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式风险管理
中国式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建立一种适合中国 国情的管理模式日益迫切和重要。 当前是多变的年代, 变是永恒的不 变, 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 管 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 “ 今天不同于昨天, 而明天又将不同于今天, 但今天是我们全部过去的一种协力的结果,明天也将是这样” ---雷 恩《管理思想的演变》 。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善,改进管理模 式,不能固守陈规,应紧紧关注当前管理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修正我 们的管理模式。 (一)知识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 世界经济已从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发展到了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知 识已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 知识在创造社会财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知识已成了创造物质的重要工具。 (二)企业再造是一场管理 的革命 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企业再造革命,被喻 为是从“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也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的 第二次管理革命, 企业再造有两个方面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一是 从传统的从上至下的管理模式变成信息过程的增值管理模式; 二是企 业再造不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的渐进式改造, 而强调从根本上 着手。 (三)学习型组织是未来企业的模式 学习型企业组织是彼得 ?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要达到学习型组织需 要有这几个方面扎实的基础:系统思维、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愿望和团队学习。 (四)组织结构的倒置 --将来组织中权
力的大规模转移 传统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最上面的是企业的 总裁,然后是中间层,最后是基层。指挥键从上到下,决策来自最上 层,下面是执行层。但是,接触市场最多的是基层。在多变的时代, 顾客的个性化日益突出,就要求将上述金字塔式结构倒置,应为:顾 客 --一线工作人员 --管理人员。 现在决策由一线工作人员决定, 而上 层领导变为支持服务。 (五)跨文化管理 --处理好异文化之间的交 融与冲突 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必然带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管理活动 受人们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准队社会习俗的全面影响,当其与 不同的文化相结合, 就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风格, 中国应该 如何建立既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又吸纳人类一切先进又化成果的管理 文化模式, 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作者希望在中国用中国 自己的文化和观点, 来解释中国自己的风险管理哲学, 用中国自己的 文化摸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管理理论与哲学。 本书依托混沌学, 和 阴阳学,和五行八卦希望来解释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的价值和作用, 从而定位风险管理在企业和行政机构的地位和实施。 借鉴国外成熟的 管理工具, 来解决实际操作层面的事情, 总体上是上层架构是中国自 己的哲学与文化, 中层整合一些国外先进管理理论整合作为填充, 下 层工具用国外工具实施。以道法术势器的顺序来些本书。
范文二:中国税务风险管理师
中国税务风险管理师 全国紧缺人才培训办公室
主管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主办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独家承办单位:元昊东方(北京)管理咨询中心
关于《税务风险管理师》岗位能力培训的通知
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到比例要达到28%,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专引导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2010年5国家实行劳动者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2010〕36号,2010年10月 以上政策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特别是我国技能人才的发展和规划工作,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重点,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促使我国职业培训和鉴定事业全面推进,效果显著。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授权元昊东方(北京)管理咨询中心为《税务风险管理师》唯一承办机构,全面负责招生培训等相关工作,统一办理报考手续。经培训考试合格者,将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的《高级税务风险管理师》职业培训证书,作为财税管理行业优秀技能人才的证明,并载入个人档案,全国通用,终身有效。
一、 项目背景
国家税收是立国之本,富国之路,强国之道。国家势必会加强对企业的税收制度的完善。如何做好企业的税收筹划,如何面对繁多的税项,而不让企业在税赋上减少收益,是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就对我们财务人员,涉税人员、甚至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及国家《职业教育法》“实施职业培训证书制度”的有关规定,为建立一支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高素质税务风险管理的职业队伍,2009年11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税务风险管理师》职业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面向全国开展税务风险管理专业人员能力培训,以规范和引领该职业队伍的健康发展。元昊东方(北京)
二、 培训对象
务管理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
三、 培训目标
高企业财务/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四、 师资队伍
作的领导和专家。五、 、、企业涉税业务自
六、 考试认证:
1、考核内容:依据教学内容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分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
2、考试方式: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进行。
3、证书发放:经培训考试合格,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高级税务风险管理师》职业培训证书,同时将学员档案资料编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档案库,证书国家承认,全国有效。税务风险管理师职业培训证书,作为财税管理行业优秀技能人才的证明,同时获得国家人才库颁发的《国家人才》注册入库证书,并载入个人档案,电子注册、网络查询、全国通用,终身有效。是从业人员晋升、加薪、法律公证的有效证件。
七、 考试安排: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每年4次,每季度一次,即日起开始申报。(具体
时间、地点以报到通知为准)
八、 申报条件: 1、基本条件
1) 坚持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 认真执行《会计法》、《税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与纪律的行为;
3) 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 具有财税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5) 已获得国家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职称证书等人员。
2、工作年限
1)研究生以上学历,从事经济管理、财务、税务工作满二年;
2)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经济管理、财务、税务工作满三年;
3)大专学历,从事经济管理、财务、税务工作满四年;
4) 企事业单位审计、财税管理人员,具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者。
九、 申报所需资料
1
2、学历/学位证、职称/34、
十、 费用
80课时),费用包括:税务风险管理共计
十一、
《税务风险管理师》项目管理办公室
独家承办: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10-57039815 010-68862114
网址: 邮箱:
地址:中国 北京 石景山
邮编:100043
监督电话:13121110888
《税务风险管理师》项目管理办公室
元昊东方(北京)管理咨询中心
范文三: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经济,
李显杰 约3831字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愈发严重。文章认为,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建立政府债务管理良性循环机制,实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来管理地方债务风险。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risk of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creases. The article maintains that, through the rational division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and property righ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virtuous cycle of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mechanism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crual-based 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model to manage the risk of local debt.
