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精品文档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一 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
1 / 12
精品文档
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
2 / 12
精品文档
拉克的战争。这正说明,海湾战争的根本因素不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明间”的战争,而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
贬抑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缘由,是有些研究者认为以往中国近代史写的政治史,是阶级斗争史,有的人甚至指责为“阶级斗争为纲”。恩格斯在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列宁也说:“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3]。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那就离不开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至于将阶级斗争等同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是对不同性质问题的混淆。
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弱化,还因为以往史学界着重于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颇多,再做研究起点较高,向前推进难度较大,要下更大的功夫。然而这些大事件也不是没有可以继续研究的,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些问题也有待深入。即如孙中山,近些年又陆续发现一批有关的资料,还没有很好地加以运用研究;关于他的思想等方面的评论,研究者的见解也颇有分歧;何况迄今尚未有一部学术价值高的、有份量的传记。
重大事件自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
3 / 12
精品文档
中国近代政治史,不是它的全部内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应当忽视。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扩展了中国近代史的领域,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不宜扬此抑彼,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外交等都同样需要研究,都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二 注重微观研究,也要重视综合研究
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趋向细化,具体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的、微观的研究很有必要,这是综合研究的基础,但是过分细化就会流于“碎化”。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不短,人、事繁多,对全部细节或微小问题逐一加以研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研究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细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择取的题目有没有研究价值,而有研究价值的题目也不应只是就事论事,叙事清楚,还要将它置于大背景中来考察,以小见大,说明问题。
在具体的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要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分门别类的研究,专题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有条件做综合的研究。
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分科、分专业,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各自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在历史学中,又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各种专门史之分。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又有专攻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别。这种分
4 / 12
精品文档
工过于狭窄,过于专门,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出精品,也难以做综合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不少都是通晓经、史、子、文学、佛学等,对他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一个方面,应当是全面的。例如魏源,在中国近代史、思想史学著作中,主要是写他的经世思想,尤注重于《海国图志》及其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经世思想,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著《海国图志》,无疑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一 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
5 / 12
精品文档
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
6 / 12
精品文档
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正说明,海湾战争的根本因素不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明间”的战争,而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
贬抑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缘由,是有些研究者认为以往中国近代史写的政治史,是阶级斗争史,有的人甚至指责为“阶级斗争为纲”。恩格斯在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列宁也说:“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3]。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那就离不开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至于将阶级斗争等同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是对不同性质问题的混淆。
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弱化,还因为以往史学界着重于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颇
7 / 12
精品文档
多,再做研究起点较高,向前推进难度较大,要下更大的功夫。然而这些大事件也不是没有可以继续研究的,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些问题也有待深入。即如孙中山,近些年又陆续发现一批有关的资料,还没有很好地加以运用研究;关于他的思想等方面的评论,研究者的见解也颇有分歧;何况迄今尚未有一部学术价值高的、有份量的传记。
重大事件自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中国近代政治史,不是它的全部内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应当忽视。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扩展了中国近代史的领域,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不宜扬此抑彼,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外交等都同样需要研究,都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二 注重微观研究,也要重视综合研究
