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岩浆岩石学试题及答案4
岩浆岩岩石学4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超镁铁质岩 2、安山岩 3、辉长结构4、原生岩浆 5、次火山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对比分析说明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区别。
2、何谓局部熔融或重熔作用,它们在岩浆起源中的作用如何,
3、何谓岩浆的分异和同化混染作用,玄武岩浆的基本分异模式是什么,
4、说明钙碱性系列岩浆岩的深成相及喷出相的代表性岩石名称及次生变化。
5、如何区别斑状与似斑状结构,
三、论述题(30分)
试述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超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和超基性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以铁镁矿物含量大于90,命名,后者是根据岩石SiO含量(酸度)命名。超镁铁质2
岩绝大多数都是超基性岩,但某些超镁铁质岩如辉石岩、角闪岩等,根据SiO2含量应归属基性岩,可是它又几乎不含长石,又常与橄榄岩等密切共生,因此常并入超基性岩类中介绍。
2、 安山岩:是与闪长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喷出岩,致密块状,有时具气孔构造。
具斑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斑晶为斜长石(中性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
云母。基质常见交织结构或玻晶交织结构。
3、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
这种结构是辉石和斜长石含量近于共结比时,同时从岩浆中析出的结果,是
基性深成相的典型结构。
原生岩浆: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把直接来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4、
岩浆叫原生岩浆。
5、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石。它与火山岩有“四同”:
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
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侵入深度一般<>
0.5km;超浅成亚相0.5,1.5km;浅成亚相1.5,3.0km。
评分标准,参照上述标准答案,概念准确,用词恰当,无遗漏内容者,为满分,概念准确,用词恰当,但有遗漏内容者,按漏答内容比例扣分,概念不准确或基本不正确者,不给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对比分析说明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区别。
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均属酸性岩类,SiO含量大于66,,但花岗闪长岩相对2
于花岗岩而言SiO含量较低,属酸性岩类中相对偏中性的岩石。两种岩石既有2
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区别:
花岗岩常为灰白色、肉红色,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少见。副矿物有磷灰石、锆英石、榍石、磁铁矿。花岗岩的最大特征是碱性长石(主要是钾长石)多于斜长石,碱性长石一般在长石总量的9/10,2/3之间,石英含量多在30,左右,暗色矿物含量在5,上下,很少达到10,。
花岗闪长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斜长石多于钾长石,暗色矿物含量也较高。典型的花岗闪长岩矿物成分为:石英约15%,酸性或中性斜长石大于40%,碱长石小于20%,暗色矿物约15%,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常含有黑云母,斜长石An含量较多,为酸性,中性斜长石。常见半自形粒状结构、似斑状结构,斜长石常可见环带结构。
2(何谓局部熔融或重熔作用,它们在岩浆起源中的作用如何,
局部熔融是现代岩浆成因方面的一个基本概念,大致解释如下:和单种矿物比较起来,岩石在熔化时有下列两个特点:第一,是岩石的熔化温度低于其构成矿物各自单独熔化时的熔点;第二,是岩石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有一个温度区间,而矿物在一定的压力下仅有一个熔化温度。岩石熔化时之所以出现上述特点,是因为岩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的矿物其熔点也不相同,在岩石熔化时,不同矿物的熔化顺序自然不同。一般的情况是:矿物或岩石中SiO和KO含量愈22高,即组分愈趋向于“酸性”,愈易熔化,称为易熔组分;反之,矿物或岩石中FeO、MgO、CaO含量愈高,即组分愈趋于“基性”,愈难熔化,称为难熔组分。所以,岩石开始熔化时产生的熔体中SiO、KO、NaO较多,熔体偏于酸性,随222
着熔化温度的提高,熔体中铁、镁组分增加而渐趋于基性。根据上述地质观察,人们得出了局部熔融的概念,即在岩石开始熔化至全部熔化的温度区间内,岩石中的易熔组分(酸性组分)先熔化,产生酸性熔体,残留体为较基性的难熔固体物质。随着温度增高,熔体数量增加,其基性成分也逐渐增加;当温度达到或超过岩石全部熔化的温度时,岩石全部熔化,熔体成分和被熔化的原岩成分一致。岩石的局部熔融作用又叫重熔作用或深熔作用。岩石局部熔融基本是按石英—长石—橄榄石的顺序进行。由于地壳深部和上地幔的温度很高,固态地壳物质和上地幔物质同样也会发生局部熔融或重熔作用,一般认为上地幔物质的局部熔融产生橄榄岩浆、玄武岩浆;而地壳深部(底层)岩石的局部熔融作用产生花岗岩浆。
3(何谓岩浆的分异和同化混染作用,玄武岩浆的基本分异模式是什么,
岩浆分异作用是岩浆内部发生的一种演化。岩浆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发生分
:原来均一的岩浆,随着温度和压力异,即熔离作用和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
的降低或者由于外来组分的加入,使其分为互不混溶的两种岩浆,即称为岩浆的熔离作用。结晶分异作用矿物的结晶温度有高有低,因此,矿物从岩浆中结晶析出的次序也有先有后。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矿物按其结晶温度的高低先后同岩浆发生分离的现象叫结晶分异作用。
同化混染作用由于岩浆温度很高,并且有很强的化学活动能力,因此它可以熔化或溶解与之相接触的围岩或所捕虏的围岩块,从而改变原来岩浆的成分。若岩浆把围岩彻底熔化或溶解,使之同岩浆完全均一,则称同化作用;若熔化或溶解不彻底,不同程度的保留有围岩的痕迹(如斑杂构造等),则称混染作用。
从玄武岩浆中可以直接冷凝结晶成玄武岩和辉长岩。玄武岩浆通过分异作用也可生成少量的中性岩和酸性岩,但自然界少见,仅是一种实验和理论上的可能性。可是通过玄武岩浆的分异作用产生超基性岩,则有充分的实验、理论和地质根据,例如超基性—基性层状侵入杂岩体就是最好的例证。
要求学生画出玄武岩的基本分异模式图和鲍文反应系列。
4(说明钙碱性系列岩浆岩的深成相及喷出相的代表性岩石名称及次生变化。
岩石类深成喷出次生变化
型 相 相
常见的次生变化有蛇纹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
超基性橄榄苦橄化等。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的橄榄石、辉石被
岩 岩 岩 蛇纹石交代的作用叫蛇纹石化作用。碳酸盐化:
当富含CO的热液作用于超基性岩时,橄榄石常变2
成滑石和菱镁矿,有时也伴生有蛇纹石。绿泥石
化:橄榄石和辉石以及先期形成的蛇纹石均可被
绿泥石交代。
辉石的纤闪石化,即辉石被纤维状绿色角闪石(阳
起石和透闪石的集合体)所代替;辉石的绿泥石辉长玄武基性岩 化,辉石变成绿泥石和碳酸盐,并析出氧化铁。岩 岩 基性斜长石则发生钠黝帘石化,即它分解成钠长
石、黝帘石和绿帘石的细粒集合体。
闪长岩中的暗色矿物一般可遭受绿泥石化、绿帘
石化,斜长石多遭受钠黝帘石化。此外岩石尚可
遭受碳酸盐化和硅化。硅化就是岩石在热液作用
下分解成细粒或隐晶质石英集合体。喷出岩特别
是安山岩中,角闪石和黑云母常生成暗化边。这闪长安山中性岩 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压力突然降低,并发生氧岩 岩 化作用,角闪石不稳定而发生熔蚀、分解而形成
的,它们是磁铁矿和辉石的细粒集合体。安山岩
在热液作用下常蚀变而成青盘岩。此种蚀变产物
是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绢云母、石英和碳
酸盐矿物的细粒集合体。
花岗岩的主要次生变化是云英岩化、硅化、钠长
石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等。钠长石化和绢云花岗流纹母化主要发生在长石类矿物中,即长石被钠长石岩、花酸性岩 岩、英和绢云母所交代。高岭石化则是表生作用下长石岗闪安岩 分解而成高岭石。玻璃质喷出岩在热液作用下易长岩 发生“脱玻化”,或经过长久的地质年代后发生
“脱玻化”。
5(如何区别斑状与似斑状结构,
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这点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斑状与似斑状结构的区别是:如果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则称斑状结构;如果基质为显晶质,则称似斑状结构。斑状结构中斑晶和基质为不同世代的产物,似斑状结构中斑晶和基质基本上为同一世代的产物。
可以列表对比。
评分标准,参照上述标准答案,回答出各题目主要内容,论述较为详细,且无
概念错误者,可按优秀标准,>90分,评分,回答出各题目主要内容,无概
念错误,但论述不够详细者,可按良好,较好标准,70,90分,评分,有
遗漏内容者,按漏答内容占全题比例扣分。仅能答出部分内容者,据其回答
内容占全题比例及论述详细程度给分。
三、论述题(30分)
