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四川省机械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四川省机械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2.1 四川省机械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四川省机械制造业与中国同行业相比,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配套能力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强、劳动力素质较高、基础设施发达六个方面。
2.1.1 产业基础雄厚
(1)总体规模大
机械制造业是四川省工业经济中最大的产业,也是四川省政府在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2004年,四川省机械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共有1274家,资产总额1185.18亿元,总体规模较大。2001年至2004年全省机械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均取得了大幅度增长。(见表1)
机械制造业在四川省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04年,四川省机械制造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三方面完成的指标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8%,16%和17%。
(2)产业门类齐全
四川省机械制造业门类较全,主要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设备制造业。从产业结构来看,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地位十分突出,这几个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所占比重之和占整个产业的90%以上。(见表2)
(3)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四川省机械制造产业主要分布在全省六个大中城市:成都、德阳、自贡、绵阳、资阳和泸州(见图2)。这六个大中城市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机械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全省的80%以上。(见表3)
范文二:我国的竞争优势在制造业
我国的竞争优势在制造业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 总规模已经位居全球前位 , 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目前 ,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 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作为过去 20 多年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 , 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使得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制造大国”的地位 , 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产因素优势: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总数,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廉。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工厂,同时,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等有着飞速的发展,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些充足的,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是其他发达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尤其是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更可以显示出这一优势。
国内需求优势: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这广阔的土地上,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也一路高涨,因此,人民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增加了,而且,农村的经济发展,广大的农民市场也逐渐打开。我国的内需潜力无穷,这一巨大优势,使制造业的发展有了广阔的空间。
政治因素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增长。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政府的职能逐渐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的决策符合市场规律,政府的政策符合企业的利益,为企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起来,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加有效,这些都比发达国家更有优势。
外部产业环境优势
我国有着比较完善的制造业基础,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到西部大开发广泛引进先进的设备及经验,我国形成比较完善的制造业基础,从劳动密集型,到高新技术密集型,都可以很好的适应。
我国的制造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机遇与优势
1,制造业大举向中国转移,中国目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发达国家将大部分制造业工厂等转移到中国,充分利用中国的资源,同时,也给中国的制造业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设备,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充分发展。, 2,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提供了制造业实现突破甚至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3,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定影响制造业发展
4,利用外资方面,一直以来制造业均居于主导地位。2008年,制造业利用外资项目个数达到11568个,占全部利用外资项目个数的42.04%,比2007年减少39.7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8.9亿美元,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额的54%,比2007年减少22.10%。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就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而言,正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和投资驱动阶段,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创新,使我国经济尽快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一般而言,前两个阶段具有竞争优势的是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但产品的附加值低,销售价格低,对国外相关产业的冲击大,容易受到贸易制裁。目前来讲,国内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假冒、模仿产品盛行,创新产品的潜在收益难以实现。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同时在税收等方面对创新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在企业层面形成创新的文化和环境,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使中国的高附加值产业也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以信息化带动和加速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施跨越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技的基本载体和孕育母体,是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舞台;制造业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世界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承接主体,决定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塑造工业文明的道德基础和市场经济秩序。因此,本世纪初,在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奋斗,依靠科技进步,开拓出一条发展制造业、通向制造强国之路。