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趋向细化,具体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的、微观的研究很有必要,这是综合研究的基础,但是过分细化就会流于“碎化”。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不短,人、事繁多,对全部细节或微小问题逐一加以研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研究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细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择取的题目有没有研究价值,而有研究价值的题目也不应只是就事论事,叙事清楚,还要将它置于大背景中来考察,以小见大,说明问题。
8 / 12
精品文档
在具体的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要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分门别类的研究,专题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有条件做综合的研究。
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分科、分专业,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各自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在历史学中,又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各种专门史之分。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又有专攻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别。这种分工过于狭窄,过于专门,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出精品,也难以做综合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不少都是通晓经、史、子、文学、佛学等,对他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一个方面,应当是全面的。例如魏源,在中国近代史、思想史学著作中,主要是写他的经世思想,尤注重于《海国图志》及其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经世思想,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著《海国图志》,无疑要着重论析。然而魏源博学多闻,年轻时究心阳明心学,好读史书,后随父至京师,从胡承珙问汉儒家法,问宋学于姚学shuǎng@?,学《公羊》于刘逢禄,晚年又修禅礼佛。他一生著述甚多,除《海国图志》外,如《曾子章句》、《大学古本》、《庸易通义》、《说文拟雅》、《小学古经》、《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老子本义》、《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诗古微》、《书古微》、《圣武纪》、《元史新编》、《古微堂内外集》等,涉及经、史、子、佛学、诗文,仅经学又及今古
9 / 12
精品文档
文、汉宋学。要对魏源有精深的研究,不能只谈论某些方面,需要综合的研究。这关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问题,应“通识”的要求。一个学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问题,力求改变过于专门、相互割裂的状态。
三 现实与历史不能混同
今天的中国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现象和历史不能割断。历史的研究者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无疑会引发研究者去思考历史。但是,现实和历史不能等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无须赘述的常识,似乎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却时常被混淆。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等,于是有的研究者就以此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认为近代中国一百多年里,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投资建厂、开矿筑路、掠取原料农业品??,是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应当欢迎他们进来,不应该反抗,当年如果不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现在可能就现代化了。
要着重论析。然而魏源博学多闻,年轻时究心阳明心学,好读史书,后随父至京师,从胡承珙问汉儒家法,问宋学于姚学shuǎng@?,学《公羊》于刘逢禄,晚年又修禅礼佛。他一生著述甚多,除《海国图志》外,如《曾子章句》、《大学古本》、《庸易通义》、《说文拟雅》、《小学古经》、《两
10 / 12
精品文档
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老子本义》、《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诗古微》、《书古微》、《圣武纪》、《元史新编》、《古
微堂内外集》等,涉及经、史、子、佛学、诗文,仅经学又及今古文、汉宋学。要对魏源有精深的研究,不能只谈论某些方面,需要综合的研究。这关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问题,应“通识”的要求。一个学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问题,力求改变过于专门、相互割裂的状态。
三 现实与历史不能混同
今天的中国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现象和历史不能割断。历史的研究者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无疑会引发研究者去思考历史。但是,现实和历史不能等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无须赘述的常识,似乎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却时常被混淆。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等,于是有的研究者就以此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认为近代中国一百多年里,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投资建厂、开矿筑路、掠取原料农业品??,是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应当欢迎他们进来,不应该反抗,当年如果不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现在可能就现代化了。
11 / 12
精品文档
12 / 12
范文二:关于近代史纲要的读书笔记课程论文
关于近代史纲要的读书笔记课程论文
科131班 学号:131618 姓名:徐杨远翔
阅读书名:《我的人生哲学》
作者:马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阅读时间:第一周到第五周
寒假的时候在小摊的边上随性的看到一本好书,然后就在图书馆好好的欣赏起来。这本书讲的是中国最新崛起的一代首富马云的一些人生的传奇经历,让我感触颇深。下面我会分享我阅读书籍的一些感受与想法。
在说明之前,我想谈谈我们大学生的一些问题。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大学生缺少的那种创新精神,以及我们缺少的一些思想意识是岌岌可危的。在中国,学习已经变的越来越功利化,很多人包括很多企业看重的仅仅是一纸文凭,却看不到一个人背后的努力,还有更多的思想创新的潜能。好比,如果你是一个董事长,你会雇佣一个,长相丑陋,又是一个特别次的大学的一个字专科生吗,而且那个人还是念英语系的,对一个互联网企业的老板来说,根本擦不上边,再者,如果你是一个明智的老板,你会选择看到这样的一份简历是很好的珍视这个人才,还是把他的简历丢到垃圾桶。我想大多数的老板会是后面的选择。