关键词: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 管理权责 发生制
Key words:Local government debt; Risk management; Accrual basis;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财政分税制改革不断纵深推进,大部分财政收入收归中央控制,而地方政府仍需要不断扩大支出。收支的不平衡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增加,形成巨额债务偿还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有着深远意义。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向债权人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省(以及省级政府)、地(或地级市)、县(或县级市)、乡(镇)四级政府负债。合理举借债务有利于地方政府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经济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然而,较高的财政赤字也意味着较高的财政风险。据测算,目前全国近40%的县一般预算呈赤字状态;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以下各级政府均不同程度地负有不同形式的各种债务,而且地方政府的层级越低负债规模越大,债务负担越重。如乡镇基层债务额已超过5000亿元,其中乡镇一级净负债超过2300亿元,村级负债则超过2500亿元。不仅如此,乡镇政府的债务每年尚以200多亿元的速度在递增。地方债务风险不断膨胀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将有限的财政收入运用于还债,政府可支配的财政收入会相应减少,这使得地方政府职能灵活发挥受到制约;其次,地方政府负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直接涉及到群众利益,这些债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损害的就不仅是债权人的利益,也包括政府的公信力。最后,由于债务风险责任意识淡薄,地方政府不断地通过债务渠道获取大量资金,支撑了地方政府财政非理性支出。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造成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
1.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财权大幅度提高、地方财权大幅度下降,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变化幅度较小:1994-2002年期间,中央财权与地方财权之比为52?48,而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之比为30?70。这意味着,各级地方政府承担着更多的各种社会经济责任的同时所获得的财政收入却相对的缺乏,财权和事权不对称造成地方政府财力匮乏。
2.地方上下级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
与分税制相对应的地方间财权与事权的划分没有相应的明确规定,因此分税制在制度空间中存在的空白被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所代替。每一级政府都倾向于将那些好征收、税额大的税种集中到金库,同时将大量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保障等职能下放给下级政府,层层下移最终转嫁到基层政权身上,不合理的分配加剧了地方财政困难,限制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我国乡镇财政承担了许多该由中央政府承担的事务,如民兵训练、优抚、计划生育、部分农业生产支出等,这些加重了乡镇财政负担,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
展。
(二)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不健全
1.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复杂,中央难以有效监管
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种类多,或有债务比重大,而政府债务统计口径又不统一,这就使中央政府无法全面掌握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规模,从而使债务负担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等指标无法运用,这大大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控,使地方政府债务在某种意义上处于无政府状态。
2. 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预算管理掩盖了政府或有债务
按照收付实现制的会计记账原则,一项或有债务只有当这一债务导致了财政资金实际流出的时候,它才能够被纳入到政府的收支平衡表中去。而政府债务中有相当一大部分就是或有债务,收付实现制下政府不能将或有负债纳入收支报告中,因而这种财政收人支出管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财政的风险状况。
3. 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充分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规范的政府信息披露制度,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掌握的信息十分有限,难以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各级人大只能掌握地方政府有选择呈报的债务信息,对债务规模以及结构的合理性难以做出正确评价;公众对政府信息的掌握更是有限,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游离在监管边缘,债务缺乏有效控制。
三、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举措
(一)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积极发挥转移支付功效
进一步明晰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应该由中央政府承担的在划分责任明确由中央承担。首先以公共产品受益范围为标准,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国家安全等全国受益的公共产品有中央政府承担,属于地方受益的公共产品,再按照受益范围的大小有相应的政府来提供。然后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中央政府的税收应该以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为主,省级政府以营业税为主,县级政府以财产税为主。同时,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弥补事权与财权不一致导致的差额。依据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的比例,确定合理的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保证地方转移支付资金足额足量,特别是要加大事权大于财权的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弥补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差额,从而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缩减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
(二)努力构建政府债务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降低偿还风险
