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教育--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应有区别吗?
考研屋 www.kaoyanwu.com
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请问,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应有区别吗, [ 本帖最后由 nvzhan 于 2009-1-22 13:56 编辑 ]
感觉好像没区别似乎条件反应是生活中习惯用法 我是新手,等待高手解答
应该是一样的吧,只是表述不一样而已。。
英文是一样的,只是翻译问题
conditioned reflex条件反应 回复 #4 penglj862 的帖子英文不一样啊条件反射
conditioned response (CR)
[s:4] 有高手给偶指点:反射是遗传生理机制的,如膝跳、吮吸、眨眼反应是后天学习得
到的,如斯金纳的白鼠压杆
原帖由 vanny 于 2008-8-12 11:51 发表 [s:4] 有高手给偶指点:反射是遗传生理机制的,
如膝跳、吮吸、眨眼反应是后天学习得到的,如斯金纳的白鼠压杆
膝跳等反射是条件反射么,我怎么觉得是非条件反射,
偶错了,偶错了。。。遗传生理机制的是非条件反射,膝跳等反射都是非条件反射我google
了下,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应应该是一样的, 对不起大家conditioned response: A new or modified response elicited by a stimulus after conditioning. Also called conditioned reflex.A
response that is trained or learned. In classical conditioning, a conditioned response is elicited by a
stimulus other than that which normally produces the response. In operant conditioning, a
conditioned response is one that has become more frequent after being reinforced.
条件反射分为,应答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可不可以认为,条件反应和应答性条
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是一样的,而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无关。
8楼都已经说了是一样的了。。。
少看了一句话,我错了。 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应是一样的。
考研屋www.kaoyanwu.com :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专业提供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
范文二: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的区别
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的区别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
1.定义。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侧重于血管系统的参与) 免疫反应:机体免疫系统对一切异物或抗原性物质进行非特异或特异性识别和清除的一种生理学功能。(侧重于淋巴系统的参与)
2.特点。
炎症:发生时相较早。局部临床表现就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全身反应就是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免疫反应:分为早期反应(固有免疫应答反应:主要是一些吞噬细胞发生的应答)。晚期反应(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主要是T、B淋巴细胞发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免疫反应的临床表现一般会晚于急性炎症反应,也没有急性炎症反应表现的剧烈。虽然和炎症反应一样,大部分的反应都具有保护人体作用,但是有些免疫反应,如超敏反应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综上所述,炎症反应和早期的免疫反应两者之间是有重叠部分的,特别是参与的细胞等方面,但一般从临床表现上还是容易将二者区分开的。
炎症反应属于免疫应答吗?
炎症时机体的一种防御性自然反应,不同于免疫应答反应,它不需要有特殊的器官来组织这一过程,也不需要特殊的分泌机制来支持,任何组织、器官都可以发炎。 而免疫应答里,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的出现时必须的,而且免疫反应有二次免疫增强的特点,就是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会引发迅速、大量抗体的产生。而炎症不会,同样的致炎因子,每次引发的炎症反应程度都是一样的。
范文三:反射反应及反射发育的评定
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
基础知识
n 反射的定义:反射式是神经活动的表现,是机体感受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的定型反应。(机体对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出现异常。
反射的分类n 1、按生理功能分类:防御反射摄食反射 姿势反射
n 2、按感受器分类:外感受性反射内感受器反射
n 3、按反射的发育分类:脊髓水平反射脑干水平 皮质水平
一、概述
n 1、反射的定义:正常情况下,胎儿在母亲妊娠的后期、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段时间的里会陆续出现一些脊髓、脑干以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该类反射与人体的运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故又将此类发射称为发育性反射。
反射与反应的分类
n 根据反射发育的水平,将发射分为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及大脑皮层水平的反射。
n 1、脊髓水平的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
n 2、脑干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出现并维持到出生后4个月能够,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性支持反射等;
n 3、中脑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应;
n 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
评定目的
n 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
反射发育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迟滞。
n 2、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状况;
成年人在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原始的反射形式又复出现,如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出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及联合反应等。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发育“倒退”,上述原始反射由于脑损伤导致脱抑制而被释放出来。
n 3、为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评定的方法
A 、脊髓水平的反射:是运动反射
1、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n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双下肢伸展。
n 检查方法:刺激一侧足底
n 反应:受到刺激的下肢出现失去控制的屈曲反射,足趾伸展,踝关节背屈
n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n 消失时间:出生后1~2个月
2、伸肌伸张反射(extensor thrust)
n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下肢屈曲
n 检查方法:刺激屈曲位的足底
n 反应:被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位
n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n 消失时间:出生后1~2个月
3、交叉性伸展? (crossed extension ?):
n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下肢屈曲
n 检查方法:将伸展位的下肢做屈曲动作
n 阳性反应:伸展位的下肢一屈曲,屈曲位的下肢立即伸展
n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n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4、交叉性伸展 (crossed extension ?)