范文三: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生产因素优势
从生产因素方面来看, 我国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 首先, 人力资源充足, 人力成本低。 农村 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 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工人的平均收入等于美国工人的 1%。 经过 20多年的发展, 到 2002年和 2003年的时候, 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 21.11美元,而中国只有 64美分。这跟我国长期的贫穷,特 别是城乡隔绝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是分不开的。 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 越的。 同时,近几年来,我国高等 教育 发展迅速, 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 增长, 这对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 因为我国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 产业, 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其次, 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 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最后, 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 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 电力建设等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先进的,这对整个经 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国内需求优势
从国内需求来说,我国作为具有 10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内需求旺盛,且发展潜 力巨大。 2004年中国 GDP 占到全球总量的 4%, 居世界第六; 按平价购买力算,占全球总量 13%,居第二位。 2001-2003年中国 GDP 增量占全球增量的 1/3,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量 大国。 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和 工业 化的进程, 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 城市人口面临人 均收入跨过 1000美元关口的消费升级, 消费正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过渡, 对房地产、 汽车、 数码电子等的需求旺盛, 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村对家用电器等大件产品的 需求也不断增长。我国的内需完全可以支持某些制造业的发展。
外部产业环境优势
从相关和支持产业来说, 它们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上游 装备工业如机床等发展较快, 普通机床产量居世界第一, 高级的数控机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 力。制造业的大宗投入品如钢材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大部分的钢材品种已经可以国内生产。 我国制造业的国内竞争已经十分激烈。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绝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 竞争激烈, 这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 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 从而使企业更具有国 际竞争力, 更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空调业总产能大大超过国内需求,价格竞争激烈,这 就促使各厂家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 也不断推出新产品。 在这种市场环境的磨练 下,我国的空调业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2005年空调出口量将和国内需求量平分秋色。 政府因素优势
从政府的作用来看, 经过 20年的改革开放, 政府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 经济 上面, 政府 的决策更尊重市场 规律 ,我国经济的制度成本急剧降低。开放使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改革使旧体制下不能做甚至不能想的 发展 生产力的经济 组织方式成为现实。其中三件事 情最重要:开放市场使得经济要素容易流动和重组; 产权界定有历史性进步, 奠定市场交易 的基础; 在政治统一的条件下开展了国内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 加起来, 就是中国经济运行 的制度成本大幅度下降。
当然从个别产业来看, 政府的作用还有待改善, 本来应该快速发展、 具备世界性竞争潜 力的行业由于政府的管制或是产业政策失误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比如汽车产业, 政府实 行目录管制,民营资本进入很难,更严重的是,这种管制其实是保护了跨国公司。 由于我国 汽车业特别是轿车业发展落后, 为了迅速提升制造水平, 国家向部分外资汽车巨头开放市场, 让国内大汽车厂家与外资合资, 以期通过市场换技术, 但是合资公司的技术开发主导权掌握 在外资方手中, 中方企业没有话语权, 自主开发能力根本谈不上。 中国汽车业繁荣的表象背 后,是民族汽车品牌的弱势。如果政府适当合理地放松管制, 让民营资本参与竞争,相信民
族汽车品牌会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至少是在经济型轿车领域, 如安徽的奇瑞、 浙江的吉利已 经在经济型轿车制造上显示了很强的竞争力,不仅在国内站稳了脚跟,而且出口势头强劲。
提升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
中国制造的产品凭借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风靡世界, 但也应看到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普遍很 低,只能以低价格销售,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和相应国家的报复,如 2005年内发生的欧盟和 美国分别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配额限制, 土耳其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实施贸易限制。 我国 制造业不能满足于低价格竞争,必须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波特认为, 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 财富驱动。 就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而言, 正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和投资驱动阶段, 政府应采取 有效的措施,鼓励创新, 使我国经济尽快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一般而言, 前两个阶段具有 竞争优势的是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但产品的附加值低, 销售价格低, 对国外相关 产业的冲击大, 容易受到贸易制裁。 目前 来讲, 国内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 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假冒、模仿产品盛行,创新产品的潜在收益难以实现。政府应该 采取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同时在 税收等方面对创新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在企业 层面形成创新的 文化和 环境, 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使中国的高附加值产业也具有国际竞争 优势。