第一,建立有效的地方财政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统计分析工作, 通过综合分析和预测现有的财力、自备财力资源,使地方政府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其债务的变动情况及其对财政收支平衡的影响。同时,通过中介机构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评级分析,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设立一定的警戒标准及处理措施,当政府债务风险高于一定禁戒标准时,提示政府采取相应措施缩减债务,保证债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第二,建立偿债准备金,合理偿还债务。地方政府偿债准备金是地方政府为确保按期偿还债务本息而筹集、运用的专项储备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财政结余资金等形式建立财政偿债资金,并将政府融资项目投资额及项目投资收益的一定比例划转入偿债基金,专项用于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通过建立偿债基金,方便政府灵活地根据经济形势和财政经济状况选择债务偿还期。若财政结余,可从市场上提前兑付部分债务以缓解以后年度债务压力;当政府偿债能力不足时,可通过暂时借新债还旧债来缓解债务风险。
最后,强化债务项目管理,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各地方政府应注重对债务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对债务项目从申报到还贷的整个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在项目实施中,加强和规范政府债务资金绩效评价,坚持事前、事中、事后评价相结合,以确保专款专用,政府债
务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实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加强信息披露
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凡是当期发生的会使政府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无论款项当期是否收付,都应当作当期的债务在报表中予以列报。在此基础上,预算管理体制应从财政收支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管理。从本质上讲,财政风险源于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匹配。将财政的收支纳人到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中,通过各种债务指标的计算和评价,保证资产与负债保持恰当的比例,明晰化、科学化的资产负债管理有利于政府债务风险的规范与化解。同时,建立健全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地方政府除了提交有关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报告,还应该提交报告中所没有包含的地方政府预算外的活动的情况,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地方国有企业的隐形债务、再就业和失业保险资金等等能够导致政府负债的活动。通过报纸、期刊、网络等传播媒体,将信息披露的范围由政府内部扩展到普通民众,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提高债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覆盖面,从而增强政府对债务的控制以及全民对政府债务的监督。
参考文献:
[1]苏忠林.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和改革出路[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
[2]张海星.财政机会主义与政府或有债务的预算管理 [J]财政研究.2007.11
[3]李樱杕.地方基层政府债务治理的压力障碍与对策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2
[4]崔志坤.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制度创新[J]制度建设.2006.12
[5]许芬.我国政府或有债务风险及预算管理 [J].宁夏社会科学.2007.6
[6]曹敏,刘恩华,牟进洲.我国现行分税制的主要缺陷及其完善[J].上海经济研究.2006. (11)
范文四: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
浅议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银行、金融的稳定关系着民生、关系着中国的发展。在国内金融机构即将接轨巴赛尔新资本协议的背景下,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在新阶段下如何更为高效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是本文分析阐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银行风险 风险管理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金融安全
一、金融资产对经济的影响
2009年6月, 财政部金融司管理的中国金融资产近70万亿, 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日益占据重要位置。如何保障巨额金融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已经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
二、金融风险管理保障金融安全
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使得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愈来愈关注金融安全的问题。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金融的安全和稳定离不开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业应正确处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 才能保持资金正常运转, 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金融风险管理分两个层面, 一是提高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管理; 二是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体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相比
范文五:中国银行风险管理
一、制度 .................................................. 2 二、组织架构.............................................. 4 三、职能设计.............................................. 4
1. 董事会.............................................. 4
2.风险政策委员会 ...................................... 4
3.稽核委员会 .......................................... 4
4.管理层............................................... 5
5.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 ............................ 5
6.管理层下设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 ........................ 5
7.集团相关管理部门 .................................... 5
8.分支机构、附属机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岗, .... 6
四、一般流程和管理步骤 ................................... 6
1.风险识别 ............................................ 7
