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浅论莫扎特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
浅论莫扎特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
摘 要: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奥地利萨尔斯堡,1791年12月5日死于维也纳。他是欧洲最伟大的维也纳古典主义作曲家之一。他是一位稀世之才,却英年早逝。他传奇的一生创造了七百多部作品,各种音乐类型中都能找到他作品的影子。本文将着重论述莫扎特所创作的钢琴作品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音乐
高档手表 http://www.merole.cn/
莫扎特出生于萨尔兹堡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他的家人们都热爱音乐,他的父亲是宫廷乐师兼作曲家,他出众才华在他父亲的严格教育下得以充分体现。此外,莫扎特深深热爱着钢琴,他一生写了19首钢琴奏鸣曲,27首钢琴协奏曲。他的27首钢琴协奏曲记录着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旅程,他的创作之路由早期的改编以及模仿,到最终形成的莫扎特独一无二音乐风格。
莫扎特的钢琴作品既有古典主义优雅、含蓄、严谨的特点,又有浪漫主义歌唱、抒情的特点,旋律有起有伏,但很少有大起大落,犹如一个天真的少年,活泼又阳光,富有活力。简约质朴又极其严谨。然而,虽然莫扎特所处于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但是可以发现他也是一位很浪漫的钢琴诗人。如他的奏鸣曲作品K310第一乐章的发展部,强弱的巨大对比,充分体现出他心中强烈的情感冲突,不仅深刻而又具有感染力。演奏者在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时,很难掌握好古典主义音乐简约严谨与丰富感情内容的平衡点,这不仅是对演奏者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其精神的挑战,演奏者须有返璞归真的内心情感甚至有人琴合一的大师境界才能相对完美地诠释出莫扎特的钢琴作品。
莫扎特人生颇为坎坷,35岁就逝世的他一直在于命运做斗争,悲剧贯穿着他的一生。莫扎特是内心充满热情和对生活无限渴望的人,他有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人间的冷暖与内心的情感交织于他的音乐之中,一个个音符构建出一座座高贵的艺术建筑,他的作品让人们感受到了上帝的声音,身为天才的他无疑是上帝的宠儿,是其他作曲家们遥不可及的巅峰。他一生所谱写的协奏曲是深刻而精致的,其音响效果辉煌而又美妙,令行家们爱不释手,就连一些门外汉也十分喜爱。他创作的核心是“美”,却又很含蓄,像和听众捉迷藏一样把情感藏在音符中让人们自己去探索和理解。他的音乐就像一篇被上了锁的文学瑰宝,只有热衷于追求音乐的人们才能打开这把锁。 他是一位极热爱歌剧的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多完整的富有歌唱性的长旋律,这导致了他的作品与同时代的贝多芬和海顿截然不同。,
莫扎特最大的风格特征是其在对位的组合与应用以及乐章结构、和声转调和调性色彩等方面的卓越创作技巧是绝大多数职业作曲家一生都达不到的。莫扎特过硬的绝对音准技术,使他赢得了许多音乐爱好者和职业音乐家的赞誉。从莫扎特的代表性钢琴作品27首钢琴协奏曲就基本可以看出其钢琴作品风格的连续性的形成过程。他的作品尤其注重分句的处理,很少有巨大的起伏,但却有很多平和的变化曲线,主旋律多是简约而歌唱的,悠长而又富有幻想也不失扎实,乐句之间多为前后
呼应,错落有致。每个音符都应该被弹奏的富有颗粒感,好像中国古诗词中所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 其作品中休止符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好的钢琴家能在休止符里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又如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莫扎特的一些协奏曲中充满了宁静的氛围,这种风格是在刻苦学习的成果,也是当时时代需求的产物。如,