如果是那样的话,真的你很容易会错失一个优秀的人才,因为那个正是马云刚刚读完大学的时候的样子,一个在学校里面基本上没
有特长,一个长相奇丑无比,连5官都没有端正的一个人,当时的出生在普通家庭,甚至连像样一点好的文凭也没有的一个人。他不像俞敏洪拥有北大的学历,高考考了3次,次次落榜,一个数学第一次考试仅仅得2分的一个人,他却能改变世界,成为中国互联网,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军人物,这样的人真的有多么的可怕。
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看完这本书的一些体会。 1: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更美好
马云并不是神仙,他曾经也磨难重重,在第一次出国去美国谈判一个项目的时候,被美国的诈骗集团欺骗,险些命丧黄泉。后来在创业的初期,谈阿里巴巴项目时,所有的合伙人都纷纷拒绝他的想法。要不是那么多的经历,以及十五年的创业历程,马云也无法走到现在这种境界,所以我想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成功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一个人如果想成功,也必须经历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和挫折,要不然的话,天天悠闲的在事业单位喝喝白开水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任何行业的精英的。
相信自己,尽管今天很残酷,明天也残酷,但是过了残酷的日子,必将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2:成长哲学:对冬天要预先准备和坚持
前面的文章讲了马云的学生时代的一些事情,比如说马云是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天天打架出名的坏小子,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却有一种值得我们大家尊重的品质,那就是勇气。我相信,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人,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即将要面对的冬
天。如果那时候放弃了,他就真的一无所有了。失败,并不是一个人放弃梦想的借口,更多的是,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方向,鼓足勇气去坚持,才有看得到乌云背后的阳光。
3:获得成功,人力开发:相信边上的人比你聪明
永远都要知道,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必须要组建一个足够优秀的团队。而且要让身边的人不会随着一些其他的因素流失。马云的团队恰恰有好多都是自己的大学同学。所以,他的团队很难流失,因为他长期的一些人脉的积累,还有更多的是对人的信任。他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很多的是鉴于他身边的种种人才,通过通读这本书,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他的伟大之处,马云能归类自己的团队创业竞争机制,让身边的人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同时,他也能让不同的人发挥不同的优势在创业的不同方面。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马云自己一个英语专业出身的,相貌平平,又没有任何的人脉基础的一个人,却能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做到如此成就,这很多的要取决于身边有一群互联网的经验。在他们之中,有做互联网营销的,有做产品的,有做网站运行开发管理的,更不缺名牌大学的优秀技术人员,从而让一个外行的人带入一个中国式的奇迹,让互联网在电子商务成为中国的领军人物。 4做任何一个产业都要做的很细很精。
就像阿里巴巴,为什么不做其他的产业,而单单做电子商务一个部分。其他的一些业务也是电子商务的拓展业务。而不像腾讯,又做游戏,又做聊天,又做支付。在马云的眼里,把一个事情做的最好就
是他最成功的地方。就像如果一个人做很多的事情,那务必会分散他的精力,从而很容易一事无成。所以无论是事业还是其他的东西,做精,不再数量,而是在于能不能把这个事情做的有创意,有想法,做的与众不同。这也是千千万万企业家需要思考的一系列的问题。 5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更需要讲诚信的人。
从马云身上,我学到更多的是,他做人做事贵在诚信。书中也说到了,创办的“中国黄页”网站,是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在国内最早形成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这样一个商业的网站,与钱打交道的业务,如果让消费者觉得这个网站的创始人不是一个讲求诚信的人,那这样的网站又有什么发展的前途呢,正因为马云的诚信,才赢得了后来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才能不断的增加其客户的人数,让他度过刚开始的艰难时期。无信不坚,在信誉方法,阿里巴巴应该是做的最好的,让千千万万的人放心的把钱扔进余额宝,也推动了整个中国的支付产业。
总结以上的这些点。我再次谈论一下马云。
他的一生原本真的如此平常,没有优秀的成绩,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丰厚殷实的家庭保障,没有高学历的光辉,更加不是什么官二代富二代,但是他勇敢,他讲义气,更加信誉,他对待任何事情是如此的专注,在挫折面前却不是感叹人生的不公。15年的创业经历,阿里巴巴经历了15年的磨难,才从一个无名的网站做到统治中国的顶级公司。这样的艰辛又有几人可知。阿里巴巴曾经犯过的无数种错误,也是在不同中错误中,马云作为公司的最高级别的领导者,他承受了
巨大的压力,依旧能游清晰的思路去解决好每一个问题。
很多人去质疑阿里巴巴,说阿里巴巴让传统的经济无法生存,让银行的资产大量流失,更让很多的假货遍布各地,但是我想问问,淘宝,支付宝是不是让更多的人受益了呢,比起原来产业,淘宝让千万的店铺省去了大量的成本,让千万的物品在全国各地流通,也让千万的快递员找到了工作,他带动了全国的经济,这样的效益,也引领了互联网的另一场革命。这样的成功,岂不让我们尊重。在逆境的时候才需要真正的领导力,而他再最艰难的时候更为的从容的面对好多挑战,实在是不易。
所以,作为我们的大学生,更需要具备的是卓识的远见,还有更加优秀的人格品质,锻炼更多的是口才,训练更多的是交际,不要把所谓的学历名利看得如此重要,生活本来就是需要充满更多的梦想,而成功就是那些追梦的人,不惧艰险,不怕挫折。任何时候在任何成就面前不要轻易的浮夸,草率,得意忘形,而在任何的低谷的时候,要记住天无绝人之路,在任何的条件下都有起死回生的余地,在任何的事物面前都要放下高傲的头颅,去做最细腻的事情,把一个最微小的事情做到极致。
看完这本书,我对马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跟他一样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做一些不平凡的事。
最后我列举一下该书的一些经典的台词篇章:
1.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2.专心做好一件事 3.创业者就是要面对困难 4.骂他们是因为爱他们 5.创业者最好的大学就是社会大学 6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公司 7做正确的事,再是正确地做事 8能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长 9最好的团队是唐僧团队 10不靠股份去控制企业 11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 12因为诚信,所以简单 13不快乐工作就是对自己不负责 14.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 15.逆境的时候真正的领导力 16客户关系:要先让客户赚钱 17.着眼长远去培养市场 18要相信客户都是懒人 19必须倾听客户的意见 20战略竞争:心中无敌就无敌于天下 21.真正的威胁来自于自己 22永远要相信你的直觉 23.我们缺的不是钙而是爱 24失败是最宝贵的财富 25个人修为:比大家容纳得多一点
下面是赠送的两篇散文欣赏,可以仔细阅读,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脚下的时光
不知走过多少地方,不知看过多少风景,不知听说过多少轶事;
不知经历过多少岁月,不知邂逅过多少良人,不知变换过多少心情;
不知理想的未知是否在前路等待??????