试述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超基性岩
主要代表性岩石为橄榄岩,苦橄岩。
本类岩石的化学成分特点是SiO含量很低(<45%),贫ko和nao,而富含222feo和mgo。岩石中铁镁矿物占绝对优势,主要是橄榄石和辉石,其次是角闪石,黑云母则很少出现,不含或很少含斜长石(0,10%)。常见的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和尖晶石等。岩石颜色深,色率大于75%,比重大,常呈块状构造。>45%),贫ko和nao,而富含222feo和mgo。岩石中铁镁矿物占绝对优势,主要是橄榄石和辉石,其次是角闪石,黑云母则很少出现,不含或很少含斜长石(0,10%)。常见的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和尖晶石等。岩石颜色深,色率大于75%,比重大,常呈块状构造。>
超基性侵入岩在地表出露有限,按出露面积计约占整个岩浆岩的0.4%。按其主要矿物含量可分为:纯橄榄岩、橄榄岩、辉石岩和角闪岩。
基性岩
主要代表性岩石为辉长岩,玄武岩。
O、FeO、本类岩石的化学成分特点是SiO含量低至中等(45,52%),CaO、Al223MgO含量高(尤其前二者),NaO和KO低。岩石主要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有时22
含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碱性长石。辉石多为单斜辉石(单斜晶系)
),斜长石则为基性斜长石。岩石呈灰黑色或深灰色,颜色和紫苏辉石(斜方晶系
一般较深,比重大。
玄武岩成分与辉长岩相当,多呈现黑色、灰黑色、黑绿色,风化后呈暗红色或黑褐色。常为细粒至隐晶结构,也可有玻璃质结构和斑状结构,致密块状,多具气孔和杏仁构造。水下喷发者具枕状构造。柱状节理普遍发育。肉眼观察有时可见到斜长石的细小晶体,辉石则不易鉴别。若出现橄榄石,则多呈较大的斑晶或包裹体。
中性岩
主要代表性岩石为闪长岩,安山岩。
本类岩石化学成分特点是:SiO含量中等(53,66%);FeO、MgO、CaO较基2
性岩明显减少;NaO和KO显著增加;AlO在15%左右。主要矿物成分是中性斜2223
长石和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次之。常见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等。颜色较浅,色率约30%。全晶质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典型的闪长岩由中性斜长石(65,75%)和普通角闪石(25,35%)组成,两者比例约2:1,不含碱性长石和石英。中性斜长石除有时可见聚片双晶外,在较大的晶体上有时尚可见到环带状构造。角闪石多呈墨绿色,常呈细柱状。一般本类岩石可含少量石英和碱长石,但石英含量不超过20%,碱长石的含量不超过10%,当闪长岩中出现这两种矿物时,表明它已向酸性侵入岩过渡,若超过上述限量就应划归到酸性侵入岩。
安山岩是与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岩,具斑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斑晶为斜长石(中性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斜长石呈近等轴形的厚板状,有时显环带构造。
酸性岩
主要代表性岩石为花岗岩,流纹岩、花岗闪长岩,英安岩。
本类岩石的化学成分特点是:SiO含量高(>65%),一般是65,78%;NaO和22KO的含量高,可达7,8%;钙、铁、镁含量低;AlO仍在15%左右。与化学成223
分相应,在矿物成分方面的突出特点是石英大量出现,大于20%;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亦多,约占60%左右;暗色矿物很少,一般小于10%。由于本类岩石中石英、长石可达90%以上,故岩石颜色浅,色率低,比重小。岩石多具中—粗粒它形粒状结构,也常见似斑状结构。其副矿物较多,有锆石、榍石、独居石、磷灰石、磁铁矿等。
流纹岩的成分相当于花岗岩,常具流纹构造和斑状结构,斑晶中有透长石、斜长石(更长石)、石英(高温石英)及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新鲜岩石中的透长石呈自形晶,长板状,无色透明,石英呈六方双锥或被熔蚀后呈浑圆状;暗色矿物斑晶常出现暗化现象。基质多为隐晶质和玻璃质。
英安岩是相当于花岗闪长岩的喷出岩,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石英和正长石或透长石。斜长石斑晶多于正长石。斜长石有时具环带构造。石英多呈高温六方双锥体,暗色矿物斑晶较少。
要求学生在以上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出演化规律。不要求千篇一律,学生可以自由发辉。
评分标准,该题目中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演化规律五部分各
占20,,不要求学生的答卷与标准答案完全一一对应,逐句对应,,学生可
以用自己的语言及组织方式答题,但核心内容必须与标准答案吻合,阅卷时
按学生回答的全面程度和详细程度给分。
范文二:岩浆岩石学试题及答案3
地质专业岩浆岩试卷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岩浆岩的构造 2. 熔离作用 3. 拉斑玄武结构 4. 辉绿岩
5. 文象结构
二、填空题(每题2.5分,共15分)
1. 常见的不整合侵入体有 , , 和 。
2. 岩浆岩的碱性程度是指岩石的碱(Na 2O+K2O )饱和度,确定岩浆岩碱性
程度的里特曼指数(δ)= 。
3. 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多形成于 世代;似斑状结构的斑
晶和基质则基本上是 世代的产物。
4. 常见交生结构有 , 和 。
5. 超基性岩以SiO 2含量 及不含 为特征,超镁铁质岩以镁铁
矿物含量 而命名。
6. 火山岩一般分为碱性和 碱性两个系列,后者又可分为 系列和 系列。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对比分析说明辉长闪长岩和角闪辉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差异。
2. 地壳与上地幔中产生岩浆的可能原因有那些?
3. 简述原生岩浆种类的不同观点,主要的原生岩浆种类有那些?它们的起
源条件是什么?
4. 简述玄武岩的基本分异模式。
5. 简述岩浆岩的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四、论述题(20分)
1. 规纳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特征,岩浆岩中常见的矿物共生组合有哪六种?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试卷3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岩石其它组成部分(如玻璃质) 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2. 熔离作用 :原来均一的岩浆,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或者由于外来组分的加入,使其分为互不混溶的两种岩浆,即称为岩浆的熔离作用。
3. 拉斑玄武结构:在杂乱排列的斜长石长条状微晶所形成的近三角形间隙中,除了有粒状辉石、磁铁矿外,还有隐晶-玻璃质,是介于粗玄结构和间隐结构之间的过渡性结构,故又可称间粒-间隐结构。
4. 辉绿岩:矿物成分和辉长岩相当,即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其不同点是呈细粒结构,或呈辉绿结构。所谓辉绿结构,是由自形—半自形的长条形斜长石(肉眼观察时呈细针状) 构成网格状骨架,在骨架空隙中充填着大致等粒的辉石颗粒。岩石常因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而呈暗绿色。辉绿岩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基性侵入岩;常呈岩墙、岩脉、岩床或岩盘产出,它既可以单独产出,也可以同辉长岩、基性喷出岩共生。
5. 文象结构:许多石英往往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 ,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
分;概念准确,用词恰当,但有遗漏内容者,按漏答内容比例扣分;概念不准确或基本不正确者,不给分。
二、填空题(每题2.5分,共15分)
1. 常见的不整合侵入体有岩墙,岩脉,岩株和岩基。
2. 岩浆岩的碱性程度是指岩石的碱(Na 2O+K2O )饱和度,确定岩浆岩碱性程度的
里特曼指数(δ)= (K2O+Na2O) 2/(SiO2-43) 。
3. 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多形成于不同世代;似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则基本上是同一世代的产物。
4. 常见交生结构有文象结构,条纹结构和蠕虫结构。
5. 超基性岩以SiO 2含量低及不含石英为特征,超镁铁质岩以镁铁矿物含量高而
命名。
6. 火山岩一般分为碱性和亚碱性两个系列,后者又可分为拉斑系列和钙碱系列。 评分标准:参照上述标准答案,准确无误填出者,为满分;有遗漏内容者,按漏答内容比例扣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对比分析说明辉长闪长岩和角闪辉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差异。
辉长闪长岩属中性岩类,其SiO 2含量应大于53%,它是中性岩中相对偏基性端
元的岩石种属,是闪长岩向辉长岩过渡的岩石类型。其暗色矿物以单斜辉石为主,可含角闪石和斜方辉石,斜长石为中基性斜长石。如长江中下游宁芜地区的辉长闪长岩,由斜长石(70%,斑晶平均An58;基质平均An49),单斜辉石(21%),个别见紫苏辉石,磷灰石和磁铁矿(3.5%)及蚀变矿物(3-4%)组成。
角闪辉长岩属基性岩类,其SiO 2含量应小于53%,它是基性岩中相对偏中
性端元的岩石种属,是辉长岩向闪长岩过渡的岩石类型。主要矿物成分为基性斜长石、单斜辉石,次要矿物以较多的角闪石及斜方辉石、黑云母为主,一般不见橄榄石,可含少量钾长石并出现少量石英。
2. 地壳与上地幔中产生岩浆的可能原因有那些?