范文四:制造业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导论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最具竞争力的部门。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带来的人民币汇率大幅攀升,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在所有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因外部对本国货币的评价而受到影响。特别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巴西等国的制造业受本币大幅升值的影响。印度、越南 的货币汇率较美元有着比较显著的贬值,有助于这些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众多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这样就部分缓解了中国制造企业成本上涨带来的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压力。对制造业来说劳动力成本等费用问题仍然起着绝对的影响。当初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等企业为了减轻本国生产带来的费用负担迁往中国大陆,但目前随着节约成本的效果减退,考虑离开中国迁往第三国家的情况证明这一点。但是考虑到印度、越南的劳动力成本、迁移费用、基础设施条件等,产业迁移很难创造出所期待的效果。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衡量劳动力成本优势,更看重的是对劳动力进行投入后的产出比率。而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的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快速提升可以部分抵消劳动力成本上涨给企业带来的负担。
在同越南、巴西等国家的国际比较显示,中国未来劳动力供给增速将是发展中国家中最低的,但是在影响企业生产、运营、以及出口成本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比较上,中国要好于印度、越南、墨西哥、巴西、俄罗斯等一般发展中国家。综合来看,越南和印度将成为中国制造业有力的竞争力对手。这样如果要保持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短期内要利用中国多年的制造业经验和产业集群效应以及吸收创新能力,进一步细化分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从中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加大劳动与资本和技术结合更为紧密的制造业投资,保持中国型制造业竞争优势。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和企业应协力培养人才,推进有地区特点的中长期投资。
产业介绍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后的所有30个行业。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现状
200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129112亿元,比2007年增长
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1%;集体企业增长8.1%,股份制企业增长1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9%;私营企业增长20.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3%,重工业增长13.2%。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2007年增长19.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6.1%,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增长18.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5.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1%,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2%。6大高耗能行业比2007年增长10.0%,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
4.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2007年增长14.0%。
2008年,我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071亿元,比2007年增长7.1%。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756亿元,增长12.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09亿元,增长21.8%;上缴税金2058亿元,增长20.0%,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71亿元,增长24.7%。利用外资方面,一直以来制造业均居于主导地位。2008年,制造业利用外资项目个数达到11568个,占全部利用外资项目个数的42.04%,比2007年减少39.7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8.9亿美元,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额的54%,比2007年减少22.10%。
存在问题
1、结构不合理
我国装备制造业普通产品总量过剩,而体现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却不能满足要求。机械产品进出口逆差逐年加大,长期以来缺乏具有工程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致使大量附加值较高的成套装备市场不得不让给外商。
我们现在很多单体设备做得不错,但缺乏成套设备,系统设计不行。比如在宝钢,设备都是国内生产的,但整个系统却标着SMS(德国西马克)。这种整个系统的成套所摄取的附加值一般是2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有20%以上的这种高附加值都被国外的公司白白拿走了。这就是结构问题,单体设备做得很好,但成套能力差,这就是真实的差距。
2、生产效率低
我国制造业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劳动生产率、
工业增加值率、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差距更大。2000年,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3.82万元/人年,约为美国的4.38% 、日本的4.07% 、德国的5.56%;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为26.23%。自动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和就业率没有关系。 技术创新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由世界加工基地转变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大部分技术依赖从国外引进。
主要机械产品的大部分技术依靠从国外引进,原创性产品和技术极少;而企业又不能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关系,缺乏消化吸收及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基本停留在仿制、实现国产化的低层次阶段,尚未形成自主开发的良性循环,有些技术经过一段时间后还要重复引进。 第二,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备的现代化。我国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发展严重滞后,已带来严重后果。其严重滞后有两个突出的表现:
(1)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装备已形成依赖进口的局面。2001年,全国进口装备制造业产品额1100亿美元左右,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48%左右,出口为1000亿美元左右,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8%左右,进出口逆差为100亿美元左右。2001年当年进口用汇折合人民币9130亿
元左右,加上各种费用可达10000亿元左右,而当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只有8834亿元。虽然进口设备不完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但进口设备仍占国家建设投资中的很大部分。据统计,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85%、大型成套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和胶印设备的70%由进口产品占领。