题记:蒲公英
悠悠岁月,时间苍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这繁花似锦的青葱岁月里,我们不断的接受新鲜的美好事物,不断的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我们总是随大流的,去跟风一些前卫潮流的思想;然而,很少有人去整理那些过往的断壁残垣~
我走过很多地方,但是同样的,我也有更多的地方没去过~
我渴望走遍地球上每一寸土地,我期许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人都善良~
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人应该是自由的;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风景,爱自己喜欢的人;一切都那么单纯,完美~
然而,现实的世界告诉我;理想的丰满一定要遇到拥有相同理想的另一半~
我喜欢珠海,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我喜欢那里的天气,没有北方的寒冷;四季如春的温度感觉非常惬意,不用担心换季带来的差异~走在市区的街道上,绿化的花草树木被园丁修剪的井然有序;形态各异的花卉搭配得格外美观~尤其是除过草之后的绿地,泥土的芬芳与绿草的清新扑鼻而来,有一种身处大草原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我时常一个人发呆,散步;看着过往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也时常去繁华的街巷,拥挤的商业中心;感觉这才是生活,正因为世界有了这么多事物的陪伴,才使我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喜悦~
珠海的夜,很美;到处灯红酒绿,一派歌舞升平的祥和;每当夜幕降临,才是广东因有的生活的开始~溜冰场,酒吧,迪厅,大排档等等等等;我很庆幸在这里认识了很多人,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也帮助了我很多;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聚集在一起的年轻人;我们时常出去聚会,嗨皮;但等到散场后,又回到了应有的孤寂~白天,可以去渔女,公园,九州城,免税店等等都是不错的地方~
人常说,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代表;而我在这个曾经为之奋斗的地方,也时常会想起曾经相识的人,走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有时候,听着当时的流行歌曲,也会感伤;也会自嘲一笑;还有那公车到站的粤语提醒,还有那想见却永远没见的人;一篇篇,一幕幕久久回荡在脑海;早晨的肠粉,中午的餐饭,下午的炒粉,晚上的烧烤;好像味道还回味在口中一样~人,只有在对自己真诚的人的眼里,才会感觉到亲切;而我,也着实喜欢这座城市带给我家一样的温暖感觉~
在这短暂而悠长的时光里,我成长了很多,也磨砺了很多;正是因为思想的成熟,阅历的增长,我选择了离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天地,新的开始,新的征程~
其实,无论走过多少地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从中得到什么~知识~阅历~思想~??????