三部钢琴协奏曲作品,看似是作曲家的莫扎特26岁时创作的第十一十二和十三,
平易近人和超脱,实则是由于很多外在因素例如社会和对人的巨大影响以及当时的人们对音乐作品风格的认识。在其中最有名也最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第十二钢琴协奏曲》中充满了光明,并且他为这个作品全乐章都写了华彩乐段,从他的经历上来看,是因为这一年莫扎特结了婚。在莫扎特35岁时他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在其作品中有了一定的凸显,内心情感的释放是这一阶段引导莫扎特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理念,这一阶段的他已为自己内心感受而创作音乐。
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懂得运用天赋并且刻苦学习的天才,这样的人必定能达到人们望而生畏的巅峰。总的来说,莫扎特钢琴作品风格的形成是由于他那出众的天赋,和他刻苦学习及其父亲的严格管教。他成功吸收了各个国家的音乐精华并把他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创作的初始阶段,莫扎特以改编和模仿作品为主,他不仅继承了这些作品的精华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以至于他很快就拥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此后,莫扎特开始了独创生涯,进入了创作的中级阶段,此时,其作品虽展露出自己的风格,但还是受到很多外在的干涉及个人的妥协,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最后,他进入了个人思维的体现和内心情感的释放的创作阶段,此时他才真正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从莫扎特的27首钢琴协奏曲大致可以看出莫扎特一生的心路历程。他的钢琴作品影响着此后一代代人,他无疑是改变世界的伟人。莫扎特的钢琴作品虽然形式及谱面看起来比较简单,思想内容却极其有深度,很难把握,如今,许多钢琴家将演奏莫扎特作品视为艰难的考验,也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挑战。
范文二:莫扎特音乐特点分析
莫扎特音乐特点分析
作者:王昱琳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从三方面对莫扎特音乐的特点作一些粗浅的阐释, 具体包括三点:无与伦比的流畅性与自如感; 深厚的功力与纯熟的技艺; 迷人外表下的深邃内涵。
[关键词]莫扎特 音乐 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59-02
引言
关于莫扎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 傅雷是这样评价的:“在整部艺术史上, 不仅仅在音乐史上, 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创作数量巨大, 品种的繁多, 质地的卓越, 是独一无二的。”傅雷对莫扎特的评价可谓相当高。在音乐史上, 大部分人都比较关注巴赫、贝多芬、莫扎特, 可以说, 他们在音乐上的造诣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是为什么艺术大师傅雷却对莫扎特的音乐情有独钟, 给予如此高度的评价呢? 这大概缘自莫扎特音乐创作中独具匠心的三大特点。下面就从以下三方面对莫扎特音乐的特点作一些粗浅的阐释。
一、无与伦比的流畅性与自如感
经常有人将莫扎特与贝多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大部分人都认为莫扎特的音乐与贝多芬相比, 多少有点显得稚嫩。但总的来说描述莫扎特音乐的词汇, 多半是“典雅、动听、抒情、欢快……”之类。莫扎特音乐风格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就是他的音乐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流畅性和自如感。据说贝多芬在作曲时, 常常是汗流浃背, 而莫扎特作曲时却如同写信一般轻松自如, 这大概不是笑话, 而是一种真实。莫扎特作曲时的流畅应该是源自他天生对音乐的灵气, 创作时有如神助一般。众所周知, 这位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被誉为神童。