(1)在地壳深处处于高压的一个温度高,但还没有达到固相线温度的地段,如果由于构造断裂的产生导致了那个地段压力的降低,就有可能达到起始熔融温度,使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出岩浆。在地壳中这种机理是可能的。
(2)含过量水和含少量水系统比干系统熔融温度低得多,如果有足够的水供应,则可能导致岩浆的生成。地壳、特别是构造活动带有可能具备这个条件。另外,俯冲带大洋板块上的楔形地幔区可具备此条件。
(3)地热增温率的局部异常升高,导致熔出岩浆。地壳造山带具备这个条件。
(4)地幔物质上升诱发的部分熔融。 地幔深处的某个地段,由于放射性热的聚集,或其它因素引起该地段物质的重力不稳定性,并开始上升。这样,作用于该物质单元上的压力就降低,从而导致该单元物质的部分熔融。
3. 简述原生岩浆种类的不同观点,主要的原生岩浆种类有那些?它们的起源条件是什么?
根据目前研究,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并把直接来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始岩浆。岩浆岩种类虽然繁多,但原始岩浆的种类却极其有限,一般认为仅三、四种而已,即只有超基性(橄榄) 岩浆、基性(玄武岩浆) 、中性(安山) 岩浆和酸性(花岗或流纹) 岩浆。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经过一个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在十九世纪中叶布恩森(Bonson,1851)曾提出有玄武岩浆和花岗岩浆两种原始岩浆的主张,但关于花岗岩浆的论点一直未受重视,一些学者却坚持认为只有一种玄武岩浆,而所有的岩浆岩都是由玄武岩浆派生出来的。这就是本世纪初至20年代期间风行一时的岩浆成因一元论。最早提出一元论者是戴里(Daly)和鲍文。但一元论不能解释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地质事实,即花岗岩在大陆地壳中的分布要比玄武岩广得多,例如据计算,花岗岩的分布面积比玄武岩大五倍,比其他深成岩大二十倍,并且花岗岩几乎不与玄武岩共生。进入本世纪三十年代,列文生—列森格和肯尼迪(Kenndy,1933)根据花岗岩和玄武岩同为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浆岩这一事实,又重新昌导花岗岩浆和玄武岩浆两种原始岩浆的论点,即所谓岩浆成因二元论。本世纪中期前后,有人针对环太平洋“安山岩线”和阿尔卑斯型超基性侵入岩这种地质事实,又提出了安山岩浆和橄榄岩浆的论点。于是进入了所谓岩浆成因的多元论阶段。目前认为种类繁多的岩浆岩就是从橄榄岩浆、玄武岩浆、安山岩浆、花岗岩浆通过复杂的演化作用形成的。这几种
原始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底层的固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局部熔融(重熔) 产生的。
玄武岩浆是上地幔物质(地幔岩) 局部熔融的产物。目前推断,在上地幔的不同深度上通过局部熔融产生三种岩浆,即:拉斑玄武岩浆:约小于15公里;高铝玄武岩浆:约15~35公里;碱性玄武岩浆:约35~75公里。
花岗岩浆:是大陆地壳深部物质重熔的产物。根据理论计算,在不同深度上可能形成性质稍有差异的花岗岩浆。例如在约10公里的深度上形成活动性很弱的岩浆,许多巨型花岗岩岩基即由此种岩浆形成;大约在20公里深度上可生成活动性很强的岩浆,能够上侵至地壳浅部形成浅成侵入体,以至喷出地表形成流纹岩。花岗岩浆通过同化作用可形成中性岩和碱性岩。但是,并非所有花岗岩均来自花岗岩浆。一些花岗岩是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
安山岩浆:提出该岩浆存在的主要论点是环太平洋地区广泛地分布着安山岩。板块学说认为此种岩浆的生成模式是:当玄武岩洋壳到达海沟并向下俯冲时,玄武岩及其上覆的洋底沉积物发生局部熔融即可形成安山岩浆,其俯冲下插的深度达95公里时即可发生这一作用。对于大陆内部的安山岩,有人则认为是地幔或地壳深部局部熔融产生的安山岩浆活动的产物,其深度约为60公里。
橄榄岩浆:是上地幔物质大约在80至160公里的深度上局部熔融的产物。此种岩浆形成的侵入岩多沿深大断裂或平行于褶皱带的走向分布,许多独立的超基性岩体呈串珠状分布,构成绵延数百公里的岩带。
4. 简述玄武岩的基本分异模式。
从玄武岩浆中可以直接冷凝结晶成玄武岩和辉长岩。玄武岩浆通过分异作用也可生成少量的中性岩和酸性岩,但自然界少见,仅是一种实验和理论上的可能性。可是通过玄武岩浆的分异作用产生超基性岩,则有充分的实验、理论和地质根据,例如超基性—基性层状侵入杂岩体就是最好的例证。
要求学生画出玄武岩的基本分异模式图和鲍文反应系列。
5. 简述岩浆岩的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一般来说,矿物都是在过冷区域,即低于其熔点若干度的条件下结晶的,如果冷却缓慢,过冷度小,有充分的时间结晶,则结晶较好;如果冷却迅速,过冷度大,来不及结晶,则结晶不好或形成玻璃。
岩浆在地壳深部,冷却缓慢情况下,结晶作用主要发生在a 区,晶体生长速度大于形成结晶中心的速度,因此,围绕少数结晶中心晶体迅速生长,形成较大的晶体,构成岩石的粗粒结构。
岩浆在地壳浅部,冷却较快的情况下,结晶作用主要发生在b 区,形成结晶中心的速度大于晶体生长速度,围绕大量结晶中心形成大量的细小晶体,构成岩石的细粒结构。
岩浆喷出地表或很近地表,在冷却很快的条件下,结晶作用在c 区,形成结晶中心及晶体生长速度都大为减弱,但前者仍大于后者,结晶中心非常多,晶体生长速度接近于零,结晶能力很弱,形成微晶结构,隐晶质结构、霏细结构或半晶质结构。
冷却极快的情况下,凝固作用主要发生在d 区,几乎不形成结晶中心,更谈不上晶体生长,因而形成玻璃质结构。
要求学生画出结晶中心形成速度、晶体生长速度、结晶能力关系图解。 评分标准:参照上述标准答案,回答出各题目主要内容,论述较为详细,且无念错误,但论述不够详细者,可按良好-较好标准(70-90分)评分;有遗漏内容者,按漏答内容占全题比例扣分。仅能答出部分内容者,据其回答内容占全题比例及论述详细程度给分。
四、论述题(20分)
规纳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特征,岩浆岩中常见的矿物共生组合有哪六种?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地球化学研究资料表明,差不多地壳中所有的元素都可以在岩浆岩中出现,但其含量却很不相同,含量最多的是:O 、Si 、Al 、Fe 、Mg 、Ca 、Na 、K 、Ti 等元素,这些元素称为造岩元素,其总和约占岩浆岩总重量的99.25%,其次为P 、H 、Mn 、B 等元素,氧的含量最高,占岩浆岩重量46.59%,占体积94.2%。在研究岩浆岩的化学成分时常常用氧化物重量百分比来表示:SiO 2、Al 2O 3、Fe 2O 3、FeO 、MgO 、CaO 、K 2O 、Na 2O 和H 2O 等九种为最主要,占岩浆岩平均化学成分的98%左右,
在各类岩石中都能出现。在不同岩石类型中各种氧化物含量有明显差异: SiO 2变化范围:34—75%,少数可达80%
Al 2O 3变化范围:10~20%,在纯橄榄岩中较低
MgO 变化范围:1~25%
CaO 变化范围:0~15%,但在某些辉石岩达23%
两种铁的氧化物变化范围:0.5-15%,一般FeO>Fe2O 3
Na 2O 在某些霞石岩中可高达19.48%,一般0~15%
K 2O 在某些白榴石岩中可达17.94%,但一般岩石中不高于10%,且常低于Na 2O H 2O +代表结晶水,H 2O -为吸附水,一些火山玻璃含10%的H 2O ,某些结晶岩石含H 2O 3~5%,一般地说,含水2%以上的岩石常常由次生变化所引起。
TiO 2很少超过5%,一般0~2%
P 2O 5很少超过3%,一般0~0.5%
MnO 很少超过2%,一般0~0.3%
除了常量元素外,岩浆岩中还存在大量的微量元素,如Li 、V 、Cr 、Co 、Ni 、Cu 、Zn 、Rb 、Sr 、Y 、Zr 、Nb 、Ba 、Ta 、Pb 、Th 、U 等,它们的含量很低,一般用10-6或μg/g来表示,根据微量元素含量可以求得一些有意义的微量元素比值,如K/Rb、K/Ba、Rb/Sr、Nb/Ta、Th/U等,它们对于探讨岩石成因和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某些元素的同位素丰度及比值,对于探索岩浆的起源及其演化历史也是很有意义的,如Sr 87/Sr86、Pb 206/Pb204、Pb 207/Pb204等,而O 18/O16、S 34/S32等非放射性同位素,对于判断岩浆晚期或岩浆岩冷却的过程有很重要的意义。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对于了解岩石的化学成分、生成条件,以及岩石成因都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岩浆岩分类和鉴别的主要依据。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常见的不过20几种,这些构成岩石的矿物通称为造岩矿物。
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
1、硅铝矿物
SiO 2和Al 2O 3含量较高,不含铁镁。如石英、长石类及似长石类,这些矿物颜色
均较浅,所以又叫浅色矿物。
2、铁镁矿物
FeO 与MgO 含量较高,SiO 2含量较低,如橄榄石、辉石类、角闪石类及黑云母类
等,这些矿物颜色一般较深,所以又叫暗色矿物。
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按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主要矿物
在岩石中含量众多,对于确定岩石名称是不可缺少的,在分类命名上起主要作用。如石英、钾长石是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有石英是正长岩,没有钾长石是石英岩或脉石英。
2、次要矿物
在岩石中含量次于主要矿物,对于划分岩石大类不起主要作用,但对确定岩石种属起一定作用的那些矿物,如闪长岩中的石英,含量约2%,没有石英也叫闪长岩,当石英>5%,则叫石英闪长岩,它对岩石大类不起命名作用,是确定岩石种属的矿物。
3、副矿物
含量很少,常小于1%,个别情况可达5%,在一般的分类命名中均不起作用。如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磷灰石等。
岩浆岩矿物的成因类型
1、原生岩浆矿物
这是在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按成因特点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正常矿物:是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出来而且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稳定的矿物。
残余矿物和反应矿物:矿物从岩浆中析出后,因温度、压力、成分等发生变化,使这些矿物受到部分熔蚀、反应或分解,其中尚未遭受变化的残余部分叫残余矿物,已经受反应,分解而形成的新矿物称反应矿物。如橄榄石的辉石反应边。