(2)系统设计,成套能力薄弱。成套能力和成套水平是装备制造技术水平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改革开放20年来,通过引进技术、合作设计、合作生产、自主开发等多条途径,已能生产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单机产品,但由于对工艺流程研究不够,没有掌握系统成套技术,缺乏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供应商,大量的成套设备市场不得不拱手让给外商。常常是大部分,甚至90%的单机由国内企业制造,但大部分利润却被外商拿走。
此外,还有
(1)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2)企业缺乏活力;
(3)管理机制、管理思想落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4)市场机制不完善,竞争不完全;我们不具备市场经济所需的基本的法律。
(5)重制造,轻研发;我们许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做得虽然很大,但是研发很多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比如彩色电视机,我们的显像管都是买进的,虽然对买进的技术作了改进,不会在知识产权方面产生纠纷,但是我们没有原创技术。
(6)产品缺乏世界品牌。
(7)机械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
等问题存在
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1)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领域占优势,竞争力强。而且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比如,在广东、浙江一带的劳动力都是农村出来的高中生,这些人的素质相当不错;
(2)我国潜在消费市场大,能够容纳这些产品,促进这些产品很快地形成规模经济。通常,一个国家的产品首先要在国内销售,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达到一定的产量规模以后,再走向国际市场。中国这么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为产品的开发、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3)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性产业,制造业为今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的国际和国
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层次的阶段;
(4)制造业生产比较集中,大部分分布在相关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国家十分重视制造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好多大型制造业的生产资源基础比较好,并且在经济调控中的市场导向作用也很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生产因素优势
从生产因素方面来看,我国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工人的平均收入等于美国工人的1%。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到2002 年和2003 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21.11美元,而中国只有64美分。这跟我国长期的贫穷,特别是城乡隔绝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是分不开的。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同时,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次,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最后,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在发展中国家是最
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 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国内需求优势
从国内需求来说,我国作为具有10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内需求旺盛,且发展潜力巨大。2004 年中国GDP占到 全球总量的4%,居世界第六;按平价购买力算,占全球总量13%,居第二位。2001-2003 年中国GDP增量占全球增量 的1 / 3,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量大国。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城市人口面临人均收入消费正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过渡,对房地产、汽车、数码电子等的需求旺盛,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对家用电器等大件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我国的内需完全可以支持某些制造业的发展。
外部产业环境优势
从相关和支持产业来说,它们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国上游装备工业如机床等发展较快,普通机床产量居世界第一,高级的数控机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制造业的大宗投入品如钢材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大部分的钢材品种已经可以国内生产。我国制造业的国内竞争已经十分激烈。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绝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竞争激烈,这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从而使企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容易在
国际竞争中取胜。空调业总产能大大超过国内需求,价格竞争激烈,这就促使各厂家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不断推出新产品。在这种市场环境的磨练下,我国的空调业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2005年空调出口量将和国内需求量平分秋色。
政府因素优势
从政府的作用来看,经过20 年的改革开放,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面,政府的决策更尊重市场规律,我国经济的制度成本急剧降低。开放使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改革使旧体制下不能做甚至不能想的发展生产力的经济组织方式成为现实。其中三件事情最重要:开放市场使得经济要素容易流动和重组;产权界定有历史性进步,奠定市场交易的基础;在政治统一的条件下开展了国内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加起来,就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大幅度下降。 当然从个别产业来看,政府的作用还有待改善,本来应该快速发展、具备世界性竞争潜力的行业由于政府的管制或是产 业政策失误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比如汽车产业,政府实行目录管制,民营资本进入很难,更严重的是,这种管制其实是保护了跨国公司。由于我国汽车业特别是轿车业发展落后,为了迅速提升制造水平,国家向部分外资汽车巨头开放市场,让国内大汽车厂家与外资合资,以期通过市场换技术,但是合资公司的技术开发主导权掌握在外资方手中,中方企