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挫折困苦,也难免会因为一些因素而错失机缘~
不可能因为一时的艰难险阻而放弃将要来临的幸福~
也不可能因为一时的过失而自暴自弃颓废一生~
人,应该用豁达的心态来迎接下一秒的新鲜时光;而不是沉溺在上一秒的懊恼当中~
每个人的路,都在自己的脚下;只有自己醒悟才能把未来的路走好,反之只会让错误延续到未来,从而影响以后的健康生活~
即便曾经的时光再美好,那也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插曲;没必要去纠结当时的愕然,愚昧~就像我,从来不对上一秒的事情产生情绪一样~
一切都是恬淡的样子,顺其自然比什么都好~
对于未来,只要真诚的去善待身边的所有;我相信,未来的时光,也该是你想象的模样~
蒲公英
2015.12.13
家乡的茶籽林
坐落在戴云山脉西麓的高才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山区丘陵满地尽是红壤土,非常适宜茶籽树的生长。高才坂种植小果油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茶籽油之乡。
家乡高才坂,一年四季茶籽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村头的亭后坑、银珠垄、赤土岭、牛脊崎,村尾的庵墘头、虎坪林、下淂,村庄对岸的牌匾山、坑里、墘头、下坋、坑柄里等等,山坡上,山坳里,道路边,田边地头,屋后山边,漫山遍野到处是一片连着一片的茶籽林。那里是我儿时与伙伴们捉迷藏、摘茶苞、采茶菇、捡茶籽的地方。
每当春风拂来,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后,唤醒沉睡了一个冬季的茶籽树林。老茶树开始发出新枝,抽出嫩芽,嫩芽吐露出嫩红嫩红的叶片,转眼间,嫩红的叶片又变成稚嫩的绿叶。整片茶籽林绿浪涛涛,层层叠叠,在家乡群山环抱的山腰上,形成一道翠绿的屏障。清明节后,儿时的我常与伙伴们在嬉戏玩耍的同时,十分注意寻找茶籽树梢上的“茶苞”,这是一种生长在茶籽树上的果实,果熟时表面会脱去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皮,淡绿色的形似胖胖的寿桃,中空,果瓤可以食用,果肉脆而汁多,清甜爽口。“茶苞”是儿时伙伴们最喜欢的果实,从茶籽树上摘下,在袖口上来回擦几下,脱去表层酥松的外皮,馋猫似地往嘴里塞,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大自然恩赐的美食,这是我与伙伴们喜欢到茶籽林玩耍的原因之一。
秋季来临,茶籽树上挂满了青色中夹杂着褐色的茶籽果,茶树枝被压弯下垂,这是村民一年的希望。全村的村民这时节荷锄上山为茶籽林锄草,将林地里各种杂草锄掉,并填埋在茶籽树头下作为有机肥,锄后的茶籽林寸草不留。这是家乡当地的传统习惯,很少采撷树上的油茶果,而是在锄得干干净净的林地上捡茶籽。村民在锄草中,时常发现茶籽林里长的一种真菌——茶树菇,菇伞灰色如碗口大,菇腿灰白色很长,采摘回家煮汤或煮米粉汤味道极其甜美。
清爽的秋风送来百花仙子的柔情蜜意,吹开了丹桂的花骨朵,让神州大地香气四溢的同时,茶籽树也毫不犹豫地绽放自己的花朵,展示自己最妖艳的容貌,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茶籽林中雪白的油茶花盛开了,白色花朵中间吐露出金黄色的花蕊,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茶籽林变成一片白色的花海。成群的蜜蜂“嗡嗡嗡”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落在金黄色的花蕊中不知疲倦地采蜜,也为油茶花义务传授花粉,为明年茶籽树挂果立下汗马功劳。儿时,我和伙伴们像一群快乐的小蜜蜂,一头扎进茶籽林里,一边观赏着洁白娇艳的油茶花,一边折一根抽去内心的赤蕨杆当吸管,插入金黄色的花蕊中,轻轻一吸,芬芳甜美、味道香醇的花蜜便进入口中。我们小心翼翼地攀下茶树枝,如痴如醉地在一朵又一朵的油茶花中滋滋有声吮吸着花蜜,比供销社卖的硬糖粒还要甜美十倍。
到了秋高气爽的秋末,山区空气相对干燥,白天依然烈日炎炎,可夜晚却出现霜冻,昼夜温差很大。这时,茶籽树上的茶籽果由原来的青色转瞬间全部变成深褐色,已经熟透的茶籽果一颗颗裂开大嘴,露出大嘴里油光发亮的油茶籽。阵阵秋风送爽,茶籽树梢随风摇曳,催促油茶籽快快离开树梢,洒脱地坠落在村民锄得干干净净的地板上,几天时间,茶树林的地面上便铺上一层深褐色的油茶籽。此时的茶籽林沸腾了,满怀丰收喜悦的村民,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一起上山捡收油茶籽,大家一边欢快地捡着,一边大声地说笑着,这边有母亲唤儿声,那边有青年男女对歌声,茶籽林里飘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这笑声就像嘹亮的集合号角,将满地的油茶籽在愉快的气氛中快速聚结起来,坚定果断地跟随村民进入农家大院。(
油茶籽从开花、授粉、结果到成熟落地,经历了秋、冬、春、夏、秋五个季节的阳光雨露,尽吸天然养分,天地精华,营养极高,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村民视油茶籽为农家之宝,及时晒干,装筐储藏,等待冬闲之时送到榨油坊加工成金黄色的茶籽油。
范文三: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时间:1840年——1949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史主流和本质: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1.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外国列强工业的发展,使
1
得外国列强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通过一系列的军事侵略,让旧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人民群众采取一系列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告终,但从这些斗争和探索中,使中华民族燃烧起新的希望,中华民族进一步醒觉。
认识:列强侵华,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造成了中国日益贫困和落后的社会根源;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与思想观念,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发抗侵略与探索中国的解放与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艰巨的。
2. 对国家早期出路的探索
包括太平天国的建立、洋务运动的兴办、维新运动的兴起,但是,又是以全部失败告终。
意义与认识: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
2
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洋务运动让传统的“重农”思想受到冲击,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运动,推动中华民族的醒觉,冲击了封建制度,对中国近代教育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从上述的例子中,让我们认识到,封建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民主的制度才能让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3. 辛亥革命
在孙中山领导的多次起义相继失败下,1911年,武昌首先起义,接着各地响应,一举将封建帝制消灭,建立起中华民国,但最终因袁世凯窃国而使革命失败。
3
范文四:近代史作业《天朝的崩溃》读书笔记
还原历史的真相