2、成岩矿物
在岩浆完全结晶后,由于外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主要是温度和压力的降低) ,使原生岩浆矿物发生转变而新形成的矿物叫成岩矿物。如透长石→正长石,α石英—β石英。
3、岩浆期后矿物
在岩浆已基本上凝固成固体的岩石后,由于受残余挥发分和岩浆期后溶液作用而生成岩浆期后矿物。它们往往交代原生矿物或充填在矿物的孔隙及晶洞中。
4、它生矿物
它们是由于岩浆同化了围岩和捕虏体所引起的,这类矿物的形成反映了岩浆中外来组分的参与。如富铝矿物红柱石、堇青石、矽线石就是岩浆同化了富铝围岩的产物。
5、外生矿物
岩浆岩受外营力,如地表风化形成的矿物,也称表生矿物。如绢云母、高岭石。岩浆期后矿物,尤其是一些自变质矿物常常与外生矿物难以区分,镜下无法区分时,统称为次生矿物。
随着SiO 2含量的增加,岩石中浅色矿物含量增加,而随岩石中FeO 、MgO 含
量升高,则暗色矿物的含量增高,可划分出下列六种典型组合:
(1)、橄榄石—辉石组合:相当于超基性岩,钙、铁、镁多而硅少,且贫碱,故构成大量铁镁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等) ,不出现石英和长石。
(2)、基性斜长石—辉石组合:相当于基性岩,Al 2O 3和CaO 多,FeO 、MgO 和SiO 2均较充分,主要形成基性斜长石和辉石,二者近于1:1,不出现石英。
(3)、中性斜长石—角闪石组合:相当于中性岩,Na 2O 和K 2O 略有增加,Al 2O 3、SiO 2、CaO 、FeO 、MgO 均较充分,主要形成中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可能
出现少量石英和钾长石,浅色矿物同暗色矿物之比约2:1。
(4)、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组合:相当于酸性岩,Na 2O 、K 2O 和SiO 2含量高,
FeO 、MgO 和CaO 含量低,因而大量出现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等浅色矿物,暗色矿物很少,浅色矿物同暗色矿物之比一般大于十比一。
(5)、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组合:该组合按SiO 2含量相当于中性岩,Na 2O 和K 2O 多,FeO 和MgO 低,因而大量出现钾长石。
(6)、霞石—钾长石组合:按SiO 2含量较接近于基性岩(SiO2平均为53.36%),Na 2O 和K 2O 含量高,所以出现霞石,因Na 2O 过多,故常出现碱性暗色矿物。
要求学生的答卷与标准答案完全一一对应(逐句对应),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及组织方式答题,但核心内容必须与标准答案吻合,阅卷时按学生回答的全面程度和详细程度给分。
范文三:岩浆岩石学试题及答案2
地质专业岩浆岩岩石学试卷2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岩浆作用 2. 岩浆岩的结构 3. 粗玄结构 4. 重力结晶分异作用 5. 玢岩与斑岩
二、填空题(每题2.5分,共15分)
1. 岩浆主要由 和 两部分组成。岩浆的粘度主要受 , , 三个因素控制。
2. 岩石全分析,一般应作SiO 2、 等12项分析。
3. 基性喷出岩代表性岩石是 ,其往往具 结构,基质常具 , , 结构。
4. 正长岩-粗面岩类主要造岩矿物有 。
粗面岩常具有 结构,其特征是 。
5. 原生岩浆的种类有 , , , 四种。
6. 安山岩是一种分布较广的火山熔岩,它主要分布于 , 和 。环太平洋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为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组合, 且以安山岩为主, 地质上称为 线。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以SiO 2含量为例,说明岩浆岩化学成分对矿物组合的影响。
2. 对比分析说明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区别。
3. 蛇绿岩的概念及其当代含义?
4. 何谓岩浆的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简述它们的基本特点。
5. 简述岩浆岩的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四、论述题(20分)
1. 岩浆岩相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侵入岩和火山岩各有那些主要的岩相?试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试卷2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岩浆作用: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其挥发分及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又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按其侵入在地壳之中或喷出地表,可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侵入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喷出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2. 岩浆岩的结构: 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 相互关系。
3. 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或煌绿结构。即在不规则排列的斜长石长条状微晶所形成的间隙中,充填有若干个粒状辉石和磁铁矿的细小颗粒,反映其在冷却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形成。
4. 重力结晶分异作用: 矿物的结晶温度有高有低,因此,矿物从岩浆中结晶析出的次序也有先有后。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矿物按其结晶温度的高低先后同岩浆发生分离的现象叫结晶分异作用。因为在这一分异过程中在矿物晶出后因其比重不同受重力作用而分别沉落、堆积,故又称“重力结晶分异作用”。
5. 玢岩与斑岩: “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斑岩”的斑晶是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玢岩”的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
评分标准:参照上述标准答案,概念准确,用词恰当,无遗漏内容者,为满分;概念准确,用词恰当,但有遗漏内容者,按漏答内容比例扣分;概念不准确或基本不正确者,不给分。
二、填空题(每题2.5分,共15分)
1. 岩浆主要由硅酸盐和挥发份两部分组成。岩浆的粘度主要受温度,压力,成分三个因素控制。
2. 岩石全分析,一般应作SiO 2、Al 2O 3、TiO 2、Fe 2O 3、FeO 、MnO 、MgO 、CaO 、
Na 2O 、K 2O 、P 2O 5、H 2O 等12项分析。
3. 基性喷出岩代表性岩石是玄武岩,其往往具斑状结构,基质常具间粒结构,间粒间隐结构,间隐结构。
4. 正长岩-粗面岩类主要造岩矿物有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粗面岩常具有粗面结构,其特征是 碱性长石微晶呈流状排列。
5. 原生岩浆的种类有超基性(橄榄) 岩浆,基性(玄武岩浆) ,中性(安山) 岩浆,酸性(花岗或流纹) 岩浆四种。
6. 安山岩是一种分布较广的火山熔岩,它主要分布于 活动大陆边缘,造山带和现代岛弧地区。环太平洋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为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组合, 且以安山岩为主, 地质上称为环太平洋安山岩线。
评分标准:参照上述标准答案,准确无误填出者,为满分;有遗漏内容者,按漏答内容比例扣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以SiO 2含量为例,说明岩浆岩化学成分对矿物组合的影响。
在超基性岩中,SiO 2的含量低于45%,富含FeO 、MgO ,而K 2O 、Na 2O 含量少,
因此,表现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占主要地位(色率达90%以上),主要是辉石和橄榄石。在基性岩中,SiO 2含量为45-53%,FeO、MgO 较超基性岩中减少,另
外Al 2O 3 、CaO 大量出现,因此在基性岩中出现了辉石和基性斜长石共生,暗色
矿物占40%-90%(一般40%-70%)。中性岩中SiO 2增至53%-66%,FeO 、
MgO 、CaO 均较前减少,而K 2O 、Na 2O 的含量却相对增加,因此,在中性岩中,常
为角闪石与中性斜长石共生,暗色矿物占15%-40%。酸性岩中,SiO 2含量达66%以上,FeO 、MgO 、CaO 大大减少,而K 2O 、Na 2O 显著增加。因此,在酸性岩
中常出现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暗色矿物多为黑云母,暗色矿物含量小于15%。
2. 对比分析说明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区别。
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均属酸性岩类,SiO 2含量大于66%,但花岗闪长岩相对
于花岗岩而言SiO 2含量较低,属酸性岩类中相对偏中性的岩石。两种岩石既有
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区别:
花岗岩常为灰白色、肉红色,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少见。副矿物有磷灰石、锆英石、榍石、磁铁矿。花岗岩的最大特征是碱性长石(主要是钾长石)多于斜长石,碱性长石一般在长石总量的9/10-2/3之间,石英含量多在30%左右,暗色矿物含量在5%上下,很少达到10%。
花岗闪长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斜长石多于钾长石,暗色矿物含量也较高。典型的花岗闪长岩矿物成分为:石英约15%,酸性或中性斜长石大于40%,碱长石小于20%,暗色矿物约15%,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常含有黑云母,斜长石An 含量较多,为酸性-中性斜长石。常见半自形粒状结构、似斑状结构,斜长石常可见环带结构。
3. 蛇绿岩的概念及其当代含义?