2.风险评估 ............................................ 7
3.风险监测与报告 ...................................... 7
4.风险控制 ............................................ 7 六、使用的模型............................................ 7
1.中国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 ............................ 7
2.中国银行债项评价体系 ................................ 8
一、制度
1.通过分层管理建立符合全行风险管理战略及偏好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体系~以指导和约束风险管理行为。
2.我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按性质分为风险管理总则、重大政策制度、基础政策制度、具体政策制度四个层次。
,一,风险管理总则~是风险管理最高层次纲领性文件~即本文件。
,二,重大政策制度~是涉及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影响股东利益的重大政策制度。包括各主要风险类别的风险管理总体政策等。
,三,基础政策制度~是涉及全行整体业务经营与风险控制的客户、产品政策等风险管理基础政策制度。
,四,具体政策制度~是在符合上述三个层次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的基础上~集团各部门、各分行、附属机构制订的具体政策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等。
,五,低层级的政策制度不得与高层级政策制度抵触。
3.按照政策制度影响范围、适用对象不同~进行分层授权审批~审批单位分为董事会、风险政策委员会、管理层、分行及机构四个层次。
,一,董事会审批全行风险管理总则。
,二,风险政策委员会审批重大政策制度。
,三,管理层审批涉及全行整体业务经营与风险控制程序的基础政策制度~及集团各部门制定的具体政策制度。
,四,分行及附属机构在管理层政策制度要求下~根据所在地业务及监管特点~制定并审批分行及机构层面的具体政策制度。
,五,上一层级的审批单位或监管部门认为有必要~相关政策制度可报备或提交上一层级审批单位审批。
4.中国银行的风险内部控制
中国银行建立了内部控制三道防线:
全行各级机构、各业务管理部门和每个员工在承担业务发展任务的同时也承担内部控制的责任~是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自我评估、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培训~实现自我控制。
法律合规部门与业务条线部门负责统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估第一道防线的工作~是内部控制第二道防线。
稽核部门负责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式~检查评价全行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二、组织架构
三、职能设计
1. 董事会。董事会是我行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定我行总体风险管理战略、风险偏好等~审批或授权审批内部资本充足评估工作相关政策~并监督管理层贯彻落实。
2.风险政策委员会。负责审订风险管理战略、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以及风险管理程序~并监督管理层进行贯彻落实~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审议我行风险管理状况~审查重大风险管理活动~对重大交易行使否决权。
3.稽核委员会。评价并监督由管理层设计并负责执行的风险管理、内部资本充足评估、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充足性和有效性。
4.管理层。管理层是日常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层。审批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组织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的开发和运行。落实各类风险管理政策、程序~负责承担并监控业务经营中产生的所有风险。
5.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是集团执行委员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根据授权代表管理层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负责执行、实施董事会设定的银行整体风险战略及风险偏好~建立和完善各类风险管理体系~指导、监督全辖执行~维护内部控制体系的总体运行。
6.管理层下设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还包括证券投资管理委员会、资产处置委员会、反洗钱工作委员会。
7.集团相关管理部门
,一,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在管理层领导下具体实施各类别风险管理的牵头组织部门~包括风险管理总部下设的职能模块及其他类别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
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各类风险的日常管理~拟定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开发风险管理技术~对各类风险牵头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报告及控制。对我行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和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管理、检查、监督。
风险管理总部牵头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财务管理部牵头管理流动性风险,战略发展部牵头管理战略风险,办公室牵头管理声誉风险。
,二,资本管理职能部门
集团资本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的实施~拟定内部资本充足评估工作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健全评估流程和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负责拟定资本规划、年度资本预算及资本配置方案~负责对外资本筹集。资本管理职能由财务管理部负责。
,三,内部稽核部门
集团内部稽核部门独立于日常管理和执行层面~负责协助董事会评价由管理层设计及执行的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充足性和有效性。职能上向董事会或其授权的稽核委员会报告~行政上向总行行长报告。集团内部稽核职能由稽核部负责。
8.分支机构、附属机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岗,
,一,分支机构风险管理部门,岗,——垂直管理模式
境内外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部门,岗,~负责在我行统一风险偏好下~牵头组织实施对同级业务部门及下级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向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报告风险状况。境内外分支机构风险总监实行双线报告制~既向所在机构负责人报告~同时也向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报告。
,二,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团队,岗,——风险窗口管理模式
集团的客户、产品、运营等部门设立风险管理团队,岗,~接受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对辖内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垂直监控管理~确保各级业务部门贯彻落实各项集团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业务条线风险总监实行双线报告制~既向所在业务部门负责人报告~同时也向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报告。