关于他6岁就能演奏钢琴、管风琴, 并创作了第一首小步舞曲,9岁写交响曲,12岁已完成第一部歌剧的故事, 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热爱他的人们往往津津乐道、赞不绝口。从音乐创作角度看, 莫扎特能随心所欲地兼容各路流派。但莫扎特并不会被各路流派所限制, 尽管风格繁杂, 但在莫扎特的笔下, 却从来都是随意自如, 信手拈来。正是由于这种特性, 使得莫扎特的音乐能够始终保持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流畅性与自如感。例如很多学琴的孩子都弹过的F 大调钢琴奏鸣曲(K.332)末乐章。闹剧的开场、嘹亮的号角、灵巧的走句, 以及突如其来的忧郁沉思——这些似乎互不相干的杂乱图景, 一经莫扎特的妙手, 居然像水到渠成般自然流畅, 的确让人为之深深感叹。又如g 小调第40交响曲, 充满了现代感的流畅旋律, 让人听了便会记住。再如他创作的bE 大调第39交响曲, 自如流畅的旋律, 使整部作品明朗愉快、充满了诗意。莫扎特音乐的流畅、自如, 不是做出来的, 而是真正从心底流淌出来的跳跃的美妙旋律。
二、深厚的功力与纯熟的技艺
聆听、欣赏莫扎特的音乐, 在被其流畅悦耳的旋律深深打动的同时, 还会被其深厚的功力和纯熟的技艺所折服。
第一, 查看莫扎特的乐谱, 随处可发现他创作时运用的各种复杂技术、创作经验老道的证据。比如第41交响曲“朱庇特”中令人耳目不暇的对位展示, 或是著名的C 大调弦乐四重奏(K465)中令人赞叹的不协和效果处理; 又如F 大调钢琴协奏曲(K459)末乐章所展现出的智力凯旋。在这些作品中莫扎特娴熟高超的创作技艺均有体现。
第二, 莫扎特在乐曲体裁形式创作上做出的重大贡献, 可以看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深厚功力。例如在协奏曲的形式上, 莫扎特进行了有益探索, 他继承和发展了J?C?巴赫的钢琴艺术, 使钢琴协奏曲达到了交响性的高度。他的27首钢琴协奏曲, 全方位地展示了他的音乐才华。他通过创作实践, 对近代钢琴协奏曲形式的确立起了奠基作用, 他所确立的18世纪古典协奏曲的结构原则是:
(一) 三乐章的对比结构: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快板; 第二乐章, 咏叹调式抒情的慢板; 第三乐章, 舞蹈性回旋曲式或奏明回旋曲式快板;
(二) 双呈示部结构:第一呈示部由乐队在主调上奏出, 音乐较短, 朴实简洁; 第二呈示部由独奏乐器和乐队转属调或关系大小调奏出, 篇幅较长, 华丽且富于技术性, 增加了新的主题, 副部主题常有两个或三个;
(三) 华彩乐段:在第一乐章再现部的结尾和尾声之间, 乐队以主四六和弦引进由独奏乐器即兴演奏的华丽乐段, 以加强独奏乐器的地位和不同于协奏乐队的个性。
在这类体裁中, 最为突出的是23首钢琴协奏曲, 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极具特色。
再如, 莫扎特对古典奏鸣曲体裁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 完成了古钢琴到现代钢琴的过渡。莫扎特在乐曲体裁形式创作上体现了他音乐才能的登封造极。从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深厚的功力与纯熟的技艺。
三、迷人外表下的深邃内涵
“动听悦耳”仅是莫扎特艺术的迷人外表, 在其迷人外表的掩盖下, 更蕴涵着深邃内涵。很多人认为莫扎特创作时从来不假思索, 无需理性帮助, 因而也就谈不上高远与深邃。但如果你仔细聆听、品味、欣赏过后, 一定会有不同的结论, 正像柯克所言, 理解莫扎特, 更高的境界是领悟到其音乐中蕴含隽永深邃的人性内容。
第一, 莫扎特音乐的深邃内涵在他的歌剧创作中体现的十分明显。莫扎特被誉为“最伟大的音乐戏剧家”,其原因在于, 他不但能以同情的心态体察人世的悲欢离合, 而且还能以超越的眼光
范文三:莫扎特歌剧_音乐特点
莫扎特歌剧 音乐特点
莫扎特在德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莫扎特的歌剧无论是从音乐还从题材,都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个人特色。莫扎特一生的作品洋洋大观,几乎涵盖了音乐的所有领域
一、莫扎特歌剧作品的社会性