——评《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简简单单四个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词语。在这场发生在160余年前的战争中,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的大门,也由此开启了一个民族百余年的屈辱历史。可是我们对于这场战争,又到底了解多少呢?那些我们从小就又教科书以及传统故事中所了解的英雄事迹,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求和派的软弱,清政府的昏庸无能?.是否就能代表历史的正像,我们常常会想一些如果,如果林则徐没有被罢免,如果清政府能够做出有效的抵抗,如果没有琦善的卖国行为?.是否一切会不同,可这一切不过是与史实不符的空想罢了。《天朝的崩溃》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观念解析鸦片战争,通过详细的考据,把过去这些标签还原为一个个分明的细节,使我们有机会跳开所谓的“盖棺定论”对事件进行重新的审视,以此还原历史的真相。
一.“主战派”与“主和派”之辩
“主战派”与“主和派”是我们在学习近代史中经常听到的两个词。主和派懦弱胆怯,一味讨好西方;主战派誓死力争,乃当之无愧的的民族英雄,这种想法早已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可在《天朝的崩溃》中,作者却告诉我们,本就不存在什么主和派与主战派,有的只是“剿”与“抚”两种传统的对付“蛮夷”的处理方式。所有的“投降派”最初都曾是“主战派”,都不相信堂堂天朝竟会敌不过一个“蕞尔岛国”,而当他们亲眼目睹了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后,却无一例外的失去了抵抗的勇气。而那些主战到底的大臣们,也只是在巨大的差距面前还抱有“天朝大国”的骄傲与固执,他们或战死沙场,或因失利而被废黜。正如唐德刚《晚清七十年》里对甲午海战的分析,李鸿章深知北洋水师军力,主张保存实力,可是落得卖国的罪名,而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只知道标榜民族大义,自命清亮气节,对外国一律排斥清议派主战,却得享美名。现在我们理性的分析,唯一的出路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务实派、洋务派主张的认清差距,改革体制,韬光养晦,迎头赶上。可是对于清朝颟盰的当局者,这是不可能的,历史于是呈现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
事实上,只是假象而已。
二:“忠”“奸”之分
“林则徐”这个名字,与虎门销烟一起,已经在中国人心目中成为爱国与抗击侵略的象征。其实林则徐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神奇,他对西方的了解是极其有限的,甚至认为洋人“膝盖不能弯曲”,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对敌情进行了相应的判断,却错误的估计了当时情势。纵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不善陆战,他的部署是几近于“书生议兵”式的想法,根本无法抵御船坚炮利的英军的进攻。可是出于历史的巧合,英军并未直接对广东发动进攻,而只是封锁了广东沿海,但这绝不是因为英军惧怕林的武备。可是这却给后人造成了假象,即使当时的人也认为只要采取林则徐的策略则必胜无疑。正是出于这样的误会或者说巧合,林则徐不可战胜的神话占据了当时许多人的心,并流传至今。林则徐成为了英军斗争策略的牺牲品,但当他看到战后琦善、余步云等人的下场后,不禁为自己感到庆幸不已,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如果自己在广州与英军接仗,也必定难逃失败的命运。林被贬伊犁后,更关心的是人事变动和自己的复出。这些说法都是值得我去思考的,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也不可一厢情愿的认为谁怎样怎样。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史料去研究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同样的误会发生在琦善身上。后世对琦善的评价多称其为“卖国贼”,可是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证据证明了琦善根本没有卖国的动机,扣在他头上卖国的罪名也无法成立。之所以分析出这样的结果,乃是出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当时的意识形态,以及中英两国实力的对照和两国的各自不同的心态。琦善之所以被称为卖国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跟英方的交往中,以主张“抚”为主,而这与当时主“剿”的主流观念格格不入。可是主抚的大臣违背了主剿的皇帝的旨意,必然会招到贬黜。所谓“奸臣”,只是当时人及历史书写者们为了掩盖道光皇帝以及整个制度的失败而选择的替罪羔羊,以便使自己能够心安理得的接受战败的结果,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春秋大梦。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不可挽回的事实,不是一个人的忠奸所能决定的。
三.“保家”与“卫国”
在这场屈辱的战争中,“三里元”战斗大概是唯一值得夸耀的一点,作者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讨论这一场战斗,得出的结论却是令人沮丧的,斗争的原因更多是出于保家,而不是卫国,因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观念在当时还并没有形成。 战果也由击毙数人,被夸大至数百人,而击毙的所谓英军头目,更是为了邀赏而进行的谎报。“三元里”抗英的传说,更像是处于情感与道德需要的谎言,真相是,战时有很多中国人为英军运送粮食和淡水,也有许多人躲在远处观看清军与“英夷”作战,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仿佛是只是一场热闹的戏剧,大清的胜败,与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四.中西差距
我们禁不住要问:如果道光帝有魄力,举全国之力,坚壁清野、与英人打持久战,是不是会有获胜的可能呢?
只要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就会发现,清朝的兵力虽在人数上占优势,但当时的清军驻防分散,难以集中,调动也很困难,除训练、打仗外,很大程度上还担负警察的职责。而且当时的清军不论八旗还是绿营,战斗力都已经相当差劲。而英军在鸦片战争后期人数已经达到两万,可以算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军队,在大部分战场,清军迎战的兵力仅比对手略多或持平。而且这些人从各地、各省抽调而来,其战斗力显然不如整体编制的对手。从武器上说,清军的火器源于明朝末年,近二百年间几乎没有技术上的改进,发射的速度、准确性都比对手差,而且受资金等条件限制,难以更新,有的火枪竟是上百年的“文物”。大炮也类似,式样和当年明军阻击后金进攻时的红衣大炮差不多,铸造技术也落后,使用时经常被炸裂伤及自身,射程、准确性自然不高。更有很多士兵还使用大刀弓箭,无法和近代化的英军相比。
除了军事,当时的中国在体制与意识上与西方的差距同样巨大,决策权全在于道光帝,即便是琦善、奕山等钦差大臣,也无法在谈判中有实质性的退让。而道光帝又绝非雄才大略,对英国军事实力以及战争意图一无所知,他本身对英国的态度也常处朝令夕改之中,再加上官吏的欺瞒,他们的奏折只有一条原则,就是揣摩上意,投道光帝所好,毕竟,身家性命在道光手里,宦海浮沉,也在道光手里。于是,撒
谎成为钦差大臣的拿手好戏,谎言一个比一个说得圆,牛皮一个比一个吹得大。因为这样才可能博得“引领东南,恭候佳音”的道光帝欢心。