n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双侧下肢伸展
n 检查方法:在一侧下肢大腿内侧给予轻轻叩打刺激
n 反应:对侧下肢表现出内收、内旋,踝关节跖屈(典型的剪刀状体位)
n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n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5、莫勒反射:(Moro Reflex)
n 检查体位:半卧位,检查者一手置于患儿颈后部
n 检查方法:将头部和躯干突然向后放下
n 反应:上肢外展外旋,伸展(或屈曲),各手指伸展并外展,吓哭后双上肢屈曲,内收并于胸前交叉
n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n 消失时间:出生后4个月
6、抓握反射(grasp reflex)
n 检查体位:卧位
n 检查方法:对手掌或脚掌持续加压
n 反应:手指或足趾屈曲
n 出现时间:手掌抓握:出生时;足趾跖屈:妊娠28周
n 消失时间:手掌抓握:出生后4~6个月;足趾跖屈:出生后9个月
B 、脑干水平的反射:是静止的姿势反射,又称调整反射。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ATNR )
n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上、下肢伸展
n 检查方法:将被检查者的头转向一侧
n 反应:头部转向侧的上、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另一侧的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如“拉弓射箭”或:“击剑”姿势
n 出现时间:出生后
n 消失时间:4~6个月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STNR )
n 检查体位: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上
n 检查方法:使被检查者头部尽量前屈
n 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
n 出现时间:4~6个月
n 消失时间:8~12个月
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STNR )
n 检查体位: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腿上
n 检查方法: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伸
n 反应:两上肢伸展或伸肌的肌张力增高,两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
n 出现时间:4~6个月
n 消失时间:8~12个月
4、对称性紧张性迷路反射——仰卧位(tonic labyrinthine supine)
n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双侧上、下肢伸展
n 检查方法:保持仰卧位
n 反应:四肢伸展,伸肌张力增高
n 出现时间:出生时
n 消失时间:4~6个月
5、对称性紧张性迷路反射——俯卧位(tonic labyrinthine prone)
n 检查体位:俯卧位,头中立位,双侧上、下肢伸展
n 检查方法:保持俯卧位
n 反应:四肢屈曲,屈肌张力增高;或不能完成头部后仰,肩后伸,躯干及上、下肢伸展动作
n 出现时间:出生时
n 消失时间:4~6个月
6、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s)是指当身体某一部分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没有主动运动的患侧肌群所产生的反应。
n 检查体位:仰卧位
n 检查方法:身体任何部位的抗阻力随意运动。检查脑瘫患儿时,令患儿一只手用力握拳
n 反应:对侧的肢体出现同样的动作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肌张力明显增高
n 出现时间:出生时~3个月
n 消失时间:8~9岁
7、阳性支持反射(positive supporting)
n 检查体位:保持立位
n 检查方法:让患者前脚掌着地跳数次
n 反应: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僵硬伸展(拮抗收缩)甚至引起膝反张;踝关节跖屈 n 出现时间:出生时
n 消失时间:8个月
8、阴性支持反射(negative supporting)
n 检查体位:站立位
n 检查方法:以体重负荷作为刺激
n 反应:阳性支持反射所产生的伸肌张力增高不能得到缓解。阳性支持反射仍存在 n 出现时间:出生时
n 消失时间:8个月
C 、中脑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 临床上称为“反应”,特指婴幼儿时期出现并终生存在的较高水平的反射。它们是正常姿势控制和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调整反应、保护反应及平衡反应。大脑皮质水平反应的发育标志着平衡反应的发育成熟。
(一)调整反应
1、颈部调整反应(neck righting acting on the body,NOB )
n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上、下肢伸展
n 检查方法:患者头部主动或被动向一侧旋转
n 反应:整个身体随着头部的旋转而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n 出现时间:出生后~6个月
n 消失时间:出生后6个月后
2、躯干旋转调整反应(body righting acting on the body,BOB )
n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上、下肢伸展
n 检查方法:将患者的头部主动或被动地向一侧旋转
n 反应:身体分节旋转,即头部先旋转,接着两肩,最后是骨盆旋转
n 出现时间:4~6个月
n 消失时间:出生18个月