莫扎特的歌剧作品的社会性集中表现在他作品鲜明的时代性与世俗性中。任何作曲家的作品都会带有其生活的时代的特性的不同层面,在莫扎特35年的生命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歌剧领域中不断地求索、前进。1781年莫扎特毅然离开萨尔斯堡的大主教,怀着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希望和信心独自来到维也纳。18世纪后期的奥地利,正处于法国、德国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人的价值由才能和道德决定的意识开始取代出身限定。开始被社会逐渐广泛的接受。启蒙时代贵族的绝对权威意识已经逐渐开始瓦解,而平民敢于向贵族公然蔑视,正是戏剧走向世俗的基础。莫扎特将世俗的欢乐和崇高音乐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费加罗的婚礼》就是莫扎特歌剧社会性的重要代表作,剧中描绘的故事发生在大革命前夕的法国,对封建贵族阶层不遗余力的进行了揭露和讽刺。注重体现原作的基本思想,通过仆役与贵族的对立,将一场尖锐的政治斗争戏剧性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女人心》的剧本虽然情节胡闹。但是却是人类社会主题——人类本性与道德规范的戏剧性较量。莫扎特把人性中的随性性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激烈碰撞;再如《唐璜》虽是反面人物,莫扎特肯定他充满生命力的激情及荒唐的执着,莫扎特没有抱着贬抑社会上这一新型人物的态度。
莫扎特的音乐是通俗的,取材比较新颖,甚至是合乎时代的,是普通老百姓喜欢的故事,不回避的直接反映当时社会情况,揭露某些社会现象,他的歌剧最显著的特点是建立在一种平民的感情基础上,开创了一代歌剧的新风。
三、莫扎特歌剧作品的艺术性
1.莫扎特歌剧题材及音乐形式的的创新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莫扎特的个性全然在与音乐,他主张音乐是歌剧的结构基础,他是继格鲁克之后,给歌剧艺术注入了新鲜活力的重要人物之一。莫扎特的歌剧脱离了阉人歌手千篇一律的唱腔,突出了声音之间的对比,更真切的表达了歌剧角色之间的戏剧关系,在《后宫诱逃》中,莫扎特对曲式演变做了改革,采用新颖的和声法和那时还为人所陌生的独创的配器法,为剧情的需要,他还创造性的使用伴奏乐器,增加了乐队营造戏剧性效果的力量。
在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中,除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轻松、活泼、幽默的同时,也通过歌剧中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音乐人物形象,创造出种种纵横交错的独特主导动机,着重人物心理戏剧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他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不需要借助古希腊的诸神的事迹进行回望,或用象征来表达思想身边的琐事在莫扎特的妙笔下就被寓以了深刻的内涵
2.莫扎特歌剧风格的综合性
莫扎特的音乐有着真正的、切实的感情,并不刻意追求崇高,但同时他的音乐又有着非凡的崇高气质。他的歌剧作品所涉猎的范畴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意大利风格的喜歌剧,德
国风格的歌唱剧及正歌剧。其中“情趣”代表意大利歌剧特点。意大利歌剧带给莫扎特对于完美形式与优美声音的感觉;“知识”代表德国音乐特点。总是笼罩着一层文学光环格鲁克式的格局创作带给莫扎特的是赋予幻想与诗意的自由精神。而德国式的内心指的是莫扎特歌剧创作中反映出的深刻的民族性。
三、运用重唱刻画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情节
重唱在莫扎特以前的意大利歌剧中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当时歌唱家喜欢炫耀个人的演唱技能以及作曲家在创作重唱方面缺乏技巧和热情。但是莫扎特却充分的利用重唱这一形式,来展开戏剧情节和作为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如《费加罗的婚礼》中第一幕第四场苏珊娜和玛塞林娜的二重唱,这是一对情敌互相激烈谩骂的二重唱。两人在开始时,是相敬如宾,用热情文雅的语言进行交谈,不久,就露出了本性,互相破口大骂。音乐把二人对话是的心态表现的活灵活现,刻画出了她们在对话时各自不同的心理.