蛇绿岩是缝合构造带中的典型岩石组合类型,通常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镁铁质至超镁铁质岩石组合,它不能用作一个岩石名称或填图岩性单元。在一个完整发育的蛇绿岩中,从底部向上岩石类型产出顺序如下:(1)超镁铁质杂岩:由不同比例的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组成,通常具有变质构造组构(有时称构造岩) 并多少被蛇纹石化;(2)辉长岩质杂岩:通常具堆晶结构,普遍包含堆晶橄榄岩和辉石岩且比超镁铁质杂岩较少变形;(3)镁铁质席状岩墙杂岩;(4)镁铁质火山杂岩,通常呈枕状。伴生岩石类型包括:(1)一个上覆沉积岩系剖面,典型的是带状燧石岩、薄层页岩和少量灰岩,也可以呈夹层产出;(2)与纯橄榄岩伴生的通常是豆荚状铬铁矿体;(3)钠质长英质侵入岩和喷出岩。蛇绿岩可以
是(剖面) 不完全、被肢解的或被变质了的。蛇绿岩不仅可以形成于洋中脊环境,而且还可形成于诸如岛弧、弧前、弧后(边缘海) 、小洋盆等多种构造环境中,而真正代表深海洋壳的蛇绿岩在大陆造山带中则极为罕见。总之,蛇绿岩并非一个单一的岩石构造组合类型,它常常是由来自二种或二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岩石组合的混杂堆积。
4. 何谓岩浆的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简述它们的基本特点。
即称为岩浆的因此,矿物从岩浆中结晶析生分离的现象叫结晶分异作用。
同化混染作用由于岩浆温度很高,并且有很强的化学活动能力,因此它可以熔化或溶解与之相接触的围岩或所捕虏的围岩块,从而改变原来岩浆的成分。若岩浆把围岩彻底熔化或溶解,使之同岩浆完全均一,则称同化作用;若熔化或溶解不彻底,不同程度的保留有围岩的痕迹(如斑杂构造等) ,则称混染作用。因同化和混染往往并存,故又统称同化混染作用。此外,也有人把岩浆熔化或溶解围岩并使之逐渐消失于岩浆中的过程叫同化作用;把因围岩的熔化或溶解使岩浆成分受到外来物质(围岩) 的污染(混染) 而改变其原来成分的作用叫混染作用。显然,同化与混染为同一过程,是岩浆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岩浆同化围岩,围岩则污染岩浆,因此,也一并称为同化混染作用。一般同化混染作用中岩浆成分变化的规律是基性岩浆同化酸性(或富含SiO 2) 的围岩时,岩浆向酸性变化(酸度增
加) ;反之,酸性岩浆同化基性(富含Ca 、Fe 、Mg) 围岩时,岩浆向基性方向变化(酸度降低) 。按照鲍文反应原理,基性岩浆可以同化酸性围岩,但酸性岩浆难于同化基性围岩。不过由于酸性岩浆往往富含挥发组份(CO2、H 2O 、F 、Cl 等) ,因
而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虽然其温度低些,但它也能发生强烈的同化作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可能同时进行, 也可能以某种作用为主导。
5. 简述岩浆岩的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一般来说,矿物都是在过冷区域,即低于其熔点若干度的条件下结晶的,如果冷却缓慢,过冷度小,有充分的时间结晶,则结晶较好;如果冷却迅速,过冷度大,来不及结晶,则结晶不好或形成玻璃。
岩浆在地壳深部,冷却缓慢情况下,结晶作用主要发生在a 区,晶体生长速度大于形成结晶中心的速度,因此,围绕少数结晶中心晶体迅速生长,形成较大的晶体,构成岩石的粗粒结构。
岩浆在地壳浅部,冷却较快的情况下,结晶作用主要发生在b 区,形成结晶中心的速度大于晶体生长速度,围绕大量结晶中心形成大量的细小晶体,构成岩石的细粒结构。
岩浆喷出地表或很近地表,在冷却很快的条件下,结晶作用在c 区,形成结晶中心及晶体生长速度都大为减弱,但前者仍大于后者,结晶中心非常多,晶体生长速度接近于零,结晶能力很弱,形成微晶结构,隐晶质结构、霏细结构或半晶质结构。
冷却极快的情况下,凝固作用主要发生在d 区,几乎不形成结晶中心,更谈不上晶体生长,因而形成玻璃质结构。
要求学生画出结晶中心形成速度、晶体生长速度、结晶能力关系图解。 评分标准:参照上述标准答案,回答出各题目主要内容,论述较为详细,且无念错误,但论述不够详细者,可按良好-较好标准(70-90分)评分;有遗漏内容者,按漏答内容占全题比例扣分。仅能答出部分内容者,据其回答内容占全题比例及论述详细程度给分。
四、论述题(20分)
岩浆岩相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侵入岩和火山岩各有那些主要的岩相?试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岩浆岩的相是指岩体生成条件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特征。 火山岩的相(要求学生画出火山岩相组划分的图解)
可分为以下六个相:
溢流相:成分从超基性到酸性皆有,以基性最发育,可形成于火山喷发的各个时期,但以强烈爆发之后出现为主。
爆发相:成分不定,但以含挥发分多、粘度大的岩浆常见,尤以中酸性、碱性更有利于爆发,可形成于各个时期,但以早期及高潮时最发育。
侵出相:多见于火山作用末期形成。在岩浆分异晚期,粘度大,温度低,而挥发分少到不能爆发的情况下,堵寒通道的粘度很大的熔浆被推挤出地表,堆积于火山颈之上部,形成直径小,厚度大,产状陡的穹丘。
火山颈相:是火山锥被剥蚀后,残存的具充填物的火山通道,又称岩颈、岩筒、岩管等。
次火山相: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体,它与火山岩“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侵入深度一般<3.0km,又可分为:近地表相0~0.5km ;超浅成亚相0.5~1.5km="" ;浅成亚相1.5~3.0km="">3.0km,又可分为:近地表相0~0.5km>
火山沉积相:在火山作用过程中皆可产生,但以火山喷发的低潮期—间隙期最为发育,是火山作用迭加沉积作用的产物。可形成于陆地,也可形成于水体中。 侵入岩的相
侵入岩相的划分主要是以岩石形成的深度为纲,深度不同,影响到岩浆的温度、压力、冷却快慢,挥发份的散失等一系列物化条件的差异,而这些条件与岩石的成因及岩石外貌,成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目前一般将侵入岩分为三种相:浅成相(0~3km) 、中深成相(3~10km) 、深成相(>10km)。浅成相与次火山相特征很相似,区别是看它们是否与火山岩有成因联系,如果与火山岩为“四同”关系(同空间、同时间、同成分、同演化规律) ,则为次火山相;否则就是浅成相。
浅成相(0~3km) :细粒、隐晶质结构及斑状结构,斑晶具熔蚀、暗化边、环带结构,晶洞构造、角砾状构造、流动构造。碱性长石为透及钠透长石、歪长石、高钠长石、正长石,有序度、三斜度低;斜长石环带发育,有序度低。辉石有易变辉石。常见高温石英斑晶。多为小侵入体,也见有隐爆角砾岩体。接触变质较弱,接触变质带厚度小,有时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蚀变带,矽卡岩化少见,其中有含水矿物。岩体机械贯入作用强,同化混染弱。围岩捕虏体多为棱角状。岩相带较明显,冷凝边宽。
中深成相(3~10km) : 中粒、中粗粒结构,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流动构造;钾长石为正长石及微斜长石,有序度高、三斜度大;碱性长石常具条纹结构;斜长石环带不发育,有序度高;辉石为普通辉石、紫苏辉石,石英为低温它形。多为较大的不整合侵入体,并有岩盖、岩盆、岩墙等。接触变质带宽,有时有云英岩化带,常见矽卡岩,矽卡岩中一般不见含水矿物。岩体机械贯入作用弱,同化混染强。岩相带明显,冷凝边窄或不清。岩体中有囊状伟晶岩,伟晶岩及细晶岩脉较发育。
深成相(>10km):岩体较大,主要发布于褶皱地区,岩体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围岩为区域变质的结晶片岩、片麻岩类,常见花岗岩化现象。岩体主要为花岗岩类,相带不明显,含围岩残留体较多。岩体常为片麻状构造,交代结构十分发育。斜长石无环带,钾长石为三斜度大的微斜长石,斜长石及钾长石有序度很高。岩体无冷凝边,围岩无接触变质带,和围岩多为逐渐过渡关系,没有明显的界线。在岩体及围岩中,伟晶岩脉及石英脉特别发育。
评分标准:该题目中岩浆岩相的概念占10%、火山岩岩相及其特征占45%、侵入岩相及其特征占45%,不要求学生的答卷与标准答案完全一一对应(逐句对应),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及组织方式答题,但核心内容必须与标准答案吻合,阅卷时按学生回答的全面程度和详细程度给分。
范文四:岩浆岩石学试题及答案1
地质专业岩浆岩试卷1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岩浆 2.次火山岩 3. 辉长结构4. 安山岩 5. 原生岩浆 二、填空题(每题2.5分,共15分)
1. 火山岩常见岩相有 , , , , , 六种。
2. 按SiO含量,岩浆岩可分为 , , , 四类。2
按里特曼指数(δ)又分为 , , 三个系列。
3. 岩浆岩色率是指 ,根据岩浆岩中造
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分为 , 两类。
4. 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以分
为 , , 三类。
5. 斑岩和玢岩仅用于 。斑晶以 为主,称
玢岩;斑晶以 为主,称斑岩。
6. 蛇绿岩套并不是一种岩石名称,而是一种特殊的岩石组合,该组合由上
往下由, , , 和 组
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说明钙碱性系列岩浆岩的深成相及喷出相的代表性岩石名称及次生变