在《南京条约》的签订过程中,同样处处显露出中国这个老大帝国的落后愚昧和无知。谈判代表之一,前两江总督伊里布的家仆,对英方提出的条款可以说闻所未闻或知之不详。事实上,即使是伊里布本人或是大清朝的其他官员也未必懂得条款的真实含义。不知不觉中,一个是中国割地又赔款的条约就签订了。但是,一切还没有结束。一个危害并不比《南京条约》小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又称《虎门条约》)又签署了,随之失去的是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权。可条约的中方签订者并不这么认为,耆英当时甚至可以说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并且让今人感觉怪诞的是耆英对新约的签订是完全同意的,问题是在签约之时实际上已经没有“便宜行事”的权力了。愚昧和无知仍在继续,危及中国国家利益更大的中美望厦条约、中发黄埔条约相继签订。可那些审议、批准这些条约的军机大臣、各部堂官乃至道光帝,都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会给中国权益造成何等的损害。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当时西方的比利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也要求与中国签约,而主事者耆英也本着“一体颁发”、一视同仁的原则一并予以接受,而道光帝接到耆英的报告,朱批:“所办甚是”。
书中提到了蒋先生的名言:“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军事,体制,意识上的全面落后,,老大帝国必败无疑,从此陷入深重屈辱。
五.中日差距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从古代史进入现代史的转折点,而它之所以成为转折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从鸦片战争后进入衰落。其实一个国家的历史犹如人的一生,有起伏有兴衰,会打败仗很正常。其实在同一时期,日本也和中国同样落后,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也同样受到侵略——日本在1853年收到美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也就是所谓“黑船事件” 。而在一年后,当再次受到侵略时,日本被迫接受了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自然国门也被强迫打开了。不同的是,日本在被打败后,全族人民在温床中觉醒,不睡觉地奋斗,引起了日本历史
上的重大转折——明治维新。同样落后,同样受侵略,日本战败后迎来的是发展,中国战败后迎来的是衰落。
几千名阵亡将士的鲜血,并没有换来清朝君臣的反思。这古老而陈旧的国家机器,仍然按照它惯常的节奏不紧不慢的运转着。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大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与地位,对东南战事绝口不提。而当魏源、徐继畲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怀着矛盾的心情,发出了解、学习西方的微弱呼声时,立即遭到守旧士大夫众口一词的声讨。“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远比清军的防御工事要坚固得多。而当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京城,满清大员们终于意识到“洋务”之重要性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已经浪费了20年宝贵的光阴。在这20年里,另一个不断积累实力的岛国,已将漆黑的炮口,对准了清帝国羸弱的身躯。
历史已经过去,谁也无力改变,留下的只余怀想与反思,《天朝的崩溃》通过详尽的史料,独到的见解,引导我们关注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究竟犯了哪些错误”。其实历史的兴衰很平常,就170年前的中国而言,要在鸦片战争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这是无法改变也是注定的事实,我们学习研究历史的目的是要从前人的成功中获取经验,从历史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站稳了积极建设自己的国家。
正如作者所言:“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鉴’,正是面对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沉思。一个沉思着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历史学本应当提供这种力量。”我们理应从历史的真相中反思自身,解决作者所说的鸦片战争留给我们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比起150多年前鸦片战争时,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范文五: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土木 17-4 杨宇
首先应谈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度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政 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增长,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民主革命胜利后产生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 因此, 我们努力发展经济, 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 社会主义。
1949年 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 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主要途径。 新中国 成立的最初三年, 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 始实行了。 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 没收官僚资本, 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 导地位;第二,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第三,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 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以上事实表明,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 独立的 社会形态。 它本身具有过度性, 它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 所以我只有社会主义者条唯一光 明大道可走, 而且不能不走, 因为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 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即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 进行经济建 设, 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怎样才 能发展经济,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 资本主义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 通的。 