范文四: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莫扎特的歌剧富有民族性,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气息 在莫扎特的以前,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德国乃至欧洲各个国家创作的歌剧音乐风格、体裁形式等都是意大利化的,演唱也是用意大利文,各个国家对意大利歌剧已经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莫扎特对此深感鄙夷,极为的愤慨,莫扎特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
莫扎特的一部小歌剧《巴斯汀与巴斯汀娜》,是他十二岁时以法国卢梭的《乡村仆者》为蓝本,用德文写出的一部歌剧。而后又创作成熟的德国歌剧《后宫诱逃》、《魔笛》等作品。这些歌剧,从唱词、对话到音乐全都具有德国民族特点,歌剧的旋律、调式、曲体结构及和声。都可以看出德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如旋律常用分解和弦、四度音程起拍、自然音阶、常用大调及一段或分段曲式等等。特别是《魔笛》这部歌剧,它是以德国歌唱剧体裁为基础,采用德语演唱的一部歌剧。剧中角色帕帕基诺的音乐则是带有鲜明的德奥民间音乐风格的通俗歌曲,如在《魔笛》第一幕第二曲和第二幕第二十曲的帕帕基诺的咏叹调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张洪岛是这样评价《魔笛》的民族性的“确实,这部歌剧是莫扎特全部歌剧中最富于民族精神和民间气息的作品。即使在对宣叙调的运用上,他也改变了《费加罗的婚礼》或《唐·璜》里那种意大利式的宣叙调,而采用了接近巴赫受难曲中那种深刻抒情的德国式的宣叙调了。”
《费加罗的婚礼》虽然是用意大利文写的,但是这部歌剧音乐也是德国化的。除了里面的一个西班牙风格外,其余几乎的全是与德国民歌有着密切关系,有的就是直接吸取的德国民歌,例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第二场和第八场费加罗的谣唱曲和咏叹调,就都是采用民歌曲调的独唱曲。谣唱曲的主旋律实际上就是德国民歌《违法的猎人》的起句:费加罗咏叹调《你再不要做情郎》的进行曲音调,就是采用了德国民歌《乡曲民兵》的曲调。
莫扎特开创了德奥民族歌剧风气的先河,可以称为是解决创作民族歌剧任务较早的作曲家之一。
二、莫扎特歌剧音乐具有优美、轻快的特点
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上非常重视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范文五:[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莫扎特钢琴曲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巧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莫扎特钢琴曲的音乐特
点与演奏技巧分析
篇一 : 莫扎特钢琴曲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巧分析
莫扎特钢琴曲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巧分析
摘 要:莫扎特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巴洛
克时代的巴赫以及古典乐派海顿等等伟大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又立
足于他自己所处的时代,把钢琴音乐大大的推向前进。而且还为贝
多芬及其以后的浪漫乐派作曲家创作钢琴协奏曲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使钢琴协奏曲这一重要的器乐体裁,在从此至两百多年后的音
乐创作过程中的各种体裁里占有不可企及的重要作用,焕发着夺目
的光辉。基于此,本文对莫扎特钢琴曲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巧加以
分析。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曲;音乐特点;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5-5312
20-0091-01
风格是作曲家思想个性在创作中的体现,风格是独创的,是作曲
家的标志、个性的烙印,是创造性和个性的融合。一部钢琴音乐作
品是作曲家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心理因素的投影,他汇聚着作曲
家内涵文化的印记、人生态度及亲身经历、所处时代、环境以及信
念等等。一般来说,我们只要听上几句,就可以感觉出这是“莫扎
特的音乐”,说明莫扎特的音乐风格特征己深深印在我们心中。这
是由于他表现崇高境界的独特的欢乐的音调。这种音调
贯穿在他的全部作品中。莫扎特自己曾经写道:“用音乐表达感情,
不管这种感情强烈与否,都不应达到使人厌恶的程度。即使最恐怖
篇二 : 莫扎特钢琴曲~`请问谁知道SHE的的原曲
莫扎特钢琴曲~`
请问谁知道SHE的的原曲是莫扎特的哪首曲子/>
您好!道SHE的不想长大的原曲是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请看下面的帖子: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最近网上盛传的SHE的《不想长大》的原曲。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抄袭,不过能借鉴如此经典,也不失为一种高雅追求。如果没有这三个小女生凭借她们的超人气,多少非音乐人士会知道这么一支阳春白雪呢,坦白说,我是个do re mi都只会看成1 2 3,五线谱看起来是要数格子的音乐白痴。对于贝多芬、肖邦、莫扎特,从来都只会是盲目的崇拜,呵呵。雄壮的交响乐可以凑个热闹,柔情的小夜曲恐怕也只有催眠的功效了。对于SHE,这三个小女生组成的超人气乐队,我倒是一直挺欣赏的。之前没有什么印象,不过火爆的《super star》让我记住她们,柔情古典的《长相思》让我开始喜欢上她们。这张专辑是自己最喜欢的,之后的《波斯猫》风格就不太招我青睐了,呵呵。对于《不想长大》,我没有去注意其抄袭程度如何,但就这只歌本身的歌词而言,写出许多年轻人的心声。也许是因为成长带来的压力太大,也许心理承载能力远远没有搭建牢固。长大之后,不仅生理上会发生很多变化,心理变化更会令我们措手不及。我想这也许是为什么这只歌如此火爆的部分原因吧。下面是第40号交响曲的下载地址,楼主一听便知: 希望曲子给你带来了深邃的遐想!