业没有话语权,自主开发能力根本谈不上。中国汽车业繁荣的表象背后,是民族汽车品牌的弱势。如果政府适当合理地放松管制,让民营资本参与竞争,相信民族汽车品牌会获得更大的竞争力,至少是在经济型轿车领域,如安徽的奇瑞、浙江的吉利已经在经济型轿车制造上显示了很强的竞争力,不仅在国内站稳了脚跟,而且出口势头强劲。提升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中国制造的产品凭借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风靡世界,但也应看到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普遍很低,只能以低价格销售,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和相应国家的报复,如2005 年内发生的欧盟和美国分别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配额限制,土耳其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实施贸易限制。我国制造业不能满足于低价格竞争,必须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就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而言,正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和投资驱动阶段,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创新,使我国经济尽快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一般而言,前两个阶段具有竞争优势的是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但产品的附加值低,销售价格低,对国外相关产业的冲击大,容易受到贸易制裁。目前来讲,国内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假冒、模仿产品盛行,创新产品的潜在收益难以实现。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同时在税收等方面对创
新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在企业层面形成创新的文化和环境,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使中国的高附加值产业也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面临挑战
1.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1)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的成长
(2)中国制造业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投入,贡献于国家经济
(3)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大
幅攀升,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2. 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导致外贸出口成本上涨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上升,给出口制造企业带来成本上涨
压力
(2)未来人民币仍将处于升值通道,企业压力将继续增大
3. 过去几年内,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4. 中国劳动力供给量增长放缓,未来将出现长期的“用工荒”局面
(1)中国总体人口的增速逐年下降
(2)未来中国适龄劳动力增速将逐步下降
发展建议
1.利用中国多年的制造业经验和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细化分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1)发挥利用中国的产业集群效益,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专业化分工以及配套设施服务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效率损失
(2)利用中国制造业的特有的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2.可以加快在中国内部实现产业转移,从而保持在不同层面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1)可以借鉴上世纪90年代日本在亚洲推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雁行模式”――即珠三角地区作为领头雁,将已经成熟的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进行生产
(2)中西部省份现阶段更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3.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不同,奠定了这种产业国内转移的基础
(1)中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2)90年代以后,无论是在吸引外资,先进科学技术引进和吸收,还是在政府投入方面,沿海省份都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使得沿海的制造企业在资本和技术上的优势较为 明显
4.未来中国的制造业将通过地区专业化而发展
(1)这样就造成了现阶段中西部地区更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东部沿海更适宜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且这种趋势有望在未来得到加强
(2)一方面中国高新技术人才的比重在不断迅速提高,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了充沛人才;另一方面,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仍然会存在大量从事简单加工其收入处于较低水平的劳动力,这种并存的局面为多层次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5.中国从政府层面将会更加支持制造产业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发展
(1)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积极促进产业升级来促进经济发展,为了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贸易利益
6.受高等教育人群的快速增长,在科技创新上的大量投入都将为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转变提供条件
7.中国制造业将逐渐在劳动与资本和技术结合更为紧密的制造业取得发展优势
范文五:提升中国制造业国家竞争优势的建议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提升中国制造业国家竞争优势的建议
【摘 要】当前,在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如何保持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难题,本文将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出发,在将中国制造业与国际进行对比的同时,指出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钻石模型”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提出建议。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7265442.htm
【关键词】钻石模型;制造业;竞争优势;建议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从国内角度来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区域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集群已进入中低速发展时期,部分企业开始外迁甚至倒闭;从国外角度来说,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以美日德为代表的工业化国家正在推动制造业本土化。面对这种形势,认清中国制造业的优劣势,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巩固并提升整体竞争优势,已成为重中之重。
一、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为“4+2”,--------------------------------------------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4”是指4个基本决定因素,分别为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2”是指2个辅助因素,即机遇和政府,这就是著名的“钻石模型”。目前,在这6个因素当中,中国制造业已有的竞争优势集中在生产要素、需求状况和政府这3个方面,而其它因素条件则相对薄弱。
1.要素条件
波特认为,如果一国拥有对某一产业来说极其重要的低成本要素禀赋或者独特的高质量要素禀赋,那么该国就有可能在这一产业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生产要素可以细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是指那些原始的、不需要复杂投资就能获得要素,比如说自然资源、简单劳动力等,高级要素是指后天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期投资才能获得要素,比如说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等。相比来源广泛、可替代性强的初级要素,稀缺的高级要素带来的竞争优势更加持久。
