胜记 胜:尽
D. 不得通其道 道:理想。
16.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各项的一项是( )
A.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B.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C.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17. 与“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中的“乃”用法相同的项是( )
A. 臣乃敢上璧 B.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 乃有所不得已也 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四、(15分)
19.将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0.补写出下面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句)(5分)
同学们,你们是否像**一样编织过“指点江山,(1) ”的梦想?
是否像李白一样拥有“(2)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能否
像马克思一样恪守“面对我们的骨灰,(3) ”的职业操守?能否像韩愈一
样拥有“(4) ,师之所存也”的理性目光?能否像苏轼一样拥有“寄
蜉蝣于天地,(5) ”的豁达胸襟?能否像蔺相如一样拥有“吾所以为
此者,(6) ”的宽宏包容?“海阔凭鱼跃,(7) ”,
让我们把握成功的机遇,去弹奏生命的乐章!
21.仿照下面例句的修辞和句式特点,另选两个话题,再写两个句子。(3分)
例句:园中的兰花,并不因为牡丹的娇艳而羞于绽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指出下面一则通知中格式和内容上的四处错误。(4分)
通知
劳动节即将到来,现决定召开会议,研究庆“五一”的活动安排,请学生会干部准时参加。
此致
敬礼
校学生会 2014年4月28日
不当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5分)
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些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作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两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就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
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上醉得枫叶殷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花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又是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地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23.为什么人们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活了”?而作者却说“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3分)
24.第七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在说“它现在长了新叶”后还要补充“或者更会长出新枝”?(3分)
25.文中描写其他植物在秋风中的景象,抓住了哪些主要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6.文章采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何寓意?(3分)
27.结尾为什么归结于明年?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六、作文(40分)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无一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要求:请以“为生命着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角度自选。
语文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共三个大题,18个小题。1~14每小题3分,15~18每小题2分,总计50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0分)
四、(15分)
19.(3分)古时候富贵却声名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被人称道。
20.(5分)(1)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2)长风破浪会有时(3)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4)道之所存(5)渺沧海之一粟(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天高任鸟飞
21.(3分)(1)山间的小溪,并不因为大海的咆哮而停止歌唱。(2)路边的幽草,并不因为大树的挺拔而怯于站立。
22.(4分)(1)应写出上款“全体学生会干部:”(2)开会的具体时间没有写清楚。(3)开会的具体地点没有写清楚。(4)“此致”、“敬礼”应删去。(5)落款中单位名称应该写在日期的上一行,即把“校学生会”放到“2014年4月28日”的上面。
五、(15分)
23.(3分)人们说“怕再也难活了”,是因为梧桐为蚂蚁所蚀,为风所摧折,变得光秃。作者说“谁说不会再活呢”,是因为梧桐在与蚂蚁和风的搏斗中,不曾挫了志气,每到春天,总是吐出新绿。
24.(3分)表现作者对梧桐顽强的生命力充满信心。
25.(3分)衰败,枯瘦,凄冷。衬托梧桐“亭亭如青玉”的身姿和不畏秋风的坚强意志。
26.(3分)文章采用了象征手法,写梧桐从茂盛到秃枝,却依然屹立不倒,实际上是借写梧桐象征人的气节,表现作者的志趣。
27.(3分)是对梧桐顽强的生命力的礼赞。既表达了对梧桐的敬仰,又表达了对梧桐命运的关切。
六、(40分)
28.(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2014年春季高考语文考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