篇三 : 浅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最精美的音乐。日本著名钢琴演奏家内田光子、法国著名钢琴家吉泽金和出生于维也纳的伟大钢琴家古尔达,对莫扎特的作品进行了不同的演绎。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绎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虽然不像贝多芬一般有着戏剧性的演变过程,但是他却是利用在当时新开发的奏鸣曲形式作出来的最精美的音乐。莫扎特的音乐,与其说是“唱”,不如说是“戏”。莫扎特的19首钢琴奏鸣曲,内容深刻,多样。主题形象生动丰富,旋律充满魅力,可以看到优雅的维也纳古典风格的“快板”。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由莫扎特借鉴C.P.E.巴赫的奏鸣曲形式,也有新的发展,他加强了发展和双主题之间的过渡段。第二乐章慢板,通常有一个行板或逛板,ABA形式。他蕴涵着温暖的,安静的情绪。第三乐章是回旋曲或缩短的奏鸣曲式,充满了莫扎特的独特和优雅。莫扎特奏鸣曲形式都是较为完整的曲式。他在发展部很注重发挥钢琴演奏技巧,更注意连接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一般有两个动机。第二乐章充分展示了热情,明亮的心。第三乐章是纯粹的喜悦。他的作品一般是以三个乐章为主,规范,人格,应激。
莫扎特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莫扎特虽然有19首钢琴奏鸣曲,但笔者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降 B 大调钢琴奏鸣曲Sonata in B flat,KV333/315c情有独钟。一直以来本人并不喜欢古典时期的钢琴作品,认为古典时期的钢琴作品由于受到当时欧洲宗教、皇室的影响,都太过于古板、沉闷,但这
首钢琴奏鸣曲它却具有明亮欢快的节奏,又具有戏剧性的充实感,能够给予人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这首奏鸣曲是 1783 年莫扎特在林兹创作的,别名叫做“林兹”奏鸣曲。它的第一乐章充满了热情与甜美,让人置身于空气清新的原始森林之中,一切都是那么的轻松惬意,仿佛和自然融合成了一体。第二乐章则如同诗歌般的寂静沉默,以舒缓的节奏把人们带入听觉的最高享受之中。而它的第三乐章则是本人最喜欢的,节奏欢快淋漓,气势上跌荡起伏,每次听完都感觉情绪很激动,很热烈。这首降 B 大调钢琴奏鸣曲蕴涵了莫扎特钢琴作品当中的甜美宁静、热情奔放,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日本著名钢琴演奏家内田光子的演奏风格更加着重于表达内心的情感而非单纯的炫技,故而本人认为内田光子所演奏的莫扎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绝对是深得这首奏鸣曲的精华。在节奏和强弱的处理上,处理的可圈可点。内田光子演奏出了莫扎特注入曲中的灵魂,把这首奏鸣曲明亮欢快的气氛演奏的淋漓尽致,特别是第二(]乐章,在欣赏她演奏的同时,仿佛人已经置身于林兹的郊外,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幽蓝的河流,碧绿的森林,一切都是那么惬意、自然,不禁感叹大自然造物之美。而她的第三乐章则带给人在听觉上的震撼,使我觉得就如同在自然美景之中,小伙子们与伙伴朋友们相互嬉闹,两小无猜的情景,仿佛看到了莫扎特在创作此曲时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情景,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美好的没有一丝狭隘。内田光子的确是让人敬佩的,她在演奏莫扎特作品时那种情感,就仿佛在那一刻她已被莫扎特灵魂附体一般,将莫扎特钢琴作品中想要表达出来的意
境表达的淋漓尽致,她的演奏带给我们的,应该就是当年莫扎特创作此作品时想要向我们所表达的情景吧。