,三,附属机构风险管理——董事会管理模式
集团控制的附属机构的风险管理主要由各机构董事会及管理层负责~集团通过附属机构董事会及其下属的风险政策委员会~传达我行风险管理要求并对附属机构进行管理。附属机构董事会及管理层在我行统一风险偏好下~按照并表管理要求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附属机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集团对境外附属行的风险管理在董事会管理模式基础上~还应参照垂直管理模式。
四、一般流程和管理步骤
风险管理流程指银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与报告、风
险控制的活动。
1.风险识别。银行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及导致风险的具体因素予以识别。银行应在识别现有风险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各风险类别之间的转换。
2.风险评估。银行应针对每类需评估的风险类别~根据监管要求和自身实际明确评估内容与评估方法~实现对不同风险类别和整体风险状况的评估。
3.风险监测与报告。银行设定并不断完善监测指标~运用适当的监测工具及系统进行监测分析~定期向管理层及董事会报告~并按监管要求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披露风险信息。
4.风险控制。银行应在准确评估和监测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补偿、缓释等手段对风险进行管理。对超过预警指标,限额、KRI阀值等,的风险状况~采取适当、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对异常迹象~建立相应管理程序和应急机制。
六、使用的模型
1.中国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
中国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主要由客户信用评级办法和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成。中国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基本情况为:
1.评级体系适用范围:可提供2个会计年度财务报表的、注册于国内的工商企业法人客户。
2.评级体系分类方法:将工商企业法人客户分为工业、商贸、公用事业、房地产、综合5类。
3.客户信用指标体系特点:以财务分析法为主;从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履约、发展能力等五方面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价;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设定了客户规模、履约情况等限定性指标。
4.客户信用等级的设置:中国银行将客户信用等级分为10个等级~分别为AAA、AA、A、BBB、BB、B、CCC、CC、C、D级。
现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的特点与国内同业相比~中国银行的客户评级体系有如下特点:
1.现行5类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基本涵盖各类型客户~并对评级分类进一步细化~探索研究针对集团客户、贸易融资客户、金融机构客户、自然人客户的风险评价方法。
2.以国家权威统计标准为准绳~充分参考国家颁布的中国企业绩效标准值~结合中国银行客户实际情况~设立了评级指标标准值和各类指标权重~客观甄别企业信用风险。
3.建立了全功能的客户信用评级管理系统~将实现信用评级计算、评级流程管理功能~通过与新一代信贷系统、资产质量监控系统的接口~对客户评级信息、财务信息与客户违约情况、损失率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利用。
4.有较为完善的客户信用评级管理程序~在加强客户信用评级管理的前提下~尝试建立“专家评级”的机制~对优质客户进行差别化管理~包括探讨授予更高的授信批准权限、简化授信审批环节、提供更优惠的授信条件等。
5.实现了客户信用等级与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办法、行业授信政策的有机结包括在客户信用评级管理中兼容客户准入与退出的判断、审核功能。
2.中国银行债项评价体系
根据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正常类贷款:指借款人能够严格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偿还贷款本息,
关注类贷款:指尽管目前借款人没有违约~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的主客观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存在~可能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产生影响~应该引起注意;
次级类贷款: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债务人的资产净值或抵押品)出现了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本金和利息逾期90天以上;
可疑类贷款:指本金和利息逾期180天以上~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
损失类贷款:指本金、利息或本息逾期1年以上~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程序之后~贷款仍然无法收回。
中国银行在具体执行五级分类的过程中相应地设计了贷款风险分类七大量化因素作为分类标准。这七大量化因素分别为:借款人经营及资信情况评价~借款人财务状况评价~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能力评价~宏观经济、市场与行业情况评价~还款保证情况评价~银行贷款管理情况评价~保证偿还的法律责任及其他因素评价。
中国现行贷款风险分类存在问题:
中国银行在具体执行五级分类过程中~这七类因素被同样看待。而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每一项标准对分类的影响并不相同~而是存在先后次序。但这种次序关系在过去的工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项因素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由信贷人员的好恶来决定~这是很不科学的。
此外~贷款分类标准的量化因素仍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例如~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在借款人财务状况评价这部分中~有的判断标准是“借款人的其他关键财务指标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借款人的关键财务指标严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如何界定“大大”和“严重”则因人而易;在宏观经济、市场和行业情况评价这部分~判断标准出现了“宏观经济、市场和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宏观经济、市场和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已经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宏观经济、内部评级法在中国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中的应用研究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等~其中整个标准仅有表示程度的修饰副词不同~如何区分“可能影响”、“已经影响”和“严重影响”之间的差别没有一致标准。
总而言之~现行的贷后五级分类标准最明显的缺陷是:分类标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量化~在评级标准以人为因素(主观判断结果)占主导的前提下~难免存在对同一现象不同人员看法不一致~从而导致评级结果差异很大。