化。
2(简述原生岩浆种类的不同观点,主要的原生岩浆种类有那些,它们的起
源条件是什么,
3(何谓局部熔融或重熔作用,它们在岩浆起源中的意义是什么,
4(简述玄武岩的基本分异模式。
5(解释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概念,并对比分析这两种结构类型的区别。
四、论述题(20分)
(试述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化学成分,矿物1
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试卷1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
2.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石。它与火山岩有“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侵入深度一般<3.0km,又可分为:近地表相0,0.5km;超浅成亚相0.5,1.5km;浅成亚相1.5,3.0km。>3.0km,又可分为:近地表相0,0.5km;超浅成亚相0.5,1.5km;浅成亚相1.5,3.0km。>
3.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这种结构是辉石和斜长石含量近于共结比时,同时从岩浆中析出的结果,是基性深成相的典型结构。
4.安山岩:是与闪长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喷出岩,致密块状,有时具气孔构造。具斑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斑晶为斜长石(中性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质常见交织结构或玻晶交织结构。
5.原生岩浆: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把直接来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生岩浆。
评分标准,参照上述标准答案,概念准确,用词恰当,无遗漏内容者,为满
分,概念准确,用词恰当,但有遗漏内容者,按漏答内容比例扣分,概念不
准确或基本不正确者,不给分。
二、填空题(每题2.5分,共15分)
1. 火山岩常见岩相有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火山颈相,次火山相,火山沉积相六种。
2. 按SiO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四类。2
按里特曼指数(δ)又分为钙碱性(σ<3.3),碱性(σ=3.3,9)和过碱性(σ>9)三个系列。
3. 岩浆岩色率是指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
,根据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分为硅铝矿物,铁镁矿物
两类。
4. 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 , 副矿物
三类。
5. 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
。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
为主,称玢岩;斑晶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称斑岩。
6. 蛇绿岩套并不是一种岩石名称,而是一种特殊的岩石组合,该组合由上往下由镁铁质火山杂岩
,镁铁质席状岩墙杂岩
,辉长岩质杂岩
和超镁铁质杂岩
组成。
评分标准,参照上述标准答案,准确无误填出者,为满分,有遗漏内容者,按漏答内容比例扣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说明钙碱性系列岩浆岩的深成相及喷出相的代表性岩石名称及次生变
化。
岩石类深成喷出次生变化
型 相 相
常见的次生变化有蛇纹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
化等。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的橄榄石、辉石被
蛇纹石交代的作用叫蛇纹石化作用。碳酸盐化:超基性橄榄苦橄当富含CO的热液作用于超基性岩时,橄榄石常变2岩 岩 岩 成滑石和菱镁矿,有时也伴生有蛇纹石。绿泥石
化:橄榄石和辉石以及先期形成的蛇纹石均可被
绿泥石交代。
辉石的纤闪石化,即辉石被纤维状绿色角闪石(阳
起石和透闪石的集合体)所代替;辉石的绿泥石辉长玄武基性岩 化,辉石变成绿泥石和碳酸盐,并析出氧化铁。岩 岩 基性斜长石则发生钠黝帘石化,即它分解成钠长
石、黝帘石和绿帘石的细粒集合体。
闪长岩中的暗色矿物一般可遭受绿泥石化、绿帘
石化,斜长石多遭受钠黝帘石化。此外岩石尚可
遭受碳酸盐化和硅化。硅化就是岩石在热液作用
下分解成细粒或隐晶质石英集合体。喷出岩特别
是安山岩中,角闪石和黑云母常生成暗化边。这闪长安山中性岩 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压力突然降低,并发生氧岩 岩 化作用,角闪石不稳定而发生熔蚀、分解而形成
的,它们是磁铁矿和辉石的细粒集合体。安山岩
在热液作用下常蚀变而成青盘岩。此种蚀变产物
是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绢云母、石英和碳
酸盐矿物的细粒集合体。
花岗岩的主要次生变化是云英岩化、硅化、钠长
石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等。钠长石化和绢云花岗流纹母化主要发生在长石类矿物中,即长石被钠长石岩、花酸性岩 岩、英和绢云母所交代。高岭石化则是表生作用下长石岗闪安岩 分解而成高岭石。玻璃质喷出岩在热液作用下易长岩 发生“脱玻化”,或经过长久的地质年代后发生
“脱玻化”。
2( 简述原生岩浆种类的不同观点,主要的原生岩浆种类有那些,它们的起
源条件是什么,
根据目前研究,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并把直接来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始岩浆。岩浆岩种类虽然繁多,但原始岩浆的种类却极其有限,一般认为仅三、四种而已,即只有超基性(橄榄)岩浆、基性(玄武岩浆)、中性(安山)岩浆和酸性(花岗或流纹)岩浆。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经过一个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在十九世纪中叶布恩森(Bonson,1851)曾提出有玄武岩浆和花岗岩浆两种原始岩浆的主张,但关于花岗岩浆的论点一直未受重视,一些学者却坚持认为只有一种玄武岩浆,而所有的岩浆岩都是由玄武岩浆派生出来的。这就是本世纪初至20年代期间风行一时的岩浆成因一元论。最早提出一元论者是戴里(Daly)和鲍文。但一元论不能解释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地质事实,即花岗岩在大陆地壳中的分布要比玄武岩广得多,例如据计算,花岗岩的分布面积比玄武岩大五倍,比其他深成岩大二十倍,并且花岗岩几乎不与玄武岩共生。进入本世纪三十年代,列文生—列森格和肯尼迪(Kenndy,1933)根据花岗岩和玄武岩同为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浆岩这一事实,又重新昌导花岗岩浆和玄武岩浆两种原始岩浆的论点,即所谓岩浆成因二元论。本世纪中期前后,有人针对环太平洋“安山岩线”和阿尔卑斯型超基性侵入岩这种地质事实,又提出了安山岩浆和橄榄岩浆的论点。于是进入了所谓岩浆成因的多元论阶段。目前认为种类繁多的岩浆岩就是从橄榄岩浆、玄武岩浆、安山岩浆、花岗岩浆通过复杂的演化作用形成的。这几种
重熔)产原始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底层的固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局部熔融(生的。
玄武岩浆是上地幔物质(地幔岩)局部熔融的产物。目前推断,在上地幔的不同深度上通过局部熔融产生三种岩浆,即:拉斑玄武岩浆:约小于15公里;高铝玄武岩浆:约15,35公里;碱性玄武岩浆:约35,75公里。
花岗岩浆:是大陆地壳深部物质重熔的产物。根据理论计算,在不同深度上可能形成性质稍有差异的花岗岩浆。例如在约10公里的深度上形成活动性很弱的岩浆,许多巨型花岗岩岩基即由此种岩浆形成;大约在20公里深度上可生成活动性很强的岩浆,能够上侵至地壳浅部形成浅成侵入体,以至喷出地表形成流纹岩。花岗岩浆通过同化作用可形成中性岩和碱性岩。但是,并非所有花岗岩均来自花岗岩浆。一些花岗岩是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
安山岩浆:提出该岩浆存在的主要论点是环太平洋地区广泛地分布着安山岩。板块学说认为此种岩浆的生成模式是:当玄武岩洋壳到达海沟并向下俯冲时,玄武岩及其上覆的洋底沉积物发生局部熔融即可形成安山岩浆,其俯冲下插的深度达95公里时即可发生这一作用。对于大陆内部的安山岩,有人则认为是地幔或地壳深部局部熔融产生的安山岩浆活动的产物,其深度约为60公里。
橄榄岩浆:是上地幔物质大约在80至160公里的深度上局部熔融的产物。此种岩浆形成的侵入岩多沿深大断裂或平行于褶皱带的走向分布,许多独立的超基性岩体呈串珠状分布,构成绵延数百公里的岩带。
3(何谓局部熔融或重熔作用,它们在岩浆起源中的意义是什么,