从初级要素来看,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尽管近几年工资成本有所上升,但在短期内并不会上涨太多,这依然是中国的初级要素优势。从高等要素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而且中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也在增加,2015年中国制造业500强研发投入总额为--------------------------------------------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4814.65亿元,比上年提高了7.09%,增速高于上年的5.20%;平均研发费用为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50%,这必将推动我国制造业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2.需求状况
波特认为,国内需求的重要性是国外需求无法替代的,因为产品的研发人员基本上都在国内,当国内企业在捕捉到市场的需求信号并及时作出反应,该国才有可能在该产业获得国家竞争优势。
从国内需求来看,首先,我国制造业市场规模较大,国内需求结构正在优化升级。原先国民收入偏低导致低端消费流行,未来,中国将从低端消费过渡到大众消费,这种趋势必然会提高对基本工业品的需求。其次,我国制造业的某些领域仍然有发展的巨大空间,马桶盖事件说明了一点,倘若中国也能专注于制造优质马桶盖,那么市场也许能无限扩张。
3.政府
政府因素的重要性体现在政府不仅可以利用自己的宏观调控功能来影响企业或者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制定教育科研方针来影响高级要素条件。
当今,政府决策更加尊重市场规律。首先,开--------------------------------------------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力快速提高,生产关系得到优化调整,这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宽松的市场环境。其次,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扶持并规范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这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比如,2015年5月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到2035年,我国将迈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
二、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国际比较
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焦点又回到了制造业上,如美国要求“制造业复兴”,德国推出“工业4.0”等,究其根源,制造业是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缺陷,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节关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分析主要立足于国际比较。
1.中国制造业的优势
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快
制造业增加值是衡量制造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中国制造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1997年至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一直处于飞速增长时期,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机也没有阻碍中国制造业前--------------------------------------------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进的步伐。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各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并不是在持续增长,有的国家在增长之后甚至出现了下跌的情况。
2008年之前美国一直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之首,然而随着制造业大规模外流,2009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出现下跌的情况,之后虽然在增长但增速十分缓慢。日本制造业繁荣的鼎盛时期应该是战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制造业一直处于世界第二的位置,直到2007年被中国超越,日本制造业增加值几经涨跌,但也只能位于世界第三。再看德韩英三国,德国制造业增加值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但2009年也出现过下跌情况;英国制造业规模不大,有过一段时间的缓慢增长,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随着制造业的国际转移,制造业增加值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制造业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强
关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波士顿咨询公司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排名报告最具权威。在综合考虑了制造业成本各影响因素后,该报告显示,全球制造业大国前七位依次为中美韩英日荷德,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依旧最强,但是随着制造业成本的上升,仍面临巨大的压力,而美国则得益于天--------------------------------------------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然气价格下跌带来的能源成本优势、较低的工资增长率和持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成为全球新星。
2.中国制造业的劣势
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 2015年《财富》杂志统计的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入围106家,其中中国大陆94家,而94家企业中制造业共31家,仅占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6.2%。但与2014年相比,入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排名大部分均有上升,2015年中石化榜上排名比2014年上升一位,超过壳牌石油成为榜单亚军。而且,还有3家新上榜企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保利集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有所提升。
但细分来看,中国制造业企业总体上还是竞争力不足。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前10名中,大部分为汽车制造商,比较中国汽车制造业榜首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汽车制造商榜首大众公司,可以发现,前者的营业收入仅占后者的38.07%。再看2015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国有8家企业入围,其中排名第一位的是徐工集团,在50强中排名第八位,但是,比较榜首卡特彼勒和徐工集团的经营收入,徐工集团为61.51亿美元,仅为卡特彼勒282.83亿美元的21.75%。由此可--------------------------------------------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见,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业成本上升,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波士顿咨询公司比较了2004年与2014年世界各经济体相对于美国的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调查显示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在不同国家之间已经发生了转移。过去具有低成本优势的经济体,由于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能源成本大幅提高等各种因素,制造业正面临巨大压力,比如说中国,年均工资增长率达到10%,20%的情况已经持续超过10年,而其他国家仅为2%,3%,再加上中国的劳动力供给正呈现出缩减趋势,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将会逐渐丧失;而过去制造业成本高的经济体,由于工资水平的适度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汇率的稳定和能源成本的降低,总体竞争能力有所提升,比如美国、墨西哥;一些国家,原本制造业成本就很高,因为生产率低增长和能源成本的提高,制造业竞争力被继续削弱,比如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还有一些国家,相对美国的制造业成本竞争力都没有太大变化,比如印度,虽然工资水平大幅提升,但生产率提高和货币贬值较好地抑制了由于工资水平提升带来的成本压--------------------------------------------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力,而荷兰和英国等各成本驱动因素则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使得他们的制造业竞争力保持稳定。