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 而走资本主义道路, 就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 独立。 在帝国时代, 中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 为了实现国家的 工业化, 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步骤, 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这种认识的变化主要,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 面, 睡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 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发生了深刻巅的变化。 这 说明, 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成为必要; 另一方面, 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 的发展, 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这说明, 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实际上已 经开始了。当时中国之所以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是因为:第一,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 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 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废气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 件;第四,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通过这一历史性的选择,中国共产党 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 最深刻的社变 革, 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我们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 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总体来说, 这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是努力结合中国国情的 产物, 同时也是在前人经验基础上的创造,总体上说是正确的,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坚和 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为什么 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我们自己的独创呢 ? 体现在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经济制度上。 不仅实现了赎买, 而且实行了公私合营; 不仅实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 合作化, 而且肯定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组成部分, 使我们的公有制既有全民的也 有集体的; 强调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 体现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上。 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 商制度,等等。体现在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还要看到,经过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尽管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是我们前进的基础,但是,这个刚
刚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可能一下就很完备, 很成熟。 以此为起点, 进一步解决好么 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是历史向我 们提出的根本性任务。正如**所说, 完成这个历史任务, 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 代人、 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以后,中 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 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上层建筑和 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实践证明,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不是“**”,不是“** 命”,而是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首先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有领导、 有步 骤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的基础上, 在充分肯定和 继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进行大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 其根本目的, 不是要放弃社会主 义制度, 而是要更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改造时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 化建设的任务进行的。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 党和政府采取的实际步骤是力求与经济发的 要求相适应,一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允许生产力造成破坏。 正因如此,社会主义改造 这样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仅没有引起其列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 而且是生产逐年 增加。 它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直接的推动作用。 为了说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 必要的、 正确的选择, 我们还必须注意当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条件。 这些条件在当时 都是具备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