局部熔融是现代岩浆成因方面的一个基本概念,大致解释如下:和单种矿物比较起来,岩石在熔化时有下列两个特点:第一,是岩石的熔化温度低于其构成矿物各自单独熔化时的熔点;第二,是岩石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有一个温度区间,而矿物在一定的压力下仅有一个熔化温度。岩石熔化时之所以出现上述特点,
是因为岩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的矿物其熔点也不相同,在岩石熔化时,不同矿物的熔化顺序自然不同。一般的情况是:矿物或岩石中SiO和KO含量愈22高,即组分愈趋向于“酸性”,愈易熔化,称为易熔组分;反之,矿物或岩石中FeO、MgO、CaO含量愈高,即组分愈趋于“基性”,愈难熔化,称为难熔组分。所以,岩石开始熔化时产生的熔体中SiO、KO、NaO较多,熔体偏于酸性,随222
着熔化温度的提高,熔体中铁、镁组分增加而渐趋于基性。根据上述地质观察,人们得出了局部熔融的概念,即在岩石开始熔化至全部熔化的温度区间内,岩石中的易熔组分(酸性组分)先熔化,产生酸性熔体,残留体为较基性的难熔固体物质。随着温度增高,熔体数量增加,其基性成分也逐渐增加;当温度达到或超过岩石全部熔化的温度时,岩石全部熔化,熔体成分和被熔化的原岩成分一致。岩石的局部熔融作用又叫重熔作用或深熔作用。岩石局部熔融基本是按石英—长石—橄榄石的顺序进行。由于地壳深部和上地幔的温度很高,固态地壳物质和上地幔物质同样也会发生局部熔融或重熔作用,一般认为上地幔物质的局部熔融产生橄榄岩浆、玄武岩浆;而地壳深部(底层)岩石的局部熔融作用产生花岗岩浆。
4(简述玄武岩的基本分异模式。
从玄武岩浆中可以直接冷凝结晶成玄武岩和辉长岩。玄武岩浆通过分异作用也可生成少量的中性岩和酸性岩,但自然界少见,仅是一种实验和理论上的可能性。可是通过玄武岩浆的分异作用产生超基性岩,则有充分的实验、理论和地质根据,例如超基性—基性层状侵入杂岩体就是最好的例证。
要求学生画出玄武岩的基本分异模式图和鲍文反应系列图。
5(解释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概念,并对比分析这两种结构类型的区别。
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这点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斑状与似斑状结构的区别是:如果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则称斑状结构;如果基质为显晶质,则称似斑状结构。斑状结构中斑晶和基质为不同世代的产物,似斑状结构中斑晶和基质基本上为同一世代的产物。
可以列表对比。
评分标准,参照上述标准答案,回答出各题目主要内容,论述较为详细,且无
概念错误者,可按优秀标准,>90分,评分,回答出各题目主要内容,无概
念错误,但论述不够详细者,可按良好,较好标准,70,90分,评分,有
遗漏内容者,按漏答内容占全题比例扣分。仅能答出部分内容者,据其回答
内容占全题比例及论述详细程度给分。
四、论述题(20分)
试述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
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超基性岩
主要代表性岩石为橄榄岩,苦橄岩。
本类岩石的化学成分特点是SiO含量很低(<45%),贫ko和nao,而富含222feo和mgo。岩石中铁镁矿物占绝对优势,主要是橄榄石和辉石,其次是角闪石,黑云母则很少出现,不含或很少含斜长石(0,10%)。常见的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和尖晶石等。岩石颜色深,色率大于75%,比重大,常呈块状构造。>45%),贫ko和nao,而富含222feo和mgo。岩石中铁镁矿物占绝对优势,主要是橄榄石和辉石,其次是角闪石,黑云母则很少出现,不含或很少含斜长石(0,10%)。常见的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和尖晶石等。岩石颜色深,色率大于75%,比重大,常呈块状构造。>
超基性侵入岩在地表出露有限,按出露面积计约占整个岩浆岩的0.4%。按其主要矿物含量可分为:纯橄榄岩、橄榄岩、辉石岩和角闪岩。
基性岩
主要代表性岩石为辉长岩,玄武岩。
本类岩石的化学成分特点是SiO含量低至中等(45,52%),CaO、AlO、FeO、223MgO含量高(尤其前二者),NaO和KO低。岩石主要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有时22
含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碱性长石。辉石多为单斜辉石(单斜晶系)和紫苏辉石(斜方晶系),斜长石则为基性斜长石。岩石呈灰黑色或深灰色,颜色一般较深,比重大。
玄武岩成分与辉长岩相当,多呈现黑色、灰黑色、黑绿色,风化后呈暗红色或黑褐色。常为细粒至隐晶结构,也可有玻璃质结构和斑状结构,致密块状,多具气孔和杏仁构造。水下喷发者具枕状构造。柱状节理普遍发育。肉眼观察有时可见到斜长石的细小晶体,辉石则不易鉴别。若出现橄榄石,则多呈较大的斑晶或包裹体。
中性岩
主要代表性岩石为闪长岩,安山岩。
本类岩石化学成分特点是:SiO含量中等(53,66%);FeO、MgO、CaO较基2
性岩明显减少;NaO和KO显著增加;AlO在15%左右。主要矿物成分是中性斜2223
长石和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次之。常见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等。颜色较浅,色率约30%。全晶质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典型的闪长岩由中性斜长石(65,75%)和普通角闪石(25,35%)组成,两者比例约2:1,不含碱性长石和石英。中性斜长石除有时可见聚片双晶外,在较大的晶体上有时尚可见到环带状构造。角闪石多呈墨绿色,常呈细柱状。一般本类岩石可含少量石英和碱长石,但石英含量不超过20%,碱长石的含量不超过10%,当闪长岩中出现这两种矿物时,表明它已向酸性侵入岩过渡,若超过上述限量就应划归到酸性侵入岩。
安山岩是与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岩,具斑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斑晶为斜长石(中性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斜长石呈近等轴形的厚板状,有时显环带构造。
酸性岩
主要代表性岩石为花岗岩,流纹岩、花岗闪长岩,英安岩。
本类岩石的化学成分特点是:SiO含量高(>65%),一般是65,78%;NaO和22KO的含量高,可达7,8%;钙、铁、镁含量低;AlO仍在15%左右。与化学成223
分相应,在矿物成分方面的突出特点是石英大量出现,大于20%;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亦多,约占60%左右;暗色矿物很少,一般小于10%。由于本类岩石中石
英、长石可达90%以上,故岩石颜色浅,色率低,比重小。岩石多具中—粗粒它形粒状结构,也常见似斑状结构。其副矿物较多,有锆石、榍石、独居石、磷灰石、磁铁矿等。
流纹岩的成分相当于花岗岩,常具流纹构造和斑状结构,斑晶中有透长石、斜长石(更长石)、石英(高温石英)及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新鲜岩石中的透长石呈自形晶,长板状,无色透明,石英呈六方双锥或被熔蚀后呈浑圆状;暗色矿物斑晶常出现暗化现象。基质多为隐晶质和玻璃质。
英安岩是相当于花岗闪长岩的喷出岩,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石英和正长石或透长石。斜长石斑晶多于正长石。斜长石有时具环带构造。石英多呈高温六方双锥体,暗色矿物斑晶较少。
要求学生在以上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出演化规律。不要求千篇一律,学生可以自由发辉。
评分标准,该题目中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演化规律五部分各
占20,,不要求学生的答卷与标准答案完全一一对应,逐句对应,,学生可
以用自己的语言及组织方式答题,但核心内容必须与标准答案吻合,阅卷时
按学生回答的全面程度和详细程度给分。
范文五:矿物岩石学试题及答案2
矿物岩石学上网试题及答案B(红字体为答案)
一 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 对称型: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
2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着某一固定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3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粒度大小、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呈现的形貌特征。
4 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5 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较大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二 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何本质区别?