法国著名钢琴家吉泽金也曾经演绎过莫扎特奏鸣曲。对于吉泽金所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本人认为,他所演奏的作品,严格的传承了古典时期钢琴作品的风格,两个字:严谨。下面转述一段“魔术号角”对此人演绎的莫扎特的评论:“魔术号角”在一篇题为『演奏莫扎特的钢琴大师们』中,是这样描述的:吉泽金的莫扎特一度被奉为经典,他在50年代录制了莫扎特钢琴作品全集,什么边边角角小作品都收进去了。这套全集很具学术价值,吉泽金的演奏不动声色也不动感情,非常准确,非常严谨,非常标准,非常不好听。他早年录制的一些莫扎特协奏曲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过人之处,但至少还真诚由衷。比其他的德彪西、拉威尔、伯拉姆斯,他的莫扎特那么有名令人觉得奇怪。也许魔术号角的评论过于严苛,虽然笔者对这位钢琴家几乎没有了解过,但从我所欣赏他弹奏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而言,至少在技巧上,比之内田光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不过在情感的阐释上,则过于单调和简单了,正如同评论里说的,准确,严谨,标准,却不好听,因为他太过准确,太过严厉了,却忽视了奏鸣曲的真正含义和它需要体现出来的情感,它向人展现的是美妙的情景以及欢乐的感觉,而并不只是体现其高超的技巧。当今,却仍然有许多优秀钢琴家,过于注重在技巧上的展示,而忽略了音乐本身所蕴涵的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音乐本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作者创作它们出来,既是作者本身情感的表达,也是作者本身想要向后人传达的一种意境,这
种意境不容被忽略,所以笔者一直认为,技巧和意境是一体的,它们一样重要,演奏者们不应该只是单向的偏向某一边。
古尔达,这个在维也纳出生,却被誉为古典音乐叛逆者的伟大钢琴家,的确是一位非常有自己的个性的钢琴家,他尝试着将古典音乐与爵士乐融合在一起,这在传统观念上是离经叛道的,但在古尔达看来,音乐就是音乐,没有什么古典、现代的界限分别。也正是这位钢琴家,他以自己的方式,重新的给予了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新的生命。有人这样评价到:“古尔达的基本形象不是激情、浪漫的,而是清澄、透明、幻想的。他所弹出的音符,没有浑厚的立体感,而是具有一种透明感;没有微妙的、明暗变化的色彩,而是一种纯净的光辉;没有细腻的抒情,而是偏于富于空灵的幻想。”古尔达既然被称为“古典音乐的叛逆者”,在其演奏方式上自然有其独有的现代的手法,他的奏鸣曲初听起给人感觉怪怪的,但多听几遍之后,又感觉到他所演奏的奏鸣曲,固然奇怪,但却别有一番滋味,他的演绎中,蕴涵了太多太多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古尔达在节奏和强弱的处理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是想不到,同一首奏鸣曲,在强弱和节奏明显改变之后,所表达的情感和感觉居然会如此的不一样,他所表达出的意境,也许已经颠覆了世人对莫扎特作品的认知,甚至可以说他演绎出了莫扎特本人都未曾注入其作品当中的东西,但古尔达就是古尔达,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演奏者首先必须对作品产生爱和感情,有了这个动机,透过个人体会与了解,达到作曲者所要传递的意念。也许莫扎特自己也想不到,多年之后,他的作品在这样一位奇人手上得到全新的诠释。
莫扎特的生命短暂,但他留给我们的作品达600多首。因没有标明创作时间,因此次序混乱。莫扎特是我们永远视之为偶像的音乐大师。
[1]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呜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2]Patficia Fallows—Hammond.钢琴艺术三百年[M].冯丹,等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浅论莫扎特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