3、头部迷路性调整反应(labyrinthine righting acting on the head,LR )
n 检查体位:将患者的眼睛蒙上,检查体位可以呈仰卧位、俯卧位、直立悬空位 n 检查方法:检查者用双手将患者托起或将患者向前、后、左、右侧各个方向倾斜 n 反应:主动地将头抬起至正常位,即面部与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
n 出现时间:出生时~2个月
n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4、视觉调整反应(optical righting,OR )
n 检查体位:可呈仰卧位、俯卧位、直立悬空位
n 检查方法:检查者用双手间被检者托起或将其向前、后、左、右侧各个方向倾斜 n 反应:主动地将头抬起至正常位,即面部与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
n 出现时间:出生时至2个月
n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二)保护性伸展反应(protective extension)
n 检查体位:坐位、跪位、站立位、倒立位
n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通过主动或被动地移动身体使身体重心超出支撑面
n 反应:双上肢或双下肢伸展并外展以支持和保护身体不摔倒
n 出现时间:上肢:出生后4~6个月;下肢:出生后6~9个月
n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三)平衡反应(equilibrium reactions)
1、平衡反应-倾斜反应( equilibrium reactions-tilting)
n 检查体位:患者于平衡板或体操球上呈仰卧位、俯卧位、坐位、膝手卧位或站立位 n 检查方法:通过倾斜平衡板或移动体操球来改变身体重心
n 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即平衡板翘起的一侧躯干向上弯曲,同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对侧肢体出现保护性伸展反应
n 出现时间:俯卧位:出生后6个月;仰卧位和坐位出生后7~8个月,膝手卧位;出生后9~12个月;站立位:出生后12~21个月
n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2、平衡反应-姿势固定( equilibrium reactions -postural fixation)
n 检查体位:坐位、跪位、膝手卧位、站立位
n 检查方法:通过外力或随意运动来改变重心与支持面的位置关系
n 反应:推被检查者时,头、躯干向受力侧屈曲,受力侧上、下肢伸展、外展;对侧可见保护性伸展反应。
n 牵拉一侧上肢时,被牵拉肢体的对侧出现上述平衡反应即躯干侧弯,上下肢伸展、外展
n 出现时间:坐位:出生后7~8个月;膝手卧位:出生后9~12个月;跪位:出生后15个月;站立位:出生后12~25个月
n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3、平衡反应-迈步反应( equilibrium reactions-Hopping)
n 检查体位:被检查者取立位,检查者握住其双上肢
n 检查方法:向左右前后方推动被检查者
n 反应:为了维持平衡,脚相应地向侧方、或前后方迈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 n 出现时间:出生后15~18个月
n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小结
各种发育性反射自母亲妊娠期间、出生时以及出生后的两年里陆续出现,原始反射出现最早。反射发育水平越高,出现时间则愈晚。随着成长过程,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有些原始反射经整合不再独立存在,而中脑和皮质水平的反应推迟出现,不出现或消失亦是异常的表现。
范文四: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分别了解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与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并且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我们的做题有很大帮助“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赵忠莉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先天形成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 (operant conditioning): 1954年斯金钠Skinner提出,说明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增多或减少,有机体“知道”行为与后效的关系,并依据行为后效来调节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强化。
强化(reinforcement):一个具体行为发生后,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
正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增加→具体行为增强
(给予行为者想要的东西)
负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移除→具体行为增强
(去除行为者不想要的东西)
惩罚(punishment):若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伴随着一个有害或负面的影响,那么此行为发生的频率将随之降低。
以上就是关于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内容。那么,对比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者之间又有哪些异同点呢?