晶体又被称为结晶质,指具有空间格子构造的固体。或者说,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与非晶的区别:晶体具有空间格子构造,非晶不具备。
2为什么变质岩中的斜长石很少出现环带结构?
斜长石的环带构造一般是岩浆岩在结晶过程中,斜长石结晶时岩浆不断存在成分的变化,或者说晶体周围有持续的岩浆补给,使得斜长石出现由中心到边缘成分成不同的变化的环带。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一般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所以,斜长石变质没有外来组分的参与,一般不能形成还带结构。
3用以下几组数据确定侵入火成岩的名称:
(1)暗色矿物 40%(单斜辉石 25%、紫苏辉石 10%、黑云母 5%),斜长石 60%。苏长辉长岩
(2)暗色矿物 98%(橄榄石 65%、透辉石 20%、顽火辉石 13%),尖晶石 2%。
二辉橄榄岩
4、简述岩浆岩的块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成因?
块状构造岩石一般为全晶质结构,矿物结晶粒度、颜色、成分无明显的差异性变化,反映的是岩浆在相对稳定、缓慢降温条件下结晶的特点。
斑杂状构造的岩石,矿物成分、粒度、颜色等在岩石内部分布不均匀,呈现大小各异的斑块状。主要体现出岩浆对围岩或者捕虏体不均匀的同化混染作用。 5 下列对称型属于何种晶族与晶系?
(1)L2PC;(2)L4 4L2 5PC;(3)L6 6L2 7PC;(4)3L2 4L33PC;
(1)单斜晶系,低级晶族;(2)四方晶系,中级晶族;(3)六方晶系,中级晶族;(4)等轴晶系,高级晶族;
三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岩浆是形成于地壳深部和 上地幔 的以 硅酸盐 为主要组分的炽热、粘稠状富含挥发性组分的熔融体。其粘度与 SiO2 含量最为密切。
2 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的必要条件是: 温度 升高, 压力 降低和 挥发性组分 的加入。
3普通角闪石与普通辉石的解理都平行『110』,两者解理交角却不同,其原因是晶体结构不同,即前者 双链结构硅酸盐 ,后者 单链状结构硅酸盐 。 4某晶体中的一个晶面在X,Y,U(负端),Z轴的截距系数分别为2、2、1、0,该晶面符号为 (1 1 -2 0) ,该晶面与Z轴的位置关系为 平行 。
5 接触变质作用依据变质作用过程中是否发生交代作用可以分为 热接触变质 和 接触交代变质 两种类型。其中,变质热源来自 岩浆作用(岩浆岩体) 。 6 等大球体最紧密堆积存在 四面体空间 和 八面体空间 两种空间类型,通常阴离子常作等大球体最紧密堆积而阳离子位于空隙中。
7 原始地幔岩石组分被认为相当于 二辉石橄榄岩 。
8 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变叫做 重建 式 同质多像 转变。
9 日本双变质带靠近海沟的外侧为 高压低温 变质带,靠近弧后盆地的内侧为 高温低压 变质带。
四 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答案可能多于1个)
1变质岩中的特征变质矿物是 C E 。
A、稳定的贯通矿物;B、蚀变矿物;C、稳定范围很窄的矿物;D、原生矿物;E、新生矿物;
2 类质同象替代按照不同组分在替代中的范围分为: A B 。
A、完全类质同象替代;B、不完全类质同象;C、等价类质同象替代;D 异价类质同象替代;
3 钙碱性系列岩石是依据? 指数划分: A 。
A ?? 3.3; B、?=3.3-9;C、?>9;
4 斜长石是最常见矿物之一,关于斜长石正确的表述有: A B D 。
A、均有[010]及[001]二组完全至中等解理;B、常发育钠长石双晶及卡-钠复合双晶;C、属岛状硅酸亚类,硬度一般≥7;D、广布于多种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中。
5 变质岩矿物成分主要受到那些因素影响: A B C 。
A 原岩化学成分;B 变质作用的条件;C 外来介质的加入;D 矿物生成顺序; 6 四方双锥可以出现的对称型是 C D 。
A L2PC; B L3 3L2 3PC; C L4 4L2 5PC; D L4 4L2;
7 蛇绿岩套包括: A 。
A、枕状基性熔岩+结晶辉长岩+地幔橄榄岩三位一体;B、深海沉积物+枕状基性熔岩+结晶辉长岩三位一体;C、枕状熔岩+席状岩墙群+地幔橄榄岩三位一体;
8 高铝玄武岩通常出现在哪些构造环境: B C D 。
A 、洋中脊;B、岛弧;C、活动大陆边缘;D、陆-陆碰撞带;E、大陆裂谷; 9 岩浆岩中的似斑状结构: B D 。
A、斑晶和基质为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B、斑晶与基质成分相同;C、基质为隐晶质结构;D、基质为显晶质结构;
10 红柱石是常的变质矿物,有如下重要特征: A C D 。
A、属岛状结构硅酸盐亚族矿物; B、单斜晶系,常呈柱状晶习,发育[110]二组解理,解理夹角近于90度; C、与蓝晶石及硅线石为同质多象变体; D、是典型变质矿物,主要产于变质岩中,在沉积岩中不可能出现。
五 论述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1 简述超基性岩石常见的产出方式及其可能成因?(15分)
采分点:
超基性岩石常见的产出方式:
(1)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主要为岩浆成因,通常超基性岩在杂岩体的底部或者下部,岩体边部存在冷凝边,围岩部分存在烘烤边。被认为是地幔部分熔
融的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形成。
(2)环状超镁铁-镁铁质杂岩体:超基性岩体通常分布在环状杂岩体中心,其外围是基性程度较低的辉石岩、辉长岩等,岩体的外围存在接触变质晕,如阿拉斯加环状杂岩体,被认为是原生岩浆分异派生岩浆结晶形成。
(3)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主要指在造山带出露的以橄榄岩为主的独立的超镁铁岩体。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岩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为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其次是纯橄榄岩、辉石岩,岩体与围岩之间通常以构造破碎带接触。被认为是地幔部分熔融残留体。
(4)蛇绿岩岩中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组合:蛇绿岩被认为代表了洋中脊处的洋壳+地幔剖面,是古老洋壳和下伏地幔岩的代表,通常出现在造山带位置,是洋壳仰冲到陆壳上的残留体。
(5)碱性玄武岩或金伯利岩中的超基性岩包裹体:岩性主要为二辉橄榄岩及方辉橄榄岩,因其岩性特点和其中常有寄主岩石熔浆冷凝体被认为是残留地幔岩。
2论述各类岩浆岩中矿物成分的变化特点(15分)?
采分点:
不同类型岩石中矿物组合有规律变化,从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镁铁质矿物逐渐增多,硅铝质矿物逐渐减少。
(1)超基性岩:主要岩石类型为橄榄岩和辉石岩。橄榄岩主要矿物为橄榄石+辉石,其中橄榄石含量大于40%。辉石岩主要矿物为辉石+橄榄石,橄榄石含量少于40%,还可以含有少量的基性斜长石和角闪石。
(2)基性岩:主要岩石类型为辉长岩和玄武岩。主要矿物组合为辉石+斜长石+少量角闪石,可以含少量橄榄石和黑云母。
(3)中性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石英含量少于20%为标志。
闪长岩亚类主要矿物组合为角闪石+中性斜长石,少量辉石和云母,碱性长石含量少于长石总量的1/3;正长岩亚类主要矿物组合为正长石,少量黑云母、斜长石和角闪石。
除此之外,中性岩类还包括二长岩亚类,是指碱性长石与斜长石含量近于相等的中性岩部分。
(2)酸性盐类: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岩。其中,矿物以出现大量的石英为标志,含量一般大于20%。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长石(碱性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可以含有少量的角闪石。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岩浆岩石学试题及答案4
3.3),碱性(σ=3.3,9)和过碱性(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