制造业附加价值低,研发投入较少
有一个衡量价值链中附加价值分布情况的重要理论,即“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的形状就是微笑时嘴唇的形状,类似于“U”,它形象地指出,在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和市场营销环节,产业的附加价值最高,而底端是制造业最荒凉的地带,即代理代工,附加价值最低。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这个底端,究其根源,又在于科研投入力度不强。
国际社会认为,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5%时,企业可以立足于制造业,达到5%以上时,企业具备市场竞争的能力,2014年,我国这一指标仅为0.85%。与其他国家比较,2014年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1%,与美国4%、日本3.4%相差甚远。从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占制造业研发经费的比重来看,中国的26.3%仍然低于美国73.3%、日本41.2%、德国34.3%、英国62.8%、韩国58.7%的水平。
三、提高制造业国家竞争优势的相关建议
总的来说,在制造业高端领域,欧美重重阻挠,在中低端领域,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虎视眈眈,中--------------------------------------------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国正面临着这样的双面夹击,面对这种形势,结合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改善要素条件,建立有效的高级要素创造机制
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创造机制,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工业4.0。德国工业4.0对员工需求十分重视,除了赋予员工自主调控生产过程的权力,还配有智能制造系统来缓解员工的生产压力;同时,德国工业4.0还给予员工灵活地设立组织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权利。中国制造企业就可以模仿这样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主动向德国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验;鼓励国内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参与到制造业的技术开发与标准制定中,积极推动产学研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2.加强国内需求,重视对国内需求潜力的开发
我国一直在强调走出去和引进来,然而过分地强调只会让中国失去已有的市场。产能过剩是中国制造业遇到的困境之一,但是依然会出现大批的中国游客去日本争抢马桶盖、电饭煲等产品的现象,倘若我们能够专注于制造优质的马桶盖和电饭煲,那么这部分国内需求是不是可以保留下来贡献于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扩大国内需求。--------------------------------------------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首先,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在精不在多,不是产能越多说明制造业发展的越好,只有深得人心的产品才能体现制造业存在的价值。其次,有意识地培养挑剔的买主。我们并不提倡名牌,但是我们提倡高质量地消费,通过保持一些高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进口,我们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比较国内外产品的机会,借此给国内企业施加强大的创新压力,从而带动企业变革创新。
3.大力扶持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日本的三井物产为什么能做大做强,就在于它对整条产业链的把握。拿钢铁产业来说,保障上游产业,做精中游产业,开拓下游产业,这就是三井物产的特色。因此,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就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制造业的优势,充分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比如,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制造业基地,但是产业集群优势并不明显,除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之外,我们还应当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物流系统和分销系统,加强供应链管理。只有产业配套条件改善了,流通成本降低了,才能为中国制造业留出更多发展空间。
4.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在微笑曲线中,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而产品的核心技术却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加强自主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这就要求企业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加强研发投入,拟定中长期规划,将技术创新落到实处。第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人员发明创新,切实保障科研人员的权利。同时,企业还应当重视品牌创新,打造企业文化。如何从“中国制造”成功转型为“中国创造”,关键是创新,而创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更多的是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只有让企业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
注释:
?数据来源于,中国报告大厅,《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
?数据来源于,财富中文网,经整理得到。
?数据来源于,财富中文网,经整理得到。
?数据来源于,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信息提供商英国KHL集团旗下《国际建设》杂志发布2015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
?数据来源于,财富中文网http://www.fortunechina.com,《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统计公报》。
?数据来源于,中国报告大厅,《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
参考文献:
[1]李丹.从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看中国制造业[J].当代经济,2008:130-131.
[2]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基于要素禀赋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
[3]张平.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成长[D].辽宁大学,2013.
[4]江希.刘似臣,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中美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4:89-98.
作者简介:
王静,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学生,应用经济学硕士,单位:苏州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四川省机械制造业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