(一)相同点: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以强化为基本条件,都有消退的现象:
1、两者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
2、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3、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对两者都起作用.
(二)不同点:
1、就条件反射长生的实质(刺激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经典条件反射的顺序是“无条件刺激”在“反映”之前;而操作条件反射相反,“反应”在前,“无条件刺激”在后。
2、从个体反应性质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极其相似.但操作条件反射中却截然相反。
3、从条件反射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是诱发性行为,是被动的,是反应性行为;二操作条件反射中条件则属于自发性行为,是主动的,是操作性行为。
4、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
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匪、达到目的。
范文五:low-e与热反射镀膜的区别
三、不同玻璃的传热特性及参数
1、普通透明玻璃
透明玻璃(钠钙硅玻璃)的透射范围正好与太阳辐射光谱区域重合,因此, 在透过可见光的同时, 阳光中的红外线热能也大量地透过了玻璃, 而 3~5μm中红外波段的热能又被大量地吸收,这导致它不能有效地阻挡太阳辐射能。
对暖气发出的波长 5μm以上的热辐射,普通玻璃不能直接透过而是近乎完 全吸收,并通过传导、辐射及与空气对流的方式将热能传递到室外。 2、热反射镀膜玻璃
热反射镀膜玻璃 ――― 在玻璃表面镀金属或金属化合物膜, 使玻璃呈显丰富 色彩并具有新的光、热性能。其主要作用就是降低玻璃的遮阳系数 sc ,限制 太阳辐射的直接透过。热反射膜层对远红外线没有明显的反射作用,故对改 善 u 值没有大的贡献。
在夏季光照强的地区,热反射玻璃的隔热作用十分明显,可有效衰减进入室 内的太阳热辐射。但在无阳光的环境中,如夜晚或阴雨天气,其隔热作用与 白玻璃无异。从节能的角度来看它不适用于寒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需要阳 光进入室内采暖。北方寒冷地区采用这种玻璃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装饰效 果。
3、 low-e 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
low-e 玻璃 ――― 在玻璃表面镀低辐射材料银及金属氧化物膜, 使玻璃呈 现出不同颜色。其主要作用是降低玻璃的 u 值,同时有选择地降低 sc ,全面 改善玻璃的节能特性。
高透型 low-e 玻璃,遮阳系数 sc≥0.5,对透过的太阳能衰减较少。这对以采 暖为主的北方地区极为适用,冬季太阳能波段的辐射可透过这种 low-e 玻璃 进入室内,经室内物体吸收后变为 low-e 玻璃不能透过的远红外热辐射,并 与室内暖气发出的热辐射共同被限制在室内,从而节省暖气的费用。
遮阳型 low-e 玻璃,遮阳系数 sc <0.5,对透过的太阳能衰减较多。这对以空 调致冷的南方地区极为适用,夏季可最大限度地限制太阳能进入室内,并阻="">0.5,对透过的太阳能衰减较多。这对以空>
不同的 low-e 玻璃品种适用于不同的气候地区,就节能性而言,其功能已经 覆盖了热反射镀膜玻璃。
4、几种玻璃的综合参数
以相同结构的中空玻璃, 镀膜面位于中空玻璃的第 2#面 (室外玻璃的内表面) 分析表明:在同等透光率下,遮阳型 low-e 玻璃具有更低的遮阳系数 sc ,这 意味着它在限制太阳热辐射的同时, 并不过多阻挡可见光的透过, 通俗地说, 它将阳光中的热量过滤掉了。热反射镀膜玻璃获得低遮阳系数 sc 的代价是, 损失可见光的透过,这会极大地影响室内的自然采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教育--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